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研究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开发研究杂志 省级期刊

Research on Development

  • 62-1005/C 国内刊号
  • 1003-4161 国际刊号
  • 0.65 影响因子
  • 1个月内下单 审稿周期
开发研究是甘肃省社会科学院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5年创刊,目前已被知网收录(中)、维普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甘肃省社会科学院主管的学术期刊。开发研究为学者们提供了一个交流学术成果和经验的平台,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扶贫与乡村振兴、区域经济、产业开发、管理科学、旅游经济、一带一路、城镇化与城市群、产业经济、劳动经济、西部国际陆港建设研究、“十四五”城市化与城镇群研究、改革与发展、经济理论、技术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国土空间规划问题研究、社会热点问题、对外贸易、经济热点、本刊特稿

开发研究 2018年第06期杂志 文档列表

开发研究杂志改革与发展
新时代我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深化改革探析1-7

摘要:广东农村集体产权改革的核心内容是农村集体将其所拥有的部分或全部资产量化折股,成立新的股份合作组织开展集体经济活动。经过多年的实践,新时代广东农村股份合作组织正面临着法律主体地位不清、不同成员之间矛盾凸显、利益分配机制不合理、股份的处分权能不足等一系列问题,亟须进一步深化改革。对此,分析了新时代广东农村集体产权深化改革的5条路径,具体包括完善农村股份合作制经济立法,推进农村集体产权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完善农村股份合作组织股份的权能,规范农村股份合作组织的治理机制,以及完善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配套支持政策。

中国经济制度变迁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研究8-13

摘要:根据我国1978年至2016年人均GDP产出、人均资本存量以及从产权制度、对外开放程度、政府干预经济程度和市场化程度四个方面所合成的经济制度变迁指标,利用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并结合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方法,分析了我国经济制度变迁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在我国经济制度变迁中,产权制度、对外开放和市场化程度起正向作用,而政府干预经济程度过高会产生负向作用。经济制度变迁对我国经济增长有着重要的正向推动作用。从短期来看,经济制度变迁虽然对经济增长起促进作用,但效果不显著;从长期看,人均资本存量在长期中对经济增长起正作用,但效果不及经济制度变迁显著。最后结合研究结果提出加强产权保护制度建设,培育多元化产权;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改革政府管理模式,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加快推进市场化改革,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开发研究杂志产业开发
资源依赖、产业结构与经济发展效率--基于中介传导模型的分析14-22

摘要:基于中介传导模型从产业结构合理化、产业结构高级化以及产业结构转型升级3个维度深入分析研究了资源依赖对产业结构的影响、产业结构对经济发展效率的影响、产业结构在资源依赖与经济发展效率之间所起的作用。研究结果证明:(1)资源依赖会扭曲产业结构合理化、抑制产业结构高级化而制约地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2)产业结构通过合理化和高级化的演进推动地区经济发展效率的提高,而且产业结构合理化对经济发展效率的推动作用大于高级化;(3)产业结构合理化、产业结构高级化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都能在资源依赖与经济发展效率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最后,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中国式分权与产业结构演变实证研究23-30

摘要:产业结构升级是经济现代化的核心,分权是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制度安排,那么中国式分权影响产业结构升级了吗?利用2001-2010年的分省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分权不仅推动了中国的产业结构升级,还有效促进了重工业比重的上升,是21世纪前10年重化工业重启的重要原因。进一步研究后发现,分权刺激了高耗能产业比重的上升,且影响力度大于重工业;但是分权不利于装备制造业在工业中比重的提升。旧有的分权模式有利于基础型重化工业的快速扩张,但不利于中国向高质量经济的转型。

产业结构的同构化与专业化--以粤桂黔为例31-38

摘要:新常态下,区域经济发展失衡问题尤为突出,加快区域产业升级是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通过对粤桂黔3地2014-2016年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运用产业结构相似系数和区位熵指数,对3地产业发展、产业结构同构化和专业化进行测度,得到以下结果:(1)粤桂黔整体呈现第一产业稳定增长、第二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的趋势,其中第二、三产业增长较快。(2)粤桂黔第一、三产业同构化程度较高、第二产业同构化程度较低,且粤桂、桂黔对比关系中产业同构化现象更为明显。(3) 3地在三次产业内细分产业专业化程度不同,高度专业化产业存在较强互补性,并且粤桂、粤黔间高度专业化产业表现出一定相似性。最后根据测度结果给出相关建议,粤桂黔应基于要素禀赋优势,发挥地方政府引领作用,完善区域交通体系,促进区域产业间和产业内分工与合作,统筹规划区域未来经济及产业发展的合理方向。

我国果蔬农产品出口障碍破解39-44

摘要:我国果蔬农产品的出口量2007年后增速放缓,在出口贸易中扣留、退回等事件时有发生。从国际、国内等多个角度对影响果蔬农产品出口的障碍因素进行了剖析。国际障碍主要是绿色贸易壁垒种类多、实施的国家在增多、频繁修订标准、检测严格、国际标准的采用率高等。国内障碍主要是生产流通环节农药、添加剂的违规使用等。分析国际国内障碍的原因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建议,在发展绿色生态农业、提高品质、建立技术性贸易壁垒预警机制、转变监管理念、强化生产源头质量管理等方面采取措施。

开发研究杂志城镇化与城市群
中国陆路边境口岸城镇“双核心”发展路径--以新疆霍尔果斯为例45-52

摘要:提出中国陆路边境口岸城镇"双核心"发展理念,即利用经济文化相互作用机理,将口岸城镇打造成经济中心和文化中心,通过经济文化"双核"驱动、协调发展,探索新型发展路径。以新疆陆路边境口岸城镇霍尔果斯为例,进一步分析"双核心"发展的可行性。根据5个一级指标、16个二级指标综合评价霍尔果斯经济和文化发展水平,运用耦合评价模型对霍尔果斯经济文化协调发展程度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2015-2017年霍尔果斯经济文化发展耦合协调度逐年上升,2017年开始出现协调迹象,据此提出加强文化软实力建设,构建特色鲜明文化开放中心,壮大专业化产业集群,打造实力边境经济中心,推进经济文化协调一体,拉动强劲双核驱动引擎的口岸城镇"双核心"发展的路径依赖。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天津新型城镇化的转型发展53-59

摘要:新型城镇化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天津新型城镇化建设以华明模式为典型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存在着带动作用不强、城乡贫富差距拉大、基础设施配套不足、休闲农业发展进入瓶颈期和人居环境有待进一步提升等问题,这对天津新型城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挑战。为破解当前天津新型城镇化建设面临的发展瓶颈,天津下一步新型城镇化建设,要以乡村振兴战略为契机,创新发展思路,通过创新发展理念、科学规划布局、强化产业融合、强化节能减排、坚持以人为本、强化环境治理等途径,形成与乡村共生共建的发展格局。在此基础上,通过采取村镇统筹管理、创新投融资体制、做好区域产业定位、加快城镇要素聚集、强化人居环境建设等措施,实现天津新型城镇化发展途径的转变和创新。

关中平原城市群与天水特色产业培育60-65

摘要: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进入以城市群带动的板块经济发展阶段,2018年国家出台的关中平原城市群战略,顺应了西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与"一带一路"进一步向西开放的需要。加快以西安为核心的关中平原城市群建设,为天水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历史性机遇,天水通过培育特色优势,发展现代装备制造工业、特色优质农业和特色文化旅游产业,必将加速成为甘肃东部现代化大城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

传统古村落文化保护视角的特色小镇建设66-71

摘要:乡村振兴不仅关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还事关攻坚扶贫工作是否真正落实,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是否真正实现,以及全面小康社会是否真正建成。乡村振兴,首先要产业兴、文化兴,围绕传统古村落文化保护,通过整合一些保存相对完整,具有典型性的传统古村落,挖掘其文化价值,将其打造成特色小镇,推动城乡一体建设,实现区域均衡发展,并以此作为一条探求乡村振兴的可行路径。

中国地区间农村居民收入差距变化及结构分解72-78

摘要:利用近年来的数据,计算了城乡住户调查一体化改革前后农村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及收入来源结构,并作了对比分析,获得以下主要结论:首先,我国农村居民收入的差距在持续缩小,其次,地区间工资性收入差异是地区间可支配收入差距形成的主要原因,而近年来地区间可支配收入差距的缩小也主要是由工资性收入的收敛导致的,再次,低收入地区的劳动者进城务工有助于地区间农村户籍人口收入差距的缩小,最后,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有助于缩小地区间收入差距。研究结论的主要政策含义是进一步促进农村劳动力的流动以及农村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有助于缩小地区收入差距。

开发研究杂志扶贫与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中的发展张力与社会稳定--以黔东南T村项目开发为例79-84

摘要:推进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政府、企业、农民等关键参与主体的发展诉求不尽相同,村落、村民之间的发展速度存在差距,发展机遇的配置时常出现不均衡现象。在各种项目开发过程中,广大农民不仅要发展,而且期盼更加普惠性和公平性的发展,由发展诉求、发展速度、发展机遇等聚合形成的发展张力如果控制处理不当,会引发一些新的发展性冲突。因此,各种资源、利益、机遇的配置应该尽量确保机会均等、程序公平。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着力避免单方利益极化或权利失衡,防止农民在发展中被边缘化,积极引导农民向外开拓利益空间,更好促进乡村发展"富"与"安"的兼顾。

少数民族地区旅游精准扶贫策略--以滇西北为例85-90

摘要:以旅游产业为主导的旅游精准扶贫开发是滇西北地区实现减贫发展的重要选择。对滇西北地区的贫困根源分析表明:多维致贫和地缘性贫困表现突出,区域资源环境难以承载贫困地区的发展,滇西北旅游精准扶贫开发的困境与矛盾复杂多样。笔者提出了通过旅游发展引领公共服务均等化,惠及贫困区域;全域旅游发展格局下,旅游产业链的延伸应惠及贫困区域和帮扶对象;旅游城镇化推进和搬迁扶贫双向治理,募集旅游扶贫基金;开展爱心扶贫旅游的旅游精准扶贫等策略。

民族地区扶贫何以“精准”--云南省漾濞县田野调查91-97

摘要:消除贫困是民族地区发展中亟须解决的重大问题,关系到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政治目标能否如期实现。云南省漾濞彝族自治县是一个位于边疆民族地区的深度贫困县,但是近年来在扶贫工作中重视瞄准精确、项目精准、措施精当,贫困发生率显著下降,取得了良好的反贫困效果。以漾濞县苍山西镇的田野调查为基础,通过描述苍山西镇扶贫对象、项目安排、资金使用、措施到位、因村派人、脱贫成效等方面突出精准的具体做法,总结了边疆民族地区扶贫攻坚的实践经验。

开发研究杂志丝绸之路经济带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贸易的新比较优势98-104

摘要: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5周年之际,利用Novy(2011)模型测度1995-2017年中国、美国、日本与"一带一路"沿线60个国家的贸易成本,研究中国在"一带一路"的贸易成本比较优势及5年来取得的进步。结果表明:中国在"一带一路"国家的贸易成本比较优势日益显现,下降幅度远高于美、日。从区域看,中国在亚洲大洋洲的贸易成本优势最明显,在非洲和拉美地区贸易成本较高;中国在"一路"国家贸易成本下降幅度大于"一带"国家,均好于美、日;自"一带一路"实施以来,中国与沿线国家贸易成本下降了6个百分点,远超美、日,表明"贸易畅通"已取得阶段性成果,我国与"一带一路"国家要继续深化贸易合作,拓宽合作领域,实现互利共赢。

跨境电商助推边境民族地区“一带一路”建设机制--东兴市的单案例研究105-110

摘要:鉴于东兴市发展跨境电商的典型性,以东兴为例进行单案例研究,以"一带一路"建设的"五通"目标为框架,对质性资料进行分析,总结了跨境电商助推边境民族地区"一带一路"建设的机制。跨境电商本质是强大的供应链,通过驻留通道经济、发展普惠贸易以及提高边境经贸活动的正规性从而实现贸易畅通;依托供应链融资、实现小币种结算从而实现资金融通;带动线下物流设施、电子政务便利化从而实现设施联通;通过供应链自治,并在商业模式的创新下带动制度创新从而实现政策沟通;充分发挥网络地球村的特征,淡化边界的政治矛盾从而实现民心相通。为进一步发挥跨境电商对"一带一路"的助推作用,边境民族地区应依托跨境电商助推跨境经济合作区的建设,重点发展跨境电商进口并提高邻国边民的参与度,提高跨境电商进口的便利化水平,提升边境少数民族跨境电商的能力水平。

开发研究杂志区域经济
绿色贸易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关联度研究111-119

摘要:绿色贸易是促进绿色发展的重要方式和路径,也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本文构建包含生态文明、社会创新、经济增长的经济社会发展指标体系,结合31省(区、市) 2006-2015年的绿色贸易数据,利用主成分分析和灰色关联度测算绿色贸易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相关关系。研究发现:我国各地区之间、经济区内部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不平衡性,呈沿海内陆、南北方和东西方差异。我国31省(区、市)的绿色贸易发展不平衡,北部沿海、东部沿海、南部沿海三大经济区囊括了我国80%以上的绿色对外贸易量,而西北地区和黄河中游地区受到环境、交通和经济等因素的影响,绿色贸易相对薄弱。未来,需更加重视环境产业发展,不断增强我国环境产品竞争力,加快环境产品贸易发展。并以绿色贸易为重要抓手,提高我国相关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同时,进一步倒逼产业结构调整和环境产业发展,进一步助推经济社会的绿色化和生态化发展。

延长退休年龄与京津冀地区经济增长--基于世代交叠的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120-128

摘要: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由此产生的各种变化对宏观经济影响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从京津冀协同发展和人口结构变迁的角度出发,建立了一个包括消费者、生产者和政府3个部门的多区域OLG-CGE模型,对京津冀地区的经济政策影响进行考察。研究表明,延长退休年龄使GDP指数相较于基准情景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在短期内增加了消费比例,长期消费水平将与基准情景持平;长期来看,延长退休年龄将使得京津冀地区工资率有所增加,福利水平逐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