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社
分享到: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2004年,公开发行的半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述评、论著、临床探讨、综述、教学管理、案例分析、专家面对面等。
  • 主管单位: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 主办单位: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重庆市临床检验中心
  • 国际刊号:1672-9455
  • 国内刊号:50-1167/R
  • 出版地方:重庆
  • 邮发代号:78-157
  • 创刊时间:2004
  • 发行周期:半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1.09
  • 综合影响因子:0.576
期刊级别: 省级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09年第15期杂志 文档列表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论著

肺癌细胞钙黏蛋白E及连环蛋白的差异表达

摘要:目的测定不同转移能力肺癌细胞上皮型钙黏蛋白(E-cad),α,β-连环蛋白(α-catenin、β-catenin)的差异表达,探讨它们在肺癌侵袭、转移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将高侵袭的肺腺癌细胞(A549)、高转移的肺癌细胞(95-D)、低转移的肺腺癌细胞(SPC-A-1)作常规细胞培养,采用Westen-blot免疫印迹法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分别从蛋白质和mRNA水平上检测上皮型E-cad及α、β-catenin的表达情况。结果A549与95-D细胞株的E-cad及α、β-catenin表达量较低,95-D表达最弱,二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PC—A-1细胞株除E-cad弱表达外,α、β-catenin与95-D和A549比较呈明显强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转移能力的肺癌细胞E-cad和α、β-catenin表达低,低转移的肺癌细胞E-cad和α、β-catenin表达高,表明E-cad及cateinis在肺癌细胞侵袭和转移中起重要作用。
1217-1218

RhD阴性供者健康状况实验室检测方法的选择

摘要:目的探讨RhD阴性供者传染病标志物的实验室检测方法的反应性,为RhD阴性献血者传染病标志物、实验室检测方法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1)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对孝感地区232279例献血者进行血清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及梅毒抗体(抗-TP)检测,其结果呈阳性的样品进一步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确认分析;(2)利用赖氏法或速率法对献血者血清作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检测;(3)利用微板法对献血者作RhD血型筛查,对RhD阴性的标本进一步用美国DBL公司单克隆抗体试剂确认。结果232279份血清标本抗-HCV、抗-HIV、HBsAg、抗-TP及ALT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52%(3540/232279)、0.004%(1/232279)、4.20%(9752/232279)、0.06%(137/232279)及2.72%(6321/232279);RhD血型筛查的确认阴性率为0.32%(746/232279)和0.30%(700/232279)。结论ELISA法、速率法对RhD阴性供者传染病指标及ALT检测无1例漏检,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结果准确,可作为献血者传染病检测的实验室方法。微板法检测RhD血型具有快捷、灵敏、结果准确、经济等特点,适合RhD血型的大规模筛查。
1219-1220

十全大补汤配方颗粒对骨髓抑制小鼠外周血及促红细胞生成素的影响

摘要:目的观察十全大补汤配方颗粒对骨髓抑制小鼠外周血及促红细胞生成素(EP0)的影响。方法采用60钴(60Co)照射、注射环磷酰胺、氯霉素复合处理建立小鼠骨髓抑制模型后,给予十全大补汤配方颗粒进行治疗,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其对外周血的影响;双抗体夹心生物素-亲和素复合物酶联免疫吸附试验(ABC-ELISA)法检测血清中EPO含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骨髓及肾脏EPOmRNA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对照纽比较,模型组小鼠外周血血象、骨髓有核细胞数降低,血清EPO含量升高,肾脏、骨髓细胞EPOmRNA表达增强。经十全大补汤配方颗粒治疗后,外周血、骨髓有核细胞数升高,血清EPO含量升高,肾脏、骨髓有核细胞EPOmRNA的表达增强。结论十全大补汤配方颗粒可能通过在转录水平上促进肾脏、骨髓有核细胞EPOmRNA的表达,促进受损骨髓红系造血的恢复。
1221-1223

贮存温度波动与冰冻血小板不可逆聚集发生的相关性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冰冻血小板保存温度波动与冰冻血小板不可逆聚集情况发生的相关性。方法对2006-2008年共1842袋冰冻血小板在保存期间不同温度波动范围与融化后发生血小板不可逆聚集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冰冻血小板保存温度分别在-80-60℃和-80-50℃范围波动,冰冻血小板融化复苏后血小板不可逆聚集发生率分别为6.39%和31.21%,保存温度在-80-70℃范围波动的对照组血小板不可逆聚集发生率为2.25%,前两种保存温度与对照组比较,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保存温度在-80-50℃范围波动,手采和单采两种冰冻血小板融化复苏后,单采冰冻血小板不可逆聚集的发生率为72.97%,手采冰冻血小板不可逆聚集为18.33%,二者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33,P〈0.01);保存温度在-80-60℃范围波动,单采与手采两种冰冻血小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9,P〉0.05)。结论当冰冻血小板保存温度分别在-80-60℃和-80-50℃波动时,融化复苏后血小板不可逆聚集有较高的发生率,在-80-70℃范围波动时,血小板不可逆聚集发生率较低-80-70℃的温度范围可以作为目前采供血机构保存冰冻血小板选择温度条件的参考。
1224-1225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体植入术角膜内皮损伤分析

摘要:目的观察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中精确控制超声能量对提高乳化效率,减少角膜内皮损伤并发症的作用。方法随机抽取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患者50例53眼,对其术前术后角膜内皮细胞情况进行观察。结果内皮细胞密度为每平方毫米15003400个,平均每平方毫米(2075.00±555.47)个,细胞形态均在正常范围内,六边形细胞百分率为(69.98±5.75)%。术后1周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变化为每平方毫米1300-3400个,平均每平方毫米(2500.00±500.05)个:内皮细胞丢失率为7.92%,手术前后角膜内皮细胞之间的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角膜内皮细胞形态发生了改变,有轻、重度内皮细胞扩大及多形细胞的增多,并可见空穴。六边形细胞百分率为(53.76±8.26)%,丢失率为15.13%,手术前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中对角膜内皮的损伤因素是多方面的,除人工晶体的质量外,还与前房黏弹剂的应用、术中灌注液、手术器械的消毒等有关。手术对角膜内皮的损伤在多环节中发生,手术技巧的提高可明显减少角膜内皮细胞的损伤。
1226-1227

自制血清总胆红素质控品研究

摘要:目的自制胆红素室内质控品作为测定总胆红素(TBIL)参比血清,评价自制室内质控品是否符合临床要求,降低检验成本。方法收集日常工作中TBIL高、中、低值标本分别混合后分装并加入赋形剂,经低温干燥至干粉,低温避光冷藏,即为自制质控品。结果自制室内质控品在26d内与新鲜混合血清的TBI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制TBIL室内质控品符合室内质控要求,该分装方法用于自制室内质控品,可降低检验成本。
1228-1229

自建半自动生化检测系统精密度和准确度评价

摘要:目的对自建半自动生化检测系统的精密度和准确度进行评价。方法按美国CLIA’88能力比对检验的分析要求,首先证实检测项目在自建半自动检测系统的不精密度,再通过与目标检测系统间的比对试验证实自建检测系统的不准确度。结果自建半自动生化检测系统中4个检测项目的高值和低值(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葡萄糖、尿素氮、肌酐)批内不精密度均小于CLIA’88允许误差的1/4;除葡萄糖低值的批间不精密度大于CLIA’88允许误差的1/3外,其余各项目高值和低值的批间不精密度均小于CLIA’88允许误差的1/3;与目标检测系统闯比对试验中葡萄糖的相关系数为0.97,其他项目的相关系数均大于0.975。结论自建半自动生化检测系统精密度和准确度评价实验结果与Olympus可溯源参考检测系统比对,除葡萄糖外,其余检测项目与比对系统具有相关性。
1230-1231

2004-2008年鲍曼不动杆菌检出情况及耐药变迁分析

摘要:目的了解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及其耐药性。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04-2008年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率及临床分布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33株鲍曼不动杆菌的分布以痰标本为主,占83.6%,其次是伤口分泌物;科室分布以重症监护病房(ICU)(124株)、呼吸内科(88株)、神经外科(61株)为主;对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妥布霉素、哌拉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吡肟、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头孢他啶、复方新诺明、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均大于70.0%,且耐药率有逐步升高趋势,多重耐药率高,亚胺培南的抗菌活性好,耐药率仅为0.0%~10.7%。病区间耐药率(除亚胺培南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鲍曼不动杆菌最常见于痰标本,主要分布于ICU、呼吸科、神经外科,对除碳青霉烯类外的常用抗菌药物呈高度耐药及多重耐药(尤其是ICU),临床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药治疗。
1232-1234

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稳定期服药不依从相关因素及应对措施探讨

摘要:目的探索改善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稳定期服药不依从的有效措施。方法将168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稳定期服药不依从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84例,研究组在针对服药不依从原因常规处理基础上进行为期8周的系统健康教育,对照组只针对服药不依从原因进行常规处理,8周后再连续4周密切观察两组的服药依从性。所有资料经χ^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稳定期服药不依从的首要原因是不知道正确的治疗方法;系统健康教育结束后4周内两组间服药依从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精神分裂症患者病程早期两组间服药依从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晚期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健康教育能有效提高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稳定期服药不依从的依从性。
1235-1236

1000名青少年学生生活满意度和生活事件的关联分析

摘要:目的研究青少年在校学生生活满意度和生活事件之间的关联,为青少年在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运用青少年学生生活满意度和生活事件量表对1000名学生进行测查。结果青少年学生生活满意度呈较高水平(5.478±0.999),家庭满意度得分最高;生活事件中学习压力对青少年的影响最大(2.101±0.702)。生活满意度和生活事件各因子间比较虽有差异,但无统计学意义。Pearson相关系数显示两种量表各因子之间有关联;多元逐步回归显示其他生活事件对青少年学生评价其生活满意度的预测力为12.2%。结论青少年生活事件的各方面对其生活满意度有影响。
1237-1239

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对恶性肿瘤诊断的意义探讨

摘要:目的探讨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对恶性肿瘤的诊断意义。方法选取病理诊断为恶性肿瘤的病例,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其血清样本中肿瘤标志物含量。结果127例恶性肿瘤样本中,所检指标均正常者26例,占总样本数的20.5%;只有1项检测指标异常者47例,占总样本数的37.0%;2项及2项以上检测指标异常者55例,占总样本数的42.5%。结论肿瘤标志物不能作为恶性肿瘤诊断的首选指标,只能作为辅助性诊断依据;所检肿瘤标志物无严格的组织器官特异性,但在某些器官有相对高的检出率;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可大大提高肿瘤的检出率,从而降低单一肿瘤标志物检测的漏诊风险。
1240-1241

陕西省2000-2007年麻疹野病毒基因特征分析

摘要:目的阐明2000-2007年陕西省流行的麻疹野病毒分离株的基因特征,为控制并消除麻疹提供依据。方法2000-2007年采集陕西省麻疹暴发和散发患者的咽喉拭子标本147份,用EB病毒转化的狨猴淋巴母细胞(B95a)分离到麻疹病毒21株,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从分离到的麻疹病毒株中扩增出核蛋白基因羧基末端450个核苷酸片段,再对扩增产物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和基因分型。结果21株麻疹病毒均属H1基因型,其中H1a18株,H1b3株,H1a和H1b在450个核苷酸片段中的差异为2%~4%。结论H1a和H1b在陕西省的流行状况提示,流行优势株的变化可能受本土病毒变异和邻省输入病毒的双重影响;同时在陕西省存在同一毒株的持续循环。
1242-1243

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对监测早期肾功能损害的价值

摘要:目的探讨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监测早期肾功能损坏的价值。方法根据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将120例肾病患者分为A、B两组,A组58例,其Ccr≥80mL/min。B组62例,其Ccr〈80mL/min。分别检查A、B.两组和50例健康人的尿NAG(U/mmol Cr),并与其尿微量清蛋白[mAlb(mg/mmol Cr)]和血肌酐(Cr)含量进行比较。结果A、B两组肾病患者尿NAG、rnAlb检测结果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尿NAG、mAlb检测结果显著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A、B两组中,尿NAG的阳性率显著高于尿mAlb和血Cr,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肾病患者尿NAG活性与Ccr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876,P〈0.05)。结论尿NAG在肾病早期有较高的检出率,可作为监测早期肾功能损害的敏感指标。
1244-1245

3种方法检测尿红细胞敏感度和准确性比较

摘要:目的比较UF-100尿沉渣全自动分析仪、尿液干化学分析仪与显微镜3种方法检测尿中红细胞(RBC)的敏感度和准确性。方法按要求收集2000份尿液样本,按仪器操作规程和尿沉渣显微镜检查规程,分别使用UF-100尿沉渣分析仪、GEB-600尿干化学分析仪和光学显微镜测定尿中RBC(每高倍视野大于3个为阳性样本),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和配对资料卡方检验。结果3种方法检出RBC阳性率分别是:尿干化学法38.5%,UF-100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法33.0%,镜检法25.0%,尿干化学法及UF-100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法明显高于镜检法,三者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种方法联合检测可以提高尿中RBC检测的敏感度和准确性。
1246-1247

综合护理干预对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减少经尿道前列腺电切除术(TURP)术后并发症的有效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回顾性调查综合护理干预前(2007年1~12月)首次行TURP患者111例并作为对照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后(2008年2月至2009年2月)首次行TURP患者143例作为观察组。将两组TURP患者术后1周、1个月并发症进行对比分析。所有资料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处理、t检验及χ^2检验分析。结果观察组入院后第1天,心理干预后1周成人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术后1周电切综合征、术后排尿不畅、术后1个月附睾炎3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周膀胱痉挛、下尿路感染、术后1个月继发性出血3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他各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减少TURP术后并发症。
1248-1249

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阳性与HBV前S1抗原的关系

摘要: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简称乙肝)血清标志物阳性携带者与乙肝病毒(HBV)前S1(PreS1)抗原的关系。方法采用全自动酶联免疫分析仪检测563例HBV携带者乙肝5项血清标志物和PreS1抗原水平。结果在563例HBV携带者中,大三阳[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e抗原(HBeAg)、乙肝核心抗体(抗-HBc)]阳性281例,其中PreS1抗原阳性63例,阳性率为22.4%;小三阳(HBsAg、抗-HBe、抗-HBc)阳性192例,其中PreS1抗原阳性33例,阳性率为17.2%;HBsAg、抗-HBc阳性90例,其中PreS1抗原阳性8例,阳性率为8.9%,各阳性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61,P〈0.05)。结论PreS1抗原是HBV感染和复制的标志,为HBV存在和复制较为直接的一种标志物,对临床上判断HBV复制和疾病的预后有重要参考意义。
1250-1251

218株下呼吸道感染主要病原菌及其耐药性分析

摘要:目的对内科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的构成及耐药情况进行分析,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收集2008年1~12月诊断为下呼吸道感染的内科住院患者的痰标本进行分离培养,并用全自动微生物鉴定和药敏分析仪对培养出的致病菌进行药敏试验,记录和统计试验结果。结果在526例痰标本中共分离出15种218株病原菌,其中9种主要病原菌的分布情况是:流感嗜血杆菌20株,副流感嗜血杆菌30株,大肠埃希菌12株,肺炎克雷伯菌40株,铜绿假单胞菌38株,金黄色葡萄球菌14株,肺炎链球菌10株,真菌22株,不动杆菌15株;耐药情况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对10种抗菌药物的总耐药率为61.0%,真菌对7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为7.7%。结论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痛原菌种类较多,革兰阴性菌感染占大多数,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率较高。
1252-1254

183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自身抗体和补体检测的临床意义

摘要:目的探讨多项自身抗体和补体检测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荧光技术测定抗核抗体(ANA)和抗双链DNA抗体(抗-dsDNA),采用免疫印迹技术测定抗可提取性核抗原抗体(抗-ENA),应用免疫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补体C3、C4水平。结果183例SLE患者ANA阳性率为95.6%,抗-dsDNA阳性率为69.9%,抗-ENA总阳性率为55.2%,抗-dsDNA和抗-ENA联合检测阳性率为80.9%,SLE患者补体C3、4。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身抗体和补体联合检测可提高SLE患者的诊断率。
1255-1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