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设计教学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2-10-19 18:31:54

创意设计教学论文

创意设计教学论文篇(1)

2创意思维的基本特点

创造性思维的基本特征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创造性思维是思维活动的特性的一个重要问题。人们完成某种任务,实际上是通过头脑的思考来解决关键性的问题。因此,解决任务的倾向就赋予思维以问题的指向和探究的性质。人们的思维产生于问题,又以解决问题为目的,这就是思维在头脑中运行的特点。老师准确激励学生、快速地完成学习任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比如设计素描的训练要打破传统绘画教学形式,防止落人某种偏见和模仿,探索与设计教学的结合。设计素描的训练由于对绘画技巧的主导作用,过分强调,学生只有对自然形态和空间关系分析的客观性认识,可以容易地形成的本质的肤浅理解,而教师的启发和指导对学生准确而快捷地完成学习任务具有重要的意义。

3高等院校艺术设计创意思维训练研究

3.1创意思维之知识的积累

对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培养创造性思维的重要前提是在艺术和设计知识的大量积累。艺术设计知识的积累是影响艺术设计创新活动的关键因素。创意从每个元素的生活和经验的每一个细节。因此,教师应让学生走出课堂,去生活,用眼睛去发现美的世界,观察生活,这种创造性思维会不断地跳跃在学生心中,创作灵感会在最不经意的时候出现。

3.2创意思维之联想训练

创造性思维需要一些实践知识积累、思维活跃,也离不开人们的联想,联想是创新的前提。在艺术设计中,联想会使人的思维的扩展和延伸,让认识事物的人发现更多新的内容。联想是思想的窗口,如著名的联想思维训练的“头脑风暴”是用来思考和快速反应,培养学生的能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性的想象力。因此,在艺术设计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联想的思维习惯,启发。

3.3创意思维之发散思维训练

发散思维是一种思考为出发点,在不同的方向的多维的方法。灵活性,平滑,独创性是发散思维的主要特征。创造性思维的训练,以培养发散思维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活跃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找到的东西,从许多不同的角度,创造美妙的想法。发散思维的培养是不能从知识积累的分离。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知识学习和积累更多的领域,图形设计实践的发散思维的使用是一种很好的方法。

创意设计教学论文篇(2)

二、图形创意的表现形式

(一)同构图形。同构是将存在某些关联或具有相似特点的若干个元素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完成一个新形象。这个形象并不是追求对人们生活中事物的还原,而是注重在创意上的合理巧妙。同构图形包括了形义、形式、异质的同构。

(二)异变图形。异变是将图形变异的组合,其重点就在于“异”字。人猿进化成现在的人,其过程也是一种异变。异变图形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和循序性。

(三)置换图形。置换图形是将事物的其中一部分替换,且保留事物整体结构和基本特征,从而所得到的新图形。它是移花接木的方法创造出来的图形。

(四)异影图形。同一物体在不同的光照情况下会产生不一样的光影效果,影子就是这一光影现象。异影图形是对物象的影子进行处理,给人们一种全新的视觉形象。现代平面广告设计也会常利用异影图形来表达广告的主题。

(五)正负图形。正负图形的表现形式其实就是将图与底进行转换,整个图形中的正形和负形是相互依存的,且在特定的环境中互相借用,增添了现代平面广告的趣味性。图形创意的表现形式还有很多。教师可引导学生将广告的要求作为出发点,利用想象或联想的方式,找到它们之间存在的联系,然后进行筛选,确定具有代表性的元素,再将选定的对象重新设计,最后为广告创造出新的图形。

三、现代平面广告设计中图形创意的设计要求

学生在对广告进行图形创意时应该遵循一些基本原则。第一,准确传达信息。现代平面广告设计中的图形创意要根据实际情况准确地表达出广告的信息内容,并巧妙地将广告诉求、产品、图形相结合。第二,简单明了。图形创意要抓住广告所要传达的重点信息,突出广告的诉求点,将广告诉求直观地展现在人们的面前,而不是毫无头绪地罗列所有信息,让人们找不到广告的重点。第三,针对诉求对象。学生要了解广告的诉求对象,抓住广告诉求对象的特点,才能更好地达到广告的目的。第四,新颖独特。在人们的生活中广告众多,现代平面广告要能够吸引人们的注意,就需要创意独特、醒目的图形引起人们的好奇心和关注。第五,延展空间。图形创意在现代平面广告中具备延展的空间,引发人们的联想,从而更好地传递广告信息。第六,富有艺术效果。图形创意在现代平面广告中要简单明了地表现出广告诉求点,但并不意味着其图形表现过于直白,而是应该用它的最佳表现效果来吸引人们。

四、现代平面广告设计中图形创意的创作过程

学生在理解了图形创意的相关知识后,还要学会如何将它运用到现代平面广告设计中。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仔细研究广告需要设计的任务。在对任务分析理解后,教师要求学生按照广告的目标和相关要求来确定此次平面广告中要运用的图形主题;然后收集与之有关的素材,在收集阶段对素材的形式并没有特别严格的要求,它可以是抽象的素材,也可以是具象的素材,或者其他类型的素材;当素材收集好后,学生不需要对素材内容全部吸收,而是要对已有的素材进行筛选;确定素材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将筛选出来的素材与平面广告的设计任务对比,结合图形创意的表现形式等知识点进行改造,重新组织得到一个新的图形,并将它置于现代平面广告版面中合适的位置;待现代平面广告的设计完成之后,最终借助相应的媒介将视觉形象展现出来,并且向大众传播。

创意设计教学论文篇(3)

文化创意产业是一种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产生的以创造力为核心的新兴产业,强调一种主体文化或文化因素依靠个人(团队)通过技术、创意和产业化的方式开发、营销知识产权的行业,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产生出高附加值产品,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产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文化创意产业包含文化产品、文化服务与智能产权三项内容,具体主要包括主要包括广播影视、动漫、音像、传媒、视觉艺术、表演艺术、工艺与设计、雕塑、环境艺术、广告装潢、服装设计、软件和计算机服务等方面的创意群体。

借鉴世界各国文化创意产业分类,可以将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分为五大类,即:文化艺术,包括表演艺术、视觉艺术、音乐创作等;创意设计,包括服装设计、广告设计、建筑设计等;传媒产业,包括出版、电影及录像带、电视与广播等。户外媒体广告设计专业的很多课程之间都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譬如,标志设计、CI设计等也是设计中的一套实效设计体系,因此在高等院校的课程设计中安排了户外媒体广告设计的一系列扶助课程,它们把平面设计、品牌设计、包装设计等统一起来,塑造了整个广告的整体个性形象。

户外媒体广告是现代社会中一种颇具艺术色彩的文化现象,是一种特殊的现代文明,它贯穿于人类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涉及到人类的社会生活、道德生活、文化生活乃至政治领域生活,遍布于人的衣、食、住、用,行之中,它不是单一的具象形式,而是经济学、市场学、心理学、信息学、电子学、语言学、美学、传播学等诸要素的综合。一般把设置在户外的媒体广告叫做户外媒体广告。常见的户外媒体广告有:路边广告牌、高立柱广告牌、灯箱、霓虹灯广告牌、看板等。现代户外媒体广告是繁华都市的时装,是令人心醉的现代化梦境。户外媒体广告才是真正的大众传媒。不是所有的人都看电视、读报纸或上网冲浪,但是任何人只要他离开家,就会看到户外媒体广告。常见的户外媒体广告的特点与优势如下:

一、灯箱媒体广告的特点与优势

灯箱广告的应用场所分布于道路、街道两旁,以及影剧院、展览会、商业闹市区、车站、机场、码头、公园等公共场所。灯箱的制作技术及材料、工艺不仅可以制成覆盖整个墙面的巨型灯箱与建筑物溶于一体,还可做成实物模型,应用广泛。尤其在夜间更是醒目,既可以起到宣传商品、店铺的作用,还能美化城市的夜景。首先灯箱媒体广告画面大:众多的平面广告媒体都供室内或小范围传达,幅面较小。而户外灯箱广告通过门头、宣传栏、立杆灯箱画的形式展示广告内容。比其他平面广告插图大、字体也大,十分引人注目。其次灯箱媒体广告远视强:户外灯箱媒体广告的功能,是白天通过自然光、夜晚通过辅助光两种形式,向户外的人们、远距离的人们传达信息。广告作品的远视效果强烈,极利于现代社会的快节奏、高效率、来去匆忙的人们在远距离刻意关注。再次户外媒体广告内容广:在公共类的交通、运输、安全、福利、储蓄、保险、纳税等方面;在商业类的产品、企业、旅游、服务等方面;在文教内的文化、教育、艺术等方面,均能广泛地发挥作用。

二、霓虹灯户外媒体广告的特点与优势

霓虹灯是户外广告中灯光类广告的主要形式之一,它的媒体特点是利用新科技、新手段、新材料,在表现形式上以光、色彩、动态等特点来吸引观众的注意,从而提高信息的接受率。霓虹灯广告一般都设置在城市的至高点、大楼屋顶和商店门面等醒目的位置上。它不仅白天起到路牌广告、招牌广告的作用,夜间更以其鲜艳夺目的色彩,起到点缀城市夜景的作用。

三、路牌的户外媒体广告的特点与优势

它的特点是设立在闹市地段,地段越好,行人也就越多,因而广告所产生的效应也越强,路牌画面多以图文的形式出现,画面醒目,文字精炼,使人一看就懂,具有印象捕捉快的视觉效应。现在路牌广告的发展趋势是逐渐采用电脑设计打印(或电脑直接印刷、或写真和喷绘),其画面醒目逼真,立体感强,再现了商品的魅力,对树立商品都市形象最具功效,且张贴调换方便。所用材料也有防雨、防晒功能。路牌广告相对较大的优势就是时间长,收益大,成本却相对的低,是物有所值的大众媒体了。

四、招贴户外媒体广告的特点与优势

1.传播信息广泛:招贴最主要,最基本的功能特点就是传播信息。招贴宣传的范围广,它可用于公益类招贴等方面,也可用于商业产品、企业方面,能广泛地发挥作用。特别是商业招贴,其传播信息的功能首先表现在对商品的性能、规格、质量、质地、成分、技术、特点、使用方法、养护和维修情况等进行说明,画幅相对其它平面广告面积大,十分引人注目;有利于竞争。

户外媒体广告设计专业的教学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广告艺术专业知识,并具有一定的设计能力和实施能力,所以户外媒体广告艺术设计教学必须从艺术设计的实际出发进行改革,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工学结合,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突出综合素质培养,以设计、施工和管理能力培养为主,采用“学———用”的实践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从社会实际需要出发,有针对性地构建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强化岗位知识的学习和运用;完善、充实教学内容。这样,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上手快、动手能力强,经过一段时间的磨练,可成为户外媒体广告艺术设计方面的技术人才和设计人才。

在户外媒体广告设计创意教学中,我们也面临着这样的困惑和尴尬:学院内广告设计学科的教师大都是从学校到学校,虽然对广告相关教学的知识和课程,有一定的研究和探索,但毕竟不在一线工作,难免对广告活动中出现的实际问题缺乏必要的敏感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虽然,我们户外媒体广告设计的教学结构完整,但缺乏时效,不能真正的和市场相接轨,不能真正的学以致用。为了能使学校教学和社会实践有效对接,应该调整教学师资结构,建立以校内教师为主,校外一线广告从业教师为辅的教师团队,弥补因教师资源的缺憾所带来的知识结构的欠缺。与此同时,我们调整课程结构,增加户外媒体广告的实训课程和相关市场课程,使学生正确理解广告创意在整个广告活动中的位置和应具备的团队精神。

参考文献:

创意设计教学论文篇(4)

进入21世纪后,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突飞猛进。统计数据显示,我国高等教育规模成为世界第一。然而,在我国现行的高等教育体制下,毕业设计形式比较单一,毕业论文仍是最普遍的毕业设计形式,毕业设计不仅能综合检测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的效果和水平,也是对已有的教学环节的扩展和深化,更是检验和发挥学生创造性、开展创新活动的试金石,是学生综合素质与培养效果的全面检验。但毕业论文的规范形式均为单一的学术论文,其考核片面注重学术性而忽略实践性、应用性,不但强化了教学脱离实际的倾向,影响了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同时也不完全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创业教育的理念。在这种情况下引入创业教育理念,对毕业论文工作进行改革,将创业计划书、营销方案等综合实践成果纳入毕业论文的范畴,有助于改善这种单一的模式,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创业素质,也更符合创业教育的发展。在创业教育飞速发展的今天,引入创业教育理念到毕业设计中显得意义重大,可实现创业教育理念指导下毕业设计形式的多样化改革。

一、创业教育的内涵及发展

当代是知识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以信息为载体,知识经济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随之而来的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造精神为基本内涵的创业教育,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和高校的重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从广义上来说,创业教育是指培养具有开创性的个人”。对于大学教育而言,所谓创业教育就是以培养学生从事创业实践活动必备的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等基本素质为主要内容的教育。大学生创业教育理念,就是高校在培养创业型人才中对创业教育信念、价值及活动准则所持的一种认识。1989年12月,在北京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正式提出了“创业教育”(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这一概念。与此同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办事处开展了“提高青少年创业能力的教育联合革新项目”,中国、日本等九个国家参加了这一项目。我国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业教育”项目的成员国,早在1991年就在基础教育阶段试点创业教育,由原国家教委基础教育司牵头组织了六省市布点研究和实验,极大的加速了我国创业教育的发展。尤其近几年各个高校都大兴创业教育,很多创业教育思想与理念得了到广泛传播与深入。

二、创业教育理念对毕业设计多样化改革提出新的要求

1.创业教育理念发展日趋成熟,传统意义的毕业设计形式已不能满足其发展需求

2002年,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人才的需要,教育部确定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黑龙江大学和南京经济学院等九所高校为创业教育试点学校。目前,创业教育已成为高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种教育理念。创业教育拥有了很广阔的发展土壤,其发展规模与空间相当广阔,与此同时,很多创业教育理念发展也日趋成熟。毕业设计作为大学教育期间一个重要的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素质的关键环节,传统意义上的毕业论文作为毕业设计的主要形式已经不能满足创业教育的需求。市场经济和社会竞争发展的多样性,要求大学生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较好的专业背景,而且还要具有较强的综合素质,如较强的创新能力、强烈的市场意识、较好的外语应用能力、自我学习能力以及沟通能力和团队精神等,这其中又以创新精神为重点,社会需要的是以创新精神为主的复合型人才。基于此,毕业设计的内容与形式都应该以社会的需求为导向,采取多样化与多元素的毕业设计形式以满足创业教育理念的需求,培养出更多适应社会需求的创新型人才。

2.创业教育理念下,毕业设计形式应与专业特点相结合

不同的专业具有其独特的专业特点,在毕业设计的形式上也应该具有其专业特性,实现毕业设计形式与专业理论的有效接轨。以市场营销专业为例,由于市场营销专业属于管理类学科,所以目前很多院校都将这个专业的毕业设计确定为单一的毕业论文的形式,缺乏新意。在毕业设计中,如果全部采用毕业论文的形式,一是限制了学生的选题范围,二是很难理论联系实际。因此,形式单一难免缺乏创新性和主动性,已不能适应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要求。采取单一制的毕业论文作为市场营销专业的毕业设计形式很明显并没有充分发挥其专业特性,市场营销作为一个社会实践性极强的专业,其对理论与实际结合的要求更加迫切。在创业教育理念下,要对市场营销专业毕业设计形式进行改革,实现市场营销专业毕业设计形式的多样化,如市场调研、营销策划案、商业计划书、促销方案、STP策略应用等形式,突破单一制的论文形式,以实现毕业设计与专业特点的结合,这也完全符合创业教育理念的需求。毕业设计应根据不同的专业特点采用不同的设计形式,在创业教育理念下实现因“业”制宜。

3.创业教育理念下毕业设计形式应具备新的评价标准和制度保障

创业教育理念下,要求毕业设计形式必须多样化并附之新的评价标准与制度,以有效实现对其的监督和支持保障作用。任何新的毕业设计形式的出现都应该拥有完善的评价标准予以评判与监督,确保毕业设计过程中立题规范、审题严格、选题不重复、评价公平。对毕业设计全过程实施质量监控。实行层级领导负责制,对选题、过程管理、成果评阅、答辩评价、资料存档等环节的工作程序、时间安排、质量评价、分工负责等都提出了明确规定和实施细则。同时,新的制度保障也是必不可少的内容。传统的毕业论文形式,多数导师对毕业生的指导仅仅局限于书面文字的形式,很少有实践操作性的指导,究其原因一是观念上的因素,二是制度保障体系没有跟上。在创业教育理念下,不仅要更新传统的毕业设计理念与形式,也需要很多新的制度保障体系予以支持。

转贴于  三、创业教育理念下毕业设计多样化改革的思考

1.深化创业教育理念,较好的实现创业教育理念与毕业设计的衔接

近年来,很多专家学者指出:毕业生的毕业设计质量不高,抄袭剽窃现象严重,其中最显著的特点就是缺少新意,独创性差。高质量毕业设计的形成也需要相应理论基础作为后盾,在制定毕业设计的过程中,除了专业基础要求以外,还应提高创业教育理念基础的要求,有效的实现创业教育理念与毕业设计的衔接,不断提高学生的创业理念与创业意识。创业教育理念对学生毕业设计的影响是全程的,从最初的选题、开题、设计过程到最后的答辩评价。每一个环节都应加入创业教育的理念,更加全面的指导学生开展毕业设计。因此,应该深化创业教育理念,较好的实现创业教育理念与毕业设计的衔接。

2.建立“三导一体”模式的服务和管理体系

所谓“三导一体”模式就是在创业教育理念指导下建立起来的,以领导督导,毕业设计导师指导,班级辅导员引导为一体的,层次分明但又层层相扣的服务与管理体系。作为毕业设计改革的决策者,学院领导除了要在过程中不断深化创业教育理念以外,还应督导学生的毕业设计,不仅仅是毕业设计结束时的评价监督,更多的是过程监督,学院可以分设不同督导领导小组,针对不同的专业和毕业设计类型进行有效的督导,确保学生毕业设计的质量。导师的指导分为两层含义:一是对专业知识的指导,是指传统意义的毕业设计指导;另一层是创业教育的指导,包括创业教育理论和创业实践的指导。在创业教育理念下,后者的指导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当学生在毕业设计实践过程中遇见困难或者疑惑时,导师此时的指导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尤其是具体的实际操作类型的毕业设计,导师可以提供很有效的建议和解决方案,确保学生高效、高质、完整的完成毕业设计。通过专业导师对选题的适当控制和引导,加强过程的监控和指导,使毕业论文(设计)真正达到训练目的,不会成为流于形式的鸡肋。辅导员是与毕业设计者关系最紧密的一层,他们更了解每个学生的基本情况。在日常生活中,辅导员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了解更多的创业教育理念,实现专业与创业教育理念的对接,引导学生选择更加合理的毕业设计类型,制定更加科学的毕业设计方案。领导督导、导师指导、辅导员引导,这三个层次构成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从学生毕业设计的选题、开题、设计过程到最后的水平评价进行全过程的服务与管理,而且这种服务与管理具有开放性,更能发挥学生在毕业设计过程中的自主性与创造性,全面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

3.实施对“业”施教,调整教学方式与内容

创意设计教学论文篇(5)

作者简介:刘汉朝(1986-),男,安徽涡阳人,江西财经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硕士研究生;陆璟(1986-),男,江西九江人,江西财经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硕士研究生。(江西 南昌 330013)

中图分类号:G642.47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35-0103-02

进入21世纪后,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突飞猛进。统计数据显示,我国高等教育规模成为世界第一。然而,在我国现行的高等教育体制下,毕业设计形式比较单一,毕业论文仍是最普遍的毕业设计形式,毕业设计不仅能综合检测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的效果和水平,也是对已有的教学环节的扩展和深化,更是检验和发挥学生创造性、开展创新活动的试金石,是学生综合素质与培养效果的全面检验。但毕业论文的规范形式均为单一的学术论文,其考核片面注重学术性而忽略实践性、应用性,不但强化了教学脱离实际的倾向,影响了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同时也不完全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创业教育的理念。在这种情况下引入创业教育理念,对毕业论文工作进行改革,将创业计划书、营销方案等综合实践成果纳入毕业论文的范畴,有助于改善这种单一的模式,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创业素质,也更符合创业教育的发展。在创业教育飞速发展的今天,引入创业教育理念到毕业设计中显得意义重大,可实现创业教育理念指导下毕业设计形式的多样化改革。

一、创业教育的内涵及发展

当代是知识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以信息为载体,知识经济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随之而来的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造精神为基本内涵的创业教育,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和高校的重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从广义上来说,创业教育是指培养具有开创性的个人”。对于大学教育而言,所谓创业教育就是以培养学生从事创业实践活动必备的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等基本素质为主要内容的教育。大学生创业教育理念,就是高校在培养创业型人才中对创业教育信念、价值及活动准则所持的一种认识。[1]1989年12月,在北京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正式提出了“创业教育”(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这一概念。与此同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办事处开展了“提高青少年创业能力的教育联合革新项目”,中国、日本等九个国家参加了这一项目。我国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业教育”项目的成员国,早在1991年就在基础教育阶段试点创业教育,由原国家教委基础教育司牵头组织了六省市布点研究和实验,极大的加速了我国创业教育的发展。尤其近几年各个高校都大兴创业教育,很多创业教育思想与理念得了到广泛传播与深入。

二、创业教育理念对毕业设计多样化改革提出新的要求

1.创业教育理念发展日趋成熟,传统意义的毕业设计形式已不能满足其发展需求

2002年,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人才的需要,教育部确定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黑龙江大学和南京经济学院等九所高校为创业教育试点学校。目前,创业教育已成为高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种教育理念。创业教育拥有了很广阔的发展土壤,其发展规模与空间相当广阔,与此同时,很多创业教育理念发展也日趋成熟。毕业设计作为大学教育期间一个重要的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素质的关键环节,传统意义上的毕业论文作为毕业设计的主要形式已经不能满足创业教育的需求。市场经济和社会竞争发展的多样性,要求大学生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较好的专业背景,而且还要具有较强的综合素质,如较强的创新能力、强烈的市场意识、较好的外语应用能力、自我学习能力以及沟通能力和团队精神等,这其中又以创新精神为重点,社会需要的是以创新精神为主的复合型人才。[2]基于此,毕业设计的内容与形式都应该以社会的需求为导向,采取多样化与多元素的毕业设计形式以满足创业教育理念的需求,培养出更多适应社会需求的创新型人才。

2.创业教育理念下,毕业设计形式应与专业特点相结合

不同的专业具有其独特的专业特点,在毕业设计的形式上也应该具有其专业特性,实现毕业设计形式与专业理论的有效接轨。以市场营销专业为例,由于市场营销专业属于管理类学科,所以目前很多院校都将这个专业的毕业设计确定为单一的毕业论文的形式,缺乏新意。在毕业设计中,如果全部采用毕业论文的形式,一是限制了学生的选题范围,二是很难理论联系实际。因此,形式单一难免缺乏创新性和主动性,已不能适应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要求。采取单一制的毕业论文作为市场营销专业的毕业设计形式很明显并没有充分发挥其专业特性,市场营销作为一个社会实践性极强的专业,其对理论与实际结合的要求更加迫切。在创业教育理念下,要对市场营销专业毕业设计形式进行改革,实现市场营销专业毕业设计形式的多样化,如市场调研、营销策划案、商业计划书、促销方案、STP策略应用等形式,突破单一制的论文形式,以实现毕业设计与专业特点的结合,这也完全符合创业教育理念的需求。[3]毕业设计应根据不同的专业特点采用不同的设计形式,在创业教育理念下实现因“业”制宜。

3.创业教育理念下毕业设计形式应具备新的评价标准和制度保障

创业教育理念下,要求毕业设计形式必须多样化并附之新的评价标准与制度,以有效实现对其的监督和支持保障作用。任何新的毕业设计形式的出现都应该拥有完善的评价标准予以评判与监督,确保毕业设计过程中立题规范、审题严格、选题不重复、评价公平。对毕业设计全过程实施质量监控。实行层级领导负责制,对选题、过程管理、成果评阅、答辩评价、资料存档等环节的工作程序、时间安排、质量评价、分工负责等都提出了明确规定和实施细则。同时,新的制度保障也是必不可少的内容。传统的毕业论文形式,多数导师对毕业生的指导仅仅局限于书面文字的形式,很少有实践操作性的指导,究其原因一是观念上的因素,二是制度保障体系没有跟上。在创业教育理念下,不仅要更新传统的毕业设计理念与形式,也需要很多新的制度保障体系予以支持。

三、创业教育理念下毕业设计多样化改革的思考

1.深化创业教育理念,较好的实现创业教育理念与毕业设计的衔接

近年来,很多专家学者指出:毕业生的毕业设计质量不高,抄袭剽窃现象严重,其中最显著的特点就是缺少新意,独创性差。高质量毕业设计的形成也需要相应理论基础作为后盾,在制定毕业设计的过程中,除了专业基础要求以外,还应提高创业教育理念基础的要求,有效的实现创业教育理念与毕业设计的衔接,不断提高学生的创业理念与创业意识。创业教育理念对学生毕业设计的影响是全程的,从最初的选题、开题、设计过程到最后的答辩评价。每一个环节都应加入创业教育的理念,更加全面的指导学生开展毕业设计。因此,应该深化创业教育理念,较好的实现创业教育理念与毕业设计的衔接。

2.建立“三导一体”模式的服务和管理体系

所谓“三导一体”模式就是在创业教育理念指导下建立起来的,以领导督导,毕业设计导师指导,班级辅导员引导为一体的,层次分明但又层层相扣的服务与管理体系。作为毕业设计改革的决策者,学院领导除了要在过程中不断深化创业教育理念以外,还应督导学生的毕业设计,不仅仅是毕业设计结束时的评价监督,更多的是过程监督,学院可以分设不同督导领导小组,针对不同的专业和毕业设计类型进行有效的督导,确保学生毕业设计的质量。导师的指导分为两层含义:一是对专业知识的指导,是指传统意义的毕业设计指导;另一层是创业教育的指导,包括创业教育理论和创业实践的指导。在创业教育理念下,后者的指导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当学生在毕业设计实践过程中遇见困难或者疑惑时,导师此时的指导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尤其是具体的实际操作类型的毕业设计,导师可以提供很有效的建议和解决方案,确保学生高效、高质、完整的完成毕业设计。通过专业导师对选题的适当控制和引导,加强过程的监控和指导,使毕业论文(设计)真正达到训练目的,不会成为流于形式的鸡肋。[4]辅导员是与毕业设计者关系最紧密的一层,他们更了解每个学生的基本情况。在日常生活中,辅导员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了解更多的创业教育理念,实现专业与创业教育理念的对接,引导学生选择更加合理的毕业设计类型,制定更加科学的毕业设计方案。领导督导、导师指导、辅导员引导,这三个层次构成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从学生毕业设计的选题、开题、设计过程到最后的水平评价进行全过程的服务与管理,而且这种服务与管理具有开放性,更能发挥学生在毕业设计过程中的自主性与创造性,全面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

3.实施对“业”施教,调整教学方式与内容

主要包涵两个层次的含义:一是实现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的有效结合;二是在前者的基础上适当调整教学内容与方式。主要目的就是根据不同的专业特性采取更适合专业本身发展的毕业设计类型。创业教育的内部运行规律与一般教育的内部运行规律既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点。因此,在专业课教学中渗透创业教学理念时,要根据不同专业、不同课程、不同生源质量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方法。[5]对“业”施教就是在专业教育的基础上,根据专业特点采取合适的创业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业思维与创业技能,这样有助于保证毕业设计的质量与水平。因而,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就应该适当添加创业教育的课程,调整教学内容与方式,创业教育的教学方式很多,不应仅仅局限于课堂书本教学,还应该开展更多的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市场意识、自我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和团队精神以及创造与创新能力等,这样有利于学生更好的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发挥自我创造能力,保证毕业设计的质量。毕业设计作为大学教学过程中的最后一个环节,在专业教育的基础上实现与创业教育的融合,能够更好地完成毕业设计。

四、结语

经济全球化的今天,高校面临很多竞争,其中毕业生的质量竞争日显激烈,作为衡量毕业生质量指标之一的毕业设计更成为竞争的焦点。在创业教育理念下实现毕业设计多样化改革,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基础上,提高学生对毕业设计工作的认识,加大各方面投入并做好各项保障工作,这样不仅能提高高校毕业设计的质量,一定程度上对其他高校也具有借鉴价值。

参考文献:

[1]朱先奇.创新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理念[N].光明日报,2008-04-09.

[2]沈常宇.毕业设计中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技术监督教育学刊,2007,(2).

[3]吴玉萍.基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市场营销本科毕业设计改革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0,(7).

创意设计教学论文篇(6)

创意产业,是一种在现代消费社会以及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发展起来的,以文化创新个人创新文化艺术对经济的支撑为理念的新型经济产业。它是基于当下互联网信息传播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并结合了文化艺术与经济的特征。艺术教育可以提高从业人员艺术素养,是创意产业发展与提升的基础。在创意产业发展过程中强调创意的先行性,创意人才的培养模式要进一步完善来适应产业需求。现阶段,我们需要使艺术教育真正适应创意产业发展,努力培养出高素质的原创人才。在现阶段高校艺术设计课程中,色彩文化学是培养学生专业素养的基础课程之一,这门课程不但提升学生对色彩表现主义的认知,还推动了学生设计观念的创新。探究高校艺术设计专业色彩文化学的教学方法,以培养高校学生的色彩应用创新认识,加快我国创意产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一、色彩文化学的内涵

色彩文化学理论教育课程是本科艺术学生所学的基本课程。这门课程不但影响着高校艺术学生对色彩、艺术的审美认知,还对今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有着深远的作用。整体来看,色彩文化学的具体内容主要包括两方面:

首先是色彩文化学包含着对传统民族色彩文化的运用在中国漫长的历史发展中,中国人对色彩的独特审美意识形成了中国个性化的色彩文化学。中国古人在对色彩的认知上基于文化的本质,他们把自然界看成了一个巨大的色彩世界,人类社会各个方面都离不开对色彩的渲染,如黄河流域的汉族对黄土、黄河深刻的“尚黄”思想,雪域高原的藏族对白色纯洁哈达的崇敬之情等。同时,在建筑方面中国北方喜爱红砖绿瓦等鲜明的色彩,而中国江南地区则多用黑白分明的色调渲染。从思想上来看,在中国儒家、道家、释家以及“五行”思想影响下形成的“五色”意识,更是对于后世的色彩运用意义巨大。而且,中国的色彩文化突出意象的表现,注重从人的内心出发表达一种“随类赋彩”、“以色达意”的意境,这就使中国的色彩文化有着深厚的思想内涵、庞大的设计体系以及广阔的应用前景。其次是色彩文化学同样囊括着对当今世界流行色的使用。色彩文化学包含色彩地理学,而城市环境的设计势必离不开对色彩地理学的运用。色彩地理学主要是指某个区域的海洋、土地、文化中偏重的色彩。譬如中国传统色彩文化,不但是建构我国色彩文化学的前提,也是现代流行色发展的重要标杆。

二、创意设计背景下对色彩文化学的新要求

(一)建立多学科交叉融合的色彩文化教学体系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人们审美水平的提升,传统色彩构成体系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色彩应用的需求。在人性化产品发展的今天,就创意设计而言,设计师在设计色彩时更强调人本体对色彩的认知和感受,这就使色彩设计更多地与生理学心理学、社会学、民俗学等学科结合起来。在此前提下,若想更加合理、灵活的利用色彩,就应该建立多学科交叉融合的色彩文化教学体系,全方位的掌握更多和色彩相关的知识、通过多学科交叉的角度进行色彩文化的学习,学生们可以深入了解和把握色彩变化的规律,从而探知色彩设计的基本规律,避免在色彩设计上过度随意性和偶发性、

(二)与现阶段流行的创新艺术设计结合

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色彩文化学习必须根植于大的文化背景下,并与创意产业设计发展产生良好的对接与共鸣,使色彩文化学形成专业的、综合性的课程体系,并真正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起到设计导论的作用。在具体的色彩设计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把色彩基础知识学习和现阶段流行的创新艺术设计结合,设计必须是把握创新潮流的最前沿脉博,努力使色彩设计和专业的设计无缝对接,让色彩文化学的理论知识充分运用到专业的创意设计中去,使抽象的色彩知识变得直观而易懂,还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在运用色彩文化时更为得心应手。

(三)引入产学结合以提升学生色彩设计应用能力

对知识的学习最终是为了应用,尤其是现代创意产业的发展,促使设计与色彩应用结合紧密,这就使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在学习色彩文化学相关理论的同时必须加强自身对色彩设计的应用能力。设计色彩同样是设计的一门必修课,其对于创意产业中有关广告设计、产品包装设计、环艺设计、建筑设计等同样有作用,而且各个设计门类与色彩文化之间也发生着不同的关系。只有协调这些门类的色彩设计应用,才能使色彩的设计产品最终成功投放到市场,并促进创意产业的发展。因此,在整个高校本科教育开展阶段,教师在讲授色彩文化学相关理论时可以把这些知识与实践设计结合起来,引导学生独创性设计思维的扩散,培养学生对色彩的设计能力。

三、创意设计背景下色彩文化学的教学方法

在以往的传统色彩设计教学中,教师过于重视学生的手绘技能培养,把大量的课堂时间用在训练学生的手绘制作色彩表现技巧上,而忽略了对学生色彩赏析能力的培养。这就容易使学生对色彩关系的研究不透彻,对色彩理论的学习不扎实,从而影响学生对色彩设计的思考、观察和创新意识。可以说,缺乏对色彩设计的整体认知,学生不可能达到对色彩设计的全方位学习。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该与时俱进,采取理论和实际结合教学的方式,推进色彩理论和实践教学平行发展。

一是注重对学生的色彩理论方面教学,训练学生对色彩的感性认知能力。在当代色彩设计领域,有一大批设计师本身并不是绘画大师,但他们对色彩也有着较强的敏感度和认知度,就在于他们对色彩文化学的认真学习。在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色彩设计学习上,教师必须要重视学生的色彩理论学习,强调学生对色彩的情感认知,这样才能使学生对色彩的感知从感性上升到理性,并形成一个完整的色彩学科体系。

二是让学生对配色工具适当使用,培养学生色彩设计的兴趣。创意设计产业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而发展,数字媒体技术下色彩的设计工具发生革命性改变,电脑调色已经基本代替传统的手工调色,成为色彩设计的常用工具所以,在高校色彩设计学习过程中,教师应该培养学生创新性的色彩设计思维,采用标准的色卡让学生对色选色和调色。学生利用这些专业色卡进行色彩学习,可以让其更为直观的认知到色彩的变化规律,从而使学生对色彩的认知和实践能力大幅度提升。以电脑科技作为载体,适当利用电脑的配色让学生感悟色彩调配、提取、试验的一系列过程,也可以利用PHDTDSHOP和ILLUSTRATOR等绘图软件让学生体会色彩的明度、纯度色相等色彩设计知识,学习使用图层笔刷等工具来设计完成色彩方案,以此丰富色彩文化学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色彩设计的感悟。

三是利用实验提升学生对色彩文化的实践能力

创意设计教学论文篇(7)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17-0248-02

专业课实践教学是高校本科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仅是专业课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阶段,更为重要的,它是实现创新人才及个性化培养要求的重要环节,是学习深化与升华的重要过程,也是综合素质与培养效果的全面检验。

毕业设计(论文)是本科生在学完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后必须进行的实践性教学,是高校实践教学中最为重要、最为突出的一个环节。通过毕业设计(论文),学生要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正确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实现教学、生产实践相结合,同时激发学生的创造性与自主科研的能动性。相对于其他实践教学环节,毕业设计能更有效、更深地提高专业课学习效果,因此,改革与加强这项工作对于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毕业设计的目标应定位在知识经济对人才培养的需求

一定的经济形态约束着一定的教育形态。教育形态的更迭并不意味着前一种教育形态的消亡,而是教育形态主导地位发生了变化,以适应新的经济发展。“教育是一种历史文化的遗传活动,指引着社会遗传的特殊功能,执行着文明的时代变革的功能。教育是把学生培养成掌握和运用专业知识的专门人才,更是把学生培养成具有现代教养的现代人。”

21世纪,人类社会已经由动力革命时代步入了智能化时代,知识经济是这一时代全新的经济形态,知识成了经济发展的最主要因素。如果说工业经济时代的高等教育是以择业为导向的专业教育,而知识经济时代的高等教育则应是以创新教育为导向专业教育。以知识经济对人才培养的需求改革毕业设计,加强实践教学中的创新教育,对培养知识经济时代社会所需要的创新型优秀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具有坚实的知识素质

列宁在描述共产主义时代对人的要求时说:“只有用人类创造的全部知识财富武装自己的头脑,才能成为一个共产主义者。”知识(包括各种科学技术、知识信息、经验、感受)是人类思维活动的前提和基础,知识越坚实深厚、丰富广阔,人的思维能力与品质就越高。获取各学科的知识特别是独立地获取各学科的知识,打破同门学科的界限,促进知识的融和,具有终身学习知识的能力,是知识经济时代高层次人才应该具有的基本素质。

(二)具有较高的“三创”素质

所谓“三创”,就是创造、创新、创业三者的有机结合。创造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创新是对现有事物的更新和改造过程,而创业则是开创某种事业的活动。创造强调原创性,创新即为“推陈出新”,而创业则注重把创造与创新的东西变成现实,开创出新事业。21世纪的高等教育应以创造教育、创新教育、创业教育为根本和特征,以培养具有创造、创新、创业精神和能力的人才为己任,源源不断地培养基础深厚、综合素质高、适应性强、富有创造、创新、创业精神和能力的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三)具有正确的情感素质

情感素质是指人们的价值观念、需要意识、精神品德、意志意向、情趣爱好等,情感素质是创造性思维不可或缺的动力与调控层次,既要有科学精神,又要有人文精神。只有具有勇于创新、宽于失败、不怕困难、刻苦坚韧、严谨务实、自信自强等正确的情感素质,才能积极地调动知识,获得灵感,发展个性,发挥水平,有所创新。

二、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策略

(一)以是否具有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为标准选择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

高等院校一般以教师技术职称确定指导资格,即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必须由中级(讲师)以上人员担任,而不是以是否具有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为标准选毕业设计指导教师。高校教师在进入高校担任教师前,都需要经过严格的教师资格考核,无论在教学能力、人格品质,还是知识水平上都达到了高等教育的基本要求,因此,具备教师职业资格的从业人员都应该具有指导毕业设计的水平。然而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拥有却是具有高低差别的,并非高职称教师就一定具有较高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助教就一定具有较低甚或是不具有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毕业设计教学中的重点是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而不是以传授知识、教授理论为教学重点,因此,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应以教师是否具有自主科研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来确定。

(二)建立开放式的毕业设计指导教师组

传统毕业设计过程是指导教师与学生的“1+1”模式,从选题、开题、设计与写作毕业论文,到答辩前的指导,完全由“双向选择”后确定的唯一指定指导教师全面负责被指导学生的毕业设计,其他教师并不参与指导与监督。学生往往因只局限于接受指定教师专长领域的指导,而放弃了对其他教师专长知识的领受机会;指导教师也容易出现“善意推辞指导”、“包办”、“陪作”等不良现象。毕业设计是深化、拓宽、综合所学知识的重要过程,是学生综合素质与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环节,其研究过程及研究成果中,都需要并包含着本科专业各领域的相关知识、相关理论、相关技能。以民法研究为例,其至少还需要法理、法史、宪法等相关学科知识的构筑。“1+1”模式既阻碍了学生毕业前的最后学习和综合训练阶段获取技能的途径,也阻碍了其他教师对学生的培养。

建立开放式的毕业设计指导教师组,特别是在开题后,经毕业设计指导教师组全体审议学生开题报告后,根据学生开题报告论文提纲中所涉及的相关学科知识,进一步帮助学生明确本论文的指导教师组成,排除教师间的“善意壁垒”,在观点的交融、碰撞与探讨中,使学生切实地享受知识的盛宴,得到全方位的训练。

(三)建立“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反向指导模式

传统的毕业设计指导方法是“老师说,学生记”,学生完全按老师的指令操作,这种被动的论文指导依然是“灌输”――“接受”――“服从”,学生缺乏主动创造的参与热情,懒于思考,懒于设计,只是按部就班地跟在老师后,不会跑题,但也没有创新,甚至是“剪刀加浆糊”东挪西摘地拼凑论文,更大胆者竟是全文的“拿来主义”。

要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毕业论文设计环节就必须改革教师的指导方法,建立“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反向指导模式。从论文选题、方案设计、调查研究到论文撰写,一切以学生自主探索为主,教师只在重点环节给与指导与引导,让学生感受从未有的压力、责任与动力,通过自我实践完成毕业论文。在“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反向指导模式中,学生发现和重视了自我个性,积极调查研究,参阅中外文献,搜集资料,综合各种知识、数据、信息材料、外语计算机等技术能力,以及与实习单位、同学、老师团结协作,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主动性,达到了综合锻炼,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四)注重能力培养,加强创新

毕业设计阶段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深化、拓宽、综合所学知识能力的培养;二是获取知识、组织实验研究、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三是研究过程中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毕业设计的各个环节中,指导教师应给与学生必要的引导与启发,传授基本的研究技能和研究方法,带领学生成功自主地获取信息和组织实验研究。同时,在毕业设计的全过程中,指导教师应注重鼓励学生发挥特长,刻苦钻研,并勇于向老师、书本、传统理论、传统观念质疑,敢于创新。

创新是一种精神,创新是一种毅力,创新是一种拼搏。本科生毕业设计阶段,开发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同时,也锻造了学生在为来工作中应该具有的刻苦、坚韧、务实、不怕困难的奋斗品质。教师严格,学生努力,这样得来的成绩会使学生更有自信与实力去迎接未来的挑战。

(五)严格要求,注重答辩过程

学生自主研究,并不是说脱离教师的指导,为了确保质量,培养学生严谨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研究观,指导教师在学生选题、查阅并搜集资料、开题报告、毕业学习、方案论证、写作技巧、结构设计、答辩等多个环节都要对学生提出严格的要求。要求学生不能有拼凑字数、案例堆积、范文摘抄、找人、应付毕业、应付答辩等不端心理,而应端正思想,积极主动,严肃认真。教师在每一指导环节都应认真记录好教师指导日志,对没有按要求完成阶段任务的学生提出严肃批评。

答辩环节的审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在论文答辩前,答辩组教师应再次审查答辩学生论文质量,包括论文内容的新颖性、创新性、可行性与实用性,论文格式的规范性,论文结构设计的合理性,数据资料引用的科学性。第二,在答辩过程中,答辩组教师除了考查学生对本学科本专业的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外,还应考察学生获取知识、分析与解决问题、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包括具有该论文学科前瞻性的问题,在答辩过程中发现学生不足之处,立即指出并帮助解决,帮助学生树立严谨务实的科学研究观。

21世纪的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主导的教育,以新的教育思想观念,树立新的教育风尚,改革传统教学方法,自觉地构筑21世纪教育模式,高等院校才能为推动知识经济发展提供优秀人才。这不仅关系到国家的未来,也关系到高等教育的未来。

参考文献:

[1] 孙正聿.站在大学的讲台上[J].中国大学教学,2000,(9):13.

[2] 李文鑫.打破学科专业壁垒 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J].中国高等教育,2004,(2).

创意设计教学论文篇(8)

新时期设计艺术教育体系特征分析

创意设计教学论文篇(9)

课题项目:本文系校级课题《项目化教学在平面设计教学中的应用》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GW2015B06)

TP317.4-4

随着人们的审美水平的不断提升,对于平面设计的专业性人才的需求也随之增长,为了迎合市场的需要,各大高校可以在教学方法或者教学流程等方面做出变革。平面设计的教育与引导方式应与社会接轨,不应仅仅局限于在学校内部对学生进行设计软件的练习,要从社会项目入手去锻炼学生的设计水准,实现“项目化教学”与社会教育的有效结合。其中项目开发强调完整的设计流程、真实的角色及企业标准化制作规范,教学活动符合行业标准,有利于毕业生快速适应快节奏的生活。

一、高校平面设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高校教学模式呆板落后,限制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目前在高校的平面设计教育中,传统的教学模式仍是主导方式。该教学模式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变得很标准化,这样虽然有利于学生获得系统的理论知识,但不利于学生们培养发散性思维模式,容易使思维变的模式化,从而使设计作品表现手法显得相对单一,制约了平面设计师创新性以及多样化设计理念的发展。当前有些老师讲授新的设计知识时,仅仅用PPT课件展示相关理论,学生会觉得枯燥,对相关知识失去兴趣,因此导师在教学中应加强设计思维的培养力度,在提升课堂互动教学的同时不断的引入新的教学特色。

2.教学理论和实践不协调,导致学生实践能力不足

在高校平面设计教学中,大多数教师认为平面设计教育应重视理论培养而轻视实践锻炼,也有些教师过于重视实践锻炼而忽视了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理论知识体系。目前高校教学一般采用教师命题,学生制作的方式设计作品,但根据作业统计结果显示,大多数学生的设计作品效果并不理想,多数毕业生回馈的信息是自己所学内容与社会需求存在较大差距,设计速度跟不上企业需求的快节奏。所以,在高校平面设计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做到使学生的理论和实践能力共同提高。

3.传统教学途径抹杀了抑制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创新性思维的运用是平面设计的生命力,然而目前许多高校采用的是单一的课堂化、模式化的教学方式,发散思维和创造性思维都受到遏制,学生缺乏创新性思考,致使设计成果雷同率高、创新性比较差。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需要我们从应用性知识培养升华到建构创新性思维模式上来,通过不断设置创新情境、改进教学方法、强化实践教学、改变固有的教学评价模式等手段,让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更全面的获取知识,使学生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不断提高综合素质,从而适应社会对学生的多元化需求。

二、高校平面设计教学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策略分析

平面设计在设计时需灵活贯彻多学科知识,在设计实践中很难用固定的设计法则进行设计,因此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兴趣,通过社会上具体的设计项目,了解设计流程,锻炼学生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并不断提高专业的设计水平,从而不断提高设计类毕业生在新单位中的适应能力。项目开发式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实战能力为核心,n程开发由学校教师、企业教师共同完成,企业教师可以参与项目的前期调研与设置,让学生的设计成果与社会的真实需求接轨,从而了解标准的设计流程及社会认可的设计标准,增加毕业生的就业能力。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平面设计的灵魂是创意,教师要以学生的创新能力的提升为培养方向,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让他们可以从自身知识体系及现实生活中发现创意元素并恰当的把它们运用到作品中。

一方面,在平面设计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中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自己发现并解决问题,引导他们主动探索,不断创新,提高自学能力,同时要加强对设计方法的引导和训练,让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把平面设计工作变成一件快乐的事。传统的教学模式以理清知识体系为核心,不能紧跟时代的设计潮流及国际流行的总体趋势,使得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不高。因此,教师要从教学工具、教学方式等方面进行创新,以小组合作及头脑风暴等积极探索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进而提升学生的设计能力。

另一方面,教师要通过各种途径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在平面设计中灵活变通、敢于突破常规,勇于创新,设计新颖独特并有文化内涵的设计作品。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首先要让学生开阔视野,多揣摩体会国际优秀的设计作品,让学生充分学习作品中的设计元素,并结合设计需要选用自己喜欢的元素进行设计。培养的关键是能够开拓学生的设计思路,使他们勤于思考,从多方面寻求设计创意点,让学生对生活中的每个问题深入挖掘,提升学生的思想深度,力求设计的作品创意十足,可以博人眼球。

2.充分利用多种形式,鼓励学生参与实践

平面设计是实用性较强的一门综合学科,需要设计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如果我们没有将设计理论及基本的设计准则掌握熟练,则无法设计一个完美的设计作品。理论知识是有经验的设计专家总结经验所形成的,对于初学设计者具有较强的指导作用。当进行设计实践时,却需要设计者在理论的指导下进行不断改变从而实现设计的创意。为此,我们高校教师应当认清理论和实践教学各自的侧重点,帮助学生在平面设计的学习过程中将理论和实践有机的进行结合。教师可以让学生踊跃参加设计比赛、观看全国及世界的优秀设计展览和浏览有创意的网站,通过对某一主题的挖掘和对他人创意的欣赏来提升自身的设计水平。同时鼓励学生到设计公司实习,通过实践,让学生明白理论如何在实践中得到运用。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以提升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及前提,通过布置教学任务、完成设计作品的形式,督促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以标志设计的教学为例,学生需要在科学理论的指引下,从文化和艺术层面,将标志设计与企业文化内涵完美表达相结合。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调查所设计企业的的文化背景,挖掘文化中的个性部分,为标志设计奠定理论基础;其次,探索图形的设计元素与文化结合的突破口,准确的将图形语言表现出来;最后,从行业特征、识别性、认知度、美誉度等方面反馈设计效果,充分的做到以市场为导向,通过标志设计向消费者传递品牌理念和企业文化,提升品牌的市场竞争力,获得较高的销售额。

3.进行项目化教学,更好的完善专业人才的培养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市场竞争已从产品竞争进入到品牌文化的竞争,社会对品牌设计的人才需求量逐年增加。中国目前品牌设计文化还在发展探索中,如何用世界眼光,结合本土优势,打造世界标准的品牌,是我们教师需要让学生钻研的重要课题,中国的品牌文化、品牌意识还相对比较薄弱,设计的雷同、山寨现象还比较流行,设计表现受外来的影响比较明显,对西方设计的模仿现象屡见不鲜,我们应该看到,只有挖掘我们优秀的民族文化内涵与精神,加强对文化发展的重视,打造有中国特色的品牌原创设计,才是重中之重。因此,我们在教学中研究的重点应该是加强品牌人才的培养,采用“项目化教学”,以学生为中心,以最前沿的设计理论为依据,从社会上真实的设计项目入手,培养出与社会需求相吻合的优秀设计人才。

①通过项目化教学的研究使平面设计专业课程能很好的付诸实践,能够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专业设计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与地方企业合作将设计成果D化为产品,可以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对促进我省经济文化建设等方面的发展将有非常大的促进作用。它对提升我校艺术设计的教学质量,服务当地经济发展,培养市场合格专业设计人才,完善产、学、研教学模式等方面也有其重要的意义。② 通过承接社会企业真实需要的具体设计项目,使学生在校期间就熟悉设计的全过程,并能锻炼组织、策划能力、沟通、应变能力,学生在毕业后可以很快成为设计师,而被用人单位所青睐。

四、结语

综上所述,学生创新意识及实践能力是平面设计所要求的核心,教师要根据社会需求来革新教学内容,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探究、合作、参赛、实习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平面设计教学能为社会培养优秀的专业设计人才,同时又能间接的服务于当地的文化建设和经济发展。

创意设计教学论文篇(10)

关键词:艺术设计;创新型人才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Fostering Innovative Personnel of Art Design

GONG Yao-hong

创新是民族的灵魂。2020年,我国将进入创新型国家,创新型人才培养意义重大而迫切。创新型人才应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三大特质。创新型人才一般都是基础理论坚实、科学知识丰富,人文精神浓郁、治学方略严谨、勇于探索未知领域。

艺术设计是实用领域的设计,设计是其本质核心。艺术设计也是一门人类生产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综合性应用科学。其本身就是创新活动。因此,艺术设计创新人才的培养具有更突出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

艺术设计作为应用型专业,本科艺术设计创新人才培养应按“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应用能力强、素质高、创新精神突出”的要求进行。这是针对专业而言的通识教育,也是为终身教育打基础的教育。艺术设计本科创新型人才培养,要突出自己的重点和特色。例如,将艺术设计作为一种高度复合型的交叉学科来组织教学,强调教师和学生能动性发挥,采取不拘一格的教学方法,实现理论知识向实践能力的转化。着眼点落在学生的拓展思维和联想能力培养上,设计出既符合大众审美观念,又具有一定前沿性和创新性的作品。

一、构建和完善基础理论课程体系

创新来源于宽厚的基础知识和良好的素质。根据艺术设计本科创新人才要求,要在多学科的基础上,提供一个营养丰富的知识土壤。要构建和完善以提供宽厚基础理论与基础知识为目标的理论课程体系。必须以“通识”教育为基础,构建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宽厚的知识基础,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大学课程综合化是当代高等教育改革的世界性趋势之一。在基础课内部,要注意思政课、文化基础课与专业基础课相互协调与整合。低年级尽量按大专业平台组合课程。高年级进行宽口径的专业学习。除了必修课外,应设置大量公共选修课程。要坚持教学内容的前沿性,及时补充现代的最新成果。基础课程应摆脱以美术课程为重点,以手工画为指导的教育思想。在专业基础必修课中,除素描、色彩以外,还应设置艺术概论、中外美术史、中外设计史、设计原理、应用美术等课程。要允许学生跨校、跨系、跨学科选修课程,让他们涉猎策划、营销、广告、公共关系学、商品学、传播学、美学、心理学等多个学科。此外,在课程改革和优化中,要坚持集思广益,实现教师、社会专家和学校领导相结合,发挥各方面智慧,使课程体系得到更好优化。

二、加强实践教学

正确的认识与理论需要通过实践去加深理解,学会运用。同样重要的是,许多创新思维火花需要在实践中“擦出”。实践活动可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与思维、创新技能、锻练意志、浓厚兴趣、培养品德和情操。通过社会实践,艺术设计学生还可更清楚地了解各种流行元素、设计风格,把握时代潮流,增强创新设计的主动性和时代性。艺术设计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与实用性。毫无疑问,艺术设计本科创新人才的培养应高度重视实践教学,并作为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抓科研实践,又抓教学实践;既重视一门课程的实践,又要重视一类课程的实践,更要重视整套课程的实践。要根据学生学习的阶段性和连续性,以及课程综合性,构建具有阶段性、连续性、整体性的实践教学模块。在这个模块设计中,要增加设计性、综合性、创新性实践,要建立学生尽早进入实践的基本制度与运用机制。在具体安排上,除毕业论文和毕业实习外的实践环节应不少于20%。

在实践教学中,必须采取一系列切实有效步骤和相关措施,力争形成较为科学和完善,且切实可行而效果好的实践教学体系。要紧密依托行业和当地政府与企业,建立产学研密切结合的运行机制。重视校企联合,签订产学研合作教育协议。要重视建立校内实训中心和校外实践基地。要根据现代教育理念,建设一批开放式艺术设计综合实验室、艺术设计工作室。要充实和整合资源,实行资源共享。

要根据课程内容的需要,安排学生到有关公司实习、实训,跟随设计师做一些辅助工作。也可从公司承接一些简单项目,进行设计训练。除了校内外稳定的实践基地外,学校还要积极安排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活动,既动脑又动手。艺术设计是文化,社会就是其宝库。从艺术设计专业特点出发,还要注重安排参与社会调查和其他有关社会活动,体察民情,学习外界设计文化,了解市场,了解千变万化的艺术设计潮流,增强责任心、创新设计激情和思维能力,并增强信息获得和利用能力。走出课堂、直接参与社会,是艺术设计专业信息获取的最佳途径之一。信息的获得与利用,对学生的设计思想和创意思维影响很大。要努力开展相关实践活动,创造创新氛围。在校内外举办和参加各种艺术设计作品比赛,艺术设计作品展览,艺术设计论文比赛等,均能激发学生创作激情,提高创新能力,浓厚创新气氛。

此外,还要形成良好的实践教学管理机制。每届学生的实践教学,都要先制订实践大纲,规定实践的方式、内容、时间、要求和成绩考核办法,并向学生公布。认真按实践大纲进行实践教学,将实践活动纳入学生日常和毕业考评范围。要积极探索实施“双证书”制模式,将其纳入教学计划,使学生毕业时即可获职业资格证书。还要认真提高

教师的实践能力,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三、增强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艺术是一种创造。艺术设计创新人才除了学会设计技术,掌握现代设计工具和手段外,还要掌握创造性设计的思维方法,具有很强的创新思维能力。

创新思维是以新的方式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创新思维能力和意识越强,设计思想就越丰富。在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学生设计创意思想定位的评价能力。注意学生设计元素的联想、选择、修改、组织等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注意学生创造境界与创造目的相关知识面及应用能力的培养。适当采用“头脑风暴法”和“逆向思维法”调动学生思维能力。要把设计创新思想作为学生的重要评价指标。

创造性思维包括求同思维和求异思维。求同思维有方向和范围,运用逻辑方法解决问题,在验证假设中有重要作用。求异思维则是从多方面思考,提出许多新假设和答案的思维方式。求异思维是一种打破旧框框,解放思想的思维方式。在创造性思维中,它与求同思维是互为关联的。在训练学生的求同思维和求异思维的同时,要更多地训练求异思维。因此,“研究式”教学正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研究式”教学作为现代教学方式改革的方向之一,其特点是问题在前、研究探索、动态思维,以科学问题为先导,以解决问题的设想和试验为途径,从实验结果一步步地推出结论。这种方式包括了求同思维和求异思维的训练,突出了求异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意识和创新能力。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策划过程,给予学生更多自主研究的机会。随着研究的深入,问题的不断出现而诱导发现新的研究兴趣点。要注重“以需引想、以疑促思、

以趣诱思和以难激思”,激励学生创设解决问题的新方法,增强创新思维能力,增强学生创新意志和自信力。

四、结 语

创新是人的综合素质的体现。创新型艺术设计本科人才的培养,要大力抓好基础理论与知识教学、实践教学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等三个重点,并使这三个重点相互协调,形成一个科学的教学体系。诚然,创新思维能力培养是在理论知识教学与实践教学中实现的,但这并不妨碍在创新人才培养中将其作为一个重点予以实施。在教学过程和方式的安排上,要将创新思维能力作为主要出发点,因为艺术设计是一个创造性专业、对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要求特别高。当然,艺术设计也是应用性和实用性很强的专业,必须高度重视对学生的实践教学。艺术设计专业的另一个重要特色就是其创造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产品,是大量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结晶,在基础理论知识教学上既要照顾广宽的专业面,也要注意课程完善,协调和优化。任务也很重大。协调和优化基础教学、实践教学,培养创新思维三者的关系,形成科学合理和有效的体系,则是更加繁重和关键的课题。在创新人才培养中,还要注重艺术设计的本质与特点,突出和有效实施有关措施。

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还要创新教育理念。要强调学生个体为本,推动学生自主发展,获得发展能力。教育方式和教育过程强调个性化。强调教育过程的实践性和创新。创新人才的核心是创新能力,创新人格则是培养创新人才的保证。这些都应在艺术设计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认真体现。

参考文献:

[1] 王谦.艺术设计与职业技能接轨的教学策略构想[J].长江大学学报,2007,(3).

[2] 韩伏彬.新建本科院校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的思考[J].衡水学院学报, 2007, (2).

[3] 彭晓燕,乔京禄.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应用人才培养探索[J].教育与职业,2006,(3).

[4] 张立今.论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的建设[J].宿州学院学报,2007,(3).

[5] 刘军.创新设计人才培养研究[J].广西艺术学院学报艺术探索, 2005, (4).

[6] 于洋,孙一文.再论本科艺术设计教育创新人才培养[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451).

[7] 田建国.关于21世纪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思考[J].英才高职论坛,2007,(1).

[8] 王延松,刘君玲.对普通高校应用型人才创新模式的思考[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6,(4).

[9] 尹福玖.谈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J].辽宁工学院学报,2007,(3).

上一篇: 党风廉政建设交流材料 下一篇: 护理大学毕业论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