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学设计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2-12-25 22:48:21

声学设计论文

声学设计论文篇(1)

在作前瞻性的课题研究时,首先要立题,而立题一定要新颖,最好通过查新,以确定待作的这项研究,他人是否作过,如果多人已作过并已有了明确结论,自己再作则仅是重复他人的项目而无新的意义。当然,在实际工作中发现了与前人不同的结果,此时为了进一步深入研究,仍可立题,其结果可能是一项重大突破或发明。立题后,继之要对本课题作合理的设计,并且绝对要严谨。

在确定了具体的科研题目后,应按以下几点去做并固定不变。

研究对象:要恒定。包括病人、对照健康人(志愿者),某种动物或其他。这个栏目中,对人体最好不用“实验”两字,对动物或其他类可用“实验研究”。对所研究对象的年龄、性别、条件等应当一致且固定不变,特别在病人组与对照组间的性别、年龄要相当方可。

研究方法:要新颖。检测和治疗方法切勿全部重复他人所用的内容,并且应由专人、专机完成。例如技术熟练者与新参加工作者的技术条件不相同,其检测的结果则会出现人为的差异。又如仪器性能相差过甚时,所作结论会有一定的差异,否则作出的结论均一致,其可信性则值得考虑。

检测指标:要准确。选择容易观察和意义明确的客观指标。如观察胎儿脐带绕颈的时间,最好在分娩前,若距分娩时间较长,则其结果之可信性就不如分娩前。

若使其科学性强,检测的指标要有旁证,如检测诊断冠脉狭窄最好有冠脉造影结果的对比。诊断腹部某脏器之恶性肿瘤则应有手术病理或针吸细胞学的证实。这些在科研设计时应安排好。

研究结果:要有科学性。要按科研设计的目的研究和观察,得出结果以统计学的客观数据为结论,作为本项课题研究的结果最佳。

统计方法:设立对照组:要条件相似。为使结果更具有说服力,应设对照组,通过实验组与对照组的结果对比,分辨出处理因素与非处理因素对研究结果的差距。处理因素包括对病人的检测、治疗方法、剂量等,非处理因素包括社会、环境等。非处理因素在两组均相对一致时,例如,两组间的年龄、性别均一致,检测时期亦相同,如同在某一季节内等,其得出的结果才具有较高的科学性。

随机化:要客观。随机化即研究两种不同检测方法、治疗方法、用药方法等对检测或治疗结果的观察。随机化是保持实验组与对照组相对均衡的方法,即应用抓阄、抽签等方式。这并非按主观愿望挑选,而是被研究对象是从总体中随机抽取的,即每个对象都有同样的机会被抽到。

样本量:要大。样本量越大,其反映客观的真实性越大。病例组与对照组样本最好各在30例以上或再多些。如常见的病例在观察药物疗效时,最好 100~200例或更多,对照组也应有50~80例或更多。如果某种新疗法作鉴定性研究时,样本量应超过200例。有时大样本有一定困难,但应确保研究结果的科学性。样本少时,要求:

(1)个体间差异不大;

(2)两组间效应差异大(p<0.01)时;

(3)严格控制非处理因素;

(4)罕见或少见病例,例数可少到10例左右;

(5)特殊疾病可个案报道。

2、撰写论文

将自己所做的各种研究,予以真实的、客观的作一总结和评价。但不应同于一般的工作总结。撰写时应重点突出、简明扼要,文字通顺、条理清楚、用词得当、数据可靠。一般论著不超过3000字(含图、表及参考文献),短篇和个案500~1000字,综述亦勿超过5000字为宜。

题目:立题应简明确切。通常20个字左右,最多不超过26个字为宜。应能准确的反映出论文的主要内容。

作者:一般论著不超过5人;综述1人,审校不应超过2人。

摘要:250字左右,并按结构式摘要撰写,即:

(1)目的:本项检测或研究的出发点。

(2)方法:所观察或检测的指标,如病人及对照组的数目、性别、年龄、病种,使用的仪器、探头频率以及采用的方法等。

(3)结果:检测或实验方法得出的具体效果或指标,对比数据,最后结果,以及对上述各项的附加解释。

(4)结论:本项目的观察、研究或检测后的总结性的定论。

关键词:凡有摘要的论文皆应标引关键词。关键词主要自文题中选取,不足时可自摘要或正文中选用。选自论文所研究的目的、对象和涉及的新技术等。

(1)定义:可直接表达论文要点、中心内容和特征的词。

(2)用途:提供检索窗口。

(3)数量:3~10个,一般3个。

(4)词性:名词或名词性词组、形容词性。而代词、介词、冠词、连词、情态动词等皆不能作为关键词。

(5)方式:按顺序排列成关键词索引。

(6)要求:用规范化检索语言,即主题词。应查阅中国医学科学院信息研究所编辑出版的《医学主题词注释字顺表》(Medical Subject Headings Annolated Alphabetic List.Me SHAAL)。当所用词未查及时,可用同义词、近意词或关联词,并可配用有关的副主题词,亦应查阅《Me SHAAL》副主题词字顺表〔1〕。

引言:应在250字之内。应概括简明的叙述立题的理论依据,研究思路与基础,国内外现状,并应明确指出本研究的目标。

材料与方法(资料与方法):此部分是论文的基础和关键。评价论文主要看材料和方法的可信度和确定结果的标准。应写明病人、对照组、所用仪器种类、探头频率、检测的方法、药物名称(不用商品名)、剂量等。

声学设计论文篇(2)

在作前瞻性的课题研究时,首先要立题,而立题一定要新颖,最好通过查新,以确定待作的这项研究,他人是否作过,如果多人已作过并已有了明确结论,自己再作则仅是重复他人的项目而无新的意义。当然,在实际工作中发现了与前人不同的结果,此时为了进一步深入研究,仍可立题,其结果可能是一项重大突破或发明。立题后,继之要对本课题作合理的设计,并且绝对要严谨。

在确定了具体的科研题目后,应按以下几点去做并固定不变。

研究对象:要恒定。包括病人、对照健康人(志愿者),某种动物或其他。这个栏目中,对人体最好不用“实验”两字,对动物或其他类可用“实验研究”。对所研究对象的年龄、性别、条件等应当一致且固定不变,特别在病人组与对照组间的性别、年龄要相当方可。

研究方法:要新颖。检测和治疗方法切勿全部重复他人所用的内容,并且应由专人、专机完成。例如技术熟练者与新参加工作者的技术条件不相同,其检测的结果则会出现人为的差异。又如仪器性能相差过甚时,所作结论会有一定的差异,否则作出的结论均一致,其可信性则值得考虑。

检测指标:要准确。选择容易观察和意义明确的客观指标。如观察胎儿脐带绕颈的时间,最好在分娩前,若距分娩时间较长,则其结果之可信性就不如分娩前。

若使其科学性强,检测的指标要有旁证,如检测诊断冠脉狭窄最好有冠脉造影结果的对比。诊断腹部某脏器之恶性肿瘤则应有手术病理或针吸细胞学的证实。这些在科研设计时应安排好。

研究结果:要有科学性。要按科研设计的目的研究和观察,得出结果以统计学的客观数据为结论,作为本项课题研究的结果最佳。

统计方法:设立对照组:要条件相似。为使结果更具有说服力,应设对照组,通过实验组与对照组的结果对比,分辨出处理因素与非处理因素对研究结果的差距。处理因素包括对病人的检测、治疗方法、剂量等,非处理因素包括社会、环境等。非处理因素在两组均相对一致时,例如,两组间的年龄、性别均一致,检测时期亦相同,如同在某一季节内等,其得出的结果才具有较高的科学性。

随机化:要客观。随机化即研究两种不同检测方法、治疗方法、用药方法等对检测或治疗结果的观察。随机化是保持实验组与对照组相对均衡的方法,即应用抓阄、抽签等方式。这并非按主观愿望挑选,而是被研究对象是从总体中随机抽取的,即每个对象都有同样的机会被抽到。

样本量:要大。样本量越大,其反映客观的真实性越大。病例组与对照组样本最好各在30例以上或再多些。如常见的病例在观察药物疗效时,最好 100~200例或更多,对照组也应有50~80例或更多。如果某种新疗法作鉴定性研究时,样本量应超过200例。有时大样本有一定困难,但应确保研究结果的科学性。样本少时,要求:

(1)个体间差异不大;

(2)两组间效应差异大(p<0.01)时;

(3)严格控制非处理因素;

(4)罕见或少见病例,例数可少到10例左右;

(5)特殊疾病可个案报道。

2、撰写论文

将自己所做的各种研究,予以真实的、客观的作一总结和评价。但不应同于一般的工作总结。撰写时应重点突出、简明扼要,文字通顺、条理清楚、用词得当、数据可靠。一般论著不超过3000字(含图、表及参考文献),短篇和个案500~1000字,综述亦勿超过5000字为宜。

题目:立题应简明确切。通常20个字左右,最多不超过26个字为宜。应能准确的反映出论文的主要内容。

作者:一般论著不超过5人;综述1人,审校不应超过2人。

摘要:250字左右,并按结构式摘要撰写,即:

(1)目的:本项检测或研究的出发点。

(2)方法:所观察或检测的指标,如病人及对照组的数目、性别、年龄、病种,使用的仪器、探头频率以及采用的方法等。

(3)结果:检测或实验方法得出的具体效果或指标,对比数据,最后结果,以及对上述各项的附加解释。

(4)结论:本项目的观察、研究或检测后的总结性的定论。

关键词:凡有摘要的论文皆应标引关键词。关键词主要自文题中选取,不足时可自摘要或正文中选用。选自论文所研究的目的、对象和涉及的新技术等。

(1)定义:可直接表达论文要点、中心内容和特征的词。

(2)用途:提供检索窗口。

(3)数量:3~10个,一般3个。

(4)词性:名词或名词性词组、形容词性。而代词、介词、冠词、连词、情态动词等皆不能作为关键词。

(5)方式:按顺序排列成关键词索引。

(6)要求:用规范化检索语言,即主题词。应查阅中国医学科学院信息研究所编辑出版的《医学主题词注释字顺表》(Medical Subject Headings Annolated Alphabetic List.Me SHAAL)。当所用词未查及时,可用同义词、近意词或关联词,并可配用有关的副主题词,亦应查阅《Me SHAAL》副主题词字顺表〔1〕。

引言:应在250字之内。应概括简明的叙述立题的理论依据,研究思路与基础,国内外现状,并应明确指出本研究的目标。

材料与方法(资料与方法):此部分是论文的基础和关键。评价论文主要看材料和方法的可信度和确定结果的标准。应写明病人、对照组、所用仪器种类、探头频率、检测的方法、药物名称(不用商品名)、剂量等。

结果:此段是论文的核心部分。研究和检测的最终目的,即所获得的结果。此部分可分别用文字、图表表示。可强调或摘要叙述本研究的主要发现。

结果应有充分的数据及对比性研究,最后结果应是科学的、合乎逻辑的,而不是作者自行判断或推断的。例如:应用B超诊断胎儿脐带绕颈30例分析。在此文章中,仅有诊断多少例的所见及数据,而无最后的分娩证实,这样的文章则欠科学性。

讨论:是论文最重要的部分是反映文章水平高低的主要部分。应重点突出自己的新发现、新概念、新学说、新规律,及所作出的结论和观点。对研究中所发现之不足处亦应说明,此外,可以提出设想或建议。

在书写讨论段时,应注意撰写技巧,要简明扼要、语言顺畅、抓住重点、条理分明的表达出所要说明的主要问题,使读者易懂,看后有收益,但要避免口语化。

(1)讨论之重点是应有自己的某些独到观点和见解,并将之讲深讲透,切勿仅重复他人的或众所周知的内容。如:超声检查法对人体无痛、无损伤、价格低廉……。

(2)讨论段与其他段相关联,特别是结果段中的某些数据及最后的结果,用以进一步表明自己的观点,但并不是结果中的数据又全盘搬到讨论中,造成重复。

(3)讨论中切勿引用他人文献过多,更不要写成:本研究结果与×××和×××的结果一致或符合×××的结论。一来是将论著写成了综述,二来是仅说明自己是重复他人所作。

声学设计论文篇(3)

课堂教学属于声乐学习的主要方式,其中包含技术训练、音乐作品理解、人文知识普及、艺术家演唱观摩、曲目选择及检验教学成果等内容,故在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声乐课堂教学中,需注重所有教学内容的实效性。

(一)人文知识普及

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需加大对学生的人文知识普及,从声乐作品中获取人文知识。但声乐作品内的人文知识比较复杂多样,仅靠声乐教师传授,学生无法领略到人文知识的全部内涵,因此,可通过中西音乐史、音乐欣赏和音乐美学等与声乐教学相关的教学科目,帮助学生全面、透彻地理解和掌握音乐中的人文知识。同时音乐教师需减少音乐技术类训练,增加音乐的综合素养知识教学,以提高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声乐课堂教学效率。

(二)教学曲目选择

对于声乐教学的教学曲目选择,需遵循两个原则:一是母语作品的主导性:音乐教育专业的声乐教学曲目需以传承传统文化为宗旨,发挥出“母语”传承我国文化的载体作用。中国作品曲目的体裁需突出戏曲和中国民族歌剧等,以提高学生的演唱能力,从而弘扬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二是小组课曲目选择的可行性:小组课是高师声乐教学中比较灵活的上课形式,在小组课上,教师可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的曲目,以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并培养学生独立演唱或小合唱的能力。

(三)考核方式的多样性

课堂教学成果的检验需在不限曲目、不限演唱方式的情况下,让学生自主发挥,使其能展现阶段性声乐学习优势。声乐教学考核可采取多种方式,如采取独唱、二人合唱和多人分声部演唱等,调动学生多元化考核的思维,将考核当作个人才艺的展示方式,以激发学生的声乐学习积极性。

二、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实践锻炼的多元性

(一)舞台实践

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一定要具备一定的舞台表演能力,才能在毕业后胜任中小学音乐教师这一角色。因此,高师院校需为学生提供舞台实践的机会,除了校园演唱外,还可鼓励学生走出校园,在更大的舞台上展现自己。如安排学生参加各种声乐大赛、电台传媒、节目录制、重大节日演出等,让学生积累演出经验,并培养学生的舞台活动的组织能力。

(二)教学基地实践

教学基地实践是考验和锻炼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表演功底、综合声乐素养、歌唱技能等的场地。在直接参加课堂互动教学和组织课外活动的过程中,学生不但能将所学的专业知识、声乐教学模式、课外舞台实践经验等进行有序整合,还可在音乐世界中尽情表现自己,发挥自身优势,展现自身才华。同时在教学基地实践课程中,带队教师需不间断地参与到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通过听课、课外指导等方式,全面观摩每位学生的实践状况,发现学生实践中存在的不足,并帮助其克服困难,不断取得进步。

声学设计论文篇(4)

噪声控制的另一重要内容,就是针对厅堂建筑内部的噪声振动源进行控制。这些噪声振动源包括空调设备、给排水设备、变压器、某些灯光设备、舞台机械设备以及来自相邻房间通过空气及固体传声传入的噪声和振动等,都将对观众厅的安静造成干扰。因此,在建筑方案设计阶段,声学顾问就必须介入,以便审视建筑内部各种房间的平、剖面布置是否合理,尽可能在建筑设计阶段就将可能的噪声振动干扰减至最低。

此外,建筑声学设计的另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进行室内音质设计。

音质设计通常包括下述工作内容:

一、确定厅堂体型及体量。为看得清楚、听得清晰,各类厅堂都有个长度的限制。厅堂的宽度会涉及到早期侧向反射声的组织,与音质的空间感有重要关联。厅堂的高度不仅影响竖向早期反射声的组织,而且影响早后期声能比和混响声能的大小及方向。厅堂的体积和每座容积都直接影响混响时间等音质参数。厅堂的体型更是关系到是否存在回声、颤动回声、声聚焦、声影区等音质缺陷。所有这些,都必须在初步方案设计阶段就提供建筑声学的专业意见。

二、确定音质设计指标及其优选值。根据厅堂的使用功能选择混响时间、明晰度、强度指数、侧向能量因子、双耳互相关系数等音质评价指标,并确定各指标的优选值,是音质设计的重要任务。这些指标及其优选值的选定,将为进一步进行音质参量计算和将来竣工后的音质测试提供目标和依据。

三、对乐池、乐台、包厢、楼座及厅堂各界面进行声学设计。厅堂的平面及各界面的形状、面积、倾角等以及乐池、乐台、包厢、楼座、音乐罩、反射板等都影响声脉冲响应的结构,从而对厅堂音质产生重要影响。因此,是否设楼座、包厢,设几层楼座、包厢,楼座和包厢的深度及开敞度多少为合适,栏板的面积与倾角多大较恰当等等,都属于建筑声学设计的范畴,都需由建筑师与声学顾问共同磋商,加以确定。乐池的形状和开口大小也直接影响乐队声能的输送以及乐队与演员的相互听闻。此外,是否设音乐罩或反射板,设何种形式的音乐罩和反射板等等,也都需要从建筑声学专业的角度提供咨询意见,并给出设计方案。四、计算厅堂音质参量。当厅堂的平、剖面及楼座、包厢、乐池、乐台等设计方案拟定以后,就可开始计算厅堂音质参量。通过音质参量的计算,提供设计反馈信息,以便对设计方案作出必要的修改与调整。这个过程有时需要反复进行多次,以便臻于至善。在此过程中,需要辅以平剖面声线分析、三维声场计算机仿真乃至缩尺模型试验等技术手段,才能做出较准确的预计。

五、进行声学构造设计。厅堂音质除了受前述建筑因素影响之外,还与室内装修材料与构造密切相关。因此,声学顾问还需与装修设计师密切配合,共同完成室内装修设计。声学装修构造设计通常包括各界面材料的选择和绘制构造设计图,需详细规定材料的面密度、表观密度、厚度、穿孔率、孔径、孔距、背后空气层厚度以及龙骨的间距等技术参数。

六、声场计算机仿真。对厅堂建筑进行仔细的声场分析和音质参量计算,有赖于声场三维计算机仿真。从这一点意义上讲,要进行成功的现代厅堂音质设计已离不开计算机仿真的辅助。

七、缩尺模型试验。对于重要的厅堂,除了计算机仿真外,通常还须建立一定缩尺比的厅堂模型,进行缩尺模型声学试验。缩尺模型试验优于计算机仿真之处,在于唯有它能对室内声波动效应做出仿真,而前者仅能在中、高频段,在几何声学的范围内提供较准确的仿真结果。此外,计算机仿真从本质上说是将声学家已知的声学原理输入计算机中,而缩尺模型则可较客观地展示厅堂中发生的实际声物理现象。目前,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声学实验室正在负责对在建的广州歌剧院作1∶20的声学缩尺模型试验,以确保该剧院建成后的高水准音质。

八、可听化主观评价。对于重要的厅堂,必要时还可在计算机仿真和缩尺模型试验基础上,应用先进的可听化技术进行主观听音评价。可听化技术是通过仿真计算,或者通过模型试验测量获得双耳脉冲响应,将之与在消声室中录制的音乐或语言“干信号”卷积,输出已加入厅堂影响的声音信号,供受试者预先聆听建成后的厅堂音质效果。这是近年发展起来的建筑声学领域一项高新技术。

声学设计论文篇(5)

声乐演唱除了要求学生有较好的演唱技巧之外,还要求其能产生与声乐相应的情感体验,因此,在声乐的教学中往往要注意理论和实践之间的有效结合。然而,受传统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的影响,我国高校在声乐教学的课程设计方面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并对声乐人才的培养造成了一定的限制。新课程标准要求我国高校的声乐课程设计要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能帮助在学生和教师之间建构和谐良好的关系,并能尊重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性,而这往往与建构主义的相关理念相符合。因此,我国高校的声乐课程设计可以融入建构主义的相关理论,在建构主义理论下对声乐的课程设计进行完善,以培养在声乐演唱方面更加优秀的人才。

一、建构主义的基本内容

建构主义最早是由瑞士著名的心理学家让•皮亚杰(JeanPiaget)提出的,强调学生在学习中不应是被动的接受对象,而应当切实发挥自身的主体意识对信息内容进行加工,并逐渐成为相关知识的建构者。这也就表示,学生的学习并不是一个教师单向传输、学生单项接受的过程,而应当是一个由教师对学生进行引导并充分调动他们的主体意识使他们对相关知识进行自主建构的过程。因此,将建构主义融入到课程的设计中,能在教学材料的基础上通过情景的建构和人与人之间的互动,调动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意识,并通过自主学习方式的运用提高他们学习的效率性。建构主义对学生学习中主体意识的强调以及对学生自主能力培养的重视,与我国现阶段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和标准以及其中的人本主义思想相符合,都强调转变传统课程设计中教师和学生的定位,切实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教师的引导作用,以提高学生学习中的自主意识和自主能力。但要注意的是,高校的声乐教学除了要求学生有较好的演唱技巧之外,还要求其能产生与声乐相应的情感体验,重视理论和实践之间的有效结合。因此,在建构主义理论下的课程设计要以高校声乐教学的实际情况和要求为标准,以提高课程设计的有效性。

二、现阶段我国高校声乐课程设计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设计中的实践教学缺乏逻辑性

在高校声乐课程的设计中,往往会根据教材的内容以及教学的需要而设计相应的实践课程,但在课程设计中,这些实践课程往往分散在不同的教学内容之内,且彼此之间没有形成有效的衔接点,这也就使得高校声乐课程设计的实践教学缺乏逻辑性。

(二)课程设计忽略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发挥

高校声乐课程不仅具有很强的理论性,还有着丰富的实践性。但不论是其理论性还是实践性,都要求学生主体意识的提高。但现阶段,我国部分高校的声乐课程设计仍偏重于教师的传授,这不仅不利于学生主体意识的发挥,同时对他们声乐能力的提高也有着一定的限制。

(三)课程设计中相关实践内容的缺失

对于高校的学生而言,声乐科目并不是他们的主修科目之一,这往往也造成了学生学习以及教师课程设计中对声乐教学的不重视。主要表现在声乐课程设计中实践内容的缺失。由于声乐科目并不是主修科目,甚至有时并不将其纳入考试的范围之内,部分高校的声乐教师在课程设计中往往会忽视对学生声乐实践能力的培养。

(四)课程设计中相关评价体系的缺失

我国高校人才的培养目标是培养与社会相适应的高素质综合发展型人才,但由于对非主科声乐教学的不重视,使得教师在声乐的课程设计中往往不能给予与声乐相关的评价体系以足够的重视,忽略了学生在声乐综合应用能力及创新创造能力方面的评价内容,与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相背离。

三、建构主义理论下的高校声乐课程设计的原则

首先,要坚持理论结合实践的原则。理论是课程设计基础,要完善高校声乐课程设计,必须要以声乐的理论知识为基础;但要提高声乐课程设计的有效性,必须要坚持理论结合实践的原则,在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强化对学生的实践培养,以切实提高高校学生的声乐能力。其次,要坚持过程结合内容的原则。由于声乐的学习内容存在多样性的特点,因此,在课程设计方面也不能采用统一的方式。一方面,声乐实践课程的设计要保证学生能直接参与到教学中;另一方面,声乐理论知识的课程设计则要重视相关的语言和文字符号。这也就要求在高校的声乐课程设计中要遵守过程结合内容的原则。最后,要坚持全面性和适应性原则。高校声乐课程设计要切实保证课程设计的内容与学生的学习要求相符合,且能切实提高学生的声乐水平和能力,这也就要求高校声乐课程设计既要保证全面性的原则以丰富声乐教学的内容,又要保证适应性的原则使课程设计的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声乐能力、性格特征等相符合。

四、建构主义理论下的高校声乐课程设计

(一)建构主义理论下的高校声乐课程设计

要重视学生主体意识的发挥高校声乐教学开展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声乐艺术教育培养高素质的综合发展型人才,这也就要求高校的声乐课程设计要注重引导学生发挥主体意识。因此,在高校的声乐课程设计中,也应当坚持建构主义的相关理论,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为主要目标,强调课程设计的综合性和实践性。而这种课程设计的模式不仅是对原有模式的突破,也能切实弥补传统课程设计中的不足之处,以提高声乐教学的效果。可见,在建构主义理论下强调学生主体意识发挥的课程设计方式的运用在高校的声乐教学中具有较高的价值性和可行性。与此同时,建构主义对学生自主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强调在课程设计中得以融入,也能使高校声乐课程设计更加重视对学生自主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建构主义理论下的高校声乐课程设计

要重视对学生的评价设计就高校的学生而言,一个良好的评价方式对其能力和成绩以及正确思想意识和道德观念的养成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因此,在建构主义理论下的高校声乐课程设计也应当重视课程中评价内容的设计。一方面,要保证课程设计中评价的有效性,教师必须要与学生之间建构平等的关系,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并对学生之间的差异性给予足够的尊重,针对不同的学生而设计不同的评价方式;另一方面,要根据教学的内容、学生的能力基础、学生学习的情况而设计不同的评价标准,要切实发挥评价在学生中的鼓励和激励作用,以保证课程中评价的设计能有效促进学生成绩的提高。

(三)建构主义理论下的高校声乐课程设计要重视个性化的融入

建构主义理论下高校声乐课程设计中的个性化方式的融入指的是要对传统课程设计的方式进行转变,在教学中更加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这也就要求高校的声乐教师对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性有充分的了解,并对学生在声乐学习方面的基础、能力、天分、性格等多方面的不同因素进行深入地了解,从而以建构主义为依据将班级的学生进行组别的划分,并根据不同组别学生之间的不同而进行更加有针对性和个性化的课程设计。同时,教师也应当与学生之间建构更加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彼此之间进行良好的沟通与交流,在建构主义理论下与学生平和合作,共同进行课程设计,以提高课程设计在学生中的适应性。总之,高校的声乐教学内容具有多样性的特征,因此,在建构主义理论下的声乐课程设计也应当遵循这一特征,在课程设计中,重视学生主体意识的发挥、和谐师生关系的建构、学生个性化的发展等,从而使课程的设计变得更加具有价值性和效用性,以切实提高学生的声乐能力和音乐素养。

参考文献:

声学设计论文篇(6)

准确地预测房间的音质效果一直是建筑声学研究者追求的理想,谁不想在设计音乐厅图纸时就能听到她的声音效果呢?一百多年来,人们逐渐发现了一些物理指标,并揭示了它们与房间主观音质的关系,包括混响时间RT60、早期衰减时间EDT、脉冲声响应、清晰度指数等等。音质参量预估是室内声学设计的关键。目前,人们采用经典公式、缩尺比例模型、计算机模拟来预测这些参数。

室内声学的复杂性源于声音的波动性,任何一种模拟方法目前都不能获得绝对真实的结果。本文在参考研究国外计算机音质模拟文献的基础上,对室内声学的主要模拟方法进行汇编和总结,以便深入地了解计算机辅助建筑声学设计的基本原理、适用性和局限性。

1、比例缩尺模型模拟和计算机声场模拟

自塞宾时代起,比例缩尺模型就在室内声学中获得应用,但模型比较简单,无法得到定量结果。20世纪60年代,模拟理论、测试技术等逐渐发展完善,进行大量研究和实践后,比例模型在客观指标的测量方面已经基本达到了实用化。现在,声源、麦克风、模拟声学材料已经可以和实物对应,仪器的频带也扩展了,在模拟混响时间、声压级分布、脉冲响应等常用指标已经达到实用的精度。

比例模型的原理是相似性原理,根据库特鲁夫的推导,对于1:10的模型来讲,房间尺度缩小10倍后,如果波长同样缩短10倍,即频率提高10倍时,若模型界面上的吸声系数与实际相同,那么对应位置的声压级参量不变,时间参量缩短10倍。如10倍频率的混响时间为实际频率混响时间的1/10。然而,很难依靠物理的手段完全满足相似性的要求。空气吸收、表面吸收相似性的处理是保证模拟测量精度的关键。比例模型是现阶段所知唯一能够较好模拟室内声场波动特性的实用方法,可是由于模型制作成本较高、需要利用充氮气或干燥空气法降低高频空气吸收、模拟材料吸声特性难于控制的因素,这种方法存在很大的局限性。

随着软件技术的发展,使用计算机进行声场的模拟研究成为现实。从数学的观点来看,声音的传播由波动方程,即由Helmholtz 方程所描述。理论上,从声源到接收点的声脉冲响应可以通过求解波动方程来获得。但是,当室内几何结构和界面声学属性非常复杂时,人们根本无法获得精确的方程形式和边界条件,也不能得到有价值的解析解。如果对方程进行简化处理,所得到的结果极不精确,不能实用,完全利用波动方程通过计算机求解室内声场是不可行的。实用角度讲,使用几何声学的声线追踪法和镜像虚声源法,通过计算机程序可以获得具有一定参考程度的房间声学参数。但由于忽略了声音的波动特性,处理高频声和近次反射声效果较好,模拟声场全部信息尚有很大不足。近年来,使用基于有限元理论的方法模拟声音的高阶波动特性,在低频模拟上获得了一些进展。

2、几何声学模拟方法

几何声学模拟方法借鉴几何光学理论,假设声音沿直线传播,并忽略其波动特性,通过计算声音传播中能量的变化及反射到达的区域进行声场模拟。由于模拟精度不高,而且高阶反射和衍射的计算量巨大,因此,大多数情况是使用几何方法计算早期反射,而使用统计模型来计算后期混响。

声学设计论文篇(7)

1.1 园林美学

现代哲学将美学定义为在认识艺术、科学、设计、哲学中认知感觉的理论和哲学。园林美学是应用美学理论,将美学中的理论运用于园林学科,是研究园林艺术美学特征和规律的学科,它是园林学、艺术学、文学、建筑学、生态学多种学科交叉和社会生活的综合性学科。园林美包括自然美、艺术美、人文美,而声景观作为园林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也具有这些美学特征。

1.2 环境心理学

环境心理学是研究环境与人的心理和行为之间关系的应用社会心理学领域,又称人类生态学或生态心理学。通过了解人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来更好地解决人与自然或社会环境的和谐相处问题。而声景观同样涉及到相关的问题范畴,声音是环境中的一部分,声音会受到环境的影响,它的发挥离不开特定的环境;环境又包括了声音的环境,处于一定环境中的声音具有它的独特地域环境特征。

1.3 生理学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越来越多的人们由于生活压力过重引发多种生理或心理疾病,优美的声音在某些方面能够对人们的健康生活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医学研究表明,声景中产生的声音能起到一定的保健和治疗作用,这种声音能调节人的呼吸、血压等生理活动,调节人们的新陈代谢,从而增强人的免疫力。比如有些高级疗养所一般会选址在环境优美、生态环境好的地方,这样使人们能更好的调节和恢复。

2 声景观在不同区域的设计应用

2.1 景区声景观

景区声景观需要注重旅游者与旅游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提供旅游者更好的体验环境。因为旅游环境具有自然特征和人文属性,可以将景区声景观划分为自然景区声景观和人文景区声景观。

(1)自然景区中的风声、水声、虫鸣声、鸟叫声都是声景观设计重要的构成要素,这个区域通常是采用对自然界本来的声音进行保护或引入,来创造一种天然的生态环境。(2)人文景区包括以历史文化遗迹为主要景观的传统旅游景区和根据特定文化主体复兴或新建的新型人造景区,人文景区声景观设计非常注重声景观与景区文化核心思想保持统一,所以在声景观设计最主要的是要突出其文化主题。

2.2 社区公园声景观

公园声景观设计应与公园的自然、历史、风土人情等要素相对应来进行设计,并且要与视觉景观相互协调。而社区公园按照区域特征分为以下几个片区:

(1)安静休憩区:这一区域主要是放松身心,贴近自然的。所以在这片宁静的区域,一般会培育丰富的自然声要素,引入自然的声音,比如虫鸣鸟叫声、潺潺流水声、风吹树叶声等。(2)热闹嬉戏区:这一区域空间开敞,主要用作人们聚会、儿童嬉闹的场所。声景观一般是比较热闹、充满活力的,可以在这一区域对自然声做一定减法,突出比较生活化的声音。(3)丰富娱乐区:这一区域主要是人们的活动中心,设置有室,定期会有一定的表演活动的场所,它的声景观是具有热情的、人工化的。(4)嘈杂喧嚣区:这一区域一般位于公园的外缘,往往充斥着嘈杂的人声、车声。它是一种比较消极、负面的声音。一般会尽量的去除或限制,比如设置可修建的绿篱,隔离或消弱不友好的声音。

2.3 居住区声景观

根据居住区的声环境要求,我们一般采用以下两种方法进行声景观设计:

(1)隔绝交通噪声、疏散生活噪声。适当的封闭居住园区,使外来人员或者社会车辆不能随意进入;更可能多地设置绿色植被,吸收阻隔噪声;将商业设施设置在园区。(2)引入自然声、水声。比如设置假山、溪流、喷泉等,让久居城市的人们感受自然的气息。

2.4 学校声景观

校园作为一个公共空间,主要的活动群体是学生和老师,是比较特殊化的服务人群,而且学校的各种声音非常丰富,可以充分利用这些人文资源、声资源。

声学设计论文篇(8)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7)1-0074-3

1 引 言

兴趣是指人们对某些事物总是带着愉悦、喜欢等肯定情感的认识倾向,它是人们积极参加对应实践活动的内部动力之一。如果学生对物理有了兴趣,它将促使学生怀着喜悦的心情主动积极地开展物理学习。在这个教学设计中,我们设计了一系列有趣的物理实验和学生感兴趣的物理问题,激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在观察实验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

2 教学设计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是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物理知识,掌握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规律,既是深入学习后续声学知识的基础,也是提高人们生活品位和保护人们身心健康必备的知识。

2.1 利用实验,引入新课知识

[教师演示1]敲击音叉,音叉可以发声;奇怪的是――用手抓住音叉,声音立即停止。

[教师演示2] 事先准备一个真空杯子、一个单层玻璃杯子和一个小闹铃。使小闹铃发出声音,将发出声音的小闹铃放进单层玻璃杯子里,慢慢拧紧杯盖,让学生感受小闹铃发出声音(现象是当将杯盖慢慢拧上时,声音几乎没有多大的变化);再将发出声音的小闹铃放进真空杯子里,再慢慢拧紧杯盖,让学生再次感受小闹铃发出声音。(有趣的是:将杯盖慢慢拧上时,声音明显变弱最后消失)

利用这两个有趣的实验,引入新课内容――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设计意图:利用有趣的实验现象,激发学生思维,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的探究热情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2.2 构建活动,探究声音的产生

[体验活动1] 给每两个同桌的同学发一根橡皮筋,一个同学将其拉伸,另一个同学对橡皮筋进行拨动,观察橡皮筋来回振动,同时聆听橡皮筋发出的声音。(用手握住橡皮筋,橡皮筋停止振动,它发出的声音随即停止)

[体验活动2]学生将刻度尺一端按在桌子边上,另一端伸出桌边,拨动伸出桌边的部分,使刻度尺发生明显的振动而发声。(刻度尺的振动停止时,发声随即消失)

[体验活动3]学生用大拇指和食指触摸自己的喉头,朗诵一段课文实现发声,感受喉头发声时的状态。

设计意图:构建学生实验,让学生在熟悉的活动中体验声音的来源,使学生感到新知识的亲切、有趣。

[体验活动4] 敲击音叉使音叉发声,将音叉接触水面,观察音叉可以溅起水花,感知音叉的振动;再用大拇指和食指轻轻接触发声音叉的顶部,感受音叉的振动。

设计意图:通过实例让学生体验到,不同物体虽然都可发声,但它们的振动幅度不同,有些可以看到,有些难以察觉。对于不容易观察到的现象,我们可以利用放大或者转化的方法来展示,以此对学生进行研究方法的教育和训练。

[体验活动5] 取一个小孩子的玩具――“喜洋洋小鼓”,敲击鼓面发声,但看不到鼓面振动。要求学生思考并讨论:有什么办法可以检验鼓面是否振动?(可取的办法至少有:方法一,用手指轻轻触摸鼓面,感受鼓面是否振动;方法二,将鼓面放置水平,在鼓面上放一些细纸屑,通过观察细纸屑是否运动来判定鼓面是否振动;方法三,将小鼓竖直放置,在鼓面上端固定一段细线,在细线的另一端吊一个乒乓球,乒乓球静止时接触鼓面,敲击鼓面发出声音时,可通过观察乒乓球是否在跳动来判定鼓面是否振动。)

设计意图:利用“检验鼓面是否振动”这一问题,构建交流讨论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思维兴趣和创新能力。同时,引导学生学习又一类有效的研究方法――放大法或者转化法,利用它可以展示不容易观察到的现象。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当物体停止振动时,物体就不发出声音了。

[实验与讨论] 有一种烧水壶,在壶中的水被烧_时壶嘴就会发出尖叫声,以此实现报警。现用此水壶进行烧水实验,观察并讨论:该水壶为什么会在水沸腾时发出声音?(参考答案:在壶嘴上套着一个开有小缝的“帽子”。烧水时,把壶盖盖严,水沸腾时会产生大量的水蒸气只能从壶嘴的小缝喷出,气流迫使壶嘴附近的空气振动,从而发出声音。)

设计意图:将新知识和学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联系起来,让学生感到新知识亲切有用,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

2.3 创设情境,体验声音传播

[思考和讨论]若把一个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一个密封的玻璃罩内,聆听闹钟的声音。学生思考并讨论:现将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步抽掉,如果听到的铃声不变,这说明什么?如果听到的铃声变强,这说明什么?如果听到的铃声逐渐变弱,这又说明什么?

设计意图:利用实际问题促使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

[感受和总结] 将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步抽掉,感受铃声的变化;再让空气逐步进入玻璃罩,感受铃声又有什么变化。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思考和讨论,可以总结得到什么结论?

[教师引导]总结得出:空气可以传播声音,但真空不可以传播声音。我们平时能够和他人自由交谈,是由于空气帮助我们传播了声音;在没有空气的太空,航天员哪怕离得再近,也只能通过无线电交谈。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观察、思考、交流和总结,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交流表达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教师提问] 实验已经证明,一切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那么,液体、固体是否可以传播声音呢?请设计可以用于检测的实验方法,与同学交流并改进自己的实验方法,并按照自己确定的方案进行实验和总结。

设计意图:以具体问题为牵引,训练学生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和交流表达的能力。

[演示实验] 用塑料袋包住正在响铃的闹钟,指导学生感受它在空气中的声音;再把它放进水中,感受是否听到声音,并与闹钟在空气中产生的声音进行对比。

指导学生分析和交流,得出结论:声音在液体中也能传播。

[学生体验]学生用笔在课桌上写字,感受是否听到写字的声音?(没有或者很弱)。再把耳朵贴在桌面上倾听,感受是否听到写字的声音?(奇怪的是:居然清楚地听到了写字的声音)。

指导学生归纳总结并推广,以得出结论――声音的传播需要物质,这样的物质叫做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声音在固体中传播得最快、最远,能量损失最少。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感受奇特的现象,培养学生探究大自然的欲望和兴趣。

2.4 开展自学,学习声音的传播速度

[学生自学] 学生自学教材:什么是声波?声音在各种介质中传播的速度有何规律?人耳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1)物体振动会带动其周围的介质振动,形成疏密相间的波,并向远处传播,这个过程跟水波的传播相似。也就是说,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因此,声音也叫做声波。

(2)声音在各种介质中传播具有确定的速度,这个速度叫做声速。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和介质的温度有关。声速在固体中最大,在气体中最小。在15 ℃的空气中声速是340 m/s,在常温的水中声速是1 500 m/s,在铁棒中声速是5 200 m/s。

(3)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产生的信号经过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自学教材,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师讲解] 1976年7月28日,我国唐山发生了大地震,导致24万人死亡,16万人重伤,是迄今为止世界地震史上最悲惨的一页。有关专家指出,地震后,人们缺乏必要的自救知识,是丧生人数增多的一个重要原因。如果当时被淹没的人们知道声音在固体中传播得更快、更远(因而更容易被营救人员听到),他们就会用硬物敲击墙壁或管道,及时向营救人员发出求救信号,或许可以得到救助,重获新生。

设计意图:用悲壮的历史故事说明声学知识的重要性,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欲望和兴趣。

2.5 利用问题,研讨新知

[学生讨论1]在开始上课时,我们都看到:(1)用手握住振动的音叉,音叉发出的声音会立即停止,为什么?(2)将发出声音的小闹铃放进真空杯子里,慢慢拧紧杯盖,会听到小闹铃发出的声音变小最后消失,为什么?[参考答案:(1)由于声音来自振动,用手抓住音叉,音叉不再振动,因而音叉不再发声。(2)这是因为小闹铃发出的声音要想被人们听到,它必须穿越杯中的真空区域,但真空不传播声音。]

[学生讨论2] 古代行军打仗晚上睡觉时,要求士兵经常将耳朵贴在地上,这是为什么?

参考答案:军队在行进过程中,他的脚步会发出声音。如果是晚上,士兵正在熟睡,很难感觉到空气中的声音,如果将耳朵贴在地面,那么声音就会通过地面传播到耳朵,而且这种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的更快,引起耳膜的振动幅度更大,因此,更容易感觉到异常情况,便于采取紧急措施,应对偷袭。

[学生讨论3] 我国南极科学考察工作者为了探测海底某处的深度,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过4 s收到回波信号,已知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 500 m/s,试求海洋中该处的深度是多少?这种方法能否用来测量月亮和地球之间的距离?为什么?

参考答案:因为声音传播过去又返回来,所以声音从海面传播到海底所用的时间只是总时间的一半,即2 s,所以海水的深度为1 500 m/s× 2 s=3 000 m。由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但在地球大气层之外的空间基本上是真空,真空不能传播声音,因此,不能用这种方法测量月亮与地球之间的距离。

设计意图:设计一系列学生感兴趣的问题,通过讨论和求解,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6 引导总结,把握知识要点

[生互动]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的知识要点,并让学生交流各自的心得体会,然后板书:

(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当物体停止振动时,物体就不发出声音了。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声音在固体中传播得最快、最远,能量损失最少。

(3)声波: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声音也叫做声波。

(4)声速:声音在各种介质中传播具有确定的速度,这个速度叫做声速。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和介质的温度有关。声速在固体中最大,都大于3 000 m/s;声速在液体中都大于1 000 m/s;声速在气体中最小。在15 ℃的空气中声速是340 m/s,在常温的水中声速是1 500 m/s,在铁棒中声速是5 200 m/s。

3 教学体会

在此“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教学设计中,我们设计了一系列有趣的物理实验和学生感兴趣的物理问题,引导学生在观察实验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引导学生的心理品质和物理知识达到同步发展。这个教学设计,我们已经在岳阳市第十二中学八年级进行了教学实践,得到了学生们的普遍好评。

参考文献:

声学设计论文篇(9)

中图分类号:F407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第一部分EASE简介

EASE是当今在在国内使用较多的一种建筑声学和厅堂扩声领域流行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在厅堂建筑声学设计和厅堂扩声系统设计过程中发挥了不容忽视的作用。

本文通过中山市纪念中学音乐厅扩声工程为实例,介绍EASE声学设计软件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及经验。

第二部分 音乐厅音响系统设计

2.1 扩声系统声学特性指标

参照《演出场所扩声系统的声学特性指标》WH/T18-2003大音乐厅扩声系统室内一级标准。

2.2 模型建立及混响时间设计

2.2.1 建立模型

首先通过使用EASE软件按照音乐厅的建筑尺寸在计算机上建立仿真模型。

2.2.2 观众厅的混响时间设计

在已建立的音乐厅声学模型上对观众厅的侧墙、后墙、顶棚、地面、座椅等定义相应的吸声材料后进行分析与计算,观众厅混响时间如下:

2.3 音乐厅扩声系统设计

2.3.1 中央扬声器组

主要用于中间声道的人声和乐器独奏的扩声。在舞台口上方拱顶声桥内中央位置,布置了一组2只同轴二分频全频音箱COAD CO-15覆盖二层池座观众区。布置了一组2只同轴二分频全频音箱COAD CO-15覆盖一层楼座观众区。

2.3.2左、右扬声器组

主要用于左、右声道音乐放送、乐器扩声和效果声。为避免前区声压级高,后区声压级低的不均匀弊端,在舞台口两侧安置了2只COAD CO-15全音域音箱,分别安装在与中央声道同高度分别向池座中、后区扩声。

2.3.3超低扬声器组

超低扬声器组分为两组,分别布置于左右主扬声器组的外侧。

一组:选用2只COAD SUB118超低音箱。另一组,选用2只2只COAD SUB118超低音箱。

2.3.4 拉声像扬声器系统

在舞台台唇镶嵌方式布置4只COAD CO-8小型全频扬声器。利用人耳哈斯效应的原理,声桥上中央主扬声器信号进行延时和台唇音箱提高前区声压的方法,可保证前区听众的声像一致性,消除声音压顶的感觉,同时又可弥补前排观众席声压级的不足。

同时台口左右下方的各两只COAD CO-18也将对应的上方的左右声道的声像下拉,让左右前区域的观众席位也能得到较好的声像一致性。

2.3.5 音乐厅声学特性指标计算

依据本设计方案所给出的扩声设计计算结果,可以清楚的看到了本观众厅预期的扩声系统声学特性指标。

主扬声器组

混响声场最大声压级分布图(空场稳态准峰值)

125Hz混响声场声压级;声场不均匀度≤2 dB

250Hz混响声场声压级;声场不均匀度≤3 dB

500Hz混响声场声压级;声场不均匀度≤4 dB

1000Hz混响声场声压级;声场不均匀度≤3 dB

2000Hz混响声场声压级;声场不均匀度≤4 dB

4000Hz混响声场声压级;声场不均匀度≤4 dB

8000Hz混响声场声压级;声场不均匀度≤5 dB

语言快速传递指数(RASTI): 0.58~0.66

辅音损失百分比(Alcon%):5%-8%

2.4.6 舞台反送扩声系统

专门为会议配置了4只COAD CO-12全音域两用音箱以流动方式布置在舞台,向主席台或表演区域供声。

2.4.7 后场补声兼效果声系统

为了满足一层观众区后区的听音效果,在一层观众区后区和二层楼座后区各配置了4只COAD CO-10同轴小型全频扬声器吸顶安装。

2.4.8 音乐厅扩声系统声学特性指标分析

由主扬声器组声场分布图中统计的计算结果统计如下表:

最大声压级(空场稳态准峰值声压级):由统计表中可计算出,125~8000Hz范围内平均声压级为114 dB。

声场的不均度:由统计表中可计算出最大值为:1000~8000Hz ≤4 dB。

传输频率特性:由统计表计算可得出,125~8000Hz的平均值声压级为114 dB,与表中125~4000Hz的声压级比较,均满足≤±4 dB的范围;在63~125Hz内(EASE软件只计算到100Hz,无法计算);在1000~8000Hz内≤ 6 dB,满足指标范围要求。

快速传递指数(RASTI):0.58~0.66。

标准范围是1-0.6优良

0.45-0.6好

45以下差和不可接受

本音乐厅语言快速传递指数达到良好的标准

辅音损失百分比Alcon%:5%-8%

标准范围是0-3%优

3%-7%良

7%-11%好

11%-15%差

15%以下不可接受

本音乐厅辅音损失百分比Alcon%达到良好的标准

2.4.9 结论

由上述的分析计算结果可以看出,本设计方案的主要声学特性指标全面达到国标一级指标参数。

2.4.10 工程实践达到的声学特性指标

本扩声系统在认真安装,精心调试后,我们将按照国家标准GB4959-95《厅堂扩声特性测量方法》,使用国外先进的标准声学测量仪器,达到《演出场所扩声系统的声学特性指标》WH/T18-2003中“大音乐厅扩声一级指标”。

按照国家标准GB/T 14476-93 《客观评价厅堂语言可懂度的“RASTI”法》,对本扩声系统语言可懂度进行测量,使其全场平均达到优良标准以上,符合评优、获奖的要求。

第三章总论

本人认为,计算机的声学建模,它作为一个准确的预测工具,而且能够给用户提供很好的演示,对于工程设计而言具有很好的指导性。但实际施工中遇到不同的问题,技术困难是计算机辅助设计不能反映及得出结论的。因此工程项目实施必须在具有良好的声系统基础上,实事求是地从实际出发,以理论为基础,计算机设计为设计参考依,这样可以做到工程项目实施合理、高效及高质量。

参考文献:

声学设计论文篇(10)

 

    准确地预测房间的音质效果一直是建筑声学研究者追求的理想,谁不想在设计音乐厅图纸时就能听到她的声音效果呢?一百多年来,人们逐渐发现了一些物理指标,并揭示了它们与房间主观音质的关系,包括混响时间RT60、早期衰减时间EDT、脉冲声响应、清晰度指数等等。音质参量预估是室内声学设计的关键。目前,人们采用经典公式、缩尺比例模型、计算机模拟来预测这些参数。

    室内声学的复杂性源于声音的波动性,任何一种模拟方法目前都不能获得绝对真实的结果。本文在参考研究国外计算机音质模拟文献的基础上,对室内声学的主要模拟方法进行汇编和总结,以便深入地了解计算机辅助建筑声学设计的基本原理、适用性和局限性。

 

1、比例缩尺模型模拟和计算机声场模拟

    自塞宾时代起,比例缩尺模型就在室内声学中获得应用,但模型比较简单,无法得到定量结果。20世纪60年代,模拟理论、测试技术等逐渐发展完善,进行大量研究和实践后,比例模型在客观指标的测量方面已经基本达到了实用化。现在,声源、麦克风、模拟声学材料已经可以和实物对应,仪器的频带也扩展了,在模拟混响时间、声压级分布、脉冲响应等常用指标已经达到实用的精度。

    比例模型的原理是相似性原理,根据库特鲁夫的推导,对于1:10的模型来讲,房间尺度缩小10倍后,如果波长同样缩短10倍,即频率提高10倍时,若模型界面上的吸声系数与实际相同,那么对应位置的声压级参量不变,时间参量缩短10倍。如10倍频率的混响时间为实际频率混响时间的1/10。然而,很难依靠物理的手段完全满足相似性的要求。空气吸收、表面吸收相似性的处理是保证模拟测量精度的关键。比例模型是现阶段所知唯一能够较好模拟室内声场波动特性的实用方法,可是由于模型制作成本较高、需要利用充氮气或干燥空气法降低高频空气吸收、模拟材料吸声特性难于控制的因素,这种方法存在很大的局限性。

    随着软件技术的发展,使用计算机进行声场的模拟研究成为现实。从数学的观点来看,声音的传播由波动方程,即由Helmholtz 方程所描述。理论上,从声源到接收点的声脉冲响应可以通过求解波动方程来获得。但是,当室内几何结构和界面声学属性非常复杂时,人们根本无法获得精确的方程形式和边界条件,也不能得到有价值的解析解。如果对方程进行简化处理,所得到的结果极不精确,不能实用,完全利用波动方程通过计算机求解室内声场是不可行的。实用角度讲,使用几何声学的声线追踪法和镜像虚声源法,通过计算机程序可以获得具有一定参考程度的房间声学参数。但由于忽略了声音的波动特性,处理高频声和近次反射声效果较好,模拟声场全部信息尚有很大不足。近年来,使用基于有限元理论的方法模拟声音的高阶波动特性,在低频模拟上获得了一些进展。

 

2、几何声学模拟方法

    几何声学模拟方法借鉴几何光学理论,假设声音沿直线传播,并忽略其波动特性,通过计算声音传播中能量的变化及反射到达的区域进行声场模拟。由于模拟精度不高,而且高阶反射和衍射的计算量巨大,因此,大多数情况是使用几何方法计算早期反射,而使用统计模型来计算后期混响。

 

2.1 声线追踪方法

    声线追踪方法是从声源向各方向发射的“声粒子”,追踪它们的传播路径。声粒子因反射吸声不断地失去能量,并按入射角等于反射角确定新的传播方向。

    为了计算接收点的声场,需要定义一个接收点周围的面积或体积区域来捕获经过的粒子。无论如何处理,都会收集到错误的声线或丢失一些应有的粒子。为了保证精度,必须有足够密的声线和足够小的接收点区域。对于一个表面积为10 m2 的房间中传播 600ms 的声音,至少需要100,000条声线。

上一篇: 保洁转正工作总结 下一篇: 公共文化服务考察报告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