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经济杂志社
分享到:

生态经济杂志

《生态经济》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5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环球视点、生态警示录、特别关注、绿色发展、生态环境、生态文明、绿色设计、书评等。
  • 主管单位:云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办单位:云南教育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 国际刊号:1671-4407
  • 国内刊号:53-1193/F
  • 出版地方:云南
  • 邮发代号:64-54
  • 创刊时间:1985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1.3
  • 综合影响因子:1.021
期刊级别: 北大期刊统计源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生态经济 2010年第10期杂志 文档列表

生态经济杂志环球视点

千年罕见森林大火“烤”验俄罗斯

摘要:2010年6月下旬以来,由于气候炎热干燥,俄罗斯部分地区出现千年罕见的森林和泥炭火灾。7月底开始,森林火灾形势变得严峻;8月初,森林和泥炭火灾进入危急状态。截至8月23日,经过紧急扑救,再加上气温下降,并出现降雨天气,火势总算得以收敛,俄罗斯政府解除了全国所有火灾地区紧急状态令。虽然火灾险情已基本消除,但森林大火已造成重大损失,过火总面积超过85万公顷,致53人死亡,1900栋房屋被毁,3500多人无家可归。
8-13
生态经济杂志前沿论坛

经济增长与环境关系:生态足迹视角

摘要:从生态足迹视角出发,采用1952~2007年的数据探讨我国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压力之间的关系。对生态足迹各个构成项的分析表明,煤、石油、天然气和电的消耗在各项中增长最快,要控制我国生态足迹的持续增大,必须严格控制能源消耗增长速率。回归分析结果则表明,在我国语境下,宏观意义上的资源环境综合压力符合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假设,我国资源环境压力随着我国人均GDP的增长出现倒"U"形;同时,我国当前面临特殊的国际背景,必须采取有效手段进一步控制经济发展对资源环境的压力,否则倒"U"形曲线将转向环境质量再次降低的"N"形曲线。
24-29

新世纪中部六省城市化进程及其综合效益的对比分析

摘要:城市化是现阶段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综合体现。文章以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人口城市化的指标,二三产业产值占总产值的比重为经济城市化的指标,建成区面积占国土面积的比例为空间城市化的指标,二三产业从业人员占总从业人员的比重为社会城市化的指标,构建简捷而清晰的综合城市化指数的测算模式,并以此为基础对比分析新世纪以来中部六省城市化进程及其带来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为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和各省推进新型城市化进程提供理论依据。
30-33

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农田生态系统能量产投研究

摘要:农田生态系统是人工建立的生态系统,落实必要的农业技术措施,对于提高农田生态系统的投能效率是必要的。1961~2005年我国农田生态系统的生产力水平虽然在提高,能效率却在波动中下降。能效率与影响因子之间的关联度分析表明,对能效率的贡献,按照劳动力能投入量、蓄力能投入量、有机肥能投入量、化肥能投入量和农业拖拉机能投入量的顺序,依次排列。因此,要采取正确的农业技术措施管理农田,因地制宜地推广小农机,提高农田生态系统的投能效率,除了提高单位耕地面积上有机肥能投入比重外,应该合理施肥,培养地力,以提高耕地产出的能效率。
37-42
生态经济杂志绿色经济

食品安全的生态风险及综合评价研究

摘要:食品安全的生态风险管理是食品安全管理的重要环节。而风险识别和风险评估则是食品生态风险管理的基础,食品生态风险识别和评估过程中存在大量不确定、不完全的信息等特征,导致其风险因素难以准确评估和度量。文章在归纳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构建了食品生态风险评价指标体系以及基于D-S证据理论和Fuzzy集的食品生态风险综合评价模型。
48-52

西部大开发背景下水能资源管理制度的改革路径

摘要:作为西部大开发标志性工程的"西电东送",为西南丰富的水能资源开发带来了空前机遇,对缓解我国东部地区面临的资源、环境双重压力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水电发展面临的移民、环保等问题归根结底是资源开发的成本支付和收益分享不匹配、资源开发机制和资源利益分配制度不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问题。文章提出,以科学的发展观指导水能资源开发,必须规范水能资源的管理制度,按市场化手段配置水能资源,完善资源产权制度,建立健全水能有偿使用的财税制度。
53-57

西部内陆地区经济发展问题思考及生态西部的构建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东西部经济发展水平差距逐渐拉大,严重影响到我国国民经济的健康、协调、均衡发展。加快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已成为我国经济建设的重要问题。文章从我国经济在区域分布上的特点入手,深入分析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现状,阐明了西部地区的生态经济建设策略,并提出了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应重点发展的产业建议。
58-61

三峡库区反贫困与人力资源开发对策

摘要:三峡库区是贫困区县集中连片的重点地区,三峡库区的贫困与人力资源素质低下紧密相关。三峡库区要想从根本上消除贫困就要开发人力资源,提高三峡库区的整体人口素质。文章分析了贫困与人口素质的关系、三峡库区贫困的现状并提出了人力资源开发的基本对策。
62-64

天津市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能值分析

摘要:为更好地评价天津市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运行特征和可持续发展状况,文章利用能值分析理论通过构建评估指标体系,对天津市农业生态系统的能值投入产出状况、环境承载情况和生态系统运行效果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天津市农业生态系统能值产出率相对较高,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强,但化肥、农药和地膜等工业辅助能值大幅增加,造成对生态环境的较大压力。天津市应调整其能值投入和产出结构,加大农业科技的研究和推广力度,降低以化肥为代表的工业辅助能投入,以促进其农业的可持续性。
65-69

中国加入《能源宪章条约》的利弊论

摘要:《能源宪章条约》是能源领域最重要的多边合作条约,它的核心是实现能源投资自由化,而能源投资自由化是把双刃剑。因此,中国加入《能源宪章条约》有利也有弊。经过利弊权衡,得出的结论是中国要积极加入《能源宪章条约》,努力克服不良影响。
75-79

环渤海各省市能源利用的比较分析

摘要: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反映了一个国家能源消费增长速度与国民经济增长速度之间的比例关系,是衡量一个国家能源利用效率的重要指标。文章选取能源消费弹性系数这一指标对环渤海地区各省市能源消费利用状况进行了分析,然后分别从工业能耗和生活能耗两方面比较了环渤海地区内各省市的能源利用水平,结果表明环渤海各省市能源利用水平从高到低依次为北京、天津、辽宁、河北和山东,并分析了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
80-82

中国发展低碳经济初探

摘要:低碳经济是全球历经工业化、信息化之后向低碳化发展的大势所趋。发展低碳经济不仅有利于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和国际减排压力,而且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需要。1990~2005年期间,中国已迈出低碳化的发展步伐。2005年以后的15年中,中国减排压力相对更大,需要相对基准情景减排11亿~19亿吨CO2。低碳经济发展战略的核心内容是,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调整产业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提倡低碳生活。
83-86

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企业R&D投资模式研究——一个简单的分析框架

摘要:党中央国务院确定了我国2020年建成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如何建设创新型国家也成为2010年两会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之一。文章在分析我国当前企业R&D投资现状的前提下,从组织合作的角度出发提出PPP组织形式的企业R&D投资模式,分析企业R&D投资研发的经济学行为取向,最后针对该模式提出具体的操作方法与政策建议。
87-89

人力资源管理生态系统内涵、结构与优化研究

摘要:在系统总结已有的关于人力资源管理生态方面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生态系统理论和方法为指导,分析了人力资源管理生态系统的概念内涵和基本特征,探讨了人力资源管理生态系统的结构,并提出优化人力资源管理生态系统的策略体系。
90-94

基于DPSIR模型的低碳城市指标体系研究

摘要:低碳城市指标体系的建立是低碳城市从理论研究阶段进入可操作的实际应用阶段的重要步骤,建立低碳城市指标体系的实质就是确定低碳城市的具体建设内容和考核标准体系。在低碳城市内涵的分析基础上,提出了建立低碳城市指标体系的基本框架、原则和方法,并根据"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模型框架,考虑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形势,建立了低碳城市建设与评价指标体系。
95-99
生态经济杂志产业观察

生态农业及其产业化发展模式分析——以湖北省京山县为例

摘要:生态农业产业化的实质就是生态农业与农业产业化两个系统的有机联合,生态农业产业化大体上经历创业、起步、发展和完善等四个阶段,包括生态农业生产、生态工业加工和生态商业销售等三个环节。文章以京山县为例,探讨了生态农业的基本模式和实现生态农业产业化的十类经营模式。
100-102

世界农业生物产业技术创新路径的比较与启示——基于美国、欧盟的考察

摘要:生物产业创新路径选择正确与否不仅影响着该产业发展的快慢,还关系到一国的生物安全。文章在简单述评美国和欧盟农业生物产业技术创新状况的基础上,从创新途径和创新模式两个方面对美欧农业生物产业技术创新路径进行了考察,并从创新动因、支撑条件及实现途径等方面对二者进行了比较,最后探讨了美欧农业生物产业技术创新路径对中国的启示。
103-105

基于碳汇功能的我国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研究

摘要:通过对国际碳交易市场(CDM)的运作分析,指出农业不仅具有"负排放"的碳功能,而且还可以利用CDM获取不菲的"碳效益"。从农产品质量、农作物种植面积和秸秆返田三个角度分析了农业的"碳汇功能",提出了实施农产品"碳补贴"、征收农产品进口"碳关税"、设立"农业碳基金"和开征化肥农药"环境税"等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政策建议。
106-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