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行业工作经验总结汇总十篇

时间:2022-08-23 22:01:45

机械行业工作经验总结

机械行业工作经验总结篇(1)

不论是水利水电工程,还是公路路基工程,其共性都是土石方工程量大,施工强度高,所使用的机械设备种类多,所用机械设备一般都具有功率大、机动性强、生产效率高和配套机型复杂等特点。土石方工程施工机械设备分为挖掘机械、推土机械、装载机械、铲运机械、压实机械、运输机械等。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技术、新结构和新工艺已广泛应用于施工机械设备中,大大提高了施工机械的生产效率、工作精度和施工质量。为了提高土石方工程施工质量,按时完成施工任务,获得最佳的技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根据工程建设项目要求和具体施工条件,对土石方工程施工机械进行合理选配,并进行严格和细致的管理,使其发挥最大效能是土石方工程采用机械化施工时必须认真解决的技术问题。同时,在当前激烈的投标竞争中,施工单位在作施工组织设计时,合理选配施工机械,还能降低商务报价,提高中标率。

2.施工机械的选配原则

土石方工程采用机械化施工,目的是为了优质、高效、安全、低耗的完成工程建设任务,在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同时减轻施工人员的劳动强度,这是土石方工程施工机械选配的基本原则。适应性选配机械设备,其性能和参数,应与工程施工条件、施工方案和工艺流程相符合,与开挖地段的地形和地质条件相适应,且能满足开挖强度和开挖质量的要求。开挖过程中各工序所采用的机械,要注重相互间的配合,应能充分发挥其生产效率,确保生产进度。另一方面施工机械的工作容量、生产率等要与工程进度及工程量相符合,尽量避免因施工机械的作业能力不足而延误工期,或因作业能力过大而使施工机械利用率降低。

3.施工阶段的质量策划控制

工程实施过程的质量策划控制,主要是使质量、进度、安全、文明施工、机械调配、劳力安排等因素在施工管理过程和质量活动中处于受控状态。控制工序活动条件的质量,即每道工序的投入质量是否符合规定要求;控制工序活动效果的质量,即每道工序施工完成的产品质量,是否达到有关规范、标准的质量要求,保证对整个施工过程质量的控制。严格工序活动条件的控制。工序活动条件的内容很多,首先要对原材料、半成品检查验证,把好进场物资材料验证关,做好对物资材料标识,对进入工程实体材料的再检验,坚决杜绝不合格材料进入工程实体。根据工序特点,在施工过程中设置质量控制点,按规定频次检查控制。认真做好施工技术交底工作,交底以书面形式,针对性强,要求具体。交底要做到层层交底,层层落实,加强对交代内容事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对工程采用的新材料、新工艺,在施工中要掌握材料性能、工艺流程、结构特点,对施工作业人员进行培训教育。应用网络技术,结合工程项目实际编制年、季、月施工进度计划。做到综合平衡,连续施工,使计划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和经济性。项目经理负责施工组织和进度计划的编制审核,并对计划组织实施。项目总工对接到的设计变更要核定有关的要求,提出实施的具体措施。涉及合同变更的,适时进行合同评审,提出补充合同条款的意见,凡重大的设计变更由公司总工审核公司总经理审定。施工过程必须按照国家的有关法令、规范、标准和质量体系标准文件、项目质量计划、作业指导书以及施工合同等规定的要求实施。

3.1 关键工序和特殊过程的质量策划控制

在工程实施过程中,项目经理部根据工程项目实际,识别确定本工程项目的关键工序,设置质量控制点。由项目总工组织编制相应的施工作业指导书,经项目经理审定后实施。对关键工序的控制从人、机、料、法、环五个方面做好严格控制。参与的操作人员必须经过培训并取得合格证书,具备上岗资格;施工机械、检试验设备要事先检查验证确保正常连续工作,施工技术和检试验方法要严格按照现行有效标准要求操作;对施工环境进行控制,保证作业环境对工程质量不产生降低的影响;事先作好进入工程实体原材料的检查和验证,对关键工序施工实施连续监控抓好过程检验。

机械行业工作经验总结篇(2)

现阶段,我国已经完成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正在向建设社会主义强国迈进。农业机械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发展必经之路,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要途径,也是经济发展的重点和难点。长江经济带人口和生产总值在全国的占比均超过了40%,也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研究该经济带农业机械化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对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国内外对农业机械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有关农业机械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研究。有学者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小麦的机械化生产能够提高小麦60%的生产效率[1]。Audsley[2]对各国农业机械化和农业生产效率进行了实证研究,他发现农业机械化能够显著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吕雍琪等[3]根据我国28个省级行政区的面板数据,运用柯布-道格拉斯函数,分析了农业机械化对种植业的贡献效率,发现农业机械化的贡献效率要高于化肥等因素。薛超等[4]运用OLS模型分析了我国31个省级行政区农业机械化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发现农业机械化能够显著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彭超等[5]根据我国2003—2016年面板数据,运用随机前沿模型分析了农业机械化对粮食生产效率的影响,分析农业机械化有助于提高粮食生产的技术效率。二是农业机械化对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影响研究。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会改变农业生产模式,将大量劳动力释放出来,造成农村劳动力过剩,进而产生农业劳动力转移。彭超等[6]从县域的角度研究了我国农业机械化对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发现农业机械化对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存在时空变化特征。陈江华等[7]研究发现,农业机械化对农村劳动力非农转移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周振等[8]根据我国1998—2012年面板数据,先对农业机械化率进行测算,接着用工具变量估计发测算了农业机械化对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吕炜等[9]研究发现,农机购置补贴能够促进农业机械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卢秉福[10]对西方发达国家农业机械化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总结和归纳,并综合黑龙江农业发展实际,指出了黑龙江农业机械化发展方向。三是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研究。Dis-ney等[11]以苏丹为研究对象,探究了北非地区农业机械化在提高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方面的作用。Sogaard等[12]认为农业机械化能够实现农业集约化发展,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民收入。McCormack等[13]认为农业机械化对农民增收的影响具有普遍性,不受地域的限制。孙学涛[14]运用SARAR模型分析了农业机械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表明农业机械化能够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梁天丽等[15]运用C-D生产函数分析了广西农业机械化对农民收入的贡献研究结果表明,广西农业机械化对农民增收的贡献较低。从上述文献可以看出,已有的研究已较为丰富,但主要从全国和单个省份进行分析,缺乏对国家战略区域的研究,且对农民收入增加的时间惯性和农业机械化与农民收入之间的内生性问题考虑不足,对农民收入结构的研究也较少。针对上述问题,笔者选取长江经济带各省(市)2005—2019年农业机械化和农民收入的面板数据,运用差分广义矩估计法实证分析该经济带农业机械化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并进行分区稳定性检验。

1模型选择及变量选取

1.1变量选取

借鉴高延雷等[16]、周振等[17]的研究成果,结合数据的可得性和必要性,选取长江经济带各省(市)2005—2019年农业机械化的相关面板数据,并构建指标体系(表1)。(1)被解释变量。分别选取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工资性收入和家庭经营性收入作为被解释变量,其中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代表农民收入水平,农村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和家庭经营性收入代表农民收入结构。(2)核心解释变量。选取农业机械总动力代表农业细节化水平,选取第一产业从业人员作为农业劳动力的变量,用第一产业劳动力占地区总从业人员比重进行衡量。(3)控制变量。选取有效灌溉面积代表农村水利发展,选取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表示城镇化发展水平,选取农村用电量表示农村电力发展,选取受灾面积占农作物播种总面积的比重表示农业生产受灾率。

1.2模型选择

考虑到农民收入可能具有时间惯性,农业机械化与农民收入之间也可能存在内生性问题,构建模型如下:incomeij=α0+βincomeij-1+β1mechij+β2labij+γcontrolij+δi+tj+εij(1)式中,incomeij、mechit和labij分别表示i个省(市)的第j年的农民收入、农业机械总动力和农村劳动力转移规模;controlit为控制变量,δi、tj、εij分别表示个体效应、时间效应和服从独立同分布的随机误差项,α0、β、β1、β2和γ为待估参数[18]。

1.3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选择2005—2019年长江经济带9省2市的面板数据作为样本,研究该经济带农业机械化对农民收入的影响。该研究数据均由长江经济带各省(市)统计年鉴(2006—2020)、《中国住户调查统计年鉴(2006—2020)》《中国人口与就业统计年鉴(2006—2020)》整理得来。

2实证结果分析

2.1农业机械化对农民收入结构影响实证结果分析

由于农业机械化与农民收入之间可能存在内生性问题,采用OLS估计和FE估计会存在偏差,因此采用DIF-GMM模型进行估计。由表2可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滞后一项对当期可支配收入的影响为正,且通过了0.01的显著性检验,说明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具有时间惯性。农业机械总动力、劳动力转移对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影响为正,且均通过了0.01的显著性检验,说明这些变量的增加会对农民收入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农村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滞后一项对当期工资性收入的影响为正,且通过了0.01的显著性检验,说明工资性收入增长具有时间惯性。农业机械总动力和劳动力转移对工资性收入的影响为正,且分别通过了0.01和0.05显著性检验,说明农业机械总动力和劳动力转移会促进农民工资性收入增长。主要原因是:农业机械化会将大量的劳动力从农业生产活动中释放出来,进而促进劳动力向非农部门转移,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农村居民人均家庭经营性收入滞后一项对当期经营性收入的影响为正,且通过了0.01的显著性检验,说明工资性收入增长具有时间惯性。农业机械总动力对家庭经营性收入的影响为正,劳动力转移对家庭经营性收入影响为负,且分别通过了0.01和0.05显著性检验,主要原因是:农业机械总动力能够改变农业生产方式,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进而提高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而劳动力转移则会降低农村劳动力规模,造成劳动力短缺,进而降低家庭经营性收入。

2.2分区稳健性检验

由表3可知,农业机械总动力对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影响均为正,且分别通过了0.10、0.05和0.01显著性检验,其中对下游地区影响最大,上游次之,中游最低。原因可能是:下游地区地势较为平坦,基础设施完善,且经济发达,因此农业机械对农业劳动力的替代效应较强,能够带来更大的产出,提高农民收入;上游地区多山地和丘陵且河网密布,机械化作业较为困难。从工资性收入来看,农业机械总动力对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农村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的影响均为正,且分别通过了0.01、0.01和0.05显著性检验。其中,农业机械化对上游地区的效果最好,下游次之,中游最低。主要原因是:上游地区农业发展相对滞后,相对于中游和下游地区,上游农业机械化对劳动力的替代效应较强,因此上游地区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能够促进农村劳动力向非农部门转移,从而提高农民工资性收入。从家庭经营性收入来看,农业机械总动力对长江经济带上游和中游农村居民人均家庭经营性收入的影响均为正,对下游的影响为负,且都分别通过了0.01的显著性检验。主要原因是:上游和中游地区农业机械化、规模化程度较低,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能够有效促进农业生产发展,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加农民收入,而下游地区机械化、规模化程度较深,因此下游地区并不能有效提高农民家庭经营收入。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研究发现

农业机械化对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工资性收入和家庭经营性收入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劳动力转移对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工资性收入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对家庭经营性收入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农业机械化对下游地区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效果最好,上游次之,中游最低。对上游地区工资性收入的增长效果最好,下游次之,中游最低。对上游和中游地区家庭经营性收入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对下游有显著的负向影响。

机械行业工作经验总结篇(3)

Abstract: The tower crane is a special equipment, the impact of security incidents is very serious.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supervision company how to manage the tower crane under the current national regulations and safety management documents.

Key words::Installation and dismantling of tower cranes Supervision Provision

中图分类号: TU713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

引言

塔吊,作为目前在建筑工地上应用最为广泛的垂直运输工具,是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在塔吊安拆过程中,监理单位应该如何对塔吊进行管理,才能做到履责到位?才能使监理单位承担的风险最小?本人结合近几年的安全管理实践经验,对于塔吊安拆过程中,监理单位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总结,与同行共同探讨。

一、塔吊安拆之前的材料审查

(一)、安拆单位资质及人员审查

《建筑施工塔式起重机安装、使用、拆卸安全技术规程》(以下简称为“塔吊技术规程”)第2.0.1条规定:塔式起重机安装、拆卸单位必须在资质许可范围内,从事塔式起重机的安装、拆卸业务;第2.0.3条规定:塔式起重机安装、拆卸作业应配备下列人员:1、持有安全生产考核合格证书的项目和安全负责人、机械管理人员;2、具有建筑施工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的建筑起重机械安装拆卸工、起重信号工、起重司机、司索工等特种作业操作人员。

结合以上规定,监理单位在塔吊安拆前应主要审查以下资料:1、安拆单位的营业执照能否提供,年审是否有效;2、安拆单位的安全生产许可证是否有效;3、安拆单位的资质等级证书是否满足该项目要求;4、项目负责人、安全员、机械管理人员的安全生产考核合格证是否符合要求。5起重司机、起重机械安拆工、信号司索工、建筑电工的上岗证是否有效。

(二)、应急救援预案及专项安装方案

《建筑起重机械备案登记办法》第十一条规定:从事建筑起重机械安装、拆卸活动的单位应当将塔吊安拆工程专项施工方案、安拆工程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报送监理单位审核。

《危险性较大分部分项工程管理办法》第八条规定:实行施工总承包的,专项方案应当由总承包单位技术负责人及相关专业承包单位技术负责人签字。

结合以上规定,监理单位在塔吊安拆前应按下列程序进行审查:1、施工单位是否编制专项安拆方案及安装(拆卸)工程应急救援预案;2、安拆方案是否经安拆单位的企业技术负责人签字,是否经总包单位企业技术负责人签字;3、预案及安拆方案的内容是否符合要求。

(三)塔吊自身资料:

《建筑起重机械安全监督管理规定》第六条规定:出租单位应当在签订的建筑起重机械租赁合同中,明确租赁双方的安全责任,并出具建筑起重机械特种设备制造许可证、产品合格证、制造监督检验证明、备案证明和自检合格证明。

结合以上规定,监理单位应收集以下塔吊技术资料:1、塔吊租赁协议;2、出厂合格证;3、特种设备制造许可证;4、制造监督检验证明;5、备案登记证明;6、超过使用年限时需出示安全评估报告。

(四)群塔作业方案及架空线路保护方案

《塔吊技术规程》第2.0.14条规定:当多台塔式起重机在同一施工现场交叉作业时,应编制专项方案,并应采取防碰撞的安全措施;《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第4.1.4条规定:起重机严禁越过无防护设施的外电架空线路作业。

结合以上规定,当施工现场布置的塔吊超过2台时,监理单位应督促总包单位负责编报群塔作业方案;当塔吊与周边架空线路边线的最小安全距离达不到规范要求时,监理单位应督促总包单位负责编报架空线路保护方案。否则,严禁施工单位进行塔吊运转作业。

二、塔吊安装过程的跟踪检查

(一)安装告知手续:

《建筑起重机械备案登记办法》第十三条规定:安装单位应当在建筑起重机械安装(拆卸)前2个工作日内通过书面形式、传真或者计算机信息系统告知工程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

结合以上规定,在进行塔吊安拆前,监理单位应督促塔吊安拆单位至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办理告知手续;否则,严禁安拆单位进行塔吊安拆作业。

(二)辅助设备的验收:

《建筑起重机械备案登记办法》第十一条规定:从事建筑起重机械安装、拆卸活动的单位办理建筑起重机械安装(拆卸)告知手续前,应当将辅助起重机械资料及其特种作业人员证书报送监理单位审核。

结合以上规定,对于安装塔吊所使用的汽车吊,监理单位必须按照《北京市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安全资料管理规程》中的要求进行验收。

(三)方案执行情况:

在塔吊安拆及顶升的过程中,监理单位一定要检查塔吊安拆人员或顶升人员是否与经过审核的人员一致,塔吊安装过程是否与方案一致,一经发现不相符时监理单位应及时发文要求停止作业。

三、塔吊安装完成的验收备案

(一)安装单位自检及第三方检测:

《塔吊技术规程》第3.4.15条规定:安装单位应对安装质量进行自检,并应按本规程附录A填写自检报告书;第3.4.16条规定:安装单位自检合格后,应委托有相应资质的检验检测机构进行检测,检验检测机构应出具检测报告书。

结合以上规定,塔吊安装完成后,监理单位应督促安装单位委托具有资质的检测单位对塔吊进行检测并出具检测报告。否则,严禁施工单位进行塔吊运转作业。

(二)验收及备案登记

《塔吊技术规程》第3.4.18条规定:经自检、检测合格后,应由总承包单位组织出租、安装、使用、监理等单位进行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

《建筑起重机械备案登记办法》第十四条规定:建筑起重机械使用单位在建筑起重机械安装验收合格之日起30日内,向工程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办理使用登记。

结合以上规定,塔吊经过第三方检测合格后,监理单位应督促总包单位组织塔吊的租赁、安装、使用单位和监理单位进行验收;塔吊经各方验收后,总包单位向区县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办理使用登记手续。至此,塔吊方可以正常使用。

结束语

塔吊作为施工现场重要的大型机械设备,对于高效快速施工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同时因塔吊造成的事故也屡屡发生,塔吊的安全管理成了安全监理的一个管理重点。这就要求在塔吊安拆、使用过程中,监理单位严格按照规程的程序进行验收、检查,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塔吊使用安全进行控制,充分发挥塔吊的优势,避免塔吊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建筑施工塔式起重机安装、使用、拆卸安全技术规程》JGJ196-2010

2、《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

3、《建筑起重机械备案登记办法》建质[2008]76号文

机械行业工作经验总结篇(4)

第二条农业机械部级推广鉴定工作坚持科学、公正、高效、统一的原则,促进农业机械产品质量的提高和先进适用农业机械的推广应用。

农业机械部级推广鉴定工作实行统一受理申请、统一鉴定大纲、统一收费标准、统筹安排任务、统一发放证书标志。

第三条农业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主管农业机械部级推广鉴定工作,具体工作由农业部农业机械试验鉴定总站组织实施。

第四条农业机械部级推广鉴定的产品范围依据农业部最新公布的部级农业机械鉴定产品种类指南确定。

第二章申请

第五条农业机械部级推广鉴定的申请者应是具有企业法人资格的农业机械生产者,且具备稳定生产合格产品的条件和相应的售后服务能力,生产、经营活动正常。

境外农业机械生产者可以委托国内销售其农业机械产品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销售者申请。申请者应提供境外农业机械生产者签署的委托书。

第六条申请农业机械部级推广鉴定的产品应是定型产品,批量生产一年以上,在两个以上省(自治区、直辖市)销售,并达到规定的销售批量。小型农业机械产品销售量不少于500台,中型农业机械产品销售量不少于100台,大型农业机械产品(或成套设备)销售量不少于30台(套)。

第七条申请者向农业部农业机械试验鉴定总站提出申请,申请材料包括:

(一)农业机械部级推广鉴定申请表(附表)一式三份;

(二)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复印件一份;

(三)产品定型证明文件一份;

(四)企业产品执行标准或产品制造验收技术条件文本一份(加盖法人公章);

(五)产品使用说明书一份。

农业机械部级推广鉴定申请表应按照一个独立的申请产品或一个申请单元(实行划分单元申请的)填写,经法人代表签字并加盖法人公章。申请者应对申请表中所填信息的真实性负责。

产品定型证明文件可以是所申请产品的省级以上产品鉴定报告、省级农业机械推广鉴定报告和证书或产品质量认证报告和证书。

第三章审查与受理

第八条农业部农业机械试验鉴定总站负责对企业的申请材料进行审查确认,自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10日内决定是否受理并书面通知申请者。

第九条农业部农业机械试验鉴定总站根据经济、高效、合理、公平的原则统筹安排部级鉴定任务,明确承担鉴定任务的机构和完成鉴定任务的时间。对于地区适用性要求较高的农业机械,安排鉴定任务时应兼顾适用性评价的需要。

农业部农业机械试验鉴定总站每半年向农业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报告各农业机械试验鉴定机构承担部级鉴定工作情况,接受监督。

第十条申请者接到受理通知书后应按照有关规定向承担鉴定任务的机构缴纳鉴定费用。

第十一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受理:

(一)未列入农业部最新公布的部级农业机械鉴定产品种类指南的产品;

(二)销售量、销售区域不满足要求;

(三)产品定型文件不符合要求;

(四)批量投产时间不满一年的产品;

(五)国家明令淘汰的产品;

(六)申请材料不齐全。

第四章鉴定与公告

第十二条承担部级推广鉴定任务的农业机械试验鉴定机构须通过农业部组织的部级鉴定能力认定并在认定范围内工作。

第十三条农业机械部级推广鉴定依据农业部的农业机械推广鉴定通则和相关产品农业机械推广鉴定大纲进行,鉴定内容包括:

(一)技术要求与性能试验;

(二)安全性检查(评价);

(三)可靠性评价;

(四)适用性评价;

(五)使用说明书审查;

(六)三包凭证审查;

(七)生产条件审查;

(八)用户调查。

以集团公司(总公司)名义申请,其下属不同子公司、分公司(工厂)生产同一商标(牌号)和型号产品的,应分别进行产品试验和生产条件审查。

第十四条承担生产条件审查工作的人员应具备部级推广鉴定审查员资格;承担产品检测等工作的人员应具备部级推广鉴定检验员资格。

第十五条检验员或审查员在企业现场工作时应对企业法人资格、企业名称、地址、产品型号、商标、产品产销量、销售区域等进行确认。在核测产品技术参数的基础上,对企业填写的《产品规格确认表》进行确认并签字。

第十六条农业机械试验鉴定机构独立完成部级推广鉴定任务的,应由该机构出具推广鉴定报告;合作完成的,由牵头机构出具推广鉴定报告。农业机械试验鉴定机构对其出具的推广鉴定报告负责。

第十七条检验项目出现不符合时,对于短期内可整改的内容允许企业整改一次,整改期限不超过3个月。整改后仍不符合的,推广鉴定结论为不通过。

第十八条农业机械试验鉴定机构于鉴定结束之日起15日内向申请者出具推广鉴定报告。经申请者确认无异议后报农业部农业机械试验鉴定总站审核。

农业部农业机械试验鉴定总站对其他农业机械试验鉴定机构报送的推广鉴定报告等材料应于收到材料之日起15日内完成审核工作,通过审核的汇总上报农业部审批发证。

申请者对鉴定结果有异议的,可在收到推广鉴定报告之日起15日内向农业部农业机械试验鉴定总站申请复验。复验费用由责任方承担。

第十九条经批准通过部级推广鉴定的产品和企业,农业部以公告的形式印发并在中国农业机械化信息网上公布相关信息。同时农业部农业机械试验鉴定总站在中国农业机械化信息网上公布相应产品检测结果。申请者于公告后10日内向农业部农业机械试验鉴定总站领取农业机械推广鉴定证书并定购专用标志。

第二十条农业部农业机械试验鉴定总站与其他农机试验鉴定机构根据承担的工作量合理分配鉴定费用。

第五章监督检查

第二十一条农业部农业机械试验鉴定总站组织对通过农业机械部级推广鉴定的企业和产品在有效期内进行一次监督检查。监督检查内容包括:

(一)生产条件检查;

(二)企业名称、地址及产品规格变化情况检查;

(三)证书和标志使用情况检查。

第二十二条获证产品有效期满后,企业如需继续保持资格,应在有效期满之前3个月提出重新推广鉴定申请。

第二十三条企业名称、地址、商标发生变化但生产条件没有改变的,证书持有人应当在1个月内向农业部农业机械试验鉴定总站提出证书变更申请。农业部农业机械试验鉴定总站审查核实后按规定上报批准,变更后的证书应同时注明原企业名称,有效期不变。第六章审查和检验人员管理

第二十四条部级推广鉴定检验员由所在农业机械试验鉴定机构负责对其进行农机化法规、相关农机产品鉴定大纲、试验方法和仪器操作方法的培训和考核,成绩合格者报农业部农业机械试验鉴定总站备案。取得部级推广鉴定检验员资格后,方可从事检验工作。部级推广鉴定检验员应为所属单位的在岗人员。

第二十五条部级推广鉴定审查员由农业部农业机械试验鉴定总站负责培训和考核,成绩合格者方可从事推广鉴定生产条件审查和监督检查。

第二十六条申请部级推广鉴定审查员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机械行业工作经验总结篇(5)

2007年全国发生的几起恶性建筑起重机械事故在全国建筑行业影响极坏,引起国务院及住建部的高度重视,迅速地下发了住建部第166号文件《建筑起重机械安全监督管理规定》。从2002年~2010年,媒体曝光的120起建筑起重机械安全责任事故的统计来看:建筑起重机械事故呈群死群伤特征。120起事故死亡总人数232人,平均每起约2人;使用单位74起占59%,安装单位42起占35%,制造厂家4起占3.5%;现场作业人员违章操作事故96起占80%。主要问题集中在:无证上岗;超负荷使用;违规安装拆卸;基础不符合要求;垂直运输机械附着不规范;自行加工起重机结构;安全技术方案错误;载货升降机违规载人等。起重设备原因造成事故18起占15%,问题集中在主要结构严重锈蚀、主要结构裂纹;连接螺栓松动;销轴脱落;钢丝绳断裂;安全装置损坏等。可见如何做好建筑起重机械的安装拆卸和使用管理工作已成为一个极为重要的课题。施工现场平面布置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应根据每一个工程的特殊性,其建筑起重机械的布置须结合本工程特点、地质情况,可利用的施工场地及周边环境如高压线、邻近建筑物等情况进行综合考虑,要有全局的概念

不合理的平面布置会对施工现场机械的安装拆卸和操作使用造成安全隐患。塔机、施工电梯、物料提升机除选用参数性能满足工程需要外,平面布置中起重机械之间的距离与相邻建筑的距离是施工单位首要考虑的问题。除了考虑施工时互不干涉、不碰撞之外。还应考虑安装和拆卸时有否妨碍,安装拆卸中附墙杆或缆风绳设置能否到位等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起重机械的安全使用。有时对先拆的建筑起重机械未留下足够操作空间,造成拆卸困难并对拆除工作留下安全隐患。

例如:某工程在塔吊平面布置中仅考虑吊臂的工作范围,未仔细对总平面进行优化设计,把塔吊布置在靠近高压线一侧,由于该高压线为该地区35kV主要输电线路,离地距离很高,对高压线进行埋地敷设、改道或采取防护措施均存在较大的难度,给塔吊操作使用管理带来较大的安全隐患,该塔吊只好拆除。又如塔吊基础布置在深基坑侧面,须充分考虑塔吊基础对基坑支护的影响,避免基坑滑移造成塔吊基础的倾斜、倾覆;塔吊布置在离建筑物较远处,塔身与建筑物水平距离大于说明书规定时。则须根据附墙以上塔吊最大使用荷载、当地最高风压等对附墙杆重新进行设计、制作,并经技术部门确认,主管部门验收,确保附墙杆的压弯稳定性。

二、建筑起重机械安装拆卸须抓住的几个主要环节

塔吊安装拆卸事故中常有塔机折臂、上部结构坠落等事故发生,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是在拆除第一个标准节时安装人员为求进度,提前把顶升套架支撑的二、三节标准节之间的连接螺栓部分拆除,造成重心失稳引起;有的是在没有拆除平衡臂配重的情况下,就将起重臂吊起,致使平衡臂及配重对塔身形成不平衡力矩,造成塔身破坏,上部结构坠落;也有的是起重司机操作等失误,造成汽车吊倾翻,吊臂折断等事故。塔吊和施工电梯使用过程中也常有塔吊倒塌、施工电梯冲顶、物料提升架吊篮坠落等事故发生。这些问题都暴露了安装拆卸中的一些薄弱环节。我认为垂直运输机械安装拆卸中须抓住的几个主要环节为:

1.安装拆卸队伍必须具备相应资质

起重机械的安装及拆卸工作,应由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装改造维修许可证》(起重机械)承包资质的专业公司进行,且安装拆卸人员必须取得相应的《安装拆卸资格证书》;塔式起重机必须按照现行国家标准《塔式机重机安全规程》及说明书规定,安装起重力矩限制器、起重量限制器、幅度限制器、起升高度限制器、回转限制器、行走限位开关及夹轨器等安全装置。施工升降机处于安装工况时.应按照现行国家标准《施工升降机检验规则》依次进行不少于两节导轨架标准节的接高试验;应安装限速器、安全钩、制动器、限位开关、笼门联锁装置、停层门、底层防护栏杆、缓冲装置、地面出入口防护棚等安全装置;吊笼顶部应装安全开关,当人员在吊笼顶部作业时,安全开关应处于吊笼不能启动的断路状态。

2.必须编制施工方案

严格按照原机械图纸及说明书规定。并根据现场环境条件编制详细的专项安全作业方案。安装拆卸前必须了解机械的独特性能,熟悉其机械和电气原理,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这样才能保证安全、快速和高质量地完成安装拆卸工作。安装拆卸方案须对具体的步骤作详细的描述,按照架设程序分工负责,统一指挥。以四川XX集团公司生产的SC系列施工升降机为例,主要的步骤有:外笼与吊笼的安装及调整、电缆安装、电气装置检查、导轨架安装、附墙安装、配重安装、大轮和钢丝绳安装、限位开关及极限开关碰铁安装等。安装现场做好清理围栏工作,禁止非工作人员入内。及时掌握当天天气情况,风速超过说明书规定的,不能进行作业。

3.强化验收

建筑起重机械安装后须及时组织有关部门进行整机验收,并填写验收记录。验收时着重抓好以下几个关键环节:运输机械与建筑物之间的安全距离、多塔作业架体之间的安全距离、运输机械与输电线的安全距离、金属结构状况、吊钩缺陷及危险断面磨损、钢丝绳选用、制动装置、漏电保护、零位保护、架体接地、防雷、各种限位装置、额载试验载试验等。在工程实际应用中,施工单位往往忽略了对标准节顶升、接高后的二阶段、三阶段验收.这是非常危险的,特别对于超高层建筑。塔吊基础的不均匀沉降、上部自由悬臂高度及后期安装的质量、金属结构状况直接给塔吊使用带来安全隐患。某工程在塔吊接高后出于上部自由高度过高,塔身标准节焊缝存在严重缺陷,在浇筑屋面混凝土时。附墙处以上塔身断裂产生塔吊倒塌,造成一死三伤的严重事故。所以,施工单位应抓好垂直运输机械分阶段安装验收工作,强化垂直运输机械的安装验收。

三、使用管理中应重视的几个方面

在计划经济时期,机械设备价值昂贵,属于稀缺物资,各企业在选择设备操作人员上均经过再三挑选,要政治素质好、责任心强、技术水平高的。时代不同了,机械设备市场相对已供大于求,其价格相对不再昂贵,企业对操作人员的要求也在逐渐降低,合同工、临时工、甚至农民工已成为起重操作 、设备维修人员的主要力量,专业培训、岗前教育时间少、技术素质差。又由于建筑施工作业流动性大.人员不易管理,在客观上造成了重大事故难以消除的局面。施工单位应面对客观存在的问题。提高管理者和作业人员的素质,加强对建筑起重机械的日常使用管理工作,主要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1.实行安装拆卸前告知制度.确保安装拆卸的事前控制

从事建筑起重机械安装拆卸活动的单位必须办理建筑起重机械安装拆卸告知手续,同时将以下资料报送施工总承包单位、监理单位审核:①建筑起重机械安装(拆卸)告知书;②建筑起重机械备案证明;③建设主管部门颁发的安装单位资质证、安全生产许可证;④安装单位特种作业人员证书;⑤建筑起重机械安装拆卸工程专项施工方案;⑥安装单位与使用单位签订的安装拆卸合同及安装单位与施工总承包单位签订的安全协议书;⑦安装单位负责建筑起重机械安装拆卸工程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名单及特种作业人员证书;⑧建筑起重机械安装拆卸工程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⑨标定建筑起重机械安装位置和作业半径的施工现场总平面布置图。安装单位应当在建筑起重机械安装拆卸前2个工作日内通过书面形式告知工程所属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同时提交经施工总承包单位、监理单位审核合格的有关资料。未告知工程所属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的,不得实施安装拆卸作业。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在接到安装单位的告知书后,应对提交资料的齐全性、程序性进行审查,必要时可到施工现场查看。符合规定要求的,应在告知书上签字,并做好台账登记。

2.完善各种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并督促执行

建筑施工单位应根据相关安全技术标准、《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塔式起重机安全规程》、《施工升降机检验规则》及说明书规定等,制定、完善各种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施工现场应有“施工机械安全管理维修制度”、“塔式起重机安全管理制度”、“施工电梯安全管理制度”、“物料提升机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技术交底制度”、“施工机械设备交接班制度”等。司机室内应有针对各种型号运输机械特点制定的起重重量曲线图和操作规程。多塔作业应制定详细交叉作业操作规程;机械操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坚决杜绝违章指挥、野蛮作业;严禁操作人员酒后或疲劳作业;明确作业条件、做好作业前的检查、遵守作业中的安全事项和作业后的操作程序。施工企业和项目部须定期或不定期对现场设备进行检查验收。确保各种规章制度落到实处。

3.加强安全教育提高职工自身安全素质

建立企业和施工现场的安全培训教育制度和档案,明确教育岗位、教育人员、教育内容。建立职工安全教育卡,新工人进场实行“三级”安全教育,经考核合格后才能进入操作岗位。企业对职工特别对专职安全员、特种作业人员进行年度安全培训,培训进行考核,不合格者不得上岗。

4.加大处罚力度

从历次施工现场安全检查情况分析,塔吊超载、斜拉、吊钩保险装置失效、小车行程限位不灵或失效比较普遍:施工升降机、物料提升机笼门联销装置损坏、物料提升机楼层停靠联运装置不工作普遍存在;司机离岗或代岗现象偶有发生;维修人员更换零部件不与原垂直运输机构零部件上的材料、性能相同,维修后未按相关标准要求进行试验检查现象均有不同程度的存在。所有这些现象均存较大的安全隐患。施工企业应加大对相关责任人的处罚力度,及时消除安全隐患,杜绝较大安全事故的发生。

5.切实落实机械设备的年检工作

由于各种建筑起重机械的特点是多次重复使用,它随着工程建设的开复工不断地转移位置,而每次转移都要进行作业,并随着工程的进度变化而改变设备作业工况。设备经过多次安装拆卸及不断运输装卸后,钢结构连接部位及连接件尺寸公差均会发生变化。其安全性能会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安装质量也受到很大的影响。目前建筑施工企业或设备租赁企业往往对设备年检不重视,年检流于形式甚至不进行年检.有的设备带病工作给工程建设带来严重安全隐患。

四、结束语

如何做好建筑起重机械安装拆卸和使用管理工作是多方面的,建筑起重机械安全事故也是可以预防和避免的。作为各级管理人员和一线的具体工作人员,都应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理念,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切实保证工程建设者的生命财产安全!

机械行业工作经验总结篇(6)

1.机械电子工程办学模式及特点

国外的高等工科教育,十分重视微电子技术与机械工程的结合,在高等院校中正式建立机械电子专业的大致有两种类型,一种以机械制造过程机电一体化为方向,如日本的丰桥技术科技入学生产系统工程系和英国勃莱德福的制造系统工程系;另一种以产品机电一体化为方向,如日本的静岗大学光电机械学科。日本名古屋大学电子机械工程系的学者认为:过去是机械工程和电子工程分别作为两个独立的领域,今后,社会和发展形势迫切需要能够掌握机械工程和电子工程两个领域的人才。这个系设有电子机械基础理论、电子机械应用设计、超精密加工、电子机械测量、集成机械工程等5个教研室。日本东京大学机械工程系设计与制造系统专业(相当于我们现在的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的课程设计考虑了培养机电一体化人才的需要。他们认为在机电一体化产品中有关传感技术,数据转换、传递与处理技术,接口技术和计算机的操作与控制技术,以及应用软件等知识,已成为现代机械工程师必须具备的基本知识。因此他们在专业教学中增设了以下一些课程:机械工程学、机构与信息、信息化生产系统、CAD/CAM、自动化、先进制造技术、信号与图象处理、系统管理、机电一体化、系统动力学、机械动力学、工业综述、工业系统以及应用软件技术等。

我国高校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的设置始于20世纪80年代。最初机电工程专业是依据各校归口行业应急的需要,对原有相关专业进行调整而设置的,教学计划的制定明显带有“机靠电”或“电靠机”的倾向。而课程设置,尤其是体现机电一体化新技术的专业课程设置远跟不上技术发展的速度。尽管如此,由于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的率先渗透,这一时期系统性教育结合进修性教育培养出的机电一体化人才,在生产实践中,对改造企业的老产品、旧设备和生产线,提高自动化水平和经济效益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机电一体化人才的培养为了适应经济体制逐步转轨以及学科迅猛发展所带来的变化,许多高校对机械电子工程的专业结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均进行了大幅度的调整。

上海交通大学精密仪器专业立足于原有专业的改造,彻底更新原有的课程设置体系。该专业教改从优化专业课程设置入手,以“精密机械设计”“传感器”“微机及接口技术”等核心课程为结合点,链接反映学科新兴技术应用的相关课程。如在精密机械设计分支中,增设了“精密机械CAD、仪器CAD”等课程;在传感器分支中,增设了与提高产品质量休戚相关的“仪器可靠性设计”和为加强电路系统设计能力的“精密仪器电路”等课程。与此同时,考虑到近年来光机电一体化系统的研究已经步入产品化阶段,出于光、机、电、智能伺服系统综合设计能力培养的需要,又增设了“仪器光学基础”“自动控制系统”等课程。优化后的课程体系,总体分布趋于合理,较充分地体现了先进性、及时性、实用性的特点,形成了机、电、计算机技术“三足鼎立”之势。

哈尔滨工业大学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的教学改革自始至终是与学校211工程发展规划以及教改立项研究结合在一起的。为了挖掘内部潜力、调动积极因素、发挥综合优势,哈工大将校内原“精密机械及仪器制造工程”专业、“机电控制及自动化”专业以及机器人研究所、现代生产技术中心合并,重新组合成立了机械电子工程专业。这种集科研、教学、工程实践于一体的教学体系,不仅在师资力量、教学设施上为专业教改奠定了基础,而且合一化机制自身所具有的自动反馈功能,更为及时调整教学环节、更新教学内容提供了保证。重新制定的教学计划中,专业课程的设置具有学时少、针对性强的特点,经适当搭配后,与统设专业基础课组织,不仅形成了“机电控制和自动化”、“机电一体化产品设计和制造”两个专业方向(这与当前机电工程专业机械产品机电一体化和机械制造过程机电一体化分别设置的发展新趋势相吻合),同时,突出了知识传授与工程实际需要的紧密结合。

综上所述,机械电子工程办学模式的共同特点是:

(1)基于机械电子学从理论到实践的不断延伸和扩展,基于机械电子工程综合性人才培养的需要,遵循“宽口径、广适应”的原则,专业方向以机械产品机电一体化和机械制造过程机电一体化两个大方向来划分。

(2)站在市场经济对专业知识结构的总体高度上来权衡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与教学时数,摒弃以往单纯强调课程自身完整性的作法。对专业基础课,要削枝强干、精心搭配;对专业课,要反应现代科技水平,突出新、简明、实用。

(3)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探索适应经济新机制的管理方法。提倡三结合,gfl: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实践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实践环节要体现机与电的结合。

2.机械电子工程课程设置

借鉴国内外髙校设置机械电子工程取得的经验和成果,结合我院自身特点及地理优势,总结我院第一届机械电子工程办学经验,在“保证基础、突出主干、注重能力、增强适应性”培养原则的基础上,修改机械电子工程教学计划。建议课程设置如下:

(1)保留通识教育课程。

(2)修改学科基础课程设置。保留机械制图、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机电传动与控制、测试传感技术、液压与气动,将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工程材料及成型技术与机械制造工程原理整合为一门课,压缩学时:加强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具体将电子技术改为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并增加电工部分的电路分析;加强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增设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课程。

(3)修改专业课程设置。保留控制工程基础、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将数控技术与制造系统的计算机控制整合为一,改设为计算机控制技术并增加学时,增设数控机床与编程,增设机器人技术。

(4)合理设置选修课。对任选课可按照“宽而浅”的原则设置课程,组织教学内容,一般每门任选课以20~30学时为宜;对于跨专业的任选课可采用讲座方式,一般每门课程的讲座时间10〜15学时为宜,以拓宽知识面、增加信息量、扩大视野、促进能力与素质的培养提高为目的。

3.机械电子工程实践教学环节

为了在大学的有限时间内,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除了课堂教学部分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应围绕上述培养目标进行改革外,还应重视实验教学及工程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这是因为在实验教学及工程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将所学的知识用于解决工程实际问题,从而产生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6跃;通过实验及实践教学,学生提高了学习兴趣,贴近了工程实际,进一步明确了学习目的。尤为重要的是还为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供了一个合适的环境。基于上述原因,我们对机械电子工程实践教育体系的建设进行了探讨研究。

3.1 机械电子工程实践教学体系

以本科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为依据、以评估要求为标准,建议我院机械电子工程实践分为3个阶段,贯穿于大学四年教学全过程,且每个阶段都有一定的目的与要求,各阶段的基本内容下:第一阶段为实践认知阶段,本阶段教学主要沿工程设计的实际过程展开,使学生通过参观、调研、资料查询检索、采购与经济核算、动手拆装、模型制作、计算机绘图大作业的实践,得到一个真实的较完整的工程经历,强化学生的工程意识,加深对机电结构的感性认知,并结合有关的机电工程导论课使学生对机械电子工程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

第二阶段是基础实践阶段,使学生通过金工实习、电工电子实习,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机电传动与控制、测试传感技术、液压与气动、微机原理等课程的实验、课程设计和大作业等环节,了解制造与控制的基本工程知识与设计过程,训练学生逐步树立工程观念,提高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第三阶段是综合实践阶段,把工程设计与机电课程结合起来,进行机械设计与机电控制相结合的综合设计。在这一阶段学生结合专业方向课程的学习,首先通过机电系统综合实验的yii练,然后通过专业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设计,使学生综合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初步能力得到系统的培养与锻炼。

在实践时间安排上,除了在学期末安排一段集中时间实施外,基础实验采用单独设课的形式;专业综合实验采用比较灵活的方式,只给学生布置一定的实验任务与最终要求,而完成实验任务的过程则由学生自己确定;在实验进度安排上,只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某…段时间内(如一个学期内)完成,实验室在规定的时间内对学生完全开放,学生完成实验有较大的灵活性,从而为学生的个性发展与创造性的发挥创建一个适宜的环境。

3.2 机械电子工程综合实验课程设置

针对机械电子工程的特点,建设机电系统综合性实验平台。设计符合新形势下的科学合理的实验教学体系方案,充分突出综合性实验的主体作用,提高共享性、开放程度和效率。

机电系统综合实验是机械电子工程的综合性实验课程,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已学的力学、机械原理和机械设汁、控制工程、测试技术、微机原理、计算机控制技术等课程知识来提高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该课程通过学生亲自、独立完成一系列较有针对性的小设计小制作,使学生在独立工作能力、实验实践以及专业技术知识与技能的综合应用等方面得到比较实在的锻炼和培养。具体题目是从教学、科研、生产实际课题中提炼而出,每种题目由一至两名教师负责辅导,各班学生分为4〜5种不同类型、不同内容的题目。如机械电子的具体综合实验题目可以设为:①单片机实验系统一应用硬件及软件的设计与研制;②爬楼轮椅的设计和实验模型的设计、制作;③单片机控制电梯教学模型;④带闭环控制功能的单相交流伺服电动机调速系统;⑤单相调速电动机控制的机械手;⑥单片机直流电动机控制系统。

在专业综合实验的内容和时间安排上,采用比较灵活的方式,只给学生布置一定的实验任务与最终要求,而完成实验任务与过程则由学生自己确定;在时间安排上,只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某一段时间内(如一个学期内)完成,实验室在规定的时间内对学生完全开放,学生完成实验有较大的灵活性,为学生的个性发展与创造性的发挥创建一个适宜的环境。同时又可以较好地解决了实验室的设备在集中实验时不够用,空时又闲置着的矛盾,较好地发挥实验设备的效能。

3.3 机械电子工程毕业设计

进入21世纪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了更高层次、更快速度的发展时期,需要大量不仅有较深的专业知识,而且知识面更宽、素质全面的高等工程技术人才。机械电子工程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工程素质和工程技术综合应用能力,毕业后能胜任机械电子工程方面的设计、制造、研究开发、维护与使用、生产及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学生毕业后能否适应多项技术工作的需要,是否具有一定的开拓和创新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毕业设计的效果。为此,毕业设计要着眼于市场,选择科学研究与新产品开发相结合的“实战”题目,将新技术运用融入技能培养之中,同时让同学们接触市场经济知识,使他们在实战演练中不仅增长技术才干,而且感受到市场竞争的严峻。

建议从三年级下学期开始实行导师制,学生可以选择毕业设计的方向和指导教师,结合导师的科研项目,提前进入毕业设计,为保证毕业设计质量打下基础。坚持选择科研项目和有生产应用背景的题目,真题真做,使学生受到严格的工程实践和科研训练。已经签定就业协议的,毕业设计的题目可以征求用人单位的意见,将毕业设计题目与企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和教师科研成果联系起来。少数学生的毕业设计可以在用人单位做,由学校和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联合指导。学生不仅可以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而且可以亲生经历企业实际的工程训练过程,对现实社会有直接的了解,为今后上岗工作奠定基础。

总之,实践性教学体系的改革是专业总体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始终遵循“来源于实际,还原于实际”的指导思想。

4.结语

机械电子工程培养的是复合型应用人才,是从事机电一体化产品设计、制造、运行、试验、开发研究的高级技术人才。要求他们既具有扎实的机械、电子、信息等方面的理论基础,又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工程设计和综合调试能力,从而能综合运用系统理论、机械技术、电子和计算机技术及其现代技术,实现硬件技术和软件技术的巧妙结合,形成优化设计方案,研制出高功能、高质量、高可靠性、低成本的机电产品和系统。要实现上述培养目标,必须从各方面采取措施:

(1)课程设置做适当调整,学生在学习机械类知识的同时,必须加强电类知识、计算机应用和机电接口技术、自动化技术的学习。

(2)加强实践环节,建设机电系统综合实验平台。

机械行业工作经验总结篇(7)

Abstract: with the constant improvement of China's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level,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scale expands unceasingly. In the long history of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agricultural machinery played an indispensable role.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great changes have taken place in agricultural machinery design method. Agricultural producers in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and gradually expanded at the same time, more concerned about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machinery modernization, and through the improvement of technology and design, to improve the using efficiency of agricultural machinery and the efficiency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This article will review the brief analysis of agricultural machinery modernization design method of related content, to promote the further improve the level of agricultural machinery modernization, for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revenue to play a positive role in promoting.

Key words: agricultural machinery; Modern design; Methods review

中图分类号:S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在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始终离不开农业机械所发挥的作用。现代设计方法的主要内容涉及新理论与计算机应用相结合的产物,其设计方法以思维科学、设计理论系统工程为基础方法,并以计算机为主要工具进行各种方案、图样以及程序的总和。对于农业机械现代化设计方法的综述内容,我们仍然在不断的探索过程中,在明确现代化设计方法的含义以及核心发展事项的基础之上,搭建设计平台,在以利于软件优化参数的核心发展目标中,重视建设平台涉及到的创新方法规律、优化软件设计、试验台架、优化软件设计及现代设计方法等方面工作的发展动态。在不断的研究中,我们发现现代化设计方法的突出优点是缩短周期、降低发生的成本以及提高精准度。

一、创新方法的建立

随着科研实践活动水平的不断提高,在农业机械现代化设计的过程中,农业机械的创新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以及普遍性。在农业机械发展过程中应用的创新方法,主要是指建立全新的机构,使之在现有的科技条件下,完成传统机构无法满足的技术要求。只有在实践的不断发展中,逐渐完善出传统机构所不具备的技术措施,才能在一定程度上确保农业机械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在实际工作中,建立的机构创新可以从发现机构创新元素以及找到实现创新元素的相关的技术施工方案,使之可以为农业机械的现代化设计工作做出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我们也必须明确,发现机构创新元素以及找到实现创新元素的相关的技术施工方案,在实施的过程中都需要克服一定的困难,并且会依据现实条件的变化,使施工技术方案的难度不断变化。

二、优化软件设计

从理论层面分析,现代设计方法的主要内容涉及新理论与计算机应用相结合的产物,其设计方法以思维科学、设计理论系统工程为基础方法,并以计算机为主要工具进行各种方案、图样以及程序的总和。在现代化软件工作中,主要包括市场上可以见到的出售中的以及自编的软件。随着市场出售软件功能的逐步强化,相关的研究人员必须在实践的科研中掌握一定的软件管理与使用技能。

一般而言,我们需要掌握的软件方法应在实践的科研中不断的总结,而不是一味的依靠一些理论知识来强化农业机械的使用技巧。毕竟理论与实践的运用之间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依据目前软件发展的水平,虽然市场软件的所具备的功能足以完成农业机械的虚拟制造、试验以及重要的测试工作,但是缺少二次开发的技术,使之无法完成其核心的参数优化设计工作。这将在一定程度上,极大的影响农业机械现代化的虚拟制造、试验以及测试的相关工作的完成情况,并影响其验证农业机械内部优化参数的相关标准。

三、试验台架

在农业机械现代化设计工作中,为了完成农业机械内部的优化以及虚拟制造、试验、测试的工作,我们必须考虑农业机械试验台架及其核心部件的科研工作。在农业机械实际的优化操作工作中,必须借助试验台架来完成农业机械部分核心部件的优化检测以及可靠性的相关试验。相关的科研人员只有确保农业机械部分核心部件的优化参数符合施工的技术标准,以及确保所有试验工序的质量前提下,才能组织相关的工作人员对农业机械进行整体设计完善的工作。并按照相关的工作程序,进行田间的试验活动,在实践中检验农业机械的各个部件的性能。并记录好试验的细节性工作,使相关的技术人员可以通过现场的试验结果,借助现代科技的力量以及专业的设备来深入研究农业机械核心部件的优化设计工作。

四、现代设计方法的优点

在农业机械现代化设计的相关实践中,科研人员不断的完善试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同时将对农业机械的 参数优化、虚拟制造以及农业机械的试验、测试归结为现代化设计方法的核心内容,并在此核心内容的指导下,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相对而言,农业机械现代化设计方法的优点主要集中在可以在缩短周期的基础上,实现降低科研成本以及提高精准度的相关目标。大多数的农业机械的现代化设计工作,都需要利用计算机绘制相关的制作图纸以及在符合标准的试验台架上进行不断的虚拟制造、测试来完成的,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农业机械科研活动季节影响的问题。同时,在采用先进优化方法的作用下,可以提高试验样机的成功率,以达到有效的降低科研的成本。

五、现代设计方法

在农业机械现代化设计的相关工作中,现代化的设计方法始终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农业机械现代化设计的工作中,我们仍致力于不断的探索过程中。在农业机械现代化方法设计的工作中,优化参数的设计工作是非常重要的。相关的科研人员可以利用现有的科技设备,通过一定的目标函数的计算,在不断的改变参数的试验过程中,最终确定最为合理的设计参数。因此,农业机械的现代化设计方法,需要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去探究。

总结: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必须重视对农业机械现代化设计方法综述的相关内容。并在实践的探索中不断研究农业机械现代化设计的方法。相关工作人员必须明确在现有的发展理论中,农业机械的发展离不开现代化的设计软件。在现代化软件工作中,自编的软件需要相关科研人员付出巨大的努力进行研究工作,才能确保农业机械设计的缺陷最小化,才能进一步优化设计参数。使之可以有效的维护农业机械设备的老化、及时的解决机械设备的相关问题。因此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必须重视农业机械参数优化的相关工作,使之可以有效的促进农业机械现代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机械行业工作经验总结篇(8)

中图分类号:S233.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9868(2016)05-0107-04

甘肃省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的总体思路是以提高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为目标,以农业主产区、主要农作物和生产领域的耕整地、播种、植保、收获、秸秆处理及废膜捡拾为重点,以推广先进适用农机化技术及装备、培育壮大农机服务市场为主体,以探索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及改善农机化设施为重点内容,积极开展全程机械化示范区创建,提高主要农作物综合生产能力。2015年,甘肃省农机局在全省开展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抓点示范工作,共建立了45个示范点,其中建立省级示范点7个,省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总站在7个省级示范点抓点示范工作方面做了一些探索,取得了一定效果。

1取得的成效

1.1建立示范区,总结形成了一批全程机械化技术模式和工艺路线

分别选择了代表性较强的河西灌区、陇东塬区、南部山区和中部丘陵区建立了7个具有一定规模的玉米、马铃薯全程机械化省级示范点,采用比较成熟的机械化生产模式,集中连片、示范推广,主要示范玉米全膜双垄沟播、垄作半膜、平作半膜、平作不覆膜、保护性耕作和马铃薯全膜双垄沟播、大垄双行覆膜覆土、单垄单行不覆膜等技术模式。实施耕整地、起垄覆膜、播种、植保、收获、秸秆处理、废膜捡拾及深松等环节机械化技术。通过边试验示范,边总结经验的方式,按照全程机械化技术内容的要求,兼顾技术的先进性和机具的适应性,从工艺流程、技术要点、作业规范、机具选配及服务方式等方面进行研究,制定了一整套可复制、可推广的机械化生产模式和工艺路线。1.1.1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模式和工艺路线按照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涉及到的种子选择处理、地块及茬口选择、精细整地、起垄覆膜、播种、田间管理、收获和废膜捡拾等多个环节综合考虑,在肃州、广河、崆峒、安定及榆中5个示范点示范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模式3种,经对比试验,确定全膜双垄沟播、平作半覆膜、平作不覆膜3种模式作为主推模式,按照主推模式,研究提出了工艺路线、适宜区域,见表1。1.1.2马铃薯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模式和工艺路线按照马铃薯生产全程机械化涉及到的种子选择处理、耕整地、起垄覆膜播种、病虫害防治、收获和废膜捡拾等多个环节综合考虑,在安定和临洮示范点示范马铃薯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模式4种,经对比试验,确定半膜覆土、大垄双行覆膜覆土、全膜双垄沟模式和单垄单行不覆膜4种模式作为主推模式,按照主推模式,研究提出了工艺路线、适宜区域,见表2。

1.2开展试验选型,初步明确了一批主推机具各示范点

针对玉米、马铃薯生产关键环节和薄弱环节,引进示范推广了一批性能优良、适应性强的作业机具,项目组并对机具的适用性、可靠性进行全面考核,通过试验选型,初步明确了一批主推机具(见表3、表4),这些机具基本达到了全程机械化对机具先进、安全、适用及经济的要求,基本解决了全程机械化机具配套问题,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中。

1.3定量测定和定性分析相结合,凸显了全程机械化的社会效益

项目实施中,设置了不同技术模式下的对比试验,定量测定和定性分析相结合,严格按照试验方案测试不同耕种模式下作物生长、产量以及作业成本的情况,规范调查取样程序,认真测定相关数据,科学分析对比试验结果,比较全程机械化不同模式的效益,为进一步探索全程机械化技术模式,准确评价机械化作业效益,总结完善全程机械化技术操作规范提供了翔实依据。本项目不仅为示范工作树立了样板,也为今后推广工作奠定了基础。1.3.1作业成本测试分析主要测定了玉米和马铃薯耕整地、播种、田间管理、收获及残膜回收等5个环节的作业成本,以半机械化为对照,计算出了节本情况,试验结果详见表5、表6。成本测算结果表明,玉米、马铃薯全程机械化生产成本比对照关键环节机械化作业方式,减少作业工序2~4道。玉米全程机械化生产平均成本为4720元/hm2,比半机械化生产成本降低10837.8元/hm2;马铃薯全程机械化生产平均成本为6843.6元/hm2,比半机械化生产成本降低15671.4元/hm2。1.3.2作物产量测试分析主要测定了玉米和马铃薯生长、产量等情况,以传统种植为对照,计算出了增产情况,试验结果如表7、表8。测产结果表明,全程机械化示范点玉米平均产量11250.6kg/hm2,比半机械化平均增产624kg/hm2,增产率5.81%;全程机械化示范点马铃薯平均产量16305kg/hm2,比半机械化平均增产2085kg/hm2,增产率14.66%。综合分析,全程机械化效益明显。

1.4加强合作社培育,提高了全程机械化社会化服务能力

项目实施中,各示范点加强农机专业合作社培育,通过项目资金的引导和扶持,发展和壮大了农机专业合作组织的实力,增加了收入。技术人员学到了农机、农艺知识,提高了全程机械化社会化服务能力。项目共培育6个农机专业合作社,酒泉市华夏农机专业合作社共流转土地346.7hm2,其中用于玉米全程机械化示范点土地78.2hm2,共投入39台机具开展全程农机作业服务;临洮县得军农机专业合作社共流转土地146.7hm2,全程用于马铃薯全程机械化试验示范,共投入36台机具用于机械化作业;平凉市扶持成立了荣鑫农机专业合作社,并依托合作社建立了玉米全程机械化示范点,同时开展作业服务,全年完成各类作业面积773.3hm2,经营收入83.26万元。

2存在的问题

2.1个别示范点工作认识不够到位,影响效益发挥

一是对全程机械化示范工作理解认识还不到位,工作缺乏系统性和主动性。二是示范点技术人员不足,一些环节的技术指导工作不力,影响了项目实施质量。

2.2机收仍是玉米全程机械化的瓶颈,缺乏主推机型

各示范点引进了目前国内较为先进的玉米收获机具,基本解决了收获环节作业机具,但是应用效果还不太理想,如籽粒损失率、果穗损失率、籽粒破损率及苞叶剥净率等主要指标均比机具产品标准规定值高,机具的性能、质量和可靠性存在一定问题。薄弱环节机具装备未全面解决,特别是适用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种植模式的茎穗兼收型玉米联合收获主推机型缺乏,机收技术瓶颈尚未完全突破。

机械行业工作经验总结篇(9)

农业机械化科技发展专项规划指出,今后五年农机化科技发展的指导思想是,按照“自主创新、加速转化、提升产业、全面发展”的总体要求,坚持基础理论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相结合,原始创新与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相结合,农机农艺相结合,产学研推相结合,努力改善农机化科技保障条件,提升科技创新水平和技术转化能力,为农业机械化又好又快发展提供科技支撑。要以农机化技术有效供给能力显著提升,农机化科研条件逐步改善,农机农艺融合、产学研推紧密结合的创新机制不断完善,农机化科技人才队伍素质不断提高为目标,围绕制约不同区域、不同作物机械化的共性技术,重点开展机械化耕作、种植、田间管理、收获和农业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研究及农机鉴定与检测技术研究;突破主要农作物机械化关键技术,完善机械化生产技术体系;加快设施园艺、设施养殖、渔业和农产品初加工装备与技术研究;加快牧草和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技术研究;加强农机化软科学研究。要在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创新体系;加强政策扶持,保障经费投入;加强联合协作,健全创新机制;实施重点工程,提升创新能力;加强国际合作,深化技术交流等方面为农机化科技发展提供保障。

未来五年,农机化教育培训要以素质提升和创新能力建设为核心

坚持“服务发展、人才优先、以用为本、创新机制、高端引领、整体开发”的方针,以农业机械化管理人才、科技人才和实用人才三支队伍建设为重点,创新教育培训内容,改进教育培训方法,整合教育培训资源,优化教育培训队伍,提高教育培训质量。期间,规划每年培训农业机械化管理、科技和实用人才550万人次以上,其中管理人才队伍每年培训20万人次以上;科技人才队伍80万人次以上;实用人才队伍,450万人次以上。要以提高政策执行能力为目标,加大农业机械化管理干部培训力度;以提升技术支撑能力为目标,加快农业机械化科技人员培训步伐;以提高作业服务能力为目标,增强农机实用人员培训效果;以提升教育培训能力为目标,加大基础设施和师资队伍建设;以提高实用技能为目标,加快农业机械化职业技能开发。要继续实施农业机械化教育培训大行动,加大对农业机械化教育培训的扶持力度,完善农业机械化教育培训管理制度,营造农业机械化教育培训良好氛围。

未来五年,农机化技术推广要加快新技术试验示范和普及应用

要以增产增效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机械化技术推广为重点,加强体系建设、创新推广机制、提升服务能力,努力实现薄弱环节机械化突破。总体目标是:农机化技术创新能力、技术集成能力、推广服务能力得到全面提升,为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超过60%提供技术支撑。十二五期间,要重点推广主要粮食作物生产机械化技术,经济作物机械化关键技术,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机械化技术,畜牧、水产养殖机械化技术,设施农业工程技术,丘陵山区农机化技术等。要通过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鼓励农机企业、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农民等加大农机化新技术推广的投入力度;加大农机化技术推广项目的论证和立项工作力度,科学谋划项目,增加项目储备。加强农机化示范区建设,以全程机械化生产方式为主,加强先进的农机化和农艺技术集成,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完善农机科研、教学、推广、生产单位协作机制,进一步促进产学研推结合。加强农机、农艺等部门的合作,促进农机农艺融合、机械化与信息化融合、机械化与现代农业生产经营方式融合。

未来五年,农机试验鉴定要大力提升鉴定能力、公共服务能力和规范化水平

机械行业工作经验总结篇(10)

中图分类号: F4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机械是施工五项要素(人工、机械、物资、材料、环境)之一。对于我们从事化工施工建设的企业而言,大型施工机械(即大型起重设备)更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作为一名项目部现场施工调度,结合从事本专业工作经验,现就大型施工机械的使用浅谈一下个人感触。

使用大型施工机械主要应履行制订机械使用计划、机械资源调配和现场实施督导三个步骤:

制订机械使用计划

人员参与

制订机械使用计划,是项目部群策群力的大事,现场施工调度应积极参与,会同起重专业技术人员共同编制,向主管编制计划的专业技术负责人给予经验方面的支持。这样即可促进计划制订的完善,也有利于日后调度员对机械资源进行有利的调配;

计划时间

按照施工合同的开工和竣工时间,根据安装设备吨位及数量,编制出大型施工机械总体使用日程安排。在整体日程安排出台后,应进一步考虑分析不确定因素,既参照安装设备进场计划和施工场地及具体环境的局限性,再做细节调整。

确定机械性能标准

确定机械使用性能标准专业性较强,理论上讲,性能越大,吊装能力越强,但基于对成本费用的考虑,则要求量体裁衣,既要满足于吊装性能要求,又要降低使用费用成本。现代大型起重设备发展速度迅猛,先进水平日益提高,较之与过去相比优点为组装省时省力、占地面积小、吊装能力强、操作简便、安全性可靠,从而使得整体吊装效率大大提升,但相对过去机械使用成本也在大幅增长,所以在确定机械性能标准上应尽量体现出可行、安全、节约三个理念。

机械使用计划正式形成后,需及时上报公司主管部门,以备公司总部进行整体协调机械资源。

施工机械资源调配

信息采集

掌握和了解市场方面大型施工机械的归属及动向,是市场经济体制下,化工施工企业施工管理所应具备的一项重要职能。施工地点不固定,构成了化工施工企业工作地飘移式特性,尤其针对外地施工,对所需使用大型施工机械的信息要随时进行跟踪,在特殊情况下,有必要签订预约协议,避免因资源紧缺导致调配不到位而影响整体施工进度。

机械选用

在机械能力相对等同,且机械调迁费用支出相对等价的情况下,在选用上应遵循以公司内部资源为主,外部资源为辅的原则。纵向积极寻求公司总部给予支持援助,横向主动与外部资源方面保持联系,以便应急采用,扩大市场资源,保障现场机械资源需求。

大型施工机械进入施工现场的同时,及时向公司总部进行报告,以便于公司统筹就近二次调配,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

费用控制

施工机械费是项目施工成本重要组成部分,与人工费同样具有伸缩性和可控性。单从成本角度来讲,日常机械选用恰当,可使机械成本在受控状态之中,为工程目标利润增添一份保证。

机械成本控制贯穿于全部施工过程之中。首先是机械选用对象,尤其在采用外部资源时,要对各家机械台班的单价及调迁费用进行横向性价比,积极采用服务质量上承,价格费用合理的资源;其次是机械调配方法,提高机械利用率,熟悉掌握现场施工进度,细致了解现场所需使用大型机械的环节及步骤,在调配过程中结合时间、场地、工序等诸多情况,尽量做到一车多派,一车多用,一车多能;再次是强化对人的管理作用,机械固然是静态,只有通过人的操纵才能转换为动态。因人为所造成机械停滞或动而无功,日积月累必将对机械成本构成透支。作为现场调度员有责任监视检查机械在用状态是否良好,排除各项不利因素,促使机械使用操作人群最大化提高机械利用率。

现场实施督导

施工机械进场准备

第一、在确定机械点位后,对其场地进行全面勘察,目的是检验场地是否适用于机械操作运转的要求以及为达到这种要求所进行的改造,其中包括地面耐力(如是检修项目还要查找总图论证地下设施)、地面平整度、周边物件障碍、高空缆线障碍等。在改造过程中应严格执行吊装方案,地耐力不足则需按标准开挖土方充填耐压石料并保证其地面平整,周边及空间障碍进行暂时拆除,遇有不可拆除的则应及时修改吊装方案。

第二、选拔专业技能精干人员,临时组建专业吊装队来完成机械进场组装,安装装备吊装,机械退场拆卸三项工序。

第三、为大型施工机械的组装调配出充足的组装机械及物资,包括吊车、枕木、相应尺寸的卡具和绳索。

第四、作好相关安全防护措施。

资质检验

人员资质检验,包括机械操作人员特种岗位上岗许可证、特种机械操作证、岗位技能等级证书等。

机械资质检验,包括机械出厂合格证、特种机械检验合格证,机械性能表。以上资料查验核对后复印留存建档,并报送监理部门。

施工机械进场组装

大型施工机械部件须逐一有序进入施工现场,一方面受施工场地大小限制,另一方面也是组装工序的要求。所有部件必须按计划指定位置摆放到位,避免二次倒运,费工费时而降低组装工作效率。从节约成本费用角度出发,机械组装讲求时间效率,但同时也要确保操作安全和质量。在组装过程中,严格执行操作规范,保护好每台部件的质量,确保组装后的机械在使用过程中安全可靠。

实际性能操作检测

机械组装完毕后要督导进行模拟操作(试吊),一是证明机械的实际性能,二是考查机械运转是否正常,三是通过模拟操作发觉漏洞并加以改进和完善,从而确保正式吊装一次成功。

正式操作使用

大型设备吊装事关重大,各项细微的环节均不容半点忽视。

正式吊装应选择天气晴朗之时,风力应符合技术规范要求以内,如自然条件情况恶劣,绝对不可强行操作。

组织会同安全技术专业人员,对被吊装设备所采用的卡具、绳索及司索方式进行最后检查。

尽可能消除现场噪音,暂停其它电动机械运转。

切断所有预计影响吊装过程的电缆电源。

设置吊装区域警械线,并设专人守护每条通道,严禁车辆闯入和行人穿行。

保持现场综合信息沟通,随时组织协调处理突发性事物。

上一篇: 健康讲座活动总结 下一篇: 宪法教案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