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村小组长工作总结汇总十篇

时间:2022-06-27 01:00:06

农村村小组长工作总结

农村村小组长工作总结篇(1)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党的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及和谐社会建设的总体要求,围绕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中心任务,整合资源,创新机制,进一步改进培训方式,拓展培训功能,提升培训能力,全方位、多渠道、深层次开展农民培训和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加速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和留得住、用得上的农村实用人才,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二、目标任务

以培育有道德、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文明诚信、知法守法的新型农民,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社会发展为总体目标,以农村青壮年劳动力为主体培训对象;以政策法规、道德规范、科技文化“三进村”为主要培训内容;以培训农民掌握政策法规、农业实用技术为重点,授课到组、指导到户、培训到人,着力提高农民的法律意识、道德水平、文化素质、科技技能和发展创新水平。努力营造“争做新型农民、争当文明农户、争创和谐新村”的良好社会氛围,促进全乡农村经济社会和谐健康发展。具体培训任务是:在2011年内完成全乡所有村组干部和以青壮年为主的农民群众的轮训工作。其中,以村为单位,完成村组干部教育培训5期,培训人数240人次;以自然村为单位,完成农民教育培训56期,培训人数5000人次;完成劳动力就业培训250人次。

三、培训原则

(一)因地制宜,分类培训。按照各村组农民的文化水平、经济发展程度、产业分布和存在突出问题等实际情况,区分不同的培训对象,坚持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培训。

(二)注重实效,方便农民。尊重农民意愿,满足农民需求,设立流动课堂,采取村组就地培训,交叉巡回授课等贴近、方便农民的培训方式,将培训重心下移,为农民群众提供良好的教育培训服务。

(三)上下联动,点面结合。在县农民教育培训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根据乡党委的统一安排,以各类农民教育培训机构为依托,发挥各涉农部门的技术优势,上下联动,以点带面,整村推进,促进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全面开展。

(四)长短结合,灵活高效。长训短培相搭配,灵活运用各种培训方式,注重寓教于乐,丰富培训内容,活跃培训形式,保证农民培训取得实际效果。

四、培训内容

(一)强化法律法规培训。以社会治安、禁毒防艾、民族宗教、土地承包、交通安全、计划生育等法律法规培训为重点,进一步加大普法力度,搞好法制宣传,增强农民群众通过法律手段正确行使权力、履行义务、维护利益、化解矛盾的观念。引导农民增强民主意识,通过合法途径表达愿望和诉求,保障自身权利,激发农民有序参与村民自治的热情,提高参与民主政治建设的能力,培养知法、懂法、守法的新型农民。

(二)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深入开展《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培训,大力弘扬社会正气,引导群众牢固树立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观念和艰苦奋斗的作风。切实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增强群众明辨善恶美丑的能力,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养成良好的道德风尚。全力推进社会公德、家庭美德教育,培育健康文明的社会新风尚。组织群众开展健康向上的文娱活动,引导广大农民移风易俗,营造积极向上的农村文化氛围。

(三)开展农村政策培训。重点培训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及现行强农惠农政策,提高农民群众掌握和运用政策的水平,激发群众发展生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农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热情,进一步融洽党群、干群关系。

(四)组织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围绕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结合农时重点抓好良种良法推广、病虫草鼠害防治、农业设施应用与管理、防灾减灾、安全生产等农村实用技术的培训,引导广大群众学科技、用科技,提高农业效益,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面向农村初高中回乡毕业生和青壮年,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提高转移就业能力。

五、组织领导

为切实加强全乡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景信乡农民教育培训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农民教育培训工作。领导小组成员组成如下:

组 长 ××× 乡党委书记,宣讲团团长

副组长 ××× 县禁毒防艾办主任,宣讲团副团长

成 员 ××× 乡党委副书记,乡挂钩联系朗勒村领导

××× 党委委员、纪委书记,乡挂钩联系景冒村领导

××× 乡党委委员、武装部长、副乡长,乡挂钩联系勐白村领导

××× 副乡长,乡挂钩联系回俄村领导

××× 副乡长,乡挂钩联系糯各村领导

××× 乡派出所指导员,宣讲团成员

××× 县疾控中心医生,宣讲团成员

×××县林业局工程师,宣讲团成员

×××县人事局科员,宣讲团成员

××× 县进修学校教师,宣讲团成员

××× 乡宣传干事,宣讲团成员

××× 乡林业站长,宣讲团成员

×××乡农业站站长,宣讲团成员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于乡党政综合办,具体负责处理日常事务,办公室主任由罗娇同志兼任。

六、方法步骤

(一)准备阶段(2011年12月15—22日)。成立乡村两级农民教育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及工作机构,制定初步工作方案,组织召开领导小组会议,对授课等相关细节进行探讨、分析,召开乡级动员会议。

(二)村组干部培训阶段(2011年12月23日—2011年3月)。以村为单位,组织开展村组干部脱产培训(对象为:村两委班子成员,“八在员”,村党支部书记及村民小组干部)。

(三)农民教育培训阶段(2011年4月—2011年11月)。认真总结村组干部培训经验,教师队伍进村入组,以自然村为单位,有计划、分步骤地全面开展农民教育轮训。

(四)总结验收准备阶段(2011年12月)。梳理总结,建档备案,抓好迎接县领导小组考核验收各项准备工作,并积极探索建立全县新型农民教育培训工作长效机制。

农村村小组长工作总结篇(2)

二、工作目标

(一)总体目标

通过3年时间的建设,为全县农户建立规范化的电子信用档案,初步形成信用宣传、信用档案征集、信用评价和信贷支持为一体的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格局。

(二)具体目标

2012年全县农户信用档案覆盖面累计达到30%,2013年累计达到70%,2014年累计达到90%。在此基础上,到2014年末,农户贷款覆盖面达到有信用档案农户的30%以上。

三、工作机制

(一)组织形式

我县农村信用体系建设采取“政府主导、人行牵头、部门参与、依托基层、形成网络、建立平台、信息共享”的组织形式。

1.县政府主导。县政府主导全县的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包括成立农村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制定总体目标、考核阶段性成效,并组织协调乡镇(街道)、部门的工作。

2.人行县支行牵头。人行县支行具体负责全县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方案的制定、组织信用户的评定和农户信用信息管理系统的维护等。

3.乡镇(街道)、部门联动。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和县级有关部门以及涉农金融机构按各自职责,积极开展我县农村信用体系建设。

(二)组织工作机构

1.成立县农村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农村信用等级评价领导小组,见附件),由常务副县长任组长,县政府分管农业副县长和分管金融副县长任副组长,县政府办公室、县法院、县农办、县公安局、县民政局、县财政局、县人力社保局、县农林局、县人口计生局、县海洋渔业局、市工商局分局、人行县支行、银监局监管办、各涉农金融机构主要负责人为成员。

农村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人行县支行,办公室成员由县政府办公室、县法院、县农办、县公安局、县民政局、县财政局、县人力社保局、县农林局、县人口计生局、县海洋渔业局、市工商局分局、人行县支行、银监局监管办、各涉农金融机构具体业务部门负责人组成。

2.各乡镇(街道)成立农村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由乡镇长(街道办事处主任)任组长,分管领导和所在乡镇(街道)金融机构负责人为副组长,乡镇政府和街道办事处相关工作人员、金融机构信贷员为成员。负责本辖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并按行政村建立农户信用信息采集小组,成员由联村干部、大学生村官、村班子成员和所在乡镇(街道)金融机构信贷员(农村金融指导员)组成,负责农户信用信息的采集和信用户的初审。

三、工作内容和步骤

(一)农户信用档案征集

1.农户信息的采集。农户信用档案的采集由行政村农户信用信息采集小组实施。农户信用档案内容包括农户基本信息、住房信息、生产资料信息、信贷信息、其他信息等五大类。

2.农户信用档案的录入。以行政村为单位,成立由联村干部、村两委会成员、大学生村官等人员组成的信息采集小组,并采取“分片负责、一对一服务”的办法,上门逐户采集本村的农户信用信息。信息采集小组将农户信用档案按照“省农户信用信息管理系统”要求和农户信用信息采集表格内容录入,并按规定要求进行信息的更新。

(二)信用户、信用村和信用乡镇(街道)的评定

1.评定程序。信用户的评定以信用信息管理系统打分为主,结合行政村农户信用信息采集小组意见进行初评,乡镇(街道)评价小组进行评定,并报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由领导小组办公室颁发《信用证》。信用村的评定由乡镇(街道)评价小组初评,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核认定。信用乡镇(街道)的评定由县领导小组评定。信用村和信用乡镇(街道)由县政府发文公布,并颁发信用牌匾。

2.评定标准。信用户的评定标准采用“省农户信用信息管理系统”自动打分和信用户评定小组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农户信用信息系统的评分标准为:90分以上为优秀,75-89分为良好,60-74分为一般,59分以下为差。行政村信用户评定小组对系统自动评分产生的信用户无异议的,按照系统打分将农户信用等级分别评定为AAA级信用户、AA级信用户和A级信用户。

信用村的评定在信用户评定的基础上进行,信用村评定标准要求本村信用农户达到50%以上。

信用乡镇(街道)的评定在信用村评定基础上进行,信用乡镇(街道)评定标准要求本乡镇(街道)信用村达到50%以上。

3.信用复评。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街道)每三年进行一次复评。

(三)信贷优惠政策

1.涉农金融机构在为农户提供金融服务时,应主动使用信用体系建设成果,参考信用评定结果,在授信额度、审批程序、服务种类、贷款利率、抵(质)押物等方面予以优惠和政策支持(具体的优惠政策另定)。

2.县政府对涉农金融机构提供小额信用贷款给予财政贴息(另定)。

(四)系统建设和维护

人民银行杭州中心支行已建立“省农户信用信息管理系统”。我县该系统的管理权限在人行县支行。由行政村信息采集小组成员通过手工表格进行信息采集,再统一录入规定的电子表格,最后由人行县支行将电子表格导入农户信息系统。待将来系统外接成功后,逐步实现相关部门、涉农金融机构间的信息共享。

(五)工作步骤

1.启动阶段(2012年4月-5月)。成立县农村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农村信用等级评价领导小组)和乡镇(街道)农村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制订县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和县农村信用等级评价管理暂行办法。

2.试点阶段(2012年5月-6月)。以长街镇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试点镇,由该镇各行政村信息采集和信用评议小组负责向广大农户发放信息采集手工表格,经小组成员录入电子表格后定期送交人行县支行,统一导入省农户信用信息管理系统。农户信用信息采集量达全镇70%以上,并开展信用农户、信用村评定工作。

3.动员推广阶段(2012年6月-9月)。在试点取得实际成效的前提下,召开全县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推进会,在我县各乡镇(街道)全面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开展农户信用信息采集工作。力争2012年底前全县农户信用信息采集户数占全县农户总户数的30%;2013年底,农户信用信息采集户数占全县农户总户数的70%;2014年底,农户信用信息采集户数占全县农户总户数的90%,有信贷业务的农户占信息采集户数的30%以上。

4.应用阶段(2012年9月-11月)。首次全面开展2012-2014年“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街道)”评定工作。

5.总结阶段(2012年12月-2013年1月)。对推进我县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进行总结,并开展评先评优活动。

(六)财政支持措施

农村村小组长工作总结篇(3)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县政府关于创建*信用乡的工作要求,做好“农户信用、林权(农房)、货款授信三联评、小额信用贷款、林权(农房)抵押贷款、农户担保(联保)、货款三联动、政府银行农户三联手”的创建工作,完成*乡农村信用等级评定,推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林权<农房>抵押货款,加大对农户创业创新的信贷支持力度,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在全乡16村开展农村信用等级评价,评价信用村达到行政村总数的80%,信用村的信用农户达到50%以上,在调查填报信用户信息资料的基础上,进行信用等级的评定,9月底前完成村、户信用等级评价和信用乡创建综合授权工作。

二、实施步骤和内容

第一阶段建立组织宣传发动(*5月1日—5月10日)

1、为加强对全乡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协调,乡政府成立由乡长担任组长,分管的副乡长、乡信用社主任为副组长,相关涉农干部为成员的*乡农村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对全乡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和信用农户等级评价工作。乡政府召开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动员会,开展业务培训,进行深入广泛地开展宣传。

2、为明确分工的职责和任务。领导小组制定《*乡农村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工作职责和任务》根据县里提出的评估标准,完成*乡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各项工作要求。

3、乡政府、信用社是农村信用等级评价工作和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创建的领导和实施主体。为加强对各村、农户农村信用等级评价工作的组织领导,要求各村成立村级农村信用等级评价工作领导小组,小组成员由村两委干部及农户代表担任,负责本村农户的信用信息采集评估,并对农户信用等级进行初步评价,完成本村的各项农村信用体系的创建工作。

4、创建信用村的基本条件:(1)信用户占全村农户数的比例原则上要达到50%以上。(2)村集体经济良好,有健全的财务制度,在信用社开设基本结算账户,主要的资金在该户账户进出。(3)按期归还贷款的农户占本村有贷款农户总数的95%(含)以上,不良贷款按五级分类占比不高于3%。(4)建立了创建信用村工作小组,创建活动有规划,有具体办法措施。(5)村两委关心支持金融工作,积极帮助信用社组织资金,协助贷款发放,回放工作。积极主动协助信用社宣传与倡导讲信用、守信用的社会风尚,村主要领导参加信用评定工作小组。(6)村两委班子团结,在农户中威信高,责任心强,办事公正。

第二阶段全面实施阶段(*5月11日—5月25日)

1、此次农户信用等级评价实行信用、林权、房产三联评。农户的主要收入来源、住房物权、林权土地数量、种养殖数量、贷款情况、担保情况等其他资产负债情况等指标要素,对农户的整体信用状况进行综合分析评判,确定农户信用等级。

2、各行政村工作领导小组要对农户的整体信用状况进行调查和采集,填写《农户信用信息档案》资料。根据农户信用调查情况,结合《*县农户信用等级评价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对农户信用等级在村里进行初评,并张榜公示后,报乡农户信息采集和信用等级评价工作小组进行复评。乡政府将综合评价结果报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经审查后,由县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对获得相应信用等级的农户进行命名,并颁发《信用证》。

3、在信用农户评定工作的基础上,开展信用村、信用乡的创建工作。凡是符合信用村评定基本条件的行政村,由村两委向当地信用社提出书面申请,由县农村信用社负责向县人民银行推荐,经审核符合条件,报经县农村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审查同意并予以命名和授牌。信用乡的报经*市农村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审查同意后予以命名和授牌。

第三阶段总结完善阶段(*5月26日—9月底)

1、在完成我乡农村信用体系创建工作的基础上,认真总结信用户、信用村评定工作经验,肯定成绩,表彰先进,进一步完善农村信用体系创建的规范工作,加大金融对新农村建设创建力度和信贷支持,深化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全面提高社会效应。

2、改善授信管理,提高服务水平。乡信用社结合农户信用等级评价结果,进一步完善信贷管理。根据农户的信用等级、资产状况、贷款需求以及信用社资金实力情况,对其核定相应贷款综合授信额度。结合授信额度应包含小额信用款、林权(房产)抵押贷款、农村担保(联保)贷款的额度,并采取一次核实随用随贷。余额控制,周转使用的管理办法,简化贷款手续,提高贷款效率。不需要提供担保,抵押凭证《信用证》和有效身份证件就可以向信用社直接办理贷款、不需要贷前调查和层层审批,对农户贷款需求额度超出其核定的小额信用贷款限额,可采取林权(房产)抵押担保(联保)的方式予以解决。

3、实施配套政策,促进持续发展,乡信用社对信用户、信用村在制定相应的贷款优惠政策。实行贷款优先,额度放宽手续简便,利率优惠。对低收入农民小额贷款和单笔金额2万元以内的林权抵押贷款执行基准利率,县财政给与基准利率50%的贴息。

三、工作要求

1、统一思想认识

开展农村信用等级评价。全面推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和省委“两创”总战略的重要举措,也是落实市县加快农村信息体系创建工作重要工作,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加大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具体体现。通过农村信用等级评价,规范信用管理,对进一步改善金融支农服务,支持农民创新创业,推进农村信用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各有关村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把开展农村信用等级评价,推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深化信用村和信用乡创建作为今年推进新农村建设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增强做好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切实将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并按时完成取得实效。

2、把握工作原则

农村村小组长工作总结篇(4)

一、明确目标,分步实施

为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挥金融服务“三农”的作用,鼓励农民创业致富,进一步优化农村信用环境,培育大批的农村优质客户群体,促进地方经济的繁荣与发展,很有必要分步实施以开展信用村、信用户建设为主要手段的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科学评价农户信用状况,有效防范信贷风险,提高信贷资产质量,对农户的个人信誉、还款记录、所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主要内容、经营能力、偿债能力等进行重点分析、测定的基础上,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办法对农户信用状况进行判断、评级,为进一步解决农民贷款难问题、简化贷款手续、提高信贷资产质量提供依据。

共分为了以下三个阶段进行:

(一)调查摸底阶段

主要内容有:一是做好对勿坦村的摸底调查,掌握村人口、户数、自然村数量、经济发展状况,现有农村信用社贷款数量及质量;二是成立相关领导机构,落实职责分工,制订工作目标和措施,组织适时开展各项工作;三是草拟农户信用等级评定办法,并对评定小组进行培训;四是下发通知文件,召开动员大会,明确工作要求,落实工作安排;五是农村村民对创评活动的意见和建议;六是农民的信(还)贷情况;七是客观评估创评活动可能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八是提出解决困难和问题的对策及切实可行的工作思路。

(二)组织实施阶段

1、宣传发动。一是通过沟通县农村金融改革发展综合试点工作领导小组,拟定宣传单张、横幅、标语内容,并进行派发和悬挂、张贴,通过电视、电台、报刊等媒体进行报道,将农村金融改革发展综合试点行动方案向社会各界公布,达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活动期间,组织工作人员在我镇各主要路口拉大型宣传画2幅、挂宣传标语7条,分发宣传资料1000余份。二是在大力宣传的基础上,举办各类现场会和以“珍爱信用记录、享受幸福人生”为主题的征信宣传活动,从而在全镇范围内形成了政府推动、社会互动、上下联动的良好格局,进一步提高社会各界对信用村、信用户建设的认识。

在宣传发动阶段我镇主要抓好了“四个一”工作:

①成立了一批专门组织。成立信用村、信用户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农村信用社设立农户信用等级评定小组、贷还款协管小组。

②制定了一个实施方案。根据县委、县政府的部署和《郁南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农村金融改革综合试点行动方案》,结合本地实际,制订切实可行的活动方案。

③召开了一次动员大会。村委会都召开了村民代表大会,广泛宣传发动、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激发了广大干部群众的热情,形成了创评活动的热潮。

④组织了一次学习培训宣讲。我镇在七月份举办一次创评活动培训班,重点培训村委会党支部书记、驻村干部、驻点信贷员,组织学习有关文件精神、掌握政策、学会操作,并利用各种形式进行宣传,使评“信用户”的条件、步骤标准和有关优惠措施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通过全方位、高密度的宣传,营造了浓厚的创评活动氛围,讲清了活动的目的意义、标准步骤,大大地调动了农民群众的创评热情。勿坦村许多在外打工的农户,纷纷打电话回来,要求父母代为填报申评表,有的还直接打电话给镇、村相关干部询问了解创评情况,关心自己家的信用评议档次,还有不少农民强烈要求驻村干部通过适当增加“信用户”的评选指标的方式,扩大评选面。

2、资料收集。由村委会按照农村信用社关于信用户建设的要求对现有农户进行造册登记,筛选出拟开展评级的农户;向农户派发《农户信用等级评定申请表》,协助收集信用等级评定所需资料,包括:夫妻双方身份证及户口簿、结婚状况证明文件、家庭或个人财产及收入证明资料、生产经营类证明资料等。

3、开展评级。按照《郁南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农户信用等级评定实施细则(暂行)》的要求,由熟悉当地情况的农村信用社人员以及该村的村委会干部、村民代表组成信用等级评定小组根据收集资料进行整理、登记——>完成填写申请表、调查、初评、复评、审评、信息录入等程序,产生评级结果——>公告评级结果(农户或群众对结果有异议并经核查情况属实的,重新评级)。

(三)落实奖励措施

凡评为“优秀信用户”可享受贷款在3万元以内可享受免担保、最长两年内周转使用、利率适当优惠的待遇;凡评为“较好信用户”可享受贷款在1万元以内可享受免担保、最长两年内周转使用、利率适当优惠的待遇。

至上年度末,无拖欠农户占辖区内贷款总数的80%以上;辖区内被评为较好等级以上农户占已评定信用等级农户的60%以上;村党支部和村委会有工作能力、业绩明显、群众威信高,村委及干部无拖欠贷款行为,积极支持农村信用工作,协助农村信用社组织资金、清收旧货等;辖区在当地信用社发生存款业务的农户比例不低于70%。并由该村申请,农村信用社推荐,在明年三月底前由联社依据相应条件审批认定、核发“信用村”牌匾。对被评为“信用村”的,可以提高本村知名度和信誉度;辖区内借款人还可以享受定价利率下浮10%的优惠待遇,保证担保、联保贷款额度适当放宽,并对其实行信贷倾斜,优先支持该地区重点项目建设和产业结构优化或调整。

根据农户申请,郁南联社信贷管理与资产保全协助桂圩农村信用社,共对353户勿坦村村民按规定流程进行了信用等级评定,其中:评为优秀的28户、较好的268户、一般的25户、较差的32户。被评为较好以上的村民296户,占参评户数的83.85%;一般和较差的分别占总参评户数的7.08%和9.07%。9月7日,我镇已经配合桂圩农信社为评为“优秀信用户”的村民颁发信用证书。

(四)总结验收阶段

一是根据评级结果进一步完善信用等级资料的归档管理,建立起每个农户的信用档案,为下一阶段对农民授信提供依据;二是对评为“优秀信用户”的农户颁发信用证书,对符合条件的村委会核发“信用村”牌匾;三是及时召开总结会和经验交流会,总结存在问题,查找不足,以便在以后工作中进一步加以完善;四是研究部署其它村委会信用村、信用户的建设工作。

二、试点工作中的措施

(一)强化了领导,确保了工作落实。成立信用村、信用户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镇委书记担任,副组长由镇长、县农村信用社相关领导担任,成员由镇委委员、副镇长、相关部门主管领导及村委会书记组成;主要负责沟通协调有关部门,指导督促桂圩信用社、勿坦村委员会按要求开展信用村、信用户建设试点工作,定期向上级汇报工作。成立农村信用社设立农户信用等级评定小组,组长由桂圩镇农村信用社主任担任,副组长由农村信用社相关负责人及村委会书记担任,成员由桂圩镇农村信用社信贷员及分属的村小组组长组成;负责辖内农户的信用等级评定。成立贷还款协管小组。组长由村委会书记担任,组员由各分属村小组组长组成;负责向农村信用社推荐贷款对象,协助做好农户资信调查评定,协助管理农户贷款。

同时,镇政府和桂圩镇农村信用合作社各派出3名工作人员专职每天到勿坦村委会协助开展工作,切实抓好试点工作的落实。并深入调查做好摸底工作,深入各家各户了解对金融的需求,为开展改革试点工作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明确了职责,确保了评选质量。各领导小组成员及办公室工作人员以认真负责、客观公正的态度,切实做好指导、督查和审核工作,杜绝了弄虚作假;深入群众、深入家庭、全程参与,准确掌握了第一手资料,及时了解群众反应,确保创评活动的公开、公平、公正,各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又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并用好了相关政策,积极落实了各项优惠奖励措施。

(三)注重结合,防止了“单打一”。各村民委员会和桂圩镇农村信用社以桂圩勿坦的信用村、信用户建设试点工作为契机,加大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宣传和推广力度,共同营造良好的农村信用环境,不断提高农民的信用意识,在农户之间形成相互促进、相互监督、人人守信的良好信用气氛。把评选工作作为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建设社会主义农村,构建和谐平安社会的一项重要工作。

三、试点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农村村小组长工作总结篇(5)

按照《中共**县委农村换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2017年度农业和农村工作目标任务考核的实施意见》(宝委农办〔2017〕66号)文件要求,我乡认真落实,开展了农业和农村工作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总结如下:

一、农民增收工作

(一)高度重视,健全机构。为扎实推进我乡促进农民增收工作,乡党委、政府把该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多次召开党委会议专题研究此项工作。乡上成立了以乡长**同志为组长,分管领导**同志为副组长,乡农技站、财政所、村两委为成员的**乡促进农民增收工作领导小组,因地制宜制定农村增收方案,落实增收致富项目,制定帮扶措施、年度工作计划。各村分别成立了以村党支部书记为组长,相关村组干部为成员工作小组,具体到各村促农增收工作的落实。

(二)突出重点,稳步推进。切实履行农民增收工作,使我乡保质保量完成了统计抽样调查数据采集工作,按时完成了农村产业发展、农民增收情况、农业产业化经营情况等方面的信息上报。按时报送下相关工作总结及材料,并紧紧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农业产业化转型升级。

二、幸福美丽新村建设

我乡把幸福美丽新农村建设纳入全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进一步建立健全工作机制,成立了幸福美丽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下设了专门办公室,建立健全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工作人员专门抓的工作机制。2017年以来,结合我乡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制定了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实施方案和年度工作计划。认真做好建设规划,采取目标化管理的方式推进新农村建设,在具体工作中要把各项工作任务细化为每一个具体指标,逐一进行落实。具体规划如下:

一是农林产业继续发展壮大。全乡农作物种植面积达到5100亩,其中粮食种植4238亩,经济作物种植874亩,基本保持了基本农田不缩减;巩固退耕还林面积6004亩;累计发展中药材种植面积3475亩;发展魔芋、马铃薯、黄金果、莲花白等果蔬450亩;种植经济林木5500余亩;养殖蜂群3200群,累计年出栏生猪4200头。传统农业经济依然发挥支柱产业作用,群众增收稳定向好。

二是农村产业基础设施方面,我乡农村产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巩固。维修养护了新华村5组、芍药10余亩。新康村2组、3组药山公路,保持道路随时畅通,确保药农的农资和中药材产品运输畅通。

三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方面,加强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监管体系健全,监管措施到位,完成了县上下达的各项目标任务,确保了农产品质量的安全。

在今年,我乡全面完成了“四好村”创建目标任务,幸福美丽新村按“1+35”配置标准完善建设,建全“四好村”创建、幸福美丽新村建设等工作开展情况台账。健全了幸福美丽新村管理机制、制度,确保机构、人员、责任、经费落实到位,实现自建委到自管委的过度,制度完成《新村管理办法》,建立自管委运行、公共设施管理、资金筹集等管理、环境卫生治理等配套办法和运行机制。

三、基础设施建设和惠农政策落实情况

我乡重点围绕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完成了2017年度“四改、三清、三建、两调”和旧村落改造任务,搞好人畜饮水、公路建设、沼气能源综合利用、文化活动中心等建设项目规划的落实,完善“1+n”村级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规范提升我乡专业合作社,产业规模适度,能够有效带动我乡产业发展、农民增收。切实完成县级部门下发的农田水利建设任务,深入实施安全饮水等工程,加快农村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完成退耕还林和植树造林目标任务,完成乡村公路建设任务。

我乡高度重视惠农政策落实,建立了分工协作、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形成惠农政策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切实保障涉农资金管理规范,无违规行为。建立了监督举报机制,设立举报电话、举报信箱等,建立责任追究机制,使惠农政策落实的到了保障。

四、当前存在的问题

一是农村新兴水果产业、试种新药材刚刚试步,存在较多问题。猕猴桃产业少数农户效益可观,多数农户管理粗放,产品品质低劣,销售困难,试种重楼、芍药等还未见效益。

农村村小组长工作总结篇(6)

刚才某*主任对我市上半年新农村建设工作进行了全面总结,对我市新农村建设的形势可以概括为,开局良好,进展顺利,有自己特点。开局良好主要表现在:一是我们始终坚持以经济发展为中心,着力夯实新农村建设的基础。上半年县域gdp和工业经济、农业经济、财政收入都有较大增长,其中gdp同比增长24.6%,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21.3%,农业总产值同比增长9.7%。为我市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能力。二是始终坚持以为农民办实事、得实惠为突破口,着力推进农村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市委、市政府在年初承诺为农民办好10件实事,主要出发点,是解决当前农民要求最迫切、最需要解决的问题,让农民得到建设新农村的真实惠。这也是我市新农村建设的突破口、着力点,对此,各部门、各单位都有较高认识,积极加大实施力度,使10件实事实施顺利,有的已经取得预期成果,确保了我市新农村建设开局良好。三是始终坚持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根本出发点,着力推进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我们通过推广和普及农业先进技术、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培训、兴办农村二、三产业等等,不断拓宽农民就业的渠道,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使今年上半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同比增长11%。同时,我们注重解决农民“就学难”、“看病难”、“行路难”、“吃水难”等问题,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的有了明显改善。四是始终坚持以强化农村基础组织建设为重要载体,着力创建农村和谐社会。通过加强乡村党组织建设,开展“三级联创活动”,实施村务公开和完善民主管理等工作,强化了乡村基层政权建设,推进了乡村文明建设、民主政治建设。

总的看,我市新农村建设的良好的环境已经基本形成。我们的干部群众对新农村建设的认识提高了,基本形成了全社会知道新农村、了解新农村、参与新农村、建设新农村的良好氛围。良好工作机制已经基本建立。成立了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和小组办公室,明确了成员单位职责,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和联络员工作制度。良好工作基础正在夯实。年初计划的各项工作目标和承诺的10件实事,进展得非常顺利,有的已经取得预期成果,为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打下良好的基础。但也应该看到,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发展县域经济,增强以城带乡、以工补农能力;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消除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缩小城乡差别的任务很重,也不是一蹴而就、一朝一夕的事。所以,我们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一定要从实际出发,注意防止以下几种倾向,一是要克服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的思想。不能做表面文章,搞“一阵风”,急于搞些“政绩工程”、“形象工程”,劳民伤财。二是不要对上级及各级政府投入新农村建设的期望值过高。政府增加投入是必要的,但决不能依赖政府投入上,要明确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要充分发挥农民自己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主动性。三是决不能把新农村建设理解为新村庄建设。改变农村村容村貌是非常必要,但这只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而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民主管理这二十字内容才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涵。四是抓新农村建设不能搞“一刀切”,一个模式。农村情况千差万别,“十里不同天”,在同一地区,也有农村之间自然条件、经济结构、风俗民情的差别。不能用行政命令的方式搞一刀切,推广一个模式,沿用一套考核指标。

今年中央1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要注重实效,不搞形式主义;要量力而行,不盲目攀比;要民主协商,不强迫命令;要突出特色,不强求一律;要引导扶持,不包办代替。”我们一定要认真理解和贯彻落实中央这“五要五不要”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科学、准确地把握和分析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态势,既要看到已经取得的成绩和进步,坚定加快发展的信心和决心,又要勇于面对困难,积极应对挑战,变压力为动力,进一步增强发展意识、责任意识,确实从实际从发、集中民智,脚踏实地、很抓落实,带领农民群众艰苦奋斗,使新农村建设成为惠及广大农民群众的“民心工程”。

二、立足实际、注重实效,切实把握好新农村建设的切入点和着力点

新农村建设是一项惠及广大农民群众的“民心工程”,一定要把每件好事办到农民群众的心坎上。新农村建设是一项紧迫的现实任务,也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更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涉及到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等个方面,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需要我们进行新的探索和实践,特别是在开局阶段,更要切实把握好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切入点和着力点。根据我市的实际,我想,在今后推进新农村建设中,要着力把握好以下五点:

(一)要把握好一个中心,就是坚定不移地以经济发展为中心。加快发展县域经济,推进现代农业建设,这是建设新农村的物质前提,也是统筹城乡发展的有效载体,增强农村经济实力的重要手段,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途径,必须放在新农村建设重中之重的位置。目前,我市县域经济总量小,规模企业特别是大型企业少,财政拮据,可用于新农村建设资金很少,改变这种状况,是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所以,我市新农村建设必须坚持以经济发展特别是以加快县域经济发展为中心,就是要围绕工业化带农业,围绕城镇化带农村,围绕产业化带农民,进一步做大县域经济总量,提高我市新农村建设的支撑能力。

(二)要把握好一个重点,就是坚定不移地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为重点。富裕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前提,农民不富裕,不可能建成社会主义新农村。所以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产、生活水平,是新农村建设的最重要任务。所以,新农村建设首先要从农民群众最关心、要求最迫切的事情做起,解决农民群众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尤其是解决农民就医难、就学难、就业难等问题,解决农民生产基础设施薄弱、生活实施落后、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等问题,要把解决这些问题作为新农村建设工作的重点,尽快让农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

(三)要把握好一个主体,就是坚定不移地坚持以农民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主要参与者和直接受益者。用市委程书记的话讲,农民是新农村的建设主体、决策主体、同时也是受益主体。从建设主体讲,对属于农民自己的事情,主要靠农民投入,党委政府绝不能包办代替、大包大揽,要充分调动农民群众中蕴藏的建设新农村、创造新生活的积极性和热情,尊重他们的创造精神,激发他们自主创业的潜能,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从决策主体讲,新农村建设是农民自己的事,农民的事要由农民去决策,各级党委政府不能替代农民去决策,不能违背农民意愿去决策某种事情该办不该办,就是要尊重农民意愿,尊重农民的首创精神。从受益主体讲,农民既是创造财富的主体,又是与其他社会主体一样享受改革发展的成果,享受新农村建设的成果。所以,只有把农民的积极性保护好、调动好、发挥好,激发农民的活力和创造性,才能真正全面地发挥和实现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性力量。

(四)要把握好一个原则,就是坚定不移地坚持从实际从发,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原则,努力形成具有本地特色的新农村建设模式。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所以,我们一定要注重处理好三个关系:一是要处理好当前任务与长远建设的关系。既要明确认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是贯穿于现代化建设全过程的一项系统工程。又要坚持从现实基础抓起,从实际从发,立足市情、县乡情、村情,既考虑长远、又考虑当前,统筹兼顾、循环渐近、稳妥发展,努力创新具有本地特色的新农村建设模式,切忌急于求成,一阵风、“一刀切”、顾此失彼。二是要处理好重点工作与全面推进的关系。要从农民群众最关心、要求最迫切的事情抓起,既要着眼长远,搞好规划,又要立足当前,切实把解决农民群众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作为着力点,尤其要解决好农民就医难、就学难、就业难等问题,尽快让农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三是处理好主导与主体的关系。各级党委和政府既要充分发挥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主导作用,应该增加对新农村建设的投入,但又要量力而行,不能超出实际能力,搞些华而不实的,不受农民欢迎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要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激发他们自主创业的潜能,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用勤劳和智慧改变农村面貌,建设美好家园。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三农”工作的重大任务,是现阶段“三农”工作的总目标。新农村建设,主要是解决“三农”问题,但涉及到社会方方面面。总书记指出,统筹城乡发展,才能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解决了农民的吃饭问题,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就有了基础;有了农民的小康,就有了全国人民的小康。因此,新农村建设不只是农民自己的事,不只是县乡党委政府的事,也不只是涉农部门的事,而是全社会的共同任务和责任。社会各方面都要认识到,它是一个全社会的任务,要切实以更大的决心、更高的标准、更加扎实的工作来推进我市新农村建设。

三、明确责任、加大力度,确保全面完成新农村建设开好局的的任务

就全市新农村建设工作,市委、市政府已经出台《关于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承诺了办好的10件实事,下步还要制定规划方案,目标明确、任务具体,在这里我就不多讲了,我只希望各牵头部门负起责任来,各成员单位担起责任来,实事求是、脚踏实地、扎实工作,完成好本部门承担的各项任务。目前,有几项工作,需要进一步明确,会后抓紧落实。

一是要尽快完善和建立责任明确、协调统一的工作机制。要尽快下发《市农村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职责分工和新农村建设工作部门牵头负责制责任分工》、《新农村建设工作牵头单位联席会议制度》和《联络员制度》。农村工作领导小组要明确每半年至少召开一次会议,如有重大事项,可随时召开。在市农村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新农村建设工作牵头单位联席会议,就某一重点领域的工作不定期进行协调、沟通和推进;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确定一名科级干部,作为市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联络员,负责日常工作的联络与沟通。各领导小组成员名单和各牵头单位要切实承担起责任,积极主动开展工作,围绕全市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会议和市委、市政府《关于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的精神,根据市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起草的《新农村建设工作责任分工》,从本部门的职责和实际出发,进一步深化、细化,制定具体措施、配套政策和工作计划,真正把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思路、战略目标和重点任务落到实处。

二是抓紧编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编制规划工作,要认真组织,科学谋划,统筹安排。全市新农村建设规划和各专项规划,要抓紧编制。涉及到哪个部门,这个部门一定要重视,落实专人负责,主要领导要亲自过问、亲自参与研究,一定要编制出高水平、高质量,切实可行的规划。对中心镇和试点村的建设规划,建设部门要加强指导,有的可以聘请有资质的专业机构进行编制。在编制建设规划工作中,要坚持专业人员与群众相结合,广泛听取群众意见,提高规划的系统性和可行性,做到实用性与前瞻性相统一。

三是抓好试点工作。新农村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这就决定了村庄治理也必然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由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自然环境条件、风土人情习俗和文明文化程度千差万别,新农村建设和村庄治理试点工作非常必要。我同意,领导小组办公室拿出的意见,全市这60个村庄整治试点村也是全市新农村建设试点村,会后即刻下发通知。同时由办公室协调有关领导和部门、企业,拿出市级领导带部门、带企业包扶试点村和村企共建新农村的方案,争取尽快实施。总的要求,各成员单位要把工作重心向试点村倾斜,各部门的新农村建设项目尽量往这些村安排,能整体推进的进行整体推进,能单项突破的单项突破,尽快让试点村出经验、出典型,把试点村真正建设成为有典型示范意义、有学习借鉴价值的样板。并通过以点带点、以点带线、以点带面,推动全市新农村建设发展步伐。

农村村小组长工作总结篇(7)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在党的农村政策正确指引下,**市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深入推进、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四个多样化”日益明显,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在新形势新任务面前,农村各种资源面临新整合,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的传统模式面临新挑战:一是农业产业化蓬勃发展要求调整党组织设置范围。随着经济市场化程度提高,农村出现了多种形式的生产联合和经营联合。到20**年9月底,全市农村有各类专业协会、合作社等145家,参加会员近万户,其中党员13**多人。这些党员会员的活动越来越多地突破行政村范围,单纯依托行政村设置党组织已不适应开展组织活动、加强党员管理、促进经济发展的需要。二是农村城镇化加速推进要求提升党组织设置规格。通过行政村区划调整,全市出现了一批中心村,这些村区域规模成倍扩大,社会事务更加繁重,党员人数急剧增长。全市10**个行政村中,党员50名以上、1**名以下的行政村有383个,党员1**名以上的行政村有20个。这些村的党组织继续保持支部建制,已难以适应加强党组织自身建设及领导中心村改革发展的需要。三是农民多元化从业结构要求改进党组织设置形式。从业方式的多样化使处于不同阶层的农民党员开展活动的方式和发挥作用的途径都应有所不同,客观上已不能仍然“一刀切”地按村民小组设置党小组。为此,**市委组织部在调查研究、听取意见基础上,选择中心村发展比较快、产业化水平比较高的两个镇进行了试点。

基本做法

按照《中国共产程》和《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有关规定,根据依章有序、与时俱进、综合配套、注重实效原则,整个试点工作分为调研准备、组织实施、总结提高三个阶段,突出摸清基本情况、统一思想认识、调整组织设置、选配领导班子、健全工作规范五个主要环节,扎实稳妥地推进,调整后的基层党组织迅即步入正常运转。基本做法是:

依托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组建跨行政村的基层党组织。在两个镇的轻纺、水产、西瓜、早园竹、青虾等5个专业协会中建立5个党支部,分别直接隶属于镇党委领导。制定《专业协会党支部工作细则》,明确党支部在协会中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履行宣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教育管理监督党员、参与协会重大问题决策、发挥会员党员“双带”作用、密切联系会员群众等职责。在做好深入细致思想政治工作和党员自觉自愿基础上,把66名党员会员的组织关系从各行政村迁出,转入协会党支部。武康镇早园竹、青虾两个协会党支部的党员分别来自7个和5个行政村,虹星桥镇轻纺、水产、西瓜三个协会党支部的党员分别来自4个、2个和4个行政村。组织关系转入协会党支部的党员会员以协会党支部管理为主,党员会员的日常教育管理、党费收缴、民生生活会、党员评优、民主评议党员等工作由协会党支部负责,居住地村党组织支持配合。专业协会党支部经召开党员大会,选举产生了支委会。5名协会党支部书记中,2名由协会理事长兼任,1名由副理事长兼任,1名由党员会员担任,1名由镇党委下派机关党员干部经组织程序担任。

根据中心村发展需要,升格村党支部为村党总支(党委)。经调研论证,将9个党员50名以上1**名以下、党建基础好、经济发展快的行政村党支部升格为村党总支,将3个党员1**名以上、条件较成熟的行政村党支部升格为村党委(另有4个行政村虽党员人数已达到50名或1**名,但因条件不成熟,党支部暂缓升格)。升格后的村党总支(党委)仍隶属镇党委领导。村党总支(党委)下设党支部,8个经济比较发达、党员从业结构多元的行政村,每村设置了工业、农业、综合(含商业、个体、三产)、老年等3至4个党支部,党员按从业情况分别划到相应的支部;对10个党员从业结构比较单一的行政村,仍按党员居住区域划分党支部,重划一般都打破行政村撤并前的局限。升格后的村党总支(党委)及其下设党支部经选举产生了领导班子,下设党支部书记一般由总支(党委)委员兼任。制定《农村基层党组织工作细则》,明确村党总支(党委)在村级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中处于领导核心地位,主要履行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领导制定本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讨论决定本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领导和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培养选拔和管理监督村组干部等职责,而各下设党支部主要履行加强党员日常教育管理、密切联系群众、完成上级党组织下达任务等职责。

按照党员队伍结构状况,重新划分党小组。根据党支部设置情况,按行业相近、地域相邻或作用类同原则,重新划分党小组。两试点镇有8个行政村按党员从业状况新设工业党小组2个、农业党小组38个、商贸党小组4个、老年党小组10个,有10个行政村按党员居住区域新设党小组43个,有3个行政村在外出党员比较集中的上海等地单独建立了5个党小组。在重新划分党小组过程中,发扬党内民主、尊重党员民利,先发动党员自己报名,再召开支委会研究,最后在党员大会上宣布,不搞硬性分配,把组织意图和党员意愿结合起来,使广大党员心情舒畅地参加新的组织生活。重视选配好党小组长,注重把“双带”作用明显的党员、村级党员后备干部以及有威望的老党员充实进党小组长队伍。重新修订了党小组工作职责,明确了各类党小组的主要任务,试行了处于不同岗位农村党员“绩效公示”的管理办法。

初步成效

由于各级党组织思想重视措施扎实、基层党员干部积极支持,试点工作进展顺利,并取得阶段性成效。主要有:

——实现了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由垂直式向网络化转变,增强了整合社会资源能力。一是突破了农村基层党组织单纯按地域设置的传统模式,实现了按地域设置与按生产单位设置的有机结合。经过试点,两试点镇中既有按行政村设置的村级党组织,又有依托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新组建的5个协会党支部。5个协会党支部的党员66名,分布于22个行政村。二是突破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纵向垂直的传统模式,构建了纵横交错的网络格局。两试点镇在基层党组织设置上,已不再是单纯的“镇党委——村党支部”一种模式,而是包括“四纵”即“镇党委——协会党支部”、“镇党委——村党委”、“镇党委——村党总支”、“镇党委——村党支部”,和“四横”即镇党委、村党总支(或村党委、村党支部、协会党支部)、村党总支(党委)下设支部、党小组四个层面的网状结构。三是突破了农村党员只能参加一个支部生活的传统模式,探索了条块两个支部对党员双重管理的新模式。协会党组织与村党组织建立了双向联系、双向沟通制度,协会党组织在评优及民主评议党员时,主动征求会员党员居住地村级党组织的意见,村级党组织定期向协会党组织反馈会员党员在居住地的表现,形成了对会员党员的全方位管理。这种多元、网状的设置模式,符合当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农民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等状况,使基层党组织体系能容纳多种不同水平生产方式的发展,从而有利于基层党组织加强对农村各个领域和各种组织的领导管理,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控制力。

——实现了农村党员教育管理由“一刀切”向个性化转变,发挥了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一个时期以来,农村党员教育管理缺乏有效性,其直接原因在于工作没有针对性。调整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为实行党员教育管理分类指导构筑了新平台。一是便于活动组织。调整组织设置,克服了党员之间因工闲差异大而给活动安排带来的矛盾。如武康镇堪山村老年党员较多,以前与其他党员一起参加组织生活很不方便。成立老年支部后,建立了老年活动室,每月开展一次学习交流活动,闲余时间协助村委调解民间纠纷,支部活动搞得有声有色。二是便于内容安排。组织设置调整后,可以根据党员的不同需求,因“行”制宜地安排党员学习教育内容,提高教育吸引力和有效性。如虹星桥镇轻纺协会党员张末林,平时一门心思搞经营,以前村里组织学觉得索然无味,不大愿意参加。轻纺协会党支部一成立,他马上和其他14名党员会员将组织关系转入,协会党支部在组织学习党的十六大精神时,注意与发展轻纺产业相结合,他每次都是踊跃参加。三是便于作用发挥。调整组织设置,为党员管理分类设置目标及组织考评提供了可能,使党员管理更趋于具体化。如虹星桥镇新设立的三个协会党支部,在党员中广泛开展了争创一批党员奔小康示范户、建立一批党员责任区和结好一批党员带会员对子的“三个一批”活动,由于切合党员会员实际,受到了广大党员和群众欢迎,25名会员党员已结对61名会员,建立党员责任区11个,发挥了党员示范引导作用。

——实现了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方式由封闭性向多元化转变,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新阶段,迫切要求基层党组织领导方式更多地转到规划指导、示范引导和提供服务上来。调整组织设置,为基层党组织转变领导方式创造了有利条件、提供了有效载体。一是在工作内容上变基层党组织事无巨细一把抓为统筹规划抓重点。中心村党组织升格后,形成了党总支(党委)抓支部、支部抓党员的工作格局,使村级党组织有条件从日常琐事中解脱出来,集中精力筹划中心村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如武康镇对河口、三桥、郭肇三个村党组织升格为党委后,村党委集中精力抓好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去年三个村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达到250余万元,比前年有了大幅度提升。虹星桥镇河桥村党组织升格为党总支后,经广泛深入征求党员群众意见,多方筹集资金建起1**0平方米村农贸市场,着力解决村内农产品流通不畅等制约效益农业发展的“瓶颈”问题。二是在工作方式上变行政命令下计划为示范服务作引导。如虹星桥镇三个协会党支部成立后,及时组织会员党员开展了如何提升产业层次、发展产业规模的讨论,推出一批会员党员先进典型,推动了协会健康发展,目前协会会员比党组织建立前新增90多户,带动了1**多户农户从事特种水产养殖业、112户农户摆起家庭织机,走出一条以党组织作用发挥推动协会健康发展、以协会健康发展带动产业提升、以产业提升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新路子。三是在工作力量上变主要依靠一班人为充分调动大批人。调整党组织设置后,克服了以往村级工作主要依靠村级班子几个人的状况,以明确分类的职责调动了村党总支(党委)、下设支部、党小组等各个层次的积极性,形成了上下联动、贯穿到底的工作格局。

工作启示

调整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试点,在广大农村基层党员干部中引起强烈反响,为今后进一步健全农村基层党组织体系提供了有益启示。主要是:

农村村小组长工作总结篇(8)

义乌市农村合作银行是在原义乌市信用联社的基础上于2003年11月开始筹建的,在义乌市委市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密切关注和全程指导下,历时近一年时间基本完成了筹建工作。

(一)建立组织,加强领导。义乌市信用联社被确定为全省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单位后,义乌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成立由市长吴蔚荣任组长,副市长王奎明、朱江龙任副组长,有关职能部门为成员的义乌市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领导小组。抽调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一名业务骨干组建改革指导小组,指导、协调义乌农村信用社的改革工作。4月26日,成立义乌农村合作银行筹建工作小组,具体负责筹建工作,为改革的顺利推进提供了组织保证。

(二)认真研究,制定方案。市改制领导小组根据(国发〔2003〕15号)《国务院关于印发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方案的通知》的精神,多次召开会议,专题研究农村信用社改革工作,并结合义乌市实际,制定了《义乌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实施方案》,于3月12日上报浙江省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4月6日获得批准。4月27日,义乌市政府召开了全市农村信用社改革工作会议。至此,义乌市农村信用社改革全面启动。

(三)全面开展清产核资。根据《浙江省农村信用社清产核资工作指导意见》,义乌市农村信用社于2004年2月10日开始清产。在信用社自查的基础上,聘请具有评估金融企业资质的金华安泰资产评估公司、金华安泰会计师事务所,对义乌市农村信用联社和下辖农村信用社的全部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进行清查。4月底,清产核资工作结束,并形成《义乌市农村信用合作社联合社清产核资报告书》和《义乌市农村信用合作社联合社净资产确认书》。经义乌市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信用联社和金华安泰会计师事务所三方确认,并通过金华银监分局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浙江监管局的验收。

(四)认真细致,做好各项具体的筹建工作。

一是研究制定筹建方案。根据《浙江省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实施方案批复书》关于同意组建义乌农村合作银行的意见,按照《农村合作银行管理暂行规定》,结合《义乌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实施方案》,研究制定《义乌农村合作银行筹建方案》和《义乌农村合作银行可行性报告》等有关筹建材料。

二是召开原信用社社员代表大会。4月下旬,义乌农村信用联社及所辖农村信用社分别召开原社员代表大会,并完成以下几项工作。

(1)审议通过取消自身法人资格,与联社及其下辖各信用社合并,组建成立义乌农村合作银行,所有债权债务由合并组建后的义乌农村合作银行承继。

(2)审议通过原信用社社员股金清理方案。

(3)授权委托义乌农村合作银行筹建工作小组向银监机构提出合并组建义乌农村合作银行的申请。

三是全面清理原信用社社员股金。对于原信用社社员股金,分四类情况处置:

一、对愿意入股义乌银行的社员,自然人股将股金额增资至1000元、法人股将股金额增资至10000元,作为义乌银行的资格股。

二、对不愿入股义乌银行的社员,股金予以同额清退。

三、对既不愿增资又不愿退股的,将股金统一转入专户集中管理。列专户管理的股金,只享受分红,不享受股东的其他权利。

四是以生产队名义入股的股金,原则上予以清退;不愿清退的转入专户集中管理。列专户管理的股金,只享受分红,不享受股东的其他权利。上述方案经联社及各农村信用社社员代表大会审议通过。4月28日,义乌农村合作银行筹建工作小组与各农村信用社联合公告,4月28日—5月10日,全面开展农村信用社股金清理工作。据统计,2003年末实际应清理股金24676户、5781.2万元,已清理21310户、5779.3万元,占应清理户数的86.36%、占应清理股金的99.97%,未清理股金3366户、19559.3元。

二、义乌农村合作银行筹建工作落实情况

义乌农村合作银行筹建工作小组经过周密计划、精心组织,明确目标、认真实施、落实责任,在各方支持和努力下,如期完成各项筹建工作。

(一)拟定了《义乌农村合作银行章程(草案)》。义乌农村合作银行筹备工作领导小组经过充分酝酿、反复推敲、完善,起草了《义乌农村合作银行章程(草案)》,内容包括总则、经营宗旨和业务范围、注册资本和股本构成、股东和股东代表大会、董事和董事会、监事会、行长、财务管理、终止与清算及附则等十个方面,对机构性质、股份、法人治理、经营管理等方面作了明确规定,审议通过后将对义乌农村合作银行的组织与行为、合作银行与股东、股东与股东之间权利义务关系具有指导和约束作用。

(二)股份已经募集到位。由义乌农村合作银行发起人认购全部股份,共募集股本总额为30071.2万元,其中资格股11714户、1282.1万元,占总股本的4.26%,(其中企业法人资格股123户、123万元,社会自然人资格股10737户、1073.7万元,员工资格股854户、85.4万元);投资股28789.1万元,占总股本的95.74%。(其中企业法人股8979万元,占总股本的29.88%;社会自然人股12440.3万元,占总股本的41.36%;银行职工股7369.8万元,占总股本的24.5%)。金华安泰会计师事务所对股东资格进行审查和验资,并出具了《浙江义乌农村合作银行股东资格审查报告》和《浙江义乌农村合作银行验资报告》。

(三)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一是建立股东代表大会。按照合作银行有关股东代表组成比例的规定,选举产生农户及农村工商户股东代表22名,企业法人股东代表14名,职工股东代表14名,共计50名股东代表组成义乌农村合作银行第一届股东代表大会。这次股东代表大会代表,是根据《农村合作银行管理暂行规定》和《义乌市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实施方案》精神,由入股自然人和法人选举产生,其中企业法人和社会其他自然人的股东代表候选人由各信用社推荐,筹建工作小组审核,并征求镇(街)党政领导以及市政府、人大、政协、计生、公安、税务等部门意见后,提出股东代表候选人名单,以镇、街为选区选举产生;职工股东代表设14个选区,由职工股东提名股东候选人,经联社党委审核报筹建工作小组确认,提交各选区选举产生。在确定候选人时,社会自然人包括农户、农村工商户代表;企业法人注重行业分散;职工包含了高级管理层、中层以及各个不同岗位员工,具有较全面的代表性。本次选举产生的50名股东代表,其中党员代表名,占代表总数的%;大专以上学历代表名,占代表总数的%;中级职称以上的名,占代表总数的%;女代表名,占代表总数的%。

二是建立董事会监事会。义乌农村合作银行第一届一次股东代表大会将选举产生义乌农村合作银行第一届董事会和第一届监事会,期间将召开的一届一次董事会和监事会会议,将分别选举产生拟任董事长和监事长。根据《农村合作银行管理暂行规定》和《义乌农村合作银行章程(草案)》,第一届董事会成员共13名,农户、企业法人、职工和独立董事的比例为4:4:3:2;第一届监事会成员共7名,职工监事2名,企业法人、社会自然人监事5名;独立董事2名,正在考察之中,准备今后在符合《义乌农村合作银行章程(草案)》规定条件的前提下,选聘在金融管理方面有较高造诣的教授、专家担任。

三是组建经营班子。义乌农村合作银行一届一次董事会,将聘任拟任行长、副行长和财务、信贷、稽核负责人等高级管理人员,组成义乌农村合作银行经营班子。

(四)拟定机构设置方案和高级管理人员配备方案。义乌农村合作银行总部设办公室、人力资源部、信贷管理部、风险管理部、市场经营部、计划财务部、会计结算部、稽核保卫部、国际业务部、企业文化部等10个职能部室,分支机构在原有独立核算农村信用社的基础上,结合区块经济的发展规划,拟设营业网点73家,其中1家营业部、38家支行、34家分理处,分别为营业部、宾王支行、长春支行、春江支行、梅湖支行、稠城支行、大桥支行、城中支行、江滨支行、商城支行、城北支行、城站支行、陈塘支行、福田支行、下骆宅支行、尚经支行、荷叶塘支行、江东支行、青口支行、九联支行、稠江支行、杨村支行、江湾支行、后宅支行、城西支行、东河支行、夏演支行、上溪支行、吴店支行、义亭支行、佛堂支行、赤岸支行、苏溪支行、大陈支行、廿三里支行、北苑支行、前洪支行、柳青支行、凯吉支行、香港城分理处、商贸分理处、长江分理处、广南分理处、徐江分理处、东江分理处、绣城分理处、锦都分理处、官塘分理处、鹏城分理处、湖门分理处、塘李分理处、新凉亭分理处、杭畴分理处、王阡分理处、畈田朱分理处、新世纪分理处、合作分理处、田心分理处、王宅分理处、塔山分理处、倍磊分理处、毛陈分理处、东朱分理处、毛店分理处、溪南分理处、巧溪分理处、联合分理处、楂林分理处、东塘分理处、华溪分理处、中新街分理处、群星分理处、城东分理处。

义乌农村合作银行拟配备高级管理人员名,其中董事长1人,监事长1人,行长1人,副行长2人;财务、信贷、审计部门负责人各1名,营业部、支行正、副行长78人。义乌农村合作银行配备从业人员864人,具有从事过1年以上金融工作的人员占98%以上,本科以上学历人员约占14%,大专学历人员约占60%以上,中专学历人员约占17%,中专以下学历人员约占9%。从业人员中,经济类专业从业人员约占23%,法律类专业人约占0.1%,计算机类专业从业人员约占0.6%,财会类专业约占28%,其中专业人员约占53%。

(五)拟定主要管理制度。筹备工作领导小组按照银行经营管理、风险控制的要求,起草了《义乌农村合作银行股东代表大会议事规则》、《义乌农村合作银行董事会议事规则》、《义乌农村合作银行监事会议事规则》、《董事会风险管理委员会职责》、《董事会薪酬委员会职责》、《董事会审计委员会职责》、《义乌农村合作银行行长办公会议制度(草案)》以及《义乌农村合作银行信贷管理责任制实施办法(草案)》、《义乌农村合作银行贷款操作规程(草案)》、《义乌农村合作银行抵债资产管理办法(草案)》、《义乌农村合作银行财务管理办法(草案)》、《义乌农村合作银行会计基本制度操作规程(草案)》、《义乌农村合作银行稽核工作管理规定(草案)》、《义乌农村合作银行安全保卫工作实施办法(草案)》、《义乌农村合作银行劳动合同制实施细则(草案)》、《义乌农村合作银行员工聘任聘用管理办法》等主要管理制度,将分别在一届一次股东代表大会、董事会和监事会上审议通过。

(六)制定了经营方针及发展规划。义乌农村合作银行将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以效益为目标”的经营理念,坚持“质量第一、稳健发展”的经营方针,进一步突出信贷支农这一工作重点,力争办成功能齐全、业绩优良、运营安全、服务优质的股份合作制社区性精品银行。具体目标是,至2006年末,总资产达到亿元,总负债达到亿元,存款规模达到160亿元,贷款规模达到115亿元左右,2004—2006年,分别实现利润1亿元、1.3亿元和1.6亿元,不良贷款分别控制在2.0%、1.8%和1.5%以内,农业贷款分别达到6.5亿元、8亿元和9.45亿元,占各项贷款分别为7.2%、7.8%和8.22%。经营方针符合《国务院关于印发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方案的通知》(国发〔2003〕15号)精神,发展计划切实可行,特别是能够充分保障支农信贷,达到“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改革目的。

三、义乌农村合作银行筹建工作主要体会

(一)领导重视、部门配合。义乌作为全省农村信用社改革先行试点,各级领导非常重视和关心。银监会、省政府和省联社领导多次到义乌视察和调研,听取有关改革工作的情况汇报,提出了改革工作的时间要求,对改革工作进行细致的部署,并对改革中碰到的问题和困难进行认真的研究,提出了解决意见。金华银监分局、省联社金华办事处对筹建工作全程予以深入指导、大力支持。市委、市政府把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听取筹建工作的情况汇报,对筹建工作进行细致的部署,人大、政协、纪委也高度重视和支持,确保了筹建工作的进度和质量。市财政、工商、城建、土管、税务、人劳、审计等部门对义乌农村合作银行的组建工作给予了极大的重视和支持,在政策把握上给予积极地指导,为筹建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了保证。

(二)积极稳妥、严谨规范。为切实把握改革原则和政策,严格按照国务院和银监会的规定筹建义乌农村合作银行,义乌农村合作银行筹建工作小组及办公室先后召开会议数十次,特别是增资扩股方案、股金募集方案和股东资格认定方案,在充分酝酿、统筹考虑的基础上,几易其稿,最后提交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决定,并向人大、政协作了汇报。

(三)加强宣传、营造环境。重点宣传农村信用社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所作的贡献,取得社会各界的理解和支持。市政府专门召开了义乌市农村信用社改革工作会议,全面部署义乌的改革试点工作,动员各级各部门支持这次农村信用社改革。通过宣传,各镇、街道,各部门对改革高度重视,广大原信用社社员和客户也对改革予以理解和支持,使信用社的业务经营活动得以正常开展。

四、下阶段工作安排:

一是积极做好开业准备。收集、整理、装订开业申报材料,于月日前报送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待银监会批复后,凭新的《金融机构法人许可证》,向工商部门登记注册,申领营业执照。并立即召开成立大会,正式开业。

农村村小组长工作总结篇(9)

(一)为提高办理效率,规范工作程序,村委会成员完善了各项管理制度、会议制度、学习制度及有关监督机制,建立健全了村级财务制度和村务公开制度,村级管理基本实现了规范化、制度化、公开化。51 (二)为进一步提高村干部素质,先后多次组织村干部和党员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七大会议精神,并及时补充近期以来国家对农村实行的新政策,通过组织集体讨论加深理解,努力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和理论水平。

(三)我们村党支部有计划的培养致富能手和先进村级干部加入党组织。通过一年全面系统的培养,一大批种养大户加入了党组织,这些党员和积极分子的涌现,为柘塘村党支部注入了新鲜血液,班子的战斗力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各项工作有了长足的进步。5

二、多方筹资,加大新农村建设力度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离不开资金支持,必须充分发挥财政杠杆的调节作用,动员全村一切力量参与到建设中来,增加财政收入。争取上级部门的财政扶持,抽出一定比例的专项资金用于新农村建设,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确保新农村建设启动资金到位,突出重点,着力扶持村组的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我们柘塘村虽然算不上什么特别富裕的单位,但是到目前为止,柘塘新农村建设的的步伐一步也没有停下来。通过衡山县政府、各级后盾单位和长江镇政府的大力支持,以及我们村支两委成员和在座各位的积极配合,我们10年的工作有了显著的成效。10年上半年,我们柘塘村完成了三组的一条到户的水泥路硬化,同时对柘塘小学的操场进行了修缮。五月份的时候,我们村得到县委组织部的支持,成立了农村党员远程教育学校,弥补了信息资源共享这一块的空缺,使得农村党员的素质培训工作有了一个得力的助手。10年的下半年就是我们村新农村建设最繁忙的一段时间了,可以说是大兴土木搞建设。首先,我们对柘塘铺的那口池塘进行了大规模的整治。原先我们柘塘铺就是因为那口塘而得名,如今那口塘正在慢慢的消失,如果不及时处理的话,过不了多久那口塘就真的会从柘塘铺消失。所以通过一致决定,我们将那口塘里的淤泥挖出来,同时对塘进行了加宽和加固处理。其次,为了增加村委会的财政收入,经过大家商量决定,我们将村部空余部分进行出租,同时在村部后面修建了两间配套的厨房。还有就是水利建设,为了增加水库的蓄水能力和村里的抗旱能力,我们将村里的水库做了挖深处理,希望可以给来年的生产带来便利。不仅如此,我们村还挖通了从八组到五组的一条水渠,给明年的春耕生产提供了方便。

三、提高村民文化素质,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 1 『 2 同栏目文章:

2012年村支书助理个人总结

2012年村委会工作总结

“大学生村官”乡村工作站工作总结

蔬果专业合作社工作总结

整村推进工作总结

2012年选派干部到村工作总结

选派驻村工作总结

村人民调解工作总结

【返回 农村农业工作总结 栏目列表】

四、检讨今年工作的不足,提出明年工作的希望

总的来说,今年的工作达到了预期的目标,但是离柘塘村全面实现新农村建设的要求还是有很大的一段距离。对于柘塘村的基础建设,还没有达到使每个村民都满意的程度,还有一小部分人没有感受到新农村建设带来的巨大变化。在这一年的工作中,或许我们村支两委成员在工作中有做得不对的地方,可能也有些没有考虑周全的地方还请在座的各位多多指正,多多包涵。因为我们也是一心一意为村里办事,我们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就是希望柘塘村能够紧跟社会发展的步伐,站在我县新农村建设的时代前沿,路越走越好。

请坚信,通过大家的不懈努力,我们将一同开创柘塘村美好的明天。

同栏目文章:

2012年村支书助理个人总结

2012年村委会工作总结

“大学生村官”乡村工作站工作总结

蔬果专业合作社工作总结

整村推进工作总结

2012年选派干部到村工作总结

农村村小组长工作总结篇(10)

然而,在自然风光秀丽多姿、人文胜景绚烂古朴、民族风情浓郁独特的苗乡侗寨背后,却隐藏着不容忽视的消防安全问题。**州农村82%房屋为木质结构,耐火等级低,且依山而建,密集程度大,火灾风险高,又加上村民长期形成的楼上用火习惯和农村消防基础设施差等原因,农村火灾事故发生频繁。据统计,20**—20**五年与20**—20**五年相比,农村火灾平均起数由100.4起下降到64.6起;农村重特大火灾平均起数由6起下降到3.2起。但20**年至20**年间,平均每年发生农村火灾80余起,直接经济损失2000多万元,有520多户250o多人因火灾重返贫困。

二、主要经验和做法

面对长期以来严峻的农村火灾形势,**州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单位部门高度重视农村防火工作,始终把加强农村消防工作作为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解决“三农”问题和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民心工程来抓,立足实际,多措并举,于2**年制定出台了全国第一部农村消防法规《**族**州农村消防条例》,于2o**年编制了《**农村防火检查手册》,并先后总结和推广了农村防火“三大法宝”、“四个结合”、“五大改造"、“八个落实”(即领导责任落实、组织制度落实、安全防范措施落实、教育培训落实、隐患整改落实、宣传工作落实、消防器材配备落实、达标验收落实)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工作经验措施,为有效控制和减少农村火灾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加强领导,健全机制,狠抓农村防火工作“八个落实”。

1、认真落实政府农村消防工作责任制。为落实农村消防工作责任制,每年州政府与各县市区政府、州直各有关单位部门签订农村消防工作责任状,明确目标,分解任务。而各级政府和各有关单位部门则按照州政府的目标责任要求,层层签订责任状,以形成“党委政府统一领导、部门齐抓共管、村民委员会组织管理、村民群众共同防范"的农村消防工作机制。此外,为确保责任制的落实,各级政府建立完善了检查督办、绩效考评、行政责任问责、事故责任追究等农村消防安全管理机制。

2、建立健全各级防火安全组织机构。全州各县(市)、乡(镇)均建立了防火安全委员会,特别是普遍建立以自然村寨为基础,以村民委员会管理为框架的农村社会消防安全长效防范机制。对农村50户以上木质结构无间距连片自然村寨实行定人定岗定责,一律建立县、乡、村领导干部“三级联保”责任制,并根据农村聚居的特点,引导村民建立联防机制,鼓励村民参与民房火灾责任保险,转移农村火灾风险。

3、结合农村实际,制定完善农村防火工作条例和各项管理职责、制度。为使农村防火工作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州人大组织有关单位部门经过广泛调研,多次论证,以《消防法》和《**省消防条例》为依据,于20**年3月29日制定出台了《**州农村消防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而《条例》出台实施后,为进一步使农村防火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由**州政府牵头,州消防支队主抓,于2oo7年制定下发了《**农村消防工作职责、制度汇编》,主要内容包括:防火安全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村民小组职责制度;包村、驻村干部、村寨专兼职消防队员、志愿消防队员职责制度;消防基础设施管理人员、鸣锣喊寨人员职责制度;以及消防安全宣传教育、检查,火灾隐患举、整改,火灾报警联动、灭火演练,消防工作考评奖惩等制度。

此外,为充分发挥村规民约、防火公约对广大村民的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防范的重要性,**州30户以上村寨已全部建立健全了村规民约和防火公约。

4、群防群治,齐抓共管,全力抓好农村防火安全检查工作。为及时消除火灾隐患,预防农村火灾的发生,州政府每半年、县政府每季度、镇政府每月、村委会每周组织开展一次农村防火安全大检查,对检查发现的火灾隐患,隐患单位必须按照有关规定明确专人督促整改,直至隐患消除完毕。同时,各级党委、政府要求,各有关单位部门在开展农村工作的同时,应将消防安全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同安排、同检查、同落实。通过多形式、多渠道的监督检查和管理,为农村大寨筑牢了一道道的防火墙,从而有效地遏制了农村火灾事故的发生。

此外,为督促各县市区政府抓好农村防火工作,州委、州政府成立以州领导为组长、州直各有关单位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农村消防工作督察组,不定期对全州各县市区进行督察,对工作开展不力的县、乡领导干部,州委给予督察组直接诫免谈话直至撤职处理的特权,大大地增强了县乡两级政府领导抓好农村消防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5、充分发挥公安消防机构和公安派出所的职能作用,大力消除火灾隐患,严肃查处火灾事故。公安消防机构,针对不同时期的农村火灾特点,组织开展专项治理,把火灾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公安派出所充分发挥自身底数清、情况明的优势,明确目标、落实责任,分组分片包干,定期深入片区开展检查指导,及时帮助村民整改消除火灾隐患。对于农村发生的各类火灾事故,公安消防部门严格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进行查处。

6、广泛动员,注重实效,深化农村消防安全宣传教育,提高村民防火安全意识。为提高广大村民的自防自救能力,**州以消防宣传“七进”为契机,结合农村实际,采取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农村消防宣传教育:一是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以及农村远程教育,扩大农村消防宣传的辐射面和影响力,并针对农村火灾的多发季节和火灾的规律特点,有的放矢地开展元旦、春节、冬季、清明等时期的等消防宣传教育活动;二是结合农村普法教育、民族节日、文化下乡和文化扶贫等活动,通过送消防书籍、消防挂历进村、进寨、进校,编演消防小品、相声,以及召开农民消防运动会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普及消防知识;三是把消防安全教育培训纳入国民教育计划和普法教育等体系,加强对乡村干部、派出所民警、志愿消防队员的教育培训,尤其将消防安全知识和技能纳入学校教学内容,做到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推动整个社会的效果;四是在乡村道路、农村大寨、旅游风景区等设置固定消防宣传牌,悬挂消防宣传标语;五是把农村消防宣传教育工作纳入各单位部门开展农村工作的范畴,做到人到宣传到,人走知识留,真正使农村消防宣传教育工作社会化。

(二)整合资源,拓宽渠道,全面加强以农村“三大法宝”、“五大改造”为主的消防基础设施建设。

1、全力协作,齐抓共管。为加强农村消防基础设施建设,**州各级政府和各有关单位部门,切实提高消防安全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战略性地位认识,统筹协调发改委、国土、建设、财政、民政、农业、水利、电力、移民、扶贫、民宗、文化、旅游、林业、交通、安监、公安、消防等部门,充分整合和高效利用政策、项目、资金和技术资源,突出重点,多管齐下,以抓好“四个结合”(即农村’防火工作与城镇、农村规划建设相结合;与安居工程、解困工程、人饮工程、生态农业沼气工程、扶贫工程相结合;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与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相结合)为突破点,切实加大“三农”建设中消防工作的投入,充分发挥各部门的职能作用和社会责任。据统计,2004年以来,**州建设农村消防基础设施,每年平均捆绑使用项目资金4000多万元。

2、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全面建设。消防规划是消防工作发展与建设的行动指南,为确保农村消防基础设施建设与新农村建设同立项、同规划、同实施。多年来,**州委、州政府专门成立了农村消防建设规划领导小组,按照“科学合理,高效廉洁”的原则,分批次对全州5o户以上村寨进行消防规划和消防基础设施建设,要求各县市区政府要紧密结合新农村建设和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对50至99户村寨,全面实施“三大法宝”(即消防池、消防机动泵、志愿消防队)建设;对1o0户以上村寨则实施以“五大改造”(即寨改、房改、电改、灶改、水改)为主的农村消防基础设施建设。据统计,**州共有1076个村寨编制了消防规划,已实施了寨改236个,房改47041栋,开辟防火线1760条117838米;实施电改8799o户,厨改61334户;修建高位消防水池804个50804立方米,普通消防水池3305个177523立方米,修建进村道路1206条558221米;配置消防机动泵1039台、水枪2111支、水带8563条。

(三)加强农村消防队伍组织力量建设,充分发挥农村消防队伍在灭火救灾中的作用。

1、以政府专、兼职消防队为主导,加快农村消防力量建设。针对**州农村大寨多,距离县城远,并且山高坡陡,交通不便的特点,各乡镇政府一是成立了以乡镇领导为组长,各相关单位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农村防火安全委员会;二是依托公安派出所、森林护卫队、抢险机动队、民兵应急分队、治安联防队,建立乡镇兼职消防队;三是通过政府出资或增加事业编制的形式,在重点民族文化旅游村寨建设专职消防队,并配备必要的消防器材装备,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消防业务技能训练和灭火演练,以提高其灭火救援能力。

2、以建立农村志愿消防队为基础,大力加强村寨消防队伍力量建设。农村火灾主要立足于自救,为做到早发现、早控制、早消灭,**州各大村寨一是成立了以村主任为组长、村小组领导为成员的村民防火安全领导小组;二是建立由村干部、驻村干部和成年公民组成的志愿消防;三是成立以三十户联防为主的村民联防小组,轮流值班巡逻,及时发现和消除火灾隐患;四是四是建立了鸣锣喊寨、守寨护寨等队伍。此外,各大村寨还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完善了灭火应急预案,定期开展灭火演练,以提高各队员的灭火救援实战能力。

目前,**州有政府专、兼职消防队397支1563人,有农村志愿消防队3582支9141o人,鸣锣喊寨队伍361o支7893人,三十户联防小组9658个。

(四)以点带面,逐步推进,深入开展农村消防试点建设工作。

为加快**州农村消防建设,从根本上预防农村火灾的发生,**州委、州政府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多年来治理农村火灾总结出的经验和措施,与省公安厅共同制定了《**州农村消防建设试点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并于20**年8月20日,经省人民政府第144次省长办公会议原则同意。《方案》明确了农村消防试点建设的指导思想、原则、目标、内容和步骤,确定分五年时间对全州150个50户以上无间距连片木质结构房屋的自然村寨编制消防规划,实施“寨改”、“房改"、“厨改”、“水改"、“电改”、“路改”,配备消防设施和装备,健全农村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加强消‘防安全教育,加强消防队伍建设,实施农房保险等,预算总投资5.85亿元,分五年实施,省政府每年给予1200万元的经费补助。为确保试点建设任务的完成,**州委、州政府加强领导,科学谋划,建立了“三项”保障机制,采取了“六项”工作措施。

1、“三项”保障制度:一是组织保障。州政府成立了以州长为组长,分管消防的副州长为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农村消防建设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同时,各试点县市成立由分管领导任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试点建设领导小组,实行“一个试点、一名领导、一套人马、一抓到底"的工作责任制。二是制度保障。为随时掌握农村消防试点工作进度,州政府还建立工作进度周报制度、督察督办制度、奖惩制度。三是经费保障。为确保农村消防试点建设工作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州委、州政府通过政府出资、群众集资、捆绑项目资金,以及积极鼓励群众投工投劳等方式,为试点建设提供了经费保障。

上一篇: 地产项目招商工作总结 下一篇: 国土所工作总结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