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经济的经济分析汇总十篇

时间:2023-09-03 14:58:01

低碳经济的经济分析

低碳经济的经济分析篇(1)

(二)劣势分析1.人多地少,难以形成规模经济。河南省人多地少,人均耕地面积远远低于全国水平,又加上土地流转市场尚不成熟,很难形成规模化的农业生产。因此,低碳农业生产难以产生规模经济。2.低碳技术回报率较低。由于低碳技术的研发和应用都需要大量的投入,而技术的短期收益较差,一些企业认为低碳技术的收益明显低于社会的平均利润率,都不愿意投入低碳技术领域。河南省大部分地区的低碳技术成本都较高,低碳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3.低碳认证体系不完整。目前河南省低碳农产品的认证标准体系不够健全,一些有机认证体系杂论无序,降低了农产品的可信度。同时,对于低碳产品的监督力度不够,因此,相关认证监督部门必须增加更专业更多的具有认证资格的检查员。

(三)机遇分析1.国家对低碳经济的空前重视为河南省低碳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历史机遇。近些年来,国家不断加大对低碳农业的投入和政策支持力度,一些先进节能减排技术和农业生产管理经验随着国家的高度重视和推广直接影响河南低碳农业的深入发展。河南应紧紧抓住这个难得的历史性机遇,积极利用发展低碳农业的各种优势,实现低碳农业的快速发展。2.新型农村建设为低碳农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支持。新型农村建设应非常重视经济、文化和环境的和谐发展,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河南省投入用于综合治理农村的生态环境、减少农村污染的排放和丢弃的专项资金逐年增加,政策支持力度逐年加大。

(四)威胁分析1.生态环境问题的日渐恶化为低碳农业发展带来了较大的压力。近年来,河南省工业污染未有得到有效的治理,城市化和工业化给农业带来了污染日益突出,陆地生态系统退化较为严重,土地用来非农流转相当普遍,造成了农业生态环境基础较为薄弱,低碳农业的发展由于较大的生态环境的压力而发展缓慢。2.低碳农业的发展受制于传统农业生产方式而发展缓慢。受传统生产方式的影响,部分农户大量使用农药、化肥和农用塑料薄膜,有的甚至随便处理畜禽养殖粪便等等,严重污染了土壤和水质,造成了农业发展中的碳含量大量增加,因此,低碳农业生产方式任重道远。

二、河南省发展低碳农业经济的政策建议。

(一)完善政策法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等法律制度,制定完善适合河南省省情的相关法律制度。制定完善适应气候变化、减缓温室气体排放和增加农业碳汇相关政策法规。逐步建立完善农业生态补偿机制。发挥农民的主体机制,推进农田保育和生态保护。

(二)加强对低碳农业的认识各级政府要加强对低碳农业和低碳生活方式的宣传和投入,要对村干部和全体村民进行广泛的宣传教育。让农民从思想上真正认同低碳农业的发展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好事,从而主动自觉的养成低碳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三)增强管理理念要培育低碳农业的管理理念,大力推动农业生产制度创新,实行涉农生产节能减排的管理考核责任制。重视对国内外低碳农业先进经验的研究,政府应该引导农村开发低碳产业,鼓励公众使用绿色材料,倡导低碳经济,逐步推动全社会生活和生产方式转变。

低碳经济的经济分析篇(2)

传统的政治经济学并没有将自然经济纳入其研究范围,认为自然环境只是为经济活动免费提供可利用资源的供应系统。由于自然资源不是劳动产品,又没有进行价值交换,因此并不是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但是,吴易风教授通过对马克思著作的分析得出结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而不单纯是生产关系;马克思对生产方式的研究包括了对自然资源配置的研究,不同的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下有着不同的配置方式,不存在超历史的资源配置的合理性。马克思通过对劳动的定义“,劳动首先是人和自然之间的过程,是人以自身的活动来中介、调节和控制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的过程。”将自然环境与社会再生产过程紧密联系起来,为我们正确认识自然环境与社会再生产过程之间的辩证关系,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

2.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的关系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虽然没有对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之间的协调关系给出系统分析,但是,在他和恩格斯的自然力思想中很早就注意到了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一方面,马克思认为:“自然力不是超额利润的源泉,而只是超额利润的一种自然基础,因为它是特别高的劳动生产力的自然基础。”这一观点明确指出自然资源是构成生产力要素的重要基础。因此,自然资源是通过促进提高劳动生产率来推动经济发展的。另一方面,恩格斯指出:“如果说人靠科学和创造天才征服了自然力,那么自然力也对人进行报复,按他利用自然力的程度使他服从一种真正的专制,而不管社会组织怎样。”揭示了灾难性的自然环境对经济发展的阻碍作用。因此,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是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辩证统一的关系。

3.资源环境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环境的清洁也是一种资源,污染了环境,就等于“消耗”了清洁环境。价格、替代品和技术进步对清洁环境的作用与对其他资源的作用是相同。“如果排放污染物是没有成本的,那么,生产者就没有限制排放污染物的激励。但是,如果污染环境存在某种价格,那么,生产者将设法寻找到某种方式,以替代污染物的排放。排放污染物的价格越高,生产者就越有积极性去研发限制污染物排放的方式和途径。”因此,在生产中加入环境成本,不仅可以节省资源、保护环境,还能起到提高技术进步、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这与发展低碳经济的出发点是一致的。

二、低碳经济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

1.低碳经济倒逼技术进步

低碳技术与技术进步的关系是一种倒逼的关系。有的学者认为“技术发展带来低碳经济”,只要突破了技术问题,低碳经济也就自动发展起来了。其实,这完全颠倒了低碳经济与技术进步的因果关系。先进技术的发展一定是为了适应某个预先设定的经济发展目标,技术进步总是滞后于所设定的经济发展目标的。纵观历史,只有当人们不满足于当下的生产和生活条件时,才会通过发明先进的科学技术改变原来的生产、生活方式来满足人们新的需要。事实证明,当下运行的高碳经济发展模式造成了资源的浪费、环境的污染,是对人类生存条件的极大挑战。为了挽救濒临枯竭的资源、恢复碧海蓝天,人们提出了更高一级的,更符合人类生存发展的新需要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而要想发展低碳经济,必须改进技术,提高能源利用率。因此,低碳经济与技术进步之间的关系,必将是前者倒逼后者的关系,并且这种倒逼机制是低碳技术发展的强大原动力。

2.低碳经济模式的优越性

传统经济学认为,劳动是劳动者通过劳动手段改造自然来获取人类生产生活所需的各种要素的过程。高碳经济模式是将支持经济活动的四种基本资本中的人力资本、金融资本、人造资本结合,改造自然资本来获得各种人类生产生活所需的要素。对比低碳经济和高碳经济的理论模型得出:假设将人类全部的经济活动抽象为生产活动和消费活动。低碳经济模式下,在对自然系统向经济系统(社会在生产过程)输入可用资源的认识中,首先,加入了对由经济活动产生的不可转移消化的废弃物(抽象为二氧化碳)排放的问题,从正反两方面重新理解生产和消费过程。其次,提出了自然资源和自然承载力的有限性问题,自然系统为人类提供的生产和生活资料并不是不可耗竭的;自然系统能够承受的污染也是有限的。最后,给出了低碳经济模式下社会再生产的实现条件。当二氧化碳排放量小于自然的最大承载力时,社会在生产过程的实现条件就是“马克思关于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当其已经逼近自然系统允许的最大排放量时,还必须满足生产和消费活动必须是二氧化碳零排放,否则社会在生产过程就不能继续。低碳经济模式展示了劳动对自然系统的破坏性,也不再将生产力简单地理解为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

低碳经济的经济分析篇(3)

低碳经济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怎样根据国家经济发展构建低碳经济成为相关人员关注的重点问题。低碳经济对企业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特别是对企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财政部门,低碳经济在企业财政部门中的应用主要表现在低碳会计的实现。企业实行低碳会计,主要是通过对企业经济活动的财政管理,实现对企业经济结构的优化,从而为企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型提供重要的支持。为此,文章对低碳经济视角下的低碳会计发展进行探讨。

一、低碳经济对会计产生的影响

1.低碳经济对企业会计核算产生的影响

企业发展低碳经济的同时也对自身的会计核算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具体体现在企业的发展不仅要站在自身的发展立场思考,而且还需要关注企业发展和周围经济、全球环境之间的关系。低碳核算要充分体现国家环保节能方针、节能政策法规,提升对资源的高效利用。低碳核算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第一,低碳资产。低碳资产表现在企业发展建设高效应用能源资源,并为节能减排的实现建立相应的设备和场所。第二,低碳负债。主要是指企业为发展低碳而产生的长期、短期借贷款,环保费用的交付等。第三,低碳权益。低碳权益表现在企业为发展低碳经济产生的环境损害补偿收入、低碳奖励等。

2.低碳经济对企业会计信息披露的影响

企业低碳信息披露具体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在传统的会计报表中增加低碳会计项目,对和企业低碳经济相关的信息明确注明;另一种是独立存在的低碳报告,包括企业低碳现金流量报表、企业发展损益表。通过这两种方式能够加强企业报表使用人员对企业材料成支出和投资项目的具体了解。

二、低碳经济会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低碳环保意识

2.低碳会计实施缺乏必要的法律支持

现阶段,企业会计领域发展的主要法律法规是《会计法》和《企业会计准则》。但是这些法规条文中没有对低碳会计要素构成和计量做出明确的规定,更没有规范低碳会计信息披露方式,导致企业低碳会计实施操作缺乏可靠的依据,在某种程度上降低了企业低碳会计信息质量。

3.相关人员缺乏对低碳会计理论的实证研究

我国低碳会计发展处于初级阶段,企业会计工作者对低碳会计内涵、意义、具体操作没有形成统一的概念,低碳会计操作不够规范,由此导致低碳会计发展在企业效益和社会环境方面无法发挥出协调作用。

三、低碳经济视角下低碳会计发展策略

1.提升企业人员低碳环保意识

低碳经济是一种新经济发展模式,是时展的必然需要。为此,企业实行低碳会计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对低碳经济的宣传,向相关人员开展低碳环保教育,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在企业内部形成一种良好的环境保护氛围。

2.完善低碳会计法规制度,规范低碳经济发展

低碳会计的有效实施需要相应会计准则的规范,从而更好地实现企业低碳会计计量和决策。同时,在发展低碳会计的同时还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完善环境保护法,加大对利用低碳经济获得短期效益企业的惩处力度。低碳经济的顺利开展还需要专门成立权威事业机构,制定低碳会计发展的会计准则,为企业环境成本收益计量、决策试点工作提供重要的指导依据。

3.构建系统化的低碳会计信息披露制度

企业会计工作发展需要着重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从而在最大限度上提升企业的实际发展效益。因此,企业在发展低碳会计时,需要相关人员完善相关的信息披露机制,加强企业低碳职责规范,设置节能减排项目的计量和考核管理,提升对资源能源的利用率。

4.构建系统化的低碳经济信息披露机制

企业要组织内部专业人员加强对低碳会计理论的研究,结合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选择切实可行的低碳会计发展方案。同时,企业实行低碳会计还需要借鉴发达国家经验,进一步加强对国内企业低碳会计实证研究力度。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低碳经济的发展对低碳会计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低碳会计的发展能够进一步促进企业的发展建设,为此,需要相关人员结合企业实际发展情况,在了解地区环境的基础上采取有效的低碳会计策略,完善低碳会计行业制度,形成系统化的低碳会计信息披露和监督管理机制,从而实现低碳会计的稳定发展,为企业的科学、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参考文献:

[1]吴夏妮. 低碳经济视角下对低碳会计的研究与探讨[J]. 环境科学与管理,2016,(08):166-170.

[2]王丽萍. 基于低碳经济视角下的企业环境成本会计核算分析[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6,(04):141.

低碳经济的经济分析篇(4)

中图分类号:F29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中国二氧化碳排放也相当多,所以,我国目前加强了对低碳经济发展的要求。无论是政府规定还是国民自觉,我们都要积极履行自己应尽的义务,带动全社会加入到实现低碳经济的行列中来。发展低碳经济可以保证绿色消费,为人们创造一个绿色的生活环境,减少环境污染,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我国房地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环境问题

1.房地产业发展现状

进入21世纪以来,国内的房地产市场日趋火爆,创造出了一个又一个的财富奇迹,在很多地区,房地产业甚至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支柱。在这种大的风潮之下,人们纷纷涌向房地产领域,不论之前做过何种工作,仿佛一旦进入房地产就可以资产翻倍。然而,经过几年盲目的火爆之后,房地产市场的泡沫不断增大,国家和政府也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一些调控措施不断出台,房地产市场终于开始逐渐回归理性。新世纪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阶段,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也将持续增长,消费结构升级速度加快,改善住房条件的要求日益强烈。目前我国城镇人均住房面积正处于快速增长时期,这就加大了对住房的需求,刺激房地产市场活跃。

2.存在的环境问题

(一)水土流失问题

由于房地产市场的长期畸形发展,使房地产业成了一个炙手可热的行业。房地产热的盛行使土地资源的供给和管理严重失调,在大量土地被征用的同时,很大一部分被闲置,没有利用,造成了土地资源的大量浪费。而在房地产的开发过程中,出于施工的需要,在房产周围地区随意采土,也造成了很多人为的土地的流失。

(二)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

由于缺少相关的规范,在房地产的开发施工过程中,大量的建筑垃圾随意倾倒,不仅对城市的景观有消极的影响,而且对周围居民的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影响,破坏了区域的环境景观和环境质量。

(三)导致生物多样性的破坏

中国是生物多样性破坏较严重的国家,高等植物中濒危或接近濒危的物种达4000-5000种,约占中国拥有的物种总数的15%-20%,高于世界10%-15%的平均水平。在联合国40种世界濒危物种中,中国有156种,约占总数的1/4。中国滥捕乱杀野生动物和大量捕食野生动物的现象仍然十分严重,屡禁不止。房地产业的急剧开拓与发展是造成生物多样性破坏的一大原因。

三、低碳经济及对房地产经济的影响

1.发展低碳经济必要性

低碳经济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而我国经济发展过分依赖化石能源资源,碳排放量不断增加、环境污染日益加重。在这样的国际、国内背景下,我国发展低碳经济成为必然。发展低碳经济,一方面是积极承担环境保护责任,完成国家节能降耗指标的要求;另一方面是调整经济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益,发展新兴工业,建设生态文明。这是摒弃以往先污染后治理、先低端后高端、先粗放后集约的发展模式的现实途径,是实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双赢的必然选择。

2.低碳经济对房地产经济的影响

(一)低碳经济会提高建筑行业的整体成本。

由于我国目前科学技术水平的限制,低碳技术还不够发达,发达国家对于中国的技术转让还存在着一定的限制,所以,发展绿色建筑无疑会提高建筑行业的整体成本,建筑行业目前的成本已经收到广泛的质疑,如果在当前的形势下在房地产行业发展低碳经济那么势必要投入更多的资金来开发新技术,同时要利用更昂贵的能源来代替传统的高能耗、高污染的生物能源,而当前,类似风能和太阳能等新能源在我国的开发还非常不完善,利用替代能源实际上是一种成本更高的行为,所以目前低碳经济一定会提高建筑行业的投入成本。

(二)低碳经济会推高房价。

低碳经济需要投入的新材料和新技术都是高投入的成本,会提高建筑技术和建筑材料的成本,同时,由于发展低碳经济会影响到土地利用,一些开发商就会打着土地利用低碳化和绿色建筑的旗号进一步推高房价。

(三)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可能路径。

我国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研发和创新能力有限。这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也是我国由“高碳”经济向“低碳”转型的最大挑战。近年来,我国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产业呈快速增加之势。如果加大投入,大力发展低碳经济,我国可以实现这个领域的跨越式发展。

(四)调整房地产行业内部的结构。

当前的形势下,房价居高不下,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很多发展商在炒房,这些不懂得建筑的发展商只知道把房价一味炒高,他们并不懂得好房子的品质是如何做出的,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房地产市场的门槛过低,所以发展绿色建筑可以说从根本上改变了这中间局面,而且随着政策的调节和技术的成熟,这类房子的成本就回到正常的水平,从长期来看,这是一定有利于房地产行业的内部调整

的。

3.房地产业发展低碳经济的措施

(一)制定绿色低碳房地产法律政策环境

设计科学的制度客观的说,低碳地产体系的构建过程中,最大的挑战不是技术问题,而是体系和制度问题。设计科学的制度包括以下几点:第一,跳出“单体建筑”空间,站在城市和地区发展的角度规划发展,同时明确并且熟练掌握房地产开发的具体操作阶段、明确主体责任和利益的落脚点。第二,加快研究和构建低碳建筑的低碳指标和碳排放指标,我国已经将“碳排放指标”纳入十二五规划,并且正在研究制定《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新兴能源产业发展规划》《发展低碳经济指导意见》《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进节能服务业发展的意见》等。第三,建立新的规划方法和工具,将宏观指标转化为法定规划指引(规范)。第四,以政策推动市场需要,平衡低碳地产的供给和需求。

(二)加强建筑节能技术和标准的推广

开发城市低碳建筑一是引入建筑物能效标准和标识制度,提高建筑节能标准,加大标准的检查、执行力度;二是对既有高耗能建筑开展节能改造,鼓励能源服务公司对既有公共建筑进行改造;三是支持对重要的节能建筑材料开展研发和产业化;四是利用财税政策鼓励开发商和消费者投资、购买节能低碳建筑,对于购买节能低碳建筑的消费者给予减税优惠;五是开展节能低碳建筑示范。

(三)建筑节材

通过房屋建材的总量减少与类别选择减少碳排量。运用节约的原则保证绿色建材实用的功能,减少其装饰的消耗。用钢量的增加并不意味着结构的安全可靠,对建筑结构进行优化设计,减少用钢量,增强建筑稳定性。对材料的选择上,尽量选择无污染,低或无碳排放的建材,例如使用木结构建筑实际是一种环保、生态的,当然从我们国家保护森林的角度,政策上没有鼓励的,但可以用竹子代替木头,来达到节能减排和建筑实用价值。

四、结束语

发展低碳经济是我们转变发展模式,迈向绿色发展的第一步。现在房地产业正处于火热状态,房价居高不下,导致了严重的贫富差距,虽然发展低碳经济在一定程度上会使房价上涨,但长远来看,还是有利于房地产业的发展的,而且也会有利于房价的下降。

参考文献:

低碳经济的经济分析篇(5)

近年来,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低碳经济作为应对气候变化的新经济发展模式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热点。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就是在实践中运用低碳经济理论组织经济活动,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和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三低三高)为基础,以节能减排为发展方式,以碳中和技术为发展方法,不仅能源行业,同时建筑、化工和制造业等等也都朝着低碳化、无碳化方向发展的绿色经济发展模式。面对我国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我国“十二五”(2011年~2015年)规划提出了单位GDP能耗下降17.3%的目标。审计作为经济生活中的监督和促进力量,对低碳经济发展,确保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应发挥重要作用,开展低碳审计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低碳审计的目标

审计目标是指在一定的环境下,审计主体通过审计时间活动所期望达到的境地或者最终结果,是人们通过审计活动所期望实现的根本目的、要求的总和。低碳审计的总体目标较多体现在为政府实施低碳经济提供建议,通过审计监督促进低碳政策、低碳经济杠杆、低碳技术的合理、有效应用,同时也保障低碳经济的健康发展,减缓气候变化,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低碳审计的具体目标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低碳政策、法规和制度过程的科学性,实施过程的适当性和遵循性;(2)中央、地方政府和企业单位低碳责任履行的效果性;(3)低碳产品补助资金使用的效率与效果;(4)低碳财税减免的符合性、真实性和效果性;(5)加强对低碳交易体系的研究。

二、低碳审计的内容

低碳经济审计模式可以沿着低碳生产、低碳技术、新能源开发与环境绩效审计、节能减排审计、能源审计相结合的方向进行探索。由国家机关进行的低碳经济审计属于宏观层次,其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第一,对于国家制定的低碳政策执行的效果进行审计,同时也为低碳经济制度体制、方针和政策的发展完善服务。低碳审计可进行事前审计、事中审计和事后审计。事前审计结合低碳评价,事中审计对节能减排的执行过程定期监督,事后审计主要对效果进行反馈,发现问题,及时修订和管理政策法规。第二,对低碳经济资金进行绩效审计,从对资金的预算、筹措、管理、使用到投资进行环环审计,对其科学性、合理性以及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做出评价。审计监督的传统范畴在低碳经济的环境下要进行适当调整。低碳财税资金是针对低碳项目或者产品而划拨或者减免的,审计中要严格审查项目或者产品的符合性,避免搭便车现象存在。另外,严格审查资金使用的真实性以及使用效果,即是否达到预期的低碳促进效果进行审计,发现问题并及时反馈。第三,对低碳经济行为和产品的审计认证。根据目前欧美国家的经验,购买和使用低碳产品有激励政策,如使用节能设备和节能建筑等低碳技术开发行为。税收减免和补贴政策需要以低碳产品和低碳行为进行认证为前提。同时我国拥有庞大的碳排放市场,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主任胡鞍钢透露“十二五”将在国内开设碳交易市场,碳交易也需要对碳源和碳汇进行确认。通过政策手段,由国家林业局与几大能源公司开展碳交易,带动国内碳交易的形成和完善。我国尚未建立碳交易平台,按照英国实施碳交易惯例,这个平台的核心就是第三方的独立认证机构,只有这样机构的存在才能对排放量进行审核和确认,交易成为可能,这也是我国碳交易平台建设的瓶颈。除了宏观层次,企事业单位还应该进行微观层次的低碳审计。审计的内容主要侧重于制度、政策、目标、标准的贯彻执行,以及责任的落实完成。企业在建设低碳经济的过程中,短期内的支出会大于收获,因此,需要实施低碳审计来监管督促企业开展低碳活动。通过低碳审计,能够发现企业在低碳消费中存在的问题,揭示风险并运用法律法规等手段查处杜绝这些问题,督促企业采取低碳消费方式。

三、低碳审计的程序和方法

在开展低碳审计的程序上,第一,审前需要根据审计对象生产经营和管理特点,有针对性地确定与低碳生产生活方式相关的审计重点、评价指标与计算方法。审计重点在传统的财务审计基础上可侧重于节能减排、环境绩效、低碳技术创新与运用、清洁能源的贡献份额等。由于低碳审计要求比较量化的审计证据作为支持,相关的参考评价指标的收集及制定显得比较缺乏。我国审计队伍的现状可能无法胜任,但可多咨询低碳和环境等方面的专家人才的意见,集中培养同时涉及两个领域的专业人才。国家也需要尽快出台相关的低碳审查标准。合规性审计中需考虑的低碳指标主要是二氧化碳的总排指标和相对指标。计算二氧化碳排放量时可以引用测算模型CO2=ΣKi×Ei(其中Ei表示不同的能源类型,Ki表示不同的碳排放系数)。由于此模型只是估算总的排放量,为了更具有针对性和准确性,可以根据需要对每个行业的碳排放量,比如能源行业、建筑行业、制造工业、居民和交通运输业,作为二级指标进行审计检查。第二,事中审计或者现场审计时,审计人员深入了解低碳投入、运营费用、经济产出等经济效益指标,综合考虑审计对象生产环境和技术实力等的低碳发展趋势。目前我国的建筑碳排放占了全国全部碳排放的将近一半,因此,碳审计的重点应该放在建筑物上,也就是说能耗最大的建筑业应该借鉴香港的经验,实行碳审计系列活动,这样就能够分析出现有的建筑物温室气体的排放,找到潜在的节能减排措施。审计师实施审计的过程主要取决于对“风险”的评估。在审计过程中,突出和创新使用实地观察法、问卷调查法、现场跟踪法等等审计调查方法,考虑企业整个生命周期链条的碳排放量,还要考虑外部性因素,技术创新经济型指标以及效益性指标,使用计量法和审计人员专业判断相结合的评价方法来综合执行审计过程。第三,总结和撰写审计报告并提出合理的审计建议。在西方发达国家已经有不少公司自主把碳排放量写入可持续发展报告中,一方面以督促减少碳排放量,另一方面也向市场传递信息使自己脱颖而出。公司公开披露温室气体排放资料以及有第三方保证的自愿参与日益成为一种趋势。审计报告提供的科学合理的数据,有助于分析使用者的行为或者相关设备运行状况,从而找出潜在的节能减排措施和能源高效利用方法,让政府、企业、公众都明白能源都消耗在哪里,而碳排放又排放到何处,从而促使整个社会形成节能减排的意识。

四、对我国低碳审计发展的建议

(一)宏观层面

第一,完善低碳审计的体制、政策法律法规和评价标准。审计信息具有非竞争性、非排他性,法律的强制性和禁止性规定可以弥补市场的不足,在一定程度上矫正外部性产生的根源并实现社会效用最大化。审计关系中存在信息不对称现象以及审计主体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会导致机会主义行为,良好的制度规范可以促使审计主体的审计动机转化为履行公共受托责任和增进社会公共利益。目前我国正在制定开展低碳审计理论与实践相关的法规,但具体到审计的行为规范与工作指南的更新工作还没有跟上,应该结合国情,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建立评价低碳消费成本和效益的原则及指标体系,加快建设低碳审计的法律法规体系。第二,尽快建立碳交易平台。按照《京都议定书》的要求,工业发达国家到2012年至少减少50亿吨的二氧化碳的排放。但专家预计,发达国家至少有25亿吨的减排量需求无法得到满足,从而需要其他国家的协助。碳减排市场给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一个庞大的市场。对中国来说,碳交易仍然是个巨大的、尚待开发的市场。一方面,可以通过碳价格控制,在交易中实现利益最大化。另一方面,我国在从事碳交易的同时,应着眼于从清洁发展机制(CDM)中获取国外先进的节能减排技术,由此不断改善中国的环境状况。碳交易平台的建立需要成熟的碳认证业务,因此社会审计机构的碳认证领域的业务拓展开发具有市场空间。第三,做好低碳意识的推广工作,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投资必不可少。低碳审计模式是一种全新的模式,大力宣传低碳经济的概念、内涵、方法和措施,同时在探索中有所创造。开展低碳经济审计的目的是为国家和企业的低碳生产管理,尤其是对节能技改管理提供科学的改进意见,从而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因此,审计意见的科学性非常重要。为此,一方面,需要有一支专业化的审计队伍,在管理、计量、统计、能源利用、能效分析、财务分析、环境保护、低碳生产等方面有充分的从业经验,以保证改进意见的科学性;另一方面,企业管理部门也应有专职的低碳经济生产管理师,他们既能为低碳生产、能源利用进行科学的、合理的、行之有效的分析和管理,克服资源浪费,又能较好地配合审计工作的开展。

(二)微观层面

作为低碳审计主体的核心,会计师事务所应扩展相关碳审计业务,可以借助已有的客户资源和专业技能优势实现业务范围的逐步渗透和扩张。并通过引进专门人才,与外部专家合作等多种途径,逐步确立审计技能的优势,扩大市场影响,进而不断拓展碳审计市场份额。由于与传统的审计框架不同,需要会计师事务所区别对待传统的以鉴证服务为主的业务和碳审计业务。可以通过与相关专业机构合作的方式,借助客户资源优势,挖掘潜在新客户,不仅在专业胜任能力上增加了筹码,同时也拓展了市场份额。在部分国家,以产品的碳足迹为样本的试验计划已经在进行中。在英国,20家公司已经与政府资助的碳信托合作,试点碳基金股票单位级的碳审计及零售产品的碳认证。在法国,连锁超市对26项自有品牌产品进行了碳追踪,并使用了“红绿灯”标记作为碳编码系统以显示碳评级。德国的十个大公司,包括巴斯夫、汉高、利乐、REWE集团对小部分样本进行了碳足迹试验。在日本,30个公司合作的“生态产品”计划正在运行中,而在韩国试点进行了对十大消费产品的碳评级。可见,在公众和企业界,在产品层面建设碳审计和碳认证是低碳经济发展中的根本动力。创造培养多领域专业人才的机会。在香港,由能源学会主办的Certified Carbon Auditor Professional(CAP)的专业培训课程和资格认证得到开展,为社会各界有兴趣并致力于投身低碳事业的人士提供了很好的机会。

对于企业个体来说,应该考虑长远,以可持续发展为目的,减少碳排放为直接动力,革新生产技术,才能立足国际市场有力竞争。通过碳审计使企业明白能源消耗在哪里,碳排放到哪里,从而帮助企业充分了解自身的产品,以应对国际市场的挑战。

参考文献

[1]王帆.英国低碳审计:回顾・框架・启示[J].经济与管理.2010(11)

[2]李惠珍. 低碳经济与审计[J].会计之友.2010(31)

低碳经济的经济分析篇(6)

低碳经济已成为世界新一轮经济增长的核心驱动力。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发展低碳经济刻不容缓。一方面,低碳能源是低碳经济的基本保证,绿色生产是低碳经济的关键环节,循环利用是低碳经济的有效方法;另一方面,自加入WTO后,我国处在日益变化的全球化市场中,随着国际社会绿色贸易壁垒、“碳”壁垒等限制的出现,以高能耗和高碳排放为主要特征的传统经济已不能满足发展的要求。发展低碳经济将给企业带来巨大的商机和广阔的发展前景,虽然在短期内会导致企业成本的增加,但这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程,在考虑成本时应从长期战略角度来考虑。为此,本文拟结合低碳经济,对战略成本动因进行分析,寻求企业在低碳经济视角下新的战略成本管理思想。

一、低碳经济视角的战略成本动因分析的意义

所谓低碳经济,是低碳发展、低碳产业、低碳技术、低碳生活等经济形态的总称,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所谓战略成本动因,是研究对企业的成本结构和成本行为产生长期影响的成本驱动因素,对企业生产运作的总体成本进行全面了解、控制和改善,从而寻求并创造企业的长期竞争优势。在低碳经济下进行战略成本动因分析有如下意义。

(一)有利于规避“碳”壁垒

低碳经济视角的战略成本动因分析有利于规避绿色贸易壁垒和即将出现的“碳”壁垒,减少大量潜在成本。很多国家对产品的生产、销售、使用及废物处理制定了较高的质量和环保标准,还颁布了多部环境保护法律,从气候治理、资源保护、清洁能源等各方面为低碳经济的发展提供保障,并对未达到碳排放标准的产品征收碳税。我国也会在不久的将来出台碳税方案,并会根据实际情况逐年提高税率。对于发展低碳经济的企业来说,进行战略成本动因分析,可以减轻财务负担。

(二)充分利用低碳财政政策

充分利用一系列支持低碳经济发展的利好财政政策,抓住发展机遇。国家在“十二五”规划中指出将着力调整高能耗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将可再生能源作为投资和扩大就业的重要领域。国内外金融机构正纷纷抢滩碳金融市场,而我国碳排放量占全球市场1/3以上。这些意味着我国未来金融资源将重点流向积极发展低碳经济的企业,从事低碳经济的企业将更容易得到战略投资者的青睐,运用战略成本动因分析可以帮助企业抓住发展的大好机遇。

(三)有效满足低碳产品需求

有效满足日益增长的低碳产品需求,顺应社会发展潮流。随着公众低碳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在消费的过程中开始考虑避免破坏环境,这就要求企业在生产经营的决策过程中把低碳指标作为重要的考量依据。此外,国务院也对节能产品实行了强制采购政策。企业要想获得市场,就需将低碳经济纳入战略规划,应用符合低碳发展理念的战略成本动因分析,使企业在日益变化的全球化市场中得以长久生存和发展。

二、低碳经济视角的战略成本动因分析

战略成本动因大体分为两类:结构性成本动因和执行性成本动因。结构性成本动因分析最终可归纳为一个“选择”问题:企业采用何等规模和范围,如何总结学习经验,如何选择技术和厂址等。低碳经济下企业对这种成本动因的合理选择,可以搭建低碳化基础经济结构,避免二次改造建设成本的发生。执行性成本动因则是在既定的经济结构下,强化员工参与和生产能力的利用等方面的安排。低碳经济的发展不是响亮的口号,它更注重实实在在的行动。通过提高各种生产执行性因素的能动性及优化它们之间的组合,企业可以降低价值链总成本,为低碳经济的发展提供效率保证。

(一)结构性成本动因分析

1.走低碳型规模化发展道路

走低碳型规模化发展道路,有助于企业形成规模经济效应。发展低碳经济正成为全球共识,做好低碳经济规划在未来将关乎企业的生死存亡。企业要想在经济转型契机中获得先机,就必须重新审视自己的定位和发展战略。由于低碳产品原材料、能源以及市场的不确定性,小规模单一产品生产商的生存空间将会愈来愈小,这就需要企业适当地扩张规模,提高风险应对能力。企业可以通过整合运营和系统集成化的形式实现规模化发展,全面构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例如中国光热行业的第一家美国上市公司德利国际新能源公司就逐步形成了国际新能源“T”型发展战略,横向发展成为新能源整合运营商,纵向发展成为新能源系统集成应用专家,通过走低碳产业的规模化道路而获得长久竞争优势。

2.适度拓展低碳化业务范围

适度拓展低碳化业务范围,强化低碳产品,形成企业整体竞争优势。企业业务范围属于纵向整合的范畴,业务范围的适度扩张不仅可以使企业避免一些额外成本(如销售费用),还可以带来各种无形资源的积累。随着低碳经济的真正到来,我国必将加大力度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化服务业,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以降低GDP的碳强度。因此,企业应趋利避害,调整自己的战略,推进业务和产品向利润曲线两端延伸:向前端延伸,从生态设计入手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向后端延伸,形成低碳品牌与销售网络;对相关企业进行整合,使企业发挥“专业集成、投资集中、资源集约、效益集聚”的整体优势。

3.充分发挥学习曲线的效应

充分发挥学习曲线效应,持续降低企业成本。发展低碳经济前期需要加大成本投入,不利于企业参与竞争。但随着低碳经济发展的成熟,企业对低碳技术运用的娴熟,必将为企业节约成本,使企业产品与竞争对手产品有明显的区别而获得特殊溢价报酬。学习的效应在企业刚进行创新时表现比较突出,但在企业发展的成熟阶段,学习的效果会通过供应商、咨询顾问、前雇员、新闻媒体等方面流向其他企业,这就是学习的溢出效应。如果学习溢出,则会降低整个行业的成本,对企业保持自身竞争优势有负面效果。因此,企业应有意识地使学习的经验为自己所特有,例如竭力留住那些低碳核心技术人员,与职工签订保守企业机密的协议,或者申请自主知识产权的保护等。

4.重视低碳技术的研究开发

重视低碳技术的研究开发,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我国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研发和创新能力有限,这是我国由“高碳”经济向“低碳”转型的最大挑战。尽管《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要求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让技术,但执行情况并不乐观。在低碳经济转型的背景下,我国将出台一系列财税扶持政策,如以贴息、限制“两高一资”产品出口等支持企业低碳技术改造等。低碳技术新领域给企业提供了发展思路,企业应抓住这个机会,在关注技术和财务风险的同时,加速培养和引进科技人才,增加研发费用的投入,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低碳技术。同时要密切跟踪低碳领域技术进步最新进展,积极推动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或与国外的联合研发。

5.选址低碳城市和产业园区

选址低碳城市和产业园区,发挥地理优势。地理位置的选择和转移对成本的影响是多方面的。自国务院提出我国2020年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行动目标以来,不少地方提出要发展低碳产业、建设低碳城市、倡导低碳生活,一些省市还规划建设低碳高端产业园区和集聚地,这对发展低碳经济的企业影响重大。低碳试点城市和低碳产业园区往往具备整套的低碳运营、低碳物流采购和低碳物流配套系统,这样一来,企业可利用较便利的交通及较好的基础设施来降低生产经营成本。同时,这些低碳地区对周边环境有着强劲的辐射带动能力和产业集聚效应,有助于形成低碳产业链条,当地消费者较高的低碳意识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带动产品的需求。除此之外,低碳产业园区搭建有产学研一体化平台,可以培养输送企业发展低碳经济所需的人才。企业将工厂安置在这些有利地理位置上无疑是明智的抉择。

(二)执行性成本动因分析

1.增强员工低碳意识

增强员工低碳意识,培育企业低碳成本文化。员工的积极参与是企业成本降低改善的重要因素,是一项重要的执行性成本动因。员工低碳意识的缺乏、不团结和情绪低落等隐性成本都会导致显性成本的发生,如高物耗、高能耗、低设备利用率和高废品率等。为充分降低成本,企业应该充分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例如:企业可以提供关于低碳经济的培训课程,建立一支低碳经济技术队伍或举办以低碳经济为主题的活动,推行“节约理念”,增强员工的低碳意识。企业还应该建立目标责任制和问责制,将各项节能减排目标落实到个人,并在绩效考核评价制度中引入资源和能源节约等相关指标。通过建立各种激励和监督制度,培养员工的归属感和荣辱感,并且将低碳理念融入到企业的文化中。

2.实行全面质量管理

实行全面质量管理,降低低碳企业的质量成本。全面质量管理的宗旨是以最少的质量成本获得最优的产品质量,它要求企业的每位员工都要承担质量责任,保护用户的利益。国家大力倡导产业与产品的“高碳改造、低碳升级和无碳替代”,但是低碳经济的发展不应导致人们生活条件和福利水平的明显下降,这就要求企业加强产品全面质量管理,保证在能源低消耗和温室气体低排放的条件下,产品的质量不打折扣。在低碳企业的质量成本较高的情形下,全面质量管理更是一个重要的成本动因,企业需要树立强烈的质量意识,加强智能管理系统建设,从企业技术创新、工业设计和生产过程的各阶段着手来提高产品质量,降低产品成本,真正做到优质高效。

3.提高生产能力利用率

提高生产能力利用率,发展低碳经济。生产能力利用率的提高就是指在一定规模下,通过提高生产能力运用程度降低整个生产成本。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是低碳经济的主要要求之一,但是生产能力利用率的提高并不总是意味着企业效率的改善。如果产量提高而销量不变,成本反而会增加,因为产量提高所分摊的固定成本将会转入库存。所以,发展低碳经济不仅要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在提高产量的同时,还应采取一定的宣传销售手段,以保证产销一致。企业还可以通过发挥信息化优势来避免设备及人员的闲置,建设供需链管理信息系统,从整合供需链整体资源的角度(比如采用源流管理、JIT、设计生产管理一体化、全生命周期管理等思想)来提高供需链整体的效率。

4.注重企业内外部合作

注重日常运营的低碳细节,促进企业间的合作。联系是指各种价值活动之间彼此的相互关联,可分为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内部联系一方面通过改善企业内部各车间、各部门之间的关系,使相互之间配合融洽,信息充分沟通;另一方面则通过工作流程的重整和工作品质的提高,使工作效率提高,进而降低成本。外部联系主要指加强与供应商和顾客的合作关系。发展低碳经济是一项艰巨的任务,这不仅要求企业注意内部各个微小环节,更要求企业具备合作精神,以实现战略目标。例如,作为零售业领头军的沃尔玛就树立了很好的榜样,为了达到节能目标,它要求供应商2009年相对2007年单位产品能耗下降7%,2012年下降20%,鉴于大多数供应商对达成节能目标缺乏方案,沃尔玛举办了供应商能效提升项目启动大会,并邀请了十几家能源服务商为供应商提供节能咨询服务。

三、结束语

低碳经济的发展给企业带来新的发展思路,不仅能取得经济效益,又能取得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企业通过战略成本动因分析,可以优化基础资源的战略配置,强化内部管理,完善战略体系,从而促进企业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宗才.我国低碳经济研究述评[J].学术界,2010(6):215-219.

[2] 刘海生.战略成本管理研究[J].会计之友,2009(3):11-15.

[3] 梁浩.低碳经济对我国企业财务的影响――基于财务环境起点论的分析[J].财会研究,2010(15):47-49.

[4] 罗晓娜,林震.低碳经济下的金融发展与金融创新[J].经济与管理,2010(9):21-25.

[5] 郭代模,杨舜娥,张安宁.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基本思路和财税政策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09(58):2-8.

低碳经济的经济分析篇(7)

中图分类号 F32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24-0200-01

现阶段,我国国民经济飞速发展,因而发展科学环保、低能低耗、高效节能的低碳经济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要发展低碳经济,势必要充分发挥林业在发展低碳经济中的作用,从而使清洁能源、节能减排、高效利用、缩减成本及绿色GDP得以实现。因此,对林业在发展低碳经济中的作用加以分析是我国经济发展中一项重要的工作。

1 林业在发展低碳经济中的作用

大力发展林业建设工作、保护森林资源是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手段。由于森林可将二氧化碳吸收,并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以生物量形式得以固定,从而减缓全球变暖速度。发展林业建设,是以低成本、高效益的方式实现节能减排、绿色发展的必要选择[1]。

2 以林业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建议

随着发展低碳经济的提出,林业建设工作也应与时俱进,不断适应变化发展的外部环境,以降低温室气体排放,有效降低碳排放在其他产业中所占的比率,以实现其在低能耗、高节能、绿色环保的经济发展模式中的重要作用,最终发挥在发展低碳经济中的作用。因此,加强林业建设工作势在必行。

2.1 加大造林绿化力度,促进生态建设发展进程

加强植树造林工作,加大林业建设投入。目前,山东省山区林业、低山丘陵林业森林资源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致使立地质量下降,林业无法得到发展,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林业在发展低碳经济中的作用;山东省平原林业农林矛盾的增加以及树种搭配欠缺的现象,造成森林资源遭受病虫灾害威胁,防治工作无从开展;平原绿化不均现象造成山东省农田林网、公路及铁路交通干线、城镇及村庄绿化工作实施不全面,使林业发展受阻。同时,病虫灾害、树木老化现象也未得到改善;沿海林业树种搭配不合理、缺乏科学规划,病虫灾害及树种老化现象严重,加上沿海林区海岸盐碱含量高,给沿海防护林建设带来了阻力;山东省土壤盐碱化面积大,土壤结构及原始植被遭破坏,海潮、海风、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严重,森林资源消灾减灾能力弱化,使林业在发展低碳经济的过程中无法充分发挥积极作用。因此,山东省林业监测规划院应制订造林绿化工作大纲,建立健全沿海防护林保护体系,加强自然保护区保护措施,提高湿地保护手段,坚持退耕还林,完善林业重点工程建设工作[2]。

2.2 切实加强森林经营工程的落实工作

伴随国民经济及社会环境的发展变化,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加强森林经营工程顺应林业发展需求,已成为我国林业建设工作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切实加强森林经营工程工作的落实,提高森林保护手段及措施,使森林火灾及病虫危害现象得到遏制;保护林地土壤,缩减征用、占用林地现象,在保证林地面积及林地质量的同时,减少碳排放。同时,经济林是新兴绿色能源,由于森林自身可再生、可降解的特质,应大力发展经济林。最后,切实加强森林经营工程,对于美化生活环境、提高人居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3]。

2.3 加强科学研究、加大科研投入是发挥林业在发展低碳经济中作用的必要科学支撑

大力发展林业、实现林业在发展低碳经济中的作用,科学研究是重点。只有加强对林业在发展低碳经济中作用的研究,才能使低碳经济发展得到有力的科学支撑。对此,山东省林业监测规划院进行森林与气候变化相应的相关研究,对林业减排降耗技术成本效益及发展潜力进行科学分析,为林业站发挥在低碳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的科学研究提供科学的基础性材料。同时,山东省林业监测规划院应对山东省森林、绿地、湿地、荒漠在受气候变化的影响适应性方面进行科学分析研究,并制订出相应的技术措施,使山东省各处水土流失严重的现象以及其他环境问题得以改善[4]。

2.4 加大宣传力度

加强宣传,使社会各界积极投身林业建设工作,主动参与植树造林活动,并树立保护林业资源的意识,从而使林业在发展低碳经济中的作用得以实现。

3 结语

发展低碳经济是新时期下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和正确方向。结合实际情况,充分发挥林业在发展低碳经济中的作用,是使经济走向稳定、长足发展的必经之路,也是实现自然与经济健康、和谐发展的必要手段。林业在发展低碳经济中的作用,符合当今社会经济发展模式要求,也是未来经济模式的发展趋势。因此,积极发展林业势在必行。

4 参考文献

[1] 张健康,宋绪忠.碳汇林业助推低碳经济发展[J].浙江林业,2010(1):28-35.

低碳经济的经济分析篇(8)

二、河南省低碳经济发展的现状分析

河南省发展低碳经济必须顺应全社会发展低碳经济的潮流,把握住发展低碳经济的契机,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节能减排等方面,利用自身优势克服自身不足,抓住发展机遇应对发展挑战。

(一)优势分析

1、节能减排态度明确且坚定,再加上国家立法保障,使河南省发展低碳经济变得有法可依。近年来,我国颁布了《节约能源法》、《清洁生产促进法》、((n-/再生能源法》、《促进循环经济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这些法律法规的颁布为河南省发展低碳经济提供了基本的法制保障。2、产业结构不断的优化。河南省中原经济区发展战略的有力支撑下,大力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针对有色、金属、电力、建材等高能耗、高污染的行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施总量控制、市场准入等限制性原则,提高产业集中度,大力研发和转化新技术,有效降低了工业生产过程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3、节能减排经验的积累。近年来,河南省节能减排工作成效卓越。高耗能行业能耗增速下降明显,主要耗能产品单位能耗持续下降。这些无疑将成为未来河南省发展低碳经济的一个巨大优势。4、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为低碳经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截止目前为止,河南省已经完成了三批循环经济的试点工作。通过积极推行循环经济试点,已经形成了“点、线、面”相结合的循环经济发展格局,在推动循环经济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方面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实践经验。

(二)劣势分析

1、环保意识仍很淡薄。河南省人口众多且环保意识淡薄,使得环境污染较为严重且污染治理较为困难。再加上河南省正处重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阶段,使得经济在快速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资源能源的极大消耗和环境状况的每况日下。2、高碳能源结构。长期以来,河南省以化石能源为基础的能源供给系统以及在此基础上的粗放型的能源利用路径,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都将难以根本扭转,这无疑将长期制约着河南省低碳经济的发展。3、清洁能源资源严重不足。长期以来,河南省煤炭、火力发电的生产和利用占绝对优势,比重达到89.9%左右。清洁能源相当匮乏,新能源在工业领域的利用和发展还没有起步。这些将制约着河南省低碳经济的发展。

(三)机会分析

1、环境问题引起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低碳经济发展趋势及清洁发展机制被引入了《京都议定书》将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巨大的发展机会。这无疑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开展节能减排方面的合作提供最好的契机。2、低碳经济发展的政策不断得到鼓励和推进。近年来,国家陆续出台了若干鼓励节能减排和可再生能源的税收优惠政策。在企业进行的节能、环保等项目的立项、建设过程中、节能减排工作中实行减税和免税的优惠政策等。3、节能和可再生能源技术发展不断成熟,国际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研究也取得了新进展,尤其是技术转让和国际合作的形势逐渐转好4、公众环保意识的增强有利于低碳发展的实施。人们对绿色产品选择倾向越来越明显,促使企业在生产工艺和原料选择上日益趋向于低碳。这些条件都为河南省发展低碳经济提供了有利的发展契机。

(四)挑战分析

1、环境问题形势严峻。气温升高导致喜马拉雅等高山的冰川消融,对淡水资源形成长期隐患;海平面上升,对人类的安全生存造成严重威胁;气候变暖加剧了洪涝、干旱及其他气象灾害的频发,严重的威胁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等等。这些都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安全,也给低碳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压力。2、政策体系不完善。虽然政府在鼓励发展低碳经济方面制定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或措施,但还很不完善。尤其是,政策的制定与实施环节常常脱钩。缺乏行之有效的政策体系来约束和限制公民的行为。3、激烈的区域竞争正在展开。近年来,河南省经济发展增长速度较快,2010年河南省完成生产总值23092亿元,比2009年增长了18%,但郑州市在中部六省的省会城市生产总值排名却有所下降。可见,低碳经济发展的区域竞争已越来越激烈,河南省必须抓住“中部崛起”机遇,在低碳经济建设高潮中凸显优势,赢得低碳经济发展先机。

三、河南省低碳经济发展建议

(一)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使用效率

从长远来看,发展低碳及无碳能源,是河南省发展低碳经济的根本途径。低碳及无碳能源在增加能源供给的同时会减少碳排放,因此,对低碳及无碳能源的开发可以调整能源结构而不影响经济增长目标的实现。

(二)优化产业结构,构建低碳化产业体系

河南省应加快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以降低能源消耗总量,减轻碳排放压力。河南省发展林业和种植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充分利用这一优势,积极开展碳汇造林和碳汇研究,加快培育二氧化碳吸收率高的树种和农作物品种,探索二氧化碳清除率高的造林模式和种植模式,构建布局合理、功能稳定、效益明显的生态固碳系统。

(三)强化低碳技术研发与转化

河南省能源技术领域主要存在利用率低、碳回收技术落后以及替代能源使用较少的状况。因此,河南省能源技术近期的发展方向应是以提高化石能源利用率为主,加强碳回收,寻找新的替代能源为辅。

低碳经济的经济分析篇(9)

中图分类号:F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7-096-03

一、引言

随着低碳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国际间低碳经济合作的日益紧密,我国城市低碳经济发展的议题成为国内城市发展中的热点。梁朝辉(2009)根据碳排放量分解模型,建立能源消耗、人口、GDP和第三产业所占比重的能源消耗总量模型,定量分析出上海2020年在不同情景下的碳排放量预测趋势;赵敏等(2009)根据IPCC碳排放计算指南中的碳排放计算公式,测算出上海市1994-2006年的碳排放总量、碳排放强度,针对上海的能源结构、碳排放产业部门进行分析,提出适用于上海低碳经济发展的合理化建议;朱守先(2009)则系统提出研究城市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的一系列指标,如人均碳排放、碳生产率、碳能源排放系数,并通过ESD模型探讨城市产业结构发展水平与城市低碳经济发展、节能降耗之间的关系,从而提出中国城市低碳经济发展的建议;刘薇(2010)具体分析北京低碳经济的发展现状和现实措施,并从工业园区产业机构的调整以及新能源角度提出合理化建议;叶祖达(2010)在研究城市低碳建设中提出考虑碳排放的社会成本因素社会最优化的排放水平是指减排的边际成本等于排放带来的边际社会损失,当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损失时,社会的最优碳排放水平可以被确定;黎广明等(2010)在具体分析广州的经济、环境等因素,从法规体系的建立和完善角度提出广州建立低碳城市经济的建议;谢传胜等(2010)认为城市低碳经济的发展必须要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城市低碳经济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将社会经济体系分为五大系统进行实证分析,利用模糊粗糙集法分析信息决策。本文通过对无锡市工业能源消耗以及碳排放状况的定量分析,提出相应的合理化建议,以期其他相关城市的工业能源消耗及碳排放的分析提供借鉴。

二、无锡市能源消耗状况分析

1.能源结构分析。能源结构为低碳能源与高碳能源的比例结构。从能源消费碳排放系数可知,天然气碳排放系数较煤炭和石油低,一次电力(核电、风电、水电)碳排放系数最小。平均碳排放系数等于碳排放量与能源消费量的比值,当低碳能源所占比例增加时,平均碳排放系数将减小,能够体现能源结构调整对碳排放影响。

2000年以来,无锡市工业的能源消费量伴随着工业的增长而迅速提高,从2000年的1.13*107吨标准煤的消费量到2008年的3.06*107吨标准煤,无锡市工业能源消费量增加了170.52%,年均增长13.25%。在无锡市的能源消费中,主要以煤炭、电力为主,但本文主要研究无锡市工业的碳排放量,对于电力以及火力部门所用的煤炭、天然气等能源统一计入相关工业能源消耗量中,对于无锡工业的能源消费结构,重点分析碳排放量较大的原煤,以及碳排放系数相对较低的清洁能源原油和天然气。

从表1和图中1可以看出,无锡工业能源结构并不是十分合理,特别是与国内外主要经济体相比较,对于碳排放系数较低的清洁能源如石油和天然气使用量较少,无锡仍是以煤炭作为工业能源的主要来源。

(1)煤炭消费:煤炭在无锡市工业能源消费结构中占有很大的比重,2008年无锡原煤消耗量占总能源消费量的56.74%,而1995年无锡原煤消费量占总能源消费量的73.59%,原煤消费量在总体能源结构中的比重在不断下降,使无锡市整体能源结构的逐步改善,但是随着原煤消耗量的绝对增长,碳排放量还在不断增加,对于无锡市的原煤消费还需进一步的改善和提高。

原煤消费最多的行业是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占原煤消费总量的63.41%。在制造业中,原煤消费量超百万吨的有四个行业,分别是: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纺织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这四大行业原煤消费量占全市原煤消费总量的28.01%。

(2)原油及石油制品消费:2008年无锡石油消费占总能源消费的3%左右,原油消费主要用于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和化学染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而其他石油制品消费则比较分散,总体来说,无锡的石油消费量并不高。

(3)天然气:自2004年西气东输天然气首次引入无锡市,当年无锡地区全社会天然气消费量仅为3418万立方米,至2008年全市天然气消费量已达48123万立方米,三年增长了14.08倍,天然气消费量已占无锡市全社会能源消费总量2%。天然气工业消费量按行业分,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化学纤维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以及金属制造业四大行业是无锡市天然气消费大户,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天然气消费总量的67.72%。

2.产业部门结构分析。从产业部门出发研究无锡城市低碳经济发展潜力,主要对产业结构多元化演进水平(Evolution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diversification degree,简称ESD)加以分析。ESD的计算公式为ESD=Σ(P/P,S/P,T/P),式中,P为第一产业产值;S为第二业产值;T为第三产业产值。ESD的值域为1至无穷大。

由于产业结构与碳排放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因此,产业结构的调整是提高碳生产率的重要途径。其次是非煤能源消费比重,煤炭是含碳量最高的化石能源,非煤能源消费比重越高,单位能源消费产生的碳排放越小,同样也有利于低碳发展。2007年,北京、上海和广州3大城市的非煤能源消费比重超过60%,而无锡工业的非煤能源消费比重只有45%,与以上三个城市还有一定的差距,对于无锡工业而言,能源消费结构的优化尤其是非煤能源消费的增加是促进低碳发展的重要途径。

从1978年以来,无锡的产业格局不断发生变化,第一产业由1978年的14.3%下降到2008年的1.4%,第二产业由1978年的68.3%下降到2008年的57.6%,而第三产业则在不断增长,由1978年的17.4%增长到2008年的41%,无锡市的产业结构在不断优化当中。但是,对于第二产业而言,由于无锡属于工业性较强的城市,第二产业还是占有相当大的比重,经济的发展相当一部分得益于工业部门产值的不断提高。

因此,无锡市的低碳经济建设还需从工业入手,积极采取措施优化工业特别是重点能源消费行业的能源消费结构,同时积极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从而带动无锡市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

3.无锡市碳排放测算。在计算能源消费碳排放量时,应注意:产生碳排放的为能源终端消费量(标准量);不计加工转换过程、运输和输配损失能源的碳排放;电力既有无锡市火力发电也有市外来电,热力主要是本市供热,其碳排放是按火力发电和供热投入的能源计算,不再计算能源终端消费部门热力和电力的碳排放。对于无锡市的能源计算中,不计二次能源转换,碳排放计算能源数据为无锡市规模以上工业能源消费数据,并不是无锡市整体工业。

本文中碳排放估算方法是基于IPCC《国家温室气体排放清单指南》作出的,基本计算公式为:E=∑Ci*Fi(1)

其中E为无锡市碳排放总量,Ci为能源i的消费量,按标准煤计,104t;Fi为能源i碳排放系数,(104t/104t);i为能源种类。

从表3中可以看出,无锡市工业碳排放量增长迅速,从1995年的412.15万吨到2008年的2203.19万吨,碳排放量增长近五倍,年增长率达到13.77%。从表4中可以看出,无锡市工业人均碳排放量较高,并且有逐年增长的趋势,而无锡工业的碳排放强度相较于发达国家而言仍然相对较高,以2005年为例,无锡工业碳排放强度如果以kg/美元计算为1.31kg/美元(2005年人民币对美元平均汇率为8.19:1),而澳大利亚为0.141kg/美元,加拿大为0.13kg/美元,德国为0.088kg/美元,英国仅为0.074kg/美元,即使在国内,上海为0.108kg/美元,全国为0.156kg/美元,这表明无锡的低碳经济发展在工业方面具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三、实证分析

1.数据。能源消费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如经济总量、能源结构、人口总量、经济结构、产业结构、技术水平等。无锡作为工业城市,经济发展有很大一部分为工业增长做出的贡献,而其中又以重工业为重。重工业能源消耗大,尤其是含碳能源。结合梁朝晖(2009)的研究,本文以人均GDP、三产比重作为能源消耗的影响因素。

2.模型估计及结果分析。为方便进行数据分析,对数据建立相应的代码,GDPP为人均GDP,EP为人均碳排放,TP为第三产业占GDP比重。

从表5中可以看出,无锡市三产比重在2002年之前及2003以后均不断增长,仅2002年和2003出现分段,因此设立分断函数,以TP*D2002作为参数,2002年之前取值为0,2003以后取值为1。

通过模型估计,得出无锡市碳排放的关系式为:

从方程中可以看出各解释变量均通过显著水平1%,人均GDP对碳排放随其增长具有双向效应,而三产比重对碳排放量具有负向的影响。通过怀特检验,说明方程不存在异方差。

从公式(2)中可以看出,如果以人均GDP与碳排放存在到U型关系,即符合库兹涅茨曲线。以人均GDP为唯一解释变量,公式即表明无锡市的碳排放随经济的增长和人均GDP的增加先升后降:随着人均收入的增加,碳排放量由低趋高,当经济发展达到一定水平后,随着人均收入的进一步增加,碳排放量又由高趋低,逐渐减小。

EKC曲线表明无锡工业碳排放量是符合库兹涅茨曲线的规律,虽然现在无锡市的碳排放量还处于逐渐增长的趋势,但是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和优化,新能源产业将会得到长足的发展,而含碳能源消耗量较大的工业产业发展则会受到抑制,有助于碳排放量的减少。同时,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居收入的不断提高,居民生活水平不断上升,对于环境的要求也会随着提高,环保意识也会逐渐增强,政府也会制定相应的环境保护政策和针对碳排放量大的工业产业的准入机制等。

由公式(2)得出,无锡市碳排放量增长的拐点在人均GDP达到9.833万元左右时出现,由此无锡市碳排放量进入下降阶段。而无锡市2009年GDP已达到8.115万元。无锡市1995年-2008年年人均GDP增长率为12.92%,以此估算在2012年左右,无锡市的经济增长就达到了EKC曲线的拐点,无锡工业碳排放量进入递减的趋势。

四、对策建议

无锡作为一个工业城市,其工业发展深深影响其经济的发展。而无锡能源消耗和碳排放量中,工业占有很大的比重。无锡能源消耗结构不合理,煤炭等含碳量大的能源消耗较多,而如风力、水力等清洁能源使用比例较小,严重影响无锡低碳城市转变的进程。同时工业产业结构和管理也不尽完善,能耗大的产业比重大,相对的高新清洁产业较小。而从建模的分析中可以看出,人均GDP以及三产比重对于碳排放有着较大的影响。因此,针对无锡工业低碳经济发展,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调整能耗结构,加强清洁能源利用。虽然无锡市煤炭使用量在整个能源消费结构中所占的比重逐步下降,但是其比重仍在60%左右,且其绝对值也在不断增加,过量的煤炭消费必然影响城市的低碳经济,抑制了无锡能源利用率的提高发展。因此在工业能源消费结构中,应逐渐降低煤炭直接利用的比重,或者提高煤炭的使用效率,促进煤炭资源的多重利用,改变煤炭的单一使用方法。无锡工业对于清洁能源的使用还处于较为空缺的阶段,应借鉴上海对于清洁能源的一些做法,如增加外来电和天然气的使用量等,同时积极开发利用适合无锡地区使用和推广的可再生能源,如生物能源和太阳能的开发利用,将可再生能源作为无锡市能源结构中对于煤炭的补充能源和替代能源,加强对可再生能源的研究和开发,从而优化能源品种结构。

2.优化产业结构。无锡工业高耗能产业比重过高,高耗能企业过多,给节能降耗工作带来了较大难度。无锡重点碳排放行业主要集中在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黑色金属冶炼以及压延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品制品制造业、纺织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等五大行业。2008年,五大行业的碳排放量占无锡工业碳排放总量的81.98%。因此,必须大力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重点发展具有成长性、低耗能和高附加值特点的行业,突出抓好重点耗能行业和企业的节能工作,提高市场准入门槛,抑制高耗能产业盲目地扩张,促进产业结构向低耗高效方向转变,走能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经济效益好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3.促进循环经济与高新技术相结合。无锡工业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建立适合无锡工业自身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将发展循环经济与高新技术产业相结合,重视工业高新技术的研究和开发,不断发明新的技术和材料,对不可再生的稀缺资源进行替代,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从而降低原材料和能源的消耗,特别是对于能够促进工业能源结构优化、降低煤炭使用量的高新技术或者生产工艺给予大力支持,实现少投入、高产出、低污染,使废弃物质资源化、减量化和无害化,从而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

4.促进第三产业发展。第三产业的发展对无锡排放排放量的增长起反作用,有利于无锡对碳排放的控制。无锡根据实际情况,大力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促进无锡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不断增强第三产业在无锡三产中的比重,实现第一、二、三产业机构的合理优化。

5.政府部门的宏观调控。政府应加强对于工业企业节能减排的宏观调控,对企业节能降耗进行监管和指导。政府应研究制定企业节能降耗的有关政策和规章制度,如在政策方面制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激励企业节能的优惠财税政策,研究制定对购买、使用高效率节能产品定额补贴的政策,节能技术产品研发的优惠政策等,在制度方面,建立严格的节能管理制度,建立政府与企业对接的能源监管机制,与企业合作建立产品能耗定限考核制度、能源利用分析报告制度等,既要加大对于企业节能指导和监管的力度,强节能监督检查,加大惩戒力度,强化节能管理,同时也要做好自身的服务职责,保证国家节能法规的贯彻执行落到实处。以重点用能单位作为试点,大力推进节能降耗,贯彻执行“开源节流并重,节能优先”的能源方针,从而为节能政策的推广打下基础。

五、结论

低碳经济的发展对于无锡市经济发展转型、促进经济更快更好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无锡市工业能源消耗结构不合理,煤炭等碳排放量较大的能源消耗量过多,同时第一、二、三产业结构、工业内部产业结构不合理等,这些因素都将会阻碍无锡市低碳经济的发展。无锡市要发展低碳经济,必须政府、企业以及公众的共同努力。政府应该充分做好指导者的作用,加强对于无锡工业低碳经济发展的宏观调控和指导作用,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促进工业产业结构的合理优化,企业也应加强自身的管理,促进能耗的降低。

[基金项目: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091029531)]

参考文献:

1.刘薇.北京低碳经济发展的路径分析[J].商业研究,2010(9)

2.叶祖达.低碳城市建设的社会成本研究[J].低碳城市建设,2010(8)

3.黎广明,何国伟,刘灵辉.广州建立低碳经济发展途径初探[J].广东农业科学,2010(8)

4.谢传胜,徐欣,侯文甜,许凤茹.城市低碳经济综合评价及发展路径分析[J].技术经济,2010(8)

5.梁朝辉.上海市碳排放的历史特征与远期分析[J].上海经济研究,2009(7)

6.赵敏,张卫国,俞立中.上海市能源消费碳排放分析[J].环境科学研究,2009(8)

7.朱守先.城市低碳发展水平及潜力比较分析[J].开放导报,20094)

8.BP.BP world energy statistics 2006[Z].London:BP,2006

9.张坤民.低碳世界中的中国:地位、挑战与战略[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3)

10.江苏省统计局,江苏能源消耗变动因素的实证研究[EBOL]

stats.省略/tjfx/dfxx/t20080829_402501557.htm

11.无锡市工业能源消费结构及利用效率研究[EBOL]

stats.省略/tjfx/dfxx/t20070913_402432944.htm

12.陈耀兴.无锡调整产业结构的进展、问题及其对策[J].现代化研究,2007(11)

13.赵敏,张卫国,俞立中.上海市能源消费碳排放分析[J].环境科学研究,2009(8)

14.何建坤,刘滨.作为温室气体排放衡量指标的碳排放强度分析[J].清华大学学报,2004(6)

15.徐国泉.中国能源效率问题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

低碳经济的经济分析篇(10)

一、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

所谓低碳经济是低碳发展、低碳产业、低碳技术和低碳生活等一类经济形态的总称,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产业转型、制度创新、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以便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资源、环境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成为缓解这些压力的有效途径之一,原因如下:

1.低碳经济是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

为了发展低碳经济,英国、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相继制定了本国的低碳经济发展的长远目标及规划,并引入了气候变化税、碳排放贸易基金、碳信托交易基金、可再生能源配额等相关配套政策来引导低碳经济的发展,同时又出台相关法案对风能、太阳能、生物燃料等一系列可再生能源项目实行减免税收、提供贷款担保和经费支持等优惠政策。巴西、墨西哥、韩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也主动减排、限排,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国际社会主流的战略选择。

2.发展低碳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

目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的快速推进阶段,再加上我国的能源结构长期以来都是以高碳排放量的煤炭为主,以及相对陈旧的技术和设备,使得我国单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远高于发达国家。目前,我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居世界第二位。预计到2015年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占世界的比例将达到20.7%,超过美国(20.1%)成为世界第一排放大国。我国未来的碳排放形势相当严峻,发展低碳经济是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

3.低碳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发展节能技术、碳捕获和储存技术,开发利用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提高电力设施效率等,都可以创造就业机会,带动经济增长。当前,全球不少企业已经尝到了低碳经济带来的甜头。据统计,德国风能发电设备2005年的出口收入已达约60亿欧元,占全球风力发电设备交易额的一半左右。日本在光伏发电技术领域居世界领先,是全球最大的光伏设备出口国,仅夏普公司的光伏发电设备就占世界的1/3。可以预见,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二、我国向低碳经济转型所面临的制约因素

1.不合理的能源结构

目前我国的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呈现出煤炭比重过高的特点。与石油、天然气等燃料相比,单位热量燃煤引起的二氧化碳排放比使用石油、天然气分别高出约36%和61%,因此在一个国家的能源结构中,煤炭消费所占的比重越大,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就高,致使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明显体现出“高碳”的特征。2008年,我国的一次能源消费总量中,煤炭比重高达68.7%,石油消费比重为18%,而天然气消费比重仅为3.8%,在二次能源消费中,基本以燃煤为主的火力发电为主导能源。我国的这种煤炭比重过高的能源结构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我国的资源禀赋条件所决定的。一方面,我国煤炭的探明储量占全部能源的探明储量的94%,呈现出“富煤贫油少气”的特点,这就使得我国能源生产结构中,传统能源尤其是煤炭的生产量占了绝对比重,自2002年以来的8年间,煤炭在能源生产结构中的比例一直保持在76%左右。我国能源结构中煤炭比例过高的这一特点将持续很长一段时间,到2020年我国能源结构中煤炭比重仍将维持在60%以上。由此可见,我国的资源禀赋以及能源结构的特点决定了我国在降低单位能源的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方面比其他国家面临更大困难。

2.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

尽管我国早在“九五”计划中就明确提出要使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总体看,目前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仍然表现出粗放型的特征。我国重要资源的产出效率不仅大大低于发达国家水平,也低于世界平均水平。2006年我国GDP总量达到27000亿美元,占世界GDP总量的5.5%左右,但为此消耗的能源却达到了24.6亿吨标准煤,大约占世界能源消耗的15%左右。我国不仅是世界上不折不扣的资源能源消耗大国,而且能源资源的消耗效率非常低,没有带来与之相应的GDP总量。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产业结构调整进展缓慢,重工业特别是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增长仍然偏快,不少应该淘汰的落后生产能力还没有退出市场,一些地方和企业没有严格执行节能环保法规和标准,有关政策措施取得明显成效仍需要一个过程。

3.处于产业链低端的国际贸易分工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我国正成为世界主要的制造业基地。但是中国制造业处于世界产业链和国际分工的低端,出口主要是能源密集的制造业生产的产品。随着大量“中国制造”产品走向世界,在客观上推动了国内高耗能产业的发展和扩张,还给国内带来了大量的环境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有学者对我国46种主要的出口贸易产品的出口载能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这些产品在出口的过程中带走了大约13.4%的国内一次能源消耗,碳排放量约占全国碳排放量的14.4%,并且他们认为还有一些产品种类由于过于复杂没有纳入计算,因此计算得到的载能量和碳排放量仅能反映我国出口贸易的一部分。

4.不完善的制度供给。

一方面是发展低碳经济的迫切要求,另一方面却是相关政策法律的供给不足,这是目前我国在发展低碳经济方面的法制保障上面临的一大问题。从国外来看,低碳经济的发展无不以完善的法律政策体系为保障的,我国虽然非常重视相关政策法律的供给,但仍显薄弱。目前,我国在有关低碳经济的开发利用领域的法律主要有《煤炭法》、《电力法》、《节约能源法》、《可再生能源法》、《清洁生产促进法》、《循环经济促进法》等法律。除此以外,我国还积极制定并实施了减缓气候变化的一系列规划与政策,这些政策法律的制定与实施无疑为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法制保障。但是,由于低碳经济的专业性要求有更为系统完善的法律体系,国内有关低碳经济的政策法律体系尚需完善。

三、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对策建议

1.优化能源结构

低碳经济的实现形式是合理调整能源结构,优化能源利用方式,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积极开发替代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在近期,我国应把节能和煤炭的清洁利用作为重点,不断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加快新能源、可再生能源、低碳和固碳技术的研发;在中期要大幅提高可再生能源的比重,推进氢燃料电池等新能源技术以及碳收集与埋存技术的应用;更长远看,建立以可再生能源、洁净煤、先进核能等为主体的可持续能源体系。

除了节约能源、提高能效外,还必须加快开发清洁的替代能源,尤其是战略性地提高可再生能源的消费比重,向“低碳富氢”的方向发展。应减少地下含碳能源的开采,大力开发太阳能、水能、风能、核能、地热能等新能源。发展替代能源要按照以新能源替代传统能源、以优势能源替代稀缺能源、以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能源的思路,逐步提高替代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今后优质能源发展空间包括将核电作为主要的发展能源,把天然气作为能源调整的重要部分,坚定地发展水电,在分析技术、经济和可行性的前提下积极稳妥地发展其他可再生能源。

2.建立绿色GDP核算体系,科学衡量经济发展水平

所谓绿色GDP核算,即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其主要框架指标应包括资源生产率、资源消耗降低率、资源回收率、资源循环利用率、废弃物最终处置降低率等。它综合了经济与环境核算,是一种全新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可理解为“真实GDP”,因为它不但反映了经济增长的数量,而且反映了经济增长的质量,更科学地衡量一个国家和区域的真实发展和进步,真正体现环境经济大系统的低碳经济理念。

3.优化贸易结构

我国出口产品主要集中在高耗能、低技术、高污染的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其中矿物燃料、原料制成品和高耗能金属制品及一般低端机械设备等产品占出口的主要比重,而这些产品对生态和环境的影响都很大,这些产业都既属于低端加工产业链条中环境污染密集型产业,又属于能源耗费密集型产业。要使我国的对外贸易产业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就必须调整我国目前技术含量、环保标准和附加值都比较低的出口产业结构,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同时,要大力发展附加值高、污染少的国际服务贸易,提高服务行业人员的素质,增强可持续发展的竞争力,在节能减排的同时也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4.加快构建和形成发展低碳经济的国家战略框架及法制保障体系

中国的长期发展战略要积极地借鉴、吸收、消化低碳经济的发展理念,要在中国已有的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国家方案、行动规划、方针措施的基础上,加快实施低碳经济发展的国家战略部署,将发展低碳经济纳入中国“十二五”规划,形成一个具有国家意志的可操作的发展低碳经济的总体思路与实施方案。在促进低碳经济发展方面,还应建立发展低碳经济的法制保障体系,为低碳经济的有效推动提供法律依据。在已有的法律框架下,从以下两个方面改进:环境保护的法制建设应尽快与国际接轨,积极开展环境保护的国际合作,借鉴吸收国外环境法制的经验教训;环境法制建设要有全局观,防止地方环境保护法规的不一致甚至冲突。

参考文献:

[1]张健华:碳减排的经济影响分析[J].中国金融,2009(24)

上一篇: 浅谈企业的税务筹划 下一篇: 装修工地现场施工管理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