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坛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学术论坛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Academic Forum

  • 45-1002/C 国内刊号
  • 1004-4434 国际刊号
  • 0.63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学术论坛是广西社会科学院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78年创刊,目前已被维普收录(中)、万方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广西社会科学院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学术论坛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政治学研究、行政学研究、哲学研究、法学研究、经济学研究、文艺学研究、历史学研究、行政学研究

学术论坛 2010年第10期杂志 文档列表

学术论坛杂志马克思主义研究
马克思的循环经济发展观及其当代价值1-5

摘要:马克思关于物质资源循环利用的论述,蕴涵着丰富的循环经济思想,不仅涵盖减量化、再使用、再循环"3R"原则的基本内涵,而且折射出鲜明的循环经济发展观。首先,发展动力源于科技进步引领及市场机制推动;其次,优先目标是避免废弃物产生,通过反复"再使用"减少废弃物;最后,状态模式是多层次嵌套、宽领域交联的物质资源循环复杂性系统,其构成小至机器内部自循环、大到社会与自然之间巨循环,涉及各种经济活动和社会生活。这是一种超前的科学发展观,对当代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发展,建设生态文明和两型社会,具有重要启示和指导意义。

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的选择性传播6-9

摘要: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的传播过程,也是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国早期的先进分子在众多的社会思潮中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在马克思主义丰富的理论中选择了唯物史观和科学社会主义进行传播,在"以英美为师"与"走俄国人的路"中选择了后者。早期传播呈现出传播内容的实践性、传播主体的多样性、传播方式的机械性的特点。

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逻辑理路10-14

摘要:成功地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点在于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结合点在于准确把握中国国情,生长点在于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落脚点在于相信和依靠人民群众。以上逻辑进程,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要求,蕴涵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规律。

、邓小平执政方式建设思想比较15-19

摘要:、邓小平执政方式建设思想是一脉相承的,他们持有相同的立场、共同的着眼点和一致的追求。同时,由于党执政环境时代的变化,、邓小平的执政方式建设思想在环境的影响、道路的选择、形成理论的侧重点等方面又呈现差异。认识这些,对今天我们理解思想与邓小平理论关系,特别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论马克思主义人才观与我国人才强国战略20-23

摘要: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实质上是人才的竞争。谁拥有人才,谁就掌握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主动权,谁就置于综合国力竞争的制高点。深刻认识和理解马克思主义人才观,用马克思主义人才观指导我国人才工作的实践,对于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学术论坛杂志政治学研究
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传播“把关”的困境与破解研究24-28

摘要:基于网络的思想政治教育传播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传播相比正在发生重大变化,使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传播的"把关"面临着更为复杂且严峻的挑战。要破解困境,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传播"把关"对策必然在目标、内容和途径等方面需要发生一定的扩展和迁移。

简析共富观与共享论的时间界定29-31

摘要:共富观与共享论,虽然都是立足于实践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的深刻把握,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两者在时间界定方面又有着明显的不同。"共富观"提出时间是在改革开放之初,实现共同富裕的时间指向是21世纪中叶;而"共享论"提出的时间则是在21世纪初,它将伴随着整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进程。

论整体性治理的深层内核与碎片化问题的解决之道32-36

摘要:缘起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英国的整体性治理已演变成西方政府治理的新范式。在这种全新治理范式中,协调不仅是其根本治理机制和深层内核,更是其宿敌——碎片化问题——的解决之道。面对多样性、复杂性和不可预见性的碎片化问题,必须采取多样化与高度弹性化的解决之道,方可实现整体性协调与整体性治理。

中东欧“共产主义后继党”执政的经验教训37-41

摘要:中东欧国家"共产主义后继党"的执政经历告诉我们,在政治经济转轨带来的机遇和挑战面前,左翼政党要争取和维护执政地位,就必须做到:适应时代和国际环境的变化,积极参与政治转轨;提出正确的经济纲领政策,取得良好的经济业绩;实施积极的社会政策,改善社会福利;积极改善与其它左派政党之间的关系,实现左翼团结;加强自身建设,努力塑造良好的社会形象。

西方官僚制的宪政实践研究42-45

摘要:官僚制作为国家权力的执行主体,在政体价值观上应服从宪政目标。但其曾在前期的专制背景下出现了宪政的缺位,价值的迷茫。雅典宪政试验的启迪,使资产阶级革命者取得了宪政革命的胜利,在后来近半个世纪的行政实践中,这一体制的工具理性超越了价值理性,使其偏离了宪政并陷入到不可自拔的困境;八十年代盛行于西方的新公共管理运动,给困境中的官僚制打了一剂强心针,但使其走向生机的是充满宪政理念的新公共服务运动,它秉承传统的宪政理念,并对其有了新的诠释,给予行政实践新的行动启迪。

思想政治教育艺术研究述评46-49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艺术运用的历史追溯虽然年代久远,但直到上世纪末思想政治教育艺术问题才得到研究和重视。近年来相继出现了一些研究成果,主要包括思想政治教育艺术内涵、功能、方法、审美等方面问题的研究。由于思想政治教育艺术研究起步较晚,尚存不足,在理论体系、实践应用等方面还有很大的研究空间。

学术论坛杂志法学研究
论数字化时代美国审判公开的新发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50-56

摘要:法院公开审判,是公正审判的要求,也是公民知情权的要求。由于美国1966年信息自由法是妥协的产物,美国法院并不受信息自由法的调整,因此,美国公开审判权利来自于公民获得公正审判的权利。公民获取法院记录的权利间接来自于传媒企业Ⅱ案(1986年)的判决结论。美国法院通过"案件管理和案件电子档案系统"(1996年开始)和"法院电子记录公共访问系统"(2001年开始),使公民可以通过网络获得法院信息。自1999年开始,经美国国会司法委员会批准,数码录音被认可为法庭正式诉讼纪录的一部分而可以通过网络向公民公开。美国经验对中国法院数字化建设的启示是:法院数字化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方便司法管理,更重要是的是为了实现审判公开和公民对司法信息的知情权。

金融风险转移的再审视与金融监管理念之更新——从美国资产证券化问题说开57-63

摘要:资产证券化作为一种被广泛使用的融资方式,在最近一次金融海啸中暴露出了两大方面的问题,其一,在资产证券化影响下监管者对金融风险的转移出现了错误判断;其二,对资产池构造方式创新过度放任,并由此导致了大量信用泡沫的出现,加剧了由于次级贷款问题而引发的金融危机的程度。针对此情况,各国政府、行业组织以及国际组织积极着手应对,并认为对资产证券化的审视是对这次金融海啸进行反思的核心,提出了金融监管理念的更新——对机构风险与市场风险的系统监管。

行政裁判的逻辑思维透视——以一起行政案例为切入点64-70

摘要:杨一民案因最高人民法院将之作为典型案例公布而在审判实践中具有了一定的指导意义,然而在运用法律逻辑分析工具对判决的法律适用推理过程进行分析时,发现该案在裁判思维上存在诸如丐辞论证、偷换概念等有违逻辑学原理的思维瑕疵。该案将复议机关作出的不予受理决定视作具体行政行为予以审查的审理模式不仅有违同一律,且在现有理论框架下亦难以找到合理的制度依托。问题的存在一方面影响其作为公告案例的权威性和可接受性,另一方面也折射出立法的窘境和制度的缺陷。

私力救济还是公力救济——动产担保物权实现途径探讨71-77

摘要:随着社会财富结构的变化,担保交易不再单单倚重不动产,动产担保亦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动产担保功能的充分发挥,与动产担保物权的实现密切相关。权利实现成本的高低决定着动产担保在市场交易中的实际效用,而动产担保物权实现途径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实现权利付出成本的多寡。公力救济途径能够为当事人提供较为准确的成本预期然过程冗长、成本较高;而私力救济具有快捷、便利之特性但可能引发新的纠纷。故只有对公力救济和私力救济途径进行合理配置,方能达成降低交易成本、提高动产担保交易效率之目标。

论建立有法律约束力的案例指导制度78-82

摘要:司法审判的可预期性低是我国司法实践的一大痼疾,长期以来为人所诟病,在群众中造成了对司法公正性的消极印象。我国一直以来以自己是成文法国家为由拒绝实施有法律约束力的案例制度,这是造成司法可预期性低的重要原因。在当前的司法改革中,我们应该接受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共同承认的判例规则,建立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案例指导制度,以此规范法官自由裁量权和统一法律适用标准,从而最终提高司法可预期性。

论公平责任原则之否定的法政策考量83-85

摘要:现代社会的立法和司法实践是以国家的法政策为价值判断的。在我国,侵权责任立法对归责原则的选择是法政策考量的结果。"肯定说"和"否定说"关于公平责任原则是否是归责原则之争,从法政策的目标选择来看并无不同。而立法选择"否定说",是基于社会现实而采取的适当的手段和方法,是对《民法通则》确立的归责原则的坚持,是以实现侵害人和受害人利益平衡和法官裁判公平正义为价值判断,以实现和谐社会为根本目标的。

无过错责任原则免责事由的若干争议与厘定86-88

摘要:无过错责任原则并非是绝对的,可以有免责事由。无过错责任原则的免责事由是法律平衡行为人与受害人利害关系的利器。行为人如果有免责事由存在,就可以不承担民事责任。探讨和厘定无过错责任原则中免责事由的若干争议,有助于无过错责任原则的正确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