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产业的劣势汇总十篇

时间:2024-02-20 14:38:54

光伏产业的劣势

光伏产业的劣势篇(1)

1、S:优势分析

新余市光伏产业具有市场地理区位分布优势。从江西省的的角度讲,江西省与长三角,珠三角以及闽中南经济区接壤;从新余市的角度讲,新余市境内不但有沪昆线贯穿全境,还有沪瑞高速公路贯穿东西,更有赣粤高速公路直通南北。新余至上海860KM,广州760KM,长沙280KM,武汉490KM,距省会南昌仅143KM,能为当地从事光伏产业的厂商提供广阔的市场潜力。

其次,新余市的光伏产业具有生产要素优势。硅是光伏产业的主要原料。作为硅原料的粉石英,江西储量十分丰富、品质较高,原矿洗选后SiO2含量可达99.5%以上。目前以探明保有资源储量2000万吨以上,居全国首位。江西的粉石英矿产资源主要分布在宜春―萍乡一带,距离新余市距离只有一百多公里,交通便利,运输成本低廉。

2、W:劣势分析

我国是光伏产业重要的生产基地,依据EPIA的调查,我国(包括台湾地区)光伏厂商在太阳能级硅片,电池,组件和薄膜电池方面均表现不俗,分别占到了18%,59%,55%和22%。在世界十大光伏系统供应厂商中,就有包括中国尚德(Suntech)、中国英利(yingli)、中国晶澳(JA Solar)、中国天合(Triansolar)和台湾昱晶(Gintech)5家中国在内。

与中国光伏企业巨大的产能相矛盾的是国内尚未启动的市场。由于光伏发电在现阶段相对传统火力发电方式而言具有成本劣势。因此,光伏市场的扩大主要依靠政府政策激励的强大的推动力。

3、O:机遇分析

世界光伏产业自从2004年,德国“上网电价法“公布之后,呈现井喷式增长。根据Solarbuzz最新年度光伏市场报告,2010年全球光伏市场安装量达到18.2GW(=18200MWp),相较于2009年增幅139%。以产值来看,2010年光伏产业全球营收达到820亿美金,相较于2009年营收400亿美金增幅105%。同时光伏产业链企业在过去的12个月中成功的募集到了超过100亿美金的股票与债券[15]。在世界光伏产业经历2010年的繁荣之后,若干新兴市场将蓬勃发展,将与德、日、美成为世界光伏市场未来重要的推动力。

从最新政策上来看,2010年开始,由财政部、科技部、住建部、国家能源局联合文件,对“金太阳示范工程和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示范工程”的有关政策进行了大幅调整,设立12个太阳能示范开发区,2012年以后每年国内应用规模不低于1000MW,并到2020年实现总装机容量20000MWp,一旦国家的“新能源产业规划”和“上网电价政策”出台,形成对新能源产业长期的、持续性的政策扶持,将给新余市光伏产业带来爆发性发展的机遇。

4、T:挑战分析

由于我国光伏产业原料依赖进口,国内光伏产品98%依赖出口,两头在外,光伏贸易存在诸多挑战,主要表现汇率风险和贸易保护主义两方面。

所谓汇率风险又称外汇风险,指经济主体持有或运用外汇的经济活动中,因汇率变动而蒙受损失的可能性。欧洲是世界的主要光伏市场,是我国光伏厂商的主要出口地,其市场规模在2010年占到全球光伏市场的81%。欧元汇率的变动将直接影响厂商以人民币或美元计价的利润。

5、政策建议

新余市作为一个现代化工业城市,其第二、第三产业应该协调发展。新余市政府应该发挥其统筹协调作用,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培育服务业,使服务业能给工业提供急需的配套服务和有力支持。尤其是新余目前比较缺乏的咨询和中介服务业。要加强金融服务业,改变原来单一的传统低腰贷款融资方式,引入风险投资集群,为中小光伏企业提供更多的融资渠道和发展契机。

同时,新余市还应该发挥其引导作用,打造专业的光伏交易市场,为新余市及其周边地区的光伏厂商提供一个交易平台,提高交易效率,减少交易成本。

光伏产业是一个新兴的技术密集型产业,新余是要建设成为世界级的光伏基地需要大量各个层次的人才。因此,新余市应该以2009年被国家科技部命名为“国家新能源科技示范城”为契机,从人才培养和人才引进两个方面推进人才战略,综合推动新余光伏产业的发展。(作者单位:江西财经大学)

参考文献

[1]江西看好太阳能光伏产业基地,但要防止一哄而上―一哄而下[N].决策信息领导,2008年6月

光伏产业的劣势篇(2)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10-0-02

国家制定了到2020年保证所有贫困的地区以及贫困的人口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太阳能发展“十三五”规划》阐述了2016年至2020年太阳能发展的指导方针、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国内外对于光伏产业、产业扶贫和光伏产业发展等研究比较全面,但是将光伏产业和扶贫脱贫相结合起研究的文献少之又少,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优势发展光伏产业和当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相结合分析光伏产业在扶贫过程中的模式,指出模式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的研究还是空白,为此本文首次研究光伏产业扶贫模式,指出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为光伏产业扶贫提供借鉴。

一、曲阳县发展光伏产业扶贫的优势

1.自然地理条件

曲阳县曲阳位于华北平原西部,属于半山区县,地貌由西北向东南依次为低山、丘陵、平原。曲阳县是部级贫困县,燕山―太行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曲阳县山地面积达到100多万亩,草木覆盖率不到20%。全县不宜耕种造林的缓坡型阳坡、半阳坡达20万亩,阳山地、丘陵面积136.64万亩,未开发利用山地46.37万亩,这些地方寸草难生,为山体的综合经营开发、立体利用提供了有利条件。

2.光照条件

河北省具有丰富的太阳能资源,河北省太阳能资源理论总储量2.886GWh/年。曲县地区位于我国年总辐射量丰富带,年辐射量在5000MJ/m2左右,具有一定开发价值。根据推算得到的场址区域辐射数据显示项目所在地区多年平均年总辐射为4928.2MJ/m2。根据《太阳能资源评估方法》(QXT 89-2008)确定的标准,光伏电站所在地区属于“资源丰富区”。曲阳县全县低山丘陵坡度较缓,非常适宜太阳能电池板的大面积铺设。同时,曲阳县年平均光照2600小时,太阳能资源丰富。在加上曲阳县临近华北用电负荷中心,电力需求大,输电成本较低。为建设大型地面光伏电站提供了有利条件。

二、曲阳县光伏产业扶贫模式分类

1.集中式光伏产业扶贫模式

(1)含义

集中式光伏产业扶贫模式主要是政府或企业利用荒漠或石灰岩地区和相对稳定的太阳能资源建设大型光伏电站,通过光伏发电产生的经济效益帮助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的一种模式。

(2)适用范围

中式光伏产业扶贫模式适用于坡度大于25度小于45度、植被较少的石灰岩地区。

(3)优势与劣势

优势主要有以下方面:①选址的灵活性,曲阳县很多贫困地区都能采用这种方式建设扶贫项目,且具有出电的稳定性,增加了经济效益。②集中式光伏电站可以进行无功和电压控制,运行方式灵活。③建设周期短,环境适应能力强。

劣势主要有以下方面:①集中式光伏电站需要依赖长距离输电线路,输电线路损耗、电压跌落、无功补偿问题较多。②曲阳县地处太行山深处,管理型人才较少。但集中式光伏电站运行维护较多,由于协同管理差异和LVRT技术的不成熟,造成曲阳县集中式光伏电站在管理和技术上欠缺[4]。

2.分布式光伏产业扶贫模式

(1)含义

分布式光伏产业扶贫模式是指政府委托企业帮助建档立卡贫困户在其聚居地附近地面或者屋顶建立小型光伏电站,通过光伏发电帮助贫困户脱贫的一种模式。曲阳县分布式光伏电站主要建在屋顶。

(2)适用范围

分布式光伏产业扶贫模式适用于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屋顶,屋顶要求条件较为平整、牢固,适用建设条件较为灵活。

(3)优势与劣势

优势主要有以下方面:①所发电量可以直接供给当地负荷,有效的减少对电网的依赖。②充分利用贫困户的建筑物面积,减少光伏电站的占地面积。③与智能电网和微电网的有效链接,适当条件下可以脱离电网独立运行。

劣势主要有以下方面:①配电网中的潮流方向会适时变化,变压器分接头需要不断变换。②电压和无功调节的困难,功率因数的控制存在技术性难题。③需要在光伏大规模接入时进行统一管理,对二次设备和通讯提出了新的要求,增加了系统的复杂性。

3.光伏产业扶贫模式对比分析

(1)相同点

①两种模式的选址、运送物资设备、架设电杆和铺设电缆等活动均由施工企业负责,各种光伏部件的运行检修也由企业专业技术人员予以维护。

②两种模式定位为贫困户谋取效益,均辐射带动一定比例的贫困户,项目落地实施之后的收益或企业所得利润,要按一定的比例给予贫困户资金。

③两种模式投资方均由国家,地方和企业三方组成,企业贷款利息由扶贫资金予以贴息,使企业安心专注于项目的运营和收益,解除企业在资金反面的顾虑。

(2)不同点

三、曲阳县光伏产业扶贫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1.曲阳县光伏产业扶贫模式存在的问题

(1)政策法规不够健全

从2013年开始光伏电站的建设已经由核准制改为备案制,光伏发电投资企业在某地立项,并获得了一定的装机量指标,就只能在这一地区完成这些指标。但是企业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的,一旦认定某项投资不能带来预期的利润,就可能消极拖延工程进度,甚至搁浅,最终会浪费已分配到地方和政府的装机量指标。从开始申请到最后的批复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有相应的政策和法规予以支持和规范,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申请批复就过于复杂,对企业的灵活性限制程度高,需要完善相应的政策法规。

(2)专业型人才短缺

光伏发电作为新兴起的系统需要大量的人才予以配套,但最近几年光伏产业发展迅猛,但很多管理和技术人才培养速度迟缓,导致光伏产业人才紧缺现象严重。集中式光伏电站需要工作人员在基地长期检修和维护,随着集中式光伏产业项目的不断扩大,技术型和管理型人才就显得紧缺。屋顶分布式光伏更是如此,由于分布式光伏范围分散,着就需要培养一批专业型技术人才,在故障发生时以最快的时间赶到事故现场并予以解决问题,降低运行维护的成本。

(3)贫困户接受程度不高

光伏产业为新型产业,导致农户对光伏产业一是接受程度慢,二是理解有偏差,同时农民阶级具有局限性,在建设分布式光伏电站拉线过程中,阻挠施工队施工,有一部分农民不让所布线路经过自家宅基地以获得占地补偿。还有甚者散步谣言说干旱少雨是因为光伏太阳能板把阳光都反射了回去,导致没有了云朵,无法下雨。在调研过程中还发现有的屋顶分布式光伏贫困户担心自家屋顶会引雷遭雷击,还有的担心屋顶光伏太阳能有辐射,伤害自己身体,由于山区农村经济欠发达,个别村民素质不高,恶意损坏线路现象可能发生。

2.提升曲阳县光伏产业扶贫模式效果的对策建议

(1)完善政策和法规

最近几年部级文件已经不少于20个,地方政府文件更是比比皆是,电价补贴和光伏发电政策也不尽相同,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和全面深化改革,以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多种背景下,就要求各部门充分学习上级文件和政策结合本地特点制定符合本地区的政策法规,为企业提供最优的政策扶持,使得企业在盈利的同时也帮助地方政府实现扶贫脱贫的目标,合作共赢。通过政府补助,企业优待,电网服务等多方位视角支持光伏产业发展,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可寻,同时可以利用整合的政策更好的为企业盈利,为政府拓宽扶贫渠道。

(2)培育专业型人才

在光伏企业高速发展的同时,技术人才,科技人才要紧跟发展的步伐,在国家大背景的影响下,曲阳县光伏产业电站发展迅速,集中式光伏,分布式光伏等多种发电模式并存,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技术型和管理型人才来维持系统的正常运行。光伏发电具有实时性的特点即所发电量随时发随时上网通过电网加以调度和消纳,这就要求在光伏电站运行过程中尽量少出故障,或者在系统发生故障后要在最短的时间内予以排除,减少对电网的冲击。确保光伏电站系统各个环节故障率最低,或者维修效率高就需要专业性极强的人才。

(3)加大宣传力度

在加大推广普及光伏产业的同时也要让农民对光伏产业了解透彻,这样更有利于光伏的推广。经济的发展需要良好的环境,曲阳县在光伏产业发展的过程中积极给企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的同时也要注意人文环境的营造,以人为本。各部门应该各尽其职在充分认真学习国家相关政策法规基础上,加大光伏产业的宣传普及力度,光伏能源作为无污染,绿色环保、清洁、低碳能源,适合我国在经济进入新常态以后,进行供给侧改革的潮流,通过宣传让大家人人接受光伏,人人宣传光伏,让光伏发电企业更好的为经济发展做贡献。

参考文献:

[1]周慧秋,李东.我国农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主要制约因素及对策[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22-27.

[2]殷浩栋.产业扶贫:从“输血”到“造血”[J].农经,2016(10):25-31.

[3]杨子龙,王一波.光伏发电系统测控技术研究[J].太阳能学报,2015(4):1023-1028.

[4]石震.泰安市光伏产业发展政策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5.

[5]王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对策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4.

[6]谢志林.智能电网互动终端系统设计与实现[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

[7]李显震.浅议广西山区农村公路养护与管理[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25):272.

作者简介:张 亮(1990-),男,汉族,河北石家庄人,硕士研究生,河北农业大学,主要从事农村与区域发展研究。

光伏产业的劣势篇(3)

江西赛维是一个典型案例。从2007年至2011年,赛维总负债由6.17亿美元一路膨胀至2011年末的60.1亿美元。截至今年3月末,赛维总资产337.10亿元,负债总计293.46亿元,其中流动负债231.48亿元,陷入了资金链危局。

近期媒体报道地方政府以财政资金替江西赛维还债,引发舆论鞭笞。在笔者看来,地方政府不仅不是光伏产业的“救星”,而且是光伏产业陷入如今困局的罪魁祸首。

首先,在现行政绩观指导下,好大喜功成为地方官员的通病。光伏产业投入大,既能创造高额GDP,又具有环保节能的概念,符合“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政策要求,遂令地方官员趋之若鹜,纷纷将光伏作为重点产业来发展。青海格尔木、黑龙江绥化、江西新余、河北保定、江苏无锡纷纷宣誓打造“光伏城”。

其次,地方政府为光伏产业的过度发展提供了错误激励。中国光伏产业迅速崛起,不是因为中国光伏企业的技术如何领先,而是因为中国的污染成本极为低廉。不仅如此,地方政府还常常为光伏企业提供大量的电费补贴,而电费是光伏企业主要的成本因素之一。由于这样的扭曲激励,中国的光伏企业拥有了欧美企业难以奢望的成本优势。国内光伏企业普遍采用电弧法用炭还原制取低纯度的工业硅,然后作为工业原料常常以1美元/公斤的极其低廉的价格卖到国外,工业技术极为简单,却需要消耗大量的电力资源,从生产工业硅到太阳能电池全过程综合电耗约220万千瓦时,同时带来极为严重的环境污染。2011年晶科能源在海宁的工厂就因为污染问题引发,生产线被迫关闭。国内太阳能电池98%用于出口,相当于大量输出国内紧缺的能源。从某种意义上说,光伏企业是“黑了中国的环境”去帮助欧美国家实现“绿色”。

在地方政府的助推下,光伏产业在中国出现了明显的过度投资与产能过剩,为今日的危机埋下了伏笔。中国2011年的光伏组件总产能达30GW,而全球装机量预计只有20GW,产能过剩问题严重。

再次,地方政府阻碍了光伏产业的“优胜劣汰”。由于地方政府出于形象考虑,不愿意自己支持的光伏企业倒掉,遂动用公共资源为光伏企业提供支持。结果,那些本应自动出局的企业得以苟延残喘,这就无法消除过剩的产能。最终,所有光伏企业都在地方政府卵翼之下痛苦地煎熬。除了面子因素,光伏企业也绑架了一些地方经济和财政收入。2011年1-5月,赛维LDK在新余高新区纳国税40412万元,纳地税19975万元。所纳国税占高新区光伏企业纳税总额的93.6%,所纳地税更是占到96%,是全市居首的纳税大户。据《南方周末》报道,赛维实际上已经申请了破产保护,但却被江西省政府驳回,因为江西无法承受这样一家大企业的倒掉。

如果冷静分析一下全球光伏产业的产能过剩问题,不难理解这场危机的必然性。地方政府在前期通过扭曲性激励导致了光伏产业的过度投资,如今又试图以阻止企业破产的方式影响正常的优胜劣汰。从单个光伏企业来看,地方政府的确是他们的救星;但放大到全行业来看,地方政府实则是“罪魁祸首”。

光伏产业危机,折射了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一些深层次问题:

第一,地方政府为了追求GDP,往往纵容企业污染环境,一方面使得这些企业享有了“扭曲的竞争优势”,另一方面也把污染成本“外部化”给了全社会。从长期来看,这种牺牲环境来发展经济的做法,不符合人民的根本利益,污染问题的爆发带来了社会矛盾的激化,威胁到了社会稳定。

光伏产业的劣势篇(4)

在过去的一年里,由于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力,即使新能源行业在不断地进行重组整合,依旧阻挡不了行业规模的盲目扩张,虽然涨幅较过去几年动辄超过100%的增长率有所下降,但大多数新能源企业仍旧如履薄冰,大型企业更是深陷泥淖。以光伏产业为例,90%的多晶硅原料依赖进口,而90%以上的太阳能电池销往国外市场。随着去年美国对我国光伏产品征收高额“双反”税率,以及今年6月欧盟将做出“双反”初裁,本就受到产能过剩威胁的我国光伏企业受到来自世界最重要光伏市场的贸易壁垒,内忧外患的形势格外严峻。

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全球光伏组件产能约60GW,中国已在建的组件产能就已经占据其中一半份额,而全球新增的装机容量只有29.7GW。在欧美先后对我国光伏产品实行“双反”税率之后,产能过剩的问题集中爆发出来,仅国内的库存积压消耗就需要几年时间。更糟糕的是,硅料价格的大幅下降直接导致赛维硅片业务的巨额亏损,据统计显示,截至2012年前三季度,我国光伏企业营收总额不超过100亿元人民币。

赛维,2005年7月成立,2006年成为亚洲规模最大的光伏企业,2007年成功在美国上市,迄今仍是江西省唯一一家在海外上市的企业,同样被认为是中国光伏产业大军的领头羊,创造了光伏行业无数的神话。2012年,企业债务一路膨胀,亏损持续增加,截至2012年上半年,赛维总收入共计23.9亿元人民币,营业成本支出26亿元人民币,同时亏损10亿元人民币,负债率80%,公司总负债累计叠加211.6亿元人民币,按照一般标准,负债率数据如此之高通常预示着企业濒临破产的边缘。历经裁员、停工、卖电站等一系列挽救措施,在当地政府的勉强兜底下,赛维竭力维持生存。

这并不是一宗个案。在本轮行业危机中,包括江西赛维、无锡尚德等大型企业在内,纷纷经历着减员裁员、高管出走、连番亏损、退市警告等种种危机,中小型企业更是干脆直接停产,整个光伏行业都挣扎在生死线上。

新的贸易格局预示着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国光伏企业将承担更高的关税,从而失去最有利的价格优势,大批中小企业或许面临倒闭。

同一时期,作为新能源主力的风电产业也是喜忧参半。喜的是中国并网风电量超越美国,首次冠名世界第一;悲的是恶劣的竞争环境导致产品质量参差不齐,风电事故频发,部分地区最终选择“弃风”。新能源汽车产业则是叫好不叫座,新能源车车牌发放遇冷,消费者不愿买账。

自省与扶持双管齐下

光伏产业的劣势篇(5)

中图分类号:TM615 文章编号:1009-2374(2016)07-0013-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6.07.007

1 自治区藏中电网现状

自治区土地面积122.84平方公里,近占中国国土面积的1/8,2014年末总人口323.36万人。有3个地级市和4个地区,分别为拉萨市、林芝市、日喀则市、山南地区、昌都地区、那曲地区、阿里地区。目前电网形成了中部电网(拉萨、日喀则、山南、那曲、林芝)、昌都电网、阿里电网“一大二小”的网络格局。其中藏中电网覆盖拉萨、日喀则、山南、那曲和林芝等地区,是电网的主要负荷中心;昌都、阿里为孤立电网。目前,藏中电网通过一回±400kV直流线路与西北电网相连,联网通道两段落点分别位于青海格尔木换流站和朗塘换流站。近年来,藏中电网结构得到进一步加强和优化,主网架正逐步向220kV电压等级过渡,总体运行状况良好,但仍存在以下问题:

1.1 电源方式单一

电网电源装机主要以水电为主,电源结构相对单一。地区受地理位置、气候环境的影响,最大负荷出现在冬季枯水期,直接影响了对用户的供电。同时自然环境薄弱,生态自我恢复能力差,政府拒绝批复火力发电等带有污染性的项目。

1.2 电源建设迟滞

地处偏远,可供选择的电源点装机规模小,建设难度大,建设进度滞后。阿里电网的电源仅有阿里热电联产项目和阿青水电站,其建设进度远不能满足当地负荷发展需要。

1.3 电网覆盖面小,部分地区电压等级低,结构薄弱

2014年供电面积3935.55平方公里,供电人口211.67万人,全社会用电量33.98亿千瓦时。10kV线路大部分分散在县级供电区,用户多为农、牧民,用电性质多为生活用电。在阿里地区,仅形成了以狮泉河35kV变电站为中心的辐射型网架结构,用电人口不足地区人口的20%。电网规模小、网架结构薄弱、供电质量较差,经常出现拉闸限电的情况。

1.4 经济发展对电量的需求逐年增大

1.4.1 矿产开发与加工的影响。有着较为丰富的矿产资源,随着运输条件的改变,矿产开采和加工均成为可能。矿产业的电力需求量将呈现超常规增长,并成为电力消费的大户。“十三五”期间,将有巨龙铜矿(最终最大负荷420MW)、玉龙铜矿(最终最大负荷约112MW)等一大批企业投产。

1.4.2 铁路通车对电力需求的影响。目前青藏铁路和拉萨至日喀则铁路均已通车,拉萨至林芝电气化铁路计划2020年左右通车,初期最大负荷约为120MW,2030年最大负荷达290MW。铁路通车后,将形成新一轮建设高潮,这将对电力需求产生重大影响。

长期以来,尤其是藏中地区电源严重缺乏,限制了电力负荷的增长。因此,必须加快开发新的电源,长期缺电的局面才会得到改善。

2 可利用能源的特点及解决方案

2.1 风力资源

风能资源丰富,境内有两条主风带。一条位于藏北高原地区,大致沿那曲~阿里公路一线;另一条在喜马拉雅山脉与岗底斯山脉之间的山谷地带东段。初步测算年风能储量930亿千瓦时,居全国第七位。

优势:没有公害,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劣势:(1)风速变化和风机固有特性均会使风电场的输出功率波动,会引起电压波动、畸变率和电压闪变;(2)电网电压波动引起的风力发电机端电压降落很容易导致切机,反复切机将会缩短风机寿命。

2.2 水力资源

的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为2.01亿千瓦,居全国第一位,特别是雅鲁藏布江的峡谷地形很多适合建筑水坝,拦洪蓄水。

优势:水资源丰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不污染环境。

劣势:(1)高寒缺氧,环境恶劣,施工难度大;(2)建设周期长,费用巨大。

2.3 地热资源

是中国地热活动最强烈的地区,地热蕴藏量居中国首位,全区共有地热700多处。

优势:地热发电不消耗燃料,运行成本较低。

劣势:(1)地热发电的热效率很低;(2)地下热水和蒸汽中大都含有硫化氢、氨、砷等有害物质,会污染环境。

2.4 太阳能资源

青藏高原由于海拔高,透明度好,晴天多,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小,成为我国太阳辐射能最丰富的地区。全年平均日照时数为3300~3600小时。

优势:的太阳能资源居全国首位,全区大部分地区太阳能辐射年均达6000~8000兆焦耳/平方米,超过同纬度平原地区一倍左右。

劣势:(1)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的直流电经逆变后转换为交流电并入电网时,会产生谐波;(2)太阳能户用电源主要分布于交通不便的偏远地区,相关服务与维修得不到有效保障。

2.5 对策及解决方案

从自治区气象局的《自治区太阳能资源区划》中,该报告采用38个气象站点1980~2014年近34年逐月日照百分率资料。阿里地区、日喀则市日照百分率在70%以上。那曲地区、拉萨市、山南地区日照百分率为61%~70%。这充分说明了广大地区有着丰富的太阳能资源。

从其特殊的自然条件来看,太阳能是新能源利用最理想、最有效和最直接的途径,也是实现能源利用结构调整的有力推手。同时太阳能具有安全可靠、无噪声、无污染、制约少、故障率低、维护简便等优点,在广袤严寒、地形多样和居住分散的现实条件下,有着非常独特的作用。

因此,发展以太阳能为代表的绿色、低碳、节能的新能源利用模式是必然的选择。

3 光伏发电的现状

截至2014年年底,电网已经投产的并网光伏电站合计195MWp,其分布及接入电网方案如下:

3.1 山南地区60MWp并网光伏电站

中电投山南20MWp、中广核山南20MWp、保利协鑫10MWp、尚德10MWp光伏电站。四座光伏电站分别以1回35kV线路接入赤康110kV变电站;赤康110kV变电站则开断接入泽当~墨竹工卡110kV线路。

3.2 拉萨地区羊八井一期20MWp、二期25MWp光伏电站

羊八井一期光伏电站,以1回35kV线路接入羊八井110kV变电站;羊八井二期光伏电站,以1回110kV线路接入羊八井110kV变电站。

3.3 日喀则地区55MWp光伏电站

力诺日喀则一期20MWp、国策20MWp、龙源吉定15MWp光伏电站。其中龙源吉定光伏电站以1回35kV线路接入110kV吉定变;国策光伏电站以1回35kV线路接入力诺光伏电站;力诺光伏电站以1回35kV线路接入35kV城区变。

3.4 阿里35MWp光伏电站

阿里光伏电站总装机容量为35MWp。截至2014年底,已投产并网发电10MWp。最终以两回35kV线路接入狮泉河35kV变电站。

4 光伏发电的常用方案

根据《自治区“十三五”主电网规划报告》,计划新建电源容量为1093MW,其中光伏电站943MWp、光热电站50MW、风电场100MW。2014年底投产的山南琼结县下水乡孜拉光伏并网发电工程,在工程选址、气候条件、施工标准等方面极具代表性。在此将以该工程为例,展开叙述。

4.1 工程基本情况

该工程位于自治区山南地区琼结县下水乡,光伏电站地面高程在3750m左右。规划建设规模为20MWp,本期建设规模为10MWp,建设用地约42.32公顷。本期场地呈矩形布置,短边长约468m,长边长约910m。

4.2 光伏电站电气连接概况

光伏电站以1MW为一个光伏方阵发电单元,每个独立1MW发电单元由4160块光伏电池组件(240W)组成,并设16个汇流箱;每个汇流箱可连接6/14个支路,其中每个支路又由10个电池组件(240W)串联而成。每个1MW单元有208个支路。每个单元经汇流箱汇集后由逆变器整流逆变后输出270V三相交流电,再通过一台1000kVA变压器升压后与站内10kV集电线路相连。

4.3 光伏电站在藏中电网中的作用

本光伏电站建成后,可为电网提供一定的电量,可降低藏中电网火电的利用小时数及青藏直流送入的电量。同时光伏电站也可与羊湖抽水蓄能电站及当地的沃卡一级电站等调节性能较好的水电站配合运行,充分利用其水库库容进行蓄水,从而优化水电站的出力特性。

光伏产业的劣势篇(6)

从8月6日起,按照协议要求,94家承诺企业对欧盟出口硅片、电池、组件可免征反倾销税,有效期至2015年年底,而其他未承诺企业对欧盟出口上述产品将被征收47.6%(非承诺的应诉企业)或67.9%(非应诉企业)的反倾销税。

中国每年出口欧盟的光伏产品将不能超过7吉瓦配额,价格不能低于0.56欧元/瓦。据悉,0.56欧元/瓦的协议价格仅仅略低于欧洲光伏产品的售价,后者约为每瓦0.57-0.65欧元。

数据显示,去年中国对欧洲出口光伏组件12吉瓦左右,对欧洲市场占有率达到70%-80%,7吉瓦的数量限额将使企业损失20%的市场份额,这部分份额很可能迅速被韩国、日本等国的光伏产品所占领。

配额之争

7吉瓦的总量限制,该如何分配,各企业之间开展了激烈讨论,并且至今尚未确定最终方案。

8月5日,中国机电商会公布了《对欧盟出口光伏电池产品价格承诺实施办法》,确定了最初的光伏配额方案,即“6:3:1”的分配方法。《办法》规定,价格承诺协议规定的年度出口数量将先分为三个部分再进行分配。第一部分为总额度的60%,按照企业出口比例分配,其中,30%按照欧盟反倾销调查期(2011年7月1日至2012年6月30日)出口份额计算,30%按照2012年7月1日至2013年3月31日出口份额计算。

第二部分占总额度的30%,将作为鼓励和重点支持份额,分配给参加行业抗辩企业。第三部分即剩下的10%,将优先用于扶持出口规模较小的企业,对按条款分得年度份额不足2兆瓦的企业补足到2兆瓦;剩余部分用于支持自有品牌、科技含量高、财务状况良好的光伏电池出口。

6:3:1的分配方案后引发争议,目前该方案转向了6.25:2.5:1.5的方式,但最终方案如何仍然未知。62.5%的配额按照企业出口欧盟的历史状况进行分配,这就意味着大企业多得,小企业少得。作为鼓励的25%配额,主要也还是给大企业,因为能够参与积极抗辩的企业,也多是大企业。而相对来说,大部分小企业无论是从成本还是技术方面,都很难生产出得以享受0.56欧元/瓦高溢价的高效组件。

无论怎样,大企业或将成为此次交割承诺的最大的受益者,产能较为落后的小企业仍旧难逃被淘汰的命运。7月15日,《国务院关于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进一步细化了国务院提出的刺激国内光伏需求的“国六条”,强调了要择优扶优、优胜劣汰,提出“加快推进企业兼并重组”的指导意见。从另一方面说,价格承诺或许成为了倒逼国内光伏业转型升级,进一步加速整合的助推剂。

江苏常熟阿特斯阳光电力公司瞿晓铧就表示,以价格承诺取代高额反倾销税,是促进中国光伏产业加快洗牌进程的正能量。价格有了底线之后,龙头企业不再被中小企业牵着鼻子趟价格战的混水。这种情况下,拥有自主品牌、研发实力、销售渠道的龙头企业将在欧盟市场形成显著的竞争优势。

产业待升级

专家指出,此次达成的价格承诺维期两年,这段时期内整个光伏产业在技术进步的推动下,成本会进一步下降。同时,韩国、日本、台湾地区的组件价格又直逼中国大陆光伏产品价格,且不受价格承诺约束,长远来看,有可能在欧盟市场的占领上会对国内的光伏产品出口产生冲击。这意味着,未来两年内中国光伏产业只有在产品性能、质量可靠性、售后服务等方面形成一定优势,才可能维持在欧盟市场的原有份额。

近年来,中国光伏产业成倍增的粗放扩张,一方面“小散乱”现象突出,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另一方面自相残杀,大打价格战,最终在海外市场屡屡受到“双反”。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商法研究所所长刘俊海曾在接受本刊采访时分析,这一方面是由于海外市场对于中国的综合竞争力有恐慌心理,贸易保护主义阴魂不散。而另一方面,我们的企业亦存在低端增长的问题,薄利多销的营销方式容易在对外出口时引起争议。而事实证明,粗放的模式具有不可持续性。

2007年至2012年,中国光伏行业连续5年年增长率超过100%。2011年和2012年,中国光伏产能已经达到35吉瓦和40吉瓦,占全球总产能的六成以上,而2012年全球光伏装机量只有32吉瓦,粗放式增长导致了光伏业的过剩产能,如何消化成为下一步的关键。

去年,英利光伏组件出货量2.3吉瓦,出口欧盟量占60%,达到1300多兆瓦,成为行业老大。英利绿色能源宣传部负责人王志新已经表示,英利已经着手由由光伏组件制造商向太阳能能源提供商转变,未来,英利将不单单只做光伏组件,而会将产业延伸到产业链下游,积极涉足光伏发电、太阳能电站领域。在广西、河北等资源丰富省区,积极投资太阳能电站以及分布式发电。

8月20日,国家能源局《关于开展分布式光伏发电应用示范区建设的通知》,批准了全国18个分布式光伏应用示范区建设项目。这18个示范区项目将在2015年全部完成,总装机容量1.823吉瓦,其中2013年开建749兆瓦。首批分布式光伏发电示范区的分布式光伏补贴额确定为0.42元/度,成为光伏业的利好政策。

光伏产业的劣势篇(7)

产业的困境受到我国各级政府高度关注,相关部委也相继出台了《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等文件,酝酿规范产业和扩大国内市场的相关措施,这将为产业走出困境奠定坚实的基础。

2013年,光伏产业将面临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既有光伏发电成本快速下降,新兴光伏市场快速崛起等有利因素,又有供需严重失衡,欧盟“反倾销、反补贴”大棒威胁等不利因素。

产业整合有望见底。2012年我国90%的多晶硅企业已停产,目前保持开工的企业仅为7~8家。由于下游供需局面并未有实质性转变,加上主要多晶硅企业生产成本仍在不断下降,预计在2013年多数停产的多晶硅企业将会被淘汰,行业的回暖预计要到2014年,届时价格将逐渐趋向合理水平,在20~25美元/千克之间。2013年年中,我国将对从美、韩、欧进口的多晶硅产品作出“双反”初裁,预计将对我国多晶硅企业带来一定利好。2013年,预计全球多晶硅产量为26~30万吨,同比略有增长;我国多晶硅产量约8~10万吨,产量将集中于少数几家多晶硅企业手中。

组件方面,预计2013年国内市场会大幅增长,极大拉动我国电池组件需求,一定程度上弥补由于出口受阻所带来的影响。2013年,全球组件产量预计为36-40GW,基本与2012年持平。我国电池组件产量在23-28GW之间,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但由于2012年电池组件的整合并未有效发生,2013年仍将承受产能阶段性失衡压力。

国内市场大幅增长。2012年,工业和信息化部了《太阳能发电发展“十二五”规划》,规划将2015年光伏装机目标定为20GW,并提出如果分布式发电推广较为顺利,装机目标量可达40GW以上。乐观预计,2013年国内新增装机量将达到10GW,同比增长122%,市场将呈现集中与分布式发电并进,大型光伏电站主要集中于西北部地区,分布式电站主要集中于东南部地区。

产业转移步伐加快。受国际贸易保护做法所影响,我国光伏企业正在酝酿实施产业转移,欲通过到海外建厂等方式规避贸易风险。同时,全球市场的开拓也正朝着多方位、多元化和多样化方向发展,而不再眼光局限于以往的欧洲市场。此外,为适应产业发展需求,提升企业竞争力,光伏企业业务逐渐由以往的电池组件制造逐渐向下游系统集成甚至电站运营拓展,国内如尚德、英利、天合、阿特斯等重点光伏企业已纷纷涉及到下游系统集成业务,预计到2013年,主要光伏企业系统集成业务收入将占据其总收入的10%以上,至2015年,占比将提高至40%以上。

2013年,我国光伏产业仍将承受整合压力。虽然产业规模仍将保持平稳,国内光伏市场规模化启动,但由于过剩产能没有有效去除,产业整合推进仍然较难,市场仍将承受供过于求压力,企业经营压力持续增大,加上外部贸易环境恶化,不确定性增加,产业面临较大的转型升级压力。

“三角债”问题凸显。由于目前产业整合尚未有实质性的突破,明年供需阶段性失衡的局面仍将持续,企业仍将承受价格下降压力,这也意味着企业造血功能将不断恶化,多卖多亏,失血严重。为了保现金流,上下游之间的应收账款周期也在不断拉长,相互拖欠账款的现象较为严重,有逐渐发酵成为“三角债”的趋势。一旦有企业倒闭,恐将引发多诺米骨牌式的企业倒闭风潮,大量员工失业,造成严重社会问题与恶劣政治影响,巨额银行贷款无法收回,恐引发区域性金融风险。

地方保护主义抬头。过去一年,地方政府对该产业也表现出极大热情,而且有可能演变为“本地造”热情。为了保护本地企业的发展,地方政府在电站审批等方面可能会优先照顾本地企业,甚至会对电站建设方提出产品“本地化”要求,这无疑不利于光伏产业的优胜劣汰。

在金融信贷方面,为了不使自己的前期投资打水漂,金融机构将可能继续对其老客户进行授信支持,以支持其在整合中能够存活或胜出。但这可能导致我国一些优势企业较难获得银行融资,也不利于部委相关产业政策的协同。

门槛亟待设立。通过提高光伏产品标准体系建设,完善检测认证水平等手段,加快实施一些强制性标准,卡掉部分落后产能,可考虑树立一批光伏优质产品,通过认证的产品在国内应用市场和出口中优先安排推广。对产品具有明显竞争力的企业,实施扶优扶强,在金融信贷、技术研发等方面予以扶持,避免信贷的狭隘化,以确保我国产业核心竞争力,在中国光伏产业联盟基础上,组建中国光伏工业协会,加强行业自律。

光伏产业的劣势篇(8)

但随着国家加大政策扶持,以及世界能源缺乏状况的加剧,光伏产业在未来将会得到广泛的应用,随着2011年7月的《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完善太阳能光伏发电上网电价政策的通知》,我国光伏产业将迎来发展的转折点,光伏产品将加大开拓国内市场,但目前光伏产品国内市场准入机制尚不完善。

二、国内光伏产品认证现状

财政部、科技部、国家能源局于2009年7月联合印发了《关于实施金太阳示范工程的通知》,通知的附件《金太阳示范工程财政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中第三章第五条中明确规定:财政补助资金支持的项目“采用的光伏组件、控制器、逆变器、蓄电池等主要设备必须通过国家批准认证机构的认证”。目前,我国开展光伏产品认证的机构主要有中国质量认证中心(CQC)、北京鉴衡认证中心(CGC)及相应的光伏产品检测机构。

据CQ公布的资料,到2010年11月30日,CQC共向62家企业发了253张光伏产品认证证书,2011年CQC增加了聚光型光伏模块和模组、光伏汇流箱等认证产品,从 2010年12月1日至2011年8月15日,新颁发了310张光伏认证证书,光伏产品认证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CGC增加了接线盒和汇流箱等认证产品,其光伏产品认证情况为:至2011年7月31日止,铅酸蓄电池28家企业,53张证书,获证产品973个;控制器逆变器20家企业,40张证书,获证产品54个;接线盒3家企业,6张证书,获证产品8个,光伏组件88家企业,254张证书,获证产品4551;独立光伏系统18家企业,22张证书,获证产品22个;汇流箱7家企业,9张证书,获证产品28个,并网逆变器40家企业,89张证书,获证产品150个,与2010年获证证书相比,增长速长也非常大。

获得以上光伏产品认证企业,根据《金太阳示范工程财政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规定可为财政补助资金支持的项目采用设备。可见,目前国内光伏产品认证制度为财政扶持门槛,并非国内市场强制性的准入门槛。而当前我国国内光伏产业链各环节发展极不平衡,单纯依靠市场调节效果不明显,需要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及质量技术监督局等部门研究制定国内强制性市场准入机制。

三、国内工业产品市场准入制度

当前我国采用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制度和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3C”认证)的市场准入制度,对涉及公共安全和人体健康、人身财产安全的产品质量实施有效控制,两者相辅相成,互为补充,为宏观控制产品质量的稳定发挥重要作用。下面对这两种制度介绍比较一下:

1、工业生产许可证制度

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是生产许可证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为保证产品的质量安全,由国家主管产品生产领域质量监督工作的行政部门制定并实施的一项旨在控制产品生产加工企业生产条件的监控制度。该制度规定:从事产品生产加工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必须具备保证产品质量安全的基本生产条件,按规定程序获得《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方可从事产品生产。没有取得《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的企业不得生产产品,任何企业和个人不得销售无证。相关法律依据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实施办法》,目前共有66类产品列入工业产品生产许可目录。

2、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

强制性产品认证,又称CCC认证,是中国政府为保护广大消费者的人身健康和安全,保护环境、保护国家安全,依照法律法规实施的一种产品评价制度,它要求产品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和相关技术规范。强制性产品认证的法律依据是《强制性产品认证管理规定》。对列入《强制性产品认证目录》中的产品实施强制性的检测和工厂检查。凡列入强制性产品认证目录内的产品,没有获得指定认证机构颁发的认证证书,没有按规定加施认证标志,一律不得出厂、销售、进口或者在其他经营活动中使用

3、两种准入制度的区别

(1)两种制度设立的基础不同。生产许可证制度的设立是我国国情的需要。因为部分产品生产企业在根本不具备基本生产条件的情况下盲目上马,粗制滥造,致使劣质产品流向市场,恶劣质量事故屡有发生,给人体健康、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影响。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制度是利用行政许可手段建立起市场准入的门槛。只有具备基本生产条件、检验手段,能够稳定生产合格产品能力企业,才能取得生产许可证,进入市场,从而有效遏制了假冒伪劣产品流入市场的行为,规范了市场经济秩序。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是在原有认证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产品质量安全保障制度。(2)两种制度性质不同。生产许可证制度是以国家行政机关为行政许可实施主体,其性质属于行政许可范畴。而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则是以属社会中介性质的认证机构为主体实施,行政机关监督保障,不属于行政许可范畴。(3)两种制度管理方式不同。主要在三个方面:一是时限要求不同。由于生产许可证是行政许可行为,在申请、受理、审查和颁发证书等方面均受到行政法规更为严格的时限限制和过错追究;二是对产品性能要求不同。生产许可证要求对产品质量进行较为全面的考核,包括可靠性、安全性、理化指标和卫生指标等方面要求。而强制性产品认证则更加强调产品安全性要求,比如对家电类产品突出强调对电磁兼容性能的要求;三是监督管理履行方式和责任不同。生产许可证制度强调各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对产品或者企业生产条件的监督检查。而强制性产品认证强调了企业应当接受监督检查的义务。 (4)两种制度目的不同。除和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一样具有从源头保证产品质量安全,实现保障人体健康、人身财产安全的目的外,生产许可证制度还有贯彻国家产业政策,实现产品结构优化,提升产业优势和保障国家金融、信息安全的目的。

另外,还要说明的是,两种制度管理范围不同。生产许可证管理的对象仅限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生产、销售、经营活动中使用列入生产许可证管理范围的产品的企业和单位;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则不仅适用于国内生产企业,也适用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销售的国外企业生产的产品,也就是说对列入强制性产品认证范围的产品国外企业要在我国境内销售,必须首先取得强制性产品认证。两种制度管理的产品不同,实施强制认证制度的产品不实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二者管理的产品上没有交叉。

四、国内光伏产品准入制度尚待完善

“金太阳示范工程”引发了光伏产品生产企业的认证潮,在一起程序上确保了我国重点光伏发电系统的安全。光伏发电相关产品有了质量评价准则,有了第三方的质量认证保证,确保相关工程的招标质量。但与前述国内强制性市场准入制度对比,“金太阳”光伏产品认证在本质上是自愿性的产品认证,通过认证的企业质量控制水平有一定保证,但在市场调节上有着其局限性。随着将来技术改进,光伏发电成本的势必降低,国内光伏发电系统装机容量大幅增加,国内光伏产品市场将不仅限于一些示范工程,光伏产品的质量保证将面临挑战。

另一方面,前几年光伏产业热潮高涨,国内各类资金纷纷投入,整个光伏产业结构失衡,缺乏核心技术,导致产业对外依存度过高,关键技术设备、市场需求、原料“三头在外”的问题困扰着企业的发展。目前我国近60%的太阳能光伏产品出口是以加工贸易的方式,95%的销售靠出口,产品结构中太阳能电池和电池组占到了六成以上,重复投资,低价值端产品产能过剩,企业利润低,质量控制能力差。而这种情况下,国家需要使用市场准入制度来加以调节。

仔细分析《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目录》及《强制性产品认证目录》,可以发现国内市场上绝大部分涉及公共安全和人体健康、人身财产安全的产品均已采用生产许可证制度或强制性认证制度。从公共安全、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以及贯彻国家产业政策等角度来看,光伏产业链相关产品无疑应尽快纳入工业产品生产许可管理或强制性产品认证管理中,从而完善光伏产品国内市场准入制度。至于光伏产品中哪些产品应纳入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哪些纳入强制性产品认证,可以按照生产许可证与强制性产品认证管理的基本原则确定。比如,在工业产生产许可证目录中,已有铅酸蓄电池产品,2011年新实施的《铅酸蓄电池产品生产许可证实施细则》也已将2008年的《GB 22473-2008 储能铅酸蓄电池》作为储能用铅酸蓄电池单元的检测标准。另外光伏组件应当加强产业结构控制,也可纳入生产许可证管理范围。而控制器、逆变器等涉及电气安全,电磁兼容等,理应纳入强制性产品认证管理范围。

五、标准的制约

目前全球光伏产业中,国际通用的光伏检验标准分别为美国的UL标准以及IEC标准,我国光伏产品认证至今还没有统一的国家、行业标准和检测机构。因而国外光伏产品进入我国市场,不需要进行任何机构的检测,关税也几乎为“零”。反之,我国光伏产品进入欧美市场,却要经过严格的检测,方能取得认证资格。从CQC及CGC公布的光伏产品认证单元及依据的标准来看,认证标准有国家标准、国际IEC标准,更有认证机构的技术规范。这是因为目前我国尚无完整的光伏产品标准体系,导致认证产品划分及认证依据不统一。这正我国光伏产业的标准化之痛。

光伏产业的劣势篇(9)

一、引言

单晶硅也称硅单晶,是电子信息材料中最基础性材料。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单晶硅已渗透到国民经济和国防科技中各个领域,市场需求潜力巨大。在此背景下,H科技有限公司从企业战略角度,提出了年产200t单晶硅及1200万片单晶硅切片生产线项目。该项目的建设不仅符合国家节能减排的产业政策,而且对于进一步增强H科技有限公司的企业竞争力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因此,本项目的建设是十分有必要的。

项目经营策略的正确与否对于项目成败及最终的经济效益至关重要。为此,本文借助SWOT分析方法,在对本项目实施所具有的优势、劣势以及所面临的机会、威胁等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建立SWOT矩阵分析模型,对本项目所应采取的经营策略进行了深入研究。本文研究能够为项目实施单位制定科学的经营策略提供充分的依据和指导,从而有利于提高本项目的预期经济效益。

二、H科技有限公司单晶硅生产项目概况

H科技有限公司于2008年5月,由A有限公司及B有限公司共同出资成立。公司位于C市工业区,注册资本3800万元,总投资13000万元,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高新技术硅材料生产加工企业,主要从事单晶硅棒、单晶硅片的研究、制造、销售和服务,并形成了以单晶硅产品的生产、后期加工为特色的一条龙服务。

H科技有限公司单晶硅生产项目位于D市,选址区域内自然及地理条件优越,交通便利,有利于项目建设。本项目的建设目标是将形成年产200t单晶硅及1200万片单晶硅切片的生产规模,其主要建设内容为:(1)项目将根据年产200t单晶硅及1200万片单晶硅切片的生产规模,利用已有厂房及公用辅助设施,引进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切片机、切方机及硅片检测设备;购置热场、碳毡、石英坩锅、直拉式单晶炉、单晶硅带锯床等国产设备。(2)厂区内供电、供水等公用配套设施和生活设施的改造及建设。

三、H科技有限公司单晶硅生产项目SWOT分析

(1)项目主要优势分析(S)

①管理优势。H科技有限公司的主要股东方是本地区的成功企业家,能很好地组织社会资源和自然资源,运用成功的企业管理经验为企业新业务项目的运营提供可靠的支持和保证,为地方经济的发展添彩。②技术人才优势。H科技有限公司聘请国内最早从事半导体材料生产的部级研究所著名专家,并且引进了一支专业技术队伍,使本公司在单晶硅棒、单晶硅片的研究、制造等方面均有一定的优势。③市场优势。我国政府于2004年4月在德国柏林召开的全球可再生能源发展会议上对外承诺,至2010年我国可再生能源将达到总发电装机容量的10%,其中光伏系统为450MW,至2020年我国可再生能源将达到总发电装机容量的20%,以此推算,光伏系统的安装容量将达到4~8GW,其中蕴含着巨大的市场潜力,产品所面临的供不应求的市场前景良好。

(2)项目主要劣势分析(W)

①成本相对国外先进水平较高的劣势。尽管H科技有限公司光伏组件生产逐年增加,成本不断降低,市场不断扩大,装机容量逐年增加,但在总体水平上同国外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迫切需要H科技有限公司在本项目经营管理期内不断引进新的先进技术,切实降低项目产品成本,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②受国外市场需求影响较大。我国光伏产业的高速增长是在世界光伏市场需求急剧增长情况下取得的,由于国际上光伏最大市场的并网应用在国内仍然处于零星示范论证阶段,我国光伏生产规模的增量大部分用于出口市场。因此,本项目产品会受到国外市场同类产品的市场竞争,也会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国外市场需求,项目市场方面的风险会有所提高,未来我国光伏市场的持续增长仍然需要政府出台相关的支持政策。

(3)项目主要机会分析(O)

①国家及地区产业政策的支持。节能减排、资源环保是国家的百年大计,本项目的实施符合国家及地区产业发展政策,可以获得国家及地方政府的鼎立支持和关爱,从而为H科技有限公司实施本项目把握方向。②未来市场需求的进一步扩大。随着太阳能技术和生产规模的扩大,光伏产业的成本将进一步降低,而随着成本的不断降低以及对独立发电系统和并网发电需求的增加,全球太阳电池工业将会不断发展和壮大,由此可导致对单晶硅及其切片全球需求量的大幅增加。

(4)项目主要威胁分析(T)

①硅片原料的长期短缺。长期以来,我国市场上均存在较严重的硅片原料的短缺,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本项目光伏组件产量的扩大。②未来市场竞争的加剧。随着国外光伏产业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技术的不断进步,国外相应的生产成本会进一步降低,在目前国外成本就明显低于我国成本水平的情况下,一旦国外企业向我国扩展,进驻我国,或者国外的单晶硅及其切片产品大量涌入我国,将会加剧市场竞争,大大降低我国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影响其供需状况。

综上,本项目的SWOT分析概括情况详见表1。

四、基于SWOT矩阵的H科技有限公司单晶硅生产项目经营策略分析

在上述SWOT分析的基础上,构建SWOT矩阵分析模型,结合项目实际,提出相应的项目经营战略。模型详见表2。

(1)SO战略

①差异化战略:H科技有限公司作为当地比较成功的企业,应该充分利用其自身积累的丰富而先进的管理经验,树立光伏产业专业、优质的品牌形象,尽可能地做到产品、服务、人员、渠道、形象的特色化及差异化,以抓住机会,发挥优势,迅速树立项目形象,做出产品特色,创出项目品牌。②市场领先战略:鉴于单晶硅及其切片产品所面临的最佳市场机遇,H科技有限公司应牢牢抓住这一市场机会点,打造出规模集约化的单晶硅及其切片生产企业,以在该领域产品尚未成熟之前,实现对该产品市场的迅速占领。

(2)WO战略

①成本领先战略:H科技有限公司单晶硅生产项目规模相对较大,有条件充分利用规模效应,这就要求H科技有限公司切实加强工程管理与进度控制,在条件成熟之后尽早施工,这一方面有利于本项目抓住市场机遇,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本项目进一步降低成本,形成成本优势,以进一步创造价格优势。②优化服务战略:诚信为本,优化服务工作,树立企业良好形象。

(3)ST战略

①产品领先战略:充分利用国内外单晶硅及其切片产品良好的市场机遇,本项目应在产品类型、准入、服务等方面优于其他竞争项目,以形成产品领先优势。②品牌战略:树立本项目的专业优质品牌,要求本项目切实加强营销力度和品牌管理,以打造一流的单晶硅市场品牌。

(4)WT战略

①创新战略:对本项目进行准确定位,实行差异化、特色化战略,进行科学的产品组合,提供优质的服务,切实采取措施,扩大品牌的内涵和外延,实现不断创新。②加强公司和项目内部管理,培养公司核心竞争力。

五、结语

项目经营策略的制定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其应用性很强,由于本人的知识、能力及实践经验有限,本文研究尚处于初步探索阶段,研究结论也需要在后续的实践中不断修正,本人将继续在该领域中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以切实进一步增强项目经营策略制定的科学性。

参考文献:

[1]徐建锋.广州AM地铁商业地产项目市场分析及定位研究[D].广西:广西大学市场营销,2008:25-30.

[2][美]J·保罗·彼得.消费者行为与营销战略[M].大连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85-91.

[3]周惠珍.投资项目评估(第四版)[M].东北财经出版社,2009:279~281.

[4]苏珊娜·特纳.管理者的管理工具(第二版)[M].企业管理出版社,2006:112-115.

光伏产业的劣势篇(10)

前言

21世纪是一个全新的时代,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经济社会不断进步。但是在新的发展时期人类社会也面临着不可再生资源不断减少的局面,能源危机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为了解决能源问题,开发新能源是非常有效的途径,尤其是一些可再生资源,具体包括风能、水能和太阳能等等。现阶段,太阳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这主要是因为太阳能属于清洁能源,对环境无影响,以及不用担心能源耗尽的问题。如何合理的利用太阳能资源是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目前光伏发电是一种利用太阳能资源的主要方式。本文以光伏发电为研究对象,首先对国内外光伏发电的发展现状进行了综述,接下来探讨了光伏发电最大功率点跟踪技术的发展现状,最后论述了光伏并网对电网的影响和解决方案。

1光伏发电国内外发展现状与前景

1.1 国内

上世纪七十年代我国开始关注光伏发电问题,迎来了光伏发电的起步期。此后,大量的学者投入了光伏发电的研究中,我国政府也十分支持光伏发电在我国的发展,光伏发电在我国迅速迎来了飞速发展的时期。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我国已经构建了七座发电量大于二十千瓦的光伏发电站,三个大型光伏并网发电站,这三个并网发电站的构建是我国新能源行业里程碑式的存在。

我国光能资源丰富,人口众多,对电能的需要量也很大,光伏发电是非常值得在我国推广的。有关专业人员表示光伏发电在中国的市场前景广阔,研究光伏发电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2 国外

美国是最早开始关注太阳能和光伏发电的国家之一,二十世纪末之前,美国在光伏发电领域一直处于龙头老大的位置。进入21世纪以来,美国的领先地位逐渐被日本和欧洲所取代。日本十分重视对太阳能资源的利用,这主要和日本的国情有关,众所周知日本是一个资源匮乏的国家。

总的说来,光伏发电正受到全世界的广泛关注:太阳电池组件容量不断提高,但是单价却不断的减少;太阳电池组件的工作时间不断增加;光伏电站的数量不断增加等等。

2 光伏发电最大功率点跟踪技术发展现状

光伏发电的最大功率点跟踪技术是光伏发电中的关键技术,比较常见的光伏发电的最大功率点跟踪技术有恒定电压法、扰动观测法、导纳增量法等等,下面分别具体介绍一下:

2.1 恒定电压法

可以影响光伏阵列输出功率的因素有温度和辐照度,其中影响比较大的因素是辐照度。相关研究发现在辐照度变化时,和光伏阵列最大输出功率相对的输出电压不会产生太大的波动,所以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最大输出功率和恒定电压是一一对应的关系。恒定电压法的劣势是没有考虑温度因素对光伏阵列输出功率的影响。

2.2 扰动观测法

扰动观测法的主要思想就是将小范围的电压波动加载到光伏阵列中,然后观测输出功率的变化情况,进而明确最佳的方向并找出最佳的电压值。扰动观测法的优势就是操作简单,结果准确度高;劣势是需要持续不停的加入扰动。

2.3 导纳增量法

导纳增量法的思想是:根据光伏阵列P-V曲线的特点,可以发现在功率最大值点,功率对电压的倒数等于0。观察输出电导的变化量,一旦变化量出现小于零的值,此时说明该点就是最大功率点。导纳增量法的优势就是跟踪性能良好,结果准确度高;劣势是操作复杂,需要性能好的微处理器的支持。

3 光伏并网对电网的影响及解决方案

3.1 孤岛效应

所谓孤岛效应指的是当电力系统因为某些原因而不能运行时,使用者一端的光伏并网发电系统可以结合附件的负荷构成一个自给自足的供电系统。孤岛效应会将维修人员至于危险中,还会给整个电力系统带来危害。解决孤岛效应的有效措施是主动式和被动式保护。光伏系统中应该融入防孤岛效应保护措施,有效的方式孤岛效应的出现。

3.2 谐波污染

光伏并网在正常工作时需要许多电子设备的支持,从而出现很多干扰谐波。造成谐波污染。现阶段,解决谐波污染的方法有实时检测技术、谐波电流补偿、使用四桥逆变器等等。

3.3 无功补偿问题

光伏并网逆变器在运行中会出现无功补偿问题,现阶段,解决谐无功补偿问题的方法有设置无功补偿装置、通过检测无功电流确定补偿电流值等等。

3.4 电压闪变

辐照度是影响电压闪变的关键因素,而电压闪变可以影响电能的质量。具体来讲,辐照度对电压闪的影响随着辐照度该变量的增加而变大。

4 并网逆变器

4.1 光伏发电系统对逆变器的要求

光伏发电系统对逆变器的要求主要有五个,分别是:第一,全自动开启和关闭;第二,具有良好的最大功率点跟踪功能;第三,必须可以保证电能质量能够达标;第四,有效的避免出现孤岛效应;第五,容量、电压等可以达到要求的标准,可以有效的抵制外界的干扰。

4.2 逆变器拓扑结构的发展

随着时代的发展,逆变器拓扑结构也在不断的更新和发展,最开始的拓扑结构是单级的,后来逐渐变成了多级拓扑结构。近年来,又出现了无变压器结构、电网频率变压器绝缘结构和高频变压器绝缘结构。逆变器拓扑结构对整个光伏系统是非常重要的,随着光伏系统的不断发展,开发多模式逆变器成为了人们关注的问题。

5 结论

太阳能资源是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如何开发太阳能资源以及如何充分利用太阳能资源是人们十分关注的问题。本文以光伏系统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光伏系统中的最大功率点跟踪技术,论述了光伏并网对电网的影响,以及如何解决这种影响,希望可以为研究光伏电网、构建光伏电站提供一定的参考。

参考文献

[1]艾欣,韩晓男,孙英云.光伏发电并网及其相关技术发展现状与展望[J].现代电力,2013,01:1-7.

上一篇: 中医药文化建设 下一篇: 电力工业的特点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