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行长季度工作总结汇总十篇

时间:2022-02-27 00:09:36

银行行长季度工作总结

银行行长季度工作总结篇(1)

目前,我国大型商业银行的资本结构较单一,核心资本比例很高,附属资本很少,与发达国家商业银行附属资本40%的比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其最主要的资产是各种贷款,贷款总量从2009年以来一直稳步上升,贷款量占总资产的比重也一直居高不下,信用风险是我国大型商业银行主要的风险。我国大型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现状如下:

一、资产负债情况

大型商业银行是我国银行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截至2014年第三季度,大型商业银行资产总额为70876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9.45%,占整个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总资产比例为42.21%,负债总额为65933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9.11%,占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总负债比例为42.17%。

银行金融机构资产负债情况表(法人)

二、信用风险状况

不良的贷款率和不良的资产是作为中国商业银行和监管体系的在经营和管理方面的有效指标,衡量着中国商业银行的市场竞争力。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这五个级别是中国银监会从2004年1月1日起全面推行的贷款分类制度所制定的。随着经济的发展,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数额巨大,不良存款持续增加,信用风险的加大,这一系列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商业银行的正常运行。2008年金融危机诱发金融市场流动性不足,不良贷款问题更加受到关注。

中国银监会最新统计数据表明,2014年大型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有回升趋势。

从图可以看出,2009年以后,我国大型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先降后升,2014年第三季度末不良贷款余额为4272亿元,较2014年第二季度末增长315亿元,较2013年第三季度末增长907亿元。其中,工商银行2014年第三季度末不良贷款余额为1154.71亿元,农业银行为1034.66亿元,中国银行为906.96亿元,建设银行为1053.2亿元,交通银行为408.72亿元。

从图可以看出,不良贷款率从2009年以后一直下降,直达2014年开始有回升趋势,2014年第三季度末,大型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由2013年第三季度末的0.98%上升至1.12%,低于全部商业银行平均水平1.16%。

图 2009年第一季度-2014年第三季度大型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

随着我国现代商业银行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大型商业银行都严格执行不良资产拨备制度,2014年第三季度,大型商业银行拨备覆盖率为256.54%,高于同期的其他商业银行。其中,工商银行为216.6%,农业银行为335.07%,中国银行为207.70%,建设银行为234.47%,交通银行为201.29%,保持了较好的风险抵御能力,拨备覆盖率均在100%以上。

三、业务收入结构

利息收入占比高、手续费和佣金收入占比低是国内大型商业银行收入结构的一个普遍特征。截至2014年第三季度,工商银行利息净收入占营业收入比重高达74.28%,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占营业收入比重为20.65%,农业银行利息净收入占营业收入比重高达78.45%,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占营业收入比重为19.15%,中国银行的数据分别为68.94%和20.81%,建设银行分别为75.34%和19.53%,交通银行分别为75.74%和17%。

银行行长季度工作总结篇(2)

一、金融市场运行分析

(一)货币市场交易活跃,市场利率先抑后扬

货币市场回购交易平稳增长,拆借交易大幅增加。2010年前三季度,银行间市场回购累计成交65.0万亿元,日均成交3458亿元,日均成交同比增长22.4%;拆借累计成交20.3万亿元,日均成交1077亿元,日均成交同比增长48.4%。从期限结构看,市场交易短期化趋势较为明显,回购和拆借隔夜品种的交易份额分别为80.0%和87.7%,分别比上年同期上升3.0个和4.9个百分点。交易所市场国债回购累计成交4.5万亿元,日均成交同比增长82.6%。

从货币市场融资结构看,融资主体主要呈现以下特点。一是国有商业银行同业净拆出资金规模大幅增加。随着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金融市场的影响逐步减弱,银行间市场信用拆借交易日趋活跃,2010年前三季度国有商业银行同业净拆出资金规模同比增长35.4%。二是其他商业银行由上年同期净融出转为净融入。受加强资产负债管理以及资产持续扩张较快等多因素影响,2010年前三季度其他商业银行净融入资金为7.8万亿元,同比增加8.0万亿元。三是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资金需求明显减少。受国内股票市场波动加剧以及各方面不确定因素增多等影响,非银行金融机构的交易行为趋于谨慎,融资需求同比下降较多,证券及基金公司、保险公司2010年前三季度净融入资金同比分别下降23.4%和67.5%,保险公司资金需求下降与其保费收入增长较快也有很大关系。

货币市场利率先抑后扬。2010年以来,受新股发行明显增多、大型商业银行增资扩股、严格监管以及市场对通货膨胀预期有所上升等多种因素影响,货币市场利率总体较上年有所上升,波动性也相应加大。继2010年6月份银行间市场质押式回购和同业拆借月加权平均利率分别上升到2.38%和2.31%后,2010年7、8月份逐月有所回落,9月份受中秋、国庆节前现金集中投放及季末监管指标考核等因素影响,质押式回购和同业拆借月加权平均利率均较7、8月份有所上升,分别为1.98%和1.90%,比6月份分别下降40个和41个基点,比上年12月份分别上升72个和65个基点。2010年第三季度,各期限Shibor总体有所上行,3个月以内短端利率波动性相对较大。

人民币利率互换交易逐季增加,远期品种交易量有所减少。2010年前三季度,人民币利率互换市场交易量呈逐月增加态势,累计发生交易6984笔,名义本金总额7981.5亿元,同比大幅增加146.0%。其中1年及1年期以下交易最为活跃,其名义本金总额4146.5亿元,占总量的52.0%。从参考利率来看,人民币利率互换交易的浮动端参考利率包括7天回购定盘利率、Shibor以及一年期定存利率,与之挂钩的利率互换交易名义本金占比分别为65.8%、29.7%和4.5%。2010年前三季度,债券远期共达成交易731笔,成交金额2551.7亿元,同比下降46.6%。从标的债券来看,债券远期交易以政策性金融债为主,其交易量占总量的55.8%。从期限来看,以2~7天品种交易量占比最高,为73.7%。远期利率协议交易清淡,2010年前三季度累计发生10笔交易,全部以3个月Shibor为基准,名义本金额共19.5亿元。

(二)债券市场指数稳中有升,债券发行规模稳步增长

债券市场现券交易平稳。2010年前三季度,银行间债券市场现券交易累计成交44.7万亿元,日均成交2378亿元,日均成交同比增长23.1%。银行间现券市场上,其他商业银行净卖出现券9114亿元,国有商业银行、外资金融机构和其他金融机构分别买入8291亿元、507亿元和316亿元。交易所国债现券交易成交1320亿元,同比减少374亿元。

银行间市场和交易所市场债券指数稳中有升。2010年前三季度,银行间债券市场财富指数由年初的130.2点上升至9月末的135.8点,上涨4.3%;交易所国债指数由年初的122.3点上升至9月末的i26.7点,上涨3.6%。

国债收益率曲线总体呈平坦化趋势。以1月21日和9月29日的银行间市场国债收益率曲线为例,0.5年和1年期收益率分别上升41个和34个基点,而5年、10年、30年收益率分别下降26个、32个和24个基点。

债券发行规模稳步增长。2010年前三季度,债券一级市场累计发行各类债券(不含中央银行票据)3.9万亿元,同比增长6.9%,其中政策性银行债券以及短期融资券增长较快,同比分别增长26.3%和81.6%。2010年9月末,中央国债登记结算公司债券托管量余额为20.0万亿元,同比增长21.4%,其中银行间市场托管量为18.8万亿元,交易所市场托管量为2754亿元。

短期债券发行利率波动中走高,中长期债券发行利率略有回落。受2010年以来货币市场利率总体上行带动,并受市场对短期通货膨胀预期上升影响,短期品种债券发行利率波动中有所走高。以L年期国债为例,2010年9月份发行的1年期记账式国债的固定利率为1.87%,比3月份和4月份发行的同品种债券分别高43个和38个基点。受市场流动性总体保持充裕、金融机构债券配置需求较多影响,中长期债券发行利率略有回落。以30年期国债为例,2010年8月份发行的30年期记账式国债的固定利率为3.96%,比2月份和6月份发行的同品种债券分别低12个和7个基点。

Shibor对债券类产品定价的指导性不断增强。2010年前三季度,一级市场共发行以Shibor为基准的浮动利率债券18只,总发行量为214亿元。2010年前三季度,共发行固定利率企业债113只,总发行量为2519亿元,全部参照Shibor定价。发行参照Shibor定价的短期融资券120只,总发行量为2051亿元,占短期融资券发行总量的36%。

(三)票据融资小幅下降.票据利率震荡上升

2010年前三季度,企业累计签发商业汇票8.6万

亿元,同比增长10.3%;累计贴现18.1万亿元,同比持平;累计办理再贴现979亿元,同比增加885亿元。9月末,商业汇票未到期金额5.0万亿元,同比增长16.3%;贴现余额1.6万亿元,同比下降43.9%;再贴现余额561亿元,同比增加483亿元。

2010年第三季度,票据市场交易总体较为活跃,但受金融机构加强信贷资产结构调整,通过压缩票据融资规模以扩大贷款投放等因素影响,票据融资延续了2010年以来的下降趋势,9月末余额比上季末下降1574亿元;在各项贷款中占比为3.4%,同比下降3.8个百分点。受货币市场利率及票据市场供求等多种因素影响,票据利率窄幅波动,总体水平较上季略有上升。

(四)股票市场波动中有所回升,股票融资大幅增加

股票市场交易量略有减少。2010年前三季度,沪、深股市累计成交35.1万亿元,同比减少3.7万亿元;日均成交1937亿元,同比下降8.%。9月末,沪、深两市流通股票市值为15.2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0.8%。

股票指数波动中有所回升。继第一季度多次震荡后,股票市场从第二季度开始快速下行,2010年第三季度在波动中有所回升。9月末,上证综合指数和深证综合指数分别收于2656点和i 169点,比上年末分别下跌19.0%和2.7%,比6月末分别上涨10.7%和23.7%。9月末,沪、深两市A股平均市盈率分别为20倍和40倍,低于上年末的29倍和47倍,高于6月末的19倍和32倍。

股票融资大幅增加。2010年前三季度,非金融企业及金融机构在境内外股票市场上通过发行、增发、配股、行权以及可转债方式累计筹资7651亿元,同比增加4986亿元,同比增长约1.9倍。其中,A股融资5835亿元,同比增长约1.7倍。2010年第三季度A股融资2328亿元,比一、二季度分别多增514亿元和635亿元。

(五)保险业保费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势头

2010年前三季度,保险业保费收入已超过2009年全年。2010年前三季度,保险业累计实现保费收入1.1万亿元,同比增长32.0%。其中,人身险收入8369亿元,同比增长31.9%;财产险收入2955亿元,同比增长32.3%。同期保险业累计赔款、给付2262亿元,同比少支出80亿元。

保险业总资产保持较快增长势头,投资类资产和银行存款增长速度呈“一升一降”特点。2010年9月末,保险业总资产4.8万亿元,同比增长26.7%。其中,投资类资产增长29.0%,增幅同比上升17.4个百分点,银行存款增长29.9%,增幅同比下降13.0个百分点。

(六)外汇市场交易活跃

人民币外汇即期市场平稳发展,掉期和远期交易规模快速扩张。2010年前三季度,人民币外币即期交易额同比增长12.4%,其中,询价交易的市场份额超过99%;人民币外汇掉期市场累计成交9507亿美元,日均成交量同比增长78.8%,其中,隔夜交易占掉期总成交量的59.5%,同比下降4.9个百分点,人民币外汇远期市场累计成交72亿美元,日均同比增加38.5%。同期“外币对”交易额快速增长。1~9月,“外币对”累计成交折合448亿美元,日均成交量同比上升61.2%,其中,成交额占前两位的交易品种分别为美元/港币和欧元/美元,二者合计成交额占全部成交额的81.5%。外汇市场交易主体进一步扩大,第三季度新增11家即期市场会员、批准4家企业集团财务公司进入银行间外汇市场。

(七)黄金市场运行平稳

2010年前三季度,上海黄金交易所黄金累计成交4613.4吨,成交金额1.2万亿元。2010年第三季度,上海黄金交易所黄金成交1438.9吨,同比增加25.1%,成交金额3847.8亿元,同比增加58%;白银成交1.3万吨,同比增加173.9%,成交金额550.7亿元,同比增加234.3%;铂金成交12.6吨,同比减少18.8%,成交金额44.2亿元,同比增加0.9%。

2010年前三季度,黄金价格整体呈上升趋势,国内国际市场黄金价格走势基本一致,并创历史新高。9月末,国际黄金价格达到最高价每盎司1307.5美元,国内黄金价格达到最高价每克282.4元。

二、金融市场制度性建设

(一)配合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加强银行间市场制度建设

为了配合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拓宽人民币资金回流渠道,2010年8月16日,中国人民银行了《关于境外人民币清算行等三类机构运用人民币投资银行间债券市场试点有关事宜的通知》,允许相关境外机构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投资试点。试点期间,香港、澳门地区人民币业务清算行、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境外参加银行和境外中央银行或货币当局,均可申请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进行投资。经中国人民银行同意后,境外机构可在核准的额度内,以其开展央行货币合作、跨境贸易和投资人民币业务获得的人民币资金投资银行间债券市场。另外,该《通知》还从运作模式、关联交易、市场监测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以防范风险,促进市场平稳运行。允许相关境外机构投资银行间债券市场,可为境外机构依法获得的人民币资金提供一定的保值渠道,是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工作的必要配套举措,将有利于促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的开展。

(二)加强黄金市场制度建设

2010年7月26日,中国人民银行会同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和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会出台了《关于促进黄金市场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了黄金市场未来发展的总体思路和主要任务。该《意见》要求充分认识促进黄金市场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明确黄金市场发展定位,要求上海黄金交易所、上海期货交易所和商业银行切实做好相关工作。积极推进黄金市场交易方式、标准认定体系、仓储运输体系和清算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黄金市场相关政策,上海黄金交易所和上海期货交易所黄金税收政策按现行规定执行,研究推动完善投资性黄金和商业银行黄金业务税收政策,拓宽黄金实物供给渠道,进一步完善黄金市场外汇政策和融资政策。强调要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投资者的教育,严惩地下炒金活动,切实保护投资者利益。

(三)完善证券市场基础性制度建设

加强上市证券公司监管,进一步规范创业板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中国证监会规定,要求上市证券公司建立健全内幕信息知情人登记制度和建立健全信息隔离墙制度,在定期报告中披露监管部门对证券公司的分类结果,公开披露公司月度经营情况及主要财务信息等。中国证监会同时公告,明确创业板上市公司半年度报告的内容与格式。

加强证券期货业反洗钱工作。2010年9月,中国证监会《证券期货业反洗钱工作实施办法》,规定中国证监会应依法配合国务院反洗钱行政主管部门履行证券期货业反洗钱监管职责,证监会派出机构履行辖区内证券期货业反洗钱监管职责;中国证券业协会和中国期货业协会履行证券期货业反洗钱自律管理职责。

此外,2010年8月,中国证监会就《关于深化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和《关于修改的决定(征求意见稿)》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内容包括:进一步完善报价申购和配售约束机制,扩大询价对象范围,充实网下机构投资者;增强定价信息透明度以及完善回拨机制和中止发行机制。10月11日,中国证监会《关于深化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和《关于修改的决定》。

银行行长季度工作总结篇(3)

但分歧就在于此,单从业绩增速琮看,中信银行前三季度4.6%的净利润同比增速在上市银行中垫底的成绩实在不能算是吸引市场的亮点,但却有机构强烈看好中信银行的未来表现,理由是造成中信银行业绩增速大幅放缓的原因是大力度的拨备计提而非盈利能力的恶化,它有望率先走出资产质量的周期,市场应给予其更高的估值溢价。

资产质量问题彻底暴露

数据显示,前三季度,中信银行21%的营业收入增速和24%的拨备前营业利润增速均居银行板块前列,贷款拨备计提同比增幅达121%,2014年前三季度信用成本(未年化)高达83BP(2013年前三季度仅为43BP),2014年第三季度信用成本(未年化)为28BP(2013年前三季度仅为16BP)。在如此大力度的拨备计提下,截至9月末,中信银行拨贷比环比上升21BP至2.51%,已超过2.5%的监管要求,拨贷比缺口这一长期以来的不确定性因素得以彻底消除。

当前银行股估值面临的最大问题不是业绩增长多少,而是资产质量问题的严重程度到底有多深,换个角度看,如果哪家银行能把资产质量问题暴露得最彻底,那么它有望最先走出资产质量周期。

中信银行三季报中披露的不良率为1.39%,环比二季度上升达20BP,是上市银行中增幅最大的,中信银行主动暴露真实不良资产状况的意图非常明显。据国金证券的测算,2014年第三季度中信银行核销处置不良贷款约11亿元,仅相当于第二季度29亿元核销的40%,与其他银行在三季度普遍加大核销力度以压低不良增速的策略大相径庭。如果加回核销后,三季度不良率上升至1.44%,不良净生成率达到102BP,较二季度的87BP继续上升,预计四季度资产质量问题继续暴露之后,中信银行有望在2015年率先走出中国银行业这轮漫长的资产质量恶化周期。

2014年前三季度,中信银行总资产规模环比下降6%,总负债环比下降7%,总贷款环比增长0.2%,总存款环比下降6%,同业资产环比下降27%(其中买入返售环比下降27%),债券投资环比下降5%(其中应收款项类投资环比下降9%),从资产负债(尤其是包含非标资产的应收款项类投资)期末余额压降程度来看,中信银行的降幅是居上市银行前列。

更为突出的是,中信银行三季度生息资产日均余额环比亦下降1.2%,是上市银行中唯一出现生息资产日均余额环比下降的银行。这表明中信银行此前大幅扩张非标的策略得以纠正,其降杠杆是贯穿于三季度周期之中的,而非仅是单纯的期末压降,单纯的期末压降可能会被更多归因于存款偏离度考核新规的影响。

另外,与中信银行三季度业绩一同披露的还有其定向增发计划,面向中国烟草总公司的119亿元定增如果付诸实施,必将进一步夯实其资本基础。此次公布的4.84元的定增价格较10月29日4.66元的收盘价有4%的溢价。预计该定增计划最早将在2015年上半年完成,提升中信银行2015年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35BP。定增完成后,除了及时补充100多亿元的核心资本外,中信银行与财务状况良好的中国烟草总公司在存款方面的合作有望继续深化,对其负债端压力的缓解是一大利好。

与其他上市银行相比,中信银行的基本面发生了较大变化,这或与2014年5月新任行领导就任以来的清晰的战略转型及坚决有效的执行力度有关。过去两年,中信银行一直面临着管理层的变动,这种高层人事的不稳定确实对银行转型战略的贯彻实施是很大的掣肘。而一旦人事变动趋于稳定,中信银行主动作为的策略则显示出较大的优势,降杠杆工作的坚定推进,拨贷比缺口得以解决,资产质量问题彻底暴露等种种迹象表明,中信银行有望在银行业中率先走出本轮资产质量恶化周期。在当前中国银行业被资产质量真实性和高杠杆下的潜在风险问题持续困扰的大背景下,中信银行如能尽快甩掉历史包袱,将从资产质量恶化周期逐渐步入业绩改善周期,如果这种预期能够明确确立,则中信银行享受更高的估值溢价是水到渠成之事。

不良高位企稳苗头渐显

中信银行降杠杆到底如何彻底,恐怕不能自说自话,还是要拿数据说话,而且要与同业进行比较才更有说服力。

从中信银行与上述交通银行、工商银行、招商银行的三季报的期末余额来看,四家银行均出现资产、负债及存款余额环比的下降,包含非标资产的买入返售金融资产、应收款项类投资等项目亦出现较为明显的环比下降。按照以往惯例,银行期末存款余额环比下降更多是受存款偏离度考核的影响,尽管资产类业务难以在季末时点出现大幅压缩,但仅通过资产负债期末余额的变化,仍很难有效区分这种下降是源于银行主动降杠杆,还是由存款端期末收缩带来的资产端同步收缩。

但我们从三季度生息资产日均余额环比增速及其与期末余额增速之间的差异,可以更加有效地揭示各家银行在周期之中的资产扩张节奏。截至三季度末,工商银行期末资产余额环比下降0.8%,平均生息资产余额环比上升1.0%;交通银行期末资产余额环比下降1.1%,平均生息资产余额环比上升1.6%;招商银行期末资产余额环比下降6.2%,平均生息资产余额环比上升6.2%。而只有中信银行期末资产余额环比下降6.2%,平均生息资产余额也同时环比下降1.2%,也就是说,只有中信银行一家银行的期末余额和平均生息资产余额是同向下降,因此,如果说中信银行在三季度已开始降杠杆的话,那么,交通银行、工商银行、招商银行则在三季度才开始放慢了继续加杠杆的速度。

此外,招商银行还披露了其信贷类自营投资类非标和非信贷类自营投资类非标的数据,截至9月末,招商银行自营投资类非标资产余额为3803亿元(即应收款项类投资项下非标资产),其中信贷类非标2085亿元,非信贷类非标1718亿。据此测算,招商银行总自营投资类非标资产余额环比6月下降13%,其中信贷类非标环比6月末增长6%,非信贷类非标则下降29%,信贷类非标环比继续小幅扩张,但“低收益、低风险、低资本占用”的非信贷类非标明显下降。

招商银行三季报披露,对信贷类自营非标比照自营贷款计提资本并以贷款补充风险准备形式计提拨备,这意味着9月末2085亿元信贷类非标已按100%风险权重计入加权风险资产,预计此类非标应当已实现0.5%-1%的拨备率水平。截至9月末,招商银行买入返售类非标余额1415亿元,较6月末下降11%,符合“127号文”规定的压降买入返售类非标的行业大趋势。

除继续主动暴露不良资产的中信银行之外,部分银行资产质量也出现高位企稳的迹象。

工商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在三季度核销处置的金额分别为98亿元、32亿元和35亿元,分别较二季度的核销水平均有所提升。如果加回核销后,工商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三季度的不良净生成率分别为73BP(二季度为40BP)、61BP(二季度为58BP)、110BP(二季度为108BP),数据显示,除了工商银行三季度不良生成率有所提升外,交通银行和招商银行已出现高位企稳的迹象。

交通银行披露的明细数据显示,截至9月末,其关注类贷款余额环比增长10%,关注类贷款率为2.36%,环比提升19BP,上升幅度远小于此前的市场与预期,这预示着未来将承受的关注类贷款向下迁徙为不良贷款的压力相对较小。不良贷款/90天以上逾期贷款这一指标从6月末的99%下滑至86%,显示其在不良贷款认定标准上略有放松。

再来看三季度银行息差贡献因素的新变化,尽管有效信贷需求不足,但流动性的宽松降低了负债成本的压力,交通银行三季度单季息差为2.42%,环比下降2BP。通过对季度息差环比变动的因素分析可知,流动性宽松的大环境对银行息差最大的负面影响来自贷款定价,贡献高达-10BP,这不仅与有效信贷需求不足导致整体定价水平下降有关,而且也是当前降低社会融资成本政策大方向的结果。

另一方面,存款和同业负债成本下行则分别贡献6BP和2BP,这与全行业流动性宽松的格局直接相关。基于此,在流动性宽松大格局仍然不变的前提下,若有效信贷需求得不到恢复,银行未来息差可能将呈现如交通银行三季度一般小幅收窄的走势;若“流动性格局维持宽松+有效信贷需求恢复”得以成立,银行贷款定价水平有所恢复,则有望实现稳中略升的息差走势。此外,在同业监管从严的大背景下,银行二季度来自债券投资收益提升的息差贡献在三季度基本消失并小幅转负,非标资产扩张脚步放慢应是大势所趋。

风险预期改善是关键

当然,一个季度的数据尚不能成为银行拐点已现的证据,其实,银行股能否上涨与银行业绩的好坏不是必然的联系,根据息差收窄、业绩下降就一味看空银行股的逻辑则比较牵强。

众所周知,目前压制银行股估值的核心问题在于不良资产,尤其是真实的不良资产一直令市场纠结不已,甚至有一种说法,“银行真实的不良率远高于披露水平”,这一方面是经济下行趋势愈发严重,这对强周期性的银行股而言绝不是一个好消息,另一方面,融资平台贷款和产能过剩行业贷款问题积重难返,也对银行股的估值提升设置了无形的天花板。

事实上,尽管银行披露的资产质量数据较真实的状况的确存在一定的差距,但A股银行板块当前估值水平所隐含的5%-6%的不良率,即便放在中长期的时间跨度来看也难以实现。对银行股的投资者而言,把握不良率的变化趋势更为重要。

而此次三季报最大的亮点即是在三季度宏观经济下行的大背景下,上市银行不良生成速度出现企稳的苗头,尽管这种企稳还有待进一步的数据确认,但不良资产的稳定至少是比进一步扩大要好得多。如果未来不良贷款生成速度被证明“高位企稳”,这远好于市场此前对不良资产“加速上升”的担忧。已有机构预测,随着宏观经济的下行,上市银行不良贷款可能仍将持续暴露,但其增速将在2015年下半年出现显著回落,本轮资产质量恶化周期的结束时点有望在2015年形成一致预期,而这种预期的形成比对银行股变化拐点的把握更为关键。

在向好预期尚未形成之时,任何风吹草动都会成为银行股的负面消息,如大额可转让存单的推出、存款保险制度的出台,以及互联网金融对银行的影响等,都对银行股形成了一定程度的冲击。

对大额可转让存单的担心在于会使存贷息差明显缩小,这是静态思维的典型代表。银行资产负债是动态匹配的,回顾过去几年,每次银行负债成本上升带来的息差下降幅度都是不准确的,其根本原因在于,这种静态测算忽略了银行在资产端的调节能力。银行之所以发行大额可转让存单,是因为其可以在资产端进行合理的收益匹配,如果没有收益恰当的资产匹配,银行根本没有动力而且也不会发行成本更高的大额可转让存单。

存款保险制度的推出本来至少是一偏中性的消息,是有利于保护存款人利益的,同时也是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银行的规范经营,但它却在市场上被演绎成“将导致大量中小银行倒闭”的潜台词。反问一句,如果换位站在监管层的角度来看,若出台一项政策之后的预期是大量金融机构倒闭,那监管机关出台这项政策的意义何在?

银行行长季度工作总结篇(4)

一、专职审批人制度的含义及特点

专职审批人也叫独立审批人,是指专门从事信贷业务审批工作,在政策制度约束下被授予一定额度的审批决策权的专业岗位人员。传统的信贷审批体制下,一般都是具有行政级别的行长、授信审批部总经理等人才被授予一定的审批权限,审批权被视为等同一定的行政权。但在新的专职审批人制度里,我们借鉴国际先进银行的风险控制做法,审批权被归入专业职务权限,由具备风险识别和控制能力的职业素养的专业人员承担,这是一个最大的区别和超越。

二、专职审批人制度的现状及问题

实施专职审批人制度后,选拔了一批懂业务、懂风险控制的专业人员专职从事审批业务,原有赋予审批权限的行政管理岗如行长可以从具体业务中脱身,专心从事管理和营销工作。有的商业银行总行将专职审批人根据各自擅长,分别赋予不同行业的审批权限,逐步培养了一支经验丰富的专业审批队伍,提高了审批质量。对于支行和客户经理在申报业务的时候,也可以获得更多的辅导、更快的审批效率。

商业银行在实行专审人制度以来,有效保障了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较快发展,信贷资产质量大幅提高,逐步解决了长期以来困扰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的不良贷款率同业相比较高的重大难题。但实际工作中也逐步暴露出一些与业务发展不协调的问题,一直以来未建立比较完善的专审人考核制度,加之近年来总行和监管部门监督检查力度不断加大、合规风险突出、不良贷款责任追究力度加大等客观因素影响,导致专审人在工作中自然关注风险因素更多、主动关注业务发展动力不足。

三、专职审批人考核制度的探索

为了加快商业银行对公信贷业务发展步伐,全面完成授信客户倍增计划,在总行信贷政策指引下,在合法、合规、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审批人员的聪明智慧,灵活运用商业银行信贷产品,为客户量身定制合理的授信方案,提高审批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审批人员的经营风险能力,建议制订专职审批人风险管控与业务发展平衡考核管理办法。

(一)考核管理办法的制定原则

考核办法主要分为风险管控类指标和业务发展类指标,又可分为定量类指标和定性类指标,实行定量考核与定性考核相结合,风险管控与业务发展的综合平衡。考核结果与专审人的季度、年度奖金、职级晋升相结合,改变风险管理部门天生关注风险更多而考虑业务发展相对较少的局面,使商业银行授信业务在合法、合规、有效控制风险的前提下,更多地关注客户需求,更多地体现灵活性,为全面提升商业银行综合信贷服务水平提供技术支撑。

(二)考核管理办法的指标体系构建

考核办法可分为6大项考核指标,总分值100分,60分为称职及格线,70分为良,80分为优秀,具体指标如表1所示。

1 首席风险官评分。首席风险官评分属定性类综合评价指标。每季度初首席风险官对专审人上季度的工作履职情况、风险经营管理等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可采取满分100分制进行评分,然后乘以该项权重,即为该分项最终得分。该考核项体现作为风险管控最终责任人、授信审批委员会主任的首席风险官对专审人的综合要求,属风险控制类指标。

2 审批中心主任评分。审批中心主任评分属定性类综合评价指标,每季度初审批中心主任对专审人上季度的工作履职情况、风险经营管理等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可采取满分100分制进行评分,然后乘以权重,即为该分项最终得分。该考核项体现作为授信审批直接责任人的审批中心主任对专审人的综合要求,属风险控制类指标。

3 资产质量评分。资产质量评分属定量评价指标和风险控制类指标。商业银行是经营风险的特殊公司,资产质量是商业银行的生命线。资产质量自然也应该作为考核专职审批人的核心指标,占有相对最大权重,以时刻提醒专审人控制风险的重要性。资产质量评分以不发生新的不良贷款为满分,每发生一笔主审项目不良贷款扣5分,下不封顶。根据发生不良贷款金额的大小,以及实际发生最终损失的可能性,首席风险官可以对扣分多少进行适当调整。不良贷款尽职调查认定为专审人不尽职的,按有关规定处理。

4 分管经营单位负责人评分。分管经营单位负责人评分属业务发展类和定性类综合评价指标,是促进专审人主动加强与经营单位沟通,加快授信业务有效较快发展的重要指标。分管经营单位是专审人直接服务的对象,分管经营单位负责人可综合本单位客户经理、分管副行长等有关人员意见后对专审人进行综合评价,是考核专审人综合服务能力的重要定性指标。所有分管经营单位负责人可按满分100分对分管专审人进行评分,然后用平均评分值乘以相应权重即可得出该项指标最终评分。

5 用信客户数量增长率评分。用信客户数量增长率评分指标是定量类和发展类指标,按评价期分管经营单位用信客户数量较基期增长率计算。全年用信客户数量增长50%以上可获该单项指标满分20分,每超额多增长5%以上可另奖励增加5分,上不封顶。季度考核按本季增长12.5%为满分,每超额多增长1.25%以上可奖励增加5分。本考核指标为现阶段授信客户倍增计划专设指标,可根据业务不同发展阶段进行适当调整。为了体现扩大客户群的总体要求,可将低风险用信户一并纳入考核。

银行行长季度工作总结篇(5)

       

员工季度工作感想总结4

___年一季度,对于我来说有很多值得回味的东西,尤其是在电子银行产品经理的角色上,感触就更大了。很荣幸,领导给我机会,让我能够成功竞聘为电子银行产品经理,竞争让我一开始就感到了压力,也就是从那时候起,我在心里和自己较上了劲,一定要勤奋努力,不求做到,但一定要做到最用心。___年一季度,在东光支行领导班子的正确带领下,在全行员工的共同努力下,东光支行电子银行业务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取得的成绩令人感到欣喜,但是工作的过程更值得回味。

1、运用精准营销系统,锁定目标客户

在大数据时代下,对数据的有效使用是新时代大零售业务获客活客的主要方向和手段,是提升客户维护效果的指明灯。对新一代精准营销系统的学习,让我感叹“大数据”是多么化腐朽为神奇,从此营销走入了精确制导的时代。通过新一代精准营销系统,锁定电子银行发展的目标客户,避免了盲目地去乱碰乱撞,为电子银行发展奠定了基础。

2、快速学习和有效传播是产品经理的必修课

《互联网思维的企业》一书对快速学习和有效教导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举了一个非常生动的例子:美国的尼米兹级航母舰载人数一般在5000人以上,这座漂浮的城市每四年就会把舰载人员全部换成新人,而且必须能在任何恶劣的气象环境下稳定运行。航母的成员更换率很高,所以常态化的情况是每个人做着一件事,学着另外一件事,而且教着第三件事,做、学、教同步进行,结果航母变成了一个持续学习的组织,组织中的人的相互教学,形成了叠加效果。即便是每四年全部成员都更换,但并没有对安全运行造成损害和影响。

电子银行产品经理岗位的职责与我本职工作柜员岗位职责的不同就是,我在学习电子银行相关产品及政策的同时,还要有效的传达给每一位同事,如何进行准确的上传下达便成为产品经理工作中比较重要的一部分。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面对新产品、新理念、新政策,边做、边学、边教、边观察便成为产品经理的常态化工作,会做、会学、会教则是产品经理的必备技能。

3、组织竞赛活动,激发团队营销潜能

作为产品经理应该深知,任何成绩的取得都不能只依靠一两个人,团队的力量才是无穷的。因此,如何激发团队士气,鼓舞团队精神,挖掘团队的营销潜能就显得尤为重要。为激发东光支行全体员工人人学、人人用、人人营销的电子银行推广,东光支行一季度组织多个竞赛活动,激励全员参与营销电子银行产品,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季度已经结束了,这也就意味着电子银行产品经理的角色已经到期,但是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仍会以产品经理的职责鞭策自己,服务好大家,为东光支行电子银行业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员工季度工作感想总结5

转眼__年第一季度就要过去了。在这短暂的一个季度中,在公司领导的关心和各位同事的帮助、指导下,圆满地完成了自己的本职工作,让本人在报告撰写和沟通协调能力等方面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与提高。总结过去,展望未来,现将一季度工作总结如下:

在工作和学习生活中,本人不断提高自己的人品素养和业务水平,在思想上、政治上和行动上与上级领导保持一致,本人重视理论学习,利用工余时间加强业务知识的学习,温习理论与方法、案例分析等学科知识,不断拓展知识和认知面,本人在日常生活中时刻关注房地产政策法规的信息,真正做到边工作边学习,边实践边提高,在工作中做到“脑勤、耳勤、手勤、腿勤”。

公司与员工不仅是雇佣关系,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公司的发展关系着员工的发展,员工的进步同时促进公司的发展。一个优秀的企业会培养员工的归属感、集体荣誉感、认同感,让员工以公司的利益为自己的利益,能与公司共进退、同荣辱。公司也会给我们提供良好的成长空间。

总结过去,展望未来,在以后的工作中,我有信心在公司的正确领导下,更加出色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____年的前三个月已经离我们渐渐远去,告别了寒冷的冬季又迎来了一个春暖花开。俗话说的好一年之际在于春,春天意味着一个新的开始,新的开始就要有新的气息。

在第一季度公司完成了部门的整合,各个系统部也逐渐的完善,当然我的工作也转向了更加的专业,公司的转化带着我们工作性质向更专业的方向发展,在这一点上已经很明显了。

在第一季度里,我完成了在港中旅最后的调试任务,过完了春节与___开始承担软件园的前期,滨州小区的开工准备,济南军需仓库的设备维护,以及遵义仓库的门禁温湿度系统的硬件实施;编写吉林地税的初步推荐方案与成都油库的初步设计方案。

在港中旅工程中最后的调试中,我碰到了很多有关弱电实施中没碰到过的实际状况,在调试工程中将原先的理论解决变成了实践解决,像这种提升自己技术水平的机会是很少能够碰到,我觉得这是我在成长中一笔可贵的技术财富。

在软件园的前期中,我只帮___作了一些日常的工作,工程上接触的不是太多,在与___日常接触上,我学到了在工程管理中与人处事的另一种方法,及各家之百长,补己家之短,这是也是一个提高自身水平的机会。

在滨州小区前期,又碰到了与甲方、监理、配合单位等多方单位协调的艰辛,向这种艰辛也是一种过程的体验,也是一个自身业务水平提高的机会。

在济南军需仓库的维护上,前期实施人员没有留下任何文档,也没有在用户处留下任何关于工程的文档资料,这给后期的维护带来了很大的不便,且用户的培训做得也不是很系统,根本就不能在电话中进行指导性维护。因此,工程后期的资料汇总也是必不可少的。

在遵义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接触到了温湿度设备,虽然温湿度设备不是什么很难的东西,但这对我在今后的方案设计上又多出一条能够利用的素材。

银行行长季度工作总结篇(6)

财务数据表明,随着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实施及美国经济形势的改善,美国银行在2013年的经营状况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一些指标甚至接近了金融危机爆发前的2006年的数据。

2013年四季度经营状况。美国银行财务数据表明,2013年四季度净收入达到34亿美元,摊薄每股收益达到0.29美元,而2012年同期净收入只有7.32亿美元,每股收益也只有0.03美元。从存贷款情况看,美国银行2013年年末汇总存款余额增加了140亿美元,达到11200亿美元,同期贷款余额增加了200亿美元,总额达到9280亿美元。其中,商业贷款余额增加了420亿美元,达到3960亿美元。这表明,一方面,贷款增速高于存款增速,另一方面,在商业贷款增加的同时,其他贷款比如房地产抵押贷款可能减少了。此外,美国的个人消费有所增长,四季度借记卡和信用卡消费总额增加了4个百分点,达到1230亿美元;全球财富和投资管理以及金融业务收入也有了明显增长,其中全球财富和投资管理的税前收益率从21.1%增加到了26.6%,金融业务收入增长了9个百分点,达到了创纪录的43亿美元。同时,美国银行的成本节约目标得以实现,信贷质量持续提高,“巴塞尔协议Ⅲ”规定的一级普通资本比率从9.25%提高到了9.96%。

2013年全年经营业绩。从2013年全年与2012年相比来看,美国银行的业绩同样喜人。净利润快速增加,美国银行2013年净收入为114亿美元,每股收益达到0.9美元。而2012年全年的净收入只有42亿美元,每股收益也只有0.25美元。这意味着美国银行2013年利润比2012年增长了1.7倍,每股收益增长了2.6倍。这一利润指标表明,美国银行虽然不是华尔街巨头中实现年度利润最多的银行,但却是净利润上涨幅度最多的一家。如花旗银行全年净利为139亿美元,较2012年的75亿美元上涨了84%;富国银行全年实现利润219亿美元,同比增16%。按照公认会计准则,2013年四季度的净利息收入为108亿美元,2012年同期为103亿美元;2013年全年的净利息收入是423亿美元,2012年为407亿美元。同样是按照公认会计准则,2013年四季度总收入为215亿美元,2012年是187亿美元;2013年全年总收入为889亿美元,2012年是833亿美元。

支撑美国银行利润增长的主要因素包括:2013年美国银行提供了900亿美元的家庭住房和净值贷款,增发了超过390万张的消费者信用卡,全球财富与投资管理收入创纪录地达到了30亿美元,美林证券投资费用收入在环球投资银行业中保持了第二。与此同时,美国银行的流动性准备金达到3760亿美元,母公司即时可用资金周期从33个月提高到了38个月,通过回购32亿美元的普通股,回报给股东的股票平均价格达到了13.90美元。正是基于以上表现,首席执行官布赖恩·莫伊尼罕(Brian Moynihan)说:“我们很高兴看到核心业务一直做得很好,为我们的消费者和顾客服务的很好。虽然在以往的工作中还存在问题,但是我们的24万名职工一直努力工作,并赢得了市场。”首席财务总监布鲁斯·汤普森(Bruce Thompson)更是喜不自胜:“我们带着历史上最好的资产负债表进入了2014年,2013年资本和流动性处于创纪录的水平,信贷损失处于历史低点,我们的成本节约计划步入正轨,并产生了巨大的效益,从而使我们的业务处于很好的时期。”

主要业务发展状况

消费者与商业银行业务。财务报告显示,美国银行2013年在消费者与商业银行业务方面取得了很好的业绩。表现在,一是存款余额增长较快。四季度的平均存款余额5288亿美元,比2012年同期增加了447亿美元,增长比例是9%。这个增长主要是因为在当前的低利率环境下流动产品的增长和200亿美元主要受GWIM (全球财富和投资管理)的平均存款转移的影响。二是消费者信用卡每活跃账户的平均零售支出额比2012年四季度增长了6%。三是四季度信用卡消费纯信用损失率是3.19%,达到了自2006年一季度以来的最低值。四是信贷损失拨备从2012年同期6.51亿美元降低到4.27亿美元,反映出信用质量的持续改善。五是非利息支出下降了1.32亿美元,降到40亿美元。

消费者不动产业务。美国银行在2013年四季度发放了135亿美元的住宅房屋贷款和房屋净值贷款,帮助了近50000名业主现有的贷款进行再融资,或通过零售渠道购买房屋。这其中包括超过4200名首次借款人的抵押贷款和超过17000个低收入借款人的抵押贷款。2013年四季度,消费者房地产服务净亏损为11亿美元,2012年同期净亏损为37亿美元。2013年四季度消费者不动产服务第一抵押权申请比2012年四季度下降了46%,反映了整个市场抵押贷款需求的下降。核心产品收入从2012年四季度的9.86亿美元下降到2013年的4.03亿美元,原因是持续的整个行业萧条导致总量和利润的减少。信贷损失拨备从2012年的9.59亿美元减少到4.74亿美元,主要是因为房价的上升和提高投资组合的大趋势。

全球财富与投资管理服务。财务报告数据显示,2013年四季度该业务处于非常强势的状态:税前利润从21.1%增加到26.6%,资产费用增加到18亿美元,比2012年同期增加了15%。客户约增加了10%,创纪录地达到了23700亿美元。期末贷款余额破纪录地增加到1158亿美元,比2012年同期增加了9%。净收入比2012年四季度增加了35%,增加到7.77亿美元;总收入比2012年四季度增加了7%,增加到45亿美元。信贷拨备从2012年四季度的8.6亿美元下降到2.6亿美元,非利息费用是33亿美元,增加了2%,客户余额增加了10%,增加到23700亿美元。

业绩特征分析

通过对美国银行2013年财务数据的深入分析可以看出,美国银行之所以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是通过“增收+节支+技术手段”达到的。当然,这里有必要首先说明的是,这些所谓的“技术手段”并不一定是弄虚作假,而是可能存在不可持续性,同时也要说明,美国银行业并非各项业务全面上涨。事实上,部分业务、甚至是主要业务还出现了萎缩。

业务结构调整效果显现。美国薪酬咨询公司Johnson Associates日前发表的预测报告显示,美国银行业开始越来越侧重将资金用于风险较小却具有稳定利润的业务。以美国银行为例,其财务数据表明,在其主要业务中,消费者和商业银行部门2013年三季度盈利29.67亿美元,同比增36%;全球财富和投资管理部门盈利同比增长35%,达到了7.77亿美元,创历史最高水平,而债券交易收益则从2012年的16.6亿美元下降到2013年的12.71亿美元。事实上,这种情况在2013年一季度就开始发生,其固定收益、外汇和大宗商品交易收入开始出现下降。

节支效果明显,对银行利润贡献巨大。正如其财务报告中所说,美国银行的成本节约计划顺利完成。这里的节约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坏账拨备计提数的减少。财务报告显示,尽管美国银行的盈利持续增长,但收入表现平平。2013年美国银行盈利增长了1.7倍,但898亿美元的收入只比2012年增长了7%。形成盈利增长快速的根本原因在于信贷亏损拨备显著减少,从2012年的81.69亿美元减少为2013年的35.56亿美元,下降了56.47%。二是非利息支出减少。为了保持盈利自增长,美国各大银行一直在削减开支,2012年四季度非利息支出均同比下降,其中美国银行当期非利息支出从2012年同期的184亿美元下降到173亿美元,全年非利息开支从721亿美元下降到了692亿美元,减少了29亿美元。三是员工费用减少。虽然美国银行业绩辉煌,首席执行官布赖恩·莫伊尼罕认为其员工很努力,但2013年员工费用不增反降,而这也是美国银行业巨头们的普遍做法。如美国银行2013年的人员成本为347亿美元,较2012年同比降低2.6个百分点,高盛降了3个百分点,摩根大通与2012年基本持平。

经营与环境问题分析

应该说,包括美国银行在内的华尔街巨头们2013年取得好的业绩,有客观有利的条件,但也存在着不稳定的因素。有利的方面在于,过去五年美国银行业受疲软的经济增长、欧洲债务危机以及一系列新监管规定的冲击,一直在“泥潭”中挣扎,但经过几年的“量化宽松”,目前美国经济似乎已开始复苏,受企业利润增长和人力成本削减的提振,美国大型银行似乎已经摆脱了金融危机的阴影,六大银行(摩根士丹利、摩根大通、美国银行、花旗银行、高盛集团、富国银行)2013年利润总额达到760多亿美元,较2006年创下历史最高水平的846亿美元仅少80亿美元,这也似乎意味着包括美国银行在内的美国金融业走出了困境,走向了快速复苏之路。但实际情况并不一定如此,至少目前各大银行都存在着内部经营不稳和外部环境不利等问题。

减少坏账拨备的做法不可持续。前面说明,2013年美国银行的坏账拨备较2012年减少56.47%,这虽然反映了信贷质量的提高,但也可能预示着在贷款迅速扩张的情况下新的信贷风险的积累并没有考虑到。此外,业务结构的调整能持续多长时间,未来如何变化,目前也不得而知。正因为如此,美国业界有人就担心这一行为可能是不可持续的,银行应避免以此来“修饰”利润;而美国监管机构也表示将密切关注美国银行业普遍存在的这种“释放坏账拨备”的行为。

法律诉讼的后遗症仍然存在。美国六大银行近日公布的2013年四季度财务报告显示,金融危机爆发之后五年有余,与之相关的法律诉讼成本仍是拖累银行业绩的重要因素,各行还得为各项诉讼费用付出“和解”资金。诉讼费用2012年四季度是9.16亿美元,2013年三季度是11亿美元,四季度增加到了23亿美元,并且,2012年同期的诉讼费用还包括11亿与IFR(Independent Foreclosure Review,独立的丧失抵押品赎回权的审查)加速协议相关的费用。此外,因监管机构和调查人员仍在解决银行业的一系列尚未解决的问题,同时在对该行业从海外招聘到汇率和利率基准操纵指挥的方方面面进行调查。就如2012年摩根大通与美国监管机构签订了130亿美元的“和解”,虽然美国银行已积累了充足的流动性,包括四季度的23亿美元,但这很难说能够满足各项开支的需要。

贷款成本上升和监管的严格化抑制了购房者抵押贷款需求。一方面,随着美国联邦储备银行退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市场利率水平必然上升,贷款成本增加,这势必会影响住房抵押贷款的发放,而抵押贷款正是部分大型银行2013年上半年利润的主要来源。另一方面,由于金融危机后贷款标准更加严格,银行很难发放新贷款,造成更少的人进行抵押贷款或再融资。从包括美国银行在内的各大银行财务报告显示,2013年四季度抵押贷款业务收入均出现了两位数的下降,就说明了这一问题。

银行行长季度工作总结篇(7)

省联社×××审计中心主任 ×××

(2019年×××月29日)

 

同志们:

今年一季度,全市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以下简称“农合机构”)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年度工作会议精神,坚持“强化市场定位”和“高质量发展”工作总基调,围绕“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大任务,践行“坚守定位专注主业,严守底线管控风险,依法合规强化治理”的经营思路,在广大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各项业务稳步增长,业务经营计划任务总体完成较好,实现了业务经营开门红,为实现全年目标任务奠定了良好基础。

一、一季度业务经营情况

(一)各项存款持续增长。至3月末,全市农合机构各项存款余额7 亿元,较年初增加3 亿元、较同期多增2 亿元,增速 %、低于同期0.08个百分点,完成一季度存款净增计划的128.37%,完成年存款净增计划的53.49%。其中×××等8家行社均超额完成季度存款增长计划。×××完成计划较差,仅完成季度计划的0.62%;×××组织资金成效较差,存款余额较年初不增反降4512万元。

从全省农合系统来看,全市存款增长完成季度计划进度居全省第3位,位于×××、×××之后;一季度全省存款净增171.78亿元,×××农合机构净增额占比18.68%,低于安康农合机构(26.34%)7.66个百分点。从全市存款市场份额来看,全市农合机构市场份额31.53%,存款总量位居全市金融同业之首,增量排名第2(邮储银行一季度存款新增41.01亿元,高于农合机构8.91亿元),增速排名第5(位列农业银行、西安银行、邮储银行和村镇银行之后)。

(二)各项贷款增幅较大。至3月末,全市农合机构各项贷款余额341.69亿元,较年初增加19.22亿元,较同期多增4.55亿元,增速5.96%、高于同期1.1个百分点,完成一季度贷款投放计划的274.54%,完成全年计划的76.87%。其中:实体贷款余额262.76亿元,较年初增加16.41亿元,同比多增15.09亿元。实体贷款占比76.9%,高于上年同期3.09个百分点。3月末全市票据余额78.92亿元,较年初增加2.81亿元,存量票据占比23.1%,较年初下降0.5个百分点。全市农合机构贷款规模稳步增长,实体贷款增幅较大,票据规模增速放缓,信贷结构进一步优化。

全市农合机构一季度信贷投放任务的完成进度位居全省第1位。至3月末,全市农合机构贷款余额占全市金融机构总量的38.7%,较年初上升0.63个百分点,贷款总量、当年增量均位居全市金融同业之首,增速排名全市第4位。×××两家行社的区位优势发挥较为明显,×××保持持续增长。一季度,×××等3家行社实体贷款分别较年初增加了5.13亿元、3.37亿元和3.29亿元,3家行社实体贷款净增额共占全市实体贷款净增额的71.66%。

至3月末,全市农合机构涉农贷款余额217.30亿元,较年初增加4.46亿元,同比多增5亿元,增速2.1%,低于各项贷款增速3.86个百分点。其中农户小额信用贷款53.17亿元,较年初增加0.35亿元,增速0.66%、低于同期0.11个百分点。个人消费类贷款营销成效突出。至3月末,全市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余额33.2亿元,较年初净增5.1亿元,增速18.15%。家福贷签约金额7.24亿元,较年初净增2亿元;家福贷余额4.23亿元,较年初净增9858万元。小微企业民营经济支持力度加大。至3月末,全市各类企业及农村经济组织贷款余额81.68亿元(不含票据),较年初净增10.74亿元,增速15.14%,高于各项贷款增速9.18个百分点。

(三)不良贷款实现“双降”。至3月末,全市农合机构表内不良贷款余额13.11亿元,较年初净降7829万元,完成一季度净降计划的156.58%。除城固联社表内不良贷款余额较年初上升外,其余10家行社均较年初下降。×××等3家行社未完成一季度净降计划,其他8家行社均超额完成一季度清降计划。全市表内不良贷款占比为3.84%,较年初下降0.47个百分点,×××等3家行社表内不良贷款占比已提前实现年度控降目标。

至3月末,全市农合机构累计新增不良贷款1.34亿元,同比减少5.14亿元;当年不良贷款生成率0.43%,同比下降1.82个百分点。至3月末,全市逾期90天(含)以上贷款余额16.64亿元,较年初增加1.02亿元,逾贷比为126.89%,较年初上升14.45个百分点。

至3月末,全市农合机构表外不良贷款余额49.46亿元,较年初减少0.20亿元。累计收回表外不良贷款0.60亿元,完成一季度表外不良贷款清收计划的37.45%,完成全年清收计划的13.03%。

(四)财务收入增长趋缓。至3月末,全市农合机构实现财务总收入8.82亿元,同比减少0.63亿元,降幅7.51%,完成一季度计划的94.88%,完成全年计划的25.43%。除×××两家行社外,其他9家行社一季度财务收入均较上年同期减少。一季度,全市利息收入4.84亿元,同比减少0.03亿元、占总收入的54.88%;金融机构往来收入1.84亿元,同比减少0.9亿元、占比20.86%;投资收益2.04亿元,同比增加0.23亿元、占比23.13%;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其他业务收入、营业外收入共实现0.07亿元。

全市农合机构财务总支出7.23亿元,较同期减少0.05亿元,降幅0.69%。其中:存款利息支出3.79亿元,同比增加0.61亿元;金融机构往来支出0.11亿元,同比增加0.04亿元;业务及管理费支出2.18亿元,同比增支0.05亿元;资产减值损失1.11亿元,同比减少0.78亿元;手续费及佣金支出等其他4项支出共计0.05亿元,同比增支0.02亿元。

至3月末,全市农合机构实现账面利润1.59亿元,同比减少0.67亿元,降幅29.5%;收入成本比45.22%,高于同期10.9个百分点,低于控制计划2.78个百分点。

    (五)电子银行拓展滞缓。至3月末,全市农合机构累计发行银行卡252.28万张,较年初增加3.25万张;发行公务卡6513张。非柜面交易占比62.19%,较年初增加6.6个百分点,低于全省平均水平(66%)3.81个百分点。全市共布放ATM(CRS)417台,累计交易211万笔,金额42亿元。拓展银行卡助农服务点1923个,安装助农E终端1917台,累计交易107万笔,交易金额8亿元,助农点设备日均开机率48.53%。互联网数字银行回迁用户44.08万户,较年初增加3.47万户。数字银行回迁激活用户7.35万户,激活率21.44%,低于全省平均水平(24.61%)3.17个百分点。

(六)监管指标稳中向好。至3月末,全市农合机构资本充足率10.04%,较年初降低2.17个百分点。全市共计提贷款损失准备19.48亿元,较年初增加1.26亿元,完成增提计划的50.59%,11家行社较年初均有增加。贷款损失准备覆盖率148.58%,较年初提高17.47个百分点。贷款损失准备充足率149.71%,较年初提高7.46个百分点。贷款集中度超标涉及行社由年初的9家降至6家。

    二、业务经营及营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季度全市农合机构以业务经营为中心,狠抓业务营销,各项业务稳步增长,好于上年同期,但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需各行社高度重视,并努力加以解决。

(一)组织资金同业竞争加剧,应对措施有待加强

一是存款市场份额下降。全市农合机构3月末存款市场份额为31.53%,较年初下降了0.48个百分点,较上年同期降低0.49个百分点。一季度,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各项存款净增133.58亿元,其中邮储银行一季度存款净增41.01亿元,高于农合机构8.91亿元,增量占全市市场份额的30.7%,增量占比高于农合机构(增量占比24.03%)6.67个百分点。此外,农业银行、建设银行、农发行、西安银行和村镇银行一季度存款增量均高于上年同期。年初以来,农业银行、建设银行等国有大型银行以大额存单的优惠利率和靠档计息等产品优势迅速抢占市场,邮储银行以丰富灵活的营销活动争夺个人存款市场份额。而农合机构应对市场变化的反映速度慢、应对措施少、存款产品少,定价和管理机制不灵活,致使部分行社在县域存款竞争中处于劣势。从县域市场份额来看,一季度末,×××等5家行社存款市场份额较年初下滑。二是存款结构有待优化。至3月末,全市农合机构个人存款570.96亿元,较年初增加3.1亿元,余额占比达80.73%;对公存款余额135.06亿元,较年初增加0.97亿元,余额占比仅19.1%,占比较年初下降0.76个百分点,对公存款仅完成季度增长计划的24.31%,完成全年计划的8.84%。全市低成本存款207.47亿元,较年初下降1.62亿元,低成本存款占比29.33%,占比较年初下降1.64个百分点。对公存款和低成本存款占比持续走低,表明资金结构不优,组织资金成本进一步增加。三是存款稳定性差。存款“冲时点”的现象仍然不同程度存在。至4月上旬末,全市各项存款较月初下降6.17亿元。除南郑农商银行保持较月初上升外,其余10家行社存款余额均不同程度较一季度末下降,存款稳定性还有待提高。

(二)信贷投放县域差距大,支农支小力度减弱

一是贷款市场份额较同期下降。至3月末,全市农合机构贷款市场份额38.7%,较年初上升0.63个百分点,但较去年同期减少0.64个百分点。农业银行等国有大型银行在个人消费信贷领域持续发力,邮储银行、长安银行等继续对优质小微企业客户展开争夺,聚利、汉南汇发、中银富登等村镇银行对城乡个人客户加速分流,金融同业竞争日趋激烈,农合机构贷款市场份额较往年呈下降态势。二是社团贷款增长额度较大,县域信贷投放差距明显。一季度末,全市实体贷款余额262.77亿元,较年初增加16.41亿元,而汉台两笔社团贷款就净增7.77亿元,占新增贷款的47.35%。×××贷款增长较好,区位优势和引擎作用凸显,3家行社一季度实体贷款净增额占全市实体贷款增量的71.66%。若剔除社团贷款因素,×××等4家行社实体贷款余额较年初下降。三是涉农、小额信贷增长趋缓。一季度虽然全市实体贷款较年初增加了16.41亿元,但其中企业贷款和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占净增总额的近80%。涉农贷款余额217.3亿元,占实体贷款总量的81.7%,较上年同期下降6.91个百分点。涉农贷款增速2.07%,低于各项贷款增速3.89个百分点。3月末,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系统签约授信余额79.51亿元,较年初净增1.72亿元;用信53.17亿元,较年初仅增加0.35亿元,授信户数99362户,较年初减少1085户。全市授信签约率22.37%,较年初下降了8.41个百分点,×××家行社的预授信户数较年初下降。×××等5家行社授信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且低于全市平均水平。×××等5家行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余额较年初下降。

(三)主动营销意识不强,营销效果有待提升

一是迎春行动效果不佳。一季度各行社按照省联社统一部署,开展了“盈春行动”开门红营销活动,营造了良好的营销氛围。但从“盈春行动”的效果来看,全市普遍存在注重形式,但营销转化率不高的问题。对公账户开户除×××外,其余10家行社开户比例均不足60%;业务占比除勉县联社外,其余行社均不足40%。二是精准营销落实不力。部分行社精准营销管理方式粗放,营销责任未层层压实;行社班子成员只包抓纳税100强客户,未包抓其他类型客户;未单独建立精准营销考核体系,营销考核与业务经营目标考核等同实施,且考核指标的精细化程度不够。各行社未建立营销系统,客户群体选择不准,产品和客群的匹配度不高,无法实现依托网络技术,按地址、年龄、收入等要素实现客群分类,营销精准度不高。三是“双基联动”质效发挥不够。在开展“双基联动”和“整村推进”工作中缺乏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措施。部分行社的思想重视不够,未建立“双基联动”绩效考核机制,未能将“一专两兼”联络员的工作积极性激发出来,特别是部分工作站兼职联络员因忙于村务或年龄偏大,未能发挥有效作用。工作站在提供信息、拓展业务、催收不良等工作上的效能发挥不足。农户建档评级“整村推进”工作仍流于形式,建档不用档、建档不授信、授信不敢用信的现象还普遍存在。农户建档覆盖面高,但签约率、授信率、用信率很低,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投放乏力,在巩固市场基础、牢固客群关系、助推业务增长上成效差。

(四)乡村振兴试点效果不佳,工作质效有待提高

在金融支持乡村振兴工作上,各行社均制定了实施方案或细则,大部分行社开展了试点,但是从工作整体情况看,金融支持乡村振兴工作仅停留在安排布置阶段,没有实质进展和效果。各行社对工作的谋划、梳理、总结不够,在工作的推动中缺乏系统性,缺乏有效措施和有力抓手。仅局限于传统业务,缺乏对新领域、新业态、新政策的探索实践,加之政府在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农房等管理上缺乏健全的机制,导致在支持乡村振兴工作上主动跟进不足、创新能力不强、工作效果不佳。

(五)不良清降形势严峻,管控压力依然较大

一是表内不良贷款管控压力较大。一季度全市表内不良贷款余额较年初减少7829万元,但从清降方式来看,一季度全市累计清降21215万元,其中:现金清收5011万元,占比23.58%;×××3家行社分账管理3996.7万元,占比18.84%;清欠息回调11522万元,占比54.31%。不良贷款清降以账务处理、风险缓释等方式为主,现金清收占比较低。且全市仍有35262万元逾期90天(含)以上贷款形态未真实反映,剔除分账管理和未调实贷款形态两个因素,全市表内不良贷款实际较年初不降反升24300.7万元。二是表外不良贷款占比高清降缓慢。全市表外不良贷款余额494635万元,占表内外各项贷款的12.65%,余额较年初减少1996万元;一季度累计收回表外不良贷款5992万元,仅完成一季度清收计划的37.45%,完成年清收计划的13.03%。除佛坪联社外,其他10家行社均未完成表外清收季度计划;×××等5家行社表外季度清收未达到季度任务的50%。全市表外不良贷款清收进度缓慢。三是双逾和关注类贷款占比高。至3月末,全市农合机构逾期90天(含)以上贷款余额较年初增加1.02亿元,逾贷比为126.89%,较年初上升14.45个百分点。除×××联社逾贷占比95.26%外,其余10家行社逾贷比均超过100%。全市尚有35262万元逾期90天以上贷款未真实反映,逾贷比风险化解难度仍然较大。至3月末,全市农合机构关注类贷款余额39.89亿元,较年初增加1.05亿元。关注类贷款占比11.68%,较年初下降0.37个百分点,但高于年控制计划2.04个百分点,全市11家行社关注类贷款占比均高于年控制计划。

(六)财务收入同比减少,利润增长空间收窄

一季度全市农合机构实现财务收入88239万元,同比减少6312万元,降幅7.51%。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深入推进,传统业务利差空间进一步压缩,一季度全市贷款规模虽然较同期大幅增加,但利息收入却同比下降。受资金业务利率同比大幅下降等因素影响,金融机构往来收入、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均较上年同期减少,分别减少32.98%和19.25%。财务总支出中,利息支出、金融机构往来支出、手续费及佣金支出均较上年同期增加。全市一季度账面利润15907万元,同比减少6657万元,减少29.5%。   

(七)电子银行差距明显,效能发挥有待提高

一季度,全市农合机构拓展条码支付商户3617户,仅完成年任务的15.13%;当年新增数字银行客户3.47万户,仅完成年计划的17.8%。全市电子银行业务排名的下滑态势并未改观,大部分行社业务指标与全省平均水平和距全年任务差距较大。电子银行渠道业务整体质效不高,机构之间差距较大,新业务推广缓慢等问题较为突出,电子银行业务拓展、精细化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二季度业务经营工作意见

一季度全市农合机构各项业务经营整体开局良好,为实现全年目标任务奠定了良好基础。各行社要认真分析总结一季度各项工作,找差距、补短板,认真研判当前经济金融形势和宏观政策变化,结合县域经济发展的特点,在业务营销、不良贷款清降、基础管理等方面持续用力,努力实现上半年各项业务经营计划目标。

(一)加大营销攻关,狠抓组织资金工作

    各行社要充分认识当前组织资金的严峻形势,增强主动负债能力,分层次营销,拓宽业务领域。领导班子成员作为首席客户经理,加强与地方党政的沟通对接,为组织存款创造良好环境,要认真学习和充分利用省政府印发的《关于加强和规范政府性资金存放管理工作的通知》,积极主动营销财政存款。各行社中层管理人员按照业务条线重点营销财政资金大户,以对公账户开立为重点,精准营销,加大对公存款归集力度。网点员工要守好前沿阵地,做好柜面营销、厅堂营销和上门营销等工作,组织好“小、零、散”客户存款。各行社要着力提升营业网点服务质量,以打造智能化网点为目标,以优质、高效、便捷的服务赢得客户,发挥好营业网点在稳定存款增长中的主阵地作用。加大存款业务宣传力度,积极推进沙龙营销、异业联盟等活动,营造浓厚营销氛围。针对不同客户群体分类管理,加大对优质客户与重点客户的识别和跟踪维护,扩大中高端客户群体产品渗透率。对年轻客群、外出务工客群、小微商户要通过银行卡业务、聚合支付业务等产品组合营销,提高客户卡内资金留存率,促进个人存款稳步增长。各行社要加强对存款新产品的探索。具备条件的行社要加快同业存单、大额存单的资格申请和业务探索。各行社要加大对存款利率定价的调研,提升利率定价水平,以最小的成本博取最大的效益。同时,要准确研判组织资金市场形势,细化考核指标,充分激发全员揽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开展定期评比通报,夯实稳存增存责任,把压力层层传导到全体干部职工。要密切关注日均存款、存款偏离度等考核、监测指标,杜绝存款冲时点和虚增存款的行为。做到“存量份额不减少、增量份额有提升、存款偏离度不超标”,确保阵地不失,基础牢固。

    (二)坚守市场定位,加大实体贷款投放

各行社要深刻领会省、市年初工作会议精神,坚决贯彻“推动农商行、农信社业务逐步回归本源”总要求和《关于推进农村商业银行坚守定位 强化治理 提升金融服务能力的意见》,坚定“四个面向”的市场定位,“聚焦主业、回归本源”,坚持服务县域、支农支小支实,充分发挥支持“三农”金融主力军作用。一是大力支持乡村振兴。各行社要立足“三农”,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全力支持乡村振兴,将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有机衔接。要加强对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主动探索和谋划,将“摸着石头过河”和“顶层设计”有机结合。要结合县域经济实际,梳理支持乡村振兴工作清单,既做好规定动作,将传统业务做实、做优、见效益;又结合实际开展好自选动作,大胆创新,积极探索新的业务增长点和效益支撑点。二是扎实做好农户建档评级授信工作。农合机构的基础客户群体在农业、农村、农民,农村市场是我们的立身之本、生存之基。农户小额贷款是最贴近农户、最受欢迎的信贷产品,也是农合机构巩固农村阵地的优势产品。各行社务必要提高认识,将农户建档评级工作作为巩固发展根基的战略举措,做实基础、做精主业。务必要强化措施,持续推动“双基联动”工作往实里走、往深里走,通过持续开展“双百佳”创建活动,总结经验、推广应用,提升“双基联动”工作质效。要按照省联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管理办法,明确农户建档评级授信工作的具体方法和操作流程。加大调研力度,深入查找预授信户数减少、授信签约率下降的具体原因。要制定2019年农户建档评级授信工作推进计划,扎实推进,确保年度内完成系统内授信工作,切实提升授信签约率。在巩固建档覆盖面的基础上,不断夯实农户档案信息,为线上信贷业务打好基础。跟踪已签约农户的用信情况,加大宣传,优化服务,合理引导农户资金使用习惯,不断提高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用信率,确保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持续增长。三是大力支持民营及小微企业。近一年来,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出台了大量支持民营及小微企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各行社务必以高度的政治意识和发展的紧迫感,加大对民营及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要扎实落实《省联社办公室关于缓解民营和小微企业“贷款难、贷款慢、贷款贵”十三条措施的意见》,单列信贷计划、强化考核激励。强化贷款专营管理,选优配强企贷中心人员力量,提升业务素质,切实发挥出专营效能。务必持续改进工作作风,加大对辖内重点项目、民生类企业、纳税大户、涉农龙头企业、职业农民等客户群体的精准营销力度。建立金融顾问制度,提升客户经理的主动营销意识,主动跑政府、跑市场、跑企业,善于抓住“战机”、主动寻求“商机”、并努力促成合作。全方位开展民营和小微企业建档评级授信,缩短工作流程、阳光办贷,创新信贷产品,优化管贷方式,着力加大信贷投放。加强与担保公司、保险公司的联系,建立多方参与、风险共担机制,增强风险防控合力。积极对接地方政府、人民银行和银保监分局,完善风险补偿、尽职免责机制,促成提高民营及小微企业不良容忍度等配套政策机制的落地。确保年末实现小微企业“三个不低于”和“两增两控”的目标。四是加大优势产品推广运用。各行社要加大对“家乐贷”、“家福贷”、“住房按揭贷款”等个贷产品推广力度,特别是“家福贷”作为主打产品和主推业务,要充分发挥管理优势、利率优势,迅速抢占消费信贷市场。要持续掌握市场需求的变化,依据客户需求加大产品创新,不断满足客户购房、购车、装修等消费需求,不断加强对教育、健康、旅游等产业的信贷支持,寻找、打造新的业务增长点。五是做好扶贫贷款管理和风险管控。今明两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最后阶段和关键之年,各行社务必提高政治站位,持续做好金融扶贫,对“三有一良好”的贫困户,积极给予信贷支持。在满足贫困户有效贷款需求的同时,全力做好存量小额扶贫贷款集中到期的风险化解。经摸底统计,今年将有8.66亿元扶贫小额贷款陆续到期,扶贫小额贷款逾期风险逐步显现。各行社要加强日常监测分析,一户一策,提前制定清收措施,着力化解逾期风险。加强与当地党政、扶贫和财政部门的汇报、沟通,凝聚镇(办)驻(联)村包扶干部、第一书记、村两委成员和信贷人员等“四支力量”合力,做好逾期贷款清收。加强宣传和舆论引导,让贫困户增强信用观念、明确责任主体。对恶意逃废银行债务的行为,除纳入“黑名单”外,要依法起诉和公开曝光,避免个别违约行为形成“破窗效应”。对确已发生的贷款损失,积极协商相关部门按照精准扶贫贷款风险补偿金管理办法规定的流程,严格审核审定后,按比例分担损失,使用风险补偿金偿还贷款。

(三)全力清降化解,抓好不良贷款管控

各行社要按照“见底、堵新、收旧”的总体思路,坚持“真实分类,夯实基础,防新收旧,严管严处”,“多措并举,全力清降,内外一致,注重实效”,以量比双降、真实反映、强力推进表外贷款清收管理,彻底清理内部职工不良贷款为目标,强化考核,全力以赴完成年度不良贷款清降任务。一是要严把贷款出口关,确保新增贷款质量。各行社要按照省联社2019年信贷投向管理指导意见,对信贷的区域布局、行业布局有规划、善管理,通过多种渠道采集信息,提升对客户综合研判能力,避免非理性的信贷增长,避免信贷投放“先天不足”。要严格按照“十个严禁”的信贷纪律要求,严格落实“三查”制度,筑牢防线,夯实基础,严把贷款出口关。学习借鉴外地好的经验,根据自身实际,坚持三做三不做,即“做小不做大、做实不做虚、做土不做洋”,坚持“姓农、姓小、姓土”。既要抓住机遇、谋求发展、争先进位,又要提高质量、依法合规、稳健经营,确保各项业务健康可持续发展。二是多措并举加强表内不良贷款清降。各行社高度关注表内不良管控的严峻形势,3月末,全市表内不良贷款虽然较年初下降,但是4月22日系统跑周期后,表内不良贷款反弹1.7亿元,余额较年初不降反升8496万元,全市表内不良贷款清降压力仍然较大。各行社要继续开展不良贷款清收攻坚活动,领导班子要带头包抓清收扛硬肩,开展全员清收攻坚,积极争创“十优清收团队”和“百佳清收能手”,形成良好的清收氛围。同时要采取借新还旧、转贷盘活、依法清收、以物抵债、资产转让、第三方协助清收等方式全力清收化解表内不良,确保清降任务完成。三是刀口向内强化清收内部员工不良贷款。各行社要加强内部员工自贷、担保、责任营销及重点关系人等不良贷款清收,按照省联社《内部职工不良贷款专项清理活动(2019年)实施方案》,明确时间节点,落实责任和清收任务。省联社对拒不认账、拒不配合、拒不清收、拒不代偿的责任人将从严从重从快处理。各行社要教育、警示相关人员不抱侥幸心理,不存观望心态,督促极力处置化解,打好内部员工不良贷款清收歼灭战。同时,充分利用各级政府大力化解金融风险的良好机遇,加强与地方政府、纪委、监委、司法等机关的沟通对接,运用多种手段层层加压,全面开展涉政不良贷款清收。四是夯实责任加大表外不良贷款管理和清收。全市表外不良贷款余额大、占比高、一季度清收进度差。各行社要发挥特殊资产管理部(岗)的效能,加强表外不良贷款的管理、清收和处置。夯实表外不良贷款信贷档案资料、债权风险管理等工作的管理责任,严防法律诉讼失效。五是加强“双逾”和关注类贷款管控。各行社要加强逾期90天以上贷款和关注类贷款的管理、监测、处置化解。通过催收、借新还旧等多种手段和方式强力清降逾期90天以上贷款。对反映不实的不良贷款加速处置化解和调实入账,已调实的要加快处置进度。加强清息和到期时点的信贷监测,及早提醒客户按时结息和处置应对,避免因管理不善而导致的信贷风险。六是完善考核机制。各行社务必要认真研究《全省农合机构2019年不良贷款清降目标责任考核办法》,全面掌握考核标准、考核规则和奖惩措施。省联社对四大项计分指标进行了细化,分档计分,奖惩力度大,重奖重罚,与高管任职挂钩,既有经济奖罚,又有组织处理,并且采取月评比、季通报。各行社要好好学习,认真领会,对照考核指标,逐项落实措施,争取都拿奖励,不受惩罚。并且要围绕“表内不良贷款量比双降”、“本息逾贷比不超过100%”、“表内外不良贷款总量下降”三条“红线”,结合自身实际制定考核细则,将员工的切身利益与岗位职责挂钩、与清降进度挂钩,加大奖惩力度,确保表内外不良贷款清收完成任务。七是扎实开展各项排查。各行社要按季开展信贷领域违规行为专项排查,督促全员对“十个严禁”做到应知应会、认识准确、领会深刻。要深查细查、查纠结合,要严明纪律,敢于碰硬,敢于向信贷违规行为亮剑。对查出的问题,要建立整改台账,限时整改逐一销号,及时、有效解决信贷领域的突出问题。扎实开展冒名贷款、垒大户贷款和抵质押贷款专项排查与整治工作,按照“统一部署、分级开展、联动配合”的方式,明确排查与整治工作流程、工作方法和排查重点,通过审查信贷资料、系统筛查、走访座谈、排查资金去向等方法,做好排查落实。逐社逐笔核对抵质押贷款抵质押物的有效性、真实性和合规性,确保排查质量。省联社将专项排查和整治工作结果纳入2019年行社经营目标责任考核中,各行社务必按照省联社实施方案的时限要求,扎实推进、认真落实。对自查和各类检查发现的问题认真整改,切实提升辖内信贷资产质量。涉及授信集中度超标行社要高度重视授信集中度的风险管控,建立贷款集中度监测台账和压降进度台账,动态掌握变化情况,逐户制定切实可行的压降工作方案。通过与超标贷户协商压降信贷规模,或通过增加收入、加大不良贷款清收、增资扩股等方式不断提高资本净额,尽早化解集中度超标风险。

(四)努力增收节支,持续提升财管能力

银行行长季度工作总结篇(8)

招行兴业,基金纷纷增持

和三季度相比,2009年四季度基金持有的银行股总数略有下降,减少约1亿股。有8家银行被基金净增持,6家为净减持。

按增持股数量排名,被净增持的银行分别是招商银行(600036.SH)、工商银行(601398.SH)、兴业银行(601166.SH)、深发展(000001.SZ)、北京银行(601169.SH)、宁波银行(002142.SZ)、中信银行(601998.SH)、中国银行(601988.SH)。

按减持股数排名,被净减持的银行是交通银行(601328.SH)、南京银行(601009.SH)、华夏银行(600015.SH)、建设银行(601939.SH)、民生银行(600016.SH)和浦发银行(600000.SH)。

从持股数量变动、被基金持有的数量和被基金公司持有的数量三个纬度上进行考察,招商银行和兴业银行成为最被基金看好的两家银行。

从持股数量变动上看,招商银行被增持最多,一共被增持3亿股,工商银行被增持了2.8亿股,位居第二;兴业银行被增持了0.8亿股。

从被基金持有的数量上看,有225只基金持有招商银行,位列第一;其次是兴业银行,被175只基金持有;125只基金持有民生银行。

从被基金公司持有的数量上看,招商银行被57家基金公司持有,仍居第一;其次是兴业银行,被50家基金公司持有,民生银行则被46家基金公司持有。但因民生银行四季度位于被净减持的银行之列,所以只有招商银行和兴业银行,基金意见比较统一。

从基金公司看,增持招商银行最多的基金公司是华夏基金,四季末持有招商银行最多的基金公司也是华夏基金;而增持兴业银行最多的是易方达基金公司,四季末持有兴业银行最多的公司仍是华夏基金。

从单只基金看,光大保德信量化核心是四季度增持招行最多的主动配置型基金,共增持0.24亿股,其次是华夏红利,增持了0.23亿股;四季度末持有招行最多是兴业趋势,共有0.8亿股,长城品牌优选持有0.57亿股,列第二。

中邮核心成长是四季度增持兴业银行最多的基金,共增持0.22亿股;南方成分精选紧随其后,增持了0.11亿股。而四季度末持有兴业银行最多的基金是广发聚丰,共有0.65亿股;长城品牌优选持有兴业银行0.36亿股;也是拥有招行和兴业银行最多的基金。

为什么招商和兴业两家银行更被基金看好?

东北证券银行业分析师唐亚韫认为,招商银行目前仍是股份制银行中综合素质最高的银行,2009年招行自身资产负债结构让其在降息周期中净息差下降幅度最大,一旦进入升息周期,招行净息差的上升幅度和盈利能力提高也是最快的。

国泰君安分析师伍永刚则告诉记者,兴业银行是他们重点推荐的银行之一,不论从成长性还是从金融创新业务看,兴业银行都是比较好的。

兴业银行2009年的业绩快报也体现了这种成长性,即便除去处置抵债股权所得的投资收益,公司主营收入增长也高于分析师的普遍预期。

浦发民生,基金减持最多

从持股数量变动上看,我们可以看出浦发银行和民生银行成为许多基金不看好的银行股,遭到大量减持。

被基金减持的前三只银行股分别是浦发银行、民生银行、建设银行。浦发银行被机构减持了3.2亿股,民生银行被减持了2.7亿股,建设银行被减持了1.6亿股。

减持浦发银行最多的基金公司是易方达,一共减少了0.81亿股;是减持第二位的汇添富基金公司0.46亿股的近2倍,占总减持量的近四分之一,广发基金公司紧随汇添富,减持了0.45亿股。但易方达仍然是在四季度持有浦发最多的基金公司,目前还有1.39亿股,其次是长城基金和广发基金。

减持民生银行第一位的基金公司是华安,共减持民生银行1.7亿股,是减持第二位的嘉实基金公司0.7亿股的2倍,景顺长城则减持了民生银行0.58亿股。持有民生银行最多的基金公司分别是易方达、华夏、鹏华。

唐亚韫分析,浦发和民生遭减持和前期两银行股票一是前期涨幅过高有关,二是从基本面上,两家公司也存在一定问题,譬如浦发银行一直遭受资本充足率不足的困扰,而民生银行2009年利润来源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出售海通的股权,所以机构投资人普遍预计2010年民生银行利润同比会下降。

工建交招,华夏宠爱有加

作为基金公司中的“大佬”,华夏基金对银行股的判断引起市场关注。华夏基金四季报最大的看点当数王亚伟反手做多银行股。

在基金经理王亚伟的华夏大盘和华夏策略这两只基金的十大重仓股中,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四只银行股都被超配,特别是工商银行和建设银行,都是逼近10%的顶格配置。

这四家银行中,工商银行显然不是所有基金公司都看好的,四季度只有4家基金公司增持了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和交通银行虽然属于被其他基金公司减持的股票,但却成为华夏系增仓的对象。只有招行集众多基金宠爱于一身。

虽然看好银行股,但华夏基金的口味与众不同。

从持股总数看,华夏基金对南京银行、兴业银行、招商银行、北京银行、工商银行、华夏银行、建设银行这7家银行持股总数位列所有基金第一位。

从增减比例看,华夏基金减持了南京银行、兴业银行、北京银行、华夏银行、宁波银行这样的城商行。而增持了工商银行、招商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这样的大银行。

银行行长季度工作总结篇(9)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1770(2005)12-0023-03

2005年前三季度,我国国民经济呈现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态势。2005年前三季度,我国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06275亿元,同比增长9.4%,增速比上年同期低0.1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保持较快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7061亿元,同比增长26.1%,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1.6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5081亿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2.1%,实际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2.4个百分点;进出口总额10245亿美元,同比增长23.7%,比上半年加快0.5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回落13个百分点;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2%,比上年同期回落2.1个百分点,继续处于温和上涨的状态。

2005年前三季度,我国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依然偏大且结构不尽合理,进出口贸易不平衡矛盾依然突出,部分工业企业利润增幅回落较多。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2005年10月14日公布的2005年第3季度金融统计数据,截至2005年9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28.7万亿元,同比增长17.9%,增长幅度比去年同期高4个百分点,比上年末高3.2个百分点,比8月末高0.6个百分点;狭义货币供应量(M1)余额为10.1万亿元,同比增长11.6%,增长幅度比去年同期低2.1个百分点,比上年末低2个百分点,比上月末高0.1个百分点。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长速度明显加快,增长幅度高于预期目标。

2005年前三季度,我国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为29.3万亿元,同比增长18%。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为28万亿元,同比增长19.1%。

截至9月末,我国金融机构超额储备率为3.96%,比去年同期上升0.32个百分点,比上年末下降1.29个百分点,比上月提高0.15个百分点;全部金融机构各项贷款本外币余额为20.3万亿元,同比增长13.5%;全部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为19.1万亿元,同比增长13.8%,增幅比去年同期高0.2个百分点,比去年末低0.8个百分点,比上月末高0.3个百分点。2005年前9个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96万亿元,同比多增1636亿元。

2005年前三季度,我国金融机构外汇贷款余额为1496亿美元,同比增长12.4%;外汇各项贷款增加162亿美元,同比多增加4亿美元。9月份外汇各项贷款下降4亿美元,同比多下降6 亿美元。

一、营业收入和利润持续增长

2005年前三季度,5家上市银行的经营业绩持续增长,营业收入和营业利润的同比增长速度均超过25%,毛利率平均达到31.34%。招商银行的营业收入、利息收入、营业利润和净利润均位于五家上市银行之首。民生银行的发展速度最快,营业收入、利息收入和营业利润的同比增长率均领先于其他上市银行。不论是绝对额还是增长速度,深发展的营业收入、利息收入和净利润均位于五家上市银行之末尾。

2005年前三季度,5家上市银行的营业收入平均比上年同期增长25.79%,其中,民生银行增长最快,同比增长34.53%,深发展增长最慢,仅同比增长4.34%。5家上市银行的营业收入合计达到669亿元,其中,招商银行达到177亿元,深发展达到63亿元,分别名列五家银行之首尾。

2005年前三季度,5家上市银行的营业收入仍然主要来自利息收入,利息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平均达到80%。5家银行的利息收入合计达到529亿元,平均增长率为26.39%,其中,民生银行的利息收入同比增长38.06%,深发展仅为4.11%。招商银行的利息收入仍然位于领先地位,达到149亿元,浦发银行紧随其后,达到128亿元。

2005年前三季度,5家上市银行的营业利润合计达到209亿元,平均同比增长24.47%。其中,民生银行的营业利润增幅达到45.98%,深发展的同比增幅仅为19.18%。招商银行的营业利润达到73亿元,深发展的营业利润达到23亿元,分别位于五家上市银行之首尾。

2005年前三季度,5家上市银行的净利润合计为73.5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1.11%,其中,华夏银行比上年同期增长约40%,而浦发银行由于计提资产损失准备从上年同期20.58亿元增加到28.31亿元,导致净利润同比下降51.66%。

二、存贷款的期限结构风险仍然较大

2005年前三季度,5家上市银行的存款总额合计达到19152亿元,平均比上年同期增长25.60%,其中,招商银行的存款总额达到6041亿元,同比增长了31.67%;深发展与华夏银行的存款总额同比增长率分别为17.04%和19.14%,增长相对较慢。民生银行和浦发银行的存款总额同比增幅都超过25%。

2005年前三季度,上市商业银行的长期存款占存款总额的比例由上年同期的15.75%上升到16.59%,长期存款总额合计达到3177亿元,平均同比增长32.30%。其中,浦发银行的长期存款达到1819亿元,同比增长55.93%;民生银行的长期存款为699亿元,同比增长4.57%。

2005年前三季度,五家上市商业银行的贷款总额合计达到14781亿元,平均比上年同期增长23.03%,其中,民生银行的贷款总额同比增长34.03%,贷款总额达到3552亿元,超过浦发银行,仅低于招商银行的贷款总额。深发展的贷款总额同比增长5.01%,贷款总额为1404亿元。

2005年前三季度,5家上市商业银行的短期贷款合计达到74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3.37%,短期贷款占贷款总额的比例由上年同期54.87%下降到50.56%。招商银行的短期贷款达到203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4.27%;深发展的短期贷款603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7.14%。

2005年前三季度,五家上市商业银行的中长期贷款合计达到4661亿元,平均比上年同期增长27.32%,远远高于短期贷款的增长速度。招商银行和民生银行的中长期贷款同比增长率超过30%,浦发银行和华夏银行的中长期贷款同比增长率超过25%,深发展的中长期贷款同比增长率为3.31%。

2005年前三季度,上市银行的存款总额平均同比增长速度略高于贷款总额。虽然上市商业银行的长期存款占存款总额的比例由上年同期的15.75%上升到16.59%,但是中长期贷款的同比增长速度远远高于短期贷款,结果增大了存贷款期限结构风险,中长期贷款总额平均超过长期存款总额约47%。这进一步加重了上市银行的流动性风险,增加了流动性管理的难度。

三、逾期贷款增长较快

2005年前三季度,伴随着贷款总额平均同比增长23.03%,五家上市银行的逾期贷款总额平均同比增长25.23%,逾期贷款合计达到295亿元。在五家上市银行中,民生银行的贷款总额同比增长率最高,达到34.03%,但是与此同时,民生银行的逾期贷款由上年同期20.96亿元猛增到58.62亿元,同比增长179.65%。浦发银行的逾期贷款由上年同期22亿元增长到31.94亿元,同比增长44.64%。招商银行的逾期贷款达到118亿元,同比增长22.03%,仅比贷款总额同比增长率低5个百分点。

华夏银行的逾期贷款同比下降4.18%,由上年同期71.48亿元下降到68.5亿元,逾期贷款占贷款总额的比例由4.78%下降到3.79%。深发展的逾期贷款由上年同期24.7亿元下降到18.4亿元,同比下降25.52%。

目前,控制不良贷款是商业银行风险控制的重中之重。在营业收入快速增长的条件下,五家上市银行的逾期贷款增长速度快于贷款增长速度,这为上市银行持续稳健发展埋下了隐患。

四、2005年利润增长 风险增大

根据5家上市银行2005年第三季度报告,我们可以预见,到2005年末,我国商业银行的营业收入和营业利润都将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但是,信贷质量不容乐观。

5家上市银行的营业收入和营业利润能够保持25%左右的增长速度,表明上市银行的竞争能力和市场份额都有较大程度的提高,尤其是,招商银行、浦发银行和民生银行都保持了较快的市场扩张速度,盈利能力明显提高。但是,在快速扩张市场份额过程中,上市银行出现的风险控制问题确实令人担忧。

银行行长季度工作总结篇(10)

随着十月末16家上市银行悉数完成了对三季度季报的披露,集中代表了国内商业银行现状和趋势的指标数据得以一一展现。

上市银行的业绩表明,银行业仍是国内最赚钱的行业。但在数据的背后,也浮出了值得深思的隐忧和问题。

一、季报告诉了我们什么

仅从前三季度的净利润规模来看,16家上市银行合计高达8127.66亿元(其中,工、农、中、建四大国有银行就占了上市银行净利润的近70%),占到了全部上市公司同期净利润总和的一半以上,也是中石油、中石化“两油”净利润的6.32倍。

虽然上市银行业绩靓丽,但趋势分析却暴露出了两个值得深思的隐忧。

与去年同期相比,股份制银行净利润增速显著放缓,国有银行则下滑明显,短期内或将告别高增长。三季度,16家上市银行净利润季度同比增长17%,大大低于去年同期30%的增速。其中,国有银行的工、农、中、建,前三个季度净利润平均增速为14.50%,比去年同期大幅下滑了15.46个百分点。而一直以来高增长的股份制银行,前三个季度的净利润平均增速为30.88%,也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2.07个百分点。

除了利润外,三季度还反映出银行不良贷款风险正在逐步显现,不良贷款短期内或难再现“双降”。三季度,16家上市银行不良贷款普遍反弹,不良余额达3879.33亿元,比年初增加180亿元,比二季度增加100.24亿元,不良额、不良率“双升”的上市银行从上半年的7个增加到了三季度的9个。其中,五大国有银行中,除了农行三季度“双降”外,工、中、建的不良额均有所上升,三行共计增加46亿元,而交通银行不良额和不良率则“双升”。股份制银行中,除了华夏银行不良率下降0.07个百分点、中信银行数据披露不全外,其余的不良额和不良率都呈上升走势。

二、隐忧后的思考

在数据的背后,还有更深层次的问题需要回答。

(一)利润的高速增长为何难以持续

从收入结构看,16家上市银行的主要收入来源于利差。以中信银行为例,在前三季度662.82亿元的净收入中,利息净收入557.18亿元,占比达到84%。

在经过了6、7月份的两次降息,利率市场化实质性启动、存贷利率浮动区间扩大,利差产生的基础——存贷息差已渐显逐步收窄的迹象。三季度,16家上市银行的平均息差为2.7060,比二季度的2.7429减少了0.0359个百分点。但由于发展战略、目标市场不尽相同,不同的银行在定价策略、息差选择上也存在较大差异。其中,中小银行大多偏重于资本规模扩张、市场业务拓展的需要,采取了对存款一浮到顶、对贷款实行优惠的定价策略,息差明显收窄。如中信银行三季度息差2.838,比二季度下降了0.14个百分点。

五大国有银行息差则基本持平,甚至略有上升。如中行三季度息差2.12,比二季度提高了0.02个百分点,与年初持平。这主要是由于:一方面,五大国有银行的主要存款利率,如活期存款、一年期以上定期存款等,二季度并未如中小银行那样完全上浮到基准利率的1.1倍,到了三季度,五大国有银行则进一步将利率回调至与人民银行基准利率保持一致的水平。另一方面,五大国有银行对贷款均采取差别定价,贷款利率与人民银行基准利率基本保持一致,加之还有数量众多的未到期存量贷款仍按降息前的原协议利率执行,因而,短期内五大国有银行的息差并没有出现剧烈波动,存贷利差甚至还小幅上扬。

但从长期来看,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持续推进,存量贷款逐步到期并重新定价,存款利率浮动、贷款利率下行的压力将进一步加大。同时,同业市场竞争、存款付息水平提高,银行业整体性的净利差、息差收窄的趋势将难以逆转,依靠息差来实现高利润增长将难以持续。

此外,年初银监局《关于整治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规范经营的通知》(“七不准”),治理不规范收费行为,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回归常态、增长放缓,国有银行原来一直畸高的增速大幅下滑。16家上市银行二季度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比一季度少了133.72亿元,三季度又比二季度减少15.33亿元,增长持续放缓将不可避免。其中,国有银行与去年同期中间业务净收入增长(工、农、中、建分别为43.49%、61%、22.94%、41.31%)相比,今年前三季度的增速更是大幅下滑,除农行同比增长6%外,建行同比仅增1.64%,工行同比仅增1.8%,而中行同比则下降了1.76%,这与近两年来动辄30%以上的年增长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因此,中间业务难挑重担,单纯依靠利差收入带不来银行利润的持续高增长,商业银行应主动调整、优化经营。

(二)不良反弹施加了哪些经营压力

有分析认为,受国内经济增速放缓等影响,在经济环境没有根本性改善前,企业经营仍较困难,偿债能力普遍下降,违约增加,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处于上升通道,不良额、不良率会持续反弹。这种状况短期内难以改变,不良上升或将延续至明年。

在这种趋势下,商业银行将面临增加拨备的压力。银监会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上半年商业银行贷款不良率为0.9%,拨备覆盖率290.2%。但随着三季度不良额、不良率的反弹和持续走高,如不相应增加拨备,那么自三季度起,商业银行一方面坏账水平、不良率在上升,另一方面拨备覆盖率、风险抵御能力却在下降,这两个资产安全性重要指标的此升彼降,还将使商业银行承受来自监管方的更大压力。

同时,不良反弹也增加了银行再融资的压力。其中,资本实力并不雄厚的城市商业银行,在不断扩张业务规模的同时,其资本充足率率先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滑。如南京银行,三季度末资本充足率为13.34%,比年初下滑了1.62个百分点。随着明年初开始实施的《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实施日期的迫近,为达到资本监管要求,增资扩股、提高资本充足率成了当务之急。今年以来,已先后有北京银行、交通银行进行了再融资,非公开增发了118亿元和566亿元。而且,多家银行也分别公告了再融资计划,如,平安银行将非公开发行股票再融资200亿、招商银行拟定向增发350亿、农业银行计划发行500亿元次级债券等。

因此,商业银行还应积极应对挑战,强化资本管理。

(三)政策趋势和影响如何

数据显示,经济增速虽连续7个季度回落,但已显现企稳的积极信号,企稳、促增长是未来一段时间内的主要调控目标。

但前三个季度,银行信贷供给总体偏紧,融资成本较高,抑制了市场的有效需求。人民银行通过降息,能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释放需求,再通过扩大利率浮动区间,还能进一步强化降息的市场效应,提升经济活跃度。因而,为配合宏观调控、支持经济增长,人民银行将继续采取宽松货币政策,应用逆回购、降息、扩大利率浮动区间等组合工具,放松银根扩大供给,提振需求。

对于银行,随着货币政策的进一步宽松,利率浮动区间的扩大,非对称降息将加速利差收窄,商业银行盈利水平和利润增长将面对更加严峻的形势。而且,进一步降息和利率市场化,不仅会压缩息差,也会压低理财产品收益率,对中间业务及其收入会产生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企稳、促增长,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银行“减费让利”还将长期持续,中间业务收费水平短期内将难以扩张。这些,都要求商业银行应着眼大局,优化经营,提高效益。

银监会8月份下发了《关于规范同业代付业务管理的通知》后,商业银行须于年底前将同业代付业务转入表内核算,并实行统一的客户授信管理。另一方面,新资本管理办法即将实施,同业代付入表核算,将使其风险权重和经济资本占用增加。正因为如此,随着通知的下发,商业银行迅速做出反应,在经过上半年井喷式的增长后(16家上市银行同业资产比年初增长40%、同业负债增长19%,均远高于同期生息资产11%及贷款8%的增速),三季度随即收缩调整,如交通银行三季度同业资产单季环比降幅就达21%。因此,新资本管理办法的即将实施,不仅要求商业银行要加强风险管理,更需要主动调整结构,优化经营。

三、几点建议

应对挑战、加快转型,商业银行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加快创新转型,提高经营能力

推进“流程银行”经营转型。一是以客户为中心,优化业务流程、管理流程,通过整体设计和优化整合,提高经营效率。二要推进业务、流程的模块化建设,满足不同客户对个性化产品和服务的需求,提高经营能力。三是完善机制,优化资源配置,通过流程优化和资源整合,实现高效运营与有效管理的协调统一。

强化定价管理,优化收入结构。在系统分析市场、有效评估风险的基础上,寻求科学的定价机制,强化主动负债管理和成本约束,善用市场、用好定价。一方面加快中间业务创新发展,提高非息收入比重。另一方面,加快零售业务等低资本占用业务发展,改变过度依赖利差收入的增长模式。

优化客户结构,提供差别化的金融服务。延伸拓展客户服务,满足日愈多元化、综合化的客户需求。对于中小企业和零售客户,加大对潜力优质客户的经营,积极响应客户需求,提供高效优质的金融服务,巩固培育良好客户关系。对于大型企业客户,继续全方位深化业务合作,挖掘企业收购、投行、资产管理等金融服务需求,提高客户综合贡献度。

加快业务产品创新。通过金融债券、资产证券化等金融产品创新,满足客户投资需求,优化资金来源结构,改变单纯依靠存款负债支持业务发展的状况。充分发挥银行网点渠道的资源优势,结合小微企业在风险权重、存贷管理、不良容忍度等监管指标上有政策倾斜,充分用足用好政策,创新小企业信贷工厂、小企业信贷零售化等业务发展模式。

(二)多方着力,强化资本管理

长远规划,加强管理。结合经营发展战略,制定与之相适宜的长期资本规划,通过对资本结构、产品客户、业务经营和风险管理的定期分析,提高资本的管理能力。

资本补充应有长效机制。统筹应用资本工具,将增加利润留存、引进战略投资,以及股票次级债等多种融资手段有效结合,建立灵活有效的资本补充渠道和响应及时的长效机制。

全面风险管理。持续完善风险治理架构,整合风险管理体系,强化资本意识、资本约束意识和审慎经营意识,提升风险计量、分析和系统应用水平,提高风险组合、全面管理能力。

优化结构,提高效率。加大对资本低占用、高产出的业务产品投入,调整客户业务结构,提高产品风险组合能力,从资本粗放型转向精细化、资本经济型,提高资本回报率和资本使用效率。

目前,商业银行仍是企业的主要融资来源。银行资产中,信贷产品占主体,贷款较长时期内仍将是银行的主要资产,并且随着经济的发展,贷款规模还会不断增长。由于贷款属于银行资本管理中的高权重风险资产,对银行的利润贡献和稳健经营都会形成重大影响。因此,商业银行在经营转型的过程中,还必须继续加强和不断完善信贷管理,提高资产质量,有效控制、降低不良,实现商业银行的持续健康、又好又快发展。

参考文献

上一篇: 卫生化学论文 下一篇: 农村产业扶贫工作计划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