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地理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人文地理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Human Geography

  • 61-1193/K 国内刊号
  • 1003-2398 国际刊号
  • 2.56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人文地理是西安外国语大学;中国地理学会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6年创刊,目前已被上海图书馆馆藏、万方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陕西省教育厅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人文地理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进展与动态、女性主义地理学专栏、社会、文化、城市、乡村、经济、交通、旅游

人文地理 2007年第04期杂志 文档列表

人文地理杂志进展与动态
中国城镇化进程的科学思辨1-5

摘要:城镇化推动了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并大大提高了居民的生活生产条件。然而,近十年来,我国城镇化却脱离了循序渐进的原则,出现了“冒进式”城镇化的现象。本文通过合理评价我国城镇化速度、正确对待我国城镇化进程、科学分析“冒进式”城镇化与空间失控的原因等几个方面的深刻阐述之后,提出了我国城镇化健康发展的规划策略。

当代国外城市模型研究的进展与未来6-11

摘要:由于城市的复杂性、系统性和不可逆性,对城市问题的诊断与解决也必须运用系统化、模型化的方法。本文综述了1980年代以来,城市模型研究在基础理论、模型方法、技术和研究内容上新的发展。认为当代城市模型研究存在的突出问题是:仍然沿用工业化城市的经济社会规律,研究已经被信息化和金球化所深刻影响的城市;复杂性科学理论的综合性不够;GIS其它模型的集成度有待提高。未来城市模型的研究应着重关注新的城市变化,综合运用复杂性科学的理论与方法,强化以GIS为平台的计算机技术。

试论城市规划的政策化趋势12-15

摘要:城市规划的改革与发展是一个倍受我国城市规划界关注的问题。除了传统的城市空间组织功能外,近年来城市规划的利益调控功能受到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通过对传统城市规划理论与实践的反思,城市规划的公共政策属性得到了更多的认可,城市规划的政策化趋势更为明显。本文在比较“以空间组织为中心”和“以利益协调为中心”两种规划视角的基础上,分析了城市规划的政策化发展趋势,阐述了城市规划中的政策输入与输出过程,并针对我国规划研究中的不足,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1990年代以来我国区域旅游合作研究进展16-20

摘要:本文首先选取了1990年代以来的国内区域旅游合作相关文献,从期刊种类、研究者专业背景及单位进行类别分析;从实证研究所涉及的行政区域,进行空间结构分析,总结出集聚性和梯度性两个结构特征。然后从区域旅游合作概念、理论基础、合作模式及空间组织形态四个角度对区域旅游合作研究进行综述。其中,从合作的组织机制角度,对协作、竞合、联动、互动、旅游联盟五种旅游合作模式进行了阐述;从空间组织角度,对旅游圈、旅游带和旅游协作区三种旅游合作的组织形态进行了综述。最后对区域旅游合作研究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产业集群理论的争论、困惑与评论21-26

摘要:产业集群理论是近年来在学术界及政策界影响较大的理论之一。但产业集群理论仍是发展中的理论,在国外有很大的争论。本文介绍了西方学者对产业集群的争论,重点分析了产业集群空间界限及划分、产业集群与产业演化及区域发展、产业集群与全球化及产业政策方面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理论评述。

人文地理杂志城市
广州城市内部居住迁移空间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27-32

摘要:居住迁移是家庭居住消费的空间调整过程,也是城市重构的基础动力,是西方地理学、规划学和社会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利用2001年和2005年在广州市进行的家庭住房问卷调查结果,文章分析了居住迁移空间特征、方向特征以及居住迁移方向的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广州市居住迁移空间以就近迁移为主,在同一行政区范围内和邻近行政区间的迁移比重非常高,但从阶段演化来看,就近迁移有弱化趋势。迁移方向以老城区内和区内的迁移为主,其次为以老城区向区迁移。住房产权、家庭生命周期、家庭收入和迁移时间对居住迁移方向的影响显著,居住郊区化与住房自置率提高有关;单位房和房管局房建设是郊区化的主要动力之一。

上海市大型制造业基地开发模式研究33-37

摘要:在阐述西方大型制造业基地开发经验和上海市大型制造业基地基本特征的基础上,文章从经济-区位-功能-空间联系的视角,着重分析了上海市大型制造业基地的经济开发、功能开发与空间形态开发。本文总结了上海大型制造业基地发展的4大特征,即规模大型化、产业集群化、结构高级化、运行高效化。在对开发模式得分析中,得出以下主要结论:①根据制造业性质差异性,经济开发分为网络型、子母型与并列型3种模式;②受区位选择制约,功能开发分为城区融合型和纯产业区型;③空间形态开发可分为离散状、带状和组团状模式。另外,通过上海大型制造业基地开发与西方的对比,可以发现两者既有相似的特征,更存在显著的差异。

基于分形理论对陕西城市体系等级规模分布的研究38-40

摘要:通过测算20年来陕西城市体系等级规模分布的分维值,得出结论:陕西省城市体系规模分布符合分形特征;城市体系规模分布比较分散,人口分布呈不均衡态分布;整个城市体系的分形表现出中间层次的弱缺,存在城市规模等级结构的断层;城市体系等级差异虽有缓慢减小的趋势,但距离最优状态还很漫长。在对这些特征做出解释的基础上,认为应采取促进省内二级中心城市的发展、加快交通等基础设施体系的建设、加强城市体系的产业规划等措施促进城市体系等级规模结构的优化。

城市产业结构升级与空间结构形态演变研究——以长春市为例41-45

摘要:产业结构演变与城市空间拓展的互动是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本文从产业结构演进与城市用地结构变化、产业结构更新与城市功能地域调整、产业结构调整与城市空间形态优化等方面分析了城市产业结构升级与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的互动机制,并以长春市为例,研究了长春市产业结构演变与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的互动变化过程,提出了二者未来互动变化的趋势。

绿色建筑概念下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综合评价研究46-49

摘要:本文以青海省同仁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为例,从绿色建筑概念出发,结合我国国情和时代特点,利用AHP模型构建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要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设计遵循绿色建筑的设计方法,着眼于对地方技术及建筑历史的尊重、资源与能源的有效利用、防止环境污染,确保从建筑单体到城市整体环境逐步实现自然生态、社会生态、经济生态和历史文化生态的平衡、协调发展。使得管理部门、规划师、建筑师、业主等能够更加明确评价项目的依据以及可采用的改进措施等,也可实现从多个规划、设计方案中进行优选。

参与式环境规划与居民差异性关系探讨50-54

摘要:为贯彻“居民所需要”的环境规划,实施机关应妥善处理民众各向度的差异性,以实践环境永续发展的原意。本研究由经济学“新自由正义”提倡之“差异原则”,探讨小区居民的差异性与“参与式环境规划”之关系,及应思考的处理原则。研究案例为“台北市五分埔小区”。进行访谈及问卷调查,调查对泉包括店家、住家的居民。进行变异数显著性检定,检验居民小区意识与参与环境规划之间的关系,进而检讨“参与式环境规划”因应之“差异原则”。

人文地理杂志旅游
旧城中心区城市衰落研究——以广州沿江西区域为例55-58

摘要:在广州这样城市化水平高、经济发展快的华南大都市,也在城区的部分地段出现了城市衰落与更新现象。本文以沿江西RBD为例分析广州城市衰落现象的表征和原因,从物质形态和非物质形态两大方面对沿江西RBD的城市衰落现象进行分析,认为该地区交织存在着结构性衰退、功能性衰退和物质性老化。

基于游客感知的旅游城市可进入性因子评价研究——以西安市为例59-63

摘要:旅游城市可进入性通常被诠释为城市交通通达性,本文将这一概念延伸解构为旅游城市的交通通达性、硬件环境适应性和文化接纳性等多维要素所共同决定的一个有机集合体,并将其与游客行为相联结进行实证研究。在对西安市部分景点的问卷调查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西安市国内游客旅游行为前后的障碍因子感知。论文首先对游客原始障碍感知度进行评析,运用PATTERN法对影响西安市城市旅游可进入性的16个因子进行分级评价,得出影响西安市城市旅游可进入性的因子权重值,并以此为依据提出西安市预期一实际可进入性的旅游城市营销一建设对策。

VERP对我国风景名胜区旅游环境容量研究的启示64-67

摘要:“游客体验与资源保护”(VERP)框架是美国国家公园管理局(NPS)研究人员对旅游环境容量(TECC)系统研究的成果,它既可以作为制订容量政策的规划框架,又可以作为一种监测和管理工具,这对目前还处在线性、静态研究阶段的我国风景名胜区旅游环境容量研究有很大的启示,VERP提供了一个理性的、符合逻辑的规划框架和操作性强的动态管理工具。

历史文化村镇旅游流季节性特征比较研究——以西递、周庄为例68-71

摘要:本文以西递和周庄为例,对历史文化村镇旅游流季节性特征进行比较。研究表明,两地在旅游流季节分布不均匀性、季节分布模式和季节划分方面均存在一定差异。对基尼系数和季节性强度指数的分析表明,两者在描述旅游流的季节性变动特征方面具有可替代性,且前者在一定程度上优于后者。另外,旅游地发展阶段也会对旅游流季节性特征有一定影响。论文建议旅游流季节性特征可作为旅游地发展阶段的一项评估指标。

旅游文化及其主流研究反思——基于旅游文化概念的分析72-76

摘要:旅游文化研究呈现出趋冷状态,旅游文化学的学科化与科学化也渐行渐远。因此,有必要对目前旅游文化基础理论研究成果进行一番理性的反思,而旅游文化的概念研究无疑是旅游文化研究的出发点。旅游文化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动态概念,在不同的时空条件下具有不同的内涵。中国旅游文化研究存在泛化的危险,基于旅游主体、旅游客体和旅游介体的三体碰撞说是旅游文化泛化说的典型代表。实际上,旅游文化是广泛存在于旅游活动中的,由专业人员挖掘或设计出来,满足旅游者特定需要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产品。从这个角度认识旅游文化的概念,才能使旅游文化研究切合中国旅游业的实践,从而具有特定的研究对象和实在的研究体系。

从CSSCI旅游研究文献看旅游学学科发展77-81

摘要:文章通过对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1998-2905年度8年间旅游研究论文的统计分析,力图从发文和引文两个方面考察旅游学学科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从而为本学科的教育、人才培养、学科建设提供帮助,为制定科学研究发展规划、科研政策提供科学合理的决策参考。

外国乡村旅游发展经验及对中国的借鉴82-85

摘要:乡村旅游是我国新时期旅游产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首先系统的介绍了欧美乡村旅游的发展和主要成功经验,包括正确的定位,合理的形式选择,政府和社区的协调参与以及法律法规和专门的管理机构。在这一基础上,结合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和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提出了外国乡村旅游发展在几个方面对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的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