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探新杂志社
分享到:

心理学探新杂志

《心理学探新》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1年,公开发行的双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理论心理学、学校与认知心理学、心理统计与测量、人格与社会心理学、应用心理学等。
  • 主管单位:江西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江西师范大学
  • 国际刊号:1003-5184
  • 国内刊号:36-1228/B
  • 出版地方:江西
  • 邮发代号:44-108
  • 创刊时间:1981
  • 发行周期:双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0.57
  • 综合影响因子:0.344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心理学探新 2009年第01期杂志 文档列表

心理学探新杂志理论心理学

论进化心理学的“心理机制”

摘要:“心理机制”是进化心理学的核心概念。对这一概念的理解直接影响着对整个进化心理学理论的理解。该文尝试从心理学其它相关学科的角度,对这一概念的性质进行充分的解读与分析,同时也指出进化心理学“心理机制”理论之明显误区,并在此基础上对进化心理学价值之所在给予充分的彰显。
3-5

弗洛伊德的得意门生——亚伯拉罕和费伦茨对精神分析发展的贡献

摘要:亚伯拉罕和费伦茨都是弗洛伊德的早期弟子,他们在精神分析早期理论以及治疗技术的创新和发展中都有着重要的贡献。亚伯拉罕重新划分了弗洛伊德的心理性欲发展阶段并探讨了前俄狄浦斯期的母子关系,这都深深影响了后来的客体关系学派;费伦茨发展了弗洛伊德的性诱惑理论并在治疗技术上做出了许多革新,这为精神分析后来的发展开辟出了更广阔的道路。
6-9

道德敏感性:概念理解与辨析

摘要:道德敏感性是新科尔伯格取向的重要概念,是道德行为发生之前逻辑上的心理初始成分,是对情境的道德领悟与解释,典型地反映了道德认知和道德情感的相互作用。对这个概念的性质和内涵理解存在能力观和经验观等不同观点;该概念也常操作化地为道德觉察、道德意识、后果意识、确认道德问题等;它与伦理敏感性、道德直觉等相近概念有着不同程度的区别和联系。
10-13

熊十力心理学思想初探——从熊氏由佛入儒的心理学思想路径谈起

摘要:熊十力早期研究佛教心理学,他采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对佛家唯识学进行诠释,首次提出“阿赖耶识”及所含藏种子相当于精神分析学所说的“潜意识”。不过他认为佛家的“阿赖耶识”有宗教“神我”观念,而儒家的“本心”更能够洞彻心源。在对佛家唯识论的心理学思想扬弃和抛却后,熊十力回归到儒家心学体系中构建其“哲学心理学”。熊氏心理学思想虽然在中国现代心理学史上没有什么地位,不过放在当时特定的时代背景来看,也会绽放出与众不同的心理学思维火花。
14-17

美、加、澳大学心理咨询中心的鉴定标准及启示

摘要:该文介绍了国际心理咨询服务协会目前在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所推行的大学心理咨询中心鉴定标准。该鉴定标准主要涉及心理咨询中心与大学社区的关系、心理咨询的作用和功能、心理咨询中心应遵循的伦理规范、心理咨询中心服务人员的资格与职责以及其它相关的指导原则。作者据此提出了对我国高校心理咨询工作的建议。
18-22

心理理论研究三十年:回顾与反思

摘要:自Premack和Woodruff于1978年提出心理理论至今,心理理论研究已走过了30年的历程。当前心理理论研究已经成为发展心理学、心灵哲学、认知科学所关注的热门课题。文章回顾了心理理论研究的缘起和概念、内容与基本范式、问题与困境,在此基础上反思了心理理论研究困境与解释模型的关系,并对该领域未来研究方向做了展望。
23-26
心理学探新杂志认知心理学

项目诊断性在特征推理中作用的研究

摘要:该研究在Murphy等人2005年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项目诊断性对特征推理的影响。实验1探讨归类情况下,项目诊断性对特征推理的影响。实验2探讨不归类情况下,项目诊断性对特征推理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归类与否决定项目诊断性是否影响特征推理。在归类情况下,高低两种诊断性条件下的特征概率判断没有差异,表明归类情况下,项目诊断性不影响特征推理;在不归类的情况下,高低两种诊断性条件下的特征概率判断存在显著差异,表明不归类情况下,项目诊断性影响特征推理。
27-31

英语文章阅读过程中的文章标记效应研究

摘要:该研究通过三个实验探讨高职生英语阅读的文章标记效应。实验一探讨文章标记对阅读英语长、短文章的影响,结果发现文章标记对英语长文章主题信息保持的促进作用大于对英语短文章主题信息的促进作用。实验二以EyelinkⅡ型眼动仪为工具,考察被试阅读有、无标记文章的主题句的眼动模式的差异,结果发现被试阅读这两类主题句的眼动模式存在显著差异。实验三考察对被试进行文章结构策略训练对文章标记效应的影响,结果发现训练促进了被试对无标记英语长文章主题信息的保持,研究结果支持策略转换假设。
32-36

记叙文阅读中时间心理表征的建构:动态观还是静态观

摘要:探讨读者在文本阅读中如何通过一系列展开事件的描述建构心理表征。实验一探讨在中间事件持续时间长/短条件下对首尾呼应句阅读时间和对探测词反应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读者对第一事件信息的获得受中间事件的持续时间长短的影响。实验二探讨当信息储存在长时工作记忆中时能否得出与实验一相一致的结果。结果发现,读者对第一事件信息的获得不受中间事件的持续时间长短的影响。实验三考察当用明确的时间副词来表明持续时间的长短时,连续性的事件是否还存在着时间距离效应。实验结果与实验二的相一致。整个研究结果表明,时间心理表征的建构是动态观还是静态观,主要取决于是否存在时间距离效应。
37-44

数学焦虑对初中生数学应用题成绩的影响

摘要:通过对筛选出的391名初中1~3年级学生进行《数学应用题问卷》、《数学焦虑问卷》测试,探讨了数学焦虑对初中数优生、数困生数学应用题成绩的影响。结果发现:1)应用题成绩性别差异不显著,性别不是影响应用题成绩的主要因素;2)数优生的焦虑程度远远低于数困生;3)数学焦虑的年级差异不显著;4)数学焦虑的性别差异不显著;5)数学焦虑对应用题成绩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45-49

时距估计任务中的间断期望效应

摘要:使用单任务研究程序,采用引入提示线索的方法,以产生时距作为反应指标对存在间断的时距估计任务中的间断期望效应和提示线索效应(注意效应)进行系统考察,并对间断时距的效应、产生时距与等待时距的关系问题作出进一步探讨。结果表明,间断位置(等待时距)因素是被试时间判断的主要线索,被试的产生时距随着等待时距的增加而延长。间断实验中表现出极其显著的提示线索效应,此效应既增加了时距估计的变异,又延长了被试的时距估计。无间断实验条件下,被试表现出显著的间断期望效应,被试对间断的期望有损于时间估计。
50-53

中央重新定向对听觉返回抑制的影响

摘要:采用线索一靶子范式考察听觉中央重新定向对听觉返回抑制的影响。结果表明:1)听觉中央重新定向的有无不是听觉返回抑制产生的关键因素,但它的存在能够较好地引导听觉选择性注意进行快速转移,提高听觉选择性注意的搜索效率;2)听觉中央重新定向对听觉返回抑制量的大小没有显著影响。
54-57

幼儿幽默感结构和发展特点

摘要:采用开放式问卷、个案观察和理论推导相结合的方法,自编3~5岁幼儿幽默感教师评定问卷,通过因素分析研究3~5岁幼儿幽默感的结构。结果表明:3~5岁幼儿幽默感包括幽默理解、幽默应对和幽默创造三个维度;所编制的3~5岁幼儿幽默感教师评定问卷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3~5岁幼儿幽默感随年龄增长逐渐上升,且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
58-63
心理学探新杂志社会与人格心理学

双性化大学生人格特征研究

摘要:通过对北京市某所大学826名大学生的调查,探讨性别、性别角色类型和新性别角色类型对大学生人格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1)双性化性别角色类型大学生约占1/4;2)用贝姆的分类方法,双性化大学生在开放性、宜人性、责任感、和谐性、人情、灵活性人格特征上均高于其他性别角色类型的大学生,可见,双性化性别角色大学生具有较积极的人格特征。按照Brenda Mae Woodhill和CurtisA.Samuels的分类方法,在外向性、开放性、宜人性、责任感、和谐性人格特征上,正性双性化性别角色类型的大学生均高于负性双性化大学生和其他性别角色类型的大学生。
64-68

青年人人格理想的调查——以网络小说人物的人格为视角

摘要:为了探究当前青年人的人格理想,使用开放式问卷进行了调查。通过对112份有效问卷的内容分析发现:1)青年人主要看重外向张扬、温敦纯真、自立自强、道德高尚、睿智理性和低调淡泊6种人格品质;2)青年人的人格理想存在性别差异;3)青年人的人格理想受市场经济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双重影响。
69-72

不同认知偏好对大学生情感反应的影响:短期利益和长期代价

摘要:对99名大学生进行一个学期的追踪调查,探讨不同认知偏好对他们状态性情感反应的影响以及这种影响从长期看是利是弊的问题。结果发现:1)与其他组被试相比,积极认知偏好组产生了更少消极情感反应和更高情感反应积极性;2)认知偏好对个体情感反应的不同影响是暂时的,从长期看,既没有累积成稳定的情感健康差异也没有产生情感代价。最后对认知偏好的适应性进行了讨论。
73-77

父母依恋对大学生人际适应的影响

摘要:应用自编大学生父母依恋问卷、亲子联结问卷、自尊量表、信任他人量表、人际能力问卷、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对251名大学生施测,对自编依恋问卷进行构想效度分析,并建立父母依恋影响大学生人际适应的路径模型。结果表明:1)大学生父母依恋问卷构想效度良好;2)父母依恋对人际能力、社会支持感知既有显著的直接效应,又以自尊、信任他人为中介产生间接效应;3)父母依恋对大学生人际适应有显著影响,依恋的内部工作模型理论具有跨文化适应性。
78-81

与笑有关的三种个体差异:被笑恐惧、被笑愉悦与笑他愉悦

摘要:被笑恐惧、被笑愉悦和笑他愉悦是三种不同的个体差异。被笑恐惧指个体在害怕被嘲笑而产生的恐惧上的差异,被笑愉悦指个体由于被别人嘲笑而产生的愉悦上的差异,笑他愉悦指个体因嘲笑他人而产生的愉悦上的差异。文章阐释了被笑恐惧的概念及相关研究,同时介绍了被笑愉悦和笑他愉悦概念的构建和测量。对三者的研究尚处于初始阶段,但三个概念中所包含的社会文化差异则值得深思。
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