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门运营管理工作计划汇总十篇

时间:2022-11-05 02:35:23

部门运营管理工作计划

部门运营管理工作计划篇(1)

中图分类号:U4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4(a)-0065-02

1 研究背景

地铁建设运营过渡期大多都存在调试整改工期紧张,由建设部门管理逐步向运营移交的情况,在该阶段的施工组织一般由建设部门与运营公司成立联合调度办公室,建设部门与承包商对接及时与运营公司协商相关工程、设备的调试整改工作组织时序,以及运营公司为主体承担施工作业的具体管理工作。

2 重点与难点

2.1 管理体系不健全

地铁建设期间整体施工作业管理较为粗犷,而运营期间要求精细化管理,在过渡期施工作业既要能高效运作又要保证作业安全。一般在过渡期需要制定临时性的施工管理文本,建立施工计划申报网络,并对参与作业的外单位人员进行培训。但是因文本的局限性且相关经验不足,不能保证能够全面适应作业现场;过渡期调试整改存在较多不稳定因素对施工计划以及人员配合方面存在一定干扰;加之外单位在施工模式转变期间未能引起足够重视,在文本领会以及实际配合方面尚存欠缺,因此,施工组织工作经常出现捉襟见肘的现象,管理体系不健全且运作效率不高[1]。

2.2 施工作业组织复杂且计划量大

在建设期大部分为轨行区人工作业,也有部分开行工程车配合作业(运行速度较低),整个作业结构较为简单。在过渡期一般会开展空载试运行,并在非行车期间开展电客车、工程车调试以及工程设备的整改,甚至在部分时间段会开展接触网短接等破坏性试验,整个作业组织较为复杂安全风险较高。同时因各项整改工期紧张,施工计划数量较大。图1是以东莞轨道交通2号线为例,将2015年(开通前)和2016年(开通后)同期的施工计划数量进行对比,可见开通前平均计划数量是开通后同期数量的2.08倍。

2.3 作业人员整体作业素养有待提高

过渡期的设备调试整改一般会沿用前期聘用的外部社会人员,由运营派出施工负责人或者配合人员。因外单位长期处于一种较为粗犷的管理模式下,对过渡期内较为规范的管理适应能力有限,且该类人员多数未经过严格系统性的作业技能培训,对运营公司的规章制度并未认真学习,也未能严格执行,给运营公司的相关管理工作带来一定的压力[2]。对于运营自身来说,上岗的大部分员工处于业务培育期,对于作业风险的预判能力不足,这也在一定程度上给施工管理工作带来一些挑战。

2.4 运营对外单位控制能力弱

施工作业的承包单位与运营公司并无直接的合同关系,然而又是由运营直接管理,作业组织较为被动,工作指令下达后响应能力差,作业中抢干、蛮干等违章事件时有发生。运营将此类情况反馈至建设部门再由其与作业单位协调解决,沟通成本较高且效率低下。

2.5 外部干扰因素较多

一般来在地铁试运营前都会开展13项专项验收工作,该工作大部分均在过渡期内进行,面对如此复杂的验收工作,不排除部分工程质量、设备性能不达标,随之而来的是调整前期作业计划以保证重点问题得到及时处置。此外还需要协调处理嘉宾接待、预评审、隧道清洗等工作。上述因素对施工管理提出较高的要求,必须要及时做好计划调整和人员配置等工作。

3 管理策略

3.1 制定合理的规章制度

在编写文本前要联系现场做好足够的调查工作,广泛地征集各方意见和建议,并借鉴其他地铁类似的经验,形成一份保证作业安全且满足作业需求的基础文本。各专业应结合自身工作特点制定相应工作规程。在实践中如发现文本存在错误和遗漏应及时进行修编和补充,针对部分细节问题可定期征集专业意见并召开施工改进会,通过会议纪要等形式相关决议,以保证各部门能够有统一的认识和执行准则。

3.2 灵活高效的编排计划

针对过渡期干扰因素较多且未严格按照时刻表试运行的情况,施工计划编排的周期应以周计划为宜。在计划编排时应根据试运行安排处理好开车作业、轨行区人工作业以及接触网带电作业三者之前的关系避免计划冲突。 为保证计划申报、下达以及调整的效率,各部门可建立施工计划管理工作群,以保证内部沟通及时有效。此外各专业应与对口的外单位建立直接沟通渠道,以降低沟通时间成本。

3.3 加强培训和现场的监督管理

在联合调度室成立初期应对轨行区全部作业人员开展施工作业培训,就施工作业安全进行重点讲解,例如:接触网触电的后果、越区作业的风险等,让各参与作业人员清醒认识到安全红线不能碰[3]。对于培训考试合格人员由运营公司配发工作证,以此作为出入工作场所的凭证。运营公司相关人员也应及时转换角色,尽快形成以我为主的意识,结合车站配备的安保力量对于作业人员的违章情况应及时制止并反馈给建设部门,形成强有力的监管态势。

3.4 与建设部门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

作为施工组织的直接管理部门,运营公司应与建设部门搭建高效的沟通平台,力争让运营反馈的违章施工情况及时纳入建设部门对承包商的考核范围,如经调查属实应由建设部门及时对违章单位处以适当罚款和通报,以提高运营现场监管权威。同时在整改调试时序和计划调整方面也应与建设部门做好沟通,综合考虑工期紧迫性以及运营人员配置等情况,以达到计划编制的优化和人员的合理利用。

3.5 控制干扰因素及时调整计划

对于部分可控的干扰因素,例如:嘉宾接待等要主动出击进行优化整合,以减少该类因素对施工作业的影响。对于不可控的客观因素,运营施工管理部门应根据公司统一安排及时做好计划调整,各对口专业及时传递调整后的计划并通知作业单位做好相应工作安排。

4 结语

综上所述,建设运营过渡期施工管理工作存在风险高、难度大等特点,特别是东莞轨道交通2号线作为东莞市开通的首条地铁线路,还存在着经验欠缺、未配置施工管理系统等条件制约。在后续的新线建设运营中,相关管理人员应吸取经验教训并及时发现总结新问题,研究新的解决方案,以保证过渡期的施工组织平稳过渡。

参考文献

部门运营管理工作计划篇(2)

中图分类号:U231文献标识码: A

一、新线接管工作机制

新线的接管首先要编制新线接管工作计划表,将整体工作逐项细化、分解成若干的子计划。

这样做的优势有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管理压力层层向下。督促各部门为整体的试运营目标主动动作、主动作为。新线接管是一个系统工作,运营方要按照系统化、集约化、职责明细化的要求制定筹备工作计划表。各部门负责人作为该项工作的直接负责人,分管领导作为督办人。有效的提高管理效率,保证各部门主动作为、积极工作。

第二、管理职责明晰。多头管理是无效管理,将子计划确定负责部门和负责人,有效督促子计划按照既定目标推进。在计划表中明确管理的第一负责人,避免多头管理、无效管理。子计划在统一归口管理下,保证该项工作完成的统一性、完整性、时效性。其次,明晰管理可以有效节约人力成本,发挥每个人的工作潜力;再次,在统一管理下可以及时调整工作偏差,保证子计划的按时完成,也同时保证整体工作的全局推进。

第三,时间管理。每项子计划均有规定的完成时间节点,该时间节点按照试运营时间倒排计划。使各部门明确各时间段必须完成的工作和下阶段即将开始工作,便于工作的计划性、前瞻性和强制性。通过工作计划表时间节点的确定,可以直观了解每项工作完成的时间底线。通过时间管理各部门可以分清轻重缓急,合理安排工作计划。应用时间管理技巧、克服内外因引起的时间浪费。

第四、考核管理。运营方采取定期检查、随机抽查的方式对工作计划表完成情况进行核查。核查发现超过时间节点、完成质量未达到预期等情况实施考核,并对负责人问责。对超过工作计划表时间节点并且属于外部因素影响者,说明具体情况、预计完成时间可以免除考核,但是必须持续追踪最近进展。

二、新线开通的三个阶段

新线开通的历程大致可分为工程建设时期、试运行时期、试运营时期三大阶段。

在工程建设时期,运营方主要是协助配合的角色。筹备工作组的主要任务是筹备工作计划编制中要充分考虑线路试运营开通所必须的人、法、物、料、环五大因素,遵循“以生产为主线、以安排为支撑”的原则对新线筹备工作细致认真的安排。以筹备工作计划为总纲,辅以细化的各项专业子计划模块来补充,力求全方位包含新线开通前的应做工作,给新线筹备工作以具体指导,并建立一套“以完成子计划模块确保总体计划的实现,以分目标的实现确保总目标的实现”的目标管理体系。从而保证各项工作、参与的各部门计划执行有明确的重点和方向,避免盲目、游移和无效的劳作。由于新线接管的策划筹备工作过程始终贯穿整个建设时期,势必会受到建设工期变更、技术方案变更、质量整改等外部因素的影响。因此,工作计划在执行过程中极易发生变化或是执行的偏差,那么在执行工作计划管理时必须做到动态追踪、适时调整、实时修正,保证新线筹备工作按照既定方向推进。

试运行时期,运营方逐步主导设施设备的调试工作。该过程从新线的冷滑工作开始,直至综合联调结束。该时期的主要任务是根据新线开通建设及开通运营筹备工作的内在联系,以载客试运营为截止点采用倒排时间工序方法,明确各项主要筹备工作在不同时间段的安排。新线开通筹备工作计划中将每项内容落实到部门和责任人,并具体到各个时间段。同时,也要同步明确各阶段的完成时限和相关工作完成的质量要求。在新线开通计划前,必须结合新线开通各阶段的不同特点对筹备工作开展风险评估,将筹备工作再细化为子计划,并在相应子计划中强化新线管理、设施设备管理接管和联调演练工作方案编制要求。筹备工作开展之前一定要将“新线试运营筹备计划表”及时行文,并指定专人督促各部门严格按照计划表推进。

开通试运营时期,是在综合联调结束,试运营评审前的阶段。在该阶段必须注意以下工作要点:第一、综合联调后设施设备的状态确认,保证综合联调的真实性和有效性;第二、必须对综合联调阶段发现的问题整改到位,并根据综合联调的情况确定既定开通新线下一阶段工作开展的前置条件。在下一阶段工作推进前,组织人员逐项核查前置条件的满足情况(前置条件一般为开通下阶段工作的底线,条件的制定必须根据工程进度、现场实际、线路特点拟定。);第三、试运营前必须保证设施设备的重大安全隐患、质量缺陷彻底处理完成,并确认人、制度、安全措施、维护用备品、技术资料等等全部到位,保证试运营的可靠开通。

三、新线开通筹备信息掌握

新线接管开通策划筹备的最终目标是开通载客试运营,其管理难度大、管理幅面广、现场制约条件多,那么首先要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

新线接管的计划制定后一定要开展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检查。定期检查主要是核查计划的推进情况、执行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交叉项点的界面分工等问题。一般将定期检查分为每周检查和每月检查。不定期检查主要视具体情况组织开展,或工作计划与筹备工作推进到关键时期,或筹备工作计划执行出现偏差时及时组织检查。

检查目的是了解、核实子计划目标的执行和工作内容的开展进度情况,调查筹备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困难及其原因,协助研究确保筹备目标按期实现和工作内容有效开展的策略和办法。其次,还必须安排专人到建设的施工现场对项目工程进度情况进行必要的了解、核实,调查项目工程建设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困难及其原因,及时掌握建设工程进度是否按照与既定的新线接管目标同步,做好及时有效调整筹备工作计划的准备。

1、信息沟通

对内沟通。主要可以分为内部的接管例会、组长例会和小组例会。接管例会是运营方根据现场建设的工程进度、新线建设中现场重大信息等情况召开新线筹备例会。会议主要议题包括:对上阶段筹备工作情况总结;讨论并确定各项需要协调解决问题,并确定的解决方案;布置下阶段筹备工作的主要任务,保证运营筹备工作按计划有序推进。组长例会是由工作组组长组织召开,各小组负责人参加。主要对上周接管工作进行汇报,提出存在问题,安排本周工作计划。小组例会是各小组根据领导组会议要求及实际情况,自行组织召开小组例会,主要对小组工作进行总结、布置和安排。

对外协调。主要可以分为保通会、专题例会和紧急会议。保通会是每周与建设方定期、固定人员参加新线建设的保通会。参会前运营方须认真收集一周的新线信息,将需要上会汇报、协调的议题收集整理形成上会议题,有效保证参会的时效性、有效性、主动性和针对性。会议主要议题包括:建设部门介绍建设工程进展情况,以及关键目标的实现情况;运营方将工程介入与建设工程相关的问题和意见,上会讨论;运营方介绍策划筹备工作的整体进展,以及双方相互配合的事宜。有效保证运营方更好地做到早介入、早了解、早发现、早解决、早培训、早掌握。专题例会是根据每周现场实际情况,确定专题例会的议题。该例会与保通会同步进行。紧急会议是由运营方新线接管组长根据实际情况,临时组织相关小组或外部单位针对突况召开的紧急会议。

部门运营管理工作计划篇(3)

2运营介入策划

介入工作策划应与新线工期策划同步进行。针对目前轨道交通介入工作普遍存在的问题,需从组织机构、工作机制、工作计划等方面入手精心策划。

2.1成立组织机构

组织机构需精简高效。依据轨道交通项目管理特点,可成立三层(决策层、指挥层、执行层)垂直管理架构(见图1),统筹管理、分层对接。此机构专门针对运营介入工作成立,不影响也不替代原公司各部门职能,同时满足后期验收接管、联调演练等工作组织需求。决策层的领导组由监管部门、建设单位、运营单位领导组成。负责制定介入工作的指导方针,决策工作组上报事宜,决定重大问题处理意见。指挥层的工作组由建设单位及运营单位的相关部门经理组成,负责统筹指挥介入工作的开展、协调处理各类问题、督促相关方落实问题整治。执行层的各专业组由建设单位、运营单位专业(车间)负责人组成,负责介入工作的具体实施,汇总、对接、处理各类问题,提出问题处理意见。

2.2建立工作机制

为使组织机构有效运作,必须配套对应的工作机制。运营介入需制定系统化工作机制,包括管理办法、规章文本、工作制度、资料归档等。运营介入总体工作机制见图2。(1)审定、《运营介入新线建设管理办法》。此办法是运营参与新线建设的核心管理文件,明确界定运营介入新线建设工作中各相关方职责,明确工作内容、方式、要求等,并组织实施运营介入工作。(2)建立规章文本体系。依据轨道交通工程特点,与介入工作相关的规章文本主要包括安全(含工地)管理规章、验收工作流程、移交管理办法、联调演练总体方案、试运营基本条件评审方案等。以上规章,部分可结合前述参与管理办法相关规定进行修订或新编。(3)制定工作制度。工作制度具体体现为运营介入过程中采取的各种有效运作手段,主要包括例会制度、周报制度、对接制度、协调制度、考核制度等。(4)成果总结与资料归档。所有介入过程相关的技术资料、会议纪要、问题记录表、现场记录、调试记录、专题报告等均按照工程验收资料归档。在线路开通运营后,进行运营介入总结,形成介入成果文件,作为后续线路工程建设的重要参考依据。

2.3制定工作计划

2.3.1采取WBS(工作结构分解)进行工作分解原则上轨道交通开通试运营前的工程行为均属于建设方职能。“运营全介入”要求运营方全面参与试运营前工程建设相关工作。可采取WBS对轨道交通工程进行工作结构分解(见图3),以明确运营介入工作的主要工作内容。2.3.2依据工期策划制定介入计划在WBS基础上,提前制定总体计划及实施计划。总体计划应结合轨道交通工程工期总策划进行制定,主要是统一各部门之间的阶段性工作安排,并落实年度人、财、物等筹备工作计划。实施计划应结合各设备设施设计、施工、调试具体计划制定,是介入工作的落地执行计划。2.3.3动态调整实施计划因受诸多因素影响,原工程进展会实时变动。一方面,介入实施计划必须随工期实况动态调整、优化,提高计划可行性;另一方面,运营介入也应根据运营筹备的需求(如试运行期3个月等),对工期的实施提出调整的建议和措施,以期轨道交通线路能如期、顺利、安全地开通试运营。

3运营介入组织

轨道交通工程建设期可划分为工程前期、工程实施、验收接管、综合联调演练等4个阶段。运营介入新线建设工作需结合工程实况采取有效方式分阶段逐步组织实施。有效地介入工作方式包括组织调研、开展专题、提供或审核各类资料、参与会议、现场检查、跟进施工作业、参与调试等。

3.1工程前期阶段

(1)规划及工程可行性研究。建设方应向运营方提供规划选线等基本情况;运营方应根据线路运营经验,对工程可行性报告运营相关章节内容提出修编意见,并参加工程可行性报告交流和专家评审会。(2)总体及初步设计。建设方、总体设计单位就设计技术原则及依据征求运营方意见;运营方应选取部分内容进行专题研究,并就设计文件相关章节内容提出意见。设计文件编制完成后,建设方向运营方提供设计文件初稿,安排运营方参加设计文件会审,并就运营方所提意见的采纳情况进行反馈。(3)施工图设计。设计单位完成施工图设计(含设计变更)后,建设方向运营方提供施工图目录和具体图纸资料,并组织运营方参加施工图设计文件会审、强审工作,运营方及时提出意见。

3.2工程实施阶段

(1)工程招标。在编制工程招标技术文件时,建设方安排运营方参与用户需求书及技术要求的研讨工作,运营方应组织调研并安排相关专业人员对设备的功能要求、技术规格、维护保养、备品备件、专用工器具、专业培训等方面提出明确的需求。建设方安排运营方参与设备系统开标、授标前澄清、合同谈判等工作,运营方及时安排人员参与。(2)设计联络。建设方向运营方提供设备系统设计联络相关文件,组织运营方专业人员参与设备系统设计联络、设计沟通等相关会议。运营方应结合运营需求审核技术资料,对设备系统的具体技术细节提出意见,积极配合完成设计联络工作。(3)设备系统生产制造。建设方组织运营方相关专业人员参与设备的监造、调试、出厂验收等工作。运营方需依据设计文件、合同技术文本、试验大纲、运营需求等,参与相关设备的制造、验收过程,及时提出优化建议。(4)施工、设备安装、装修。运营方依据工程筹划、计划、工程进度等相关文件,跟进现场施工(含隐蔽工程)进度,掌握工程施工动态和重点工程进度,及时调整优化运营筹备工作。建设方敦促施工单位、供货商及时提交设备安装相关技术资料并向运营方提供,协助运营方参与现场施工、设备安装等监理、工地例会。运营方依据技术资料、相关规范要求,及时提出施工安装存在的相关问题。建设方将相关例会会议纪要抄送运营方相关部门。(5)单体(系统)调试。运营方需根据运营筹备、人员培训计划需要,向建设方、供货商提出设备系统资料需求及培训需求;建设方、供货商根据运营方需求,按计划提供设备系统的技术功能说明书、维护手册、操作手册等文件资料。运营方应及时学习研究并提出资料的优化及补充意见;各供货商应按要求进行修订,并组织开展相关技术培训。建设方组织运营方参与设备(系统)单体调试,运营方安排专业人员配合,完成后在调试记录上签字确认。单体(系统)设备调试完成后,供货商向运营方提供系统调试报告、测试记录表、遗留问题汇总表等。

3.3验收接管阶段

(1)工程验收。运营方应作为建设方代表成员参与各阶段工程验收工作,就验收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与建设方相关人员沟通协商;建设方相关人员对问题作跟踪处理并明确回复。为确保试运营评审顺利进行,建设方须在各阶段验收后向运营方提供1份非正式的验收资料。正式验收资料应在竣工资料交接时一并向运营方移交。(2)三权接管。三权接管主要包括属地管理权、设备使用权、调度指挥权的交接。运营方与建设方共同起草编制接管方案,并经领导组审核后实施。移交前及移交过程中工作组召开专项工作会议,协调解决各专业组交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落实整改措施及期限。对重大行车、消防、设备的安全问题,专业组、工作组组织相关单位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整改;不能协商一致的问题,报领导组决定处理意见。

3.4联调演练阶段

(1)综合联调。运营方牵头组织,协同建设方各部门共同实施综合联调工作。运营方及时向相关部门通报综合联调发现的问题。建设方相关部门敦促各相关设计、施工、供货商积极处理运营方提出的问题并作回复。(2)运营演练。运营方应负责编制试运行演练方案,并组织实施;建设方需组织设计单位、施工单位、设备供应商配合试运行的演练、保障等工作,确保在试运营基本条件评审前基本完成试运行及各项演练。运营方应将试运行及运营演练的有关情况形成书面报告。建设方就报告所列问题及时组织整改。(3)试运营基本条件评审。运营方需及时全面配合评审主办部门编制试运营准备综合报告及提供相关资料,并参加评审会议,负责运营相关内容汇报及交流。根据试运营专家评审会的评审报告,建设方负责实施相应工程整改工作;运营方应积极配合为整改工作创造条件,做好整改相关记录及备案。

4问题收集与处理

4.1问题收集

运营介入实施过程中,各方应采用统一EXCLE表格对问题进行记录、汇总。对于每个问题,所需填写的内容不限于表1所列项。填写问题纪录表的具体规范填写要求见表1。

4.2问题处理

所有发现问题应按收集、反馈、协调、整改或消除、归档等进行处理。处理过程总体遵循分层协调、逐级上报原则。遇重大问题,专业组可直接上报工作组、领导组处理,具体流程见图4。

部门运营管理工作计划篇(4)

一、工作措施:

1、明确制定集团年度计划、全面合理工作布局、层层分解落实;

2、用业务流程体系进行工作规范、过程跟踪、督导培训与工作调整;

3、用进度管理表单进行执行力、效率和目标管控;

4、用质量管控体系进行工作质量管理、客户服务满意度和信任度、与经营思路调控;

5、核心团队建设,加强职业规划、建立晋升机制;

6、加强企业员工培训,提升员工素养与能力 ;

7、企业文化建设,实现团队向心力、凝聚力培育和团队满意度与信任度提升;

8、明确各岗位责、权、利,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

二、目标分解:

(一)六月份目标:

1、协助人力资源部明确岗位职责,制定岗位说明书;

2、跟踪新流程的实施进展;

3、加强与赛普咨询公司的沟通,解决遇到的困难,建立计划管理体系;

(二)第三季度目标:

1、根据上半年集团公司整体的经营情况对各部门进行绩效指标评估,修订各部门经营指标的考评值,使其与公司整体经营保持同步。同时将不合理、不可控的现象进行修订;

2、对公司在开发项目进行项目里程碑节点制定,与赛普沟通,建立固定模版;

工作计划 工作计划格式 工作计划写作 周工作计划 月工作计划 季度工作计划

3、按计划推进《组织管理手册》、《组织权责管理手册》的实施,并对各部门推行过程进行跟踪与监督;

4、在制度建设与流程优化方面,对跨部门业务流程中存在的争议及时组织相关部门进行沟通,解决流程中存在的交叉、盲区等问题;

5、提升公司网络信息服务水平,强化监督功能;

6、企业信息安全建设,以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投资、统一管理为原则,建立起符合公司实际需求的网络安全架构体系。保障ERP系统与未来OA系统的数据安全与资源共享。

(三)第四季度目标:

1、10月份开始协助财务管理中心进行集团资源盘点,包括对行政管理费用、各分公司运营费用等进行盘点、评估;

2、构建制定运营中心年度经营管理预算方案;

3、完成集团公司201X年年度工作计划的制定;

4、组织制定集团公司201X年整体发展规划;

5、依据201X年各分公司绩效指标、财务成本核算,组织各分公司签订经营目标责任书;

部门运营管理工作计划篇(5)

作者简介:盛华艳(1971-),女,安徽蚌埠人,安徽蚌埠供电公司,助理工程师。(安徽蚌埠233000)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06-0129-02

国家电网公司为加强经营管理工作,强化整体运营功效,“十一五”期间在公司系统内全面开展了综合计划管理工作,综合计划是以公司发展战略和规划为指导,对主要计划指标进行综合平衡、优化后形成的公司年度计划目标和实施方案,是深入推动公司“集团化运作、集约化发展、精益化管理、标准化建设”的重要手段,对提高公司整体管控能力,实现公司整体效益优先、促进公司整体运作和全面协调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一、综合计划管理现状

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电力企业面临的宏观形势和内部环境已经发生深刻的变化,在全面建立电力生产市场化、实施厂网分开战略的背景下,政企分开、厂网分开、主辅分开逐步变为现实,电力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市场经济的作用形式使计划管理从事后调节转向了事前调节。计划工作不再是固守计划体制,沿袭计划模式,而是利用计划的全局性、前瞻性,促进企业效益的最佳实现。目前,为适应国网公司精细化管理的要求,多数供电企业将综合计划指标作为考核企业负责人年度业绩目标的依据。综合计划是公司近期工作的策划,是指标、项目、费用、进度计划的具体体现,依托公司发展战略目标、专业规划和全面预算结果,在各专业计划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平衡、优化后形成的公司年(季)度计划。综合计划管理要建立一套规划、计划、预算、指标控制、项目管理、审计、统计、分析、检查、考核的闭环管理机制,以此提高计划的执行力。

二、综合计划管理实施效果

1.突出了计划管理的刚性作用

综合计划管理将供电企业电网建设、资产质量、供电服务和经营业绩等指标进行有机结合起来,将供电企业年度管理目标、考核指标、生产经营任务等纳入综合计划中,使其成为实施供电企业年度目标计划的重要载体和途径。综合计划管理内容涉及供电企业年度管理目标、资产经营考核指标、省控技改项目、自控大修项目等,成为供电企业各专业层面开展工作的主要依据,提升了供电企业绩效指标,规范了项目立项过程,减少了预算偏差,降低了成本费用,实现了计划的刚性管理。

2.提高了计划管理的过程管控作用

综合计划管理将供电企业电网建设、安全生产、供电服务和营销服务进行统一运作,协调发展,形成一体化的运作纽带。综合计划管理应以计划制定、计划执行与控制、计划调整、计划完成情况分析为主线,对计划的编制、审批、执行、分析、调整、考核(考评)等全过程进行管控,并加强供电企业各部门、环节的沟通、协调和配合力度,形成强有力的综合计划过程管控协调机制,确保完成省电力公司下达的目标、任务、计划,努力实现供电企业的战略目标。

3.确保了年度工作目标全面完成

综合计划是供电企业发展的近期目标和实施方案,与供电企业发展、电网发展和市场发展等有机结合起来,是实施供电企业年度目标计划的重要载体和途径,是全面加强安全、生产、基建、经营和科技管理等各项工作的有力手段,通过实施和加强综合计划管理,把公司年度工作目标,特别是业绩指标、重点工作、投资项目、转资计划、成本入账计划等工作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作为部门工作主线,全力推进,有效地促进了年度工作目标任务的全面完成。

三、综合计划管理存在的问题

1.综合计划与专项计划的衔接程度有待细化

供电企业实施综合计划管理,各职能部门管理职能没有充分融合,管理工作还存在壁垒现象,各职能部门只是将管理理念围绕部门专项计划进行“自转”,没有系统地将部门专项计划指标与公司综合计划指标进行统一运筹,“自转”没有围绕“公转”,在日常工作中存在专业计划管理和综合计划管理没有统一运作,存在两分离的现状。且供电企业各职能部门在综合计划安排上自我加压意识比较薄弱,计划安排比较笼统,造成供电企业安排年度综合计划缺乏精细化的专业措施和方案。

2.综合计划与全面预算统领经营工作的机制没有全面建立

供电企业实施综合计划管理,没有建立与全面预算统领经营工作的机制,计划管理只对经营结果进行管控,没有延伸到经营过程和资本运作的全过程,不利于计划管控的范围与深度的拓展,对全面管控公司年度的整体经营成果没有起到提纲契领的作用。

3.综合计划的预控管理和监督工作有待加强

供电企业实施综合计划以来,对年度工作目标任务和主要指标进行了分解下达,但在具体的过程监督和过程管理与控制方面还存在管控不够、措施不力等问题,没有形成一套严格的管控机制,以监督各专业层面完成预期指标,整体管控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4.综合计划管理信息系统与SG186信息化系统数据信息共享应加快

SG186信息系统(ERP、PMS、SG营销、协同办公等)实施,是供电企业深入推动公司“四化”工作的重要手段,但综合计划管理系统没有与SG186信息系统实现各部门、各层级之间数据信息资源共享,未能形成有机统一的工作机制,数据信息不对称现象时有发生。

四、深化供电企业综合计划管理的相关建议

1.加强综合计划管理与专项计划管理的精细化协作

供电企业综合计划不是简单地将各种专业计划汇总,而是要从企业全局考虑,对未来一年企业各类专业计划指标进行综合平衡、优化后形成的公司年度计划目标和实施方案。综合计划编制是否合理,是否符合公司发展战略,与各类专业计划有着直接关系。供电企业计划管理部门在组织专业管理部门编制各类专业计划时,应坚持局部服从全局、专项服从综合、各种要素优化配置的原则,结合公司年度发展目标,将各专业层面的计划与综合计划目标指标进行统一运筹,细化专项计划编制,明确到具体项目、具体内容和资金需求,要与综合计划相辅相成、融会贯通。

2.建立预算管理和综合计划统领经营工作的机制

目前,供电企业综合计划管理只是对经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评价,没有延伸到经营过程和资本运作过程管理,建立预算管理和综合计划统领经营工作的机制,可以有效改变以往投资项目打包下达,实现项目计划与资金预算直接关联,将资金预算明确到单项工程项目,确保计划安排、项目实施、资金账务和投资完成统计紧密衔接,避免因实际施工计划及工作量严重脱节、变动过大等问题。结合企业往年完成实际,可从预算角度出发,对资产经营中的可控费用、修理费用、成本费用等量化指标,确定每季度应完成的资金入账比例,实现成本费用均衡发生,减少年底“冒大数”的现象发生。预算管理与综合计划相结合的模式,对加强资产经营、工程进度、费用控制和指标值的控制力度,完善公司内部控制,提高公司生产经营绩效,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3.加强对综合计划管理的监督,建立内部管控机制

供电企业应根据年度发展战略目标,建立企业综合计划内部管控机制,以监督各专业层面完成综合计划下达的预期指标。首先,要对年度综合计划指标和目标任务进行测算,分解落实到各职能部室和专业部门,编制下达年度目标计划,重大项目、重要工作、重大工程建设要纳入供电企业重点工作计划中,明确完成目标和考核标识,并细化到月,按月进行月跟踪和评价,进行全面监督、评价和考核。其次,供电企业应将实施的年度业绩目标考核、部门责任制考核、综合计划管理、重点工作完成等纳入部门绩效考核体系,建立供电企业“四位一体化”的绩效考核平台,形成部门季度和年度绩效考核目标,通过对月度重点工作、综合计划管理考核和管控,确保季度和年度绩效考核目标的全面完成。最后,以综合计划管理为手段,全面强化预算管理,加强资金项目费用使用管理工作,以综合计划管理来跟踪资金流向、资金运作和资金周转率,从而提高综合计划管理水平。

4.加快信息系统资源共享,提升数据信息质量

实现综合计划管理系统与SG186系统信息平台资源共享后,可改变相同数据在不同系统多次录入数据口径不一致的现象,提高了数据库信息的准确性和项目数据的采集汇总工作的力度。同时信息系统共享后,一方面可以对数据进行集中管理,形成企业管理的中央数据库,并可根据管理职能需要设置相关指标读取权限,分权限进行共享;另一方面,可以在系统中提取各年度主要经营指标的完成数值,对数据进行全面统计和科学分析,为领导决策提供辅助支持。

五、结语

部门运营管理工作计划篇(6)

地铁运营的管理涉及方方面面,其中物资管理工作是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地铁运营的物资管理具有其特殊性:①响应要及时———物资供应要保证及时响应现场,以满足运营工作的需要;②专业范围广———地铁运营设施系统的专业较多,物资供应所涉及的范围也广,有车辆、轨道、供电、信号、通信、AFC(自动售检票)、电扶梯、环控、给排水等十几个系统;③空间跨度大———地铁运营的物资要保证沿线各点的需求,物资供应的空间跨度大。

本文结合南京地铁的开通,物资管理部门对其运营物资管理问题进行了适时的思考,以创建南京地铁运营物资管理的新模式,为地铁运营提供优质服务和保障。

1 组织体系

有效的体系是组织良好运行的保证,为此,有必要对部门职能接口关系及业务流程接口关系等再进一步加以明确。

1.1职能体系

物资管理部门既作为物资采购、存储、供应的中心,又承担了运营分公司部分预算和成本控制的重要职能。为此,物资管理部门一方面和财务部门发生资金控制的接口,另一方面又和各个需求部门发生相应的业务接口关系。从物资管理控制职能而言,物资管理部门应具有相对的独立性,是财务部门和需求部门的中间过渡和控制环节。其职能体系框架应如图1所示。

部门运营管理工作计划篇(7)

二、推行动态全面预算管理的基础

(一)推行动态全面预算管理的组织机构 健全的全面预算管理组织体系是全面预算管理有效运作的组织保证,公司设立预算委员会,负责领导全公司的预算推进工作。公司总经理任预算委员会主任,财务总监任副主任,公司主管领导及各部门(单位)的主要负责人为预算委员会成员,具体组织、管理、协调全面预算工作。各部门(单位)为预算编制单位。财务部是公司全面预算管理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全面预算工作的筹划、汇总、分析、组织实施和监督。财务部负责编制公司全面预算,并对预算的执行进行监督。

(二)下达固定资产投资计划与生产经营计划 公司以年度固定资产投资和生产经营作为工作重心,以文件的形式按照年度固定资产投资计划和年度生产经营计划正式分别下发。每项计划指标均对应责任部门,公司发展计划部、财务部、生产运行部、安全与环境监察部等职能部门据此同时下发费用(内控)分解指标及项目实施等单行计划,履行监管职能,计划实施部门(单位)按照职能部门具体要求严格执行。公司年度固定资产投资计划是按照陕西省天然气产业发展的总体安排,结合上一年度固定资产投资计划完成情况,根据市场发展需要和目前管道设施现状综合分析研究编制而成,经公司常务会研究审定,董事会审议通过,形成当年固定资产投资计划;公司年度生产经营计划则是在充分考虑市场发展及收入预算的同时,最大限度的将成本费用指标控制到低限。在计划编制的过程中,将各项经营计划指标详细分解,反复核算、推敲,并与公司财务预算充分结合,形成当年生产经营计划草案。计划草案经公司常务会研究审定,董事会审议通过,形成当年生产经营计划,用以指导当年度预算工作。

(三)分解全面预算目标 公司采取了总经理与各部门(单位)负责人(公司中级管理人员)签订《资产经营及建设目标责任书》等形式,将一系列公司预算目标落实到部门(单位),各部门(单位)负责人按照工作权限,性质将部门预算指标分解到其所属的各办、各场站、班组及甚至员工个人。通过这样的形式将预算目标层层分解,层层落实,使得公司全员人人都有责任、人人都有工作目标。例如公司总经理与中级管理人员签订业绩合同,主要内容包括:发约人、受约人、指标类别有效益类、营运类、控制类。各类别又分为数项具体的业绩指标,效益类及营运类指标又有不同权重,分为目标值,完成值,得分,每一项具体业绩指标均有考核单位。中级管理人员类似的将业绩指标继续分解,与各场站、班组、责任人签订业绩合同。公司严格采取“奖罚结合”的考核办法,如果目标完成,获得奖励;完不成,接受处罚。

部门运营管理工作计划篇(8)

由于经济运行缺乏一整套制度化的计划测算、跟踪测量、监管分析、反馈改进工作模式,企业作为经营管理主体的作用没有得到有效体现。主要体现在:

经营计划指标分解测算的过程不透明,缺乏基层单位参与。有时计划目标测算下达不及时,基层单位无法及时作出工作安排,在一定程度上甚至影响到了基层单位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员工工作没有计划,只是被动的服从上级工作安排,盲目性、随机性比较严重,不能调动和发挥全员的主观能动性,创新意识差。

市场一线的真实需求与实际工作脱节。经营计划下达后的督促落实不深入,缺乏自下而上的、全面的对阶段性经济运行数据的分析对比,无法发现数据后深层次的问题;对市场的真实需求缺乏分析研究,甚至出现购进卷烟的牌号长期压库,形成了滞销占用资金等现象。

重复劳动、数据失真影响工作质量和效率。缺乏系统、规范、明确的岗位职责、工作流程说明资料,当员工岗位调整变动或新进人员时,需要很长的时间来适应工作要求,严重影响了工作质量和效率。同时,不同部门整理汇集相同项目的数据时,往往存在数据差异和失真,无法保证正确的的数据分析和领导决策。

因此,建立完善一整套涉及事前、事中、事后的经济数据分析统计管理机制已势在必行,新机制围绕进一步提升统计工作对企业经济运行的参与,涵盖科学测算下达经营管理计划目标、及时整理汇总专销数据、定期开展经济运行分析查找问题、以三级考核促进问题改进提升的PDCA模式循环,管理重点由注重结果向注重过程逐步转变。具体来讲,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三点做法:

一、健全机制,规范经营管理计划测算下达流程

滨州市烟草专卖局(公司)编制印发了《经营管理计划编制下发管理办法》,对全市系统经营管理计划目标的测算、编制、下达等工作流程进行规范。在每个经营周期(年度、月度)前完成经营管理目标的测算、编制和下发工作,明确项目部门职责和计划目标的测算方法,采取自下而上的计划提报方式,由主管部门汇总整理,经分管领导审核批准后下发。

二、建立“综合数据资料库”,实现系统内信息资源共享

建立全市系统“综合数据资料库”。市局(公司)各部门根据职责编制“综合数据资料库”对应内容,需要进行社会调查的,向有关政府职能部门等进行广泛的社会调查活动。各单位和部门所负责的数据资料编纂完成后,要报市局(公司)牵头部门汇总、整理和审核。完成审核后统一上传市局(公司)内部网站,内部网站设立专门栏目,专门存放综合数据资料,作为综合数据资料的载体。内容涵盖地方经济发展、人口数据、企业概况、财务管理、卷烟经营、网络建设、专卖管理、客户商圈、信息化建设、安全管理、人力资源、制度建设、检查考核、岗位职责、工作标准及流程等具体内容。为了使综合数据资料的准确性、有效性,规定每季度对数据资料进行更新和调整。

三、丰富统计手段,定期开展经济运行分析

首先,建立健全经济数据统计分析制度,要求各单位、部门定期编报统计分析材料,综合信息科对全市系统的统计分析情况进行汇总整理,定期编印“全市系统经济运行分析报告”。其次,将经济运行统计分析工作纳入对各单位、部门的工作质量考核,对统计数据的准确性、报告报送的及时性等情况进行定期检查考核,并与薪酬分配挂钩。第三,定期召开全市系统经济运行分析会议,对经济运行数据统计分析进行阶段性通报讲评,以及时反馈统计分析中发现的问题,实现各项工作的持续改进。

四、加强分析深度广度、服务企业发展大局

在市局(公司)的经济运行分析会议上,统计部门采取了以幻灯片为影像载体、辅助现场讲解的崭新形式,对企业经营管理工作进行全面、深入、细致的数据分析,通过不断改进经营统计分析的方式和方法,注重在分析的深度和广度上下工夫,不断提高经济运行分析质量,努力做到给企业发展当好参谋,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一是从打造一支企业经营分析人才队伍入手,统计部门注重对各级统计人员的业务技能培训,为做好经济运行分析工作提供人力资源保障。二是积极探索,采用新的数学模型实现统计工作的不断深入,例如我们对各单位的销量、单箱销售收入的测算采用了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将各单位卷烟经营指标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数据如人均GDP、人均可支配收入挂钩对比,进行认真细致的测算和对比分析,最终得出客观准确的结论。三是扩宽分析思路。不仅与自己对比分析,同时做到跳出滨州看滨州,与全省平均发展水平和先进地市进行对比分析,做到取长补短,对及时调整经营工作思路、指导经营工作发挥了积极作用。

通过采取以上措施,企业工作效率与质量稳步提升,全员执行力大大提高。数据资料库包含近年来的历史经营数据和客户资料。在编制测算经营管理计划目标时,可以直接借鉴和使用相关历史数据,根据一年来实际运行情况看,实际经营结果与测算的计划指标基本相符,实现了计划指标的可行性、合理性、科学性,对基层单位较好地发挥了指导、规范、激励的作用。综合数据资料库建成后,新进员工、岗位调整的员工可以迅速进入工作状态,同时降低了员工培训成本。全面开展经济数据统计分析工作不仅提高了全员特别是一线客户经理的工作能力,而且企业能在最短的时间内针对市场形势变化调整经营策略,提高了企业经济运行质量和水平。

部门运营管理工作计划篇(9)

关键词:

财务管理;集团财务;财管管控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要实现集团的长足发展,必须把握好集团财务管理的关键,建立以财务预算为中心的财务预算系统,以绩效考核为指标的绩效考核体系,以资金投资管理为内容的全面财务计划,使得集团的财务使用率不断提升[1]。

1企业集团财务管控的常用模式

1.1运营控制模式运营控制模式最大的特点是高度的集权性,也即集团总部对于子公司的任何大小事宜均管理到底,子公司只负责战略执行。集团总部追求整个集团的战略统一和整体协调,要求子公司与总部的决策与步调均保持一致。总部通过对子公司的资本、管理、战略控制、以及技术、渠道等各项方式进行管理,以谋求整体利益的最大化。控制型模式要求子公司对总部决策做到强有力的执行,子公司只负责从事相关业务的活动执行,从事业务范围较窄。总部对于子公司的管理已经深入到日常经营的各个方面,负责各个子公司的战略计划与部署指导,负责统一的产品研发、营销策略、企业文化、品牌管理,以及统一的人事管理与考核指标,具有极高的集权性。

1.2财务控制模式财务控制模式的最大特点是高度的分权性,也即集团总部只涉及母子公司的财务控制和整体资本运营,对于下属企业与分公司的财务计划与资本运营并不涉及,给予下属子公司以很大的财务管理自由。下属企业与分支机构的战略谋划与财务计划均由各子公司独立设置,只要总体满足集团总部要求的财务任务即可。这是一种分散型决策、分散型管理的模式,对于子公司的具体活动与经营计划,总部并不干涉太多,子公司作为一支相对独立的企业独立经营自己的企业活动与业务范围,具有高度的自治性。总部与子公司之间的控制关系主要靠近资金与金融方式达成,如果总部对子公司的年度任务不满,可削减或者出售其股票,以此来实现对于子公司的上级管控。集团总部没有强大的战略管理机构,其靠核心的财务管理与资本运营来实现对子公司的联系,甚至不对子公司进行过多干涉,只要其能达到年度财务指标任务,实现资本与现金的回收即可。

1.3战略控制模式战略控制型模式界于运营控制型与财务控制型之间,集团总部负责旗下子公司的所有大小事务的制定、战略布置,年度计划,以及绩效考核。集团总部要求子公司的企业目标、战略计划、企业文化必须要与总部保持一致,符合总部的战略规划与政策,特殊的决定与策略要报由总部审批。战略控制型集团要求总部集中决策,子公司作为总部的一部分各自执行其规划内的版块,接受总部的指导与规划,实现分散经营。集团总部具有强大的战略、研发、营销、财务、法律等部门,可以提供强大资金支撑与后备力量。总部一般不涉及具体的业务活动,只进行总体的资本运营与管控,通过资源的优化配置、财务管控、人事控制,绩效考核等方式实现对于子公司的控制[2]。这种管控模式决策与执行完全分开,总部专注于整体规划与资本运营,子公司专注业务开展与战略执行,二者共同实现集团经济利益最大化。

2集团财务管控中的常见问题

2.1管理者重生产轻财务,对财务工作缺乏重视集团管理者往往注重整体规划与年度经营战略,重视产品与服务的经营与销售,往往忽视了对财务工工作的重视,这是每一个集团工作的常见通病,乃至许多企业集团并没有一套整体而完善的财务管理体系,缺乏对财务计划的实施监控,使得财务管理工作成效一般。财务管理工作并不是财务部门的单一事务,而是每一个部门与分公司共同参与执行的过程。财务计划涉及到的每一个部门,每一块业务,均离不开相关部门的遵守与实施,离开其它部门的配合,财务工作将无法顺利地进行。单独的财务部门往往人员较少,要完成一个庞大的财务体系的维系与构建,必须要由各个部门能力合作完成,必须要引起集团的高层管理者的足够重视。否则,再完整科学的财务计划也是纸上谈兵,不能得到良好的实施,也难以取得应有的预期效果。

2.2集团机构庞大,财务管理工作繁冗滞后集团企业人员众多,机构庞大,部门林立,除了总部之外,往往在全国甚至海外分设众多的分支机构,这些分支机构与部门的财务既隶属总部财务又相对独立,总部财务管理者可以定期对分支机构财务善进行核查与监督,但机构的庞大,难免导致财务工作的细节末稍执行不足,效率降低。这就要求集团总部要对财务管理工作作出详细的分工,保证集团的各个分支机构均能够及时地上传与反映出该部门的财的状况,方便总部财务及时作出总结与反馈。只有各个部门的严格执行,与管理人员的足够重视,才能保证分支机构的财务经营状况得到及时的体现,才能保障年度财务报表的权威性,精准地反映出集团的财务实际状况。

3如何实现企业集团财务的良好管控

3.1实现战略与预算的良好结合,科学量化预算制定科学合理的集团财务计划,明确地规定未来集团的发展目标,实施要则与执行步骤,可以更好地实现财务管控。财务计划的制定,须由总部及各子公司高层共同参与、共同谋划与制定,以此才能反应出实际操作中存在的前沿问题,制定完整的财务规划。年度的财务预算制定中,应当考虑当前的战略计划,使战略计划完整地体现在财务预算中,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财务计划的实施完全遵行集团的整体战略,使财务计划的实施更科学,达到量化考核。财务计划中的预算部分要建立在对各子公司深入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各子公司实际经营现状,考量其具体实施细节,制定可靠的短期与中期财务预算与目标,使财务计划与管控在可行的量化范围内。

3.2实现预算与绩效的良好结合,合理管控预算绩效考核指标是衡量一个企业与员工战略任务的重要指标。绩效考核指标的制度须与子公司的年度执行能力、业务发展方向、财务风险相结合,必须与子公司的经营过程中的各项活动与项目达成目标相一致。绩效考核指标的制定要在切合实际的情况下,做到科学、合理、可行。集团的年度财务预算也须将子公司的绩效考核指标考虑进去,列入非财务指标的考核项目之中,只有这样,才能确保财务预算的精准性,才能保财务计划的精准性,才能实现财务管理的科学管控。

参考文献:

部门运营管理工作计划篇(10)

1、明确制定集团年度计划、全面合理工作布局、层层分解落实;

2、用业务流程体系进行工作规范、过程跟踪、督导培训与工作调整;

3、用进度管理表单进行执行力、效率和目标管控;

4、用质量管控体系进行工作质量管理、客户服务满意度和信任度、与经营思路调控;

5、核心团队建设,加强职业规划、建立晋升机制;

6、加强企业员工培训,提升员工素养与能力 ;

7、企业文化建设,实现团队向心力、凝聚力培育和团队满意度与信任度提升;

8、明确各岗位责、权、利,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

二、目标分解:

(一)六月份目标:

1、协助人力资源部明确岗位职责,制定岗位说明书;

2、跟踪新流程的实施进展;

3、加强与赛普咨询公司的沟通,解决遇到的困难,建立计划管理体系;

(二)第三季度目标:

1、根据上半年集团公司整体的经营情况对各部门进行绩效指标评估,修订各部门经营指标的考评值,使其与公司整体经营保持同步。同时将不合理、不可控的现象进行修订;

2、对公司在开发项目进行项目里程碑节点制定,与赛普沟通,建立固定模版;

工作计划 工作计划格式 工作计划写作 周工作计划 月工作计划 季度工作计划

3、按计划推进《组织管理手册》、《组织权责管理手册》的实施,并对各部门推行过程进行跟踪与监督;

4、在制度建设与流程优化方面,对跨部门业务流程中存在的争议及时组织相关部门进行沟通,解决流程中存在的交叉、盲区等问题;

5、提升公司网络信息服务水平,强化监督功能;

6、企业信息安全建设,以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投资、统一管理为原则,建立起符合公司实际需求的网络安全架构体系。保障erp系统与未来oa系统的数据安全与资源共享。

(三)第四季度目标:

1、10月份开始协助财务管理中心进行集团资源盘点,包括对行政管理费用、各分公司运营费用等进行盘点、评估;

2、构建制定运营中心年度经营管理预算方案;

3、完成集团公司XX年度工作计划的制定;

4、组织制定集团公司XX年整体发展规划;

5、依据XX年各分公司绩效指标、财务成本核算,组织各分公司签订经营目标责任书;

上一篇: 男装店营销方案 下一篇: 个人年度工作计划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