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体育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2-09-26 19:27:43

阳光体育论文

阳光体育论文篇(1)

由于“阳光体育运动”是由北京市联合教育局和体育局联合举办的,所以国外针对“阳光体育运动”的文献是少之又少。就算调查起来还是没有代表性和效果,所以直接从国内文献入手。

2、关于国内的文献

“阳光体育”是由北京市联合教育局和体育局联合举办的,针对的是中国青少年学生,所以国外的相关文献几乎没有。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是以“达标争优.强健体魄”为目标,以全面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为基础,与体育课相结合,与课外体育活动相结合。用3年时间,使85%以上的学校能全面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使85%以上的学生能做到每天锻炼一小时,达到《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及格等级以上,掌握至少2项日常锻炼的体育技能,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体质健康水平切实得到提高。上海市杨浦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上海市杨浦区体育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中提到:杨浦区在推进新一轮体育发展中,要深刻认识,明确把握国际体育强市的特征、任务、目标和要求,抓住贯彻《全民健身条例》契机,在推进群众体育、竞技体育等工作中塑造“精品、精英、精华和精神”,突出重点项目和特色项目,努力加快建设体育强区进程。

二、通过查阅文献我发现

1、周泽琴和陈应武的论文“遵义地区中学关于“阳光体育”活动开展的情况”中,主要是从每周参与活动的频率和影响学生参与“阳光体育活动”的因素方面来调研的。在这篇文章中主要是调查的遵义地区的中学生,然而在这里面根本没有提到学生为什么要参与到阳光体育运动中来,学生对于阳光体育运动项目的喜欢程度都没有提及,所以还是有待遇提高的。

2、杨烨老师和张亚琴老师调查的“阳光体育”背景下中小学课外体育活动开展情况中提到,课外体育活动也是“阳光体育”运动中的一项主要的内容,他们主要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进行考虑开展的体育活动的内容是否符合学生的身体发展和兴趣所在。不难看的出来这篇文章主要是提及到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一些详细情况,他们主要也是从学生参与阳光体育运动的频率和每次活动的时间来展开进行调查的,初中、高中、小学的数据都有,了解的很详细。他们把每个层面的学生都调查过了,但是这样也有一个弊端,这篇文章只是从各个体育试点的学校调查的,而真正其他学校的情况没有数据表明,所以不能具有太大的说明性。

3、新疆师范大学体育学院09级研究生关于喀什地区的调研主要侧重于“阳光体育运动”所开展的项目和影响因素,还有学生参与“阳光体育运动”的动机,然而没有提及到每个项目的开展实施情况,在这篇文章的结语中提到锻炼的时段主要以白天为主,但锻炼的质量并不高。说明这一阳光体育运动在喀什地区开展的情况还是有所欠缺的,但是里面提到维吾尔族舞蹈取代了内容单一的广播操,丰富了课间课余活动。

阳光体育论文篇(2)

应注意的问题普通高校在建立长效的阳光体育运动机制这一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第一,体育运动形式的选择。在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机制是注重与学生的沟通,了解其感兴趣的新项目,选择合适的有吸引力的体育活动。第二,纠正体育在教育教学中的次要地位,提高体育锻炼的觉悟性,调动全体学生老师热爱体育活动的激情。第三,与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相结合。体育教育的目的是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学生健康学习。因此,我国普通高校阳光体育运动不能替代高校的体育教育,应该两者谋求利益的共同点,共同促进我国高校学生增强体质,健康学习。

2管理制度的完善与补充在原有规章制度

完善与实施目标责任、安全、协调、督检和奖励制度,健全高校阳光体育运动的监管体制,确保阳光体育工作高效进行,阳光体育工作更加规范性和人性化,顺利完成阳光体育运动制定的教学目标,提高师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保障阳光体育运动长期的运作。

3创建高校阳光体育工作的新机制

为了切实提高高校学生的体质,提高学生健康锻炼的意识,培养德智体美全方位人才,构建校园体育精神和文化,普通高校应该创建相应的健全的阳光体育活动机制。开拓创新机制—校园阳光体育活动在思想上创新,最大的获得学生、教师、校领导以及社会的关注与支持,最大限度的争取人力、物力与财力支持,把全校师生凝聚到阳光体育活动中来。沟通合作机制—为了避免阳光体育活动而造成的人力、物力与财力资源的浪费,及时的沟通和合作就显得十分的必要,能够及时的发现问题,把握工作的进程,提高体育活动的运作效率,从而保证阳光体育活动的有效进行,最优化活动的进程。相互促进机制—利用高校体育老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将其下派到活动的具体部门,实地指导高校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与推进,同时学生骨干协助体育老师完成相应工作。考核评价机制—在学校阳光体育运动过程中,建立考核评价小组,联合体育部、学生处、校团委等部门承担对阳光体育运动中的各事项进行客观公正、民主公开的考核与评价,采取自评、互评等方式,全方位的检验学校阳光体育运动的成果,达到监督和奖励制度的规范化。专项扶持机制—鉴于高校阳光体育运动专项经费短缺的问题,高校应建立有效的相关经费配套制度,以满足阳光体育工作需要。

阳光体育论文篇(3)

2研究对象和方法

研究对象:学校五、六年级383人。

3研究方法

3.1文件资料法。通过多种方式查阅我国相关政策、资料等有关数据和信息,为本文提供理论支撑。3.2问卷调查法。运用问卷调查,对学生的健康及每天参与的体育活动现状进行调查分析,了解学生的兴趣,为课题提供依据。3.3实验对比法。根据实验对象体能素质的个体差异,用运动处方的形式指导活动,动态分组分层次教学,调整教学内容,改变组织形式等教学实验。通过一个阶段的实施,进行实验前后对照的教学分析。3.4经验总结法。多种渠道收集获得有关阳光体育活动开展的科学方法,并吸取有经验教师的经验,在原有的理论基础上按研究的规范要求进行总结分类,使其更具理论性。

4实施原则

4.1活动项目开设上,遵循科学性、趣味性原则

五、六年级的学生好动、精力旺盛,偏爱竞争性、趣味性的活动项目,设置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内容。

4.2学生体质健康方面,遵循发展性、全面性原则

通过活动的认真实施、有效开展,促进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在普及与提高的基础上形成良性发展的局面。全面性指的是:活动的实施与开展应面向四、五年级的所有学生;活动内容与形式要丰富多彩,避免单一,能够满足不同特长,不同兴趣、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要。

4.3学生安全教育上遵循安全第一、健康第一原则

活动开展前就要做好每项活动可能存在安全隐患的预判,制定有针对性的预防方案、应急措施和防范措施,最大程度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

5实施形式

5.1体育课程除进行传统内容的教学外,还增设一些新兴体育项目的内容

开设阳光体育活动,要与体育课程的教学紧密结合在一起,要选择优秀的传统教学内容,也要开展新兴的项目,满足学生求新、好奇的心理需求,如飞叠杯、呼啦圈,等等。

5.2规范体育活动时间,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把阳光体育活动纳入到教学日课表中,使每个学生每周每天至少一次参加体育活动。

5.3营造体育活动氛围,阶段性开展竞赛活动

日常体育教学很重要,但每个项目教学到一定程度时,可以举办一次年段内的专项比赛,如40人循环跳绳赛、40人单脚跳接力赛、20人绕圈接力赛等,每年还可定期举办体育文化节活动,对学生的活动进行一次全校范围内的检测,更是最大程度上给学生竞争、展示平台。

6结果与分析

6.1实验结果

从表中我们不难看出,实验组学生经过一年时间的实验,五项体能素质指标明显高出实验前,如50M*8项目,由实验前19人优秀到实验后55人优秀,优秀率从4.9%到14.4%;坐位体前屈的优秀人数从16人到47人,优秀率从4.2%到12.3%,良好人数从146人到201人,良好率从38.1%到52.5%。指标呈显著差异,说明以多种形式开展体育活动及有针对性的运动处方为手段的实验深具成效。

6.2实验分析

由于各种原因,给学困生的体育活动带来了一定困难,在运动技能上有明显差异,学习效果欠佳。分析原因,总结经验,在实验过程中,针对不同类型学生设定不同的锻炼目标,变换教学内容,转变组织与教学手段,培养他们对体育活动的兴趣,使他们的学习动机有正能量的影响,从而达到其运动技能和体能有阶段性的提升。6.2.1转变教学模式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做好三点:一是培养学生群体意识、合作意识、个性发展的最佳途径。二是有组织的实施阳光体育活动,每天上午大课间集体活动,时间30分钟;傍晚第二节课后进行班级分组活动,时间40分钟;三是活动内容多元化,具体有:集体项目(广播操、跳长绳等);分组项目,以班级或小组为单位,实施由各班选出的2个项目,6个班级共12项,按星期每周轮转,更多方式途径让学生掌握技能;学生自主项目,是以学生自主参与、主动发展的各种活动,有体验游戏(合作跑、弹球、飞叠杯、滚铁环等),球类活动(轻排球、小篮球、地弹乒乓球等),传统体育项目(跳绳、踢毽子、呼啦圈等)6.2.2加强理论指导,总结成功经验,不断完善制度实验组的老师对相关指标进行检测分析,建立健康档案,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定期写出总结报告。6.2.3分层次教学根据实验对象体能素质的个体差异,具体教学中由常规的进行分组转变成按学生体能素质情况分组分层次教学,视学生练习进行动态分析并随时做出调整,使学生都能按要求各阶段的目标任务。

阳光体育论文篇(4)

2、健美操教学方法改革

为培养学生能力,鼓励学生养成终身体育、阳光体育健身的习惯,应该改革健美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感受到体育健身的乐趣,调动学生热情,形成健康的体育健身习惯。第一,合作教学方法。为强化学生自主创新、亲身实践的精神和能力,可以实施合作学习方法。结合“高校健美操创编研究”相关理论,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每小组4-8人,进行健美操舞蹈创编与表演竞赛。在集体协作学习模式下,小组成员相互监督、鼓励与帮助,克服部分学生的平庸和懒惰心理,提升学生思想境界与道德情操。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小组是一个整体,学生需要将自己融入到集体中,无形之中增加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在创编竞赛的准备过程中,学生积极挖掘自身潜力,克服生理和心理上的不适,积极参与合作交流与互助实践,通过不断战胜自我、完成挑战,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自尊心,从而培养了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第二,课外拓展学习法。课外拓展训练是课堂的延伸,它能有助于学生完成教学成果,达到教学目标。课外拓展训练是学生自发组织的学习活动,在教师指导的训练理念下,以体育比赛的形式展开,学生通过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学习形式,展开小团体模式的练习过程。之后学生参与到学校、校与校之间的比赛过程中,可以是以健美操为主题的比赛,也可以是担任球赛啦啦队、参与文艺演出等,如此通过课外拓展学习模式,使得学生真正践行阳光体育理念。

3、健美操评价方法改革

教学评价是为教学目的而服务的,改革教学评价方法,实施全新的教学评价策略,有助于促进阳光体育运动理念的落实,引导学生形成终身体育理念。所以,健美操教学应形成科学、多维的教学评价体系,从学生学习态度、进步幅度、合作互助情况、技术与技能提升情况等多方面进行评价,评价以激励学生锻炼动力为目标,引导学生形成终身体育和阳光体育健身理念。改革评价方法应该注意:第一,制定全面、科学的评价方法。基于健美操教学目标,结合“阳光体育”和“终身体育”教学理念,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教师选择考试内容与人数。健美操教学考核内容尽量少选择记忆性内容,应该以学生自主创编考试为主,分析学生对体育理念的理解,体育技能、体育训练方法的掌握。可以选择一整套动作简图,学生在规定时间根据图例进行自学、自练,实施考核,这样能全面评价学生的体育技能与学习能力。第二,课内与课外评价相结合。结合“阳光体育一小时”健身理念,根据学生是否坚持完成学习任务来实施评价,展开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的综合评价方法。学生互相监督,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坚持锻炼的持续时间、频率等作记录,教师监督,对特殊学生放宽评价标准。根据课外锻炼情况实施科学评价,再结合课上体育技能、进步情况、组织能力、合作态度等展开综合评价。通过科学、全面的评价,缓解学生学习压力,提升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强化学生身心素质,提升综合能力。

阳光体育论文篇(5)

我党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角度提出了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目标。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对于整个中华民族的复兴有着重要的意义,是实现中国梦的前提条件。通过阳光体育运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不仅仅是每个家庭的梦想,同样是整个民族的梦想,这要是阳光体育活动开展的初衷。

(二)阳光体育运动进一步推动学校体育工作

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角度出发,开展了覆盖全国的阳光体育运动,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也在各级学校同步进行。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是推动学校体育课程教育教学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提升学校体育教育教学活动效果的重要手段。

1.教师队伍在整个阳光体育运动中起着极为关键的作用,要想实现阳光体育运动的目标,离不开体育教师队伍,反过来讲,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也能够促进体育教师队伍的发展和完善。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师对整个阳光体育运动的精神、内容以及学习方式等各个方面都要有极高的造诣,这必然会提高体育教师队伍的素质和素养。

2.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离不开政府相关部门的财政支持,要求相关部门提供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相关经费,而足额的教育经费必然会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热情。

二、阳光体育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体现

(一)阳光体育为校园文化注入了新的内涵

从实质来讲,阳光体育是一种教育教学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阳光体育的开展所代表的一种学校文化对于整个学校文化的建设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丰富学校的文化内涵,能够体现出学校以及整个师生的精神面貌。总之来讲,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推动了学校文化建设,能够极大地丰富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

(二)阳光体育是新时期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和推动力

学生身体素质是全面素质提升的基础环节,而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能够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因此,阳光体育运动所代表的一种文化就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如果脱离了学生的身体健康,那么校园文化的建设就无从谈起,学校校园文化的建设必然大打折扣。因此,以阳光体育为代表的体育运动就成为学校建设校园文化的重中之重,在学校体育教育教学活动以及校园文化的建设中要特别注重课外运动的组织和指导,通过加强课外运动来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体育竞争是学生综合素质竞争中的一个部分,也是最为基础的一个部分。总之,阳光体育运动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和基础部分,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必然会对校园文化建设提供重要的保障和支持。

(三)阳光体育是反映新时期校园文化和精神文明的重要窗口

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通过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来带动学校精神文明的建设和发展,通过阳光体育运动,不仅仅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学校精神文明的建设和发展,同样能够促进学校其他工作的顺利进行,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整个学校的教育教学效率。通过阳光体育教学的窗口,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学校的教育教学情况,能够体现出学校的秩序管理以及其他各个方面的情况,因此阳光体育运动是新时期校园文化建设以及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窗口。

三、阳光体育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独特功效

(一)阳光体育有利于创建新时期校园文化的生动性和丰富性

阳光体育以国家意志的形式强势进入学校,开启了新的体育教育模式,在国家政策的强力推动下“大课间体育活动时间”“课外文体活动时间”逐渐成为学校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多年不见的充满活力与激情的体育锻炼场面重现校园内外,阳光体育为校园文化带来生机。

(二)阳光体育有利于改变新时期校园文化的封闭性,增强开放性

为了在一定程度上保持校园文化的纯净性而采取封闭式教学,给校园文化带来了极大的弊端。阳光体育活动的大范围开展,能够从各个方面增进学校文化建设以及教育教学的开放性。一方面可以通过各种手段使得学校和社会的互动增多,通过吸收社会文化生活中积极的部分,来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弥补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不足之处。另一方面,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本身具有很大的开放性,通过阳光体育运动,使得学生积极向社会学习。在阳光体育运动中,学生不仅仅能够与社会进行接触和交流,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同样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也能够为学生提供更为宽广的学习平台。

阳光体育论文篇(6)

阳光体育就是充分利用各项体育资源、条件拓宽学生的体育学习和活动空间。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最终目的是彻底改变学生体育课结束即停止体育活动的现象,使学生的体育活动由课内延续到课外。体育课不可能在学校或者教材中就能展示出其全部内容,阳光体育就是要将学生带出体育课堂。阳光体育运动具有完全的开放性,接纳在校的所有学生,倡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选择体育项目,活动的内容、时间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国家提出亿万学生参与其中的“阳光体育”运动,需要较充足的体育场地、器材设施、体育信息资源以及体育人力资源等体育资源作保障,离不开学校体育的指导与支持。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要与课外体育活动相结合,配合体育课教学,保证学生平均每个学习日都有1小时体育锻炼时间,将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纳入教育计划,形成制度[1]。掌握至少两项日常锻炼的运动技能是阳光体育开展的目标之一。学生要科学合理地掌握任何一项运动技能都离不开体育教师的教授,离不开学校体育教学的指导,这就决定了阳光体育的顺利开展必须与学校体育教育紧密结合。学校体育资源相对丰富,应充分利用自身的体育资源优势,在不影响学校正常体育教学的前提下,尽可能地为阳光体育运动提供便利,切实做好阳光体育工作。

2学校体育管理变革利益分析

2.1利益

英国思想家霍布斯明确指出:“在所有的推论中,把行为者的情形说明得更清楚的莫过于行为的利益”[2]。毋庸置疑,利益关系无时无刻不在支配和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马克思也曾说过:“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3]”个人有自身利益,阶级有阶级利益,国家有国家利益,社会行为的发生、发展与利益有密切的关系。社会是一个充满着各种各样利益矛盾的集合体,学校体育管理领域亦是如此。

2.2利益多元分化

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意志在学校体育管理中得到最大限度的体现,学校、体育教师等只是学校体育政策的执行工具。市场经济体制下,高校体育管理体制、运行机制以及价值观念有了全方位的更新,高校体育管理从单一的利益相关者逐渐演变成政府、教职工群体、高校行政人员、学生群体和社会合作办学者等。学校体育管理中的利益逐渐分化,形成了有着不同利益诉求的多元化利益主体并存的局面。我国学校体育管理朝向多元化方向发展,主要表现为:中央政府有限放权,地方政府以及高校组织取得自,体育教师、在校学生获得更多的选择权,政府、学校、教师、学生、主管体育教学的领导、学生体育社团都有着各自的利益追求,利益分化必然带来利益冲突。如果不对利益冲突进行有效管理,会对学校体育发展甚至对教师专业化发展、学生个人的发展造成影响。学校体育管理变革过程实质上是利益结构重新调整的过程,而利益调整就会使部分人受益,相反还会使部分人利益受损。目前,学校体育资源的分配已经越来越呈现出一种集中化趋向,而这种集中化与不同利益主体对学校体育管理变革的影响有关。而不同利益主体对学校体育管理变革的影响与能力有多有少,学校体育管理变革效果对不同利益主体亦有正面与负面之分。根据这两个维度,可以对学校体育管理变革利益相关者进行如下分类:表1学校体育管理变革利益相关者分类第一类是对学校体育管理变革的影响力强,左右学校体育资源分配的政策决策,决定学校体育管理变革的方向和进程,学校体育管理变革的结果对其最有利的群体。该群体主要有各级体育行政领导部门、学校体育的研究者、分管体育的学校领导等。第二类是对学校体育管理变革的影响力较弱,然而学校体育管理变革效果却对他们有益的人,比如地方的民营企业老板,他们虽然对学校体育管理变革无直接影响,但却对学校体育管理变革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们希望学校体育能够培养出更多未来能直接使用的德才兼备、身心健康的员工。第三类是对学校体育管理变革有影响力,但学校体育管理变革对他们没有效果甚至会有负效果的群体。这类人群以体育教师为主,体育教师影响学校体育管理变革的力量是很强的,但分离出来,他们又是学校体育管理变革过程中某些利益的损失者。学校体育管理变革对体育教师的学识、素质、能力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进而需要体育教师付出更多的努力来满足学校体育管理变革的要求,这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他们成为管理变革的阻力。第四类是不能影响学校体育管理变革进程,学校体育管理变革的成效很难或者很少普照到的群体,这是一个学校体育管理变革的弱势群体,以广大学生群体为主。普通学生无论在学校体育管理变革方案的制定上,还是在学校体育计划的执行上都无法施加有效的影响。

2.3利益冲突

任何制度或体制改革既包含程序性问题,也包含着深层次的利益冲突,学校体育管理变革也无法避免。学校体育管理变革表面看来是对学校体育管理活动主体行为的进一步规范化的过程,实则是对学校体育利益相关者利益分配的制度化过程。学校体育管理变革就是要改变各利益相关者在学校体育资源上的利益分配格局。因此,有人因变革获利而支持改革,有人因变革丧失利益而阻拦改革。学校体育开展的顺利与否取决于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博弈。学校体育改革计划的制定和实施离不开特定的主体,而不同主体之间又都有各自不同的利益,这样势必会影响到不同利益主体对学校体育改革的认识。实际上,目前学校体育管理矛盾重重的背后,很大程度上是利益冲突使然。为了均衡学校体育管理过程中的各种利益矛盾,推进和实现学校体育平稳健康有序发展,需要政府相关部门制定有关政策以协调学校体育管理中的各种利益冲突,确保利益实现均衡分配。

3学校体育管理制度变革中的利益冲突原因

3.1低层利益相关者话语权缺失

话语权意味着一个社会团体依据某些成规将其意义传播于社会之中,以此确立社会地位,并为其他集团所认识的过程[4]。而现实情境下,我国学校体育管理之中的体育教师以及学生组织化程度较低,呈现出“原子化”状态,低层利益相关者难以依靠组织的力量与上层利益相关者进行博弈以实现个体利益。

3.2低层利益相关者利益诉求边缘化

我国现行学校体育管理体制是一种“压力型”体制,这种管理体制特征就是层级管理,下级执行上级任务,并接受上级的考评,以决定干部荣辱与升迁,营造的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压力。出于政绩或迎合上级部门、领导的喜好,部分学校在学校体育管理中常常优先考虑如何获得更大的政绩,很难真心考虑学生、教师的意愿,结果造成低层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被边缘化。

3.3缺乏有效的监督与管理

学校体育管理的最终落脚点应为一切为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学生参与学校体育管理监督具有直接的参与性特点,然而作为自上而下管理模式下低层利益相关者的学生缺乏话语权,被排斥在学校体育管理决策之外,进而难以对学校体育管理进行有效的监督。造成学校体育管理决策偏失低层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偏好,难以达到学校体育教育的真正目的。

4走向利益均衡

利益相关者与学校体育管理变革二者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动态关系,学校体育管理变革会涉及到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利益相关者的态度与行为将直接决定学校体育变革能否顺利。同时,不能忽视不同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可能是潜在合作同盟,也可能是相互排斥的冲突主体,构建不同利益相关者之间对学校体育管理变革支持性的稳定互信关系,走向利益均衡,对学校体育管理变革有着积极的意义。走向利益均衡首先应着手构建起学校体育管理利益需求表达与利益驱动机制。

4.1利益需求表达机制

各类利益相关者的广泛参与是学校体育管理变革有效实施的重要保障,只有有效的“重叠共识”的改革方案才具有可行性与操作性,“重叠共识”的达成离不开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表达。因此,以低层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为切入点,进一步畅通与完善学校体育“自下而上”的需求表达机制,是达成各利益主体“重叠共识”的必然选择。可行方案不仅要求形式上的民主,而且“在这个理想化的过程中,参与是广泛的,参与者是充分知情的,话语商谈本身是无压制的,每个参与者都可以充分表达自己的愿望、态度与需要”[5]。如果从上到下的模式依旧占据统治地位,总体的学校体育管理变革方案主要是政府官员和少数专家小范围设计的结果,那么学校体育管理变革的效果就会与所设计的初衷有所偏失,甚至无疾而终。如果在决策者看来体育教师以及学生只是被改革的目标、被调配的资源,那么真正的改革就难以进行。要不断开拓所有的便于低层利益相关者表达自己真实需求的渠道,将分散在人群中横向循环的信息通过不同的渠道有效集中起来,并及时地对这些信息进行整理、反馈,以便为政府部门决策提供参考。

阳光体育论文篇(7)

(二)阳光体育是新时期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和推动力学生身体素质是全面素质提升的基础环节,而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能够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因此,阳光体育运动所代表的一种文化就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如果脱离了学生的身体健康,那么校园文化的建设就无从谈起,学校校园文化的建设必然大打折扣。因此,以阳光体育为代表的体育运动就成为学校建设校园文化的重中之重,在学校体育教育教学活动以及校园文化的建设中要特别注重课外运动的组织和指导,通过加强课外运动来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体育竞争是学生综合素质竞争中的一个部分,也是最为基础的一个部分。总之,阳光体育运动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和基础部分,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必然会对校园文化建设提供重要的保障和支持。

(三)阳光体育是反映新时期校园文化和精神文明的重要窗口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通过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来带动学校精神文明的建设和发展,通过阳光体育运动,不仅仅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学校精神文明的建设和发展,同样能够促进学校其他工作的顺利进行,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整个学校的教育教学效率。通过阳光体育教学的窗口,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学校的教育教学情况,能够体现出学校的秩序管理以及其他各个方面的情况,因此阳光体育运动是新时期校园文化建设以及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窗口。

二、阳光体育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独特功效

(一)阳光体育有利于创建新时期校园文化的生动性和丰富性阳光体育以国家意志的形式强势进入学校,开启了新的体育教育模式,在国家政策的强力推动下“大课间体育活动时间”“课外文体活动时间”逐渐成为学校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多年不见的充满活力与激情的体育锻炼场面重现校园内外,阳光体育为校园文化带来生机。

(二)阳光体育有利于改变新时期校园文化的封闭性,增强开放性为了在一定程度上保持校园文化的纯净性而采取封闭式教学,给校园文化带来了极大的弊端。阳光体育活动的大范围开展,能够从各个方面增进学校文化建设以及教育教学的开放性。一方面可以通过各种手段使得学校和社会的互动增多,通过吸收社会文化生活中积极的部分,来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弥补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不足之处。另一方面,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本身具有很大的开放性,通过阳光体育运动,使得学生积极向社会学习。在阳光体育运动中,学生不仅仅能够与社会进行接触和交流,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同样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也能够为学生提供更为宽广的学习平台。

阳光体育论文篇(8)

本文作者:唐荣红工作单位:徐州工程学院体育学院

阳光体育视阈下高校健美操开展存在的问题

1.学生参与健美操锻炼的时间不足高校大学生因为学习、就业等方面的压力,使得大学生在学习和生活的过程中,很难有足够的实践去从事体育锻炼。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身心健康素质的发展和提升。因此,如何有效的利用大学生的活动时间,提升大学生的活动质量,成为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研究内容。就目前高校开展健美操教学的效果来分析,大学生参与健美操锻炼的时间不足,成为一个重要的特征。如何提升大学生参与健美操锻炼的有效性,成为短时间内健美操锻炼的重要保证。2.教育理念缺乏创新在学校体育开展的过程中,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健美操活动的开展也变得缺乏创新和改进。这些守旧的教育思想,在影响学生参与健美操开展的同时,教师在树立健美操教学意识、健美操开展频率方面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因此,在学校阳光体育开展的过程中,如何摒弃应试教育的阻碍作用,保证健美操开展的效果,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学校在实施教育质量考核的过程中,要不断的增加体育开展效果,就健美操教学而言,学生的参与度、健美操的氛围等,都是教育理念创新的外在表现。3.体育场馆设施影响高校健美操的开展当前在一些经济不发达的地区,学校阳光体育开展的过程中,存在着场地不足、设施不到位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了学校阳光体育的开展效果。健美操这一运动,对活动场地的要求与其他体育项目相比,较为低一些。但是,正是这种要求下,如何构建优良的健美操活动场地,是提升学校阳光体育开展效果,促进健美操有效实施的途径。另外,因为教师队伍配置等原因,当前学校阳光体育的开展效果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健美操的专业性和技巧性,对体育教师提出了一定的要求,专业的健美操教师,是保证学校健美操开展效果的基础条件。因此,在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过程中,要通过师资优化等,提升学校健美操教师的配备,以更好的提升学校健美操教学的效果。

提升健美操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策略

1.创新健美操教育理念,实施科学化的健美操教学在学校阳光体育实施的过程中,需要不断的创新体育工作理念,以人性化的教育方式、科学的教育方法,来提升学校体育开展的效果。健美操教学作为学校体育教学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在实施的过程中,更需要健美操教师创新教学理念,由于健美操是技巧性较强的项目,这对健美操教师的专业技能、专业知识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断的学习和锻炼时提升健美操教学效果的基础。在创新健美操教育理念的同时,要加强对学生学习健美操效果、兴趣的研究,为实施科学化的健美操教学提供基础。在学校健美操开展的过程中,可以通过举办健美操比赛、组织课外健美操比赛等方式,来激发学生对健美操学习的兴趣。例如借助青年节、元旦等节日,举办各种健美操比赛,给予学生展示和交流的机会,促进学生健美操技能的有效发展。2.加大学生参与健美操的比例学生作为阳光体育参与的主体,在阳光体育开展的过程中,要按照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具体要求,做好学校教育资源的协调和使用,在保证学校健美操顺利开展的同时,本着下面的几个原则,促进健美操活动的开展效果:首先,做好学校健美操活动与校外健美操活动的有机结合;其次,处理好群体与个别学习的关系;再次,以学校节日为载体,组织举办健美操比赛;第四,处理好健美操教学和文化课学习的关系。学校健美操开展在遵循上述原则的基础上,不断的提升健美操开展的效果,为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提供有效的教育手段。3.在把握学校阳光体育活动方向的基础上对体育课程进行不断创新、改革学校体育开展的过程中,体育课作为阳光体育实施的主要阵地,需要体育教师等,加强对体育课程标准的研读,在实施健美操教学时,能够把握青少年的心理、生理特点,从健美操教学内容的选择,到健美操开课数量的决策等,都要遵循科学化和人性化,为真正实现健美操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提供全面的智力和技能支持。4.加大对健美操教学场地设施的创建为了更好的保证大学生参与健美操锻炼的时间,需要高校在健美操开展方式、开展内容、开展频率方面做好有效的研究,以提升高校健美操开展的效果。健美操场地设施的水平,是保证大学生在一个安全、舒适的环境中进行健美操锻炼的物质基础。因此,这就需要高校在政策保障、资金投入、维护管理上做好一定的倾斜,在促进高校健美操有效开展的同时,以高校建设的科学性和系统性为目标,保证学校阳光体育不会因为经费短缺而无法开展。在师资力量的配置上,要选用有专业教学经验的体育教师。通过上述研究,在学校阳光体育活动开展的过程中,要充分研究健美操在高校阳光体育开展中的定位、功效的发挥、实施的方法等。在科学选取健美操教学内容之后,通过对高校各专业大学生兴趣特点,提升健美操教学实施的有效性,在保障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基础上,提升高校健美操开展对大学生健康素质发展的支持。为更好的实现高校阳光体育目标,创造良好的条件。

阳光体育论文篇(9)

 

1 前言

1.1研究背景

“阳光体育运动”的出台,体现的是国家对青少年的关心和负责。我们有些学校打着为学生负责的旗号,却只管学生文化成绩好坏和学校升学率的高低,其实质则是为了学校知名度,为了校领导的政绩。学校教育不仅需要关注学生的现在,也要关注学生的未来。学生各项身体素质的发展都有一个敏感期,错过了这个敏感期再去锻炼,效果就会大打折扣。青少年时期缺乏应有的锻炼,体弱多病,也许后果还未能显现,但今后就业和工作时,就会为身体健康问题所拖累,没有健康的体魄做保障,一切都将是空谈。我国启动“全国亿万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工程”,是新时期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战略举措,是关系到整个民族的未来大计。这一活动的目的,就是要通过阳光体育的抓手作用,促进各级各类学校形成浓郁的校园体育锻炼氛围,大力宣传健康理念,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提高青少年学生对健康的认识,形成正确的体育观念和体育行为体育论文,引导青少年学生改善生活方式,使体育成为学生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吸引广大青少年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积极主动参与体育锻炼,培养体育锻炼的兴趣和习惯,有效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高等学校是实施阳光体育工程的一个重要部分,大学时光是学生在校学习的最后阶段,是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是养成良好习惯的关键时刻,也是培养学生体育锻炼习惯、掌握技术技能的重要阶段。这个阶段学生的可塑性很强,通过实施阳光体育工程,对于养成大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另外,进入大学校园后,作业、升学等压力要比中学生小得多,大学生有不少的空余休闲时间,对于实施阳光体育工程很有优势。

南京是高校密度较高的省份之一,对南京高校实施阳光体育工程的情况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可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全国高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发展现状。通过对南京高校实施情况的调查,总结经验,找出不足,分析原因,进而分析比较,提出相关的建议和策略。以为高等学校进一步提高阳光体育运动的质量起到参考作用怎么写论文。

1.2研究现状

“阳光体育”这个概念是在2006年提出,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至今不到5年的时间,时间尚短。对阳光体育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研究成果亦不丰硕。通过对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筛选、分类,阳光体育的研究现状大致分为以下几个特点:

1.3研究目的

1.3.1调查现状:调查南京高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现状,发现问题,分析原因。

1.3.2研究策略:深入领悟文件精神,为更好地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提供政策措施。

1.3.3促进学校体育工作:以阳光体育运动为切入点,有效促进学校体育工作更进一步。

1.3.4推进素质教育:以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为突破口,深入推进学生的素质教育。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取分层抽样法,从普通高等院校中选取8所学校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查阅国内关于阳光体育运动的文献以及国外的相关研究,了解这一领域的研究进展,借鉴其研究方法和已取得的成果。

查阅网上社会各界对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看法,尤其学生对“阳光体育”的心声,了解他们对阳光体育运动的意见和建议。

2.2.2问卷调查法

问卷主要就学生对“阳光体育”的认识、学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情况等方面来设计。选取南京大学等8所院校,每校随机选取100名学生发放问卷,共发问卷800份,回收741份,回收率92.6%,其中有效问卷698份,有效率94.2%。

2.2.3观察法

对上述8所学校进行实地考察体育论文,主要考察各校的体育场馆情况、各校为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修建的场地和学生开展阳光体育活动的情况。

2.2.4访谈法

与8所院校体育部领导或老师,了解了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制定的制度、采取的措施以及近三年学生健康体测的数据。

2.2.5数理统计法

对回收的问卷运用Excel2003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并根据得到的数据进行了表格绘制和图表制作。

2.2.6逻辑分析法

在研究过程中将采用归纳、演绎、类比、综合分析等逻辑方法,对所取得的数据和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政策、文件进行较深入的探讨,推导出相应的结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合理而科学的建议。

3结果与分析

3.1“阳光体育”的内涵

“阳光”代表青春、活力与健康,“阳光体育”并不是代表在阳光下的运动,而是代表学生青春活力而积极的体育锻炼,因此“阳光体育” 并不单纯指某项运动,而是一种理念,一种思想。阳光体育运动,就是让学生走出教室,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享受阳光的温暖,享受运动的快乐,让运动给学生带来快乐、带来健康。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目的就是要通过“阳光体育”的抓手作用,促进各级各类学校形成浓郁的校园体育锻炼氛围和全员参与的群众性体育锻炼风气,吸引广大青少年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积极主动参与体育锻炼,培养体育锻炼的兴趣和习惯,有效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要把“阳光体育”作为一个品牌来推广,把“阳光体育” 品牌做广做响,让“健康第一”、“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我运动,我快乐”等口号深入人心,品牌追求的不是经济效应,而是整个中华民族的健康。

3.2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意义

3.2.1扭转学生体质下降

2005年学生体质与健康的调查状况令国人担忧,青少年的体质与健康问题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提出的,要求广大青少年走向运动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积极地参与到锻炼中,树立“健康第一”理念,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这必将提升我国青少年的体质与健康水平。青少年要了解体育的作用和功能,要认识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要清楚地意识到体育锻炼不但是自己的权利,而且是自己义务。

3.2.2关系到青少年一代健康和民族康强

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关系到每一个学生、家庭的切身利益和幸福,关系到国家的教育质量和人力资源水平,关系到社会发展和民族复兴。“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这句名言鲜明地指出青少年是社会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体育论文,国家的基石。通过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切实提高青少年的身体健康水平,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坚实的基础。

3.2.3推动学校教育和体育的改革

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国家出台了相应的政策、措施来保障,给学校体育工作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机遇是党和政府更加重视学校体育了,对学校体育的投入加大了,学校体育工作的空间更大了;挑战是能不能抓住这次机遇,关键在于体育工作者要适应时代的趋势,对自己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改变现有的教学和管理的方法与手段,大胆创新,不断充电学习,努力完善自己知识结构,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开创学校体育工作的新局面。

3.2.4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

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推进素质教育。如何实施素质教育,有不同的看法怎么写论文。比如知识掌握的难度,学生的学习尺度,众说纷纭。而大家对体育的认识容易统一,对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比较容易认同,因为孩子喜欢体育活动,家长不会反对孩子参与体育锻炼,社会各界都会支持。因此要把开展亿万学生阳光体育体育运动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也能得到大家的共识。

3.2.5促进我国群众体育的发展

与竞技体育相比,我国群众体育相对落后。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体育成了全社会的焦点,运动成了全社会的时尚,健康成了全社会的目标,这必将在全社会营造良好体育锻炼氛围,形成“人人参与,人人运动”的局面,将群众体育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4结论

4.1阳光体育运动在南京高校广泛启动

南京各高校都积极响应了号召,举行了阳光体育运动的启动仪式和两次冬季长跑活动的起跑仪式,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学生体育锻炼的热情。

4.2阳光体育运动促进了南京高校体育工作的开展

阳光体育运动的实施,体现了领导人对青少年体质的关心,反映了党对体育工作的重视。学校体育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阳光体育运动促进了高校体育工作健康、有序的开展。

4.3健康理念逐步深入人心

阳光体育运动是以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健康为宗旨。阳光体育运动开展以来,通过一定的宣传,“健康第一”的体育教育思想正渐渐被接受和采纳,健康理念逐步深入人心。

4.4学校对阳光体育运动的重视程度有待加强

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优劣的关键在学校对该项工作的重视程度体育论文,尤其在现行的体制下,领导重视的作用更显突出,调查发现各学校对阳光体育运动普遍不够重视,开展有关阳光体育活动只是为了应付上级的检查或被动响应文件的精神,对如何持续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学校漠不关心,没有相关制度予以保证。

4.5师生对阳光体育运动认识不够深入

阳光体育运动是什么,在调查中发现,许多老师和学生对此存在疑惑,有些人认为阳光体育就是课外体育活动,还有人认为阳光体育运动就是单纯一项活动,阳光体育运动属于学校体育范畴,“阳光体育”是一种思想,一种理念。

4.6阳光体育运动的发展体系不够完善

如何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调查发现,学校无从下手,还没有形成系统的阳光体育体系,阳光体育运动系统包括:阳光体育的宣传、冬季长跑活动、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体质与健康测试、阳光体育的组织领导。

4.7学校体育设施的建设有待加强

制约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是场地器材的不足,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这个矛盾会越来越突出,必须使体育场馆的建设与招生规模同步,这个硬件条件能否解决,直接影响阳光体育能否顺利开展。当前要加快体育场馆的建设,改善体育锻炼的条件。

参考文献

[1]邓雷,杜遥捷《对高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理性思考》[J].时代教育2008,8:70-71

[2]刘海元,袁国英《关于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若干问题的探讨》[J].体育学刊,2007,8:35-38

[3]李振聪《阳光体育,让校园活起来》[J].中国学校体育2007,4:56-57

阳光体育论文篇(10)

1.阳光体育可持续发展模式前瞻

可持续发展模式研究包含两个方面,第一,根据程序,严格按照要求去建立相应的运行模式,研究系统实施过程的规律和特点,并改进和优化程序;第二,根据学校阳光体育系统运行的影响因素,从复杂的系统要素中运用统计学,根据数据建立数学模型来计算运行的结果,使用抽象的理论逻辑分析复杂的现象,总结出合适的发展模式和对应方法。由于复杂的系统和多类型的影响因素,还应该从可持续发展的的角度去考虑,寻找和搭建适合学校阳光体育运行和发展的最佳方式。

2.假设模式的建立

2.1隐形假设

学校课外活动是一个小的运动系统,系统中有学生的参与、教师课外活动指导、学校体育管理、体育场地设施、校园体育文化等构成了学校阳光运动系统,相互促进,相互制约,基于此形成以下假设:2.1.1该系统是开放性的;2.1.2该系统是目标导向的;2.1.3该系统是结构化的;2.1.4该系统是规范化的;2.1.5系统是概念上的,相对的。因此,学校课外活动就是一个运动系统,或者可以以年级为单位、班级为单位,甚至可以把一堂体育课程设为一个系统。

2.2显形假设

构建阳光体育教育内容体系,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教学内容体系和教学内容之间的关系系统,同时,结合重点集中,扩大课程内容。从文化的角度来看,阳光体育教育是教育和体育教育的表现两个类别的文化整合;从社会制度的基本结构角度来看,阳光体育教育是现代中小学体育教育的基本核心,从教材的结构系统的角度来看,阳光体育教育是主要用于群众体育在体育活动;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结构来看,阳光体育教育是体育教学课程的推广;从教育的价值取向的角度来看,阳光体育教育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自我意识和和谐的过程。

3.对建立模式的思考

3.1具有反馈环的开放模式

根据(美)韦恩:K霍伊与(美)塞西尔G米斯克尔在《教育管理学》中所提出的“教育整合模式”的引导,运用迁移理论,学校阳光体育开展的运行模式也符合该理论,可以从中借鉴和引用。学校运行系统的各要素中,如教学场所、师资条件、学生资源、课程教学、投入资金等,在各要素运行的条件下转化为有效的教育,从而产生良好的教学成果。因此,在阳光体育实施和运行下,在各要素中,如体育教师、体育场地设施、学生参与等,通过体育教师的教学和体育课外活动指导转换输出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健康的知识,一些运动技能和能力的学生,意味着可以通过不断进行调整和适应结果的反馈。

3.2具有反馈环的内部模式

根据建构主义理论、人本主义理论以及生活教育理论,参考国内外最新研究理论,根据本地区教育目前的实际现状,阳光体育教育体系模式包含以下内容:阳光体育实施下要求学校体育要到达什么样的程度?如何进行体育运动能实现这些目标?如何组织、实施阳光体育活动内容?如何制定评价标准去评估预期目标?因此,把阳光体育教育系统模式定为:为实现阳光体育的教学目标,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在课外体育活动中,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体育活动,完成阳光体育实施目标和内容。阳光体育可持续发展模式的构成主要是由内容、目标、实施途径和评价体系构成。

4.中小学阳光体育可持续发展系统模式的构建

学校的系统构成非常全面和巨大,功能明显。学校如同中枢系统,控制着每一个小的系统,组成一个大的校园循环体系,每一个体系相互影响、相互促进。阳光体育系统是校园系统里面的一个子系统,包含有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建设资金、国家相关政策法规、民族特色和地域气候条件等。这些条件影响着阳光体育系统的实施和运行,每一个条件相互影响,互相共存。体育教师的指导教学过程,课外培训的过程,是构建成一个过程的知识和技能的学生个体的内部系统。结语目前,学校阳光体育实施系统还没有成熟,循环相对封闭,还有待改进和完善。阳光系统现状结构简单,实施内容单一,如政策体系问题、学生的思想道德问题、参与活动问题等会影响阳光体育系统的发展,导致消极因素的产生。因此,为实现阳光体育的目标,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在课外体育活动中,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体育活动,完成阳光体育实施目标和内容。

参考文献:

[1]林顺治.耗散结构视域下“阳光体育”生态系统发展机制的探讨[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9,(05).

上一篇: 职业技能培训心得体会 下一篇: 期中物理总结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