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经济杂志社
分享到:

生态经济杂志

《生态经济》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5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环球视点、生态警示录、特别关注、绿色发展、生态环境、生态文明、绿色设计、书评等。
  • 主管单位:云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办单位:云南教育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 国际刊号:1671-4407
  • 国内刊号:53-1193/F
  • 出版地方:云南
  • 邮发代号:64-54
  • 创刊时间:1985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1.3
  • 综合影响因子:1.021
期刊级别: 北大期刊统计源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生态经济 2012年第12期杂志 文档列表

生态经济杂志环球视点

物种灭绝加速敲响环保警钟

摘要:地球是所有动植物的家园,动植物和人类一起组成了地球上生机勃勃的世界。每年的10月4日是“世界动物日”,这是为了纪念意大利修建土圣·弗朗西斯。以及他所倡导的“向献爱心给人类的动物们致谢”的理念。
8-13
生态经济杂志生态警示录

可燃冰开发或引发环境灾难

摘要:不久前,我国第一艘自行设计的可燃冰综合调查船“海洋六号”,深入南海北部区域,对可燃冰成矿规律进行新一物理学研究。如果取样条件具备,2013年将再次开钻获取可燃冰新样品。
14-17
生态经济杂志前沿论坛

海水淡化生命周期碳足迹评估及减排策略研究

摘要:根据碳足迹理论的最新研究进展,结合产品生命周期原理方法,明晰了海水淡化生命周期碳足迹的内涵,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海水淡化生命周期碳足迹评估方法和各阶段计算模型,并分别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给出了海水淡化行业的碳足迹减排策略。
24-26

我国农业巨灾的生态经济影响与应对策略

摘要:近年农业巨灾的频率及影响程度加剧,极易对农业形成巨大冲击造成严重损失。总结了我国农业巨灾的特点,从农业巨灾风险的致灾因子与社会的脆弱性、承灾体的差异性,分析了农业巨灾的成灾机理,并探讨了农业巨灾对我国农业经济造成的时差周期、价格波动与生产消费预期的滞后风险、产业结构与产业链的连锁效应、进出口的外贸波动、财政转移支付及金融赔付与投资等方面的实际影响,提出当前做好农业巨灾的综合风险管理、提高农业减灾防灾技术、降低社会的脆弱性等策略来减低农业巨灾造成的损失。
30-35

中国能源效率区域分布差异的实证研究

摘要:运用计量经济模型实证研究了中国能源强度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增加第三产业比重和提高能源价格能够降低能源强度。然后依据能源效率的定义,运用系统聚类方去对中国各地区能源效率进行分类,并对2010年中国能源效率的区域分布与2005年作了比较,研究表明30个参与比较的地区中仅有刚过半数的地区能源效率所属类别没有后退,基于此,提出国家应增加节能减排考核的辅助手段以及各地区应采用差异的节能措施等建议,对于中央和各地方政府制定节能减排政策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41-44
生态经济杂志绿色经济

基于生态和谐性的我国航运金融生态系统的研究

摘要:利用金融生态理论去研究社会经济领域的问题已经成为理论界探讨的一个热点,文章将生态理论与经济理论交叉结合,立足于航运业的结构特征,构建了航运金融生态系统,分析了航运金融生态的运行机制,并从和谐系统理论的角度提出了判断航运金融生态水平的依据,最后,结合我国航运金融业的发展状况提出了相关建议。
57-59

不同频率水平下的水权配置模糊多目标规划模型

摘要:在需水满足最大化、公平最大化、效益最大化的目标下,考虑不同频率下的可分配水量,结合各类用水的保证率,建立初始水权配置的模糊多目标规划模型。通过对浙江省11个地区不同频率下的水权初始分配分析,该模型能在考虑多目标、水资源频率和水权保证率等多种因素下合理配置水量,模型设置合理,并能考虑现实中可能的水资源调配手段,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60-64

低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的新内涵

摘要:由于农村经济在碳汇上的独特作用,基于环境保护和碳补偿的低碳经济使得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有了新的内涵。在对以往研究综述的基础上,基于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从工农城乡互动角度对低碳经济赋予新农村建设的新内涵,低碳经济下新农村建设的实现路径,以及低碳经济下新农村建设的政策机制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分析认为建立城乡互动的碳交易机制和碳汇补贴机制是实现低碳经济作为新农村建设契机的根本方法。
65-68

低碳经济:向生态经济过渡的历史形态

摘要:低碳经济是“浅绿色”的经济向生态经济过渡的生态资本主义的历史形态。这是因为从低碳经济的理论基础来看,它并未超越主流经济学的理论范式;从低碳经济的倡议来看,它是民主社会主义的生态化改良纲领;从低碳经济话语霸权和实践来看,碳市场本质是资本主义经济形态的生态化转型。面临“低碳陷阱”,我们应该建立生态社会主义低碳经济的话语权,并以循环经济的作为低碳经济运行的长效客观机制。
69-72

云南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失衡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摘要:云南少数民族地区主要经济指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经济发展存在很大的不平衡性,发展失衡容易引发地区性社会风险。对云南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失衡的表现形式和特点进行了分析,发现各民族自治州、自治县之间,以及少数民族地区与全省平均水平的差距越来越大,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失衡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针对此现象,为使云南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促进和谐社会建立,文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降低发展失衡效应。
73-77

基于传统会计视角的环境会计确认探讨

摘要: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促使国家和公众更加关注环境问题,关注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目前我国环境会计体系还不完善,环境会计理论还处在探索阶段,特别是环境会计确认很不完善。为此,针对环境会计确认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完善措施。
83-86
生态经济杂志产业观察

中国农业保险对农村经济增长具有拉动效应吗?——基于1985~2010年数据的动态分析

摘要:启动农业保险市场,构建完善的农村金融体系,是推动农村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手段。运用协整检验、误差修正模型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等计量方法动态研究了1985--2010年中国农业保险对农村经济增长的支持效应。研究的基本结论为:农业保险对农村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正向促进作用:随着时间推移在逐步增强;农业保险与农村经济增长之间只存在单向因果关系。对充分发挥农业保险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保持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87-90

民族地区煤炭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研究——以内蒙古为例

摘要:内蒙古作为拥有丰富煤炭资源的民族地区的一员,随着煤炭资源的大规模开发,自2002年以来连续8年居中国经济增长速度的第一位。但在带来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也存在着煤炭资源种类结构和地区结构不合理、水资源匮乏、资源利用程度不高等资源可持续发展问题和生态破坏、固体废弃物污染、空气污染等环境问题,需要采取必要措施,加大资源整合力度,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逐步实现资源可持续发展:加大环境污染治理投资力度,加快技术创新和技术引进,强化清洁生产,强化节能减排,增加碳汇容量,逐步实现环境可持续发展;以制度创新规避“资源诅咒”。
109-113

资源枯竭型城市工业转型升级的综合路径——以河南省濮阳市为例

摘要:工业的转型升级是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的关键。而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工业经济往往面临多重困境,转型升级更为困难和艰巨,亟需探索有效的实现路径。河南省濮阳市是依赖油气资源开发而形成的典型资源型城市,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资源面临枯竭,工业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日渐突出,如结构单一、路径依赖、制度锁定、技术落后、资产专用性强等;推动其工业转型升级应发挥政府的推动作用、以产业转型为核心、以企业为主体、创新为动力,构建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有机结合的综合路径,并采取相关配套措施。
114-119

从资源与环境的关系看新能源产业发展思路

摘要:新能源既是资源,同时也是环境的组成部分。但传统的资源、环境这两个概念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它们的区别表现在可再生性、系统性、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流动性、稀缺程度与产权界定难易等方面,联系则基于热力学第二定律进行分析,表现在熵循环上的关联。这些给发展新能源产业的启示是:新能源的开发要保护好环境,顺应自然;加快智能电网的建设;建立绿色GDP核算体系;加快与新能源开发利用有关的技术研发;同时还要进行相关制度建设,为新能源的开发利用保驾护航。最终,要通过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建立一个打破资源环境界线的生态经济系统,从而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20-123

非线性投入产出关系的可再生能源电力补贴政策研究

摘要:2010年中国的可再生能源比例未达预期目标,同时部分可再生能源电力却由于无法上网外送而浪费。本文针对这一现象进行探讨,认为关键在于目前的政策设计没有考虑电网的非线性投入产出关系,从而激励政策效果有限。本文利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描述电力消费量、火电发电量、和可再生能源发电量之间的投入产出关系,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两阶段的最小化购电成本的电力上网模型。研究发现,仅靠补贴政策来实现“十二五”的可再生能源比例目标,补贴水平需要提高到76.04元/千千瓦时。而通过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进步,补贴幅度可以明显降低。
124-127

宁夏甘草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摘要:甘草是我国两千多种草药中用量最大的一种传统中药材。自古以来,我国就是甘草的第一产区,尤其以宁夏、新疆、内蒙所产“西正”甘草久负盛名。甘草的药用价值及其强大的市场需求,致使野生甘草资源遭到了极大的破坏。论述了宁夏甘草的分布、资源现状及人工甘草发展形势,分析了宁夏甘草产业发展前景及面临的挑战,针对现实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
132-135

基于象征理论的民族地区温泉资源开发——以重庆“边城汤寨”为例

摘要:从少数民族文化保护的角度切入,以象征理论和符号消费理论为基础,基于温泉旅游是一种文化体验活动和一种文化传播的有效途径的观点,论证了温泉旅游与民族文化之间的功能性联系。以重庆“边城汤寨”为例,探讨了在少数民族文化元素(包括节庆、宗教习俗、文艺等抽象元素和建筑、服饰和饮食等具象元素)的象征表达体系在温泉资源开发中的构建方式和途径。
142-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