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产业创新发展汇总十篇

时间:2024-03-25 10:56:22

体育产业创新发展

体育产业创新发展篇(1)

体育产业是一项新兴产业,我国体育部门的收入自给率仅占体育事业支出的47%,除了发行体育和球类联赛初具产业规模,其他都还刚刚起步。近年来,我国体育产业发展迅猛,随着体育强国的不断强化,体育产业经济发展也呈现出稳步上升的态势。08年的在北京举办的奥运会,更加证实了我国在体育方面的实力,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刺激了国内体育消费,促进了体育产业的经济发展。但是,目前体育产业的经济发展现状并不是十分乐观,仍然存在一些问题,笔者将其归纳为以下几方面:

(一)体育产业法制建设方面存在问题

目前我国体育法规政策的现状是只有一部作为体育领域基本法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而且此法的内容不够具体,还缺乏一定的操作性,没有与之相配套的体育法规条例,由此可见,体育产业的法制建设并不完善,尚面临许多问题。虽然近几年国家也提出过一些相应的解决措施,但是法制建设还是不够规范,覆盖面比较窄,没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

(二)区域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

我国东部的体育产业经济发展明显较西部的发展形势好,说明体育产业区域发展不平衡。我国西部长期以来经济较为落后,人们的生活水平低、质量差,他们不可能用较微薄的收入去进行体育消费,从而导致其缺乏体育产业经济发展方面的意识,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体育产业的发展。

(三)专业人才方面的问题

当前多数都是由退役的教练员、运动员来从事体育经营管理,然而作为体育方面的专业人才,他们掌握非常深刻的体育知识与动作,却缺少经营管理方面的专业素质,他们不了解市场的运作规律,在市场的管理与调控中缺乏一定的能力和相关经验。可见,专业人才的缺乏以及现有人才的综合素质也是制约体育产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四)市场定位方面的问题

在我国人们依旧没有充分认识到体育与经济的关系,造成了二者的脱节。多年来只强调国家投入,而不注重自身的商业开发。国家队出国参加大型比赛拉赞助,从来都回避创收的动机,并没有把体育定位在一种商业活动的格局上,对体育的消费也仅停留在福利型的低层次消费上,没有将其引向货币化、市场化的高层次消费。另外,体育产业经济发展还存在政府投入少,产品缺乏竞争力,体育消费意识淡薄等不足。

二、体育产业经济发展的创新策略

综合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现阶段体育产业经济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为了体育产业能够健康高速地发展,必须采取一定的相关措施来解决其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弥补其不足之处。笔者认为,虽然理论上可能有很多措施可以促进体育产业发展,但实际上却缺乏可行性,效果甚微,若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就需要进行策略上的创新,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体育改革方面的创新

体育产业的经济发展要想有质的飞跃,必须实行正确的改革。由于体育经济组织内部管理相对滞后,经济效益还达不到理想状况。因此,注重创新,采用先进的科学的管理方法和手段,建立灵活高效的运转机制,大力开发人力资源,提高资源管理和使用效率,是体育经济发展有待解决的问题。尽管体育发展已取得较好成绩,但存在不少问题,如体育产品的种类较少,科技含量较低,层次单一不能满足各类别多层次及多种不同偏好的消费者的需要;加大技术创新的力度,调整企业的产品和产业结构,争取自身的生存空间和发展空间,在体育用品的材料和功能上下功夫,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大力发展自己的品牌,在守住国内市场的同时,去占领国际市场。

(二)政府调控方面的创新

目前,我国虽然早已经由计划经济时代转化为市场经济,但是市场经济并不是完全的自由市场经济,其良好的运行状态离不开政府的宏观调控,体育产业的市场也是如此。为了使体育产业得到快速的发展,应改革现行的体育管理体制,使政府的职能得到相应的转变,即用宏观调控来替代现行的微观管理,由间接管理来代替直接管理体制。

(三)体育产业人才方面的创新

体育产业创新人才的匮乏是影响体育产业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因此必须强化体育产业人才创新方面的培养,以最快的速度培养出质量合格的高素质专业人才。具体方法是体育部门可以通过联合高等院校一起进行人才培养,同时定期地对在职的相关体育经营管理者进行专业培训,有计划、分阶段地组织他们去国外体育产业发达国家学习和交流,促进与发达国家体育组织的交流和合作,不断提高我国体育产业经营管理人员的水平,增强体育产业组织竞争力,适应多变的市场需求,实现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

(四)建设市场体系方面的创新

市场体系是体育经济赖以发育的载体,体育经济的发展必须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为起点、为目标,研究市场顺应市场、开拓市场。要狠抓市场体系建设,以刺激体育消费为核心,大力发展体育用品市场、劳务市场、人才市场、观众市场、信息市场,技术市场、文化市场、证券市场、广告市场等,逐步形成一个结构完整、功能互补的体育市场网络,为体育经济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五)规划方案方面的创新

体育产业创新发展篇(2)

中图分类号:F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12-0178-01

近几年,中国的体育产业的迅速发展,不断加强了体育产业在体育强国建设中积极作用,也同时呈现出稳步上升的趋势。体育产业可以促进相关周边产业的发展,扩大就业人口,能促进人力资源的改善,有利于增加国家出口贸易收入,是我国市场经济中的一支活跃力量。然而,当前体育产业的现状不是很乐观,还存在一些问题。我们必须深入分析这些问题,以创新的精神寻找解决策略。

1 体育产业发展现状

1.1 体育产业的法制建设问题

在法制建设方面,只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唯一一部法律,可以成为体育领域的基础法。而这部法律的内容还有待进一步完善,操作性也存在某些不足,没有相应的法律和法规给予配套支持。这些迹象表明,体育产业的法律制度不健全,仍然面临着许多问题。尽管近年来我国已采取了一些适当的解决办法,但总的来说法律制度建设不符合实际情况,法律所规范的领域比较窄,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1.2 区域发展中的问题

体育产业区域发展不平衡主要体现在,东部体育形势的发展明显优于西部地区。这主要是由于相对落后的西部经济下人们长期处于较低的生活标准,生活品质也不高,他们不能用体育消费去挤占更为重要的生活必需品开支,导致从思想上缺乏对体育产业的认识,进而阻碍了体育产业的发展。

1.3 专业经营管理人才问题

目前,大部分从事体育产业经营管理者是退休教练和运动员。虽然他们在体育领域已经非常深刻地掌握了体育知识,但作为专业经营管理人才来讲,他们的经营管理专业知识和素质比较缺乏。他们不明白经济市场的规律,管理和市场调控的能力、相关经验也显然不足。由此可见,缺乏专业经营管理人才和现有人才的整体素质不高,是体育产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

1.4 市场定位问题

在我国人们依旧没有充分认识到体育与经济的关系,造成了二者的脱节。从体育专业运动队来看,体育事业的发展依赖国家的重视及财政投入,而不是有针对性的发展体育运动中的商业价值。例如,我国运动员出国参加重大比赛的赞助,一直回避的体育队的创收目的,而不是定位于体育消费的商业活动模式。从群众体育消费来看,仅仅停留在福利开支的低水平,没有以市场为导向进行货币化的高层次消费。此外,体育产业自身的发展政府投入较少,存在开发的产品缺乏国际竞争力,体育消费意识淡薄等不足之处。

2 体育产业发展的创新战略

2.1 产业改革创新

对于体育产业质的飞跃源于产业改革必须以创新的思路正确实施。企业必须专注于创新,以先进的科学管理方法和工具,建立灵活、高效的运作机制,提高资源的管理水平和效率,积极想方设法解决经济发展问题突出矛盾;要提高技术创新的能力,企业产品和产业结构通过不断调整,为求得市场生存和发展空间注入强劲动力;要在品牌建设上做文章,深入研究体育用品材料和运动功能,努力提高产品所蕴含的科技含量,在巩固国内市场的同时开拓国际市场。

2.2 政府监管创新

我国已经由计划经济转为市场经济。市场经济并不是完全自由的市场经济,良好的运行状态不能脱离政府的宏观调控。为实现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应当改革现有的市场管理制度,转变政府职能,要以宏观调控取代现有的政府对企业经营行为的干涉,从间接的管理方法取代直接的管理方法。

2.3 专业经营管理人才培养创新

体育部门要与高等院校一起联合培养专业经营管理人才,并定期对在职体育相关人员进行专业培训。要有计划,分阶段、有组织的安排经营决策者到体育产业发达国家去学习和交流,促进体育产业企业与发达国家的体育组织间交流与合作。只能通过专业经营管理人才培养的创新,才能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与能力,进一步加强体育行业组织的国际竞争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和需求,推动体育产业的发展。

2.4 规划方案方面的创新

体育产业发展的规划方案,应该有所创新,根据各体育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区别规划。在中小型体育企业的规划中,要注重管理机制的完善,产品质量的提高,主要是为满足国内对体育产品的需求。而大型体育企业的规划方案,应该朝着国际化的方向发展。因为这些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具有一定的竞争能力,体育产业面向世界,会大大地促进其经济发展。政府应对大型体育企业实行政策扶持,如出口优惠政策条件,税收政策等。具体的政策扶持主要包括以下几点:一是要尽快制定体育投资法规,规范财务运作,确保体育投资者的利益,如允许企业对体育的赞助费记人成本;二是要赋予著名运动员、教练员广告权;三是要规范现有体育产业中的税制、税率及征收年限;四是要在政策上鼓励和支持分散的体育场所,实行土地置换、盘活存量,集中建设,以利于体育产业的综合开发。

参考文献

体育产业创新发展篇(3)

2014年10月,国务院了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下称《意见》),《意见》中明确提出要促进产业融合发展,积极拓展业态。丰富体育产业内容,推动体育与养老服务、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教育培训等融合,促进体育旅游、体育传媒、体育会展、体育广告、体育影视等相关业态的发展。以体育设施为载体,打造城市体育服务综合体[1-2]。《意见》政策的出台,为创新产业发展方式提供了有利的实施平台和保障,也是加快我省动漫产业与休闲体育产业发展的有利时机。

1河南省动漫产业与休闲体育产业的发展现状

1.1动漫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河南省动漫行业在政府部门的鼎力扶持下,如“雨后春笋”般快速成长。河南省动漫产业发展迅速,规划建设了集信息、技术、服务、交易、培训于一体的动漫产业园区和基地,涌现出一批涉及动漫图书、报刊、手机动漫、网络游戏和衍生产品开发等的动漫企业,创作生产了一批立意新颖、广受欢迎的原创动漫产品。但也要看到,河南省动漫产业作为文化创意产业的一个重要分支,在取得突飞猛进发展的同时,高产低质的唏嘘声却不绝于耳。一个成熟的动漫产业链的形成需要多种元素,比如市场开发,广告、游戏、衍生品、品牌授权代言等多个环节组成。因此,要想让河南动漫走出窘境,除了在动画的产量上做文章,还需致力于动漫产业的多元化形式发展[3]。

1.2休闲体育产业发展现状

自2010年国务院办公厅颁发《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指导意见》以来,河南省在坚持体育事业公益性质、加快发展体育事业的同时,对发展体育健身娱乐业、体育产品业、体育竞赛表演业、体育旅游业、体育业、体育传媒业、体育产业人才培养业等休闲体育产业进行了积极探索,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从总体上看,河南省休闲体育产业发展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观念落后;发展基础薄弱,供求不平衡;发展体系不完善,缺乏政策指导,与先进地区相比在规模、效益、档次和吸引力等方面还有差距,与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还不相适应[4]。

2利用动漫产业技术创新河南省休闲体育产业发展的策略

目前河南省动漫产业与休闲体育产业有了一定的相互促进发展的趋势,但是在相互促进发展的方式和广度上还有待研究。例如,休闲体育产业不光要针对中青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健康意识的提高,更多的老年人和青少年对休闲体育的热爱程度也在逐渐提高;另外,动漫产业涉及的不只是动漫游戏,除此之外,还包含动漫电视、电影、音像出品、玩具等,因此我们可以扩大动漫与休闲体育产业融合的范围,通过多种方式,多种途径进行产业融合,最终使二者协同创新,相互促进相互带动,产生新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针对目前河南省动漫产业和休闲体育产业的发展现状,结合已有的产业相互促进发展的经验,我们可以从体育动漫、游戏开发、健身软件开发、动漫主题公园、动漫传媒、休闲体育动漫文化节等多种途径对二者相互促进发展的方式进行创新。

1)利用动漫技术与虚拟仿真技术对休闲体育运动进行动漫作品和游戏的开发我省是太极拳和少林功夫的发源地,我们根据这些文化题材,采用动漫技术创作相关的动画片,不但能够弘扬我省民族文化,而且可以扩大休闲体育运动的影响范围。另外,对于一些休闲体育爱好者来说,受到时间、经济能力等条件的限制,可能无法去参加或是观看一些体育比赛,针对这些情况,基于体感互动技术,通过动作感应器、动态捕捉、影像辨识、三维动作识别器、跟踪器等硬件设备,我们可以开发出一些休闲体育运动项目游戏,使休闲体育爱好者在家里就可以体验真实赛场的激情,并且能够身临其境,跟自己的偶像模拟一场球赛,体验一下滑雪的乐趣,感受一下蹦极的刺激等,能够让玩家“全身”投入到游戏当中,享受到休闲体育运动的新体验[5]。

2)休闲健身动漫课程和动漫软件的开发河南省是人口大省,老龄化日趋严重,雾霾的出现是环境恶化的征兆,在生活压力和工作压力逐渐增强的今天,人们的健康意识和环保意识也在不断提升。因此,针对那些老年人和上班族,骑车、慢跑、游泳、瑜伽、减肥等休闲健身运动成为他们减压和保持健康的首选,但是由于没有专业健身教练的指导,人们往往在健身的过程中,对于健身的要领很难把握,从而达不到理想的健身效果。然而,这些问题我们可以以手机和电脑为平台,开发一些休闲健身动漫课程和软件来解决。休闲健身动漫课程中使用3D动画模拟各种标准的健身动作,并配上说明,对于中老年人来说,可以通过电脑或是智能电视进行健身动漫课程的观看学习,动漫课程中演示的健身动作会更逼真,更到位,更易懂,从而帮助他们轻松掌握健身动作要领;对于那些热衷于手机的上班族来说,休闲健身软件是健身运动的好帮手,他们可以随时随地通过手机上的休闲健身软件来学习健身运动,并实时监测运动数据,根据运动数据制定运动计划,不用雇佣贴身的健身教练,就可以实时享受休闲健身运动带来的快乐。

3)利用动漫衍生品扩大休闲体育产业市场在国外,动漫衍生品的开发是主要获利渠道,动漫产品只是衍生品的“广告”。以前河南省动漫把路走反了,但是现在,多数动漫公司已经意识到问题所在,并把重点放在衍生品的交易与开发上。目前,河南动漫产业的衍生品交易离“十二五”的奋斗目标:“年产值超30亿元的动漫产业大省”是越来越近了。因此借助于河南省动漫衍生品行业的逐步繁荣,可以将休闲体育用品和动漫衍生品相结合,开发设计出新的衍生品,从而拓展衍生产品链,扩大休闲体育产业市场。例如,一根普通的跳绳对于青少年来讲可能毫无吸引力,更不会使他们产生跳绳运动的欲望,但是在融入了动漫元素后,会产生新的效果,手柄可以做成多种卡通角色的样式,绳子的颜色使用青少年喜爱的色彩,这样不但可以提高产品的销量,而且也能激发他们对跳绳运动的欲望,从而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

4)以动漫媒体为依托,带动休闲体育经济国际上著名的动漫企业背后都有实力雄厚的传媒集团。在河南省,由中原出版传媒集团打造的“全球中文动漫第一报”——动漫报对河南动漫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助推作用。但是河南省动漫媒体发展还不够强大,还有很多例子可以借鉴,例如广东奥飞动漫文化股份有限公司,它是中国第一家动漫上市的公司,奥飞动漫以玩具为基础,以动漫影视为核心,构建起一条从内容创作、品牌授权、媒体传播到产品设计、市场营销的完整动漫产业链。2010年,该公司成功收购嘉佳卡通,成为唯一拥有动漫频道经营权的民营企业,自有媒体和营销渠道成为奥飞掌控业务发展的重要保证。由此可以看出,动漫媒体的传播对产业经济的带动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我们可以以动漫媒体为依托,带动休闲体育经济。例如,河南电视台经过40多年发展,目前拥有15个电视频道,我们可以在已有的频道中增加有关休闲体育动漫的节目,也可以模仿嘉佳卡通卫视,通过专业的频道来推广产业融合后的衍生品,从而达到带动休闲体育经济的目的[6]。5)创办休闲体育动漫主题公园,扩大休闲体育影响范围深圳华强集团创建的“方特欢乐世界”是其“文化+科技”双重产业相互整合的产物。自2012年6月郑州方特欢乐世界开园以来,不但带动发展了郑州及周边城市的旅游业,而且也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将城市文化产业和科技产业提升了一个新水平。以此看来,融入地方文化特色的主题公园建设是动漫产业与休闲体育产业融合的新途径,同时也可以定期举办休闲体育动漫文化节,展示产业融合后的新生业,在一定程度上都可以带动产业经济的发展,也能扩大产业的影响范围。

3结束语

利用动漫产业的多种途径创新休闲体育产业发展的方式,不但对河南省经济转型有一定的推动作用,而且也为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此外,国务院有关《意见》的颁布,为河南省动漫产业和休闲体育产业的创新发展方式提供了方向和保障。但是,在产业创新发展时,要注重完整产业链的建立,争取通过以文化为核心,以科技为依托,打造出一条“创、研、产、销”一体化的休闲体育动漫产业链。

作者:张晓亮 胡丽芳 单位: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R].2014-10-02.

[2]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动漫产业发展的意见[R].2011-08-10.

[3]李林,谈国新.试析国产动漫品牌的发展路径——以武汉动漫产业品牌为例[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8):157-161.

体育产业创新发展篇(4)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116(2007)02-0045-03

2006年1月9日,、分别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讲话中提出,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确定了“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十六字”方针。这十六字方针的核心是“自主创新”。自主创新,就是从增强国家创新能力出发,加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在引进先进技术基础上的消化吸收再创新。

体育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一个部门,具有与其他产业相同的共性,即注重市场效益,讲求经济效益,同时又具有不同于其他产业部门的特征,其产品的重要功能在于提高国民身体素质、发展社会生产、振奋民族精神、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本文根据“自主创新”理论要求,针对国内体育产业经营管理体制的现状,从宏观上提出目前我国体育产业经营管理体制改革发展的方向与思路。

(1)要把握好政府管理与社会(市场)管理的关系。

讲话指出:“我们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必须把政府与市场机制很好地结合起来,发挥市场配置科技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政府的主要职责,是加强科技宏观管理,营造有利于科技创新和人才成长的环境,同时对事关国计民生、国家安全和长远利益的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和社会公益研究,给予重点支持。市场竞争是技术创新的重要动力。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有效整合科技资源,激发企业和全社会的创新活力”。目前,世界体育管理体制形态上存在着一种由两极向中间集中的趋势。因此,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与发展方向上看,我国的体育产业经营管理体制也应该在充分利用“举国体制”的政府权力的同时,要积极调动社会力量,使政府与社会的责任、利益和管理权限得到合理分配,即政府行使宏观管理职能,而社会体育组织行使业务管理职能。

(2)要彰显教育功能和娱乐功能。

体育产业在经营管理上,要注意通过体育文化的思想教育功能,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体育经营活动,利用体育经营活动的管理教育过程,进一步提高民族文化素质,更好地实现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另外,通过体育文化的娱乐功能,在满足人们休闲、娱乐、兴趣爱好、审美等精神文化多方面需求的同时,把体育文化转入到体育产业化发展的轨道上,使之成为一种产业,成为经济发展的一个新的增长点,成为经济领域里的重要产业。

(3)要区分公益性体育和经营性体育。

我国目前体育产业的突出特点是公益性与经营性并存,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并重。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国家投资的优秀运动队、体育场馆、体育竞赛是公益事业,有公益性的一面,又具有经营性的一面。还有以私有制为主体,投资建设的体育产业、经营管理企业,也应该具有经营性和公益性的责任。公益性要求以社会效益为主,经营性要求以经济效益为主。公益性与经营性、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既共存于一个社会,也共存于一个单位。我们要注意两者之间的差异,区别性质,分类指导,既要符合精神文明建设的特点和规律,又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促进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协调发展。

(4)要强化思想扶持和政策扶持。

讲话提出:“制定和实施鼓励自主创新的政策措施。政府引导和推动科技发展,关键是要营造良好的政策和制度环境。”因此,对于在体育产业经营管理体制改革过程中的一些尝试、探索,要给予引导,创造一个有利于探索的环境。对于一些体育事业单位转制、转型过程中所面临的实际困难,政府要给予政策扶持,帮助他们减轻前进的包袱,搬开前进路上的障碍,使他们能轻装上阵,在有关加快体育产业化的政策性措施上,要注意如下几点:

1)国家、集体、个人同时并举。努力加强我国体育产业管理的体制创新,对体育产业单位管理体制进行企业化改革,形成法人治理结构。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规范我国体育产业经营实体,形成科学的法人治理结构和经营管理制度。通过这种方式形成政府与企业相互支持和合作的机制,促进体育产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坚持“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打破部门、地区和所有者界限,大胆引进外资,鼓励国家、集体、个人投资兴办体育产业,开展各种体育产业经营管理活动。

2)加大人事制度改革力度,对实行企业化管理,不需要国家财政拨款的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适当放宽编制,赋予用人自,体育部门的企事业单位都应扩大招聘范围,逐步建立辞退、辞职制度,实行用人单位和就业职T双向选择。

3)对于事业型、经营型以及企业化管理的单位,要扩大业务活动、经营范围和经营自。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待聘教练员、退役运动员、体育科技人员以及从机关行政精减下来的人员,从事体育产业的开发和各种体育经营管理的工作。

4)对实行企业化管理经营的单位,应扩大分配自,职工收入总额可参照政府关于企业职工收入总额与经济效益挂钩的规定,在单位提取的工资总额内有权自主决定分配。

5)开放所有的体育产业经营市场,包括国内组织的各种国际竞赛、表演市场,建立相应的体育市场管理机构,制定体育行业的开业标准和营业条件,发放经营性许可证,对其经营活动进行必要的监管。

6)体育设施的建设是发展体育产业的基础条件,政府必须投资建设,应在优惠的政策引导下,鼓励社会集体、私营企业、个体投资建设。各级政府要把体育场地建设的投资引入地方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和城市建设规划,提倡建设多功能、多样化、适合群众活动的中小型体育场地。待开发的城镇住宅小区和乡村必须按规划要求建设一定的体育设施。已被侵占的体育场地要依有关法规采取措施恢复或重建。

7)对竞赛用的运动器材、体育健身设备等体育用品,实行质量标准检验和安全检验,经体育行业管理部门检验合格的运动器材可以向全国和各级各类竞赛及居民推荐使用。

8)在政策上,要与工商、税务、银行等相关部门加快制定体育产业发展的新法规,确保体育产业沿着法制化的轨道健康发展。

(5)要建立现代产权制度和现代企业制度。

认真划分我国体育组织形式、管理权限运营体制,明确体育行政机构、体育事业组织、体育社会团体、体育企业等

组织的权力任务及职责。合理运用市场机制、计划机制或半市场机制。增强发展活力,向市场要生存条件、要发展空间,逐步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体育产业格局,打造一批有活力、有实力、有竞争力的体育产业主体,着力打造一批大型现代体育企业集团,推动我国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

(6)要抓住管理体制创新和体育艺术创新。

讲话提出:“科技体制改革的关键,是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这是我国科技发展战略的一个重大调整,是推进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突破口”体育产业不同于体育事业,体育事业的主要任务是满足社会精神文明的需要,更注重社会效益,具有公益、福利的性质。而体育产业的重要目的则是获利,注重经济利益,因而具有商业的性质。因此,在我国体育由政府管理型向社会管理型过渡,进而达到结合管理型体制的今天,体育管理体制的刨新尤为紧迫。通过体制、机制的创新,从体制上、机制上消除体育走向市场的障碍,排除干扰,建立体育管理体制新模式刚时辅之以体育艺术的创新(管理艺术、表演艺术、服务艺术等).使体育文化、体育产业更加让人们喜爱和欢迎,吸引更多的人民关注参与体育,成为体育人口、体育消费者、健康的中国人。例如:中国武术舞台艺术化的市场探索,已从国内走向国际。

(7)要占领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

体育市场主要包括体育的人才市场、竞赛表演市场、技术信息市场以及体育用品业、体育服务业、体育业、体育赞助业、体育广告业和体育经济人业等市场,其中体育人才市场起着重要作用。《报告》提出:“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人才是最宝贵、最重要的战略资源。自主创新,人才为本”体育产业界要开发市场必须努力营造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体制环境,要重视发现和培养一流的体育产业管理人才和产业带头人,要大力培养青年体育产业人才,打破论资排辈的陈规陋习,鼓励年轻人敢于探索、敢于创新、敢于超越,让更多的优秀青年体育人才脱颖而出。体育产业人才的辈出,才能创新体育文化、培育体育创新意识、营造体育创新环境、产出体育创新产品、开发和占领国内市场体育产业在占领并开发国内市场的同时,要积极发挥国际交流频繁的自身优势,加大体育产业走出去的力度,千方百计占领更为广阔更具潜力的国际市场,让具有灿烂辉煌。中华体育文化、中国民族体育在国际市场上大放异彩,取得良好的效益。

(8)要坚持为人民群众服务和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体育产业的服务对象是广大体育消费者。因此,在体育产业经营管理过程中,要坚持以人为本,既要注重国民个体的需要,也要保证社会群体的需求。既要考虑体育消费者的实际收入,也要顺应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发展的要求。根据社会经济、政治发展情况,与时俱进,进一步深化对两个服务的认识,及时调整体育消费商品或劳务的价格;提高体育消费者的消费兴趣;提高每体育消费商品或劳务质量;优化体育消费环境,尽最大可能地满足或适应我国国民和社会体育消费需求的增长,在体育产业经营管理的优服务中,不断发展壮大体育产业,扩大体育产业市场。

(9)要面向群众和而向市场。

体育产品只有进入市场,才能占领市场,只有面向市场、研究市场、开发市场,才能更好地占领市场、争夺一定的文化市场份额。面向群众与面向市场是一致的,不能而向群众的产品,无法进入市场;无法进入市场的产品,大都是不受群众欢迎的。体育消费市场主要包括体育劳务、体育信息和体育物质消费市场。体育产业经营管理者应牢牢树立为绝大多数普通体育消费者服务的观念,密切观注和研究居民的支付能力、居民的体育消费行为、体育消费者的愿望、体育市场的需求及发展趋势等体育消费市场的影响因素,才能在社会大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10)要调动领导积极性和群众积极性。

体育产业创新发展篇(5)

体育产业经济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部分,具有与其它产业相同的特点,即注重市场效益、讲求经济效益,同时还具备提高居民身体素质、振奋民族精神、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功能。中国体育产业化发展之路刚刚起步, 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 其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还很低。就河北省而言,远落后于浙江、福建等体育产业相对发达省份。因此,进行河北省体育产业发展策略的研究,对更好地在推进相对落后地区的体育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参考意义。

河北省体育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河北省体育局按照党和国家的科学发展观要求,把体育产业置于经济社会大背景、大环境下谋发展,大力推进“环京津体育健身休闲圈”建设,呈现出以下发展特点:

一是在现有商业模式下社会资金投入初显成效,但资金缺口明显。几年来,河北各级政府加大资金投入,进行市场化运作,鼓励社会力量、吸收境外资金,投资兴建健身设施。唐山市在建的国内首个“国家体育休闲示范区”,规划面积21平方公里,投资10亿元。承德围场县休闲体育产业示范基地、滑雪场等一批产业项目正在建设中。这些项目将有效推动河北省体育产业的发展进步,也为河北省体育产业未来全面实施商业模式运作打下良好基础。

二是体育健身休闲产业已初显商机,但人们观念亟待改变。随着市场化发展,企业投资体育的资金呈逐年上升趋势。石家庄的元旦长跑、邯郸的太极拳、沧州的武术、承德的民族体育、唐山的健身大秧歌和农村篮球等一批富有地方特色的群众性体育活动影响进一步扩大。休闲健身已融入人们生活,内容也逐步丰富,但鉴于人们健身观念的落后,对于参与健身的投资热情不高,休闲产业经济发展潜力巨大。

三是体育社团呈多元化发展,但是产业管理还待清晰。据报道,石家庄拥有天山海世界等俱乐部30余家,秦皇岛市有各类体育组织和协会54个,保定市拥有体育协会29个、体育俱乐部25个。它们已经成为推动体育产业发展的纽带和桥梁。当前的紧要任务就是在理顺部门职能的同时,积极引导社会各界投资兴办经济实体,开展体育健身娱乐方面的经营性活动。群众性体育协会、俱乐部、社会体育指导中心等要面向市场,服务群众,满足消费者对健身娱乐不同层次的需求。

四是与经济发达省份的差距明显。河北省体育产业还存在明显差距,2008年河北省体育产业增加值28.59亿元,占全省GDP的0.18%,而福建为253.68亿元,占2.74%,北京的体育产业增加值占GDP的3% 。究其原因,主要是体育产业化进程不够快,经济发展不均衡,主导品牌不多,体育经营管理人才缺乏等方面。这要求我们一方面既要抢抓机遇,又要看到问题和困难,另一方面要全面筹划实施策略,大胆尝试商业化运作。

制约河北省体育产业商业化发展的主要因素分析

河北省体育产业整体上还处在起步阶段,总体水平不高,相对落后的管理体制及商业化运作模式是制约河北体育产业发展的最主要因素。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一是产业结构和布局发展不均衡。在产业建设和体育服务产业上,一方面河北省相对发达的城市,如石家庄、唐山等,加大投资力度,兴建体育产业项目;另一方面中低档体育健身娱乐服务发展缓慢。另外,目前大多数体育健身设施和服务经营单位都集中在城市,在其它地区则缺乏配套的健身设施和服务单位,在广大乡村更无从谈起。这导致河北体育产业运营效率低下,商业化发展缓慢。

二是体育产业体系自身的不完善。首先在体育产业结构上,体育主流产业尤其是职业联赛的缓慢发展及其核心价值的低效率增长制约着体育产业的发展。其次服务与体育产业的中介产业,如体育经纪中介相对缺乏,导致河北体育产业运营效率低下。最后,相关的一些体育无形资产市场、体育媒体市场、体育市场等,都还有很大的潜力可以挖掘。

三是体育产业化理论研究滞后,影响力不足。河北体育产业化的理论研究滞后,致使政府行使宏观管理的机构不明确,投资的软环境不理想,体育企业融资渠道不畅,导致产业资本扩张的阻力较大。此外,成功举办体育赛事,一方面应有较强的经济运作团队,实行商业模式运作;另一方面应将赛事作为节日来策划、运作,使参与者享受精神的愉悦,体现该项赛事的文化发展影响力和传承力。

四是体育产业法规不健全,调控机制没有形成。目前河北出台的基本是综合管理办法,对各具体体育项目的规定缺乏可操作性,因此制定实施细则极为紧迫,如体育产业经营的申办条件、经营条件、从业人员资格认证等。此外,由于体育产业在中国属于新兴产业,对体育产业的管理还处于初始阶段,调控机制没有形成。

五是政策扶持力度不够。河北省无论在体育产业宣传上,还是实际便利政策上,都存在着漏洞,如体育健身娱乐经营单位甚至与歌厅、舞厅、游戏网吧等休闲娱乐场所实行同一税率。此外,体育赞助、体育广告等创收收入均要征收3%的所得税,造成国内外各种资本对河北体育产业发展投资信心降低,商业化发展只能成为口号。

未来河北省体育产业发展策略分析

河北省体育产业发展已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指导意见》,以深化京津冀区域合作、加快体育产业发展为目标,多方面、多渠道吸收资金投入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增强群众体育健身的意识,投入到健身行列,增加体育产业经济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比重,着力打造沿海体育强省,实现河北体育产业发展实力、活力和竞争力的全面提升。为此,笔者提出以下策略:

一是体育产业发展应以“经济圈”为重点,以“中心城市”为支撑点,达到均衡化发展目标。河北体育产业的发展既要体现发展规划的策略,也要考虑现实状况及未来各地区的体育产业化发展潜力。发挥区位优势,打造“环京津体育健身休闲圈”。同时要进一步理清河北省体育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认清体育不仅要立足服务大众,还要为体育经济产业化发展做出贡献,遵循发展规律,积极融入国内、国际市场,真正实现商业模式发展。

二是挖掘少数民族体育文化资源,发展民族体育产业,带动经济发展。河北省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开展体育运动的资源丰富。应以承德、张家口地区作为发展体育休闲旅游产业的主轴,开发少数民族体育发展,同时实施商业模式化运作,使之与旅游发展相融合,成为河北省体育产业发展的又一个增长点,促进河北省西北部相对欠发达地区体育产业化进步。

三是发挥资源优势,提高体育产业专业化和特色化水平。河北省具有开展各类体育运动的丰富自然条件和基础设施,西北部有山脉,东部有沿海,同时环拥京津,在人们健康意识不断增强的当下,应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提高专业化水平,形成一批社会分工明确、服务配套规范、经济运作独立的体育服务机构,同时与旅游部门加强横向联合,形成具有河北特色的体育服务产业。

四是加强人力资源建设,提高管理队伍专业化水平。鼓励高等院校开设体育产业相关专业,培养体育经营人才;鼓励体育企业与大专院校联合培养复合型人才,为体育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同时建立规范有序的体育人才市场,促进体育人才的合理流动,保证体育产业化发展的有序开展。

体育产业创新发展篇(6)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04-0134-02

1 前言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专业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与输出基地,在提高劳动者职业素养、适应新常态经济发展需求方面肩负重任。基于此,鼓励高等职业教育学生走知识技能转化为经济增长的创新创业之路,成为解决就业结构性矛盾、顺应经济调整趋势的重要途径。

2 高职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的现状及问题

近年来,伴随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深化,高职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初步建立。但是,发展不完全的高职创新创业教育困难重重,走向堪忧。一方面,部分高职院校只将创新创业教育当作硬性任务而机械化地完成,不够重视,条件准备不足,课程开设、教材选用等方面多有不足,院校内缺乏专门化、专业程度较高的创新创业教育机构,态度敷衍,形式主义倾向明显;另一方面,高职创新创业教育吸引企业、行业、产业的指导参与能力不足,很多高职院校单纯从鼓励、支持学生创业出发,而忽略了创新创业教育的真正目的在于塑造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业能力。因此,与行业、企业隔绝的闭门造车式创业活动很常见,缺乏有深度的创新创业意识指导,脱离了系统化管理与实践经验的创业终将走向失败。

3 产教融合视角下高职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新内涵

纵观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过程,产教融合、校企协同不仅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的天然基础,更是着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的必由之路。高职院校与企业、行业、产业部门之间无法隔断的密切联系,决定了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也应依托产教融合模式才能实现跨越式内涵发展。无论是为学生讲授创业知识,还是锻炼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都应立足于产业市场这一创业基础层面。因为只有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到产业市场需求之中,融合到高职教育教学的系统化、全过程活动中,才能真正实现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价值与内涵。

4 立足产教融合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具体路径

立足产教融合,转变高职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理念 高职学生培养应立足于产教融合,关注企业与市场的发展动态,注重对学生职业性、技能性基础上的创新精神的挖掘,切实改变传统教育硬性灌输知识、高分低能、缺乏实践的错误理念,将具有创造力、创新力的核心理念融入高职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中,以学生个性和创造性的自由全面发展为努力方向,将创造性的高等职业教育落到实处[1]。因此,高职院校应从产教融合视角出发,形成具有战略意义的教育理念,主动出击,以社会经济发展现状与行业、产业需求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理念,找准定位,转变思路,确定其在产业发展中的位置,培养符合就业市场需求、具有创新精神、适销对路的高职技能型人才。

依托产教融合,构建高职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本身就是依托产教融合而开展的,产教融合、校企协作是实现高职院校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必由之路。高职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也应依托产教融合而构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与职业教育下的专业课程协同共建,形成融职业技能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为一体的综合型课程体系。首先,在设置专门的创新创业课程时,应充分考虑行业企业的市场需求,必要时应开展行业企业调研,根据行业企业发展情况,设置创新创业课程的体系层次;其次,创新创业课程内容应主要围绕产业发展而展开,在创新创业项目设定、企业融资管理等方面有倾向性地开展授课,紧跟经济发展潮流充实课程内容;最后,课程方式与课程评价反馈都应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特色,不应固守常规,鼓励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创造性运用[2]。

推进产教融合,完善高职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体系 现实中,创新创业教育的课堂教学效果非常有限,学生在创业实践中才能把握创业的精髓。行业企业发展与区域经济需求应构成高职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设的标准。离开产教融合而构建的高职创新创业教育无疑是空中楼阁。产业需求与高职教学的深度融合,在高职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之中主要表现为:一是专业技能实训实践与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相结合,构建产学研一体化的校企合作平台,共同推进教学内容与创新创业实践教育的开展;二是由专业技能实训实践向创新创业实践拓展延伸,为有志于尝试创新创业的在校生提供大展身手的平台[3];三是行业企业资源与高职院校资源整合利用,贯彻从高职学生入校学习开始,至毕业就业结束的逐步推进式创新创业教育,使学生从产教融合机制中不仅获得创新创业的内容体系、专业指导、心理辅导,而且从创新创业模拟实践中收获创业精神,合理规划未来职业走向。

健全产教融合,形成高职创新创业教育的支撑保障体系 高职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需要在产教融合的基础上形成政府、产业实体与职业院校共创共建,适应社会发展趋势,打造强有力的支撑保障体系,确保落到实处。一方面形成组织有力的高职创新创业领导机构,对创新创业进行专门管理,在政府政策支持下,构建高职院校学生创业指导中心或孵化基地,以“产教融合”“知行合一”为宗旨,帮助学生在院校积累创新创业经验,掀起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潮流。另一方面,政府应结合实际制定创新创业法规,从政策角度全力支持创新创业活动;地方政府也应与行业企业协作,加大投入,从制度、经费、行动多方面构建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保障体系。

强化产教融合,提升高职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水平 为解决高职创新创业师资力量薄弱的问题,应着力强化产教融合,通过提升师资水平,建设专业化、实践性强的创新创业师资队伍。从产教融合出发,首先应吸收或聘请行业企业的领军人物、企业家参与到高职创新创业队伍中,利用其丰富的实践经验引导学生展开创新创业活动;其次,加强对高职院校自有的创新创业教师的培训与进修,鼓励其深入行业企业开展实践锻炼,学习丰富的创新创业知识;最后,高职院校应构建专门的创新创业教育师资体系,教师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注重提高学生创业实践能力,通过启发、引导与产业化的实践方式,在建设创新创业师资资源库的基础上,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优化。

5 结语

产教融合视角是推进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发展的关键所在。高职院校与产业实体共建创新创业生态圈,探索创业教育新途径,不仅有利于产教融合模式深度参与高职院校创业人才培养与专业建设,而且对高职院校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也起到显著作用。基于此,产教融合视角下高职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实践的有效衔接还需在今后的研究中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体育产业创新发展篇(7)

现代体育发展最突出的特点之一,是体育与经济发展紧密相连,并形成体育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对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体育产业是生产体育服务产品的产业,是第三产业的组成部分。体育产业以获得社会资源投入为代价,为社会提供了满足人的物资和精神需要的体育服务产品,从而成为货真价实的产业。随着北京奥运会前期大量的筹备工作的开展和国民空前高涨的体育热情掀起,我国社会对体育服务产品的需求较快较高的增长,体育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显著提高。并且,在奥运会的精心筹备过程中,中国政府已经着手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并有所收获: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建立适应体育产业发展的投融资机制;以市场化为导向,加紧体育产业市场的开发与经营;加大体育事业投入,转变政府职能,进行制度创新和产业政策制定;加大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改善体育训练,竟赛和健身娱乐活动条件,为体育产业发展提供配套设施。

中国体育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总体规模正在不断扩大,对国民经济的贡献日趋显现,以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和沿海开放地区为中心,正在形成体育产业的快速增长带。体育产业在促进旅游、餐饮、会展、广播电视、新闻出版、房地产开发等相关行业的发展也发挥着越来越显著的作用。

2008年第29届奥运会将成为中国体育产业发展的加速器和中国经济发展的助推器,本届奥运会将为中国带来2800亿元人民币的投资,有关专家根据中国内生经济增长模型分析测算得出:这些投资每年将为中国经济带来0.34%的额外增长率。中国体育产业的整体商业化运作水平和市场规范水平也会得到整体的提高。因此,可以说,北京奥运会极大地推动了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从而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源泉和动力。

二、北京奥运会对提高我国体育产业的创新能力的影响

体育产业创新能力,是指从事体育产业的企业通过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开发新产品,引入新工艺,变革体育产品或服务的提供方式或内容,并为创新企业带来经济效益,带动体育产业整体发展的能力。

我国体育产业“十一五”规划中指出:“提高中国体育用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在进一步发挥行业指导作用的基础上,鼓励和引导体育用品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开展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和营销手段创新。”由此可见,我国已将体育用品产业乃至整个体育产业的创新能力放到了战略发展的高度。目前,我国体育产业的总体规模发展迅速,体育产业增加值、体育相关产业,以及体育人口、体育消费等指标都取得了明显提高。但从整体来看,我国体育产业的创新能力并不高,竞争能力不强,这也是制约我国体育产业创新能力发展的核心因素。

就目前来看,我国的体育主体产业主要应集中在办好国内较大规模的赛事,尤其是像奥运会这样的最大规模的国际性赛事,对于提升运动员的竞技水平,运动竞赛的知名度和规范背景下,由于国际社会的极大关注度、媒体的高收视率,借此机遇,大力培养推出一批社会接受程度高、市场形象好、有品牌知名度的企业,如健身俱乐部、体育运动装备制造和销售企业等,以达到确立体育产业核心的目的。

同时,我国政府、企业应该进一步重视创新能力的提升,对我国体育产业进行战略性分析,明确创新的核心企业,完善投资引导,建立健全风险投资市场,扩大体育产业的资金来源,建立开创新机制,建立科学规范的创新体系。在此基础上,政府加大资金投入,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形成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构建科学规范的国家创新竞争体系,通过此次奥运会的成功举办,我国体育产业的创新能力一定能有显著提升,跃上一个新的台阶。

三、北京奥运会对优化我国体育产业结构的影响

体育产业结构优化是指通过体育产业的调整,使产业实现协调发展,并满足不断增长的需求的过程。目前,体育产业的发展更多的是依赖于体育用品制造业的发展,而体育用品制造业是由于产业转移而形成的,这种产业优势目前已经逐渐将低,最终需要由体育服务业,尤其是健身娱乐业的发展来带动,逐渐地与国际接轨。体育产业结构优化的关键在于选择好主导产业和推进体育产业的技术创新。在奥运会申办成功后,我国已把体育健身娱乐业作为我国体育产业中的主导产业,它也是体育产业结构的核心。同时也把体育产业的技术创新放到一个较高的战略高度来抓,并已初见成效。

结束语:2008年奥运会将在我国隆重举行,这是全国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更是全世界人民的大事,我国要借奥运会这一股强大的东风,加强人们参与体育运动的意识,积极投身到体育运动中,目睹奥运健儿的风采,大力推动体育产业发展,则优化我国体育产业结构,提高体育产业的创新能力和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就会水到渠成,定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体育产业创新发展篇(8)

现代体育发展最突出的特点之一,是体育与经济发展紧密相连,并形成体育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对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体育产业是生产体育服务产品的产业,是第三产业的组成部分。体育产业以获得社会资源投入为代价,为社会提供了满足人的物资和精神需要的体育服务产品,从而成为货真价实的产业。随着北京奥运会前期大量的筹备工作的开展和国民空前高涨的体育热情掀起,我国社会对体育服务产品的需求较快较高的增长,体育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显著提高。并且,在奥运会的精心筹备过程中,中国政府已经着手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并有所收获: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建立适应体育产业发展的投融资机制;以市场化为导向,加紧体育产业市场的开发与经营;加大体育事业投入,转变政府职能,进行制度创新和产业政策制定;加大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改善体育训练,竟赛和健身娱乐活动条件,为体育产业发展提供配套设施。

中国体育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总体规模正在不断扩大,对国民经济的贡献日趋显现,以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和沿海开放地区为中心,正在形成体育产业的快速增长带。体育产业在促进旅游、餐饮、会展、广播电视、新闻出版、房地产开发等相关行业的发展也发挥着越来越显著的作用。

2008年第29届奥运会将成为中国体育产业发展的加速器和中国经济发展的助推器,本届奥运会将为中国带来2800亿元人民币的投资,有关专家根据中国内生经济增长模型分析测算得出:这些投资每年将为中国经济带来0.34%的额外增长率。中国体育产业的整体商业化运作水平和市场规范水平也会得到整体的提高。因此,可以说,北京奥运会极大地推动了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从而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源泉和动力。

二、北京奥运会对提高我国体育产业的创新能力的影响

体育产业创新能力,是指从事体育产业的企业通过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开发新产品,引入新工艺,变革体育产品或服务的提供方式或内容,并为创新企业带来经济效益,带动体育产业整体发展的能力。

我国体育产业“十一五”规划中指出:“提高中国体育用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在进一步发挥行业指导作用的基础上,鼓励和引导体育用品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开展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和营销手段创新。”由此可见,我国已将体育用品产业乃至整个体育产业的创新能力放到了战略发展的高度。目前,我国体育产业的总体规模发展迅速,体育产业增加值、体育相关产业,以及体育人口、体育消费等指标都取得了明显提高。但从整体来看,我国体育产业的创新能力并不高,竞争能力不强,这也是制约我国体育产业创新能力发展的核心因素。

就目前来看,我国的体育主体产业主要应集中在办好国内较大规模的赛事,尤其是像奥运会这样的最大规模的国际性赛事,对于提升运动员的竞技水平,运动竞赛的知名度和规范背景下,由于国际社会的极大关注度、媒体的高收视率,借此机遇,大力培养推出一批社会接受程度高、市场形象好、有品牌知名度的企业,如健身俱乐部、体育运动装备制造和销售企业等,以达到确立体育产业核心的目的。

同时,我国政府、企业应该进一步重视创新能力的提升,对我国体育产业进行战略性分析,明确创新的核心企业,完善投资引导,建立健全风险投资市场,扩大体育产业的资金来源,建立开创新机制,建立科学规范的创新体系。在此基础上,政府加大资金投入,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形成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构建科学规范的国家创新竞争体系,通过此次奥运会的成功举办,我国体育产业的创新能力一定能有显著提升,跃上一个新的台阶。

三、北京奥运会对优化我国体育产业结构的影响

体育产业结构优化是指通过体育产业的调整,使产业实现协调发展,并满足不断增长的需求的过程。目前,体育产业的发展更多的是依赖于体育用品制造业的发展,而体育用品制造业是由于产业转移而形成的,这种产业优势目前已经逐渐将低,最终需要由体育服务业,尤其是健身娱乐业的发展来带动,逐渐地与国际接轨。体育产业结构优化的关键在于选择好主导产业和推进体育产业的技术创新。在奥运会申办成功后,我国已把体育健身娱乐业作为我国体育产业中的主导产业,它也是体育产业结构的核心。同时也把体育产业的技术创新放到一个较高的战略高度来抓,并已初见成效。

结束语:2008年奥运会将在我国隆重举行,这是全国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更是全世界人民的大事,我国要借奥运会这一股强大的东风,加强人们参与体育运动的意识,积极投身到体育运动中,目睹奥运健儿的风采,大力推动体育产业发展,则优化我国体育产业结构,提高体育产业的创新能力和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就会水到渠成,定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体育产业创新发展篇(9)

摘 要:处于全球价值链低端环节、自主创新动力缺失是当前体育用品产业集群面临发展困境的主要原因。文中阐述了毛利润率逐步下滑、片断化陷阱的扩大、本土体育用品关联产业片断化及市场国际化竞争的加剧严重影响了我国体育用品产业集群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为此,本文提出了相关提升创新动力的对策。

关键词 :中国;全球价值链;体育用品产业集群;自主创新动力

中图分类号:G80-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3-0111-03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1173191)、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SK2012B069)、浙江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一般课题(11ZJQN054YB)

随着经济全球化及体育生产标准国际化的推进,全球体育用品产业转移出现了整个价值链转移向体育价值链内生产制造工序转移的重大转换[1]。体育产业内分工这一发展事态,已成为目前全球体育用品产业组合分工的新形态。在此大的趋势背景下,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企业要充分利用比较要素优势——生产要素“低廉”,积极主动嵌入跨国体育用品巨头的GVC下外包“OEM”业务,主动承担体育价值链内生产制造性环节,从而有利于形成规模庞大的代工制造产业。

我国体育用品行业作为体育产业中比重最大、开放度与竞争度最高的领域,近30年来保持了快速发展[2]。但受到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侵袭,加之国内劳动力成本不断攀升和高库存体育用品等多重不利因素的袭扰,造成我国东部沿海区域一些大中型体育用品OEM代工企业普遍面临巨大的生存考验,体育用品代工制造集群内不少企业甚至面临破产或倒闭。受此影响,2011年,我国体育用品行业进出口总额为165.91亿美元,实现贸易顺差152.40亿美元[2]。其中,进口同比增长16.40%;出口同比增长仅为8.75%,创出进出口记录新低。加之我国劳动力成本“低廉”时代已经结束,我国体育用品产业集群也难以获得突破性局面的改观。

因此,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国体育用品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条件体系尚未有效建立起来,这是影响我国体育用品自主创新水平的重要因素。建立和健全自主品牌创新动力提升的条件体系是我国体育用品自主创新的主导目标和战略选择。

1 影响全球价值链下提升体育用品制造业自主创新力的因素

对发展中国家而言,嵌入GVC后会有较大影响体育用品制造业集群内的自主创新水平,嵌入后技术外溢有助于体育用品产业集群内企业获取创新知识、创新技术并实现自主创新能力,有益于促进体育用品产业集群内企业转型发展。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体育用品制造业运行实际轨迹看,只有极少数体育用品制造企业取得创新成功,且多数企业难以实现向GVC高端环节的攀升。分析上,有四个方面因素影响提升体育用品产业的自主创新力。

1.1 逐步下滑的毛利润率,对我国体育用品的创新力投入产生较大影响

在GVC各环节投入多少的要素及由此形成的GVC治理模式直接影响着获取附加值能力的多少。跨国体育用品巨头因高端要素(研发、设计、品牌营销)而处于垄断支配地位,从而获取体育用品价值链中收益最为丰厚的环节;并通过利用发展中国家内部不同地位集群内企业间的产品价格上竞争,来压榨代工企业利润空间。

2006-2010年,我国体育用品制造行业(运动服、运动鞋、运动器材及相关体育产品的制造和销售)增加值逐年增加,年均复合增长率17.6%,但毛利润率却逐年以5.2%速度下滑。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产业集群投入多为制造性要素,进而获得微薄的OEM代工收入。众所周知,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核心在于低廉成本和不断创新。然而,当下我国体育用品产业集群大都以低成本优势为契机的简单“扎堆聚集”,而不是以“自主创新”为基础的“核心突破”,多数集群内体育用品企业没有自主创新效力,存在着“创新匮乏”的隐患。因此,嵌入GVC后我国体育用品制造集群总体利润趋向不断地下降,不足以实施“大规模”自主创新投入、研发、品牌营销管理等关键性节点,限制了提升体育用品制造产业集群的自主创新活动。

1.2 片断化陷阱加大了体育用品制造产业集群创新的风险

片断化化陷阱是指因企业的文化内涵、制度管理水平等方面差异与认知开拓海外目标体育市场之间存在隔阂,导致无法准确地扑捉目标体育市场特殊消费取向与需求。体育用品“中国制造”大多主要开拓海外目标市场,其提升自主创新力需要体育用品企业本身能够准确地扑捉到海外目标市场消费取向,进入GVC高附加值环节,改善体育用品GVC中的定位。然而,嵌入GVC后我国体育用品代工产业与海外目标市场间存在不同程度的认知隔阂,如果我国育用品代工产业越过发包方——跨国体育用品公司,直接开拓海外目标市场,又可能面临更大的不确定性市场波动,提升了体育用品代工产业的风险。

1.3 体育用品本土关联产业碎片化,极大地限制了体育用品产业集群内创新模式的构建

体育用品产业集群自主创新动力的提升,不仅需要集群内体育用品企业增加研发投入,不断获取体育用品创新知识技术,同时也需要本土体育用品关联产业(包括基础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等)对其提供相关技术设备、研发设计人才和品牌管理渠道等大力支持,共同形成集成化创新体系[1]。然而,我国体育用品本土关联“产业碎片化”导致嵌入GVC后,为了符合跨国体育用品公司的技术等级要求和产品标准,被迫引进国外相关的机器设备和部分关键性技术来制造产品,以满足跨国体育用品公司的订单需求。

当我国体育用品产业集群向GVC高端环节攀升时,这种发展模式对体育用品本土高端制造服务业具有“排挤效应”,使其逐步丧失掉自主发展的空间及其超越的契机,进而阻碍体育用品本土关联产业创新模式的提升。

1.4 同业市场竞争的加剧,严重影响体育用品产业集群创新的获利空间

我国大多数体育用品产业集群都处于GVC的生产制造低端环节,由于体育用品行业进入门槛较低,又不能有效阻止恶性竞争如“价格战”的发生,造成体育用品集群内产业资本积累降低,创新投入的花费难以获得相应的回报。与此同时,由于近几年人民币升值、劳动力成本攀升、产业政策调整等多重不利的影响,我国体育用品产业集群要素价格低廉的“比较优势”正逐渐丧失[1]。加上,不断涌现的低成本优势后发国家(老挝、菲律宾和印度等)的不断跟进。结果,我国体育用品产业集群面临的国际竞争环境日益恶化,占据国际体育用品市场份额也不断缩小,其创新投入带来的获利空间变得不断缩小,也是造成阻碍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因素。

2 提升我国体育用品产业集群内自主创新能力的发展对策

在全球价值链(GVC)中,我国体育用品产业集群内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并不存在所谓的“自我”实现机制。要提升我国体育用品产业集群内自主创新能力,引领产业不断升级与可持续性健康发展,可采用以下相关措施:

2.1 鼓励体育用品跨国并购与完善产业集群自主创新环节

全球价值链(GVC)中各环节的体育用品企业分工状况及其治理模式影响到GVC附加值的最终流向。主导GVC附加值高的研发、创新设计或品牌营销节点的跨国体育用品公司,通常处于垄断地位,因对体育用品GVC具有较强控制力进而获取较高附加利润;由于规模小、数量多的本土体育用品企业处于GVC生产制造环节,实际往往被动,只能获取较低的加工费。

可通过鼓励我国体育用品产业集群内本土企业“走出去”跨国并购,形成一批大型体育用品企业集团,以提高其竞争力。一方面,这些本土大型体育用品企业集团占据着生产制造环节的相当市场份额,可以改变GVC中各环节点上的实力对比,增强本土企业与跨国体育用品的“价格谈判”能力。另一方面,体育用品本土企业进行“规模效应”并购,获取更大的市场竞争优势,实现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

2.2 倡导本土龙头体育用品企业构建“国内价值链”,不断地培育自主创新的需求

国内价值链(NVC)是某一产业价值链的全部或大部分环节由本土企业完成分工,具有依托本土规模市场需求、形成由本土企业来完全掌控价值链的高附加值环节等特征[3]。由于跨国体育用品巨头主导控制GVC,我国体育用品产业集群内企业要实现向GVC附加值高研发、设计、品牌营销等增值潜力大的环节攀升,完成我国体育用品产业的升级,必然会遭到跨国体育用品巨头的限制,难以取得成功。构建NVC有利于扩大体育用品本土市场规模,其逐渐沿着“构建NVC高端体育价值链攀升体育产业升级提升扩大体育本土市场规模”的方向演进。这样,有利于减少国外体育用品消费市场需求萎缩的不利影响,补偿自主创新投入,也有利于地拓宽创新投入的获利空间,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内生激励机制。

我国体育用品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建设迫切需要加快由技术驱动转向市场驱动的转变,形成体育用品业自主创新的有效需求对我国体育用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至关重要。在此情况下,我国应及时调整产业思路,在支持不断拓展国际市场的同时,专注于高端要素的培育,提升其在研发、设计、品牌等高端环节的能力与控制,构建与全球价值链交叉的国内价值链,进而摆脱“锁定”,这可能成为我国体育用品产业集群提升自主创新动力的突破口[4]。

原因:(1)经过30多年的快速发展,崛起了一批如李宁、安踏等具备一定基础创新能力的企业,在同行业中也是处于领跑地位;(2)在构建NVC中,龙头体育用品企业由于掌控着GVC高端节点,在体育用品定价上有一定话语权,并且能获得合理利润分配,有利于支持提供自主创新的资金;(3)体育用品本土市场最邻近于国内可以有效降低相关研发风险。对于海外体育用品市场而言,龙头体育用品本土企业更容易了解国内体育用品市场消费特点和习惯,可以全程、准确扑捉本土体育用品的消费趋势,并开展有针对性设计研发、完善产品设计功能。因此,构建NVC有利于降低体育用品产业创新投入的不足,提高自主创新成功比率;有利于体育用品本土关联产业“集成创新”的构建。在构建NVC中,我国体育用品的本土基础制造服务业与发达体育用品国家在GVC发展水平上存在的不足恰恰为本土体育用品关联产业稳步成长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期。与此同时,体育用品本土关联产业的发展又为本土自主创新提供了科技创新人才和创新管理等方面的有利支持,促进提升其自主创新力。

2.3 提升体育用品产业集群内保护创新技术“知识产权”的力度

增强体育用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一个系统工程,而通过创新,使体育用品企业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是其中的关键环节[5]。由于体育用品产业集群内企业地理位置邻近,体育产业联动性和体育技术扩散性强等特征明显导致“知识外溢”频发,特别对于我国体育用品大多数产业集群处于GVC的低端,开发的“创新成果”投入难以为续,致使体育用品企业不愿加大创新研发的投入。

这就需要我国体育用品产业所在地的人民政府、当地法院与体育用品行业协会等加大给予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构建完善的体育创新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来客观处置体育用品侵权行为。加强体育用品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在体育用品企业创新发展中的作用,研究开发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体育用品,是提升体育用品核心竞争力的根基。只有在严格的体育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下,我国体育用品产业才能拥有较强独立的创新实力,最终会促进产业集群内整体自主创新动力的提升。

2.4 疏通体育用品产业集群内“学习创新”的网络模块

创新知识积累和学习创新实践是体育用品产业集群内企业自主创新提升的关键性因素,能促进集群内创新成长。国内外研究表明:特别是对体育用品产业集群内的本土企业而言,如果单纯从集群外跨国体育用品公司来获取科技知识、科技技术等关键性环节,易受“被动锁定”,会极大抑制体育用品企业自主创新的发展。

因此,构建体育用品集群兼容内外型创新网络,加强与研究院所、高校机构和跨国体育用品公司的内外部学习联系,打通体育用品产业集群内企业学习创新渠道,配套发展金融服务、物流管理、学习孵化器等体育用品生产服务平台,不断增强体育用品科技集聚创新机构、激励和支持体育用品创新活动的功能。

3 结语

当前,我国体育用品嵌入GVC后已获得快速成长,但却锁定在GVC的低端制造环节,极大地限制了体育用品产业转型升级。再加上,由于体育用品地域、体育用品行业、体育用品企业、体育用品技术水平的差异性和不平衡性,我国体育用品自主创新动力提升具有需求的后滞性、多重性、提升过程的渐进、累进和艰巨性。因此,要鼓励体育用品产业集群内龙头体育用品企业构建、完善、夯实自主创新的形成运转机制,从而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张扬,解柠羽。提升外向型产业集群自主创新能力的对策[J]。经济纵横,2013(6):10.

(2)赵毅轩。HS公司乒乓产品营销策略研究[C]。华东理工大学,2012.3.

(3)程冰,蔡晓波。中国体育用品产业价值链提升研究[J]。学术论坛,2012(11):10.

(4)黄永明,等。全球价值链视角下中国纺织服装企业的升级路径选择[J]。中国工业经济,2006(5):16.

体育产业创新发展篇(10)

[DOI]1013939/jcnkizgsc201714070

中国工信部在2015年了《贯彻落实的行动计划(2015―2018年)》,[1]该计划中提出通过互联网与制造业的深入融合,进一步提高制造业网络化、智能化、数字化的水平,提高竞争力。辽宁是我国老工业生产基地,具有雄厚的工业基础,完善的装备制造体系,在规模、产值以及市场竞争力等方面均取得一定的成绩。[2]作为装备制造业的分支,辽宁体育装备制造业有着得天独厚的发展优势。因此,辽宁体育装备制造业应尽快适应“互联网+”的发展模式,以创新为驱动力,加快体育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将“制造”变成“智造”,从而提升辽宁体育装备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

1辽宁省体育装备制造业发展现状及问题

辽宁作为体育大省,培养了大批的体育人才,在竞技体育中表现出超强的体育实力;群众体育基础较好,体育消费需求较高。然而,辽宁体育装备制造业的发展现状,与竞技体育、群众体育以及体育消费的发展现状,存在著较大的差距。

11辽宁省体育装备制造业发展现状

2010年辽宁省体育产业报告中明确指出,辽宁省体育装备制造业是体育产业结构的主体。[3]辽宁体育装备制造企业接近一半以生产渔具及健身器材为主[4],其余为服装类、民族体育器材、防护器材等;辽宁体育装备制造企业地域分布较集中,地区差异明显,主要分布于大连、沈阳两座城市,其余城市占比20%。体育装备制造企业以私营企业为主,企业注册资本较少,年销售额较低,多数是家庭作坊式小企业。

12辽宁省体育装备制造业发展存在问题

目前辽宁省体育装备制造企业在数量上与其他沿海发达城市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而且在品牌效力上也缺乏竞争力。在产品种类上多为低端产品,高端产品、自主原创产品较少。现将辽宁省体育装备制造业存在问题进行相应的分析。

121企业资金来源单一

辽宁体育装备制造企业的投资主体多为私营企业,部分私营企业者更加注重短期利益,因而企业的发展也停留在追求短期盈利的水平之上,缺乏长远发展目标及规划;同时,很多企业主缺乏转型升级意识,当遇到困难时不能很好地带领企业走出困境。即使部分企业主有转型升级意识,但是由于资本积累速度较慢,生产额和销售额均得不到提高,导致规模无法快速扩大,成为制约企业发展以及转型升级的资金瓶颈。另外,辽宁体育装备制造企业有很多是家族式经营模式,管理人员多是裙带关系人员,而企业转型升级必然要改变现有管理人员,这也导致很多管理人员对企业转型升级进行阻碍。

122未形成完善的产业链

辽宁体育装备制造业并未形成完善的产业链,链条之间缺乏协调性。大部分体育装备制造企业不具备规模化和专业化优势,难以发挥体育装备制造企业集群的集聚效应,产业结构长期处于低水平阶段,相同性质企业存在严重的无序竞争,导致产业资源浪费严重;因而,辽宁体育装备制造业产业结构的低度化严重制约其发展壮大。[5]

123科技创新资源缺乏,创新动力不足

辽宁省体育装备制造业整体表现为创新机制不完善、企业创新能力低。首先,企业对政府政策的了解不够深入,政府和科研院为企业提供技术创新服务不到位,直接导致企业科技创新资源缺乏。其次,由于自主创新研发资金投入大、效益周期较长,以至于大多数辽宁体育装备制造企业不愿进行技术研发投入,缺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即使少数企业有自主技术,但成果转化能力和资源整合能力较差;因此,辽宁体育装备制造业整体表现为创新动力不足。

124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品牌效应差

辽宁省体育用品企业尚没有知名品牌,大部分企业往往单纯依靠资源成本优势,进行代加工生产来赚取利润,利润微薄。有些企业虽有自主品牌,但由于技术仍为常规技术,科技含量低,产品创新性差,缺乏核心竞争力。

125企业创新人才匮乏

体育装备制造与研发人才,既需要了解体育知识,又需要了解工程知识,学科交叉的特点导致专业从事体育装备研究人员较少。体育装备制造企业多是劳动密集型的企业,也从根本上制约着企业自身培养创新人才。因此,辽宁省体育装备制造企业人才匮乏,人才因素制约了企业的创新能力及发展动力,进一步影响了辽宁省体育装备制造业发展壮大。

2“互联网+”背景下的创新驱动发展

“互联网+”的概念提出后,各界学者不断探索这一概念,并与相关行业进行联系。“互联网+制造业”是依托互联网在社会资源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优势,提升制造业的生产力和创新力,建立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工具的制造业经济发展新形态。[6]而体育装备制造业作为制造业的分支,也应积极应对“互联网+”所带来的产业变革。

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市场的竞争格局发生改变,辽宁体育装备制造企业需要积极应对新的市场竞争格局,要改变传统思维方式,以“互联网+”思维来驱动辽宁体育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应积极借助互联网的优势,建立起能够跨越时空限制和区域限制的交互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及服务对象化。在此基础上,体育装备制造企业应积极适应并满足客户的需要,可以根据客户的需求创造出客户认同的产品和服务,进而形成核心竞争优势。同时,用户可以通过网络平台搜索到更具有竞争力的企业,促进具有优势地位的产品和企业达到规模经济效应,建立寡头垄断的有利地位。

辽宁体育装备制造企业要摆脱现有困境,必须依赖于创新驱动发展,以及互联网经济与创新经济的利益协同作用提高竞争优势。“互联网+”改变了市场交易机制,激发大众创新热情,引入了创新驱动发展的市场机会,形成了以市场需求为根本导向,以模式创新、应用创新、技术创新等相互融合的新型“互联网+”的创新经济形态。因此,辽宁体育装备制造业应充分利用“互联网+”所带来的变革,以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驱动力,企业进行的创新越有效,可能实现的N售量就越大,就会获得更多的利润,进而促进新一轮的创新,形成更加良好的社会效应,实现企业的规模化发展。

3辽宁省体育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路径研究

31利用“互联网+”提供的信息服务,降低交易成本

互联网的发展使信息成为公共产品,可以解决体育装备制造企业与消费者信息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现象。由于互联网是消费者查询消费信息的工具和互动交流平台,因此辽宁体育装备制造企业可以利用互联网建立企业与客户交流的桥梁,加快企业对客户信息的反应速度,增加客户黏性,将客户看成企业价值网络的一部分。与此同时,互联网汇集了数以万计的消费者信息,形成了大量的数据,而对大量数据的分析,有助于推动体育装备制造企业的产品创新、技术创新。

32顺应“互联网+”思维,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

在“互联网+”背景下,辽宁体育装备制造企业的经营模式要适应新环境和新技术的需求。传统工业化的经营模式下,企业重视产品的技术和价格优势,而在“互联网+”的背景下,体育装备制造企业需要优先考虑如何更便利地将客户接入价值网络,激发顾客积极参与体育装备的设计和制造,为客户提供更加新奇的体验,进而构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实现企业的转型升级。

33加大创新支持力度

首先,政府应大力推进科研院校与企业间的“产学研联盟”,建立起科研院校与企业间的桥梁,构建多方协同的创新平台体系;其次,建立、健全技术创新成果转化机制,激励企业自主进行研究与技术创新,推动辽宁体育装备制造业领域的技术创新成果转化;最后,由于技术研发与创新具有投入高、风险大、不确定性强等特点,因此需要构建纠错机制,在技术研发与创新过程中积极发挥作用,及时修正创新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而降低企业创新风险,激发企业技术开发主体的自主性与能动性。

34加快创新人才队伍建设

辽宁省体育装备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必须突破人才瓶颈,企业应通过多种渠道吸纳大批对体育装备制造业有深度了解、能够随时迎接突破性创新挑战的人才。该类人才应着眼于“新的视野”“新的角度”“学会提问”等创新所需素质的培养,建立一个真正具有互联网思维和突破性创新的技术创新人才及管理创新人才,以达到能多次启动创新驱动引擎的目的。

4结论

总之,辽宁体育装备制造业存在着发展滞后、技术创新水平不高、无核心竞争力等诸多问题,但作为装备制造业的组成部分,体育装备制造业与辽宁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着密切关系。因此,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应充分利用互联网提供的大量信息,以创新为驱动力,服务于企业的发展,实现新的突破,进而促进辽宁体育装备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参考文献:

[1]吴阳芬“互联网+”时代制造业转型升级新模式、路径与对策研究[J].特区经济,2016(7):139-141

[2]刘春芝,毕翼“互联网+”时代辽宁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对策研究[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114-117

[3]刘光宇辽宁区域体育产业发展的环境审视及其实施路径探讨[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5(4):44-48

[4]张娜辽宁省体育装备制造业现状及发展策略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09(36):186-187

上一篇: 施工企业战略规划 下一篇: 教师的工作环境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