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杂志社
分享到: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杂志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2006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个案报道、综述与编译、继续教育专栏、学术交流、病例讨论、讲座、会议纪要等。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 国际刊号:1001-117X
  • 国内刊号:42-1759/R
  • 出版地方:湖北
  • 邮发代号:38-47
  • 创刊时间:2006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1.7
  • 综合影响因子:0.781
期刊级别: 统计源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12年第04期杂志 文档列表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杂志论著

Ⅶ型胶原酶构建大鼠脑出血模型的组织病理学研究

摘要:目的:采用Ⅶ型胶原酶构建大鼠脑出血模型,研究血肿周围组织病理变化规律。方法:尾状核注射Ⅶ型胶原酶制作大鼠脑出血模型,造模后12h、1d、3d及7d,采用HE染色及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法,观察血肿周围组织病理及神经细胞变化规律。结果:造模后灶周组织主要表现为红细胞逐渐崩解吸收、炎症细胞浸润、病灶中央神经细胞液化坏死;星型胶质细胞在出血伊始即出现增生,7d时增生最活跃;神经元在各时间点均表现为死亡。结论:Ⅶ型胶原酶制作大鼠脑出血模型可模拟人类原发性脑出血的病理生理过程。
235-237

哺乳动物极性蛋白mInscuteable-C末端肽段/GST融合蛋白的原核表达与纯化

摘要:目的:构建哺乳动物极性蛋白mInscuteableC末端257-532位氨基酸结构域与谷胱甘肽巯基转移酶(GsT)的融合蛋白GST-mlnsc257-532的原核表达载体,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并纯化该融合蛋白。方法:将已经构建好的mInsc257-532位氨基酸序列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GEX-4T中,构建重组的质粒pGEX-4T/mInsc257-532;将重组质粒转化感受态细菌BL21,异丙基-B-D-硫代吡喃半乳糖苷(IPTG)诱导表达GST蛋白;经谷胱甘肽-琼脂糖球珠分离纯化;产物经SDS-PAGE电泳及WesternBlot鉴定。结果:获得高表达及纯化的pGEX-4T/mInsc257-532融合蛋白。结论:成功构建重组pGEX-4T/mInsc257-532原核表达载体;诱导表达pGEX-4T/mlnsc257-532融合蛋白并纯化。
238-240

嗅鞘细胞体外CFSE染色的标记方法研究

摘要:目的:建立荧光活性染料CFSE以适宜终浓度标记体外培养的嗅鞘细胞的染色方法。方法:CFSE以2、5、10μM3种不同终浓度标记原代培养的嗅鞘细胞,通过流式细胞术、台盼蓝染色和荧光显微镜,检测和观察CFSE染色的阳性细胞率、细胞活力、生长形态特点和增殖情况。结果:3种终浓度CFSE标记嗅鞘细胞的阳性标记率均〉99%;2μMCFSE标记的细胞活力最高(P〈0.05),细胞生长增殖较快,但随时问推移荧光强度明显减弱。结论:CFSE可用于标记嗅鞘细胞,本研究条件下,2μM的终浓度较为适宜。
241-243

细胞周期抑制剂对糖氧剥夺诱导神经元凋亡的保护机制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细胞周期抑制剂Roscovitine(Ros)对糖氧剥夺(OGD)诱导的鼠大脑皮质神经元凋亡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大鼠皮质神经元,随机分为对照组、OGD1h后恢复糖氧供给(OGD/R)3h、6h、12h、24h组及Ros(100μM)组。WesternBlot检测各组神经元磷酸化视网膜母细胞瘤蛋白(p-Rb)和E2F1的表达情况;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观察OGD/R12h组及Ros组神经元p-Rb表达;TuNEL法检测OGD/R12h组及Ros组神经元凋亡情况。结果:OGD/R各组神经元p-Rb及E2F1的表达均较对照组增高(P<0.05),12h达最高;Ros组p-Rb及E2F1的表达减少,少于OGD/R12h组(P〈0.05);ROS组P-Rb和TUNEL阳性细胞率均低于OGD/R12h组(P〈0.01),两组中大部分TUNEL阳性细胞与p-Rb表达共定位。结论:Ros可能通过抑制Rb磷酸化及E2F1介导的凋亡机制来减少缺血缺氧后的神经元凋亡。
244-248

双孔钾通道TREK-1活性对缺氧条件下星形胶质细胞增殖的影响

摘要:目的:研究双孔钾通道TREK-1对体外培养的星形胶质细胞缺氧条件下活化增殖的影响。方法:离体培养大鼠大脑皮质星形胶质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和BrdU掺入法检测其在缺氧条件下及给予TREK-1通道阻断剂干预后的活化增殖特点。结果:缺氧导致处于s期的星形胶质细胞明显增加,缺氧6h增加最明显;抑制TREK-1活性可加剧缺氧条件下星形胶质细胞的活化增殖。结论:星形胶质细胞的TREK-1活性与缺血缺氧状态下细胞的活化增殖密切相关。
249-252

双光子成像技术对脑血管周围间隙物质转运功能的研究

摘要:目的:研究生理条件下小鼠脑血管周围间隙在脑脊液及脑组织间液间物质转运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双光子成像技术,研究脑脊液内荧光染料沿小鼠脑血管周围问隙进入脑实质内的动力学特性、脑脊液内荧光染料沿动、静脉周围血管间隙运动的差异,通过不同直径的荧光小球进入脑血管周围间隙的情况推算小鼠脑血管周围间隙的大小。结果:生理条件下,脑脊液内荧光物质可沿脑血管周围间隙广泛进入脑组织深部;脑脊液内荧光物质最先沿动脉血管周围间隙进入脑实质,荧光物质随着动脉血管周围间隙运动的速度快于静脉;脑实质内荧光物质强度随着时间变化逐步增加并最终达到稳态;小鼠脑血管周围间隙大小约2.0μm。结论:生理条件下,脑血管周围间隙在脑脊液与脑组织间液的物质转运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253-257

胞磷胆碱对大鼠脊髓损伤的神经保护性作用

摘要:目的:观察胞磷胆碱对大鼠脊髓损伤(SCI)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成年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对照组、甲基强的松龙(MP)组、胞磷胆碱组及联合组,各组18只;造模后即刻腹腔注射给药1次,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MP组给予30mg/kgMP,胞磷胆碱组给予40mg/kg胞磷胆碱,联合组给予30mg/kgMP及40mg/kg胞磷胆碱;伤后8、24及72h每组各处死6只大鼠取材;HE染色观察脊髓组织的病理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半胱天冬氨酸酶(Caspase)-3和环氧化酶(COX)-2表达变化情况,DNA原位末端缺口标记法(TuNEL)检测神经细胞凋亡。结果:与对照组相比,MP组、胞磷胆碱组及联合组脊髓组织病理学改变明显减轻,Caspase-3和COX-2表达降低(P〈0.05),凋亡细胞减少(P〈0.05),MP组、胞磷胆碱组及联合组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胞磷胆碱对大鼠SCI有神经保护性作用,与MP疗效相似,两者的联合应用与单釉田菇相眇丰田明鼎衍执
258-262

银杏叶提取物对阿尔茨海默病大鼠认知功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摘要:目的:研究银杏叶提取物(EGB)对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disease,AD)大鼠认知功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6组,各组8只:假手术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对照组,腹腔注射半乳糖60mg/kg,1次/天,连续8周;银杏叶低、中、高剂量组(EGB-L,M,H组),分别腹腔注射半乳糖60mg/kg+EGB0.4375mg/kg、0.875mg/kg及1.75mg/kg,1次/天,连续8周;治疗组,腹腔注射半乳糖60mg/kg,1次/天,连续8周,然后注射EGB0.875mg/kg,1次/天,连续2周。Y迷宫测定大鼠认知能力;TUNEL法检测海马CAl区细胞凋亡;免疫组织化学法和WesternBlotting检测p-P13K、P-AKt、P13K、AKt、Caspase-9p35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对照组大鼠达到学会标准的平均时明显延长,海马CAl区可见到较多TUNEL阳性细胞,p-P13K及P-AKt的活性明显降低,Caspase-9p35的表达明显增加(均P〈0.05);银杏叶各剂量组的上述指标较对照组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均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TUNEL阳性细胞数和Caspase-9p35表达的改善不明显,大鼠达到学会标准的平均时及P-P13K、PAKt的活性均有显著改善(均P<0.05)。结论:AD大鼠有认知障碍,海马CAl区存在细胞凋亡及P13K-AKt-caspase-9转导通路的障碍,EGB能激活这一通路并能改善其海马CAl区细胞凋亡和大鼠认知障碍,预防效果比治疗效果更优。
263-267

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与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性脑卒中的相关性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对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性脑卒中发生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病例一对照研究,按照TOAST分型标准,纳入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性脑卒中患者114例为病例组,同时随机抽取门诊体检人群中无心、脑及周围动脉粥样硬化病史者130例为对照组;记录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及影响hsCRP的潜在危险因素;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hsCRP水平,比较两组间基线hsCRP水平,并将hsCRP水平进行分层(〈3mg/mL,3-10mg/mL,〉10mg/mL),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不同hsCRP水平患者发生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性脑卒中的风险。结果:病例组血清hsCR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01),校正相关危险因素后,血清hsCRP水平仍高于对照组(P=0.021);以hsCRP水平以〈3mg/mL为基准,未校正任何危险因素,不同水平的hsCRP预测发生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性脑卒中的OR值依次为1.000、2.429、5.634(P〈0.05),校正相关危险因素后,OR值依次为1.000、2.005、4.277(P〈0.05)。结论:hsCRP水平越高,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性脑卒中发生风险越高。
268-271

博心通胶囊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不稳定粥样斑块影响的临床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博心通胶囊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不稳定粥样斑块的作用。方法:符合纳入标准的脑梗死患者130例随机分为2组,各65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口服普罗布考片,博心通组口服博心通胶囊,治疗12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6、12月,检测患者血脂、颈动脉不稳定粥样硬化斑块的数目、大小以及不良事件情况。结果:治疗6个月后,2组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较治疗前均降低(P<0.05),博心通组TG、TC、LDL-C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12个月时,2组TG、TC、LDL-C较治疗前均降低(P<0.05),但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治疗前后水平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博心通组斑块的“有效”及“稳定”率高于对照组(P<0.05);博心通组治疗有效率及稳定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2组均无明显不良事件发生。结论:博心通胶囊能有助于降低脑梗死患者血脂、稳定斑块、减少缺血事件发生,且安全。
272-274

支架植入术在颅外段症状性颈动脉狭窄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观察支架植入术在颅外段症状性颈动脉狭窄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行支架植入术的颅外段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60例的临床资料,评价手术的临床疗效。结果:颈动脉支架60枚全部准确释放,颈动脉狭窄均成功解除;术后残余狭窄率〈20%;临床症状消失或好转55例,症状缓解不明显5例;发生一过性心率、血压下降11例,发生高灌注综合症1例,发生TIA1例,经积极治疗均好转;术后30d随访未再发生脑血管事件。结论:颅外段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的患者行支架植入术治疗安全、有效。
275-277

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术治疗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16例疗效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STA-MCA)搭桥术治疗伴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的缺血性卒中患者的效果。方法:伴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的缺血性卒中患者16例。行STA-MCA搭桥术或STA-MCA搭桥术联合脑-硬脑膜-动脉贴敷(EDAS);术中采用脑血管吲哚菁绿荧光造影、术后行血管超声以确定吻合血管通畅情况;术前、术后1周及出院3个月后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对患者进行神经功能评分,随访3个月。结果;所有病例手术均;IRON完成;吻合口处血流通畅者15例(93.75%),血流缓慢者1例(6.25%);无患者再发缺血性卒中;术前1周、术后1周及3个月mRS评分良好的患者分别为6例(37.50%)、7例(43.75%)、14例(87.50%);3月时mRS评分良好的患者例数高于术前和术后1周者(P=0.0091,P=0.0233)。结论:STA-MCA搭桥术或联合EDAS治疗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所致脑组织的低灌注效果满意。
278-281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老年急性高血压性脑出血疗效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对老年急性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和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老年急性高血压性基底核区脑出血患者4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5例和观察组20例;对照组给予微创血肿清除术和常规治疗,观察组同时给予依达拉奉30mg静脉滴注,2次/天,共14d;治疗前及治疗后14、28d,检测并比较2组患者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中国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CSS)评分及临床有效率。结果:治疗前2组hs-CRP、TNF-α、IL-6水平及C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2组上述指标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改善较对照组明显(P〈0.05),观察组临床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创血肿清除术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能更好地清除老年急性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改善神经功能恢复,疗效优于单独使用微创血肿清除术。
282-285

鼠神经生长因子对面神经炎疗效的肌电图分析

摘要:目的:利用肌电图检查评估鼠神经生长因子对普通面神经炎及面神经炎并发糖尿病或疱疹病毒感染患者的疗效。方法:符合诊断标准的面神经炎患者115例随机分为普通治疗组58例,其中并发糖尿病13例,并发疱疹9例,给予常规治疗;生长因子组57例,其中并发糖尿病14例,并发疱疹7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增加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疗程均28d。治疗前后运用肌电图检测并比较各组患者的面神经复合肌动作电位(CMAP)波幅及瞬目反射R1潜伏期。结果:生长因子组患者的CMAP波幅恢复及R1潜伏期的缩短均较普通治疗组明显(P<0.05),这种优势在并发糖尿病及疱疹的患者中仍然明显(P<0.05)。结论: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面神经炎有效,特别是对面神经炎并发糖尿病及疱疹的患者。
286-288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杂志《GLIA》优秀论文推荐

Artifact Versus Reality-How Astrocytes Contribute to Synaptic Events

摘要:一个世纪前发展的神经元学说,认为神经元网络是维持高级大脑功能的唯一细胞类型。胶质细胞生理学的最新进展,促进了另一种假说的提出,它认为大脑信息处理通过神经元一胶质细胞网络利用双重的(神经元动作电位)和同类的(第二信使/代谢物通过缝隙连接或递质在细胞间隙的扩散传播)信号编码来完成。这两种神经细胞间存在前馈和反馈通信,引起信息传递和处理,是通过神经元终端和星形胶质细胞突起的神经递质释放来完成。然而,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仍然是不完整的。一些重要的问题和争议有待解决。本文认为,突触旁的胶质细胞突起的主要功能是创建一个“星形胶质细胞摇篮”,以保护突触免受大量来自突触外的信号活动的作用,并通过多种机制为突触联系提供多方面的支持和长期的可塑性保护,这些过程并不一定涉及胶质源性神经递质的释放。
289-298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杂志综述

胶质细胞在神经血管单元中的作用

摘要:神经血管单元是由微血管、神经胶质细胞、神经元及细胞外基质组成,各组分间的信号联系是保证神经元功能和正常脑血流的基础。其中星形胶质细胞介导了神经元和脑血流之间的功能偶联.是神经血管单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持血脑屏障的功能具有重要作用。此外,在脑缺血等病理情况下,胶质细胞对神经血管单元具有保护作用。
299-302

边缘性脑炎的研究进展

摘要:随着人们对边缘性脑炎(LE)的进一步认识,LE的经典概念得到了拓展。首先LE可以是副肿瘤性和非副肿瘤性的;其次,病变部位不局限于边缘系统,还可波及到大脑的其他区域和(或)脊髓。LE的分类也由以前根据临床表现进行分类变化到依据抗体进行分类。
303-306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杂志短篇论著

氟桂利嗪联合血塞通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摘要:选择2011年1月-2011年10月我科门诊收治的各型偏头痛患者共146例,均参照2004年国际头痛学会偏头痛分类和诊断标准^[1],并结合头颅CT或MRI进行确诊,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2组:①观察组73例,男30例,女43例;年龄19-65岁,平均(38.6±9.7)岁;
307-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