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交流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学术交流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Academic Exchange

  • 23-1048/C 国内刊号
  • 1000-8284 国际刊号
  • 0.56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学术交流是黑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5年创刊,目前已被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CSSCI 南大期刊(含扩展版)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黑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学术交流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法学研究、青年学者论坛、西部大开发研究、企业改革探索、经济研究、社会学研究、社会调查、中国古典文学研究

学术交流 2011年第05期杂志 文档列表

学术交流杂志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
中国共产党利益理论的传承与实践1-7

摘要:中国共产党利益理论始终是以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为核心价值取向。同时,又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第一,不断拓展和丰富人民利益主体范畴。、邓小平、、几代领导集体对人民利益主体范围的界定呈现出日益广泛性和包容性的发展特性。第二,不断丰富和廓清人民利益的内涵。对于人民利益的具体内容,经历了一段从侧重政治利益、经济利益,到利益多元化,关注切身利益的探索历程。第三,坚持和不断修正利益关系的处理原则。中国共产党人一贯提倡统筹兼顾多种利益关系,但也有所变化:由以国家、整体利益为重发展到满足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求,共享利益的原则。第四,不断发展和完善利益分配制度。由主张平均主义分配,到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再到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当前更加注重公平分配。第五,不断探索和丰富人民利益的实现途径。由的"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变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直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科学发展,高度重视改善民生。总之,中国共产党利益思想理论呈现出继承与创新的发展轨迹,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利益理论。

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历史发展的主线8-11

摘要:不断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国共产党90年历史始终遵循的一条主线。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拉开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序幕。在实践层面上,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创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改造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族复兴道路。在理论层面上,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的不断创新,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活力之源。

亚当·沙夫对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阐释12-16

摘要:沙夫通过对人的问题和人类个体问题的深入研究,厘清了青年马克思与成年马克思之间的理论联系,形成了对马克思思想的整体理解,揭示了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本质。在20世纪背景下,沙夫建构了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理论体系,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内涵,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的当代形态。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主要有三种理论形态,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和特定社会背景下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发展特征。沙夫的社会主义人道主义思想在理论上具有创新性,在社会批判和实践策略上有一定的局限性。研究沙夫的人道主义思想能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

试论卢卡奇的历史概念17-20

摘要:卢卡奇关于历史的问题触及本质地理解马克思的哲学革命及其当代意义,开启了理解和研究马克思哲学的一种崭新解释方法和路径。虽然卢卡奇的历史概念与和马克思历史观历史地位不在同一水平上,但卢卡奇的历史的观点同马克思历史有着相同的理论渊源,同时也借鉴、吸收、改良了马克思历史观的一些内容。卢卡奇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对马克思的历史观进行了全新的诠释。这种诠释成为了卢卡奇个人独特的历史观点,也是对马克思主义的补充和说明。

公私之辨:从梁启超到梁漱溟21-25

摘要:梁启超对中国传统的主要道德形态以"私德"概括,同时认为中国人亦有"公德"观念。他对中西的公私观念不做区分,原因在于他对"公德"的目标即"群"的关注只着眼于它的效果,而对其类型未进行明确的辨析。梁启超提倡的"公德"受效果论的影响,强调尽己责己,这与"公德"是"私德"之推的结论相关,最终使得公德、私德这一分析框架回到传统的问题结构。国家作为重要的"群",是梁启超"公德"观念的最终目标。梁漱溟以理势观作为方法论,认为公德观念产生于现代西方有边界的团体之中,他区分了中国与西方各自的公私观念及产生背景,在此基础上,将团体建设作为培养"公德"的入手处,并认为,以无边界的天下作为公的视野是中国思想的卓异之处。从梁启超到梁漱溟对公私之辨的回答体现了中西思想交流中方法论的渐趋成熟,对其进行归纳总结,有助于我们理解建立在连续性与创造性基础上的中国思想史仍有启迪意义。

在古今中西之间:论现代新儒家人生境界说的理论自觉26-30

摘要:现代新儒家在建构其人生境界理论体系过程中表现出多重理论自觉。传统自觉,使他们注重对传统儒学人生境界思想的阐发,并视其为儒家人生哲学之重心,以使古今相续;时代自觉,使他们依据现代学术理念,以明晰化、体系化的言说形式与理论架构赋予传统儒家人生哲学现代学术形态,从而名实俱彰;方法论自觉,使他们以开放心态主动援引西方哲学理论资源和方法,对儒家传统人生哲学予以多向拓展和论证,以求中西兼容。在其理论创获之余犹见缺失。

分配正义理论及其当代价值31-34

摘要:诺齐克与罗尔斯之争的关键是权利与公平的角逐。罗尔斯坚持作为公平的正义,认为正义即平等,分配正义是扩张政府权力勾销社会差别,实现普遍原则。诺齐克强调正义理论的个人权利基础,坚持权利的神圣不可侵犯性,分配正义是持有正义。在我国社会经济转型时期,考察诺齐克与罗尔斯关于正义的角逐,正确理解分配正义理论,解决分配领域的矛盾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社会主义社会的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富裕,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权利和公平并非绝对和唯一的正义原则,尊重权利,坚持公平是影响经济快速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社会在最大限度尊重以劳动和其他合法形式为取向的收入公正的同时,也必须强调政府的服务和补偿功能,这是构建和谐社会所要求的分配原则的内在规定性。

论角色性格35-39

摘要:角色性格是个体在履行角色时,表现于态度和行为方式上的、符合角色规范的、稳定的心理特征,是角色现象中具有核心意义的重要内容。角色性格的理论内容包括:角色性格的基本结构、角色性格与角色行为的关系、角色性格与基本性格的关系、角色性格的形成过程以及角色性格的理论与实践意义。缺少了角色性格的角色理论便没有灵魂和核心,也使得整个角色理论难成系统。

心智模式矫正与自我超越40-43

摘要:心智模式是人们心灵深处对事物的某些固定假设和思维定式。心智模式决定着人们的思维方式,从而决定着人们对生活的感受:积极的心智模式能帮助人们实现超越自我的快乐生活,消极的心智模式则会给人们带来悲观的生活态度。通过认识生命的珍贵、宇宙仁爱的本源以及进行心理话语暗示、树立美好生活愿景等矫正手段,培养积极的心智模式,有助于人们超越自我享受幸福生活。

生态型领导模式在我国的发展趋势及其价值44-47

摘要:21世纪,经济和社会等各方面环境的变化使领导环境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生态型领导"模式就是当代领导者为自觉适应当今时代环境的变化而进行创新与发展的新目标、新理念。生态型领导模式不仅是我国传统领导模式改造与变革的必然趋势和方向,而且是我国新时期领导理论与时俱进的新理念与新实践,对我国适应全球化的挑战、促进政府自身的改革与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的路径48-51

摘要:宅基地使用权禁止流转制度使得实践中规避法律的行为十分普遍,形成错综复杂的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和住房交易的"隐形市场",为土地使用权的正常流转埋下了隐患,严重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势在必行。"房随地走、地随房走"原则已成为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的障碍。如何在现有制度框架下通过循序渐进的改革方式,解决宅基地使用权的流转应是研究的方向。通过"两步走"的完善方式,先建立宅基地有期限、有偿使用制度及完善的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登记制度,最终实现集体土地的国有化,纳入统一的土地流转方式。由此既解决了现实存在的宅基地使用权流转问题,又从根本上解决了宅基地属性问题,因此,是经济成本、社会成本较低的合理解决方式。

证人拒绝出庭作证的诚信追问及规制52-55

摘要:诚信是社会交往的基本规范,证人拒绝出庭作证行为其实是对诚信原则的背叛。在证人拒绝出庭作证的背后存在着利益驱动,证人出庭作证和拒绝出庭作证行为的选择其实是一个利益权衡的结果。解决证人拒绝出庭作证问题,既需要完善相应法律制度,也需要制定操作性强的诚信规则,对证人拒绝出庭作证行为进行规制。

离婚诉讼中按揭房屋的权属——评《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解释(三)》征求意见稿第十一条56-59

摘要:婚前以个人名义购买的,婚后以夫妻共同财产还贷,且在婚内获得产权证的房屋,离婚时其权属较棘手,有夫妻共同财产的主张,亦有个人财产的观点。两种结论体现了我国物权变动模式和法定夫妻财产制之间的冲突,也体现了身份法和财产法在影响财产关系变动中的不同理念。从维护两性在家庭中的平等地位出发,综合按揭房屋多种类型,最终确定房屋权属以及增值部分的分割规则。

论夫妻财产约定协议公证60-63

摘要:夫妻财产制度的确立和发展是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在婚姻立法上的一个突出进步。我国夫妻财产约定制是夫妻财产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在立法模式上,它采用限制式约定制的大陆法系国家的立法模式。它是意思自治原则在夫妻财产制度中的高度体现。在办理夫妻财产约定协议公证的实践中,公证的形式审查及实质审查决定着公证质量及公证公信力。在对主体资格、协议形式、签订时间及财产范围等公证形式审查的基础之上,对当事人意思表示的真实性、协议内容的合法性及法定性的公证实质审查也尤为重要。而公证机构和公证员充分、适当地履行法定的公证告知义务及特殊的公证告知义务,则是确保夫妻财产合法权益,预防纠纷,减少诉讼,提升公证社会公信力和完善公证诚信体系的有效手段。

论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知识产权滥用行为64-66

摘要: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包括限制竞争行为和垄断行为,这些行为破坏了公平的市场竞争秩序,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特别是由于知识产权滥用行为具有隐蔽性和不易察觉性,致使知识产权滥用已成为企业排挤竞争对手和发达国家实行贸易保护主义的重要手段与高级形式,研究和探讨知识产权滥用行为的危害性及其在专利领域表现比较突出的特点,有助于权利滥用的界定,指导知识产权人正确行使权利,并结合本土实际,制定我国反知识产权滥用指南。

浅析股东知情权制度67-70

摘要:随着公司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治理结构的出现,使得公司管理层凭借信息优势侵犯股东权利的现象时有发生,若想恢复经营和管理信息在管理层和普通股东间的对称和平衡,构建和完善股东知情权制度显得尤为必要。股东知情权的确立是基于股东平等原则、公司履行对社会的责任等法理基础之上;股东知情权具有固有权利、基础性权利等性质。我国的股东知情权的完善要从以下方面着手:扩大股东查阅的范围,允许股东选任人,隐名股东被确认有股东资格的情况下具有知情权,而隐名股东资格的认定可以从公司章程和股东名册记载、实际出资及工商机关的登记内容等方面来加以认定;未履行出资义务的股东是否剥夺其知情权要视股东未履行出资的主观恶性及客观后果综合认定。

农民工随迁子女受教育权保护的法律生成与实施71-74

摘要: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从一般的社会问题上升到政策问题,体现了政府对这一问题重视程度上的转变。伴随"两为主"政策的合法化,农民工子女受教育权进一步由"法定权利"向"现实权利"迈进。但是新秩序不会随着法律的生成而立即形成,当前农民工子女的受教育权受到输入地户籍、资源以及市民心理排斥的限制。为此,建议行政机关应切实履行维护教育公平的义务,强调法律责任的过程监督,营造有利于农民工子女社会认同的社会舆论,同时根据输入地的客观条件制定灵活有效的政策作为法律保障的补充。

网络反腐:模式、问题与制度创新75-78

摘要:诉诸网络反腐对加大反腐败力度具有不可低估的意义。但是,网络反腐内生的局限性和失范行为又会侵犯公民的名誉权、隐私权,引发政府信任危机等诸种问题。鉴于网络反腐涉及公民基本人权表达自由、申诉、控告监督权,为促使网络反腐败健康发展,有必要健全舆论引导机制,提升公众的法律素养和媒介素养;坚守表达自由的第一性价值原则,建立完善网络侵权的免责与减责抗辩事由体系;构建公共道德、互联网行业伦理和法律监管三位一体的体系性治理机制,并加强网络反腐的国际协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