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杂志社
分享到: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杂志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9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研究论文、研究简报、开发研究、综述等。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成都文献情报中心
  • 国际刊号:1001-6880
  • 国内刊号:51-1335/Q
  • 出版地方:四川
  • 邮发代号:62-107
  • 创刊时间:1989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1.41
  • 综合影响因子:1.232
期刊级别: CSCD期刊统计源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2010年第05期杂志 文档列表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杂志研究论文

泽漆的化学成分研究

摘要:采用多种分离材料包括硅胶、Sephadex LH-20和反相RP-18从泽漆的95%乙醇提取物的正丁醇部位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经过波谱学方法分别鉴定为Helioscopin D(1),Isofraxidin(2),Swertiamarin(3),13-Car-boxyblumenol C(4),4,4′-dimethoxy-3′-hydroxy-7,9′,7′9-diepoxyligan-3-O-β-D-glucopyranoside(5),(+)-Syringa-resinol-4′-O-β-D-glucoside(6),2S,3R-2,3-Dihydro-2-(4-hydroxy-3-methoxyphenyl)-3-hydroxymethyl-7-methoxy-benzofuran-5-(trans)propen-1-ol-3-O-β-glucoside(7),Quinquenin L1(8),(6R,9S)-megastigman-3-one-4,7-ene-9-ol-9-O-α-L-arabinofuranosyl-(1→6)-β-D-glucopyranoside(9),2R,3R-2,3-Dihydro-2-(4′-hydroxy-3′-methoxyphenyl)-3-(glucosyloxymethyl)-7-methoxy-benzofuran-5-propanol(dihydrodehydrodiconiferyl-alcohol-β-D-glucoside)(10),Thy-midine(11),和Deoxyuridine(12)。其中化合物1为一个降倍半萜类新化合物,其余化合物从该种中首次分离。
731-735

乳抗氧化肽的分离纯化与结构鉴定

摘要:本文检测了不同分子量范围的WPI(乳清分离蛋白)酶解物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各个组分显示出不同的抗氧化活性,其中分子量小于5 kDa的组分最强。采用凝胶过滤色谱对分子量小于5 kDa的WPI酶解物进行分离,抗氧化活性强的组分继续采用RP-HPLC进行纯化。通过MALDI-TOF-MS与氨基酸组成分析鉴定该活性肽为His-Ile-Arg。
740-746

金属络合法纯化银杏黄酮的研究

摘要:为寻找一种生产周期短、分离效果好、易操作的纯化黄酮的方法,本研究利用黄酮与金属能形成络合物的性质,从反应体系溶剂、金属盐、解络合剂的添加量优化了络合法纯化银杏黄酮的工艺。结果表明,pH值对络合反应的发生及最终产品的性质具有很重要的影响。金属络合纯化法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以100 mL甲醇为溶剂,黄酮浓度为2.4 mg/mL,0.20 g硫酸锌为络合剂,反应溶液pH值为9.50,0.2 g EDTA为解络合剂,可以使银杏提取物中黄酮含量由24%提高到55%,得率为58%。
751-754

木荷及其与无患子皂甙抽提物单复配体外抗稻瘟病活性

摘要:来自木荷叶和无患子中果皮的皂甙抽提物对抗稻瘟病原活性被试验。皂甙抽提物体外抑制活性显示了皂甙剂量与抗真菌效果高度相关性。它们的抗稻瘟有效中浓度EC50:木荷叶乙醇抽提物为42.95μg/mL,木荷叶水抽提物为452.91μg/mL,无患子中果皮的甲醇抽提物为95.65μg/mL。一个重要的结果是当上述木荷叶和无患子中果皮醇抽提物以3∶4到15∶8的质量配比时产生了显著的增效抗稻瘟作用,而在其它配比时有相加作用。通过乙醚/丙酮沉析、硅胶柱色谱分离,以及酸水解和薄层过程,检测出木荷抽提物皂甙中含有2种三萜类皂甙元和5种单糖。纯化后的皂甙在150μg/mL时显示了98.28%的抑制率。此研究结果表明:木荷叶抽提物,或木荷叶和无患子中果皮抽提复配物对毁灭性的稻瘟病害具有重要地抗病效果。
755-760

魔芋葡甘聚糖-尼莫地平药膜体外释放性能的初步探讨

摘要:本文选用尼莫地平(nimodipine,NMP)作为模型药物,以魔芋葡甘聚糖(Konjac glucom annan,KGM)为材料制备KGM-NMP药膜,对其在体外不同介质和不同温度下的释药特性进行考察,初步探讨魔芋葡甘聚糖-尼莫地平药膜的体外释放性能。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药膜各个释放阶段的形态及表面结构,药膜呈胶束状,表面平整光滑,个别表面有凹凸状;用药物释放动力学方程拟合药物释放数据曲线,推导建立数学模型,同时结合电镜扫描结果分析,KGM-NMP药膜的溶蚀特性更符合零级动力学方程,释放机制为扩散和骨架溶蚀的协同作用。该药膜在体外具有明显的缓控释作用,24 h内释药稳定。
761-764

灰毡毛忍冬次皂苷乙抑制白血病细胞HL-60的增殖及其机制研究

摘要:研究了灰毡毛忍冬次皂苷乙(MB)在体外对白血病细胞HL-60和结肠癌细胞LOVO增殖的抑制作用,并初步探讨其分子机制。采用MTT法检测MB的增殖抑制作用;利用RT2ProfilerTMPCR Array芯片实时定量PCR扩增肿瘤发生中84个关键基因。结果表明MB对两种肿瘤细胞生长均有抑制作用,且对HL-60效果更好。以HL-60作为细胞模型,总共发现差异基因20个,其中上调基因14个,下调基因6个,主要作用是阻滞细胞周期和降低细胞侵袭转移。
765-768

桂皮醛对小鼠柯萨奇病毒诱发病毒性心肌炎的作用(英文)

摘要:已知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s 4,TLR4)及其下游信号组分在柯萨奇病毒(CoxsackievirusB,CVB)诱发的病毒性心肌炎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其在治疗中的作用仍不明确。桂皮醛具有抗病毒以及成剂量依赖性抑制由TLR4诱导的核因子活性的作用,而其对病毒性心肌炎的作用机制尚不明确。我们的实验结果显示:在体外,桂皮醛对正常心肌细胞的IC50为15μM;100-1000μM桂皮醛能显著抑制心肌细胞中的病毒滴度(P〈0.01),而细胞存活率与CVB组无统计学差异(P〉0.01)。而在病毒性心肌炎小鼠体内,与模型组比较,20和40mg/kg桂皮醛i.p.使第7 d血清中NO的含量以及心肌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核因子κB P65(nuclear factor-κB P65,NF-κB P65)和TLR4蛋白质表达显著降低(P〈0.05)。降低第21 d心脏体重比(Heat Weight/Body Weight,Hw/Bw)比值,提高小鼠生存率,减轻病理损伤的作用。这些结果显示桂皮醛虽在体外无抗病毒活性,但其在体内具有降低病毒滴度和抑制TLR-4-NF-κB信号传导的作用,对病毒性心肌炎小鼠具有治疗作用。桂皮醛可能通过对TLR-4-NF-κB信号传导抑制作用,作为一种新的方法治疗病毒性心肌炎。
769-776

灰树花胞外多糖对四氯化碳致小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摘要:四氯化碳可导致小鼠急性肝损伤,采用灰树花胞外多糖(GFP)防治后,对其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过氧化氢酶活力(CAT)以及肝组织匀浆中的丙二醛(MDA)和乳酸脱氢酶(LDH)进行测定,与模型组相比较,灰树花胞外多糖治疗组ALT、AST、MDA、LDH活力明显降低,而CAT活力明显升高。通过组织切片染色可以直观的看出灰树花胞外多糖能显著减轻肝组织病理变化程度。结果显示GFP对CCL4致小鼠急性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777-780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杂志研究简报

西澳粘滑菇的化学成分研究

摘要:利用各种常规色谱分离技术从西澳粘滑菇(Hebeloma westraliense)发酵液中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经波谱学分析鉴定为Volemolide(1)、过氧化麦角甾醇(2)、对羟基苯甲酸(3),对甲氧基苯乙酸(4)和对羟基苯乙醇(5)。其中化合物1是一个七降麦角甾醇类物质,系首次从丝膜菌科真菌中分离得到。
786-788

肉色链孢囊菌和桔橙指孢囊菌发酵液中化学成分的研究

摘要:采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等分离手段,利用波谱分析方法,分别对放线菌肉色链孢囊菌(Streptospor-angium carneum)与桔橙指孢囊菌(Dactylosporangium aurantiacum)发酵液中的化合物进行分离鉴定。从肉色链孢囊菌发酵液中分离得到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腺嘌呤核苷(1),2′-脱氧腺苷(2),5,7,4′-三羟基异黄酮(3)。从桔橙指孢囊菌发酵液中也分离得到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腺嘌呤核苷(1),5,7,4′-三羟基异黄酮(3),2′-脱氧尿嘧啶核苷(4)。
789-790

蝉花抗真菌活性成分的分离纯化研究

摘要:通过抗真菌实验进行活性跟踪,采用NKA大孔吸附树脂和硅胶两步柱色谱对蝉花中抗真菌活性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红外、质谱进行结构鉴定。结果表明,分离得到的抗真菌活性成分为多球壳菌素,对真菌的最小抑制浓度为0.02 mg/mL。本研究为进一步研究蝉花及制备医药工业所需的多球壳菌素提供了依据。
794-797

四个桂花品种挥发油成分研究

摘要: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质联用技术首次同时对桂花四大栽培品系代表品种白洁、败育丹桂、佛顶珠和金桂的挥发油成分进行对比研究。从四个代表品种中共分离鉴定了72个化学成分,其中,21个是共有成分,但这四个品系中还存在着不同。结果发现,α-甲基--α[4-甲基-3-戊烯基]环氧丙醇存在于4个品种中,是白洁、败育丹桂和佛顶珠的主要成分之一,含量高达14~16%,但在金桂中仅有3.94%;芳樟醇存在于四个样品中,在佛顶珠中含量最高(9.83%);3-乙烯基-3-甲基-环己烷酮(7.89%)仅存在于佛顶珠中,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仅存在于金桂中,并且含量最高(23.99%)。
807-811

超临界CO2萃取和水蒸汽蒸馏法研究乌药中挥发性有机物

摘要:用超临界CO2萃取法(SFE-CO2)和水蒸汽蒸馏法(SD)对乌药中挥发性有机物进行提取,并运用GC-MS法分析了2种提取物中的化学成份。结果表明:SFE-CO2法提取物的产率为6.67%,SD法提取物的产率为0.60%;两种方法提得的乌药挥发性有机物中共鉴定出58个成分,其中SFE-CO2法和SD法提取物被鉴定的成分分别为46个和36个,共有成分24个,主要有柠檬烯、龙脑、龙脑乙酸酯、β-榄香烯、α-古云烯、桉叶4(14),11-二烯、δ-愈创木烯、4,4′-二甲基-2,2′-二亚甲基双环己基-3,3′-二烯、tau-杜松醇、β-桉叶油醇、8-甲基-2-苯基-4,7-二烯-2-壬醇、(2-[2-(2,4-二甲基苯基)环丙基]呋喃)等成分,占SFE-CO2法提取物被鉴定成分的54.56%,占SD法提取物被鉴定成分的78.42%。
816-819

梯度洗脱法同时快速分离测定不同品种不同部位淫羊藿中7种异戊烯基黄酮类成分的研究

摘要:建立一种同时快速分离测定不同品种、不同部位淫羊藿中双藿苷A、淫羊藿属苷A、朝藿定C、淫羊藿苷、淫羊藿属苷C、意卡瑞苷A和去多甲基羟基淫羊藿素7种异戊烯基黄酮类成分的梯度洗脱方法,其中双藿苷A、意卡瑞苷A和去多甲基羟基淫羊藿素为首次报道其含量测定。实验比较了三种不同的梯度洗脱条件和三种不同的提取分离条件,选出了实验的最佳条件:采用RP-HPLC法,以美国WATERS SUNFIRETM-C18为色谱柱,乙腈-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乙腈:0 min,20%;10 min,40%;15 min,45%;20 min,60%),流速为1 mL/min,检测波长270 nm,在此条件下,30 m in内所有组分均得到了良好的分离。实验同时考察比较了巫山淫羊藿植株不同药材部位和其它十种不同品种淫羊藿中7种异戊烯基黄酮类成分的分布。结果表明:不同品种淫羊藿中黄酮类成分的含量差异很大,但大部分品种以朝藿定C为主;同一品种巫山淫羊藿不同部位中则双藿苷A和朝藿定C的含量较大(在巫山淫羊藿根中,两者的含量分别为现行质量控制指标淫羊藿苷的20倍和30倍),可见巫山淫羊藿显著不同于其它品种的淫羊藿,朝藿定C在其药用效果中可能比淫羊藿苷扮演着更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在根部作为药用时,这也为民间将巫山淫羊藿根作为小黄连使用提供了一定的实验支持。结论:对于品种较多,分布资源较广的淫羊藿药材,作为药用时,应注意品种和药用部位,考察药材的内在质量,不能一概而论。实验所得到的方法能被用做淫羊藿植株中二次代谢产物分布的快速考察、筛选符合要求的淫羊藿原药材和淫羊藿制备药物中的质量考察。
820-825

单棕榈酰莽草酸的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法定量测定

摘要:本文建立一种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法定量测定单棕榈酰莽草酸的方法。色谱条件:色谱柱:反相Symmetry C18柱4.6×250 mm i.d.(填料粒度5μm),柱温30℃,流动相:乙腈-水-甲酸(80∶20∶0.2);流速0.8 mL/min;ELSD漂移管温度:80℃,载气流速:2 L/min。3-,4-和5-棕榈酰莽草酸纯品采用酶法合成,合成产物经柱层析和高效液相色谱制备纯化得到纯品。在该色谱条件下,3-,4-和5-棕榈酰莽草酸在0.21~4.12μg的范围内,其质量与其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1,0.9998,0.9997),回收率分别为95.2~98.7%,96.1%~98.2%,96.3%~98.5%;RSD分别为1.6%,1.8%,1.9%。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简便、快速、准确、重现性较好的特点,可以用于定量分析单棕榈酰莽草酸,尤其适用于非水相酶促反应合成体系中的产物检测。
836-839

传统中藏药材小秦艽中20种氨基酸的测定

摘要:以1,2-苯并-3,4-二氢咔唑-9-乙基氯甲酸酯(BCEOC)作为柱前衍生化试剂,采用梯度洗脱实现了传统中藏药材小秦艽中20种氨基酸衍生物的基线分离,利用电喷雾离子源(ESI Source)正离子模式,实现了小秦艽中氨基酸的定性测定,可为秦艽类药用植物资源化学成分的深入开发利用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方法线性范围宽、重复性较好,大多数氨基酸衍生物的线性回归系数大于0.9990,检测限为6.5-178.2 fmol。小秦艽中氨基酸组成丰富,至少含有18种氨基酸和7种人体必需氨基酸,营养价值较高。同一氨基酸成分在不同采样点表现出不同含量,体现了小秦艽该类成分的地理分布差异特征。氨基酸成分与生态环境的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只有纬度与Lys之间达到了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其余各因子之间均未达到显著水平,说明纬度对小秦艽氨基酸含量有较大的影响。
840-845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青蒿中青蒿酸的含量

摘要:本文建立了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快速测定青蒿中青蒿酸含量的方法。色谱条件为:Diamonsil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柱温为(30±1)℃,流动相采用乙腈与0.2%磷酸水溶液混合液(体积比65:35),流速1 mL/min,检测波长220 nm。标准曲线回归方程:Y=8.784573×10^-8X-6.443559×10^-5,r=0.9997,青蒿酸回收率为102.4%。实验证明该方法稳定可靠、精密度高、重现性好、简单可行,适用于青蒿酸的分析检测。
846-849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杂志开发研究

雨生红球藻培养过程中色素动态变化与光合生理特性研究

摘要:以雨生红球藻Haematococcus pluvialis CG-06为实验材料,分析测定在正常培养周期内藻细胞主要色素的变化动态、光合生理特性,以及培养基中硝态氮的含量。结果表明,雨生红球藻在绿色细胞阶段的主要色素包括:叶绿素、叶黄素、β-胡萝卜素,培养至红色细胞阶段增加了角黄素、海胆酮、虾青素单酯及双酯等次生类胡萝卜素。硝态氮浓度在培养初期下降迅速,第3 d降至4.875 mg/L,下降了85.3%,至第7 d下降为0.169 mg/L。雨生红球藻培养至第7 d时,细胞中开始检测出虾青素,含量为0.159 mg/g,此时虾青素合成速度较快,至第11 d虾青素含量上升为1.68 mg/g,在虾青素合成初期β-胡萝卜素的含量下降。藻细胞的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和NPQ在培养前期比较稳定,第7 d细胞光合速率开始下降,而呼吸速率和NPQ则上升,在整个培养周期中,藻细胞的Fv/Fm变化不明显。
850-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