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杂志社
分享到: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杂志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9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研究论文、研究简报、开发研究、综述等。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成都文献情报中心
  • 国际刊号:1001-6880
  • 国内刊号:51-1335/Q
  • 出版地方:四川
  • 邮发代号:62-107
  • 创刊时间:1989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1.41
  • 综合影响因子:1.232
期刊级别: CSCD期刊统计源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2014年第07期杂志 文档列表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杂志研究论文

石岩枫中两个新的木脂素类化合物

摘要:从石岩枫Mallotus repandus(willd)muell.-arg.全草中分离得到两个新的木脂素类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鉴定其化学结构,分别为:repandusin(1)、repanduthylin(2)。化合物1对H2O2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化合物2对H2O2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有微弱的保护作用。
983-986

崇明岛瘤背石磺的化学成分研究

摘要:综合利用各种层析方法对采自上海崇明岛的瘤背石磺进行分离纯化。共分离到5个化合物,经理化性质,波谱数据分析并结合参考文献,分别鉴定为2,2'-oxybis(1,4-di-tert-butylbenzene)(1)、胆甾醇(2)、鲨肝醇(3)、硬脂酸乙酯(4)、硬脂酸(5)。其中化合物1首次以天然产物形式获得,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该属种中分离得到。
987-989

滑桃树种子内生菌Streptomyces sp.WXC抗菌化合物的分离和结构鉴定

摘要:本文对分离自滑桃树种仁的内生菌WXC进行初步的分类研究,其形态特征和系统发育分析表明该菌属于链霉菌属(Streptomycessp.)。其发酵产物具有抗菌活性,以抗菌活性为指导,采用硅胶层析、凝胶层析和反相中压柱层析对Streptomycessp.WXC发酵代谢产物进行分离纯化,得到2.个吡喃萘醌类化合物,通过核磁共振、质谱等波谱技术确定它们分别为frenolicinB(1)和deoxyfrenolicin(2)。
990-993

冷泉细菌Paenibacillus algorifonticola产抑菌活性物质提取分离工艺的研究

摘要:本文对冷泉细菌——Paenibacillus algorifonticola的代谢产物的提取分离进行了研究。P.algorifonticola可产生抑制白色念珠菌的水溶性物质。大孔树脂D101和XAD7HP串联使用脱除P.algorifonticola发酵液中的色素,树脂与发酵液比例为1:10(g/mL)为佳。脱色后发酵液中的活性物质可被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FPC22H吸附,0.5mol/L的氨水可将活性物质洗脱下来,每10gFPC22H可以吸附120mL发酵液中的活性物质。本文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分离纯化P.algorifonticola产抗白色念珠菌物质奠定了基础。
994-999

温度诱导双水相提取分离白藜芦醇苷的研究

摘要:建立一种新的提取分离虎杖中白藜芦醇苷的方法。以具有温敏性的PE6400为提取溶剂,用超声波辅助提取白藜芦醇苷,考察了PE6400浓度、提取时间、提取次数、固液比等对白藜芦醇苷提取率的影响,其最佳工艺为25倍8%PE6400超声提取二次,每次提取30min,白藜芦醇苷的提取率达到17.74mg/g;在富集分离时,考察不同pH、料液比对白藜芦醇苷在温度诱导双水相体系中分配行为的影响,在料液比为1:11,pH为12的缓冲溶液,90℃水浴下加热45min,83.3%白藜芦醇苷富集分离于水相中。本实验方法操作方便,提取率较高,对环境和人体毒害低,是一种便捷、高效的提取分离方法。
1004-1008

王不留行黄酮苷对过氧化氢和高糖诱导损伤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

摘要: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乳酸脱氢酶(LDH)试剂盒评价王不留行黄酮苷孵育24h后的细胞毒性。先给予13.76、6.88、3.44μmol/L的王不留行黄酮苷和维生素c阳性对照组(浓度为100μmol/L)预孵育12h后,再分别以H2O2和高糖诱导内皮细胞损伤。SRB法测定细胞活力,试剂盒检测乳酸脱氢酶(LDH)、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与模型组相比,王不留行黄酮苷13.76、6.88、3.44μmol/L组均可改善H2O2和高糖损伤模型的细胞活力,尤以13.76μmol/L作用最为显著(P〈0.01);并且王不留行黄酮苷13.76μmol/L显著降低H2O2和高糖损伤组培养液中LDH和MDA释放量,增强细胞内SOD活性。
1009-1013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杂志研究简报

海洋交替假单胞菌QD1—2抗肿瘤活性辅酶Q衍生物的分离与结构鉴定

摘要:海洋交替假单胞菌(Pseudoalteromonas rubra QD1-2)是从青岛海域分离筛选出的一株具有抗肿瘤活性的菌株。为了明确海洋交替假单胞菌(Pseudoalteromonas rubra QD1-2)的抗肿瘤活性成分和结构,利用大孔树脂柱层析、半制各HPLC等分离方法,首次从菌株QD1-2发酵液中分离到了一个单体化合物。通过高分辨率质谱、一维和二维核磁共振波谱等现代波谱技术进行结构鉴定,经测定,分子量为320,分子式为C18H24O5,为辅酶Q2衍生物。最后利用MTT法进行抗肿瘤活性测试,显示了较强的抗肿瘤活性。这一结果揭示了海洋交替假单胞菌产生新颖抗肿瘤化合物巨大的潜力,该属为寻找新型抗肿瘤天然化合物提供了新的来源。
1021-1025

苦参内生真菌BS002菌株有效代谢产物的分离及结构鉴定

摘要:本论文采用硅胶柱层析的方法,以苦参内生真菌BS002菌株为研究对象,对BS002菌株的有效代谢产物进行了分离,并最终得到两种有效活性成分。论文确定了有效产物提取分离的最适温度为40℃、pH为5。柱层析分离选用硅胶(GF拱)为固定相,CHCl3:CH30H=5:1为流动相进行,并经TLC生物自显影法跟踪生物活性物质,最终产物经浓缩、冻干,利用HPLC、IR、GC-MS等方法确定其分别为:1,2-苯二甲酸丁基环己基酯,1,2-苯二甲酸-单(2-乙基己基)酯。
1030-1033

玉竹的化学成分研究

摘要:采用硅胶、SephadexLH-20等多种材料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方法和波普分析进行结构鉴定,从玉竹根茎的醇提溶液的乙酸乙酯萃取部分中分离鉴定了12个化合物,分别为:ningpogenin(1)、6-O-p-hydroxybenzoy-laucubin(2)、3,3’-Bisdemethylpinoresinol(3)、5-Hydroxymethyl-2-furanearboxaldehyde(4)、(22E,24R)-Ergosta-7,22-dien-3fl-ol(S)、Borreriagenin(6)、麦角甾-7,22-二烯-3β,5α,6β-三醇(7)、5α,8α-epidiory-(22E,24R)-ergosta-6,22-dien-313-ol(8)、届一谷甾醇(9)、3β,5α,9α-三羟基-麦角甾-7,22-二烯-6-酮(10)、麦角甾-7,22-二烯-3-酮(11)、对羟基苯乙醇(12)。除化合物(9)之外,其余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1034-1037

益智茎叶中黄酮类化学成分研究

摘要:对益智茎叶中黄酮类化学成分进行研究,采用多种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运用多种谱学方法并结合理化性质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益智茎叶95%乙醇提取物中共分离得到11个黄酮类化合物,其中包括8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良姜索(izalpinin)(1)、杨芽黄素(tectochrysin)(2)、白杨素(chrysin)(3)、芹菜素(apigenin)(4)、刺槐素(acacetin)(5)、5-羟基-4’,7-二甲氧黄酮(5-hydroxy-4’,7-dimethoxy-flavone)(6)、山奈酚-4’-D-甲醚(kaempferol-4'-0-methylether)(7)、5,7,4’-三甲氧基黄酮(5,7,4'-trimethoxyfla-vone)(8)和3个二氢黄酮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乔松素(pinocembrin)(9)、球松素(pinostrobin)(10)和二氢山萘酚(dihydrokaempferol)(11)。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茎叶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6、8和10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1038-1042

多裂山莴苣的化学成分研究

摘要:本实验是对多裂山莴苣Lactucalaciniata根茎中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通过利用柱色谱对植物中的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并利用现代波谱方法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该植物中共分离出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s)-1-O-heptatriacomanoylglycerol(1)、(2s,33,4R,10E)-2.[(2R)-2-羟基二十四烷酰氨基]-10-十八烷-1,3,4-三醇(2),11β,13-二氢莴苣内酯乙酸酯(3),lactucin(4)、莴苣苷B(1actusideB,5)、lacmcopicrin(6)、齐墩果酸(7)、十六烷酸(8)、槲皮索(9)、木栓酮(10)、熊果酸(11)、辛二酸(12),化合物1、2、4、6—12是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12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1043-1046

民族药木耳菜挥发油成分和脂溶性成分GC-MS分析

摘要: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和索氏提取法提取木耳菜挥发油和脂溶性成分,利用GC-MS技术鉴定挥发油和脂溶性成分。鉴定出47个挥发油成分和20个脂溶性成分。其挥发油成分主要有依兰烯(7.30%)、6-杜松烯(6.85%)、氧化石竹烯(5.90%)、1,5,9-三甲基-12-(1-甲基乙基)4,8,13-环戊二烯并环辛四烯-1,3-二醇(5.83%)等。脂溶性成分主要有8,11-十八碳二烯酸甲酯(16.09%)、棕榈酸甲酯(12.15%)、花生酸甲酯(7.06%)、亚麻酸甲酯(7.00%)等。
1051-1055

DNFB柱前衍生化RP-HPLC测定大黄种子氨基酸的含量

摘要:采用柱前衍生RP-HPLC法测定大黄种子中氨基酸的含量。6mol/L盐酸水解得到氨基酸,以2,4-二硝基氟苯(DNFB)为柱前衍生化试剂,梯度洗脱。色谱柱为Gemlmi—NX C18(4.6mm×250mm,5μm);流动相A相为0.1M乙酸钠水溶液,B相为乙腈-水(1:1),柱温37℃,检测波长360nm。结果表明,三种正品大黄种子中均含有17种氨基酸,总量在11.30%-19.26%。该方法灵敏、准确,有良好的重复性和稳定性。
1056-1061

HPLC同时测定药用白菊花中绿原酸、木犀草素、芹菜素和金合欢素

摘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建立同时测定药用白菊花中绿原酸、木犀草素、芹菜素和金合欢素含量的方法,样品采用离子液体分散液相微萃法提取。采用PhenomenexC18色谱柱(250mill×4.6mm,5μm);流动相:甲醇旬.2%冰醋酸溶液(65:35);检测波长350nm;柱温35℃;流速0.8mL/min。绿原酸、木犀草素、芹菜素和金合欢素的质量浓度与峰面积分别在0.0005—100(r=0.9999)、0.00095—190(r=0.9999)、0.0008—160(r=0.9997)、0.00061—122μg/mL(r=0.9996)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收率分别为90.52%-100.44%、90.88%-98.58%、94.40%-98.82%、93.68%-100.54%。该方法快速,简便,重复性好,适合于同时测定药用白菊花中绿原酸、木犀草素、芹菜索和金合欢素的含量。
1067-1071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杂志开发研究

干鲜人参对PC12细胞损伤保护作用的比较研究

摘要:分别建立皮质酮、谷氨酸、过氧化氢诱导PCI2细胞损伤模型,通过MTT和LDH测定,比较不同浓度的干、鲜人参水提液对于皮质酮、谷氨酸、过氧化氢诱导PCI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皮质酮浓度为200μmol/L、谷氨酸浓度为30mmol/L和过氧化氢浓度为150μmol/L时,PCI2细胞的存活率分别为:53.42%、49.64%、54.27%,当PC12细胞与不同浓度人参提取液共同孵育24h,再分别加入200μmol/L的皮质酮和150μmol/L的过氧化氢时。与模型组相比,细胞存活率明显提高,乳酸脱氢酶的释放明显减少(P〈0.01);并且在中、高剂量组,鲜人参组的细胞存活率明显高于干人参组(P〈0.01),乳酸脱氢酶释放明显低于干人参组(P〈0.01);但对谷氨酸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则无上述效果。干、鲜人参水提液对于皮质酮、过氧化氢诱导损伤的PCI2细胞均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在中、高剂量时,鲜人参水提液对细胞保护活性明显好于干人参组,且组间表现出显著性差异(P〈0.01),表明鲜人参较干人参具有更好的细胞保护活性。干、鲜人参水提液对谷氨酸诱导损伤的PC12细胞却无保护活性。
1072-1076

玉郎伞提取物对支气管平滑肌舒张作用的研究

摘要:研究玉郎伞水提物及从玉郎伞中提取纯化的三种活性成份-黄酮、皂苷、多糖对豚鼠离体气管条的舒张作用。实验制备新鲜豚鼠离体气管条,在克氏缓冲液中分别加入组胺或乙酰胆碱,使豚鼠气管螺旋条收缩达高峰后观察不同剂量的玉郎伞水提物及三种活性成份对乙酰胆碱或组胺致气管条收缩的影响。结果表明,玉郎伞水提物及皂苷、多糖能对抗乙酰胆碱或组胺对豚鼠离体气管条的收缩作用,使组胺及乙酰胆碱量效曲线右移。因此,玉郎伞水提物及皂苷、多糖有较强的支气管舒张作用。
1077-1080

富硒灵芝调控大鼠乙酰辅酶A羧化酶α表达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研究

摘要: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富硒灵芝治疗组。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on-Alcoholic FattyLiver Disease,NAFLD)模型建立成功后富硒灵芝治疗组给予富硒灵芝水灌胃治疗,模型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辅助对比,空白对照组不加以任何干涉,分别于6周和12周处死大鼠各半。大鼠肝脏HE染色显示,治疗6周后富硒灵芝组脂肪变性程度及细胞肿胀相较于模型组明显减轻,炎性细胞浸润及坏死灶较模型对照组明显减少,富硒灵芝12周组大鼠比富硒灵芝6周组肝脏改善效果更佳;治疗6周后。富硒灵芝治疗组与模型对照组相比,血清中乳酸脱氢酶(LDH)、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肝脏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MDA和GSH,差异显著(P〈0.05);SERBF-1mRNA和蛋白表达:富硒灵芝6周组与模型对照6周组相比,只有微小差异(P〉0.05),12周富硒灵芝组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差距则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CCctmRNA和蛋白表达:富硒灵芝6周组与模型对照6周组相比,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2周时差异更加显著;胰岛素抵抗指数6周时没有改善,12周时呈现出统计学意义(P〈0.05)。因而推测,富硒灵芝可通过调控大鼠ACCa的表达、以提高抗氧化能力及改善肝功能来治疗NAFLD,但药效疗程较长,可能需长期服用。
1086-1092

复方蜥蜴散不同微粒组合剂对胃癌前病变模型大鼠Wnt信号通路中Wnt2、β-catenin、Cyclin—D1蛋白表达的影响

摘要:本研究采取MNNG综合因素制备GPL模型,分别用复方蜥蜴散80目制剂、100目、80+100目不同微粒等量混合剂、生理盐水、维酶素混悬液治疗,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胃细胞中增值蛋白Wnt2,β-catenin、Cyelin-D1的表达,光镜观察胃黏膜病理组织学变化,并通过图像分析系统对免疫组化图像进行光密度的测算。结果显示:复方蜥蜴散80目、100目、80+100目不同微粒组合组细胞增殖基因Wnt2、β-catenin、Cyclln-D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复方蜥蜴散80+100目混合组三种蛋白的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维酶素组(P〈0.05)。揭示了复方蜥蜴散可以修复损伤胃黏膜,治疗或逆转PLGC的发展,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干预黏膜增生、分化,抑制细胞中wnt2β-caterfin、Cyclin.D1过度增殖,促进细胞凋亡,恢复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平衡,从而阻断胃癌前病变的。
1093-1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