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学的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2-04-24 03:12:09

解剖学的论文

解剖学的论文篇(1)

总之,传统教学与网络教学各有优势,然而他们的不足之处也是客观存在的,所以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应该将这两种教学方法进行相互融合,优势互补。

2传统教学与网络教学融合后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的实践

前期实践已表明,学生的学习效果与网络利用率呈正相关(=0.22),但是相关性不大。总结后发现,学生在利用网络学习的过程中,没能对其进行有效的监控和引导。因此,本次实践吸取前期的经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积极的引导学生以提高网络利用效率。另外,教师将学生利用网络学习的情况作为平时考核,经常关注网络平台的动态,并时常的给与鼓励,及时处理学生的问题或疑惑。

解剖学的论文篇(2)

1.2教学内容较少微课主要是为了精讲书中的某个重点、难点、疑点内容等,采用多种教学工具如PPT、挂图、塑化模型、实体模型等使知识点呈现在微课里,使学生更加精简、更加直观的了解每一器官或结构的位置、形态、毗邻等。

1.3微课制作较为方便选取书本中较为难懂的知识点进行脚本编写,录制方法可采用手机加白纸的方法、家用DV、或专业摄像机等,待视频部分制作完成后,通过会声会影等视频制作软件进行剪辑与制作。

1.4自主学习方便成品的微课视频及相关辅助资源的总容量一般在几十兆左右,视频格式须是支持(MP4、AVI、MPG、FIV、3GP等),可方便地将其保存到终端设备媒介(如笔记本电脑、手机、PAD、MID等)上进行自主学习。

2微课在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中如何应用

解剖学的论文篇(3)

二、理论联系实际,使知识点具有趣味性

人体解剖生理学教学内容抽象、理论性强,但每一章节的内容都非常完整且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各种正常的生理现象,学生可亲身体会到,甚至是非正常的生理现象,即病理现象,也很熟悉。在讲解时,结合实际来讲解,有利于学生的理解。例如,在讲解血液生理时,可根据学生去医院抽血化验,医生根据化验单上的不同细胞数值辅助判断疾病,帮助学生理解不同细胞的生理功能;或者静脉输液时,所用的生理盐水或葡萄糖溶液浓度的限制,加深学生对血细胞渗透压的理解;比如在讲述运动系统骨骼时,讲解骨骼的组成和功能后,提问同学,人工骨骼如何做呢?怎样能够达到真正骨骼的要求,如何实现等等?这样既能提高同学的兴趣,又引导学生遇到问题时进行思考;又如,在讲述静脉回流的影响因素时,可联系生活中长时间蹲着突然站立,会出现暂时的头晕、昏厥、视物不清的情况,进而引出机理:久蹲突站血液滞留于下肢静脉回心量心输量血压脑、视网膜供血不足暂时的;另外在心血管活动的调节章节中,可联系临床常见的疾病,心力衰竭,治疗时多采用强心药,以增强心肌纤维的收缩力,改善心血管的功能状态,加深学生对心血管生理活动的神经和体液调节。这样可以在理解人体解剖生理的同时,扩展相关的临床医学知识和解决办法。

解剖学的论文篇(4)

引言

外科学同样是医学的重要学科之一。在古代,外科学主要研究的是人体体表的一些疾病,随着现代医学的进一步发展,对于人体的一些疾病发病机理得到了明确认知,因此现代外科学已经立足于研究人体的内外部疾病。外科学常需要处理各种机械性创伤、感染性疾病以及一些其他性质的疾病,这些疾病大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手术相关操作需要借助于局部解剖学相关知识,这也是连接外科学与局部解剖学的纽带。

1局部解剖学教学目标与教学现状

局部解剖学是建立在系统解剖学知识基础之上的,学生在学习了系统解剖学相关知识以后进一步深入学习局部解剖学。局部解剖学要求学生掌握人体局部各组织、器官的形态、结构和解剖方法,同时,通过观察人体局部尸体标本和动手解剖局部尸体以巩固学生的理论知识和提高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当前局部解剖学课程教学暴露出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1教学内容选择不当

医科院校所开设的局部解剖学课程往往涉及到大量的解剖学知识,受到教学时长的限制,对于每一类知识不可能做到十分详尽的讲解,因此需要教师根据局部解剖学课程教学需求对教材内容进行选择。部分局部解剖学教师对于教学内容的选择缺乏考虑,其将所有教材内容都作为教学内容,没有能够突出重点,这使得学生在学习时缺乏明显的方向感[1]。同时,讲授全部教材内容必将导致每一个课时容量增加,而局部解剖学是一门细致而严谨的学科,其许多知识都需要教师详细讲解,课时教学容量增加也使得局部解剖学课程教学更加“粗犷”,学生难以细致而深刻地掌握相关解剖知识。

1.2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

上文已经提到,局部解剖学是一门理论和实践并重的学科,理论知识是指导实践操作的基础,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进一步印证和巩固理论知识,进而提高其解剖能力。然而在实际局部解剖学教学过程中,仍然广泛存在着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的问题。教师普遍将理论教学作为重点,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所安排的课时缺乏合理性,造成了学生对理论知识掌握较好、对实践操作熟练程度不足的问题。学生在实际的解剖过程中,缺乏自身对于解剖操作的思考和创新,其往往是以一种“按部就班”的模式在进行学习,甚至部分学生完全是在模仿教师的操作在进行解剖,学生所学习到的解剖理论知识往往难以应用到解剖实践课程中,导致了学生在学习局部解剖学课程时缺乏创造性[2]。

2外科学与局部解剖学相结合的优势

外科学可以说是局部解剖学的拓展应用,外科学与临床医学由一定的知识交叉,许多外科治疗(手术治疗、药物治疗等)都需要建立在局部解剖学的知识基础上,因此,外科学与局部解剖学不论是在理论知识还是临床应用当中都有着紧密的联系。外科学与局部解剖学相结合的优势主在于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帮助教师合理选择教学内容,由于局部解剖学有关知识是为外科学做铺垫的,教师可以选取教材中的这一部分知识作为重点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掌握那些在临床应用较为频繁的解剖学知识。第二是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有针对性地提高自身的解剖能力。局部解剖学可以以外科学相关临床操作为目标重点训练学生,以具体的“手术操作”标准严格要求学生的课程学习,帮助他们掌握和提高相关技能。

3与外科学相结合的局部解剖学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策略

3.1优化教学方式

局部解剖学的理论知识中涉及到大量的专有名词,这些专有名词一般都较为生僻,其无疑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一定的阻碍。为此,教师可以结合到外科学相关知识,将外科学中常用到的人体局部结构的专有名词进行归纳、分类、整理,同时安排给学生记忆,为其以后的深入学习奠定基础。同时,教师除了课堂授课之外,还可以利用互联网资源授课。例如,在讲解局部解剖学实践课程时,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资源(视频)进行教学,让学生对比学习,规范解剖操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加强对学生的引导,鼓励其在学习中创新,探索属于自身的一套学习方法。

3.2创新教学理念

在与外科学相结合的局部解剖学课程中,教师可以引入PBL教学模式。PBL教学模式是当前医科院校的主流创新型教学方法,即模拟临床环境、制定学习目标、分配学习任务、总结学习经验的教学模式。教师应当根据局部解剖学的教学要求,将外科学知识中临床应用的部分模拟成局部解剖学的学习目标,鼓励学生以独立思考或合作探究的形式提出问题、探究对策、解决问题、总结经验[3]。将外科学与局部解剖学结合进行教学本身就是一种教学理念的创新,教师应当发掘出二者的契合点,帮助学习构建起外科学与局部解剖学相结合的基本框架。

4结论

综上,局部解剖学与外科学相结合是局部解剖学教学的一种创新形式,教师应当从教师实际出发,不断优化和调整教学模式以适应局部解剖学教学需求。

参考文献

[1]张瑞涛,马岚,汤桂成.局部解剖学PBL与外科手术学结合的教学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4(1):74-75.

解剖学的论文篇(5)

1.课程设置

局部与腧穴解剖课程设置总学时32学时,其中理论课16学时,实践操作课16学时,共6次教学内容。课程主要针对针灸及相关专业的中年级学生开设。针灸推拿专业学生在学完正常人体解剖学、生理学、诊断学等课程的基础上,再学习局部与腧穴解剖学课程理论与实践,可为后续临床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也为提高临床疗效、避免实践操作中针刺意外事故的发生提供了理论保障。

2.教学方案

(1)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分8次讲解,主要内容如下表。

(2) 教学方法。本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与“学”并重,侧重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兼顾自学能力的培养。教学方法与手段采用多媒体动画软件、穴位解剖图片讲解和绘制、解剖模型应用等形式,鼓励学生与腧穴学专业学生加强联系,增进彼此的交流和学习,多讨论多研究,自行查找相关文献和资料,提高学习兴趣,满足针灸推拿专业的教学需要,实现针灸推拿专业的教学要求,真正达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目的。待每章节课程结束时,由任课教师针对本章节提出相关问题,由学生回答,教师做出点评和指正,同时注重对该章节内容进行归纳和总结,尤其要重视针刺应用的解剖要点,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3.小结与不足

设置局部与腧穴解剖课程的初衷在于将解剖学知识和临床的针灸推拿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扩大解剖学知识的应用范围。这样做不仅可激发相关专业学生学习解剖学的兴趣,而且在学习本门课程之前必须巩固系统解剖学知识,同时强化局部解剖学学习,融入针灸推拿知识,有利于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巩固基础知识,使得解剖学在学生临床实践中能更好地发挥作用。

但是,本课程的开设和教授仍有许多不足之处。比如局部与腧穴解剖学课程在本校属于新开设课程,由于本课程的授课安排和讲授方式尚处于探索阶段,需要广大解剖学教师共同研究和探讨。而且教研室教师大多为临床医学专业毕业,对针灸推拿专业知识知之甚少。为了能顺利教授学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广大解剖学教师不仅要掌握针灸推拿知识,还需要学习中医相关基础理论知识,从而融会贯通。同时由于一些教师缺乏局部与腧穴解剖学的相关教学经验,不能高效地将解剖学知识与针灸推拿操作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教学质量。因此,应鼓励中医院校的解剖学教师深入中医学习课堂和针灸推拿临床,将解剖学与针灸推拿完美地融合,真正了解针灸推拿临床工作中最需要的解剖学知识是什么,如何将解剖学知识融入针灸推拿临床工作,及时发现教学中的不足,不断学习,不断创新,为培养高层次针灸推拿人才积累足够的知识储备,着实提高局部与腧穴学解剖课程的教学质量。

解剖学的论文篇(6)

人体解剖学是中西医院校的基础必修课,也是基础课的基础,是一门古老而又不断发展的宏观形态学科[1]。我院解剖学课程包括《系统解剖学》以及《局部解剖学》,另有《断层解剖学》、《麻醉解剖学》、《神经解剖学》等选修课程,因此,建设好解剖实验室,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可靠保证,是提高学生学习以及思维能力、探索未知领域的重要基础[2]。

1 加强解剖学实验室建设,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1.1 实验室人员

长期以来,解剖学专业一直属于紧缺人才专业。由于传统观念或者工作环境的原因,从事专职的解剖实验技术的人员较少[3]。而专职的实验技术人员是实验室建设、管理的最重要力量之一。因此,对于实验室技术人员的建设和管理应当如下:1)具备一定的解剖专业理论基础,掌握解剖学实验技术方法并能够准确运用解剖学知识;2)能够熟练运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方式,给实验技术人员提供进修学习机会,定期开展培训班对技术人员进行培训,支持实验技术人员外出参加实验技术以及实验教学的研讨会进行学习交流;3)支持实验技术人员进行科研工作,能够撰写论文或申请实验课题基金;4)适当提高人员待遇,出台相关政策引进人才。

1.2 实验室标本、模型、挂图的管理

解剖实验室的管理,大部分的工作是对标本的管理。解剖实验室的标本数量大、种类多。因此,对标本的有序化管理显得十分重要以及必要。在标本管理中,我们的原则是根据系统分类管理,即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循环系统、感觉器以及神经系统。

我院现用标本主要为瓶装标本,对于骨学标本,每个实验室有一付完整的骨架,并用透明有机玻璃密封好,同时,备有一些完整的游离骨骼标本,对每块骨骼按结构顺序编号并登记造册,便于查找。对于瓶装标本来说,每个体统都制作多套变笨,并在有瓶中进行编号和内容标注,对每套标本都简历相应的档案资料(纸质资料以及电子版备份),放在专门的标本储物间,按系统进行摆放。

对于模型和挂图,我院配备专人进行管理。这些模型和挂图同样进行编号并登记造册,按照系统和局部解剖层面分类存放。放置模型或者标本的贮藏柜上标明编号和内容以便查找和存放。模型使用及使用完毕要轻拿轻放,其材质遭遇外力时容易破损。挂图要及时修补、补充和更新,同时要注意防霉、防潮、防蛀以及防火,加强室内通风,远离火源,配备良好的消防设施。

1.3 多媒体的应用

随着教学的改革创新,我系不局限于挂图+模型的教学模式,将解剖实验室统一更换大屏幕多媒体。多媒体的应用相对于传统的挂图教学有着极大的优势[4],首先,每堂课需要大量的挂图,而多媒体能够随时调出所需教授的挂图内容。其次,挂图缺乏立体感与动态感,多媒体上播放的三维解剖图谱将解剖学的局部与整体关系以及层次感更直观的体现。相较之下,多媒体教学有着信息量大、直观、生动等独特的优势,弥补了已经发展成熟的传统挂图教学的不足,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最后,我院的多媒体每一台都配备有优秀的系统解剖学、局部解剖学以及断层解剖学课件和视频,并配有对应的三维解剖图谱在课余时间向学生开放。我校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查缺补漏、强化学习,这一设备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

2 开展“第二课堂”,提高医学生的综合素质

“第二课堂”的开设极旨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5-7]。“第二课堂”采用“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辅助”的原则,配有一支理论知识扎实并且师德高尚的临床教师队伍带领。临床教师以临床应用为纲,串联解剖学知识点以有效的培养学生解剖学能力以及抽象思维能力,这些知识点与临床紧密相关,充分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在“第二课堂”开展的过程中,小组定期在临床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讨论、反馈问题,这一形式是学生最感兴趣的环节,在讨论中,大家各抒己见,用解剖学姿势、方位术语和解剖学名词进行口头以及书面描述,这是将来书写病历、手术记录以及病情报告、科研论文的基本功,是每一个医学生必备的能力。另外,小组同学之间的合作交流,树立了团队合作意识。

3 必不可少的人文教育

3.1 医学教育中开展人文教育的意义

除了教授医学专业知识,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必不可少[8]。在当代医学教育中,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关心人的内在精神需求,尤其是当今医疗纠纷的频发,近80%是因为义务人员的冷漠和言语不当引起的[9]。因此,在医学院对医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促使医学生们怀着敬畏生命、关爱生命的人文关怀精神进行日后的医务工作,是十分必要的。

3.2 如何在实验教学中开展人文教育

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利用一些捐献遗体者的事迹对学生进行伦理观教育,培养学生献身医学事业的崇高品格。在首次解剖前,教师带领学生在尸体标本旁肃立三分钟以表示对遗体捐献者的缅怀和尊敬,培养学生敬重生命、救死扶伤的职业精神。同时,在实验课以及“第二课堂”中,教育学生尊重、爱惜遗体标本,坚决杜绝任何不尊重尸体的行为。通过点点滴滴的人文教育,逐渐培养学生高尚的职业道德和为医学献身的高尚情操。

【参考文献】

[1]董梁.解剖学实验教学发展的新趋势[J].职业与健康,2006,12(22):24.

[2]令狐艳.对人体解剖学实验室建设和管理分析[J].疾病监测与控制杂志,2015,6(6):438-439.

[3]张莲香,靳国华,马新伟,等.人体解剖学实验室管理模式改革[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1,32(6):66-67.

[4]肖朝伦,余资江,李宏伟,等.多媒体实物演示双向控制教学系统在解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局解手术学杂志,2009,18(1):45.

[5]张力,解庆林,朱义年,等.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探索实践[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6,26(2):216-218.

[6]陈德碧,杨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验教学改革实践[J].实验科学与技术, 2010,8(4):42-43,133.

解剖学的论文篇(7)

根据我院过去的美容专教学任务,学生需要系统学习解剖学、美容局部解剖学,课程安排较密,学习任务较重,因此自2009级始,只学习美学解剖学,使用科学出版社教材《人体美学解剖学》。该书内容包括三部分:总论、系统解剖学、人体美学解剖[2]。在授课计划上,系统解剖学部分占整个课程2/3,总论及人体美学解剖学占1/3。这样安排的优点是:学生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既具有一定的人体解剖学知识,又掌握了美学解剖的重点内容。

2优化教学方法,保证教学质量

在现有的系统解剖学教学经验基础上,不断探索适合于美容专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对部分内容进行改革: 适当减少神经系统的课时,增加淋巴系统、内分泌系统的比重;运动系统中重点讲述头肌、颈肌和胸肌, 心血管系统重点讲述皮肤和头面部的血液供应, 感觉器重点讲述皮肤的结构等。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作用,不仅注重课堂讲授,也重视课前课后两个阶段。每次课预告下次课的重难点及预习目标,要求学生写出提纲式预习报告。课堂运用多媒体课件、标本、模型等多种手段教学,部分内容采用学生先观察标本并试讲,教师更正、补充的方式,以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更加重视所学内容,有利于理论知识的巩固。课后要填写填图册;下节课开始时要进行以复习为目的的课堂提问;不定期要求学生查阅资料,了解某些解剖学知识的美容应用,自学课堂上删减的解剖学知识。课前预习并写报告、课中听理论看标本、课后复习并补充信息,这样的方式既加大了对学生学习的管理,又增强了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还对重点内容反复加深印象,效果较好。

借鉴了敖少勇的三段式实验教学法[3],第一阶段注重基本知识的学习,包括人体各系统的组成、各器官的重要结构、功能、基本的美学理论等,培养学生的基本理论素养。第二阶段将系统解剖学、局部解剖学和人体美学解剖学内容相互穿插结合,以讨论或提问的方式展开,比如在学习面部美容解剖时,结合众人瞩目的超女王贝整容致死事件,讨论颧骨、下颌骨磨骨术自浅向深经过哪些层次?改变的是骨的什么部位?影响到的面肌有哪些?会有什么副作用?经过这样的讨论,不仅复习了相关的理论知识,使概念性的抽象知识“看得见”、“感觉得到”,更强化了学生对基础课程重要性的认识。第三阶段以临床实践为中心,设计了几个综合性实验,如面部的浅层解剖、根据面肌纤维走形及面部淋巴回流方向进行面部按摩等。综合性实验的开设, 调动了学习积极性, 强化了理论知识,提高了教学质量。

3激发学习兴趣,培养专业责任

在几年的美容解剖学教学中发现,美容专学生对专业前景没有清晰认识,对个人职业走向没有明确目标,多数同学认为解剖学不重要,再加上高考成绩普遍不高,大学课程的学习难度较大,遂有一定厌学情绪。面对这样的心态,在教学中就应该尽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4]。兴趣可促进主动性的学习, 对培养独立思考、动手能力有重要作用。一个人的学习积极性的提高, 对周围同学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同时推动班级学风的良性增长[5]。我们的具体做法是,在教学中不时插入与美容行业相关的知识或者实际应用,比如讲到空回肠时讲讲减肥方法之一小肠切除术;讲到脉管系统时讲讲血液和淋巴液循环不畅对美容的影响;让学生参与某些实践内容,比如讲到“三停五眼”、“面部美容线”时,让学生利用直角规测量自己的面部相应数值,判断是否符合美容标准;讲到眉、眼、鼻、体型分型时,让学生确定自己的类型;讲到BMI指数时,让学生计算自己的BMI指数并分型等等,这些都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整个授课过程中,还不断利用各种机会和学生沟通,激励他们建立自信、打好专业基础,并不时补充最新美容行业信息,培养他们的专业责任和素养。

[参考文献]

[1]王向义,钟 纯,彭芳丽.《美容局部解剖学》教学方法改革的探讨[J].解剖学杂志,2008,31(5):732-733.

[2]王向义.人体美学解剖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6:Ⅴ-Ⅹ.

[3]敖绍勇.人体解剖学“三段式”实验教学法的探索[J].解剖学杂志,2009,32(2):147-169.

解剖学的论文篇(8)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2-0121-02

随着我国医学教育事业的发展,来华留学的医学生的日益增加,我校作为首批入选的中医药国际合作交流基地,自2007年开始培养医学本科留学生。系统解剖学是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科学,是医学生最重要的入门基础课。我们解剖教研室多年从事对留学生系统解剖学的全英文教学授课实践,圆满完成多届医学留学生的解剖理论和实验的教学实践;教学过程中我们不断探索提高留学生解剖课教学质量,积累了一定的留学生人体解剖学教学经验,并形成了较为完备的教学体系,现总结如下。

一、注重师资队伍梯队的培养

教育的根本是教师,只有有了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针对留学生全英文教学模式的特殊性,有必要建设一支解剖学专业知识扎实、医学专业英语精湛、并具有较强的英语表达能力和授课艺术的高素质教师队伍,这些是留学生学习系统解剖学的前提和关键。

1.增强任课教师专业英语的能力。任课教师的英语水平是关键,作为留学生的全英文授课的主讲教师,必须具备三项基本素质:(1)较为精湛的业务素质,如扎实的解剖学专业知识和受学生喜爱的授课方式方法;(2)扎实熟练的医学专业英语;(3)较好的英语口语和听力。在系统解剖学全英文教学中,任课老师不仅要善于采用日常英语与学生交流,而且经常要对学生问及解剖学之外的其他基础或临床医学专业的问题给予解答。可以说,任课老师的英语水平直接影响到留学生全英文课程教学的效果。所以,我们在留学生任课老师的选择上,应优先考虑有国外留学背景,获得博士学位的英语能力强的中青年教师。

2.通过教学实践增强教师的英文教学能力。本学科多年来一直重视师资和人才梯队建设,以留学生教学的师资建设为甚。教研室挑选符合全英文教学条件的主讲教师及后备教师共8名,其中教授1名、副教授2名、高年资讲师5名。青年后备教师随堂听全英文授课,并跟踪主讲教师进行实验教学,实施“传帮带”式培养。教研室为了让中青年教师能均衡地承担留学生的教学任务,系统解剖学教学的不同章节分别由教研室不同教师进行分段式讲授,等到所讲授章节熟悉后,再逐步增加讲授知识点,大大减轻了教师的全英文授课压力。为了确保留学生学习质量,学校组织有教学经验和出国经历的高年资解剖教师作为督导专家对留学生教学进行听课督导,保证所有留学生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能被监督和监控,这样学校可全面掌握留学生教学情况,并能把督导反映出来的问题及时反馈到解剖教研室和教师本人。这既保证了教学质量,又对留学生解剖教学改革和系统解剖学的课程的发展产生促进作用。

自1998年开始,本学科对英语基础较好的班级开展系统解剖学的双语教学,为全英文教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另外,我校国际教育学院不断组织参与留学生教学的教师进行集体公共英语和专业医学英语培训,并派遣任课教师到其他医学院校学习解剖英语教学成功经验。教研室经过7年的实践教学,5名中青年教师能够独自全程完成留学生的全英文系统解剖学的理论和实验教学,极大提升了教师的全英文授课水平。

二、注重寻找适合留学生的教学方式

我校近年来招收来的医学留学生主要来自巴基斯坦、尼泊尔、非洲等国家。留学生进入我校学习生活,促进了学校的教学科研的国际合作与交流;但同时实际解剖教学工作中也面临一些问题与挑战,这就要求我们不断解决实际问题;反过来这对解剖任课老师的教学实践起明显的督促作用,从而提升了系统解剖学的教学质量。

(一)留学生解剖教学面临的问题

1.留学生与任课教师语言交流障碍。首先,英语是大部分留学生的官方语言之一。留学生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其英语发音不尽相同,与“美式英语”和“英式英语”存在一定的差异,带有严重的地方口音,常难以听懂,致使师生交流存在一定的障碍。其次,医学英语不同专业单词众多,难以记忆和融会贯通,这就造成师生难以在医学不同专业领域进行更深层次的交流。

2.系统解剖学专业英语教学困难。系统解剖学作为一门形态科学,该课程具有名词多、描述多和记忆难等特点;而解剖学专业英语词汇大多较长,读音较为晦涩,任课教师在专业英语解剖教学中常难清晰、透彻地描述和解释特定的人体解剖学结构,可能会出现解释不清、词不达意的现象,这直接影响人体解剖学教学质量。由于留学生习惯互动式的教学,常在课堂上随时打断教师讲课并提出问题,而中国教师习惯传统灌输式为主的教学方法,这样任课教师无法很好的控制教学进度,进而影响课堂教学的进行。

(二)留学生解剖教学面临问题的应对

1.加强与留学生交流与沟通。良好的语言沟通可使留学生敞开心扉、解除对新环境的不安与困惑,以便能更好地适应和逐步融入大学生活。虽然留学生经过短期的汉语培训,也只是能在交流时嘣出关键的汉语字词,这给师生交流带来了不便。因此,任课教师有必要熟悉不同国家的留学生的英语发音特点,多与其交流来熟悉对方的口音,甚至可模仿留学生的口音发音,可一定程度上减少与留学生的语言交流障碍。

2.准备合适的教铺材料。教材是教学重要环节,留学生上课时很多是直接带英文版本的解剖图谱或记录本。我们选用国内医学院校合编的全英文版本《系统解剖学》教材,推荐国外经典的医学解剖学图谱和国外医学优秀网站给留学生。教研室还组织任课老师编写补充教材、实验指导和练习册等,并不断修正和完善。教学实施方面,我们制定了留学生解剖学教学方案和培养目标,让学生孰知每一章节的重点和难点,掌握和熟悉教学内容。

3.探索适合系统解剖学的英语教学。任课教师课前要精心备课。首先应熟读教材,认真撰写解剖英文教案,注意标明每一章节的重点、难点和易产生问题的地方,做到心中有数。留学生由于从小受欧美文化的影响,上课时喜欢随时提出问题、自由讨论,以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习兴趣。因而,任课教师应设想到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可能提出的问题,可能出现的困难等,课前做好应对准备。比如任课教师可提前把涉及到要讲课内容的其他学科如组织胚胎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诊断学及临床学科的基本专业单词熟悉掌握,以应对留学生问及一些不局限于解剖的其他学科的问题,这样师生之间才能更好地在医学不同专业领域进行更为深层次的交流,增加留学生的学习解剖的兴趣。最后,任课教师把要讲授的内容默记熟练,揣摩构思以做到融会贯通。

系统解剖学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学科,最大优势在于具有明显的直观性。我们的理论教学是在实验标本充足的解剖互动室进行,这样理论教学过程中学生可直接触摸标本,增添了教学的效果。实验教学采用以15人为单位的小班授课,增加了师生的交流学习机会和教学效果。实验教学开始时,任课教师根据解剖实验教学大纲,将所要掌握熟悉的解剖结构内容提前告诉学生,让学生逐一在尸体标本上进行识别辨认;接着教师将需识别结构依次讲解后,让学生再自行熟悉;实验课结束前30分钟,安排以2~3人为一个小组进行10~15个结构的识别考核,并计分;最后,实验结束进行小结,对各组进行点评并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或指出存在的问题。

4.加强留学生的复习和理论测验。教学课程考核是检测教学效果和教学信息反馈的重要手段,我们有多样化的考核方式,包括阶段测验、课程作业和期末考试等。任课教师非常注重将留学生阶段性的解剖内容考核与期末考试相结合,让学生绘制经典解剖图和标注图谱以增强学生对解剖课程的基础知识的掌握。每次理论课之前要学生复习之前所学内容并向学生提问,将之纳入考核并计分。我们每学期组织留学生进行两次理论测验,期中考试为20分,期末为80分。题型有单选题、名词解释、填空题和问答题,其中问答题覆盖范围广、不太深但灵活。

5.完善留学生教学管理。由于存在着不同的文化背景,留学生自律性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迟到、早退和缺勤现象频繁,上课期间纪律涣散、窃窃私语现象时有发生。对此,我们要求学生课前及课后签到,对迟到的留学生让其对所学的知识内容进行回答,增加了课堂的到课率。另外,信仰伊斯兰教的留学生常有凌晨或周五下午祷告的传统习惯,我们尊重学生的信仰,尽量把课安排在上午10点以后进行,保证学生能精神饱满的进行解剖学学习。

总之,经过多年的留学生系统解剖学的全英文教学实践和探索,我们完善了教学管理制度,改进了教学方法和模式,提高了教学水平,建设了一批具有较高层次的留学生全英文教学队伍。然而,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国际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留学生被吸引到我国学习,留学生教育也将会出现更多的问题,如何提高留学生的教学质量是医学教育工作者需要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汪华侨,初国良,徐杰,等.人体解剖学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解剖学研究,2008,30(3):225-229.

[2]任振华,朱有余,李光武,等.留学生人体解剖学教学体会[J].基础医学教育,2013,15(7):721-723.

解剖学的论文篇(9)

近4年来,笔者对长学制局部解剖学教学进行了改革与研究,现介绍如下。

1 教学流程

观看局解操作录像操作要点讲解同学操作及教师答疑主刀操作考核设计性实验设定局解绘图及描述(作业)大局部同学总结讨论局解标本考核局解学习成果展示局解综合理论考核。

2 新型教学模式与讨论

局部解剖学操作课前,向同学布置预习内容:遵循《人体局部解剖学》教材,以及我教研室自编的《实地解剖学操作指导》,预习相关理论及操作内容。第一次局解课程先介绍总论,重点讲解局部解剖学在医学中的地位、人体的局部层次。观看教研室自制的局解操作录像,教师对重点操作内容及注意事项进行讲解,同学分组操作,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答疑及操作难点点拨。

2.1 主刀操作考核 操作前,每组先推选两位同学做主刀,力求准确操作,他们提前认真预习理论内容及操作过程,培养他们高度负责的工作态度。每次操作完毕,由主刀讲解所解剖出的结构及毗邻,既培养了同学严格的科学态度,也锻炼了他们的专业表达能力。教师根据主刀的讲述水平及操作内容准确性和质量,予以评价、指导和打分。

2.2 局部结构绘图及描述 每次局部结构操作后,同学要完成局部结构的绘图及描述的作业,图示要求英文标注,逐渐积累同学的专业英语词汇,描述内容包括:边界/构成、内容排列及临床联系。教师予以批改、评价及打分。图文并茂的局解素材,既为后续外科手术学的学习打下了解剖学基础,也可保存,作为临床课程学习的基础参考。通过此教学过程,使同学逐步学会将局部解剖学知识应用于临床实际,架起了解剖学与临床课程之间的桥梁。

2.3 设定设计性实验 在局解操作过程中,引导同学结合临床实际,设计手术切口及切开层次等,既展示了四肢、颈部、胸部和腹盆部的层次共性,又总结出各自的层次特点及变化,如阑尾手术切开层次不同于腹部其他部位,颈部甲状腺次全切术切开层次也具有独自特点[1]。此教学过程,既增加了同学的学习兴趣、提高了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为临床手术切口的应用夯实了解剖学基础。

2.4 大局部的总结讨论 我们将局部解剖学分为4个大局部:下肢、上肢、颈部和胸腹部。每次大局部操作完成后,由同学组织、准备,捕捉信息,制作幻灯片等,进行总结讨论,每个大组有两位同学进行讲演,形式不限。经过四轮总结讨论,使全班同学都享有锻炼机会,其准备过程调动了同学学习积极性;结合临床的部分,既扩展了同学的知识面,又将局解与临床实际得以完好的结合,为向临床过渡奠定了基础;通过幻灯片制作,提高了同学多媒体制作及应用能力;同学上台讲演,既锻炼了同学的专业表达能力[2],使同学的语言组织趋于严谨,逐步培养同学严格从医的科学态度,同时,也增强了同学的自信心;同学间的讨论与交流、教师有针对性的讲解及订正,使同学获得的知识更加明朗、确切与扎实。

2.5 局解标本考核 全部局解操作内容结束后,进行局解标本考核[3]。同学随机抽签,每人辨认五个结构,提高对量化指标的要求:指出结构名称、局部层次毗邻、功能及临床联系。教师当场予以评价与打分,使同学辨认结构确切,经过纵向联系分析,为学习后续课程和临床工作打下坚实基础[4]。

2.6 局解学习成果展示 在局解操作与总结过程中,根据各教学小组标本及操作的实际情况,由同学自愿选择展示内容,提前捕捉信息、准备、综合等。于局解操作全部完成后,举行学习成果展示。展示内容包括:教学及学习过程、人体局解内容(上肢、下肢、颈部、胸腹部)、系统的专题系解、组织学及临床联系的展示与综合分析、形态学与临床结合的小课题的设计与部分展示、局部解剖学学习方法与体会及人体个例发现等。通过这样的纵向联系,既对同学局解学习成果进行了展示,也是同学们学习、综合及提高的过程[5]。同时,欢迎各院系同学参与,并邀请解剖学、影像学及临床专家、学校、教务处及院系领导出席、指导。通过同学的现身说法和体会,便于与到会者沟通、交流,既是讲演的过程,也是获取指导、捕捉知识信息的过程。由于同学的广泛参与、形态学、临床专家的指导及校、院系领导的重视,便于局部解剖学新型教学模式进一步完善,并对形态学及临床教学教学方法的改进,特别是基础与临床教学的结合将会产生一定的推动作用。

2.7 局解综合理论考核 局解操作结束后,进行局解理论考试,其中局解综合理论考核内容占1/3。例题1,用局部解剖学知识试分析腋窝肿物来源及成因,例题2,甲状腺形态、位置、血供及来源;甲状腺次全切术切开层次、注意事项、术后观察指标及原因。考试过程也是学习和提高的过程,这样的考核,旨在衡量同学运用局解基础知识,综合、分析、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局部解剖学真正成为架于形态学与临床应用之间的桥梁。

3 小结

综上所述,局部解剖学教学模式的改革,充分体现了在教学中以同学为主体的教育理念,极大地调动了同学学习的主动性、增加了学习兴趣;提高了同学动手、动脑、联系临床实际、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专业表达能力,为后续临床课程的学习,打下了学习方法及专业理论、专业技能的基础。在近几年的解剖学知识竞赛(本校影像系)、医学基础知识竞赛(本校影像系、临床医学专业)中,接受局解新型教学模式学习的同学,比赛成绩均名列前茅,得到了各院系专业教师、领导的好评及同学们的羡慕;在临床见习、实习及学习过程中,得到了临床医师及影像医师的认同。

【参考文献】

1 刘培党,李涛,朱建宝,等.局部解剖学教学改革模式的探讨.解剖学杂志,2005,28(6):727-728.

2 杨伯宁,韦力.讨论式教学在局部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解剖学研究,2005,27(1):77-79.

解剖学的论文篇(10)

【关键词】  护理专业;人体解剖学;教学改革

护理专业学习解剖学的目的是掌握主要器官的形态特征和功能,为学习其他医学基础课和专业课奠定基础,同时也为准确地实施各项护理操作提供形态学基础。随着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对护理人才的知识结构、临床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护理人员不仅要具备宽厚扎实的医学基础知识和临床专业知识,还要有丰富的社会人文知识和较强的临床实践能力。护理专业解剖学教学必须紧紧围绕护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将以医学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向“突出护理、注重整体、加强人文、体现社区”的课程体系转变,革新教材内容,完善教学手段和方法,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以满足培养跨世纪高素质护理人才的需要。

1 大胆革新解剖实验指导,突出临床应用特色

数学

首先以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为主线,以临床护理实践为引导,根据护理专业的解剖学教学特点,自编实习指导,突出与临床护理操作密切相关的解剖内容,如体表标志和体表投影,与注射、穿刺、插管和切开技术相关的局部解剖学基础知识。使学生对操作中的解剖学要点做到心中有数,如操作部位的选择、结构层次、毗邻及角度和深度的掌握,使学生能够通过学习加强与护理专业的联系,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护理专业的教学需要,为培养合格的护理人才打下良好基础。

2 注重培养学生临床思维和操作能力

护理技术操作70 %的内容与解剖学相关,其中抢救技术100 %与解剖学有关。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要对患者进行多种技术操作,操作的准确性和合理性非常重要,而准确性、合理性是和解剖学密不可分的,因此护理专业的解剖课教学更应该注重实践。如何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灵活,把学与用结合起来,突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是解剖教学中,尤其是实验课教学探索的课题之一。

体表的骨性和肌性标志是临床操作中非常关键的定位标志,实验课教学重点之一是培养学生在活体触摸体表标志的能力,并把触摸体表标志作为课程考核的一部分。把护士的素质教育融于标本观察的实践中,教会学生在观察尸体标本、模型的同时,要在自己或同学的身体上观察、触摸、辨认这些标志性结构[1]。这种从标本到自身,从自身到标本的过程在理解的基础上形成的知识结构,避免了单纯的机械记忆和操作的盲目性,提高了临床操作技术的成功率,培养了运用知识的能力,也提高了护士的自身素质。

数学

3 培养学生在标本上演示护理操作的能力

在实验教学中模拟临床操作,能让学生体会到学以致用,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例如,可以在模拟臀大肌注射时用注射器向穿刺部位注射染料,然后再进行局部的解剖操作,观察染料的分布情况,注射针扎入的深度及针头与臀区血管、神经的关系。操作结束后请大家总结臀肌注射的最佳部位、深度、角度及易损伤的血管和神经。模拟临床护理操作要注意防止学生片面追求操作练习,忽略解剖的结构观察。

4 结合课堂讨论,引导学生自主查阅资料

在实验课教学中,课堂讨论能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分析问题结合课堂讨论,引导学生在课外时间利用网络资源、图书馆查阅资料,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2]。如在讲授肝门静脉系统解剖时,引导学生就临床肝硬化治疗新进展、肝门静脉系统与临床肝硬化病人可能出现的症状的解剖解释等多方面问题引导学生查阅资料,在课堂上进行分组讨论,并针对问题进行归纳总结,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上来,形成一系列系统知识。

5 适当应用多媒体小结学习内容

在每节实验课结束前应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重点和难点的小结,它以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提供了比课本更丰富、形式更多样的多媒体素材,使抽象的、不易理解的内容通过多媒体形式生动、形象、直观的表现出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增强了学生对抽象事物与过程的理解及感受,较好地解决口头讲授和板书无法实现的教学重点、难点,给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6 改革考试环节,促进学生能力的培养

数学

除了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外,课程结束考试时将传统的笔试为主改为笔试加技能考核,笔试占60 %,技能考核占40 %,主要内容包括在活体上进行体表标志和体表投影的定位;以同桌的同学为对象,准确的在活体上触摸和指出题目要求的内容;在标本上演示及叙述局部操作的解剖学要点。每个学生从十个内容的试题中抽取一道题,当场回答,老师按学生掌握的程度打分。对于还未掌握该结构的不得分,对于不能正确触摸或指出结构者,给一半分,回答正确者为满分。在考核后对于回答不正确的学生当场纠正,至其正确掌握为止。这种现场考试的方法督促学生在学习中注重对活体资源和教学标本的应用,既能使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又能强化学生的动手操作的训练,调动了学生观察标本、模型的积极性。这对于解剖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到促进作用,也为将来学习临床医学课程打下良好的方法学基础。

通过以上多方位的护理解剖实验教学改革,使解剖学实验教学效果提升一个台阶。

数学

上一篇: 园本研修个人总结 下一篇: 顶岗实习计划公式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