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杂志社
分享到: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杂志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9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研究论文、研究简报、开发研究、综述等。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成都文献情报中心
  • 国际刊号:1001-6880
  • 国内刊号:51-1335/Q
  • 出版地方:四川
  • 邮发代号:62-107
  • 创刊时间:1989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1.41
  • 综合影响因子:1.232
期刊级别: CSCD期刊统计源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2013年第01期杂志 文档列表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杂志研究论文

海洋真菌PenicilliumoxalicumSCSGAF0023的次生代谢产物及其抗污损和酶抑制活性研究

摘要:利用pTLC、硅胶、SephadexLH-20及半制备HPLC等柱色谱手段,从海洋真菌PenicilliumoxalicumSCS.GAF0023的次生代谢产物中分离得到16个化合物,波谱学数据分析鉴定为’n.butylisobutylterephthalate(1),dibutylterephthalate(2),1,3,7-trihydroxy-6-methylanthraquinone(3),1,6,7-trihydroxy-3-methoxy—anthraquinone(4),isorhodoptilometrin(5),citreorosein(6),emodin(7),methyl-3,8-dihydroxy-6-methyl-9-oxo-9H-xanthene-1-earboxylate(8),pinselin(9),secalonieacidD(10),quinolaetaeinCl(11),quinolactacinC2(12),quinolaetaeinAl(13),quinolaetaeinA2(14),quinolaetacinBl(15),3-methyl-1H-indole-2-earboxyhcacid(16)。其中,化合物1为新天然产物,化合物5和7表现出强的抗草苔虫幼虫附着活性,Ec卯值分别为3.8和6.0μg/mL;化合物10和15分别对PTPIB和cathepsinB显示中等的酶抑制活性,IC50值分别为24.0和16.0μM。
1-6

深海来源链霉菌StreptomycesgriseorubensSCSIOZY0206多酚蒽酮类代谢产物的研究

摘要:从中国南海北部3563nl深的沉积物中分离获得放线菌SCSIOZY0206,经16S分子生物学鉴定为Strep—tomycesgriseorubens。其发酵产物具有抗菌活性,进而以抗菌活性为指导,采用硅胶柱层析及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其代谢产物进行追踪分离,得到4个多酚蒽酮类化合物,经HR-ESI-MS、ESI-MS、1H及13CNMR和HMBC谱鉴定为resistoflavine(1)、resistomycin(2)、1-hydroxy-1-norresistomycin(3)和tetracenomycinD(4)。
7-11

聚球藻Synechococcussp.中活性物质分离及活性研究

摘要:分别采用石油醚、乙酸乙酯和正丁醇对聚球藻(Synechococcus)乙醇浸膏进行萃取,获得三种有机相粗提物,其后跟踪检测其抗菌、抗氧化活性,并采用GC-MS分析粗提取的化学组成,确定了石油醚相和正丁醇相的各20种成分。活性跟踪结果显示,石油醚相萃取物的抗菌和抗氧化效果最好,其次为乙酸乙酯相和正丁醇相,水相提取物没有抗菌和抗氧化活性。对活性较好的石油醚相依次进行硅胶柱层析,凝胶SephadexLH-20层析,制备薄层层析,分离获得一单体化合物,应用1HNMR、13CNMR等波谱技术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为β-谷甾醇。
12-16

桑黄抗氧化活性化合物的分离纯化及结构解析

摘要:桑黄是一种珍贵的药用真菌,本文使用硅胶、SephadexLH-20和聚酰胺等对桑黄(Phellinusbaumii)子实体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相分离纯化,经过柱层析和重结晶反复纯化后,将得到的化合物进行清除超氧阴离子、羟基、DPPH·、NO·自由基等抗氧化实验,结果发现分离得到的化合物3在清除自由基及其他抗氧化方面均有显著活性,继而对活性化合物3进行了核磁共振及质谱等波谱分析并结合相关文献报道数据,解析得到该化合物的化学式(C25H18O9)和化学结构。
17-21

大孔树脂混用技术分离纯化桑叶总酚

摘要:本研究采用大孔树脂混合使用技术,对桑叶总酚的富集工艺进行了优化。以总酚指纹图谱为指标,结合LC/MS技术和UV法,从8种不同型号的大孔树脂中优选出HPIM00和HPD826两种型号。对优选出的两种树脂的混合比例进行考察,并通过正交实验研究。最终确定这两种树脂的最佳混合比例为1:1(v/v),生药量与树脂比为0.8:1(g/mL)、上样浓度150mg/mL、上样流速10min/mL、60%乙醇洗脱,试验重复性良好。该技术可以较好保留总酚中各有效成分,保证药物疗效。优化出的工艺桑叶总酚得率高、简便易操作,适于工业的放大生产。
22-26

采用磁微粒分离酶联免疫法构建基于KGN细胞的雌激素生物合成筛选模型

摘要:雌激素在机体生长发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合成代谢紊乱会导致乳腺癌和骨质疏松等疾病发生。目前,基于细胞的雌激素合成筛选模型需用到放射性底物,对环境污染大,成本较高,限制了具有组织特异性调控雌激素合成的药物筛选。我们以高表达芳香化酶的KGN细胞为检测对象,比较基于聚苯乙烯酶联免疫法和磁微粒分离酶联免疫法的雌二醇ELISA试剂盒的交叉反应和灵敏度,发现相对于聚苯乙烯酶联免疫法,磁微粒分离酶联免疫法能够稳定高效的检测雌激素合成。进一步比较培养基中酚红和底物睾酮对雌二醇检测的影响,成功建立通过磁微粒酶联免疫法检测KGN细胞雌二醇合成的筛选模型。
27-30

苜蓿素对人直肠癌SW1116细胞增殖和凋亡的作用及其机制

摘要:本文探讨苜蓿素对人直肠癌SW1116细胞增殖和凋亡的作用及其机制。采用M.rr法检测苜蓿素对SW1116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AO/EB染色后观察凋亡细胞形态;流式细胞术检测对细胞周期的影响;DN段化分析对细胞凋亡的作用;Westernblot检测对Bcl-2和Bax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苜蓿素可明显抑制SW1116细胞的增殖,呈剂量依赖性;AO/EB染色观察到给药组出现细胞凋亡特征;苜蓿素可阻滞细胞于G0/G1期和增加SW1116细胞凋亡率;凝胶成像分析仪检测到典型的DNA阶梯状条带;苜蓿素可呈剂量依赖地减弱Bcl-2和增强Bax蛋白表达。上述结果表明,苜蓿素可显著抑制人直肠癌SW1116细胞的增殖,使细胞阻滞于G0/G1期,并可诱导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下调Bcl-2和上调Bax蛋白有关。
31-35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杂志研究简报

藏药斑唇马先蒿的化学成分研究

摘要:采用硅胶柱、大孔树脂柱、SephadexLH-20柱、反相C18柱等柱层析手段,对斑唇马先蒿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系统的分离纯化,得到了7个化合物,其’HNMR和”CNMR鉴定结果为木犀草素(1uteolin,1)、芹菜素(apige.nin,2)、金圣草黄素(chrysoeriol,3)、3,5,7-三羟基-3,5'-二甲氧基黄酮(3,5,7-trihydroxy-3’,5'-dimethoxylfla-vone,4)、毛蕊花苷(verbascoside,5)、异毛蕊花苷(isoverbascoside,6)、木犀草素4'-O-β-D-葡萄糖苷(1uteolin-4-O-β-D-glucoside,7)。这7个化合物均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为藏药斑唇马先蒿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基础。
40-43

玫瑰花的化学成分研究

摘要:从玫瑰花中分离了7个化合物,通过波谱法和理化性质分别鉴定为没食子酸(1)、咖啡酸(2)、木犀草素(3)、槲皮素(4)、乔松索-7—O-β-D-葡萄糖苷(5)、槲皮素4'-O-β-D-葡萄糖苷(6)、刺槐苷(7)。化合物2、3、5、6、7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47-49

牛大力茎的化学成分研究

摘要:从牛大力(MillettiaspeciosaChamp.)茎95%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部分分离得到了7个化合物,经波谱分析及与文献数据对照鉴定其结构为:4,2’,4'-三羟基查耳酮(1)、高丽槐素(2)、4'-羟基.7-甲氧基二氢黄酮(3)、谷甾-5-烯-3,7-二醇(4)胡-谷甾醇(5)、豆甾醇(6)和β-胡萝卜苷(7)。其中化合物3和4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53-55

黄秋葵乙酸乙酯部位化学成分的研究

摘要: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LH-20柱色谱、MCI、ODS和重结晶等多种分离纯化手段,对黄秋葵(Abelmos—chusesculentus)乙酸乙酯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从中分离得到了13个化合物,分别为β-谷甾醇(β-sitoster.01)(1)β-胡萝卜苷(β-daucoster01)(2)、槲皮素(quercetin)(3)、东莨菪内酯(scopoletin)(4)、克利米可辛A(cleomiscosinA)(5)、克利米可辛c(cleomiscosinC)(6)、三十烷酸(triacontandcacid)(7)、叶绿醇(phyt01)(8)、十八碳二烯酸单甘油酯(glycerol-1-1inoleate)(9)、亚油酸甘油三酯(trilinolein)(10)、熊果酸(ursolicacid)(11)、蕨内酰胺(ptemlactam)(12)、对羟基苯甲醛(p-hydroxy-benzaldehyde)(13)。其中化合物4—12均为首次从黄秋葵中分离得到。
56-59

北豆根的化学成分研究

摘要:从北豆根中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通过波谱数据和理化性质分别鉴定为:蝙蝠葛宁碱(1)、蝙蝠葛波酚碱(2)、6-O-去甲蝙蝠葛波酚碱(3)、蝙蝠葛啡诺林碱(4)、蝙蝠葛任碱(5)、木兰碱(6)、尖防已碱(7)、N-去甲尖防己碱(8)、N-去甲-N-甲酰基去氢荷叶碱(9)、表小檗碱(10)、对羟基苯乙基反式阿魏酸酯(11)、β-谷甾醇(12)、胡萝卜苷(13),以上化合物中9-11为首次从蝙蝠葛属中分离得到。
60-63

白三叶草植物内生真菌烟曲霉及其次生代谢产物的研究

摘要:从白三叶草(TrifoliumrepensL.)的叶中分离得一株真菌,鉴定为烟曲霉(Aspergillusfumigatus),采用大米固体培养基发酵,其乙酸乙酯提取物具有抑制白菜种子发芽的能力,并从其中分离得4个生物碱化合物,通过波谱及理化性质鉴定为:pyfipyropeneA(1)、verruculogen(2)、fumigaclavineC(3)、fumiquinazolineJ(4),其中化合物1—3采用钙流模型测定其生物活性,结果显示无活性。
64-67

RP-HPLC法同时测定十种五加属植物叶中三萜Chiisanoside和Chiisanogenin

摘要: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测定chiisanoside和chiisanogenin的定量分析方法,利用最优色谱条件对十种中韩五加属植物叶中的三萜chiisanoside和chiisanogenin进行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最佳色谱条件为:ODS-c13色谱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乙腈.水(55:45);检测波长:205rim;柱温:40℃;流速:1.0mL/min。Chiisanoside和chiisanogenin线性范围和回归方程分别为16.5—181.5μg/mL,Y=5498356X-9738(r=0.9995)和4.88—78.0μg/mL,Y=5753131X-8289(r=0.9979),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8.87%(标准偏差为1.14%)和98.83%(标准偏差为0.72%)。
71-75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杂志开发研究

蚯蚓GSH—Px提取与纯化的研究

摘要:以蚯蚓为原材料提取纯化了GSH-Px,通过比较超声波提取法、组织匀浆法和闪式提取法,得出闪式提取法提取效果最佳。通过正交实验优选得到蚯蚓GSH.Px的最佳闪式提取条件为:料液比1:6(m/V)、提取液pH值8.0、提取时间1min。在最佳条件下得到的粗提液经硫酸铵沉淀、选择性酸碱变性、DEAE-cellulose和Sephadex-G100柱层析,最终得到纯化的GSH—Px,比活达到157.08U/mg,活性回收率达到12.32%。产物在SDS—PAGE上为单一条带,其亚基分子量约为26kD。
76-82

画眉草多糖提取及其保湿性能研究

摘要:本文以脱脂画眉草为原料,用纤维素酶超声辅助法提取多糖;经脱蛋白、脱色、DEAE-纤维素分离纯化,得到3种多糖TPS1、TPS2、TPS3,提取率分别为0.42%、0.66%、0.54%。通过高效凝胶渗透色谱(HPGPC)分析,3种多糖的分子量分别为7886Da、8467Da、6366Da;高效离子色谱(HPIC)测得TPSl组成单糖为果糖,TPS2、TPS3组成单糖为阿拉伯糖、半乳糖、葡萄糖、木糖、甘露糖、果糖、核糖和一种未知糖。对多糖11Ps2的保湿和吸湿性研究结果表明,IPs2的保湿和吸湿能力均优于常用保湿剂甘油、聚乙二醇400、1,3-丁二醇、壳聚糖。
83-86

海滨锦葵块根皂苷及多糖的分离、纯化及对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

摘要:本文报道了海滨锦葵块根中皂苷及多糖的分离、纯化方法,以及皂苷的体外抑制肿瘤细胞增殖活性、多糖的免疫活性的检测。采用超声波法对块根中的皂苷和多糖进行粗提;通过大孔树脂柱层析法对得到的皂苷粗提取物进行纯化;皂苷经酸解得到皂苷元部分;采用DEAE-纤维素柱层析对粗多糖溶液进行提纯。利用MTr比色法测定皂苷对肿瘤细胞HepS增殖的影响以及多糖对胸腺淋巴细胞、脾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海滨锦葵块根皂苷提取率为0.089%,粗多糖提取率为5.10%;海滨锦葵块根皂苷及皂苷元有抑制HepS增殖的作用,皂苷元效果更好;海滨锦葵块根多糖能显著促进淋巴细胞体外增殖,增强体液免疫力。
87-91

中压制备液相色谱快速分离制备儿茶素单体

摘要:以反相中压制备液相色谱为工具,甲醇-水作为洗脱溶剂,通过C18(ODS-AQ)填料从茶多酚中一步分离出表没食子儿茶素(EGC)、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表儿茶素(EC)、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等四种儿茶素单体。1.0g纯度为92.6%的茶多酚经过中压色谱,制备得到了90nagEGC、355mgEGCG、23mgEc和92mgECG,它们的纯度分别为91.8%、97.6%、97.7%、99.3%,纯品得率56.0%,四种单体总回收率达到68.2%。四种儿茶素单体的结构经核磁共振氢谱、碳谱以及高分辨质谱加以确证。
9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