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管理制度汇总十篇

时间:2022-02-23 19:15:35

成本管理制度

成本管理制度篇(1)

标准成本制度产生于二十世纪20年代的美国。我国关于标准成本制度尚处在概念介绍的阶段,企业实务中应用的不多。宝钢1995年着手推进标准成本制度,1996年正式采用标准成本制度,包括标准成本的核算体系及管理体系。通过这5年来的推进,宝钢在成本管理上取得了飞速的发展,丰富了管理会计中有关标准成本的内涵。本文拟结合宝钢的实际,谈谈标准成本制度的内涵及在标准成本制度下作业长和财务人员在降低现场成本中所起的作用。

一、标准成本制度的内涵

标准成本制度是指围绕标准成本的相关指标(如技术指标、作业指标、计划值等)而设计的,将成本的前馈控制、反馈控制及核算功能有机结合而形成的一种成本控制系统。其主要内容包括成本标准的制定、成本差异揭示及分析、成本差异的帐务处理三部分。

根据我们实践中的体会,标准成本应依据各生产流程的操作规范,利用健全的生产。工程、技术测定(包括时间及动作研究、统计分析、工程实验等方法),对各成本中心及产品订定合适的数量化标准,再将该数量化标准金额化,做为成本绩效衡量与标准产品成本计算的基础。具体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成本中心的制定

标准成本的首要问题便是制定成本中心,以衡量其绩效,分清各部门的责任。成本中心是成本收集的最小责任单位,它有三个特点:一是要确定责任区域,二是要在一定主管控制下,三是它为最小成本责任中心。

我们在实践中认为,对于某种产品在其生产过程中所经过的并且有投入、产出的单元都为成本中心,一级成本中心一般为一个厂,二级成本中心为分厂,三级成本中心为作业区。成本中心按其功能又可区分为生产性成本中心、服务性成本中心、辅成本中心和生产管理性成本中心。这样我们既可衡量一级成本中心的绩效,也可根据需要来衡量二级成本中心、三级成本中心的绩效。下图为成本中心的层次图:

(二)成本标准的制定与修订

成本标准是针对明细产品(产品大类十材质十规格)在各成本中心而制订的,它分为消耗标准和价格标准。而消耗标准又分原料消耗标准、辅料消耗标准、直接燃动力标准、直接人工标准和制造费用标准;价格标准分为物料价格标准、半成品价格标准、能源价格标准和人工价格标准。

消耗标准制定的依据为工艺技术规程、生产操作规程、计划值指标、历史消耗资料,而价格标准制定的依据为成本补偿。具体方法为:

1、原料消耗标准是指明细产品在各成本中心的单耗,即投/产出,它应由成本中心的工程师、工程技术人员一道投技术规程制定。

2、辅料消耗标准的制定应考虑历史消耗资料及生产操作规程、计划值。

3、对于直接燃动力、直接人工、制造费用标准的制定,则可按产品的生产难易程度(即机时能力)制定,某产品的机时能力指1小时可生产多少吨。这些标准可按其倒数制定。如:某明细产品制造费用标准=(该成本中心平均机时能力

/该产品机时能力)×(该成本中心制造费用总额/该成本中心总产量)。

4、价格标准可按成本补偿的原则制定。

实践中得来的经验教训是,成本标准不能光由财务部门、生产厂及财务人员制定,而一定要有一个权威机构制定和修订标准,制定标准的人员应由工程技术方、生产方、财务方的人员一道参与。

(三)成本差异的揭示及分析

成本差异分为消耗差异和价格差异。

消耗差异=标准价格×(实际消耗一标准消耗)

价格差异=实际消耗×(实际价格一标准价格)

对于三级成本中心(作业区)的差异,由于定好了价格标准,因而在此不揭示价格差异,只揭示消耗差异。如下表(数据为假设数据):

二级成本中心、一级成本中心的差异揭示格式与三级成本中心类似。

价格差异由一级成本中心上交至总公司进行统一处理,按一定规则分摊。

XX年5月工序差异表

工序名称:XX区

产量:5547.68吨

差异等于实际成本减标准成本,负差为有利差异,正差为不利差异。差异揭示出来后,应分析差异产生的原因,进而提出一些改进的措施。差异产生的原因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因为标准不够准确造成的;另一方面是因为实际生产操作或管理产生的。对于不够准确的要加以修订,对于由于生产操作管理产生的要具体进行分析。如上表中的石墨粉产生负差,分析其原因,为采用了国产水溶性石墨粉(单价11元/KG),比进口石墨粉(单价45元/KG)便宜。采用国产石墨粉在单耗上不变,而价格下降,因而产生负差,进而提出改进措施:以后以国产石墨粉代替进口石墨粉。再加上表中顶头产生正差,分析其原因,为顶头生产厂产出的顶头质量有所下降,而我方三级成本中心工人实际操作按标准化进行并无不当之处,进而提出改进措施:要求生产顶头的厂家把质量提高,否则就另择厂家。

在实践中得出这样一条经验:成本差异的分析一定要责任中心的生产人员、技术人员、管理人员进行分析,而不能由财务人员闭门造车想象出差异原因,这样才能使标准成本制度发挥更大的作用。

(四)实施标准成本制度的作用

1、便于成本核算。按照前面的介绍,只要划定成本中心、确定成本标准、制定成本项目后,按一定的程序便可核算出标准成本、实际成本及成本差异。

感触特别深的是成本核算中在制品的留法。在制品留多少金额一直是成本核算较为头痛的问题,采用标准成本后,在制品按成本的标准留,剩下的成本即为转出成本,这样解决了在制品留法不合理的难题。

2、便于分清各成本中心的责任。由于标准成本将成本中心划定为一、二、三级,而三级成本已划到车间、作业区这一级,三级成本中心也能揭示出标准成本差异,这样打破了车间之间吃大锅饭的现象,是谁的责任只要看差异即可。

3、便于成本控制。明确成本中心的责任后,使成本控制的责任下放到车间、作业区三级成本中心,便于车间、作业区把成本标准、成本指标层层分解到个人,加强考核,使奖金与成本业绩挂钩。

另一方面,我们在标准成本实践中还实行月度成本计划的措施,亦即下月的月度生产计划制定出来后,配上成本标准,就出来了月度成本消耗量,然后领料员、成本员按此月度成本控制计划领料,以达到控制成本的目的。

4、便于决策。一方面便于管理当局根据差异分析情况作出采取新工艺、新操作、新技术的决策,以控制成本;另一方面,便于管理当局针对标准成本状况,作出销售经营决策。

另外,在实施标准成本制度时,还必须注意以下两点:

一是标准成本必须整合化。要提高标准成本的反映速度及效率,应有整合的概念,即标准成本从标准的制定、成本中心的确定。成本项目划分到成本费用的归集、成本费用的分配直到报表的输出有机地合为一个整体,而不能分散、零落地各自分成一个个互不关联的小系统。

以下为标准成本整合图:

二是标准成本必须电算化。标准成本要整合,则从标准到生产实际的信息量必然非常庞大,光靠手工计算是不可能的,因而必须电算化。以下为标准成本电算化各子系统之间的关系图:

二、在标准成本制度下作业长是降低成本的主要责任者

随着成本工作的不断深化,成本管理的重心逐步转移到作业区,特别是宝钢推行标准成本管理制度以来,作业长从以往的只管生产、质量转到现在还必须管现场成本上来。五年多来推进标准成本的经验表明,作业长是降低现场成本的主要责任者,应创造条件使作业长成为降低成本的主力军。

(一)为何作业长是降低工序成本的主要责任者

实施标准成本制度,涉及到的人员有分厂厂长,兼职成本员、财务人员及作业长等,他们的工作各有其责。

对于分厂厂长来说,一个分厂下面有几个作业区,分厂厂长除了要抓产量、质量、安全外,还有许多事务性的工作要处理,因而对现场成本不可能抓得很细很深。分厂厂长可以做到的是部署各作业区成本管理的方案,检查作业区降低成本的措施及效果。

对于兼职成本员来说,因为是兼职,他们大部分的精力是放在自己的岗位职责上,而且由于岗位的局限,使得他们不可能去指挥班组长。工程师及具体的岗位操作工,他们能做到的,一是做领料计划、收集成本数据、核对成本数据、反馈成本数据;二是作为成本网络的成员,成为联系作业区与成本工作小组的桥梁。

对于财务人员来说,他们在成本网络里是成本工作小组的日常管理机构,是全厂成本管理的组织者,负责制定成本管理推进的进度、计划,培训作业长成本知识、树立成本意识,审核作业区成本程序文件,做出月度成本计划,揭示作业区标准成本差异,召集作业长进行作业区成本分析,考核作业区及作业长成本业绩。他们对成本管理起的作用是通过作业长传递下去的,而并非直接参与降低现场成本。

而作业长相当于作业区的管家,即“小厂长”,直接管作业区的产量、质量,并且还管理班组长、岗位职工,作业长有奖金的分配权。这样使作业长可以把成本指令传递到工程师、物资部、备件处、设备管理室。作业长对作业区的成本工作可以做得“细”,可以把岗位指标做得“准”、成本程序文件编制得“实”,并且直接贯彻到岗位、个人,以实行现场成本的过程控制。作业长还可以直接掌握各机组的成本降低实绩,并且与班组、个人的奖金挂钩,以体现成本考核的“严”,真正做到现场成本管理的“实准细严”。因此,作业长比分厂厂长、车间主任更清楚、更关心、更直接、更深入地降低现场成本。

(二)作业长如何真正成为降低现场成本的责任者

根据我厂推行标准成本制度的经验,作业长要真正成为降低现场成本的责任者,应做好以下工作:

1、应该知道成本中心成本标准的设定。作业长必须对作业区成本中心各产品的各成本项目标准设定的方法、状况、修订标准等作到心中有数,把成本标准与计划值有机结合,按成本标准、计划值控制各项消耗。

2、必须看懂成本中心成本差异报表及数据来源。首先应该了解成本核算中本区域所包含的所有明细成本项目。不同的区域所包含的明细成本项目不尽相同,但基本上都是包括以下五大类:直接原材料、直接辅料、直接燃动力、直接人工制造费用。其次,标准成本报表主要有工序差异报表、分厂差异报表、在制品报表等,作业长应了解自己所管工序的差异报表的来龙去脉,并进行事后分析。

3、应该了解物料领用、生产备件领用的途径并作到核对帐实。从物资部领用的物料,按财务部门预先设定的规则,有些计入直接辅料,有些计入制造费用的机物料消耗、低值易耗品。作业长必须知道哪些物料该进什么成本项目,并且月终及时核对领料单,发现错转、漏转及时与有关部门联系,及时纠正。

另外象轧辊、刀具等生产备件的领用,为了避免成本的大幅波动,先计入待摊费用,作业区耗用这些生产备件时,才计入直接辅料中的生产备件,要求作业区及时与仓库核对生产备件的耗用数。

4、应该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制定降低消耗的计划,并把指标分解到岗位。年度成本预算下达后,作业长应根据作业区具体情况制定降低消耗的年计划,并以文件形式把指标分解下发到班组、岗位,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使之得以实现。每月终了,财务部门把作业区的成本标准配上生产计划得出下月的成本计划,作业长再根据作业区具体情况制定月度降低消耗的计划,并贯彻落实。在成本的事中控制方面,作业长应开展有效的降低成本活动,将降低成本的指标层层分解到各作业区、班组及操作工,做到人人身上有指标、千斤重担人人挑。如精整区结合现场成立试点,在直接辅料、机物料、低耗品三大类可控项目上,进行反浪费要因分析,寻找管理制度上的漏洞和不完善方面,并将主要成本项目实行挂牌到岗,使每个职工在生产操作中时刻牢记“成本在我心中,节约在我手中”,收到良好效果。

5、应该制定本成本中心降低成本的重点控制项目。作业长应该在本作业区找出用量大或是单价高或是浪费严重的项目作为重点控制项目,也就是讲抓住大头,确保降低成本目标得以实现。对重点控制项目应指定专人负责,抓科技攻关、合理化建议、自主管理,按月跟踪项目进度及取得的效益。如技术进步可使综合成材率上升,若提高一个百分点的成材率,可使单位成本及总成本都大幅下降。热轧区针对管坯切割长度精度低,造成浪费等现象,组成一个质量攻关小组,经过努力,精度得到很大提高,切割长度超标由以往的4次降低到1次,成材率也由此提高。

6、应该下大力气增强全员成本意识,调动作业区降低成本的积极性。为了使全员具有成本意识,作业长进行成本指标分解做到“人人有指标”的同时,应根据指标制定一系列奖惩制度。对完成指标的给予嘉奖,对完不成的扣奖,使全员有一种责任感,对“降成本、增效益”起到积极的作用。作业长应使班组长了解标准成本,从管理思路上引导作业长带动员工来降低工序成本。如作业区通过开展一系列活动来提高职工的成本意识。钢管分公司97年、98年开展“查找身边浪费点”的活动,广大职工积极响应,立足岗位做有心人,经过308个班组的认真查找,共收到800余条关于降低成本的好建议、好措施,同时将好的建议和措施在分公司内进行广泛推广并给予奖励,这样大大提高了全员成本意识。

(三)怎样创造条件使作业长成为降低成本的主力军

1、要增强作业长的成本意识。要使作业长成为降低现场成本的责任者,首先必须使作业长有强烈的责任感,这样作业长才能增强作业区员工的成本意识,才能带动现场人员去挖潜力、降消耗。

2、要对作业长进行定期的成本知识培训。如果作业长没有足够的成本知识,降低成本就没有方向,而且也分析不清成本升降原因,更不用谈提出改进措施了。

3、要创造条件适当放权,如对班组、个人的考核权、奖金分配权。责任要与权利挂钩,如果只有责任而没有相应的权利,有些事情就难以往下推进,因而我们把考核权、奖金分配权下放到了作业长手中。

4、要对作业长采取适当的激励措施。如设置重点指标推进奖、成本管理奖,以调动降低成本的积极性。

三、标准成本制度下财务人员在降低成本中所起的作用

宝钢推行标准成本制度以来,成本管理的重心转移到了作业区,作业长从以往的只管生产、质量转到还必须管现场成本上来。随之,财务人员在降低成本方面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组织者的角色,具体做法是:

(一)组织起高效的成本网络

财务人员组织成立标准成本推进网络,以高效快捷地反映成本信息。公司经理担任小组组长,各工序兼职成本员、统计员、领料员等为网络主要成员,及时反馈成本信息,定期进行成本分析,有效地控制成本。

(二)组织成本管理的过程控制

1、财务人员对成本进行事前预测。

(1)建立成本指标分解体系:对于成本预算中的各类费用有专人控制,杜绝“无人管的费用”发生。如直接原料、直接辅料、直接燃动力由公司领导主管的各分厂、车间控制,具体指标年初下发至各工序。制造费用各项费用指标分解到各月,同时确定控制者及主管领导。

(2)建立月度成本计划体系:实行年预算指导下的月度成本计划管理,即根据每月的生产计划制定出月工序成本计划及各项消耗定额,进行成本的月控制,使预算置于强有力的过程控制之下。

2、财务人员充分发挥成本管理网络的作用,对现场成本进行事中控制。

(1)通过作业长控制现场成本:年初作业区把预算指标分解到班组、岗位,使人人有指标,有压力,有动力,使成本压力由作业长层层传递到班组、岗位。各作业区由作业长为责任人提出2~3项各自工序的重点控制项目,定出指标,进行事中控制,每月进行检查。公司单独拿出奖金进行奖励(按节约额的5%提奖),这种管理方式已经取得了较显著的成绩。

(2)由作业长责令班组长控制班组成本:各班组分解指标、落实责任人、制定考核办法,月度作业区对直接材料、机物料、低耗品的责任人进行考核,与奖金挂钩。

(3)通过领料员控制物资领用:以月度成本计划为基础,领料员上报计划,作业长签字确认;领料员作好物资的验收工作,及时登记台帐,并对当月各班、整个消耗情况进行分析,作业长控制物料的耗用。

3、财务人员组织好成本的事后分析。

建立成本分析例会制度,由财务科牵头召开成本分析,作业区内作业长牵头召开作业区班组长成本分析。分析内容包括:总体分析,产量、产品结构变化产生的影响;直接材料,成材率、废钢回收量产生的影响;直接辅料,产生差异较大项目产生的影响;直接燃动力,综合能耗与目标值相比产生的影响;可控制造费用,分析总费用、各单项超支原因;与预算相比,对成本上升或下降进行分析;单位成本比较,量差、价差分析;总结本月工作,制定下月工作计划。

财务人员每月组织召开一次成本分析会,由经理与财务人员、作业长面对面地进行差异分析。一些数据也直接进行核对,及时更正差错,并研讨解决成本管理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此外,每年进行两次成本工作研讨会,使作业长除了关心本工序成本外,还注意横向协调配合,避免造成成本“此消彼长”的情况,便于从全局出发合理制定成本目标。

(三)细化成本核算,提供真实准确的成本报表

实行成本核算的细化管理,把成本算准算细是关键。在产品方面,成本预算、标准、核算的对象是所有明细规格品种;在工序方面,要对应产品所经过的所有工序。只有算细、算准了,财务人员编制的成本报表才有说服力,才能以此为考核工序降低成本的实绩。

(四)指导编制成本管理程序文件,为制定现场消耗指标打下基础

程序性文件内容包括各工序的成本管理网络体系、分解到岗位的成本指标、资材管理规定、工具管理规定及为了控制成本而规定的作业标准等。文件由作业长编制,分厂厂长审核、财务室审定。文件中对各工序的消耗指标要有确定的责任人,在原来的作业标准上增加一些降低成本所需的作业标准,例如规定乳化液必须如何配比等。而且这些文件发至每个班组,使岗位操作人员熟知标准和责任。要经常进行对照,作业长和财务人员还要不定期进行监督检查,使程序性文件成为行为准则。每年1月份财务人员还要组织作业长根据确定的年度计划和市场变化情况对文件作定期修订。平时若市场情况、生产工艺或作业标准有较大变化时,应及时对文件进行调整。

(五)量化故障成本,对现场起警示作用

成本管理制度篇(2)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适用范围

第三章 管理程序

第四章 附则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目的:通过建立有效的目标成本管理体系、责任成本控制体系和动态成本管理体系,规范集团的成本管理工作。

第二条 术语与解释

(一)集团:除非特别指出,本制度中集团指河南伟业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二)集团总部:指包括集团各职能部门在内的行政管理范围;

(三)城市公司:集团下辖的各城市公司;

第二章 适用范围

第三条 适用于伟业集团所有开发项目的成本管理工作(合作开发项目可参考执行)。

第三章 管理程序

第四条 项目可研阶段

(一)根据城市公司或储备中心提供的土地信息、市场调研报告,由营销中心确定拟(或已)取得地块的项目定位及产品建议书;且通过评审、审批。

(二)根据营销中心确定的项目定位及产品建议书,集团项目管理中心总工办负责完成概念方案设计【含产品系列、档次(建筑、景观)】并提供《项目经济技术指标(可研)》、产品建标(或参考对象),集团储备中心或城市公司工程部负责提供周边市政配套及报批报建费用情况、提供可供参考的周边地块地勘、文勘信息及目标宗地现场情况资料,成本部负责提供主要材料价格及当地建安造价信息等;

(三)根据项目定位、《项目经济技术指标(可研)》、周边市政配套、当地各种费用情况及产品建标(或参考对象)及建安造价信息等,成本部负责组织城市公司相关部门按照集团统一指导模板的要求,在10个工作日内完成项目目标成本(可研版)各分项的编制(其中:成本部负责土地、前期、基础、建安、公建费用分项的编制,营销部负责营销费用分项的编制,财务部负责管理费用、开发间接费、财务费用及税金的编制);项目目标成本(可研版)各分项编制完成后,成本部负责完成《项目目标成本(可研版)》的整理、汇总,并提报集团进行审核;

(四)项目管理中心成本部根据集团领导的审核意见,组织集团相关部门对《项目目标成本(可研版)》进行修订;

(五)修订后的《项目目标成本(可研版)》,作为项目投资论证资料的一部分,和其他资料一起由城市公司提交集团组织评审,集团总裁审批;若不能满足拿地要求,由集团总裁给定一个成本限值,有关各方按此限值去重新规划和测算。

(六)若成功获取目标宗地,《项目目标成本(可研版)》将作为项目后续阶段目标成本设定的基本依据;否则由集团项目管理中心成本部存档。

(七)根据审批后的《项目目标成本(可研版)》,城市公司总经理负责组织项目团队成员一起研讨,最后成本部负责根据统一的模版要求,完成《方案设计阶段成本控制指导书》,集团总裁签发执行。

(八)根据《方案设计阶段成本控制指导书》,集团项目管理中心成本部负责完成《方案设计任务书成本控制附件》,作为《方案设计任务书》的附件。

第五条 方案设计阶段

(一)方案设计完成后15个工作日内,由城市公司总经理组织,集团项目管理中心总工办完成《项目技术经济指标(方案版)》和《项目产品配置标准(方案版)》,并经城市公司总经理及集团相关业务中心审核后,报总裁批准;根据集团确认的《项目技术经济指标(方案版)》、项目产品配置标准(方案版)》和《项目目标成本(可研版)》,集团财务管理中心负责完成项目目标成本(方案版)各分项的编制(其中:成本部负责土地、前期、基础、建安、公建费用分项的编制,营销部负责营销费用分项的编制,财务部负责管理费用、开发间接费、财务费用及税金的编制);

(二)根据审核意见修订后的《项目目标成本(方案版)》由城市公司总经理审核后,作为《项目开发任务书》论证文件的一部分,和其他资料一起由城市公司提交集团组织听证,集团总裁审批;若项目目标成本(方案版)超可研版,须报集团总裁审批。

(三)根据审批后的《项目目标成本(方案版)》,集团项目管理中心总工办对方案设计阶段所做的成本控制工作进行总结,形成《方案设计阶段成本执行报告》,报集团总裁审批。

第六条 施工图设计阶段

(一)在施工图设计开始前10日内,根据审批后的《项目目标成本(方案版)》,由城市公司总经理负责组织召集项目团队成员、协调集团项目管理中心开会讨论施工图设计阶段的成本限额、设计要求及成本控制的初步建议,最后由成本部负责根据统一的模版要求,形成《施工图设计阶段成本控制指导书》,经城市公司总经理审核、集团总裁审批后,作为施工图设计阶段成本控制的依据,由集团项目管理中心具体实施。

(二)施工图设计完成后35个工作日内,由项目管理中心成本部负责组织完成施工图预算;并根据集团确认的《项目目标成本(方案版)》和施工图纸,成本部负责组织城市公司相关部门按照集团统一指导模板的要求,完成项目目标成本(执行版)各分项的编制(其中:成本部负责土地、前期、基础、建安、公建费用分项的编制,营

销部负责营销费用分项的编制,财务部负责管理费用、开发间接费、财务费用及税金的编制);项目目标成本各分项(执行版)编制完成后,成本部负责完成项目施工图阶段《项目目标成本(执行版)》的整理、汇总,并提报集团审批。

(三)根据审核意见修订后的《项目目标成本(执行版)》,由城市公司总经理审核,集团总裁审批后执行;若项目目标成本(执行版)超方案版,须报集团总裁审批。

(四)施工图设计完成后,项目管理中心成本部负责组织对施工图设计阶段的成本控制工作进行总结,形成《施工图设计阶段成本执行报告》,经集团总裁签批。

第七条 工程实施阶段

(一)成本分解及合约规划

1、项目目标成本(执行版)》编制完成后30日内,由成本部项目对接人负责对《项目目标成本(执行版)》进行分解,形成《项目目标成本分解》;

2、《项目目标成本分解》由城市公司总经理签发执行,作为项目目标成本责任控制的参考依据;

(二)动态成本跟踪

1、动态成本的跟踪由《合同台账》、《合同变更台账》、《项目动态成本表》(月度)》实现。

2、根据签订的各类分包合同的内容确定《合同台账》项目的分类明细,合同金额应为合同价款的真实值,如签订合同为暂定金额,在规定的时间内确定真实的合同价款后,填入合同金额表内。

3、《合同变更台账》的项目,按照《合同台账》的分类明细进行划分,同《合同台账》建立一一对应关系。

4、合同变更(包括:设计变更、现场签证、材差调整等内容)所产生的合同金额变化,按照相关制度要求进行审核及确认后7日内,由成本人员负责录入成本系统。

5、每月5日前,由项目成本对接负责人对本项目上个月未发生合同金额进行清理、预估,对己发生合同金额调整(如合同预算调整、合同变更调整)、费用变动情况进行确认、汇总,完成《项目动态成本表(月度)》。

6、每季度第一个月7日前,由成本部对接人负责根据《项目动态成本表(月度)》编制完成上一季度的《城市公司成本分析报告(季度)》,提报城市公司总经理审批。

7、《城市公司成本分析报告(季度)》由集团成本部统一指定模板。

(三)目标成本的超支处理与调整

1、在项目开发过程中,若发生了不可预见的事项、预测条件发生改变或因管理不善,导致成本费项即将发生或很可能发生超出目标成本时,成本部应按照要求填写《项目成本费项超支预警表》,向城市公司总经理发出预警,并按照如下程序进行超支额度的审批:

(1)在不需要突破项目目标成本总额的前提下,通过调剂项目成本的费项指标得以平衡。

(2)必须要突破项目目标成本总额的,由城市公司负责经办,报集团总裁审批,同时,由城市公司总经理负责组织项目团队对超预设目标成本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优化建议报告,与项目目标总成本(执行版)调整申请一同上报集团,总成本追加5%以下的,集团总裁审批;总成本追加5%以上的,须报董事长审批。

2、项目目标总成本(执行版)的调整条件及范围:

(1)项目开发计划调整(例如:产品形式有调整、分期开发有调整等);

(2)项目本身基本条件发生重大变化【如:土地面积增减、合作方式改变、规划定位改变、建筑面积的增减等】;

(3)重大设计变更、政策性调整。

第八条 工程结算

(一)分包工程(含室外配套及零星工程)竣工验收后15日内,由城市公司工程部提供结算资料,填写《工程结算工作交接单》;成本部在收到结算资料后一个月内完成工程结算。

(二)主体工程竣工验收后30日内,由城市公司工程部提供结算资料,填写《工程结算工作交接单》;成本部在收到结算资料后按合同约定完成工程结算。

(三)对项目工程结算价超合同价10%或结算价减合同价不小于10万元的,应报集团分管负责人审批。

第九条 项目决算

(一)在项目达到清盘条件后,由成本部负责提供开发建安成本数据,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和营销费用由城市公司汇总形成《项目竣工成本》。

(二)城市公司财务部应将《项目竣工成本》与《项目目标成本(执行版)》进行对比分析,形成《项目成本总结与分析》,并同《项目竣工成本》报表一起书面提报集团总裁审批。

第四章 附则

成本管理制度篇(3)

第二章 适用范围

第三章 管理程序

第四章 附则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目的:通过建立有效的目标成本管理体系、责任成本控制体系和动态成本管理体系,规范集团的成本管理工作。

第二条 术语与解释

(一)集团:除非特别指出,本制度中集团指河南伟业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二)集团总部:指包括集团各职能部门在内的行政管理范围;

(三)城市公司:集团下辖的各城市公司;

第二章 适用范围

第三条 适用于伟业集团所有开发项目的成本管理工作(合作开发项目可参考执行)。

第三章 管理程序

第四条 项目可研阶段

(一)根据城市公司或储备中心提供的土地信息、市场调研报告,由营销中心确定拟(或已)取得地块的项目定位及产品建议书;且通过评审、审批。

(二)根据营销中心确定的项目定位及产品建议书,集团项目管理中心总工办负责完成概念方案设计【含产品系列、档次(建筑、景观)】并提供《项目经济技术指标(可研)》、产品建标(或参考对象),集团储备中心或城市公司工程部负责提供周边市政配套及报批报建费用情况、提供可供参考的周边地块地勘、文勘信息及目标宗地现场情况资料,成本部负责提供主要材料价格及当地建安造价信息等;

(三)根据项目定位、《项目经济技术指标(可研)》、周边市政配套、当地各种费用情况及产品建标(或参考对象)及建安造价信息等,成本部负责组织城市公司相关部门按照集团统一指导模板的要求,在10个工作日内完成项目目标成本(可研版)各分项的编制(其中:成本部负责土地、前期、基础、建安、公建费用分项的编制,营销部负责营销费用分项的编制,财务部负责管理费用、开发间接费、财务费用及税金的编制);项目目标成本(可研版)各分项编制完成后,成本部负责完成《项目目标成本(可研版)》的整理、汇总,并提报集团进行审核;

(四)项目管理中心成本部根据集团领导的审核意见,组织集团相关部门对《项目目标成本(可研版)》进行修订;

(五)修订后的《项目目标成本(可研版)》,作为项目投资论证资料的一部分,和其他资料一起由城市公司提交集团组织评审,集团总裁审批;若不能满足拿地要求,由集团总裁给定一个成本限值,有关各方按此限值去重新规划和测算。

(六)若成功获取目标宗地,《项目目标成本(可研版)》将作为项目后续阶段目标成本设定的基本依据;否则由集团项目管理中心成本部存档。

(七)根据审批后的《项目目标成本(可研版)》,城市公司总经理负责组织项目团队成员一起研讨,最后成本部负责根据统一的模版要求,完成《方案设计阶段成本控制指导书》,集团总裁签发执行。

(八)根据《方案设计阶段成本控制指导书》,集团项目管理中心成本部负责完成《方案设计任务书成本控制附件》,作为《方案设计任务书》的附件。

第五条 方案设计阶段

(一)方案设计完成后15个工作日内,由城市公司总经理组织,集团项目管理中心总工办完成《项目技术经济指标(方案版)》和《项目产品配置标准(方案版)》,并经城市公司总经理及集团相关业务中心审核后,报总裁批准;根据集团确认的《项目技术经济指标(方案版)》、项目产品配置标准(方案版)》和《项目目标成本(可研版)》,集团财务管理中心负责完成项目目标成本(方案版)各分项的编制(其中:成本部负责土地、前期、基础、建安、公建费用分项的编制,营销部负责营销费用分项的编制,财务部负责管理费用、开发间接费、财务费用及税金的编制);

(二)根据审核意见修订后的《项目目标成本(方案版)》由城市公司总经理审核后,作为《项目开发任务书》论证文件的一部分,和其他资料一起由城市公司提交集团组织听证,集团总裁审批;若项目目标成本(方案版)超可研版,须报集团总裁审批。

(三)根据审批后的《项目目标成本(方案版)》,集团项目管理中心总工办对方案设计阶段所做的成本控制工作进行总结,形成《方案设计阶段成本执行报告》,报集团总裁审批。

第六条 施工图设计阶段

(一)在施工图设计开始前10日内,根据审批后的《项目目标成本(方案版)》,由城市公司总经理负责组织召集项目团队成员、协调集团项目管理中心开会讨论施工图设计阶段的成本限额、设计要求及成本控制的初步建议,最后由成本部负责根据统一的模版要求,形成《施工图设计阶段成本控制指导书》,经城市公司总经理审核、集团总裁审批后,作为施工图设计阶段成本控制的依据,由集团项目管理中心具体实施。

(二)施工图设计完成后35个工作日内,由项目管理中心成本部负责组织完成施工图预算;并根据集团确认的《项目目标成本(方案版)》和施工图纸,成本部负责组织城市公司相关部门按照集团统一指导模板的要求,完成项目目标成本(执行版)各分项的编制(其中:成本部负责土地、前期、基础、建安、公建费用分项的编制,营

销部负责营销费用分项的编制,财务部负责管理费用、开发间接费、财务费用及税金的编制);项目目标成本各分项(执行版)编制完成后,成本部负责完成项目施工图阶段《项目目标成本(执行版)》的整理、汇总,并提报集团审批。

(三)根据审核意见修订后的《项目目标成本(执行版)》,由城市公司总经理审核,集团总裁审批后执行;若项目目标成本(执行版)超方案版,须报集团总裁审批。

(四)施工图设计完成后,项目管理中心成本部负责组织对施工图设计阶段的成本控制工作进行总结,形成《施工图设计阶段成本执行报告》,经集团总裁签批。

第七条 工程实施阶段

(一)成本分解及合约规划

1、项目目标成本(执行版)》编制完成后30日内,由成本部项目对接人负责对《项目目标成本(执行版)》进行分解,形成《项目目标成本分解》;

2、《项目目标成本分解》由城市公司总经理签发执行,作为项目目标成本责任控制的参考依据;

(二)动态成本跟踪

1、动态成本的跟踪由《合同台账》、《合同变更台账》、《项目动态成本表》(月度)》实现。

2、根据签订的各类分包合同的内容确定《合同台账》项目的分类明细,合同金额应为合同价款的真实值,如签订合同为暂定金额,在规定的时间内确定真实的合同价款后,填入合同金额表内。

3、《合同变更台账》的项目,按照《合同台账》的分类明细进行划分,同《合同台账》建立一一对应关系。

4、合同变更(包括:设计变更、现场签证、材差调整等内容)所产生的合同金额变化,按照相关制度要求进行审核及确认后7日内,由成本人员负责录入成本系统。

5、每月5日前,由项目成本对接负责人对本项目上个月未发生合同金额进行清理、预估,对己发生合同金额调整(如合同预算调整、合同变更调整)、费用变动情况进行确认、汇总,完成《项目动态成本表(月度)》。

6、每季度第一个月7日前,由成本部对接人负责根据《项目动态成本表(月度)》编制完成上一季度的《城市公司成本分析报告(季度)》,提报城市公司总经理审批。

7、《城市公司成本分析报告(季度)》由集团成本部统一指定模板。

(三)目标成本的超支处理与调整

1、在项目开发过程中,若发生了不可预见的事项、预测条件发生改变或因管理不善,导致成本费项即将发生或很可能发生超出目标成本时,成本部应按照要求填写《项目成本费项超支预警表》,向城市公司总经理发出预警,并按照如下程序进行超支额度的审批:

(1)在不需要突破项目目标成本总额的前提下,通过调剂项目成本的费项指标得以平衡。

(2)必须要突破项目目标成本总额的,由城市公司负责经办,报集团总裁审批,同时,由城市公司总经理负责组织项目团队对超预设目标成本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优化建议报告,与项目目标总成本(执行版)调整申请一同上报集团,总成本追加5%以下的,集团总裁审批;总成本追加5%以上的,须报董事长审批。

2、项目目标总成本(执行版)的调整条件及范围:

(1)项目开发计划调整(例如:产品形式有调整、分期开发有调整等);

(2)项目本身基本条件发生重大变化【如:土地面积增减、合作方式改变、规划定位改变、建筑面积的增减等】;

(3)重大设计变更、政策性调整。

第八条 工程结算

(一)分包工程(含室外配套及零星工程)竣工验收后15日内,由城市公司工程部提供结算资料,填写《工程结算工作交接单》;成本部在收到结算资料后一个月内完成工程结算。

(二)主体工程竣工验收后30日内,由城市公司工程部提供结算资料,填写《工程结算工作交接单》;成本部在收到结算资料后按合同约定完成工程结算。

(三)对项目工程结算价超合同价10%或结算价减合同价不小于10万元的,应报集团分管负责人审批。

第九条 项目决算

(一)在项目达到清盘条件后,由成本部负责提供开发建安成本数据,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和营销费用由城市公司汇总形成《项目竣工成本》。

(二)城市公司财务部应将《项目竣工成本》与《项目目标成本(执行版)》进行对比分析,形成《项目成本总结与分析》,并同《项目竣工成本》报表一起书面提报集团总裁审批。

第四章 附则

成本管理制度篇(4)

召回制度始于60年代的美国,是“缺陷产品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缺陷产品管理制度”是政府有关主管部门依照法律和法规,对缺陷产品的生产者进行监督,使之对其生产和销售的缺陷产品进行收回、改造等处理,并采取措施消除产品设计、制造、销售等环节上的缺陷,以维护消费者权益的一种行政管理制度。缺陷产品是指那些已经投放市场,但由于厂家在设计、生产环节的失误,不符合有关标准。法规,有可能给消费者人身、财产造成损害,或者有可能导致其它方面一些重大问题的产品。当前,实行召回制度的国家主要有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及一些欧洲国家。一、召回成本传统管理办法的局限性召回制度对企业的实质影响是给企业增加偶然性的巨额成本。一旦发生产品召回事件,生产厂商在一次召回事件中所发生的费用从数亿到数十亿美元不等。如以美国为例,克莱斯勒公司在1984年至1994年间生产的400万辆厢式车因门锁常无故打开问题进行的召回事件中,仅更换门锁零件的成本价值就达2亿美元。召回成本的核算和管理成为召回制度下企业成本管理的重要内容。它不但涉及到财务会计对召回事项发生后的确认、计量、报告,以及对以前损益的调整;而且对企业的成本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是管理会计应该认真研究的一个新问题。1.召回发生的小概率和召回成本的大金额之间的矛盾召回制度不同于一般的产品质量保证。由于召回发生的概率很小,在发生前很难对它可能影响的范围、金额作出合理估计。一旦发生产品召回,制造厂商的损益将受到重大影响。2.召回成本的发生时间和核算时间的不一致性非常明显统计资料显示,从1969年建立召回制度以来,到1997年,日本运输省共收到召回申请1186件,召回汽车总数累计2613万辆,其中94%为国产车。对日本国产车进行的分析表明,由设计造成的缺陷占55%,由制造造成的缺陷占45%。可见,召回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产品在设计和生产阶段的失误所造成的缺陷,与销售阶段几乎没有关系。因此,按照传统的完全成本法把召回的成本归结于销售阶段是不对的,因为它不利于成本的有效管理和成本责任的明晰。3.定价基础的矛盾传统的产品定价成本基础是产品制造成本。实行召回制度的产品一旦发生召回,召回成本巨大,而且是在价格已经制定并执行了相当长的时间之后发生的。从召回角度来看,传统的产品定价成本基础不能产生足以补偿召回成本的适当价格。其根本原因就是传统成本管理以制造成本为对象,只是整个产品生命周期或价值增值过程中的一个环节,制造成本当然也就不可能覆盖整个产品生命周期或整个产品价值键的全部成本,也就不能成为整个产品生命周期成本或整个产品价值链的全部成本的代表。正确认识和理解召回成本,必须了解和利用产品生命周期成本和产品价值链等新概念。二、召回成本管理的新方法——价值键1.价值链与成本管理价值键是指一系列企业职能按照产品或服务的价值增值的顺序所形成的一个链条。价值链上的企业职能划分为六种,即:研究与开发、设计、生产、营销、配送和售后服务。价值链成本分析方法从战略的高度,把企业活动按职能划分为若干个阶段。根据成本动因把企业发生的成本归集到每一个职能活动中,从而能够从宏观角度有效实现成本管理的目标。产品的价值是企业多项职能发挥作用而产生的,每个职能发挥作用时必然会发生成本,各个阶段发生的成本对产品价值有贡献。因此,真正有意义的是与产品有关的整个价值链中发生的所有成本,包括研究与开发成本、设计成本、生产成本、营销成本、配送成本和售后服务成本。在价值链成本核算中,企业产品总成本由发生在各个职能上的成本组成。因此,对每一职能成本的控制都将影响到产品的最终成本。面临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在成本管理中,已经不能只是着眼于产品生产阶段,而应该从整个经济过程中出发,从战略的角度做好成本管理。只有这样,才能对产品每个环节发生的成本做到

成本管理制度篇(5)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总公司所属备企业的成本、费用管理,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现参照国务院(国营企业成本管理条 例》及其实施细则,结合现行财务会计制度的有关规定及我公司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11系统各所属企业。    第三条 成本、费用管理的基本任务,是通过对成本、费用的预测、计划、控制、核算、分析和考核,正确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果,挖掘降低成本、费用的潜力,努力降耗增效。    第四条 在成本、费用管理中,各单位要严格遵守国家经济政策、财经法规和总公司财务规定,实行成本、费用管理责任制,使计划管理、定额管理和分级管理相结合,正确核算各单位成本、费用。    第五条 根据资产经营责任制,各公司总经理对本单位成本、费用管理负全责。总会计师(财务总监、主管财务副总经理)或财务经理(主管)协助总经理组织领导本单位的成本费用核算和管理,准确核算成本、费用,并对企业经营效果负责。各单位财会部门具体负责成本费用的核算与管理工作。总公司财务本部依据本规定及国家相关规定负责对所属各单位的成本、费用核算进行管理和监督。所属各单位应根据本规定,结合各自行业实际,参照国家相对应的财务会计制度,制定各自成本、费用管理实施细则,报财务本部备案,并指定专人负责企业的成本管理。第二章    成本、费用开支范围    第六条 工业企业应严格执行国家财务制度关于成本、费用开支范围的规定,加强对产品的生产成本、制造费用及企业的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和销售费用的核算与管理。具体开支范围按(工业企业财务制度》的规定执行。    第七条 总公司所属其他行业单位应根据各自的单位实际,认真遵守相对应的国家行业财务会计制度规定的成本、费用开支范围。第三章      成本、费用核算      第八条 各所属企业的制造成本,必须根据计算期内完工产品的统计产量、实际消耗和实际价格,按照权责发生制的原则进行核算,对于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期间费用,应按照其归属期限,区分费用性质,据实进行分类核算。    企业不得以计划成本、估计成本、定额成本代替实际成本,成本计算过程中对产成品、自制半成品和劳务按计划成本或定额成本进行核算的,要按规定的成本计算期,及时调整为实际成本。原材料按计划价格核算的,与实际价格的差异也应按规定的成本计算期及时进行调整分配。    第九条 一次支付、分期摊销的费用,应按照费用项目的受益期限,确定分摊数额。受益期不超过一年的费用,列入待摊费用;受益期超过一年的费用,列入递延资产,按实际受益期摊销,其中开办费按五年摊销。企业递延资产应在年终会计决算中说明,报总公司财务本部审查。    第十条 在费用尚未发生以前,需要从成本中预提的费用项目和标准,应报总公司财务本部备案,预提期短的,年终决算不留余额,预提期长,跨年度使用、需保留余额的,应在年终决算中说明,报总公司财务本部审查。    第十一条 低值易耗品单价在200元(含200元)人民币以下的,可列出品名,在领用时一次列入成本、费用。单价在200元(不含200元)人民币以上且使用期限超过一年的,必须采用五五摊销法进行核算,在领用和报废时各分摊50%。    第十二条 产成品和在产品成本以及期间费用的核算,除种植业和养殖业按生产季节、施工企业按季进行外,一律以月为成本计算期,同一个计算期内核算的产量、收入、消耗和支出,起讫日期必须一致。    第十三条 成本核算必须划清下列界限,不得相互混淆,影响成本、费用的准确性。    一、制造费用与直接生产成本;    二、制造成本与期间费用;    三、各类期间费用之间的界限;    四、本期成本与下期成本;    五、在产品成本与产成品成本;    六、可比产品成本与不可比产品成本。    第十四条 成本核算的程序和方法要切实可行,一经确定,非经总公司财务本部批准,不得变动。第四章    成本管理责任制及监督    第十五条 各单位必须按分工及岗位职责建立成本管理目标责任制。并编制成本、公用计划和具体措施,对成本实行计划控制和目标管理,以保证完成。    第十六条 各单位应根据自身的特点并结合国家相关规定,制订本单位的各项定额指标,并认真执行。总公司将对不同性质的单位采用不同的方法和标准进行成本、费用考核。    第十七条 各单位财会部门的成本管理责任。;制定本单位成本费用管理制度;组织成本费用核算;编制并具体落实成本费用计划;监督考核单位内部各项成本计划的具体执行情况;对本单位成本费用进行及时的预测、控制和分析。第五章      附    则    第十八条 本规定由总公司财务本部负责解释和修订。 

成本管理制度篇(6)

关键词 会计制度 成本管理 控制

成本的管理与控制在企业的内部管理当中处于核心的地位,也是企业的财务与会计工作中最重要的基础性内容之一。随着我国在会计制度方面的不断完善与改进,我国众多企业在财务管理上也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同时也对企业的成本管理与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今的我国企业在成本管理上仍然存在众多传统工作带来的问题,如果不加以解决就会脱离新的会计制度,导致生产管理效率下降,成本升高,因此全面利用好新的会计制度有助于帮助企业改进自身在成本管理控制上的效率,加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一、企业的成本管理与控制现状

如今我国很多企业的成本管理与控制由于受传统的会计制度影响,仍然存在众多的问题。

1.管理思路陈旧

成本的控制管理对于企业来说是在特定的成本投入规模无法再进行进一步扩大的情况下提高企业的成本投入效率的一种措施。该控制措施实行应当注重企业的支出控制,根据企业的实际来控制原材料的购买与使用,在可以削减与增加的地方就需要按照实际进行处理,不应当固执地按照传统的工作方式来进行处理。如今我国众多的企业在成本控制的对象范围仅限在企业的内部,有的企业甚至会将其局限在生产的过程当中,从而忽视了在生产过程以外可能产生的关联性成本支出,如同行企业的成本管理经验。在对成本的控制工作上仅仅注重于单纯成本的降低,没有从产出的角度来评价成本的控制成果,这些理念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在竞争环境中的地位。

2.管理方法简陋

虽然如今我国众多的工业企业已经根据新的会计制度开发了一些新的成本控制方案,也对当今的企业生产产生了一些较为明显的控制作用,但是从最终的成就来说,仍然未能够发挥到最大的成效,还不足以帮助企业完全适应现阶段的企业竞争环境。不少企业的成本控制主要针对其内部的会计工作,然而企业的会计工作人员能力较为单一,仅仅对财务数据的核算具有一定的专业性,不具备足够的统筹能力,不能够很好地对企业的未来生产与财务趋势进行准确的预估,因此也就不能够对企业的未来发展提供有力的成本控制支持,一味地依赖财务数据并不能够充分解决企业的成本管理控制问题。

3.管理不够系统

如今对于企业的成本控制与管理基本上都局限于单一的控制方法,并不能够对多种控制方法进行整体关联性分析,因此也就不能够获得系统的成果。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成本控制的方案也往往表现为过于单一,方法不够系统丰富,新的方法与观念的引进往往需要以牺牲传统的方案为代价,在此过程中成本又会具有一定程度的增加,因此在实际的方案改革中,许多企业并不具备这样的勇气,因此实际的管理效果仍然会大打折扣。

二、企业成本管理与控制的改进措施

目前我国的企业在成本的控制与管理上要想真正适应新会计制度与市场竞争环境,就需要从几个方面充分改变自身的工作方式,以全新的姿态在投入资本不扩大的情况下产出更多的经济效益。

1.引入先进经验

先进的成本管理与控制方法需要借助于现代化的处理工具,企业应当根据自身的实际,积极从市场同行与国内外成功公司引进成熟先进的管理经验,在成本核算的工作中选用一定量的作业成本法,将企业的生产过程及其关联性成本支出进行科学的计算。充分利用以现代化计算机系统和先进的办公处理软件程序,提升企业的财务工作效率与成本控制措施,尽全力发挥硬件与软件系统的最大优势,充分发挥出现代化自动会计工作系统的优势。

改2.变管理理念

在新时代的市场环境与会计制度下,企业成本的管理不能够单独在最初的投入上做文章,还需要与企业的最终经济效益产出进行关联性分析,力争以成本的转换效益输出为最终的评价标准,将产出与投入的比值获得最大化的结果,以现实所能够承受的投入获得最佳化的产出。我国最新的针对大中型企业以及小型企业的会计准则的出台目的都是为了能够加强和完善现有的企业财务成本与控制的制度。

3.系统化成本管理

首先,在企业的数据采集方面,要针对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形成足够精确全面的数据化记录制度,包括采购、生产、销售的各项资料,其次,企业也需要建立科学的额度限制机制,对生产经营活动的费用计算与额度控制能够形成一定的规章条例,每一项采购、劳动力等费用支出都应当根据市场行情形成准确的限度,根据限度来进行严格限制,再次,企业还需要针对成本管理中的材料消耗和盘点习惯,形成清点制度,一方面在材料最初的采购、迁移、检查需要进行控制,杜绝私自的采购行为,增加成本控制的透明化

三、总结

总的来说,新会计制度下成本的管理与控制是企业的一项长远任务,解决这样的问题需要企业从解决内部因素出发,通过强化成本来源控制与关联性支出管理,完善管理的结构,改善管理的思路,确保各项管理措施与制度都能够有效被执行,同时健全成本管理的监督方案,提高企业内部人员的统筹意识,从根本上解决成本控制的难点,才能有效地在不变的投入下产生更多的利润输出,使企业处于市场中的优势地位,为企业的经营管理奠定优秀的会计工作基础。

成本管理制度篇(7)

一、电子商务与成本管理

随着国内通讯技术、电子支付和网络金融的不断发展,商务交易活动的电子化成为了当前经济活动的又一大迅速增长点。国内“互联网+”经济的发展为电子商务企业的兴起和发展创造了更加优良的环境,便捷、快速、直接的交易方式也使得电子商务赢得了更大的市场和发展前景。所谓电子商务,是随着现代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兴起而产生的通过网络通讯和网络终端技术实现的物品、服务、信息和资金的交易和流通。电子商务的在短短的十几年时间内快速兴起和发展,促进了一批围绕电子商务精英的企业的出现和成长。由于电子商务同传统的交易方式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因此以电子商务为主要经营模式的企业同传统的企业在管理上就有着很大的不同。结合笔者所在以互联网销售为主要经营项目的企业中的管理经验,本文认为电子商务交易过程中成本的构成、影响成本的因素和成本的控制方法上都有着其自身的特性。在电子商务交易过程中,成本产生与企业整个生命周期内实现经营的投入和支出的费用等。电子商务的成本可以分为现行成本和隐性成本两个大的方面,显性成本主要由企业投入成本、物流成本、人工成本、仓储成本等方面构成,隐性成本则多发生在企业通讯成本、设施折旧与维护成本、安全及风险成本等方面。认真对待电子商务企业成本结构,加强对企业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两方面的认识,是电子商务企业开展成本管理工作、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的核心环节。

二、电子商务成本构成分析

1.网络配置及维护成本

电子商务企业在经营和管理上主要依赖于当前网络通信技术、网络终端的技术服务和第三方在线支付平台的管理与支持服务等。因此,对于电子商务企业来讲,在商品交易过程中,对网络的维护和平台的建设居于企业管理的首位。因此,电子商务企业为了保证网络通畅投入的技术服务和维护费用在不断上涨,其中通畅包括服务器、网络设备等硬件和相应的软件的设计、安装、保养、升级和维护等。同一般企业的经营模式相比,电子商务企业的网络成本费用占据了较大的比例。

2.商品成本

电子商务企业在商品流通过程中同样需要支付一定的商品或服务成本。这一部分成本是企业经营的基础成本,包括商品成本、服务成本和商品的存储与管理成本等。

3.人工服务及培训成本

电子商务企业的经营过程中,专业型人才和网络、交易、管理等跨专业复合型人才对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来讲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对于正处于上升期的电子商务企业来讲,增加网络技术人员和有一定网络技术基础的销售和管理人员是企业发展的重点。而且为了保障人才知识结构能够及时跟上当前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和交易模式的变化,企业需要定期开展网络技术及发展战略的宣传与培训活动。因此,电子商务企业中成本管理管理过程中的人才成本随着企业经营范围的过来和规模的做大在不断上涨,成为了企业经营过程中成本构成中的重要部分。

4.物流成本

电子商务的发展离不开物流行业的发展和提速。因此,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每完成一笔电子商务交易,就会产生一定的物流成本。对于选择物流外包的电子商务企业来讲,不同合作企业的物流价格决定了企业的物流成本;而对于自行配送的电子商务企业来讲,商品的物流网点建设和维护、道路交通、设备的维护和配送人工则构成了企业的主要物流成本。

5.资金及服务成本

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为了进一步扩大企业规模增加企业活力,多数企业管理者会选择融资的方法为企业注入更多的流通资金。对于电子商务企业来讲,便利的电子商务平台给企业提供了更为便捷和多元化的筹资模式,如电子支付、电子信用卡、电子及手机银行等,在使用金融服务和平台过程中支付的金融成本构成了企业的资金和财务成本。这部分成本由于具有一定的潜在性,对于发展初期的企业来讲对该部分成本要格外的关注与控制。

6.风险及安全成本

如何应对网络风险,保障电子商务交易和交易信息的安全性同样是电子商务企业技术和管理上的双项难题。因此,用于企业网络风险防范的硬件更新、软件开发和升级上的支出同样形成了巨大的企业成本。

三、电子商务成本管理制度的创新

1.归纳成本控制关键环节,细化与规范企业成本管理

为了实现电子商务企业的成本管理与控制的目的,首先在了解自身经营成本构成的基础上要找到成本控制的关键性环节,采用全面预算管理和成本控制的办法,真正起到财务对成本资金的规划和控制作用,从而为电子商务企业的成本管理工作找到可行的突破口与出发点。例如,在当前大数据的环境下,电子商务企业可以借助第三方平台,如支付宝、财付通等数据信息,进行成本和利润的清算工作。根据支付宝上的交易订单记录,企业财务部门可以通过对交易订单数量和订单完成金额进行统计和商品成交量和销售情况、订单扣费的核对统计和汇总,每笔订单中商品成本、物流成本在交易金额中的占比,从而分析出单笔订单企业成本对企业价值增加的贡献情况,为成本的统计和汇总提供必要的数据和信息基础。通过由点及面的成本控制办法,实现企业对企业经营和销售等成本的全面控制。

2.完善仓储及物流成本管理体系

对于电子商务企业来说,商品的仓储了物流成本在企业总成本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因此,为了保障电子商务企业的经营顺畅,企业应根据自身的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物流系统。对于处于起步期和发展初期的电子商务企业来讲,由于企业订单量较少,客户群体不稳定,企业可以选择外包物流项目的方式,选择同专业物流企业合作从而节省企业自行开展物流配送的费用。针对这种情况,企业应严格对物流企业的资质进行审核,并在相同企业间选择成本低、服务强、效益高的企业进行合作,保障电子商务企业物流的畅通,防止商品由于物流问题导致了滞留、赔偿等问题,从而降低物流风险成本。而对于大型电子商务企业来讲,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经营特点建立适宜自身发展的物流系统,相对节约物流成本、提高企业品牌价值和服务质量,从而为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和经营规模的扩大奠定良好的基础。

3.注重网络设施建设,降低网络安全及风险成本

对于以发展电子商务为主的企业来讲,基础网络设施的建设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基础。因此,针对企业的基础网络设施建设及维护的成本,企业应做好日常的硬件如服务器、通讯终端的管理和折旧,通过将管理责任落实到人的方式防止出现网络设施过量消耗和认为损坏造成的成本;另一方面,企业在控制成本的基础上还要及时对软件系统,尤其是授权管理系统和风险管理系统进行更新和维护,避免网络安全问题,如病毒、黑客攻击等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金融损失。通过对网络设施的完善,企业能够有效地避免由于系统问题造成的销售风险和金融问题,从而降低企业的风险成本。

4.加强人员培训与管理,控制人员流失成本

专业型人才和复合型人才的合理搭配是电子商务企业发展的决胜因素。但是,由于目前电子商务企业大多还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相应的人才管理机制还不是很完善,挖掘人才和留住人才是企业发展中面临的重要问题,同时也是有效控制人才流失成本的重要解决方法。因此,企业应根据自身的行业优势和发展优势选择人才,并通过共同目标的制定来为企业员工的发展做出定位。同时,企业还应加大对人才的教育和培训力度,在培训过程中充分考虑如何让员工对电子商务交易工作尽快上手,并积极了解电子商务交易客户群体的内在需求,不断提高服务质量,从而提升交易质量和经济价值,最终使企业的成本能够有效的降低。

参考文献

[1]汪芃芃.现代电子商务企业的成本管理策略[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6,(17):61-68.

[2]李仁飞.电子商务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电子测试,2013,(14):185-186.

成本管理制度篇(8)

2010年开始,胜利油田明确提出全员目标管理工作。作为胜利油田下属社区单位,借助2011年中石化会计集中核算系统的正式启用,我们把核算中心延伸覆盖至所有基层队,核算中心达到85个,费用详细核算到基层,把成本控制责任真正落实到了管理主体。

2012年是油田全员成本目标管理活动深入开展的一年,我们推行了“标准化+差异化=精细化”管理模式。在全员成本目标管理工作中明确了建立“费用统计到岗位、指标分析到岗位、对标追标到岗位的长效、立体的管理模式”,要求掌握岗位实时财务信息,成本预算考核细化到最小管理单元,以统一、合理、公平的尺度进行排名,使各单位能够直观的看到差距和不足,比学赶超,深入推进对标、创标、建标、追标工作。

一、实施岗位标准成本动态管理办法遇到的问题

1.未建立统一标准,难以对控制目标进行科学界定

由于社区职能繁多且相对独立,要将全员成本目标管理责任明晰到岗位,分配指标时做到有理可循、有据可依,达到以统一、合理、公平的尺度进行对标,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

2.对基层单位经济运行动态缺乏及时监控手段

作为单核算主体,社区财务核算工作全部在财务中心层面完成。在各下级单位层面,我们一直采用按财务账面数来反映各单位经济运行动态。在运行过程中,存在部分已经发生的费用由于各种原因未能及时入账的滞后结算以及收入入账不及时的状况,这部分收支财务往往无法及时掌握,造成账面看节约较多,实际上由于未到账的费用没有入账,费用可能已经超支,未及时入账的收入形成小金库,无法正确反映收支的实际情况,呈现虚假繁荣现象,不利于监控和管理。

并且经济运行情况只有单位领导掌握,经营管理部门和少数管理人员参与,难以让全员了解到经济运行和指标执行状况。

3.缺乏有效的节超奖惩机制

一是由于未能实现收支的实时监控,在对各单位进行月度、季度考核时,大量统计报表在月底进行汇总、分析,工作量大、时间紧,难以快捷地反映出收支情况,缺少真实准确的把握,对节超单位缺乏有效的激励、奖惩机制;二是无法满足全员成本目标管理工作中对考核落实到具体岗位上的要求,实现以考核促工作质量的提高的目的。

二、岗位标准成本动态管理办法的具体做法

1.制定收支核算体系和岗位标准成本,为实现收支动态实时监控打下基础

(1)工作量核实到位。全年预算统筹考虑,核实工作量,安排既有理有据,又体现压力。为了达到统一、合理、公平的标准,我们通过对下属两家物业公司的户数、住宅面积、绿化面积、保洁面积等基础信息进行了摸底更新,深入剖析近几年经营情况,为核定承包指标积累了基础数据。各单位编制本单位预算报表,机关部室编制业务职能科室预算报表,纵横两方面双管齐下详细反映各单位的人员构成、机构设置、工作量、业务量以及相配比的收入、支出等。

(2)项目明细到位。在编制社区预算和分解预算时,全面考虑各项收支项目,大到材料费、采暖费的细致测算,小到各种入会费、闭路安装费、环境检测费、设备检测费,进一步明晰了核算项目,使费用预算不留死角。

例如电费按照用能场所划分为办公场所用电、路灯用电、存车房用电、门卫用电、泵房用电等,油料划分为垃圾车用油、值班车用油、特种车辆用油、绿化设备用油、维修设备用油。

(3)承包责任落实到位。我们把重点费用落实到相关职能部室,对水电油暖、办公通讯费、疗养费、差旅费、修理费、总收入等实行双向管理,全面覆盖了职能部室对费用的管理职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4)建立岗位标准成本。挖掘自身最好水平,了解兄弟单位先进水平,各基层队按照岗位制定成本费用标准,从小区物业管理站主任到物业管理员、保洁员、绿化工、城管员,从综合队队长到电焊工、泵站操作工、440接报员、汽车驾驶员、垃圾清运工,结合两家物业公司基层队不同岗位间的对比,核定各岗位标准成本预算,以便在相同岗位间进行对标、追标。

(5)基层队建立台帐。账务核算至基层单位,各基层队建立台账核算到岗位,通过量化对标建立了分层级、分系统、纵横立体的对标考核指标体系。

2.建立费用动态控制体系,黄色预警及时纠偏

为了真实全面的反映全员成本目标管理成果,一是要实现对成本动态管控的精细化,突出控制的即时性;二是将收入的即时归集,通过收支的即时监控,实现与经济效益考核对接,社区财务工作要求各单位按“权责发生制”来反映经营状况,只要费用已实际发生,不管是否做财务处理,都要及时反映出来。为此我们集中力量,开发了全面预算与成本管理系统(Overall Budget Management System),借助信息化手段,把全员成本目标管理工作落实到岗位。

(1)明确管理责任主体。根据部门性质,结合工作实际,确定经营办、党政办、生产物业办3个部门为各类收支项目的管理责任主体,按分工做好收支项目的监督管理,必要时及时采取调控措施。

(2)收支承包到岗位。对基层单位实行完全成本承包模式。费用指标落实到岗位,单位职工和岗位一一对应。收支统计遵循“谁使用、谁发生,谁统计,谁录入”的原则,即费用或收入在哪个单位(部门)的具体岗位发生,哪个单位(部门)就负责该项收支的统计、录入。

在费用方面,基层单位每一项发生费用必须进行逐级申请、审核和审批。如小区物管站保洁岗位需要购置扫把、拖把等清洁工具,必须填报数量、品种、使用人、金额以及对应的科目等信息,经营办确认,公司经理审批后领用。费用情况立即生成,从动态控制线和分析统计报表中直观显示数据。

在收入方面,实现收入当天统计核算,各收费大厅在每天的4点钟交割后就进行数据录入,报表自动生成,可以随时查看。

(3)黄色预警控制调整。费用管理时实行黄色预警提示,2012年上半年显示电费和保修材料费用支出接近临界点,随即进行控制调整,细分警源,对公司辖区水电管理节点进行梳理,针对阶段性工作如绿化浇水、夏季办公使用空调、路灯调时、雨季泵站排水等,及时进行现场检查,综合对比分析,向责任单位提出预警;以关键指标作为强制执行的依据,纳入对该单位绩效考核的内容,对指标的运行轨迹采取“适时纠偏”。

3.借鉴银行交易机制,体现奖惩

在内部考核工作上,社区借鉴了银行交易机制,费用透支或节余采用借贷或奖励“利率”的做法,即按透支额(超预算指标)10%扣除下月预算指标,费用节约则按节约额5%追加下月预算指标,这样形成“节约有奖励”的认识,同时避免了“平时节约,年底突击花钱”状况的出现,节约出来的费用指标体现为效益,保留住的“胜利果实”,此种考核办法更加激发基层和责任部门的费用节约和控制意识。

三、岗位成本动态管理实现了即时监控,提高了精细化管理水平

1.信息数据准确, 提高了及时性

在全员成本目标管理工作中,通过制定岗位标准成本动态管理办法,借助信息系统加快数据传递速度,对预算执行情况做到实时反应,大大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实现了预算完成及趋势分析,对年度、季度、月度指标完成情况有了更直观的把握。

2.营造了成本费用控制的良好环境,基层单位关注经济运行,杜绝了人为因素,调动了积极性

全员成本目标管理工作,让领导、职能办公室、基层单位和岗位职工都能真实地了解预算执行结果,关心公司经济运行情况。经营管理工作已经成为每个单位、每个责任人必做的“功课”,大家更加重视对成本的关心,每一笔费用的发生都要经过申请、审核和批准程序,尤其是预警提示,让每个单位精打细算,否则月度考核损失的将是整个单位每一名职工的利益,关心成本运行成为了习惯。

同时考核以系统数据为主,减少了人为因素,考核方式更加科学,更加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实现了全员成本管理的既定目标。

成本管理制度篇(9)

1 概述

在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以及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时,房地产业正从过去本地开发、粗放式经营等模式向资源集中化、产业规模化、专业集约化、异地扩张化转变。房地产企业的管控手段也发生着相应的深刻变化:集团化运作、人才队伍职业经理化和专业化,管理信息化等。因此为适应企业盈利空间变化及持续发展的需求,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的成本管理体系是房地产企业的必然选择。

2 推行房地产企业成本管理制度标准化建设的意义

2.1 定义和内涵

根据2015年6月的国家标准《标准化工作指南》(GB/T 20000.1-2014)中对“标准”(Standard)及“标准化”(Standardization)的定义,结合房地产企业成本管理的实际需求,房地产企业成本管理制度标准化即是通过制定和完善企业开发、运营全过程的各项成本管理制度,形成规范化、标准化和程式化的制度文件和操作流程体系,包括投资融资管理制度、成本计划管理制度、招投标管理制度、合同管理制度、工程变更管理制度、供应商管理制度、甲供材料及甲控项目成本管理制度、成本档案管理制度、预算结算管理制度等。

2.2 意义与目的

对房地产企业成本管理制度推行“标准化”,就是实施基于成本管理和控制的、适合企业实际情况、运营能力和市场需求的、可以进行重复运用的、独特的、相对固化的成本管理制度体系,是房地产企业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为了明确成本管理目标、优化成本管理流程、降低成本管理费用,提高成本管理效益,促进企业健康、持续发展。

2.3 构建的原则

(1)适度合理。房地产企业在进行成本管理制度体系的构建过程中,受到企业经营规模、管理水平、决策能力等现实情况和因素的限制,不同的企业对体系的定义、适用范围和程度具有个体差异,不可能一成不变,也不应该“大干快上”,需要遵循适度合理的原则,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和战略发展规划,详细规划,分步实施,及时反馈和改进。(2)全面整合。房地产企业进行成本管理,就是要对成本形成的全过程、影响成本变化的全费用要素、参与成本管理的全部员工等进行全面的管理和控制。成本管理制度体系作为企业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完善自身各层级、各方面和各阶段的系统整合,还需要和其他的管理制度体系(如生产、销售、财务、人力资源等)相协调,实现企业整个管理制度体系的组织整合和优化,以实现企业管理系统的协调统一,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3)统一规范。房地产企业成本管理制度需要成本管理标准的支撑。制度规章通常没有严格的格式要求,而管理标准是对管理流程、业务架构的“格式化”。即要遵循统一的管理体系和机制,形成内容标准、流程规范、职责明确的管理要素固化“标准”。(4)权责利相结合。房地产企业的成本管理要真正落到实处,就必须严格按照各个成本责任主体的职责,贯彻落实权、责、利相结合的原则。即全体员工应享有与工作权限相关的成本开支权利,同时负有相应范围内的成本管理责任,分享对应的成本管理成果为企业实现利润的得益。通过规范不同岗位成本管理的工作职责和权限,才能做到责有所归、权有所属、利有所享,避免人员、部门推诿的情况,提高管理执行能力。

3 房地产成本管理制度标准化系统工作程序

房地产成本管理制度体系标准化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制定相应的工作程序,逐步开展。

3.1 设计策划阶段

为建立符合企业实际情况的成本管理制度标准化体系,首先要明确企业开展成本管理标准化的范围,以及最终要达到的成本管理目标。房地产企业管理层和成本管理人员要全面完整地了解管理制度、标准化的定义和内涵;分析评估企业成本管理现状,找出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漏洞;预估制度化、标准化可能给企业带来的作用和影响,决策是否需要进行制度化、标准化的成本管理;一旦决定实施,就要明确系统构建的标准和推进的方向。对于初次进行成本管理标准化应用的房地产企业,可以优先对生产成本管理,如对工程招投标、合同管理、供应商管理、成本档案管理等制度进行标准化应用,再对营销管理、费用管理等制进行标准化,完善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制度化标准体系。

3.2 部门试点阶段

部门试点是一个科学的PDCA(计划-执行-检查-行动)循环管理改进程序。在制度体系设计策划完成后,选取那些在企业成本管理流程中占有重要地位、成本管理问题较为突出的部门,如工程部、成本合约部、设计部等,进行制度标准模版的应用和工作流程的试点运行。通过试点实际情况,综合分析评价制度标准体系设计是否满足成本管理需求、工作流程是否运行顺畅、执行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管理目标。

3.3 优化改进阶段

经过试点部门对制度标准体系的实施、修正和完善,初设标准体系已可基本适应企业成本管理需求。下一阶段可在企业范围内全面开展制度的推行和实施,同时保持对新出现问题和偏差的及时评估、反馈和优化。根据阶段性研究和运用,通过信息化系统的应用,实现成本管理系统业务流程的动态联动。

3.4 制度标准固化

标准固化阶段是对房地产企业成本管理制度实施情况的评估和总结,是要形成统一的制度体系,制定统一的操作模式和管理流程,编制统一的标准文件,并进行模式和制度固定。

4 房地产成本管理制度标准化的实施要点

4.1 强化企业全员的成本管理意识

房地产企业成本管理制度标准化的实施效果是由制度体系的实施者――全体员工对标准化的认识所决定的。房地产企业成本管理制度标准化实施落实的关键在于成本计划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集体认同,需要员工的有效执行,这就需要企业加强标准化制度的宣传,提高全体员工参与成本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全体员工的成本管理素质和专业技能,促进成本管理制度落实。

4.2 平稳推进新旧制度体系的融合和过渡

房地产企业成本管理制度标准化不是对原有成本管理制度体系的推倒重来,也不是一味对标杆房地产企业成本管理制度体系的生搬硬套,而是在公司现有的制度体系的基础上进行优化完善和改进整合。首先,要对国家、地方法律规范和通用制度标准的整理,积极完成制度标准的编制工作,努力将企业制度标准与国家先进成本管理制度标准接轨。其次,做好成本管理制度标准的实施宣贯与新旧制度的过渡。在体系建立和完善的过程中,充分考虑企业各个层级、各个部门和外部相关单位的横向、纵向关系,根据房地产企业成本管理的目标要求和实际情况,建立和完善企业成本管理制度标准化体系。

4.3 完善管理制度配套机制

房地产企业成本管理制度标准化的顺利实施还需要相关配套机制的配合。房地产成本管理制度标准化体系既要符合国家省市法律法规,围绕企业的战略管理目标,适应企业生产、经营、发展过程中的实际情况和各项需要,并根据市场和企业的发展变化及时调整,不断优化改进,形成科学合理发展的成本管理制度标准化体系。一是要在匹配企业管控模式的基础上采用相适应的成本管理组织层级和架构;二是要基于企业成本管理水平和目标规划不同层级的成本管理职责,明确责任体系,形成成本管理制度和细则;三是根据组织边界、业务分工,设计优化成本控制流程和操作程序,提高成本管理的应用性;四是完善成本管理责任制及监督考核奖惩机制。

5 结束语

房地产成本管理制度标准化最终目标是通过标准化流程和管理模式来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生产标准化的产品和精细化的服务,实现企业的复制、扩张和发展。这一标准体系的建立和制定是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但这只是基础,关键在执行标准,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去,真正转化为成果。

参考文献

成本管理制度篇(10)

一、引言

现代企业制度的主要特点就是要达到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由于现代企业制度是一项全新的管理体制,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企业的各项管理工作也面临着重大的机遇与挑战。其中成本管理工作被认为是最主要的工作,加强企业的成本管理是企业抵御内外压力的重要保障。

成本管理是指在企业运营过程中,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规定,以实现低成本高效益的目标来完成对成本项目的管理。现代企业成本管理工作将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发生的费用,通过一系列的方法进行预算、决策、分析以及控制等一系列过程来对企业发生的成本进行管理,以达到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只有在成本上具有优势的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探讨成本管理模式能有效调节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各个薄弱环节,在实现成本降低的同时还能挖掘企业内部的潜力;有利于改善企业的盈利状况,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现代企业制度下成本改革必要性

(一)企业市场观念不强,成本意识薄弱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企业取胜靠的是产品价格的竞争,而要获得利润靠的是边际贡献,这归根到底又是成本的竞争,因此降低产品的成本对企业的竞争优势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传统成本管理的重点是进行对成本的核算,所进行成本管理的各项工作都是围绕着计算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进行的。主要是对事前发生成本的统计与核算,并没有真正从市场角度出来,参与到市场的竞争中来,没有发挥成本管理的能动性,主动参与到企业生产经营预测和决策的功能中来。并没能形成企业领导和职工群众自觉参与的成本管理意识,也没能切身感受到经营亏损的压力和参与竞争的动力,导致了成本管理工作没能取到应有的成效。

(二)成本管理方法落后,不能有效的控制成本

传统成本管理方法的主要功能是提品的实际成本资料,通过产品实际成本资料,来计算销售成本,根据产品的销售量进而确定企业的利润额,但是这种成本管理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目前的经营环境。这种成本管理方法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在现代企业制度基础上,成本管理需要提供更多的资料,成本管理其功能不仅仅是核算功能,而是要涵盖企业的生成的全产业链过程,内容应该包括:预算、决策、控制、分析以及考核。通过将成本管控贯穿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才能够实现降低成本与增加企业整体经济效益双重目的。这就需要实施现代化的成本管理方法,而这是对传统成本管理方法的挑战,只有实施了这些现代成本管理方法,形成比较规范的成本管理体系,才能真正发挥成本管理的功能。

(三)成本管理制度不适应现代企业制度要求

任何工作的开展需要有与其相适应制度的支撑,成本管理工作也是如此。在推行现代企业制度的企业里,成本管理作为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走向科学化。原先的仅仅对企业利润进行考核的管理体系已经不再合适,同样需要建立起对成本指标进行考核的体系,促使企业建立起一整套现金的成本管理制度。另外市场经济社会是法制社会,其有比较健全的法律法规来保证其健康运行,对于企业来说一样,良好的成本管理工作需要健全的规章制度来保证。而目前企业成本管理制度己经不能适应现代企业制度下成本管理的要求。因此,建立一套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成本管理制度,是现代企业进行成本管理首先应做的一项重要工作。

三、现代企业制度下成本管理的基本思想

(一)战略成本管理

我国对战略成本管理思想研究尚不够成熟。所谓战略成本管理是指企业的经营者从战略的视角出发,内在的分析企业成本发生的深层次原因,有效的控制和管理企业产品价值增值环境,识别成本的驱动因素。通过管理和控制价值链,制定差异化战略或成本领先战略等一系列战略收到凸显企业的优势和核心竞争力,以提高企业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以及获取更高的利润目标。总而言之,战略成本管理思想就是企业的战略思想与成本管理理念的有机结合,以适应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长远发展的要求。

(二)作业成本管理

作业成本管理是通过流程再造以及流程管理的思想对作业及作业成本进行确认和核算,计算产品成本,并且将成本深入到作业层面,能够提高客户的满意度,实现企业价值的增值。作业成本管理不同与传统的成本管理方法,其是以作业为中心,通过对作业成本的计量、确认,为尽可能消除“不增加价值的作业”,改进“可增加价值的作业”,及时提供有用的成本会计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可以促使企业对产品设计的改进、提高作业水平和质量,减少资源浪费,降低资源的消耗水平。成本作业法对于有效地进行企业成本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成本企划

成本企划是在日本非常著名的成本管理模式,其实质是将成本控制前置,提前对成本进行预测。通过事先确定成本的目标,加强提前对成本进行预测,这样就能在风险的发生时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成本企划通过一定的方法确定每个步骤应该发生成本的可能值,根据外部情况的变化,调整成本值,并在成本发生的过程动态对该成本进行监管与控制,达到预先确定成本目标的实现。

四、结论

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对企业的各项工作都提出了的更高的要求。在企业的各项管理工作中,成本管理工作是最重要的,其对企业的长期发展和盈利能力均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背景下,同时加大成本管理工作的力度,树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成本管理理念以及相关的制度与方法,吸取战略成本法、作业成本法、成本企划等一系列先进的成本管理思想使企业更好的适应现代企业制度与现代企业之间的竞争,实现更大的经济效益。

上一篇: 学生消费情况调查报告 下一篇: 学风班风建设班会总结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