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波罗登月计划汇总十篇

时间:2022-01-26 18:58:08

阿波罗登月计划

阿波罗登月计划篇(1)

事后,一个专门小组对这场事故做了详尽的调查,但没有弄清着火的确切原因。他们对事故做了鉴定,最可能的起火原因是指令舱内的导线发生短路,而阿波罗指令舱内使用的100%氧气又使火势加剧。另一个导致航天员死亡的因素是航天员进入座舱的舱门需要90秒才能打开。这场火灾导致了NASA重新评估阿波罗航天器舱内所使用的材料,并对指令舱进行了大规模的修改。

这次任务的名称原本是AS-204,但任务后3位航天员的遗孀认为NASA应该保留“阿波罗1”号的名称,希望人们不要忘记这次事故。

作为“阿波罗”计划中首次执行的载人任务,“阿波罗7”号发射于1968年10月11日。整个任务全长11天,也是美国首次成功的3人航天任务。由于本次任务不需要登月舱,“土星4”号B火箭作为运载火箭被首次使用。“阿波罗7”号的成功使NASA对载人航天事业以及在1970年之前登月恢复了信心。“阿波罗7”号完成了首次美国太空电视直播,也是整个计划的载人任务中唯一在肯尼迪航天中心的34号发射台发射的,后续的任务都在附近的39号发射台发射。

作为“阿波罗”计划中第二次载人飞行,“阿波罗8”号是人类第一次离开近地轨道,并绕月球航行的太空任务。“阿波罗8”号同时还是“土星5”号的第一次载人发射。

原计划中,“阿波罗8”号应该首次使用登月舱。但当第一个登月舱模型1968年6月被运到卡纳维拉尔角时出现了上百个问题。登月舱的主要承包商格鲁曼飞机工程公司预测登月舱最早要到1969年2月才能做好发射准备。阿波罗太空船办公室主任乔治・洛于8月提出了一个解决办法:NASA可以在1968年12月进行一次只携带指令,服务舱的任务,但不是重复“阿波罗7”号在近地轨道飞行,而是将指令/服务舱一直飞到月球。这是NASA原本要等到“阿波罗10”号才能测试的程序。这次计划的改变也有来自中央情报局担心苏联于12月先于美国进行载人环绕月球飞行,致使美国在太空竞赛中再次落后的原因。

由于任务的突然决定,NASA只针对“阿波罗8”号做了几个月的准备。计划中包括的硬件只被使用了几次:“土星5”号此前只发射过两次,而“阿波罗”计划中也只执行了一次载人任务。但是,“阿波罗8”号任务的成功为完成约翰・肯尼迪在20世纪60年代登月的计划铺平了道路。

在1968年12月21日发射后,飞船在太空中航行了3天才到达月球,并围绕月球轨道飞行了20小时,拍摄了大量的月球照片,以及第一张“地出”。在3位航天员眼里。月球是“广阔,寂寞,又有些难以接近的星体。或者说是广阔的空虚”。在平安夜时他们在月球轨道中向地球做了电视直播,这次直播创造了当时的收视纪录,也是历史上观众最多的电视直播之一。

由于登月舱的进度比预计延迟了几个月,首次使用登月舱的任务直到1969年初才执行。

“阿波罗9”号于1969年3月3日发射。10天的任务中,登月舱在地球轨道中正常运行,证明了其独自飞行的能力并重新与指令,服务舱对接。

从这次任务开始航天员为航天器命名:登月舱因其外形被称为“蜘蛛”,而指令舱被运到航天中心时的塑料包装使航天员们想到了“橡皮糖”。

任务期间,大卫・斯科特和拉塞尔・施威卡特进行了第一次双人舱外活动;施威卡特检查了航天服独立的生命支持系统(之前的航天服都有系绳与太空舱连接)。

之后,指令长詹姆斯・麦克迪维特和施威卡特一道驾驶登月舱与指令舱分离,在分离和重新对接时分别测试了登月舱降落部分和起飞部分的推进器。

在“阿波罗9”号地球轨道中测试了登月舱后,“阿波罗10”号将登月舱带到了月球轨道。

本次任务是“阿波罗”计划中第一次在39B发射台发射。“阿波罗10”号于1969年5月侣日发射,在测试中,登月舱离月球表面仅156千米。截止到2001年,“阿波罗10”号在1969年5月26日从月球返回地球途中创造了载人航天器的速度纪录:39897千米/小时(11.08千米/秒)。

“阿波罗10”号的指令舱目前在伦敦的科学博物馆展出。登月舱的起飞部分目前在环绕月球的轨道上飞行,它是“阿波罗”计划所使用的登月舱中唯一仍然完整的起飞部分(“阿波罗9”号以及“阿波罗13”号的登月舱起飞部分在地球大气层中被烧光了;“阿波罗11”号的登月舱起飞部分留在了月球轨道,最堡坠落在了月球表面;“阿波罗12”号、“阿波罗14号”、“阿波罗15”号、“阿波罗16”号及“阿波罗17”号的登月舱起飞部分都按计划坠落在了月球表面。

“阿波罗10”号完成了所有测试登月舱和指令舱状态以及检查细节的飞行目标,为“阿波罗11”号不到两个月后的成功登月铺平了道路。

作为“阿波罗”计划中的第5次载人任务,“阿波罗11”号发射于1969年7月16日。7月20日,尼尔・阿姆斯特朗与巴兹・奥尔德林成为了首次踏上月球的人。“阿波罗11”号降落在月表静海附近。被阿姆斯特朗称为“静海基地”。阿姆斯特朗在降落后向指挥中心报告:“休斯顿,这里是静海基地。‘鹰’着陆成功。”

“阿波罗11”号登月的准确时间是1969年7月20日16时17分43秒(休斯顿时间)。1969年7月21日凌晨2时56分(UTC),阿姆斯特朗的左脚踏上了月球,并说:

这是一个人的一小步,却是人类的一大步。(That’s one small step for man,one giant leap for mankind.)

两人在月球表面活动了两个半小时,利用钻探取得了月芯标本,拍摄了一些照片,也采集了22千克的月表岩石标本。

从20世纪60年代初期开始,太空竞赛的胜利标准被定义为率先登月。所以,从某种意义上

讲,“阿波罗1 1”号的成功标志着美国在太空竞赛中的胜利。同样,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在1969年7月登月,也完成了肯尼迪总统1961年5月25日宣布美国会在1970年之前将航天员送上月球并成功返回的承诺。

在“阿波罗11”号后不到4个月,“阿波罗12”号再次踏上了登月的旅程按照航天员的轮换制度。如果没有添加“阿波罗8”号,皮特・康拉德的团队将会执行首次登月任务发射后,“阿波罗12”号两次被闪电击中,航天器一度很不稳定由于地面指挥中心和3位航天员的冷静处理,一切恢复正常,但指挥人员仍一度担心指令舱顶部的降落伞遭到损坏:如果主降落伞真的无法使用,返回时航天器将像陨石一般坠入海中

1969年11月19目,“阿波罗12”号成功登月 前一次任务对降落点的要求不高,但“阿波罗12”号有一个准确的降落点,康拉德轻松完成了任务踏上月球后,身材矮小的康拉德叫道:太好了!天哪,这也许对尼尔(即阿姆斯特朗)是一小步,但对我却是一大步呢?

NASA对登月计划和信心产生了动摇,在“阿波罗13”与的事故之后,洛威尔在返回地球途中甚至说“阿波罗13”号“将是拯救了“阿波罗”计划。1971年1月31日,“阿波罗14”号成功发射,登月点仍是“阿波罗13”号的弗拉・毛罗高地。踏上月球后,指令长谢泼德的第一句话是:“路途十分遥远,但我们还是到了。”谢泼德当时已经48岁,是登月航天员中年龄最大的,也是“水星”计划7人中唯一登月的成员。他和搭档艾德加・米切尔在月球进行了两次月表行走。

作为“阿波罗”计划中的第9次载人任务,“阿波罗15”号是历史上第4次成功登月的载人登月任务。任务中还是“阿波罗”计划中首次J任务――与前几次登月相比在月球上停留更久,进行3次较长的月表行走,科学研究的比例也更大。

指令长大卫・斯科特和登月舱驾驶员詹姆斯・艾尔文在月球表面的哈德利溪和亚平宁山脉停留了66小时54分钟,在登月舱外的时间总长为18小时35分钟。两位航天员驾驶的历史上第一辆月球车使他们在月球上穿越的距离比前几次任务遥远了很多。他们一共收集了约77千克的月球岩石标本。

斯科特和艾尔文在月球表面期间,指令舱驾驶员阿尔弗莱德・沃尔登留在指令舱中环绕月球,使用全景相机、y射线分光计、绘图相机、激光高度仪、质谱仪以及任务后发射的子卫星等科学仪器,对月球表面环境进行了详细的研究。

“阿波罗15”号的一些纪录包括:送入地球和月球轨道有效载荷最大;航天器首次携带科学仪器模块;首次使用月球车;首次使用月表导航设备;首次在月球轨道投放子卫星;首次在返回地球途中进行舱外活动。

于1972年4月16日发射的“阿波罗16”号,登月点是笛卡尔高地。4月20日,航天器进入月球轨道,登月舱与指令舱分离后,指令舱的服务推进系统(SPS)曾出现问题,指挥中心曾想到取消登月计划的可能性。但考虑到问题不大,早已分离的登月舱也已经在降低高度准备登月,登月得以顺利进行。为了保险,月表任务完成,登月舱与指令舱重新对接后环绕月球1天的计划被取消。

约翰・杨和查尔斯・杜克在月球表面的3天中收集了94.7千克的岩石标本,其中有一块的质量达到了11.7千克,是所有月岩标本中最重的。4月24日,指令舱在月球轨道中投放了一颗重达36 3千克的卫星,对月球磁场以及太阳粒子进行研究。这颗卫星34天里环绕月球轨道425周。

“阿波罗16”号第二次使用了月球车,杨和杜克曾驾驶它达到了18千米/小时的速度。

阿波罗登月计划篇(2)

大卫・威廉姆斯博士(戈达德航天中心NASA档案保管人员)和“阿波罗11”号飞行指挥长吉恩・克兰兹都承认,“阿波罗11”号飞船的遥测数据带丢失。但登月骗局说法的支持者们认为,这或许意味着这些数据带根本就不存在。

只有绕月球飞行时录制的“阿波罗11”号飞船遥感数据带丢失,而“阿波罗12”号、“阿波罗14”号、“阿波罗15”号、“阿波罗16”号和“阿波罗17”号飞船的数据却都没有丢失。出于技术原因,“阿波罗11”号飞船的登月舱载有一台慢扫描电视(SSTV)摄像机。为了定期播放,必须进行扫描转换。当“阿波罗11”号飞船绕月球飞行时,澳大利亚帕克斯天文台的射电望远镜接收了来自月球的遥感记录。在金银花溪追踪站,帕克斯天文台的天线比NASA澳大利亚段的天线长,因此它接收到的图像信号更清晰。另外,和金石太空通信站NASA的天线设备接收的图像信号相比,该天文台也接收到了更好的信号。这种直接的电视信号以及遥感数据被记录到模拟磁带上。这样在向全世界进行播放之前,SSTV信号就在澳大利亚进行了未加工的实时扫描转换。原始的SSTV播送比起经扫描转换后的图片更详实,对比度也更好。然而就是这种在澳大利亚录制的扫描转换之前的数据资料丢失了,但扫描转换后的磁带或胶片却没有丢失。原始的SSTV图像照片也仍存在。此外,“阿波罗11”号飞船绕月球飞行时记录的约15分钟的SSTV图像,是通过一台业余的8毫米的胶片摄像机拍摄的,这些资料也都没有丢失。之后的“阿波罗”任务没有使用SSTV,其视频资料也没有丢失。但据威廉姆斯博士的说法,至少应该存有留在月球上的ALSEP科学实验的一些遥感数据带,但是却只能找到这些录影带的副本。

还有其他人出于不同的原因正在寻找丢失的遥感数据带。数据带上包含有“阿波罗11”号飞船绕月球飞行时记录的原始及高质量的视频资料,“阿波罗11”号飞船的研究人员意欲为子孙后代恢复这些资料,同时,期待着未来登月任务的NASA工程师相信,“阿波罗”遥测资料可能有助于他们的相关研究。他们的调查已确定“阿波罗11”号飞船的数据带于1970年存放在美国国家档案馆,但是到1984年所有的“阿波罗11”号飞船的数据带都在戈达德宇航中心的要求下送返。据说这些数据带已被存储起来而不是被重新使用,但是仍有人在努力证实这些数据带是否真的被存储起来。戈达德宇航中心自1967年起甚至在登月行动之前,每年都要存储35000张新的数据带。

澳大利亚杂志Cosmos于2006年11月1日报道,在澳大利亚珀斯的科廷科技大学的一个小型海洋科学实验室中发现,约有100张“阿波罗11”号飞船执行任务期间在澳大利亚记录的数据带。这些古老的资料中有一张数据带已送至NASA进行分析。但目前尚不清楚慢扫描电视图像是否存储在这些数据带上。

登月骗局说法的支持者们说,“阿波罗”登月舱、飞行器及相关设备的设计图都丢失了。

在NASA的网站以及倾向登月骗局说法的网站上有登月舱和月球车的一些图片。格鲁曼似乎已经销毁了大部分文档。

阿波罗登月计划篇(3)

5月22日早上,塞南和斯坦福德从布劳恩指挥舱爬过连接隧道到达史努比登月舱。不久,指挥舱与登月舱做编队飞行,当下降到月面上空142千米时,正式开始了登月的实地训练。当史努比登月舱下降到距月面14.5千米时,一个UFO突然垂直浮出,向史努比登月舱“致意”。这天,“阿波罗10”号的乘员不仅目击到UFO,而且用16毫米胶卷记录下当时的情景,只是所拍的胶片没全部公开。

与此同时,史努比登月舱启动上升火箭,使登月舱重新上升与指挥舱会合。就在这一瞬间,不知何故舱体的螺栓突然断裂,登月舱的下降部分脱离,上升部分激烈地打转,上下颠簸。斯坦福德当机立断进行手动控制,大约1分钟后才稳住舱体。

对此,美国航空航天局的结论是地面控制中心的技术人员按错了开关。事后,在检查宇航员拍摄的照片时,明显看到在月面的正上空有雪茄形UFO,它悬停在空中,而且在其旁边还有两个碟形UFO正在飞翔。

那么,登月舱的螺栓断裂事件与雪茄形的UFO之间,究竟有没有关系?

不过,许多学者认为照片中的物体不是UFO,他们提出下列三点反对意见:

①是舱内照明的反射(虚像);

②由于舱内器具无重力,飘在镜头前无意中照到的;

③拍到“阿波罗”飞船外的附件(像喷嘴或投影机那样的东西)。

但笔者认为,这三种可能性在物理上均不可能发生。首先,舱内照明是有可能映在窗上构成虚像,但是“阿波罗”飞船内采用间接照明,而且不使用可能构成像照片中虚像的荧光灯或无罩灯泡。

其次,在宇航员拍外景时,是把相机紧贴在窗上拍摄的。虽说舱内是无重力环境,东西会随意飘浮,但是那些东西不会插入窗子与相机之间。

第三,虽然有可能拍下“阿波罗”飞船外的附件,但是像照片中那样形状的附件没安装在“阿波罗”飞船上。即使有非常相似的投影机,但灯光部分是小孔,不是照片上所见的圆柱形。

另一方面,“阿波罗”计划中担任地面通信联络的负责人莫利斯·夏特兰也证实,“阿波罗10”号遭遇过UFO。他说:“‘阿波罗10’号在绕月球轨道运转时,两个UFO从月面起飞,尾随‘阿波罗10’号,直至返回飞行中。”

“阿波罗11”号的遭遇

1969年7月20日,“阿波罗11”号完成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成功登月。据说,当阿姆斯特朗与奥尔德林登上月面后,发生了一件极不寻常的事。奥尔德林与美国航空航天局的飞行控制台之间,曾有这样一段对话。

奥尔德林:“哎呀,那是什么,它到底要干什么……我想知道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飞行控制台:“喂,怎么啦,那儿有什么东西,请详细告知。”

这之后的几秒间出现喀喀的噪声。控制台几次反复呼叫:“这儿是休斯敦,‘阿波罗11’号请回答。”

奥尔德林:“这儿的东西都非常巨大。实在太大了,天啊!我无法相信……而且,在我的有其他飞碟……排列在环形山边缘的那一边……这些家伙正在月面上监视着我们。”

事实上,就在“阿波罗11”号进入月球轨道的第一天,他们便遇上了UFO。关于那时的情况,还留在三人返回地面后进行的访谈录中。 奥尔德林:“在进入月球轨道的第一天,在很近的地方看到了那个。”

科林斯:“如果往窗外看,偶然可以发现那个UFO。”

奥尔德林:“一开始以为那是土星火箭的助推器。但是呼叫地面飞行控制台后得知土星火箭的助推器在相距1000海里之外,因此我们不知如何是

好。”

科林斯:“确实是有什么东西在那里。尽管觉得好像有过震动,但那或许是心理作用。”

阿姆斯特朗:“觉得它或许是来自梅西耶。”

不管怎么说,“阿波罗11”号的宇航员只是见到了硕大无比的UFO,还没给他们的安全带来什么危险。可是,“阿波罗13”号的命运却大不一样,险些葬身宇宙。

遭遇UFO大编队

1970年4月11日“阿波罗13”号从肯尼迪航天中心升空,执行登月飞行。意想不到的是,这次飞行却成为“阿波罗”计划中唯一的失败飞行。从飞行记录来看,这次飞行从一开始就麻烦不断。首先,贮氧箱在起飞前显示超出预想的高压。其次,临发射前,原先确定的宇航员托马斯·马丁格里少校因患风疹无法成行,由宇航员约翰·施韦加特代替。第三,液氧输出阀在最初的运行中关闭不上,直到经过几次循环后才关上。第四,出发后S2级中央发动机提前停止了。第五,土星5型火箭的第二级发动机进入轨道时多喷射了9秒,等等。尽管如此,“阿波罗13”号起飞后仍按预定计划的位置与速度进入通向月球的惯性轨道。但在平安度过13小时后,飞船发生了原因不明的速度变化,接着麻烦发生了。

13日晚,发射后的第56个小时,航程40万千米,已接近月球了。突然一声爆炸声,服务舱的一个贮氧箱爆炸了,氧气顷刻之间泄漏无遗,另一个贮氧箱也在漏气。漏气的反作用力使飞船滚动、头部下沉。更为严重的是,氧气是人须臾不可分离的东西,一时漏光,那将……危机还不止于此,爆炸使三个燃料电池中的两个失灵。失去能源,不但飞船无法控制,而且还会将宇航员置于宇宙的奇寒之中。更使人不寒而栗的是,燃料电池是饮用水的来源,一旦没有水,那后果……幸好登月舱完整无损,为了确保维持生命装置系统的电源,指令长拉佩尔决定启动登月舱的燃料电池。

事实上,从“阿波罗13”号去月球的路上拍摄的照片可以看到,它遭遇了最大规模的UFO编队。令人遗憾的是,美国航空航天局对这样的事实没有做出任何表态,就连探索外星智能的SETI计划对这件事也没有回应。这不能不让人怀疑,SETI计划只是当局转移一般人视线的工具。

现在,我们回头说当时“阿波罗13”号飞船上面临困境的宇航员。完成登月任务已是不可能了,而且由于惯性飞行也不能中途折回。为此,组员们不得不把登月舱当救生艇使用,将制导飞船的自动操纵装置转换到登月舱。所有组员移住到登月舱,暂时停止指挥舱的一切机能。

根据休斯敦的指示,组员们继续往前飞。这是因为飞船离月球已太近了,月球引力拉着飞船,要调头的话,登月舱的发动机推力太小。如果使用服务舱的主发动机,一是怕因发动机启动和关闭使飞船产生震动而进一步受损,二是要消耗大量的燃料。借助月球引力继续往前飞,让飞船绕过月球,再启动登月舱的发动机,使其进入一条返回地球的自由轨道。这样既可以节省燃料,又可以借助月球引力加快飞船的速度,还可以减少飞船进一步受损的可能。但是登月舱内的温度不是为这种情况设计的,所以宇航员不得不切断暖气,与宇宙的奇寒环境做斗争。

按计划,飞船将在80小时后返回地球,宇航员在这段时间也与地面控制中心保持密切联系。最终飞船于美国东部标准时间13时07分落在太平洋上,“阿波罗13”号的宇航员死里逃生。

对“阿波罗13”号的事故,调查委员会经过几个月的调查,公布了长达1000余页的报告。报告列举了三个不同的因果关系,都是因为非常不自然的原因引起的。即便是事故调查委员会也无法做出事故原因的明确结论。当然,公开的报告完全没有谈到遭遇UFO的事实。但是,如果看一下“阿波罗13”号所拍的照片,我们就知道事故并不像报告中所写的那样简单。

阿波罗登月计划篇(4)

1969年7月16日,载有3名宇航员的“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在美国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升空,这次太空探险的目的地是人类已仰望了千万年的月球。

为了与苏联争夺地外空间,美国总统肯尼迪早在1961年就宣布将实施载人登月计划,即“阿波罗计划”。其后8年间,美国先后发射了几十个月球探测仪器,用于了解月球表面的地理情况和勘察理想的着陆点,同时就登月的重要环节进行了多次模拟实验。

在如此庞大的工程中,发生一些始料未及的事几乎在所难免。“阿波罗11号”在进入太空后不久,登月舱领航员奥尔德林忽然看见一道炫目的光线从船舱前部直剌向舱尾,待他转过头去,那道光却已无影无踪。这个异常的现象令奥尔德林的心瞬间缩紧,他连忙问飞船指令长阿姆斯特朗和飞船领航员柯林斯是否也看见了那道光。同伴们的回答使太空舱里的气氛变得更加紧张,他们说看到了,而且已经看到了上百次。

奥尔德林马上同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专家取得了联系。经过分析,专家告诉他们,那些光线可能是高速重粒子。这些重粒子的威力大到足以穿透宇宙飞船和人体,不过短时间的接触不会给人造成严重伤害。由于没有任何防护措施,“阿波罗11号”只能在太空粒子的“枪林弹雨”中继续前进。

然而,就在登月舱即将着陆的时候,险情再次发生。此时,登月舱的计算机突然发出“错误代码1202”的警报。舱内的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在以前的训练中从未见过这个警报,于是马上向地面的控制中心询问。得到消息的控制中心顿时乱作一团,因为这里的专家竟也无一人知晓“代码1202”的含义。更令人紧张的是,控制中心此刻必须立即决定登月行动是否继续进行,因为只要再过一会儿,放弃着陆将在技术上成为不可能,这意味着一旦此次警报暗示致命危险,两名宇航员就只有死路一条。

就在人们焦虑万分的时候,有人找到了正在后台工作的计算机工程师杰克・嘉门。嘉门观察了几秒后说:“这是执行溢出警报,信息量太大,计算机一时处理不了,但不影响着陆。”控制中心马上将实情告知两名宇航员,于是几分钟后,登月舱顺利着陆。

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阿姆斯特朗缓缓走出登月舱,踏上了月球的土地。当他把人类的第一个脚印留在月球表面之后,阿姆斯特朗说出了那句令地球上所有人为之动容的话“这是我个人的一小步,却是人类的一大步。”

19分钟后,奥尔德林也走出登月舱。两人先在地面上放N7一块金属牌,上面写着"1969年7月,这是地球人在月球首次着陆的地方。我们代表全人类平安抵达此处。”随后,他们又将一面美国国旗插到了地上。

两个小时的科学考察之后,二人准备返回登月舱。忽然,他们看到了一件绝不应该出现在第一批登月者眼前的东西――一个折断的电路开关键。原来,由于宇航服过于肥大,出舱的时候不知是谁将启动引擎的开关刮断了。如果无法开启引擎,那么尼克松总统的备用演讲稿势必将派上用场。然而就在此时,奥尔德林在舱内发现了一支圆珠笔,几近绝望的他试着用这支笔拨了一下残损的引擎开关,没想到竟然将登月舱再次启动。就这样,两人得以同守候在飞船上的柯林斯会合。7月24日,“阿波罗11号”顺利返回地球。

连续登月,五成一败

对于充满未知的探月之旅,当时的人们显然没有必胜的把握,也许直到今天仍是如此。但怀着对月球世界的无限向往,40年来,人类先后6次将足迹留在了那里。继第一次登月成功之后,美国在1969年11月至1972年12月间又先后发射了“阿波罗”12号至17号六艘宇宙飞船实施登月,其中仅“阿波罗13号”未能完成任务。

1970年4月11日,“阿波罗13号”升空,预定着陆点是月球的弗拉・毛罗高地。但是,在发射后的第二天,服务舱生命保障系统中的2号贮氧箱意外爆炸。休斯敦控制中心当即取消了这次登月任务。所幸“阿波罗13号”在完成绕月飞行后,平安地回到地球。

1971年1月31日,“阿波罗14号”踏上了登月之旅。为了方便在月面上运送科学设备和岩石标本,执行此次任务的3名宇航员特意带上了一辆“运输车”。不过这辆“运输车”实在有些简陋,宇航员必须推着它前进。好在月球的引力远小于地球,摆弄这辆“人力车”并没让宇航员太费力气。“阿波罗14号”的飞行指令长艾伦・谢波德在这次登月过程中创下了一个记录――第一个在月球上打高尔夫球的人。由于穿着臃肿的宇航服,谢波德在击球时只能单手挥杆,以致试了两次都没有成功。第三次挥杆时,谢波德终于将球击出,在月球稀薄的大气层中,小小的高尔夫球以比地球上快得多的速度射入天幕,直至不见踪影。

同“阿波罗14号”相比,“阿波罗15号”的月面运输设备有了很大改进。这一次,登月的宇航员得以驾驶一辆重209千克的四轮电池驱动机车在月球上行动。这辆月球车共行驶了3次,行程总计约26公里。此外,“阿波罗1 5号”还将一颗人造月球卫星――月球子卫星1号发射到轨道上。

1972年4月16日,“阿波罗16号”飞船搭乘宇航员约翰・杨等首次登陆月球高地。月球车再次驰骋在月球表面,并采集了95公斤月球样品带回地球。

1972年12月7日,“阿波罗17号”升空,这是迄今为止人类的最后一次登月行动。两名登月的宇航员中,哈里森・施密特是地质学家,也是直至今日惟一登上过月球的职业科学家,吉恩・塞尔南则是飞船指令长。在长达22小时5分钟的月面行走过程中,两人发现了一些橙色玻璃体。根据这些玻璃体中包含的稀有元素,科学家判断月球表面应曾有水存在。1998年,美国“月球勘探者”无人探测器传回的数据,再一次表明月球两极下面可能有冰态水。在即将离开月球的时候,塞尔南在月球的土地上写下了自己小女儿的名字――“Tracy”。而在返回地球之后,塞尔南开办了一家咨询公司,人们从他那里第一次得知,人类在太空中可以用肉眼看到中国的万里长城。

质疑不断,争议渐起

“阿波罗17号”返地后,美国的

“阿波罗计划”宣告结束,此后人类再没登上过月球。通过6次成功登月,12位曾踏上月球的宇航员从月面收集了大量土壤、岩石标本,他们拍摄的影像资料也令世人大开眼界。所有这些,丰富了人类对月球的认识。然而,人们对美国宇航员登月的真实性也有不少质疑。

一直以来都有人怀疑人类从来没有登陆月球。那些航天员在月球漫步、插美国旗的照片和影像,全都是美国航空航天局搞出来的“登月骗局”。甚至连那个月球也是“道具”,是美国西部内华达州的沙漠或迪斯尼的电影布景。

曾参与“阿波罗计划”相关工作的美国人比尔・凯恩撰写了一本名为《我们从未登陆月球》的书,直接将“阿波罗计划”称作“登月骗局”。他甚至认为:载有宇航员的火箭确实发射了,但目标不是月球,而是人迹罕至的南极,在那里指令舱弹出火箭,并被军用飞机回收。随后宇航员在地球上的实验室内表演登月过程,最后进入指令舱,并被投入太平洋,完成整个所谓的登月过程。针对“阿波罗11号”宇航员在月球上埋插美国国旗的照片,凯恩在书中揭露说,宇航员的手在离开旗杆后,旗帜仍呈飘摆状,这说明现场有风存在。但是,月球上几乎没有空气,因此也就没有气流。所以,照片显然是在地球上拍摄的。此外,他还指出,在一些两位宇航员同时出现的照片上,两个人影子的方向不同,意味着拍摄现场有多个光源,而在月球上,除了太阳再没有第二个发光体

凯恩的书使人们对登月的真实性产生普遍怀疑。几十年来,又有人不断提出其他证据证明所谓的“阴谋论”,而NASA却拿不出记录“阿波罗11号”登月壮举的原始录像。据悉,目前相信“阿波罗11号”登月事件是弥天大谎的美国人的比例已从1979年的6%猛增到了22%以上,意味着至少6000万美国人成了“登月阴谋论”的信徒。

不过,也有许多人认为“阿波罗”登月计划不可能造假:首先因为该计划当时是在全球实况转播的,近亿人亲眼看到。另外,宇航员还从月球带回了一些实物,如岩石。其次,美国政府不会拿信誉开玩笑。如果是一次骗局,他们根本不需要冒这么大的风险实况转播,而只需事后发表一些照片即可。否则万一有个闪失,美国政府要承担很大后果,甚至会名誉扫地而一蹶不振。第三,美国宇航局有成千上万的科技、工程人员,绝大多数人都会持科学的态度,不会视严肃的科学问题为儿戏。如果登月计划是一场骗局,不仅全体参与者的人格将受损,而且,让几万人守着谎言过几十年,实非易事。此外,美国的传媒几乎是无孔不入。假如政府有欺骗行为,各大媒体一定会大做文章。而至今美国新闻界并没有对此大肆渲染,其中必有一定道理。

另外,一些科学家也对所谓的质疑进行了批驳。比如科学家指出,“阿波罗11号”带到月球上的旗杆本是“7”字型,也就是说国旗上端的水平边是套在一根横杆上的,所以宇航员放手后,国旗仍呈现出飘摆的样子,而投向不同方向的影子,则是与透视角度及月球表面的坑洼起伏有关。

在热烈的争论中,2003年7月20日,美国在华盛顿国家航空航天博物馆举行仪式,纪念人类首次登月30周年。美国副总统戈尔向当年乘“阿波罗11号”在月球着陆的3名宇航员授予了“兰利金质奖章”,以表彰他们为航天事业作出的贡献。这多少表示了美国政府对此的态度。但是,阿姆斯特朗依然拒绝参加任何记者招待会、签名或合影,30年来他选择了沉默。这又给人们留下了一个巨大的疑惑。

就在人们为登月真伪争论不休时,又有人质疑登月的意义。他们指出,在实施“阿波罗计划”的11年间,美国政府共花去了255亿美元,动用了2万家企业、200多所大学、80余家科研机构和30多万服务人员,然而付出这些的目的却并不清晰。美国一位专栏作家曾就此评论道,探索太空本可以使用比人类宇航员成本低得多的机器人,而那些真正登上了月球的宇航员们,似乎并没有给人类带回太多有价值的信息。环保主义者则强调,以往的登月行动已经在月球上留下了不少的太空垃圾,如果情况继续恶化,人类终将为此付出代价。事实上,从“阿波罗17号”宇航员拍到的照片可以清楚地看到,月球上已经出现了一个由废弃电线和各种机器零件组成的垃圾堆。NASA承认,那些东西就是阿波罗月球卫星的残留物。

摘自《环球时报》

“免费”是多少钱

思 思

“免费”是个神奇的价格,我们不能用评估其他价格的方法来评估它,它让我们感觉良好。让我们的欲望无限放大。但有时候“免费”会捉弄我们一把,促使我们做出错误的决定。

想象一下,面前刚好有两种礼券供你选择,你会选择哪一个呢?

1、免费的10元礼券

2、售价7元的20元礼券

如果你的第一反应和Shampan’er,Afiely两位教授在2006年研究中的被测试者一样,那么你会选第一个,免费的那个。其实从经济的角度分析,这并不合理。当你再次考虑的时候。你会发现20元的更合算:你事实上获得了免费的13元。但“免费”这个词把我们脑子里的理智全屏蔽了。

再来看看下面两个选择,你会选哪个?

1、售价1元的10元券

2、售价8元的20元券

这个时候,大部分被测试者(64%)选择了20元礼券。

阿波罗登月计划篇(5)

惊世大骗局:阿波罗未到过月球?

2003年,一颗探测卫星划破漆黑的夜幕,静静向月球飞去。这颗隶属于欧洲太空总署的代号“SMART-1”的探测卫星将开始绕月球飞行,它的任务是为未来的国际登月计划搜集资料。

但真正吸引人们关注的据说是“SMA RT-1”此次肩负的另一个神秘使命:它将为一个整整困扰了人类30多年的问题寻找答案――飞越美国“阿波罗11号”在月球的降落点,观察月球表面究竟有没有这艘飞船的遗留物,以确定美国人在1969年7月21日那天,究竟有没有真的登上月球!

20世纪60年代,美国在人造卫星和载人航天方面一直落后于苏联。因此,美国制定了“阿波罗登月计划”。

1969年7月16日,美国东海岸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的肯尼迪宇航发射中心,一支长达110米的巨型火箭即将点火起飞,助阿波罗登月。这种“土星5号”火箭是当时世界上威力最大的运载火箭,它的第一级推动力高达3469.3吨。

按照联合国公约规定,月球是人类共同财产,禁止任何国家声称对月球拥有。但当时美国政府却私下决定,要求宇航员登陆后在月球表面悄悄插上一面美国国旗。

然而,谁都没想到,正是这面被费尽心思带上月球的旗子,日后却成了最大疑点。据说了解真相的当事人,在政府的保密指令下一直沉默。

1969年7月31日3时51分,登月舱在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的操纵下,在月球实现软着陆,另一名宇航员柯林斯则留在指挥舱内,继续沿轨道飞行。4时07分,阿姆斯特朗左脚先跨出登月舱,在月球上第一次印上了人类的脚印。他们停留了21小时18分钟,安装了大量测试装置,还采集了23公斤月球岩石和土壤样品。7月24日,飞船指挥舱在太平洋夏威夷西南海面安全降落。

“登月阴谋论”是如何产生的

然而,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以来,世界上就开始传开了一个“阴谋论”:阿波罗11号飞船载人登月可能纯属骗局。“阴谋论”列举了大量的“证据”,认为登月纯属弥天大谎,是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的阴谋;阿波罗11号飞船中的宇航员从未登陆月球,相关影像是在美国内华达州沙漠中被称为“梦幻之地”的军事“51区”或摄影棚中拍摄伪造的。

1974年,比尔・凯恩与英国一位摄影师大卫・柏新发表《我们从未曾登陆月球:美国的30亿美元诈骗》,成为质疑登月的奠基之作。比尔・凯恩也因此被称为“登月骗局说之父”。

他对登月计划列举了以下一些重大疑点:没有大气折射的月球上看星星应该更加明亮清晰,可许多所谓“登月照片”的太空背景上却看不到一颗星;登月飞船降落时,火箭发动机的巨大推力应在粉尘遍地的月球表面留下明显的痕迹,而在照片中却看不到;在一些照片上,近景与远景之间有一条不易察觉的线,使人联想到电影特技中的“褪光描画”法,即画出远景再运用光与影来遮掩。

如果登月飞行是假的话,那是用什么手段来瞒住全世界数亿电视观众的呢?比尔・凯恩认为:载有宇航员的火箭确实发射了,但目标不是月球,而是人迹罕至的南极,在那里指令舱弹出火箭,并被军用飞机回收,随后宇航员在地球上的实验室内表演登月过程,随后进入指令舱,并被投入太平洋,完成整个所谓的登月过程。

2000年7月中旬,墨西哥《永久周刊》科技版刊载俄罗斯人亚历山大・戈尔多夫发表的《本世纪最大的伪造》的文章,对美国登月照片和录影提出质疑。戈尔多夫认为,美国太空人当时只是接近了月球表面,但并未踏上月球。

2001年2月15日,福克斯电视台播放了节目《阴谋论:我们登上月球了吗?》,采访了一些“专家”,出示种种“证据”,“揭露”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在内华达州的沙漠中伪造阿波罗登月。随着“阴谋论”在网络上传播,各国的信徒也愈来愈多。

在2009年阿波罗11号飞船载人登月40周年纪念日之际,关于载人登月纯属骗局的阴谋论甚嚣尘上。据悉,相信“阿波罗11号”登月事件纯属弥天大谎的美国人的比例已从1979年的6%猛增到了当年的22%以上,至少6000万美国人成了“登月阴谋论”信徒。

美国政府被迫炮制骗局?

阴谋论者相信,美国之所以炮制这种“载人登月”超级骗局,拥有5个明显的动机。一是美国人一心想在太空竞赛中击败前苏联。二是1969年夏天,前苏联即将发射自己的载人登月飞船,而美国正陷入越战泥潭,炮制登月骗局,可转移国内注意力。三是1969年的科技非常原始,根本不可能成功载人登月,只能伪造登月。四是NASA当时获得400亿美元的国家预算,它必须让人相信这些钱没白花。五是当时全世界都在关注美国载人登月进展。

让NASA深感困窘的是,连一名曾经参与过设计阿波罗飞船火箭的前工程师和一名前NASA宇航员都相信美国人并未登上过月球。

此外,还有“登月阴谋论”宣称,阿姆斯特朗的确是“登月第一人”,他们的确在1969年成功登上月球,然而却无法返回地球,“安全返回地球”的都是美国政府早就秘密找来的“冒牌替身”。质疑者认为,从阿波罗飞船研制到登月成功这段历史来看,最大疑点是工程进展神速,这以美国当时的国力来衡量,也是不可想象的。

一直到1967年1月才刚要做第一次发射试验(即阿波罗1号),就不幸于当年的1月27日在作登月舱充纯氧试验时,因电线碰擦引起大火,三个最优秀的宇航员都已被燃烧所产生的剧毒气体熏死了。仅此一项事故,登月计划就被迫延后18个月,怎么可能到1969年7月,这么短的时间内,就一次登月成功呢?

人人喜欢阴谋论

2011年,82岁高龄的阿姆斯特朗罕见地接受了一次采访,目的只是反击那些登月阴谋论者。

这位过着隐居生活的宇航员决定向一本澳大利亚会计杂志敞开心扉,讲述他1969年执行的登月任务。当被问及阴谋论时,阿姆斯特朗笑了,他表示,参与这项工程的宇航局人员多达80万,让这么多人一直保守着秘密,是不可能的。他说:“人们喜欢听阴谋理论,它们很有吸引力。但我对这些阴谋论不屑一顾,因为我知道终有一天,有人会飞回月球,将我留在那里的相机取回来。”

2009年,美国载人登月成功40周年时,NASA公布了从太空中拍摄到的最新月球照片,以此作为对阴谋论回应。

这些照片显示了人类遗留在月球上的登月舱所在位置,其中效果最好的属阿波罗14号在月球上的遗留痕迹,除登月舱外,还能清楚地看到宇航员艾伦・谢泼德和艾德加・米切尔在月球表面行走的痕迹,以及留在月球表面的一些科学仪器。科学家说,仔细观察这些照片,还可以发现运送科学仪器的车厢所留下的痕迹。

阿波罗登月计划篇(6)

小詹姆斯·“吉姆”·阿瑟·洛弗尔(James 'Jim' Arthur Lovell, Jr.,1928年3月25日-)曾是一位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宇航员,以作为指令长将严重受损无法登月的阿波罗13号成功带回地球而闻名。洛弗尔还是首次环绕月球的阿波罗8号的指令舱驾驶员。

1970年4月11日,“阿波罗13号”载着三名美国宇航员升空,踏上了飞往月球的旅程。飞船上的3名宇航员中,42岁的吉姆·洛威尔是任务指挥官,38岁的杰克·斯威格特是指令舱、服务舱的驾驶员,36岁的弗莱德·海斯是登月舱驾驶员。

在洛威尔执行“阿波罗13号”任务前,他的妻子玛丽莲心中充满了焦虑,因为“13”在西方是个不祥的数字。洛威尔回忆说:“我的妻子对我说:‘为什么偏偏是13号?’我说:‘这是科学任务,我们都是工程师、技术员和科学家,我们不能迷信。”

1970年4月11日,美国用土星5号运载火箭将阿波罗13号飞船发射升空,进行计划中的第3次登月飞行,这次飞行的航天员是洛威尔、海斯和斯威加特。飞船飞行到46小时40分02秒时,航天员杰克·斯威格特按指令摇氧气管,由于接头处胶皮老化,起火(没被及时发现),然后发现2号贮氧箱贮量显示超差。

55小时53分时,l号贮氧箱压力偏低,指令舱报警器报警。

55小时54分53.3秒时,飞船遥测数据丢失1.8秒,主母线电压下降,报警系统报警。

差不多就在这个时刻,“砰”的一声,服务舱中的2号贮氧箱发生爆炸,飞船的报警灯亮了,报警器响了,主电压继续下降。斯威加特当即向休斯敦飞控中心报告:“喂!我们这里出事了。”

海斯从登月舱的通道爬到指令舱,看到一些系统的电压已降到零,也立即做了报告。这些情况都用电视实况转播给了全美国、全世界,使成千上万的人目瞪口呆。无数的美国人为他们祷告。休斯敦飞控中心及时分析,认为是液氧贮箱爆炸起火,使得飞船上的氢氧燃料电池损坏。

飞船上的电源出问题,使得登月已经不可能,而且航天员也处于极端危险之中。经过飞控中心科学家、工程师们艰苦细致的分析,休斯敦飞控中心果断地决定:中止登月飞行,利用完好的登月舱,立即返回地球。

当时飞船离地球已经38万公里,已经越过地球引力界面,飞船正在月球引力下往月球飞去。如果要返航,必须有足够大的火箭推力来克服月球吸引力,登月舱显然难于胜任。休斯敦飞控中心科学家们经过周密计算,并让地面航天员进入登月舱模拟,最后得出了一个最省燃料的返回轨道:飞船继续飞行,绕过月球,再启动登月舱发动机,以进入返回轨道。

由于氢氧燃料电池的贮氧箱还担负着飞船生命保障系统氧气和水的供应,因此航天员面临着电能不足、供水供氧困难、环境温度下降的处境。但3名航天员在地面飞控中心的指挥下,以顽强的意志和毅力,强烈的求生欲望,战胜了恐惧、寒冷、黑暗、疲劳等困难,和地面飞控中心人员密切配合,积极稳妥地实施着地面制定的救生方案。

飞船在茫茫的太空中继续往月球飞去。

当飞船距离月球27.6公里时,航天员启动登月舱下降发动机,工作了30.7秒。飞船进入了环月轨道。4月15日上午9时41分,在飞船转过月球后,再启动登月舱发动机4.5分钟。飞船进入了返回地球的轨道。登月舱的氧气、水、电越来越少,航天员由于疲劳和恐惧变得越来越烦躁不安。飞控中心指挥员一直和他们保持着联系,鼓励他们,并提醒他们吞服镇静剂。

美国将阿波罗13号未能登月的消息,及时通报给了全世界各国家,并紧急请求有关国家给予救援。包括前苏联在内的13个国家提供了救援舰船和飞机,布在美国军舰未能顾及的海域内等候。

4月17日,飞船进入了返回地球大气层的轨道。在进入大气层前,航天员启动4个姿态控制火箭,使登月舱推着服务舱向前加速飞行。随后,点燃分离爆炸螺栓,将服务舱分离。紧接着又启动反推火箭,使登月舱离开服务舱一段距离。然后,登月舱的两名航天员回到指令舱,关闭两舱通道,点燃分离爆炸螺栓,将登月舱抛掉。3名航天员乘坐指令舱返回了地球,平安地降落到太平洋洋面上。美国总统随硫磺岛号军舰前去欢迎了3名航天员的归来。

阿波罗13号飞船登月虽然失败了,但依靠人类的智慧和毅力,却奇迹般地将航天员营救回来。所以,航天界称这次飞行是“一次成功的失败”。事后,美国政府成立了事故调查组,查明了事故原因。安在服务舱液氧贮箱中加热系统的两个恒温器开关,由于过载产生电弧放电作用,将其连成通路,使加热管路温度高达500度,烤焦了附近的导线,最后引起氧气爆炸。

阿波罗13号指令长洛弗尔出生于俄亥俄州的克利夫兰,后来全家都搬到了威斯康星州的密尔沃基,他从朱诺高中(Juneau High School)毕业后,加入了鹰级童子军(Eagle Scout)。父亲遭遇车祸去世后,洛弗尔在印第安纳州特雷霍特(Terre Haute)的亲戚家住了两年后,就读于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两年后,洛弗尔转到美国海军学院,1952年毕业并在朝鲜战争中服役。之后他在海军飞行测试中心(Naval Air Test Center)担任了四年的试飞员。洛弗尔曾是水星计划7人的候选成员,但由于医疗检查中的一个后来变得不重要的细节未被选择。1962年,洛弗尔被选入第二组宇航员。

洛弗尔担任了双子星4号的替补飞行员,第一次太空任务是1965年12月的双子星座7号任务。双子星7号是首次长达两星期的太空任务,也首次和双子星座6A号完成了首次太空交会。洛弗尔原本是双子星座10号的替补指令长,但在埃里奥特·希和查尔斯·巴塞特牺牲后,他成为了双子星座9A号的替补指令长,1966年11月,洛弗尔作为双子星座12号的指令长执行了第二次太空任务。在两次任务后,洛弗尔成为了在太空生活的时间最久的宇航员。

阿波罗8号的主力指令舱驾驶员迈克尔·科林斯因颈椎间盘突出症接受手术后,洛弗尔接替了他的位置。和弗兰克·博尔曼、与威廉·安德斯一起,洛弗尔于1968年12月执行了首次环绕月球的阿波罗8号任务。

洛弗尔担任了首次登月的阿波罗11号的替补指令长,计划中会担任阿波罗14号的指令长。由于原计划中阿波罗13号的指令长艾伦·谢泼德需要在长期不执行太空任务后进行更多的恢复训练,洛弗尔与谢泼德互换了任务。1970年4月11日,与弗莱德·海斯和杰克·斯威格特一道,洛弗尔作为阿波罗13号的指令长开始了月球之旅。但在抵达月球之前,航天器的服务舱中的氧气罐发生了爆炸,使航天器损失了大量氧气和电力。登月任务于是被放弃,使用着登月舱的推进器、氧气和电力,洛弗尔、海斯和斯威格特飞越月球,利用月球引力产生的惯性,于4月17日加速返回地球。洛弗尔是三名两次去过月球的宇航员之一,但和其他两人约翰·杨和尤金·塞尔南不同,洛弗尔从未登月。

洛弗尔的四次太空任务中超过715小时的太空经历使他成为了宇航员太空停留时间的记录保持者;直到天空实验室计划,洛弗尔还是在太空见过日出次数最多的宇航员。与阿波罗13号的两位搭档一起,洛弗尔还保持着人类离开地球最远距离的记录。

1973年洛弗尔从海军和航空航天局退役,在位于休斯敦的贝-休斯敦拖拽公司(Bay-Houston Towing Company)任职,1975年升为首席执行官。1977年洛弗尔担任菲斯克电话公司(Fisk Telephone Systems)的经理,后来又在森泰尔公司(Centel)任职,1991年退休时担任副总裁。

洛弗尔和杰弗里·克鲁格(Jeffrey Kluger)一道写了《丢失的月球:危机重重的阿波罗13号》一书,后来的电影《阿波罗13号》即基于这本书。在这部朗·霍华德导演的影片中,汤姆·汉克斯扮演洛弗尔。电影开拍之前,汉克斯在洛弗尔的家里住了一段时间,甚至还坐在洛弗尔的私人飞机里一道出游。在影片中,洛弗尔本人也亲自出镜:扮演救援航空母舰的舰长。那位舰长的军衔本是上将,但由于他本人退役时的军衔是上校,所以他坚持扮演一位上校。影片结尾,阿波罗13号成功返回后,洛弗尔本人扮演的舰长与汉克斯扮演的洛弗尔在琉璜岛航空母舰的甲板上握手。

1999年,洛弗尔一家在伊利诺伊州的森林湖(Lake Forest)开了一家餐馆:“森林湖的洛弗尔”。餐馆中展示了洛弗尔宇航员生涯以及《阿波罗13号》中的许多珍贵纪念品。餐馆的大厨是洛弗尔的小儿子杰(Jay)。

洛弗尔曾在许多高校演讲,介绍自己作为一个宇航员以及商人的传奇一生。他建议学生们参与到科学活动和太空探索中去,声称六十年代末的登月活动使得整个个国家都团结一致并最终取得成功。

洛弗尔与妻子玛丽莲·格拉齐(Marilyn Gerlach)于1952年结婚,育有四位子女:芭芭拉(Barbara,1953年出生)、詹姆斯(James,1955年)、苏珊(Susan,1958年)和杰弗里(Jeffrey,1966年)。

阿波罗13号任务开始时也曾出现过一次不甚闻名但同样危险的事故。第二级火箭燃烧时,中间的5号推进器提前关闭了,使其他四台推进器必须延长燃烧时间。工程师们事后发现这个问题的起因是纵向耦合振动(pogo oscillation),而这种情况足以把第二级火箭撕裂。当时推进器承受着16赫兹的频率,68g的重力,发动机架被拉长了约7.6厘米(3英寸)。幸运的是,震动导致了推进器压力降低,控制电脑自动将其关闭。[2]小幅度的纵向耦合振动也曾在之前的阿波罗任务中出现过(甚至在最早的巨人-双子星无人任务时就被认为是潜在的问题),但在阿波罗13号时涡轮泵中的气穴与纵向耦合的非正常作用时震动幅度加大。[3]后来的任务中,火箭进行了反纵向耦合修改(阿波罗13号之前就已经在进行),解决了这一问题。修改是在中间推进器的液体氧线上添加一个氦气储存罐,以降低振动的几率,并保证在这一办法无效时5号推进器会自动关闭,以及在所有五个第二级火箭推进器上简化的燃料阀门。

在阿波罗13号向着月球飞行离地球321,860千米时,服务舱的二号氧气罐发生了爆炸。指挥中心要求三位宇航员搅动氧气罐,以保证氧气能够均匀分布。斯威格特搅动氧气罐后,损坏的氧气罐特氟纶绝缘电线起火,使氧气罐内的气压增加(标准气压为7百万帕),并导致爆炸。在飞船刚爆炸时候,曾有人认为是小行星击中了服务舱乃至于登月舱,以至于宇航员在危机刚开始时称“撞击发生后”。

爆炸同时也损坏了服务舱的其他部分,一号氧气罐的损坏尤其严重。爆炸后,指令/服务舱的两个氧气罐的氧气全部损失。服务舱里的氧气是指令/服务舱电力产生系统的必须部分,也就是说,航天器的电力在爆炸后便所剩无几。指令舱里还有返回大气层时所需的电池,但只能在接近地球,与服务舱脱离后使用约十小时。由于返回大气层的电池必须保留以安全返回,所以三位宇航员不得不把登月舱当作“救生艇”。登月舱作为“救生艇”的步骤在阿波罗13号之前不久才刚刚开始被模拟。

航天器的严重受损使计划中在弗拉·毛罗高地登月的任务被迫取消。指挥中心有人提出立刻使航天器掉头并加速返回地球以节省时间。但是,整个航天器上唯一有直接掉头所需推力的服务推进系统(SPS)却位于服务舱尾部。由于不知道服务舱的损坏情况有多严重,点燃服务推进系统可能会引起服务舱二次爆炸,所以地面指挥为了安全考虑决定不使用服务推进系统。最终被选择的返回方法是绕过月球,不进入轨道而进入自由返回轨道,使用月球引力将航天器送上返回地球的轨道。为了能够进入自由返回轨道,必须执行一次轨道纠正;通常情况下,轨道纠正会使用服务推进系统,但在不敢保证其安全性的情况下,在工程师进行长时间的研究后,指挥中心决定使用登月舱的降落火箭。在绕过月球后,登月舱降落火箭被点燃,进行PC+2(PeriCynthion,近月点+2小时)燃烧,以加速返回地球。返回地球途中登月舱降落火箭再次点燃,以完成一次简单的轨道纠正。在如此困难的情况下,安全操纵严重受损的航天器返回地球成为了三位宇航员和地面指挥人员所面临的难题。最让指挥人员头痛的问题之一就是登月舱是为两位宇航员生存两天准备的,而三位宇航员需要它提供四天的生存保障。另外,登月舱上用以过滤二氧化碳的氢氧化锂过滤器并不足以坚持四天。尽管指令舱上有备用过滤器,但它们与登月舱上过滤器的接口形状不同。在二氧化碳浓度越来越高的情况下,地面指挥最终设计了一个连接装置,以降低登月舱的二氧化碳浓度。

在航天器逐渐接近大气层时,航空航天局作出了一个特殊的决定:先丢弃服务舱而不是常规状态下先会被丢弃的登月舱,拍摄服务舱的照片以对事故进行调查。当三位宇航员首次看到服务舱外表面时,他们发现原来覆盖氧气罐和燃料电池的面板被炸飞了。

当时地面指挥担心由于在返回途中指令舱里过低的温度导致的水凝结会严重损坏指令舱的电子控制系统,而唯一检测的方式是在重新启动指令舱时。幸运的是,指令舱一切正常。

三位宇航员最终安全返回了地球,尽管海斯由于饮用水的缺少以及排尿的困难患了尿道感染必须住院。

三位宇航员被告知不要将尿液及其他液体排入太空而是保留在太空舱内,因为在没有推进器纠正轨道的情况下这样会影响航天器的运行轨道。

阿波罗登月计划篇(7)

采集月亮宝石用什么工具?

你知道“阿波罗”计划吗?它是美国在20世纪60年代开展的一项庞大的载人航天计划。计划期间,共发射了7艘载人登月飞船,其中除了阿波罗13号因服务舱的液氧箱发生爆炸,登月计划被迫取消,宇航员安全返回地球,其余6次都获得了成功,共有12名宇航员先后顺利登上月球。

在载人登月计划期间,地质学家们认为,要解决月球的起源问题,必须对月球进行全面的地质勘查。根据这个建议,在历次登月活动中,宇航员花费时间最多的工作就是采集岩石和土壤。每次登上月球后,他们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用一个长把勺子不加选择地挖取大约1千克岩石或土壤,然后放进宇航服左腿上的口袋里,防备因出现意外情况需要紧急返回地球时不致空手而归。

为了便于宇航员收集岩石和土壤,工程师们设计了许多专用工具,如耙、勺、铲子、锤子、钳子和月面钻机等。考虑到宇航员身穿笨重的宇航服弯腰时很不方便,所以大部分工具都装上了长手柄。这些工具用起来非常得心应手,例如用一种叫做驱动管的工具,宇航员们可以从将近1米深的地下采集岩心标本。

为了减轻宇航员的劳动强度,阿波罗14号的宇航员使用了一辆重9千克的折叠式铝制手推车。它能装载大约55千克的设备,例如样品袋、电视摄像机、备用胶卷和其它设备。阿波罗17号的宇航员还使用了月球车采集器。使用这种工具,宇航员只要把月球车停下来,不用下车就可以得到想要的标本。

为了采集到最有研究价值的岩石标本,后来安排了一名地质学家同阿波罗17号的宇航员一起登上月球。这位地质学家名叫哈里森?施密特,阿波罗17号的着陆地点就是他选定的,他认为在那里有可能发现火山活动的证据。在月球上,施密特和另一位宇航员驱车行驶了6.4千米。在返回着陆点途中,他们意外挖掘到一种桔黄色的土壤。地质学家认为,这种土壤可能已经有上亿年的历史,并认为这是“阿波罗”登月计划中最了不起的发现之一。

“月亮宝石”在地球受到了隆重欢迎

这些从月球取回来的岩石被看成稀世珍宝,尤其是阿波罗11号宇航员采回的标本更是受到了隆重欢迎。当三位宇航员返回地球后刚刚被打捞到回收舰上时,他们带回的月球岩石就已经被运往休斯敦太空飞行中心,美国宇航局局长汤姆?佩因博士参加了迎接第一只标本

箱的活动。为了防备万一,岩石标本特意被分成两次运输,这样即使发生意外也不会损失全部。

1969年7月25日,第一箱月球岩石运抵艾灵顿空军基地,它像凯旋的宇航员一样受到热烈欢迎,休斯敦太空中心的大多数高级职员都赶到跑道上迎接。从飞机上卸下的标本箱被搬上一辆带有玻璃窗的白色小货车,然后运往月球接收实验室。

月球接收实验室建在休斯敦太空飞行中心的87号建筑物内,当时的造价相当于3000万人民币,从月球带回的岩石、胶卷和宇宙飞船等都存放在这座建筑物里。说起这个实验室,还有这样一个趣闻。阿波罗11号载人登月之前,美国出版了一本标题为《比拉流星群菌种》的书。书中宣称宇宙中存在的一种特殊病菌将给地球带来巨大危害,并把宇航员从月球带回污染的可能性说得神乎其神。这本书在美国畅销了几百万册,引起极大震动。

于是在社会舆论的压力下,美国宇航局根据美国科学院的建议,花巨资建造了这个实验室。可是,阿波罗11、12、14号三次登月飞行后的检查结果表明,没有发现任何“月球瘟疫”,不仅宇航员没有沾染任何有害的细菌,带回的月球标本上也没发现任何危害地球生物的物质。

月球接收实验室的技术员先用工具抽去箱内可能存在的由岩石散发出的任何气体,然后打开标本箱,解开包住石块的样品袋。休斯敦太空飞行中心的地质学家鲁宾?布雷特激动地说:“此刻是研究月球岩石的开始。对地球上的科学家来说,这是一个非常非常令人振奋的时刻。”

经过检查,科学家发现月球岩石外表覆盖着一层细颗粒的黑色灰尘,使他们无法立刻辨别出岩石的性质和颜色。以后的几天里,随着岩石上的灰尘被慢慢擦掉,地质学家终于看清了这批月球岩石的真实面目。第一只标本箱里装有20块岩石,最大的石块约7寸长,5寸宽,两寸厚。第二只标本箱于8月4日被打开,里边的岩石,大的如鹅卵石,小的像高尔夫球。除了月球岩石,还有一部分土壤。

分析月球岩石是一件细致的研究工作。科学家们使用了一种世界上最锋利的刀,它能将人的头发丝切割成一万份。用这种刀把岩石切开,然后用X光照射,并用高达30万倍的电子显微镜观察它的内部结构。从显微镜里看,那些岩石千姿百态、非常漂亮,令科学家们惊叹不已。经过长时间研究和分析,科学家们发现,月球岩石里包含有很丰富的钛,是地球上钛含量最高岩石的10倍,但是缺少钠和钾。另外,还含有镱、铷、锆、钇、铍、钡等地球上的稀有元素。

除月球岩石外,另一类物质是宇航员带回的月球土壤,它是岩石被碰撞粉碎后的产物。对于月球土壤,科学家们采用挖、刮、火烧和高温蒸发等方法分析。例如,科学家们将一撮土壤燃烧,研究火焰里的不同颜色,从而鉴别出土壤中含有的化学元素。在显微镜下,可以看出月球土壤包含的岩石、玻璃颗粒和陨星碎片。

阿波罗登月计划篇(8)

上过月亮,还能再去哪里?

当美国前总统约翰・肯尼迪在1961年宣布美国人要首先登上月球时,连当时NASA的局长都不知道该如何实现这个大胆的梦想。令人惊奇的是,从1969年夏天到1972年12月,先后有12名美国宇航员乘坐“阿波罗号”太空船,使用比现代手机还“原始”的导航科技登上了月球。

大多数登月宇航员在上世纪50年代都是美国空军试飞员。60年代,身为飞行员的他们卷入了NASA的阿波罗登月计划。在那个充满太空狂热的年代,他们都认为自己在为人类的未来而冒险。然而,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随着“太空热”的逐渐衰退,12名登月宇航员也遭遇了一连串混乱的“尘世生活”。NASA的宏伟计划崩溃了,但大多数登月宇航员却发现很难在地球上找到自己的奋斗目标:当你连月亮都去过了,还能再去哪里?

厌倦光环下的生活选择隐居

第一个踏上月球的美国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返回地球后,就无法应付随之而来的名声。为了彻底从公众的目光中退隐,阿姆斯特朗后来退出美国宇航局,到辛辛那提市某航空工程学院做了一名大学教师。他曾感慨道:“到底要花多少时间,别人才不把我当做一名字航员看?”长期以来,阿姆斯特朗一直隐居在列巴伦市的一个农场里。

漫步月球的感觉折磨他一生

和阿姆斯特朗一同踏上月球的同伴奥尔德林回到地球后,开始变得精神沮丧并且疯狂酗酒,他的妻子和他分了手。如今,75岁的奥尔德林早已成功戒酒,并幸福地再婚,他居住在洛杉矶一所豪华公寓中,除了撰写小说、在图纸上设计“未来派”太空船外,他还呼吁人类重返太空。奥尔德林回忆说,当他在月亮上行走时,曾有一种“灵魂出窍”的奇异感觉,这种感觉折磨了他一生。

“阿波罗15号”登月舱驾驶员詹姆斯・欧文在月球的亚平宁山的一块岩石上,发现了一块有着45亿年历史、被称做“起源石”的水晶,欧文当时感到,这块“起源石”仿佛正在那儿等待他的到来。欧文返回地球后,开始信仰宗教,他建立了一个叫做“高飞”的宗教组织,他曾两次带领探险队到土耳其阿拉拉特山寻找诺亚方舟的痕迹。1991年,欧文因心脏病而去世。

“阿波罗14号”飞船登月舱驾驶员埃德加・米切尔从月球返回太空舱时,有一种被某种东西注视的奇怪感觉,他感到自己和宇宙中的智能生命产生了一种心灵的接触。回到地球后,米切尔开始研究神秘的超自然现象,他在加利福尼亚建立了一个“抽象科学协会”,专门研究人类意识和各种超自然事件。

最年轻登月宇航员虐待儿女

欧文的登月同伴查尔斯・杜克同样无法应付登月事件带来的巨大心理震撼,他开始酗酒,并且经常虐待自己的孩子。现年69岁的杜克是活着的登月宇航员中最年轻的一个,他后来皈依了宗教,将登月事件称作“我生命中的灰尘”,如今杜克和妻子多蒂居住在得克萨斯的新布朗菲尔市郊外。

改行当画家:只画“月球风景”

“阿波罗12号”指令长阿兰・比恩是第四个登上月球的人,他后来成为著名的画家,然而,他的绘画主题永远只有一个:他总是用混合着月亮尘土的油彩,描绘着他看到过的月球表面场景,那些月亮尘土都是他从月球上带回来的。

“月球漫步者”没有因名声暴

尽管登月宇航员们遭遇过人们难以想象的危险,但没有一个“月球漫步者”因为他们的探险经历和名声而暴富。他们仍然都是按照自己的军衔等级从NASA领取每年大约17000美元的年薪。

阿波罗登月计划篇(9)

当时是1997年,兰斯多普还是荷兰特温特大学的一名工程专业学生。16年时间转瞬即逝,如今载人探索火星思潮再度活跃。有科学家预测,首批登陆火星者可能并非是来自政府机构的宇航员(航天员),而是由私人企业派送的普通人。2013年,由兰斯多普领头的“火星一号”和美国的“灵感火星”两家公司分别宣布了它们的计划:让志愿者比政府机构的宇航员(航天员)至少早10年去火星。

事实上,在空间探索方面,除美国宇航局之外,私人航天正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瞩目。其中最吸引人的是付费前往国际空间站的项目——游客以相对的廉价购买一次亚轨道之旅的船票。与此同时,全球最大在线支付平台“贝宝”和美国“太空X”公司的创始人艾龙·马斯克则建造了“猎鹰”火箭,它成功地把货物送到了国际空间站,而且还将运送宇航员(航天员)前往国际空间站和返回地球。美国宇航局局长查尔斯·博尔顿承认,太空已经不再只是美俄两个航天大国的竞技场,现在已经有许多国家和公司参与到太空竞争中来了。

美国巨富打算2017年载人去火星

率先公布载人火星任务的私人机构是“灵感火星”公司。它是由全球第一位商业性太空旅游者、美国巨富丹尼斯·蒂托创建的,该公司计划发送一个两人机组前往火星,在一定距离处环绕火星但不登陆,此后返回地球。由于行星位置排列方式的变化,2017年将有一个绝佳的发射窗口,火星往返之旅历时仅501天,而不是通常情况下的两年甚至更长时间。蒂托说,这样的任务花费连美国宇航局“阿波罗”载人登月系列任务(请参见相关链接《“阿波罗”登月任务》)的1%都不到,后者的花费按照今天的币值高达1000亿美元。

蒂托打算利用“太空X”公司的下一代火箭,即力量更强大的“重型猎鹰”火箭发射“灵感火星”飞船。抵达火星附近后,飞船将在距离火星仅160千米处环绕这颗红色星球,让机组人员目睹火星的巨型火山和峡谷壮景。把机组人员送回地球看来不成问题。飞船将在一个飞行轨道中被发射,以便让它环绕火星,然后直接飞回地球。法国航天专家韦尔奇指出,这是一条安全的轨道,行星将对飞船提供有效的引力援助。

“灵感火星”飞船任务最危险的阶段是飞船返程之旅的最后几分钟。返回过程中,飞船将以每小时大约5万千米的速度撞击地球大气层,这将是有史以来所有航天任务中最快的速度。为了避免机组人员在此过程中被烧焦,蒂托的团队正在与美国宇航局的工程师们合作,而后者同时在为美国宇航局的新型“猎户座”飞船建造防热盾。

“火星一号”公司的“自杀性任务”

“火星一号”载人火星任务计划花费60亿美元,兰斯多普表示自己有信心通过赞助和出售电视直播权筹集到这笔巨款。他的这一灵感来自于国际奥委会,后者以类似方式在4年多时间里筹集到40亿美元。不过,其他人则没有兰斯多普那么乐观。他们指出,人们对“火星一号”真人秀的兴趣将迅速衰减,就如同人们当年对待“阿波罗”登月任务一样。事实上,在“阿波罗11号”任务之后才两年,美国公众对载人登月任务的认可度就下降了1/3。

尽管这样,目前人们对载人火星任务的向往仍在持续升温。在开放“火星一号”任务机组人员报名申请窗口后仅两周,报名申请者就多达78000人;截至2013年9月,已有来自140个国家和地区的超过20万人报名(请参见相关链接《20万人竞争火星“单程票”》)。电视观众稍后将决定每个国家的最终100人入选名单。到2015年,“火星一号”筹划者将把候选人数减少到20人——共5个机组,每个机组4名成员,两男两女。经过7~8年训练后,“火星一号”将对候选火星机组进行公众投票,由电视观众决定哪一个机组首飞,接着还要投票决定哪一位机组成员成为登陆火星第一人。

真正吸引公众眼球的是:“火星一号”机组成员将不会返回地球。兰斯多普解释说:“如果你对火星足够热心,那么到达那里后你就不会想到返回地球,因为探索这么大的一颗行星哪怕用一生的时间也不够。”“火星一号”所追随的正是美国火星之旅专家朱布林的信念:“就地取材,轻装上阵,因地制宜,自给自足。”“火星一号”将提前发射机器人火星飞船,为载人登陆准备好地点。第一艘供给飞船计划在2016年登陆火星,第一批机组成员则计划在2023年登陆火星。

有西方媒体将“火星一号”载人火星任务称为“自杀式任务”,但也有西方媒体指出,这一任务具有“与激发波利尼西亚人穿越巨大的太平洋、定居在未知岛屿上,以及与早期美洲定居者乘坐大篷车穿越艰险的落基山、最终到达肥沃的西部海岸”同样的精神。即便是美国宇航局也开始意识到,过分谨小慎微的话,就可能永远也去不了火星。

准备与展望

私人航天任务造势汹涌,但美国宇航局依然是最受关注的对象。在太空竞赛的所有选手中,它拥有最强的专业团队和最充足的预算。该局已经开始建造“猎户座”飞船,而且正在建造一种新型的重型火箭——“太空发射系统”。和俄罗斯同行一样,美国宇航局在太空对人体的影响方面的经验无与伦比。2015年,国际空间站上的两位宇航员将开始在空间站上连续待一年,目的是测试人体将怎样应对漫长的火星之旅。

美国宇航局最终的载人火星之旅将匹配朱布林的廉价与简单思路,而不是该局原定的超昂贵方案。但该局眼下缺乏的是一个详尽的计划。在其最新著作《火星任务》中,曾经登陆过月球的美国著名宇航员巴兹·奥尔德林建议美国宇航局首先在2025年让3名宇航员登陆火星的卫星福波斯(火卫一),它的微弱引力和在火星附近的有利位置意味着宇航员能监管机器人在火星上建设一个基地,然后再让宇航员在2031年登陆火星。

未来的火星宇航员将乘坐行星际飞船前往火星,飞船将循环往复于地球轨道和火星轨道之间。奥尔德林认为,虽然其中的技术障碍很大,但并非不可逾越。当然,如果太空中出现严重的医疗问题,机组成员将束手无策 —— 火星飞船上显然不是做开胸手术的场所。最好的办法是确保机组人员尽可能保持身体健康。任务筹划者甚至考虑过:在机组离开地球之前,摘除机组成员体内潜在的麻烦器官,例如盲肠和胆囊。

处在几乎失重的环境中,人体的肌肉会退化,骨骼中的钙会流失。所有计划中的火星飞船都将携带锻炼设备,以尽量减少机组人员身体机能的退化。不过,对于“灵感火星”任务来说,这却不是一个严重问题,其任务期只比俄罗斯航天员瓦雷里·波利雅科夫创下的纪录长一点点。波利雅科夫曾经在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已于2001年销毁)上连续待了438天,而他并未遭受长期性健康问题。现在他已72岁,依然生龙活虎。对“火星一号”任务来说,当机组成员到达目的地时,他们的身体机能可能已略微退化。但兰斯多普说,因为火星引力只有地球引力的38%,所以每个机组成员登陆火星后都会变成超人。

大的危险一是辐射对人体的影响。火星机组将不得不承受何等程度的辐射?最好的测量结果已于2013年5月由美国得克萨斯州的西南研究院。该院科学家在美国宇航局“好奇号”火星车上安装的辐射探测仪于2011年随火星车登陆火星。根据辐射探测仪所得数据,飞船所受辐射量相当于每5天或6天接受一次全身CT扫描。在“灵感火星”飞船的来回旅途中,总辐射量将只有“好奇号”所经受辐射量的两倍,比此前的估计值低得多。这一辐射值也在美国宇航局设定的宇航员终身辐射值范围内。

二是来自于太阳射出的危险微粒。“好奇号”受到的太阳辐射量很小,是因为当时太阳处在11年活动周期的最低值附近。“灵感火星”飞船的预定发射日期意味着,它将面临的太阳天气也会很不错。在发射5年后,在一次太阳活动最高峰期间,火星将经历辐射最低值——届时太阳增加的能量将驱逐来自深空的粒子,将最难以抵御的星系际宇宙射线降低到最少。

不过,在太阳活动高峰期,还有一场来源于太阳耀斑和太阳风暴的高速质子巨型潮涌。1972年,在“阿波罗16号”任务过后,太阳炸出巨量致命辐射暴。如果“阿波罗17号”在这场爆发期间登陆月球,宇航员很可能就不能活着回家了。颇具讽刺意义的是,对质子的最佳防护工具并不是重型铅盾,而是富含质子的物质,例如水中的氢或有机分子。对于“灵感火星”而言,机组成员可能会在飞船船舱内壁铺上装有他们的已干燥排泄物的袋子。与此同时,“火星一号”计划发射时在环绕机组睡眠舱的一个空壳内充填好几千公升的纯净水。而随着飞行的进展,越来越多的船舱也将被装填废液。

一旦抵达火星表面,机组成员将不会像美国宇航局一度担忧的那样身处很危险的环境中。来自“好奇号”火星车的辐射测量读数显示,火星表面的辐射水平并不比国际空间站上的辐射水平高,而且机组成员可以躲在地下紧急避难处或者进入火星洞穴,避开太阳爆发。

最终,未来的火星机组成员所面临的一个主要危险很可能来自“禁锢”在飞船内部的心理压力。以“灵感火星”的两人机组为例:在飞行期间如果两人不和甚至发生殴打怎么办?这方面确实有教训。俄罗斯早期空间站“联盟号”上的两名航天员曾交恶到如此地步,以至于他们最终只能通过地面控制中心进行交流。

“灵感火星”计划挑选一对长期婚姻生活幸福的夫妇充当机组成员以确保机组和谐。但心理学家认为,两人火星机组由一对夫妇还是任何两人担当并无区别,为了缓解机组成员的心理压力,需要由更多人组成的机组。

但是,更大的机组不一定就是更好的机组。1999年新年夜,一次有27名志愿者参与的火星之旅地面模拟陷入混乱,当时一名俄罗斯志愿者试图亲吻一名加拿大志愿者,而一名日本志愿者因为接下来的吵闹而退出模拟。最近的一次模拟——“火星500天”任务取得了很大的成功。经过仔细的心理筛查后,由6名男性志愿者组成的“火星机组”未出任何严重差池地完成了这次“火星任务”。

如果“火星一号”任务取得成功,科学家期待这些机组能创建一个稳定的小社会,前提是这些机组够大也够多样。但如果这些地球移民想存活下来,首批定居火星的人就必须生孩子。不过,兰斯多普并不把这视为当务之急。他说,目前并不清楚女性在火星的微重力环境中能否受孕,更不用说胎儿将怎样发育以及宝宝能否成人。地球移民们不得不首先研究动物在火星上的受孕情况,预计首个火星宝宝将在首批人类登陆火星大约10~15年后诞生。

火星无疑是人类梦想的下一个太空前沿阵地,那争相实现这一梦想的梦想家们是否愿意亲自去火星呢?蒂托的回答是“绝对不会”,他认为自己的技能并不足以修复飞船在途中可能遭遇的任何故障。兰斯多普虽然想亲自一试,但他制定的竞争规则把他排除在外。他说:“当第一批机组离开地球时我会非常兴奋,同时又非常嫉妒。”

20万人竞争火星“单程票”

前往一个荒凉、温度最低达-150℃、充满敌意的世界并且有去无回,这听起来不像是每个人的梦想。但随着报名截止日在2013年9月中旬到来,来自140个国家和地区的总共超过20万人申请成为火星的最早移民。他们自愿在这颗红色行星上度完余生,并且同意拍摄电视真人秀节目。

按照荷兰“火星一号”公司的计划,将从20万申请者中筛选出24~40名佼佼者,筛选过程将分多轮,其中第二轮包括接受专家面试,进入第三轮的候选者将两两对决,对决过程将模拟火星之旅实景并进行电视和网上直播。“火星一号”飞船最早在2018年登陆火星,在10年内建立第一个地球人在火星上的定居点。火星与地球之间的距离大约是6400万千米(这取决于火星在轨道中的位置),从地球前往火星的单程耗时约为200天。“火星一号”希望,到2033年,火星移民数量将达到20人。

“火星一号”招募的“火星移民”申请人无需军事训练背景、飞行经历或科学学位,但必须具备如下条件:18岁以上,目的性很强,愿意构建并维持健康的人际关系,有能力进行自我反思和信任他人;性格坚韧,适应性强,有好奇心,有创造力,足智多谋。

“阿波罗”登月任务

一旦人类真的登陆火星,无疑将是航天史上又一个很大的里程碑。迄今为止,人类到过的地球之外的唯一天体就是月球。从某种意义上说,登陆月球为未来人类登陆火星奠定了一些技术基础。载人登陆月球是由美国宇航局在其20世纪60年代晚期~70年代初期的“阿波罗”系列任务中实现的。

阿波罗登月计划篇(10)

当一个个黑恶分子被抓之后,压抑已久的民众情绪终于爆发出来了,他们送横幅放鞭炮对市委市政府领导下的奋战在一线的干警表示最热烈最朴素的感谢。据说,现在的重庆,公交车上连扒手都少了,单身女子走夜路也放心了。

【素材点拨】不可否认,在这次打黑行动中,民众的广泛配合起到了里应外合的作用,无异于一场人民战争。20万封信,体现了政府对民众的信任;可以约见公安局主要负责人,体现了政府对民众的真诚和打黑的决心。重庆打黑赢得了重庆乃至全国13亿人民的心。数月来,只要打开网络,海量的关于重庆打黑的新闻铺天盖地,千万亿万网友的跟帖评论排山倒海,汹涌澎湃。这说明什么?说明打黑是人心所向。

【适用话题】法制、公平、人心、形象、公信力

40年前的人类壮举

1969年7月16日“阿波罗”11号点火升空,历时5天,于北京时间7月21日4时17分着陆舱在月球静海地区着陆,尼尔•阿姆斯特朗和艾•奥尔德林两位宇航员相继踏上月球表面,开创了人类首次登上地球以外的另一个天体的新纪元,实现了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创举。阿姆斯特朗登上月球时的那句话――“这是我个人迈出的一小步,却是人类的一大步”,成为传颂至今的名言。“阿波罗”计划一共实现了6次载人登月,12名美国宇航员登上了月球,开展了系统的月球科学考察、科学实验,安装了探测设施,采集月球土壤和岩石样品3817千克。

“阿波罗”计划的出现与实施,在上世纪60―70年代,产生了液体燃料火箭、微波雷达、无线电制导、合成材料、高性能电子计算机等一大批高新科技产业群体,带动了整个美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工业繁荣。“阿波罗”计划的实施,大大促进了人类对月球和地月系的起源与演化、月球表面环境、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化学组成与岩石类型、内部结构以及资源的开发利用前景等形成比较完整而系统的认识,对月球科学新体系的构成起了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阿波罗”计划推动了月球科学、比较行星学、太阳系起源与演化学、空间科学等多门学科的快速发展和深化完善。

上一篇: 硕士研究生自我鉴定 下一篇: 法律管理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