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杂志社
分享到: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杂志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9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研究论文、研究简报、开发研究、综述等。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成都文献情报中心
  • 国际刊号:1001-6880
  • 国内刊号:51-1335/Q
  • 出版地方:四川
  • 邮发代号:62-107
  • 创刊时间:1989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1.41
  • 综合影响因子:1.232
期刊级别: CSCD期刊统计源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2014年第10期杂志 文档列表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杂志研究论文

中药甘松中的白藜芦醇低聚体类成分

摘要:采用硅胶、凝胶等柱色谱以及高效液相制备色谱等现代分离方法,从甘松(Nardostachys chinensis Batal.)根及根茎70%乙醇冷浸渗漉提取液的乙酸乙酯萃取部位中分离得到5个白藜芦醇低聚体类化合物,通过物理化学性质和波谱学方法鉴定其化学结构分别为:-α-viniferin(1)、kobophenol A(2)、蛇葡萄素A(ampelopsin A,3)、isohopeaphenol(4)、grandiphenol A(5)。化合物1~5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1548-1551

西洋参总皂苷酶水解产物成分研究

摘要:西洋参总皂苷经β-糖苷酶催化水解,采用HPLC检测分析确定西洋参总皂苷中的主要原人参二醇型皂苷Rb1、Rd、Rc和Rb2已经完全被水解。水解产物通过反复硅胶柱层析和反向硅胶柱层析分离纯化得到7个皂苷,通过NMR谱图分析分别鉴定为人参皂苷compound K(1)、人参皂苷Mc(2)、人参皂苷Rg1(3)、人参皂苷Rg2(4)、人参皂苷Re(5)、人参皂苷F1(6)和拟人参皂苷F11(7)。β-糖苷酶催化西洋参总皂苷水解实验表明,西洋参中原人参二醇型皂苷的水解产物是人参皂苷compound K和人参皂苷Mc。
1552-1556

黄花蒿青蒿酸制备及其生物稳定性研究

摘要:基于青蒿酸重要的药用和开发价值,采用溶剂法、吸附分离法从黄花蒿植物制备青蒿酸,采用光谱、质谱和熔点法表征青蒿酸晶体,采用HPLC法分析其生物稳定性。通过制备工艺获得纯度为96%的青蒿酸结晶,产率为61.7%。4℃、室温、60℃以及自然光照条件下保存30 d青蒿酸具有较好的生物稳定性;植物体内外青蒿酸均能稳定保存一年,含量基本不变。紫外光照条件下青蒿酸易光解,6 h后基本检测不出青蒿酸。通过制备工艺获得高纯度的青蒿酸结晶,青蒿酸对温度和自然光照较为稳定,在植物体内外均可保存一年。紫外光对青蒿酸具有较强的破坏作用。
1557-1561

大孔树脂分离纯化陈皮中多甲氧基黄酮类化合物

摘要:以川陈皮素和橘皮素为评价指标,筛选陈皮中多甲氧基黄酮类的大孔树脂纯化工艺。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川陈皮素和橘皮素;采用静态和动态吸附、解吸实验筛选大孔树脂种类和工艺参数。D101型大孔树脂对陈皮中多甲氧基黄酮类吸附最好,最佳工艺条件为:洗脱剂为80%乙醇,洗脱剂用量为6倍柱体积(BV),最佳上样液浓度为500 mg/mL;经过处理后川陈皮素和橘皮素的纯度分别提高了3.7倍和3.2倍。大孔树脂能用于陈皮中多甲氧基黄酮类化合物的分离纯化。
1562-1567

改性松香-丙烯酰胺共聚物对青蒿素的吸附性能研究

摘要:以改性松香(马来松香乙二醇丙烯酸酯,EGMRA)和丙烯酰胺(AM)为聚合单体,采用悬浮聚合法合成了改性松香-丙烯酰胺二元共聚物。采用静态法研究了该聚合物对青蒿素吸附过程的热力学和动力学特性,对吸附过程进行控制机理判断。结果表明,该共聚物对青蒿素具有良好的吸附能力,最佳吸附条件为:以体积分数为60%的乙醇为溶剂配制青蒿素溶液,质量浓度为4.0 mg/mL,聚合物为20~40目,吸附温度50℃,振荡频率110 rpm,平衡吸附时间为5 h,饱和吸附量Qe=39.78 mg/g。聚合物等温吸附青蒿素的平衡吸附数据符合Langmiur方程,属单分子层吸附。吸附等温线与Langmiur方程高度相关,相关系数R2〉0.99。拟一级吸附动力学模型可较好的描述吸附过程,膜扩散为此吸附体系控制步骤,通过菲克定律计算出膜扩散系数D=6.55×10-9cm2/s。
1568-1573

α-蒎烯基苯基噻二唑类化合物的合成及杀菌活性

摘要:以天然产物α-蒎烯为原料,经多步反应,合成得到9个新型α-蒎烯基苯基噻二唑类化合物7a~7i。初步探索了合成条件,并利用FT-IR、1H NMR、13C NMR和ESI-MS等多种手段对目标产物作了分析和表征。初步的生物活性测试表明,在50μg/mL浓度下,目标化合物具有一定的杀菌活性,其中化合物7d对苹果轮纹病菌的抑制率达92.6%(A级活性水平),化合物7a对花生褐斑菌的抑制率达91.8%(A级活性水平)。
1574-1579

芹菜素对大鼠睾丸标志酶及氧化还原平衡的影响

摘要:本文主要探究芹菜素对雄性大鼠睾丸标志酶活力及氧化还原平衡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通过将4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灌胃给予生理盐水(NS)10 mL/kg、芹菜素(AP)234、468、936 mg/kg 35 d,末次灌胃24 h后,测定大鼠睾丸标志酶及氧化还原平衡相关指标。结果发现,大鼠睾丸ACP、AKP、LDH活力及GSH含量显著降低(P〈0.05),Ca2+Mg2+-ATP升高(P〈0.05)。低剂量组SOD/(GSH-Px+CAT)降低,T-AOC升高,MDA降低(P〈0.05),中剂量组SOD/(GSH-Px+CAT)升高,T-AOC升高(P〈0.05),高剂量组SOD/(GSH-Px+CAT)升高,T-AOC降低(P〈0.05)。结果表明芹菜素具有抗氧化和促氧化的双重作用。本实验中AP 234、468 mg/kg主要表现为抗氧化作用,936 mg/kg表现出促氧化作用。此外,AP 234、468、936 mg/kg能降低睾丸标志酶活力。
1580-1584

刺五加多糖对断奶仔猪外周血淋巴细胞信号传导的影响

摘要:为了初步探讨刺五加多糖(ASPS)调节仔猪免疫功能的作用机制,试验研究了ASPS对体外培养的仔猪外周血淋巴细胞信号传导的影响。试验取28日龄断奶仔猪的外周血制备淋巴细胞悬液,分离其中的T、B淋巴细胞,分别与培养体系终浓度为0、40、80、160、320μg/mL ASPS共同孵育,MTT法测定T、B淋巴细胞转化率;在培养体系中加入TLR4抗体初步探讨ASPS影响淋巴细胞的信号传导途径。结果表明,ASPS能显著促进体外培养的仔猪外周血T淋巴细胞转化率以及淋巴细胞IL-2的分泌量(P〈0.05),而对B淋巴细胞转化率和IL-4水平无显著影响(P〉0.05)。当培养体系中无TLR4抗体时,ASPS对淋巴细胞分泌TNF-α、NO、iNOS和NF-κB因子水平有显著影响(P〈0.05),而当培养体系中加入TLR4抗体后,ASPS对上述指标无显著影响(P〉0.05)。上述结果提示,T细胞可能是ASPS直接作用的靶细胞之一,ASPS调节淋巴细胞免疫功能可能是通过TLR4/NF-κB信号通路起作用。
1589-1592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杂志研究简报

海洋真菌Penicillium sclerotiorum FS50的化学成分研究

摘要: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半制备HPLC等方法从海洋真菌菌核青霉Penicillium sclerotiorum FS50中分离纯化了9个化学成分,通过化合物波谱学数据及理化性质确定它们的结构分别为penicilazaphilone B(1)、sclerotioramine(2)、紫檀醇(3)、亚油酸甘油酯(4)、(3β,5α,6β,22E)-6-methoxyergosta-7,22-diene-3,5-diol(5)、啤酒甾醇(6)、对羟基苯乙酮(7)、酪醇(8)、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9)。其中化合物3为首次从青霉属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4、5、6、8、9为首次从菌核青霉中分离得到。
1593-1596

苦竹内生真菌Fusarium sp. S13的化学成分研究

摘要:从苦竹内生真菌Fusarium sp.S13的发酵液提取物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通过波谱技术分别鉴定为:cerevisterol(1),(22E,24S)-24-methyl-5α-cholesta-7,22-diene-3β,5α,6β,9α-tetraol(2),ergosterol peroxide(3),3β,5α,9α-trihydroxy-6β-methoxyergosta-7,22-dien(4),ergosta-7,22-dien-6β-methoxy-3β,5α-diol(5),ergosta-4,6,8(14),22-tetraen-3-one(6),25-hydroxy-ergosta-4,6,8(14),22-tetraen-3-one(7),ergosta-7,22-dien-3β,6β-diol(8)。海虾致死实验结果显示化合物1-8均显示出不同程度的毒性。
1597-1601

平颏海蛇的化学成分研究

摘要:本文主要研究平颏海蛇干体的化学成分及其抗氧化活性。采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重结晶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从平颏海蛇干体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分别为:胆甾醇(1)、5,6β-Epoxysitosteryl oleate(2)、9-Octadecenoic acid(9Z)-,(2R)-2,3-bis[(1-oxooctadecyl)oxy]propyl ester(3)、1-甲基海因(4)、α-棕榈酸甘油酯(5)、鲛肝醇(6)、7α-甲氧基-β-谷甾醇(7)。其中化合物2、3、5、6、7为首次从平颏海蛇中分离得到。采用DPPH自由基清除试验评价化合物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7个化合物几乎无抗氧化活性。
1602-1604

青脆枝小枝的化学成分研究

摘要:对生长于云南省勐腊县的青脆枝小枝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通过硅胶、MCI和Sephadex LH-20反复柱层析、纯化,从青脆枝小枝的90%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9个化合物,运用现代波谱技术分别鉴定为:香树精(1)、7-酮基-β-谷甾醇(2)、豆甾醇(3)、谷甾-5-烯-3β,7β-二醇(4)、丙氧基香树精(5)、鹅掌楸碱(6)、松柏苷(7)、丁香酸葡萄糖苷(8)、丁香苷(9)、咖啡酸(10)、6,7-二羟基香豆素(11)、(3R)-3,6,7三甲基十九碳酸甲酯(12)、喜树碱(13)、9-甲氧基喜树碱(14)、10-羟基喜树碱(15)、麦黄酮(16)、豆甾-5-烯-3β,7α-二醇(17)、胡萝卜苷(18)、谷甾醇(19)。其中化合物1~12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1605-1609

黄桐枝叶的化学成分研究

摘要:为研究黄桐(Endospermum chinense Benth.)的化学成分,运用柱层析等分离纯化方法从黄桐枝叶中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pubinernoid A(1)、(E)-linalool-1-oic acid(2)、(+)-去氢催吐萝芙木醇(3)、3α-hydroxy-5,6-epoxy-7-megastigmen-9-one(4)、齐墩果酸(5)、3-羰基齐墩果酸(6)、3-oleana-9(11),12-dien-28-oic acid(7)、甘五酸(8)、altissimanin C(9)、7-羟基-β-谷甾醇(10)、丁香脂素(11)、ficusesquilignan A(12)、ficusesquilignan B(13)。其中化合物7为新天然产物,化合物1~4、8~13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1610-1613

蒙药多叶棘豆中的黄酮类化学成分

摘要:为了进一步研究多叶棘豆的化学成分,本文采用正相硅胶柱、Sephadex LH-20柱色谱法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法,从蒙药多叶棘豆中分离纯化10个黄酮类化合物。经各种波谱分析法鉴定其结构分别为:4,4'-二甲氧基-2'-羟基查尔酮(1)、2',4'-二羟基-4-甲氧基查尔酮(2)、7,8-二羟基二氢黄酮(3)、4,2',4'-三羟基查尔酮(4)、2',4'-二羟基二氢查尔酮(5)、4'-羟基二氢黄酮-7-O-β-D-葡萄糖苷(6)、2',4'-二羟基查尔酮(7)、芹菜素(8)、芹菜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9)和3',7-二羟基-2',4'-二甲氧基异黄烷(10)。其中,化合物1~9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
1614-1617

牡丹籽饼粕中芍药苷类成分及其大孔吸附树脂纯化研究

摘要:采用乙醇提取,树脂纯化,HPLC制备以及LC-MS和1H NMR鉴定,从牡丹籽粕的醇提物中分离纯化了4种主要成分,分别为6'-O-β-D-葡萄糖芍药内酯苷、芍药内酯苷、β-gentiobiosylpaeoniflorin和芍药苷。对大孔吸附树脂法纯化芍药苷类成分的条件进行了试验,从4类11种树脂中筛选出HPD-200A型大孔吸附树脂,其较优的吸附分离条件为:上样液浓度(芍药苷)8.0 mg/mL,上样体积为4.5倍床体积(BV),流速为1/16 BV/min,洗脱剂乙醇溶液浓度为50%(v/v),洗脱体积为4 BV,流速为1/16 BV/min。此条件下所得提取物中含芍药苷32.3%、芍药内酯苷16.5%、6'-O-β-D-葡萄糖芍药内酯苷8.02%、β-gentiobiosylpaeoniflorin 6.63%。
1618-1623

黄山地区红豆杉中产紫杉醇内生真菌的分离和筛选

摘要:从黄山地区红豆杉中分离得到107株内生真菌,利用薄层层析(TLC)方法对107株内生真菌的发酵代谢物进行了初筛,首次筛出8株可产紫杉醇或其类似物的菌株。再通过高效液相色谱(HPLC)对其作了进一步分析,发现有1株内生真菌菌株发酵代谢物的吸收峰与紫杉醇标准品吸收峰保留时间一致。同时结合以中国仓鼠卵巢CHO细胞株作为肿瘤细胞模型,用Resazurin法检测生长抑制率,对经筛选出的1株内生真菌次生代谢产物进行体外抗肿瘤活性试验,该菌株的代谢物对CHO细胞的抑制率高达71.28%。通过对该菌株的显微形态观察,从菌丝、孢子的形态和产孢子的特征等初步判定HQ-24是曲霉(Aspergillus sp.)。
1624-1627

不同商品来源降香药材中挥发油质量研究

摘要:建立降香药材所含挥发油相对密度及反式苦橙油醇含量测定方法,并对不同商品来源降香药材进行质量评价。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降香挥发油,采用比重瓶法测定相对密度,气相色谱法测定反式苦橙油醇含量,采用HP-5色谱柱,FID检测器,以正十四烷为内标进行测定。比重瓶法准确性[RAD(相对平均偏差)%〈5%(n=10)]、重复性(RSD 0.04%〈2%)、中间精密度[RAD%〈5%(n=15)]均良好,可替代韦氏比重秤法(用量100 mL)用于降香药材相对密度检测。气相色谱法进样精密度RSD%=0.2%,重复性RSD%=0.5%,稳定性RSD%=0.6%,线性范围为0.203~5.080 mg/mL(r=0.9995),回收率为100.5%,RSD%=1.37%(n=6)。采用比重称法测定降香药材相对密度,供试品用量少(5 mL),方法简便可行,气相色谱法简单、灵敏、准确、重线性好,适用于降香油中反式苦橙油醇含量的测定,不同商品来源降香药材出油率、相对密度、反式苦橙油醇含量差别较大,分别为1.72%~3.50%、0.8680~0.9294/20℃、40.4%~85.4%。
1628-1633

毛脉酸模内生真菌蒽醌类次生代谢产物的筛选及含量分析

摘要:本文通过对毛脉酸模内生真菌的发酵培养得到其次生代谢产物,采用HPLC法对内生真菌中蒽醌类成分进行筛选。以大黄素、大黄酸、大黄酚、大黄素甲醚、芦荟大黄素五种蒽醌类成分为参照,筛选出3株真菌含大黄素、3株真菌含大黄酸、5株真菌含芦荟大黄素,其中含量最高为683μg/g、最低为8μg/g。将各菌株所含成分与各菌株分离部位的相应成分进行比较,相对宿主植物而言各菌株均有较高的含量。本实验分析方法准确、快捷,适用于毛脉酸模内生真菌的代谢产物研究。
1634-1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