新闻爱好者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新闻爱好者杂志 北大期刊

Journalism Lover

  • 41-1025/G2 国内刊号
  • 1003-1286 国际刊号
  • 1.31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新闻爱好者是河南日报报业集团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6年创刊,目前已被万方收录(中)、维普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河南日报报业集团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新闻爱好者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本月评论、本刊特稿、理论与思考、传媒观察、采写编、报海钩沉、新闻摄影、办报经纬

新闻爱好者 2017年第05期杂志 文档列表

新闻爱好者杂志新闻与传播研究
还原西方新闻框架理论的本真——兼论新闻框架的内涵与组构4-8

摘要:当前流行的西方新闻框架理论开辟了新闻报道的新视角,但有些论述模棱两可,似是而非,并提出媒体“建构社会”“制造新闻”“新闻是新闻人做出来的东西”等说法。背离镜子理论的“新闻建构”,否定新闻是对现实的反映,而提倡新闻建构现实。新闻框架理论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就受到西方一些学者的批评。本文阐释了新闻框架的真正含义。对新闻框架的组构方式做了探索。

越面人规·王锡苓8-8

摘要:王锡苓,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讲授“传播研究方法”“基础统计学”“媒介与社会变迁”等课程。从事传播学实证研究,

从知识限度视角看新闻传媒中证实性偏见的危害及克服方法9-13

摘要:“理性有限”理论指出,人们的偏见来源于人们无法完整、完全理性地处理信息和分析信息。而各种偏见当中最为常见、影响范围最大、后果最为严重、隐蔽性最强也最难被人发现的就是证实性偏见。证实性偏见指人们有意或无意地寻找支持自己看法的信息和解释.避免不同看法的信息和解释的倾向。这种倾向并未因互联网时代知识数字化传播浪潮的冲击而有所消减。证实性偏见的形成是因为我们的偏见和我们对这些偏见进行了不全面的验证——证“实”,不证“伪”。所以,为减少证实性偏见,就必须改善知识结构,扩大知识面,从而能多侧面看待问题:在分析和处理外来信息时,能运用丰富的知识储备去证“伪”;有意识地从不同角度考虑问题以及接受群体意见也有助于减少偏见。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运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对事件信息进行验证,是克服证实性偏见的新方法。

微博女性“大V”形象的解构与建构14-18

摘要:微博女性“大v”形象的传递不仅受用户差异,包括性别、使用目的与行为特征的解读影响,而且被政治、社会、经济、文化等深层解构。建构独立意志的女性“大V”形象,需提升女性“大v”性别意识、破除微博用户刻板印象以及由第三方机构及时监测社会性别状况。

新闻爱好者杂志本期关注·数字知识传播
让“数字知识传播”成为我国创新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19-20

摘要:鉴于数字知识传播对国家创新发展的重要战略性意义,数字知识传播对原有知识生态的“颠覆性”变革,以及国际社会对数字知识传播的高度关注,

数字知识传播:创造、生产、消费、边界——关于互联网时代认知盈余与知识变现问题的学术思考21-24

摘要:互联网信息技术将用户拥有的弹性时间、专业性的知识和分享的热情聚合成一种“认知盈余”现象,因资本的渗透和知识本身的稀缺性,这种“认知盈余”正在由“分享即是回报”的免费分享转变为知识消费。由此诞生了认知盈余的货币化即知识变现问题。以付费语音平台“分答”为案例的研究表明.在认知盈余货币化的趋势下,自20世纪中期娱乐和信息界限模糊为“娱信”的基础上,娱乐和知识的界限也开始变得模糊,带来公私不分、知识密度降低、知识更新机制缺乏等问题,从本质上并没有扭转克莱·舍基所构想的让消费转变为创造的状态。

网络逻辑与知识共享:技术重构人与知识的关系25-28

摘要:数字知识传播是伴随互联网的发展而兴起的新命题。知识传播研究不能把数字媒介仅仅看作是时间层面上媒介的演进或者新传播技术的增加,而应看到数字技术所带来的新的传播关系。数字技术的发展带来了整个知识生态的变革,迥异于以印刷技术为基础的纸媒时代。在数字知识传播中,知识共享是其显著特征。知识共享侧重的是交往而非传达.在共享当中知识获得再生产,并实现创新与增长。知识的数字化传播遵循着网络逻辑.打破了知识生产一传播一应用的线性模式。主客对立的二元关系、传播的中心一边缘体系遭到消解。以往的知识生产者、知识传播者、知识接受者并置在空间中,成为网络中的节点。

数字知识的社会化与日常生活的知识化——新媒体与知识传播的革命29-32

摘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传播媒介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知识的数字化传播成为知识传播的常态,新媒体的不断涌现,则加速了这一态势。不但如此,以互动性作为基本特征的新媒体.还大大激发了个体在知识传播中的能动性,使之由被动的受众转变为传播者。由此,知识在传播过程中,不断被赋予新的内容与形式,实现了“知识传播的日常生活化”和“日常生活的知识化”。

新闻爱好者杂志新媒体研究
VR“挑战”新闻——对“VR新闻”热的冷思考33-36

摘要:VR新闻是VR技术在新闻业中应用的一种新的新闻形态,相关的业务在国内外已广泛出现。VR新闻具有“带给用户沉浸式的场景感”和“改善用户的感官体验”两大传播优势,但是,它与传统的新闻理念和新闻业务也存在很多不兼容的地方。所以VR新闻的发展还有待进一步观察与研究,找出问题并解决,才能更好地使用新技术推动新闻业的发展。

微信传播中文字语言应用的“破碎”和“缝合”36-40

摘要:正如蒸汽机的发明宣告着工业时代的到来,20世纪八九十年代后,随着电脑技术、信息产业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兴起,人类社会进入了信息时代。各种网络社交媒体的接连登场,既是对传统社会交流方式的反叛,也是对传统的信息表达在新媒介上的演化。微信,作为目前最大的社交媒体之一,文字语言的应用一方面体现了新媒体的碎片化传播,但又以大众认可的规则“缝合”其意义。

新闻爱好者杂志传媒观察
中国大型体育赛事新闻报道现状分析与前景展望41-44

摘要:随着中国连续申请各项世界大赛主办权成功,将会有很多国际大型综合性赛事在中国举办。每年中国国内的高水平比赛也数不胜数。但是真正能到现场观看比赛的观众毕竟是少数,如何通过各种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来了解最新赛况、观看现场直播、阅读赛事内容、体会赛场内外的方方面面?新闻媒体将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

网络热点事件中反转新闻的负效应及对策45-48

摘要:近年来,反转新闻现象频繁发生,备受关注。从实质上来讲,反转新闻其实是由失实报道引发的一种新闻现象,具有影响媒体公信力、有损社会信任、伤害新闻当事人、阻碍其他新闻传播等负效应。之所以会产生反转新闻现象,主要是由新媒体时代下人人都有麦克风、媒体缺乏新闻专业主义、意见领袖推波助澜、受众缺乏媒介素养等原因造成的。为此,网络监管部门加大审核惩治力度、改进媒体评估机制、媒体坚守新闻专业主义、意见领袖正面引导网络舆论、受众增强理性和提高素养等是减少反转新闻危害的有效对策。

新闻爱好者杂志文化传播研究
走出困局: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读《中国文化要义》有感48-49

摘要: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不断遭受屈辱,国家也逐渐衰落,无数仁人志士、专家学者都在不懈探索其中的原因以及如何彻底走出这一困局。国家的困境,尤以文化的困境影响最为深远,文化是影响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深层次的精神因素,是至关重要且亟待面对的问题。

数字知识传播时代的实体书店50-53

摘要:互联网时代的快速迭代,新媒体的不断创新,人们获取资讯与知识的途径日趋增多,这给未来的文化空间发展带来了无限可能。顺应互联网发展的去中介化潮流,重点研究数字化对实体书店之冲击与影响,并提出数字知识传播时代实体书店的应对策略。

传统文化与动漫产业的共荣发展——以《秦时明月》系列动画为例54-57

摘要:动漫产业作为文化产业中的新生力量,发展空间十分广阔。而近年来,随着我国文化领域的不断开放,国外动漫几乎占据了动漫产业的半壁江山,国产动漫只能在夹缝中寻求突围。《秦时明月》系列动画绝处逢生,它通过荧幕向观众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为动漫产业注入了别样的中国风韵,成绩斐然。

新闻爱好者杂志新闻摄影
荷赛中国获奖作品分析及其启示——以近10届作品为例58-62

摘要:荷赛奖中国作品,是我国经济、文化、生活发展变化的镜子。中国摄影师自参加荷赛以来,从起先的“参与者”逐步成长为“获奖者”,既反映了中国新闻摄影蜕变的过程,也折射出国家的发展和变化。

新闻爱好者杂志应用新闻研究
中国传统音乐价值在新媒体下的传播嬗变及理念更新62-65

摘要:传统音乐在历史发展中积攒了中华音乐文化的优势基因,并贴合社会发展现状和民风民情衍生出符合民族审美情趣的个性价值。但这些价值的积淀和传承离不开传播介质.传统的口头媒介和乐谱媒介为其价值的体现作出了重要贡献。在经济发展、文化转型的现有形式下,对传统音乐的价值需要进行重新评估和定位才能使其焕发新的生命力。而在传统音乐和新媒体的双向选择上,符合新媒体的传播诉求才是传统音乐转型的关键所在,传统音乐在新媒体传播中的地位得到巩固之时,也是传统音乐摆脱发展瓶颈之机。

美国普利策新闻奖特稿作品的文学价值解析66-68

摘要:美国新闻最高奖项——普利策新闻奖于1979年设立了“特稿写作奖”,每年的获奖作品总能引起读者的热捧和评论界的高度关注。获奖特稿中理性的研究与感性的叙述展示出了其极强的文学魅力,由此带来的文学欣赏价值对新闻的高效和优质传播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