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医学杂志社
分享到:

海南医学杂志

《海南医学》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73年,公开发行的半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医药资讯、论著_基础研究、论著_临床研究、短篇论著、综述、经验交流、病例报道等。
  • 主管单位:海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 主办单位:海南省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3-6350
  • 国内刊号:46-1025/R
  • 出版地方:海南
  • 邮发代号:84-1
  • 创刊时间:1973
  • 发行周期:半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2.33
  • 综合影响因子:0.786
期刊级别: 省级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海南医学 2015年第06期杂志 文档列表

海南医学杂志论著

战创伤性尿道狭窄动物模型的建立

摘要:目的应用自行设计的爆炸装置,建立战创伤性兔尿道狭窄动物模型,为战创伤性尿道狭窄的研究提供一种可靠、重复性强的动物模型。方法选取成年新西兰雄兔25只。模型组20只,分离阴茎与肛门间膜状皮肤连接,暴露球部尿道后,应用自行设计的定位爆炸装置,将定位爆炸装置前端圆孔对准并紧贴球部尿道。引爆装置,造成球部尿道半壁缺损,清创后6-0可吸收线纵向间断缝合尿道,逐层关闭切口。对照组5只,仅分离阴茎与肛门间皮肤连接。模型制作后第15天和第30天,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行尿道镜检查、逆行尿道造影和组织学检查评估模型构建效果。结果模型组95%(19/20)术后15 d尿道镜检查和逆行尿道造影均证实成功建立尿道狭窄模型。组织学检查提示狭窄段上皮细胞缺失,发生明显纤维化,尿道连续性被破坏。术后30 d尿道镜检查见狭窄处黏膜苍白、弹性消失,组织学检查见纤维化程度较15 d时有所加重。结论自行设计的定位爆炸装置,能有效建立战创性尿道狭窄动物模型,为战创伤性尿道狭窄救治研究奠定基础。
781-784

胎鼠肢芽软骨染色技术的一点改进

摘要:目的改进阿利新蓝单染胎鼠肢芽软骨技术,尤其是改进后的技术免用对人体有毒或致癌的试剂。方法将SPF级SD大鼠13~16 d龄的胚鼠前或后肢芽用阿利新蓝染液染色、丙三醇透明,最后将透明好的肢芽标本用DPX树脂镶嵌在载玻片上待观测。结果胎鼠前肢芽各部分发育分化的软骨均被染成蓝色,标本完全符合在体视显微镜下对肢芽软骨是否畸形的观测及前肢芽软骨半定量Neubert 300分评价标准。结论阿利新蓝单染胎鼠肢芽软骨技术经改进后,肢芽软骨染色好,实验步骤简化、时间缩短、节约成本、安全环保。
785-786

伏立康唑雾化吸入对侵袭性肺曲霉病患者细胞因子及肺纤维化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伏立康唑雾化吸入对侵袭性肺曲霉病(IPA)患者细胞因子及肺纤维化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8例IPA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6例患者给予伏立康唑雾化吸入,对照组32例患者给予伏立康唑静脉滴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血清IL-6、IL-8、TNF-α水平以及肺总量(TCL)、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和血氧饱和度(Sa O2)。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86.11%,优于对照组的65.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TCL、DLco、Sa O2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但观察组TCL、DLco、Sa O2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TNF-α水平明显较治疗前降低(P〈0.05),也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IL-8、IL-6水平明显较治疗前降低(P〈0.05),也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对照组治疗后血清TNF-α、IL-8、IL-6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8.33%和6.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伏立康唑雾化吸入用于IPA的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肺纤维化程度,抑制炎症反应,临床疗效佳,且不良反应轻。
787-790

曲美他嗪联合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对患者超声心动图和心功能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曲美他嗪联合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对患者超声心动图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124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常规治疗组(A组)、曲美他嗪治疗组(B组)、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组(C组)和曲美他嗪联合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组(D组),每组31例。A组予以常规的心功能不全药物治疗,B组给予曲美他嗪20 mg tid,连续用药6个月,C组给予重组人脑利钠肽,首先以1.5μg/kg静脉冲击后,继以0.007 5μg/(kg·min)的速度静脉滴注,连续滴注48 h。D组给予曲美他嗪20 mg tid(连续用药6个月)+重组人脑利钠肽1.5μg/kg静脉冲击后以0.007 5μg/(kg·min)的速度静脉滴注(连续滴注48 h)。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行超声心动图和心功能检查。结果四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心功能分级状况经过组内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D组治疗后与A组和B组的临床心功能分级状况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D组与C组临床心功能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超声心动图结果经过组内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治疗后的左室射血分数显著高于其他三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和舒张末期内径显著低于其他三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的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药物中加用曲美他嗪联合重组人脑利钠肽,能够提升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降低NYHA心功能分级,优于单用曲美他嗪或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
790-793

丹参多酚酸盐对脑梗塞患者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丹参多酚酸盐对脑梗塞患者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4年7月在中山市小榄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脑梗塞患者10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降压、脱水和抗凝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治疗。检测和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ND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细胞比容、血浆黏度、最大峰值流速、舒张末流速、血管搏动指数和血管阻力指数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的NDS和ADL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全血高切粘度、全血低切黏度、血细胞比容和血浆黏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最大峰值流速、舒张末流速、血管搏动指数和血管阻力指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多酚酸盐可以降低脑梗塞患者血液黏滞度,改善脑血流动力学,能有效减少神经功能缺损,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794-796

不同药物治疗急性脑梗死对患者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

摘要: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和葛根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期间对其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12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2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分成A组与B组,每组各64例,A组口服阿托伐他汀治疗,B组使用葛根素注射液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血脂、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等指标变化。结果 B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8.4%,显著优于A组的89.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治疗后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均较A组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治疗后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与斑块面积均低于A组治疗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阿托伐他汀疗效比较,葛根素注射液治疗效果更确切,抑制血清炎症因子效果更显著,可以明显降低血脂水平及有效逆转颈动脉粥硬化。
797-799

DPDmRNA及TSmRNA表达与进展期胃癌患者含替吉奥方案的化疗临床预后的关系

摘要:目的探讨二氢嘧啶脱氢酶(Thymidine phosphorylase,DPD)m RNA及胸苷酸合成酶(Thymidylate synthase,TS)m RNA表达与进展期胃癌患者含替吉奥方案的化疗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经病理学确诊的进展期胃癌患者40例,化疗前抽取外周血采用RT-PCR法检测DPDm RNA及TSm RNA表达水平,给予含替吉奥的方案:替吉奥+顺铂化疗。分析DPDm RNA及TSm RNA表达与进展期胃癌患者含替吉奥方案的化疗临床预后的关系。结果 40例进展期胃癌患者中,至随访结束,40例患者中位OS为13.5个月,其中DPD低表达者为17个月,DPD高表达者为10个月,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4.059,P=0.044)。TS低表达者为17个月,TS高表达者为10个月,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3.936,P=0.047)。联合分析显示,DPD低表达且TS低表达的患者表现出更长的OS(χ^2=17.486,P=0.001)。结论 DPDm RNA及TSm RNA表达可单独或联合用于预测进展期胃癌患者对含替吉奥方案的预后。
799-802

Ⅲ期NSCLC患者血浆中miR-21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摘要:目的探讨化疗前血浆中micro RNA-21(miR-21)表达对Ⅲ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新辅助化疗疗效的影响以及对指导Ⅲ期肺癌患者临床治疗的意义。方法以80例确诊为Ⅲ期的NSCLC患者(病例组)和3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为研究对象,病例组患者化疗前采取外周血标本,通过荧光定量PCR方法观察血浆中miR-21表达与正常对照组中的表达差异;两个周期铂类药物化疗后观察化疗前血浆中miR-21表达与其化疗疗效的关系。结果病例组患者血浆中miR-21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病例组患者化疗前血浆中miR-21在(PD+SD)组的表达量高于(CR+PR)组(P〈0.05)。结论血浆miR-21在Ⅲ期非小细胞肺癌中高表达,其表达水平与铂类药物化疗的疗效相关,提示非小细胞肺癌Ⅲ期患者化疗前血浆中miR-21表达检测可成为预测新辅助化疗敏感性指标,为指导Ⅲ期肺癌患者临床治疗方案,为个体化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803-805

浸润性乳腺癌、乳腺良性病变及正常乳腺组织中骨桥蛋白及相关因子的表达差异及相关性研究

摘要:目的检测不同性质乳腺组织中骨桥蛋白(OPN)、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和乳腺肿瘤激酶(Brk)表达量的差异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92例浸润性乳腺癌组织、60例乳腺良性病变组织和35例正常乳腺组织中OPN、VEGF-C和Brk的表达情况,比较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学因素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三种蛋白OPN、VEGF-C和Brk在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均呈现出较高的表达,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6.3%、56.5%和70.7%,与乳腺良性病变以及正常乳腺组织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OPN、Brk表达与患者年龄、肿瘤直径以及组织病理学分级无关(P〉0.05),而与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有关(P〈0.05);而VEGF-C表达与患者年龄、肿瘤直径无关(P〉0.05),与组织病理学分级、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有关(P〈0.05)。乳腺癌组织中的OPN、VEGF-C和Brk表达两两之间呈正相关性(P〈0.05),而在正常乳腺组织和良性病变组织中三者之间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在正常乳腺组织、良性病变组织和乳腺癌组织中,OPN、Brk与VEGF-C的表达量均依次升高。OPN可能通过介导VEGF-C蛋白刺激内皮细胞黏附和迁移而加速血管形成,通过参与新血管生成和肿瘤的侵袭进而与淋巴结转移有关,三者的表达量均与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病理因素有不同程度的相关。
806-809

进展期胃癌患者D2根治手术后S-1单药或联合奥沙利铂辅助化疗方案的疗效对比研究

摘要:目的研究国产替吉奥胶囊(S-1)单药与联合奥沙利铂辅助化疗方案在进展期胃癌患者D2根治手术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D2根治手术后进展期胃癌患者100例,采用隐匿数字随机法分为两组,每组50例,A组给予S-1单药化疗;B组患者给予S-1联合奥沙利铂化疗,记录化疗期间毒副反应,所有患者随访3~36个月,记录患者1年、2年、3年总生存率、无复发生存率。结果 A组1年、2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100.00%、100.00%、83.67%,无瘤生存率分别为100.00%、81.63%、67.35%,B组三年总生存率分别为100.00%、100.00%、95.83%,无瘤生存率分别为100.00%、91.67%、81.25%,两组1年、2年总生存率与1年无瘤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B组3年总生存率,2年、3年无瘤生存率明显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3年复发转移率为32.65%,明显低于B组,B组消化道毒副反应、血液学毒性发生率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辅助化疗方案均可延长进展期胃癌患者术后无瘤生存期和总生存期,联合治疗效果更佳,但也会增加毒副反应发生率,因此在方案的选择上应根据患者的耐受性加以选择。
812-815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配合强制性诱导运动训练对脑性瘫痪患儿肢体功能及血清学指标的影响

摘要:目的分析腰骶部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配合强制性诱导运动训练对脑性瘫痪患儿肢体功能以及血清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本院接受住院治疗的脑性瘫痪患儿7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接受常规治疗的对照组和接受腰骶部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配合强制性诱导运动训练的观察组,每组各38例。比较两组患儿的肢体功能、血清TORCH抗体水平、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及炎症因子水平等差异。结果 (1)观察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临床痉挛指数(CSI)评分低于对照组,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评分及步行速度大于对照组(P〈0.05);(2)观察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CMV-Ig M、TOX-Ig M、HSV2-Ig M、RV-Ig M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3)观察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NSE、IFN-γ水平低于对照组、IL-4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腰骶部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配合强制性诱导运动训练可以提高脑性瘫痪患儿的肢体运动能力,降低TORCH抗体水平,平衡细胞因子分泌。
816-819

后路短节段与长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疗效比较

摘要:目的比较后路短节段与长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82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分为Ⅰ组(40例)与Ⅱ组(42例),两组患者分别行后路短节段与长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前后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Cobb角矫正丢失度、椎体前缘矫正丢失度、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的差异。结果Ⅱ组患者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显著多于Ⅰ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周Cobb角及椎体前缘高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Ⅱ组患者的Cobb角矫正丢失度及椎体前缘矫正丢失度显著优于Ⅰ组(P〈0.05);两组术后1周及1年VAS评分显著减少,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短节段与长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均为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有效手段,但后者在后期椎体恢复及矫正丢失方面更为理想。
819-821

匹多莫德联合伐昔洛韦及维A酸乳膏治疗扁平疣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匹多莫德联合伐昔洛韦及维A酸乳膏治疗扁平疣的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5月至2013年11月在我院皮肤科接受治疗的扁平疣患者76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8例。对照组仅使用常规治疗(口服伐昔洛韦并外用维A酸乳膏),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匹多莫德治疗,治疗2个月。评价两组患者的疗效,监测两组治疗前后的CD4^+、CD8^+和IL-2水平,并统计复发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4.7%,对照组为78.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的CD4^+、CD8^+和IL-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CD4^+和IL-2明显高于对照组,CD8^+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率为5.3%(2/38),对照组为23.7%(9/38),观察组1例低热,1例口干,不良反应率为5.3%,对照组3例低热,2例全身不适,2例口干,不良反应率为18.4%,两组患者的复发率和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匹多莫德联合伐昔洛韦及维A酸乳膏治疗扁平疣疗效显著,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822-824

导乐分娩配合GT-4A导乐分娩镇痛仪在阴道分娩中的临床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导乐分娩配合GT-4A导乐分娩镇痛仪在阴道分娩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足月妊娠拟阴道试产孕妇24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导乐组及硬膜外组,每组80例。导乐组给予全程导乐分娩配合GT-4A导乐分娩镇痛仪分娩,硬膜外组给予硬膜外麻醉镇痛分娩,对照组给予传统方式分娩。比较三组产妇产程时间、各产程疼痛程度、剖宫产率、新生儿评分及产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导乐组与硬膜组产程时间明显缩短,疼痛程度明显减轻,剖宫产率明显降低,新生儿Apgar评分明显提高,产后并发症明显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导乐组干预效果优于硬膜组,两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导乐分娩配合GT-4A导乐分娩镇痛仪能有效降低患者分娩疼痛,改善无痛分娩质量,减轻无痛分娩术后并发症,提高分娩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825-827

多层螺旋CT对胸部孤立性纤维瘤的诊断价值

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胸部孤立性纤维瘤(SFTP)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和肿瘤病理学确诊的8例SFTP患者的临床症状、螺旋CT影像特点,并与组织病理学结果进行对照。结果所有8例患者病变均位于脏层胸膜,CT平扫显示6例肿块边界光整,1例边缘呈分叶状,1例呈不规则形状;5例密度较均匀,3例肿块中心有低密度区。6例行对比增强后4例不均匀强化,2例强化均匀,其中3例肿块内出现增强的血管。病理学检查显示,肿瘤由梭形细胞构成,有多种排列方式;免疫组化Vimentin(+)7例、CD34(+)8例、bcl-2阳性(+)8例,Sl00(-)7例。结论 SFTP患者的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CT检查对SFTP的定位以及明确肿瘤与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有一定价值。
828-830

数字化断层融合技术在颌骨病变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数字化断层融合(TOMOS)技术在口腔有固定金属假牙的颌骨病变中的应用价值,并与多层螺旋CT(MSCT)进行对照。方法回顾分析口腔有固定金属假牙患者的TOMOS及MSCT的影像资料,每组各25例,观察曝光时间、患者受辐射剂量及对病灶的显示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TOMOS组的曝光时间为(0.700±0.050)s,明显少于CT组的(6.267±0.709)s,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7.912,P〈0.01);TOMOS组患者受辐射有效剂量为(0.033±0.004)m Sv,明显低于CT组的(1.667±0.537)m Sv,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11.812,P〈0.01);对下颌角及升支病变显示,TOMOS明显优于MSCT。结论 TOMOS检查方法实用、便捷,其辐射剂量不到CT的2%,在有金属假牙者的下颌角及升支病变的检查优势明显,可部分代替CT检查。
831-834

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对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的诊断价值

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在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通过对我院25例疑似支气管异物的患儿行多层螺旋CT扫描,采用MPR、Min IP、VR及VE等后处理技术,分析并比较其在气管、支气管异物中的诊断价值。结果经临床纤维支气管镜证实为气管、支气管异物的25例患儿均获得清晰的CT图像及后处理图像,多平面重建(MPR)对异物显示较佳,显示率为100%(25/25),容积再现(VR)能明确异物的位置及与气管的关系,显示率为97%(24/25),最小密度投影(Min IP)对异物的测量较精确,显示率为97%(24/25),及仿真内窥镜(VE)能准确显示异物在气管内的位置及对气管的堵塞情况。结论 MSCT后处理技术在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诊断中准确率较高,可成为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835-837

血清CCL11水平对胃癌患者的诊断意义

摘要:目的分析血清CC修饰趋化因子11(C-C motif chemokine 11,CCL11)水平对胃癌患者的诊断和预后意义。方法采用ELISA检测60例胃癌患者及69例健康受试者血清中CCL11表达水平,分析CCL11水平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胃癌患者血清中CCL11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74.51±16.65)pg/ml vs(16.79±5.52)pg/ml,t=9.781,P〈0.001];临床分析提示,血清CCL11在高TNM分期胃癌患者中表达水平显著升高[Ⅰ+Ⅱ(71.29±15.47)pg/ml vsⅢ+IV(78.02±17.04)pg/ml,t=3.172,P=0.007],而血清CCL11水平与性别、年龄、病理分级、阳性淋巴结比率、肿瘤大小以及神经和血管周围浸润无显著相关(P〉0.05);CCL11水平与胃癌患者预后也无显著相关(P〉0.05)。结论血清CCL11可以作为一个提示胃癌风险和早期诊断的简易生物标志物,但由于本研究中病例数有限,需要更大的队列研究来验证血清CCL11对胃癌患者的诊断价值。
838-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