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2-03-27 05:01:26

解剖论文

解剖论文篇(1)

1.1不以医学研究为目的的解剖实践有患者因某种疾病,嘱死后将其“剖而视之”探究死因,此多由死者亲属操作。也有由官员私下组织,据记载太原人王超,“曾遇道人授修真黄白之术”,年八十仍“精采腴润,小腹以下如铁而常暖”,后获罪问斩,“刽者剖其腹,得一块非肉非骨,凝然如石”。这类事件目的多为了探究身体的秘密,无医家参与,故无法推动解剖学、医学的进步。

1.2以医学研究为目的的解剖实践《汉书》记载:西汉后期王莽挟天子令诸侯,东郡太守起兵,公元16年王莽捕获党徒王孙庆后,“使太医、尚方与巧屠共刳剥之,量度五藏,以竹筳导其脉,知所终始,云可以治病”,并令人记录结果。记录因年代久远已遗失。北宋是中国文化、经济、科技的鼎盛时期,共出现2次以医学为目的的公共解剖事件。这2次事件的出现与宋代仁宗、徽宗两位皇帝的“兴医政策”不无关联,得到政府支持,意味着解剖行为有了合理、合法性。此在中国历史上非常罕见。庆历年间,广西叛乱,地方官员处死欧西范及党羽共数十人,令医者、画工解剖尸体,作《欧希范五脏图》(亡佚)。通过当时留有的文字记录可一窥其貌,如“希范之心,则红而石垂,如所绘焉”“蒙干多病嗽,则肺且胆黑”。该图对肝、心、脾、肾等器官的位置、形态描述基本正确,而且有“蒙干多病嗽,则肺且胆黑”等病理解剖内容。从解剖学、医学的角度来说,这确实是一大进步。宋代第二次事件发生在崇宁年间,适逢徽宗“行医诏令”,由地方官员主持,“刑贼于市”后“遣医并画工往,亲决膜,摘膏肓,曲折图之,尽得纤悉”。医者杨介据古书校验解剖所画之图,命名为《存真图》出版印行。有学者提出[2]后世《针灸聚英》《针灸大成》《类经图翼》《医宗金鉴》等所附内景图均来自《存真图》。

人体解剖研究“有利医学”在宋代已得到人们认可,并对其从医学角度进行了赞美[3],如南宋文献《宾退录》评价解剖事件曰:“《存真图》实有益医家也。王莽时,捕得翟义党王孙庆,使太医、尚方与巧屠共刳剥之,量度五藏,以竹筳导其脉,知所终始,云可治病,是亦此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后世医家观念。后世医家认识到通过观察脏腑对诊治疾病的重要性,如明代医家何柬曾年轻时“以医随师征南,历剖贼腹,考验腑脏”。清代王清任强调解剖知识对医学的重要性,云:“著书不明脏腑,岂不是痴人说梦;治病不明脏腑,何异盲子夜行!”多次至义冢及刑场观察尸体,将多年观察所得及临床经验编成《医林改错》一书。

2讨论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医乃仁术”的儒家忠、孝、仁思想、“养形为下,养神为上”的道家思想,以及“死者为大”等的传统封建思想在人民心中根深蒂固。刳剥人体违背传统医德,解剖行为被视为大逆不道。从秦代起,伤害身体便被视为犯罪行为。被作为宋、元、明、清法典蓝本的唐律规定,如“残害死尸(支解形骸,割绝骨体),常人减计杀罪一等”“杀人、肢解、焚烧尸体判斩刑,妻子流放”。无论出于何种原因毁损尸体,都要受到刑事处罚[4]。

解剖论文篇(2)

1.2跟骨标本的测量:30具60侧跟骨骨骼标本,采用精度为0.02mm的国产游标卡尺进行线性测量,采用普通量角器进行角度测量,精度为1°

1.3载距突周围解剖结构观察:分别观察载距突周围的解剖结构,测量载距突的长、宽、高,上翻角和前倾角,比较男女之间载距突的骨性测量值。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x珋±s表示,比较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载距突骨性测量结果:跟骨内侧中1/3有一扁平突起,为载距突,其骨皮质厚而坚硬。向内上方形成载距突的上翻角,其上面构成跟骨的中关节面。载距突呈平行四边形,长边与跟骨的长轴形成一定的前倾角、上翻角,测量结果。

2.2解剖学结构:跟骨形态呈不规则长方体,上面有3个关节面,以其后关节面为界可分为3部分,后关节面以前是前部,以后为后部,前窄后宽。跟骨中部内侧有载距突(解剖学教材对载距突的描述为,跟骨关节面有内侧一骨性凸起,其构成踝管的上界,对于大小,角度无过多的描述),载距突下可见明显的拇长屈肌腱沟,沟周围较为平坦,有利于血管、肌腱通行。本次解剖标本的观察中,跟骨载距突下方通过有拇长屈肌腱,趾长屈肌腱,胫骨后肌,胫神经和胫后血管。而在内踝后方踝管起始处,血管神经束位于趾长屈肌腱的后方,拇长屈肌腱的前方,斜向前下走形。在内踝尖与跟骨结节顶点的连线中上1/3的交界处,血管神经束浅出,与拇长屈肌腱交叉,行于长屈肌腱内侧并与之伴行,这一点与解剖学教材所描述的整齐排列并不相符。从标本解剖的观察来看,载距突下方的结构中,胫神经和胫后动脉,最靠近载距突的下缘,这也是通过跟骨外侧壁打入螺钉时最容易损伤的结构。这可以解释为什么很多跟骨骨折术后的病人都会出现足底麻木的症状。

解剖论文篇(3)

2MOTIC数码互动实验室的建立

我院把组织胚胎学部分合并在解剖学课程中,在早期组织学实验课教学中,教师一般是先利用挂图、幻灯片等教具进行讲解或示范,之后学生分组使用显微镜观察组织学标本。此类教学模式中,教师的讲解内容与学生镜下观察的结构并不完全相同,学生在观察标本的过程中是否看懂,是否观察到典型结构,教师无法确认,心中没数。另外,在观察标本的过程中,教师只能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有提出问题的学生多指导,没有提问题的同学就不清楚是否已经掌握,现实是大部分的学生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指导。基于上述原因,同时为进一步加强学院信息化建设,我院引进了MOTIC数码显微互动教室系统。MOTIC数码显微互动教室系统包括图像系统、语音问答系统、数码显微镜系统、计算机软件系统这4部分,教师、学生两种端口。整个教室系统拥有清晰的画面和丰富的交互手段,可实现教师与学生间图像、语音的实时网络互动。教师端和每个学生端均使用高清晰度的数码显微镜,通过USB2.0口与各自的电脑相联,成为一个个相对独立的强大的图像处理单元。各单元之间通过专有的局域网实现互联,使用全新的分布式数码互动软件系统进行设备组织与课堂教学,实现了全面的图像数据共享和灵活的语音交流,实现了真正数码互动。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显微镜图像实时传输到教师端的计算机的显示屏上,一屏最多可同时显示25个实时画面,也可选择任意一台学生的屏幕内容放大显示。这样教师可以实时观察到课堂上每个学生的显微镜画面,及时发现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并指导学生改正。教师端可以控制学生端每台电脑及显微镜,可以将最先找到典型结构的学生显微镜画面显示在投影上,与其他同学一起分享。学生也可通过提问系统主动请求教师帮助,也可通过系统的双向语音通话功能与教师交流讨论,使得师生间的交流直观、有效。同时,学生端设有拍照按键,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找到观察标本中的典型结构并拍照下来作为作业,学生可将需要留存的显微镜切片图像拍摄下来。教师计算机可为每位学生分配独立的存储空间,学生发出请求,经教师许可后,会自动将图像存储在计算机中。

3解剖仿真教学软件的应用

在信息化教学的推进过程中,学院还为解剖教研室购买了3DBody仿真教学软件。3DBody是一款教学软件,其解剖模型是基于断层扫描数据三维重建而来,整体画面效果,图像精美,无尸体的不舒服感。运用软件时,我们可以从任意角度查看解剖结构,并且每个结构有文字注释,根据需要可以同时选择单个或多个结构,任意组合或拆分,有3D立体感,动画感,比一般的平面图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也更直观易懂。同时,软件可以重复观看,而没有标本浸泡的福尔马林或酒精的味道,学生更容易接受。我们还会根据需要在课前把需要观看的结构,在软件上从三维上依次显示该结构的位置、形态及毗邻关系,并录制成视频在课堂上播放给学生看。同时我们还向学生推荐快速解剖、人体构造(Anatronicapro)等手机版解剖软件,这些软件也要小游戏。安装快速解剖后进入游戏,根据软件的要求快速识别出指定的人体组织,软件还会有一个放大镜可以选择,让你获得更高的精度和更高的分数。Anatronicapro软件是一个3D人体解剖结构,这款软件能够自由放大、缩小和平移人体模型,软件中一共自带了超过3500个身体的部位,每一个部位都用不同的颜色进行了区分和标注。

解剖论文篇(4)

护理专业学习解剖学的目的是掌握主要器官的形态特征和功能,为学习其他医学基础课和专业课奠定基础,同时也为准确地实施各项护理操作提供形态学基础。随着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对护理人才的知识结构、临床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护理人员不仅要具备宽厚扎实的医学基础知识和临床专业知识,还要有丰富的社会人文知识和较强的临床实践能力。护理专业解剖学教学必须紧紧围绕护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将以医学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向“突出护理、注重整体、加强人文、体现社区”的课程体系转变,革新教材内容,完善教学手段和方法,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以满足培养跨世纪高素质护理人才的需要。

一、大胆革新解剖实验指导,突出临床应用特色

首先以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为主线,以临床护理实践为引导,根据护理专业的解剖学教学特点,自编实习指导,突出与临床护理操作密切相关的解剖内容,如体表标志和体表投影,与注射、穿刺、插管和切开技术相关的局部解剖学基础知识。使学生对操作中的解剖学要点做到心中有数,如操作部位的选择、结构层次、毗邻及角度和深度的掌握,使学生能够通过学习加强与护理专业的联系,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护理专业的教学需要,为培养合格的护理人才打下良好基础。

二、注重培养学生临床思维和操作能力

护理技术操作70%的内容与解剖学相关,其中抢救技术100%与解剖学有关。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要对患者进行多种技术操作,操作的准确性和合理性非常重要,而准确性、合理性是和解剖学密不可分的,因此护理专业的解剖课教学更应该注重实践。如何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灵活,把学与用结合起来,突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是解剖教学中,尤其是实验课教学探索的课题之一。

体表的骨性和肌性标志是临床操作中非常关键的定位标志,实验课教学重点之一是培养学生在活体触摸体表标志的能力,并把触摸体表标志作为课程考核的一部分。把护士的素质教育融于标本观察的实践中,教会学生在观察尸体标本、模型的同时,要在自己或同学的身体上观察、触摸、辨认这些标志性结构。这种从标本到自身,从自身到标本的过程在理解的基础上形成的知识结构,避免了单纯的机械记忆和操作的盲目性,提高了临床操作技术的成功率,培养了运用知识的能力,也提高了护士的自身素质。

三、培养学生在标本上演示护理操作的能力

在实验教学中模拟临床操作,能让学生体会到学以致用,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例如,可以在模拟臀大肌注射时用注射器向穿刺部位注射染料,然后再进行局部的解剖操作,观察染料的分布情况,注射针扎入的深度及针头与臀区血管、神经的关系。操作结束后请大家总结臀肌注射的最佳部位、深度、角度及易损伤的血管和神经。模拟临床护理操作要注意防止学生片面追求操作练习,忽略解剖的结构观察。

四、结合课堂讨论,引导学生自主查阅资料

在实验课教学中,课堂讨论能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分析问题结合课堂讨论,引导学生在课外时间利用网络资源、图书馆查阅资料,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如在讲授肝门静脉系统解剖时,引导学生就临床肝硬化治疗新进展、肝门静脉系统与临床肝硬化病人可能出现的症状的解剖解释等多方面问题引导学生查阅资料,在课堂上进行分组讨论,并针对问题进行归纳总结,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上来,形成一系列系统知识。

五、适当应用多媒体小结学习内容

在每节实验课结束前应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重点和难点的小结,它以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提供了比课本更丰富、形式更多样的多媒体素材,使抽象的、不易理解的内容通过多媒体形式生动、形象、直观的表现出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增强了学生对抽象事物与过程的理解及感受,较好地解决口头讲授和板书无法实现的教学重点、难点,给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六、改革考试环节,促进学生能力的培养

除了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外,课程结束考试时将传统的笔试为主改为笔试加技能考核,笔试占60%,技能考核占40%,主要内容包括在活体上进行体表标志和体表投影的定位;以同桌的同学为对象,准确的在活体上触摸和指出题目要求的内容;在标本上演示及叙述局部操作的解剖学要点。每个学生从十个内容的试题中抽取一道题,当场回答,老师按学生掌握的程度打分。对于还未掌握该结构的不得分,对于不能正确触摸或指出结构者,给一半分,回答正确者为满分。在考核后对于回答不正确的学生当场纠正,至其正确掌握为止。这种现场考试的方法督促学生在学习中注重对活体资源和教学标本的应用,既能使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又能强化学生的动手操作的训练,调动了学生观察标本、模型的积极性。这对于解剖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到促进作用,也为将来学习临床医学课程打下良好的方法学基础。

通过以上多方位的护理解剖实验教学改革,使解剖学实验教学效果提升一个台阶。

解剖论文篇(5)

1.教材的使用不合理,教学方法单一。近几年来,我国高职高专的医学课程没有统一的教材,因此,在教材的使用上五花八门,很多学校主要使用自编教材,教材存在很多明显的问题,内容衔接不合理;一些章节删减的知识不当;甚至出现错误的知识,这就造成了教师讲不好,学生也学不好。

2.实验室得不到有效利用。人体解剖学的部分课程必须要在实验室内进行,实验室是学生学习人体结构的重要场所,其中陈列的人体标本和器官标本能够加强学生对人体结构的认识。但是,一些高职高专学校对实验室的重视程度不够,实验室的利用率较低,这就导致了学生缺少实践学习的机会,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3.课程设置不科学。一直以来,高职高专的人体解剖学主要开设了系统解剖课程,而针对专业进行的实用解剖学课程基本没有。这是一个误区或者是一个空白,只有将系统解剖学与实用解剖学和专业有机的结合,才能使学生更加有针对性的学习解剖学知识,使学生的知识既全面又有针对性,从而有利于学生日后的学习。

4.学生成绩的考核评价制度不合理。传统的考核只注重理论知识的掌握,对于实践能力并不够重视,这也就造成了学生平时并不努力学习,仅仅依靠临近考试的几个星期,死记硬背课本上的知识点。这种考核制度导致了高分低能的现象,我们应该摒弃。

二、人体解剖学课程改革策略与方案

1.对课程进行正确的定位,以体现实用为主。我国教育部的相关文件指出,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同时,课程改革也是教育改革中的重点、难点。根据教学课程的要求,我们应该将系统解剖学、局部解剖学、专业解剖学和应用有机的结合起来,紧紧围绕实用的原则进行课程改革。同时在进行解剖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还应该有选择的增加一些临床知识和案例,使学生能够在学习解剖学的过程中掌握一些基本的操作技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未来的医学道路打下坚实的基础。更重要的是这种教学方式能够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使学生的知识更加的全面。

2.选用合适的教材,对各种实验进行指导教学。课程改革是环环相扣的,教材改革也是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当传统的教材无法满足改革之后的教学。这就需要教师仔细研究各类教材,将系统解剖学、局部解剖学、应用、专业解剖学的教材有机结合起来,再增加一些临床案例,创新教材;选用合适的教材或自编实用的教材,这样,会有利于教学的开展,同时,学习的知识也会更加的融会贯通,各学科之间也会相辅相成。最后,根据教学实际对内容进行一些适量的调整,适当增加实验的课时,重视实验实训的指导以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

3.加强对实验室的管理,提高实验室的使用率。人体解剖学是一门注重实践和动手能力的一门学科,因此,需要学生多动手、多观察。实验室是提供学生动手、观察的重要场所,所以说,实验室使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的效果。因此,我们要加强对实验室的管理,首先,我们要保持一个健康卫生的环境。其次,要增添标本量,保证标本的质量,确保学生有充足的学习资源。最后,要建立实验室管理制度,对实验室进行科学的管理,采取全天开放的制度,使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学习。

4.增加实践课的课时,并且要开设动物实训课。实践教学是高职高专医学院培养实践型人才的有效手段,它区别于理论课,拥有理论课所不具备的优势。实践课不仅是学生们提高实践能力的重要课程,更是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的重要环节,用于对理论知识的深化,有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记忆和掌握,所以说,实践课程的课时有必要增加,而且其数量不能少于理论课,这样才能更好的锻炼学生们的能力,其次,开设动物实训课也能增强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以及对于动物的感性认识,进而更深入地学习人体解剖学,因此,有必要开设。

解剖论文篇(6)

2基于多媒体教学软件的互动教学模式的构建

从上述论述中,可发现,如果将多媒体教学软件与互动教学模式充分融合,进而构建出基于多媒体教学软件的互动教学模式,那么人体解剖学教学将更具有效性。笔者认为,在构建过程中,需充分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2.1构建过程需强调“交互性”在构建过程中“,交互性”的着重强调显得极为重要。主要体现为,基于教学过程中,师生共同参与,并以学生为主体,对多媒体技术中的文字、图片音频以及视频进行整合,进而构建出生动形象、富有时代感的全新学习环境,并以3DMAX技术建模为途径,模拟出形象具体的实验过程及生活过程,为学生创造丰富的学习模式。如图1,为多媒体交互式教学模式作用图。

2.2完善学习内容及情感互动基于多媒体教学软件的互动教学模式需改善传统教学模式的诸多局限性,充分调动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并对学习内容及情感互动环节进行完善。例如:可以网络互动为途径,利用一些网络软件,如创建QQ群、电子邮箱以及BBS等,让教师与学生之间能够实现双向交流,有效促进双方的情感交流。

2.3重视互动功能的开发假以时日,如果互动功能能够得到全面强化,那么人体解剖学互动教学将更具全面性。因此,在未来发展过程中,便需要重视互动功能的开发。互动功能主要体现在仿真及虚拟现实技术方面的发展。在研发过程中,需结合人体解剖学教学的实际情况,使研发功能能够符合解剖学教学的适用性,并且适用于教师群体及学生群体,以此使在人体解剖学实际教学过程中所面临的种种难点及疑点能够得到有效解决。

解剖论文篇(7)

2)对于刚刚进步大学的新生,他们习惯了高中时一而再,再而三,三番五次讲解的授课模式。而大学里课程相对比较多,课时少,任务重,讲解也是一遍而过,很难有多余的时间反复复习进而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3)口腔解剖生理学期末考试采取纯理论考核的形式,考核形式单一,学生将大量的时间用到了背诵的过程中,考完很快将知识又还给了老师。缺乏实践考核让学生误以为口腔解剖生理学是一门单纯的理论课程,忽略了实践的重要性,学生很难提高学习的兴趣。基础没有打好,势必会影响以后临床专业课程的学习。口腔系有8020口腔医学协会,每学期都会举办各种形式的口腔专业活动,但这些活动主要是侧重于临床学科,比如排牙比赛、外伤缝合比赛等,很少有关于口腔解剖生理学的活动,导致学生忽略了口腔解剖生理学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的重要性,以至于在临床实践中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与基础知识脱节。中国现代口腔之父林则博士说过,要做医学家,不要做匠人。这也正是要求口腔医学生不仅要会做手术,还必须懂得为什么这样做手术,理论和实践相统一。作为一名口腔教育工作者,必须认识到口腔解剖生理学教学改革的重要性和必然性,让学生在口腔医学学习过程中打下好的基础,开一个好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

2改革措施

2.1理论教学改革

1)课前认真准备。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课前,教师要针对本次教学的教学目标,尤其是与助理医师考点相关联的知识进行充分备课,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授课。不能信马由缰,漫无目的,看似很热闹,其实重点不突出,眉毛胡子一把抓。

2)教学模式转变。摒弃传统教学中单纯的传递-接受式教学,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积极能动性,强化学生主动学习,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1)开放式教学法。开放式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学生要想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深刻理解,最好的办法是让学习者到现实世界的真实环境中去感受、去体验,而不是仅仅聆听、观看别人(例如教师)关于这种经验的介绍、讲解和操作。我们要做的就是将理论授课与实训充分的联系到一起。比如讲授进行牙体形态和特点时,让学生跟随着老师的讲解和演示,将牙体的外形一步步的雕刻到手中的蜡块或者石膏块上。每雕完一个面,教师带领学生总结,学生边学、边听、边练习,达到教学做一体化。课程结束时,将学生的作品分组评比,并派出代表进行总结。最后教师根据其形态特点与其生理功能和临床应用相关联,让学生明白这个知识点的重要性。如此一来,学生充分的参与到了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开展自主学习,而教师充当的是一个引导者的身份,完成了教学目标,达到了教学的目的。

(2)图表法。学生对于图表的接受和理解能力远远强于枯燥的文字叙述。基于这一点,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利用板书的形式在黑板上绘图,制作表格,而不是依赖于课本和PPT上的图片。学生则准备一个专门的口腔解剖生理学绘图本,跟随教师绘图。此举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绘图过程也会大大活跃课堂的气氛,让学生融入到绘图过程中。比如讲解血管和神经走行分布时,教师通过绘图讲解,学生更能形象生动的想象出血管神经动态的走行,而不是死板的文字和叙述。比如讲解颌骨,让学生去描绘整个头颅,进而能明确颌骨在头颅的位置以及其大致的形态结构。当学生自己绘图完毕后,整个知识点在脑子里就有了画面感,掌握的也更彻底和全面。当死板的文字转化成可视性很强的图片,并且经过自己动手完成的勾勒,更有利于学生的掌握。

(3)课下总结。传统的总结方式往往是教师主导,带着学生复结,将重点内容画在课本上,慢慢就演变成了学生为了应付考试而总结,学的快忘记的也快。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本次课结束后,教师以问题的方式给出需要总结的知识点,鼓励学生收集资料,解决疑问,将结论和自身的反思总结到笔记本上或者制作成PPT,下次上课前,教师留出时间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总结对上次课的知识点进行讲解,充分的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使其具有强烈的存在感。这样的课堂便充满了新鲜的创举,百家争鸣的奇思妙想。教师引导课堂,学生积极参与也反馈于老师,师生互动,教学相长。

2.2强化实训教学

1)在口腔解剖生理学实训项目的选取上,主要是以教学大纲为指导,作为口腔临床课程的基础和桥梁,为日后临床课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帮助同学们毕业后能顺利的通过口腔助理执业医师的考核。明确实训课在执考中的重要性。

2)在日常实训课中,阶段性的进行考核,从而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将考核成绩按照一定比例纳入期末成绩中,有利于学生重视实训课学习,从而更好的与理论知识相结合。

解剖论文篇(8)

人体各器官都有特定的功能,医学生们应在记忆各个器官相应的功能同时先理解这些器官的解剖结构,认识到对疾病诊断的过程中要注重对功能、定位、病因的诊断。许多疾病在我们对其进行诊断之前,都需要了解这些疾病的治病因素与损伤机制,所以我们在诊断疾病前应详尽地进行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及常规的影像学检查,而这些行动都需要以解剖学的相关知识为重要基础,才能为疾病的明确诊断及合理诊治打下基础。我们在病史采集时,不仅要对疾病部位、性质、畸形、活动障碍等情况进行收集,还要重视疾病发生或加重前患者的状态(即诱因),如原因、是否受凉、外伤等诱发疾病发生,再结合解剖学知识,合理地对疾病性质、发生机制进行判断,从而帮助疾病的诊断。如腓神经损伤,就疼痛、感觉减退部位进行判断,详细询问病史,仔细体格检查,结合神经肌电图检查、影像学检查等都需要医生对解剖学知识有较熟练的掌握才能做到对该疾病的正确判断,才能制定合理的诊疗方案。如:颈椎病,颈椎不同的解剖形态与其生物学稳定平衡状态、与其椎旁软组织的平衡关系、椎管内有效容积的大小、颈项肌的痉挛状态、颈项部血液循环状态等直接相关,而此种状态又与颈椎间盘退变、颈项肌无菌性炎症、颈椎骨质增生、韧带肥厚钙化、颈脊髓受压等病理过程有关[1-4]。所以临床教学中,我们要强调解剖学知识在疾病诊断中的重要性,要求医学生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重视解剖学,以人体的基本组织结构为出发点,结合患者病史、查体、辅助检查结果等,诊断疾病、治疗疾病,从而提高自己的医疗水平。

2在康复医学评估前先复习局部解剖学知识

康复评定又称为功能评定,是康复治疗的基础,是制定康复计划的前提和基础,也是评价康复治疗的客观依据。康复评估就是要了解功能障碍的性质、范围及程度,对各关节活动范围、四肢肌力及肌张力的评估在临床的较为常用的,这些评估均离不开解剖学知识,因此我们在临床教学时,会先复习相关的解剖知识,学生若能较为熟练地掌握相关的解剖学知识,就能更加准确地理解康复评估的内容与形式。如腰椎间盘突出症,我们在临床教学时会先结合椎间盘的解剖特点进行讲解,要求学生掌握腰椎间盘局部的解剖学结构,了解肌肉、神经及血管的位置分布,然后再在体格检查过程中要求患者弯腰、背伸等检查腰椎的活动度,要求患者平卧,检查肌肉的劳损程度以及是否引起下肢症状,对病情进行准确的评估,这样学生才能更加形象地理解康复评估应该怎样做,提高教学质量[3]。

3将局部解剖知识引入康复训练的现场操作

解剖论文篇(9)

2实验室管理

实验室的管理,实际上大多数就是对标本的管理。解剖实验室的特点就是标本数量大,种类多。不管是传统的教学模式还是现代的教学模式中,都离不开标本。因为标本能真正地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它能使抽象、复杂的立体空间结构形象化、具体化。因此,对标本进行有序化的管理就显得十分必要,可以使标本在有限的空间中发挥最大的能效。我们管理标本的总原则是根据系统分类管理,即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循环系统、感觉器、神经系统。下面对上述标本的管理方式一一介绍。

2.1生物塑化标本管理

生物塑化标本是一种新型标本,但价格昂贵。具有无毒、无味、透明度高、真实、直观、耐用和耐酸碱性好、可永久露天存放等特点。它的特点就是在教学中能直接观察、触摸到某个部位。我院共4具生物塑化标本,其中包括男性全身肌肉(浅、深层)2具,男性全身血管、神经2具。对于这类标本,实验室采取单独存放管理。不使用时,标本存放于有机玻璃柜中,防止标本受潮和积灰。塑化标本不仅在实验课上能使用到,而且在理论课上及对外开放时也会用到,所以只能现取现用,使用时由任课教师负责,并施行实名登记,防止损坏和丢失。

2.2陈列标本管理

由于这些标本做工细致、结构清晰,极大地补充和拓宽了大件标本未能展示或展示不清其重要结构的特点。标本结构容易损坏,故需要用有机玻璃封装。因此在示教时只能用激光笔指示而不能触碰标本。这类标本在所有解剖标本中数量是最多的,管理起来比较复杂。我们先按照标本上的数字标签,写上相应的部位名称,再贴于有机玻璃的空白处;然后再将标本按照系统分类摆放在陈列台上。如膝关节(剖开)标本、消化系统概貌标本、肠系膜下动脉标本和臂丛锁骨下分支标本等。

2.3示教标本的管理

示教标本是运用《局部解剖学》实验课中学生操作解剖后的标本,利用假期时间进行加工,制作成全身肌肉、血管、神经的完整标本及按照系统制作成关节、肌肉、内脏等器官的小标本共同放入KF-A冷藏解剖升降台中保存,温度控制在-2℃至2℃范围内。上课示教时升上解剖台,课程结束后将标本降下。

2.4骨标本的管理

骨标本是一种干燥的标本,与其他的教学标本分开处理和存放。骨标本数量多,体积较大,而且形状不规则。我们每一节实验课都准备两副成人全身骨骼散装标本,按照骨的形态学分类,即长骨、短骨、扁骨、不规则骨放入篮子内,并在篮子上分别贴上标签。对于颅骨水平切、颅骨矢状切等内含有含气骨的易碎标本,用有机玻璃封装保存。此外,为了达到局部与整体统一的效果,我们每间实验室配置2副成人骨架标本悬挂于可移动的玻璃框内。学期课程结束后,我们会将骨骼埋入装好细沙的盒内,并置于阳光下晾晒,晾晒后,再在骨的表面上涂一层清漆。这样处理后即能使骨骼干燥,又能防止骨骼风化。

2.5模型标本的管理

在解剖学教学中,除了实体标本以外,模型标本也是必不可少的。因为模型标本不仅能够很好的显示器官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而且还能使有些不易制作的标本或者过小的标本显现出来。比如胸腹腔内的脏器模型能很好的显示出器官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眼球模型、神经团模型及神经传导通路模型能使过小的标本和肉眼观察不到的标本显现出来。这类标本能使复杂难懂的结构立体化和形象化。在管理中,也是根据系统分类,有序地放入储物柜中。

3器械及相关资料的管理

3.1解剖器械的管理

解剖器械使用率最高的是《局部解剖学》的实验课。由于解剖器械的种类多、数量大、价格昂贵,易丢失。所以建立对解剖器械管理的制度十分必要。我们将组织剪、解剖镊(无齿镊、有齿镊)、止血钳、手术刀柄(解剖刀片计数领取)配成一套放入皮套中。实验课时,实行领用专人负责制,即登记人负责管理。实验课程结束后,统一收回。回收后,统一进行高温消毒,最后在器械上涂擦凡士林,防止器械生锈。为了方便管理,解剖器械统一放置于解剖准备室中,并实行定期检查。

3.2实验室资料的管理

实验室建立了实验室资料统一的管理制度,包括实验室管理制度、实验室使用情况登记、实验室设备明细情况等资料,保证了实验室资料档案的完整性。

4对实验室管理的几点思考

4.1实验室技术人员的队伍建设

实验室技术人员是实验室建设、管理的重要力量。国内各医学院校解剖学实验人员队伍中普遍存在人员少、学历不高、技术不全面、综合素质偏低的情况。分析其原因,主要是:(1)解剖学技术岗位的吸引力较低;(2)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3)技术人员长期接触福尔马林影响身体健康;(4)工资待遇过低等因素。这些因素都增加了引进技术人员的难度。学院可以通过设立特殊岗位津贴,来提高工作人员待遇;建立奖罚制度;提供外出进修和实验技术培训;加强宣传,从改变思想观念等方面来进一步壮大技术人员队伍,提高解剖学实验教学效果和管理水平。

4.2教学资源管理

目前,尸体来源匮乏已成为各级医学院校普遍存在的问题。尸源的缺乏已经影响到正常的教学和科研活动的开展。因此我们要重新调整实验室的标本使用结构。在实验课上减少尸体标本使用量,改用耐性好的标本,比如瓶装标本、生物塑化标本和模型标本。另外还可以通过三维立体可旋转人体解剖软件,将实体标本“虚化”显示在电脑上。这就需要学院加大实验室建设经费的投入,改善实验教学条件。这样不仅可以极大地节约尸体标本带来的资源浪费,而且可以使教学效果得到提高。

解剖论文篇(10)

选择赤峰学院医学院2009级至2012级连续四届蒙古族预科班197名本科学生为研究对象,在系统解剖教学实践中,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称为传统教学组,四届共99人,实施TBL教学方法,称为TBL教学组,四届共98人。

1.2教学方法的实施

1.2.1传统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指根据教学大纲要求,教学目标,课程设计,课堂提问,由带教教师为主,进行填鸭式理论讲授,然后教师对本节课重点、难点提问,学生回答,最后教师根据本节课教学效果进行课后小结。

1.2.2TBL教学方法

第一步,蒙古族预科班每届每班22人左右,随机每5~6人为一组,分为4组,每组选一名组长,进行团队学员联系,主要根据民族预科班学生在解剖学习过程中实际存在问题与教师沟通等相关工作。在学习解剖学相关内容后,给出和所学解剖知识内容相关的4个题目,每组选择本团队感兴趣的,要求学生两周后以PPT汇报,考虑到蒙古族预科班的底子薄,基础差等诸多实际,给出的题目要符合蒙古族特点又不宜过难,例如在学习消化和心血管结束后,检验专业给出学习题目是肝包虫病为什么在牧区多发?肝包虫病的病因解剖学基础是什么?而护理专业的学习题目是布氏杆菌病是人畜共患疾病吗?患此疾病进一步发展会累及哪些器官?要求学生就此问题涉及的解剖学结构的研究现状有所了解,对未来发展趋势做出预测,以及此类疾病在农村牧区是否多见以及是否得以重视等。这一幕所提出问题务必新颖又切近蒙古族实际生活,而且问题难易适中,学生还要感兴趣,感觉问题所联系疾病就发生在我们身边,这一点是TBL教学效果成功与否的关键,也是下一步顺利进行的基础。第二步,每组领到题目后,讨论、分工、合作,通过各种途径查阅相关材料,此过程中团队学员间要经常相互碰头沟通,组长及时和任课教师交流题目解决的进展,并对自学期间存在问题和困难进行汇报,以便在教师的引导下,高效解决,设计下一步努力方向,接近尾声时,指导学生制作课件。第三步,团队学习任务完成后,每组选派一名代表对该组制作的PPT的核心内容利用25min左右时间向全班同学汇报,其他同学提出问题、讨论5min左右,师生互评。第四部,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实际讨论情况,对本次团队学习做简单小结,并给出指导性意见和建议。

1.3TBL教学效果评价

在完成一学期系统解剖学的TBL教学后,期末理论考试,满分为100分,对两组学生的考核成绩进行对比。问卷调查填写前对学生统一解释说明,自行填写,掌握学生对本组教学法实施效果评价,共发出调查问卷98份,回收有效问卷98份,有效问卷回收率100%。

2结果

2.1两组学生考核成绩比较

TBL教学组的理论考试成绩明显高于传统教学组的学生。在2009~2012级连续四届蒙古族预科班期末考试的理论成绩中,传统教学组优秀总共9人,良好共16人,中等共42人,及格共32人,而TBL教学组连续四届优秀共13人,良好共25人,中等共43人,及格共17人。可见,TBL教学组优秀、良好、中等的人数比传统教学组人数多,而传统教学组的大部分人数集中在及格的比例,我们对TBL教学组的成绩感到高兴,同时也及时总结了这种新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恳请同仁们提出宝贵意见。

2.2学生对TBL教学方法的评价

TBL教学方法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拓展了知识面,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等,明显提高了教学效果。通过问卷调查得出,学生认为TBL教法调动学习积极性95.92%,拓展了知识面93.88%,培养了协作能力85.71%,归纳总结能力得以提高77.55%,提高语言表达能力78.57%,课堂气氛活跃94.90%,师生间沟通增强79.59%,希望在今后教学中应用98.98%。

2.3教师的随堂观察

每组学生均用心准备,制作了精良的PPT,同学们还合理的利用了板书,小组长在汇报时思路清晰,重点突出,自信流利的表达了本组的自主学习收获,因为汇报结束时有5min的讨论时间,所以其他同学集中精力,认真投入,整体课堂学习气氛浓,在讨论的过程中,组间同学对各自的学习体会和知识文献进行了分享,甚至对个别知识点有意见分歧的还进行了辩驳,老师还发现个别同学由于性格内向不爱发言,经老师及时鼓励后,在后几次的讨论中也变得自信,而且课堂表现还很积极,大大的提高了同学们参与性学习的乐趣。

3讨论

上一篇: 医政管理论文 下一篇: 发表财政论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