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环境的构成汇总十篇

时间:2024-03-23 17:29:13

幼儿园环境的构成

幼儿园环境的构成篇(1)

幼儿是幼儿园的中心,教师在于幼儿沟通时,需要放下教师身份的权威性和主观性。教师需要时成为幼儿活动的参与者、支持者。再次,园长应该通过宣传学习使教师从心理上热爱幼儿教学工作,充分认识作为一名幼儿教师的光荣与社会价值,增强教师工作的责任感,并在实际工作中收获成就感,成就自己的人生价值。人生价值得以实现的愉悦感是高薪高福利也难以换取到的。最后,在实际操作层面,幼儿园应该采取多种措施提高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技能,鼓励教师依据本班幼儿的特点形成不同的班级特色,积极开展各种文艺活动,营造轻松和谐的活动氛围。

幼儿园的外部环境是指幼儿园教学工作中物质环境,它是幼儿园所有教学活动开展的基础。包括幼儿园活动区环境的创设、日常生活环境的创设和近期教育主题相关环境的创设。幼儿园外部环境的设计之初,需要针对幼儿的心智发育状况。如一般依据年龄的划分,将幼儿的活动区和日常生活环境区分开来。如幼儿园小班的活动区可以娃娃、玩具、跷跷板等为主,让3-4岁幼儿发挥自由天性,在游戏中找到快乐,并学会与伙伴共处。而中大班则可以采取技艺型的表演、舞蹈、跳棋、手工、折纸以及科普等形式,培养5-6岁幼儿对各项技艺的兴趣,培养兴趣爱好,找到今后重点发展的方向。

目前,国内各大小幼儿园活动区的主题设置基本固定,主要分为游戏类、技艺类、科普类等,但内容的选取自主性仍然很大。教师可以根据季节的变化和幼儿的兴趣差异不断调整区位并更新材料内容,还可以根据阶段性的教育目标的不同构建相联系的环境,促进教学。如:在季节更替或者节日来临时,带领幼儿一起布置活动角,让幼儿在实践中领会教育主题,以更大的积极性参与到教学中来。或者在科普教学环节,带领幼儿以张贴图片的形式布置活动角,将知识的吸收接纳融入到幼儿的活动参与中去。

幼儿园环境的构成篇(2)

幼儿园作为专门的教育机构,在孩童的世界扮演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幼儿在进入幼儿园之后,多数时间都会在幼儿园度过。因此,幼儿园的室内环境便是孩子除了家庭环境之外接触最多的一个环境。幼儿在接受启蒙教育阶段,幼儿园室内环境的设计从很大程度上对幼儿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经过精心设计的幼儿园室内环境,不仅能为幼儿提供一个舒适的学习生活环境,同时从一定程度上还能提高幼儿的智力。

二、现阶段幼儿园室内环境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上文的相关论述中,我们已经看到幼儿园室内环境对具体的教学所发挥的教育作用以及体现出来的教育价值。就现阶段幼儿园室内环境的设计来看,有的并没有将其功能进行有效发挥和利用。就目前幼儿园室内环境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来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重视程度不够,设计随意。绝大多数幼儿园重视室内环境的设计,重视环境的育人功能。但也有个别民营机构或者个人,有时将幼儿园作为一种纯粹的盈利企业来经营。在这类幼儿园,有的园长关心的重点多是利润问题。他们从自身的利益出发,尽量减少相应的成本,从而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因此,在室内环境这一环节,往往草草了事。

(2)设计过于盲目。这一情况,与上文所述情况恰恰相反。上文中提到的情况,是幼儿园管理者对室内环境没有引起足够重视,为了节省成本对设计草草了事。而设计过于盲目这一情况实际上正好与前者相反,有的园长或者管理者认识到了室内环境的重要性及其不可多得的教育价值,想要从室内环境这一环节着手,提高办学水平,打造其知名度。这一做法从出发点来说是好的,但是在具体的打造过程中有所偏差。有的幼儿园,不惜重金聘请知名设计师进行设计,迫切地想要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可是,却忽略了最为重要的一点:幼儿园的室内环境主要面对的对象是幼儿。所谓设计的有效性,主要是站在孩子的位置上进行评价,而不是单纯地从设计师或者管理者的角度进行确认。因此,在耗费重金进行室内环境打造的过程中,有的幼儿园反而忘记了初衷,不仅没有发挥出室内环境的教育功能,同时还浪费了大量的财力和物力,可谓得不偿失。

三、室内环境设计的有效措施

通过上文的阐述,我们可以清楚地知道,幼儿园的室内环境所发挥的作用并不仅仅是简单的美化装饰效果。《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的空间、设施、活动材料和常规要求等应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的游戏和各种探索活动,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与周围环境之间积极的相互作用。有效的室内环境,不仅能辅助教师更好地完成相应的教学内容,同时还能单独发挥相应的教育价值,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提高幼儿的社会技能。从现阶段幼儿教育机构室内环境设计的具体情况来看,状况似乎不容乐观。那么,有效的室内环境设计,该从哪些方面下手?有哪些好的方法呢?笔者就多年的实践经验,结合许多幼儿园的实际情况,特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经济基础之上儿童乐趣的最大化。将这一条放在首位,是希望能帮助幼儿园的管理者或者决策者避免设计上的盲目性。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是一条不管在任何地方都适用的定理。经济实力较为雄厚的幼儿园可以在设计的定位上稍微高一个档次,尽量多注意细节问题的处理,争取利用资金方面的优势,将幼儿园打造成为一个高水准的教育机构;而资金实力不够雄厚的幼儿园也不应气馁,这恰好是发挥中等资金水平其他优势的良好机会。就现在我国的幼儿教育机构来说,处于中等经济实力的机构较多。因此,着重就这一部分幼儿教育机构室内环境的有效设计进行重点说明。首先,在设计的过程中,从事设计的人员一定要明确一点:这是为小朋友设计的,所有的特色以及色彩的处理都应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其次,在选用材料的过程中,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最大限度发挥色彩的搭配作用,从幼儿心理发展特点出发,对色彩进行最有效的组合。最后,应着重注意的一点,就是教室与教室之间、教室与其他活动区域之间的衔接问题。在进行具体的实施之前,一定要经过周密布置。

幼儿园环境的构成篇(3)

1、教师动手多,幼儿参与少。幼儿学习的环境是根据幼儿与教师的自身需要,结合课堂、课外教学所需要的环境进行布置与构建的。在设计时教师们往往煞费苦心,不断的进行设计、改进、布置,千方百计的想出各种适合的主题与内容来对环境进行布置,希望给孩子们惊喜。但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也导致了整个过程都是由教师掌握,教师动脑想、动手做,不合适的地方由教师来改,从而导致了幼儿参与的机会很少,环境的布置也就相对成人意愿化。

2、教师对环境的设计、布置往往要应对幼儿园对环境的创设的各类检查,除了实用性也不得不考虑美观因素,并不能完全从根本上把幼儿的发展作为环境布置的宗旨。所以,当各级各类部门对幼儿园环境进行检查时,教师们在环境创设上精雕细刻,力求完美,环境布置就成了教师展示美术与动手技能的平台,这种为了满足上级部门检查的布置是华而这不实的,环境的创设没有了幼儿参与的影子,对幼儿的教育作用甚微。

3、环境布置存在盲目性,只是参考环境布置用书甚至是完全模仿照搬,无法顾及幼儿发展的实际需求。每一次的环境布置,从构思到设计、布置,教师少不了要参考这样那样的书籍,有的能根据自身美术功底做适当调整,有的也能根据幼儿情况稍作修改,但很大一部分教师还是完全模仿照搬,这样的环境与幼儿的需要以及教育目标不符,导致对幼儿的教育刺激很小,起不到辅助作用,对幼儿的发展起不到有效的促进。

二、如何才能构建适合儿童发展的教育环境

1、以人为本构建适合于幼儿主体的教育环境。1)色彩的构建。幼儿园虽然多是色彩鲜艳,但也要适度,否则会让幼儿产生疲惫感、厌倦感。我觉得幼儿园色彩的选择应该以明亮的纯色为主,色泽不宜过深与复杂,多选择色泽单纯、接近自然的色彩更能唤起幼儿的本体感觉,让幼儿与之产生强烈共鸣,从而更好的欣赏、融入环境,促进其感受力和表现力。2)造型的构建。从绘画方面来讲,幼儿园环境创设中选用的造型应以圆浑、墩实、稚拙、简洁的活泼而幽默的形象为主。这一类型的造型比较适合幼儿欣赏,并且也最能吸引他们,能让他们产生更多的联想与关爱。3)主题的构建。幼儿园一般采用多层多面体房屋结构,所以,不同楼层的不同创设对幼儿的教育也是不同的,所以我们可以以楼层为单位确立主题,给幼儿尽可能多的直观感觉。4)标记的设计。我们要注重环境创设的有效性,构建能促进幼儿良好习惯养成的环境,把楼梯、厕所、洗刷间等公共活动区角都充分利用起来,张贴各类标记,共幼儿交流、分享、互动,让幼儿学会看到相应的标志就能迅速作出相应反应。5)空间的构建。让幼儿跟随教师一起制作、设计简单的物品,配合艺术教育教学活动内容,进行环境构建,在窗框、走廊、天花板等地方悬挂多种多样色彩鲜艳的吊饰,既美化环境,又发挥其环境教育功能,充分利用空间的功能,也激发了幼儿主体参与性。

2、构建符合不同年龄阶段幼儿发展需要的班级主体环境。1)在内容的选择上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一般来说,幼儿的年龄与智力水平是相当的,所以,教室中的环境创设要根据处于不同年龄段的幼儿的身心特点来设置,做到环境创设的作用的价值最大化。2)大多数幼儿感兴趣的内容是首选。虽然处于同一年龄阶段,但不同的幼儿有不同的兴趣与爱好,所以,我们要本着对大多数幼儿感兴趣的内容的使用原则,紧紧抓住幼儿的兴趣爱好,对即将开展的主题活动进行相应的环境布置,让幼儿在环境的刺激下很自然的与所要进行的主题活动产生共鸣。3) 多选择容易吸引幼儿参与的环境创设内容。幼儿普遍对周围环境的变化非常敏感,所以我们要让幼儿成为环境布置的主力军。教师只需给予适当的引导,让幼儿多动手多动脑,鼓励他们大胆构建,这将会是一个很好的教育过程,对于幼儿的情感、技能的发展有很好的推动作用。

三、教育环境构建需要注意的问题

1、关注幼儿生理需要的同时也要重视幼儿的心理需要。教师应保持开放性的心态,对幼儿对环境的好奇、接触给予支持、鼓励,使幼儿与环境产生亲近感,同时帮助他们积累一定的布局布置的技能技巧,使之发展成为具有自我建构环境的想法,从而实现了让幼儿自主创设环境的目标。

2、为幼儿提供各种各样的环境创设材料。在环境构建中为幼儿及时提供多样的具有可操作性强的材料,是提高幼儿参与能力的手段。这样做能为幼儿获取新的知识经验、锻炼双手技能提供很好的时机,同时幼儿的发展需要也得到了保障。那种“一劳永逸”型的材料投放,忽略了幼儿的发展需要,做法是万万不可取的。

幼儿园环境的构成篇(4)

皮亚杰认为儿童的智慧起源于儿童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幼儿在活动中的反映体现了幼儿从中获得的经验与其他空间经验的联系。幼儿园区域活动实施过程的人际关系状况以及区域内容与其他空间经验的相关性对幼儿的区域活动具有重大影响。

(一)以幼儿为主体的创设基点

创设区域以“幼儿本体”作为出发点,构建活动区环境,“幼儿本体”内在具有发展的内驱力。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应以幼儿为出发基点,选择适宜幼儿的环境主题,使环境创设符合幼儿的内在需要,同时让幼儿收集便于携带且安全、易操作的材料参与环境创设,融入环境创设的过程中,使其觉得创设的区域环境“真实而熟悉”,而不是“华丽而有距离”。如在《环保小达人》的主题网络中,可以在环境创设的区角呈现一些简单的废旧物品,如废旧的玩具、易拉罐、纸盒子,果皮等,让幼儿实际观察如何将废旧物品合理利用,变废为宝,并且尝试将其进行可回收垃圾与不可回收垃圾分类,然后让幼儿动手操作将废旧物品归类,进行修理、施肥、赠送,让幼儿多感官地参与活动,激发幼儿发明创造的探索精神,理解废品利用带来的社会价值,体验变废为宝的乐趣。

(二)以适宜幼儿发展为支持目标

幼儿阶段的成长在个体发展的一生具有独特性,幼儿阶段的教育亦是保育与教育的融合,关注幼儿身心的发展,利用区域环境的创设,对幼儿的探究过程进行跟踪观察,适时给予幼儿适当的引导和支持,使幼儿能够实现对问题创造性的解答。如《我们都是好朋友》环境创设,在幼儿园教室内墙面设计一株漂亮的大树,让每一位幼儿将自己的照片放在一片片树叶上,使幼儿形成良好的集体感,形成班级归属感。同时,结合音乐活动《找朋友》,使幼儿更清楚地知道同伴之间要团结友爱,体验与同伴一起活动的快乐,互相帮助,学会在生活中认识,结交新的朋友。

二、创设以幼儿兴趣为中心的“环境网络”

幼儿园作为幼儿教学活动的主要场域,《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强调给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使他们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即在幼儿园区域环境创设的过程中,应结合幼儿的兴趣,利用有限的空间资源,合理布局各区域,创设适宜幼儿身心发展的环境。

(一)利用有限空间,创设多维立体环境

在幼儿园有限的空间内,应合理设置其空间布局,优化区域活动环境。首先,充分利用室内外地面、墙面和空间等,尽可能多地为幼儿创设丰富多彩的区域环境,如可利用室内墙面空余设计“宝贝照片墙”,让班级幼儿将自己喜欢的个人照片放在每个照片夹里面,让幼儿体验到自己也是墙面环境创设的参与者,时刻为自己创设的环境而自豪,有助于形成集体归属感;其次,有效利用阳台、走廊、楼梯、橱柜、窗户等连接地带,使教室内外的空间形成立体构架,延展区域环境,如利用走廊设计“中国邮政EMS”,设置邮局柜台、准备物品、设置快递专线,雕刻印章,也可以让幼儿自己准备礼物带到幼儿园,让幼儿充当“EMS快递员”,将货物送到自己的好朋友、班级等目的地。

(二)明晰活动区域特质,设置独特环境区

在区域环境创设的过程中,每个区域的环境创设带有自身的独特性,材料的准备和设计理念也具有应具有差异性。区域环境设置主要包括装扮区、科学区、建构区、角色区等不同区域,应明晰各区域环境的特质,对不同区域,设置适宜且符合本区域特质的环境创设。如“角色扮演区”创设“小班娃娃家”,可以借助柜子、拼接垫子、布匹将娃娃家分隔成客厅、厨房和卧室,并使用卡片标注相应的房间名字,以多种开放式的材料在客厅设置桌子、沙发、电视机,在厨房设置煤气灶、锅、碗、勺子,在卧室设置小床、娃娃、衣柜等,给幼儿创设适宜、温馨的环境,让幼儿扮演各种人物角色,还原生活经验。

三、投放多样且富有变化的区域材料

区域材料是决定幼儿在区域中活动质量的重要内容,区域材料的结构性、多元性、替代性、开放性、变化性应在投放的各类材料中均有体现,引发幼儿去创造、去操作,使幼儿自主地生成新的主题和内容,成为区域环境创造的主人。

(一)区域材料投放的“层次性”与“扩散性”

区域材料的适宜投放是活动区幼儿活动成效的关键所在。材料是诱发区域活动、丰富游戏情节、促进幼儿发展的主要外因,材料的投放要便于幼儿选择和拿取。考虑到个体差异,区域材料的投放要具有鲜明的层次性,为不同能力的孩子提供不同难度的活动材料。同时,投放的材料应具有扩散性,提供半成品材料,利用材料缺失的策略,促进幼儿自主地探索,注意材料具有实用性、安全性、可变性,并时常更换。如建构区材料的投放,应投放不同形状的大型积木、中型积木、小型积木若干,易拉罐、绳子、箱子、木板,石头、建筑模型、测量工具、雪花片、纸盒,交通标志、花、草、娃娃、小动物等多类高结构和低结构的材料,训练幼儿的想象力和操作能力,搭建出具有特色的建构物体。

(二)区域材料使用的“自主化”与“有效性”

幼儿园环境的构成篇(5)

一、为什么要建构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

笔者由于工作性质和教学实践的缘故,经常去幼儿园观察其环境设施、教室卫生和人文环境等。从中看到、感受到幼儿园环境普遍存在着一些主、客观问题。这不仅影响到幼儿园自身的发展,还会波及儿童的日常生活和健康成长。我发现幼儿园环境问题既表现在客观方面,又反映出主观方面。主要有:(1)幼儿园室外物理环境;(2)幼儿园室内教育环境;(3)幼儿园人文环境等。故幼儿园环境评价和评价标准的建构有助于科学办园和幼儿健康成长,它既是幼儿园发展的重要环节,也是完善其工作的关键所在。就评价模式而言,它是一道多解之题;就评价结果来说,它又是一道难解之题。

二、怎样建构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

(一)层次分析幼儿园环境存在的问题

1.幼儿园室外物理环境

由于种种原因,每一所幼儿园的室外环境是不一样的,好的幼儿园(公办示范园)占地面积大,幼儿园基本用房与辅助用房设计科学、合理,阳光充足,安全设施良好,房屋防震结构强;供幼儿游戏的大型玩具先进;有一定面积的绿化带;户外活动场地面积充足,并有防滑、防摔等安全设施;家长接送方便等。但一些公办幼儿园和民办幼儿园上述情况令人担忧,占地面积不够,不符合国家有关文件规定;给开发商让路,占地结构不科学,防震结构较差;周围环境恶劣,四周高楼林立,小摊小贩遍地;绿化带很少,户外活动场所紧张,硬地、水泥地,没有安全设施;家长接送不方便等等,上述安全设施较差,是造成孩子们意外事故的隐患。

2.幼儿园室内教育环境

幼儿园室内占地面积是否按照国家标准建设。孩子们住宿的环境是否符合其身心健康;采光、通风与取暖设施等一些微小结构是否考虑周全;黑板、教具、玩具、桌椅板凳、盥洗室、更衣室、厕所等是否干净卫生都存在参差不齐的问题和差距。墙饰环境的创设存在着许多问题,缺乏整体布局意识,为了装饰而装饰,追求外在形式,而不注意发挥其教育功能,忽视整洁、有序和美观。

3.幼儿园人文环境

幼儿园管理者的“硬管理”条例与“软管理”技巧的结合,是幼儿园环境评价指标体系最为重要的一部分,园内师师关系、师生关系、生生关系是否平等、健康、和谐,是否蕴涵着无穷的人文意识和教育价值;以儿童为教育中心、尊重儿童天性,是人文教育的第一要素,让教师知道人文环境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幼儿园教师队伍的学历、素质、技能、团队合作意识对整个幼儿园教育教学的影响;教师职前学习、在职培训和职后进修对自身专业知识的提升等是幼儿园环境“优美”的又一关键所在。

(二)层次建构幼儿园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

三、如何实施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

(一)做好幼儿园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的准备工作

1.做好幼儿园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的文件准备工作

国家规定的有关政策、法规文件是幼儿园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的硬项指标文件;有关人员对幼儿园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的方案要一表多份,使每一个评价者人手一份;有关部门专家学者评审评议表、申报表、数据处理统计汇总表等等都要事先准备就绪。

2.做好幼儿园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的组织准备工作

幼儿园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的工作不是一项简单化的评价,它涉及人力、物力等许多方面的综合性评价,具有系统性、科学性和全面性。可以请房屋设计专家、环保科研人员、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幼教理论专家和实践者等组成部分评审委员会,使评审更具客观性和有效性。

(二)做好幼儿园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的实施工作

1.做好幼儿园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的宣传、收集工作

被评者可以通过讨论会、座谈会和专题会的形式进行宣传工作,预防一些消极因素和抵触情绪的发生;做好费时、费力又费心的但又最有实质性进展的搜集资料工作,以迎接评价;而评价者应有较高的专业道德和素质做好评价工作,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对孩子和幼儿园负责,使评价工作不得流于形式。

2.做好幼儿园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的总结、反馈工作

做好幼儿园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的总结与反馈工作就是为了更好地改进幼儿园环境建设和提升幼儿园办园水平。以恰当的方式、规范的语言将评价的结果总结并反馈给有关人员,做好相应的表格、数据等,本着以科学严谨求实的态度和作风,尤其注重安全环境中的细节问题,使评价工作不再稀里糊涂!

总之,要办高质量的幼儿园,就要定期进行风险评估,聘请有关专家注重诊断,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使得环境评价朝着健康、良性循环的道路上不断改进、完善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朱家雄.中国视野下的学前教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幼儿园环境的构成篇(6)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12-00060-01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强调幼儿是环境的主人,幼儿一方面具有自主适应周围环境的能力、具有自主选择环境的能力,另一方面幼儿更具有独特的有效地改造环境的能力以及创造环境的能力。传统意义上的幼儿园环境创设存在着误区:以教师为主体布置的环境几乎是一学期甚至是一学年一成不变,幼儿只能成为环境创设的“客人”。那么如何走出这种误区,让幼儿本身就成为环境创设的主人呢?

一、构建富于变化的动态环境

伴随着新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深入推进,整合、开放的幼儿园教育活动模式取代了传统做法中的单科教学模式,幼儿园教育活动并非像传统做法中的仅仅局限于一节课、一个空间内,而是为幼儿园提供了大量的、动态的、广阔的时空。如笔者所在的幼儿园开展的“美丽开发区”的主题教育活动中,幼儿们在主题活动开展之前尽管已初步了解了开发区的一些信息,但有些信息仍很模糊、不清晰。为了让幼儿们进一步认识自己的家乡,教师可以将幼儿带领到开发区,观察开发区的美丽风貌,了解开发区内的标志性建筑,了解开发区人们的生产生活情况,向开发区的有关人士了解开发区的发展变化情况。然后让幼儿们畅想开发区未来的发展,并让他们用手中的笔画下来,加上自己的自主的想象,以此来激发他们对开发区的热爱之情。教师应尽最大的可能让幼儿们与“开发区”的各类环境产生“零距离接触”,使幼儿们将自己想到的、看到的、听到的用文字、符号、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这样,幼儿们会在动态的环境创设过程中充分地认识与了解开发区。

二、构建有利于师幼互动的环境

教师是幼儿园环境创设的组织者、指导者,并非是权威,只有幼儿才是真正的幼儿园环境创设的“主角”。教师必须确立民主平等的幼儿教育指导思想,师幼之间应当相互尊重,师幼之间应是平等的、是融洽的,让幼儿在互动的环境氛围中获得自主、自信、独立探究的时机。教师必须为幼儿构建一个支持、鼓励与环境互动的氛围,改变传统做法中幼儿园区域活动墙面上只能让幼儿观看的片面做法,应将区域活动墙面的处理权真正交还给幼儿自己,让幼儿们根据活动的需要自主、自由展示自己收集的材料以及让幼儿们自主展示自己创作的作品。如笔者所在的幼儿园曾引导幼儿们开展了“各种各样的昆虫”的主题教育活动,在活动中,教师鼓励幼儿们将自己收集到的昆虫资料、图片以及自己绘制的、粘贴的、制作的昆虫进行分类并加以展示……当幼儿们走进活动区域内时,各种昆虫扑面而来,他们一定会犹如置身于昆虫世界中,不但与环境进行了互动,而且一定会主动与老师、主动与同伴交流探讨自己的有关活动经验或者是疑问与困惑。诸如此类的支持、鼓励幼儿与环境互动的做法,有效地激发了幼儿自主参与活动的情趣,激发了幼儿的潜能、丰富了幼儿的活动经验,提升了幼儿的智慧。

三、构建有利于幼儿交流分享的环境

新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鼓励教师应以平和的心态对待每一个幼儿,尊重幼儿之间的差异性,应多与幼儿沟通,应多与幼儿交流。因此,教师应重视幼儿的主体地位,真诚地了解每一个幼儿,尊重每一个幼儿的人格,相信每一个幼儿有无限的发展潜能。教师应理解幼儿、热爱幼儿,与幼儿真正平等地交往,努力挖掘幼儿身上的“闪光点”,努力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幼儿教育实践证明:由于师幼间的差异性以及幼儿集体兴趣点的相对集中,幼儿园中每个班级的活动区相对独立,各班的侧重点各不相同,这样容易导致幼儿发展水平的差异。为了让幼儿的发展差异降到最小,而让幼儿得到相对均衡的发展,共享教师与幼儿间的优势资源,笔者所在的幼儿园在幼儿园年级组主题统整活动中,结合“生活教育”目标,整体联动构建了一个大的“生活操作区”,在操作区内提供可供不同年龄层次幼儿进行操作的材料,活动中打破了班级之间的界限,幼儿们之间可以相互探讨、相互探究、相互发展,不仅使幼儿们的交往范围进一步扩大,而且使幼儿们新的兴趣点和新的创意也层出不穷。通过这类活动环境的创设,幼儿们一定会围绕主题发挥自己的最大潜能,使自己自主选择活动的能力大大增强。

四、开辟环境创设中的家长资源

家长也可以成为幼儿园环境创设的主动策划者与组织者、激励者与调整者,教师应充分利用好家长这一资源。如笔者所在的幼儿园曾开展的“贝贝茶庄”的主题教育活动,幼儿们对茶文化的了解兴趣很浓,为了让幼儿们对茶文化有进一步的了解,教师们通过家教信息平台积极向家长“致信”,取得了家长的密切配合,通过半个月的收集,幼儿园“贝贝茶庄”主题活动室内俨然成了茶文化的集中营,各种各样的茶叶有几十种之多,同时各种茶具琳琅满目,茶文化的宣传资料丰富多彩。其中,一位经营茶庄的家长还现场为幼儿们演示了泡功夫茶的流程,同时为幼儿们描述了品茶的方法,让他们大长见识。

总之,良好的环境有利于幼儿们的健康成长。因此,教师应为幼儿们构建富于变化、有利于互动、便于交往的开放的活动环境,让他们的生命更精彩。

幼儿园环境的构成篇(7)

一、问题提出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多媒体与网络信息技术作为新兴的技术手段为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创造了新的教育手段与教育方法,不仅使教育信息在世界上快速的传播,而且最大限度地实现了全球教育资源的共享,对于学前教育有着巨大的影响。

学前教育是教育的基础,当今教育理念认为,幼儿时期的最好的学习方式就是自主的个性化学习。《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已经作出了明确的表述:“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在对幼儿教育的预期目标中,要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实际水平能力,在充分满足其兴趣、需要基础上,对幼儿进行适当学前德育与学前智育的教学,这种学习就是个性化学习。但是,在目前的学前教育的现状中,幼儿园是最主要也是最传统的教学坏境,但传统的教学环境中很难找到一种实现个性化学习的方法,而且通过观察,个性化的学习方法对幼儿本身要求也是非常高的,每一个幼儿的身心发展的不平衡,就注定了个性化学习的在传统教学环境中实现是非常困难的。针对如上问题笔者经过对附近的幼儿园进行了相关调查,研究发现利用当今飞速发展的互联网来实现幼儿的个性化学习不仅具有可行性,而且在教学过程中能体现出明显的优势。

二、理论依据

互联网教学虽属于新生事物,但是通过多元智能理论与建构主义理论可以看出互联网教学对于学前儿童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较更具有优势。

(一)建构主义理论

学习是学习者积极主动进行意义建构的过程,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是学习的主体,而不是被动的接收者。在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发现学习者的个性差异,为学习者提供满足个性化需要的学习环境、内容,可以促进不同学习个体在自我头脑中进行有效的意义建构。

(二)多元智能理论

加德纳把人的智力分为九种智力,认为每一个学生都在不同程度上拥有九种基本智力,智力之间的不同组合表现出个体间的智力差异,以上可进一步说明,人的智能是多元的,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潜能领域,有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策略。不赞成让所有的学生都用同一的方法和同一的内容来进行学习,主张在尊重与了解学生智力特点和差异的基础之上通过互联网等新式手段进行个别化教育,从而使每一个学生获得个人的最优发展。

三、社会中互联网环境下的幼儿园的管理

幼儿园的网络环境注重“大网络”的信息收集整理与“小网络”的合理应用:网络环境可以分为互联网(大网络)和局域网(小网络),幼儿园的内部网络环境是指局域网,即是幼儿园内部信息的交织与获取外部信息的渠道,它保留了班级授课的形式,不会受到外部网络的干扰,又是幼儿个性化学习的主要园地。但优秀的资源从哪里得到呢?这就需要去 “大网络”——互联网上寻找了,互联网作为教师的“资源库”,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丰富的内容,教师根据筛选与分析,将收集后的信息编译为局域网上的资源,这是因为幼儿自制力较差,年龄小,不识字,很难在“大网络”下进行个性化的自主学习所采取的办法。但也存在个别差异,特别有些在大班的幼儿学会了简单汉字的读写,教师可依据部分儿童的经验水平,与他们在互联网上进行收发邮件等进行简单的互动。总体来说,互联网的最佳作用是为个性化学习提供优良的信息支持,幼儿园网络学习多半是在局域网环境下进行的。

四、幼儿园网络环境的特点

(一)幼儿园的网络环境不仅注重虚拟学习环境的设置,更注重幼儿情感的维护

中小学的网络环境常常设立一些虚拟的情景来促进学习,如PPT幻灯片指导教学,视频辅助语文教学等等。

幼儿园网络环境同样也可以为幼儿创设相同的虚拟环境,如宽阔的马路,浩瀚的太空等在幼儿园内无法实现的场景,这些虚拟的场景是培养幼儿想象力、提升幼儿学习兴趣的关键。如幼儿园的安全常识普及课程《幼儿园校车乘坐安全常识》,课件PPT中宽阔的大马路、来来往往的车辆、宽敞明亮的幼儿园校车共同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在通过一系列的学习后幼儿知道了在校车上注意安全。

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幼儿园网络环境更注重幼儿情绪、情感的维护,尤其当幼儿遇到困难的时候。比如某幼儿园小班的思维活动《填方块》,当幼儿找出空缺空间的方块的时候,课件会给予积极的评价,如给一个笑的声音,笑脸,或者小红花等提示;而当幼儿所选物体无法对应相应的空缺空间的时候,课件也会采取不同的方式来给予幼儿积极的回应,如:“换一个呢?”等提示语。这不但通过及时的反馈让幼儿快速改正错误,而且对心里承受压力弱的小班幼儿来说,可以避免因为失误而导致的不安和难过的负面情绪的影响,给予呵护与慰藉,更积极地进行学习与娱乐活动。

(二)幼儿园网络环境注重视觉听觉的双向结合

幼儿园是学前教育的主要园地,自然幼儿园的网络环境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不提倡教学的课件有过多的文字,而应该是一幅幅的有趣的图片。如某幼儿园的PPT课件《可爱的熊猫》,幼儿可以欣赏到成都大熊猫繁殖基地周围优美的景色,一片翠绿的竹林,雾隐雾现的山峰,还有各种憨态可掬的大熊猫。同时,图片与声音的结合也是幼儿园网络环境的特点,也比如幼儿园通过在线视频欣赏五彩缤纷的张家界风景,让幼儿对张家界风景产生了兴趣,再结合语音介绍又知道了张家界风景区的植被的种类、地貌等知识,这是视觉与听觉共同发挥的作用。

五、思考与启示

在互联网普及的今天,让学前教育与互联网充分的结合是大势所趋,南京鼓楼区幼儿园成立的幼儿园网站以及相关的幼儿园虚拟社区就是当今幼儿园互联网发展的最好实例,它将相关幼儿教育信息以及家长与幼儿园联络信息整合选择,及时的进行沟通与交流,既促进了幼儿学习方法、内容等的改革,也丰富了教师的教学方式。但是凡事皆有两面性,幼儿在网络环境下的个性化学习,教师难以对其过程进行监控,幼儿自己由于能力有限,也难以对自己的进行控制,所以这种监控应该由网络监视软件系统来完成,但从目前幼的情况来看,这方面还是比较缺乏的,想要真正实现还需要段时间。一旦克服了这个缺点,教师和幼儿的两个学习主体的积极性就会充分发挥,两个主体相互作用,从而进一步从进幼儿的个性化学习,构建完整的认知结构,使互联网环境下的学前教育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幼儿园环境的构成篇(8)

【中图分类号】G6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14)03-0046-04

丹麦的森林幼儿园以户外活动为主,是面向3~6岁幼儿的托幼机构。在森林幼儿园里,无论天气如何,教师都鼓励、支持幼儿到户外游戏、探索。当前北欧许多国家都纷纷效仿丹麦的森林幼儿园。本文拟对丹麦森林幼儿园进行系统介绍,供国内同行借鉴。

一、森林幼儿园的历史渊源

在丹麦,人们一直非常重视户外活动,认为它可以为人们提供健康、快乐和教育。18世纪后,受卢梭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影响,丹麦人更加重视接触大自然,把在户外活动当作一种积极的审美体验。

受福禄贝尔在德国创办幼儿园的启发,Soren Sorensen于1854年在丹麦成立了一所“游戏和预备学校”。他公开呼吁:“四五岁的孩子不应被关在空气混浊的教室里。在这么幼小的年纪,孩子应该尽情游戏和运动,尤其应该在清新的空气里生活。”

1901年,Sofus Bagger和他的妻子Hedevig在丹麦创办了第一所面向普通大众的幼儿园。Bagger非常重视幼儿园的户外场地建设,他在幼儿园里养了鸡、鸭、鹅,还开辟了一大片挖掘区,供幼儿游戏和探索。他认为这些环境能够为城市中的幼儿提供更多体验大自然的机会。

1943年,Jone Bertelsen作为首批接受过专业培训的男教师,在哥本哈根市建立了一个冒险游戏场。他把这个游戏场命名为“破烂儿游戏场”。游戏场里到处都是木头等废旧材料和各种工具,供幼儿游戏使用。Bertelsen创立的“游戏场教学法”经过不断发展和完善,如今在世界各地得到普及和推广。

1952年,Ella Flatau创办了第一所森林幼儿园――“漫步幼儿园”。〔1〕在这所幼儿园里上学的幼儿,每天早上在一个地点集合,然后出发去森林、田野等地漫步一整天。在一天活动结束的时候,幼儿再次到早上集合的地点汇合,等待家长来接。

自此以后,森林幼儿园在丹麦逐渐发展壮大。尤其是20世纪70年代以后,能源危机再次引发了丹麦公众对自然的关注,人们的环保意识日益增强。丹麦政府不断采取积极措施,大力倡导“绿色生活”。于是,森林幼儿园在丹麦更受欢迎。

2009年的一项官方调查表明,在丹麦,父母和教师都认为,幼儿应当在托幼机构获得的重要经验包括:在自然中的经验、接触动物的经验以及内心平静安宁的经验。可见,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一直深刻影响着丹麦森林幼儿园的发展。

二、森林幼儿园的类型

森林幼儿园泛指那些将每日的户外活动(通常是在森林中)作为主要教育内容的幼儿园,它通常被描述为“没有天花板和围墙”的幼儿园。〔2〕事实上,在丹麦,森林幼儿园没有固定的类型,名称也各种各样,除“森林幼儿园”外,还有“自然幼儿园”“树林幼儿园”“户外托儿所”,等等。受不同幼儿园的地理位置和教师、幼儿、家长教育需求的影响,每所森林幼儿园都是独特的。有些坐落在郊区,有些在城乡结合部,还有一些就在城市里。

多数森林幼儿园的规模相对较小,一般有二三十名幼儿,四五名教师。少数规模较大的森林幼儿园则可能有上百名幼儿。在森林幼儿园里,自然环境是幼儿重要的学习资源,幼儿一天中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户外度过的。有时候,教师和幼儿会在大自然里不断游戏、探索;有时候,他们还会把自己发现的东西带回幼儿园,在活动室内加以进一步的研究。

通常,森林幼儿园里会成立“森林小组”,相当于普通幼儿园里的特色班。森林小组每天的大部分时间是在森林里度过的。他们通常在森林里有一个永久性的或半永久性的休息场所。如果是在城市中离森林较远的森林幼儿园,该园通常会在离幼儿园比较近的地方租一块农田,以便让幼儿有一个良好的户外学习环境。

当然,丹麦的幼儿园并不都是森林幼儿园。不过目前在丹麦,的确有越来越多的人对森林幼儿园感兴趣。许多家长希望为子女选择人数较少的托幼机构,他们认为,规模较小的托幼机构往往会更加关注幼儿。由此,私人开办的森林幼儿园数量在不断增加。丹麦政府非常支持森林幼儿园的发展,认为森林幼儿园对幼儿来说更加健康,对他们的长远发展更为有益。

值得一提的是,私立幼儿园在丹麦属于新生事物。因为丹麦的就业率很高,所以家长对学前教育的需求一直很大。虽然早在1976年,丹麦政府就正式立法为所有学龄前儿童提供全日制的保育服务,但是直到2005年议会才通过一项法案,允许私人开办托幼机构。多数托幼机构的开放时间是早上6点半至下午5点,而私立托幼机构的开放时间会更长一些。在收费方面,招收6个月至3岁幼儿的公立托幼机构,每年会收到来自丹麦政府平均为每位幼儿提供的85 484克朗(折合人民币92 622元)的资助经费,以及家长缴纳的27 896克朗(折合人民币30 225元);招收3~6岁幼儿的公立托幼机构,每年会收到来自丹麦政府平均为每位幼儿提供的48 675克朗(折合人民币52 739元)的资助经费,以及家长缴纳的16 225克朗(折合人民币17 580元)。家长所缴纳的费用与其收入水平相关联。如果一个家里同时有几个孩子入读同一所托幼机构,家长需缴纳的费用还会进一步减少。〔3〕而招收6个月至3岁幼儿的私立托幼机构每年会收到来自丹麦政府平均为每位幼儿提供的83 688克朗(折合人民币90 676元)的资助经费,以及家长缴纳的28 080克朗(折合人民币30 425元);招收3~6岁幼儿的私立托幼机构,每年会收到来自丹麦政府平均为每位幼儿提供的45 944克朗(折合人民币49 757元)的资助经费,以及家长缴纳的28 080克朗(折合人民币30 425元)。〔4〕可见,无论是从政府投入还是从家庭支付的角度看,公立和私立托幼机构相差都不大。这无疑进一步提高了私人开办森林幼儿园的积极性。

三、森林幼儿园的教学理念

有关森林幼儿园的实证研究表明,那些在自然环境中度过大部分时间的幼儿,他们在身体发育、社会性发展、语言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发展和生活自理能力提高等方面均明显好于普通幼儿园的幼儿。森林幼儿园的主要教学理念包括:(1)幼儿的学习和发展是完整的。(2)每一名幼儿都是独一无二的,具有自己的能力。(3)幼儿是主动的、乐于与人交流的学习者。(4)幼儿需要真实的、直接的经验。(5)幼儿在以儿童为中心的环境中能够获得最佳发展。(6)幼儿需要时间去探究,以发展独立思考的能力。(7)学习来自于社会交往。每一种教学理念都有其理论来源,并深刻影响着森林幼儿园的教学实践。

四、森林幼儿园的学习环境

森林幼儿园之所以非常重视为幼儿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一方面受丹麦的社会传统及教师教育理念的影响,另一方面受家长育儿理念的影响。家长普遍认为,幼儿要在托幼机构度过大部分童年时光,所以幼儿园应当通过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为幼儿提供充分的发展机会。

1.室内学习环境

简洁并且功能多元是森林幼儿园室内环境的重要特征。在丹麦,人们普遍认为,幼儿园的室内环境应当让人感到愉悦,应井井有条、整洁干净。幼儿需要知道到哪里可以找到他们需要的东西。保持室内环境整洁是师幼共同的责任。

幼儿园的活动室会根据不同的游戏和活动内容划分为不同的区域。例如,有些区域是艺术和创造区,有些区域供幼儿在地板上玩游戏,有些区域供幼儿休息用等。活动室里的玩具材料投放和家具摆放的首要原则是要让幼儿感到便利,以便幼儿可以在这样的环境中自由、独立地玩游戏。

教师普遍认为,幼儿需要有足够的空间来练习独立穿脱户外服装,所以每个班级都配有很大的衣帽间,以供幼儿存放自己的物品,如大衣、雨衣、雨鞋、拖鞋,等等。在许多森林幼儿园里,衣帽间几乎和活动室一样大。

幼儿园的活动室里还配有厨房,以方便教师和幼儿在那里制作餐点,例如,为上、下午的加餐烤制蛋糕、准备水果等。厨房里往往配有一个大冰箱,用于存放幼儿从家里带来的午餐。在厨房的工作台外侧,一般安装有升高一级的地板,以方便幼儿踩在上面,在工作台上制作食物。

2.室外学习环境

森林幼儿园非常重视利用户外环境中的空气、土壤、火、水这四大教育资源。〔5〕为了让幼儿在户外通过体育活动和社会交往活动获得全面发展,教师会为不同类型的户外活动创设不同的区域。

清新的空气对幼儿的健康发展有益。教师会在森林里为幼儿搭建小木屋或帐篷,幼儿可以在这里开展角色扮演类游戏。在一些森林幼儿园,教师和幼儿会利用柳树垂下的枝条编织洞穴、隧道等。柳条发芽,柳枝郁郁葱葱,为幼儿开展游戏提供了绝好的私密空间。

森林幼儿园的室外通常会有一个长满青草的小丘,供幼儿攀爬。秋千通常也是必不可少的,因为荡秋千类的活动对幼儿大脑运动感知觉的发育非常重要。

室外的沙土区是幼儿非常喜欢的区域,幼儿可以在这里挖沙坑、建公路或城堡等,还可以把沙土搬运到其他区域做游戏。沙土区往往配有水源,方便幼儿游戏。

火堆也是室外环境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冬天,教师和幼儿会围坐在火堆旁取暖聊天,或者一起烤制食物。火堆通常由两圈枕木或卵石围起来,内圈是生火的地方,外圈用以保护幼儿,让幼儿与火保持安全距离。〔6〕

教师会为幼儿提供真正的工具,并教幼儿学习使用这些工具,比如适合幼儿使用的独轮车、铁锹、水桶等。这些工具都放在幼儿可以自由取放的地方。教师还会教幼儿用锋利的刀来削木棍。这是幼儿非常喜爱的一项活动,它有助于幼儿释放心理压力或紧张情绪,还可以为幼儿提供与教师聊天的机会。

此外,许多森林幼儿园还会饲养动物,如兔子、山羊、鸡、猪等。饲养动物的种类和数量取决于幼儿园的大小。教师和幼儿共同照料动物。幼儿天生喜欢小动物,在照料小动物的过程中,幼儿的情感和认知会得到相应的发展。

在室外,幼儿被视为是独立的、有能力的个体,他们有大量动手实践的机会。与此同时,识别危险和接受挑战也是室外学习内容的一部分。〔7〕教师的作用是支持和引导幼儿学习自己去判断危险与否。教师坚信,只有经历过危险和挑战,幼儿才知道如何保护自己和他人。

五、借鉴与启示

综上所述,丹麦森林幼儿园打破了幼儿园的围墙,让大自然成为幼儿最好的教师,幼儿在大自然中主动学习和发展,真正实现了教育的自然化、生活化。在我国学前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今天,我们可以借鉴丹麦森林幼儿园的经验,深入挖掘自然环境对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价值。

在我国,幼儿园户外环境往往等同于体育运动场地,幼儿缺少在大自然中探索和学习的机会。很多幼儿园甚至将户外场地全部铺成塑胶场地,出发点往往基于“保护幼儿的安全”。大多数研究者和实践者关注的是幼儿园户外环境对幼儿身体发展的价值,而忽视户外环境对幼儿语言、社会、科学等领域的发展价值。借鉴丹麦森林幼儿园的经验,地处郊区和农村的幼儿园要充分利用宽敞的户外活动空间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促进幼儿发展;城市幼儿园也应努力将大自然引入幼儿园环境中,为城市幼儿提供更多接触大自然的机会。

丹麦森林幼儿园自然化、生活化的课程模式也值得借鉴。在我国的大部分幼儿园里,幼儿的日常活动规则通常是由成人制定的,幼儿的一日生活程序也往往是被教师安排好的,有一定危险性的活动更是被严令禁止的。在处处程式化的规范下,幼儿自由探索的空间和时间都是有限的。而在丹麦森林幼儿园中,教师视幼儿为有能力的个体,幼儿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从自然和生活中学习,他们是幼儿园的主人。即使是有一定危险性的活动,教师也并不是简单地禁止幼儿去做,而是支持和引导幼儿自己去判断是否有危险。教师说道,“爬到很高的树上,幼儿是有掉下来的可能的,但是事实上他们从来没有掉下来过”,因为幼儿已经日积月累习得了很多自我保护的经验,会采取很多防范措施。这为我们提供了促进幼儿发展的新思路和新方法,希望广大幼教同仁积极实践,真正使幼儿园成为幼儿的乐园,促使幼儿成为主动的学习者,获得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TIM WALLER.Waldkindergarten-forest kindergarten〔EB/OL〕.〔2012-10-11〕.http://.

〔2〕MATTHEW DAVID.Forest kindergarten〔EB/OL〕.〔2012-10-08〕.http://.

幼儿园环境的构成篇(9)

[中图分类号]G6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604(2013)05-0027-05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基本普及学前教育”是当前及未来一段时期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目标,并确定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促进公、民办幼儿园共同发展是学前教育普及与发展的重要举措。幼儿园作为一个组织系统,其发展既受组织内部调节的影响,又受外部环境的影响,而公、民办幼儿园并举的办园格局尤其受外部环境的影响。研究者尝试从生态系统理论视角剖析公、民办幼儿园发展的生态环境系统及其作用机理,以期促进公平的幼儿园发展生态系统的构建,推动公、民办幼儿园的共同发展。

一、生态系统理论及其在教育机构发展分析中的应用

生态系统理论(Ecological System Theory)由美国心理学家尤芮·布朗芬布伦纳(UrieBronfenbrenner)于1979年在《人类行为生态学》一书中正式提出。布朗芬布伦纳认为,儿童发展受多层次环境系统的影响。这个多层次环境系统包括:微系统(microsystem),涉及儿童和即时环境之间的关系;中系统(mesosystem),即儿童周围即时环境间的联系;外系统(exosystem),是对儿童发展产生影响的社会环境;宏系统(macrosystem),指儿童所处文化环境中的价值观、法律和习俗等。生态系统发展模型还包括时间纬度,或称历时系统,即视时间为个体成长变化的参照系。概言之,儿童的变化或发展是时间和环境共同作用于儿童的动态过程,是个体对生态环境系统适应性调节的结果。

生态系统理论起初是用以解释儿童发展的理论,后来被一些研究者用以分析学校组织的发展。例如,简楚瑛曾运用生态系统理论揭示了台北市一所私立幼儿园近20年来内部的变化及其与外部环境的互动关系。本研究将比较分析公、民办幼儿园的生态环境系统及其作用机理。

二、我国幼儿园发展的生态环境系统及其作用机理分析

各种不同层次的环境因素对幼儿园发展的影响程度不同。不同层次的生态环境系统包括:微系统、中系统、外系统和宏系统。如下图所示,各系统之间相互关联,不同层次的生态环境系统及其作用机理简析如下。

1.微系统作用机理

家庭、社区、管理部门、人才市场是与幼儿园发展直接关联的微系统。家庭通过表达对幼儿园教育的期望与要求、对教育机构的选择等作用于幼儿园,同时,幼儿园通过园所活动引导家长了解幼儿园的教育理念与教育方法;社区通过物质、空间、人员或组织等多种途径影响幼儿园的发展。同时幼儿园也会通过多种形式,如举办家庭教养讲座等回馈社区;管理部门通过对幼儿园的管理促进其发展,同时幼儿园发展面临的困难等则会不断对管理部门提出挑战;人才市场为幼儿园发展提供人力资源支持,幼儿园则会对人才市场提出人才数量和质量方面的要求。

2.中系统作用机理

微系统之间的联系构成了中系统。具体来说,管理部门与家庭、社区、人才市场之间会发生联系,家庭与社区之间会产生互相作用。其中,管理部门可通过提供有关早期教育的指导与信息服务,让家庭进一步了解科学的早期教育理念与方法及社区内有关幼儿园的基本信息,而家庭对幼儿园提出的意见或建议也需要管理部门自身作出回应或督促幼儿园作出回应;管理部门要求社区配齐公共服务设施,并为幼儿园开展相关教育活动提供物质或空间支持,社区则可能会要求管理部门制定有关幼儿教育发展及其教育资源配置的政策;管理部门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引导人才市场的运作,人才市场的运作则需要管理部门适当监管;家庭之间的联系有可能影响社区相关组织的形成,影响社区的文化氛围及其对幼儿园教育的关注与支持度,社区也可以将各个家庭联合起来,共商幼儿园发展事宜。

3.外系统作用机理

社会分层、社区发育程度、政府职能与管理体制、劳动力市场类型等构成了幼儿园发展的外系统。社会分层会影响家庭对教育机构的选择;社区发育程度会影响社区教育资源及其与教育机构的互动质量;政府职能定位与管理体制会影响其对教育机构的履职程度;劳动力市场类型会影响劳动者的工资待遇与队伍稳定性,最终影响人才供给的质量。例如改革开放后,因制度性因素的影响,我国劳动力市场总体可分为体制内劳动力市场和体制外劳动力市场。体制内劳动力市场的就业者工作、福利待遇较好,所以队伍较稳定;而体制外劳动力市场的就业者工资待遇差,所以队伍不甚稳定。

4.宏系统作用机理

价值观、法律和习俗等构成了幼儿园发展的宏系统。价值观尤其是教育价值观,如对学前教育和民办教育的认识等,会影响法律政策等的制定与执行,影响管理部门对不同性质幼儿园的履职程度,影响家庭和社区对幼儿教育机构的态度和选择倾向,影响学前教育资源的类型和丰富程度;法律政策,尤其是涉及教育、民办教育、学前教育的法律政策,规定了幼儿园法律关系的相对主体——政府的相关职责,从而影响幼儿园的发展。总之,宏系统对幼儿园的影响是立体网络式的,即通过影响外系统继而作用于中系统、微系统,最后作用于幼儿园。

三、我国公、民办幼儿园发展的生态环境系统的作用机理比较

1.微系统的作用机理比较分析

研究者从家庭、社区、管理部门、人才市场四个角度分别对公、民办幼儿园发展微系统作用机理作比较分析,并对微系统之于幼儿园发展影响的整体状况作一评估。具体见表1。

2.中系统的作用机理比较分析

研究者就微系统各要素间的关系对公、民办幼儿园发展的影响进行比较分析,主要涉及管理部门与家庭的关系、管理部门与社区的关系、家庭与社区的关系及其对幼儿园发展的影响,最后就中系统对公、民办幼儿园作用的整体状况作一评估。具体见表2。

3.外系统的作用机理比较分析

研究者具体分析外系统各要素对微系统的影响。包括社会分层对家庭的影响、社区发育程度对社区的影响、市场类型对人才市场的影响、政府职能与管理体制对管理部门的影响四层关系,并比较分析其对公、民办幼儿园的作用机理,最后评估外系统对公、民办幼儿园发展的影响。具体见表3。由于影响幼儿园发展的中系统整体作用力较微弱。故不再展开分析外系统对中系统的作用机理及其对幼儿园发展的影响。

4.宏系统的作用机理比较分析

价值观、法律政策等是影响幼儿园发展的宏系统,其作用机理比较分析见表4。

四、促进我国公、民办幼儿园共同发展的建议

总体上看,公办幼儿园处于支持型的生态环境系统中,可优先获取财政与人力资源,因此教育质量整体较高,竞争优势明显;民办幼儿园则处于努力争取政策与财政支持,在抗争中求生存与发展的生态环境系统中。随着国家新一轮学前教育发展战略的实施和对公办园建设的高度重视,民办园面临的竞争压力更大,生存和发展空间可能被压缩。基于对公、民办幼儿园发展的生态环境系统及其作用机理的比较分析,研究者认为要促进学前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构建富有活力的公、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以下几点很重要。

1.树立正确的民办教育价值观。建构公平、支持型的政策环境

民办园可满足差异化教育需求,这对于激发办园体制活力意义重大。我们既要从观念上充分认识民办学前教育是学前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要通过政策引领与多途径财政支持帮助民办园做强、做出特色。这其中,特别要通过制订合理的民办园教师最低工资标准等约束性政策促使民办园规范化发展。

2.建设服务型政府,将公、民办幼儿园的发展都纳入公共服务体系

有研究者指出,学前教育是“公共产品属性不断趋强,公共性程度仅次于义务教育”的准公共产品。因此,不论是公办园还是民办园,尤其是普惠性民办园,都具有公益性,皆宜纳入公共服务体系。

3.缩小体制内、外劳动力市场间的鸿沟

如可规定非事业编制幼儿园教师的最低工资标准不低于当地城镇职工的平均工资水平,或高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一定比例:实施人事制度,非事业编制幼儿园教师在职称评定、工龄计算、培训等方面与事业编制教师享受同等待遇。

4.进一步加强家庭、社区与幼儿园间的联系

总体来说,当前家庭、社区与幼儿园之间的关系比较松散,幼儿园从中获得的支持较少。要加强三者之间的联系,一方面,幼儿园可以指导建立家长委员会或社区教育委员会,积极参与社区的相关活动,以获得家庭和社区对幼儿园教育的更多理解与支持;另一方面,家庭和社区也要认识到自身是支持幼儿园发展的重要力量,自觉地发挥对幼儿园教育教学和管理的辅助作用。

参考文献:

[1]劳拉·E·贝克,儿童发展:第五版[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35-37.

[2]龚维义,刘新民,发展心理学[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12-50.

[3][4]简楚瑛,从生态系统理论视角看一所台北市私立幼儿园的变化U],幼儿教育:教育科学,2009,457(11):5-6.

[5][7]赖德胜,论劳动力市场的制度性分割[J],经济科学,1996,(6):19-23.

[6]陈淑华,上海市幼儿园家长教育选择之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7.

[8]刘世听,能上重点公立幼儿园的家庭非富即贵,私立幼儿园两极化让工薪层够不着[N],中国青年报,2010-08-13.

幼儿园环境的构成篇(10)

一、因地制宜,创设良好的物质环境

幼儿的心理发展是在与环境交互作用中进行的,华丰幼稚园在创设硬性环境时,注重突出“三性”:

1.实用性

幼儿园的设施一般包括伙房、教室、休息室、活动室、盥洗室、活动场地等,这些设施要形成协调的格局。比如,室内的床、椅要符合各年龄段的发育情况;户外活动场地的大型玩具要搭配得当,适宜幼儿钻、爬、滑、跳,以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2.知识性

环境建设的知识性是启迪幼儿智能和心理发展的好形式。要美化幼儿园内的环境,开辟种植园,发挥南方四季常青植物的特点,使幼儿能观察到大自然的美,从而陶冶自己的情操。

3.艺术性

幼儿园的环境,尽可能要体现安全、童趣、美观、实用的原则。在设计、装饰、布置各种活动角的时候,尽量鼓励教师开动脑筋,布置出富有童趣的环境,给幼儿美的心灵熏陶。

二、齐心协力,创设和谐的精神环境

创设和谐的精神环境,对幼儿的心理健康尤为重要。

1.加强组织建设,形成良好园风

幼儿园要建立一个“团结、协作、拼搏、进取”的领导班子,同时开展家长学校,形成良好的园风,赢得社会、家长、公众的认可、理解和支持。

2.实行科学管理,抓好制度落实

育人环境的创设和科学管理是必不可少的。我们根据目的性、可行性、操作性、简明性及严肃性,制定了各项规章制度,如《工作制度》《考勤制度》《学习制度》《财务制度》《安全保健制度》,使员工做有目标,干有方向。

3.组建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高楼万丈始于地基,人生成长离不开幼儿教育。幼儿教师是幼儿园的“生力军”,幼儿教师必须热爱幼教事业,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并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才能教育好幼儿。

三、脚踏实地,创设幼儿环境课程

幼儿期是人的身心素质发展最快的一个时期,他们通过与周围环境发生直接的相互作用,获取大量的知识、经验和各种内在素质和能力。因此,研究幼儿周围的环境,开发环境中的课程内容,为幼儿营造丰富的学习环境,使幼儿获得最佳的学习途径和方式,构建幼儿园环境课程是幼儿身心发展的需求。

我园是珠海西区的一所社会力量办园的幼儿园,这里具有得天独厚的大自然风光,亦有城市化的先进设施。这样的城乡结合部给幼儿教育提供了较城市更为丰富的社会、地理环境。

这些环境因素自身固然有各自的生态系统,当融合交织成整个生态环境时,则又相互作用,构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幼儿在这完整的系统中,即分别受各种环境影响,也和整个系统相互作用,并在此过程中得到发展。

环境课程是教育者根据未来的环境对人才的需要和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充分挖掘、开发、利用幼儿生活环境中的教育因素,并创设与未来环境相适应的活动情境,把环境中的教育因素有目的地纳入幼儿园的教育过程之中,并加以课程化,使之成为幼儿园课程中的一种新的课程结构,为幼儿能适应、利用、创造未来环境而进行教育的过程。

环境教育是儿童心理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是按儿童身心发展特殊需要组织起来的。它通过对环境有目的的选择、加工、提炼,撷取其中对人的身心发展具有积极意义的因素,并把它转为儿童易于接受的方式,使儿童的身心得到迅速、有效、健康的发展。

总之,幼儿园环境对幼儿心理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幼教工作者,我们要积极努力,尽可能地为幼儿提供各种有利于他们成长发展的各种环境。

上一篇: 工业互联网的优缺点 下一篇: 网络安全防范策略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