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坛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学术论坛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Academic Forum

  • 45-1002/C 国内刊号
  • 1004-4434 国际刊号
  • 0.63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学术论坛是广西社会科学院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78年创刊,目前已被维普收录(中)、万方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广西社会科学院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学术论坛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政治学研究、行政学研究、哲学研究、法学研究、经济学研究、文艺学研究、历史学研究、行政学研究

学术论坛 2011年第12期杂志 文档列表

学术论坛杂志哲学研究
超越自由:儒家文化的审美性与当代功能新探1-5

摘要:现代社会强调个体自由,现代政治与社会生活和道德相对剥离,似乎儒家文化中关于社会组织的某些具体内容(如操作层面的“礼”)在现代社会已不再需要。但是,从孔子开始,经由孟子阐扬的儒家文化以其强大的审美感召力,其激励机制可以补充自由主义在道德哲学层面的某些局限,从而为塑造自由之精神、道德之人格提供动力与支持。儒家文化可以为当代社会提供在自由之上的道德空间和追求动力.因而是关于社会责任、民族前途、人类未来的重要思想资源。

现代性视阈中的怨恨现象研究6-10

摘要:舍勒的怨恨理论表明,现代性的生成与怨恨相关。怨恨实为因生存性价值比较而产生的紧张情态,其出路是颠覆旧价值,建立全新的现代型伦理体系。应从价值位移、伦理变更、制度结构、现实生存困境四个维度分析当代中国社会怨恨滋生的根源。只有重新认识公众利益、公民权利等现代社会的核心概念及相关原则,采取切实有效的行动,才能真正消解怨恨,实现和谐生存,才能把怨恨转化为推动国家与社会继续改革的根本动力。

构建心理资本的现实意义与路径选择11-14

摘要:市场竞争中的企业需要运作很多的资本:金融资本、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心理资本等,其中心理资本是建立在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现有理论和研究基础上的,并超越了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心理资本既包括人力资本里“你知道什么”的所有资源:知识、经验、教育、技能、专长,同时还包括社会资本里的朋友、关系、联系网络即“你认识谁”的;阳关信息。具体来说,心理资本关注的是“我是谁”,或者从发展的角度来看,是“你在成为什么样的人”。

学术论坛杂志马克思主义研究
论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15-19

摘要:人与自然的关系是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的核心问题。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与自然是融为一体的;劳动是对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的过程的控制;真正的人的生产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唯一途径。这些观点展现出辩证性、实践性、社会性的特点,对我国建设生态文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

马克思批判视域中的生产力可持续发展论20-24

摘要:生产力范畴的本质是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关系,这种物质变换是否协调直接关系到生产力能否可持续发展。马克思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下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断裂导致生产力发展的源泉——土地和劳动者遭到破坏,自然生产力下降,社会生产力极大浪费。使生产力的发展严重不可持续。为了防止人与自然之间物质变换断裂的发生,实现生产力的可持续发展.马克思开创性地提出使自然资源得到永续利用;劳动力得到全面发展;劳动可持续发展;发展循环生产;建立适合生产力可持续发展的生产关系等一系列极具实践性的理论探索。

马克思社会发展观视野中经济全球化的价值思考25-28

摘要:经济全球化的当展给我们提供了两类价值:一类是理论价值,可以使我们能够在经济全球化研究中形成一种关于社会形态发展趋势何处的观点;一类是实践价值,可以使我们在经济全球化中定位今后的实践方向。经济全球化一方面表现为全球资本关系的全球竞争性,另一方面表现为它的反面,即全球合作的要求。马克思社会发展观中的合作思想能够成为理解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与新实践的行动指南。

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廉价政府理论的历史实践29-34

摘要:150多年前,马克思在总结巴黎公社实践经验基础上曾提出了用以指导社会主义国家政府建设的廉价政府理论.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理论指导。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廉价政府理论的指导下,进行了长期的社会历史实践,其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推动中国政府机构改革作出了巨大的历史贡献。

1927-1930年期间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探索35-38

摘要: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中国共产党面临革命何去何从的问题。以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克服了党内外的重重困难,坚持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实际相结合,在土地革命早期(1927-1930年)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并将革命不断引向胜利。对革命道路的创新是这一时期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方面的核心成就,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对当下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重要启示。

论邓小平的实践思维方式39-42

摘要:改革开放30多年来,邓小平理论之所以在当今的中国与世界产生深远影响.是因为它给我们提供了一种实践思维方式。邓小平的实践思维方式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社会主义实践完美结合的产物,具有十分鲜明的时代特点,具体体现在求实性、人本性、创新性和开放性的内在统一。他的这种特有的实践思维方式对中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构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学术论坛杂志政治学研究
西方国际政治理论视野中的国家利益研究43-48

摘要:国家利益是国际政治理论关注的核心问题,其理论形态主要体现为现实主义、自由主义与建构主义三大范式间的演变。现实主义、自由主义作为理性主义方法的代表,将国家利益视为外生于国际体系而先天给定的因素,对安全、权力、财富等物质利益的追求则是国家恒久不变的行为动机。但在建构主义看来,国家利益本源上根植于认同、规范结构中,包含有理念主义内涵,它内生于行为体的互动进程中,认同建构国家利益,并进而决定国家行为的图景变化。

建党九十年以来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特征与基本经验49-53

摘要: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经历了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从以显性教育为主到隐性教育凸显的转变,并要求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整合;经历了从运动式向规范化,从经验到科学、学科的演变。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生命线”的论断,以全面、完整、准确和发展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既要统一认识,又要解放思想、启蒙人的精神并坚持与时俱进、理论与方法的创新,不断与传统文化相结合,与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相结合,走特色化发展之路。

制度剩余与制度短缺:我国廉政制度建设的结构性问题54-59

摘要:制度反腐是国家廉政建设的核心。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政府的反腐策略逐步实现了由运动式反腐到制度反腐的历史转型,初步构建了有中国特色的廉政制度体系。由于缺乏“国家制度建设”层面的顶层设计.中国目前的廉政制度体系存在着制度剩余与制度短缺的悖论性问题。要从根本上扭转“前腐后继”的病态格局,必须立足于国家制度建设的理性思考,构建宏观与中观层面有机结合的国家廉政制度体系,以解决目前的制度剩余与制度短缺问题。

德育对象主体性视域中的价值澄清理论60-63

摘要:价值澄清理论是当代道德教育理论中较实用、操作性强,同时也是争议较大的一种理论。文章从德育对象主体性的视域对价值澄清理论进行阐述和评价。针对我国当前高校德育改革中德育对象主体性缺失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就如何有效发挥德育对象的主体性问题,以价值澄清理论为支撑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几点思考64-67

摘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是中国共产党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下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重大举措。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必须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研究,不断扩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传播度,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整合功能,增强整合能力。

社会管理视阈下提高党的依法执政能力的实现路径68-71

摘要:当前,我国社会仍处于转型时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这些都对党的依法执政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提升党的依法执政能力,必须牢固树立法治理念,加快推进相关领域立法,进一步强化依法执政的制度支撑。提升党的依法执政能力,关键是提高政府依法行政、执政为民水平,依法对权力运行进行有效制约和监督,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利为人民谋利益。

论构建中国特色的选举文化72-76

摘要:近代以来,中国的选举文化长期是荒芜和落后的,严重阻碍了民主政治发展进程,亟待改造重构。从多维度视角展望,中国特色选举文化应是先进的政治文化,参与性为主导的公民文化,对选举有高度积极取向的民主文化.具有民族性和普适性的现代文化,崇尚权利和法治的法律文化。构建的路径:一是把握三个关键点.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确立价值系统、稳控渐进的历程;二是开辟三条主渠道,发展市场经济、推动选举制度的完善实践、普及选举宣传教育。

高职院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现状分析及对策77-81

摘要:高职院校随着学生党员人数的较快增长,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也日益凸现。如何适应高职教育的发展要求,满足社会的需求,与时俱进地做好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是一个值得高职院校基层党务工作者认真探究的重要课题。文章就此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学术论坛杂志文学研究
西方拉斐尔前派风景绘画的艺术风格及其自然主义美学倾向的文化渊源82-88

摘要:在西方艺术史论研究中,拉斐尔前派绘画中的自然主义创作倾向是其重要的艺术风格特征,对自然的关注和艺术创作表现曾经是他们在相当长的艺术创作时期中所坚守和遵循的重要内容,这一现象的缘起有着特殊的社会思潮和文化观念的深刻时代背景。拉斐尔前派绘画艺术作品中自然主义创作倾向及其美学观念的产生.同英国工业革命对自然和社会的潜在影响有着深刻的思想关联和文化渊源。罗斯金《现代画家》第一册的出版,不但成功地完成了为特纳绘画作品的辩护,同时也深刻地影响了拉斐尔前派的年轻画家们。在艺术风格的形式表现上.由于画家们同理论导师之间联系的密切程度不同,所以,他们的画作对自然主义这一主题表现的艺术风格的角度和形式也各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