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经济杂志社
分享到:

生态经济杂志

《生态经济》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5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环球视点、生态警示录、特别关注、绿色发展、生态环境、生态文明、绿色设计、书评等。
  • 主管单位:云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办单位:云南教育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 国际刊号:1671-4407
  • 国内刊号:53-1193/F
  • 出版地方:云南
  • 邮发代号:64-54
  • 创刊时间:1985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1.3
  • 综合影响因子:1.021
期刊级别: 北大期刊统计源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生态经济 2015年第01期杂志 文档列表

生态经济杂志环球视点

聚集全球工业遗址的改造与保护

摘要: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全球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全球化、信息化对城市的冲击以及第三产业的发展,城市内部的工业区经历了一场逆工业化进程,工业区及其基础设施纷纷从城市中心迁至郊区,并因此造就了大量的工业遗址。作为一种特殊的城市用地,工业遗址通常具有一定的区位优势,周围基础设施良好,并且具有面广量大的特点,是建筑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2-5
生态经济杂志生态警示

农村垃圾污染的危害与治理

摘要:农村不仅是农民的居住地,同时也是其赖以生存与生产的场所。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农民生活质量大幅改善,农民生活水准大幅提高的同时,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也日趋恶化,垃圾产生量与日俱增,对农民的生活及农村的生态环境造成了恶劣影响,业已成为中国生态环境恶化的缩影。因此,亟须认清农村垃圾的现状、特点及当前处理方式的缺陷,采取有力措施减少农村垃圾污染,还农村一片碧水蓝天。
6-9
生态经济杂志特别关注

中国供暖,该怎么过个温暖的冬天?

摘要:随着11月中旬供暖季节的到来,我国北方进入了“温暖”的冬天。而南方多地也相继入冬,持续的低温并没有使得南方进入供暖季,近年来南方是否需要集中供暖的话题一直是民间及官方争议的焦点。从2010年开始,连续4年的全国“两会”上均有人大代表及政协委员呼吁在南方冬季气候寒冷地区实行集中供暖,但没有得到政策层面的认可。中国式的供暖,
10-13
生态经济杂志前沿论坛

基于哈肯模型的中国能源-经济-环境系统演化机制分析

摘要:基于协同学理论,运用哈肯模型,建立了能源-经济-环境(energy—economy—environment,3E)系统的演化方程,并以中国的30个省份为样本,分别对我国3E系统在2000-2005年和2005-2010年两个阶段的演化机制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能源效率是3E系统演化的序参量,深刻影响着大气污染物排放强度的降低,是决定3E系统可持续发展与否的关键因素,在演化过程中能源效率的提高与污染物排放强度的降低之间还未形成协同效应,说明我国节能和减排还未形成相互促进的良性互动机制,节能减排工作中,除了关注经济效率指标外,更应关注环境效率指标,特别是能源消耗的环境效率指标。
14-17

国际可持续性评价方法研究进展与趋势

摘要:可持续发展水平的衡量是可持续发展研究的重要内容,它可以为政府的可持续发展决策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依据1974年以来国外可持续发展相关文献,总结了不同学者对可持续发展的理解。根据进行可持续性评价时是否考虑了系统内部组分之间及内部组分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关系,将评价方法分为三类:指标列举法、流量分析法和系统分析法。分析得出现有评价方法存在六点薄弱之处:对可持续性评价框架背后的机理研究较少;指标的选取具有一定的随意性;指标的标准化、赋权及集成方法的选取尚无统一标准;流量分析方法未包含与可持续性有关的全部强度参数:鲜有评价方法考虑了可持续发展的规模;极少方法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阈值范围。最后,指出了未来需要重点加强三个方面的研究: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可持续发展的阈值范围及系统分析方法。
18-22

中国南方喀斯特生态系统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中国南方喀斯特生态系统具有两个极端的景观形式,既有贵州荔波、重庆武隆等原始喀斯特生态系统,同时又存在遭受严重人为干扰的次生喀斯特生态系统。喀斯特地区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和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干扰,生态系统十分脆弱,并有逐渐恶化的趋势。我国南方喀斯特生态系统的脆弱性集中体现在:土壤脆弱性、水文脆弱性、植被脆弱性、人文环境脆弱性等方面。对喀斯特生态系统利用不当将影响我国整个生态系统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当前我国南方喀斯特生态系统面临的主要问题集中表现在:人口压力大,耕地问题,水土流失,土壤退化,石漠化,生物多样性退化,生态系统功能衰退,季节性干旱与洪涝,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频发,环境污染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采取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保护与改良耕地,发展立体生态农业,优化产业结构与布局,划分石漠化等级、综合治理,水土流失综合防治,改善能源结构,治理环境污染,重建喀斯特生物多样性,建立灾害预警机制等对策,保证南方喀斯特生态系统的健康稳定可续发展。
23-30

关于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补偿量计算中应用辐射效应理论的探讨——以黑河下游防风固沙重点生态功能区为例

摘要: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支持下,采用风蚀输沙率模型、沙尘空间传输模型和成本分担模型,对黑河下游重点生态功能区防风固沙服务功能的辐射效应进行评估,并以辐射效应结果为支撑,研究制定该区的生态补偿方案。结果表明:(1)该区生态系统防风固沙服务辐射范围达120.5×10^4km^2,辐射效益达89.94×10^8CNY;(2)2006年研究区应获得的生态补偿总金额为2625.525×10^4CNY。受惠最多的内蒙古自治区需支撑的生态服务补偿金额达887.25×10^4CNY,占总补偿金额的33.79%;受惠最少的上海市需支付的生态补偿为3.15×10^4CNY。
31-34

低碳视角下地源热泵技术政策分析

摘要:作为建筑领域重要的低碳技术之一,地源热泵技术近些年在我国发展迅速。这与我国政府的政策扶持是密不可分的。文章回顾了国家对地源热泵推广的鼓励政策,包括法律法规标准、财政补贴与产业规划。尽管地源热泵技术对我国能源结构的调整作用有限,但对低碳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技术实际应用过程中,热泵性能系数不能得到保证,以致最终节能效果不佳。基于此,探讨影响热泵效率的常见原因并为技术的推广并建议今后政策执行应该侧重对效率的评估。
35-38

生态政治的实践要件及路径解析

摘要:随着社会历史的进步,政治的主要职能和实践范式也不断地发生改变。在当前环境危机严峻,现代技术面临诘难,人类文明与自然环境出现严重冲突的情况下,传统政治实践开始走向生态政治实践。通过改进现代工业技术的“人类世”范式,努力克服现代工业技术危机和由此引发的环境危机与人的危机,力图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当代生态政治实践的主要任务所在。
39-43
生态经济杂志绿色经济

新时期我国循环-低碳经济协调发展路径分析

摘要: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都是人类面对资源危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的自我反省,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重新认识和总结,都以生态经济和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低碳经济提出时间比循环经济晚,但二者并不是相互替代关系,发展中有着各自重点,存在相互促进、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内在机理。
44-46

全球航空货运碳排放配额分配问题研究

摘要:国际民航组织(International Civil Aviation Organization,ICAO)第38届大会上提出2016年前建立国际航空全球市场化减排机制(market—based measures,MBM)方案。在MBM方案设计过程中,碳排放配额的分配方式无疑是最关键的问题。文章首次从航空货运的角度对该问题进行了相关研究。在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European Union Emissions Trading Scheme,EUETS)碳排放配额分配方法的理论基础上,对欧盟ETS对航空货运企业的实际配额分配进行了分析,发现航空货运企业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剩余配额;进而剖析了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并挖掘出背后的深层原因即EUETS配额分配的不合理性。基于以上分析,提出了国际航空全球碳排放配额分配方法设计时应考虑的要素:遵循“无歧视”原则,保证利益分配上的公平;考虑客货运航空公司之间差异,以及发展中国家的特殊情况。
60-64

低碳经济背景下广州市产业碳排放特征及发展对策

摘要:在全球经济发展低碳化的趋势下,基于广州2003~2012年的统计数据,通过对碳排放进行计算,研究发现,不同产业部门碳排放情况变化明显,10年来,第一产业碳排放量比重较小且增加缓慢,第二产业碳排放量比重一直较大但增速放缓,第三产业碳排放量增长迅速且比重逐渐加大,2012年第三产业碳排放量首次超过第二产业。通过聚类分析,将工业部门内部行业划分为优先发展、重点发展、优化发展、限制发展和深化发展五类。最后,对不同的产业部门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65-69

开放式区域经济系统中的能源尾效研究

摘要:从开放式区域经济系统的研究视角出发,构建了基于超越对数生产函数的能源模型,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方法消除模型的多重共线性,估计了参数。并利用1995-2010年的数据,定量测度了新疆的能源增长尾效。研究发现,能源对新疆经济增长影响的“尾效”逐年增加,均值为2.17%,高于全国的尾效值。利用灰色预测法,可以预测2015年新疆的能源“尾效”将增大到2.75%。能源约束对新疆经济的可持续增长有重大影响。
75-79

上海人口郊区化与产业郊区化协同发展研究

摘要:上海市人口郊区化和产业郊区化发展的过程中,由于人口规划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和城市之间缺少有效地协调机制,公共服务资源配置相对滞后,造成郊区新城人户分离、产城分离问题日益严重。通过对社会、经济、政策等相关因素的分析,鉴于郊区经济发展对人口的导入功能将进一步增强,郊区人口还将持续增加,从人口郊区化与产业郊区化协同发展的角度对产业发展、人才引进、公共资源配置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85-90

我国海域资源配置评价体系构建

摘要:海域资源配置是海域管理的重要工作内容,随着我国海洋事业上升到国家关键决策层面和海域资源稀缺性日益明显,科学配置海域资源成为实现海域资源合理开发、海洋自然资源环境可持续利用目标的决定因素之一。文章首先分析了资源配置和海域资源配置的概念和特征,然后从选取评价指标、确定评价指标权重、进行评价分析与决策三个方面构建了我国海域资源配置的评价体系。按照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和海域管理的基本实践,选取了4个一级、17个二级评价指标,结合采用德尔菲法(专家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自指标的权重,并以德尔菲法为基本方法开展了海域资源评价分析,该评价结果将为海洋行政主管部门确定配置主体提供决策依据。
109-113

煤炭主体功能区生态化特性研究

摘要:界定了煤炭主体功能区、煤炭主体功能区生态化的基本概念、内涵与特征,比较分析了主体功能区、主体功能区生态化、煤炭主体功能区、煤炭主体功能区生态化相互间的内在关系。研究认为煤炭主体功能区是一个具有特质性的复合生态系统,其生态化特性涉及自然子系统、经济子系统和社会子系统三个维度,其中自然子系统的生态化特性包括系统性、动态性、可逆性和跨地域性,经济子系统的生态化特性涉及低碳性、循环性、减物质化与非物质化,社会子系统的生态化特性则包括政策导向性、和谐型、发展性和文化支撑性。基于上述系统分析,研究提出并明确了煤炭主体功能区生态化过程中自然、经济和社会三方面的具体发展方向。
114-118

煤炭行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及应用研究

摘要:煤炭行业是我国主要的能源生产产业,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深入人心的大环境下,发展循环经济已经成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文章以煤炭行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为研究对象,结合目前国内煤炭行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从经济发展和价值创新的角度对煤炭行业可持续发展进行了深入探讨,并就其中的一些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119-121

消费者对再制造品的支付意愿的形成机制——来自打印机墨盒的实证观测

摘要:资源短缺与环境约束下,再制造成为生产者承担社会责任、发展循环经济的最佳实现策略。再制造品的新商业化实现依赖于消费者对再制造品的支付意愿。文章从消费者行为的角度,以再制造打印机墨盒为实验样品,实证研究损失厌恶、担保强度对再制造品消费者支付意愿的影响机制,服务于生产者的价格决策。
12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