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教育汇总十篇

时间:2022-12-11 23:55:52

阳光教育

阳光教育篇(1)

一、“阳光教育”理念的阐释

校长的治校理念,不是一朝一夕的思考和提升,而是在长期的实践中,在不断的学习实践和反思创新中,根据教育的使命、教育的发展规律、人的发展需要和学校的办学环境,依靠全体教职工同舟共济,大胆实践探索的思想结晶。

“阳光教育”是基于对生命价值、教育本质、办学理念的综合解读。“阳光教育”是学校从“以师生为本”的教育观念出发,以人的全面、健康、和谐、终身发展为目的,通过教育者积极而适宜的关爱、引领和激励,促进儿童自主、健康、幸福成长的一种教育。

阳光教育是一种象征。生命的生长离不开阳光,从“阳光”的内涵解读教育,首先,阳光教育凸显的是教育者对儿童生命主体的尊重、热爱和对其生命成长的积极关照。儿童生命的成长需要教育者阳光般温暖的关爱、阳光般丰富的浸染。这就是说,教育要有情有智,像阳光一样温暖人心,像阳光一样澄明心智。

阳光教育是一种教育理念。“教育即生长”,儿童是生命生长的主体,每个人都是重要的,每个人都是独特的,每个人都是有潜力的。这就要求我们树立全面的育人观,既重视儿童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又尊重儿童个性发展的需求,关注每个儿童潜能的开发,培养儿童多元的智能和特长,培养儿童健康的人格品质,让每个儿童都具有愉快的情绪、丰富的情感、开朗的性格、坚强的意志、积极进取的精神,为学生终身健康成长奠基,促其成为阳光有朝气的一代新人。同时,我们也要树立新的教师观。即每个教师都有“闪光之处”,要促使他们扬长避短,互相学习,引领他们在专业成长道路上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校长不仅要有广博的知识、先进的理念,还要有阳光般的情怀,努力挖掘每位教师的潜能,以自身的人格魅力感染师生,让真诚的微笑阳光般洒满校园,构筑师生幸福的精神家园。

阳光教育是一种教育氛围。在现代学校管理中,领导、教师、学生家长的关系应是阳光的、和谐的、平等的。要让每一位儿童都体验生命成长的快乐,让每一位教师都感受主体的价值和工作的幸福,让每一个家庭都分享到孩子成功的喜悦,把学校办成师生幸福成长的精神家园。

二、“阳光教育”的现实意义

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阳光教育”办学理念的提出,具有以下现实意义:

(一)作为一种教育理念,“阳光教育”与学校长期以来提倡的“以人为本、以师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以及“阳光校务”管理现状相吻合。它包含对师生关系、生生关系的再认识。积极向上、充满活力的校园和民主、平等、和谐共同成长的关系。让师生之间有生命与生命的互动,有阳光与阳光的接力,有成功与成功的传递,是对学生播种阳光生活,为学生终身、健康发展打好底色的有效教育。

(二)“阳光”万丈光芒,每一天都是崭新的,它象征着朝气蓬勃、光明正大、奋发向上的品质形象,这正是我们所追求的最完美、最灿烂的人格。小学生纯真可爱、活力充沛,像阳光一样明媚,像新芽一样鲜嫩,像花儿一样灿烂。我们用“阳光教育”理念引领学校教育,教会学生怎样“做人”,激励教师不断实验,与时俱进,这与学校培养“全面发展、卓然而立学生”的育人目标一脉相承,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基于以上我校的文化背景、实践探索,“阳光教育”理念的提出,是在我校长期以来办学实践和经验积淀的基础上,根据教育发展的要求,对学校浓厚的校园文化和“全、实、新、活”办学整体特色的传承和再发展。

三、“阳光教育”的实施策略

文化是学校办学灵魂的具体展现。实施“阳光教育”,建构“阳光校园”,最根本的是要从校园文化建设入手,形成学校独一无二的“阳光校园”文化特色,渲染、传递、塑造“阳光校园”的办学理念。为此,我们可以从学校精神文化、物质文化、教师文化、课程文化、学生文化、管理文化等内容入手,以“阳光”孕育学校文化,逐步形成“阳光教育”特色。

(一)学校精神文化——引领学校发展的核心价值观。

精神文化是一所学校核心价值观的体现,是学校精神成果文化观念的总和。它通过办学理念、办学目标、育人目标、校训、校标等载体和形式,反映和传播学校的办学宗旨。精神文化是不断推进学校物质、制度、行为等文化发展的动力,也是凝聚教师、发展学校的内在驱动力。在实践中,我们不断思索和提炼学校办学宗旨、办学理念、办学目标等。

1.办学宗旨:阳光教育——为每一位学生的终身健康发展奠基;引领每一位教师终身学习,实现自己的专业目标。

2.办学理念:阳光教育,让教育更阳光。赋予学生生命成长以阳光;赋予教师主体价值以阳光;赋予学校内涵发展以阳光;赋予学校管理全过程以阳光。

3.办学目标:以“阳光”文化立校蓄内涵,以办学特色强校树品牌,努力把学校办成精神文明的示范校、教育教改的特色校、人民满意的实验校。

4.育人目标:培养品行规范思进取、身心健康会自护、全面发展有特长的阳光少年。

5.办学特色:实施“阳光教育”,打造“阳光校园”。

(二)富有阳光特性的环境文化——营造阳光教育的浓厚氛围。

“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这句古语揭示了环境育人的深刻道理。环境在接纳人的同时也塑造人,它对人的影响与作用是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校园物质文化建设要在学校文化发展的系统内进行规划和实施,既呈现人文景观自然和谐、积极向上,彰显生命活力的阳光文化氛围,又体现学校“阳光教育”的魅力所在。如何规划富有阳光特性的校园环境文化?我们从以下四个层面入手:

其一,围绕“阳光教育”理念建设校园景观。在校园建筑色彩的打造上,可用红、绿等活泼明亮的色彩,象征生命的蓬勃,彰显校园活力。学校的办学宗旨“阳光教育——为每一位孩子的终身健康发展奠基”在校园醒目的位置加以体现。红色地砖铺设的宽阔笔直的“阳光大道”、种植各种鲜花的“阳光园”、充满生机的“阳光池”和书法长廊、阳光种植园等校园景观,典雅、幽静,彰显阳光特色。错落有致的绿色植被和架构给人以阳光、热情与活力之感。

在教学楼的命名上,我们选用与阳光密切相关的元素:学校教学主楼取名“拓颖楼”,寓意“卓然先行、实验进取”的学校精神,希望儿童像初升的太阳那样红火,具有富有进取的信念和搏击未来的远大理想,成为卓越的阳光少年。

阳光教育篇(2)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8-0001-01

从古至今教育的理念千差万别,教育的形态更是变幻多样,但无论怎样发展演变,教育都脱离不开最本质的东西:施教者、受教者、教法即教学方法。而能够将这些因素有效组合并产生出巨大社会效应的,则是基于一定时期、一定社会形态下的教育理念,这也就是我们所谓的教育观,在它的支配和指导下,这些有形课堂才能发挥出最好的功效,那些无形课堂也会在正常的轨道上大放异彩。我的教育观点则会加缀于"阳光"二字,温暖、健康、朝气、激情、希望……都足以形容学校、教师、家长、学生甚至社会所需要的那份足以抵消一切消极情绪及负面影响的正能量;责任、态度、公正、奉献……更将我们现今社会所需要进一步完善的人的道德品质、完美的生长状态、生命的价值呈现诠释得淋漓尽致。这正是我们所需要的教育观,正是我们作为一名教育者为孩子、为社会、为他们的未来所要去做的"阳光事业"。

将之诠释为"阳光"事业,一可谓之亘古永昌,二可谓之生命与希望。

1 "阳光的事业"充满希望

"教育是人类的阳光,它应该像太阳一样公正、透明,尊重一切生命,尊重每一个渴望求知的心灵。教育应该像太阳一样温暖、纯净而博大,将幸福之光照进每个孩子的心灵"。这样的论断不仅表达了对美好教育的纯真向往,更让教育事业充满了希望。而希望的寄托与实现,不是紧靠憧憬与幻想,在阳光教育观的支配下,我们对于教育希望的支撑点来自于施教者的阳光理念、受教者的阳光心态、教育观的阳光呈现,即:理念+心态+成果=希望。

施教者即教师,他所具备的阳光理念,不仅是其支配下的教学方法、模式与之传统概念上的革新与创新,更是自身应具备积极向上、乐观健康、充满活力的一种工作及精神状态。在阳光理念影响下的孩子有着积极健康的心态、积极进取的动力、饱满的热情与挑战各种困难的毅力和勇气,只有具备了这些阳光心态,才能架构起内在的幸福感与满足感,他的人生,甚至这些人所组成的整个人类社会才会拥有阳光般的生命,在这种良好的社会环境之下反哺人类个体,如此往复循环达到了真正的和谐统一,是学校、教师、学生及社会一体的和谐统一,这正是人类社会的希望所在,更让教育充满着希望。

2 教育即生长

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及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阳光教育以一种崭新的教育理念通过不同的教育方式正逐步渗透和融合于现今的教育领域中。教育的结果与方法、教育的手段与模式、教育的理解与感悟,这些已不能简单的对阳光教育作以单一的诠释,而更应将之理解为一个施与教以及学校、教师、学生、社会等多向互动的过程,是对教育的反馈和影响的过程,是一种面向学生发展的各个方面及整个生命教育的大教育观,它关注的是教育的自然进程,是社会进程的不断推进及人类的个体成长与完善,这正是所谓的"教育即生长"。杜威的这句哲言不仅是教育界所讨论的热点话题,更点出现今社会教育现状的症结所在。

教育和生长相互挂连,便将教育的内涵无限的延伸与放大。在它的实施进程中,注重的将是人的生命成长、人性成熟、人格完善,它关注的应是过程,具备一定的连续性,传递的更是方法,无论人类脱离实体教育与否,所掌握的学习方法与技能都会伴其一生、如影随形。"教育的过程即是儿童生长的过程",这种与终生学习相连的"过程性"教育,因有其时间的延续性和过程的承接性,在学校教育的每个阶段都应有其不同的内容设计与教学"手段",而这些教育"手段与方法"的思考与施行,也要符合阳光教育的理念,我们进行智育,力求开发孩子的好奇心,培养其理性思考的能力,而不会简单的灌输知识;我们施行德育,树立起高尚的人格,鼓励具备崇高的精神追求,而不是强制的灌输规范;我们强调美育,增强其生活品味,培育丰富而向善的灵魂,不能呆板的灌输技艺……

3 教育场即生命场

阳光教育篇(3)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10-0013-01

体育教育是我国小学教育中重要的教育教学课程之一,是我国小学教育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一个环节。随着素质教育和现代教学理念的进一步深化,我国小学体育而教育迎来了真正的春天。而阳关体育的提出更是成为我国小学体育教育发展的新历程,必将成为我国小学体育教育教学的里程碑。而要实施阳光体育教育,首先就必须理解阳光体育的内涵,更新传统体育教育的目标,只有这样才能够促进阳光体育教育顺利发展,才能促进我国体育事业和素质教育的发展。

一、阳光体育的含义

阳光体育教育的提出是为了适应我国素质教育的发展而提出的新的体育教育模式。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小学生体能逐渐开始下滑,主要表现在视力下降、体能降低、发病率上升的趋势,因此为了解决我国中小学校单一的教育模式,让学生从单一的书房走到阳光下。2006年底,我国教育部联合相关部门颁布出台了《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决定》,从此我国体育教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决定》中就学生体育教学、课外活动等体育教育和体育活动做出了规定。阳光体育教育的提出为我国小学体育教育指明了新的方向,是我国小学体育教育教学的新模式。阳光体育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重新认识,形成良好的运动气氛,进而从根本上提高整体的身体素质,促进我国社会公众素质的提高。阳光体育教育是我国中小学义务教育的基本内容,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中小学素质教育的发展。

二、小学体育教育与阳光体育的关系

阳光体育是小学体育的一种新模式,是小学体育教育为了适应素质教育而创新出来的一种新模式,要实现阳光体育教育的目标,就不能脱离体育教育,而阳光体育教育的实施也是为了促进学生综合发展的重要措施,因此从整个层面上来讲阳光体育教育和体育教育是为了促进同一目前而才去的不同手段,阳光体育与体育教育之间并没有明显的分界线,甚至可以说阳光体育就是体育教育的一种形式。但是阳光体育与传统的体育教育教学之间存在一定的区别,阳光体育教育明确提出了各方面教育的数量和质量,更加明确了体育教育的目标,可以说阳光体育教育和小学体育教育之间紧密相连,但是二者并不是完全相同。

三、阳光体育教育的措施

体育教育与素质教育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素质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德智体”的全面发展,小学体育教育是增强学生体质的重要措施,同时能够全面的促进学生整体的发展,是小学教育中最为关键的内容之一。阳光体育教育是我国素质教育中最为重要的部分之一,是实现我国素质教育和体育新课程改革的必要措施。而在小学实施阳光体育的过程中,必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更新理念,阳光体育是现代体育教育的新模式,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要实现阳光体育和其目标,就必须更新传统观念,从根本上理解阳光教育的内涵和阳光体育教育的目标。教师在小学体育教育教学活动中,要从根本上重视体育教育,指导学生真正的走向阳光,培养起体育锻炼的意识,提升学生的综合体质。

第二,阳光体育教育必须明确教育的目标,阳光体育注重《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实施和达标,更为关注的是在单位时间内,也就是在1小时内体育活动的状况,阳光体育更为关注的是国家政策,紧紧贴近国家教育以及相关的政策标准,认真贯彻“健康第一”和“全民体育”的理念。

第三,阳光体育教育必须成为小学教育教学中主要的教育课程。传统上,体育教育仅仅是我国小学教育中可有可无的课程,在很多小学教育中,体育教育被忽略,甚至很少开展体育教育,但是在阳光体育教育提出之后,要实现阳光体育教育的目标和素质教育的目标,就必须将其与其他课程一同列为小学教育的必须课程。

阳光体育教育是在素质教育推行的背景下,以尊重学生为主要的核心观念,阳光体育教育模式的提出为我国小学体育教育指明了方向,成为我国小学体育教育教学中最为重要的新模式,而阳光体育教育的实施必将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小学体育教育的不足,成为我国素质教育教学中比不可少的部分。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关于开展全国亿万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决定[Z].教体艺,2006.

[2]黄勇.论高校体育与素质教育[J].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2).

[3]夏伟东.按照教育的发展规律兴办教育事业[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0(3).

阳光教育篇(4)

六十中是一所农村的初级中学,生源为当地农村孩子以及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受家庭环境影响,家庭教育普遍缺失,孩子对外界缺乏了解,接触新鲜事物少,知识面狭窄,大多不自信怎样摆脱这样的困境呢?如何让师生自信、快乐和幸福地生活、学习和发展呢?于是“阳光・生命・教育”便成为我们一直以来探究和实践的课题了。

学校领导班子集思广意,反复论证,确立了“一年迈出一小步,两年跨出一大步,三年打翻身仗,五年跨入名校行列”的发展愿景,制定了四步走发展规划:第一步,抓好课堂教学改革,努力提升教育质量和学校文化品位,树立学校良好形象;第二步,实施人文、高效、精细的管理,走科研兴校之路。争取在教育质量、教学管理、文化建设等方面形成自己的特色:第三步,积淀优秀文化,打造学校育人品牌;第四步,实现“办学特色鲜明、运行机制高效、师生发展健康的区内先进学校”的发展目标。我们以“谦虚,因为我今天有不足;自信,因为我明天会更好”为校训,形成了牛耕、虎跃、瀚海、阳光”的校风和“勇于提问,勤于思考富于联想,善于总结”的学风,从心育的层面内化了师生们的精神追求。全校上下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我们重视理念引领倡导“不求最好,单求更好;只要今天比昨天有进步,就是好孩子”,“我们的脸上有多少微笑学生的心中就有多少阳光”等阳光育人理念。搭建成长平台,关注每一位教师的成长与发展,实施青年教师一、三、五、八成才战略”;制定教师学习汇报三部曲,即把学的说出来、把说的做出来,把做的写出来;提倡教师相互听课“四个一”,即发现一个优点、找到一个不足、给出一个建议、写出一个反思注重多元性评价,制定《教师成长业绩档案》《阳光师培养方案》,设立多种奖项,如“阳光教师”“技艺能手”等。

二、内涵发展中立足科研,创新阳光教育

学校树起“课题引领谋发展,阳光育人铸品牌”的友展大旗,以冷冉先生的“情为根,知为本,情促知,知生情,情知交融,和谐共生”的教育思想为突破,提出以尊重、理解为前提以平衡心理的调节为手段,以乐观向上的精神为支撑,以和谐温馨的情境为依托,以塑造健康人格为目标的教育才是我们的“阳光教育”。我们认为“阳光教育”中师生以心换心、心灵相通、心心相印,以情培情、以情促行、情情相亲才是我们用心的教育;生命、生态、生活、生本、生长才是我们关注的对象;平等、民主、科学、艺术、互动、和谐永远是“阳光教育”的主题曲。于是我们将“一纲――营造阳光校园”“四主线――培养阳光教师,打造阳光课堂,创建阳光班级,争做阳光少年”确定为实施“阳光教育”的策略和方法。

三、特色实践中打造阳光工程,铸就育人品牌

(一)文化建设,营造阳光校园

学校位于旅顺城山脚下,依山傍水,清幽雅静,是省首批“绿色学校”和“环境友好学校”,校园”净化、美化、亮化”程度显注,形成了生态化、园林化和人性化的现代开放式校园形成了一种“人与自然、审美与教育”和谐统一,使学生在优雅的自然环境中耳濡目染,高尚的品德和艺术修养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形成。各班教室统一要求与自主布置相结合班级文化建设。既要体现教育性,又反映学生情趣。呈现“动”起来,“活”起来的特点。如”星星乐园”、“爱心部落”、“青春绽放”、”飞扬青春”“我行我树”、“创造无限”、“我的未来不是梦”、“未来之星”等儒雅、活泼、向上专栏;学生发挥广播和电教设备的宣传作用,使同伴对做人的“正能量”听的到,看的着,感的深,校园成为欣赏高雅艺术的殿堂,心灵愉悦的家园。

(二)校本培训,铸就阳光教师

怎样使学生能在“关爱、平等、生动、和谐、开放”的教育氛围中,生命得到呵护、尊重、关爱;心灵得到培育、能力与视野得到拓展,尽享阳光的普惠与恩泽,从而健康、快乐、幸福的成长呢?这就需要“真诚、执著、爱心、友善、宽容、智慧、创造”的,“阳光教师团队”。为此学校通过“师德互颂――培养师品人格;教育沙龙――构建学习群体;名著研读――陶冶涵养气质;校本培训――提高综合素质;伙伴互助――提高工作实效;课题研究――提升专业能力;搭建平台――展示教师风采;反思日志――实现自我成长;细节文化――成就完美共识;健体活动――关注身心成长”十大系列活动进行“阳光教师”的培养,现在涌现出孙莉、李红、宋英爱、宋全胜、张子健、周丹等三批21名阳光教师。目前来看我们的教师基本都有“光明:真、善、美的力量:温暖:幸福、快乐的情感;多彩:对价值多元化的尊重和创新精神的肯定;和潜:互相包容、互相促进;生机: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的特质就象夸美纽斯在著名的《大教学论》中将教师比作太阳一样,在教育教学中,教师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让每个生命都成为发光体,把做人、知识、能力、合作、实践、创造之光照亮每个学生,成为最灿烂的阳光。

(三)互动生成,打造阳光课堂

阳光课堂的总体要求:真诚、理解、关注、唤醒、激励、鼓舞。教师以阳光心态、饱满的激情进入课堂,真诚的面对学生、真正的理解学生,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关注每一个学生,唤醒学生心中沉睡的学习和上进欲望,在课堂中培养属于学生自己的那份自信,促使学生动起来,自主主动的探究知识。我们以先学后教、场中激励,培育三场型课堂(思维场、情感场、生活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真正将课堂还给学生为教学行动观;依学情定教法、低起点慢进度、常反复勤矫正、导学法练实效、抓两头带总体为教学工作总体原则;大胆的开始了阳光课堂的创建工作。

在打造阳光课堂活动的创建中,我们依然将理念的引领放在突出重要的位置,在教师理念改变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全体教师的作用,严把备课关,实施“一课三备”制强调发挥“情感的动力功能、情感的调节功能、情感的强化功能”。在阳光课堂的的评价标准里增加了许多有关学生心理成长的要素,同时要求任课教师做到,“四带三给”即”把微笑带进课堂,把民主带进课堂,把鼓励带进课堂,把活动带进课堂。”“还给学生思考的空间,留给学生质疑的机会,为学生提供实践的空间”形成了“巧设新疑,以疑导学;交流思疑,互动解疑;指导作结,提出新想”的三环六步式“阳光课堂”教学模式。在学生“求知欲、互动力、参与度、表现欲、成就感”的感召和影响下,走进我们的课堂上,你会感受到“没有不参与互动的学生,没有不学习的学生。”教师努力把常规教学的每个环节和行为做得出色,把每个出色的环节和行为变成新的常规,实现了以生为本的常规教学行为,确保了常规教学的高水平、高效率。

(四)集体合力,形成阳光班级

教育的本质在于为了学生,“从学出发,为学服务”是我们办学的宗旨。为此我们确立了“心灵感召、人文默化”的德育行动观,以“进一步强化德育工作的核心地位,健全德育工作的机制,坚持以行为规范教育为主线,以培养学生阳光和自信的心态为出发点和归宿,以创建丰富多彩的德育载体为重点扎实推进学生的自我教育、自主管理,深入探索,“以班级为基础,三线(教育、教学,生活)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努力培育具有六十色的默化德育工作方式,形成“一个宗旨两个保障十二个载体”体系(一个宗旨――学生健全的人格;两个保障――班主任队伍建设和全员育人导师制;十二个载体――养成教育、诚信教育、感恩教育等系列主题教育;系列节日活动;民主生活会;自己的宣誓;团队管理制度;目标规划制度;成长轨迹和心路历程小自传;“伙伴共进”式教育模式;寻找校友足迹;学生社团)。根据不同年级的年龄特征,阳光班级评比的核心标准:1、全班有一个共同的目标;2、班级有健全而富于实效的管理制度;3、班干部在班级的建设和发展中较好地发挥了核心作用:4、班级的每位同学要有良好的文明行为素养,在每周的学校文明班级的各项评比中成绩优异;5、班级要有正确的舆论氛围、班风正、班容班貌好;6、班级每位同学都受到平等的尊重,个性得以弘扬,人格臻于健全;7、班级同学积极参与校内外各项健康有益的活动,并取得一定的成效;8、班级每位同学都有强烈的集体认同感、归属感和荣誉感,每位同学都能感受到集体的温暖与活力。在初一年级开展了“成型班”的评比;初二年级开展了“平稳班”的评比;初三年级开展了“争优班”的评比,让学生们的学习生活富有激情和乐趣。

(五)学生为本,成就阳光少年

深圳实验学校的名校长曹衍清说过一句活:“教育的最高学历恰恰是完善的人格!”我校阳光德育的目标体系是(一)学会保持阳光的心态,表现在1、心理定位要自信2、生活态度要乐观3、为人处世要包容4、理想信念要坚定。(二)学会阳光的处世准则,表现在1、认真负责做事2、诚实谦虚待人3,豁达礼让交友斗、坚韧不拔克难。(三)养成阳光的行为习惯,表现在1、学习起来一丝不苟2、开展活动热情活泼3、接人待客彬彬有礼4、组织调度训练有素。终级目标是:塑造出健全的阳光人格。

从“阳光德育”的目标体系出发,我校的德育工作的重点,是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实施教育的:1、追求新知教育,主要是从学生的自信心、进取心、求知欲等方面开展教育。2、情绪调控教育,主要是从学生的乐观精神、平和心态、青春期等方面开展教育3,意志品质教育,主要是从学生的自制力、抗挫力、自强精神等方面开展教育。4、文明友爱教育,主要是从学生的责任感、豁达礼让、互助互学等方面开展教育。

阳光教育篇(5)

不同的学者对“阳光教育”的界定有着不同的表述,有学者认为阳光教育是一种另类的比喻,也有学者认为阳光教育是一种光明教育,还有学者认为阳光教育是一种温暖教育,更有学者认为阳光教育是生命活力的教育,等等。而濮家小学的解读却定格为:阳光教育是一种内涵丰富、便于实施并正在生成中的教育理论以及在这种理论统摄下的教育实践;是快乐的、吸引人的、追梦的、健康的教育,它重激励、重表现、重展示,富于挑战性又充满爱心。同时,学校教师们也认为阳光教育不应该单纯地理解为某一种教育的结果,其正确的解读应该是一个具有多向互动性与多向反馈性以及多向影响性的过程。基于此观念,学校非常注重人文童真的素材挖掘,注重校园环境育人。笔者认为濮家小学主要在以下两个方面取得了成功。

1.整体规划,人文美化

濮家小学紧邻杭州运河公园、濮家公园和濮家花园,校园周边环境优美,如同花团锦簇中的一座最具活力的阳光之城。濮家校区的整体规划注重整洁明朗的设计,突出了人文美化的功效。同时,濮家校区规划的另一大特点就是对宁静优雅的完美追求。在这种环境下配以教师暖暖的关爱与谆谆教导,一种自由宽松的学习氛围自然生成。不仅如此,学校也加强了校园其他场所的人文美化工程,例如楼梯上、走廊上、教室门口、室内墙壁上、教师的办公室内等等,都进行了一定的人文设计,使人处处能感受到人文气息。总之,笔者认为学校的整体规划实现了人文美化的目的,也为阳光学校生活的构建提供了环境上的保障。

2.创设隅角,凸显童真

漫步在校园里,笔者被学校独具特色的校园隅角所吸引,不由得驻足欣赏一番。这些校园隅角有着各自不同的颜色,统称为“三色书屋”,即以“橙”、“绿”、“蓝”三色命名的书屋。橙色,象征着积极、热情;绿色,象征着生命、宁静;蓝色,象征着宽广、包容。“英语角”是孩子们快乐的英语学习乐园,让孩子在卡通温馨的环境中放松身心,开展活动,提高英语学习的兴趣与能力。“黑白棋苑”在花草树木的掩映下,古朴的石桌石凳上那些露天棋盘特别引人注目,许多学生大课间总会在此摆开棋子比拼一番。在“涂鸦壁”上,孩子们想画就画,想说就说,或表达快乐的心情,或宣泄不满的情绪,或展示书画方面的才华,或捕捉现实的场景,或放飞未来的梦想,是美丽自由、健康向上的心灵之壁。

二、 阳光课堂,实现师生寓教于乐

1.多维辐射,阳光闪耀

“阳光教育”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而是一个具备多向互动性、多向反馈性和多向影响性的过程。濮家小学的教师们也非常明白,因此在阳光学校生活中凸显了“阳光课堂”,强调教学要充满趣味性,要饱含激励性,要彰显吸引性。考察中,笔者发现濮家小学在教学上注重趣味性教学,其教师能够依据学生的实际确立课堂教学目标,能够准确地把握每次教学的重难点,在教学方式上能做到易于活跃课堂气氛,易于教学情境的创设,易于反馈的及时传达。还要鼓励教师进行激励性教学,鼓励教师坚持因材施教,实现调控自如。教学中濮家小学的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实践与合作探究。为了最大程度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参与兴趣,教师采用了丰富多彩的激发手段与策略,从而有效地实现了开放性的探索性学习与创造性学习。不仅如此,为了实现“阳光”闪耀,教师们还进行了教学评价的改革。通过自主评价、自我管理与自主学习的三自主教学模式,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充分地享受到学习所带来的成功与快乐。实践结果证明,多维辐射能使“阳光”在课堂教学中得到充分的闪耀,实现了教学开启小学生心智,实现了学生快乐成长的目标。

2.推开门窗,透析阳光

实践结果证明,“阳光课堂”需要足够的教学资源,需要全体教师的共同开发,需要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而这一切正是濮家小学一直努力的方向。学校在教学上积极地寻求提升的空间与路径,以全校教师备课等常规性工作为契机进行教育资源的优化整合,通过学科骨干教师的示范作用来带动师资队伍建设。与此同时,学校对数学和体育两门课程进行了教育品牌的包装,开展了优势资源的深挖掘与推广活动。不仅如此,学校还重视学科的均衡协调发展,在教育思想的指导上、教学理念的引领上、课堂组织调控上、师生情感的交往上都进行了积极的尝试。学校还以各学科教研组为单位,有序地组织每周一次的教研活动,在不断的教学积累与有效的小组研讨反思中,注重生活实践性,精心设计课堂作业,注重作业反馈与评价,能在统一规范批改的基础上,鼓励与引导教师,努力形成班级作业特色。

推开门窗的目的不仅仅是接受阳光的照射,还应包括走出去沐浴在阳光下。据此,濮家小学特别注重组织本校教师到外校参观学习与进行相应的经验交流活动,试图通过这种与校外优势资源的碰撞提升学校自身建设实力。多年来,濮家小学通过对校外有效教学资源的引入与消化,通过教学环境与资源的有机整合,通过校内优势资源的共享,实现了学校发展资源优质的最大化。

三、 阳光活动,整合阳光校园生活

1.办好每一个节日,实现阳光助推成长

濮家小学认为阳光节日的开展不仅是对固定节日的庆祝,更是对我们祖国文化遗产与校园文化的继承与发扬。该校的“阳光节日活动”包括儿童节、国庆节以及元旦等法定的节日,在这些节日里学校坚持开展了一些形式丰富、内容多彩的文体活动,实现了寓学于玩。除了传统节日之外,濮家小学也构建了带有学校自身特点的节日,例如,“快乐英语节”、“语文读书节”、“红五月艺术节”等,学生通过这些特殊的节日在学习中得到提升,通过参与这些节日活动能获得伙伴的帮助。

2.管好每一个社团,实现学生自我成长

社团是学生业余生活的主要场所,因此其是学校学生工作开展好与坏的重要考核标志之一。濮家小学通过学生心理与年龄上特点的结合,组建了小合唱团、国际拉丁舞社、科技航模、“想画就画”社、电子琴社、文学开心辞典社、三棋弈之韵团、足球小子团、灌篮高手社,等等。对于这些社团,学校组织者做到了精心组织,合理安排,使其凝聚力、向心力得到了发挥,从而帮助学生自我成长。除此之外,学校为了这些社团能健康发展还特意聘请了省、市、区相关领域中的优秀教师作为指导老师,学校还重金聘请了一些部级的专家担任个别社团指导教师,这些做法极大地促进了学校阳光学校生活的构建。

3.做好每一次实践,实现知识学以致用

教育的目的就是满足生活实践所需的知识与技能,如何使学生能学以致用是教育者要认真思考的课题。在这方面,濮家小学给予了强有力的落实。该校非常重视学生在假日中的实践活动,特别强调活动过程中学生自主活动的释放。多年来,濮家小学先后推出了系列性的“阳光假日活动”,例如,“金秋假日活动”和“今夏,我与阳光有个约会”以及“阳春放足自然”等,在这些活动中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在同伴的帮助下,通过自主性选择,大胆地进行创意性实践,实现了多元化的展示。在学校教育融入社区的活动中,还涌现出了不少典型事例和先进人物。每当节假日、双休日及课余时间,总能看到三五成群的少先队员在从事各式各样的社区活动,小队员们声情并茂的表演和争先恐后的实践感染了社会各界群众,也赢得了政府部门的关心重视,大家纷纷加入到了教育者的行列中来,逐渐形成了一个全社会共同关心教育、发展教育的良好局面。

阳光教育篇(6)

人们追问这些问题时,似乎不约而同地把矛头指向了教育。教育,本是启人心智的一项活动,现在却饱受诟病。教育怎么了?

思始于疑,人们在追问、思考,身为教育工作者更应该追问、思考。一个敢于深层追问的教育者是一个对教育有更高追求的人,他绝不会满足于以教书为工作糊口,满足于备、讲、辅、批、考、评、补的辛劳,满足于学生考试成绩的优秀。他必将向更高处追寻,向更深处探究。他的眼光必不会囿于当下教育对象的考试成绩,他的理想绝不会停留于传道授业解惑的自我满足。一个有思想的教育工作者要做的,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为民族的长足进步倾力。他必将去质疑,去思考,去实践。

“教育到底要培养怎样的人?教育该怎样培养人?”这是思者的追问。

“没有使命感的教育是盲目的,没有责任担当的教育是浅薄的。”这是《教育的使命与责任》一书的封面上一段耐人寻味而蕴涵哲理的话。教育犹如一艘承载信念与希望的巨轮,航行在茫茫大海上,这艘巨轮所承担的是整个民族的未来。如果没有责任与使命,扬帆将要何处去?教育的目标应该是培养健康、善良的生命,丰富、高贵的灵魂,活泼、智慧的头脑,培养出更多具有想象力、创新能力的人才。如果这样,教育就真正成功了。同时,一切教育都可以归结为自我教育,学历和课堂知识均是暂时的,自我教育的能力却是一笔终身财富。

目前高中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地进行,教学模式纷呈。三疑三探教学模式无疑是高瞻远瞩的,它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以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国际型人才为目标。“风物长宜放眼量”,这是一种大智慧、一种襟。

“疑探中呼吸自由空气,合作中培养世界公民。经过三疑三探模式训练和培养起来的学生,必定能够对中国乃至世界未来的发展,起到积极推动的作用,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公民。”北师大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黄坚教授这样评价。

“没有问题是教育最大的问题。”“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提问题。”这是智者的思考。

智育是学校教育的主要任务,学生在学校里的大部分时间是在接受知识方面的教育。现在对智育流行一种狭隘的理解,就是把它仅仅理解为知识的灌输,甚至归结为考试的分数、职业的技能。这样做,只是把宝贵的头脑当成了一个容器、一个工具。智育的目标是实现头脑的价值,让学生的智力得到健康生长,使他们懂得享受智力生活的快乐。

在人的智力品质中,第一重要的品质是好奇心。人类所有智力活动的形式,比如,哲学、科学,都是从好奇心开始的。好奇心是天生的,每个人在智力生长的一定阶段都会显现出来。在教育中,兴趣又是非常重要的,它是教育第一要保护和鼓励的东西。学习有没有成效,关键是有没有兴趣。一个学生在学习和研究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时,精神处在一个非常快乐的状态,他在享受智力活动本身的快乐。一个善于享受这种快乐的人,他的心智始终处于活泼状态,这样的人是最容易出成就的。而纯粹出于兴趣从事精神事业的人越多,那个民族就会成为肥沃的土壤,最容易出大师。

所以,教育要做的就是尊重人的成长规律,尽最大可能保护孩子们的这种好奇心及学习兴趣,三疑三探课堂模式是基于对以上理念的充分认识创设的。以疑导学,有别于传统课堂上老师的满堂问,问题是由学生提出的。以往的课堂上,老师就像狄仁杰,动不动就问“元芳,你怎么看”。而三疑三探的课堂,是学生自己设疑,自己学习,自己展示,自己评价,自己总结,自己编题,真正是“我的地盘我做主”。

从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入手,大胆进行课程改革。推行三疑三探教学模式,使学生真切感悟生命的价值和创新的快乐。

阳光教育篇(7)

学校发展的趋势 诚朴的教师团体,团结的行政团队,是学校发展的重要根基。如何克服心理倦怠,进一步激发教师自我发展的内驱力是加速学校发展的重大课题。于是,本校提出了《教师素养驱动性提升机制实践研究》课题,期待着依托课题,逐步构建起一套多元、科学、高效的教师素养驱动性提升机制,培育阳光心态,激发自我需要,促进专业发展。

传承学校历史的必然 基于校训――健体、求真、为善。在传承的基础上,本校进行拓展和延伸提出办学愿景:爱生如子,与生同行――健体、求真、为善,每天进步一点点!教育的本质是爱,教育的途径是师生同行,教育的目标是健体、求真、为善,教育的成功在于坚持,每天进步一点点,在于积小成以成大成。基于优势――体育项目特色。体育特色与校训中的“健体”相一致。由此,本校把“体育”扩展到“健康”;进而又把“健康”扩展到“阳光”,更开放,也更有助于打破制约学校发展的内在瓶颈。基于“阳光”理念――阳光,温暖、灿烂,充满生机与活力。

“阳光文化”的内涵

本校的总体思路是:以“阳光活动”为突破口,激发主体活力。以“阳光教育”为主阵地,在德育中强化“主体习惯养成”;在课堂上注重“主体教学自觉”。以各自的切入点为抓手,构建课程、展示、激励等平台,积累过程性资料,为“阳光课堂”和“阳光校园”的持续改进提供课程资源,从而在培植阳光教师、培育阳光学子的过程中积淀“阳光文化”。

通过“阳光活动”,改善状态,点燃激情 对教师而言,要以“自主性共同体”为抓手,以师为本,创设活动场,催生内驱力。确定阶段性重点培养对象,组建“朝阳工作室”,开展沙龙式专题研讨,给予培训、考察优先权,并在阶段性示范展示中发展自我。以“学科教学”和“班级管理”为方向,以自愿为原则,组建“朝霞工作组”,开展茶馆式主题研讨,在“自主性课堂展示”和“自主性班主任论坛”活动锻炼自我。同时定期开展阳光活动,暖人心、聚人心、育人心,培养具有阳光心态、魅力人格、责任人生的“阳光教师”队伍。对学生而言,要以“特色体育项目”为抓手,以生为本,提振精气神,激扬生命体。以学校自编的“全员性柔道操”为切入点,以柔道、篮球、田径、象棋、围棋为普及性体育项目,锤炼意志,规范行为,做强阳光体育活动;以“葫芦丝”“琵琶”辅导班为突破口,依托“七彩少年宫”,丰富学生校园生活,注重学生特长发展,激扬学生生命状态。

通过“阳光教育”,改进方式,激发活力 一是打造阳光德育。重点为“主体习惯的养成”。如果说阳光活动是一种氛围营造,是从心态和精神层面予以激扬的话,那么阳光德育则是力求在言行、在细节上得到强化和落实。教师习惯养成的抓手是“教师素养提升机制”课题。“爱生如子,与生同行,每天进步一点点”,“习惯是根基,方法促效率,用心即质量”……通过一点一滴、逐步强化的氛围营造和理念浸染,在提高认同感的同时,引领教师积极跟进,主动实践。学生习惯养成的抓手是“阳光银行实践平台”。其核心理念是:最大化地尊重每个学生,激发他们的发展动力;发掘他们的优势和潜质,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与其个性潜质相适宜的充分发展。“阳光银行”运作体系与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的发展全面衔接,形成以奖章为激励机制,以“5+X”为重点发展目标,以综合素质为技能训练重点,低中高相衔接的争章存储新体系。

阳光教育篇(8)

“阳光体育”号召我国学校改变体育教学环境,采取创新的措施提高体育教学的实用性,帮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获得成长。我国学校历来重视学生的体育教学,并且新世纪教学改革也强调了要求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传统体育教学过分重视行为教学,缺乏体育精神的引导,导致学生只能获得身体素质上的提高,这与当今教学目标有较大的差距。采取新的教学方法,实施“阳光体育”教学有着迫切的要求。

“阳光体育”的基本内涵在于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开发教学资源,从各方面促进学生身体和心理的健康发展,以积极的教学方法带动学生的体育学习。本文结合工作经验,提出开展“阳光体育”教学的基本方法,具体内容如下:

一、完善“阳光体育”教学环境

教学环境是影响整体学校体育教学的基本因素,它主要包括:教学氛围、师资力量、体育器材和体育场地等因素,这些构成了“阳光体育”教学的基本内容,若要贯彻“阳光体育”教学思想,就必须保证教学环境符合要求。主要内容如下:

(1)建立积极地体育教学氛围,改变体育课程在教学中的地位。传统体育在学校中作为辅助的课程,起到缓解学生学习压力的作用。然而,有效地体育教学不仅能够帮助学生锻炼身体,而且能够形成优良的思想品格。因此,学校要开展体育文化建设,提高体育教学的地位,将“阳光体育”作为重要的指导思想。

(2)完善体育教学设施,加大体育教学设施投入。体育教学设施相对不足一直是我国学校体育教学的瓶颈,学校应与社会建立联系,增加教学设施的投入。并且,规划体育设施的职能,保证体育设施满足课堂教学需要,根据所需要教学内容采购体育设备。

(3)建立高素质的体育教师队伍,提高体育教学水平。体育教师的专业知识必须满足教学要求,并且鼓励教师继续深造,学习理论知识,帮助体育教师开展体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活动,不断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二、灌输“阳光体育”精神,开发体育思想教育

教育的目的不仅在于提高学生的基本知识,而且要在思想上帮助学生成长,帮助其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体育教育也有着重要的思想教育价值,体育教师在课堂上应挖掘教学潜力,结合“阳光体育”精神进行授课。主要内容包括:

(1)专题学习“阳光体育”精神。教师应专门的进行“阳光体育”精神的讲解,以实例进行说明体育文化的内涵,让学生感受到体育精神的价值所在。具体内容可以包括历届的奥运会冠军、残疾运动员和获得优异成绩的体育团队等相关知识。

(2)在实际体育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阳光体育”精神。体育课堂上,学生在进行体育活动要不断地鼓励学生,奋发图强,敢于挑战,突破自己,从而形成坚忍不拔的品质。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的行为,并在学生出现诸如放弃、不坚定和懒散的情况给予批评,从而改善学生的习惯,帮助学生健康的成长。

三、丰富教学内容,形成有特色的教育体制

体育教学的形式不能太单调,“阳光体育”也强调要调动学生参与体育课堂的积极性。并且,建立有特色的教育体制,帮助学生在体育课堂上学习知识,获得成长。主要内容包括:

(1)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传统的体育教学过分的注重课外活动,不能将体育学理论融入到体育教学中,课外教学和课内教学应融为一体,发挥教育作用。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做好课前准备,规划好整堂课程理论和实践的结合点,从而达到更有效的教育目的。

(2)形成有特色的教学体制。体育教学要从学生的需求出发,建立满足学生成长的教学体制。教学必须借助体育教育内先进的模式,并引用相应的成功模式,让体育教学真正的活跃起来。

四、建立阳光测评体系,掌握学生体育成绩

教学必须结合考核制度来检查教学效果,阳光测评体系是对应于阳光体育的考核制度,能够有效地掌握学生的体育成绩,具体内容包括:

(1)建立日常考核制度,记录学生的平常体育成绩。体育教学要注重细节,从每一堂课进行预订的内容教学。因此,测评体系不应集中到期末,而是分散到每节课中。

(2)以星级进行评测,避免对学生产生心理影响。阳光测评体系要注重对学生的影响,用星级评测不仅能够区分学生的成绩,而且不会引起学生对成绩的偏见。

(3)建立弹性的评测标准,多方面评测学生的成绩。阳光体育要求学生全方面的发展,评测体系也应结合教学特点,从总体上评测学生成绩。

“阳光体育”是我国学校发展体育教学的捷径,能够改善我国体育教学的现状。本文从各个方面分析了开展“阳光体育”的对策,能够满足现代学生发展的需要,发挥学校教育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胡继兰,刘少清.谈高职院校开展阳光体育活动丰富校园体育文化[J].大家.2010(24)

阳光教育篇(9)

一、阳光教育

我们的教育应在温馨的、快乐的、健康的、和谐的环境气氛中进行。我们的校园氛围应如这首诗所说:

就是与学生相遇的一刹那,我们的笑脸;就是与困难相遇时的那种积极的潜意识;

就是与痛苦牵手时内心的平和感受;就是与平凡相伴时的宁静与远博;

就是与进步同行时的新目标;就是与冲突相撞时的宽容大度;

就是与快乐融合时的品位与享受;就是与不如意拥抱时的宽慰与包容;

就是与郁闷见面时的快乐;就是与悲观握手时的积极化解;

就是与消极结伴时的放声欢唱;就是给受难的生灵以帮助时的心灵释然。

其实,阳光就是――

转过头,阳光照上你的脸;

换个位,阳光洒满心里头。

在这样一种氛围里教学,对于学生、老师都是一种享受,享受其中的和谐、宽容。实施阳光教育的教师积极为学生提供主动发展的舞台,鼓励学生标新立异。遵循学习―实践―反思―提高的原则,采用自培和外培相结合,循序渐进地提高教师的生命课堂意识和专业素养。关注结果转变为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情感体验,增强课堂教学的情趣,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创设一个和谐良好的生态课堂环境

二、活力教育

(一)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兴趣才是孩子成功最好的导师,如果你留心观察的话,你身边可能会有这样的一些同学:他们很积极、很努力的学习,但是成绩效果却不是很理想。而一些同学不怎么花时间去学习,成绩却一直是面列前茅。这种情况,除去一些天赋之外,最主要的原因是他们是带着兴趣去学习的。只有把这种积极、努力转化或培养成一种强烈的学习兴趣,才能更好的学习。好多同学虽然学习很努力,但是对学习没有多大兴趣,仅仅是为了学习而学习,而不是爱学习才去学习的。这些情况,学习效果往往都是事倍功半,效率不高。

所以,千万不要只知道去学,光傻学是不行的,而是要知道培养学习的兴趣,只有将学习的积极性转换成了学习的兴趣之后,才有可能实现学习效率的飞跃。因为有兴趣才能轻松的学习,才能不怕疲倦的进入乐不知疲的境界,学的高兴,学的舒坦,就不容易疲劳,越学越有劲头。应该来说同学们都会有这样的体会,做自己喜欢做的事会觉得比较轻松愉快,不会很累很痛苦,会焕发精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能带着兴趣去学习,在这种状态下,学生就会陶醉在知识的海洋里,同时也加快了学生吸收知识的速度。

(二)要以人本,健康的、人性化的教育。

不是简单的课堂活跃,它是以人为本的、健康的、人性化的教育为基础的递进。新课程改革中,新课标提出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客体,一方面,我们的教学要服务于学生,教知识给他们,不是教完了,就算了,教则教会。另一方面,还要看我们教的对象是否需要,是否能接受。如,一个基础很差的学生,你给他讲难度很大的题,即使你费了再大的劲,也是属于白费力气。一个对音乐一点兴趣都没有的学生,你能把他培养成音乐家吗?答案肯定是不能。

(三)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是一种活力教育,一种成功的教育。现在大多数学校在升学率的压力下,我们的教育只是一味的满堂灌,打题海战术,让学生成为做题的机器。这样做可能会获得短期内的成功,但他们的未来可能是悲哀的,这样不但抹杀了学生的想象力,夺取了学生阳光灿烂的青春。在我们身边为什么曾经是爸妈、教师眼里的乖乖女,突然变得那么的叛离――逃学、打架、上网,变得让人都不认识;也有上了大学,因虚荣心的原因,自己经济不宽裕去偷盗,被开除的;也有自己都是研究生走上工作岗位了,却不如大学毕业就去参加工作的境况好,最终走上了轻生的念头。如此的故事,我们听完除了为他们惋惜以外,也应该引起一些深刻的反思。所以,健康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教书的同时,也应该经常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尽量避免学生出现心理问题。还要开展丰富的文体活动、科技活动,还给学生一个充满阳光灿烂的青春生活,让他们在活动中学会与人合作,与人沟通交流。让各种层次的学生体会到成功,树立生活的信心。因为我们的社会由于分工不同,不只需要科学家、文艺家、音乐家,也需要农民,清洁工、维修工、粉刷匠。。。。。。。因此,我们的学生今天只要在老师那儿获得了对生活的信心、对生活的爱,他们将来就可能在各行各业中是出色的人才。这样的教育才是长远的、健康的、有活力的、成功的。

三、效率教育

我们营造了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采用了健康的、有活力的教学方式,与此同时,我们还要制定计划,建立规矩来管理我们的学校,提高教育效率,这就是所谓的效率教育。

(一)打造一支阳光的、有活力的教师队伍。

采取一个教研组集体备课,以及个人课前认真专研教材。根据本班学生的情况,估计在课堂上哪类学生会存在困难,如何帮他们解决困难。如果我们每个教师课前准备非常充分,教学效率一定会提高。

(二)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

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其中包括管理教师的,也有管理学生的制度,虽然我们提倡阳光教育、活力教育,但我们不能没有规矩,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阳光教育、活力教育与效率教育并不矛盾,阳光教育、活力教育是效率教育的基础、前提。充分发挥中层干部、年级组长、骨干教师的带头作用,调动每位教师的积极性,发扬主人翁精神。

(三)学校应有圣明的抉择者。

我们的管理者、抉择者也就是校长对我们的学校有全面的了解,根据本校情况,建立合理的、科学的管理制度,不要盲目仿效其他学校。第一,教师、中层干部分工既要明确各自的职责,也要团结协作。第二,建立客观公正的发展性评价体系:评优、晋升职称、财务、收费、考核、评议“六公开”,在奖惩性制度中,强调合情、合理、公开、公平。在评价性制度中,强调教育、教学质量评价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我们阳光的、有活力的教师队伍在校领导的正确引导下,尽职尽责,通力合作,相信一定会打造出一个生机勃勃的校园。会使学生喜欢课堂,享受新的教学理念,成长为新时期的健康的、乐观的、向上的新一代。坚持改革,破除积弊、推陈出新,确立新的发展方向,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让教育充满浩然正气、昂扬锐气、蓬勃朝气!

参考文献:

阳光教育篇(10)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在社会文明、进步及国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中,与之相伴生的“文明病”等学生体质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普遍关注,特别是学生的肺活量、体能素质明显下降,身体素质中的速度素质和力量素质持续下降,体育素质差的学生比例正在不断增加.针对这一现状,我国提出了阳光体育教育计划,全面启动了“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活动,这一举措对于提升高校学生的体能素质、增强体育技能、培养终身体育习惯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1当前高校体育教学的现状及问题

我国的高校体育教学长期以来维持旧有的苏联体育教学模式,在新时期下显现出如下问题和弊端.

1.1对高校体育教育的认知不够深入

在高校体育教育的认知方面,还存在一些负面因素.在宏观层面来看,高校体育教育缺乏科学而系统的长效机制,显现为经济制度上支持的缺乏,主要表现在高校体育基础设施供给不足与高校学生扩招之间的冲突和矛盾,在高校体育教育设施明显跟不上学生需求的现状下,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急剧下降.同时,还存在社会文化传统大环境下的制约问题,中国传统的道德价值文化取向在于“重文轻体”,可是当令人惊愕的青少年体质检测结果暴露于国人面前之时,引起了我们的警醒和关注.从微观层面来看,高校对于体育教育成绩重视度不够,这主要是由于体育教育成绩在高校综合排名中的效用不明显,导致高校领导对于体育教育的重视度不足.加之学生自身的体育学习意识也不强,尤其是在高校学生进入研究生教育阶段,对于体育运动的学习就基本取消了,严重表现为体育锻炼的时间被挤压和强占的问题[1].

1.2高校体育教育目标设定单一化

在高校的体育教育教学过程中,由于没有体育学习和体育锻炼的长效机制,对于体育教育目标的设定较为单一,主要是以学生的身体锻炼为目标,而对于学生的其他体育相关素养缺少目标设定,如:体育身体素养、体育心理素养、体育文化素养、终身体育学习能力的培育等方面,在上述全面体育教育目标缺失的情势下,高校的体育教育目标不符合现代体育教育的要求,也不利于学生终身体育学习能力的构建和培育.

1.3高校体育教育的创新性有待提高

在高校的体育教育内容中,只是偏向于对学生身体锻炼的基本训练,而对于其它体育教育内容则没有过多的涉及,如:学生的体育保健知识、体育康复训练、体育心理素质提升等内容,这些相关的体育教育内容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没有得到全面的、充分的体现,不利于学生体育拓展能力的训练,对于学生体育意志力的培养也缺乏科学有效的规划,在这个不够完整而有效的体育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体育学习积极性没有得到全面的、深度的激发,也不利于师生之间关系的良性互动,妨碍了高校体育教学目标的实现.

1.4缺乏科学长效的体育教育监控体系以及评价体系

高校体育教学活动存在执行力度不够,缺少相关的监管等机制问题,这种监管机制的缺失主要表现在体育教学的监管、体育竞赛的指导监管、体育理论学习的监管等方面,在缺乏科学而有效的监督机制之下,难以形成高校体育运动的有力驱动力.同时,高校体育教育的评价体系也存在单一化的问题,对于学生的体育学习评价,主要关注其体育运动指标是否符合标准,而缺乏对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的有效、全面的评估,缺乏对学生在参与体育活动中的心理评估等内容.而且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估的过程中,也没有有效地对评价结果进行有效的利用,没有评价结果的信息反馈、激励等绩效体育考核机制,这就难以保持体育教育教学的实质意义[2].

2高校实施阳光体育教育的意义

2.1阳光体育教育目标与高校体育教学目标的一致性

阳光体育教育的目标注重学生的自主参与过程,推行多样化的阳光体育教学手段,全面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和体育素养.在高校的体育课程教学过程中,以增强学生的体质为目标,可以实现与阳光体育教育活动的内容相融性、目标一致性,在两者的内涵和外延相互影响、相互激励的过程中,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

2.2阳光体育教育为高校体育教学提供了全新的多样化路径

阳光体育教育不仅关注学生的身体锻炼成绩,而且关注学生的心理素养、体育文化素养.在阳光体育教育的多样化教育路径下,高校可以开展学生体育社团、高校体育文化节、高校体育俱乐部等形式,为高校的体育课程教学提供实践可行的教育途径[3].

2.3阳光体育教育可以转变高校体育教学的师生关系

在阳光体育教育中,教师要根据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规律,进行体育组织的重新开发和选择.教师由单向的知识传递者转变为体育课程知识的设计者和组织者,由传统的管理者向体育教学的协调者转变.注重阳光体育教育下的平等、愉悦、团结、协作的竞赛精神的培育,尤其在个性化的体育教学模式下,学生的知识得到多样化的补充,体现了因材施教的自由体育教育特点,学生也由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为自主的、积极的学习者,符合现代大学生的人格品质和精神风貌.

3阳光体育教育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构建

3.1构建阳光体育教育的长效机制

阳光体育的长效机制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加以构建.宏观机制是指阳光体育教育运动的层次高、范围大,它以全国同时启动的方式,对高校体育课程教学实施创新,体现出组织的整体规划特性,具有整齐划一的策划方案和具体实施内容.从微观来看,阳光体育教育运动要从各构成部分来发动,要立足基层,将阳光体育教育的着眼点放在各基层的积极性之上,充分利用各种媒体作为阳光体育教育的载体,可以利用高校的互联网、校园网、广播站、学校社团等形式,创建高校阳光教育长效机制[4].

3.2实施个性化的阳光体育教学方式

高校的阳光体育教育要秉承以人为本的体育教学理念,从学生的情感体验入手,进行阳光体育教学设计,采用启发式、探究式、参与式、对话式的教学方法,进行差异化、个性化的教学.可以采用分班授课的方式,根据学生的不同身体条件,进行高中初等级的分班教学,同时,要兼顾一些身体疾病原因不能进行剧烈体育运动的学生,施以体育保健知识课程学习,在适当的、有针对性的体育锻炼的同时,促使其疾病的痊愈;对于体育技能和素养较强的学生,要给予其更为合理的体育教育设计,从而促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更为主动地进行体育学习.

3.3关注阳光体育教育的延伸,促进高校体育素养教育

在阳光体育教育的体育课程教学之下,我们要从更宽泛的概念来理解这一思想,不仅要关注高校体育教学正式的、显性的课程,还要关注高校体育教学的隐性课程.要借助各种不同的体育文化活动、体育竞赛活动、课余体育兴趣活动等,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要从体育行为、体育心理、体育制度、体育精神等层面,对高校的隐性体育课程进行延伸和拓展.同时要注重对学生的体育人文精神和健康心理素质的培育,尤其要注重构建和谐、互动的师生关系,体育教师要在充满健康向上的外在形象之下,对学生产生良好的感召力,以饱满的精神和体育教学激情,对学生进行体育人文素质教育,在平等的、互动的和谐人文环境下,挖掘学生内在的潜能和闪光点,用宽容的体育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勇于上进的体育学习实践[5].

3.4体现高校阳光体育教学的人文精神,强化高校校园体育文化活动

在高校阳光体育教育的过程中,可以从高校校园的物质层面进行体育人文精神的倡导,可以通过校园的体育场馆、体育器材、体育设施、体育建筑和雕塑等方面,宣扬学校的体育人文精神和内涵,这些体育设施的选择和布设要注重对学生的体育激励作用,要不拘于体育设施的形状、大小、色彩、功能等,从安全和人文的角度出发,提升学生的体育审美能力,增强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同时,高校还可以组织学校的体育骨干、学生裁判员等开展校园体育文化活动,通过开展学生感兴趣的体育文化沙龙、体育兴趣活动、体育俱乐部活动、体育竞赛等形式,推动高校全员体育文化建设,展示校园体育文化的魅力,倡导体育文化精神,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出良好的协作精神和人际交往能力.

3.5构建高校阳光体育质量监控体系,实现良好的阳光体育教育效果

对于高校的阳光体育教育运动的质量监控,可以从外部监控和内部监控两方面进行体系构建.为了更好地推行高校的阳光体育教育活动,从外部质量监控而言,主要有来自于社会的质量监控模式,它们是社会中介机构,以第三者的身份实施对高校阳光体育运动的质量评价;还有家长对于阳光体育教育的看法和评价,他们是阳光教育体育运动的主要评价者,可以对学生的阳光体育运动进行全方位的评价,从而造成对高校体育教育的声誉评价;大众媒体也是阳光体育教育运动的外部监控群体,他们以新闻公开和新闻批评的方式,对高校的阳光体育运动进行有效而直接的评价[6].从高校阳光体育运动教育的内部质量监控体系而言,主要是学校和教师对学生的阳光体育运动的评价,他们对学生的阳光体育运动进行在校期间的体育活动跟踪和评价,对学生的阳光体育运动实施科学化、系统化的管理,并且在对学生的综合测试中,推行与学生个人情况相符的激励政策和机制.从学生自身而言,对于阳光体育运动的主观监控主要是根据自我的运动情绪、食欲、睡眠等指标,客观地对自己的运动状态进行监控,并且在体育运动的过程中,进行自我观察和测定,根据自己的主观身体状况进行体育锻炼计划的确定,从而在自己掌控的前提下,提高自己的运动技术水平和成绩,达到阳光体育运动的要求.

3.6创建新型的阳光体育教学评价体系

在高校阳光体育教育运动中,教师由单一的管理者转变为阳光体育的设计者、践行者,同时为了达到阳光体育教育的目标,还要不断建构阳光体育教育评价体系,这个教学评价体系要保证常态化、创新化和系统化,要对学生进行量化的考核和评价,尤其要关注学生的体育意识和体育综合能力的评价.具体评价内容主要表现在:(1)阳光体育教学评价要全面、准确地显现出学生的体育进步幅度.由于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如果一味地用终结性评价的方式给予学生评价,则会使评价丧失公平标准,不利于学生自信心的缔造和个性的张扬.鉴于这一实际情况,要将学生的阳光体育运动过程评价和终结评价、相对评价和绝对评价相结合,充分地体现出学生的进步幅度,在学生的不同差异基础上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2)要注重评价学生的体育意识和能力.在对学生进行阳光体育运动的评价过程中,不能单纯评价学生的体育运动成绩,还应当考核学生的体育兴趣、体育学习态度、体育情感因素、体育心理素质等内容,要注重考察学生平时参与体育锻炼的时间及周次,全方位地考察和评价学生的体育综合能力.(3)将评价体系与高校体育教师的职级晋升、薪酬激励相结合,在学生的综合体育能力与教师的个人利益相联的机制下,提升阳光体育运动的教学效果和质量[7].

4结语

综上所述,阳光体育教育形式是一种创新,是一种突破,是对高校大学生的个性差异而设计的高校体育教学模式,也是针对青年学生存在的“文明病”而全面启动的高校体育教育模式,它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以科学性、长效性为目标来进行高校体育教学的创新和延伸,要在关注学生体育学习成绩的同时,还要关注学生的体育态度、体育兴趣、体育心理等内容,要从全方位的角度实施对学生的体育教学,实现高校体育教学的动态优化.

参考文献:

[1]李欣悦.我国高校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研究综述[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12(5):102-105.

[2]陶宏军,龚剑.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开设研究生体育课程的探索研究[J].长沙大学学报,2013,27(5):150-151.

[3]任天平.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高校田径课“边缘化”现状及对策研究[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4(3):372-375.

[4]张洁,吴瑛.“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上海市中学课外体育活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2,36(6):80-82.

[5]黄晓波.培育大学体育精神的现实意义及途径[J].体育学刊,2012,16(1):82-85.

上一篇: 学习月活动经验总结 下一篇: 廉洁履职报告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