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坛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学术论坛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Academic Forum

  • 45-1002/C 国内刊号
  • 1004-4434 国际刊号
  • 0.63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学术论坛是广西社会科学院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78年创刊,目前已被维普收录(中)、万方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广西社会科学院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学术论坛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政治学研究、行政学研究、哲学研究、法学研究、经济学研究、文艺学研究、历史学研究、行政学研究

学术论坛 2011年第05期杂志 文档列表

学术论坛杂志政治学研究
90年来中国共产党解决民生问题的基本经验1-5

摘要:建党90年来,中国共产党积累了十分丰富的解决民生问题的经验。如坚持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民生理论指导解决民生问题;始终关注并能正确把握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坚持党的领导与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相结合;把发展经济放在首要位置,为解决民生问题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坚持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坚持制度创新,为解决民生问题提供有力的保障;等等。上述基本经验对于我们探寻我国民生建设的基本规律、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和谐世界思想探析6-10

摘要:进入新世纪,随着国与国相互依存日益紧密和中国成为经济大国,将中华民族的一向追求与世界发展的客观需要和人类“和”的思想精髓有机统一,绘制了一幅乐观积极的世界图景。和谐世界立足人类关怀.放眼全球未来,既超越了大同世界尚需物质丰富的原始和谐。也超脱了空想社会主义缺乏科学路径的乌托邦和谐,又与和谐世界最高境界的共产主义相应相通,给人类以可依赖预期的美好幢憬。和谐世界建设不仅要消除战争,建设战争与冲突不在场的消极和平,实现持久和平,还要建立良好社会结构和环境。建设无结构暴力和文化暴力的积极和平,实现共同繁荣与和谐,从而开辟了建设和平的广阔空间。开拓了马克思主义国际和平思想的新境界。

陈云对建设学习型政党的历史贡献11-14

摘要:陈云是终身倡导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典范。他在参与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长河中,结合具体工作实践,总结学习经验,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为建设学习型政党积累了宝贵经验并作出了独特贡献。

新民主主义制度下中共保障雇工权益的历史考察15-19

摘要:在新民主主义制度下,广大雇工具有政治上的主人翁和经济上的被剥削者的双重身份,这决定了中国共产党保障雇工权益政策与实践的复杂性。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工农民主政权在纠正“左”倾错误路线中,使雇工权益的保障逐步契合苏维埃根据地的实际。抗日战争时期,抗日民主政权坚持以民族利益为重,把阶级斗争放到次要位置,对雇工权益的保障体现出原则坚定性与策略灵活性的统一。解放战争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初期,人民民主政权在与具体工作中存在“左”的倾向的斗争中不断完善雇工权益保障的制度体系。新民主主义制度下中国共产党保障雇工权益的政策与实践给后人留下了一些宝贵的经验。

发挥参政党推进国家政权建设作用的路径探析20-24

摘要:发挥参政党推进国家政权建设作用,要加强宣传,充分认识参政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重要地位;要明确参政党在国家政权机关中所占比例,使相关规定更加具体;要提高合作共事意识,保证参政党领导成员有职有权有责;要完善政治协商,实现全方位多层次有实效协商;要搞好参政议政,使参政议政制度化规范化;要加强民主监督,做到知情有渠道、监督有平台、反馈有保障;要加强参政党自身建设,为履行职责创造主观条件。

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视角中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25-28

摘要: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本质上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社会化活动,也是其受众对象,即社会成员认同、接受、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一种社会学习活动。在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观照下,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表现为一个完满的观察学习过程。这种以受众行为习得为研究对象的理论对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具有深刻的启示。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生旨趣29-32

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国人民以科学社会主义为指南并立足中国国情进行的伟大理论创造与实践创新,这个理论体系和实践历程蕴含着浓厚的民生旨趣。在一定意义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目标是以民生问题的彻底解决为终极;其建设是一个围绕民生问题展开的历史过程;其是非成败是以民生问题的解决为标杆,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推进必须以民生问题的解决为关键。

公众参与政府价格决策价值缺失问题及其治理33-35

摘要:民主化、科学化、公正化、效益化是公众参与政府价格决策的基本价值诉求。然而,在实然层面却存在公众参与不足以体现公众利益取向、离决策价值目标存在差距、对决策影响力过低、不足以保障决策效用实现等价值缺失问题。实现公众参与政府价格决策价值需要从几方面着手,其中有规范公众参与范围、健全公众参与制度、保证公众参与权利和提高公众参与效力等。

需求方管理型规划初探——论我国发展规划的转型和创新36-39

摘要:发展规划的编制和实施是一个公共价值需求识别、公共价值认同和公共价值创造的过程。作为一种制度安排,规划演进呈现出多向性和非线性。适应国际发展规划的转型以及国内节能减排的实践,必须突破原有的主要从对供给方进行规划的思路,探索需求方管理型规划的编制和实施。

学术论坛杂志哲学研究
浅析社会交往的货币化40-43

摘要:货币是人类经济活动和交往中的一种媒介物,凝汇着人们的集体意向性和意见约同性,是人与人之间经济关系的载体,内涵着对道德约定的自觉履行。货币化促进了经济和道德的发展,但是同时也带来了道德的缺失。社会交往的货币化导致了“伦理上蜕化的景象”,所以亟待寻求货币化交往的祛魅路径。

试论环境危机的支付矩阵与道德风险——基于实践唯物主义的环境伦理学分析44-47

摘要:文章认为,在当前全球化的风险社会中,环境危机对不同人群产生不同的影响,呈现极端分化的收益与支付格局。人为因素相关的危机过程给某些群体带来收益,而给另一些群体带来危害。风险酝酿与爆发的博弈格局极端地有利于强势方,而不利于弱势方,潜藏着巨大的社会与道德问题。在面对与处理当今世界的环境危机中,应该认识这种“风险分配的逻辑”可能产生的社会危机与道德风险,探索应对这种不平等格局的公共知识与可行策略。

性善论对性无善恶论的一种回应——南宋早期的性善之“善”不与恶对论48-53

摘要:胡宏的人性论非常接近于性无善恶论或性超善恶论,但他所支持的其实是性善论,其性论的特点之一是认为性菩之“善”不与恶对。在南宋早期,这种性善之“善”不与恶对论曾短暂流行于支持性善论的理学家申。流行范围并不止于湖湘一派。而性善之“善”不与恶对论,事实上是理学性善论对北宋性无善恶论的一种理论回应。性无善恶论和理学性善论都认为“性静无恶”,但由于善恶因相互对立而共生,既然人性无恶.那么人性中同样也没有与恶相对的善。这一问题成为性善论的一个理论困境。南宋早期的性善论者为了回应性无善恶论的批评。便采取性善之“善”并非与恶相对之“善”的思路来雏护性善论。朱熹极力批评性善之“善”不与恶对论,又赋予性善以先验性来回应性无善恶论,朱熹认识到善恶一经产生,其各自的意义便不会消失。善恶不须随时相对。此后,这种颇为独特的性善之“善”不与恶对论便很快消失于人们的视野中。

学术论坛杂志法学研究
论作品复制权的取消——来自美国著作权法实践的启示54-61

摘要:“无传播也就无权利”是被普遍接受的著作权格言。而复制不等于传播。一旦复制作为传播行为副产品的地位瓦解并获得独立价值,复制权便丧失了其存在的历史合理性,反而变成了导致著作权权利限制制度一片混乱的害群之马,同时也成为出版者及作者联盟利用其垄断地位损害公众利益的利器。在传播权及相关制度日益完善的今天,取消复制权并不会实质性地损害薯作权人的利益,却是保障低收入群体的文化权利及充分实现作品价值、促进文化发展的必要手段。

论野生动物致害之法律救济62-68

摘要:我国在野生动物的保护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野生动物致人损害的事件频繁发生,也严重影响了人们对野生动物保护的积极性。因此,对野生动物致害进行法律救济是野生动物保护机制不可忽视的环节。我国的现行立法对野生动物致害提供了一定程度的救济,但是这些救济仍然贫乏,相关规定存在着诸多的漏洞与空白。国外的立法经验为我国野生动物致害救济制度的完善提供了良好的借鉴。我国野生动物致害的救济制度应从统一立法、明确野生动物的归属状态、建立专项赔偿基金、建立有效保险机制等方面进行完善。

论不真正连带责任独立性的缺失——兼评新制定的《侵权责任法》相关规定69-76

摘要:不真正连带责任正是德国理论为了维护连带责任的逻辑自洽而产生的概念,我国理论得以继受。但法定不真正连带责任有值得反思的地方:立法规定不统一,不能从整体上把握连带责任情形,概念容易产生歧义。《侵权责任法》的一般规定并未提及不真正连带责任应属妥当选择,《侵权责任法》中某些关于不真正连带责任的规定与传统理论、商法价值不完全相符,划分依据尚欠明晰。由于连带责任外延的扩张能容纳法定不真正连带责任,区分标准不再泾渭分明,法定不真正连带责任可以融入连带责任中,应加强债务人内部责任分配的研究。对于广义请求权竞合的情形可以通过相应的实体法满足债权人的诉讼请求,学说应更侧重程序法。这样不仅可以较全面把握连带责任的适用情形,还能更有效保护债权人利益.

“六十而耳顺”的法律商谈论解读77-81

摘要:孔子是用语言学方法研究法哲学的开创者。“六十而耳顺”也就是说明一个成熟的法治社会是一个言路畅通的社会。正如商品的价值是在流通中实现的,公民的权利能力也是在言语交流中实现的。话语是联系国家“权力”和公民“权利”的纽带。公民平等的“主体间性”的话语权的通顺行使,保证了一个公平和谐的社会.一个具有合法性和集思广益的、知识型、智慧型的政府。

未定型社会与探索型法制——兼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法制的成型82-87

摘要:不定型社会具有这样的特征:形态模糊而具混合性、过渡性,变化又多又快,且常常出人意料,(失序和倒退的)风险多,确定性低。未定型社会是不定型社会的一类,但它具备了相对明确的发展方向和对这种走向的较为强大的支持力量,从而减轻了其形态的不确定性、模糊性和风险性。与未定型社会相适应的法制应该是探索型的。探索型法制不应该为了追求形式的完美和内容的完备而牺牲法律的灵活性和回应性。而应该尽力运用种种法律技术和工具去理解、回应社会的复杂性和历史进程的尝试性、偶然性。探索型法制在法律形式、法治理念、法律技术、法律发展诸方面都与定型社会的法治有所不同。中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未定型社会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法制的定型大约还需要一百年。

试论完善中国立法听证制度的运行环境88-92

摘要:中国立法听证制度是中国政治体制改革中的一项重要制度移植尝试,它在中国的运行成功与否除了要加强自身的制度建设外,还取决于我们能否为它提供适宜的运行环境,即良好的制度空间、雄厚的物质基础和现代的社会政治文化环境。只有满足以上条件,立法听证制度这一古老的西方法律制度才能在中国真正成为“活”的制度。发挥它在中国民主政治建设中的独特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