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杂志社
分享到: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杂志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2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综述与专论、研究论文、研究报告、实验技术等。
  • 主管单位:广西大学
  • 主办单位:广西大学
  • 国际刊号:1674-568X
  • 国内刊号:45-1369/Q
  • 出版地方:广西
  • 邮发代号:48-213
  • 创刊时间:1982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1.11
  • 综合影响因子:0.741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2015年第01期杂志 文档列表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杂志特邀评述

荧光碳点在生物医学领域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摘要:荧光碳点(fluorescent carbon dots,FCDs)是一种利用含碳化合物合成的新型荧光纳米材料。这种FCDs相比传统荧光材料如有机染料和半导体量子点,不仅成本低廉、易于合成和功能化,而且还具有更优秀的光学特性(如无光闪烁性),优秀的生物相容性、化学惰性以及细胞低毒性等特点。目前FCDs已经掀起了继富勒烯(C60)、碳纳米管(CNT)和石墨烯(Graphene)之后又一次碳纳米材料的研究浪潮,吸引了愈来愈多的来自物理、化学、材料及生物医药学等不同领域的科学家们。本文综述了最近FCDs在生物医学领域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1-11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杂志研究论文

嗜热四膜虫可变剪接基因鉴定及功能分析

摘要:可变剪接是产生蛋白质组多样性和调节基因表达的重要机制,相关研究在高等真核生物中开展较多,而在单细胞真核生物中则较少,尤其是单细胞原生动物纤毛虫中,仅有少量报道。本文基于单细胞模式原生动物嗜热四膜虫种大量转录组数据,对其可变剪接基因进行了鉴定及分析。在嗜热四膜虫中共鉴定到2 894个可变剪接位点,涉及到2 698个可变剪接基因,可分为四类。考虑到转录本拼接的准确性,选择了其中464个与基因组预测模型完全一致的可变剪接基因进行深入分析,其中生长(growth)时期、饥饿(starvation)时期、接合生殖(conjugation)时期特异性的可变剪接基因分别为49个、79个和135个。对可变剪接基因的功能进行分析表明其涉及的功能广泛且显著富集于蛋白激酶过程,提示可变剪接基因在嗜热四膜虫蛋白磷酸化和信号传导中具有重要作用。
17-27

Molecular Plant Breeding(MPB)

27-27

Computational Molecular Biology (CMB)

34-34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杂志研究报告

转录抑制因子GCF2促进肝癌细胞BEL-7404迁移相关靶基因的初步鉴定

摘要:GCF2是转录抑制因子,为了研究GCF2蛋白在肝癌细胞BEL-7404迁移中的作用,并根据芯片结果验证GCF2调控参与迁移的靶基因,我们采用siR NA沉默GCF2蛋白表达,然后通过transwell实验检测GCF2沉默前后BEL-7404细胞迁移的变化,最后荧光定量RT-PCR和Western blot验证芯片结果中与迁移相关基因的表达。研究结果显示siR NA干扰GCF2成功后进行迁移实验,si RNA-GCF2组,FAM-siR NA-NC组,脂质体组,和未处理野生型BEL-7404组24 h后细胞穿过8滋m微孔滤膜的数目(x±s)分别为41.66±1.52、41.66±1.15、41.33±1.5、18.66±0.57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约0.01)。QRT-PCR验证9个候选基因中,MyD 88在si RNA-GCF2组内表达显著高于其余三组(p约0.05)。Western blot检测siR NA干扰GCF2后肝癌细胞BEL-7404的MyD 88的蛋白表达显著高于其余三组(p约0.05)。结果表明si RNA沉默转录因子GCF2蛋白表达可抑制肿瘤细胞BEL-7404迁移,推测GCF2作为转录因子可能通过抑制靶基因MyD 88的表达参与细胞的迁移。
35-40

广西巴马小型猪转基因克隆胚胎的体外生产

摘要:广西巴马小型猪是一种原产于广西巴马县的小型猪品种,非常适于实验动物化,进行广西巴马小型猪的基因修饰研究,可以显著提升其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利用价值。当前最有效的构建转基因猪方法是体细胞核移植,但因用于体细胞核移植生物供体细胞在经受转基因操作后活性显著下降,从而制约了转基因克隆猪的生产效率。Xfect polymer是一种新型转染试剂,具有细胞毒性低和操作简便等优点,已被证明适用于多种真核细胞的转基因操作。本研究旨在利用体细胞核移植技术来检验经Xfect polymer转染制备的广西巴马小型猪转基因体细胞,可否支持猪克隆胚胎完全的体外发育的能力,以期为将来生产模拟人类疾病的转基因克隆广西巴马小型猪奠定基础。
41-46

江口萝卜猪FABPs主要家族基因SNPs筛选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摘要:以江口萝卜猪为试验材料构建DNA池,采用直接测序技术对猪L-FABP、I-FABP、H-FABP、A-FABP基因进行SNPs快速筛查,共检测出7个SNPs,分别为intron1-T1745C、exon2-T125C、exon2-A131C、exon2-C153A、exon2-A65T、exon2-G40A、intron3-C65T。其中intron1-T1745C、intron3-C65T位于内含子上;exon2-T125C、exon2-C153A为同义突变;exon2-A131C、exon2-A65T、exon2-G40A为错义突变,分别使编码氨基酸发生Glu→Ala、Lys→Met、Glu→Lys的改变,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突变前后的等位基因频率估算,mR NA二级结构预测,蛋白质二级、三级结构预测分析均有差异。
47-52

蔗糖和海藻糖对水牛卵母细胞玻璃化冷冻保护效果的比较

摘要:本实验比较蔗糖或海藻糖作为非渗透性保护剂对水牛成熟卵母细胞冷冻效果的影响。将体外成熟的水牛卵母细胞随机分成对照组、蔗糖组、海藻糖组,研究玻璃化冷冻后的存活率、细胞骨架和孤雌激活后发育潜能的变化。结果表明:玻璃化冷冻中蔗糖组(89.68%)与海藻糖组(91.81%)的存活率差异不显著;冻融后的卵母细胞在细胞骨架方面的表现为:蔗糖组和海藻糖组的纺锤体结构、染色体形态与微丝分布正常率分别为34.69%、42.83%、39.13%和39.51%、49.43%、42.61%,两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66.40%,71.82%,76.18%,p〈0.01);在进一步研究发育潜能中发现,冻融后卵母细胞的卵裂率、囊胚率和囊胚细胞数在实验组中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两组的卵裂率、囊胚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综上所述,玻璃化冷冻时添加蔗糖或海藻糖作为非渗透性保护剂对水牛成熟卵母细胞的保护作用差异不明显,表明两者均可在冷冻时添加使用。
53-59

Genomics and Applied Biology(GAB)

65-65

光谱法研究单硝酸异山梨酯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摘要:为研究单硝酸异山梨酯(IM)与牛血清白蛋白(BSA)之间的相互作用,用紫外-可见光谱法和荧光光谱法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IM与BSA形成基态复合物从而猝灭BSA的内源性荧光,猝灭机理为静态猝灭。通过计算得出IM与BSA的结合常数Kb及结合为点数n。根据热力学参数确定了IM和BSA之间的作用力类型主要为静电引力。生成自由能变驻G为负值,表明IM与BSA的作用过程是一个自发过程。同步荧光光谱表明IM对BSA构象产生很微弱的影响,使BSA腔内疏水环境的极性减弱。同步荧光光谱显示两者的结合位点更接近于酪氨酸,两者的结合部位主要位于亚螺旋域ⅢA中。Hill系数nH〉1,表明IM有正协同作用。为后续硝酸脂类药物的研发和进一步探讨IM在生物体内与蛋白质的作用机制和生物学效应提供了理论依据。
66-72

池塘养殖条件下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pond)肠道黏膜细胞紧密连接蛋白基因表达水平的研究

摘要:为了研究肠道损伤与肠道黏膜细胞TJ结构的关系,以池塘养殖条件下的草鱼为研究对象,在对肠道损伤进行外观形态、组织切片和血清指标评估的基础上,分别选取肠道健康和肠道损伤的草鱼,采用荧光定量PCR(RT-QPCR)方法,定量检测了构成肠道黏膜细胞紧密连接结构的9个蛋白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与肠道健康草鱼相比,养殖草鱼肠道损伤后,血清二胺氧化酶(DAO)活性显著增加,同时,肠道黏膜细胞中的跨膜蛋白基因Claudin-3、Claudin-12、Claudinb、Claudinc、Claudin-15a,外周膜蛋白基因ZO-3和闭锁蛋白基因Occludin的表达水平显著下调(p〈0.05)。结果表明,草鱼肠道损伤会导致肠道黏膜细胞间TJ结构的损伤,从而导致肠道屏障通透性的显著增加。
73-81

青海湖不同支流中青海湖裸鲤的AFLP遗传多样性分析

摘要:为研究青海湖不同支流中青海湖裸鲤(Gymnocypris przewalskii)群体间的遗传差异,我们对采自于不同支流中的群体进行了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AFLP)。应用10对多态性引物在6个青海湖裸鲤群体中共扩增位点348个,其中多态性位点184个,多态性条带占总扩增条带的比例为52.9%;筛选得到79个特异位点,构建了AFLP指纹图谱,根据谱带特征可以将不同支流中的青海湖裸鲤准确区分。遗传聚类分析对比结果表明:当遗传相似系数为0.87时,将六条河流的裸鲤归为为四支,沙柳河、甘子河、黑马河各归一支,哈尔盖河、泉吉河、布哈河为同一支。研究结果为青海湖裸鲤遗传多样性检测和亲本选育提供了技术参数,对青海湖裸鲤资源保护和人工增殖放流工作中野生亲鱼的选择策略具有指导意义。
82-89

Bioscience Methods(BM)

89-89

镉胁迫对涡虫DjHsp70,DjP53基因表达量的影响

摘要:本文旨在运用半定量RT-PCR技术,研究不同浓度及不同时间镉胁迫下,涡虫(Dugesia japonica)体内Dj Hsp70及Dj P53基因的表达规律。提取相同暴露时间(48 h)不同浓度(0,20滋g/L,40滋g/L,80滋g/L,160滋g/L,320滋g/L)及相同暴露浓度(25滋g/L)不同暴露时间(0,1 d,3 d,6 d,9 d,15 d)镉胁迫下涡虫组织总RNA,反转录得到cD NA,以茁-actin作为内参,应用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Dj Hsp70及Dj P53基因的表达量。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重金属镉胁迫导致涡虫体内Dj Hsp70、Dj P53基因表达量均上调,存在明显的"毒理兴奋"作用。在25滋g/L镉离子处理15 d后Dj Hsp70基因表达呈现下降趋势。因此,半定量RT-PCR方法应用于淡水生态环境镉污染评价具有较大的潜力。
96-99

砂藓生长素受体基因RcTIR1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摘要:本研究我们试图利用PCR技术从砂藓中克隆TIR1基因的cD NA全长序列,对其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该基因在复水和干旱过程的表达情况。我们将砂藓转录组测序获得的生长素受体蛋白基因序列命名为Rc TIR1,基因cD NA全长为1 110 bp,开放阅读框(ORF)长度为615 bp,共编码204个氨基酸。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该基因所编码蛋白理论等电点为5.70,不稳定指数为32.85,总平均亲水性为-0.027,无跨膜区和信号肽,亚细胞定位在细胞核。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对该基因在砂藓复水和快速干旱过程中的表达模式显示在砂藓的复水过程和干旱处理中该基因均有差异性表达。通过研究砂藓生长素受体蛋白基因Rc TIR1与砂藓干旱胁迫的关系,为植物逆境胁迫机制的研究以及该基因的实际应用奠定基础。
100-105

一株野生离褶伞菌株的ITS序列分析及其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摘要:本研究以1株野生离褶伞属真菌为研究对象,通过扩增rD NA-ITS序列并测序分析后确定该野生菌株为暗褐离褶伞(Lyophyllum loricatum)。进一步对该菌株进行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其菌丝可生长温度范围为10~35℃,最适生长温度为25℃,可生长的pH范围为4.0~9.5,最适生长pH为5.5,最适生长碳源为麦芽糖,最适生长氮源为蛋白胨,最适生长因子为肌醇。本研究对暗褐离褶伞菌株的初步探索,为暗褐离褶伞的驯化栽培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106-111

木薯/花生间作对根际土壤微生态的影响

摘要:为了探明木薯/花生间作在增产增收的同时对土壤微生态的影响,研究木薯和花生以不同行距(30 cm,40 cm,50 cm)间作的根际土壤养分、微生物及相关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木薯/花生间作可增加根际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及总微生物数量和微生物多样性,30 cm间作行距的木薯、花生根际土壤微生物总数量分别比单作木薯、花生增加了129.6%和101.1%;间作根际土壤碱解氮、有效磷、有效钾和有机质含量相比单作增加,50 cm间作花生的根际土壤碱解氮、有效磷、有效钾量比单作花生增加了145.9%~195.9%,30 cm间作木薯的根际土壤有效钾、有效磷含量分别比单作木薯增加了161.8%和187.9%;木薯/花生间作的根际土壤过氧化氢酶、酸性磷酸酶活性活性相比单作升高,间作土壤脲酶和蛋白酶活性相比单作降低,30 cm间作木薯的根际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比单作木薯增加了59.2%,50 cm间作花生的根际土壤蔗糖酶活性比单作花生增加了97.4%。可见,木薯/花生间作可改善根际土壤微生态坏境,且适宜的间作行距更利于土壤养分含量和微生物数量的增加。
117-124

含苯酚废水生物处理的细菌群落结构初探

摘要:本文利用PCR-DGGE技术对苯酚生产污水处理中常用的连续缺氧-好氧工艺、连续好氧工艺和缺氧SBR工艺的微生物的群落变化进行了对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针对苯酚生产废水的生物处理,与A/O工艺和缺氧SBR相比较,连续好氧工艺处理效果最佳,同时还具有较好的耐冲击力;生物的种群特性与所选择的工艺有密切关系,连续好氧体系中微生物的多样性最高,缺氧SBR的微生物多样性最低;在同一种运行工艺中,随水质或负荷的改变,微生物的种群多样性发生变化,而体系中的优势种群并没发生明显改变。
125-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