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研究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开发研究杂志 省级期刊

Research on Development

  • 62-1005/C 国内刊号
  • 1003-4161 国际刊号
  • 0.65 影响因子
  • 1个月内下单 审稿周期
开发研究是甘肃省社会科学院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5年创刊,目前已被知网收录(中)、维普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甘肃省社会科学院主管的学术期刊。开发研究为学者们提供了一个交流学术成果和经验的平台,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扶贫与乡村振兴、区域经济、产业开发、管理科学、旅游经济、一带一路、城镇化与城市群、产业经济、劳动经济、西部国际陆港建设研究、“十四五”城市化与城镇群研究、改革与发展、经济理论、技术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国土空间规划问题研究、社会热点问题、对外贸易、经济热点、本刊特稿

开发研究 2016年第06期杂志 文档列表

开发研究杂志改革与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发展成果的共享与创新1-7

摘要:在当代中国,发展成果共享的创新实质上是在发展成果客体上不断增加数量、提高质量与在共享主体上不断扩大覆盖范围、提高幸福指数的一个渐进过程。它不同于以往的平均主义,也不同于马克思主义的按需分配,这主要是由历史条件和现实因素决定的。发展成果共享创新是实践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体现,是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关键。

中国粮食价格波动规律及周期性特征8-14

摘要:利用1998—2015年国内稻谷、小麦、玉米和大豆的集贸市场月度价格数据,运用基于EGARCH模型的信息冲击曲线和H-P滤波法分别研究了粮食价格波动规律及其周期性特征。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小麦的价格波动具有最强的持续性和集聚性,稻谷、小麦和大豆价格波动具有显著的非对称性,其中小麦市场中表示价格下降的“负向信息”对价格波动的冲击要大于表示价格上涨的“正向信息”,而稻谷和大豆市场中“正向信息”的冲击要大于“负向信息”;样本期间,粮食价格波动可分为六个不具有重复性的非对称性周期,且以陡升缓降和深度扩张型为主,与稻谷和小麦相比,玉米和大豆在每个周期的波动程度均较大。因此,建议国家及相关部门提高粮食市场监测与预警能力,并重视市场信息的收集和。

文化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着力点和现实路径——以国产电影为切入点15-19

摘要:随着经济步入新常态,我国宏观经济管理的重点逐渐从需求侧转向供给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未来经济政策的重点。文化产业是文化性和经济性相融合的产业部门,它在文化守正和经济转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供给侧结构改革的重点领域。基于供给体系存在的“供需错配”、“产能过剩”、“杠杆依赖”等现实问题,以国产电影为切入点,探讨文化产业供给管理的必要性、着力点,是本文的现实关切。文化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根本在于提升全要素生产力,实现文化供给从注重“增量”到注重“提质”根本转变。实现这一目标,重点要在制度供给、资本供给和创新供给等方面着手,明确文化产业发展的战略方向和现实路径,为文化生产力发展蓄积动力、释放活力。

开发研究杂志城镇化与城市群
文化旅游:民族地区新型城镇化的产业切入20-24

摘要:在民族地区城镇化过程中,除了工矿业开发等兴起的城镇外,一般城镇都受到传统产业结构状况的影响,特别是受到资金、技术、劳动者素质、市场等方面的约束,培育能够全面支撑新型城镇持续发展的地方产业困难重重。相对于其他产业而言,旅游业在民族地区较易开拓,门槛相对较低,群众参与度高,有利于民族地区自然环境资源和传统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特别是文化旅游常常成为民族地区新型城镇化的内生产业发展的重要切入点,也是连接新型城镇化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桥梁,还具有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等广泛的社会功能,从这个意义上说,民族地区文化旅游品质的提升关系到民族地区居民生活质量的提升,也关系到区域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新型城镇化与土地集约利用的耦合关系——以贵州省为例25-29

摘要:对于不同城镇化发展阶段的城市,其土地集约利用强度存在明显差异,土地的集约利用与新型城镇化的耦合协调发展是城市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保障。从土地集约利用与新型城镇化质量内涵的视角,构建两者之间的耦合协调发展度模型,对贵州省2010—2014年的新型城镇化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定量测算,并定量评价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新型城镇化的耦合协调发展效果。结果显示,人口是促进新型城镇化与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不断提高的内生动力,优化耦合协调发展度是提高二者耦合发展的关键,质量提升是二者耦合发展的必然趋势。

江苏省城乡居民收入的空间对应格局30-35

摘要:采用秩对应分析方法,分析江苏省城乡居民收入空间相关状况。分析结果显示江苏省城镇居民收入与农村居民收入整体上高度对应,江苏省各个市县的城乡居民收入对应关系存在10余种空间对应类型,并且对应程度是逐年增高的。区域对应类型自北向南依次从“低—低高度对应”向“高—高高度对应”类型区域渐次演化的空间特征。在未来几年里江苏省城乡居民收入的空间对应程度将会越来越高。

都市圈非中心城市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以嘉兴市为例36-40

摘要:都市圈是经济空间集聚发展的新态势,它的崛起对于区域经济的发展影响深远。处在同一个都市圈内的城市之间分工协作、功能互补,具有密切的联系。非中心城市的经济增长不仅受到政府财政支出、公共服务水平等内部因素的影响,还受到对应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以位于杭州都市圈与泛上海都市圈的典型非中心城市嘉兴为例,将内部与外部因素结合起来考虑,利用主成分分析消除变量间的多重共线性,建立回归模型,一定程度上能够解释非中心城市的增长特点。

“去库存”背景下房地产市场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以甘肃省为例41-45

摘要:我国商品房入库存已高企,严重供大于求,化解房地产库存成为2016年“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结构调整和改革的任务之一。以甘肃省为例,以房地产投资、商品房销售、房地产信贷与经济增长的互动关系为切入点,应用EViews5.0建立VAR模型,对房地产市场及经济增长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行实证研究,通过定性、定量分析,提出“去库存”的重要意义、存在的问题及措施建议。

开发研究杂志区域经济
城市体系优化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46-52

摘要:合理的城市体系不仅是中心城市发挥辐射带动力的保证,而且也是缩小区域差距的重要条件,构建合理的城市体系有助于缩小区域经济差距。但目前这两方面的研究还处于相互割裂的状态。针对我国区域经济失衡与城市体系结构不合理并存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城市体系优化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思路。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现实路径是“抓中间、促两头”,即通过加强次中心城市的发展来带动区域性城市群的发展,促进不同类型要素资源的分层流动和落后地区的经济集中。同时,通过促进大中小城市之间的产业分工和互动来优化资源的空间配置,从而实现大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我国R&D资源配置效率区域差异的环境影响因素53-58

摘要:采用DEA-Malmquist指数模型,测算了2000—2012年我国30个省区R&D资源的配置效率,并根据因子分析法阐释R&D资源配置效率的环境影响因素。结果发现,政府支持力度、经济发展水平、外商投资规模对我国R&D资源配置效率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是引起区域差异的主要原因;信息化水平和教育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R&D资源配置效率的提升,但影响较小;自然环境对R&D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最弱。

中国集中连片特困区空间特征及致贫机理59-64

摘要:基于国家最新颁布的2 300元扶贫标准,以国家扶贫攻坚确定的11个连片特困区为研究对象,应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分别对11个片区地形地貌、区位、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等致贫因子以及分布特征、空间格局进行分析。结果发现:连片特困区主要集中在国家主体功能区划的限制开发区与禁止开发区,资源短缺,生态环境脆弱;连片特困区远离区域经济中心,从区域中心向贫困地区经济辐射整体呈现地理衰减趋势,且连片特困区多位于数个经济中心的“三角地带”。基于资源、生态环境和基础设施层面指标,将连片特困区划分为6种致贫类型,并逐类进行致贫机理分析,探讨提出精准扶贫发展建议。

甘肃省县域经济发展差异实证研究——基于2012年甘肃省县域面板数据的计量分析65-70

摘要: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和重要基础,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近年来,甘肃省县域经济发展速度较快,县域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为加快甘肃全省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对甘肃省县域经济现状与特点分析的基础上,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甘肃省县域经济发展差异进行评价,计算出县域经济发展指数,运用聚类分析对甘肃省县域经济指数进行分类。甘肃省县域经济总体实力不强,发展差异较大,主要原因是县域内部的各个子系统,包括县域宏观经济、县域消费与金融、县域农业生产、县域人口结构、县域产业结构等方面存在差异及子系统间的协调发展缺陷。从提升甘肃省县域五个子系统的发展水平和促进各子系统的协调发展方面提出促进甘肃省县域经济发展的建议。

甘肃省旅游流网络结构的特征与成因71-77

摘要:依据甘肃省旅游流的抽样数据与全省各市(州)旅游人次的统计数据,借鉴成熟的社会网络结构分析方法,以全省各市(州)为节点,较为清晰地度量了甘肃省旅游流网络的中心性与凝聚性指标,描述了旅游流网络结构特征,显现了各市(州)在全省旅游流网络中的功能;借鉴通勤函数模型,给出旅游流网络的解释模型与估计参数。依据研究成果数据,提出各地旅游功能完善与甘肃省旅游网络改进的策略,为进一步规划布局提供了依据。

宁夏制造业成本与国内外的比较78-82

摘要:面对国内国际严峻的经济发展形势和中国制造业成本上升的压力,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降成本”作为2016年经济工作的五大任务之一。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精神,全面了解、准确把握宁夏制造业生产成本基本情况,有效降低企业成本,增强实体经济竞争力,确保宁夏经济平稳健康运行,本研究深入分析了当前宁夏制造业各项成本的变化,从制度性交易成本、劳动力成本、税费成本、社保成本、资金成本、能源原材料成本和物流成本七个方面与国内外进行了比较研究。研究通过系统对比降成本各个方面,发现宁夏在降成本工作中还面临着发展基础相对薄弱、结构性改革能力相对不足、外部市场环境变化较大、经济发展中的深层次问题亟待解决等问题,并提出了宁夏降低制造业成本的对策和建议。

开发研究杂志产业经济
基于主要政策维度的我国绿色产业政策体系83-88

摘要:近年来,为推动绿色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政府扶持政策,逐步形成了一个较为复杂的绿色产业政策体系。以政策类别、政策指向、政策性质三大政策维度为基础,对当前我国绿色产业政策体系的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发现,我国绿色产业政策体系存在市场完善政策体系建设滞后、产业政策体系缺乏内在一致性论证、政策扶持的财政支出负担较重、部分激励机制设计存在缺陷、产业政策的“赶超”思维存在偏差等问题,亟须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互联网+”商业模式创新影响因素89-94

摘要:为探究“互联网+”商业模式创新的影响因素及其关系,在对“互联网+”商业模式创新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假设,构建“互联网+”商业模式创新影响因素的结构方程模型,利用问卷调查,结合结构方程模型和因子分析法验证假设,结果表明连接变化、消费需求升级、网络应用场景、社交红利、技术驱动、企业创新文化、企业未来创新意愿、公共政策支持对“互联网+”商业模式创新有显著影响,其中消费需求升级、网络应用场景、社交红利、技术驱动及企业未来创新意愿为主要影响因素。

基于DEA测算的西部地区金融服务农业产业化效率分析95-99

摘要:农业现代化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而农业产业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要素,在服务实体经济过程中发挥着显而易见的作用,西部地区农业产业化发展迫切需要金融支持。通过运用DEA模型,采用2009—2013年面板数据,对西部12个地区金融服务农业产业化的效率进行测算。从静态分析看,西部地区金融服务农业产业化效率总体上不佳,距有效前沿面尚有较大改进空间,地区和区域间效率差异明显。从动态分析看,西部地区金融服务农业产业化各项效率值有所下降。基于此,考虑从延伸农业产业链、创新金融服务、完善配套制度方面提高服务效率。

新常态下河南省产业集聚区的创新驱动发展100-105

摘要:伴随着经济进入新常态,产业集聚区也进入了提质转型发展的新阶段。在新的时期,应大力推进产业聚集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提升企业创新水平,完善创新发展载体,推进创新要素集聚,提高科技创新成果应用转化,构建良好的创新环境氛围,加快培育形成新时期产业集聚区提质转型发展的新动力,打造竞争实力强和可持续发展的创新性产业集聚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