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整治重要性汇总十篇

时间:2024-02-08 14:53:50

环境整治重要性

环境整治重要性篇(1)

1.积极推行生态友好型土地整治沈阳市“十二五”土地整治规划力求推行生态友好型土地整治,将生态安全理念贯穿土地整治全过程,实施原生态景观保护工程。土地整治活动要保护现有生态要素和景观要素,降低对原始生态环境的干扰。积极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修复、自然和人文景观保护、景观风貌提升工程,提高土地覆盖的镶嵌性及生态景观服务功能。加强了生态景观型土地整治技术的应用。提出土地整治工程应将规划设计与生态保护、环境保护和景观设计相结合,推广生态型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在土地整治中的应用,做到点、线、面协调统一,构筑物的造型及色彩与自然协调统一。2.着力构建基础性生态网络沈阳市“十二五”土地整治规划重视构建基础性生态网络。在土地整治活动中首先加强了生态建设的宏观控制。注重区域生态功能协调,切实按照生态功能区划进行城市建设与产业布局。其次加强了生态核心区保护与建设。优先保护湿地、沼泽、滩涂等自然湿地、重点保护半自然生境,本地植物多样性较高、特有物种群落和生境、自然遗留地、文化遗产保护等区域,增加自然区域面积,可持续地保存、维护和发展具有国家及国际意义的生态系统,形成生态核心区。最后合理布设了景观生态廊道。加强生态修复和重建,构建耕地、林草、水系、绿带等生态廊道,连接残存自然、半自然生境,加强各生态系统之间的有机联系,提高景观连通性。3.大力恢复与重建退化生态系统沈阳市“十二五”土地整治规划对恢复与重建退化生态系统提出了具体措施。在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方面,坚持规模治理、集中治理、连续治理,积极运用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耕作措施,综合整治水土流失,有效遏制由于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造成的水土流失。在风蚀沙化土地防治方面。深入建设乔灌草相结合的防风固沙体系,防止流沙蔓延和扩展。扩大人工种草面积,通过采取改良草地、围栏封育等生物和工程措施,对沙化土地进行有效保护和恢复。在水环境保护方面。继续实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加强卫工河生态化改造,深入开展辽河、浑河沈阳段等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促进水质改善。

土地整治规划实施过程中存在的生态环境保护问题

1.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不强土地整治规划实过程中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不强,对于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程度的评价可以包括土地整治活动的前中后三个阶段,首先,土地整治活动前期几乎没有进行相应的环境影响评价;其次,土地整治规划实施过程中,多强调新增耕地规模、农用地整治规模、农村建设用地整治规模、宜耕后备土地开发规模等经济目标,较为普遍的存在重“数量”轻“质量”的情况。再次,土地整治项目实施后,缺乏定量的土地整治生态环境保护指标及评价体系,土地整治项目验收对生态环境建设质量审核重视不够,土地整治项目实施后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生态环境风险监测与风险防治投入不足。2.土地整治实施过程中的生态问题考虑不够土地整治活动在开展的过程中,使用大型机械施工、速效化学材料等技术手段来提高土地整治效率和短期效益的土地整治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利影响。无论是未利用地开发活动、农用地整治及建设用地整治活动,大型施工机械对表土层的碾压,爆破、机械噪音等对生物栖息地的扰动,施工过程中的扬尘等都给土壤结构、生物多样性等带来了直接或间接的负面效应。同时,不合理的土地整治项目布局及施工时间,不完善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等也会对不同尺度的生态景观格局和生态系统产生负面影响。3.生态环境监测及评价机制亟需建立土地整治规划实施过程中,对土地整治生态环境风险识别与监测工作关注较少,缺乏相应的生态环境监测与预警机制。在过多的追求“数量”及短期“经济效益”的土地整治活动中,土地整治的生态环境风险意识淡薄。同时对生态效益及影响的评价多停留在针对固定项目的定性分析上,缺乏项目间的比对分析及定量评价体系,导致生态环境影响的监测和评价结果客观性不强,亟需建立相对应的监测及生态效益评价机制。

环境整治重要性篇(2)

文/孙勤芳 鞠昌华

2005年12月3日,国务院的《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要求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强农村环境保护,解决农村环境“脏、乱、差”问题。2012年,党的十八大进一步提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全面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加快改善村庄卫生状况。2015年4月16日,国务院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明确推进农业农村污染防治,要加快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生态文明是当前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观念指导,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又是在农村地区实现生态文明目标的途径。生态文明建设,对我国农村环境整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生态文明理念下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必要性分析

生态文明均衡性特征的需要

均衡公平的生态伦理是生态文明区别于其他文明形态的重要特征。与工业文明相比,生态文明体现出更广泛更具有深远意义的公平。生态文明是充分体现社会公平与生态公平统一、公平与效率统一、代内公平与代际公平统一的文明。在区域上,生态文明社会也必然表现为城乡之间,不同地区之间的公平以及社会生态环境均衡。但是,长期的城乡二元结构导致农村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短板,长期处于发展不足的状态,包括环境保护在内的农村公共品供给更是明显滞后。在环保政策支持、环保监管诸多方面,城市环境保护仍然是当前环保工作的重点,农村环保管理与投入支持仍显薄弱,不均衡的投入带来城乡环境卫生的严重失衡。住建部统计数据显示,到2012年年底,我国城市污水处理率已达87%,县城的污水处理率接近80%,建制镇的污水处理率不到30%,仅有8%的村对生活污水进行了处理。因此,有必要通过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提高农村环境保护公共服务水平,保障农民环境权益。

生态文明整体性特征的需要

地球是一个有机的生态整体,各组分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因此,生态文明把环境看成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把人类看作是自然界的有机组成部分。生态文明要求我们具有全球眼光,从整体的角度来考虑问题,按系统工程把握建设的各项安排,从而维护系统的良好生态功能。

农业生态系统中水、气以及土壤与各种植物、动物、微生物彼此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作用。一方面,农业生态系统自身成为我国环境主要污染源,《2013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显示,2013年COD和NH3-N排放量中农业源分别为当年工业源排放量的3. 52倍和3.17倍,分别占全国污染物排放总量的47.8%和31.7%。环境的污染不仅直接造成当地农民生存条件的恶化,造成农作物生产的损害,同时也带来公众食品安全问题。近年来,某些农村地区有色金属矿产采选和电镀、电池等行业无序发展,导致部分区域、流域的土壤和灌溉用水的重金属污染,进而造成该区域的粮食重金属超标,影响食品安全。据《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我国耕地土壤的点位超标率为19.4%,其中中度和重度污染点位比例分别为1.8%和1.1%,达5000万亩,重金属污染物镉、汞、砷、铜、铅的点位超标率分别为7.O%、1.6%、2.7%、2.1%、1.5%。因此,有必要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保障农村生活生产环境质量,确保人民的餐桌安全。

生态文明和谐性特征的需要

生态文明是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的发展形态,是对工业文明社会以控制、对抗、二分为特征的旧的发展方式的背弃。因此,生态文明建设强调生态系统的稳定与和谐,重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通过系统的思维,均衡的安排,控制环境污染,减少和避免生态破坏,形成人与自然生态系统的和谐。

农村作为半人工半自然生态系统,有着更典型的人与自然的和谐情境,在建设过程中也表现出更突出、更强烈的和谐需求。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污染物急剧增加,与此同时,农村环境治理长期缺位,导致地表水体恶化,破坏了环境,也影响了人类自身的生存。由于缺乏合理的规划,技术、资金不足等原因,一些农村工矿无序开采,导致区域性、流域性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在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同时,造成饮用水水质恶化,水土流失等生态风险剧增,造成人与自然的紧张对立。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因采矿业造成的地面塌陷灾害已达600万亩,其中损坏耕地130万亩,倒塌、损坏房屋3800万平方米。截至2012年底,全国仍有约1.7亿农村人口还存在饮水不安全问题,对群众身体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因此,有必要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保障农村饮用水安全,保障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生态文明发展性特征的需要

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是对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关系的规律揭示。离开发展侈谈生态文明是“缘木求鱼”,脱离生态文明要求妄谈发展是“竭泽而渔”。发展才能带来生态文明建设的动力、压力,才能提供生态文明建设的条件,以发展为生态和谐创造条件,以发展保障生态和谐。因此,生态文明是经济、社会、科学高度发展下的生态和谐。

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不足和保护不够的问题同时存在。长期的城乡二元结构导致农村更成为发展的“短腿”,长期处于发展不足的状态。2014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仅10489元,占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36.4%。只有基本生存环境得到改善才有发展的基本条件,因此有必要通过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确保农业生产依赖的土壤、灌溉水等能够满足优良的生产标准,积极促进区域有机食品基地建设,推动绿色农业的发展。通过良好的环境建设,改善农村生活、休闲环境,为加强农村第三产业,引进资本,发展农家游、生态游提供条件。

生态文明多样性特征的需要

生物多样性是地球生命的基础,多样性是自然生态系统内在丰富性的外在表现。生物物种及生态系统的多样性造就了地球的多姿多彩,多样性在维持气候、保护水源、土壤和维护正常的生态学过程中为人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希腊学者道萨迪亚斯认为,多样性是人类居住需求中除了安全之外的第二大需求。因此,要尊重生态文明和保护地球生物多样性,强调自然、社会的多样性存在。

农村地区保存着我国最主要的生物多样性和民俗文化多样性资源。但是由于长期缺乏公共服务,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中农村生物多样性和民俗文化多样性面临着减少和消失的危险,保护需求迫切。因此,有必要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合理规划,保护生物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

生态文明可持续性特征的需要

没有可持续的生态环境就没有可持续发展,保护生态就是保护可持续发展能力,改善生态就是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生态文明要求人口环境与社会生产力发展相适应,使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良性循环,保证世代永续发展。

农村和农业具有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保障作用,因此有必要通过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保障农村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加强农村和农业的生态文明基础支撑作用。生态文明理念下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建议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均衡性建议

城乡之间的均衡。城乡均衡化提供环境保护的公共服务,保障组织、人员的均衡,这就要求在乡镇建立专门环保管理机构,成立类似工商、水利的分支机构,如环保分局或环保所等,安排专职环保行政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

保障资金的均衡。要求按照人口比例,协调城乡环保资金,合理安排农村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经费。同时,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适当补偿生态脆弱区、生态功能区等生态红线地区的经济利益,弱化财政增收与盲目发展的联系。

软政策与硬制度的均衡。顶层的软政策必须通过部门和地方的硬制度予以实现。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也同样既需要中央社会主义新农村、美丽乡村等软政策通过顶层设计予以支持,又要通过科学严谨的制度设计,形成坚强的制度保障,保障软政策提出的要求得到贯彻落实。

软硬件的均衡。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首先需要基础设施的保障,通过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处置设施,农村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设施,畜禽养殖粪便处理设施等环保基础设施的建设,确保环境综合整治有基本的物质保障。同时,还要通过建立设施运行制度、运行技术培训等让环保基础设施得到有效的运行,避免建而不用,成为民众唾弃的“晒太阳”工程。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中既要有硬件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重视软件的制度保障建设。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整体性建议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要符合整体、综合的要求。从城乡系统以及农村生态系统的层面,总体上对各类环境问题进行统筹规划,使农村选用的技术方法和标准更符合农村的自然、社会、经济实际,做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总体规划。

要体现城乡一体化处理的整体要求。对生活垃圾,积极推广城乡一体化收运处置模式,确保农村生活垃圾最终处置的无害化。对城乡结合部,积极推动截污纳管工程,纳入城市生活污水收集—集中处理体系。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和谐性建议

首先,要对村民环境需求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做出回应。对环境破坏问题,尤其是一些典型癌症村问题,应深入调研、分析,找出问题症结,对症下药进行整治,改善环境质量,实现环境社会和谐。

其次,对生态风险地区,要特别关注人与自然的和谐。通过对荒漠化、石漠化和水土流失等生态问题的整治,保护生态系统,在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的同时,满足村民居住生活的生存安全。

此外,环境整治工作中还要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引导农民积极参与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对农村环境存在的问题、环境保护管理手段、农村环境改善措施等进行协商、征求意见或讨论,同时从环保规划制定、环境整治方案、农村企业污染监督以及环境监督评价的全过程参与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保障农民环境权益。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发展性建议

发展性要求首先表现为注重对生态经济发展的支持。只有经济发展了,才会有更强的环境改善的需求支持和整治工作的社会经济支持。因此,在环境整治过程中,需重视经济的发展。通过整治,提高农村经济竞争力,将综合整治与生态经济的发展结合起来,使之真正成为农民的需要。

发展性要求还表现为技术的进步,因此还要求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注重对实用新技术的运用,加强新技术的研发支持和应用推广,合理确定农村环境治理技术评估体系,提高技术的适用性和整治的治理效率。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多样性建议

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一是做好村庄规划,合理安排居住区、种养殖区和生态保护空间,对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区域加强保护;二是坚持在整治和绿化建设中优先选用本土物种,提高整治效果的同时,也减少外来物种入侵风险。

文化多样性保护方面,要求在细致的民俗调研和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做好村庄规划,在环境综合整治中体现乡风民俗,尊重和保护乡村文化多样性。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可持续性建议

应加强对农村可持续发展的支持。通过环境整治,加强对农业生产造成影响的工矿企业污染排放的治理,对问题村的污染土壤、污染水体等进行修复和治理,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基本的生态环境资源保障。

要建立健全综合整治工作的长效机制。建立和完善各级农村环境保护机构,在乡镇普遍设置专门的环保行政管理机构,配备专职环保行政管理人员,明确分管领导,所有行政村明确专人负责环保管理,落实农村环保队伍建设,形成“省一市(县)一乡镇一村”的各级环境管理体系。把农村环境保护和综合整治情况作为县(市)、乡(镇)领导干部环保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和干部提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并与乡(镇)村干部绩效、奖酬挂钩。制定、完善和细化可操作的农村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生产技术推广等方面的财政投入政策,逐步提高政府财政向农村地区的转移支付比例,提高农村环境能力建设的投资强度。逐步完善社会资金对农村环境保护的资金的投入、利益分成及退出机制,实现投入有途径、利益有保障、退出有办法,积极引导社会资金对农村环境保护的投资。

主要

参考文献:

[1]王金南,张惠远,关于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体系的探析[J].环境保护,2010 (4):35-38.

[2]苏德纯,土壤重金属污染与食品安全[J].世界环境,2010 (5):18-19.

环境整治重要性篇(3)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村庄环境专项整治动员大会,对环境整治突击月活动作全面部署,动员全街道上下立即行动起来,全民动手,对村庄集镇环境进行集中综合整治,尽快改善农村及集镇的环境状况,为提高村民生活质量,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今天的动员会我着重讲三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增强环境整治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环境是村庄的标牌,是村庄文明的标志。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身体健康,关系到新农村建设、率先全面达小康任务的落实,时不我待,只争朝夕,我们要充分认识环境整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1、开展环境整治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抓手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央提出了五句话20字的要求,即“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村容整洁既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又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抓手,由外而内,以环境促进发展,以环境提升生活,以环境推进文明,这是一条必由之路。

2、开展环境整治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具体体现

我们海陵区今年提出了在全市率先全面达小康的目标,这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一项实实在在的系统工程,它包含着40多项指标,其中生态环境指标是我们工作中的薄弱环节,上个月,我们进行的大规模的绿化造林就是弥补薄弱环节的重大举措之一,第一季度已悄然结束,时间紧,任务重,我们不能有丝毫的松懈,要马不停蹄一股作气切实打好这场环境整治的硬仗。

3、开展环境整治是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物质文化生活的目益提高,广大群众对环境卫生的要求越来越高,对环境污染深恶痛绝,提高农村环境卫生,改善生活质量,不仅可以充分调动广大群众搞好生产,加快发展的积极性,而且也是营造良好生产和投资环境,加快农村二、三产业发展的重要条件。从这个角度讲,开展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是一项民心工程。

4、开展环境整治是村庄现状的客观要求

近几年来,随着市区创卫活动的开展,我街道作为城效结合部积极参与,主动融入,在大规模的环境整治活动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无庸讳言,全街道的环境卫生状况,尤其是国道外的几个村包括集镇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和不足:一是脏。垃圾乱倒乱堆,河岸边、空地上、道路旁到处是,一刮风,塑料袋红的、白的满天飞;一下雨,太阳一晒,臭气熏人,行人唯恐避之不及;二是乱。乱堆乱放,草堆、杂物、建筑材料,家前屋后,横的、竖的,大的、小的,高的、矮的,齐的、乱的,各种造型,乱七八糟;乱搭乱建,障碍物,棚披,占一点,好一点,只要自己心安,哪管公共环境;乱贴乱画,最严重的是集镇沿街的墙壁上,电线杆上,虚假广告到处是,牛皮癣到处有。三是污。由于改厕的不彻底性,还有相当部分露天茅坑存在,夏季即将来临,这成了苍蝇蚊子的滋生地,疾病的传染源;由于部分村民生活的不文明,许多村庄河道污染严重,水上漂浮物一层,水体乌黑发臭,河岸垃圾遍地。

以上这些问题,有的村可能好一点,有的村特别严重,总之,都有不同程度的存在。这已经严重影响到了人民群众的生活、身体健康,严重制约着街道的发展,成为当前广大群众迫切要求解决的热点难点问题。因此,从现在开始,我们就要行动起来,广泛发动,全员参与,统一思想,坚定信心,增强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集中精力打一场环境整治的硬仗。

二、明确目标,把握重点,全面提升环境整治的实效性和长效性

经党工委、办事处研究决定,把“四月份”确定为街道“村庄环境整治突击月”,目的是通过近一个月的环境突击整治,达到“四清”即“垃圾清、茅坑清、草堆杂物清、河道清”,从而实现村容村貌,镇容镇貌的大提升。

具体要求:

第一,清理垃圾。垃圾是造成集镇村庄“脏乱差”的主要原因,必须把清理垃圾作为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的重点来抓。要集中精力对集镇所有公共场所、村道两旁、河边沟渠、房前屋后等垃圾死角进行全面清理。在此基础上,争取早日建成“户集、村收、街道中转”垃圾处理机制,垃圾定点倾倒、统一收集、统一处理。垃圾清理后,要建立“三有二无”的环境清扫保洁机制。“三有”:即一有工作网络。健全街道和村环卫清扫保洁队伍。二有环卫设施。做到街道有垃圾中转站,村有足够数量的垃圾收集点,垃圾清运、清扫器具齐备。三有保障机制。建立环卫投入机制,出台垃圾处理及集镇门前三包制度。“二无”:一是无暴露垃圾;二是无乱堆乱放。环境卫生整治是硬任务,大家都要立即行动起来,投入到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活动中来。

第二,清理河道。这是环境卫生的又一突出问题,必须加大治理力度,努力形成“水清、岸绿、景美”的河道环境。要重点对村庄内部、周边的河道、池塘进行清障、清淤。主要抓好以下工作:一是加大河道清污力度。通过清除水面上、河床上的垃圾,防止河道淤积,减少疾病传播。特别是防汛季节,上下游要通力协作,统一行动,全面清理,确保行洪畅通。二是建立河道日常管护机制。设置垃圾收集装置,建立河道日常保洁队伍。同时,将河道保洁、管护责任落实到具体人。

第三,清理茅坑。改善村容村貌,必须先改露天粪坑。要求在全街道范围彻底清除露天粪坑,村庄内,河道两侧要全面清除。同时,鼓励村民新建或改建卫生厕所,建设三格式化粪池和沼气式化粪池,提高居民家庭厕所的卫生程度,对一些设在田头地边,短时间不能整改到位的,要采取加盖或填埋等措施,彻底杜绝粪坑露天的现象。

第四,清理乱堆乱放。乱堆乱放是这次整治工作的难点,因为它牵涉到村民的个人利益,要创新思路,讲清道理,对草堆能否考虑统一集中堆放,对杂物可否要求摆放整齐,适当遮盖;牛皮癣要集中清除,刷白,集镇巷道50米视野范围内,村庄走道要全面出新,确保无乱堆乱放,无乱贴乱画,无乱搭乱建。围绕以上要求,为确保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的长效性,我们要抓好“五个结合”。

1、把环境整治与绿化造林结合起来

环境整治、绿化造林都是生态文明的重要基础。环境整治给绿化造林工作带来难得的机会,我们要从生态美化的整体出发,对垃圾清运后的空地,清理后的河塘要通盘考虑,补植林木,见缝插绿,依空补绿,顺岸排绿,着力提升环境整治的质量和水平。

2、把环境整治与为民办实事工程结合起来

今年街道确定了为民办8件实事:一是建造村庄道路3条,分别是老泰塘路、梅兴大道、黄家河西路。二是修建街道行政服务大厅。三是建成振兴技防一条路。四是实行全街道垃圾集中清运。五是建成残疾人康复训练中心两处。六是整治村庄河道6条。七是确保新农保扩保1500人以上。八是兴建梅兴农民公园。其中有4件是与环境整治相关联、相配套的,要充分利用这次环境整治,科学规划,整体考虑,及早开工,及早实施,联动推进。各村的为民办实事项目,也应该以此为契机,掀起一个实施高潮,这样上下联动,整体协调,切实改善村容村貌、镇容镇貌。

3、把环境整治与建立长效管理机制结合起来

环境整治既是一项突击性的工作,又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要力避以往的一阵风,走过场,做表面文章,要加强监管,出台相应制度,拿出切实 的措施,防止反弹,防止反复。集镇企业、商店的门前三包制度,各村村庄道路、小区保洁制度,垃圾集中清运制度,河道保洁制度,如何运作,街道相关部门、各村要周密部署,统筹安排,确保到位。

4、把环境整治与提高村民文明素质结合起来

积极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是村民文明素质的外在表现,是新农村建设中“村风文明”的重要标志,新农村呼唤着新农民。要抓住此次环境整治的契机,在广大村民中大力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教育引导广大村民、居民养成不乱扔垃圾,不乱堆乱放,人人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良好生活习惯,从而促进村民向市民转变的进程。

5、把环境整治与当前各项工作结合起来

开展村庄环境整治是四月份的重点中心工作,其他工作要无条件地服从于服务于这一中心。我们强调中心重点是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前提下,并不是抓住了中心重点,其他各项工作就不要了,就不办了,要学会十个指头弹钢琴,在突出重点的前提下,做好各项工作,要针对本单位、本村、本人的实际安排好、协调好。国道外的五个村尤其是梅兴村任务繁重,要在一个月时间内见效,特别要花大力气;国道内的5个村任务相对轻些,在完成环境整治的前提下,要统筹推进拆迁、项目建设、招商引资等工作。总之要因地制宜,因村制宜,确保实效。

三、加强领导,协调配合,确保环境整治任务圆满完成

环境集中整治是一场艰巨的攻坚战,要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必须动员足够的组织资源和社会力量,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齐抓共管,协同作战。

一要加强领导,明确责任。集中整治工作能否顺利进行,任务能否圆满完成,关键在领导,关键取决于干部的认识水平和工作力度。这次集中整治坚持“以人为本、标本兼治”和“落实制度、齐抓共管,自上而下、责任到人,集中整治、长效管理”的原则,明确各村一把手是本责任区环境整治的第一责任人。大家务必要尽职尽责,按照这次集中整治的目标要求,层层建立严格的责任制,把各项工作任务落实到具体人员,做到定任务、定进度、定责任,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街道已成立环境整治领导小组,负责整个辖区的环境整治;并组成六个环境整治工作组,下村具体指导,指导组全体人员要做到“三同”,即:共同研究环境整治计划,共同参与环境整治工作,共同参与解决处理热点难点问题,总之一句话同基层群众打成一片,共同创建清洁美好的农村氛围。机关各部门、各村、各人一定要服从统一调配、统一部署,通力协作,确保各项工作任务的圆满完成。

二要强化宣传,营造氛围。要加强宣传,发动群众,为集中整治活动营造良好氛围。通过采取出动宣传车、在主要路段设点宣传、悬挂标语、在橱窗中设专栏等方式,在全街道形成浓厚的整治氛围。要通过强有力的宣传动员,使全街道人民了解整治活动的目标和任务,认清自己在整治活动中的责任,从而积极投身到整治活动中来。

环境整治重要性篇(4)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村庄环境专项整治动员大会,对环境整治突击月活动作全面部署,动员全街道上下立即行动起来,全民动手,对村庄集镇环境进行集中综合整治,尽快改善农村及集镇的环境状况,为提高村民生活质量,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今天的动员会我着重讲三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增强环境整治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环境是村庄的标牌,是村庄文明的标志。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身体健康,关系到新农村建设、率先全面达小康任务的落实,时不我待,只争朝夕,我们要充分认识环境整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1、开展环境整治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抓手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央提出了五句话20字的要求,即“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村容整洁既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又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抓手,由外而内,以环境促进发展,以环境提升生活,以环境推进文明,这是一条必由之路。

2、开展环境整治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具体体现

我们海陵区今年提出了在全市率先全面达小康的目标,这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一项实实在在的系统工程,它包含着40多项指标,其中生态环境指标是我们工作中的薄弱环节,上个月,我们进行的大规模的绿化造林就是弥补薄弱环节的重大举措之一,第一季度已悄然结束,时间紧,任务重,我们不能有丝毫的松懈,要马不停蹄一股作气切实打好这场环境整治的硬仗。

3、开展环境整治是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物质文化生活的目益提高,广大群众对环境卫生的要求越来越高,对环境污染深恶痛绝,提高农村环境卫生,改善生活质量,不仅可以充分调动广大群众搞好生产,加快发展的积极性,而且也是营造良好生产和投资环境,加快农村二、三产业发展的重要条件。从这个角度讲,开展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是一项民心工程。

4、开展环境整治是村庄现状的客观要求

近几年来,随着市区创卫活动的开展,我街道作为城效结合部积极参与,主动融入,在大规模的环境整治活动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无庸讳言,全街道的环境卫生状况,尤其是国道外的几个村包括集镇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和不足:一是脏。垃圾乱倒乱堆,河岸边、空地上、道路旁到处是,一刮风,塑料袋红的、白的满天飞;一下雨,太阳一晒,臭气熏人,行人唯恐避之不及;二是乱。乱堆乱放,草堆、杂物、建筑材料,家前屋后,横的、竖的,大的、小的,高的、矮的,齐的、乱的,各种造型,乱七八糟;乱搭乱建,障碍物,棚披,占一点,好一点,只要自己心安,哪管公共环境;乱贴乱画,最严重的是集镇沿街的墙壁上,电线杆上,虚假广告到处是,牛皮癣到处有。三是污。由于改厕的不彻底性,还有相当部分露天茅坑存在,夏季即将来临,这成了苍蝇蚊子的滋生地,疾病的传染源;由于部分村民生活的不文明,许多村庄河道污染严重,水上漂浮物一层,水体乌黑发臭,河岸垃圾遍地。

以上这些问题,有的村可能好一点,有的村特别严重,总之,都有不同程度的存在。这已经严重影响到了人民群众的生活、身体健康,严重制约着街道的发展,成为当前广大群众迫切要求解决的热点难点问题。因此,从现在开始,我们就要行动起来,广泛发动,全员参与,统一思想,坚定信心,增强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集中精力打一场环境整治的硬仗。

二、明确目标,把握重点,全面提升环境整治的实效性和长效性

经党工委、办事处研究决定,把“四月份”确定为街道“村庄环境整治突击月”,目的是通过近一个月的环境突击整治,达到“四清”即“垃圾清、茅坑清、草堆杂物清、河道清”,从而实现村容村貌,镇容镇貌的大提升。

具体要求:

第一,清理垃圾。垃圾是造成集镇村庄“脏乱差”的主要原因,必须把清理垃圾作为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的重点来抓。要集中精力对集镇所有公共场所、村道两旁、河边沟渠、房前屋后等垃圾死角进行全面清理。在此基础上,争取早日建成“户集、村收、街道中转”垃圾处理机制,垃圾定点倾倒、统一收集、统一处理。垃圾清理后,要建立“三有二无”的环境清扫保洁机制。“三有”:即一有工作网络。健全街道和村环卫清扫保洁队伍。二有环卫设施。做到街道有垃圾中转站,村有足够数量的垃圾收集点,垃圾清运、清扫器具齐备。三有保障机制。建立环卫投入机制,出台垃圾处理及集镇门前三包制度。“二无”:一是无暴露垃圾;二是无乱堆乱放。环境卫生整治是硬任务,大家都要立即行动起来,投入到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活动中来。

第二,清理河道。这是环境卫生的又一突出问题,必须加大治理力度,努力形成“水清、岸绿、景美”的河道环境。要重点对村庄内部、周边的河道、池塘进行清障、清淤。主要抓好以下工作:一是加大河道清污力度。通过清除水面上、河床上的垃圾,防止河道淤积,减少疾病传播。特别是防汛季节,上下游要通力协作,统一行动,全面清理,确保行洪畅通。二是建立河道日常管护机制。设置垃圾收集装置,建立河道日常保洁队伍。同时,将河道保洁、管护责任落实到具体人。

第三,清理茅坑。改善村容村貌,必须先改露天粪坑。要求在全街道范围彻底清除露天粪坑,村庄内,河道两侧要全面清除。同时,鼓励村民新建或改建卫生厕所,建设三格式化粪池和沼气式化粪池,提高居民家庭厕所的卫生程度,对一些设在田头地边,短时间不能整改到位的,要采取加盖或填埋等措施,彻底杜绝粪坑露天的现象。

第四,清理乱堆乱放。乱堆乱放是这次整治工作的难点,因为它牵涉到村民的个人利益,要创新思路,讲清道理,对草堆能否考虑统一集中堆放,对杂物可否要求摆放整齐,适当遮盖;牛皮癣要集中清除,刷白,集镇巷道50米视野范围内,村庄走道要全面出新,确保无乱堆乱放,无乱贴乱画,无乱搭乱建。

围绕以上要求,为确保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的长效性,我们要抓好“五个结合”。

1、把环境整治与绿化造林结合起来

环境整治、绿化造林都是生态文明的重要基础。环境整治给绿化造林工作带来难得的机会,我们要从生态美化的整体出发,对垃圾清运后的空地,清理后的河塘要通盘考虑,补植林木,见缝插绿,依空补绿,顺岸排绿,着力提升环境整治的质量和水平。

2、把环境整治与为民办实事工程结合起来

今年街道确定了为民办8件实事:一是建造村庄道路3条,分别是老泰塘路、梅兴大道、黄家河西路。二是修建街道行政服务大厅。三是建成振兴技防一条路。四是实行全街道垃圾集中清运。五是建成残疾人康复训练中心两处。六是整治村庄河道6条。七是确保新农保扩保1500人以上。八是兴建梅兴农民公园。其中有4件是与环境整治相关联、相配套的,要充分利用这次环境整治,科学规划,整体考虑,及早开工,及早实施,联动推进。各村的为民办实事项目,也应该以此为契机,掀起一个实施高潮,这样上下联动,整体协调,切实改善村容村貌、镇容镇貌。

3、把环境整治与建立长效管理机制结合起来

环境整治既是一项突击性的工作,又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要力避以往的一阵风,走过场,做表面文章,要加强监管,出台相应制度,拿出切实的措施,防止反弹,防止反复。集镇企业、商店的门前三包制度,各村村庄道路、小区保洁制度,垃圾集中清运制度,河道保洁制度,如何运作,街道相关部门、各村要周密部署,统筹安排,确保到位。

4、把环境整治与提高村民文明素质结合起来

积极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是村民文明素质的外在表现,是新农村建设中“村风文明”的重要标志,新农村呼唤着新农民。要抓住此次环境整治的契机,在广大村民中大力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教育引导广大村民、居民养成不乱扔垃圾,不乱堆乱放,人人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良好生活习惯,从而促进村民向市民转变的进程。

5、把环境整治与当前各项工作结合起来

开展村庄环境整治是四月份的重点中心工作,其他工作要无条件地服从于服务于这一中心。我们强调中心重点是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前提下,并不是抓住了中心重点,其他各项工作就不要了,就不办了,要学会十个指头弹钢琴,在突出重点的前提下,做好各项工作,要针对本单位、本村、本人的实际安排好、协调好。国道外的五个村尤其是梅兴村任务繁重,要在一个月时间内见效,特别要花大力气;国道内的5个村任务相对轻些,在完成环境整治的前提下,要统筹推进拆迁、项目建设、招商引资等工作。总之要因地制宜,因村制宜,确保实效。

三、加强领导,协调配合,确保环境整治任务圆满完成

环境集中整治是一场艰巨的攻坚战,要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必须动员足够的组织资源和社会力量,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齐抓共管,协同作战。

一要加强领导,明确责任。集中整治工作能否顺利进行,任务能否圆满完成,关键在领导,关键取决于干部的认识水平和工作力度。这次集中整治坚持“以人为本、标本兼治”和“落实制度、齐抓共管,自上而下、责任到人,集中整治、长效管理”的原则,明确各村一把手是本责任区环境整治的第一责任人。大家务必要尽职尽责,按照这次集中整治的目标要求,层层建立严格的责任制,把各项工作任务落实到具体人员,做到定任务、定进度、定责任,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街道已成立环境整治领导小组,负责整个辖区的环境整治;并组成六个环境整治工作组,下村具体指导,指导组全体人员要做到“三同”,即:共同研究环境整治计划,共同参与环境整治工作,共同参与解决处理热点难点问题,总之一句话同基层群众打成一片,共同创建清洁美好的农村氛围。机关各部门、各村、各人一定要服从统一调配、统一部署,通力协作,确保各项工作任务的圆满完成。

二要强化宣传,营造氛围。要加强宣传,发动群众,为集中整治活动营造良好氛围。通过采取出动宣传车、在主要路段设点宣传、悬挂标语、在橱窗中设专栏等方式,在全街道形成浓厚的整治氛围。要通过强有力的宣传动员,使全街道人民了解整治活动的目标和任务,认清自己在整治活动中的责任,从而积极投身到整治活动中来。

环境整治重要性篇(5)

中图分类号:P343.9 文献标识码:A

城市内河环境是一个城市的基础环境,也是城市形象的代表之一。在城市经济建设进程不断加速的同时,作为基础建设内容,环境建设的速度稍显滞后,这就导致了严重的经济与环境的脱节。后工业化时期的城市、河流的关系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以牺牲环境带来经济增长的方式已经不适合现代城市的基本规划,而城市内河环境的综合整治带来的不仅仅是环境效益,还潜藏着巨大的经济和文化效益、社会效益。

城市内河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是一个涉及面广、技术性强、规划性强的工程,整治的过程不仅要针对内河环境的重建,还要考虑与相关工程建设之间的关系及协调性,要本着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和原则为城市提供优秀的公共基础环境。

本文主要考虑的是城市内河环境改造与整治、运营期间,对环境产生的多方位的影响。

1 城市内河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涉及到的主要项目

内河作为城市空间环境的重要组成,其主要责任和功能在于:蓄积雨洪、分流下渗、调节行洪、增补地下水资源、提高水蒸发量、缓解热岛效应。

城市内河受生活生产废水的污染导致环境问题,需要及时进行整治。环境整治的最终目的是创造一个人与环境、经济与环境和谐发展的局面,但考虑到地区经济发展与社会因素,城市内河的改造不仅要对问题进行整治,也需要进行开发与更新,在生态治河的基础上营造出功能合理、协调的空间环境。

城市内河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涉及到城市建设的多个方面,不仅包括基础性的防洪蓄水、截污等,还涉及到城市的整体规划与景观建设。因此,内河整治项目会涉及的子工程建设包括:景观工程、雨水、污水管道工程、河道治理工程等。

河道整治工程是内河环境治理的基础工程,要对河道的整体环境进行考察和分析,结合城市建设的相关规划,分段整治、分段改造。考虑工厂与生活排污的轻快,可以在河道的断面形式和断面材料上下功夫,在做好基础的整治工程的基础上建设景观面。雨水和污水管道工程是城市水利建设的一部分,管道网络的合理分布与建设是基础。

景观工程的规划与建设是城市内河环境整治的高阶段的工程,是在河道治理与污水、雨水管道工程合理建设的基础上进行的,要求在城市现有自然条件和建筑景观的基础上做好景观的建设,还要求体现当地的文化精神、做好人文建设。这也体现了景观建设从自然情趣到文化精神再到时代特征的不同层次需求。景观建设不是简单的景观罗列,而要强调自然、人文、建筑的协调性,体现城市的风格和品位,需要创造层次丰富的景观环境。考虑到城市内河的规模,开发进度不宜过快,在景观营造的同时注重自然生态系统的维持,展现城市空间的多面性,要不让自然河流被强制整改为人工渠。

2 城市内河环境综合整治的原则与开发利用方式

区域用地一体化布局,从整体角度研究城市内河的功能地位是内河环境整治的基本原则。土地、河流的多样性利用,历史建筑的发觉和以公共空间的特色改造是基础设计理念。

一般来说,城市内河的开发利用方式包括3种,分别是保护性开发利用、重建性开发利用以及保护重建并行的开发利用。保护性的开发利用模式注重对有价值的资源的保护,通过自身的维护保养与改善,恢复自身吸引力与价值;重建性开发利用是完全改变现有形态,塑造新空间;保护与重建并行的方式则是根据不同的资源需求选择不同的方式,保留地方特色的同时进行现代化改造。不同方式各有优缺点,原则上完全的重建是不尽合理的,对城市的规划也有负面影响,所以开发利用的时候大多以保护性利用和保护重建并行的方式进行。

3 城市内河环境综合整治工程的环境影响

城市内河环境综合整治工程的环境影响主要从整治期间和运行期间2方面进行研究,相对而言,考虑施工期的废水、臭气、噪音、扬尘等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整治期间的负面影响较大;而运营期,河道污染物减少、内河水质改善的正面影响居多。

讨论城市内河环境综合整治工程的环境影响,主要从施工期固体废弃物的处置、水土流失、内河底泥的疏浚与处置、河流渠道化与河流非连续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扬尘、噪声等方面进行研究。

施工期的废弃物处置主要目标是工程建设产生的建筑垃圾,要考虑自然条件的影响,比如遇到降雨天气,这些垃圾处置不当或者不能及时运走就会被冲入河道,不仅增加河水浊度,还会提高工作量,影响正常工序的进行。施工期受机械振动影响,河岸土壤将变得疏松,可蚀性大,容易造成水土流失,泥土等撒落到河中,造成河水悬浮物浓度大幅增加。因此,施工期要做到建筑垃圾及时清理,并对河岸、围堰等加强防护。

内河底泥的淤积是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工业废水、沿岸生活和工业垃圾、建筑和市政垃圾的混入造成的。底泥中的有机物组成是废水中未分解的有机成分,无机物为泥沙和无机盐。底泥成分复杂,疏浚挖掘过程中可能对周围环境产生影响。尤其是底泥风干形成的粉尘或者挖掘中的恶臭及底泥中所含的有害物质,可能会对土壤、地下水、周围环境等产生二次污染。底泥湿度高,运输不方便,可以根据相关的行业标准考虑卫生填埋或在表面喷洒固体废弃物覆盖剂等方法。

河流渠道化与河流非连续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内河整治中不考虑当地的自身情况,套用其他地方的整治模式,造成在河道、河岸的处理中简单地截弯取直,筑坝蓄水,使原来的自然河流渠道化、非连续化,对原有的城市排水系统和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影响。建议在整改时进行合理的设计,尽量保持河道的自然状态,使河流自然弯曲,采用生态护坡减少生态危害。

环境整治重要性篇(6)

一、在整治理念上求“精”,因地制宜,重塑水乡风韵

村庄环境整治需要契合实际、高点定位。“眼界决定境界、理念决定高度”,只有在理念上精益求精,才能在事业中力拔头筹、在发展中谋取跨越。近年来,我市城建投入逐年加大、城乡建设如火如荼、城市形象日新月异,但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城市化进程的提速在促进农村富裕、农民增收的同时,农村的人居环境并未因此改善。对照去年出台的江苏省基本实现现代化指标体系,乡村环境的掣肘,已成为我市冲刺“二次率先”的一块短板。与以往专项整治不同,本次村庄环境整治是全省从上至下全面铺开、持续数年的“综合战”和“持久战”,整治内容丰富、目标具体、重点突出,绝非“面子工程”。扬中地处江南水乡,岛内河网纵横、绿意盎然。统筹城乡建设、整治村庄环境、再现我市的水乡风情和魅力,关键要着力做好“水、绿、居”三篇文章。一是要重现水的灵动。城市有水则灵,灵动的水既是扬中地域特色的象征,更是城市文化品位的标志,是一种无形的资源。靓化环境要从水体整治开始,通过实施“碧水工程”,结合水利建设,开展新一轮“千河疏浚”,进一步畅通河网水系、改善河道水质、规范临水驳岸、保持水体稳定,实现河道功能性、生态性和景观性的完美统一。选取生态化的污水收集和处理方式,加快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延伸覆盖范围,提高污水收集率和处理率。打造“水清、流畅、景美、怡人”的村庄水环境。二是要突出绿的灵秀。绿色是生命活力的象征,是城市的底色。要结合国家生态市和园林城市创建,大力实施“绿岛工程”,突出骨干道路、河港沿线以及镇村出入口等重要节点区域绿化,因地制宜、见缝补绿、随行造景,努力打造以水系为纽带的滨河风光走廊,以道路为构架的绿色景观轴,以广场、游园、庭院绿化为中心的全方位绿化空间景观,形成四季有绿、季相分明、层次丰富的绿地系统。三是要挖掘居的灵韵。充分放大我市“精致、宜居”的乡村底蕴,挖掘、提升农村民居风貌和特色化水平,以集中开展“三乱”整治、实施建筑立面出新、完善垃圾清运体系为重点,通过科学、持续的整治,使村庄风貌能够体现扬色、传承历史文脉、彰显生态韵味。

二、在整治组织上求“畅”,群策群力,破除要素制约

村庄环境整治需要整合资源、全面保障。本次整治活动涉及面广、综合性强,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市“三新”建设的核心任务。我们要将村庄环境整治作为一项改善民生、造福群众的实事工程,按照“镇村主抓、部门配合、群众参与”的原则,着力强化“三个保障”,努力形成齐抓共管、合力共建的整治氛围,群策群力打赢这场环境整治“攻坚战”。首先,强化组织保障,形成整体推进的态势。进一步畅通工作体系,消除思想障碍,做到“有人管事、有钱干事、有章理事”。一是整合资源,落实责任。通过现场调研、召开现场推进会等方式,掌握整治情况,找准症结问题,明确阶段性推进重点和目标,凝聚推进合力。严格“一把手”负责制,各参与部门负责人要亲自主抓、定期过问,深入一线、解决问题,确保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二是强化协调,统筹推进。健全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与镇区、街道的挂钩联系制度,明确挂钩任务、加强信息沟通、强化政策支持。各成员单位要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切实强化大局观念,紧扣整治中心、主动承担责任,密切协同配合、合力克难攻坚。三是严格督查,务求必胜。全面落实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通过实地参观检查,结合明察暗访,开展评比活动,建立激励机制,营造比学赶超的深厚氛围,确保我市村庄环境整治工作在上级考核验收中一次通过。其次,强化资金保障,探索多元化的投入机制。村庄环境整治面广量大,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和持续的资金保障。一方面,要加大公共投入。市财政应结合年度整治计划,优先保障村庄环境整治的资金供给,整合利用各类农村专项资金,充分发挥资金使用效率。镇区、街道要转变财政支持方式,按比例严格落实配套资金,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和村庄整治效率。另一方面,要引导社会投入。各村、社区要主动发挥筹资主体作用,拓宽资金筹措渠道,引导集体经济组织、农村企业、村民、其他社会组织以多种形式参与村庄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努力构建“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多元投入机制,有效解决资金需求和投入不足矛盾。最后,强化技术保障,提升综合整治的质量。村庄环境整治技术性强,整治标准各异。要广泛开展镇村基层干部专业技术培训,着力提高其组织实施村庄规划建设和环境整治工作的水平。组织技术咨询、技术下乡活动,实地加强村庄整治的技术指导服务。及时总结已完成的11个试点村庄整治经验和典型做法,以点带面、全面推进。走出扬中,体会苏南先进的整治方略,以“他山之石”为我市村庄环境整治工作的提速提质增添动力。

三、在整治思路上求“活”,点面结合,分步分类推进

环境整治重要性篇(7)

关键词 :低碳生态城市;低碳经济;对策建议

低碳经济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一系列威胁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问题而出现的概念。低碳经济的特征是低污染、低排放、低能耗,这与可持续发展理念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目标是一致的。以低碳经济促进城市发展转型,建设生态绿城,以生态低碳环境提升城市的竞争力,从而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在城市转型中,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治理是一项惠及民生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任务,也是推进城市建设和发展,促使城市转型的有效措施。

一、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是低碳生态城市建设的有效措施

锦州低碳生态城市建设与发展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设以人为本、低碳生态、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社会为目标。锦州市开展的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的目标是建设畅通、整洁、生态、宜居的家园,这个目标的实现将极大提升锦州低碳生态城市建设的水平。开展市容环境综合整治是推进锦州全面发展的现实需要,对于锦州实现跨越式发展,推动锦州低碳生态城市建设,提升锦州城市形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城市环境整治是提升城市形象和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全球化、市场化、信息化、工业化、城市化等使城市进入全方位竞争之中,谁能脱颖而出,取得发展的先机,取决于其广泛的影响力,取决于城市的良好形象。纵观国内外,通过城市综合整治提升品质的城市举不胜数。巴塞罗那通过奥运会进行的建设和环境整治、北京通过举办奥运会的环境整治、上海通过世博会的环境整治、沈阳通过全运会的环境整治都提升了城市的品质,改善了投资环境,提升了城市竞争力。锦州在城市综合整治中,以低碳生态的宜居城市建设,提升城市形象,将会提高锦州城市的竞争力。

2.城市环境整治是推动低碳生态城市建设的催化剂

城市化是每一个国家社会发展的必然历史过程,却加大了城市基础设施的负荷,出现了交通、环境、居住等各种城市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是摆在政府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解决锦州各种城市问题的途径是通过环境整治来推动低碳生态城市建设,倡导绿色出行,低碳消费,保护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城市的发展是一个不断更新改造的新陈代谢的渐进过程,而环境整治则是城市更新的一种手段。低碳生态城市的建设可以促进锦州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改善城市形象,提高城市核心竞争力,是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催化剂。

3.城市环境整治要达到促使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目的

城市环境整治是一个经济环境、社会环境、文化环境、物质环境等多种环境因素共存互动、相互交错的复杂过程。涉及城市道路基础设施改善、城市交通整治、提高城市道路景观、提高市民公共活动空间、保护历史文化古迹、城市经济的开发与运营等项目。只有将上述要素整合在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中,才能收到良好的综合效果。通过城市环境的综合整治,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发展循环经济,为低碳生态城市建设打好基础。

二、建立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的综合整治模式

1.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的要实现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环境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体系,包括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等政治、经济、文化等许多要素。我们所说的城市环境是指城市的物质环境,是围绕着人群的空间及其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总和。城市环境问题是随着城市的发展而产生的,特别是产业革命以后,震惊世界的公害事件不断发生,各国政府和人民开始意识到环境的重要性,也就开始了环境整治的实践。西方发达国家的环境整治从50年代的起步阶段、到今天的城市环境治理的可持续发展阶段。中国的城市环境治理则是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期,逐渐成为中国城市发展的重大问题。

1973 年8 月,全国第一次环境保护会议召开,揭开了环境保护的序幕,1983 年12 月国务院召开第二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将“环境保护”作为一项基本国策确定下来。1984 年10 月,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了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是城市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责。1990-1991年将环境数据统计首次列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0年后,中国城市开始转向生态环境治理,提出经济、社会与环境要协调发展,我国城市环境整治工作进一步深化,城市环境步入环境质量全面改善阶段,城市的生态建设与可持续发展能力成为城市环境整治的方向。

2.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的综合整治模式

城市环境整治的概念最早出现在西方20 世纪60、70 年代,其内容包括城市用地功能的调整,基础设施的改造,建筑的修复与改建,城市空间环境改善。具体来说,调整城市功能结构布局;完善公共服务和生活设施,美化环境;整顿改善城市道路系统;对历史文化古迹的保护与利用等。由此可见环境整治是一个逐步完成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是一项长期的任务。需要注重整治的阶段性目标,处理好近期与远期的关系,保持城市发展的可持续性。应建立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的综合整治模式,取得综合效益。

三、锦州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的对策建议

1.充分发挥科学规划的先导作用

锦州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必须充分发挥规划的先导作用,坚持“先规划后建设、先设计后整治”的原则,并将规划作为锦州城市环境长期建设、维护与管理的依据。要完善顶层设计,合理规划布局,确保城市各类基础设施符合规划,科学合理,实行锦州城市环境规划和建设的常态化、规范化和制度化管理,建立和完善城市环境整治的长效机制,不断提高现代化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水平。

2.依托辽西走廊文化特色资源制定整治的目标和思路

辽西走廊则是连接东北和华北的重要通道。辽西走廊以厚重的历史文化、重大的标志事件、经典的山海奇观,蜚声中外。锦州作为辽西走廊上的一个重要城市,得天独厚的文化历史资源,继承并利用好,可以形成锦州的地域特色。锦州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就要依托辽西走廊文化的特色来制定建设和发展的目标。锦州市委、市政府已经明确了“畅通、整洁、生态、宜居”的环境整治和建设发展目标,如何将目标细化为具体的措施,需要在精细上下功夫,在突出特色上做文章。为此我们提出环境整治总体思路是:以战略眼光谋划城市发展,以科学规划提升城市品质,以辽西文化优势彰显城市特色,以生态宜居和谐塑造城市形象。根据这个总体思路,综合考虑锦州城市功能定位、建筑特色、历史文化、自然环境条件等要素,提出整治的具体项目和方法。

3.要充分论证整治的内容、标准和依据

城市综合环境整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进行规划的项目繁多,因此需要阶段性目标。我们提出急待解决的规划项目应当包括:环境卫生整治、市政道路整治、建筑立面整治、停车秩序整治、居民小区楼院整治、违建占用公共空间整治、园林绿化带整治、公路铁路两侧环境整治、建筑工地整治等。有了明确的整治项目还不够,需要制定这些项目整治的标准、要求、技术规范、成果的标准,以及整治的法规、规划对策、技术措施等的依据。没有标准和依据的整治,只能是盲目的整治,缺乏系统性、科学性、可行性,不可能收到理想的效果。

4.利用自然生态优势打造宜居的山水园林城市

锦州四面环山,两条河流穿城而过,濒临渤海,这样的自然生态环境是不多见的。但是锦州把山、水、海、城融为一体进行城市建设的理念缺失,没能把锦州打造成为城在山中、水在城中、海在城边的山水城市形象。锦州应当打造山城、水城、海洋城、古城、英雄城为一体的山水历史文化名城形象,在城市建设和综合整治中,体现山、水、海、城各要素,实现“显山、露水、滨海、见城”的目标。让山在城中留,让锦州城市回归自然,回归自然的天然美,就是要做到“山”与“城”的融合,改变“见山不用山”的现象;让水在城里游,城市中的两条河流整治,要综合规划,水与城设计规划一体考虑,锦州城市建设的现状是“见城不见水”;让文在城中延,锦州有着千年的文化底蕴,是辽西历史古城,辽西独特的历史文化脉络是锦州城市的灵魂,

总而言之,通过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加快完善城市综合服务功能,为市民提供安全、舒适、方便的市容环境和公用设施。在整治中要注重现代化城市公共空间和历史文化场所的融合,提升人文环境价值。做到高起点策划、高标准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水平管理、高效能利用,全方位提升城市品位和核心竞争力,把锦州建成文明、整洁、有序、充满生机活力的城市,提高锦州低碳生态城市的建设水平。

课题名称:

本文是2013年度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课题(课题编号L13DKS022)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环境整治重要性篇(8)

关键词 :赛会;城市;环境整治

为迎接青奥会,全面提升城市环境形象,南京市正在开展“大干一百天、环境大扫除”行动,旨在短期内彻底消除南京环境“脏乱差”现象。青奥会开幕在即,要在100天内彻底解决城市顽疾,难度之大可想而知。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在筹办大型赛会上积累了丰富经验,他们的做法值得借鉴。

一、国际大型赛会举办城市环境整治经验

1.精细的目标任务是环境整治的行动指南

城市环境整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的部门多且任务繁杂,需要理顺部门关系、健全相互协作机制,制定精细目标任务,逐个攻破,逐期推进。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为了成功举办大型赛事,有效对城市环境集中整治,均较早地提出了精细目标和实施任务。北京市确立了三年三部曲的工作计划,提出“2006年治乱、2007年见新、2008年添彩”目标,制定出“三净、四新”标准,即:乱搭乱建拆干净、乱贴乱画刷干净、乱堆乱摆清干净,两侧楼房粉饰一新、沿街门脸修葺一新、广告牌匾设置一新、绿化植物改造一新。上海市出台了《市容环境建设600天行动纲要》,确定了“三大工程30项任务”,纲要具体细化到任务、配套项目和季节性项目。深圳制定了《迎大运创全国文明城市标兵200天行动纲要》,分别就水治理、大气治理、绿化美化市容等采取十项行动计划。

为了迎接青奥会,南京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城市环境建设,先后开展了“千日行动计划”、“动迁拆违治乱整破”行动、“363”计划和“9322”行动,但城市“脏乱差”现象并未根除。很大程度是由于在城市环境整治上,没能较早地、系统地提出整治目标和实施任务,并围绕目标进行细化、分解和实施。因此,全市“百日大扫除”应该制定详细目标任务,并将任务分解到各个部门、地区和相关责任人。

2.抓住重点是环境整治的有效手段

城市环境的改善和提升,特别是要在短期内取得明显成效,需要政府各部门采取各项专项整治活动。2008年,北京市将环境秩序整顿治理作为工作重点,着重开展了改造“城中村”、拆除违法建设、治理重点大街和重点地区、整治广告牌匾、开展新农村环境建设等各项专项整治活动。2010年,上海着力加强了对乱设摊、乱张贴、乱发小广告等市容环境“顽症”进行综合治理,并取得显著成效。广州市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从2008年下半年开始推进,主要包括建筑立面粉饰,社区雨污水分流改造,园林、绿化美化,道路升级改造,夜景光亮工程,社区综合整治等六方面内容,共计919个具体项目。

城市环境治理职能分属在市政府的不同部门,城市环境改善需要涉及环境治理职能的各个相关部门通力合作。其他城市经验表明,解决城市环境问题不仅需要全面突击,更需要各个击破,各相关部门和地区要围绕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开展好各项专项整治。当前南京主要围绕城市环境中存在的卫生死角、污水横流、城市“牛皮癣”、乱搭、乱建、乱摆现象以及高速公路两侧绿色通道和快速道路、进城进区主要出入口道路两侧、青奥会场馆附近城市环境开展各项专项整治行动。

3.公众广泛参与是环境整治的力量源泉

群众是优美城市环境的最大受益者,城市环境的整治应该得到他们的支持和响应。北京召开“2008”环境建设志愿行动万人誓师大会,动员社会单位落实市容环境卫生责任区的同时,还启动了万个“环境建设志愿服务监督岗”。上海把“发动群众、依靠群众”作为根本方法,力求环境整治得到群众的理解、支持和配合。上海世博会开幕前一个半月,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群众性集中清洁城市环境行动,2010年全市约有610 万人次参与“环境清洁日”及其他迎世博清洁环境行动。广州在亚运会举办前和举办期间,发动“我的门前我清洁”行动,重点加强了主要道路沿街门前环境卫生责任制管理,积极发动沿街商店和居住小区市民积极参与。

南京市委书记杨卫泽针对当前南京城市环境存在的问题指出:“问题在于政府包办一切,没有把整治环境变成老百姓自己的行动。老百姓身边的琐事政府部门没当回事,而只重视面子上的事情。”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在举办赛事过程中,城市环境之所以能得到明显改善,一方面得益于政府强有力的执行力,另一方面还得到了市民的积极响应和广泛参与。通过全市的宣传和发动,南京市民已发动到“百日大扫除”行动中来,对城市环境存在的问题进行提示和监督,配合政府各部门做好整治和改善工作。但当前南京市民的参与度与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市民相比还有差距,在提高环境意识、规范环保行为和参与环境整治上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4.长效制度设计是环境整治有力保障

筹办大型赛会是提升城市环境的催化剂,举办城市应以赛会为契机,摒弃短期行为,着眼长远功效,突破体制机制制约,完善长效制度设计,推进环境整治常态化。广州积极探索建立环境整治长效机制,秉承“办赛事”与“办城市”并举的理念,不断完善城市环境整治、建设和管理的各项长效机制,先后制定实施了两部地方性法规、18个政府通告以及一系列工作方案。上海市从机制、制度入手,重点完善和推进了“深化市容环境责任区制度”七个方面,包括长效管理制度,为持续改善环境秩序提供了机制保障。深圳在筹备大运会期间,制定了深圳城市环境整治总体实施方案和12个专项方案,从法规层面保障了深圳城市环境显著改善。

南京历次城市环境整治收效不明显的重要原因就是缺乏长效机制,环境治理措施缺乏可持续性。由于标准、规范和制度的缺失,一些部门、街道工作机制不健全,工作时好时坏,力度时紧时松,未达到白天黑夜一个样,大街小巷一个样,检查不检查一个样,城市环境管理上存在主观性和随意性。经验表明,南京“百日大扫除”要取得成效,不能把这次行动看作是赛会前的简单“大扫除”,而是短期内探索长效制度,研究制定相应法规和行政管理措施,促使全市城市环境管理从“根”上得到提升的机会。

二、南京城市环境整治的对策建议

当前开展的全市城市环境整治,需要思想再统一、认识再提高、目标再明确、协调再一致,严格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要求,全面改善市容市貌,以崭新的城市形象迎接青奥会。

1.分解目标、明确责任,加强督查,确保环境整治任务落到实处

一是完善好目标任务。建议制定全市统一的城市环境行动计划,并将计划分解到各项任务,确保做到整治有计划、无盲区。二是明确责任。将目标任务层层分解,与各部门、各区、各街道,与社区和辖区内的相关单位层层签订责任书,实行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防止出现遇到问题互相推诿扯皮现象。三是强化督查。市纪委要根据《关于全市纪检监察机关在“大干一百天、环境大扫除”行动中加强监督执纪强化纪律保障的意见》,对全市环境整治工作进行全程监督,做到铁面执纪、严肃问责。

2.突出重点,强化措施,开展各项专项整治行动

围绕城市环境存在的各种突出问题,开展好各项整治行动,力求重点领域实现突破。一是开展集中清理垃圾死角行动。以背街小巷、开放小区、农贸市场为重点,集中时间、集中力量开展环境卫生大清理,全面清除各类垃圾、渣土和废弃物,确保不留卫生死角;二是开展整治流动摊贩行动。坚持严格管理,对市区主干道的摆摊设点要进行全面清理,坚决取缔,同时对经营市民生活必需的早点、修配、餐饮等摊点,要实行定点经营,统一管理;三是开展拆违整治行动。针对破坏城市环境的各种违法建筑、违法广告和占道经营等违法设施一律要无条件拆除,对未完成目标任务的相关责任人要严肃追责;四是开展整治流浪乞讨人员行动。制定加强对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的有效措施,严格限制重点街区和行车路面的违法乞讨行为,做好救助、劝离工作。

3.制定标准,完善法规,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一是制定好城市环境整治标准。南京要以“现代化国际性人文绿都”作为城市定位的名片,制定较高的城市环境标准,力争使全市总体环境面貌与自身定位一致,与国际大都市和国内先进城市接轨;二是完善法律法规。尽快在社会治安、道路交通、环境保护、市容环境、广告管理等领域制定临时性行政管理措施,一些措施在青奥会之后可上升为政府规章;三是建立整治工作常态化机制。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将当前各项环境整治工作常态化,不搞刮风式的花架子,真正获得群众的信任与支持。

4.注重宣传、广泛发动,营造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

一是广泛开展城市环境治理宣传。全市新闻媒体、各单位宣传部门要通过典型案例,对城市环境中存在的各种“脏乱差”等现象进行曝光,努力使人人知晓环境治理、人人支持环境治理、人人参与环境治理;二是积极开展环保意识教育。引导城市市民提高环境卫生意识,摒弃乱丢垃圾、随地吐痰等不良习惯,培养良好的生活习俗和卫生习惯;三是发动公众积极参与。积极发动城市志愿者,设立环境建设志愿服务监督岗,对全城环境状况进行全方位的监督。开展“我的门前我清洁”和“城市环境集体大扫除”等活动,让更多的市民参与其中。还要积极鼓励公众对城市环境整治工作提出各项合理化建议,政府要充分听取和吸收群众的意见和呼声。

参考文献

[1]赵凤桐.全力以赴做好城市环境建设工作确保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J].城市管理与科技,2008(02).

[2]陈建华,李晓晖.2010年亚运会与广州城市发展[J].城市规划,2010(03).

[3]程清文,高翔.世博会对上海城市环境的优化[J].第8届中日韩国际风景园林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5(10).

环境整治重要性篇(9)

第一阶段,广泛开展宣传发动。会议结束后,各镇场要层层召开动员会议,广泛开展宣传发动工作,进一步提高农村干部群众对搞好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充分调动广大干部群众参与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要认真研究制订工作方案,明确工作的总体目标、阶段性任务、完成时间表和具体的工作措施,并将具体工作任务进行分解落实,促进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的顺利开展。

第二阶段,集中开展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大行动。从本月15日开始到月底,各镇场和县直有关职能部门要集中人力、物力、财力,统一开展环境卫生综合整治行动。在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行动中,各地各有关部门重点要抓好四项整治:一是抓好国道、省道、县道、镇道、村道"五道"两旁乱堆乱放和乱搭乱建的整治;二是抓好各镇镇区、集市和主要街道环境卫生的整治;三是抓好农村房前屋后排水沟、杂草、垃圾堆以及乱搭乱建的整治;四是抓好灾民集中重建点环境整治和配套建设。

第三阶段,开展检查评比。县爱卫会要研究制订全县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建设的检查评分标准、考评办法和奖惩措施,从本月底到下月初,县委、县政府要组织检查考评组,对各地各部门开展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情况进行检查评比,重点对国道、省道、县道、镇道、村道,各镇镇区、集市和主要街道,以及农村村容村貌综合整治的情况进行检查验收和评分排名次,好的要通报表扬,差的要通报批评并落实整改。

二、要充分认识搞好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搞好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建设是中央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一项重要内容,中央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20字"总目标要求,是一个互相联系、互为因果的有机整体,其中生产发展是关键,生活宽裕是根本,乡风文明是保障,村容整洁是形象、管理民主是基础,五者缺一不可.当前,干部群众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理解普遍还存在认识上的误区,认为农村生产发展起来了,农民收入增加了,新房盖起来了,就是社会主义新农村。这是一种错误、片面的认识。按照中央新农村建设"20字"总目标的要求,我们要在大力发展农村经济的同时,必须重视抓好村容村貌和环境卫生的建设,切实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环境,给农村面貌带来看得见摸得着的实实在在变化,这样才能真正抓住新农村建设的根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才能深入人心,才有长久的生命力。但从目前我县农村的实际情况来看,环境仍然十分落后,"一条街,两排房,后面臭水塘,到处垃圾场"是镇区环境的普遍现象,部分国道、省道、县道、镇道、村道两旁乱堆乱放和乱搭乱建问题十分突出,大多数乡村环境十分落后,建设没有进行科学的规划,房屋到处乱搭乱建,垃圾乱倒乱扔,禽栏畜舍紧挨民房,排污排水设施建设滞后,到处污水横流,垃圾遍地,村容村貌脏、乱、差问题非常严重。这不但影响了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而且也严重制约了农村面貌的改变和经济发展环境的改善。对此,各级各部门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切实把抓好农村环境卫生的综合整治和建设,作为为群众办好事实事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切实加强领导,广泛进行宣传发动,迅速在全县范围内掀起一场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的热潮,以切实改变目前农村环境卫生脏、势差的面貌,进一步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环境。

三、工作要求

搞好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建设是一项与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民心工程,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紧密配合,齐抓共管,务求实效。重点要落实好以下五项工作措施: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为加强对全县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县委、县政府决定成立全县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县委副书记廖利胜同志任组长,副县长庄少伟同志任副组长,县卫生局、教育局、民政局、建设局、交通局、公路局、水利局、环保局等有关职能部门为成员单位,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主要负责抓好全县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检查指导工作,办公室设在县卫生局,成员从有关职能部门抽调。各镇场也要相应成立由党政一把手亲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的领导小组,切实加强本辖区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县卫生、教育、民政、建设、交通、公路等部门也要成立由主要领导任组长的领导小组,以确保各项工作的扎实有效开展。与此同时,要切实抓好工作责任制的落实。各镇场要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把搞好辖区内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作为当前的一件大事来抓,认真研究落实工作目标责任制,将镇道、村道、镇区、街道和村庄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的目标任务进行量化分解,分工落实有关部门和镇、村干部包干到具体地段、具体区域和村组,实行包地段、包区域、包整治和日常管护的"三包"责任制。同时制订相应的奖惩措施,做到明确任务促落实,倒计时安排时间催落实,严肃纪律保落实。县直有关部门要按照各自的职责分工,制订落实相应的工作目标责任制,把责任落实到人。县城各机关团体和企事业单位要认真按照"门前三包"和责任地段的要求,落实专人做好"三包"和责任地段范围内杂草和垃圾杂物等的清理和日常卫生保洁工作。各镇场要参照县城环境卫生"门前三包"和落实责任地段的有关要求,切实落实好镇区各商铺住户、机关团体、事业单位、学校和各村(居)委的"三包"责任制和责任地段,切实建立健全农村环境卫生管理的长效机制,避免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建设工作出现"一阵风"。

(二)加强协调,齐抓共管。在开展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中,各镇场和县直部门要按照以块为主、条块结合的原则,做到明确任务、分级奔责、上下联动、全面推进。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的主战场在农村,工作主体在镇、村.各镇场党委、政府要切实增强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积极采取措施,层层进行动员部署,广泛发动农村干部群众,迅速掀起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行动高潮。要针对辖区内环境卫生的突出问题和重点部位,集中力量进行突击清理整治,重点抓好镇区、镇道、村道两旁乱堆乱放、乱搭乱建和杂草树木的清理整治。要派出工作组,深入到各村各片进行宣传发动和加强检查指导,组织农村干部群众开展环境卫生大扫除、大整治行动,以及统一开展卫生防疫和除"四害"工作,使农村各地有一个干净卫生整洁的环境欢度春节。同时要抓好农村垃圾集中堆放点和改水、改厕等各项配套建设,促进农村环境卫生在软、硬环境上得到同步改善。县直有关职能部门要切实增强责任意识,树立全局观念,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要求,积极为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行动推波助澜,共同把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抓好、搞好。卫生部门要发挥指导和协调职能,积极支持帮助各地开展农村环境卫生整治、除"四害"及卫生防疫工作,同时要牵头抓好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的督促检查工作,促进全县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教育部门要及时召开动员大会进行宣传发动,并在期未考试结束后组织全县广大师生上街上路、进村入区开展清洁卫生活动,推动各地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的深入开展,营造全民大搞卫生运动的良好氛围.交通公路部门要按照各自的管护范围,组织人力物力抓好国道、省道、县道两旁乱堆乱放的垃圾杂物、杂草树木和乱搭乱建的清理整治工作,保持道路两旁环境的整洁美观。建设和环保部门要深入各地指导做好垃圾集中堆放点、填埋场和排污设施的规划建设,安监部门要协调电力、电信、和广播电视等单位,组织队伍深入到各地进行检查指导,对电话线、有线电视和供电线路"三线"交越和乱拉乱挂等问题进行集中整改,以进一步改善村容村貌和确保安全。

(三)广泛宣传,营造氛围。各镇场要通过印发《给群众的一封信》和宣传车、标语等形式,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使搞好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建设的重要意义深入人心,发动农村干部群众积极投入到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的热潮中去。县广播电视台要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做好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行动的专题报道,深入挖掘正反两方面的典型事例,正面的要褒扬,反面的要曝光,为农村环境卫生综合建设营造一个良好的舆论氛围。教育部门要在全县各中小学组织开展"小手牵大手,共建卫生整洁家园"主题活动,以进一步增强家长的卫生意识和环保观念,使保护农村环境卫生成为广大农民群众的自觉行动。县共青团和各青年组织要组织动员团员开展清洁卫生活动,县妇联和妇女组织要把"维护环境卫生,从每个家庭做起,从我做起"作为开展"双文明"活动的一项主题。县文明办要组织各地深入开展以创建和谐家庭、和谐村组、和谐村镇为主题的"三创"活动,大力倡导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塑造新乡风、村风、民风。宣传部门要加强宣传引导,深入开展"除陋习、树新风"的宣传教育活动,引导教育群众提高卫生意识和公德意识,树立人人都来自觉保护环境卫生的新风尚。

环境整治重要性篇(10)

[中图分类号] F301.2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4)-1-177-1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环境的要求变得越来越高。自从美丽中国概念的提出,各地都在积极加强生态文明的建设,保护环境,加强生态建设是关系到我国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举措。土地资源是环境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具有的生态价值十分巨大,当前我国的土地资源在利用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利用生态文明建设的契机,加强对土地资源的整治,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手段。以土地的综合整治手段作为土地资源的重建或者恢复的关键,对于提升人们的生活环境,推进美丽中国的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土地的综合整治包括很多内容,土地整治过程也必须要贯彻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满足生产能力、生态环境、经济等方面的可持续发展。

1生态文明与土地综合整治相关概念

1.1生态文明建设与土地综合整治之间的关系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人们对生态文明的要求越来越高,给人类的生产生活营造一个清新、洁净、舒适的环境,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土地的综合整治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其目的是为了通过整治提高土地的承载能力,为生态文明的可持续发展和建设提供一定的空间。土地的综合整治是生态环境的改善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出发点。两者之间的关系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生态文明的建设离不开对土地的综合整治。因为土地资源作为一种重要的、普遍的生态资源,必须要对其进行科学、系统的规划和整治,才能保证生态平衡,同时,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由于一味地追求发展,有一些建设用地,导致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因此,要通过土地的综合整治,加强生态环境的建设,科学合理的土地整治还可以增加土地数量,以此可以对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些资金缺口进行弥补。第二,通过对各个区域的土地利用过程中存在的各种生态问题进行分析,找到出现问题的原因,可以针对具体的问题和成因进行生态环境的改善以及生态文明的建设。通过对具体的土地问题的整治,可以提人们的生活环境,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改善当前的土地格局,实现各种资源的有机整合,并且还可以保护原生生物群落以及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2土地综合整治的任务

土地的综合整治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进行整治的过程中,要不断优化土地的利用格局,提高利用率,并且加强与土地生产有关的各种行业的发展,促进百姓的收入增加,同时又要兼顾生态环保的原则,进行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土地的综合整治面临任务较多,归纳起来有几个方面。第一,要将生态环境的保护与经济的发展相结合,通过有效的土地整治,优化土地的布局,可以有效地对土地资源进行利用,节约土地资源,为经济的发展提供更多的空间。第二,要担任修复生态环境的任务。对土地的综合整治中,要对当前造成环境污染的各种土地进行生态性的重建和恢复,以恢复土地本来具有的生态功能,比如对水土流失的防治。第三,要创新具体的土地整治技术,由于土地资源与周围的很多其他资源,如土壤、水、大气等都是息息相关的,因此进行土地综合整治的过程中,要创新相应的工艺体系,在保证发展和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加强对土地资源的利用。

2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如何加强土地综合整治

土地综合整治对生态文明建设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土地整治过程中要结合生态环保的理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树立土地综合整治的相关理念。首先要树立生态环保的理念,土地资源与周围的其他资源都是息息相关的,相互联系和制约的,因此在具体的整治过程中要处理好土地与其他资源之间的关系,在治理过程中也要贯彻环保的理念。其次要树立法制的观念,在具体的政治过程中,要加强法律的约束性,依法进行土地的综合整治,不能肆意而为。第三,要利用信息化进行土地整治。在土地整治过程中,要树立信息化管理的观念,利用各种先进的信息化的手段进行各种资料的收集,建立相关的数据库,提高土地综合整治的效率。最后,在整治过程中,要尊重群众的意愿,当前很多土地的所有权还是农民,因此在土地整治过程中,要让村民参与进来,保证他们的主体性。

(2)在土地整治过程中要因地制宜。对不同的地区进行土地整治,要根据当地的具体实情采取相应的措施。比如对西部地区,由于当地的生态环境比较脆弱,沙漠化现象比较严重,因此在土地整治中的重点是对生态环境进行修复和保护,而在中东部地区,大多以农田为主,对土地的集中整治重点应该放在农田的整治方面,将农田与生态景观的功能相结合。这是在全国大范围内进行土地整治的一个原则。在每个具体的地区,进行土地整治时,应该要加强对城市边缘区的土地的利用,除了具有保障人们生活的功能之外,还应该加强土地的其他功能,如热岛效应、雨洪管理、休闲娱乐等;而在远离城市的区域,则要考虑到土地的水土保持、生态多样性、乡村旅游休闲等,而且不同的地区要结合当地的特色进行土地整治。比如对于利用型的城市,要加强土地的旅游休闲功能的开发,对以农业为主的地区,要加强对土地的农业价值的开发,多种植农作物。

(3)在土地整治过程中,不断创新整治技术。土地整治的目的是为了促进生态文明的建设,因此在土地整治过程中,要结合生态文明的理念,不断创新整治技术。比如尽量少使用混凝土,确保土壤中的各种微生物的生活环境;如尽量减少使用大型机械的频率,保护土壤的熟化层、物理性质等,在土地整治过程中要对土壤进行归集保护,返填一般使用人工或者小型的农机。

3结语

土地综合整治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两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当前的土地综合整治面临的任务还比较严峻,为了不断提升生态文明建设的水平,在加强土地综合整治的过程中要结合生态的理念,进行因地制宜地整治。

上一篇: 化学纤维的应用 下一篇: 运输规划方法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