阑尾炎的术后护理汇总十篇

时间:2024-01-31 16:30:15

阑尾炎的术后护理

阑尾炎的术后护理篇(1)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10)12-199-1

1资料

2003年1月―2008年1月,我科共收治阑尾炎手术患者320例,其中男性患者206例,女性患者114例,患者年龄9―65岁,平均37岁。术后出现切口感染9例,占2.8%;出血再次手术1例,占0.31%;粘连性肠梗阻1例,占0.31%。

2术后护理

2.1心理护理术后一定要做好心理护理,耐心解释病因,分析病情,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怀和体贴,使患者在精神上、心理上得到安慰和鼓励,减轻思想压力,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促进早日康复。

2.2根据不同的麻醉,选择适当的。如腰椎麻醉患者应去枕平卧6―12小时,防止脑脊液外渗而引起头痛。连续硬脊膜外腔麻醉患者可低枕平卧。同时术后的选择,必须要符合病情的需要,并兼顾患者舒适,以利于器官功能的恢复。

2.3监测生命体征术后将患者平稳抬上病床,接好各种管道,调节好室温,每半小时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一次,直至病情平稳。如脉搏加快,血压下降,应考虑有出血的可能,立即报告医生,并采取相应地抢救措施。

2.4保持引流管通畅置腹腔引流管者妥善固定引流管,防止受压、扭曲、堵塞等,确保有效引流,防止发生逆行感染。同时密切观察引流液的颜色、量、性质等。如引流液较多或渗血时应立即报告医师,注意稳定患者情绪。

2.5饮食术后第一天可进流食,待胃肠功能逐渐恢复后改为半流食。同时注意选择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饮食、禁食刺激性食物及豆制品、甜食等防止发生腹胀。

2.6活动术后24小时可适当活动,刺激胃肠蠕动,防止发生肠粘连,同时可增进血液循环,加速伤口愈合。

2.7腹胀的处理因胃肠功能抑制、咽下空气及肠内容物无法向远端排送所致。轻者无需处理,当胃肠恢复蠕动即能自行缓解。腹胀严重时可影响呼吸和与下腔静脉血回流,并妨碍腹部切口愈合,应报告医师并酌情处理。

2.8术后疼痛正常术后疼痛于麻醉作用消失后最为严重,可酌情给予一般镇痛药。如三日后疼痛加重,应查明原因,妥善处理。

2.9切口护理定期更换切口敷料,保持切口敷料干燥。如切口疼痛加重、渗出液增多、切口周围皮肤红肿,则提示切口感染,应加强切口周围皮肤的护理。

2.10肺部护理由于平卧肺部容积变小,切开疼痛及麻醉的影响易发生肺部感染。鼓励患者深呼吸和有效咳嗽,并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3讨论

急性阑尾炎是外科最常见的急腹症,约占外科急腹症的1/4。阑尾位于右髂窝部,外形呈蚯蚓状,它有着丰富的淋巴组织、血管和神经,参与机体免疫功能。当血运发生障碍时,易导致阑尾化脓和穿孔。以转移性右下腹痛为主要临床表现,有固定压痛点,治疗以手术为主。由于阑尾炎属常见病多发病,手术时间短,操作简单,往往不被医护人员所重视,但本人从事护理工作17年来,通过对阑尾炎病人的术后护理,使我深刻体会到,只有小的手术,没有小的护理。在护理过程中要把每位患者都当做危重患者来看待,消除麻痹思想。做到勤观察、勤思考、勤动手、勤动口,加强巡视,善于发现异常情况。做好健康教育指导,帮助患者了解疾病的相关知识,合理饮食调配,适当运动,增强患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护理人员的职能作用,培养慎独精神,减少医疗差错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阑尾炎的术后护理篇(2)

结果:45例阑尾炎患者均进行阑尾切除手术,手术顺利,患者术后恢复顺利。

结论:在明确诊断为阑尾炎后,只要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均应该进行手术治疗,但术前术后要做好护理工作。

关键词:急性阑尾炎术前护理术后护理出院指导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0-0147-02

急性阑尾炎是外科最常见的急腹症,临床上以转移性右下腹痛、右下腹有固定的压痛点为主要特征,治疗以手术为主。护理急性阑尾炎病人,术前应做好急症手术准备,术后鼓励早期活动,应严密观察内出血、腹腔残余脓肿等术后并发症。急性阑尾炎多见于年轻人,尤其以20-30岁年龄组为发病高峰。2009年7月-2011年9月,我院共收治急性阑尾炎45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经手术治疗的急性阑尾炎患者45例,其中男32例,女13例;平均年龄32岁;发病到住院时间为2-13h,平均5.6h;体温37.5℃-39.6℃。血常规检查结果:白细胞(5.7-14.1)×109/L;中性粒细胞0.74-0.90。临床诊断均为急性阑尾炎。均急诊在硬膜外麻醉下行阑尾切除术。

1.2结果。45例患者均获临床痊愈,无术后并发症发生,随访未发现异常。

2护理

2.1术前护理。

2.1.1严密观察患者腹痛的时间、性质,发现异常及时报告主治医师。

2.1.2做好术前准备,如备皮、嘱病人禁食水,完善术前检查等工作,保证手术顺利进行。

2.1.3做好疾病健康教育宣传,让患者及家属了解在接受麻醉、手术或术后可能遇到的一些问题,使患者在出现并发症时,有一个充分的思想准备,宣传手术前后一些相关检查的重要性,防止遗漏某些疾病。

2.2术中护理。

2.2.1根据不同麻醉,选择适当卧位,如腰椎麻醉病人应去枕平卧6~12h,防止脑脊液外漏而引起头痛。连续硬膜外麻醉病人可低枕平卧。

2.2.2观察生命体征,每一小时测量血压、脉搏一次,连续测量3次,至平稳。如脉搏加快或血压下降,则考虑有出血,应及时观察伤口,采取必要措施。

2.3术后护理。

2.3.1术后去枕平卧6h后取半靠位,减轻腹肌张力,减少切口疼痛,便于引流,使患者舒适。

2.3.2嘱患者禁食水至肠蠕动恢复。饮食:手术当天禁食,术后第一天流质,第二天进软食,在正常情况下,第3~4d可进普食。术后初期饮食选择易消化的食物,二周后基本可以正常饮食。恢复期要注意保持适量的身体活动,减少肠粘连的可能。

2.3.3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

2.3.4单纯性阑尾炎切除术后12h,或坏疽性或穿孔性阑尾炎切除术后,如置有引流管,待血压平稳后应改为半卧或低姿半卧位,妥善固定引流管至床边,患者下床活动时,嘱其将引流袋置于膝关节以下,以利于引流和防止炎性渗出液流入腹腔,引起逆行感染。

2.3.5严密观察腹腔引流及腹部情况,发现腹部膨胀明显,引流液渗血较多时,立即报告主管医师,协助进行相应的紧急处理,注意稳定患者情绪。

2.3.6指导和协助患者早期下床活动,促进肠蠕动,防止发生肠粘连。

2.3.7肠蠕动恢复后,及时进行饮食指导,帮助患者选择易消化、营养丰富的流质饮食,以后根据病情逐渐改为半流质、软食、普食。禁食辛辣有刺激的食物及豆制品、甜食等,防止发生腹胀。

2.3.8加强生活护理,保持床铺清洁、干燥,做好个人卫生,经常更换清洁、柔软衣裤,保持伤口敷料干燥。

2.3.9切口感染的患者注意观察体温及伤口敷料情况,做好切口周围皮肤的护理。

2.3.10对特殊阑尾炎患者及时做好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指导。

2.3.11术后3~5d禁用强泻剂和刺激性强的肥皂水灌肠,以免增加肠蠕动,而使阑尾残端结扎线脱落或缝合伤口裂开,如术后便秘可口服轻泻剂。

2.3.12术后24h可起床活动,促进肠蠕动恢复,防止肠粘连发生,同时可增进血液循环,加速伤口愈合。

2.3.13老年病人术后注意保暖,经常拍背帮助咳嗽,预防坠积性肺炎。

2.4出院指导。急性阑尾炎高发病的主要因素与缺乏日常的体育锻炼和饮食结构中蔬菜等富含纤维素食品缺少等有关。嘱病人日常进食高热量,低脂肪,富含维生素饮食,并保持大便通畅。养成规律性的进食习惯,少食粗糙、坚硬、辛辣等食物。注意饮食卫生。避免劳累和过度活动注意劳逸结合,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应在此类人群中宣传普及营养知识,鼓励学生多食用粗纤维较多的蔬菜及水果,少食油炸食品,使患者的饮食结构趋于合理。同时,应提高生活质量、增加课外活动和减少精神压力,以有效减少急性阑尾炎的发病。

阑尾炎的术后护理篇(3)

中图分类号:R574.6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4-107-01

急性阑尾炎是一种外科常见的急腹症,可发生于各个年龄层,尤其是青壮年,其发生率大约是占到外科住院病例的10%到15%。大多数情况下都认为阑尾切除术是治疗该病的一种较为合理的方式,但是研究显示阑尾炎的炎性渗出物质以及切除手术的操作都有可能诱导并发症的产生,因此采取一定的护理措施是必要的[1]。为了获取对护理的重要性的进一步认识,我院对收治的阑尾炎患者进行了分组护理,并进行了分析比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于2011年2月至2013年2月期间收治的行阑尾切除术的急性阑尾炎患者76例,其中男45例,女31例,年龄15~42岁,平均年龄(28±5.73)岁。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39例,男23例,女16例,对照组37例,男22例,女15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2]:(1)突出的症状为下腹疼痛;(2)诊断确认是急性阑尾炎;(3)阑尾经手术切除者。

1.3 护理方法:两组都进行常规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施行适当的护理干预。

1.3.1 心理护理:对患者进行合适的心理护理,减轻患者的忧虑,使患者得到鼓舞,心态保持良好。

1.3.2 :患者回至病房应依据其麻醉方式保持相应的。一般,连续硬膜外麻醉的患者可以采取低枕或去枕平卧,而腰椎麻醉患者可以使用去枕平卧位持续6h至12h,以避免发生脑脊液外漏的情况。

1.3.3 饮食:患者术后6小时可以饮用流质食物,一两天后便可以使用一般食物。

1.3.4 腹胀的处理:患者术后的第1天,可在床上坐起进行适量活动,第2天则能够下床适量活动,来促进肠蠕动功能的恢复。

1.3.5 并发症的护理:患者在术后的并发症大多是切口感染、腹腔脓肿、肠粘连等。若切口感染则应该处理好切口,保持切口处的干净以及干燥。若是发生腹腔脓肿就应该趁早进行引流手术,否则可能发生严重的腔内感染。若是有轻度的肠粘连发生则可以帮助患者按摩腹部来促进其胃肠的蠕动,但若是粘连较重,则需要及时地通知主治医师来处理。

1.4 观察指标:(1)并发症发生情况;(2)患者对护理的认可度;(3)患者住院的时间。

1.5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采用 ±s表示,使用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α=0.05,以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的比较:观察组的患者中只有1例发生切口感染,发生率是2.5%,而对照组的患者中有7例发生了并发症,发生率是18.9%,二者比较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是(5.3±2.3)天,而对照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则是(9.8±2.5)天。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并且二者比较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急性阑尾炎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它的病因有多种,其中最主要的是阑尾发生了阻塞[3]。对于其的治疗通常使用阑尾切除术来达到目的。阑尾切除术是普外科常见的手术,手术时间较短,且过程较为简单[4]。但是有研究表明阑尾炎的炎性的渗出物质以及切除手术的操作过程都有可能诱导并发症的产生,因此采取一定的护理措施是必要的。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是(5.3±2.3)天,而对照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则是(9.8±2.5)天。可以看出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并且二者比较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术后护理对于急性阑尾炎患者术后的恢复具有显著的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参考文献

[1]赵小云.急性阑尾炎病人术后护理体会[J].河南中医,2010,30(6):623.

阑尾炎的术后护理篇(4)

阑尾炎是由多种致病因素共同作用于阑尾而导致炎性病变的结果,是临床非常常见的疾病,一般按照患者病程的长短可分为急性阑尾炎和慢性阑尾炎,急性阑尾炎的发作迅速,起病急,往往在较短时间内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因此可能在术前未对患者的基础疾病进行良好的控制而不得不紧急手术,而术后发生切口感染是阑尾炎手术比较常见的并发症[1-2]。有研究显示,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腹腔手术的术后感染率,术后感染会导致住院时间增加、治疗费用增加、患者痛苦增加等诸多的不良影响,因此,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积极有效的控制阑尾炎术后感染显得非常必要[3]。本组研究通过对360例阑尾炎手术患者分为有感染组和无感染组,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资料,探讨术后感染的影响因素并提出可行的预防措施。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0年1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阑尾炎手术患者共360例,其中术后发生感染者50例,定义为有感染组,其中男性32例,女性18例,平均年龄(30.5±11.8)岁,术后未发生感染者310例,定义为无感染组,其中男性162例,女性148例,平均年龄(29.3±13.2)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学历等无显著差异。认定为感染的表现是发热、切口出现红肿热痛、切口有化脓等异常。

1.2方法

全部患者均在同一间手术室以同样的麻醉方式和器械并由同一组医护人员进行手术。手术全程均按照阑尾炎切除标准流程进行。两组对比观察的指标:年龄、性别、重量指数、手术时间、切口保护、引流口、病例类型以及患者病程等。

1.3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17.0软件,计数资料使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使用t检验,以P

2结果

2.1两组患者可能导致术后感染的影响因素对比分析

基础资料方面,有感染组的体重指数为26.0±1.1,显著高于无感染组的22.9±2.1,具有统计学意义(t=10.206;P

3讨论

阑尾炎术后局部的血液流通能力减弱,以及手术造成的创口有少量组织液渗出,这些为细菌特别是厌氧菌的繁殖提供了较为适宜的环境,容易发生感染[4],对患者造成不良影响,本组研究旨在探讨影响因素,提出预防措施,现讨论如下。

3.1导致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1)体重指数。本组研究显示,有感染组患者的体重指数显著高于无感染组的体重指数[5]。体重指数较高反应患者腹腔脂肪多,手术过程中可能因较多脂肪而延长手术时间,以及因脂肪张力作用而压迫局部使血液循环不畅、缝合不良以及切口不易保护等。本组研究也同时显示手术时间长、切口无保护是影响因素。因此,体重指数对术后感染由较大影响。(2)手术时间。手术需要对腹壁切口后进行牵拉,时间越长则局部压迫越严重,容易导致局部水肿,缺血而影响术后愈合,术中利用纱布将腹壁与腹腔隔离以及术后清理拉钩挤压处的淤血很有必要[5]。(3)病例类型。感染组患者有较多的化脓和穿孔患者,因人体肠道内有大量的寄生细菌,如果发生穿孔则大量细菌进入腹腔,势必会大大增加术后感染的几率。(4)术后处理。对于化脓、穿孔、坏疽以及逆行切口患者应当在术毕注意仔细的清洗腹腔,并设置引流,原切口引流可能因为切口受到牵拉挤压时间长而愈合能力差,容易感染,因此重新切开引流口较好[6-7]。(5)合并其他疾病。如患者合并有糖尿病、慢性肝肾疾病或者肿瘤等,可能因免疫力较低而发生感染。

3.2预防性的护理措施。(1)尽早就诊和进行治疗。患者有急腹症应及时入院,入院后应根据患者临床症状、表现和辅助检查结果及时诊断并尽快安排手术[8]。(2)手术严格遵守无菌技术和尽量缩短手术时间。根据患者情况和检查结果,选择最佳开口部位,并以最短时间找到并切除阑尾,术中更注意无菌操作。(3)引流得当。单纯的或化脓较轻患者不必引流,严重患者应当引流,并且对于手术时间较长,原切口可能愈合缓慢或者原切口位置不利于引流的患者应新开口进行引流[9]。(5)手术室、手术器械要在术前半小时完成消毒杀菌等处理工作,并保证期间无其他人员进入手术室。(4)合理使用抗生素。根据患者情况在术前和术后预防性的使用抗生素能够明显降低感染率[10]。

总之,阑尾炎术后感染临床较为常见,其影响因素众多,临床工作中应当从上述多方面入手,加强护理和治疗,尽可能减少感染发生,提高患者的治疗质量。

参考文献:

[1]任世强.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患者切口感染因素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5,25(2):399-400.

[2]叶桦,王虹,陈超.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术后预防感染的效果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4(22):5623-5625.

[3]王均,朱秀玲,张海生等.急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14,39(1):121-122.

[4]肖淑红,袁爱林,高红玉等.持续质量改进对阑尾炎患者术后感染的预防作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18):4429-4430.

[5]李洁,王莉斯,任密果.预防化脓性阑尾炎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24):6015-6016.

[6]殷陶.急性阑尾炎手术切口感染因素分析与处理[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3,23(18):68-70.

[7]何玉娥.化脓性阑尾炎切除术后切口感染应用预见性护理措施的效果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2):85-85.

阑尾炎的术后护理篇(5)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2-0193-02

急性阑尾炎多发生于青年人,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腹痛开始于上腹或脐部,呈隐形,逐渐加重,数小时(6―8小时)后疼痛转移至右下腹,呈持续性。部分病人也可在发病初时即表现为右下腹痛[1]。急性阑尾炎以手术切除治疗为主,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及熟练技术的情况下,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亦是决定患者能否康复的关键因素之一[2]。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住院患者共87例,其中男性51例,女性36例;平均年龄(36.4±17.8);体温在37.6~39.8℃之间。所有患者均符合2011年卫生部公布的《急性阑尾炎诊断标准》且均行阑尾切除术。

1.2 方法:护理急性阑尾炎患者,术前做好急症手术准备,术后做好一般护理及心理护理,鼓励病人早期下床活动,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2 结果

87例患者手术均成功,所有患者均得到了较好的治疗效果。因此术后及时给予患者有效的护理,对患者的康复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3 术后护理

3.1 一般护理:保持舒适的环境,注意病房的空气流通,定时消毒,保持病房内的物品清洁、整齐,这对于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十分有利。

3.2 临床生命体征监测:术后48h内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如血压、脉搏、呼吸以及心率,并做好相关记录,对于病情不稳定的患者要适当延长生命体征监测时间并增加频率

3.3 护理:患者在术后麻醉清醒,血压平稳后取半卧位,防治隔下感染。有利于减轻疼痛以及腹腔积液引流,避免唾液进入气管,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

3.4 早期活动 术后血压平稳后尽早起床活动,促进肠蠕动恢复,防止肠粘连,增进血液循环,促进伤口愈合

3.5 饮食护理:排气后方可行进食流质,以易消化温度适宜的食物为宜,少食多餐,食量逐渐增加,在患者没有出现肠胃不适或是腹部的其他症状时,可逐渐改为普食。

3.6 日常活动护理:患者术后24h内应严格卧床休息,之后可根据病情恢复情况开展适当的运动,以轻微运动为主。下床运动以保证患者不会产生疼痛,且运动量以不出现疲惫感为宜,术后1个月内患者不得从事重体力劳动或剧烈运动。

3.7 腹腔引流管的护理 妥善固定,避免受压,,扭曲或滑脱,并接床旁无菌瓶或引流袋,保持引保管流管通畅,严密观察引流的颜色,性质,量并作好记录,,根据病情变化,在术后48-72拔除,切口乳胶片引流可于术后24拔除。

3.8 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3.8.1 术后出血 少见,常发生在术后几小时至数日内,如病人出现腹痛,腹胀,伴有面色苍白,脉速,四肢湿冷,血压下降,脉压缩小等失血性休克症状,必须立即进行抢救。

3.8.2 切口感染 较常见。病人表现为术后3-5天后体温有逐渐升高,切口疼痛,其周围皮肤红肿,有触痛,线孔处有脓性分泌物。应立即报告医师进行处理

3.8.3 腹腔脓肿 由于腹腔残余感染和阑尾残端处理不当所致,常发生于手术后5-7天。表现为体温升高或下降后又升高,腹痛腹胀,腹部可扪及包块。腹腔脓肿可有里急后重感,腹部超声检查有助于诊断。护理取半卧位,使脓液流入盆腔,减少中毒反应,

3.9 心理护理:由于阑尾炎发病迅速,腹部疼痛明显,患者常常在短期内经历疼痛和手术过程,手术后部分患者一时间难以接受,容易出现心理负担。因此对于阑尾炎患者术后的护理工作,护理人员要积极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及时了解他们的心理变化。耐心的解释病因,分析病情,消除病人的恐惧心理,给予她们更多的理解、关怀和体贴,使病人在精神上、心理上得到安慰和鼓励,减轻思想压力,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争取早日康复。

4 健康指导

4.1术后切口疼痛,咳嗽者,要避免,减少空气、吞入胃肠道引起术后腹胀,避免发生肺部感染。

4.2 指导病人尽早活动,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减少粘连。

5 结论

通过良好的术后护理,87例患者均康复出院,因此,做好急性阑尾炎患者的术后护理工作是非常有必要的。

阑尾炎的术后护理篇(6)

结果:护理组总有效率为95.0%,1例出现切口感染,经对症护理后,亦痊愈,平均住院天数为9.8天;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5.0%,并发症6例,平均住院天数为13.9天。两组数据具有显著性差异(P

结论:对阑尾炎术后患者进行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能有效减少并发症,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

关键词:阑尾炎术后护理干预疗效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228-02

阑尾炎是常见急腹症,多见于青壮年,主要由阑尾腔梗阻,细菌入侵及胃肠道疾病(如急性肠炎)直接漫延至阑尾,饮食习惯不良导致肠蠕动减弱、菌群改变、粪便黏稠而易形成粪石等原因引起[1]。阑尾炎临床特征明显,以右下腹疼痛为主,且伴有转移性。目前阑尾炎以手术治疗为主要医治方法[2],但是阑尾炎术后并发症多,对患者术后恢复有很大影响。笔者重点探究阑尾炎患者的术后护理方案,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报告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将我院于2009年7月至2012年7月收治的84例急性阑尾炎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其中男56例,女28例,年龄22~51岁,平均年龄30.2岁,发病时间为1~12小时,平均4.2小时,均确诊为急性阑尾炎,行阑尾炎切除术。84例患者随机分为护理组(60例)和对照组(24例),两组的男女构成比例、年龄、发病时间等基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对照组患者常规手术后,给予基础护理,即抗感染、抗生素、静脉看护等。

护理组患者在基础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①心理护理:术后一定要做好心理护理,耐心解释病因,分析病情,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怀和体贴,使患者在精神上、心理上得到安慰和鼓励,减轻思想压力,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促进早日康复。②:术后的选择上必须要符合治疗需要,并兼顾患者舒适,这样有利于器官功能恢复。患者全身麻醉未清醒时,应采取半俯卧位,以利于唾液流出,避免误吸引起窒息。急性阑尾炎手术后六小时,只要患者无休克或昏迷,一般可采取半卧位,可有助于呼吸,减轻切口肿胀及疼痛,同时便于腹内液体引流。③观察生命体征:每小时测量血压、脉搏1次,连续测量3次,至平稳。如脉搏加快或血压下降,则考虑有出血,应及时观察伤口,采取必要措施。④饮食:术后第一天可进流食,待胃肠功能逐渐恢复后改为半流食。同时注意选择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饮食、禁食刺激性食物及豆制品、甜食等,防止发生腹胀。⑤活动:术后24小时可适当活动,刺激胃肠蠕动,防止发生肠粘连,同时可增进血液循环,加速伤口愈合。术后3~5d禁用强泻剂和刺激性强的肥皂水灌肠,以免增加肠蠕动,而使阑尾残端结扎线脱落或缝合伤口裂开,如术后便秘可口服轻泻剂。⑥腹胀的处理:因胃肠功能抑制、咽下空气及肠内容物无法向远端排送所致。轻者无需处理,当胃肠恢复蠕动即能自行缓解。腹胀严重时可影响呼吸和与下腔静脉血回流,并妨碍腹部切口愈合,应报告医师并酌情处理。⑦术后疼痛:正常术后疼痛于麻醉作用消失后最为严重,可酌情给予一般镇痛药。如三日后疼痛加重,应查明原因,妥善处理。⑧切口护理:定期更换切口敷料,保持切口敷料干燥。如切口疼痛加重、渗出液增多、切口周围皮肤红肿,则提示切口感染,应加强切口周围皮肤的护理。⑨肺部护理:由于平卧肺部容积变小,切开疼痛及麻醉的影响易发生肺部感染。鼓励患者深呼吸和有效咳嗽。并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1.3疗效判定。治愈:术后1周内病患基本痊愈,可以出院,无并发症;显效:病患住院1周以上,无并发症,两周内出院;好转:病患住院1周以上,有并发症发生,经对症处理后,两周内出院;无效:病患住院时间超过2周,且术后出现严重并发症状。总有效率=治愈率+显效率。

1.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分析,两组数据进行t检验,若P

2结果

护理组患者通过手术治疗和综合护理干预之后,总有效率为95.0%,且仅1例出现切口感染,经对症护理后,亦痊愈,平均住院天数为9.8天;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5.0%,并发症6例,其中切口感染3例,内出血1例,腹腔残余脓肿2例,平均住院天数为13.9天。两组数据具有显著性差异(P

3讨论

阑尾切除术虽然是下腹部小手术,护理不当仍会出现各种并发症[3],根据患者病情采取正确有效和良好的护理措施,贯彻到底,才能有效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出现,减轻患者痛苦,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同时也要给予良好的出院指导[4],使其能够保证活动锻炼、注意饮食情况、减少精神压力等,以减少发病。

参考文献

[1]赵秀丽,金百红.浅谈急性阑尾炎的术后护理[J].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2006,12(06):791

阑尾炎的术后护理篇(7)

【中图分类号】R473.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3-0211-01

1 临床资料

我院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共收治阑尾炎手术患者186例,男性103例,女性83例,患者年龄I1-63岁,平均37岁。患者表现为转移性右下腹痛、右下腹有固定的压痛点。

2 临床护理

2.1 阑尾炎术前护理

2.1.1 密切观察患者临床症状,听取患者主诉,记录好腹痛的时间和频次,如突然出现持续性剧烈腹痛、畏寒、高热等异常状况,应及时报告主治医师进行处理。

2.1.2 术前应完善检查项目,术前嘱患者禁食、禁水,做好备皮等术前准备工作,遵照医嘱仔细核对应做准备工作,为手术顺利进行做好基础保证工作。

2.1.3 严密关注患者情绪变化,做好疾病相关知识的宣传和教育,控制和疏导不良因素,及时消除患者的紧张、恐惧、抑郁情绪,根据年龄、性别等不同差异,有针对性地向患者讲解手术基本知识,重点讲解术中的注意事项和配合要求等,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治疗。

2.2 阑尾炎术后护理

2.2.1 :根据患者手术时麻醉方法的不同,手术后的也不相同,患者术时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方法的可采取低枕平卧位,术时采取腰麻方法的患者,应采取去枕平卧位6-12h,以避免脑脊液外漏引起头痛。去枕平卧6h后可取半卧位,以减轻腹肌张力,减少切口疼痛,方便引流。根据病情需要及患者舒适程度选择合适的,还有利于切口的恢复。

2.2.2 观察:术后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变化,每日定时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如有异常,查找原因及时处理,直到病情平稳。如监测到脉搏加快或血压下降,患者可能有内出血情况,要及时察看切口,报告医师采取必要的处理措施。鼓励患者深呼吸和有效咳嗽,防止发生肺部感染。术后麻醉作用消失后疼痛较为严重,可给予适量镇痛药缓解。如三日后腹部切口疼痛加重,要及时察看伤口有无渗液、渗血等,查明原因,给予相应处理。如患者是老年人,在术后要注意保暖,经常拍背帮助咳嗽,预防坠积性肺炎。

2.2.3 引流:阑尾切除术后,如留置引流管,要及时、妥善固定好引流管,采取半卧位,防止引流管受压、扭曲、堵塞等,确保引流有效通畅。同时要密切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流量等,如发现腹部有明显膨胀,引流液或渗血较多,要及时报告主管医师,并协助进行相应的紧急处理。患者可以下床活动时,应指导患者将引流袋放置在膝关节以下,便于有效引流,可以避免炎性渗出液逆行引发感染。

2.2.4 活动:应指导和协助患者早期下床活动,以刺激胃肠蠕动,促进恢复,避免发生肠粘连。术后24h可适当活动,可先在床上活动肢体,随着病情好转,坐在床边活动,再下地活动。尽快下地活动,还能促进血液循环,加速伤口愈合。

2.2.5 饮食:手术当天嘱患者禁食、禁水,术后肠蠕动恢复,排气后,选择易消化、营养丰富的流质食物,随着病情好转,进食半流质食物,继而给予普食,避免食用引发腹胀的豆制品、甜食等,禁食辛辣或刺激性食物。重症患者需禁食、输液,待排气后,方可进流食。如患者有不适感,要立即停止进普食。正常情况下,第2-4天可进软食再普食,2周后基本可以达到正常饮食。

2.2.6 切口:注意观察腹部切口情况,指导患者保持半坐位,以减轻腹壁张力,活动时注意保护切口,避免牵拉,在咳嗽排痰时用双手保护切口,以防切口裂开。应定期更换切口敷料,并保持切口敷料干燥。如发现切口渗血渗液多、皮肤红肿、持续疼痛并加重、体温持续升高或体温下降后又升高,则提示切口出现感染,应密切注意观察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进一步感染。指导患者穿着柔软衣裤,保持清洁,经常更换。术后予以红外线照射切口,保持切口干燥,如发现切口裂开、脂肪液化等情况,应及时告知主管医师,对症处理。

阑尾炎的术后护理篇(8)

2006-08~2010-10我们分别对两组阑尾炎患者进行观察与护理,力求寻找一种经济有效的术后抗感染方法,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选择阑尾炎患者87例,男54例,女33例,年龄15~54岁。入选标准:(1)以下腹疼痛为突出症状者;(2)经诊断后确诊为急性阑尾炎者;(3)须尽快手术切除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44例,其中男28例,女16例,年龄16~52岁;B组43例,其中男26,女17例,年龄15~54岁。按住院先后次序入组。两组性别、年龄、疾病性质差异无显著性(P<0.05)。

1.2 方法

1.2.1 常规护理 两组患者均采取相同的术前准备和阑尾炎术后常规护理,术前1d下腹部及会备皮,术前12h禁食,术前6h禁水,增加护患沟通,减轻患者焦虑,使患者充分休息,术后去枕平卧位6~12h,禁食水6h,给予营养液静脉滴注,切口换药,术后1d鼓励、协助患者下床活动以促进刀口愈合。

1.2.2 特殊治疗及术后护理 A组患者术后不禁止探视和陪护,病房做好一般清洁工作;常规联合使用头孢拉啶、庆大霉素、甲硝唑液1周,广谱杀菌。B组术后2d谢绝探视,病房平均1~2例/间,由护工作好病室清洁工作,每日晨开窗通风换气,并使用循环风紫外线消毒器消毒空气1次/d;针对引起阑尾炎的主要致病菌(肠道内的各种革兰阴性杆菌和厌氧菌),仅使用甲硝唑液静滴。

1.2.3 观察记录 两组患者的体温恢复天数、切口感染例数,拆线天数和住院总天数。体温测量方法:术后3d测体温每8h一次,即:8:00~16:00~20:00。3d后测体温1次/d,即:16:00。切口感染判断标准:术后2~3d体温升高,切口肿胀或跳痛,局部红肿,压痛等[1]。

2 结果

A、B两组间各项观察指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比较(x±s)

3 讨论

3.1 良好的病室环境对于手术患者恢复的重要性 清洁整齐是必须条件。(1)空气消毒:保证空气的流通是控制和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在有人的情况下,可以使用循环风紫外线消毒器进行空气消毒;(2)物体表面、地面的清洁:采用湿式清洁法,并且所有情节后的物体表面、地面应保持干燥。其次,安静清洁的环境能减轻患者的烦躁不安,使之身心闲适地充分休息和睡眠,同时也是患者康复的重要保证。对于接受手术的患者而言,手术本身即可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应激源,导致患者产生强烈的生理与心理应激反应,术后如加上不加任何限制的躁声,即会给患者增添新的应激因素,使其产生多种潜在性危害或不良的生理,心理影响[2]。所以严格控制探视、陪护的人数和时间,不仅可以避免空气污浊而引起伤口感染,还可以大大减少躁声的来源,使患者充分休息,促进康复。

3.2 合理使用抗生素 预防性抗生素应用过度,会增加医院内微生物生态压力,加大细菌对抗生素耐药的危险性[3]。因此,要扭转这种现象,应在查清病因或进行细菌检测和药敏实验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选择抗生素或其他药物。在此项研究中,我们针对引起阑尾炎的主要致病菌(肠道内的各种革兰性杆菌和厌氧菌)而使用甲硝唑液静滴,这种用药方法获得良好的预防效果,医院感染率为2.33%,和使用大剂量广谱抗生素的感染率(2.27%)无显著性差异,既提高了用药的安全性,养活了抗生素的毒副作用,又降低了患者的医疗费用。

3.3 其他因素 此外,提高护理质量,协助患者及早下床活动,加强营养等对手术后患者的康复也有很大作用。术后切口换药的质量与切口恢复有直接关系。由于此项操作直接接触易感部位,稍有不慎即可使细菌直接侵入切口处而引起感染。所以严格无菌操作是关键,只有从根源处养活易感因素,才能使控制感染达到最好的效果。手术后协助患者尽早下床活动,一般为手术后第1天。早期活动有利于改善全身血液循环,促进切口愈合。

参考文献

阑尾炎的术后护理篇(9)

文章编号: 1814-8824(2007)-4-0090-02

摘要:目的 探讨阑尾炎患者术后腹胀的护理措施,解除病人的腹胀症状。方法 对30例阑尾炎患者术后腹胀实行科学护理与指导。结果 通过积极治疗,密切观察和护理,30例阑尾炎术后腹胀患者全部痊愈出院。结论 有效的护理措施是术后腹胀及早康复的重要因素,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及心理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促进患者腹胀早日康复。

关键词 外科 术后腹胀 护理

手术后腹胀多因腹部手术后胃肠蠕动受抑制,使存留或咽下的空气滞留在胃肠道内而引起,是外科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引起焦虑,恐惧,睡眠质量下降,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康复,本文对30例术后腹胀患者进行相关护理干预后,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择2006年1月~2006年7月收治住院的外科患者中,30例阑尾炎术后腹胀的患者,其中男性12例,女性18例,年龄在10~60岁之间,经过认真治疗和精心护理,均痊愈出院。

2 护理

2.1 心理护理 鼓励患者表达自己的感受,对患者的焦虑表示理解,并有针对性地给予疏导,创造安静、舒适的环境,向其讲解腹胀的原因,有效护理措施,以取得患者合作,解除其紧张心情。

2.2 术后早期活动 早期活动可维持肌肉的张力,促进肠道蠕动,指导病人术后6小时开始在床上适当翻身及活动四肢,并协助下床活动,活动顺序为床上坐起―床边站立―扶床行走,2~3次/d,15~20min/次,以增加肠蠕动,具体为小型手术(如阑尾炎)术后第一天便可下床活动,中大型手术(如肠梗阻)术后第2~4天视病情允许下床活动,对于体质较差不能下床活动者,可酌情增加床上活动时间[1]。

2.3 腹部按摩和腹部热敷 患者一手按切口,另一手按摩切口对侧腹部,按顺时针方向按摩2~3min后,再逆时针方向按摩2~3min,于术后3d进行,早晚各1次,20min/次[1],腹部热敷可使肠管发热增加血运,吴茱萸20g,山萘20g捣碎用纱布包裹湿敷脐部,一般于术后24h热敷20~30min后,仍腹胀,冷却1h后继续热敷20~30min,如此反复进行。

2.4 肛管排气 将肛管从插入直肠,以排除腔内积气,减轻腹胀,无禁忌时可用少量温盐水灌肠,使结肠内积气或粪便排出,可刺激肠蠕动的恢复。

2.5 胃肠减压 腹胀较重时,可行插胃管减压,保持胃管的通畅和有效的减压,经常通过胃管抽吸胃肠内积液积气,解除或缓解胃肠道内压力,减轻肠管张力水肿,减轻腹胀,肠鸣音恢复前禁饮食,注意补液调整水与电解质平衡,作好口腔护理,腹部膨胀消除,肠蠕动恢复,即可考虑拔管。

2.6 必要时可试用促进肠蠕动恢复的药物新斯的明肌肉注射 [2]。

3 护理体会

采用护理措施为患者解除术后腹胀,避免术后腹胀带来的诸多并发症,促进了手术后病人的康复,密切了护患关系,也提高了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有效的健康指导和护理措施能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护士应加强这方面相关知识的宣教,掌握较多的健康教育知识,使之受益于患者。

阑尾炎的术后护理篇(10)

【关键词】小儿;急性阑尾炎;炎症性肠梗阻;护理

术后肠梗阻是腹部手术后常见并发症,但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earlypostoperativeinflammatoryileus,EPII)常常被人们所忽视,它常发生在腹部手术后早期(14天左右)[1],若处理不当易造成腹腔感染等严重并发症,预防的关键是密切观察病情和护理,而成人这方面已有较多的经验报道[2,3],但在小儿这方面的报道较少,因此收集我院59例小儿急性阑尾炎EPII病例,采用非手术治疗,52例痊愈,中转手术7例,无肠坏死,最终也治愈出院,现将本病的观察与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2002年3月~2012年7月的59例小儿急性阑尾炎EPII病例,男28例,女31例,年龄4~8岁,平均年龄(3.34±1.44)岁,EPII发生时间为手术后6~12d,平均(7.23±2.14)d。

1.2临床表现59例患儿术后肠蠕动均已恢复,并有排便,术后6~12d后所有病例均出现腹痛,腹胀,停止排便,排气。其中严重腹胀32例,轻度腹胀27例,28例有恶心,呕吐表现。查体:腹部未见肠型及蠕动波,有轻度压痛28例,肠鸣音减弱或消失18例,有气过水声13例,无腹肌紧张及反跳痛。腹部X片可见小肠积气及气液平面。

1.3治疗与结果本组病例中59例采用非手术治疗,包括禁食、胃肠减压、抗感染、镇静解痉、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失衡、营养支持、生长抑素及抗生素等。其中经上述治疗后有52例痊愈,表现为腹痛腹胀消失,无恶心,呕吐等症状体征。出现排便,排气,腹部无压痛,肠鸣音正常。腹平片无小肠积气及气液平面。1周内治愈15例,1~2周为28例,2~3周为3例,3~4周为6例。7例经非手术治疗15天,病情加重行手术治疗,最终治愈。

2护理

上一篇: 高中语文教学重难点 下一篇: 人工智能教育管理
相关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