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Genomics and Applied Biology

  • 45-1369/Q 国内刊号
  • 1674-568X 国际刊号
  • 1.11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是广西大学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2年创刊,目前已被维普收录(中)、CA 化学文摘(美)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广西大学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综述与专论、研究论文、研究报告、实验技术。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2010年第03期杂志 文档列表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杂志本刊评论
中国科学家发现首例真菌DNA病毒409-410

摘要:2010年5月4日,国际权威刊物《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发表了华中农业大学微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姜道宏教授课题组的研究论文,报道他们从油菜菌核病的病原菌——核盘菌致病力衰退菌株DT-8中分离鉴定出DNA病毒(SsHADV-1),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杂志研究论文
PTLF-PTAG-IR对转基因烟草开花的抑制效应411-418

摘要:PTLF(LEAFY同源基因)和PTAG(AGAMOUS同源基因)是杨树中控制花发育的重要基因,为了解RNA干涉同时抑制PTLF和PTAG对花发育的影响,本研究采用根癌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介导法将35S::PTLF-PTAG-IR导入烟草(Nicotiana tabacum)。经PCR检测获得了15株阳性转化株系,进一步的Southern分析证实PTLF-PTAG-IR基因已整合到烟草基因组中。荧光定量分析结果显示,转基因烟草内源NFL(LEAFY同源基因)和NAG1(AGAMOUS同源基因)的表达量均低于野生型。对开花时间调查的结果表明:与野生型烟草相比,53.3%的转基因株系开花受到完全的抑制,26.7%的转基因株系开花时间平均推迟34.3d,仅20%的转基因株系与野生型在同一时期开花。另外,对转基因烟草花器官的观察发现花瓣形态,雄蕊着生方式、数目等方面发生变异,这些研究结果表明过量表达35S::PTLF-PTAG-IR对烟草花发育起到抑制作用,本研究将为利用转基因手段获得不育材料提供参考。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杂志科学新闻
纳米颗粒疗法可能有助治愈人类失明418-418

摘要:近日,来自美国University of Oklahoma Health Sciences Center和Veterans Administration Western New York Healthcare System的科学家们采用基因疗法,成功改善了具有视网膜色素变性(retinitis pigmentosa,RP)疾病老鼠的视力。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杂志研究论文
小油桐外植体的KN1基因遗传转化及其超量表达的转基因植株419-426

摘要:本研究采用农杆菌介导法将KN1基因遗传转化小油桐,并获得了转基因植株。在研究中分析了农杆菌菌液菌液的浓度、侵染时间和外植体的大小对遗传转化效率的影响以及KN1基因超量表达对转基因植株再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以苗龄15d左右的小油桐无菌苗子叶为外植体,农杆菌菌液浓度OD600为0.6~0.8时,侵染8min,外植体大小为(0.8×0.8)~(1.0×1.0)mm时,遗传转化效果最好;对抗性芽及再生植株进行GUS及PCR检测结果表明,KN1基因已经整合到小油桐植物基因组中。KN1基因的超量表达可提高小油桐再生芽分化,影响转化芽及植株的外观形态及叶片的表型,包括芽及植株矮小,茎杆粗壮;叶片缩小,边缘分裂,对称性丧失,无子叶柄等。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杂志科学新闻
快速分析DNA损伤成为可能426-426

摘要:ScienceDaily——人体DNA一直受到各种有害物质的损伤。从老龄化、遗传性疾病到癌症,DNA损伤和细胞修复能力损伤对我们的健康具有重要而广泛的意义。然而,研究DNA损伤所用的工具相当有限,但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快速分析DNA损伤的新工具,这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杂志研究论文
纤维素降解真菌A25-2的分离、鉴定及其产纤维素酶的酶学特性427-433

摘要:本研究以Avicel-刚果红选择培养基为初筛培养基,从云南哀牢山部级自然保护区和广西猫儿山部级自然保护区的土壤样品中分离筛选得到4200株真菌,从中筛选出透明圈与菌落直径比较大、透明程度较为清晰的12个菌株。通过液体培养发酵,测定其上清液中的羧甲基纤维素酶活力、滤纸酶活力和Avicel酶活力,最终筛选出一株产该三种酶且其活力均最高的真菌菌株A25-2。通过对菌株A25-2形态学观察和其内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序列同源性比对分析,将菌株A25-2鉴定为哈茨木霉(Hypocrea lixii)。酶活测定结果表明菌株A25-2产纤维素酶的酶活力较高,在最适作用pH4.5和最适作用温度55℃下,其羧甲基纤维素酶活力为2.26IU/mL,滤纸酶活力为0.58IU/mL,Avicel酶活力为0.39IU/mL。薄层层析实验表明A25-2具有完整的纤维素酶系统。因此,真菌A25-2可作为饲料加工等生产和纤维素酶相关研究的备选菌株。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杂志研究报告
一株曲霉的一种中温糖化酶的纯化及其部分酶学特性434-440

摘要:本研究从广西花坪自然保护区采集的土壤中筛选获得了一株产糖化酶丝状真菌菌株57-45,通过形态学观察和真菌内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序列比对分析,将其初步鉴定为曲霉属(Aspergillus sp.)的一个种。纯化真菌57-45所产的一种胞外糖化酶经过硫酸铵分级沉淀、疏水层析和阴离子交换层析三步蛋白质纯化步骤,得到在SDS-PAGE上约60kD的单一蛋白质条带,薄层层析分析表明该纯化的蛋白质水解可溶性淀粉的产物只有葡萄糖,证明该纯化的蛋白质为糖化酶。纯化的糖化酶Km值为1.9mg/mL,Vmax为4148μmol/(min·mg),最适作用pH5.5,最适作用温度50℃,在同步糖化发酵中有应用的潜力。金属离子Fe3+、Zn2+、Cu2+对酶活有较强的抑制作用,EDTA对酶活有较强的促进作用。本文结果将为进一步研究曲霉糖化酶的酶学特性提供新的材料。

应用二维液相色谱评价低毒病毒感染对板栗疫病菌总蛋白表达的影响441-446

摘要:根据丝状真菌自身的特点,本文建立了一套完整的适合于板栗疫病菌蛋白质组分析的总蛋白质提取方法,并使用二维液相系统对野生强毒株EP155和受低毒病毒感染的弱毒株EP713进行了差异蛋白质组的比较。用ProteoVue和DeltaVue软件进行分析,得到了重复性较好的二维模拟凝胶图谱,在EP155和EP713之间共找到296个峰值差异强度在2倍以上的蛋白质紫外吸收峰:以EP155为标准,病毒感染导致蛋白上调的209个,下调的87个。根据蛋白质分子量,使用SDS-PAGE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可以得到纯度更高的蛋白质条带,本研究为大规模质谱鉴定丝状真菌差异表达蛋白质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鼠李糖乳杆菌JAAS8胞外多糖聚合和转运相关基因的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447-452

摘要:本研究根据GenBank中多株鼠李糖乳杆菌(Lactobacillus rhamnosus)磷蛋白磷酸酶(phosphorotein phosphatase,wzb)和多糖共聚酶(polysaccharide co-polymerase,wzd)基因的保守序列信息设计特异性引物,以鼠李糖乳杆菌JAAS8基因组DNA为模板,经PCR扩增获得JAAS8磷蛋白磷酸酶和多糖共聚酶基因的部分序列,利用染色体步移方法(chromosome walking)结合PCR技术获得了参与胞外多糖生物合成的酪氨酸蛋白激酶(tyrosine-protein kinase,wze)、转录调节子(transcriptional regulator,wzr),多糖重复单元转运子(polysaccharide transporter,wzx)和多糖重复单元聚合酶(repeat unit polymerase,wzy)序列,片段长度约8.5kb。生物信息学比对和分析表明,除多糖重复单元聚合酶基因外,其它5个基因预测氨基酸序列与GenBank已报道的乳酸菌胞外多糖生物合成基因簇高度同源,尤其是磷蛋白磷酸酶与鼠李糖乳杆菌HN001的同源性高达99%。对各阅读框功能预测分析表明这6个基因序列主要参与胞外多糖合成过程中多糖聚合、糖链长度检测、多糖转运和输出,为进一步了解乳杆菌胞外多糖生物合成途径和调控机制奠定了基础。

人工合成抗菌肽D2A21基因的克隆和表达453-456

摘要:为了获得高效表达的抗菌肽D2A21,本研究根据抗菌肽D2A21的氨基酸序列及大肠杆菌偏爱的密码子,设计并人工合成D2A21基因,并将该合成基因克隆至pProEXHTb载体中,构建成含有含6个组氨酸标签的重组质粒。重组质粒转化至大肠杆菌中,经摇瓶发酵,IPTG诱导后,发酵液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结果表明,成功合成D2A21基因,并构建了抗菌肽D2A21表达载体。通过镍柱亲和层析纯化,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抗菌肽D2A21能够在大肠杆菌中稳定表达。本研究将为大规模表达纯化D2A21及其进一步的研究和利用提供一定基础。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广西流行株3'端非编码区序列分析457-463

摘要:本研究应用RT-PCR方法扩增出分离自广西的26株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以及参考株M41和疫苗株H120、Ma5和4/91的3'端非编码区(3'UTR)的cDNA,并对其进行了克隆、序列测定、比较及其系统进化分析。序列分析结果表明,与Beaudette株的3'UTR序列相比较,26株分离的IBV中有1株和3株的分离株3'UTR序列分别插入了23个和2个碱基,另外有12株、6株、1株、2株和1株的分离株3'UTR序列分别缺失了1个、2个、22个、29个和84个碱基,不同毒株之间碱基数量最大相差达107个碱基。系统进化分析结果表明,26株分离株可分为4群,其中21株属于第Ⅰ群,与经典疫苗株H120的核苷酸同源性均较低(54.4%~75.5%);3株与4/91同属于第Ⅱ群;1株与H120同属于第Ⅲ群;另外1株单独属于Ⅴ群。综上所述,广西流行IBV的绝大部分毒株在3'UTR序列上与目前常用的疫苗株相比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异,而且存在多种形式的碱基缺失和插入现象。由此,我们认为流行株的变异可能是疫苗不能提供有效保护的主要原因。

广西14市猪戊型肝炎的分子流行病学分析464-470

摘要:为调查广西猪戊型肝炎(HE)的感染情况,本研究应用套式RT-PCR方法对采自广西14市43个猪场的508份3月龄左右猪只粪样及市售182份猪肝扩增猪戊型肝炎病毒(HEV)ORF2基因特异序列,并进行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分析及遗传进化分析。结果表明,在508份猪粪样中194份可以检测到HEV RNA,阳性率为38.2%;182份猪肝样本中,33份可检测到HEV RNA,阳性率为18.1%;43个猪场中检出HEV RNA的有35个,猪场阳性率为81.4%。所获取的39株广西猪HEV ORF2基因特异序列同源性为89.9%~100%,提示在所调查的广西猪场中已较普遍存在HEV感染,所获取的39株广西HEV阳性样品均属于基因Ⅳ型。本研究结果佐证了感染猪及市售带毒猪肝脏是HEV重要的储存库和传染源,应该重视其公共卫生学意义,预防粪-口途径或者食源性HEV感染。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杂志科学新闻
NLRC5蛋白可负调控NF-kB和Ⅰ型IFN信号传导途径470-470

摘要:2010年4月30日,美国休斯敦贝勒医学院病理学与免疫学系细胞和基因治疗中心、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及浙江大学医学院等处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一个能有效抑制机体的天然免疫系统的蛋白分子:NLRC5蛋白。NLRC5可能为未来提高微生物感染和免疫炎症相关的疾病的免疫力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治疗靶标,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最新一期的《Cell》杂志上。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杂志研究报告
白羽王鸽肌生成抑制因子基因的多态性与组织表达471-476

摘要:肌生成抑制因子在抑制成肌细胞的增殖与分化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采用PCR-SSCP与实时定量RT-PCR方法分析白羽王鸽肌生成抑制因子(MSTN基因)的多态性和在脑、肝脏、胸肌组织中的mRNA表达水平及其与体重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白羽王鸽MSTN基因的外显子1和外显子3区域分别检测到一个多态位点,且均属于沉默突变;肝脏、肌肉和脑组织中MSTN基因的表达量依次为肝脏〉脑〉肌肉,且差异极显著。而对不同发育阶段的乳鸽研究发现,随着乳鸽日龄(1~25d)的增长,MSTN基因在各组织中的表达量无明显的线性变化规律。该结果为进一步确定MSTN基因的作用机理提供了新的实验依据。

五指山猪GH、IGFBP3基因SNPs检测及与生长性状的关联分析477-484

摘要:以五指山猪为试验材料,采用PCR-SSCP和测序相结合技术,对GH基因和IGFBP3基因进行多态性检测,并分析其与生长性状(体质量,体高,体长和胸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GH基因第2外显子存在一处G→A转换,属沉默突变,该位点与生长性状关联分析显示,BB基因型的体重显著高于AA基因型和AB基因型;IGFBP3基因第2外显子存在一处G→C颠换,属沉默突变,该位点与生长性状关联分析显示,AA基因型的体高显著高于BB基因型;IGFBP3基因第4内含子存在一处碱基C缺失,该位点与生长性状关联分析显示,AA基因型体重显著高于AB基因型和BB基因型。研究将为五指山猪生长发育规律、系统选育及矮小机制等方面研究提供了遗传学依据。

2个猪品种的背最长肌组织中兰尼定受体(RYR1)基因表达的发育性变化485-489

摘要:本研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了长白猪和梅山猪背最长肌组织中RYR1基因mRNA表达量在初生(0月龄)、1月龄、2月龄、3月龄、4月龄和5月龄间的变化及其与体重、肌纤维面积(CSA)和肌内脂肪含量(IMF)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长白猪的体重、CSA在多数月龄均高于梅山猪,而梅山猪的IMF在多数月龄均高于长白猪。两品种RYR1基因表达量的发育性表达模式极为相似,均表现为波动起伏中逐渐上升的趋势。相同月龄时,梅山猪RYR1基因的表达量均高于长白猪。本文初步揭示了两猪种生长发育过程中RYR1基因表达的发育性变化模式和品种差异,为进一步研究RYR1基因对猪肉质性状的影响提供了基础数据。

八角尺蠖对八角叶及性信息素腺体浸提液的触角电位反应490-494

摘要:触角电位(electroantennogram,EAG)技术是一个在昆虫性信息素和其它挥发性信息化学生物活性测定中的重要方法。本研究利用EAG技术,测定了八角尺蠖对丙酮、正己烷、乙醇和蒸馏水等4种不同溶剂所浸提的八角叶片及八角尺蠖性信息素腺体浸提液的电生理反应。结果表明,正己烷是八角尺蠖性信息素提取的最好溶剂,雄蛾对性信息素腺体浸提液的EAG反应比雌虫强烈,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雄蛾可能更依赖于对雌蛾释放的性信息素的探测,而不是对寄主气味的探测;雄蛾对八角叶片的正己烷浸提液具有最强的EAG反应,而雌蛾则对八角叶片的丙酮浸提液的EAG反应最强,由此反映了雌雄个体在寻找寄主、繁殖后代等行为中的性别差异;雄蛾羽化后3h对八角叶片气味就有较强的EAG反应,在24h内EAG反应值随着羽化后时间的延长而增大,这反映了随着羽化后时间的延长,触角的机能随之趋于完善,因此对于外界的刺激更为敏感。本研究为利用八角尺蠖性信息素活性成分开展害虫的监测和无公害防治奠定基础。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杂志科学新闻
中国科学家成功揭示鸡形目所属生物系统发育关系494-494

摘要:鸡形目在生物分类学上是鸟纲中的一个目。由于它们具有重要的科学与经济价值,研究倍受学界关注。然而到目前为止,它们的系统发育关系仍然混淆不清,尤其是雉科物种的系统发育关系十分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