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杂志社
分享到: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杂志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2006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个案报道、综述与编译、继续教育专栏、学术交流、病例讨论、讲座、会议纪要等。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 国际刊号:1001-117X
  • 国内刊号:42-1759/R
  • 出版地方:湖北
  • 邮发代号:38-47
  • 创刊时间:2006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1.7
  • 综合影响因子:0.781
期刊级别: 统计源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09年第05期杂志 文档列表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杂志专家论坛

神经细胞周期调控异常与神经系统疾病

摘要:细胞的生长、分化、增殖和死亡都受到细胞周期的精细调控。中枢神经系统的很多疾病,包括急性损伤和神经退行性病变等,都与神经细胞细胞周期的非正常激活有关。细胞周期的激活导致星形胶质细胞分化和小胶质细胞活化增殖,参与胶质疤痕形成,诱导炎性因子产生,这些构成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重要病理过程。另外,处于终末分化的神经元如果异常再进入细胞周期,神经元将走向死亡而不是增殖。虽然在不同的神经系统疾病中有多种细胞周期机制的参与,但神经元异常进入细胞周期而导致神经元死亡是许多获得性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共同病理机制之一。本文首先详尽介绍细胞周期在神经发育中扮演的角色,然后着重讨论神经细胞周期异常调控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在卒中和外伤等急性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时,常可观察到神经元凋亡,这通常与神经元细胞周期被阻断在G1-S期有关。在Alzheimer病、帕金森病、肌萎缩侧索硬化和C型尼曼匹克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中,一定数量的神经元完成了DNA合成,但细胞周期却停留在G2/M期。本文还将对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神经元死亡相关的细胞周期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
305-310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杂志专家笔谈

吞咽与吞咽障碍的表面肌电分析

摘要:吞咽是由大脑皮质及皮质下中枢控制,多对神经和多组肌肉共同参与的一种复杂反射。表面肌电(sEMG)在一定程度上能实时反映吞咽及吞咽障碍的神经肌肉功能状态,可用于吞咽与吞咽障碍的检测及康复疗效评定。
311-314

表面肌电描记术在神经肌肉损伤评测中的应用

摘要:表面肌电描记术(sEMG)是一种检测肌肉激活水平,研究神经肌肉系统性质的无创性技术,现已应用于许多领域。本文介绍sEMG的影响因素、测量方法、信号分析及相关临床应用。
315-318

脑梗死后内源性神经干细胞激活机制研究进展

摘要:脑梗死后内源性神经干细胞(NSC)激活的机制与细胞生长因子、神经递质、微环境、基因信号调控和康复治疗等多种因素密切有关,各因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本文综述脑梗死后内源性NSC的激活机制。
319-323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杂志论著

酸敏感离子通道蛋白与组织型激肽释放酶相互作用的研究

摘要:目的:观察酸敏感离子通道蛋白(ASIC1a、ASIC2a)与组织型激肽释放酶(TK)之间是否存在相互作用。方法:RTPCR分别获得小鼠TK、ASIC1a、ASIC2a全长cDNA,将其克隆人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Myc—his中,脂质体法分别将pcDNA3.1-TK和pcDNA3.1-ASIC1a、pcDNA3.1-TK和pcDNA3.1-ASIC2a共转染至人胚胎肾细胞(HEK293T),免疫共沉淀分别用抗Myc及抗TK抗体观察两者间有无相互作用。将ASICs融合蛋白与TK(100μg/mL)共孵育,SDS—PAGE分别用抗Myc及抗TK抗体检测蛋白表达。结果:pcDNA3.1TK和pcD—NA3.1-ASIC1a、pcDNA3.1-TK和pcDNA3.1-ASIC2a共转染后,SDS—PAGE显示抗TK抗体检测后在转染细胞内见有56kDa的TK条带出现,但抗Myc抗体作用未见ASICs目的条带出现。纯化的ASIC1a、ASIC2a融合蛋白与TK共孵育后,SDS—PAGE显示抗Myc抗体检测后在约66kDa处有融合蛋白表达条带,但抗TK抗体检测后在56kDa处无条带出现。结论:TK与ASIC1a、TK与ASIC2a之间无相互作用。
324-328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杂志短篇论著

西酞普兰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伴抑郁焦虑的临床疗效观察

摘要:选择2007年1月~2008年8月我院消化内科转诊到精神科的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患者60例,均符合FD诊断罗马Ⅱ标准,汉密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scale,HAMD)评分≥18分,汉密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14分,排除严重躯体疾病者。
328-328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杂志论著

Rab7与NPC1在小胶质细胞及小鼠小脑普肯耶细胞的定位

摘要:目的:观察Rab7与NPC1蛋白在小胶质细胞及小鼠小脑普肯耶细胞的定位及其与溶酶体的关系。方法:采用特异性识别Rab7、NPC1的抗体和溶酶体的特异性表面标记进行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及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结果:Rab7和NPC1表达于小胶质细胞及小鼠小脑普肯耶细胞溶酶体,Rab7与NPC1共定位于小胶质细胞及npc^+/+与npc^-/-小鼠小脑普肯耶细胞细胞质内,两者分布有良好的相关性。结论:Rab7对NPC1蛋白的正常功能可能有重要影响。
329-332

依达拉奉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大鼠坐骨神经的保护作用

摘要:目的:研究依达拉奉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大鼠坐骨神经的保护作用。方法:SD大鼠80只,采用链脲佐菌素(STZ)一次性腹腔注射诱导建立DPN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每天给予3mg/kg依达拉奉腹腔注射4周,观察摆尾温度阈值(TTT)、坐骨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神经形态和坐骨神经中一氧化氮(NO)含量、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对照组大鼠TTT升高,MCV和SCV减慢(P〈0.01),形态学明显异常,NO、MDA含量明显增多,SOD活性显著降低(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TTT明显降低,MCV和SCV明显加快,形态学明显改善,NO、MDA含量明显减少,SOD活性显著增高(P〈0.01)。结论:依达拉奉可降低DPN大鼠坐骨神经损伤。
333-336

血管性痴呆与脑白质疏松症的关联性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血管性痴呆(VD)与脑白质疏松症(LA)的关联性。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比较108例LA患者(LA组)与108例无LA的患者(对照组)之间发生VD的差异。结果:LA组和对照组的VD发生率分别为41.7%和5.4%,两组间有显著差异(P〈0.01);LA分级1~4级的患者中,VD发生率分别为4.8%、27.8%、41.9%和88.2%(P〈0.01)结论:VD与LA呈明显正相关。
337-339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杂志短篇论著

误诊为偏头痛的蛛网膜下腔出血8例分析

摘要:2004~2008年我科收治的误诊为偏头痛的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患者8例,男3例,女5例;年龄30~50岁;既往有反复头痛史,因复发加重入院2例,人院前1周曾有头痛发作史3例,以一侧眶周疼痛而由五官科转入1例,以颈项部阵发性跳痛为主2例;均静态起病;均经头颅CT检查未发现出血;入院检查血压不高,无明显脑膜刺激征;无血液病史及服抗凝药史。
339-339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杂志论著

颈动脉狭窄或闭塞后侧支循环形成及与临床的相关性

摘要:目的:研究颈动脉狭窄或闭塞后侧支循环形成的方式以及和临床症状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42例经DSA确定的颈动脉狭窄或闭塞后的侧支循环途径出现的概率、种类,并分析与影像学结果的相关性。结果:142例中78例(54.9%)出现侧支循环,其中Willis环代偿44例(56.4%),颅外代偿5例(6.4%),联合代偿29例(37.2%)。侧支循环的出现率与狭窄程度相关(P〈0.05);双侧狭窄出现代偿的几率要高于单侧,联合代偿多见于单侧闭塞患者(P〈0.05)。在单纯动脉狭窄时,Willis代偿是主要方式;合并颅内动脉狭窄时,联合代偿是其重要途径。分水岭梗死则多见于有侧支循环患者(P〈0.05)。结论:不同狭窄程度影响侧支循环的形成,而后者与梗死类型有一定的相关性。
340-342

延髓背外侧综合征28例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延髓背外侧综合征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均急性起病,以头晕、恶心、呕吐、吞咽困难、饮水呛咳、构音障碍、行走不稳、共济失调、Horner征、交叉性感觉障碍为常见临床表现。MRI检查27例示延髓背外侧梗死;8例行血管检查,其中7例显示椎动脉狭窄或闭塞,1例显示小脑后下动脉、小脑前下动脉狭窄。均给予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1例行血管内支架植入术,预后良好。结论:延髓背外侧综合征主要是由椎动脉血栓形成所致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发病年龄越来越年轻化;MRI对本病有诊断价值,MRA、CTA及DSA检查可进一步明确病因。
343-345

针刺结合综合康复疗法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针刺结合综合康复疗法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125例,随机分为康复组(65例)与对照组(60例),2组均给予脑卒中常规治疗,康复组还给予针刺、生物电反馈、功能恢复训练和心理治疗。结果:临床疗效评定显示康复组的吞咽障碍及VFSS评分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结合综合康复疗法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有显著疗效。
346-348

长春西汀治疗血管性痴呆认知功能障碍的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探讨长春西汀对血管性痴呆(VD)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治疗作用。方法:VD患者42例随机分为长春西汀组和对照组各21例,分别给予长春西汀和胞二磷胆碱治疗,治疗前后分别测定2组患者的瑞文测验联合型(CRT)及临床记忆量表(CMS)评分。结果:长春西汀组治疗前后有显著性差异,而对照组无明显好转。结论:长春西汀对改善VD患者的认知障碍具有显著疗效。
349-350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杂志《GLIA》优秀论文推荐

Astrocyte Function and Role in Motor Neuron Disease: A Future Therapeutic Target?

摘要:星形胶质细胞是中枢神经系统中数量最多的细胞,从引导轴突、突触支持到控制血-脑脊液屏障及脑血流,发挥多种作用。发挥这些作用需要通过大量不同类型的星形胶质细胞进行。本文对星形胶质细胞的功能,尤其是保持突触平衡、调节神经元信号传导、保护氧化损伤下的神经元和决定内源性神经前体细胞分化方面的作用进行综述。本文还重点讨论近年星形胶质细胞在运动神经元病(MND)中的作用方面的研究,强调其在细胞替代治疗中作为治疗靶标和治疗剂的潜能。在20%家族性MND中涉及到的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1)基因,其必须表达在胶质细胞和运动神经元中来诱导小鼠疾病模型的疾病状态。在星形胶质细胞中选择性减少突变SOD1(mSOD1)不会影响疾病发作,可延缓疾病进展;但减少运动神经元中的mSOD1可推迟疾病发作,延缓早期病程,对寿命无影响。这提示胶质细胞在MND中可作为潜在的治疗靶标。然而,对星形胶质细胞特异性标志物、前体细胞、亚型的认识缺乏意味着对其发育/分化、应对损伤的了解落后于对其功能的认识。只有深入理解这些问题才能有效运用星形胶质细胞靶向或替代治疗慢性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MND。
351-362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杂志综述

LRRK2基因的基本特征及各种常见突变位点与帕金森病的关系

摘要: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主要以静止性震颤、肌强直、动作迟缓和姿势反射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LRRK2基因(leucine—rich repeat kinase 2 gene,PARK8;OMIM607060)是新近在家族聚集性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PD患者中发现的致病基因,
363-365

平滑肌细胞周期基因调控的研究进展

摘要:支架后再狭窄(in—stent restencois,ISR),被认为是腔内血管重建期间动脉损伤后的一种自我修复反应,其发生率高达5%~30%,已成为目前支架临床应用的主要受限因素。近年来,随着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的逐年增高,支架介入治疗因其强大的优势已成为治疗的首选方法之一,但ISR的发生束缚了其临床应用。为解决这一棘手问题,全球针对ISR展开了深入研究,各种药物洗脱支架相继应用于临床,但ISR的发生率仍未控制到满意水平。
366-368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杂志短篇论著

利用CT多平面重建进行颅内血肿定位

摘要:我院近3年来用西门子sensation 16层螺旋CT对67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进行CT多平面重建定位法指导微创血肿穿刺清除术,基本步骤为以下几点:①扫描:对于高度怀疑高血压性脑出血者,适当加大扫描范围,包住颅底,因为定位时需有外耳孔作参照点。②重建:把扫描好的图像进行薄层重建,然后在3D区进行多平面重建。③调正:通过调整多平面轴线将横断面、矢状面、冠状面调正,重点是将横断面定在外耳孔中心层面,
369-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