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年度工作总结汇总十篇

时间:2022-10-30 05:16:54

图书馆年度工作总结

图书馆年度工作总结篇(1)

整个年度,我们在抓好外部服务工作的同时,狠抓内部业务工作。

(一)全免费开放工作落实实施到位,群众满意度提升。

图书馆12个功能窗口全部免费对外开放,方便群众借阅和查询。国家免费开放专项资金专款专用,用于我馆基础设施和图书资料的建设,不断充实馆藏。利用文化信息资源和党员远程教育整合设施设备,夜晚深入各社区、各学校、各基层服务点免费放映专题片、科教片和其他电影。设立了专门的文化信息资源放映厅,定期对外免费开放服务。

(二)业务工作不断推进、文化惠民工程稳中有升。

1、业务工作。组织员工参加上级业务部门的培训,遵循馆章制度,明确工作目标。认真遵循《图书馆岗位职责和业务工作细则》、《读者须知》等一系列制度计划,并以此来规范服务行为,减少工作盲点,做到“人人有责任,事事有程序”的工作标准,增强员工爱岗敬业的责任感。在搞好图书馆内部业务工作的同时,深入到各镇乡、各社区、各学校、各驻绵部队了解图书室建设情况,急各基层图书室之所急,积极帮助落实配套书架书籍。积极指导培训镇村、社区图书管理员和农家书屋图书管理员。在巩固和建设好镇敬老院、镇灵官社区、遵道镇棚花村、镇村、镇香山村、东北镇敬老院、市经济开发区、市体育中心、驻绵武警中队、新市部队、部队图书室的同时,今年又成立了市师培中心心理教育咨询研究所市图书馆分馆,购置1万余册专业图书,为灾后儿童和成人心理健康成长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保障。

2、文化惠民活动。从年元月开始,配合省市县送文化下乡活动搞好基层文化惠民活动:

元月5日:到镇送文化下乡,赠送图书1000余册。

元月10日:到市图书馆参加年馆长联席会议。

元月13日:联系市书法家协会在图书馆门前广场开展“送春联暨体彩趣味活动”,共送出春联700余副。

元月13日:下午,到乡幸福社区布置图书室(送图书、字画)。

元月15日:送文化下乡到,写送春联400余副。

元月17日:到广济镇开展文化惠民送文化下乡活动,赠送图书600余册。元月18日:到齐天镇送文化下乡,赠送图书800余册,写送春联300余副。

春节期间:开展全免费开馆,做到假日不休。

元月20日:到乡社区为其送去期刊架、报架和期刊杂志,完成坎社区示范图书室建设。

2月29日:赠送齐天镇社区音箱一对,支持其开展广场文化活动。

3月23日:梨花节,到镇送文化下乡,赠送图书500余册,宣传资料1000余份。为镇村送文化,赠送图书300余册。

4月9日:到镇送文化下乡,赠送图书1000余册。

4月23日:在开展全免费开馆的同时,于4月23日在馆内举办“4.23”世界读书日活动,同时举办4.23读书日迎接党的十图片展。

5月19日起:每周六上午在图书馆举办全免费公益讲座,已由地方各方面知名人士开讲,内容涉及的人文历史地理等方面,已进行了7次,深受广大市民好评。

6月4日:到新市部队为官兵图书室建设工作作指导。

7月10日:到市教育局赠送“学雷锋、树新风”系列图书30套(为“文明伴我行活动”作准备),并向市委宣传部、市文体局汇报转达相关文件精神。

7月26日:按市上安排到镇开展送文化下乡,赠书活动。共送出书籍资料2000余册(份)。

9月30日——10月5日:中秋国庆节节日免费开放工作。

10月20日,由市文体广局主办、市作家协会和市图书馆承办的“秋、田野”诗歌论坛暨诵读会在孝德年画村举行。此次活动聚集了在当代文坛的作家和诗人,共话诗歌对当代的影响。活动中,作家们纷纷发言,各抒己见,对现代诗歌创作进行批判和讨论。最后,由绵阳市朗诵协会对我市作者所创作的诗歌进行了诵读,将整个沙龙活动推向了高潮。

从11月19日起,到成都专门购回一批党的十文件汇编单行本,深入镇乡、社区免费发放,以供基层学习之需,深受群众欢迎。

(三)报刊资料整编工作。全年按既定计划完成了报刊杂志和图书的订购任务。由于今年馆藏图书全部实行网上管理,大大地提升了全馆管理水平,国家图书馆又为我馆充实了近万册图书,大大地丰富了馆藏量,也扩大了读者的阅读面,从而更好地服务于读者。将年的图书进行了整理归类,期刊杂志合订成册。认真做好巡架、整架工作。为节省读者的时间,在提高工作效率上作文章、下功夫。一是勤整理,对读者归还的图书每天及时归类上架;二是勤检查,对读者在借阅时抽乱、插错的书籍勤查找;三是勤过目,到书架旁勤看一看,对图书的位置了如指掌,为读者查找资料时节省了时间,提高了效率,获得了广大读者的好评和赞誉。

(四)宣传工作和信息报送工作。在开展好各项工作的同时,努力做好宣传报道工作,每开展一项活动,我馆都积极联系本地媒体进行宣传,信息报送及时快捷。

(五)加强党的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及精神文明建设。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共同学习党的十会议精神,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全免费开放、共享文化资源,构建和谐社会为主题指导我馆的工作,在团结中求奋进、在务实中求发展。搞好党员廉政建设。7月2日,图书馆支部被市文体广局党委评为“年先进党支部”。

图书馆年度工作总结篇(2)

一、开拓创新,开创图书馆工作新局面

1、实现中文报纸自动化管理,建立“天津市公共图书馆中文报纸联合目录数据库”,并开通网上查询功能

⑴将报纸由过去的手工卡片记到改为电脑记到。这样读者可直接通过网上书目查询检索到各种报纸的订购、到馆情况,方便读者阅览。

⑵做好报纸数据库回溯建库工作。部门全体同志在不影响各组工作的前提下,利用周一上午闭馆时间,将馆藏中文报纸合订本逐一核对贴条码、做工作单。

⑶对馆藏中文报纸进行回溯建库,共录入馆藏数据47107条。

⑷将我馆及各区县图书馆数据录入“联合目录”,共录入馆藏数据608种,48332条。

⑸年底完成全市所有公共图书馆馆藏数据的录入,开通网上查询功能。

⑹多方论证,已确定中文报纸库的合理排架,待我馆装修方案确定后再做调整。

2、在没有增加人员的前提下,不仅完成了“联采中心”工作,而且进一步拓展了服务领域

该项工作于200*年底筹建,共有8个成员馆参加,订刊码洋16余万(不含天津图书馆及为成员馆代订部分)。200*年为扩展中心规模,我们在馆领导的直接领导下,做出具体规划并制定任务指标,向馆领导承诺,力争在本年度将中心成员馆扩展为20家,订刊码洋翻番。一年来我们在不增加人员的情况下,多方式、多渠道地推广介绍中心服务宗旨, 仅电话联系、亲自走访高校、科研机构、区县图书馆就达数十家,对天津市报刊发行市场及各单位订刊现状有了基本的了解,将有意向参加中心的单位及去年的成员馆,召集到馆,组织联谊会,在馆长亲自介绍中心情况后,我们耐心解答咨询,竭诚为成员馆提供一站式服务,如:应成员馆需求,代订非“中心”提供的期刊,免费向成员馆提供marc数据等。我们真诚的承诺及去年良好的工作业绩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今年中心成员馆扩展到28家,征订码洋增加到63余万码洋(不含天津图书馆),代订非“中心”提供的期刊码洋约11余万元,圆满地、超额地完成了计划任务指标。“联采中心”业务的拓展,不仅增加了经济效益,而且还通过这个窗口,向社会及同行展示了天津图书馆报刊部各项业务工作成果,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天津图书馆中心馆的地位。

3、加强特色服务的宣传,注重市场调研,发展会员及特约用户

200*年服装中心加大了特色服务的宣传力度,工作人员带着新编制的《天津图书馆服装资料信息中心简介》、《天津图书馆馆藏服装资料目录光盘》等资料,到劝业场、华联、滨江、新世纪百货等大型商场作宣传的同时,掌握了最新服装企业名称、品牌产品、及其主打款式等第一手信息,回馆后,针对不同企业的具体情况,查找出最适合其生产的相关材料,再通过电话与厂家联系,进行上门服务。一年来我们注重市场调研,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带着精选的资料不仅走访了爱之如、米盖尔、斯必得、阔佬、飞尼克斯、凡力制衣等服饰厂家60多家,还深入到业之峰、阳光世纪、龙发等30多家大型装饰公司。经过我们的不懈努力,200*年共发展特约用户11个,创收12888元,其中单笔最大金额有所突破,达到4750元,到目前为止,服装中心共有特约用户15家,用户数量、创收效益较去年都有了一个大幅度的提高。

4、整理期间出版的报纸

⑴向机房提供著录用macr字段、marc定长数据格式、控制号、馆藏项等系统参数,使这部分数据独立于我馆的书目数据库之外,为读者提供特色馆藏书目。

⑵由于出版地区分散、出版形式不规范、主办单位名称变化频繁等因素,整理起来相当繁琐,为了便于管理和查找,将报纸按地区集中、正本与复本集中的方法装盒、在盒外标明报名、馆藏、盒号,按流水号顺序上架的同时,在书目数据的905字段增加盒号标识,累积整理文护

⑴连续出版物系统书目数据库

200*年数据库维护工作以自编为主,从国家图书馆下载数据480条,自行完成数据更新:中文期刊4000余条,中文报纸568条,外文期刊400余条;新刊编目:中文期刊240条,外文期刊132条。

⑵更新维护“天津市公共图书馆中文期刊联合目录”:区县馆549条,本馆11000条;外文期刊联合目录数据更新160条。

⑶更新“津版”期刊数据300余条。

图书馆年度工作总结篇(3)

一、加强理论学习,馆员素质得到了提高

一直以来,图书馆把加强馆员的理论学习作为提升馆员整体素质的重要途径,使馆员队伍整体素质得到了提高。

1.加强政治理论学习。(1)先后两次组织全体馆员集中学习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海南省第七次党代会会议精神,积极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政治思想工作会议精神;(2)组织全体馆员认真学习中国共产党精神,并把“”精神作为图书馆工作指南。

2.加强业务理论学习。先后选派郑庭铁、王兵、黄冠楠、李钦海、张聪红和唐凤等骨干馆员分别到三亚学院、武汉大学、海南省图书馆、琼台学院图书馆和海南省高校学术年会等参加各种业务培训班学习,提高业务水平和管理水平。

3.图书馆党员馆员郑庭铁、李钦海和廖玉珠积极参加学院党委开展的“两学一做”活动。

4.张聪红馆员工作积极,无私奉献,在2017年被海南省图书馆协会评为首届“最美图书馆人”,并在大会上受到表彰。

二、创新服务理念,服务质量得到了提高

图书馆坚持以服务为宗旨,在做好常规服务工作的同时,进行服务创新,提高服务质量,让读者满意,取得了较好的办馆效益。

1. 坚持每周开馆102小时以上,确保开馆服务时间。

2. 做好读者培训工作

(1)对101名教师进行中国知网数据库和超星手机移动图书馆使用方法的培训,为全体教工建立访问中国知网数据库漫游账号,为教师上网查找文献资料提供便利;

(2)分别对44个2016级高职生班级进行文献检索课培训,授课68个课时,教会学生懂得从网上获取文献信息的方法。

3. 大力开展各种阅读推广活动

(1)继续开展“师生互动式”阅读推广活动。一是图书馆活动小组分别深入到应用英语系、国际商务系、东语系、西语系和旅游系,召开各班班长和学习委员座谈会,推介“师生互动式”阅读推广活动的意义和具体做法,要求各班班长积极发动全班同学踊跃参加,在班里形成爱阅读的氛围;二是每月向学生公布各班级在图书馆借阅情况,让学生知晓自己的班级在全校中的排名情况,形成“你追我赶”的良好阅读局面;三是在学期对各班借阅的图书资料进行统计,选出10个优秀班级进行表彰;

(2)在今年四月份的读书月里向读者推介总书记和海南省委刘赐贵书记推荐的图书以及向读者推介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政治思想工作会议精神的有关图书资料,深受读者欢迎,图书外借量多;

(3)积极为2016级新生和省旅游学校过来学习的学生新办或补办借阅卡,并引导学生到馆借阅;

(4)向教师宣传海南省教育科研数字图书馆,免费为我院教师提供文献传递和馆际互借服务;

(5)利用晚修时间,在图书馆多功能报告厅向英语系、国际商务系、东语系、西语系和旅游系学生分别做7场超星移动图书馆使用方法推介活动,收到了较好效果。

4.取得较好的办馆效益

(1)中国知网数据库的访问量多达50多万人次,下载文献近3万篇,很好地为学院的科研教研提供服务;

(2)超星移动图书馆的访问量10多万人次,云舟学习通的访问量多达43万人次,为读者阅览电子图书提供了极好便利;

(3)我院读者在海南省教育科研数字图书馆的文献传递量和馆际互借图书量居海南省高职院校前列,在2017年海南省高校图书馆学术年会上受到表扬,负责此项工作的张聪红馆员也先后两次被选派免费参加全国数字图书馆的培训班学习;

(4)读者到馆171111人次,其中上半年87751人次、下半年83360人次。说明我院馆舍虽小,但到馆学习和借阅的学生人数还是很多;

(5)纸质图书资料外借量19810册,其中上半年11466册、下半年8344册,外借量少;

(6)馆藏文献信息资源建设上新台阶,一是完成了37.5万元纸质图书的采集工作,使馆藏纸质图书总量达到32.05万册,其中外文版图书1017册,弥补了过去馆藏无外文版图书的空缺;二是续订中国知网数据库和超星移动图书馆的访问权,同时购买了超星期刊库和知识库的访问权;三是完成了2018年图书馆纸质报刊的采集工作;

(7)建成图书馆微信平台,为读者利用手机查阅电子文献提供了方便。

三、完成好其它工作任务

1.完成给学院扶贫点定安县新竹镇祖坡村小学和村委会的赠书和送书工作。

2.协助西语系、国际商务系和东语系的图书资料室建设工作。

3.协助学院做好招生宣传工作,并取得很好的招生效果。

4.协助海南省高校文献中心做好电子文献的共建共享工作。

5.做好了学院特困生在图书馆勤工俭学的管理工作。

四、存在主要问题及有关对策

1.馆舍实际使用面积少,书架容书率低,无法开展一些服务工作和活动。建议学院把图书馆多功能报告厅划给图书馆使用,建成一个大型的藏书库。

2.纸质图书资料的外借量少,我院学生的“阅读危机”日益明显。图书馆将加大阅读推广的力度,组织全体馆员积极开展各种阅读推广活动,引导和激励学生到馆学习和借阅图书资料。

图书馆年度工作总结篇(4)

在这一年中,我馆继续把读者至上,服务第一的服务宗旨贯穿到各项基础服务工作之中。

1.满足读者需求,增加开放时间。随着学校的发展,师资队伍壮大,学生人数增多,使图书馆直接面对的读者对象达到3142余人。为满足读者需要,我们增加各室的开放时间,如文科、理科借阅室实现每天连续11小时开放制度,电子阅览室实现每天中、晚3小时开放制度,此外,还为外省市学生增加周末、节假日、寒暑假的开放服务。全年借阅图书量为320xx册,接待师生借阅数为70329人次,和去年全年44377人次相比有较大幅度提高。

2.完善排架,更新导引标识。为了使各项服务工作更加贴近读者,我馆遵循图书分类排架规则,对文科借阅室39125册图书进行全面倒架、整架,实现严密规范排架。为了让读者利用图书资源更加得心应手,我馆还对全馆书架进行了重新标识,设置各类图书导引本133种,使图书标引更加规范。

图书馆的基础服务还包括教材分发、期刊订购、新书采购、书刊加工等诸多工作,全馆人员都在各自的岗位上,以高涨工作热情及吃苦耐劳精神,做好读者服务工作。

二、优化管理软环境

在图书馆硬环境建设取得了极大改观的基础上,我馆及时调整建设思路,把工作重点从硬环境建设转移到软环境建设,明确发展目标,健全各项制度,优化管理软环境。

1.遵循馆章制度,明确工作目标。我馆人员认真遵循《图书馆岗位职责和业务工作细则》、《图书馆三年发展规划》、《图书馆20xx年工作计划》等一系列制度计划,并以此来规范服务行为,减少工作盲点,做到“人人有责任,事事有程序,科学化、现代化管理”的工作标准。

2.充分借助计算机技术和图书馆管理软件来提升图书馆各项业务工作管理。目前,我馆已全面实现图书采编、流通、检索自动化管理,图书馆的各项内务统计都已实现电脑操作、有序化管理。我馆建立馆藏书目数据库已有三年,数据库数据已达34884条,即有60086册图书,为了确保数据库数据安全与规范,我们采取必要措施,对数据库进行经常性的、制度性的维护,同时做好1台服务器、6台工作机、5台公共查询检索机、79台师生用电脑的维护保养工作。除此之外,我馆利用完备的现代化设施和信息技术手段,为师生提供课题研究资料检索及复印、刻录等服务,并坚持每月更新图书馆网页,建立信息服务平台,实现资料服务及信息的网络化。

三、拓展图书馆功能

从传统的借还服务到教育和信息导航的功能转化,是当前教育形式下对学校图书馆工作的全新要,基于这一要求,我馆努力探索工作新路子,不断拓展图书馆的各项教育功能。

1.开展利用图书馆教育。对高一全体学生进行入馆教育;组织学生图管员,开展图书情报知识、怎样利用图书馆资源及读者借阅制度等培训;参与学生图书资源利用研究型课题研究;开设网络资源信息检索拓展性课程。通过一系列培训教育,吸引了更多学生走进图书馆、利用图书馆。

2.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今年馆办读书活动4次,主题是:《传统阅读与电子阅读比较》读书讲座、《我与学校图书馆》征文交流、《博览群书》知识竞赛、《读书笔记》展示,累计参与学生达313人。

3.开展图书馆宣传。开展对400名各年级的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调查,了解学生阅读需求,定期向学生推荐新书和优秀书。每月通过本馆网页、《图书苑》小报及新书专架,向学生报道图书馆动态,新书通报,好书借阅排行榜,开展图书评论及阅读交流。

4.开展教育情报服务。坚持每年编制各学科教育期刊题录及有关教育文摘,开展教师课题研究或教学用资料检索服务,为学校《城郊新建寄宿制高中“和谐发展“的教育资源优化的实践研究》分课题及子课题提供有关资料检索服务。

四、提升馆员素质

为了更好地适应图书馆现代化管理的岗位职责要求,学校引进了两位图书信息管理本科专业人员,充实了图书馆的技术力量,同时也激发了全馆人员学习业务的积极性。

图书馆年度工作总结篇(5)

随着示范区申报、建设、推进,一些地方的总分馆建设会从自主创新进入政府主导,建设总分馆可能也就没有了原先的那么艰难,但总分馆要实现生存和发展的可持续,必须符合其内在的规律。如何创建既符合总分馆的客观规律,又切合自身实际的总分馆模式,并且引导政府形成科学合理的制度,可能会成为下一阶段一些公共图书馆的重要工作。从某种意义来说,这不会比自主创新容易多少。幸好,我们已经有了这么多的探索、实践和研究,这是许许多多图书馆和图书馆人在新世纪的头十年为中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创造的共同财富。

邱冠华

东莞图书馆总分馆建设现状、成效及对策

刘 磊 李晓辉 (东莞图书馆 广东东莞 523071)

摘要:文章通过对东莞图书馆总分馆的建设现状和成效进行分析,总结了东莞市图书馆总分馆体系面临的突出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几点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总分馆 社区图书馆 流动图书馆

中图分类号: G258.2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6938(2011)02-0076-05

Research on Construction of Center-Branch Libraries System in Dongguan Library

Liu LeiLi Xiaohui (Dongguan Library, Dongguan, Guangdong, 523071)

Abstract:Through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construction situations and effects of Dongguan Central-Branch Libraries, the paper summarizes the critical problems existing in Central-Branch libraries system, and puts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to solve the problems.

Key words:center-branch library; community library; mobile library

CLC number: G258.22Document code: AArticle ID: 1003-6938(2011)02-0076-05

自《东莞市图书馆新馆建设与发展规划纲要(2002~2010年)》拟定并实施以来,东莞图书馆遵循《纲要》思路,认真积极调研,推动政策出台,大力推行总分馆制,在政府相关政策、文化考评机制和同一数字资源平台的合力推动下,初步建成了覆盖市镇两级并向村(社区)延伸发展的总分馆网群,确立了具有东莞特色的图书馆集群发展模式。随着总分馆社会知名度的日益提高和体系建设的深入推进,基层图书馆建馆质量及体制纵深发展等方面暴露出一系列细节问题。总分馆制发展至今,需要我们重新审时度势,调整管理机制,创新发展思路,从原来略显粗放的管理方式向集约化转变,从多个角度和细微处完善集群管理方式。

1 现状及成效

1.1 图书馆之城建设现状

截至2009年底,东莞市共建有市级图书馆1家,镇(街)图书馆29家(不含松山湖科技园区图书馆),村(社区)图书馆358家。市图书馆面积达4.5万m2,镇街图书馆馆舍面积达到1000m2以上的有20家,500至1000m2的有7家,500m2以下的有2家;村(社区)图书馆馆舍面积达200m2以上的有109家,100到200m2的有107家,50到100m2的有119家,50m2以下的有23家。全市图书馆从业人员683人,其中镇街图书馆从业人员约270人。数据表明,东莞市图书馆之城建设取得了阶段性的进展。

1.2 总分馆建设现状

截止2010年底,东莞市共建有分馆48个,其中镇街分馆29个,村(社区)级分馆11个,楼盘小区分馆2个,企事业单位分馆6个。除企事业单位分馆外,其余42个分馆均可与东莞图书馆(总馆)图书资源通借通还和数字资源共享共用。此外,东莞图书馆还通过图书流动车服务站的形式,建有102个服务站点;通过图书室与共享工程建设相结合的方式,建设有文化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123个;并于2007至今通过研发的图书馆ATM,推出图书馆自助服务站5个。图书馆总分馆制初步满足了市民的阅读需求,充实了市民的文化生活,成为倡导全民阅读、构建和谐社会、提升城市整体文化素养的主要阵地。

1.3 建设成效

根据统计,东莞市市镇两级图书馆馆舍总面积共计达13.4万m2,比2004年实施总分馆制以前增加了近2.5倍,平均每年的增长速度为26%;市、镇、村(社区)三级联网图书馆藏书共348万册,比2004年增加了约2.1倍,平均每年增长达20%以上。从年借阅量上看,近年来部分新建图书馆的建设成效非常明显。例如,2008年8月,麻涌分馆正式对外开放,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外借量达到3.2万册次;到2009年,全年借阅量更是达到了6万册次,在东莞市所有镇街分馆年外借量中排行第3位(见表3)。又如,塘厦分馆,原建筑面积只有600m2,2010年,塘厦新图书馆建成并正式启用,建筑面积达7800m2,是旧馆馆舍面积的13倍,而2010年的年外借量则比上一年增加了3倍,跃居全市所有镇街分馆第2名。具有同样情况的还有万江分馆等。目前,东莞市基层图书馆新馆建设方兴未艾,道颉⒋罅肷健⑶逑三个镇也正在进行新馆筹建工作。

2 突出问题

东莞市实施的图书馆总分馆制具有明显的特征。它是以区域图书馆协同发展思路为指导,组成动静搭配、虚拟与实体结合的地区图书馆集群网络,形成了“技术+管理”的集群管理特色。[1 ]自2004年至今,镇街分馆的覆盖率达90%以上,但目前仍然存在一定问题。比如:主要停留在标识规范、平台同一、书目数据统一等层次上,在业务的集中管理、文献资源的统购统编、共享资源的推广应用、读者服务的统筹协调等层面上,受制于客观环境和人的能力的局限,推行力度有待加强,发挥程度有待提高,发展模式亟待突破和创新。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有:

2.1 人的问题:基层图书馆馆长队伍整体素质参差不齐

基层图书馆建设重在馆长,镇街分馆馆长作为带头人的作用发挥非常重要。首先,从常平、厚街、麻涌、大朗、万江等新馆发展过程看,具备图书馆行业工作基础和专业素质的分馆馆长对基层图书馆的作用显而易见。比如,常平分馆通过引进人才,招聘了具有副研究馆员职称的专业图书馆馆长。从表3我们可以看出,2008年常平分馆年外借量位居全市第三位,远远超过其他镇街分馆的外借量。又如,麻涌分馆和万江分馆,东莞图书馆通过借调方式,向两镇派出专业馆员挂职馆长,2009年两镇的年外借量分别达到了6万册次和4.5万册次,居全市所有镇街分馆的第3位和第6位。其次,即使非图书馆专业出身,但具备较高职业精神的镇(街)由文广中心工作人员兼任图书馆负责人,也可以较好地带动图书馆社会效益。如东城分馆、石碣分馆、厚街分馆,2010年的图书外借册次也分别排名第5、第6和第8位,他们工作积极主动,除配合市各项读书活动外,结合本镇实际,利用现有设施条件,积极举办各项读书活动,充分发挥了分馆建馆效益,收到良好效果。其余十几个镇(街)分馆馆长或由临时工作人员担任,或综合素质欠佳,日常表现平平,严重影响了总分馆体系整体服务水平的提升。

2.2 财的问题:基层图书馆年度投入经费不均衡

受镇街经济实力强弱的影响,镇街分馆的年度投入经费不均衡的问题仍然较为突出。尽管东莞市政府的《关于贯彻落实的意见》(东府办[2005]81号)对镇、村(社区)购书经费、设备、人员等办馆条件等提出了明确要求:镇(街)应将图书馆主要事业经费列入年度预算,特别要将购书经费单列;村(社区)图书室以镇(街)、村(社区)投入为主,社会捐建和资助为辅冠名、联办等形式进行建设。但从当前实施情况来看,文件要求没有得到有效落实,60%的镇(街)年度投入图书馆之城建设经费不达标,购书经费明显不足。个别镇街分馆如高丁⒌颉⒄聊就贰⒑槊返确止菽甓裙菏榫费极少或没有;石排、企石、谢岗图书馆仍未达到文化建设考评达标标准,并尚未与东莞图书馆联网。浙江嘉兴市构建城乡一体化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通过实行“三级投入,集中管理”的方式,从而保障了基层图书馆的运营经费。即乡镇分馆的开办经费和年运行经费(30万)由市、区、乡镇三级财政共同投入并明确投入方向,不足部分乡镇财政负责解决。[2 ]深圳市福田区也明确规定,对于新开办的社区图书馆,区政府一次性投入15万元作为开办经费,以后每年给街道、社区图书馆拨款10万元,作为持续发展经费。[3 ]这对我们解决基层图书馆年度投入经费不平衡的问题是个很好的借鉴。

2.3 物的问题:基层图书馆图书采购把关不严,平均藏书质量不高

除虎门、长安、常平等图书馆外,大部分基层图书馆图书采购把关不严,藏书质量参差不齐。一方面,图书市场上各种书商鱼目混杂,低资质书商通过低折扣或其他渠道中标后,不按市馆建议采购标准供应图书;另一方面,基层图书馆本身在图书采购过程中由于缺乏专业知识,没有藏书体系规划,或主管部门干涉导致无法公正客观选购图书,导致所购图书的类别、比例和复本数不符合公共图书馆的藏书要求,无法真正保证基层群众的阅读需求。

2.4 管理问题:总馆协调力不够、图书馆自身话语权小、管理方式方法亟待突破

尽管东莞市在总分馆建设过程中有政府文件的支持,但文化主管部门的责任主体地位并不显著,缺乏对政策执行情况的监督和反馈,从而限制了总分馆进一步发展的高度。现行体制下,分馆行政上属各镇(街)文广中心管理,财政、人员等方面归属于当地政府,总馆在分馆人员聘用、经费使用上建议权的效用不高,无法解决人员素质问题,也无法强制推行考核与持证上岗制度。由于体制的局限,总馆在总分馆体系中的业务规划也常受到制肘。

2.5 服务问题:服务意识不够、服务手段和服务方法拘泥

基层图书馆大多存在服务水平不高,设施利用率偏低的现象。如:一些基层图书馆服务单一,仍停留在原来单一的书刊借阅服务上,没有从市民的需求出发,生产和提供群众需要的产品和服务,也没有针对群众需求来策划丰富的读者活动。大部分基层图书馆在特色馆藏建设和服务品牌的打造上也十分欠缺,亮点不突出,难以吸引、带动更多的读者来利用图书馆,难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对比苏州市图书馆的“市―社区”总分馆网络,自2005年,苏州图书馆制定了《苏州市城区图书馆服务网络建设方案》并上报市政府,同时开始寻找合作伙伴建设社区分馆,构筑苏州图书馆总分馆服务网络。其合作方式是:与区政府或街道办事处签订合作协议,直接在社区建设分馆,由合作方提供社区分馆的场地、设备和资金,苏州图书馆委派工作人员、提供图书等,实行统一管理和通借通还。截至2009年底,苏州图书馆通过合作建设方式在全市城区共建成分馆21所,大大提高了社区图书馆的服务水平。[4 ]这也说明,目前,东莞市图书馆总馆亟待在分馆读者服务活动的协调和统筹指导上拓展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模式。

3 对策建议

3.1 建立图书采购申报制度,由“统一采购模式”过渡为“统购统编”模式

建立图书采购申报制度,从源头上控制图书采购质量。由总馆拟写总分馆采购和编目规范,内容包括统一采购标书、统一验收流程、统一加工规范和统一入藏编目格式等,作为今后分馆图书采访工作的统一规范。分馆在图书招标阶段需向总馆申报,由总馆对分馆制定的采购需求及供书书目进行核对,保证符合“统一采购模式”。

对于统一编目,可在统一采购模式的前提条件下,首先确立总分馆统一书目数据加工规范,分馆的数据实行审核准入制度,保证数据库的数据规范和标准。再逐步过渡到全市总分馆实行统购统编模式,确保东莞市公共图书馆的藏书体系科学、合理,藏书目录规范、标准。

3.2 试行“镇统筹村图书馆建设制度”,创新基层分馆建设模式

镇街分馆建设几近完成,村(社区)分馆成为第三级架构成为总分馆建设的重点和难点。从目前东莞的11个村(社区)分馆年外借量上看,整体上存在着外借量不高的现象。为解决这一问题,一是应积极探索镇统筹村(社区)图书馆建设的模式,由镇(街)级图书馆直接按照总分馆的具体要求,在村(社区)建设服务点并进行日常的业务辅导工作;二是对自身基础较弱的图书馆,可由市、镇(街)、村(社区)三级图书馆共同重点扶持建设的方式,从而充分发挥镇(街)级图书馆的桥梁和纽带作用,理顺东莞市总分馆管理模式。或者,由市图书馆重新调研,效仿东莞市社区医疗服务中心或嘉兴等地图书馆建设方式,制定政策,对村、社区图书馆进行整体规划,由市、镇二级签订协议,共担经费,共建村(社区)级分馆,保证业务上和市、镇图书馆的统一。

3.3 制定长期的“基层馆长培训计划”,形成基层图书馆带头人队伍

建立分馆馆长培训计划,对于不具备图书馆专业基础的基层图书馆馆长,尤其是目前外借量低于10000册的图书馆馆长,要求在1~2年内轮流参与东莞图书馆对外部门实务工作,累积有效时间达到半年以上。对于新加入总分馆体系分馆的基层馆长,在新申请加入全市图书馆总分馆体系时就应在总馆相关岗位包括读者服务部、少儿部、电子阅览室、借阅部和参考咨询部等进行跟班培训,每个部门不少于1个月,累积时间不少于半年。总馆各相关部门应认真接洽,做好相关说明。培训期满时,进行考试鉴定并颁发培训证书。各分馆馆长应及时总结,总馆相关部门负责人要填写相应的考核评价。

同时,加强对基层图书馆一般工作人员的基础工作技能培训,注重系统性和实用性,延续全市总分馆人员的培训证书制度,提高基层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

3.4 建设“东莞图书馆流动图书馆”,扩大对基层图书馆的扶持效益

学习广东省流动图书馆建设和管理经验,使用好图书馆之城建设专项资金,建设“东莞图书馆流动图书馆”,并试行申请挂牌制度。扩大图书馆之城资源库的建设,对二三类的镇(街)、村(社区)的扶持拟定建设方案,并完善资源使用的申请制度、管理办法等,规范资源库的使用,为流动图书馆的建设提供资源支撑。同时,将资源库的使用与流动图书馆服务绩效挂钩,保证资源利用效益,激励各基层图书馆提升服务效果。根据各流动图书馆的服务效果,包括外借量、办证量、活动举办等方面的情况,奖励排名靠前的分馆,对服务欠佳的流动图书馆,取回资源并收回流动图书馆牌匾等。

3.5 重新界定总分馆责权利内容,确立总馆的“业务”统筹地位

调整总分馆建设的工作内容和重点,确立总馆作为东莞市公共图书馆总分馆体系的行业管理地位,引导分馆按照总分馆理念开展各项服务工作。对外,对《东莞地区图书馆总分馆制实施方案》进行适当调整,争取以市府发文形式,重新界定总馆和各分馆的责权利范围;重审《东莞地区图书馆管理条例(暂行)》,争取提交人大审议通过,以地方性规定的形式正式颁布,将整个图书馆事业发展纳入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对内,明确要求各相关部门要做好角色转变,提升理念,扩大职能,拓展业务范围,用“大馆观念”使原有的采编部、网络部、读者服务部和图书借阅部逐渐承担起总分馆各业务中心职能。采编部负责整个总分馆体系的印刷型文献资源建设,包括图书统一采购、分编、调配等,把关图书编目质量;网络部负责整个总分馆体系的网络规划与应用,对各分馆网络带宽和端口数量进行统筹,推广数字资源应用以及办公自动化系统与业务系统维护等;读者服务部负责引导基层开展读者服务,扩大各种阅读活动的举办范围、影响等。借阅部与各分馆外借处视为整体,统筹图书通借通还和读者预约等工作。辅导部从宏观上指导分馆建设,从馆舍规模、分馆人员培训交流、协调各部门与分馆各项业务工作等,并对总分馆运行数据进行统计,公开总分馆业务数据,拟写总分馆发展方向报告等。各部门分工明确,各司其职,互相配合,从而确保总分馆管理顺畅。

4 结语

要突破图书馆事业发展瓶颈,需要我们站在更高的角度审视当前发展现状,从提高人的能力、有效发挥平衡资金效益、创新管理机制等方面入手,调整内部管理结构,充分发挥中心图书馆的核心与导向作用,继续推进与东莞城市建设相适应的地区图书馆网络整体形态的构建,形成以数字图书馆技术为依托的整体图书馆网群并以此作为东莞特色,覆盖和服务全地区。

参考文献:

[1]冯玲.城市图书馆集群管理的路径选择与实现方式――以东莞图书馆总分馆为例[J].图书馆建设,2007,(3).

[2]章明丽.市馆推动 政府主导 构建城乡一体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嘉兴市总分馆制的探索与实践[J].山东图书馆季刊,2008,(1).

图书馆年度工作总结篇(6)

(一)总体人数增加,专业人员仍严重不足。由于近年来地方高校对图书馆的大力重视,图书馆人才队伍建设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在引进人才方面开始有严格的管理制度,人员配置比较合理,机构设置和人员分工明确,职员年龄和专业技术职称分布相对比较均衡。但是地方高校图书馆也由于自身的缺陷导致专业人才奇少,虽然近年来在人才引进方面提高了层次和要求,但是很多都非图书馆专业人才,对图书馆专业知识并不是特别了解。以榆林学院为例,榆林学院图书馆有着近60年的历史,但是至今只有3名图书馆专业人才。虽然大多数图书馆工作人员有较高的学历,但是地方高校图书馆人才队伍整体专业素质并不高。

(二)图书馆人才队伍总体素质不高。由于历史原因,大多地方高校的图书馆管理人员基本为非专业人员而且学历普遍较低,以榆林学院图书馆为例,榆林学院图书馆作为西北地区榆林市唯一一所二本院校,图书馆人才队伍近年来都平均在20人左右。截止至2015年榆林学院图书馆人才队伍中,硕士3人,本科5人,工人2人,12人为专科及以下。虽然近年来在新进人员的学历上有所把关,但是还是不能满足图书馆曰益发展的需要。人员素质与大城市高校图书馆人员相比还是有很大的差距。

(三)年龄与性别结构不协调。由于地方高校管理以及引进新人的一些限制,地方高校图书馆人才队伍在年龄和性别结构上非常不协调。以榆林学院图书馆为例,榆林学院图书馆目前有21位正式职工,男性工作人员5人,占总人数23%,女性工作人员16人,占总人数77%,男女比例严重失调,而且男性工作人员3人是馆内领导,1人作为工勤人员也即将退休,在基层工作的男性只有1人,这对图书馆的发展来说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从年龄结构来看,榆林学院图书馆工作人员中,5岁以上的工作人员13人,占总人数61%,而35岁以下的工作人员只有8人,占总人数39%,其中35~45岁中坚力量基本为断层状态,在地方高校图书馆人才队伍年龄结构建设中,如果过分偏重年轻人会导致过于年轻化,承担不起图书馆建设的重任,过分倚重45岁以上工作人员也会造成衔接出错,不能形成1:1:1的年龄结构。由此可见,地方高校图书馆人才队伍在年龄和性别结构中极不协调,甚至阻碍到了地方高校图书馆未来的发展。

二、加强地方高校图书馆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

(一)大力引进专业人才。一是引进一些图书馆专业方面的专家或者学术带头人,一所地方高校图书馆至少应该有1~2个在图书馆专业方面有较突出的专业带头人,才能长期把关图书馆处发展的专业方向。二是大力引进年轻专业人才,全国高校已经培养了一大批图书馆专业的硕博士人才,在地方高校图书馆引进新人员时应该向专业方面倾斜,才能让地方高校图书馆人才队伍建设在年龄结构上协调,大大促进地方高校图书馆的发展;三是大力引进高级专业管理人才和服务人才,管理人员是地方高校图书馆的基础人才,不管是数字图书馆还是纸质图书馆,都需要非常专业的管理专业人才,这方面的人才具备管理和专业两方面,地方高校图书馆经过多年来的发展,其中的管理人员是不断更新的,但是并没有注意到地方高校需要的是高级管理专业人才,长期的缺乏导致地方高校图书馆在管理方面没有生气活力,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地方高校图书馆同时作为地方高校的服务部门,承担着为学校教学和科研服务的任务,在服务过程中也需要相关的人才。

(二)加强图书馆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与管理。一是应有计划地实施,地方高校图书馆应该根据自身的特点,重点培养一批年轻人,逐渐熟悉图书馆的业务和专业技术,不管是专业技术方面还是管理方面,应该有层次进行培养,以榆林学院图书馆为例,榆林学院图书馆近年来开始逐渐有计划培养新进人员,让年轻人熟悉图书馆的各个岗位,并且让每个人在各个岗位上进行锻炼,最后找到自己适合的岗位。二是进行长期的培训,图书馆专业的变化日新月异,如果不培训本馆专业人才走出去,向省部级的高校或者是部级的图书馆学习,势必会落后,基于地方高校的特殊情况,地方高校图书馆的领导人更应该实施长期有效的培训学习计划,让更多的图书馆人才向高一级的图书馆学习到专业的知识更好地服务本馆,比如要到国内外着名高校、图书馆进修和攻读学位,并根据工作需要组织文献信息、外语、现代信息技术等专项学习和培训等,使图书馆变成一个学习型、学术型组织,达到对馆员的内在驱动和持续激励。三是加强人才队伍强有力的管理,队伍的培养是重点但是管理更是核心,没有管理的队伍如同散沙,地方高校图书馆人才队伍更需要注重管理。

(三)建立有效的激励制度。地方高校图书馆在建立自身有效目标激励模式时一是应该考虑到地方高校图书馆特殊的环境和地方高校图书馆自身的人才特性,地方高校图书馆的人才队伍整体素质同重点高校图书馆人才队伍还是有一定的差距,所以在制定激励制度的时候要考虑到这层条件,制定适合自己的制度方能有效开展人才队伍建设,提高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二是根据个体差异性制定相应的激励制度,以榆林学院图书馆为例,在图书馆专业毕业的和非专业毕业的人才培养过程中,应该考虑到图书馆专业的人才上手快、基础扎实,而非专业的人才则需要先学习基本的图书馆专业知识才能进一步深层次的学习;三是激励制度建立过程中不可过高或者过低,目标过低,工作人员无须通过努力即可完成,使激励制度失去其存在的必要性;目标过高,超出工作人员的能力范围,造成工作人员虽经不懈努力仍不能达到既定目标,严重挫伤其积极性,也使得激励制度失去存在的理由。

图书馆年度工作总结篇(7)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区域文化协调发展,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利用现有设施,统筹规划、因地制宜、分步实施,着力发展农村文化公益事业,切实满足农村群众最基本文化权益,进一步落实文化惠民工程。

二、总体目标

围绕城乡一体化建设战略,与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建设相适应,按照政府主导、公益惠民、城乡均衡、资源共享的原则,坚持与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文化需求相适应的方针,构建以市图书馆为总馆、镇(街道)图书馆为分馆、村(社区)图书室和农家书屋为基层网点,企业、学校等行业系统图书馆联合加盟为补充的公共图书馆城乡一体化服务体系。经过3年努力,全市各镇(街道)图书分馆全部建成;村(社区)图书室、农家书屋纳入分馆基层网点;有计划地筹划部门、企业或学校等单位建立公共图书馆专题馆。

三、建设要求

全市公共图书馆一体化实行总分馆制,总馆设在市图书馆,分馆设在各镇(街道)。各镇(街道)具体负责图书分馆的整体建设。

(一)馆舍建设:各镇(街道)分馆要求设在文化氛围活跃、便于群众借阅的中心区,馆舍面积不低于100平方米,室内阅览座位不少于30个;尽量实行藏书借阅分开;有条件的分馆开设专题馆或特色资源陈列室;条件较好的镇(街道)分馆还应设立电子阅览、少儿阅览室以及培训、讲座、展览等区域,可与文化站现有资源交叉互补,优化馆舍的服务功能。

(二)内部设施配置:各分馆至少配备2台工作电脑,1台打印设备,1台图书防盗仪,1台UPS不间断电源,文化共享工程专用电脑3台以上,空调1台,保证计算机宽带网络畅通;分馆所有形象标识由总馆统一配送,书架等其他设施,由分馆按总馆设计标准,自行配置。

(三)藏书建设:要求各镇(街道)分馆藏书不少于10000册,其中期刊不少于100种,报纸不少于20份。年新增图书不少于1000册。

(四)人员配置:镇(街道)分馆馆长由文化站长兼任,主持分馆日常工作;配备专职管理人员2名,负责图书借阅、读者咨询,业务统计、活动开展,确保分馆正常开放,活动定期开展。

四、管理机制

总分馆之间实行业务统一部署、行政各自负责、经费独立核算、文献资源共建共享的管理机制。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和岗位目标责任制,优化管理,服务为本,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的职业素质和业务能力。

(一)经费投入:市财政投入15万元用于市总馆统一采购图书充实各分馆藏书;市财政投入110万元专项经费用于分馆建设,以奖代补,对考核合格的分馆进行奖励(其中2010年40万元,2011年40万元,2012年30万元)。镇(街道)分馆建设经费和建成后的日常运行经费由各镇(街道)负责。

(二)人员管理:分馆工作人员由各镇、街道文化站统一管理,总馆对分馆工作进行业务上指导,各分馆应指定其中1名专职人员负责向市总馆上报工作计划、业务报表统计、年度总结等工作;各分馆图书管理人员均需接受市总馆的岗位培训和业务考核。

(三)管理制度:各分馆管理制度由市总馆统一制定;总分馆权责明确,职能清晰;市总馆负责对镇(街道)分馆的专业指导,实施对分馆的考核评级,考核评级结果上报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五、工作职责

实施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建设,必须明确职责,讲究实效,注重服务,扎实推进公共图书馆城乡一体化服务体系建设。

(一)总馆工作职责

1.总体推进。实地考察协商,就分馆选址、馆舍布局、书架陈设、标牌引导等进行全面指导,促成分馆选址合理、借阅便捷,各分馆环境温馨舒适、敞亮大方,特色突出,文化氛围浓厚。

2.统一运作。加强总分馆体制下的规范化、科学化、专业化管理。

(1)文献编目规范标准:各镇(街道)分馆每年新增图书及报刊杂志由各分馆自行采购,市总馆统一编目;各分馆原有图书由总馆负责回溯建目、重新加工,进机编目系统。

(2)文献物流集散式管理:市总馆对运作过程中的图书物流实行统一的集散式管理,因“一卡通”从各分馆借出的图书,由市总馆集中定期还入原馆;因新旧图书更新造成各分馆旧书下架,由市总馆建库入藏;其他因宣传推广等活动造成的图书物流,也由总馆负责统一调配,集中分送。

(3)文献资源共建共享:资源共建方面,市总馆指导各镇(街道)分馆激活现有文献资源存量,在各自区域内收集特色文献资源,鼓励有条件的分馆建设特色专题馆或专门陈列室;资源共享方面,各分馆由市总馆提供免费资源共享网络,实现在大市范围内图书通借通还,数字文献资源免费查询下载。

(4)业务全程指导:市总馆为各分馆提供业务指导和技术支持,负责对文献编排、借阅流通、业务统计、读者活动等业务的全面指导;负责计算机自动管理系统的安装、升级、检修等技术性工作。

(5)人员统一培训:市总馆负责各分馆图书管理人员的岗位培训工作,健全人才培养机制,提升人员素质。

(二)分馆工作职责

1.开放时间:各分馆每周开放时间不低于42小时,鼓励晚上开放,根据群众的阅读需求灵活安排开放时间。

2.管理效率:镇(街道)分馆读者的有效办证量不低于本地户籍人口的5%,年图书外借册次在办证量的10倍以上,年流通人次达到本地户籍人口数的30%以上,各分馆在达到基本要求的基础上,逐年提高,切实保障文献的流通效率。

3.读者活动:各分馆应积极参与市总馆定期组织的各项读者活动,并将活动材料上交市总馆,年度内读者活动不少于4次。

4.图书流动服务:各镇(街道)分馆配合市总馆开展图书流动服务,协助市总馆逐步将村(社区)图书流动点在全市范围内覆盖;村(社区)图书室因撤并重组导致的改建工作由镇(街道)主导统筹,及时向市总馆汇报;待条件成熟后逐步将村(社区)图书室纳入由(镇)街道主导的总分馆模式,进一步完善公共图书馆城乡一体化服务体系。

图书馆年度工作总结篇(8)

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文化建设新高潮的举措。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迫切愿望。我国各级公共图书馆通过开办分馆延伸服务,拓展图书馆的服务范围,积累了许多成功经验,海宁馆向嘉兴市图书馆学习,向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明显推进,政府对公共设施投入的逐年加大,图书馆事业正赶上了最好的发展时期。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面临的问题是如何根据农村的实际情况,办好乡镇分馆,推出更优质的服务。

分馆建设是现代社会的主要探索的问题,本文试图谈海宁市图书馆围绕分馆建设服务体系的工作实践和探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和对乡镇分馆持续发展的几点思考谈谈个人的看法。本文在一些问题的探讨上仍然存在很多不足,有待各位同仁进一步研究。这样才能发挥公共图书馆的职能优势,推动分馆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工作实践和探索

1、总分馆制模式是我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建设和发展的最佳选择。我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建设的重点要实现城乡一体化服务体系。作为基层的乡镇分馆图书馆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总分馆制是图书馆的一种管理模式,分馆在行政上隶属于总馆,在业务上接受总馆管理。当今时代,公共图书馆已经面临着复合型服务体系,建设覆盖面广的乡镇图书馆也成为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方向和必然趋势。

2、总分馆制是一种先进的办馆模式。嘉兴市乡镇分馆的建设是在政府主导、整体规划下推进的。海宁市委、市政府在推进城乡一体建设进程中,非常重视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市财政一次性拨给新建乡镇分馆购书30万元作为开办经费,并且每年投入10万元专项购书经费;乡镇财政负责水电、维修、工作人员工资等开支等;乡财政投入资金负责分馆的各种设备及维修的费用。我们自2008年12月18日海宁市第一个乡镇图书馆分馆――海宁市图书馆盐官分馆正式开馆。就如同为乡村文化阵地注入“源头活水”,乡镇分馆的建成将让上万册新书以及数以千万计的期刊论文检索和数据库信息走到农民的田间地头,使城市里的优质文化资源突破区域樊篱,向农村倾斜,以城乡一体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依托,实现文化信息资源的无缝对接。并对以盐官分馆的建立为起点,进一步深入开展乡镇分馆工作,不断推进城乡一体化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促进文化大繁荣、大发展。图书馆乡镇分馆建设是市委、市政府文化强市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这是一项惠及全市人民特别是广大农民群众和外来民工的文化创新工程。盐官分馆由盐官镇人民政府和海宁市图书馆合作共建,它是我市首个公共图书馆乡镇分馆,是市图书馆创新办馆模式和实施延伸服务的一次有益的探索,为全市推行图书馆乡镇分馆制作出了示范。该馆建筑面积500平方米,藏书近3万册,报刊杂志300种,电脑12台,据2010年统计读者办理借书证1332张,流通册次6440册,23546人,阅览人次42541人,95120册次。电子阅览室具有电子阅览、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等多项功能。盐官分馆具有良好的服务功能,它与嘉兴地区各县(市、区)图书馆联网,实现了图书“通借通还”,同时与各个图书馆的数字资源实现了共享,使盐官镇的人民群众能得到与城市居民基本一致的服务,丰富和活跃当地群众的文化生活,满足群众的文化知识需求。海宁市图书馆盐官分馆在建设体制、功能设置、服务理念与管理模式上打破了城乡二元结构,将市图书馆的优质资源、管理体系、现代服务延伸到乡镇分馆。

3、注入新生力量。成功开设的第一个分馆正常运行后,给每个乡镇增添一份活力。一个个乡镇分馆建成后,都由总馆派出一名分馆馆长,负责分馆的日常业务工作。乡镇按总馆要求向社会公开招聘合同工,由总馆统一培训上岗、统一考核和统一管理。同时总分馆之间实现文献资源的统一采购、统一编目、统一配送;统一开放时间,每天开放时间不少于10小时,节假日照常开放。为最大可能地体现公益原则,市图书馆历年来不断推出一系列措施:总分馆体系内的所有图书馆实现免费办证、免费借阅、免费查询、免费上网(局域网)和免费参加展览、丰富的读书活动等,不断让图书馆走进读者生活,成为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文财务发〔2011〕5号《文化部、财政部关于推进全国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工作的意见》文件精神,自此,市图书馆基本服务项目全部免费,真正实现了“零门槛”服务。在这基础上,相继开出了斜桥分馆,按功能区分为三层,一楼为资源共享工程播放室,二楼为图书借阅室,三楼为期刊阅览室、电子阅览室。现有藏书近3万多册,报刊杂志300种,据2010年统计读者办理借书证1312张,流通册次66797册,人数25301人,阅览人次47342人,104722册次。出入分馆总人数93422人。由些可见,乡镇分馆的读者可以享受与城市居民同等的阅读服务,图书馆分馆真正开到了农民家门口,实现了全覆盖。让图书馆的优质资源和服务播种到基层。市、乡各级领导和当地百姓都对乡镇分馆的社会效益予了肯定。事实证明,这一模式是适合海宁社会济现状可持续发展的成功探索。经过三年时间的不懈努力,海宁市图书馆不断加强基层服务领域,并得到有效实施。分馆建设从2008年起动至今,以全面实施分馆机制,遍布城乡11个分馆和1个专题馆。受到了广大读者的高度认可,图书馆界也给予了高度评价。

二、公共图书馆实现城乡基层图书馆一体化建设和管理

1、分馆建设和服务现状分析。分馆是街道、乡镇通过与公共图书馆签订协议确定合作关系,委托公共图书馆为其筹建并管理图书馆,从而以规范化的管理形式,为农民提供文献信息服务的办馆模式。总馆管理分馆日常业务,招聘、培训并管理分馆工作人员。海宁市总馆专门设立农村指导部,负责分馆的协调、管理和指导工作。总馆与分馆使用海宁市图书馆统一的读者证,文献通借通还。分馆可提供书刊借阅、电子阅览、自习等服务,所有服务免费,服务对象主要为周边广大农民和外来务工者,分馆还设有少儿阅览区,为少儿提供服务。各分馆还举办图书馆服务宣传、知识讲座、文化展览等各类主题活动。2010年,共举办主题活动38场次,其中分馆联动活动8次,分馆独立活动7次,总馆开展活动23次,参加人数7450人。通过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盘活基层阅读热情,构建馆读交流平台,引领阅读潮流。这些分馆由于设备先进、资源丰富、管理规范、开放正常而成为深受市民喜欢。

2、搞好总分馆活动初建成效。延伸各类信息服务,除资源共享外,总馆的其他服务,如讲座、展览、培训、读者活动、网上或电话咨询服务等,也必须延伸进分馆。比如:大型活动属于元宵节猜灯谜,是海宁市图书馆,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之一。通过“猜”灯谜,(元宵节)市图书馆携手盐官、斜桥、周王庙、马桥等各乡镇分馆,将部分乡镇分馆下属的图书流通点和村级活动点纳入活动体系,同时推出了元宵“灯谜会”。灯谜会有16个活动会场,共举行16场灯谜会,挑选了19000余条灯谜,全部免费开放,吸引了群众6457余人前来竞相猜谜。此次灯谜会在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全覆盖的基础上,开展总馆、乡镇分馆、村级流通点的三级联动,极大的延伸了基层服务臂长。在各乡镇分馆推出灯谜会的同时,斜桥镇庆云村、仲乐村、永合村、路仲村、光明村也同时推出灯谜活动,为进一步延伸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触角奠定了深厚的群众基础。

3、扩大了图书馆的服务辐射面。健全了公共图书馆基层服务网络,延伸了图书馆的服务半径,丰富了基层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使当地农民利用图书馆成为可能,一些从来不到图书馆的农民成为图书馆的常客。分馆由于贴近基层,贴近农民,吸引了大量潜在的读者,使图书馆的到馆人数和文献外借册次都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提高。

4、提升了图书馆的社会影响。合作办馆还有效宣传了图书馆的服务,加深了社会对图书馆的了解,提升了图书馆的社会认知度。许多分馆成为接待参观考察、展示其文化建设成就的重要窗口。分馆还加深了农民对图书馆的认识和了解,一些原来对图书馆一无所知的农民,由于身边有了图书馆,开始关注、了解并利用图书馆。

三、存在问题及相应对策

1、存在问题

(1)缺乏可持续发展的体制保障。这种通过协议确定的合作关系约束机制不强,影响了分馆的正常运作和读者活动的开展。

(2)服务效益有待提高。分馆人员素质普遍偏低,分馆管理人员几乎全部为新招聘人员,对图书馆的服务工作一知半解,对如何提高分馆服务工作不到位。

(3)图书馆经费普遍存在短缺问题,政府对图书馆事业的重视程度还不够。有些分馆活动资金的不到位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图书馆的生存和发展。图书馆的后续设备维修存在问题。一些电脑键盘坏了,不能及时得到更换。

(4)分馆工作人员工资偏低。工作人员对图书馆工作没有热情,缺乏对图书馆的理解和相应的服务技能,其结果不是服务质量不能保证,就是人员经常变动;人员每变动一次,总馆就需要重新为其培训新的工作人员,培训期间分馆就不能保证正常开放。

2、相应对策

(1)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政府推动是分馆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海宁市的乡镇分馆建设之所以能够顺利推进,其根本原因在于政府强有力的推动。要确保分馆健康发展,必须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通过政府立法的形式,为分馆建设提供法律和制度保障,确保其长久持续发展。还要让更多的热心公益事业的人士出资出力,共同关心、关注乡镇图书馆。

(2)提高总分馆文献保障能力。文献资源是图书馆事业发展的物质基础。海宁市图书馆年购书经费300万元,其中分馆购书经费每年每个分馆10万元,(包括报刊),每年递增图书,改善藏书结构。

(3)提升乡镇分馆的服务功能。提高分馆的办馆效益首先应该以人为本,提高乡镇分馆图书管理员的业务水平和整体素质,使他们有足够的能力和水平去辅导和统筹村级图书流通服务点,通过系统的学习,帮助他们掌握图书的管理、分类编目、读者服务等基础业务能力,使他们进一步走向专业化,才能保证业务工作顺利开展。经常与总馆开展人员交流等形式,同时要加强对分馆人员的考核和管理,提高分馆管理人员的责任心。

(4)加强定期检查和指导工作。总馆应协同文化主管部门加强对分馆的定期检查、督促,认真做好宣传指导工作,促进各分馆之间的工作总结与经验交流,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检查和评比活动,并进行跟踪回访,对管理成效好的分馆进行表彰和物质奖励,发挥每位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5)加大宣传推广,提升农民的图书馆利用意识。通过宣传推广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使其产生积极的阅读行为,是图书馆的重要工作,也是图书馆提升社会影响、提高办馆效益的有效途径。海宁市图书馆之所以能取得年接待读者568998人次、外借文献1334078册次,新增借阅证5131张。得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其重要原因在于分馆开馆三年多来坚持不懈地开展图书馆服务宣传推广活动。要提高分馆的办馆效益,首先应加大对分馆的宣传,尤其要开展经常性的读者活动,要每年定期组织一些大型系列活动,着力打造特色活动、品牌活动,提升分馆的影响力。

四、对乡镇分馆持续发展的几点思考

1、进一步确立以政府为主导的管理体制。政府的支持及资金的保障是乡镇分馆建设得以顺利进行的前提。要使乡镇分馆持续发展,必须加强制度建设,从制度上规范政府和各级主管部门在乡镇分馆建设和管理中的责任。乡镇图书馆建设要纳入政府考核机制,不达标作为乡镇政府评选先进的一票否决项,做到规范有科学性、目标有阶段性、措施有可操作性,保障乡镇分馆在总馆的统一管理上高效率地运行。

2、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整体服务水平。乡镇分馆是总馆派出去的一个服务窗口,工作人员的素质如何,将直接影响到乡镇分馆的服务质量。随着一个个乡镇分馆的建立,必须将工作人员,培养成高素质的业务骨干,加强队伍建设是总馆的当务之急,组建与图书馆工作相适应的人才队伍,形成一个多学科、多层次的复合型人才。

3、实行规范化管理。总馆在辅导乡镇馆常规业务工作的基础上,要制订考核评比标准,开展达标创优活动。采取召开现场会、互查互访定期评比检查等多种形式,确定工作任务,每半年或一季度作一次工作交流,促进乡镇分馆健康稳步的发展。

4、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丰富乡镇农民精神文化生活。乡镇图书馆要根据农民不同层次的特点,利用图书馆服务宣传周和世界读书日开展各种活动,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总分馆制管理模式下乡镇分馆的建设还处在探索阶段,在实际运行中,需要我们在今后工作中不断探索,以期使这种管理模式进一步完善。

结束语

展望未来,我们有充足的理由相信在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下,农村文化建设将会不断地呈现出新的面貌,广大农民群众将会拥有更为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将会享受到更多的文化权益。改革开放的文化成果,将会进一步惠及广袤的华夏大地上的亿万农民!总分馆制实现了资源的高效共享、服务的统一规范。我们采用了总分馆制的分馆图书馆成为广大民众学习知识、终身教育的重要场所。得到了广大读者的高度认可,取得了较好的服务效果。

参考文献:

[1]林丽萍,陈峰.创新分馆建设模式构建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J].图书情报工作,2009(1).

[2]邱冠华.苏州城区总分馆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图书情报工作,2009(1).

[3]程建宇,顾慧.庐县总分馆制的实践与探索[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

[4]王以俭.公共图书区县基层图书馆总分馆制模式探析[J].

图书馆年度工作总结篇(9)

1 引言

刻板印象是关于特定群体的特征、属性、行为的一组观念,也是对于一个社会群体及其成员相联系的特征或属性的认知表征,它常常反映出人们对某一群体公认的态度和观念。职业刻板印象指不以事实为依据,仅根据过去有限的经验对某一职业成员形成一种固定的印象,并以此作为判断其成员个性的依据。“刻板印象”一词最早可以追溯到1922年Walter Lipp-man的经典著作《公众舆论》,认为“我们不是先看见,然后确认;我们是先确认,然后才看见……我们认识的,都是从文化中的固有形态里提取的一些见解。”

天津地区图书馆员刻板印象实证研究以天津地区图书馆员为目标群体,运用心理学方法研究图书馆职业的刻板印象,以期给图书馆职业边缘化的现状做一个定量描述和定性分析,为国内进一步研究提供数据支持和实践基础。

调查采取问卷与访谈相结合的方法,采用自编的图书馆员形象调查问卷,对社会公众、图书馆员以及将来可能从事此行业的图书馆系学生(以下简称未来职业者)做了随机抽样调查。共发放问卷1 203份,回收1 188份,问卷回收率达98.7%,其中有效问卷1 134份,在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及对部分图书馆领导和员工访谈的基础上形成本报告。

2 调查过程

本次研究,针对社会公众、图书馆员和未来职业者三个群体,分别编制公众对图书馆员刻板印象问卷、图书馆员自我评价调查问卷和未来职业者对图书馆员刻板印象问卷,问卷包含图书馆员印象、图书馆工作印象、交往意愿、个人基本信息4个分问卷。选取南开大学普通学生样本30名、图书馆学专业学生样本15名、天津理工大学图书馆馆员样本15名进行预测试,检验问卷填答情况和信效度,并做出相应调整,形成最终正式问卷。采用分层抽样和偶遇抽样相结合的方式选取调查对象。图书馆员样本共抽取391份,包括高校馆、公共馆和医院、党校等其他类型图书馆,涵盖市区、郊区和郊县;公众样本覆盖读者、一般公众、主管领导、学生,同时学生覆盖各个学历和年级,共抽取样本678份;未来职业者以学校、学历、年级分层抽样,共抽取样本134份。问卷回收后,对无效、空白废卷进行了剔除,对问卷答案编码并进行录入,利用SPSS13.0,进行因素分析、描述统计、方差分析和t检验,并得出相应结论。

3 内容分析

3.1 个人基本信息部分

3.1.1 公众对图书馆员刻板印象问卷到图书馆的频率:每周至少一次的有169人,占26.3%;每月至少一次的有246人,占38.8%;半年或更久一次的有171人,占26.6%;从来不去的有56人,占8.7%。

在图书馆的停留时间:停留1—2小时的有262人,占42.5%;不到一小时的有169人,占27.4%;2-3小时的有136人,占22.0%;4小时及以上的有50人,占8.1%。

对图书馆的服务是否满意:选择满意的有541人,占81.5%;选择不满意的有123人,占18.5%。

与图书馆员工作外的交往:有工作外交往共77人,占11.4%,没有的共597人,占88.6%。可以看出图书馆行业相当封闭,馆员需要加强对外的交往。

是否有朋友或亲戚在图书馆工作:有朋友在图书馆工作的为121人,占17.9%,没有的为556人,占82.1%。有亲戚在图书馆工作的为44人,占6.5%,没有的为632人,占93.5%。

3.1.2 图书馆员自我评价调查问卷学历结构:以本科为主体,共219人,占62.6%;其次是大专及以下和硕士及在读,分别为65人和62人,各占18.6%和17.7%;博士及在读最少,仅有4人。

职称结构:以馆员最多,共155人,占44.2%;其次为助理馆员,占26.5%;而研究馆员最少,仅占2.O%。

进馆年限:6—15年最多,共150人,占42.6%;16-25年82人,占23.3%;5年以内80人,占22.7%;25年以上40人,占11.4%。进馆6—25年的人数居多,可见,图书馆工作具有一定的稳定性,流动性较小。

是否具有图书情报专业背景:具有图书情报专业背景的只有152人,占45.2%,半数以上的图书馆从业者没有在本科或者专科阶段接受过系统的图书情报教育。

是否从事过其他行业的工作:从事过其他行业的有193人,占55.8%。可看出,随着国家对图书馆事业的投入加大和社会关注程度提高,图书馆行业的吸引力在不断上升。

3.1.3 未来职业者对图书馆员刻板印象问卷 对图书馆的印象来源:源自亲身经历的占绝大多数,共102人,占82.9%;来自于家人朋友、大众媒体的共12人,占9.8%;说不清楚的有6人,占4.9%。大多数图书馆系学生的印象还是停留在读者对图书馆服务的印象,而不是作为一个工作者对图书馆员自身的印象。

如何进入此专业:61.3%的人表示是被动进入的,而主动进入的仅有45人,占36.3%。可看出,大部分人并非自愿进入图书馆专业,专业吸引力不足。

对专业的态度:选择不喜欢或有点不喜欢的共33人,占26.6%;选择说不清楚的有33人,占26.6%;选择有点喜欢的有39人,占31.5%;选择喜欢的人有19人,占15.3%。明确表示喜欢图书馆专业的人数不到一半。

图书馆的发展前景:认为图书馆发展前景好或比较好的共75人,占61%;选择说不清楚的有33人,占26.8%;认为图书馆发展前景比较差或差的人有15人,仅占12.2%。大部分人对图书馆行业的发展前景持比较乐观的态度。

是否希望换专业:希望转换专业的有91人,占73.4%,不希望换专业的33人,占26.6%。大部分人希望转专业,同样可以看出图书馆专业吸引力不足。

3.2 图书馆员印象部分

图书馆员印象是对图书馆员人格、行为、能力等维度的总体看法,它的平均数是3.534 2,表明人们对于图书馆员的印象介于“说不清”与“认可”之间,即基本满意的程度。图书馆员印象分问卷共涉及34个印象描述词,因素分析共得3个子因素:现实感受,反映现实生活中图书馆员给人们留下的印象;目标状态,反映图书馆员在人们心中的理想形象;业务要求,反映馆员在工作中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能力。

3.2.1 图书馆员印象的人口学特征 图书馆员印象的人口学特征是指对图书馆员总体印象有显著性差异(I检验和方差分析的p值小于O.05,下同)的个人基本信息:

满意度特征:满意度对未来职业者和公众的图书馆员印象均有显著影响,满意者的总体印象要显著好于不满意者,这说明未来职业者和公众的图书馆员印象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对图书馆服务主观感受的影响,也就是说加强服务满意度水平是提升“图书馆员印象”的重要途径。

进馆年限特征:图书馆员的进馆年限对图书馆员印象有显著影响,图书馆员印象随着进馆年限的增加而呈现出上升趋势。在各因素中,进馆年限仅对现实感受有显著影响,而对目标状态和业务要求影响不显著。馆员在现实感受方面印象不好,而在目标状态和业务要求方面印象较好。

3.2.2 图书馆员印象对图书馆工作印象与交往意愿的影响 图书馆员印象对图书馆工作印象影响显著,相关系数为O.095;同时对图书馆工作的3个因素(工作前景、工作强度、工作愉悦度)影响极其显著,除与工作强度成反比(相关系数为一0.164)之外,与工作前景和工作愉悦度成正比(相关系数分别为O.280和0.477)。图书馆员印象与交往意愿为极其显著的正相关,相关系数为O.220。

也就是说,对图书馆员的总体印象越积极,对图书馆工作的印象也就越积极,具体来说即认为图书馆工作强度更大、前景和环境的愉悦性更好;从影响程度来看,图书馆员印象好坏会突出影响工作愉悦度(相关系数最高),对图书馆工作总体印象影响较小(相关系数接近0)。同时,图书馆员印象越积极,也更愿意与图书馆员进行工作内外的交往。

3.3 图书馆工作印象部分

图书馆工作印象是指对图书馆职业的基本看法,笔者从访谈中抽出认同度较高的15条论述作为量表中的基本选项,平均数为3.254 6在“说不清”和“满意”之间,略低于图书馆员印象和交往意愿。它的三个因素为:①工作前景,反映图书馆行业的社会待遇和发展潜力等;②工作强度,反映馆员工作时长、适合从业人群等;③工作愉悦度,反映图书馆工作本身、工作环境使人内心愉悦程度及福利待遇令人满意的程度。

3.3.1 图书馆工作印象的人口学特征图书馆工作印象的人口学特征是指对图书馆员职业印象有显著性差异的个人基本信息。

满意度特征:未来职业者对图书馆服务的满意程度与对图书馆工作印象有显著影响。在各因素之中,对工作愉悦度有显著影响,而对图书馆的工作性质和工作强度影响不显著。对图书馆服务满意的人对图书馆工作印象是正面的,而不满意的人的印象则偏向于负面。无论满意与否,都对图书馆工作性质的评价负面,对工作强度评价正面。可见,未来职业者认为图书馆工作前景不好,但是工作强度较低。

发展前景:发展前景对未来职业者的图书馆工作印象有显著影响。随着对图书馆发展前景评价的提升,未来职业者对图书馆工作印象也在不断提升,两者具有明显的正相关性。在各因素中,未来职业者对工作强度和工作愉悦度的印象很好,却对工作性质有显著的坏印象。这也符合人们一般概念中的图书馆员印象——即工作是清闲的和愉悦的,但是不利于日后的发展。

考虑是否换专业:未来职业者是否考虑换专业对图书馆工作印象影响显著,不愿意换专业的人对图书馆工作印象明显优于想要换专业的人。在各因素中,是否考虑换专业只对工作性质有明显影响,而无论是否想换工作,未来职业者对工作性质都有显著的坏印象,这点在想要换专业的人中表现的尤为明显。

对图书馆专业的态度:未来职业者对专业的态度与图书馆工作印象有明显的正相关性。对专业评价正面的,图书馆工作印象也是正面的,对专业评价不好或者说不清楚的,图书馆工作印象是负面的。随着评价的上升,图书馆工作印象也不断变好。

有朋友或亲戚在图书馆工作:有朋友或亲戚在图书馆工作对图书馆工作印象有显著影响,尤其是对工作愉悦度因素上。没有朋友或亲戚在图书馆工作的人对图书馆工作印象要好于有朋友或亲戚的人。

到图书馆频率:到图书馆频率对图书馆工作印象有显著影响,每月至少去一次的人对图书馆工作印象最好。每月至少去一次者和半年或更久一次、从来不去的人之间有显著差异。总体而言,频率以每月一次为限,高于或低于此频率者在对图书馆工作印象方面有着不同的感受。图书馆工作印象与到图书馆频率有正相关性。

教育程度:教育程度对公众的图书馆工作印象有显著影响,总体的印象是好的,学历高者的满意度要相对好于学历低者。说明人们对图书馆工作印象的认识程度受到自身学历的影响,图书馆工作印象与学历呈正相关成长。

是否为学生:是否是学生对公众的图书馆工作印象有显著影响。学生群体对图书馆工作印象的影响明显好于非学生群体,尤其体现在工作性质和工作强度因素上。

馆类型特征:不同类型馆的图书馆员在图书馆工作印象上没有显著区分,只是在工作愉悦度上有明显差异,高校馆馆员的工作愉悦度最强。

年龄特征:图书馆工作印象随着图书馆员年龄的增加而呈下降趋势,两者呈负相关。

3.3.2 图书馆工作印象对图书馆员印象与交往意愿的影响 图书馆工作印象对图书馆员印象有显著的影响,相关系数为0.095;但对图书馆员印象下的三个因素(现实感受、目标状态、业务要求)的影响各有不同。对现实感受影响极其显著(相关系数为O.101),对业务要求影响显著(相关系数为O.076),而对目标状态则没有影响。图书馆工作印象与交往意愿也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073。

也就是说,图书馆工作的总体印象越好,对图书馆员的印象也就越好。具体来说,认为图书馆工作总体较好的人们对图书馆员的现实感受更加积极,对图书馆员应当具备的业务要求认知也更加明确,但对理想图书馆员应当具备的个人特点(目标状态)没有突出的看法。

另外,对图书馆工作印象越好,也更愿意与图书馆员加强沟通交往。

3.4 交往意愿部分

交往意愿是指愿意与图书馆员接触的行为倾向,具体来说,即为愿意与图书馆员共同工作、交朋友、谈恋爱的意愿,平均数为3.669 6,高于其他两项,表明人们比较愿意与图书馆员交流或成为朋友等。

3.4.1 交往意愿的人口学特征交往意愿的人口学特征是指对是否愿意与图书馆员交往有显著性差异的个人基本信息。

与图书馆员工作外的交往:和图书馆员有过工作外交往的公众与未来职业者,其与图书馆员的交往意愿明显要好于没有工作外交往的人,两者呈正相关性。

满意度特征:满意度对未来职业者和公众与图书馆员交往意愿均有显著影响,满意者的交往意愿要显著大于不满意者。可见,人们对图书馆员的交往意愿一定程度上受到对图书馆服务主观感受的影响,图书馆员需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增强读者满意度。

是否为学生:是否是学生对公众与图书馆员的交往意愿有显著影响。总体上,公众是很愿意与图书馆员交往的,非学生群体的交往意愿要大于学生群体的交往意愿,也可以看出走上社会的人需要更多的交际向。

有朋友或亲戚在图书馆工作:有朋友或亲戚在图书馆工作的未来职业者和图书馆员的交往意愿要显著好于没有朋友或亲戚在图书馆工作的人,两者存在正相关性。

到图书馆频率:未来职业者到图书馆频率对与图书馆员的交往意愿有显著影响,其中从来不去的人对与图书馆员的交往意愿很低,呈负值;其他都是正值。

停留时间:未来职业者在图书馆的一次停留时间越长,其与图书馆员的交往意愿也越高,两者呈显著的正相关性。这说明随着与图书馆员的接触增多,与之交往意愿也随之增加。

对图书馆专业的态度:未来职业者对专业的态度与和图书馆员的交往意愿有明显的正相关性。随着对专业评价的上升,与图书馆员的交往意愿不断上升。

3.4.2 交往意愿对图书馆员与图书馆工作印象的影响 交往意愿对图书馆员印象影响极其显著,相关系数为O.220;同时对于图书馆员印象下的三个因素(现-实感受、目标状态、业务要求)也有极其显著的影响。除与现实感受成反比(相关系数为0.137)外,与目标状态和业务要求均呈正比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O.348和O.203)。

交往意愿对图书馆工作印象同样有显著影响(相关系数为0.073),对图书馆工作印象下因素工作强度有极其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116),与工作愉悦度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378),而与工作前景没有显著关系(相关系数为0.065)。

也就是说,更愿意与图书馆员进行工作内外交往的人对图书馆员和图书馆工作的印象也更积极,具体表现在:交往意愿越高,对图书馆员现实感受越差,目标状态和业务要求的态度越明确;交往意愿越高,越认为图书馆工作强度较大,工作愉悦性越好,但对工作前景没有突出的看法。

交往意愿表征的是人们愿意与图书馆员交往的程度,笔者证实意愿强烈的人与图书馆员的事实交往也更为频繁,那么交往意愿强烈的人对图书馆的了解也将更加深入。在这种情况下,交往意愿越高的人对图书馆员现实感受越差,就值得反思了。天津地区图书馆员服务和素质提升也就摆在了刻不容缓的位置。

4 改善图书馆员形象的对策

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图书馆行业要想走出边缘化困境,必须了解社会公众对图书馆员的固有印象。笔者通过前期访谈、问卷调查和研究,对图书馆员群体、社会公众及未来职业者群体的图书馆员刻板印象做了定量描述和定性分析,认为要想改变人们对图书馆员的刻板印象,必须从宏观的政府和社会角度、中观的行业角度、微观的馆内与图书馆员个人角度制定针对性措施,提升图书馆整体形象与馆员个人形象,帮助图书馆行业更好的融入主流社会。

4.1 政府应持续加强对图书馆行业的重视与投入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在物质层面得到改善的同时,精神层面却日渐贫乏,而互联网的普及更是给图书馆带来了极大冲击。在这种背景下,党和政府理应更加重视对图书馆事业的投入,使图书馆行业与国家的经济社会同步发展,形成政府支持、社会重视的良好氛围。这对提高图书馆行业在公众中的地位,改善图书馆员的形象必将起到正面的促进作用。

4.2 社会公众应重视教育水平的提高

上述研究表明,社会公众的受教育程度与他们对于图书馆员的认识有显著的影响。也就是说,随着受教育程度的提升,对图书馆员工作的认识会更为深入、客观,使用图书馆会更加频繁,对图书馆员的印象会更好。因此,营造一个重视教育与公民素质的舆论环境,引导公众不断提高自身教育层次,不仅有助于改善其对图书馆员的认识程度,更能提高全社会的文明。

4.3 图书馆行业应增强与社会的交流程度,优化馆员结构

由于图书馆行业的专业性与自成系统,容易造成自我封闭的弊端。研究表明,与图书馆员有工作外交往、有朋友或亲戚在图书馆工作的人,对图书馆工作和图书馆员的认识更加客观公正,对图书馆员的印象也更好。所以,图书馆行业要重视增强与社会的交流,不能坐等读者上门、提供被动服务。应主动走出去,与社会团体、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多交流,以改变社会公众的刻板印象。同时,图书馆员自身也需要加强与社会的交流。

此外,鉴于图书馆目前女性员工居多和老年员工较多的事实,优化馆员结构,增加年轻员工和男性员工的比例,也有助于增强图书馆活力,改善图书馆员在社会公众眼中的形象。

4.4 图书馆要提升自身服务水平

图书馆年度工作总结篇(10)

中图分类号:G254.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6)10-0011-03

1背景

文献采访工作是图书馆业务工作的首要环节,也是图书馆一切业务工作的起点,直接影响到图书馆藏书体系建设和藏书质量优劣,影响到图书馆各项业务及服务工作的效率和效益[1]。设立一套科学合理的采访馆员选拔考核任用体系,是提升采访工作质量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举措。我国早在2000年下半年,就由厦门大学图书馆率先建立了学科采访馆员制度[2]。自此,以学科为依托的学科采访馆员制度在国内高校图书馆开始推行。建立学科采访馆员制是采访工作规范化、科学化的新思路,是采访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项重大变革[3]。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采购的目的,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师生对文献资源的需求,特别是本校从事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的教师的需求[2]。这就决定了高校图书馆采访馆员制度的建立应该而且必须基于学科之上。那么,对于面向大众读者群体的公共图书馆而言,是否可以参照高校图书馆的基于学科的采访馆员制度,设立适应公共图书馆采访工作特色的采访馆员制度,以期在采访工作中有所突破和创新。

2014年上半年,上海图书馆采编中心同步开展了采访馆员和编目馆员的考核评定工作,揭开了公共图书馆采访馆员制度建设的帷幕。笔者对上海图书馆的采访馆员制度建设进行实证分析,探讨公共图书馆采访馆员制度建设的实施办法,包括岗位的构建、人员的选拔、考核、激励等方面。

2公共图书馆采访馆员设置及其要求

2.1采访馆员岗位设置

2.1.1岗位设置的依据。采访馆员岗位设置应根据本馆文献采访方针,遵照本馆文献资源采选的总任务、总方向、总要求和想要达到的总体目标,结合本馆采访文献的结构、采访工作流程、采购经费管理使用等具体情况来设置;同时,还应兼顾本馆文献采访的文种、载体及现有采访岗位。

2.1.2岗位设置的原则。采访馆员岗位设置应遵循可衡量性、可行性、导向性三性原则。采访馆员岗位能力要求应该符合员工实际执行能力,目标不可过高或过低,将员工的实际表现与岗位目标相比较,有效反馈员工的执行力。岗位能力要求应该同时具有行为导向作用,成为员工应该遵守的职业操守,对员工的工作行为起到约束和规范作用。

2.1.3岗位设置的模式。与高校图书馆基于学科的采访馆员岗位设置模式相比,公共图书馆采访馆员的专业知识相对薄弱、学科结构不尽合理、对读者需求及馆藏等信息了解相对片面[4]。因此,公共图书馆可以考虑建立按工作内容来划分的层级式采访馆员岗位模式,即将采访岗位按不同的岗位职责要求进行等级划分,等级越高业务工作能力要求越高。上海图书馆将采访馆员的岗位按语种划分为中文与外文两类,每个语种又分为一级采访馆员、二级采访馆员、三级采访馆员、四级采访馆员四个等级,每一级岗位都有明确的岗位能力要求。笔者以外文采访馆员岗位对文献出版信息的能力要求为例:一级岗位的采访馆员要熟悉文献资源出版信息,具有文献出版信息调研分析能力;二级岗位的采访馆员要了解文献资源出版信息,具有收集外文出版信息的能力;三级岗位的采访馆员要具有收集外文出版信息的能力;四级岗位对采访馆员的文献出版信息能力无特殊要求。通过分析整体岗位职责,可以看到:一级采访馆员可以承担文献采访总审校工作;二级采访馆员在文献采访工作中起骨干作用;三级采访馆员协助一、二级采访馆员开展工作;四级采访馆员主要是辅助采访,负责到货核对、验收、移交等工作。由此可见,一、二级采访馆员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采访馆员。上海图书馆2014年评定了4位一级采访馆员、7位二级采访馆员,一、二级占比44%。

2.2采访馆员角色定位

2.2.1任职条件。采访馆员的任用不与职称、学历挂钩。由于事业单位职称评定的客观因素,副研究馆员职称以上的馆员在公共图书馆的占比较低。以上海图书馆为例,在25名采访员工中,副研究馆员职称以上的有5名,占比20%,如果仅将副研究馆员职称以上的馆员设为采访馆员,数量是远远不够的。目前,上海图书馆的25名采访员工中有硕士研究生学历的4名、本科学历的18名、大专学历的3名,本科及本科以上学历的采访馆员占88%。

2.2.2职业能力素养。采访馆员应深入分析调研某一学科的馆藏资源情况(各种文献类型);跟踪某一学科发展动态,多渠道收集相关学科的出版信息;做好相关学科的文献资源的搜集、整理、加工、试用和评价等工作;参与信息库建设;了解读者需求,能够结合馆藏情况优秀馆藏信息,引导读者使用优质馆藏,提高文献利用率;掌握某一学科或多门学科知识,能够对该学科内的文献采访提供意见与建议[4]。

2.2.3职业道德素养。采访馆员应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工作认真细致;具有强烈的采访责任感和高度的信息敏锐度;具备为读者服务的奉献精神;有很好的团队合作理念,顾全大局,服从安排;具有良好的培训能力,能够承担采访人员的培训和指导工作;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及自我学习能力,能够把握和捕捉学科最新动态。

3公共图书馆采访馆员制度的实施

3.1采访馆员的选拔

采访馆员的产生应该依据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考试与考核相结合,将考试、考核结果作为评定学科馆员的重要依据。笔者将其归纳为三种形式:①直接任用。主要采取书面材料审核方式,不经考试或考核,直接任用。②卷面笔试任用。以卷面笔试形式完成闭卷测试,以最终得分评定岗位等级的高低。该选拔方式最接近公平公正的原则,但也最具有偶然性,同时不排除理论与实际相脱离的情况。③专题报告演讲。这也是上海图书馆选拔采访馆员所采用的形式。由上海图书馆采编中心成立采访馆员考核小组,小组成员有中心负责人、中心党支部成员、部门负责人、工会代表,并特邀上海图书馆其他中心的人员及馆外专家担任。采访馆员以专题报告演讲的形式,与考评小组进行面对面交流。专题报告内容以文献采选为核心,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进行论述。演讲时间控制在15分钟以内,并由评审小组对每位参评人员进行提问,最后由考评小组对每位参评人员进行综合评定,投票表决最终确定被评审人员的岗位等级。

张珏:公共图书馆采访馆员制度的探索与实践3.2采访馆员的考核激励机制

建立学科馆员考核激励机制,定期对采访馆员进行岗位考核,评定其任职态度和能力。由主管领导对照各层级的采访馆员岗位和能力要求的细化指标进行考核,如:每月采选文献的种数及册数;多卷书、重要连续出版物的征订、补缺数量;审校过程中发现的漏订、误订及复本量差错等数据。也可以以月工作报告的形式,由采访馆员本人书面述职来进行其岗位任职考核。以上海图书馆为例,采访馆员以工作报告的形式进行月度考核。每位采访馆员必须完成每月一份的书面工作报告,内容为被考核人员当月主要的工作情况汇报。如:上海图书馆某外文二级采访馆员2015年1月至2015年6月的工作报告(见表1)。

表1某采访馆员2015年1月至2015年6月工作报告一览表

时间报告主题2015年1月在采访工作中对新兴小型出版社的价值判别方法浅析2015年2月普通外借投放外文图书吸引读者阅读的方法探析2015年3月普通外借室投放外文通俗类读物使用情况浅析2015年4月2014年我馆英文学术类图书读者借阅情况2015年5月从2014年馆藏外文图书读者使用情况分析读者阅读倾向2015年6月英文艺术设计类图书采选方法调研

表1显示该采访馆员的工作内容涉及收集出版信息、读者需求调研分析、分析调研某一学科的馆藏资源情况。每月考核的结果与职工的岗位津贴、工作量津贴以及奖励性工资挂钩。同时,中心根据工作报告的质量,评出年度优秀工作报告,给予一定的绩效奖励。

3.3采访馆员的晋升

馆藏建设需要不断创新优化,采访馆员的队伍应不断夯实扩充,制定切实可行的采访馆员晋升机制势在必行。采访馆员的晋升应以科学性、公平性、小规模为前提,结合本馆采选的文种、载体、学科门类等具体情况,拟订不同的晋升比例。以上海图书馆采编中心为例,2016年年初进行了首次采访馆员职级晋升工作,由采访馆员提交调整申请,评审小组进行评审。评审时,采访馆员做专题报告并阐述工作情况,并由部门主任对其工作情况进行介绍,评审小组对该采访馆员情况进行讨论并进行无记名投票,若投票赞成率超过70%,则该采访馆员的级别调整申请将被通过。此次晋升的21名采访馆员有4名采访馆员提升了岗位级别,提升比例为19%。其中2名采访馆员由三级升为二级,2名采访馆员由四级升为三级,4名采访馆员中,中外文岗位比例为3∶1,晋升后一、二级采访馆员占总采访馆员人数的52%。

4公共图书馆采访馆员制度的深化

4.1参照国内外先进经验,不同岗位有机协作

公共图书馆采访馆员制度可以参照国内外研究型大学图书馆普遍施行的学科馆员制度,将馆藏建设职责与参考咨询职责融为一体。如:美国康奈尔大学图书馆,学科馆员同时承担了参考馆员和采访馆员的职责,从而为院系提供全方位的学科服务[5]。目前,我国的参考馆员与采访馆员分属两个不同的岗位和部门。笔者认为,参考馆员了解读者需求并熟悉文献资源的分布与使用,如果参考馆员能够参与文献资源采选与决策,可以使文献资源结构更加合理。

4.2建立长效培训机制,培养复合型采访人才

文献信息资源的不断变化,赋予了公共图书馆采访馆员新的使命。采访馆员不仅要具备图情专业知识,更要有广泛的学科知识,要精通一门或几门专业学科知识。一方面,学科馆员要提高自我学习的能力;另一方面,公共图书馆要制定一套符合工作实际需求的长效培训机制,培训形式可以是远程教育也可以是专业院校举办的继续教育和在职培训课程等。公共图书馆做好日常培训工作的管理,在时间或经费方面给予支持,并对学习效果进行评估,使培训工作制度化、规范化,使采访馆员成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

4.3强化竞争意识,引入“降级”制度

公共图书馆采访馆员人数一定要控制在一定比例范围内,比例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采访工作的整体开展,在采访馆员的岗位等级调整过程中,评审工作应该分为级别上调和级别下调两种。领导和员工均可对不符合采访馆员级别要求的职工,提出下调级别建议,并由评审小组进行评审并投票表决,如投票赞成率超过一定比例,则要下调该职工的采访馆员级别。

参考文献:

[1]王荣立.新时期图书馆文献采访人员素质提升的途径[J].图书馆学刊,2015(9):59-60.

[2]钟建法.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学科采访馆员制度的建立与管理[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2(2):41-43.

上一篇: 礼仪活动总结 下一篇: 电厂环保运行工作计划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