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杂志社
分享到: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杂志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9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研究论文、研究简报、开发研究、综述等。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成都文献情报中心
  • 国际刊号:1001-6880
  • 国内刊号:51-1335/Q
  • 出版地方:四川
  • 邮发代号:62-107
  • 创刊时间:1989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1.41
  • 综合影响因子:1.232
期刊级别: CSCD期刊统计源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2015年第09期杂志 文档列表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杂志研究论文

稻绿核菌胞外多糖抗氧化活性和培养基优化

摘要:采用Fe3+还原能力和·OH清除能力为检测指标对稻绿核菌(Villosiclava virens)UV-2菌丝水提多糖(WPS)、菌丝碱提多糖(SPS)和胞外多糖(EPS)的抗氧化活性进行了评价,EPS表现出较好的抗氧化活性。为了有效提高发酵培养中EPS的得率,通过Plackett-Burman设计,筛选出培养基中影响EPS生产的主效因子为葡萄糖和蛋白胨。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中心组合设计(CCD)中葡萄糖和蛋白胨浓度的取值范围分别为70~90g/L和10~20 g/L。采用CCD和响应面分析(RSM)优化了对稻绿核菌EPS得率具有显著影响的葡萄糖和蛋白胨的浓度,建立了EPS得率与这两个变量之间的二次回归模型。通过求解该模型EPS得率最大时对应变量的取值,当培养基中葡萄糖浓度为84.08 g/L,蛋白胨浓度为14.11 g/L时,EPS得率达到最大值,为881.40 mg/L。对该优化条件进行实验验证,得到EPS得率为917.80 mg/L,是优化前(87.00 mg/L)的10.55倍。研究结果为今后培养稻绿核菌大规模生产胞外多糖及其开发与应用提供了依据。
1511-1519

滁菊挥发油的成分分析及其在卷烟中的应用

摘要:为开发天然烟用香原料,分别采用减压水蒸气蒸馏、亚临界萃取和分子蒸馏技术制备出三种滁菊净油,通过GC/MS分析了滁菊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并进行了卷烟加香实验。结果表明:滁菊净油中共鉴定出79种化学成分,包括有机酸类8种、酮类14种、醇类18种、烯烃类25种、酯类7种,以及其他成分,净油中含量较高的为龙脑、β-芹子烯、β-倍半水芹烯、(E)-β-金合欢烯、蒿酮、马兜铃烯环氧化物等;评吸结果表明滁菊净油能够改善香气质,增加香气量,降低杂气,使得烟气细腻柔和,是一种理想的天然烟用香原料。
1532-1538

盐胁迫对黄花蒿生长及其挥发性成分的影响

摘要:对黄花蒿植株进行Na Cl盐胁迫(2~8 g/L)处理一个月,分析植株生长、光合作用和抗氧化生理指标,考察盐胁迫对青蒿素合成及挥发性成分累积的影响。Na Cl盐胁迫可抑制黄花蒿植株的生长,引起叶片氧化损伤,同时降低叶片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但盐胁迫诱导青蒿素含量提高44.3%,且主要挥发性代谢物成分如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白菖油萜、脱氧青蒿素、α-萜品醇的相对含量增加。盐胁迫是提高黄花蒿植株药用价值的栽培调节方法。
1539-1543

一株产耐酸性α-淀粉酶菌株的鉴定及其酶学性质研究.

摘要:随着现代淀粉工业的发展,寻找耐酸性新型α-淀粉酶成为研究热点。实验室分离到一株高产耐酸性α-淀粉酶菌株AF1。通过形态学观察法、生理生化特征与16Sr DNA序列分析鉴定出AF1菌株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对其酶学性质进行初步研究发现,该酶最适作用温度为75℃,p H为5.0;在温度60℃以下,p H 5.0~7.0范围内酶活比较稳定;Cu2+对酶活有明显抑制作用,K+、Li+、Fe3+则对酶活有轻微抑制作用,Na+、Ca2+、Ba2+、Mg2+和EDTA则对酶活没有明显影响。可见,本研究中的α-淀粉酶是一种不依赖于Ca2+的耐酸性α-淀粉酶,在淀粉加工过程中,不仅不用加Ca2+以维持酶的活性,同时可以不用p H调节,实现在弱酸性条件下淀粉液化和糖化同步进行,从而精简工序,节约成本。
1544-1549

基于红芪芒柄花素保留率建立纤维性根茎药材超滤预测模型

摘要:以膜孔径、操作压力、滤过温度为输入变量,以红芪酶解提取液在不同超滤条件下的芒柄花素保留率为输出变量,采用L-M算法优化网络参数,建立适用于纤维性根茎药材超滤的芒柄花素保留率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并对模型的预测性能和适用性及最优工艺条件和各条件对芒柄花素保留率的影响进行考察。该模型对红芪和黄芪酶解提取液超滤后的芒柄花素保留率预测的平均误差率分别为1.78%和1.92%。最优超滤工艺条件为:膜孔径100 nm,操作压力0.15 Mpa,滤过温度45℃。各条件对芒柄花素保留率的影响大小为:滤过温度〉膜孔径〉操作压力。结果表明,所建神经网络预测精度较高,适用性较好,具有很好的实用价值,可避免对成分相近纤维性根茎药材的超滤工艺重复优化的问题。
1550-1553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杂志研究简报

蒲黄化学成分研究

摘要:采用硅胶柱层析、聚酰胺柱层析、凝胶柱层析以及HPLC等色谱技术对蒲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纯化,从其乙酸乙酯和正丁醇部位分离并鉴定了26个化合物,分别为:柚皮素(1)、异鼠李素-3-O-芸香糖苷(2)、槲皮素-3-O-新橙皮糖苷(3)、槲皮素-3-O-(2G-α-L-鼠李糖基)-芸香糖苷(4)、异鼠李素-3-O-新橙皮糖苷(5)、香蒲新苷(6)、山柰酚-3-O-新橙皮糖苷(7)、山柰酚-3-O-(2G-α-L-鼠李糖基)-芸香糖苷(8)、5α,8α-epidioxyergosta-6,22-dien-3β-ol(9)、stigmastan-3,6-dione(10)、胡萝卜苷-6’-棕榈酸酯(11)、胡萝卜苷-6’-二十烷酸酯(12)、尿囊素(13)、6-氨基嘌呤(14)、次黄嘌呤(15)、尿嘧啶(16)、硬脂酸(17)、十二烷酸(18)、香草酸(19)、二十九烷二醇-6,8(20)、二十九烷二醇-6,10(21)、二十九烷二醇-6,21(22)、二十六烷醇-1(23)、十六烷醇-1(24)、二十五烷(25)、单棕榈酸甘油酯(26)。其中,化合物11、12、13、18、23、24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1558-1563

通气量对灵芝菌丝体液态深层发酵合成灵芝三萜的影响

摘要:采用5 L搅拌式发酵罐研究灵芝菌丝体液态深层发酵合成灵芝三萜的扩大培养条件,考察了不同条件下的通气量对灵芝菌丝体生长、比生长速率、灵芝三萜合成、比合成速率、还原糖消耗、还原糖比消耗速率、铵根离子消耗以及铵根离子比消耗速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通气量能够显著影响菌丝体的生长以及灵芝三萜的合成,当通气量为8 L/min时,菌丝体合成灵芝三萜得率和生产强度最高,分别为0.204 g/L和0.00131 g/(L·h),最大菌丝体得率达到8.77 g/L。发酵过程中菌丝体最大比生长速率为0.0704 1/h,灵芝三萜最大比合成速率为0.0256 1/h,还原糖和铵根离子最大比消耗速率分别为0.562 1/h和0.0171 1/h。
1564-1570

HPLC同时测定延胡索中6个核苷成分含量

摘要:采用5 L搅拌式发酵罐研究灵芝菌丝体液态深层发酵合成灵芝三萜的扩大培养条件,考察了不同条件下的通气量对灵芝菌丝体生长、比生长速率、灵芝三萜合成、比合成速率、还原糖消耗、还原糖比消耗速率、铵根离子消耗以及铵根离子比消耗速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通气量能够显著影响菌丝体的生长以及灵芝三萜的合成,当通气量为8 L/min时,菌丝体合成灵芝三萜得率和生产强度最高,分别为0.204 g/L和0.00131 g/(L·h),最大菌丝体得率达到8.77 g/L。发酵过程中菌丝体最大比生长速率为0.0704 1/h,灵芝三萜最大比合成速率为0.0256 1/h,还原糖和铵根离子最大比消耗速率分别为0.562 1/h和0.0171 1/h。
1571-1575

响应面法优化忽地笑多糖提取工艺及石蒜属植物多糖含量比较研究

摘要:利用响应面法优化忽地笑多糖的水提工艺。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以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液料比为变量,以忽地笑中多糖得率为响应值,应用Box-Benhnken中心组合实验建立多糖提取率的二次多项式回归方程,得出最佳提取工艺为:提取温度70℃、提取时间7.7 h、液料比23∶1(m L∶g),此条件下忽地笑多糖得率为42.00%。采取优化的提取工艺提取忽地笑、中国石蒜、稻草石蒜、玫瑰石蒜和石蒜中根、鳞茎和叶部位的多糖,并测定、比较其含量,实验结果显示,不同石蒜属植物中鳞茎部位多糖含量显著高于根与叶,其中石蒜鳞茎中多糖含量最高,达49.21%。
1576-1581

响应面优化生姜茎叶总黄酮提取工艺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摘要:本文采用响应面法优化湖南永州生姜茎叶总黄酮的提取条件。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选择乙醇浓度、提取温度、提取时间为影响因子,应用Box-Benhnken中心组合法进行3因素3水平试验设计,以生姜茎叶总黄酮得率为响应值,进行响应面分析,并研究了生姜茎叶总黄酮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生姜茎叶总黄酮的最佳提取条件为乙醇浓度70%、提取温度76℃、提取时间95 min,在此条件下,生姜茎叶总黄酮的得率可达到15.42±0.09 mg/g。同时建立了乙醇溶液提取生姜茎叶总黄酮的二次数学模型,对目标产物提取具有良好的预测作用。生姜茎叶总黄酮体外清除羟基自由基能力的IC50值为0.501 mg/m L,其总还原能力和清除羟自由基能力均高于相同浓度的2,6-二叔丁基对甲酚(BHT),但低于L-抗坏血酸(Vc)。
1582-1588

响应面法优化马兰总三萜提取工艺研究

摘要:利用响应面法优化马兰总三萜的最佳提取工艺。以乙醇浓度、液料比、提取时间、提取次数为主要考察因素进行单因素试验,并分析各因素对马兰总三萜提取效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设计响应曲面试验,从而优化马兰总三萜的提取工艺。实验结果显示最佳提取工艺为乙醇浓度40%,料液比1∶18 g/m L,提取时间1 h,提取次数4次。此最佳提取工艺所得到的马兰总三萜的含量为26.83 mg/g。说明此方法的提取率较高,提取工艺稳定。
1595-1600

猕猴桃对糖尿病小鼠糖、脂质代谢及氧化应激的影响

摘要:为研究猕猴桃对糖尿病小鼠的糖、脂质代谢及氧化应激的影响,采用尾静脉注射四氧嘧啶诱导糖尿病小鼠模型,糖尿病小鼠随机分为11组:猕猴桃石油醚部位高中低剂量组、乙酸乙酯部位高中低剂量组、正丁醇部位高中低剂量组、阳性对照组和模型组,并设置空白组。结果表明石油醚部位低剂量组(P〈0.01,P〈0.01)和乙酸乙酯部位高剂量组(P〈0.05,P〈0.001)均能显著性的降低餐后血糖和空腹血糖,乙酸乙酯部位中剂量组(P〈0.001)和正丁醇部位低剂量组(P〈0.001)降低餐后血糖效果较好,正丁醇部位中剂量组(P〈0.05)降低空腹血糖效果较好;石油醚部位高剂量(P〈0.01)、乙酸乙酯部位3个剂量组(P〈0.05,P〈0.01,P〈0.05)和正丁醇部位低剂量组(P〈0.01)均能显著性升高肝糖元含量;3个部位的3个剂量组均能显著性降低TCH的含量(P〈0.01),石油醚高低剂量(P〈0.05,P〈0.001)、正丁醇部位高低剂量组(P〈0.05,P〈0.05)以及乙酸乙酯部位高剂量(P〈0.05)组均能够显著性降低TG含量;3个部位的3个剂量组均能显著升高SOD水平(P〈0.05),石油醚部位3个剂量组(P〈0.001,P〈0.001,P〈0.001)、正丁醇部位3个剂量组(P〈0.001,P〈0.01,P〈0.001)以及乙酸乙酯部位高剂量组(P〈0.001)均能显著性降低MDA含量。由此可见猕猴桃能改善糖尿病小鼠的糖-脂代谢,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促进肝糖元合成,抑制肝糖元分解,增强机体抗氧化防御体系有关。
1601-1606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杂志开发研究

7-脱甲氧基娃儿藤碱对小菜蛾的胃毒活性及作用机理初探

摘要:7-脱甲氧基娃儿藤碱是从杀虫植物牛心朴子中分离出的一种重要生物碱,具有多种生物活性。本文以小菜蛾为试虫,采用叶碟添加法研究了7-脱甲氧基娃儿藤碱对3龄小菜蛾幼虫的胃毒活性及对肠组织及消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7-脱甲氧基娃儿藤碱对小菜蛾有较好的胃毒活性,浓度为8.00 mg/m L时,7 d死亡率为76.67%。死亡试虫的中肠上皮细胞被破坏;淀粉酶、蛋白酶和脂肪酶活性明显受到抑制,处理48 h后淀粉酶、蛋白酶和脂肪酶的抑制率分别为71.60%、93.38%、89.20%。实验结果说明:7-脱甲氧基娃儿藤碱对小菜蛾的胃毒作用可能与药液对中肠上皮组织的破坏和消化酶活性抑制有关。
1612-1615

叉枝鸦葱总黄酮清除DPPH自由基活性研究

摘要:以叉枝鸦葱为研究对象,用微波辅助提取法提取总黄酮,采用DPPH法研究叉枝鸦葱总黄酮对自由基的消除作用。同时,采用GraphpadPrism5.0软件进行动力学模型拟合。结果表明:叉枝鸦葱总黄酮对DPPH自由基具的清除作用大于芦丁和Vc,清除率为41.72%-87.72%,IC50%为5.6μ/mL。动力学模型拟合后所得方程Y=(YO—Ns)*oxp(-K*x)+Ns,充分反映了叉枝鸦葱总黄酮对DPPH自由基的实际消除效应,在样品浓度为20μg/mL时效应关系最佳。
1616-1619

黄柏不同粒径粉体显微特性及溶出性能研究

摘要:通过考察超微粉碎技术对黄柏不同粒径粉体的显微特性及主要化学成分溶出性能的影响,为黄柏超微粉体的粒径控制与应用提供实验依据。采用激光粒度仪测定粉体的粒径,扫描电镜观察粉体的表面形态,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不同粉体有效成分提取率及在不同溶出介质的溶出度。结果表明黄柏超微粉体在破壁率、休止角及堆密度等方面与普通粉体差异显著;超微粉体的提取率以及在水、人工胃液、人工肠液中有效成分的溶出度优于普通粉体。适度的微粉化能提高黄柏细胞破壁率,促进黄柏有效成分的溶出,其溶出度还受到溶出介质的影响,超微粉碎技术应用于黄柏具有可行性。
1620-1625

吴茱萸碱超微粉-F68固体分散体溶出研究

摘要:本实验旨在研究固体分散技术对吴茱萸碱(Evodiamine,EVO)的溶解度和溶出度的影响。以泊洛沙姆188(F68)为载体,熔融法制备吴茱萸碱固体分散体,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法、红外图谱分析药物在固体分散体中的存在状态和HLPC法测定EVO固体分散体的溶出度,采用相似因子f2分析不同处理方法对EVO固体分散体溶出度的影响。结果显示制备的分散体不影响EVO药物的含量和形态且大大提高EVO的溶出,该技术稳定可行且确定EVO与F68按1:4为较优配比值。
1626-1629

7-甲氧基黄酮及衍生物的合成与体外抗乳腺癌细胞活性

摘要:本文对7-甲氧基黄酮及其衍生物的合成与抗乳腺癌细胞的活性进行了研究。以邻、对位酚羟基苯乙酮为起始原料,利用硫酸二甲醑对其部分酚羟基进行甲基化生成邻羟基甲醚类苯乙酮。得到的产物与苯甲醛及其衍生物发生羟醛缩合反应生成2-羟基查尔酮及其衍生物。通过经典的AFO反应和强碱条件下分子内加成反应分别生成了黄酮醇、黄酮及衍生物。同时,采用MTr法研究了目标化合物体外抑制乳腺癌MDA-231细胞的活性。芳香化合物2,7、10表现明显的体外抗乳腺癌细胞活性。因此,7-甲氧基黄酮及衍生物很有可能成为新型结构的抗癌先导化合物。
1630-1635

黑果腺肋花楸花色苷树脂纯化工艺及其稳定性研究

摘要:研究了5种大孔吸附树脂对黑果腺肋花楸花色苷的纯化效果并对其稳定性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HP-20大孔吸附树脂纯化花色苷的效果最好,最佳工艺参数为:上样液pH为2,上样液质量浓度为0.6mg/mL,解吸液为体积分数是40%的乙醇(含0.5%乙酸),吸附和解吸流速均为1mL/min,色价由处理前的14.3提高到121.5。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黑果腺肋花楸花色苷应保存在避光、低温、酸性条件下,避免接触氧化剂、还原剂和Cu2+、A13+、Fe3+等金属离子。
1636-1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