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研究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开发研究杂志 省级期刊

Research on Development

  • 62-1005/C 国内刊号
  • 1003-4161 国际刊号
  • 0.65 影响因子
  • 1个月内下单 审稿周期
开发研究是甘肃省社会科学院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5年创刊,目前已被知网收录(中)、维普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甘肃省社会科学院主管的学术期刊。开发研究为学者们提供了一个交流学术成果和经验的平台,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扶贫与乡村振兴、区域经济、产业开发、管理科学、旅游经济、一带一路、城镇化与城市群、产业经济、劳动经济、西部国际陆港建设研究、“十四五”城市化与城镇群研究、改革与发展、经济理论、技术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国土空间规划问题研究、社会热点问题、对外贸易、经济热点、本刊特稿

开发研究 2007年第04期杂志 文档列表

开发研究杂志理论探讨与政策研究
中国市场转型中的区域经济差距:社会影响与政策调整1-8

摘要:本文以四大区域和31个省区市为地域单元,分析了1978年以来中国区域经济差距的变动趋势。结果表明,四大区域间经济差距一直在趋于扩大,而省际差距大体以1990年为拐点呈“U”形变化。尤其是省际农村地区间差距,除1993~1998年外,都在趋于急剧扩大。这种区域经济差距的扩大态势,是与中国经济的市场转型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它将对中国社会发展尤其是地方公共支出和公共服务、地区就业机会和失业率以及劳动力迁移等产生深刻的影响。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今后一方面要更加强调公平目标,推动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另一方面要调整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由过去的“就资金移动劳动力”战略转变为“就劳动力移动资金”战略,引导沿海发达地区企业和资金向中西部转移,以在中西部地区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中国技术进步的路径与效率研究——基于1952~2005年的经验分析9-11

摘要:本文对1952~2005年中国技术进步的路径及效率进行了经验分析。结果表明,中国技术进步主要依赖于本国的自主创新,财政在科研方面的投入对技术进步起到了明显促进作用;在经济转轨时期,中国技术进步已呈现多元化的格局,教育投资与招商引资对中国技术进步的作用正在逐步显现,但还没有体现出明显的作用。最后,文章提出促进中国技术进步的简要政策建议。

论单边NPR—PPMs措施与WTO环境议题12-14

摘要:当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成为世界范围的热点问题时,世界贸易组织(简称WTO)的成员方能否为保护全球公域环境而基于本国与产品无关的生产过程和生产方法(non—product—related Processes and Production Methods,简称NPR—PPMs)标准采取贸易措施(以下简称单边NPR—PPMs措施)成为WTO体制内环境和贸易问题争论的焦点。本文分析了将单边NPR—PPMs措施纳入WTO环境议题的必要性、可行性,提出了明确单边NPR—PPMs措施在WTO体制内的应有地位以及通过立法途径完善对单边NPR—PPMs措施规范的建议。

西部大开发中环境保护法律制度创新刍议——在经济发展和生态重建双重视野下15-18

摘要: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不断推进,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矛盾日趋突出。本文分析了我国西部环境问题的特点和现状,以及西部大开发中产生的新的环境问题,立足于西部经济发展和生态重建的双重视野,就西部开发中环境保护法律制度提出了若干创新对策。

中国林权改革的回顾和思考19-22

摘要:本文通过对林权及林权制度相关理论的诠释,在对中国林权改革进程的回顾以及对各个阶段得失分析和总结的基础上,针对现有林权制度所表现出来的一些突出问题,指出在新的形势下,我国林权改革应当注意的问题以及相应的建议和对策.供大家参考。

收入分配因素影响宏观经济的模型分析23-26

摘要:本文通过将基尼系数加入IS—LM模型来考察分配因素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基尼系数的变动将通过边际消费倾向、货币的交易需求和货币的投机需求三个渠道影响宏观经济,基尼系数的增大将削弱货币政策的效应,增强财政政策的效应,同时使产出发生变化。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分析了模型结论在我国的实用情况,得出目前基尼系数增大的效应主要表现在降低边际消费倾向影响产出的增加和财政货币政策的效果。通过使用脉冲反应函数来检验我国的基尼系数和相关变量之间的关系,验证了模型的部分假设前提和结论。最后,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给出减小基尼系数增大负面效应的相应政策建议。

从农业政策范式的变化看多哈回合谈判的中止27-30

摘要:持续五年之久的多哈回合全球贸易谈判的中止说明了农业谈判的困难重重。农业谈判背后所反映的恰恰是农业政策范式在不同国家间的彼此冲突和对立,但本文认为对依赖性农业政策范式的游离是不可改变的趋势。基于此,即便在多哈回合继续谈判时间尚不明朗的背景下,我们提出价格支持向脱钩收入支持的调整依然是各国农业支持具体措施变化的主要方向。

开发研究杂志区域经济与经济区划
中亚国家铁路运输的现状、问题与发展探析31-34

摘要:本文通过研究中亚国家铁路运输业的现状、问题及前景,指出中国与中亚国家在铁路运输领域加强合作,共建欧亚大陆无障碍运输畅通走廊,将是中国的中亚战略之正确选择,同时也是中国及中国新疆与中亚国家发展中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新动力和契机。

民族地区特色产业发展与人口集聚的交互效应——以丽江中心城市为例35-40

摘要:对于西部广大民族地区来说,其县域经济发展的关键就在于能否在社会经济发展背景条件下,通过培育具有竞争力的特色产业,牵引人口达到人口集聚,不断推动区域经济的升级和优化,促进民族地区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本文以世界文化遗产地——丽江中心城市为例,围绕民族地区特色产业发展与人口集聚的交互效应进行了深入探讨,并针对交互效应背景下凸显的一系列问题开展了分析,旨在寻求民族地区以特色产业集群拉动人口集聚,实现区域经济的持续发展道路。

青藏高原区域特色经济发展总体构想41-43

摘要:本文论述了青藏高原是一个独特的区域,也是一个极不发达的地区,更是一个以藏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地特色经济发展对青藏高原区域民族经济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着重用新思路、新举措,从青藏高原区域特色经济发展的目标,发展重点及其区域定位布局来构建青藏高原区域特色经济发展的框架及总体构想,并提出了实现这一构想的政策保障措施。

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能力评估研究44-46

摘要: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包括政府和市场两个主体。政府是推进的主体,以主体功能区为基础的区域开发格局能否形成,最终取决于市场。对政府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的能力进行评估,促使政府和市场形成合力,有利于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本文在对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能力评估的主要领域进行理论探索的基础上,提出了在能力评估过渡期政府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的对策建议。

中国区域工业化水平实证分析47-49

摘要:论文从经济总量指标、结构指标和相关指标中选取人均生产总值、非农产值比重、非农业就业比重、城市化水平、外贸依存度和信息化水平六个主要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来测度全国31个省区市工业化综合水平指数,并通过聚类分析对中国区域工业化水平进行分类,发现区域工业化水平与区域产业结构、可持续发展、产业集群发展等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

影响美国跨国公司对华直接投资因素的实证研究——以珠三角为例50-52

摘要:本文以珠三角为例,运用计量经济分析方法对影响美国跨国公司对华直接投资因素进行回归分析和相关性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美国跨国公司在珠三角的投资主要受基础设施发展水平、市场规模、市场需求及高素质人才供给等因素影响,而税收政策对其影响甚微。

开发研究杂志调查与研究
西北少数民族的国家凝聚力和民族凝聚力研究53-56

摘要:西北少数民族能够互相和谐相处,在祖国这个民族大家庭里,共同团结进步,其原因是很多的,但是,最重要的原因是国家凝聚力和民族凝聚力的作用。国家凝聚力指西北各个少数民族对国家的认同,表现在两个方面:对国家和文化中的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对国家和文化中的重要观念的认同,两者凝聚为对国家的归属感。民族本身的凝聚力表现为西北各个少数民族对本民族身份的认同、对本民族在社会中扮演的角色的认同,两者凝聚为民族归属感。国家凝聚力和民族本身的凝聚力的关系是后者是前者的基础和条件,前者是后者的必然归宿和进一步升华。国家的凝聚力和民族的凝聚力相统一的优势就在于可以把国家利益与民族利益结合起来,实现这两方面的共同发展、共同进步。

退耕还林工程绩效判断和对后续政策设计的思考——来自四川省的实证分析57-61

摘要:随着经济林和生态林补贴陆续到期,国家还没有出台更为明确的退耕还林后续政策,如何维护现在的退耕还林成果,更大地激发农户以及社会的造林热情成为摆在人们面前的难题。本文通过对四川省几种典型区域实施退耕还林工程的情况的实地调查,以大量的案例来佐证对退耕还林工程绩效的基本判断,从中概括出影响退耕还林政策可持续性的风险并进行分析,为下一步后续退耕还林政策的设计和实施提供建议和参考。

河套灌区不同群管组织的比较研究62-65

摘要:本文在简述河套灌区群管组织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对不同群管组织的运作机制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无论是农户用水协会还是代管公司,尽管在产生机制、制度建设、农民参与等有所不同,但在农户获得灌溉水权、避免“搭车收费”、加强水利工程管护、减少用水纠纷、降低水费、推动种植结构调整、促进灌溉方式转变方面都是有效的。

开发研究杂志新农村建设与发展
从利益运作到感情运作:新农村建设时代的乡村关系66-70

摘要:取消农业税改变了乡村治理的逻辑。之前乡村两级组织围绕着收取税费而形成的利益共同体,因缺乏利益支撑而在制度上被打破了,乡村关系再也无法通过利益运作来维持,政策的贯彻和治理目标的达成再也不能通过利益交换来实现。在当前新农村建设的环境下,政策仍然需要执行,但乡镇政权自身权力弱化,党政的组织网络松懈,又缺乏可支配资源,这逼迫乡镇干部只有通过与村干部培养私人感情来完成工作任务。这表明当前我国农村政权离现代型国家政权形态还很远。

劳动力移民对农村地区反贫困的作用71-75

摘要:城乡收入差距和农业过剩的劳动力等因素诱发的劳动力移民,是劳动力要素在区域与部门之间的重新配置,在很大程度上平衡了要素回报率,改进贫困农民对经济增长和分工参与程度。回归分析发现劳动力移民对农村地区反贫困的作用在20世纪90年代之前与以后存在显著差异,对90年代之后贫困发生率的持续下降作用明显。本文提出财政要配置更多的资源投资于农村基础设施和能够提高农民抵抗风险能力的机构,以此促进贫困地区人口的转移和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