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医学杂志社
分享到:

海南医学杂志

《海南医学》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73年,公开发行的半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医药资讯、论著_基础研究、论著_临床研究、短篇论著、综述、经验交流、病例报道等。
  • 主管单位:海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 主办单位:海南省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3-6350
  • 国内刊号:46-1025/R
  • 出版地方:海南
  • 邮发代号:84-1
  • 创刊时间:1973
  • 发行周期:半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2.33
  • 综合影响因子:0.786
期刊级别: 省级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海南医学 2010年第18期杂志 文档列表

海南医学杂志论著

海南地区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G6PD缺乏的发生率及其特点

摘要:目的了解海南地区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G6PD缺乏症的发病情况及特点。方法采用比色法检测400例临床确诊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患儿静脉血和60例足月健康新生儿脐带血G6PD活性。并按性别、胆红素的水平和出现黄疸的时间分析发病的特点。结果 (1)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中G6PD缺乏发生率为16.8%,G6PD缺乏发生率男女之间的比为3.03∶1;(2)在G6PD缺乏的患儿中,男性患儿酶活性比女性患儿低(P〈0.01);(3)G6PD缺乏患儿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比G6PD正常患儿高(P〈0.05);(4)患儿发生高胆红素血症的高峰时间在出生后1周内。结论海南地区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G6PD缺乏比率较高,且多发生在男性;G6PD缺乏新生儿的黄疸程度比非G6PD缺乏新生儿重,且G6PD缺乏的新生儿发生高胆红素血症的高峰时间在1周内。
1-2

电刺激小脑顶核对帕金森病合并抑郁患者的治疗作用

摘要:目的探讨电刺激小脑顶核(FNS)对帕金森患者的运动症状及抑郁症状的影响。方法将105例伴随抑郁症状的帕金森病(PD)患者随机分为FNS+美多巴组(药物+刺激组)、单纯刺激组(刺激组)、单纯美多巴组(药物组),每组35例。根据分组,对需要刺激的患者予以FNS治疗,每次通电30min,每日治疗1次,连续治疗30d。需要服药的患者仍按常规服用美多巴。所有患者治疗期间美多巴用量不变。于治疗前、后予以改良Webster评分及汉密尔顿抑郁分级量表(HAMD)评分。结果 FNS治疗后,药物+刺激组患者运动症状有所改善,抑郁症状有所减轻,Webster和HAMD评分均减少,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刺激组运动症状改善不明显,但抑郁症状有所减轻,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药物组则无明显改变。结论电刺激小脑顶核作为康复疗法,在改善帕金森病患者运动症状和抑郁症状方面均有疗效,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疗法,适用于PD患者的康复治疗。
3-5

格列本脲联合二甲双胍长期治疗对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格列本脲联合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糖代谢和胰岛素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门诊病人61例,分为格列本脲治疗(格列本脲组,n=32)和格列本脲+二甲双胍治疗(格列本脲+二甲双胍组,n=29),格列本脲组为初诊病人;格列本脲+二甲双胍组在保持平时服用二甲双胍的剂量不变的基础上加用格列本脲。随访24周,每4周根据空腹血糖(FBG)调整剂量,治疗前后做血脂、血糖、胰岛素、C肽测定,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HbAlc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均P〈0.01)。格列本脲+二甲双胍组治疗后FIns和HOMA-IR较治疗前均有显著降低(均P〈0.05)。结论格列本脲单用或与二甲双胍合用都能有效降低血糖,并没有明显的胰岛β细胞功能损害。但在改善胰岛素抵抗方面,两者联用效果更优。
6-8

扁桃体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32例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扁桃体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特点并研究影响其预后的因素。方法通过回顾临床资料,研究我院32例扁桃体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Ⅰ期和Ⅱ期患者23例(71.87%)主要接受放化疗联合治疗,Ⅲ期和Ⅳ期9例患者以化疗为主,化疗方案为标准RCHOP或者CHOP,临床跟踪随访,分析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含有利妥昔单抗的化疗方案组完全缓解率(CR)高于CHOP组,Ⅰ期和Ⅱ期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81.23%,Ⅲ、Ⅳ期患者5年生存率为57.26%。预后分析显示:患者发病年龄、乳酸脱氢酶、分期和预后明显相关。结论扁桃体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大部分处于早期阶段,预后较好。CHOP或RCHOP+放疗的联合治疗可能是治疗早期扁桃体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标准方案,年龄、乳酸脱氢酶水平、临床分期是影响DLBCL预后的重要因素。
9-10

连续蛛网膜下隙阻滞在妇科手术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研究连续蛛网膜下隙阻滞用于妇科手术的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ASAI-Ⅱ级患者60例,随机分为连续蛛网膜下隙阻滞麻醉(CSA)组和腰硬联合麻醉(CSEA)组各30例,CSA组选择L2-3,头向置管,分次给药后调节麻醉平面至T6。CSEA组选择L2-3一点法穿刺腰麻后置管,调节麻醉平面至T6,比较两组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 CSA组麻醉效果好于CSEA组(P〈0.05),CSA对循环的影响小,头痛、腰痛发生率低。结论连续蛛网膜下隙阻滞用于妇科手术麻醉效果好,肌松良好,不良反应少,是一种理想的麻醉方法。
14-15

后腹腔镜下肾癌根治术18例临床观察

摘要:目的探讨后腹腔镜下肾癌根治术的技术要点和临床观察。方法对18例行后腹腔镜下肾癌根治术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8例肾癌患者,17例手术成功,1例中转改开放手术。手术平均时间152.17min(75-270min);失血量60-1000ml,中位失血量145ml;术后住院时间7-10d,平均5.5d;15例获随访5-12个月,无肿瘤复发及切口种植转移。结论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疗效可靠等特点,是肾癌外科治疗的发展方向。
16-18

翻卷及吊袋法在腹腔镜卵巢畸胎瘤剥除术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翻卷及吊袋法(改进法)用于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的优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翻卷及吊袋法进行腹腔镜卵巢畸胎瘤剥除术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常规方法腹腔镜卵巢畸胎瘤手术的病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改进后的方法与常规法比较,其手术时间、出血量、破裂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进式腹腔镜卵巢畸胎瘤剥除术方法更加微创、简便、效果良好。
18-19
海南医学杂志临床研究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G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30例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探讨我国自主开发的新型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恩度)联合化疗的疗效及用药安全性。方法 2008年1月-2010年4月海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55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5例单用GP(吉西他滨+顺铂)方案治疗;试验组30例采用GP联合恩度方案治疗。化疗至少两个周期以上。结果对照组CR为0,PR为24.0%,SD为52.0%,PD为24.0%;试验组CR为0,PR为53.3%,SD为43.3%,PD为3.33%。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总RR分别为53.3%和24.0%(P〈0.05),总CBR分别为96.7%和76.0%(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恩度联合GP方案化疗明显增加晚期NSCLC治疗的有效率及临床受益率,其毒副作用可以耐受。
20-22

纳络酮联合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肝性脑病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纳洛酮联合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肝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8例肝性脑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0例,对照组18例。两组基础治疗相同,对照组予以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纳洛酮治疗。测定两组治疗前、后血清氨的含量,并观察临床效果。结果纳络酮联合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肝性脑病,患者血氨含量下降程度和神志变化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络酮联合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肝性脑病疗效更好。
22-23

奥美拉唑、多潘立酮、大黄苏打片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探讨奥美拉唑、多潘立酮和大黄苏打片联合治疗返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92例均经内镜证实的返流性食道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6例予奥美拉唑20mg,每日2次,多潘立酮10mg,每日3次,大黄苏打片4片,每日3次;对照组46例予雷尼替丁300mg,每日2次,多潘立酮10mg,每日3次。分别于治疗后4周、8周观察两组烧心、返流症等症状的疗效,并且观察内镜下返流性食道炎程度的变化。结果奥美拉唑、多潘立酮、大黄苏打片治疗组用药4周时烧心症状明显缓解率为86.7%,与对照组(68.2%)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8周时治疗组返流和烧心症状明显好转,总有效率分别为97.6%和10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6.7%和86.4%(P〈0.05)。内镜复查治疗组与对照组食道黏膜病愈合率分别为97.8%和7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美拉唑、多潘立酮、大黄苏打片联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疗效显著,治疗反流性食管炎有效治疗方法,值得推广。
24-25

骨折延迟愈合患者血清粘附分子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

摘要:目的探讨骨折延迟愈合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sVCAM-1)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48例骨折愈合延迟患者为观察组,另取60例健康成人、60例骨折急性期患者及63例骨折愈合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sICAM-1、sVCAM-1水平,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骨折延迟愈合患者循环中sICAM-1、sVCAM-1分别为(206.95±28.01)μg/L、(626.19±34.89)μg/L,较健康对照组[分别为(108.29±16.47)μg/L、(324.87±20.40)μg/L]及骨折愈合患者[分别为(112.74±17.68)μg/L、(340.21±25.81)μg/L]升高,而较骨折急性期患者降低[分别为(306.42±43.77)μg/L、(923.50±42.34)μg/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sICAM-1、sVCAM-1在骨折延迟愈合患者中持续升高,反映机体存在慢性炎症反应状态,对骨折患者血清sICAM-1、sVCAM-1进行动态监测可能有助于预测骨折愈合不良的发生。
26-28

脑电双频指数反馈调控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在老年腹部手术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研究脑电双频指数指导老年患者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维持期镇静深度调控的有效性。方法择期老年上腹部手术病人4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A组为异丙酚静脉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B组为异丙酚静脉全麻,两组均行双频谱指数(BIS)监测,使BIS值维持在50-60之间。记录麻醉诱导前(T1)、切皮时(T2)、术中探查时(T3)、手术结束时(T4)、拔管后15min(T5)的循环指标,麻醉药用量、平均拔管时间及术中知晓、术后躁动情况。结果两组患者诱导前和拔管后15min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心率(HR)变化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切皮、术中探查时和手术结束时的SDP、DBP和HR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药用量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拔管时间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术中知晓发生。结论通过脑电双频指数的指导,可以预防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的术中知晓,减少异丙酚在老年腹部手术中的用量,从而提早苏醒时间,提高麻醉的安全性。
28-29
海南医学杂志经验交流

老年人大肠息肉200例诊治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人大肠息肉的临床特点及流行病学、内镜下大肠息肉分布、病理特点和内镜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内镜电凝电切术、钳切术或套扎术治疗的200例老年人大肠息肉患者的有关资料及病理结果。结果老年人大肠息肉男女比为2.5∶1,平均66.2岁,内镜检出率23.5%。临床表现为腹痛占42.0%,便血占18.5%;息肉单发者占57.0%,多发者占43.02%;息肉形态山田Ⅰ型占71.38%;息肉直径〈0.5cm占76.5%,〉2.1cm占1.6%;息肉分布在左半结肠占61.6%,其中乙状结肠占34.4%,直肠占27.1%;腺瘤性息肉占83.29%,炎症性息肉占4.83%,增生性息肉占11.46%,大肠腺瘤性恶变率为0.48%。结论息肉的分布主要在左半结肠,以腺瘤性息肉为主,恶变者主要为腺瘤性,但发生率较低。内镜下行高频电凝电切术最好行心电监护,定期内镜检查治疗为预防其癌变的有效措施。
30-31

急性左心衰竭215例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左心衰竭的相关发病因素及抢救措施。方法对215例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的发病因素及抢救措施进行临床分析。结果老年组占83.3%;以冠心病、高血压为基本病变的占86%;以呼吸道感染为诱因占36.3%。常规治疗1h内缓解率17.2%,24h内总缓解率77.2%,无创通气治疗成功率81.3%,有创通气成功率21.7%,总成功率91.6%。结论老年人容易发生急性左心衰;引起左心衰的基本病中,以冠心病、高血压最多;诱发因素,以呼吸道感染最为常见;常规治疗、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及有创正压通气治疗是抢救急性左心衰竭重要手段,及时准确应用对提高抢救成功率极为关键。
32-33

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治疗晚期大肠癌23例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应用奥沙利铂和卡培他滨(希罗达)治疗晚期大肠癌的临床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对23例晚期或者术后局部复发、远处转移晚期大肠癌患者应用希罗达和奥沙利铂联合化疗。结果 (CR+PR)为34.8%(8/23),肿瘤控制率(CR+PR+SD)为73.9%(17/23)。治疗后所有患者临床症状均有明显改善,治疗后KPS评分提高者20例,不变者2例,下降者1例。治疗结束后QOL评分良好(51-60分)15例,较好(41-50分)4例,一般(31-40分)3例,差(21-30分)1例。中位疾病进展期8个月,中位生存期13个月。结论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大肠癌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小,是有效治疗晚期大肠癌的新方案,值得推广应用。
34-36

多西他赛联合阿霉素治疗晚期乳腺癌30例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多西他赛联合阿霉素对晚期乳腺癌化疗的临床疗效及毒副作用,并对安全性进行评估。方法用多西他赛联合阿霉素治疗晚期乳腺癌30例,用WHO实体瘤近期客观疗效标准及抗肿瘤药急性及亚急性毒性反应分度标准评价疗效及毒性。结果在30例患者中,3例达到完全缓解,12例部分缓解,8例病情稳定,7例出现进展,其中有效率达50%,临床获益率达76.6%。毒副反应以胃肠道反应和骨髓抑制为主,大多为Ⅰ-Ⅲ级。结论多西他赛联合阿霉素对晚期乳腺癌化疗有较好的疗效和耐受性,可作为晚期乳腺癌的治疗方法。
36-37

冠心病介入诊疗中致血管迷走反射18例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血管迷走神经反射发生特点及应对处理措施。方法总结468例经股动脉途径行冠心病介入诊疗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中18例发生血管迷走反射的发生特点。结果共发生血管迷走神经反射18例,冠脉造影术后4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14例。拔鞘压迫止血时发生16例,拔鞘后发生2例。结论经股动脉途径在拔除动脉鞘后,患者可能会发生血管迷走神经反射,可能造成严重后果,应立即行相应处理。
38-39

急性左心衰竭60例院前急救体会

摘要:急性左心衰竭是指由于心脏病变引起左心室排血量显著和急骤减少,导致组织、器官灌注不足和急性肺瘀血的综合征,临床上以急性肺水肿为主要表现,严重者发生心源性休克。急性左心衰竭是各级医院急诊科和院前急救中经常遇到的急危重症,
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