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生活的影响汇总十篇

时间:2024-01-20 10:39:37

低碳生活的影响

低碳生活的影响篇(1)

全球变暖的趋势正在不断加快,这也使得人们对环境的保护和对能源的节约意识不断提高,低碳概念在全球范围内已经成为了一个不断提升的话题。在中国,也必将会掀起一场低碳风暴,而低碳这个话题也势必会渐渐和我们的生活紧紧联系在一起。在人们正常生活当中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尽可能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对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新能源的开发等都是进行提高低碳经济效益的有效方式,而低碳经济生活也和我们的园林设计存在一定的关系。

1 园林景观设计当中的低碳经济理念

1.1 园林植物景观设计当中的低碳理念

在对园林植物进行选择的时候,需要重视固碳能力更强的植物种类应用,这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将园林绿地的固碳效益提升起来,从而为营造低碳园林绿地创造条件。而营造科学合理的低碳园林景观,需要从以下5个方面来进行合理搭配:①重视常绿灌木和落叶乔木的搭配,灌木的固碳释氧能力要比乔木更显著。②重视慢生树种和速生树种的搭配,速生树种的固碳能力要高于慢生树种。但是有些速生树种虽然有很强的固碳能力,但是固定后也会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1]。③重视落叶植被和常绿植被的搭配,相比常绿植被,彩叶植物的固碳释氧能力更强。④重视高龄树木和低龄树木的搭配。年龄低的树木固碳能力要高于年龄高的树木固碳能力。⑤重视常规园林植物行业乡土植物的搭配,因为乡土植物是当地产物,这类植物经过漫长演化,其适应能力将会更强。

1.2 园林水体景观设计当中的低碳理念

水景也是园林景观的重要组成元素之一,现代的园林设计当中对水体景观的应用越来越多,因此,需要将地毯的理念和水体景观的设计融为一体,这需要考虑其景观效果,也需要注重生态性、亲和性和创造性。在选址上,需要依靠主要的地形和自然水源来对水体景观的设计进行考虑,就地取材能在很大程度上将能量的消耗降到最低。

1.3 园林景观材料选择当中的低碳理念

在园林景观的构建过程当中,无论是对园林的道路进行铺设,还是对碳排放量的降低,最为直接的办法就是选择低碳型材料,这样能够更为直接达到低碳发展的目的[2]。对于低碳材料来说,主要是新型材料的研发和木质材料的使用。而且采用木质材料还能够更好地固碳排放,有效提高低碳经济的效益。

1.4 园林景观施工和养护管理当中的低碳理念

将低碳理念引入园林的设计当中,最重要的除了上述需要考虑的以外,还需要对高水准的施工质量以及其长久有效的景观效果做出充分考虑。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最好能够尽量减少机械操作部分,以此来减少碳的排放量和能源的效果,也能够减少因为机器对周边生态景观所造成的破坏。

2 低碳经济生活对园林景观设计的影响分析

在园林景观设计当中,将低碳理念注入其中是符合时展潮流的,也是时展的必然结果。设计师在园林景观的设计过程中为了达到低碳要求,急需要对碳的排放量做出充分考虑,因此,在计算和设计的时候,就需要对二氧化塔的排放量做出精密的计算和控制,只有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才能够有效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

低碳理念对园林景观设计的影响也可以从4个方面说起:①低碳理念能够促进园林景观使用的持久化。因为园林设计当中需要对资源进行有效利用,更需要创造出最佳的园林景观,这才能够使各个方面的碳排放和能源消耗量减少到最低,可以延长园林景观的使用寿命,有效降低园林的成本,促进园林景观的持久化[3]。②低碳理念更有助于园林景观的维护。在对园林景观进行设计的时候,如果想要减少碳的排放量,最直接的办法就是上面所提到的选择低碳型园林材料。采用这些材料对园林中所有涉及到的植物、水和石头等进行设置,能够更加有助于园林景观的维护。③低碳理念可以加大园林景观的绿地面积。在对园林景观进行设计之前,相关设计师就需要对设计的必要性和相关设计情况做出充分考虑。在设计的时候因地制宜,尽量减少动工程序,采用低碳理念,对园林原有植被进行养护和管理,再配合粗放型管理,便能够增加绿地面积,达到低碳的目的。④低碳理念对园林景观综合价值的影响。在园林景观低碳设计中,不仅需要考虑怎样才能够达到低碳的目的,还需要对园林景观的实用价值做出考虑和顾及。合理采用低碳理念能够更好地使园林景观的实用价值得以提升,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它们之间是一种相互促进的关系。

3 结语

本研究主要针对低碳经济生活和园林景观设计之间的关系作出了简要分析和探索。希望在当前这种低碳生活的背景之下,各个行业都能够做好低碳方面的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够促进人类社会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杨锐,王俊杰.景观视角下中国低碳城市发展路径的思考[J].城市发展

研究,2011(1)

低碳生活的影响篇(2)

对于保护环境,需要做的事情实在太多了。许多事情当然必须由国家和政府来做,比如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禁止使用氟利昂等等。现在一直在倡导“低碳生活”,“低碳减排”,就是为了让我们生活的环境更好,也间接的让我们对环境污染有忧患意识。

一.我国目前的环境状况

与工业化国家一样,我国的环境污染问题是与工业化相伴而生的。五十年代前,我国的工业还在刚刚发展的阶段,对环境造成的污染问题尚不突出,但生态恶化问题经历数千年积累,已经积重难返;五十年代以后,随着工业化的大规模展开,重工业的迅猛发展,环境问题也初见端倪。但是这时候的环境污染只局限在城市地区,污染的有害程度也较为有限。到八十年代后,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的环境污染也日益剧增,特别是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使环境污染逐步向农村蔓延,同时,生态环境的破坏范围也在扩大。到现在为止,人口问题和环境问题是我国要面临解决的两大难题,制约经济的发展。

二.环境保护及低碳生活的必要性

(一)造成环境污染的根源

1.城市环境污染的根源:1.1经济的快速增长,还有工业化和城市化的逐步提高,掠夺性使用自然资源的现象普遍存在,国外的一些高污染企业也纷纷进入国内安营扎寨,造成环境污染的日益剧增;1.2城市管理水平低,管理制度不健全,在城市建设、扩展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城市环境的承截能力,只是一味的追求城市化、政绩工程、经济增长,忽视了城市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措施,导致城市环境日益严重;1.3产业结构不完善,不能有效控制粗放型生产,某些行业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造成环境污染加剧,近年来,建材、冶金、化工、石化和能源等基础工业增长较快,而它们却是消耗自然资源最多,“三废”产量最大的行业,而且还有很多工业设在人口密集的城市,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1.4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于城市扩展和人口的增长,如许多城市扩展过程中没有及时修建截污沟送污水处理厂,甚至没有污水处理厂,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水环境;1.5城市垃圾处理水平低,垃圾分类工作的不完善。

2.农村乡镇环境污染的根源:2.1扶持措施不力,导致农村污染治理的市场化机制难以建立。农村污染治理的资金本来就匮乏,建立收费机制困难,导致农村污染治理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市场机制难以建立;2.2治理模式不适,导致农村污染治理效力不高。农村的三类环境污染,除了面源污染难以收集污染物外,其它类污染用末端治理常会出现既治不起,更治不达标的情况: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污染治理由于其污染排放的集中性、污染物相对的单一性和企业经营相对的大规模等特点,末端治理方法在多数情况下是适用的甚至唯一的。而农村的生活污染、乡镇企业污染以及集约化畜禽养殖场污染,采用末端治理则会因为污染治理设施建设和运行的小经济规模限制以及高成本限制而不可行。

(二)低碳生活的必要性

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等活动所产生的各种废物,除造成全球变暖、臭氧层缺损等突出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以外,其所造成的其他各类环境污染――如各种废气造成的空气污染、过量施肥和滥用杀虫剂造成的水和土壤污染、核废料造成的核污染等,也严重影响着地球的生态环境。

1.现在我们倡导“低碳生活”。所谓“低碳生活”,就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力减少,从而减小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低碳生活,对于我们这些普通人来说是一种态度,是你愿不愿意和大家一起创造低碳生活的问题。

2.“ 低碳生活”虽然是个新概念,提出的却是世界可持续发展的老问题,它反映了人类因气候变化而对未来产生的担忧,世界对此问题的共识日益增多。全球变暖等气候问题致使人类不得不考虑目前的生态环境。

三.环境保护,低碳生活

臭氧层在大气的平流层中,它可以阻挡和削弱过强的紫外线,对生物有保护作用,是地球的保护层。近年来,科学家们经过大量的观测发现,大气层中的臭氧层正遭到破坏,开始变薄,相继出现了臭氧空洞。如果臭氧层遭到破坏会直接影响人类的健康和其他生物的生长。近百年来,人们开始研制既对人体没有危害,又可提高生活品质,还很环保的新型产品。

低碳生活的影响篇(3)

 

一、低碳壁垒的种类和实施情况

“低碳经济”被称为“全球第五次产业浪潮”、新一轮“绿色革命”,发达国家积极发展低碳经济,同时对其进口产品也开始设置一些低碳标准和措施。这些低碳标准和措施是发达国家设置的新型障碍,是继环境壁垒、各种技术性贸易壁垒之后形成的一种新型的贸易壁垒,即“低碳壁垒”。

(一)碳关税和边境税调整

所谓碳关税实际上是指开征碳税国家对来自没有开征碳税国家的产品实行的边境税调整。碳税是指对排放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氢氟碳化合、全氟化碳、六氟化硫以及其他对环境有毒有害物质所征收的税。在国际市场上,与没有征收碳税国家相比,征收了碳税的国家将面临着国内产业竞争力被削弱的局面,这是征收碳税(环境税)主要的障碍。为了消除这一不利影响,主要的措施就是边境税调整。因此,碳税与边境税调整密不可分,边境税调整是征收碳税(环境税)极其重要的工具。从具体的实施情况来看,2009年7月4日,美国众议院通过了一个“限量及贸易”法案,该法案要求美国的制造业到2020年将其排放的温室气体在2005年的基础上削减17%,到2050年削减83%,同时低碳生活论文,对于来自没有采取与美国可比的减排措施的国家的进口,将征收碳税。欧盟酝酿采取边境税调整措施,自2012年对来自非《京都议定书》缔约国的工业产品征收二氧化碳排放税。2010年,欧盟单方面公布,自2012年起对所有抵离欧盟的商业航班实施碳排放权配额制度。按照这一方案测算,中国民航业仅2012年一年就将向欧盟支付约8亿元人民币。另外,加拿大等国也在酝酿征收碳关税的具体政策。

(二)碳减排证明

碳减排证明由国际电力工人兄弟会和美国电力组织在2007年提出,主要针对能源密集型产品(如钢铁、铝、水泥、玻璃和造纸等),要求进出产品来自于已经采取了与进口国相当的减排措施的国家,或者生产者必须获得碳减排配额并在产品进口时随附碳减排证明,现在已经被美国吸收到它的2007年《美国气候安全法案》只是尚未正式生效。美国的企业将从2012年开始受该法案的约束,来自外国的进口将从2020年起正式适用该法案。

碳减排证明这一方案抛弃了在产品输入时采取边境措施(边境税调整)的思路,转而要求进口产品的生产企业在生产阶段就解决它们的碳排放问题毕业论文格式范文。考虑到某些国家可能拒绝采取所谓的与美国可比的减排温室气体的制度,这一法案还提供了使那些来自“不承担强制减排义务”国家的进口进入美国市场的途径:即生产企业自愿购买碳补助,以表明它承担了与美国的同类生产者可比的减排温室气体的义务。这样它就可以取得相应的证明,从而将产品出口到美国。

(三)碳标识

碳标识就是将产品生命周期(即从原料、制造、储运、废弃到回收的全过程)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在产品标签上用量化的指数标示出来,以标签的形式告知消费者产品的碳信息。碳标识披露产品在生产和消费过程中产生和将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通过消费者的选择和非政府组织的监督机制影响生产者的行为,迫使生产者提供低排放的产品和服务。如果碳标签的做法普遍实行,而全世界的消费者又普遍树立起应该使用二氧化碳排放较少产品的环保观念,那将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产品未来在世界市场的销量。

强制实施方面力度较大的国家是英国。2008年11月英国已经批准了《气候变化法案》,使英国成为世界上首个将温室气体减排目标写进法律的国家。按照该法律,英国本届及下届政府必须致力于削减二氧化碳以及其他温室气体的排放,到2050年达到减排80%温室气体的目标。另外,英国标准协会、节碳基金和英国环境、食品与农村事务部联合了新标准PAS2050《产品与服务生命周期温室气体排放评估规范》。该标准是用于计算产品和服务在整个生命周期内(从原材料的获取,到生产、分销、使用和废弃后的处理)的温室气体排放量。美国的《雷斯法案》在要求输美木制品提供木材供应的合法来源,包括植物种类、采伐国家、数量、尺寸、价值等基础上,2009年7月又作了修正,要求纸和纸制品也须提供原材料的合法来源。欧盟2009年7月修订了纸巾环保标签准则,要求纸巾、厕纸等在获取环保标签时须符合多项要求,如全新木纤维须来自可持续管理树林,须附有来自营运商或木浆厂的声明、约章或认证等。同时欧盟于2009年底,调整了纺织品的生态标签申请办法低碳生活论文,要求更加严格。2009年10月起至今,欧盟、澳大利亚、沙特、伊朗等10多个国家制定或调整要求,标准更高,程序更严,涉及面更广,处罚更严厉。澳大利亚、沙特对能效标识不符合要求的空调、洗衣机、冰箱等产品禁止进口。如广东某家电企业出口澳大利亚的数百万美元的冰箱曾因能效标识不符要求而遭退运。

(四)气候友好型补贴

国家为了实施自己的减排温室气体的义务,可以采取补贴措施,如英国打算补贴可再生能源的生产和公共交通,这类补贴具有专向性,但仍然可以是符合WTO补贴协议第8条第2款(c)项规定的不可诉补贴,因为它们可以促进现有的设备和设施符合新的环境标准。

(五)气候友好的政府采购政策

由于政府采购数额巨大,国家可以利用政府采购政策来引导企业的生产。如果国家决定只采购能效高、能耗低的产品、或者加大对可再生能源的采购力度,这些政策都有利于引导企业采纳更加清洁的生产技术和工艺,产出排放更低的产品。WTO的《政府采购协议》并不禁止政府采纳这样的采购政策,所以,国家为应对气候变化而增加对气候友好产品的采购并不会导致违反WTO的政府采购规则。政府采购政策是国际贸易中常见的非关税壁垒。

就哥本哈根之后低碳壁垒的发展来看,虽然大多数国家没有立即开始征缴碳关税,但是未来实施碳壁垒的政策不会改变,但未来仍有可能出现某个国家或者某些国家集团,以国内法( 类似于美国) 或协同政策的形式单独实施碳关税或其他谈壁垒措施。

二、低碳壁垒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

(一)削弱我国高碳产品国际竞争力

开征碳关税最直接的影响,是将增加我国高碳行业产品出口的成本,提高国际市场价格,从而削弱我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使我国产品处于比较劣势的地位。碳关税虽然在目前还没有征收先例,但由于国外征收标准的不确定以及外国法案的明确目的,并且我国大部分高碳产品,都出口到欧盟和美国等率先征收碳关税的发达国家,我国的机电、钢铁,化工、纺织等高碳、高能耗产业产品将毫无例外会成为国外低碳关税的第一批征收对象。中国社科院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以10美元/吨的碳关税测算2002年我国的电力、钢铁、有色金属、石化、建材、化工、轻工和纺织等八大高碳产业,其碳税将达108.5亿元。占到贸易额的1.28%。

(二)引起我国制造业出口额不同程度的下降

在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中,一半依靠煤炭等化石能源,我国单位产值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两倍多低碳生活论文,主要产品单位能耗平均比国外先进水平高40%,同时,我国企业目前还没有掌握分析生产每一个具体过程碳足迹的技术。而低碳壁垒一旦实施,进口商选择产品时首先要考虑的是供货商在生产过程中对污染物排放的控制情况,尤其是一些大型跨国公司为了保持其社会形象,也往往会被迫取消和中国公司的订单,特别是当这些产品是用于政府项目或有社会效应的大型项目时,我国工业生产和出口的高隐含碳排放的商品订单将减少,出口贸易规模将萎缩。

(三)导致我国技术出口受限,技术进口成本提高

我国技术出口的主要目的地为美国、日本、我国香港地区等,主要行业为计算机应用服务业、综合技术服务业和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低碳壁垒对我国制造业的冲击,会对用于电子和通信设备制造业方面的技术出口产生连锁反应。如果低碳壁垒实行,外国在进口我国制造业方面的技术时,就必须计算应用我国技术生产产品,会形成多少的单位产品碳排放量,如果超标的话就只能内销而不能出口,这样就间接影响了我国出口技术的使用范围毕业论文格式范文。而我国出口技术使用范围一旦减小,其创造的经济价值也会降低。在这种情况下,我国的技术出口增长趋势会受到严重的打击。

(四)剥夺我国的国际话语权

从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情况来看,在低碳技术领域,掌握了技术标准就等于掌握了游戏规则的主动权,若这些技术标准成为国际标准,那这些标准就是开拓市场和提升竞争力的有利武器。低碳壁垒是由发达国家提出的,我国企业若想向这些发达国家出口产品,就必须引进他们的技术来达到他们的标准,无形中导致了我国外贸主权、国际话语权的丧失,在国际贸易上只能处于被动状态。

低碳壁垒在客观上也能为我国产生一些有利影响,比如推动出口产业结构升级,鼓励企业自主创新,促进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等等。但是,从总体上来说,低碳壁垒是一种新型贸易壁垒低碳生活论文,它既是对发达国家企业的保护,又通过高额税负抬高发展我国企业的出口成本,严重损害了我国的产品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三、我国应对低碳壁垒的措施

(一)国际上,力争在低碳游戏规则中的主动权和话语权

首先,要根据WTO的“国民待遇”原则,要求进口国产品承担与进口产品相同的碳减排责任;根据最惠国待遇原则,要求中国与其他国家出口产品适用同样的碳关税征收原则和标准;并尽力争取WTO体系内其它针对发展中国家的“特殊及优惠待遇”,比如一定期限的过渡期,为我国实现产业升级、工业化和现代化争取时间和更大的发展空间。另外,目前国际上对低碳、高碳产品的界定并无明确定义和标准,但随着气候变化谈判的不断深入以及各国履行减排义务,有关低碳产品、低碳技术认定等诸如此类的国际规则、标准等将逐步成熟,并将对各国产生重要影响。为此,我国应尽早开展相关方面的研究和利弊分析,参与国际规则的讨论和制定,争取确立对我国有利的碳排放额度、减排额度、碳排放交易规则和碳关税征收标准。

(二)加速开征国内资源环境税,调整出口产品结构

长期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在给国外提供了大量廉价产品的同时,把大量污染留在了国内。扭转这种局面的重要途径就在于,一方面,加快开征国内“资源环境税”,对“两高一资”和高碳排放产品加征“资源环境税”,把外国要征收的税费先由国内征收,税收资金可用于国内资源环境保护和污染减排;另一方面,通过国内宏观调控政策,减少和限制“两高一资”产品出口,对钢铁、焦炭、电解铝等能源密集型产品以及我国重要战略性资源产品继续征收高额出口关税,同时大力促进高新产业和服务业的对外贸易,鼓励企业“走出去”,拓展海外投资,这将有助于规避国外实施碳壁垒对我国企业的不利影响;

(三)正确引导相关产业的发展,优化能源结构

政府应正确引导高碳产业发展,要帮助高碳产业进行转型低碳生活论文,优化高碳产业结构,提高资源利用率,提高产品合格标准,减少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单位能耗,逐步淘汰落后产能。事实上,我国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调整高碳产业的发展。以钢铁行业为例,钢铁行业淘汰落后的机制设计,首先从环保入手,把不达标企业进行定期公布、责令整改;其次,把淘汰落后作为项目审批的前置条件;再次,将淘汰落后与企业银行贷款、进口铁矿石流向条件等结合;最后,采取经济手段,对落后生产能力实行差别电价、差别水价等。紧随其后,水泥、平板玻璃、煤化工等“两高一资”、结构性问题突出的行业也将同样面临环境保护、循环经济等“考题”。同时,低碳产业作为一种朝阳产业,具有污染少、能耗低、附加值高的特点,完全有可能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我国政府应制定可操作性强的优惠政策,帮助低碳产业快速成长。

参考文献

[1]沈一娇,刘正.低碳壁垒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及我国应对的法律措施―以江苏出口贸易为视角[J].行政与法,2011(01)

[2]张丽.低碳贸易壁垒的缘起、发展以及现状研究[J]. 黑龙江对外经贸,2011(01)

[3]彭永华,刘昕.低碳壁垒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实质影响与应对思考[J]. 行政与法,2011(01)

[4]Mattoo, A. etal, “Reconciling ClimateChange and Trade Policy. Policy Research Working Paper, No.5123.The World BankDevelopment Research Group, Trade and Integration Team, Nov. 2009.P42-43.

低碳生活的影响篇(4)

一、将低碳经济纳入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的必然性分析

(一)低碳经济时代来临的政治背景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的要求,还进一步论述了生态文明,并就当前紧迫的环境问题,提出“生态文明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当代大学生是我国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如何大力加强对他们低碳意识的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带动生态文明风尚在全社会的形成和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的牢固树立,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低碳经济时代来临现实需要

节能减排,是目前社会人人必须为之努力的工程。从当前的经济社会“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难循环”的“三高一低难循环”发展方式来看,节能减排问题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困扰着我们。那么,低碳对我们的生活到底产生哪些重要的作用?我们距离真正意义上的低碳生活又有多远?为此,我们通过网络、“问卷星”和短信的方式随机调查了5000名在校大学生,了解大学生低碳生活意识和他们对低碳生活方式的认知度和参与情况,从而宣传和倡导大学生养成低碳生活方式。低碳生活,从我做起。

(三)、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中低碳经济的现状

中国公众生态意识如何?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今年公布了“环保民生指数”, 其中中国公众的“环保意识”总体得分为 42.1 分、“环保行为”、“环保满意度”得分分别为 36.6 分、 44.7 分, 三项指标均“不及格”。大学生作为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者,中国建设者的生力军,更应该在中国公众的生态意识总体较低的现状下,主动承担起责任和义务,宣传低碳的生活方式,并起到全社会榜样教育的先进带头作用。

(四)、思想政治教育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是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现阶段,思想政治教育仍然是我国宣传和教育的最直接、最有效和最广泛的方式,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文明教育不仅是思想政治教育在新时代的发展需要,也是当前我国生态文明意识宣传教育的最佳现实途径。

二、生态文明中低碳经济建设的基本途径

(一)生态文明建设的经济层面

2.1.1、我国应转变经济增长模式。

低碳经济是由生态建设自身的特殊功能所决定。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途径――低碳生活:我国现在的经济一直保持着平稳快速的发展,但同时也伴随着高消耗、高污染和资源环境约束问题,尤其是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极低,环境容量不容乐观。提高公众的现代生态意识,加速从物质社会向生态社会转变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最重大挑战。

2.1.2、我国应加强各级政府对低碳建设的财政支持

当前我国走的是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不能如同以前一样,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走先污染,再治理的老路。应当加强对低碳技术的投资,应用先进的方法来替代和改进能源的消耗。那么,就需要各级政府运用先进的理念来投资低碳设施,比如说:太阳能,风能,水能等,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2.1.3、我国应加强技术引进工作

我国不仅应该发展高铁向世界水平看齐,如何节能减排的技术利用工作也应加大力度。采用先进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在高校内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节能、节水、节材的资源整合,建立起资源节约、环境;少污染型的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体系。要从长远的角度考虑,相信小投资必定带来大回报。

(二)生态文明建设的文化层面

2.2.1、加强宣传教育力度

首先是忧患意识。在当前,环境、资源、人口等生态问题日益严峻的形势下,生态意识教育最基础部分就是帮助人们真正了解生态环境问题的严重性,使公众树立忧患意识和生态危机意识。

其次是主体意识。目前中国公众环保意识和行为总体上都不尽人意,主要是公众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意识不强的反映,生态文明建设不被重视。应该从大学生抓起。

2.2.2、增强全民生态忧患意识

“生态道德是一切环境素质的第一素质。”公民只有具备了生态善恶,生态良心,生态正义和生态义务,公民素质中的生态素质才算完备。应当加强此方面的教育。日本近期遭受了地震的危害,全球频发的环境问题提醒全民必须增强忧患意识。

2.2.3、加强生态文明意识的重要性

将生态文明意识教育作为全民教育、全程教育、终身教育,是提升全民生态文化素质的重要战略手段。中华文明的凝聚力将生态文明意识串穿每个公民的终身学习进程。

(三)生态文明建设的社会层面

2.3.1、实现消费方式的生态化。

提倡节约型消费,改变“一次性消费”和“类一次性消费”,以及其他挥霍性、浮华性、铺张性、新奇性、体面性、排场性、阔气性的不适当的消费观念和行为。

2.3.2、努力实现人口良性发展。

在优生优育的方针的基础上,控制人口基数,提高人口质量,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变为人力资源优势。

三、让每一个大学生都自觉养成低碳生活方式

随着大众生态意识的提高,在当今能耗巨大的情况下,大学生如何实行低碳生活,向社会公众做出新的榜样,是现在面临的一大新课题。

3.1、 号召全国大学生参与低碳生活

在问卷调查中,我们发现仅有4%的大学生对碳排放很关注,不仅自己努力减少碳排放而且向他人宣传;9%的大学生认为碳排放关系到地球气候恶化影响,且正在采取行动减排;76%的大学生觉得有必要为减少碳排放贡献力量,却没有采取行动;11%的大学生不认为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与自己有关系。

其实,低碳革命势在必行,低碳革命已经开始――从政府机构到民间组织,从企业到个人,都将被深深卷入其中。调查中,100%的大学生认为政府、高校、社区、环保团体、媒体都应为低碳生活展开行动。低碳生活其实贯穿了我们的衣食住行,我们做的每一件事都能为节能减排贡献一分力量。“低碳生活”首先提倡一种环保意识,对于我们大学生来说,首先是一种心态,有句俗语说得好:“态度决定一切。”

3.2、选择高效低能耗日用品

低碳生活的影响篇(5)

中图分类号:G6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5-0118-03

一、低碳生活认知构成的界定

低碳生活观是国民对人类践行低碳生活与自然界的运行、与人类社会的发展的内在关系的根本看法和根本观点。它是影响人们践行低碳生活的指导思想。有什么样的生活观就会有什么样的生活行为。如果国民认为低碳生活是保证自然界健康运行和人类社会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那么,他们就会自觉地选择低碳生活方式,在日常生活中处处节约各种资源。低碳生活价值观就是国民践行低碳生活对自己有没有好处或有多大好处的判断。它是影响国民是否自觉践行低碳生活的激励因素。凡是认为践行低碳生活对自己有好处或有较大好处的人,都会自觉践行低碳生活;凡是认为践行低碳生活对自己没有好处或好处较小的人,就不会践行低碳生活。低碳生活信念就是自己认为低碳生活是使人类社会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最佳生活方式的正确看法。信念是意志行为的基础,没有信念,就没有意志,更不会有积极主动性的行为。低碳生活信念是激发国民践行低碳生活的心理动能,激发国民践行低碳生活的潜在的精力、体力、智力和其它各种能力。低碳生活行为原则就是人们践行低碳生活必须遵循的尽量减少生活能耗,在家庭日常生活领域达到节约能源、从而使生产能源企业减少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排放的根本规则。这是人们必须遵循的生活行为规则,也是国民践行低碳生活的根本要求。低碳生活行为规范就是人们在家庭日常生活中必须遵守的有关节约能源、减少生活能耗的各种行为规定。它对引导国民践行低碳生活方面具有强制作用。我国科技部已经于2007年制定了《全民节能减排手册》,提出了36项日常生活节能减排的行为指标,这些行为指标实际上就是我国国民践行低碳生活的行为规范,也是国民必须遵守的低碳生活行为规范。低碳生活知识组合就是国民所拥有的关于低碳生活的知识构成,包括各种家庭电器的知识、衣食住行方面的知识、电能生产知识、家用商品生产与有害废物排放关系的知识、工业废物危害的知识、节能减排与社会可持续发展关系的知识等。合理的低碳生活知识组合是现代人的必要生存素质,是现代人的基本生活技能。所以,低碳生活的知识组合是国民必须具备的基本生活技能。低碳生活方法就是国民在家庭日常生活过程中经常采用的、科学的、合理的节能减耗操作程式。这是国民在家庭生活中养成的节能减耗技能,是最能达到家庭节能减耗、使低碳生活收到理想效果的根本保证。因此,这是国民必须具备的技能。

二、当代青少年低碳生活认知构成存在的缺陷

低碳生活是在家庭生活中尽量节约各种生活资源、重复利用生活物品、回收各种生活废物,从而使能源和生活物品生产企业减少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的排放、减少生活污染、减缓生态恶化的一种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是发展低碳经济和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对应措施。它的践行是受人们的低碳生活认知范式制约的。青少年的低炭生活行为是受其低炭生活认知范式支配的,也就是说,青少年的低炭生活行为就是青少年的低炭生活认知范式的外在表现。为了了解当代青少年的低炭生活认知水平,我们选择长沙市MD中学高中生作为研究样本,采取随机抽样方式发放70份调查问卷,收回59份有效问卷。按样本性别来看,男生26人,占有效样本的44.1%;女生33人,占有效样本的45.9%。以家庭背景分,其缺失值为9,其余52个样本中来自公务员家庭的学生16人,占有效样本的27.1%;教师家庭的学生6人,占有效样本的10.2%;商人家庭的学生18人,占有效样本的30.5%;工人家庭的学生7人,占有效样本的11.9%;农民家庭的学生5人,占有效样本的8.5%。我们根据自己对低炭生活认知范式的定义,从世界观、价值观、社会信念、行为原则、行为规范、知识组合、实践方法等7个方面对当代青少年的低碳生活认知范式进行了实地调查。然后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当代青少年的低碳生活认知范式存在一定缺陷。

1.当代青少年的低碳生活认知构成不健全。从上文分析来看,低碳生活的世界观、价值观、社会信念、行为原则、行为规范、知识组合、实践方法等要素对人们践行低碳生活都有特殊影响。也就是说,一个人的完整的低碳生活认知范式应该包括这7种制约因素。但是在样本中只有15人认为这7种因素是影响自己践行低碳生活的制约因素,只占到调查样本的25.4%;17人认为其中6种因素是影响自己践行低碳生活的制约因素,占到调查样本的28.8%;25人认为其中5种因素是影响自己践行低碳生活的制约因素,占到调查样本的42.3%;36人认为其中4种因素是影响自己践行低碳生活的制约因素,占到调查样本的61%;45人认为其中3种因素是影响自己践行低碳生活的制约因素,占到调查样本的76.2%;51人认为其中2种因素是影响自己践行低碳生活的制约因素,占到调查样本的86.4%。从单个制约因素的角度来统计,有30位调查对象只承认低碳生活世界观对自己践行低碳生活起作用,个案百分比为50.8%;有38位调查对象只承认低碳生活价值观对自己践行低碳生活起作用,个案百分比为64.4%;有39位调查对象只承认低碳生活信念对自己践行低碳生活起作用,个案百分比为66.1%;有44位调查对象只承认低碳生活行为原则对自己践行低碳生活起作用,个案百分比为74.6%;有41位调查对象只承认低碳生活世界观对自己践行低碳生活起作用,个案百分比为69.1%;有21位调查对象只承认低碳生活知识对自己践行低碳生活起作用,个案百分比为35.6%;有31位调查对象只承认低碳生活实践方法对自己践行低碳生活起作用,个案百分比为52.5%。由此可见,目前,我国大多数当代青少年的低碳生活认知范式建构不完全。

2.部分青少年不熟知低碳生活的影响因素。从青少年认知低碳生活认知范式的每个构成要素来考察,不少当代青少年不熟悉低碳生活的影响因素。就对影响低碳生活的世界观来说,有8.6%的调查对象认为践行低碳生活对自然生态没有影响;10.3%的调查对象认为践行低碳生活对社会发展没有影响;22.4%的调查对象不能判定践行低碳生活是否对自然生态产生影响;25.9%的调查对象不能判定践行低碳生活是否对社会发展产生影响;24.1%的调查对象不能判定践行低碳生活是不是保证自然界健康运行和人类社会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可见,有少数青少年的低碳生活世界观不正确。就对影响低碳生活的价值观来说,有8.5%的调查对象认为践行低碳生活对人类没有价值;6.8%的调查对象认为践行低碳生活对个人没有价值;13.6%的调查对象不能判定践行低碳生活是否对人类有价值;27.1%的调查对象不能判定践行低碳生活是否对个人有价值;54.2%的调查对象不知道践行低碳生活对人类或者对个人的价值可以通过科学方法计算出来,自然也不会去寻找科学方法来计算家庭或个人践行低碳生活的外在价值。可见,有少数青少年的低碳生活价值观不正确;多数青少年不会探索科学方法计算家庭或个人践行低碳生活的外在价值。就对影响低炭生活的知识组合来说,有47.6%的调查对象不知道少买不必要的衣服就能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37.3%的调查对象不知道减少粮食和畜产品浪费、饮酒适量、减少吸烟就能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25.4%的调查对象不了解如下关于低炭生活的知识:夏季空调设定的温度越低,耗能越多;一台节能空调比普通空调每小时少耗电0.24度;出门前3分钟关空调,每台空调每年可节电约5度;在大部分的时间里,电扇的中、低档风速足以满足纳凉需要;32.2%的调查对象不知道如下关于低炭生活的知识:随手关灯,每户每年可节电约4.9度;1台节能冰箱比普通冰箱每年可以省电约100度;每天减少3分钟的冰箱开启时间,1年可省下30度电;有45.8%的调查对象不知道所有家用电器在待机状态下仍在耗电。可见,少数青少年没有掌握低炭生活知识。就对影响低炭生活的实践方法来说,有31%的调查对象没有掌握用手洗代替机洗、少使用洗衣粉和选用节能洗衣机来洗衣的家庭节能减排方法;有32.2%的调查对象没有养成如下家庭节能减排操作习惯:以高品质节能灯代替白炽灯、将电视屏幕设置为中等亮度、不用电脑时以待机代替屏幕保护、用液晶电脑屏幕代替传统的CRT屏幕、调低电脑屏幕亮度、不用电器时拔掉电源开关;有33.9%的调查对象没有掌握用电子邮件代替纸质信函、用电子书刊代替印刷书刊的家庭节能减排方法;有33.9%的调查对象没有养成合理回收生活垃圾的家庭节能减排操作习惯。可见,少数青少年没有掌握低炭生活的实践方法或养成家庭节能减排操作习惯。

3.当代青少年的低碳生活认知构成存在一定缺陷。从上统计分析可知,目前,我国部分青少年低碳生活认知构成不健全,也不熟知低碳生活的各个影响因素。我们把这种不完善的低碳生活认知构成和不完全了解低碳生活影响因素的认知叫做残缺性低碳生活认知。这种认知必然造成我国部分青少年对践行低碳生活认识存在一定缺陷,也必然造成部分青少年在践行低碳生活过程中做得不尽人意。归纳起来,表现为:不能持之以恒地践行低碳生活、不能在衣食住行用等各个方面都践行低碳生活、不能自觉地践行低碳生活、不能自愿地践行低碳生活、不善于使用科学方法践行低碳生活等状况。

三、当代青少年低碳生活认知构成的改进措施

我们必须改变当代青少年的残缺性低碳生活认知构成,否则会造成新的生活型耗能群体,加剧生态环境的恶化。由于青少年的学业任务较重又缺乏自学的自律性;又由于目前我国城乡社区还处于建设的初级阶段,不管是城市社区还是农村社区都没有建立起社区教育机构,因而,目前改进青少年残缺性低碳生活认知的任务只能落实到家庭、学校、社会等教育主体的身上。我国应该尽快建立一个由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分工明确的、效果互补的青少年残缺性低碳生活认知范式改进教育体系。

1.社会改进青少年残缺性低碳生活认知构成的措施。社会改进青少年残缺性低碳生活认知构成主要是国家来实施,具体措施有:第一,国家通过各种传媒工具宣传低碳生活观、价值观和社会信念,形成一种全民践行低碳生活的社会舆论、伦理道德和社会氛围,使青少年在中国社会环境里得到践行低碳生活的熏陶。第二,国家还可以通过颁布相关法律来推行低碳生活,对违反低碳生活的个人行为进行必要处罚。第三,地方政府可以每年举办践行低碳生活家庭评比活动,对践行低碳生活的行为给予必要的表彰和奖励。总之,国家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培养青少年践行低碳生活的自觉意识和思想观念,树立低碳生活世界观、价值观和社会信念,从而完善青少年低碳生活认知构成。

2.学校改进青少年残缺性低碳生活认知构成的措施。学校可以通过自己的教育系统改进青少年残缺性低碳生活认知构成,主要措施有:第一,通过开设第二课堂或社会实践课程向青少年学生传输低碳生活知识、教授践行低碳生活方法。第二,利用学校宣传栏宣传低碳生活知识和低碳生活方法。第三,通过举办践行低炭生活征文活动,引导青少年学习、收集、掌握低碳生活知识和低碳生活方法。学校通过这些途径在知识组合和实践方法领域完善青少年的低碳生活认知范式。

低碳生活的影响篇(6)

中图分类号:F124.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6)12026303

1引言

目前,国内外学术界关于低碳消费行为的研究还是一个前沿课题,特别是农村居民低碳消费行为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并不全面,更多的是将焦点放在家庭能源消费,或是与低碳消费紧密联系的绿色和可持续消费等方面。近年来,随着低碳化消费逐渐成为一种趋势,强调“低污染、低能耗、低浪费”的低碳消费相关研究热度迅速上升,文献数目也在增加。经过整理和归纳国内外有关低碳消费行为的文献得出,当前的研究主要从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探究,可供选择的研究方法也较为多样。

2关于低碳消费行为影响因素的研究

2.1人口统计特征

学术界关于人口统计变量对居民低碳消费行为产生的作用程度研究众多,但结论并未达成一致。荷兰学者Abrahamser(2009)对家庭能源使用方式的研究得出,人口统计变量各因素对能源使用行为具有显著的影响作用。谢守红和陈慧敏(2012)对人口统计变量中的性别和婚姻状况进行T检验后发现,在低碳产品的购买行为上性别因素存在显著差异而婚姻状况上差异并不显著;对年龄、职业、学历和可支配收入的方差分析表明,这些因素在低碳消费行为上都存在显著差异。而杨波(2012)用LPM 模型分析影响因素后发现,消费者在低碳商品消费过程中,诸多个体特征影响因素中收入情况最重要,其他的都不显著影响。

2.2内部影响因素

2.2.1低碳认知

Upham等(2011)研究发现公众“碳标签”认知对家庭碳减排具有显著正向影响。Chen Hong等(2014)对认知产生的影响作用做了区分,他们的研究结果表明,环境认知和自我低碳消费偏好对个体知觉消费行为产生负面影响,而环境认知,低碳消费认知,对他人的低碳消费偏好和低碳消费行为倾向积极影响社会意识消费行为。虽然较为普遍的看法是低碳消费知识应当对低碳消费态度产生正向影响,但是江婷和汪兴东(2015)的研究得出了相悖的结论,发现低碳消费知识显著负向影响低碳消费态度。

2.2.2生活习惯

Ouyang(2009)在对杭州居民进行调查后,分析得出改变家庭的生活方式能够为家庭省电 10 %。朱臻等人(2011)对居民低碳消费行为及碳排放驱动因素进行的实证分析表明,一次性产品的使用频率、地域因素等对居民碳排放有着显著影响。Sandra Bichler(2015)等通过对德国4000个私人家庭进行调查,认为在自动洗碗中提高可持续性和环境友好行为不仅取决于技术进步,消费者们的个人选择和个人生活习惯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例如,消费者在洗碗机类型、洗碗的项目和预处理方法这些方面的选择,对节能发挥重要作用。

2.2.3从众心理

从众心理是大部分个体普遍所有的一种心理现象,众多研究证实从众心理比态度能够更好地解释消费者的购买意愿。张松梅(2012)通过对青岛地区的社区居民和一些在校大学生的问卷调查发现,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物质需求的增多,从众心理和炫耀心理在某种程度上助推了居民的高碳消费。于君华(2013)基于计划行为理论分析城市居民低碳消费行为影响因素,认为消费者受低碳消费心理不成熟的制约,具体表现为伴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至上的消费观的盛行严重误导人们消费行为。

2.3外部影响因素

2.3.1宣传教育

Steg(2008)、Per Gyberg和Jenny Palm(2009)经过研究发现,居民缺乏节能的有效方法知识是造成家庭减少能源使用的重要原因之一,而教育和信息宣传手段比一些结构性政策,能较好地改善家庭能源使用行为,起到引导居民节能行为的作用。巢桂芳(2010)在对低碳消费行为的调查与研究中指出,如果政府部门缺少对低碳消费知识的宣传,将会影响整个地区居民的低碳消费程度。

2.3.2实施成本

LI Guozhu等(2009)以中国农村居民为调查对象,研究发现价格和能源产品的易得性影响农村居民的能源产品选择。王继红(2011)在调查农村居民对低碳产品的消费需求时,也发现农村居民购买家电产品考虑节能环保的比例仅为27.3 %,而自己有需求并使用方便才是其购买的主要原因。摩托车购买的主要影响因素也是价格和油耗,很少有人考虑到尾气排放量。王璐(2014)采取分层回归分析方法对各类情境结构因素的调节作用依次分析和验证后,发现经济成本显著影响服装消费和居住消费等相对长期的消费行为,但对饮食等随机性较大的消费行为则无调节作用。

2.3.3相关政策

众多学者认为相关政策法规的实施对于低碳消费行为会产生积极影响效果。持相同看法的Peter H.G 等(2004)在解决荷兰家庭对能源的日常需求问题时发现,在短期内能源税对居民能源消费产生了虽然小但是十分重要的影响。Eva Heiskanen等(2010)研究表明低碳社区不仅能够解决政府普遍面临的社会困境,同时也有利于社会基础设施的建设,帮助个人解决无助的情况。贺爱忠等(2011)的研究结论表明,农村居民消费信贷和政策感知效果虽然对低碳消费意向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但对低碳消费行为却没有显著直接影响。熊冬洋(2012)也认为政府通过财政投入和出台有效的财税政策,可以完善居民低碳消费过程中涉及的基础设施和降低居民低碳消费经济成本,让实施低碳消费行为更便利和可行。

3关于低碳消费行为的研究方法

3.1多元回归模型

谢守红等(2013)结合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方法,有效地筛选出生态价值观、便捷性、低碳认知、产品价格和政策感知效果5个主要影响因素。石洪景(2015)一方面运用单因素方差模型考察人口统计学变量对于城市居民低碳消费行为的影响程度,另一方面通过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筛选出对低碳消费行为产生显著影响作用的价值观和关注度等5个解释变量。除了常规的直接以低碳消费行为作因变量,还可以另辟蹊径以购买行为和使用行为为因变量(彭迪云等,2014),结合多元回归的方法更精确地分析影响因素。

3.2结构方程模型

肖敏(2014)在研究低碳消费态度―行为差异的主要形成因素时,利用构建结构方程模型的方法分析发现,低碳消费认知、感知效力和情境因素三个变量对低碳消费态度、意愿和行为有着不同程度的作用强度。由于消费者行为难以被直接观测,所以张蕾等(2015)用行为意向来代替对行为的预测,建立农村居民低碳消费行为意向模型,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实证研究后得出结论,农村居民低碳消费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控制认知都对低碳消费行为意向存在显著的影响。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和中介效应分析方法相结合来实证研究碳标签对低碳农产品消费行为的影响机制,张露和郭晴(2015)发现消费者认知是通过消费者偏好的中介作用来影响消费者行为。

3.3综合模型

芈凌云(2011)基于计划行为理论、价值―信念―规范理论、ABC理论构建了我国居民低碳化能源消费行为综合模型,实证分析得出不同类型政策工具对居民能源低碳化消费的情景调节作用。华坚等(2013)构建综合行为研究模型,分别采取Pearson 相关分析、分层回归分析和方差与均值分析方法研究3个维度对城市居民低碳产品消费的购买购置、使用管理和处理废弃这3种主要行为的影响结果,从而有针对性的提出要加强低碳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大低碳知识普及程度和关注低碳宣传教育落实等建议。顾鹏(2013)也用Pearson 相关分析和分层回归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构建综合模型来探究个体心理因素和外部情境因素的影响程度。田云(2015)运用描述性统计、相关分析、回归分析、调节效应分析等方法进行实证研究

4局限性及研究展望

总体而言,国内外关于低碳消费的研究近年才开始兴起,随着关于低碳消费的内涵研究逐渐深入和明晰,学者们转而聚焦居民低碳消费行为影响因素研究。虽然当前相关研究文献不断涌现,但在对象和方法上仍存在研究较为片面的局限性。不过,随着环境问题日益备受重视,关于政府低碳政策制定的引领、企业低碳产品技术的革新、全民广泛参与低碳的行为等方面可能成为未来研究方向。

4.1研究对象的选取

国外研究侧重于家庭的节电等节能减排具体行为,证实心理、习惯、信息和技术等因素对居民行为都会产生显著影响;而国内经过前期对低碳消费内涵和概念的明晰界定后,研究对象逐渐开始聚焦城市、城镇居民和大学生这三类主体。然而,在众多的研究结论中有部分并未达成共识,如人口统计特征等因素对居民低碳消费行为的影响程度,这可能是因为研究对象本身存在较大差异或样本采集周边的环境影响不同。特别是当前研究忽视了占据人口中重要一部分的农村居民这一对象,对处于中国特定国情和环境下的农村居民这一主体低碳消费行为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较为缺乏。而事实上,2004年我国农村人均生活用能量为140 kg标准煤,到了2013年已经大幅攀升到311 kg标准煤,增幅达到了122 %,不断逼近城市人均生活用能量。②因此,农村生活中能源使用等消费行为产生的碳排放问题同样不可小觑,农村居民这一消费主体的低碳消费行为也将成为以后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4.2研究方法的采用

为更加全面和深入的考察到影响居民低碳消费行为的主要因素,该领域中涉及到的相关研究方法也愈加成熟和多样化。在实证研究中,有采取对数据进行简单的描述性统计和回归分析的,也有构建态度―行为―情境模型和整合模型等方法来支撑研究。然而,这些研究大多还是存在视角单一、统计分析方法过于简单等问题,对影响低碳消费行为的深层次原因研究得不够深入,理论研究的系统性和实证研究的深入性还很不足。通过对比和总结,发现对于存在多个因变量、测量误差和潜在变量由多个观察指标构成的农村居民低碳消费行为影响因素研究,构建结构方程模型优势突出、最为恰当,分析的效果较为直观。因此,更适宜的方法也成为未来可能研究的探索之一。

参考文献:

[1]

Abrahamser W, Steg L, Vlek C, et al. A Review of Intervention Studies Aimed at Household Energy Conservation[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Psychology, 2005,25(3):273~291.

[2]谢守红,陈慧敏.城市居民低碳消费行为影响因素研究[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117~121.

低碳生活的影响篇(7)

1.1研究区域概况研究区域在中国东北部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科尔沁区(北纬42°15′—45°41′、东经119°15′—123°43′之间)进行,该区春玉米种植面积近70×104hm2,占全内蒙古的近1/3。试验地点的无霜期100~150d,年降雨量350~450mm,主要集中在7—8月。试验区为辽河灌区,土壤主要为灌淤土,土壤理化性状如表1所示。

1.2试验处理在试验地区选肥力中等[产量(10.50±0.75)t•hm-2]春玉米地块,种植密度设为3个处理分别为低密度60000株•hm-2、中密度75000株•hm-2和高密度90000株•hm-2。重复3次,共9个小区,小区排列采用随机取组;小区面积为:10×20=200m2。施肥模式为,肥料N:202kg•hm、P2O5:67.5kg•hm、K2O:67.5kg•hm-2和有机肥:22.5t•hm-2。N肥用尿素[w(氮)=46%]、P肥用磷酸二铵[w(P2O5)=46%,w(氮)=18%]、K肥用硫酸钾[w(K2O)=50%]、有机肥用牛粪[w(有机质)=14.7%、w(氮)=0.42%、w(P2O5)=0.22%]。施用肥料以基肥和追肥2种方式施入土壤(N肥1/4用于基肥,3/4用于追肥,其他肥料均用于基肥)。种植玉米品种为,金山27,田间管理同当地传统种植。

1.3土壤样品采集各处理分别于播种前和收获后采集不同层次(表层0~10、10~20、20~40cm)土壤样品,每个小区随机采集5个点位,现场混匀,放入塑封袋中带回实验室,4℃保存备用。

1.4分析方法土壤中有机碳(TOC)采用重铬酸钾-硫酸外加热法(GB8834—1988);活性有机碳(ASOC)采用333mmol•L-1高锰酸钾氧化法[12];轻组有机碳(LFOC)按照JANZEN等[13-14]的方法,采用比重分离法分离轻组有机碳:称取5g过0.149mm筛的风干样品于100mL离心管中,加入20mL密度为1.7kg•L-1的NaI溶液,超声波分离10min,5000r•min-1离心10分钟,上清液过5mm铜网,重复4~5次,收集铜网上物质,采用重铬酸钾-硫酸外加热法(GB8834—1988)测定有机碳质量分数;重组有机碳(HFOC)采用差减法TOC-LFOC[15]。微生物碳、氮采用氯仿熏蒸培养法[16-17],微生物生物量碳采用TOC分析仪测定,微生物生物量氮采用凯氏定氮分析仪测定。

1.5数据处理试验数据分析采样SPSS和EXCEL软件进行。

2结果与分析

2.1种植密度对土壤总有机碳及其活性的影响土壤有机碳主要来源于植物碎屑、土壤腐殖质、微生物和根系分泌物[1,18],以及施用有机肥料等。不同种植密度下春玉米农田土壤w(TOC)变化如图(1a)所示。收获后各处理不同层次土壤w(TOC)均高于播种前土壤。表明玉米在生长过程中土壤呼吸消耗的有机碳量少于施肥及玉米残落物等输入碳量。各处理之间相比较,各层次土壤w(TOC)大小顺序均为低密度>高密度>中密度。低密度下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随深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中密度土壤各层基本一致,高密度土壤碳质量分数最大值出现在10~20cm土层。不同种植密度下土壤w(TOC)的变化主要受玉米根系的分布对土壤呼吸的影响和玉米残落物的输入量的影响。土壤ASOC可以表征土壤物质循环特征,作为土壤潜在生产力和土壤管理措施变化引起土壤有机碳变化的早期指标[12,19]。不同种植密度下春玉米农田土壤w(ASOC)变化如图1(b)所示。收获后各处理0~40cm土壤ASOC平均含量,高密度下高于播种前,中、低密度下低于播种前。高、低密度下随土层深度的增加ASOC呈下降趋势,中密度下10~20cm土层最低。0~10cm土层w(ASOC)大小顺序为高密度>播前>中密度>低密度;10~20cm土层w(ASOC)大小顺序为播前>高密度>低密度>中密度;20~40cm土层w(ASOC)大小顺序为中密度>高密度>低密度>播前。各土层ASOC占TOC的比例可见,20~40cm层收获后高于播种前,其他两层均低于播种前,可见较高的玉米种植密度有利于促进土壤中w(ASOC),中等密度下土壤10~20cm土壤w(ASOC)较低,可见,春玉米促进根系主要分布层(10~20cm)土壤有机碳的分解消耗,促进深层土壤有机碳的活化。

2.2种植密度对土壤轻组有机碳的影响LFOC是按照密度法分离出来的,主要包括处于不同分解阶段的植物残体、小的动物和微生物,具有较高的周转速率、相对高的C/N比[20]和相对密度显著低于土壤矿物等特点。不同种植密度下春玉米农田土壤w(LFOC)变化如图2(a)所示。各处理不同层次收获后土壤w(LFOC)均显著高于播种前,各土层w(LFOC)大小顺序均为低密度>中密度>高密度,低密度下随着土壤层次的加深w(LFOC)呈下降趋势,中、高密度10~20cm土层w(LFOC)最低。LFOC在TOC的比例变化与质量分数变化趋势相同。土壤w(HFOC)变化如图2(b)所示,各处理不同层次收获后土壤w(HFOC)均显著高于播种前,各土层w(HFOC)大小顺序均为低密度>高密度>中密度,低密度下随着土壤层次的加深w(HFOC)呈下降趋势,中密度各土层w(HFOC)基本一致、高密度10~20cm土层w(HFOC)最高。重组有机碳占TOC的比例收获后均低于播种前,各处理间高密度较大,中、低密度基本相同,各层次间差异较小。LFOC对土壤有机碳的周转很重要,是植物养分的短期储存库[21]。其大小和组成具有季节性波动,主要取决于有机物的输入和分解速率。可见玉米生长过程可以促进土壤中有机碳的分解,同时随着玉米群体的增加加快了土壤呼吸消耗对有机碳的利用。

2.3种植密度对土壤微生物碳、氮的影响微生物生物量(MB)是土壤有机库中的活性部分,易受土壤中易降解的有机物数量如微生物生物体和残余物分解、土壤湿度和温度季节变化以及土壤管理措施的影响[22]。不同种植密度下MBC变化如图3(a)所示,各处理不同层次土壤w(MBC)收获后均高于播种前,中密度处理土壤w(MBC)随土壤深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高密度和低密度处理最低值出现在10~20cm土层。0~10cm土层和10~20cm土层w(MBC)大小顺序为中密度>高密度>低密度,20~40cm土层w(MBC)大小顺序为高密度>低密度>中密度。土壤微生物熵(MBC/TOC)的变化反映了土壤中输入的有机质向微生物生物量碳的转化效率、土壤中碳的损失和土壤矿物对有机质的固定[23]。不同处理各层土壤MBC/TOC在0.014~0.026之间,0~40cm土壤均值高密度>中密度>低密度,低密度下收获后低于播前,中、高密度下高于播前,各层次间0~10cm最高,10~20cm最低。可见种植玉米促进土壤中w(MBC),高、低密度下均降低土壤耕层w(MBC),而高密度促进深层土壤w(MBC),主要是因为根系群体的活力强度影响土壤TOC的转化。微生物生物量氮(MBN)是土壤活性养分的储存库,MBC/MBN能很好的反映微生物群落结构信息[24]。MBN变化如图3(b)所示。0~10cm土层低密度下收获后高于播前,中、高密度下低于播前;10~40cm土层各处理收获后均高于播前。各处理各层次w(MBN)均呈低密度>中密度>高密度。低密度处理随土层深度的增加w(MBN)呈下降趋势,中、高密度处理10~20cm土层w(MBN)最高,20~40cm土层最低。MBC/MBN在6.52~18.60之间,各处理0~10cm和20~40cm收获后均高于播前,10~20cm收获后均低于播前,不同土层间均为20~40cm最高,10~20cm层最低。

3讨论

低碳生活的影响篇(8)

近年来随着气候与环境事件频发,人们对生存环境的关注已经上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这也使得以高投入、高能耗和高排放为特征的传统经济发展模式日益受到严重挑战。而消费行为作为经济活动的重要一环,其对于环境和气候的作用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有研究表明,气候变暖等很多环境问题都可以追溯到消费者的行为,如家庭能源使用、汽车使用和垃圾处理等。因此如何降低消费活动的碳排放,发展以消费低能耗产品(劳务)和低排放、低污染为特征的消费行为[1-2],是近期低碳经济的研究重点之一。随着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加快,农民收入稳步上升,农民消费活动也日趋多元化,农村生活用能消费所导致的碳排放呈现出显著的增加趋势。2001―2010年,农村人均CO2排放的增长速度是同期城镇人口的1.87倍,2010年农村人均排放达到0.54t CO2当量,为同期城镇居民生活用能人均排放的81.82%[3]。由此可见,加强对农村居民低碳消费行为发生内在机理的研究,寻求促进农村居民消费低碳化发展的关键路径,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文献综述

目前关于居民低碳消费行为的探讨,主要集中在探求居民低碳消费行为发生的内在机理,以便为政府的政策干预寻找可行的途径。研究者一般通过建立模型确定有哪些因素在影响居民实施低碳消费行为模式,由此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在消费者低碳消费行为发生影响因素上,研究者目前比较有共识的是消费者的心理因素对低碳消费行为的发生可能存在显著的影响,消费者的心理因素包括对环境的态度、消费者对环境的认知、环境保护的相关知识、环保责任感等。如王建明 等认为,低碳心理意识如个人对环保和低碳消费知识的认知及其对环境的责任感都会对消费者的低碳消费行为模式产生显著影响[4];张浩 等指出,消费者的低碳认知是形成低碳消费偏好的重要动因,只有有效地影响消费者的认知过程,才能促进低碳消费行为的形成[5]。贺爱忠 等的研究结果表明,农村消费者的环境关心程度、污染感知程度显著正向影响其生态消费[6]。除了消费者的心理因素外,消费者实施低碳消费行为的社会环境(制度和文化)也是影响低碳消费行为发生的重要因素。王建明 等认为,低碳消费行为的个体实施成本和制度技术情境属于调节变量,当这些情境变量的影响微弱时,低碳消费模式主要受消费者低碳心理意识影响;当情境因素的影响非常显著时,则可能会大大促进或抑制低碳消费模式的发生[4]。贺爱忠 等则认为,制度和文化最终会以成本和收益的方式来影响消费者的决定,对低碳利益的关注是低碳消费的原始驱动力[7]。于伟认为消费者受到的社会群体压力能够增强其环保意识,从而有效地提升对产品和服务绿色价值的认知,并间接影响绿色消费行为[8]。

由上可见,学者们对影响低碳消费行为因素的探讨已经形成一定的共识,但是对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和作用机理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尤其是针对农村居民的低碳消费行为。本文综合现有研究成果,采用社会心理学分析框架,借鉴“计划行为理论”(the Theory of Planed Behavior,TPB)建立理论模型,探究不同变量如何相互作用来影响农村居民低碳消费行为意向。

三、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我国农村居民低碳消费行为理论模型和假设

对于居民消费活动的内在发生机理,国内外很多学者对此进行了研究,其中比较有影响的是Ajzen于1991年提出的计划行为理论,该理论认为行为意向是预测行为产生的最直接因子。所谓行为意向是指个人对于采取某项行为的可能性,行为意向越大说明行为发生的可能性越大。行为意向主要受行为态度、行为主观规范和行为控制认知这三个内生心理变量影响。如果个人对某行为的态度愈积极,所感受到外部规范的压力愈大,对该行为所感知到的控制越多,那么个人采取该行为的意向便愈强,反之则越弱[9]。计划行为理论目前已被应用于很多和环境相关的个人消费行为研究中,如对于绿色消费行为形成机理的解释[10]、对安全食品的购买[11]、废旧家电及电子产品回收[12]等,说明该理论对消费行为的解释是可行的。

文章利用计划行为理论建立农村居民低碳消费行为意向模型,如图1。由于消费者行为本身很难进行直接观测,或者观测的成本比较高,因此在消费行为研究中经常用行为意向来代替对行为的预测,有研究证实两者之间存在着高度的相关性或者最少也是中等强度的相关[13]。农村居民的低碳消费行为意向是指农村居民对采取低碳消费行为概率的主观判断,衡量其会有多大的可能性采取低碳消费行为。

基于农村居民低碳消费行为意向模型,提出假设如下:

H1:农村居民低碳消费行为态度对行为意向有显著影响。

农村居民低碳消费行为态度,即农村居民个人对于低碳消费行为的总的评价和倾向,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低碳消费行为信念的强度,即对于低碳消费行为的了解和认识程度;二是对低碳消费行为可能导致的结果评价。农民对低碳消费活动的结果评价越正面,意愿越强烈,采取行动的可能性也会越大,反之则越小。

H2:农村居民低碳消费主观规范对行为意向有显著影响。

农村居民低碳消费主观规范,即居民在采取低碳消费行为时所感受到的社会施加的压力和影响。农村居民的低碳消费行为很可能受到家庭成员、邻居、朋友以及基层政府村委会的影响。另外国家制定的相关政策和法律制度也会成为农村居民实施低碳消费行为的压力或动力,如有关促进低碳消费行为的环保法律法规可以强化农民低碳消费的主观规范,最大可能地约束农户实施不利于低碳消费的行为。

H3:农村居民低碳消费行为控制认知对行为意向有显著影响。

农村居民低碳消费行为控制认知是指农民对采取低碳消费行为的相关知识、资源和机会的认知。如果个人具备低碳消费的相关知识,拥有实施低碳消费行为的资源和条件,那将促使其采取相应的行为。如果缺乏低碳消费的相关知识、资源或机会,那么个人采取低碳消费行为的意向就比较低。

四、问卷设计和数据来源

(一)问卷设计

依据所建立的农村居民低碳消费行为模型和假设设计调查问卷。问卷由三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为农户的人口特征调查,包括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和年收入等。第二部分是农户家庭生活低碳消费情况调查。问卷设置了一些有关家庭低碳消费情况的题项,如家庭能源消费情况、一次性商品使用情况、垃圾处理情况等,以便对农民家庭低碳消费情况进行总体把握。第三部分是农户低碳消费行为调查,该部分题项测量采用李克特5点量表,用1、2、3、4、5分别代表“完全不同意”“有点不同意”“不确定”“有点同意”和“完全同意”,请被调查者根据题项描述进行选择。对于农村居民低碳消费行为态度的题项包括:X1您认为农村居民应该关注节能减排以及环保;X2您认为降低碳排放、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是非常必要的;X3您在生活中很注意节水节电;X4您认为生活垃圾应该放到专门的收集点;X5您认为出门应尽可能乘用公共交通工具。对于农村居民低碳消费行为主观规范的题项包括:X6您家人都很注意节水节电;X7您家人很支持您购买环保节能产品;X8如果村里人都购买环保节能产品,您会更加愿意购买;X9村委会支持大家购买环保节能产品;X10现有国家政策鼓励和支持大家使用沼气(省柴灶、节能灶)。对于农村居民低碳消费行为控制认知的题项包括:X11即使节能环保产品价格较高,你也有能力购买;X12如果你想买就能很容易买到节能环保产品(如节能电器);X13你有足够的资金和能力建设沼气池(省柴灶、节能灶)。对于农村居民低碳消费行为意向的题项包括:X14如果是具有同功能的产品,你会优先选择环保节能产品;X15您在平时购物时会尽量选择环保节能型产品。

(二)数据来源

2014年2月,笔者选择了东台县??港镇作为调查点。??港镇过去是以近海生产为主的渔港小镇,小镇居民多以渔业为生,近年来在巩固发展传统渔业的同时,小镇还致力于海产品加工业,农民的收入更加多元化。本研究运用调查问卷与个案访谈的方法,调查了200户农户,有效问卷为177份,问卷有效率为88.5%。

被调查的177位农村居民,平均年龄32周岁,平均受教育年限10.3年。被调查者中非农收入为主的家庭所占比例最大,达到39.2%,以农业为主要家庭收入来源(主要为渔业)的农户为30.8%,而农业与非农业并重的家庭为30%,收入的多元化由此可见。在对被调查农户家庭低碳消费生活调查上,家庭炊事能源消费中煤气使用比重最大,约占45%;其次为秸秆、薪柴等,占比25.99%,电能使用所占比例为20.34%,使用沼气的比例最低,仅为8.67%。由此可见,秸秆、薪柴等高碳能源依然在农村炊事能源中占有一席之地,尤其是在家庭收入较低的农民家中。

平时买菜购物时约有1/3的农村居民会使用环保购物袋,而2/3的农民会使用一次性塑料袋,很多人没有使用环保袋的习惯,都只图一时的方便而使用一次性塑料袋。关于生活垃圾的处理,66.67%的农村居民会倒进垃圾桶,有专门的垃圾处理中心收走。但有些小村落公共设施建设落后,因为没有垃圾桶,居民会随意地扔在家附近。

五、实证研究

本研究基于所建立的农村居民低碳消费行为模型,拟采取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实证研究。

(一)样本信度和效度检验

为了确保量表的可靠性与有效性,本研究运用spss统计软件首先进行了信度和效度检验,采用Cronbach`s ?幌凳?来检验量表的可靠性。一般来说,量表的?幌凳?在0.6~0.7之间说明可以接受,?幌凳?在0.7以上说明量表的可靠性较高。根据信度检验结果,删除了与量表总分相关系数较低的题项,结果如表1所示,表明量表有较高的信度,能满足研究的要求。

量表不仅要进行信度检验,还要进行效度检验。效度检验即检验量表的测量结果是否能有效地反映想要考察的内容,效度越高说明量表越可信。测量发现,整个样本的KMO为0.809,并通过了Bartlett's球形检验,卡方值=1 329.72(P=0.00),P值达显著,表明量表适合做结构方程分析。

(二)结构方程模型拟合分析

本研究利用样本数据对农村居民低碳消费活动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构方程软件AMOS的运算结果如图2所示,该模型的主要拟合指数如表2所示。

由表2可见,该模型的拟合度较好,主要拟合指数都在合理范围之内。由图2可见,三个假设在本模型中都得到了证明。低碳消费行为态度对行为意向的路径系数为0.5,T=2.44,p

(三)结果分析

实证结果显示,农村居民对低碳消费的认识和评价即其态度对是否采取低碳消费行为有显著的影响,这一点和很多文献的结论一致。另外农村居民感受到的社会制度文化的压力和重要人物的看法对其实施低碳消费行为也会产生显著的影响,说明社会主观规范是促成农民低碳消费行为发生的重要动力。农村居民低碳消费行为控制认知对行为意向存在显著影响,即能否实施低碳消费行为要取决于被调查者是否有足够的资金、能力和机会,但路径系数仅为0.2,说明其影响力小于行为态度和主观规范(后两者路径系数分别为0.5和0.51)。这可能是由于两个原因造成的:一是被调查农村居民总体对于低碳经济的认识较少,低碳环保意识较为淡薄。调查中发现有52.7%的农民表示对低碳经济有所耳闻,但也并不清楚具体内涵。二是由于低碳消费并没有形成社会风气,农民的消费行为较容易受到亲朋、邻里及村组成员等社会价值观的影响而相互攀比。这种并不强烈的低碳消费认知以及尚未形成的低碳消费社会风气决定了农民个体即使有能力、资源或机会进行低碳消费活动,其行为意向也不会有多强。

六、结论和政策建议

文章以计划行为理论为基础,构建农村居民低碳消费行为意向模型,通过调研数据,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得到以下结论:第一,在本研究中,农村居民的低碳消费行为态度、低碳消费主观规范和低碳消费行为控制认知对低碳消费行为意向都存在显著的影响。说明计划行为理论对于解释农村居民的低碳消费意向有较好的解释能力。第二,低碳消费行为控制认知对行为意向的影响不如行为态度和主观规范的影响系数大,这和农村居民的低碳环保意识较为淡薄及尚未形成低碳消费社会风气有密切的关系。

针对研究得出的结论,政府是建设农村低碳社会的关键所在,建议对策如下:

低碳生活的影响篇(9)

农村现代经营服务体系的提法由来已久,然而迄今为止,国内外对于农村现代经营服务体系的全面界定尚未统一。其中,较具典型代表意义的是周加洪在《农村现代经营服务体系的内涵及其实现途径》中指出:农村现代经营服务体系是指在新时期全面满足农村发展、农业生产与农民生活需要的农村各类经营和服务要素、模式、组织和理念组成的有机统一体。与传统的农村经营服务体系相比,农村现代经营服务新体系的组成要素更为复杂,建设内容更加广泛,实施任务更为艰巨。农村现代经营服务体系是以农村经营服务组织、网络结构、现代服务模式及服务理念为基本要素,以开展运作高效、功能完善、惠及城乡、广及工贸的经营服务为主要内容,通过集中部署,多方协调,最终实现农民增收、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农村消费环境改善和农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 

2 低碳生活对农村现代经营服务体系建设中的重要影响 

从上述观点,我们不难看出,农村经营服务新体系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既承担着以农業生产为起点的现代农村经营组织活动的使命,也肩负着以农产品流通为贯穿的现代农村社会服务功能重任。在这个体系中,广大的农村生活者,既是打造农村经营组织体系的生力军,也是实现农村现代服务可持续发展的最终受惠者。而与此同时,随着我国农村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乡镇企业的不断发展,农村居民的低碳生活意识,生活方式,还是农村农业发展,相比城市而言,不论是生活意识还是生产过程、农村经济生活发展的“高碳性”都日益凸显。农村地区生产、生活与消费也发生了较大变化,再加之农村特有的地域复杂性、人口众多、区域差异大等特点,致使节能减排和发展农村“低碳生活”具有很强的必要性、紧迫性和可行性。 

2.1 强化农村低碳意识是实现农村现代经营服务体系的基础条件 

当前,农村农民低碳意识虽有所提升,但是总体意识仍然较为薄弱。一直以来,由于受生活习惯、思想觉悟等方面影响,农民还停留于粗放的生活和消费理念,即节水、节电、节能和环保意识不强,造成了较为严重的环境污染,尤其是我国农村地区以手机、电视机、洗衣机等淘汰率较高的电子产品,此外,在农村现代经营服务体系建设过程中片面追求“新”,过早的放弃对原有建筑的综合利用,甚至直接舍弃或强行拆除,并对废料做简单化处理,从而忽视节能和环保。因此,要建设有效的农村现代经营服务体系,首要的是不断强化农民的低碳生产生活意识。 

2.2 完善低碳基础设施是建设农村现代经营服务体系的基本保障 

农村现代经营服务体系建设推进过程中,基础设施建设出现高耗能、高排放和高污染的情况,例如交通方面,村村通公路在规划设计中忽视与土地、环境、产业发展等规划的有机联系,缺乏合理性,片面追求高规则的交通标准导致大量碳排放增加。据资料显示,预测到2020年,基础设施建设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约为1.97~2.96亿t。同时农村水利、电信等公共设施也出现资源浪费的情况。由于部分农村水利设施设备功能老化、年久失修、配套设施不全等问题,大多处于“超期服役”阶段,往往浪费了大量资源,从而导致运行的低效率。因此,现阶段,加大投入,有的放矢,加快低能低耗的农村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亦是当务之急。 

2.3 普及低碳生产方式是建设农村现代经营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 

近年来,伴随劳动力机会成本的不断升高,农户在生产中,更倾向于使用高效农用机械;为方便下期作物的种植,农户并不会将作物生物量归还到土壤中,而是将其焚烧或是用作他途,这将会切断土壤碳库的输入源;为了农业稳产增产而过度依赖化肥、农药、农膜等高耗能、高污染的产品,与此同时,大多数乡镇企业因布局不合理、规模较小、设备简陋、工艺落后和排污设备不健全等原因,形成了高耗能、高污染和低效率的运作方式。因此,在农村现代经营服务体系建设过程中,仍需要不断普及低碳生产方式,确保农村生产建设高质可持续发展,并不断向农业生产产业链高端前行。 

3 农村低碳生活影响因素分析 

为了对农村低碳生活的主要因素进行合理分析,我们通过参考发达国家的相关文献,并结合我国农村特有的文化和生活行为习惯设计问卷。在问卷正式形成之前,通过与专家访谈和实地交流初步理清了影响较大的相关因素,并根据主要相关因素设计问卷初稿。然后再根据调研结果对问卷进行优化,因此,在最终的问卷中选择了三个指标作为因变量:农村低碳生活行为,低碳消费行为,农民低碳环境保护行为。在自变量的选择上,我们选取了对高碳环境变化感知,低碳生活相关知识,环境保护责任意识和低碳生活心理等四个方面,针对每个自变量和因变量都进行细化,每个变量对应若干题目,针对每个题目都采用了李克特五级量表并对其进行赋值:其中5分为最高,1分为最低,数值越高低碳程度越高。

     3.1 数据来源及样本基本特征 

本文通过设计相关问卷进行问卷调查获取数据,通过样本数据分析对农村低碳生活影响因素进行提取和归类和排序。对样本的调查主要采用问卷式调查的方法,问卷调查主要在浙江省郊县区域进行,具体问卷数量及相关区域分布为:萧山78份,德清118份,临安106份,金华80份,湖州152份,丽水36份。研究的基础数据来源于实地调查,调查时间为2012年11月。共发放调查问卷600份,收回问卷595份,剔除不完整问卷3份,最终获得有效问卷592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8.67%。 

从年龄、收入等人口统计因素特征来看,样本的基本特征如表2所示。可知,男性为333人(占比56.33%),女性为259人(占比43.67%),35岁以下的消费者有340人(占比57.24%),个人月收入在2000以下者有40.11%。 

3.2 农村低碳生活影响因素回归分析 

3.2.1 低碳生活行为影响因素。鉴于篇幅,我们在此只给出回归分析结果,表1是对影响农村居民低碳生活日常行为各因素进行逐步回归的结果。由表1可以看出, 影响农村居民低碳生活行为的因素依次是环境保护责任意识、低碳生活心理及相关认知、低碳生活知识和环境变化感知。 

(1)低碳生活心理对农村居民低碳生活日常行为的影响最为显著,消费心态相对稳定的农村居民往往更注重低碳生活,反之则倾向于高碳消费;(2)可以看出,农村居民对低碳生活的社会责任及环保意识的差异,决定了他们低碳生活日常行为程度的不同,环保责任意识越强,他们就越倾向于节约资源,反之,则趋向于浪费;(3)对低碳生活知识了解丰富的农村居民倾向于日常生活行为低碳化;反之则趋向于高碳化;(4)农村居民个人月收入越高就越倾向于高碳消费。其原因可能是此时农村居民的基本消费还没有得到满足,农村居民收入越多消费也就越多,高碳消费行为越明显。从理论上推理,当收入上升到一定程度以后,低碳生活行为比例应该会进一步提升,但是由于受大环境影响,我国目前还尚未达到这个水平。因此,通过比较表1中标准系数,可以看出,低碳生活心理对于低碳生活行为的影响因素是最高的。 

3.2.2 农村低碳生活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表2是农村低碳生活购买行为影响因素量表,通过表2我们可以看出:影响农村居民低碳生活行为的影响因素回归结果,影响农村居民低碳生活行为的因素按照权重排序依次为:环保社会责任、低碳生活心理、受访者年龄和环境高碳变化感知。具体分析如下: 

(1)农村居民对环境保护的责任意识越强烈,他们就越倾向于购买与使用低碳产品;(2)农村居民的低碳生活心理程度越高,越倾向于低碳型消费,反之,就越不注重购买与使用低碳产品;(3)年龄对农村居民的低碳购买及使用行为的影响较为显著,年龄越大,低碳购买及使用行为倾向就越明显;(4)农村居民对环境高碳变化的感知越强烈,他们就越倾向于购买和使用低碳产品。 

3.2.3 低碳环境保护行为影响因素。表3是农村居民低碳环境保护行为影响因素量表,由表3知,影响农村居民低碳环境保护行为的因素按照权重排序依次为:低碳生活相关知识、环保责任意识、性别和低碳生活心理。具体分析如下: 

(1)农村居民低碳生活的相关知识越多,就越懂得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越倾向于在日常行为中自觉维护低碳环境;(2)农村居民对环保的责任意识越强烈,就会越趋向于自觉采取低碳环境保护行为;(3)低碳生活心理对低碳保护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当农村居民的低碳生活心理越浓,就越注重低碳环境保护行为;(4)性别对于低碳环境保护行为也有较大影响,从数据上来看,女性往往比男性更注重低碳环境保护,究其原因,有可能是因为女性独特的性别特质,通常来说,女性比男性的感情和对外在事物的感知更加细腻和敏感,对相关的事物也更为珍惜。 

总的来看,通过比较这几个方面,我们可以发现,低碳生活知识对农村居民低碳环境保护行为的贡献最大,其次是社会环保责任意识、低碳生活心理和性别。 

3.3 结论 

从以上表1、表2、表3我们不难看出:环保责任意识和低碳生活心理对农村低碳生活行为各个方面的影响都比较显著,而低碳生活知识和年龄则对于农村低碳生活的两个方面有较大影响,而高碳环境的变化感知也对农村低碳生活购买行为有一定影响,具体分析如下: 

(1)环保责任意识方面,对此受访者大多表示赞同和认可,并认为自己愿意为低碳减排做出贡献的比例超过80%,但是认为自己对此负有责任的比例却只有72%。我们认为有这样的心理原因在起作用:为低碳做贡献是可以的,但是要我为这个承担责任和义务就没有必要。这个结果也进一步显示:当前,在我国农村地区,环保责任意识的推行尚且停留在表层,有很多意识形态的植入并不到位,农村居民树立环境保护的责任感还未真正深入人心。 

(2)环境高碳变化感知方面,受访者对相关语句的总体认同比例在60%左右。由此可见,大多数的农村居民已经认识到高碳环境持续变化可能导致的严重后果。但调查结果显示具体落实到行动中,有些人却或多或少的忽略,以致日常生活中会有意或无意忽视低碳生活。 

(3)低碳生活知识方面,受访者对各题项的认同比例在50%左右,由此可见,仍有相当一部分农村居民对低碳生活相关知识还不够了解。并且,如果进一步考虑到农村居民可能存在夸大知识存量的倾向,那么我们可以认为,当前农村地区消费者的低碳生活知识还非常欠缺。 

4 构建 “低碳生活”农村现代经营服务体系相关建议 

通过上述结论我们可以看出,政府在构建低碳社会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政府发挥职能的重要渠道,经营服务新体系建设和农村低碳经济生活息息相关。农民所有的低碳生活都是农村现代经营服务職能的微观体现,因此,在政策层面上,应该在优化构建农村现代经营服务新体系方面,关注到影响农村低碳生活的各个因素,并对当下农村各种消费行为给予适时指导,以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1 强化政府科学引导功能,积极构建低碳农村现代经营服務政策体系 

政府必须注重合理规划、多方合作、强化监管,努力提升农村现代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向社会提供更多更好的环保型公共产品和良好的低碳产品消费环境,建立起较为完善的低碳经济法律保障体系,形成一个具有国家意志、操作性强的低碳经济发展蓝图。例如建立有助于实现能源结构调整和可持续发展的市场环境和价格体系,全面推进减排许可证制度;重点研制低碳农村生产标准体系和低碳农村管理机制等,努力实现发展低碳农村的规范化、定量化和系统化。同时加大农村人力资本的投资,发展和壮大农村地区的各种中介组织,全面增强适应市场经济的能力,为低碳农村建设提供雄厚的物质和智力保障。 

4.2 积极培育农民低碳理念,大力推进农村现代经营服务体系建设升级 

农村作为农村现代经营服务体系建设的基地,低碳行为的实施是否到位,会影响到后面的流通和服务等各个环节,因此,只有使农村居民认识到其生活行为与全球高碳环境变化问题之间存在的切实联系,才可能使其农村居民的生活、生产和消费行为转向低碳化的健康行为。培育农民低碳理念,要从生产环节降低对碳资源的消耗,流通环节降低碳资源的污染,消费环节降低对碳资源的依赖,树立勤俭节约、养生保健等文明适度和绿色的生活方式,更加注重精神和文化消费,提高对人力资本的投资,引导绿色生产,从而形成“倒逼机制”,不断推进全社会积极参与碳补偿,消除碳足迹,从各个环节做到“节能减排”,这样既可有效降低每个家庭的碳排放量,又可以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 

4.3 进行经营服务市场生态优化,进一步优化农村现代经营服务体系的市场杠杆 

政府在实施农村经营服务新体系构建过程中,应进行有效地农村经营服务市场细分,依据低碳经济的合理目标,选择特定的农村经营服务目标市场进行细化和建设,打造符合生态布局特征的经营服务市场,从而实现以较低的政策和经济成本获得较好的低碳经济收益。举例来看,上述结论中我们看到年龄是影响农村居民低碳生活行为的主要因素,农村市场中,年轻人更少地进行低碳生活及相关行为,但与此同时,年轻人又属于农村现代经营服务体系的建设主体,因此,在实施农村现代经营服务新体系建设过程中,应进一步通过细化经营服务市场,加强对年轻人低碳生活行为的沟通和引导。 

综上所述,浙江作为打造农村现代经营服务体系的先行者和倡导低碳生活理念的第一军团,其农村经营服务体系建设和低碳生活模式对全国有着良好的示范作用,因此,理应将农村低碳生活作为打造农村现代经营服务体系的重要方向,站在农村现代经营服务新体系的全新视角,把低碳生活需求和农村现代经营服务体系有机联系起来,并进一步从农村现代经营服务新体系的基本构成要素等方面出发,分析有效实施农村低碳生活的各种制约因素,并提出相关对策,对提供农村经营服务体系的建设标准,打造契合农村低碳生活需求,进而促进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提供现实参考。 

[参考文献] 

[1] 尹世杰.关于生态消费的几个问题[J].求索,2011(6) : 14-15. 

[2] 赵君田.低碳经济背景下的农村消费模式发展策略研究[J].理论经济,2011(2):36-38. 

[3] 丁声俊.农产品资源循环利用模式探讨[J].中国合作经济,2009(ll):8-11. 

低碳生活的影响篇(10)

关键词:

低碳理念;园林设计;园林景观

1低碳园林的概念、设计误区和重要性

1.1低碳园林的概念

低碳是指尽可能的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低碳园林是指在建设中及建设完成后,都尽可能的减少向环境中排放二氧化碳的园林。低碳园林主要对碳排放进行节制,增多对碳的固化量,这对城市的环境保护和人们的身体健康有着重要的意义。低碳园林对于保护环境的贡献能力的大小主要来源于在园林的设计过程中融入的低碳理念先进与否。在园林设计中融入先进的低碳理念将会使园林在使用的过程中对环境和人们的生活产生巨大的正面影响。比如:园林中的绿色植物能吸收二氧化碳,增加空气中含氧量,降低温室效应的影响;园林中水能调节园林周围的气温,增加空气的湿度,给人们的生活创造更好的环境。相反,如果在园林的设计中理念过于落后,则会产生相反的效果。

1.2低碳园林的设计误区

目前我国低碳园林设计并不是很成功,一些普通的园林在设计中没有融入低碳的理念或者理念较为落后,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我国的低碳园林建设在未来的发展中没有较为优势的发展地位。现阶段的低碳园林建设中有的设计者过于注重表面,有的不重视生态环境保护,有的甚至破坏了城市的环境,不重视低碳园林对城市环境的保护作用以及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将低碳园林作为了城市景观的附属品等问题。将低碳理念融入园林的设计是在园林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工作,但是目前有很多园林的设计者都过于注重园林的表面,只注重园林建设好以后漂亮的景观,而不注重园林对环境的正面影响,这些失误将进一步的引发严重的后果。园林的设计者们都应该知道,园林对于人们的健康生活和环境的保护有着重要的作用,不能片面的将园林的表面和档次的高低作为设计时考虑的重点。这种做法对我国低碳园林发展的影响是十分不利的,设计师过分注重表面与档次的行为会使园林固碳的能力严重下降,使园林对于环境的有利作用得不到充分的体现,以至于不能够对人们的生活产生更加有利的影响。更为严重是过分注重表面与档次的做法会浪费政府对于园林建设的投资,这严重的使国家人民的利益受到损害,并为国家的发展带来不好的影响。

1.3低碳园林的重要性

低碳园林是我国重要的低碳环保项目,低碳园林的发展关系到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行,所以国家对低碳园林的设计与建设十分重视。在园林的设计建设中坚持低碳理念就是对国家提出的要求和规定进行执行,认真的落实国家给出的要求和规定,是保证国家重要任务落实的前提。低碳园林中各项对于人们生活和环境有益功能,在现代的城市中是独一无二的,所以将低碳理念加入到园林设计建设中的重要程度是城市中其他建设所不能比拟的,这样做既满足了生态环境的要求,又实现净化空气、低碳环保的目标,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将低碳理念更好的与园林的建设相融合的工作是现阶段我国园林建设中必要的环节,只有更多的增强园林的固碳、调节气温等能力,才能让园林在现代社会中对人类和环境产生更大的作用。低碳园林对城市的空气净化有着重要的影响意义,在园林的建设中加入低碳理念,是在现在的园林建设中必须做的,这对设计者来说也是一种对社会对环境对人类的责任感。

2关于设计低碳园林的意见

2.1环保低碳的施工过程

在低碳园林的建设施工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由于很多的设计师和施工人员对于低碳的理解不够全面,这会使施工方在施工时造成很多的碳排放。而这对于低碳理念是不相符的。虽然在园林的建设施工中并没有相关的要求和规定,但是在施工中应该以低碳的理念对施工进行约束。比如,在施工过程中,减少使用大型的高耗能设备。因为大型的设备在施工中会产生很多碳排放,而且,在施工地大量使用机械设备也会对周围人们的生活产生影响。在园林建设材料的选择上,可以利用园区的废弃材料,不仅可以用于景观地形的塑造,还可循环利用。只有所有的设计师与施工方在进行施工时注意自己的工作态度以及规范自己的工作行为,才能够让低碳园林实至名归,实现真正的低碳。设计师与施工方加强对低碳理念的理解,并在实际工作中加以实际,这对我国的低碳园林建设有着重要的影响意义。

2.2和谐园林

在园林的设计中,水源和土地是园林的基础,树木、园林中的动物和建筑是园林的主体,设计者应该照顾好各个部分。一个优秀的园林应该是这些因素的完美统一。对于土地和水源,应该坚持应地制宜,对园林建设的地点进行考察,尽可能不要改变原来的地貌,在原场地进行施工。不对场地进行太大的改造,就可以保存场地原先的地表环境,不会对原来生活在那里的动物造成太大影响。这样不仅可以提高生态效率,还能保护自然资源。在施工时也可以采用当地的建筑材料,以减少运输造成的碳排放。树木的选择是在园林的设计中最重要的一项,其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很多。首先是树木品种的选择。在选择树木品种时,应更多的选择当地的植物。当地的植物对于当地的气候比较适应,易于培植成活,而且,在固碳能力方面,本土植物也比引进的植物更加具有优势。其次是植物之间的搭配。灌木与乔木的和理搭配可以充分的利用阳光,加快碳的固化。快生植物固碳的速度比慢生植物快,合理的栽种慢生与快生植物,也可以同样达到快速固碳的效果。园林中的建筑,应该有良好的艺术性,与园中的植物相互映衬。最后,在园林的建设中,设计者很容易将园林周围的环境考虑在外,但想要使园林达到一定的高度,就要其考虑考虑进去。只有同时做好了以上几方面,园林才能达到和谐美观。

3结束语

低碳园林设计是城市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低碳理念加入到的园林设计中,可有效的减少碳的排放量。低碳园林设计是可持续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它起到吸收二氧化碳,调节气温的作用。现阶段在我国在低碳园林的设计中仍然有欠缺,所以国家加强了在低碳园林设计方面的重视。只要对现在的园林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认真的分析,就能够找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使我国在低碳园林的设计中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对我国的环境保护与治理做出更大的贡献。

作者:刘昉昊 单位:天津大学建筑设计规划研究总院

上一篇: 全民健身的作用 下一篇: 中医养生学特征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