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医学杂志社
分享到:

海南医学杂志

《海南医学》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73年,公开发行的半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医药资讯、论著_基础研究、论著_临床研究、短篇论著、综述、经验交流、病例报道等。
  • 主管单位:海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 主办单位:海南省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3-6350
  • 国内刊号:46-1025/R
  • 出版地方:海南
  • 邮发代号:84-1
  • 创刊时间:1973
  • 发行周期:半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2.33
  • 综合影响因子:0.786
期刊级别: 省级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海南医学 2011年第21期杂志 文档列表

海南医学杂志论著

甲型肝炎病毒单克隆抗体细胞株的建立及鉴定

摘要:目的探讨建立和鉴定甲型肝炎(HAV)病毒单克隆抗体(McAb)细胞株的方法,为临床提供抗体来源。方法通过McAb杂交瘤细胞培养方法进行甲型肝炎病毒单克隆抗体细胞株的培养后,选取实验培养的具有稳定性的McAb杂交瘤细胞后编号,对各细胞株进行特异性、效价的测定,并进行比对。结果 McAb杂交瘤细胞与甲肝病毒抗原的结合特异性效价在1(:10 000~80 000)间,提示McAb与甲肝病毒抗原的结合具有特异性;McAb细胞培养上清液效价在1(:2 048~16 824)间。结论通过McAb杂交瘤方法建立的甲型肝炎病毒单克隆抗体细胞株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特异性,且其效价较高,对临床甲型肝炎的诊断和疫苗的培养接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3

垫式舌侧矫治器和混合式直丝弓矫治器治疗前牙反的对比研究

摘要:目的比较分析垫式舌侧矫治器和混合式直丝弓矫治器矫治假性前牙反的疗效。方法应用垫式舌侧矫治器和混合式直丝弓矫治器各治疗前牙牙性反或功能性反患者30例,统计两组病例主动治疗时间和反解除时间,治疗前后拍摄头颅侧位片进行头影测量分析,并对软硬组织变化情况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垫式舌侧矫治器治疗前牙反时反解除平均时间比混合式直丝弓矫治器治疗前牙反时反解除的平均时间短,主动治疗时间则较长。两组病例治疗前后其上下前牙牙轴及上下唇软组织都有显著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例矫治后患者的上颌软硬组织突度都有增加,下颌软硬组织突度都有减小,侧貌都得到明显改善。结论垫式舌侧矫治器也是治疗前牙反的有效方法。
4-7

硬膜外血肿术后脑水肿的相关因素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硬膜外血肿术后脑水肿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07年4月至2011年4月硬膜外血肿术后发生脑水肿的30例患者的资料,分析患者术后脑水肿发生及预后与年龄、性别、术前意识水平、临床状态、血肿体积、血肿部位、中线移位程度、瞳孔大小、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受伤至手术时间的关系。结果 63例硬膜外血肿患者术后共有30例患者出现脑水肿,经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是否有昏迷、年龄及血肿的部位与术后脑水肿无明显相关(P〉0.05);术前GCS评分、临床状态、受伤至手术时间、脑中线结构移位程度、血肿量、瞳孔大小、临床状态是术后脑水肿相关因素(P〈0.05);且发现术前瞳孔大小是术后脑水肿相对危险度较高的独立因素。结论急性硬膜外血肿术后部分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脑水肿,因此手术前后应仔细评估患者发生脑水肿相关因素,减少发生的几率。
8-9

+6唑来膦酸联合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54例疗效分析

摘要:目的观察唑来膦酸联合NP方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骨转移的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009年7月至2011年4月收治的54例NSCLC骨转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7例。治疗组接受唑来膦酸联合长春瑞滨、顺铂(NP)方案化疗,对照组予单纯NP方案化疗。结果对照组止痛效果总有效率为37%,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1.5%(P〈0.05)。对照组骨病灶疗效总有效率为14.8%,治疗组总有效率为59.3%(P〈0.05)。对照组原发病灶疗效效果总有效率为14.8%,治疗组总有效率为44.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唑来膦酸联合NP方案化疗对NSCLC骨转移不仅有较好的止痛作用,而且可提高化疗疗效,对于骨转移及原发病灶均有改善作用,有延长患者生存期的潜在获益可能。
10-12

社区慢病管理对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社区慢病管理对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2~10月我中心收治的慢性前列腺炎(CP)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常规组各40例。常规组给予常规门诊健康教育,干预组实施社区慢病管理。比较两组主观症状评分和生活质量。结果干预组主观症状评分中疼痛症状、排尿症状和生活质量评分以及CPS1总分均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组干预后WHOQOL-BREF生活质量评价中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关系领域及环境领域得分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社区慢病管理通过改变患者的不良生活方式能明显缓解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12-14
海南医学杂志实验研究

腺梗豨莶IIA对深静脉血栓形成大鼠血红素氧合酶-1活性的影响

摘要:目的观察腺梗豨莶ⅡA对深静脉血栓形成大鼠血红素氧合酶-1活性的影响。方法 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阿司匹林组、肝素组、腺梗豨莶ⅡA高剂量组、腺梗豨莶ⅡA低剂量组,采用环形缩窄下肢股静脉管腔1/2限流,直流电持续电击损伤造下肢深静脉血栓模型,缝合腹壁6 h后重新打开,剥离静脉取出血栓称湿重及干重,并采用分光光度法检测HO-1活性。结果腺梗豨莶ⅡA对结扎并电击损伤管壁造成的股静脉血栓的重量有明显减轻作用并能诱导HO-1活性增加,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腺梗豨莶ⅡA能诱导HO-1表达,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功能,起到抗血栓的作用。
15-17

生长抑素联合应用黄芪对裸鼠结肠移植瘤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生长抑素联合应用黄芪对裸鼠结肠原位移植瘤生长和转移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建立裸鼠结肠原位移植瘤模型80个,随机分为生长抑素联合黄芪组、生长抑素组、黄芪组、生理盐水组,每组20只,分别腹腔注射对应药物。处死实验裸鼠后测量瘤体体积并称重,计算各组的抑瘤率和相对肿瘤增值率,比较各组的肝、肺、腹膜转移率和腹水发生率。结果生长抑素联合黄芪组、生长抑素组、黄芪组、生理盐水组的移植瘤瘤体积分别为(1 061±165)mm3、(1 361±251)mm3、(1 392±326)mm3、(1 698±435)mm3,肝、肺或腹膜转移率分别为10%、35%、40%、90%,腹水发生率分别为10%、40%、34%、90%。生长抑素联合黄芪组、生长抑素组、黄芪组的抑瘤率分别为(89.34±3.45)%、(60.31±6.81)%、(61.52+5.21)%;相对肿瘤增殖率分别为(25.62±6.94)%、(53.61±12.36)%、(63.95±15.92)%。生长抑素联合黄芪组与生长抑素组、黄芪组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长抑素联合应用黄芪比单独应用生长抑素或黄芪更能显著抑制裸鼠结肠原位移植瘤的生长和转移。
17-19
海南医学杂志临床研究

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患者BNP、CRP变化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摘要:目的探讨肺源性心脏病不同程度心力衰竭患者脑钠肽(BNP)和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158例肺源性心脏病患者进行心功能分级,分别为Ⅰ级、Ⅱ级、Ⅲ级和Ⅳ级,应用双抗夹心免疫酶法与胶乳凝集反应法测定所有患者血浆BNP浓度及血浆C反应蛋白(CRP)浓度;心脏多普勒超声检查心脏左室射血分数(EF)、肺动脉平均压(MPAP)、右心室内径(RVID);胸部正位片测定右肺下动脉直径。结果血浆BNP随心衰程度的加重而显著增加,MPAP上升,RVID增加,EF下降,CRP增加,右肺下动脉直径增加,各级心功能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源性心脏病患者血浆BNP浓度随着心衰程度加重而上升,与EF、MPAP、RVID、CRP、右肺下动脉直径等直接相关。
20-22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与心肌缺血的关系

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与心肌缺血的相关性。方法 193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同步记录24 h动态血压和动态心电图,根据动态血压检测结果分为晨峰组(73例)和非晨峰组(120例),分析动态血压参数和心电图ST段偏移程度和偏移的时相性,研究心肌缺血和血压变异的关系。结果晨峰组与非晨峰组检出ST段水平型压低分别为34.2%与14.2%(P〈0.01)。57.6%的ST段压低发作出现在清晨6:00~8:00,相关分析表明,凌晨血压和血压晨峰与对应时域ST段压低程度呈正相关。结论与无血压晨峰的高血压病患者比较,具有血压晨峰的高血压患者心肌缺血更常见,且多出现在清晨。
23-24

高尿酸血症与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发生的相关性

摘要:目的探讨高尿酸血症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发生的作用。方法回顾性调查2010年5月至2011年2月连续入住沭阳县人民医院的脑梗死患者209例。记录患者一般资料,测定患者外周血尿酸水平,用颈动脉超声检查颈动脉斑块。先对影响颈动脉斑块发生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后对单因素分析有显著差异的因素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高尿酸血症36例(17.22%),无高尿酸血症173例(82.78%)。吸烟(χ2=12.637,P=0.000)、高血压(χ2=6.231,P=0.020)、糖尿病(χ2=7.690,P=0.004)、既往脑卒中史(χ2=7.347,P=0.006)、高尿酸血症(χ2=6.003,P=0.012)、性别(χ2=6.554,P=0.017)和年龄(t=3.178,P=0.002)与颈动脉硬化斑块发生显著相关。颈动脉硬化斑块关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吸烟(OR=5.150,95%CI=1.394~10.703,P=0.009)、年龄(OR=1.046,95%CI=1.013~1.080,P=0.006)、糖尿病(OR=6.515,95%CI=1.388~30.569,P=0.017)、高尿酸血症(OR=5.614,95%CI=1.209~26.063,P=0.028)是颈动脉斑块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高尿酸血症患者颈动脉斑块的发生率明显增加。
25-27

高尿酸血症与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性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MS)与高尿酸血症(HUA)的相关性,为临床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抽取2010年2月至2011年2月来我院体检的750例健康体检者,对高尿酸血症与血脂、血压、血糖(即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收缩压增高、舒张压增高、肥胖、高血糖、低HDL-C、代谢综合征共计八项具体指标)的异常率进行统计,进行血尿酸(SUA)与MS指标的相关性分析。结果高尿酸血症组IFG、高TC、高TG(血脂紊乱)、高血压病的发生率均高于正常尿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比较,MS组中高尿酸血症患病率显著高于非代谢综合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高尿酸血症患者的血尿酸水平与血脂、血压、血糖等多因素具有相关性,提示高尿酸血症可能是代谢综合征发病的危险因素之一,二者关系密切。临床上治疗应以预防为主,从饮食、精神、锻炼等方面进行积极有效地防控。
28-30

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随机对照研究

摘要:目的观察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的疗效。方法采用双盲随机分组的方法将32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为实验组(n=164)与对照组(n=158),实验组用拉米夫定(100 mg/d)治疗52周,对照组用安慰剂治疗52周。比较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临床症状、体征、肝功能指标、HBeAg阴转率、HBsAg阴转率、HBeAg血清转换率等指标变化。结果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实验组的ALT、AST及HBV DNA水平均逐渐降低,与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的HBeAg阴转率(80.67%)、HBsAg阴转率(20.12%)、HBeAg血清转换率(61.11%)均高于对照组(9.29%,6.96%,27.50%)(P〈0.05)。结论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短期内疗效确切,有助于延缓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病情发展,长期疗效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30-32

一期前后路联合入路手术治疗胸腰椎结核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

摘要:目的探讨一期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矫形加前路病灶清除、钛网植骨支撑融合治疗胸腰椎结核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0年6月我院一期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矫形加前路病灶清除、钛网植骨支撑融合治疗胸腰椎结核32例,患者术前术后均行VAS疼痛评分,按照Frankel分级评定患者的神经功能,根据影像学检查结果评价植骨融合时间、术后及随访期内矫正角度及椎体高度变化情况。结果 32例患者术后随访时间14-40个月(平均24个月)。全部患者均获骨性融合,平均时间为4.8个月,无局部复发;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均有不同程度恢复,术前A级1例,B级5例,C级4例,D级16例,其余均为E级。术前、术后Cobb角平均为30.4°、19.4°(比术前纠正11°)椎体高度平均恢复10.1 mm,平均丢失2.3 mm。腰背疼痛症状明显改善,VAS评分为2.6分;神经功能改善情况,Frankel分级除1例A级、3例D级外,其余均为E级,复查血沉正常。结论一期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矫形加前路病灶清除、钛网植骨支撑融合治疗胸腰段结核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改善神经功能、清除病灶、恢复和保持椎体高度、矫正后凸畸形。
35-37

右美托咪定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的临床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镇静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ASAⅠ或Ⅱ级择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C组)。D组和C组于气管插管后手术开始前10 min分别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0.5μg/kg和生理盐水。观察记录两组患者麻醉前、切皮、拔管时和术后1 h的血压、心率、脑电双频指数(BIS)以及拔除气管导管的时间。结果与麻醉前比较切皮时和拔管时C组血压明显升高和心率明显增快(P〈0.05),D组血压、心率无明显变化。切皮时D组BIS明显低于C组(P〈0.05)。D组的拔管时间与C组相比无明显延长(P〉0.05)。D组术后烦躁的发生率显著低于C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可使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更稳定,且不影响术毕苏醒时间。
38-40

补佳乐配伍安宫黄体酮片在多次人工流产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摘要:目的探讨在多次人工流产术后使用补佳乐配伍安宫黄体酮片的疗效。方法将100例多次人工流产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两组均常规使用抗生素及产妇安合剂,观察组另加服补佳乐及安宫黄体酮片,观察两组的阴道流血量、阴道流血时间及月经复潮时间、子宫内膜厚度和术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阴道出血时间分别为(4.33±1.43)d和(6.54±2.58)d、月经复潮时间分别为(27.75±3.45)d和(36.78±7.65)d、子宫内膜厚度分别为(6.4±2.4)mm和(4.9±1.5)mm,观察组术后并发症较对照组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次人工流产术后使用补佳乐配伍安宫黄体酮片,对促进子宫内膜恢复、恢复正常的月经周期具有较好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40-42

剖宫产术后硬膜外镇痛的效果及对泌乳和肠蠕动的影响

摘要:目的观察剖宫产术后硬膜外镇痛(PCEA)的效果及对泌乳和肠蠕动的影响。方法选择足月妊娠的剖宫产患者40例,年龄21~37岁。手术结束时随机分成两组,即试验组(PCEA)和对照组(术后按需肌注哌替啶),每组20例。试验组术后硬膜外镇痛(PCEA),对照组拔出硬膜外导管,术后按需肌注哌替啶50 mg/次。结果试验组(PCEA)术后各时点的VAS评分比对照组低(P〈0.01),镇静评分比对照组高(P〈0.01)。初次泌乳时间和肛门排气时间,PCEA组明显早于对照组(P〈0.05)。结论 PCEA不但镇痛完全,而且又能增加泌乳素(PRL)的分泌,促进产妇早泌乳和胃肠道功能的恢复,无不良反应,是剖宫产手术较好的术后镇痛方法。
43-44

不同浓度瑞芬太尼靶控输注在老年患者胸科手术麻醉中的效果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3种不同浓度瑞芬太尼靶控输注在老年患者胸科手术麻醉中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择期胸科手术的老年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三组,分别采取不同浓度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静脉靶控输注麻醉(A组:4 ng/ml;B组:6 ng/ml;C组:8 ng/ml),采用脑电双谱指数分析仪分析各组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麻醉深度,并检测各组的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血氧饱和度、心率、患者完全恢复自主呼吸时间,记录瑞芬太尼和异丙酚用量。结果三组麻醉深度(脑电双谱指数量化指标)分别为:(49.5±6.4)、(50.5±5.9)、(49.1±7.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手术时发生监测指标异常的人数(40%)多于B、C两组,C组患者完全恢复自主呼吸时间[(13.64±4.93)min]大于A、B两组。异丙酚用量三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瑞芬太尼用量A组[(6.63±0.54)μg/min]〈B组[(10.92±0.59)μg/min]〈C组[(16.14±0.78)μg/min(P〈0.05)]。结论从麻醉效果、应激反应、血液动力学、药物用量等方面综合考虑:瑞芬太尼6 ng/mL复合异丙酚靶控输注静脉麻醉对于老年胸科手术患者最佳。
45-47

地佐辛用于妇科术后镇痛的临床观察

摘要:目的探讨地佐辛用于妇科术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的临床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 60例择期行开腹子宫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D组予地佐辛0.6 mg/kg+托烷司琼0.1 mg/kg加生理盐水至100 ml:F组予芬太尼15μg/kg+托烷司琼0.1 mg/kg加生理盐水至100 ml,行PCIA治疗,分别记录术后4 h、8 h、12 h、24 h、48 h VAS疼痛评分及Ramsay镇静、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记录PCIA有效按压次数,患者总体满意度等。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和Ramsay镇静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镇痛总体满意度明显高于F组(P〈0.05),D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F组(P〈0.05)。结论与芬太尼相比,地佐辛用于妇科手术术后镇痛同样能提供满意效果,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4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