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经济杂志社
分享到:

生态经济杂志

《生态经济》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5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环球视点、生态警示录、特别关注、绿色发展、生态环境、生态文明、绿色设计、书评等。
  • 主管单位:云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办单位:云南教育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 国际刊号:1671-4407
  • 国内刊号:53-1193/F
  • 出版地方:云南
  • 邮发代号:64-54
  • 创刊时间:1985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1.3
  • 综合影响因子:1.021
期刊级别: 北大期刊统计源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生态经济 2013年第10期杂志 文档列表

生态经济杂志环球视点

极端天气再度发威

摘要:由于暖高压的作用,2013年北半球众多国家度过了一个烈日炎炎的夏季。从韩国到日本,从美国到英国,病人在呻吟,老人在叹息、路人在躲藏……盛夏高温使人们酷热难熬,有的甚至中暑身亡。
8-13
生态经济杂志生态警示录

黑色警告:工业化进程中的环境污染

摘要:从近期席卷大半个中国的严重雾霾,到日渐进入公众视野的地下水污染和400多个癌症村地图,
14-17
生态经济杂志特别关注

“僵化”的大地:土地荒漠化及其治理

摘要:土地荒漠化是今天中国环境恶化的重要标志。历经气候变异和各种人为活动造成的土壤干旱、
18-23
生态经济杂志前沿论坛

主体功能区架构下我国限制开发区域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摘要:限制开发区域作为我国主体功能区的一种特殊类型,是我国生态环境脆弱、经济长期处于欠发达状态的地区,也是当前学术界热点区域之一。文章在总结限制开发区域相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限制开发区域研究的基本状况、存在的不足,对未来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1)加强限制开发区域“主体功能建设”的相关理论研究;(2)限制开发区域细分的理论方法及细分后不同区域发展机理及发展模式的研究;(3)限制开发区农户生计问题研究;(4)生态补偿、绩效考核等相关政策的研究。
24-29

论工业企业与生态工程良性发展

摘要:随着工业化进程迅速发展,工业企业是最重要的市场竞争主体,工业企业与生态环境的矛盾也日益突出。生态工程则是解决工业企业与区域环境良性发展的微观途径。发展不仅是企业的主题,也是区域、国家乃至世界的主题之一。良性发展是一种朝着好的、善的方向发育、增长、变化的趋势或状态。工业企业与生态工程的良性发展是以尊重自然规律为基础,以良善的价值观、责任观为导向的高效、稳定、持续、协调、健康的发展。工业企业与生态工程良性发展的前提是良善的价值观与社会责任观,核心是理性的决策观,基础是共赢的利益观,手段是和谐的竞争观,发展路径或战略选择是可持续的发展观。
30-36

台湾地区国家公园永续经营研析

摘要:国家公园是珍贵的自然和文化遗产,只有严格的保护和合理的经营管理,才能保证国家公园资源得以永续经营(保护、管理、利用)。基于文献研究法、访谈法、观察法以及整体认知与个案剖析等方法,在充分研究国际及我国台湾地区国家公园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结合台湾地区阳明山、玉山、垦丁、太鲁阁和台江国家公园的实地考察以及与当地游客、居民、解说志愿者、管理人员的交流,分析了台湾地区国家公园永续经营理念的实施和发展过程,其中国家公园的立法、确立标准、管理和财政制度是前提,规划、旅游开展、教育解说、生态保护和不断的总结改进是保障。借鉴台湾地区国家公园的发展经验,提出对全国风景名胜区保护利用的启示:提高风景名胜区的公益性,完善立法,建立中国自然保护地体系,明确功能分区,完善教育解说系统。
37-44
生态经济杂志绿色经济

系统论视阈下生态补偿体系的构建

摘要:“生态补偿体系”的构建是顺利实施生态补偿的理论基础。“生态补偿体系”是由补偿主体、补偿客体、补偿媒介、自然实体四方面实体及其之间的相互作用构成的有机整体。该体系具有整体性、层次性和开放性的特征。整体性体现为体系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各种相互作用;从系统的子系统和分系统两个方向对该体系的层次性进行分析;开放性主要体现为生态补偿体系与其环境的相互作用。
45-48

基于单位GDP能耗的碳排放模型研究

摘要:我国目前和2020年前的节能减排工作是以降低单位GDP排放强度为基础的,藉此降低CO:排放总量增长趋势。这一方案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减排效果便于监控,而且不至于给经济发展带来过大的影响。在国际上,这一方案也是美国等国家所主张的减排方式,作为我国的自愿减排目标,也容易获得国际赞同。文章从我国的CO:排放分析入手,研究我国CO:排放的现状及特点;通过建立节能预测模型定量分析我国各区域的排放现状,为各地如期完成节能减排既定目标任务提供经济学理化的支持,并可以为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提供计算量化依据。
49-52

生态危机视域下的生产力内涵新解

摘要:传统生产力的定义在理论上片面理解生产力内涵,将它单纯理解为“社会生产力”,把自然界和生态环境排除于生产力范畴之外,突出强调生产力是人对自然的征服“力”,而没有正确理解“协调人与自然关系,促进和谐发展的能力”也是生产力应有之义。由于理论上的误解,实践上必然导致人与自然关系的恶化,由此加剧El益严重的生态危机。从生态视域重新解读生产力的内涵,把握生产力是自然生产力与社会生产力的有机统一,重视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
53-57

三江源生态移民保险保障体系研究

摘要:三江源有中华水塔之美誉,是黄河、长江、澜沧江的发源地,也是主要的水源地。三江源生态系统的恶化会影响到整个中国的生态环境甚至会波及到El本、东南亚等地。因此,对三江源生态环境的治理刻不容缓。移民是一个解决问题的途径。借鉴博弈论中一些模型,分析此次移民工程的多方参与者的最优策略问题。依据博弈模型的分析结果,就如何构建生态移民社会保险保障体系提出建议。
58-60

生态承载力持续承载下的经济发展模式研究

摘要:生态承载力研究在协调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关系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已经成为生态经济学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对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文章探讨了生态承载力的理论发展过程,研究了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承载力的关系,针对生态承载力持续承载下的经济发展模式进行了评价,给出了相应的建议。
61-64

城市居民能源购买行为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摘要:以大连563位城市居民为样本,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法,利用Logisitic回归探讨了心理因素、情境因素和人口特征变量三类影响因素对我国城市居民能源购买行为的作用。研究发现:态度、责任感和资金节约是城市居民能源购买行为最为重要的影响变量,此外,习惯心理、产品的可靠性、购买的便利性、月均收入和文化程度都具有一定影响力。最后,为引导城市居民合理的能源消费提出了政策启示和建议。
65-67

城乡发展一体化背景下的乡村规划策略

摘要: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着力在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推进一体化。随着时代背景和法律依据的变化,乡村规划存在的问题越来越突出。文章从规划思路、管理制度等方面提出了乡村规划的发展策略:引导农民转变观念,积极参与规划;避免盲目模仿城市规划,但应考虑和城市规划的对接;加强人文环境和生态文明建设,保留乡村特色;完善基础管线设施和服务系统完善规划管理制度,实现规划的可持续性。
68-71

沿海小城镇低碳化发展对策探析——江苏东台弶港镇的实践

摘要:物力、要求。技术、当前,沿海开发战略已上升到国家战略。江苏沿海地区在城镇快速发展的战略调整背景下,投入大量财力、人力发展地区经济。低碳已成为衡量城镇经济健康发展不可或缺的指标,这对快速发展的城镇化提出更高的通过分析沿海小城镇的现状、机遇和困境,同时对存在问题进行分析,从低碳理念、产业选择、低碳交通、政府政策支持以及如何塑造低碳生态城镇形象等方面提出适合谅港镇低碳发展的对策。
72-76

农村宅基地产权结构调整的途径选择

摘要:从制度经济学的视角对现行农村宅基地产权制度进行剖析。指出现行所有权与使用权相分离的农村宅基地产权制度导致土地资源浪费,土地利用率降低及限制物权效应发挥问题,提出完善宅基地的登记和发证工作,赋予农村宅基地完整的使用权,建立宅基地自由流转和有效退出机制,形成宅基地流转的途径。
77-80
生态经济杂志产业观察

林业全要素生产率分析——基于九个主要林业省份的数据

摘要:运用2001-2010年中国九个主要林业省份的投入产出数据,采用DEA方法,测算林业全要素生产率。研究表明,九个主要林业省份的林业TFP总体较低,其中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是阻碍林业全要素增长的主要因素,特别是纯技术效率较低。分时期来看,与“十五”时期相比,“十一五”时期九个主要林业省份的TFP有一定程度的增长。
81-84

四川畜牧业发展循环经济的SWOT分析

摘要:畜牧业是四川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是农民增收和保障农产品供给的重要支柱。通过近几年的局部试点,四川循环型畜禽养殖标准化、规模化、良种化水平显著提升,现代畜牧业发展迈上新台阶。结合“十一五”以来四川畜牧业循环经济发展情况,运用SWOT分析法,对四川省“十二五”时期畜牧业循环经济发展存在的优势与劣势、面临的机会与挑战进行系统分析,并对进一步推进畜牧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对策措施提出了建议。
88-90

粮食产量分布规律的气候效应研究——以安徽粮食生产为例

摘要:基于分位数回归模型实证检验了粮食产量分布规律的气候效应。实证结果表明,粮食单产显著地受到温度、降水这两种气候因素的影响。温度带来的是正向效应,降水则带来负向效应;温度效应存在于粮食产量的各级分位数,但是随着分位点数的上升,粮食单产的温度弹性系数趋于降低。技术进步降低了粮食生产对温度的依赖性,但对降水效应的影响不显著。
95-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