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控制的具体步骤汇总十篇

时间:2024-01-19 16:01:53

成本控制的具体步骤

成本控制的具体步骤篇(1)

1 做好成本预测,确定项目目标成本 

 

一项工程中标后,就会进入施工准备阶段,此时的首要工作就是搜集各项信息,对项目的成本进行预测,确定目标成本。需要搜集的资料包括投标文件中的技术标书、经济标书、图纸会审、招标答疑纪要,当时的人工及材料市场单价,关于项目周边交通情况、水电管道布置情况等信息。 

 

1.1 对工程直接费用成本进行预测 

工程直接费用包括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及其他直接费用。 

(1)人工费。对于人工费,首先要了解当前建筑市场的劳务行情及工人的社会平均工资水平,考虑赶工因素,确定人工单价,与预算工程量相乘,预测人工费支出额。 

(2)材料费。材料费在项目成本中所占比重可高达80%,应作为重点准确把握。要逐项分析各项主材、辅材、地材的供应地点、运输方式、购买价、采保费及装卸费,确定其市场单价。对于定额中材料规格与实际用材不符的,要确定其材料价差及材料用量差异。如对于实际采用的水泥砂浆配合比与定额规定不同,先计算出其材料用量差异,然后以施工预算中的实物量为依据,参照材料消耗标准以及材料市场单价,计算出材料的预测成本。 

(3)机械费。机械设备方面应优先考虑使用本公司自有的机械设备。如果公司使用的机械大部分为外租,那么在确定了机械租赁单价之后,要根据施工组织设计中提供的机械设备的种类、台数、使用时间,结合项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后,与设备租赁单价相乘,即可得出设备租赁成本。对于设备用电成本,可根据设备总耗电量与用电单价相乘得出,而机械设备的耗油成本可以根据设备的总耗油量与柴油单价相乘得出。 

 

1.2 对现场临时设施成本进行预测 

根据施工组织设计拟定的现场所需施工管理人员及二线人员数量、最高峰工人入场人数和平均工人驻场人数、大宗材料的数量及堆放地点、工期长短等因素,确定临时设施的面积、生活用水用电设施的数量,与土建单方造价及水、电单价相乘,即可初步估算出临设成本。 

 

1.3 对现场管理费用进行预测 

除上述两项费用开支以外,现场管理人员的工资、办公费、交通费、文明设施费、检验试验费等因无定额可循,可根据以往工程施工中包干控制的历史数据预测开支数。 

 

1.4 对风险成本进行预测 

工程施工进行当中必须要考虑到一些不可预见因素,预测其风险成本。造成成本风险的因素主要有不可抗力、项目所在地的物价上涨、相关政策法规的变化及特殊施工方案等,如事先对风险估计不足,则会给成本目标带来很大的负担。风险成本准确预测的关键是要熟悉工程施工方案,了解工程特点,掌握特殊施工工艺的方法,对项目所在地的周边环境及当时的物价水平做到心中有数。 

 

2 项目施工中的成本控制 

 

2.1 加强施工组织。控制工程直接成本 

工程直接成本主要是指在施工项目成本形成过程中直接构成工程实体和有助于工程形成的人工费、材料费、机械使用费及其他直接费。按照“量、价”分离原则,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有效控制。 

2.1.1材料成本控制 

(1)大宗材料招标采购。公司每年对大宗的材料,如钢筋、砼、模板等材料实行招标采购,从采购上降低成本,转移材料涨价的风险。年度采购每种材料一般选择2—3家信誉良好、资金雄厚的供应商或厂家来供应材料。同时注重运费控制,合理组织运输,就近购料,选用最经济的运输方法,以降低运输成本;并考虑资金、时间价值,减少资金占用,合理确定进货批量和批次,尽可能降低材料储备。 

(2)切实执行限额领料及奖罚制度。施工班组严格实行限额领料,凡超额使用的材料,由班组自负费用,节约的由项目部与施工班组五五分成,从而提高施工班组节约材料的意识。要对施工班组交底,让其掌握节约材料的方法,如钢筋的使用,能使用短料的地方尽量使用短料,而不要将原材料截断;将短料通过对焊接长后使用,减少废品率。另外改进施工技术,推广使用降低料耗的各种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坚持余料回收。 

(3)周转材料及料具的管理。周转材料即在工程中重复使用的材料,如模板、木枋。周转材料重复使用的次数越多、投入量越小,对降低成本所起的作用越大。因此,对周转材料的管理,就是要力求其投入量少,重复使用次数多。 

(4)辅助材料的包干使用。工程中辅助材料很多,如管理不善会造成材料的极大浪费。辅助材料的管理,一般采用包干的方法,如扎丝、铁钉采用将材料包含在人工单价中的方法,适当提高人工单价,让施工班组包干使用。

2.1.2 人工费控制 

主要从用工数量方面进行控制。项目组建后,由公司配合项目采取招标的方式在公司内部承包分包劳务的单位中择优选择1-2家信誉良好、价格低廉的劳务承包商。也就是说,人工费的单价是通过招标来确定的。项目人工费分定额内用工和非定额内用工。定额人工费按实际发生的工程量乘单价得出,这并不困难。

控制非定额用工才是控制人工费支出的重点,一般方法是将非定额用工按一定的比例包含在定额用工中,包干到施工班组。不同的工程有不同的非定额用工比例,大致上说,结构工程的非定额用工比例在5%左右,装修工程的非定额用工比例在10%左右。在人工费控制中较准确地掌握各类工程的非定额用工比例并严加控制是很重要的。

2.1.3 机械费控制

充分利用现有机械设备,内部合理调度,力求提高主要机械的利用率,在设备选型配套中,注意一机多用,减少设备维修养护人员的数量和设备零星配件的费用;加强现场设备的维修、保养工作,避免不正当使用造成机械设备的闲置,保证机械的正常满负荷运转。

2.2 加强项目管理,控制工程间接成本

工程间接成本主要发生在项目管理开支、质量效益流失、工期效益流失、分包商反索赔损失。控制工程间接成本的唯一办法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管理:

(1)临时设施费。

临时设施以满足使用为目标,尽可能地使用废旧料及能周转重复使用的材料。

(2)项目管理费用。

根据工程的规模及工期的长短,从满足管理效果和效率要求出发,合理地配备项目管理人员。一支高效、精干的项目管理队伍是实现整个项目成本目标的组织保证。

(3)分包工程。

有些作为总包的施工单位,由于其施工的资质有限和充分利用市场配置资源的需要,会将诸如桩基础、弱电、消防、栏杆、门窗、幕墙、石材等部分工程分包给具有相应专业施工资质的企业施工。分包工程因总包单位仅投入管理费用,因此分包的赢利是企业赢利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分包工程一般可在项目投标时和分包单位签订协议,由分包单位报价,中标后由分包单位施工,总包单位按分包工程总额的一定比例收取管理费用,或企业中标后再通过招标选定分包单位。

(4)质量。

工程质量与项目成本息息相关,分项工程的表面平整度、垂直度精度越高,越能节约材料和人工。譬如,天棚面如平整度很高,可以不用抹灰,而通过刮腻子的方法一样能达到使用要求,还能加大使用空间,节省费用。又如外墙的垂直度是在结构施工过程中最难控制的工序,如外墙偏差过大,为保证外墙的垂直度,在装修过程中就必须加大抹灰的厚度,从而浪费材料及人工,并加大外墙荷载,且施工质量难以保证。分项工程的优良率越高,投入维修或返修的费用就越低。因此,施工质量控制是项目成本管理的一个重点。

(5)工期。

项目施工中。如能通过优化施工方案,提前完工,将节省大笔的机械及周转料具的租赁费及项目的管理费,从而降低成本。因此,项目成本管理一定要围绕着减少资源费用来进行工期的优化。

(6)施工技术。

技术与经济是相互依存的,技术的提高或新技术的采用,必然大幅度提高劳动效率和节省材料,从而节约成本。在项目成本管理中。要十分注重和发挥技术对于降低成本的重要作用。如在钢筋的连接中采用电渣压力焊接就是节省材料、提高工效的具体方法。另一项有利于降低项目成本的技术经济的方法就是通过优化施工方案来提高工效,缩短工期,这是项目常采用的。

成本控制的具体步骤篇(2)

一、项目过程管理概述

过程管理是经过对传统的基于劳动分工理论的企业构架进行重新思考之后,充分吸收了业务过程再造、全面质量管理、标杆定位和改善管理等各种管理思想和理论精华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新的基于过程的企业管理方法。它通过对企业或组织所涉及的过程,进行设计、改进、监控、评估、控制和改进等各方面的工作,实现以过程为中心的管理,具体包括过程描述、过程诊断、过程制定、过程实施和过程改进等步骤。

过程描述对过程进行识别定义,并且找出开展过程管理活动的动力,它的主要工作内容包括对过程目标以及过程本身进行具体描述定义。过程诊断根据过程出现问题的征兆找出导致问题出现的根因,从而达到根治问题本身以及由此根因产生的一连串问题的目的。过程制定包括理解过程需求以及如何把需求转变成可能的过程制定、提出若干候选的过程改进方案、对各候选方案进行分析评价、筛选出一个最合适的方案等工作内容,过程制定活动主要有应用过程科学建立过程制定策略,对过程制定方案进行评价,运用决策分析方法解决复杂利弊权衡问题,选出一个实施方案。过程实施是指在整个企业或组织中对过程进行最终确认,并分配和实施具体的工作。过程改进对过程进行动态监控和定期改进完善,以保证过程在内部和外部条件经常发生变化的情况之下仍能保持优良的性能。

所不同的是,过程管理更注重具体过程的识别、分析、设计以及在整个生命周期中对过程加以改进,同时借助过程失效模式和影响分析、过程质量功能配置、计算机仿真和优化技术、数据采集和统计分析等工具对企业活动中的具体过程系统地、定性定量地进行识别、分析诊断、设计优化和不断改进完善。过程管理是一种易为我国企业接受的、风险较小的不断改进和完善企业管理和过程的定性和定量的方法手段。

二、过程管理在工程项目的成本控制中的应用

过程管理和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的综合应用是需要把过程管理和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结合起来,传统的成本控制都是工程的一段进度结束以后来分析这一段工程进度与计划的成本的比较,看是否节约了成本,但是这一段的工程进度已经结束了,即使出现很大的成本超支也是无法挽救的,而需要再以后的工程进度中大量的节约成本,这样为了大幅度的节约成本就可能使得后面的进度的工程质量下降,从而影响整个工程项目的质量。过程管理和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的综合应用是预先分析一个工序的施工过程,来研究和诊断整个过程的每一个步骤的成本,评价这个过程的各个步骤的成本,优化这个过程的各个步骤的成本。

下面介绍一下过程管理和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的综合应用的过程。过程管理是以过程为中心的管理,具体包括过程描述、过程诊断、过程制定、过程实施和过程改进等步骤,在这一系列的过程中需要以过程评价作为支撑,过程评价是评价过程的绩效,通过建立过程绩效模型,优化过程来还衡量这一过程是否达到满意的结果和知道是否可以改进过程并获得更好的结果,工程的建设是一个过程的实施,从勘查、设计、前期准备、施工、竣工各个过程都需要成本的控制,成本控制在建设过程中占有重要的过程,是一个工程能否取得好的效益的关键,通过过程管理来分析工程建设的过程,建立过程绩效模型,模拟建设的过程,并通过过程绩效模型分析这一过程看是否节约了成本提高了效率,如果即节省了成本又节省时间、符合质量要求,这个过程就能够实施,如果这个模拟过程没有达到满意的效果,可以重新设计这一个过程,找出可以优化的步骤,改善这些步骤,再重新评估这个过程,反复评价比较,最终使得这个过程达到最优化的效果,如果通过过程管理、过程评价、过程绩效模型的分析,每个小的工序都能够达到优化、都能够节约成本,那么整个工程项目的成本就能得到降低。使企业获得更多的收益。

工程项目是由过程构成的,工程项目所包含的过程构成一个庞大的过程网络。因此,为管理这样的过程网络所需建立的步骤无疑也是非常多的,但归纳起来主要有5个步骤,即项目过程描述、过程诊断、过程制定、过程实施、过程改进。前面已经谈到,项目过程实际是一个过程网络,网络中所含的各个过程基本上都应该建立这5个步骤或其中的部分。因此,也就存在一个相对应的过程网。它们过程之间有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因此,在应用过程管理分析各个过程时应特别注意过程之间的相互衔接,避免重叠和互相矛盾。

过程管理和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的综合应用,首先需要研究各个分项过程,找出影响这个分项过程成本的因素,建立过程绩效评价模型,在一个因素改变,其它因素不变的情况下。这个分项过程成本的变动情况,无论是人员、材料、机械设备还是管理方法各个因素改变都可能使得这分项过程的成本改变,这样就可以建立多个过程方案,然后分析各个方案,建立过程绩效模型,找出最佳的方案,这首先需要从成本的影响因素出发,对过程影响成本的因素进行界定,提出从财务、业主、人员、材料、机械设备、管理方法和社会七个方面来构建过程的绩效指标,并给出了具体分析。然后研究和探讨了过程绩效指标体系的获取方法,建立指标评价体系,对施工过程进行评价,然后对施工过程进行诊断和改进,再进行综合的评价,达到控制成本,提高利润的目的,然后把各个分项过程联系起来建立一个工程项目整体的过程,形成一个过程网,分析整个过程网,使得整个工程项目的成本达到最优的效果。

参考文献:

成本控制的具体步骤篇(3)

在自动化测试领域中,传统的自动化测试脚本的开发一般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方法是通过手工运行一次测试,同时使用自动化测试工具的录制功能,把所进行的操作记录下来,生成测试脚本。这种技术生成的脚本回放成功率比较低,后期维护也比较困难。第二种方法是编写测试框架,对测试需要的基础操作提供接口供调用,测试人员根据用例操作需求,手工编写调用接口的自动化测试脚本,这种方法对测试人员的代码水平要求很高。

目前自动化测试中,测试小组成员编写完用例以后,还需要脚本开发人员单独编写一条针对此用例的自动化测试脚本,然后使用自动化测试工具运行脚本进行测试。当测试用例变更后,还需要重新编写这条测试脚本,资源耗费比较大。测试用例和测试脚本之间的维护比较复杂。

1 实施过程

1.1 项目介绍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想法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将测试用例自动地转化为自动化测试脚本,以减少自动化测试脚本的代码量、资源消耗及测试用例和测试脚本之间的维护。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我和小组人员不断的摸索以及通过实际工作中多次测试和联调,探索出一种只要被测产品中没有产生新的控件类型,就不需要修改自动化测试脚本的解决办法。通过在实际项目中多次试验,本控件类型在测试用例中可以任意制定被测产品的流程,不会局限某个系统、某个产品。

根据多次实验结果得出一种自动化测试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定义控件属性与预置测试脚本代码之间的对应关系。本环节是通过设置的相应的对应关系,在前期就降低控件的可变化性。

步骤2:读入测试用例的测试数据,其中,所述测试数据包括控件属性。

该数据从项目实际运营过程中获取,保证能够在测试过程中发现更多的问题,确保一旦正式后在实际运行过程中避免出现类似错误。

步骤3:针对读入的控制属性,查找到对应的预置测试脚本代码;大多数自动化测试并没有这一步骤,通过读入控件属性,可以降低代码的重复性,是本设计特有的环节。

步骤4:根据预置测试脚本代码形成自动化测试脚本代码;

步骤5:将预置测试脚本代码添加到编写的自动化测试代码框架中,形成自动化测试脚本代码,执行自动化测试脚本代码,其中,自动化测试脚本代码用于模拟手动执行测试用例中各个控件类型的动作。

以上二分部主要由软件自动完成,无需手动进行,这也就是自动化测试的魅力所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人力手动操作的时间,腾出更多时间去完成其他事情,增加工作效率。

2 附图说明

2.1 测试流程

为了将思想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更明显展示出来:通过阅读参照图1附图将会更直观。

2.2 解决办法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方案进行详细说明。以下实施案例将有助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理解本人的思想,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思想。应当指出的是,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方案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

每个项目都需要人员的配合。需要需求人员、产品开发人员和自动化测试脚本代码开发人员共同配合,产生控件ID与被测系统映射表、控件类型与代码映射表,例如表1和表2所示,其中,控件ID与被测系统映射表记录了控件名称、测试用例中控件ID、被测系统中的控件ID之间的映射关系,控件类型与代码映射表记录了控件类型、测试用例中控件类型、被测产品中控件类型、测试脚本中控件类型的映射关系。

本方案的方法和系统可以连接测试用例管理工具,读取测试用例,通过解析模块解析测试用例信息,生成脚本可读的信息,然后根据测试用例中的控件ID在控件ID与被测系统映射表中查找对应被测模块,最后确定被测模块;我的主要想法还是根据测试用例中的控件类型在控件类型与代码映射表中查找对应的测试脚本代码,执行自动化测试脚本来最终产生测试结果。具体步骤如图1所示,包括:

步骤1:我们要先读取用户编写的测试用例,例如可以连接测试用例管理工具,从存储有用户编写测试用例的测试用例管理工具中读取,测试用例中的控件类型和操作命令、自动化测试脚本中的控件类型和操作命令、被测试系统中控件类型和操作命令三者一致,测试用例中的控件ID与被测系统的控件ID一致。

步骤2:解析测试用例信息,生成脚本可读的信息。

步骤3:根据测试用例中的控件ID在控件ID与被测系统映射表中查找对应被测模块。具体地,根据测试用例中的控件ID,在控件ID与被测系统映射表中,首先查找到对应的被测系统中的控件ID,然后根据该被测系统中的控件ID再查找到对应的被测模块,其中,所述被测模块是被测系统的某个测试单元,例如,一个文本框、一个多选框、一个单选框等。

本组成员在项目中反复实践发现了一致性的关键点。目前很多自动化测试都是由于忽略了一致性才导致脚本可用性降低从而人为的增加了测试的工作量,说是实现了自动化测试,反而却是增加成本。

步骤4:根据测试用例中的控件类型在控件类型与代码映射表中查找对应的自动化测试脚本代码。具体为,根据测试用例中的控件类型,在控件类型与代码映射表中,首先查找到对应的测试脚本中控件类型,然后根据该测试脚本中控件类型再查找到对应的自动化测试脚本代码。

步骤5:执行步骤4的控件类型对应的自动化测试脚本代码,该自动化测试脚本代码用于模拟手动执行通过步骤3查找到的被测模块的控件类型的动作。

步骤6:输出自动化测试脚本代码产生的实际结果。

步骤7:比较自动化测试脚本代码产生的实际结果与测试用例中的预期结果是否一致,如果一致说明测试通过;如果不一致说明测试不通,并且指出不通过的原因

使用本方案的方法,即使当测试用例变更后,测试人员只需按照关键字规范,手工修改一次测试用例即可。

下面对本方案的一个优选具体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在本具体实施方式中,包括以下步骤:

Step1:需求人员、产品开发人员和自动化测试脚本代码开发人员共同定义好被测产品中控件类型与控件的ID,产生相应的映射表,标准控件的使用标准定义。

共同定义是非常重要的,针对不同项目,前期应把控件类型和id定义成标准,并在开发过程中使用统一标准。

Step2:产品开发人员和自动化测试脚本代码开发人员根据映射表为被测产品的每个控件设置控件类型、控件ID。

Step3:定义测试用例内容以及格式;测试用例内容包含:控件类型、控件ID等;测试用例的格式如:(系统模块名称,控件类型,控件ID,输入内容,操作命令,预期输出,时间输出,测试结果)。

Step4:执行自动化测试脚本代码,包括如下子步骤:

Step4.1:读取用户编写的测试用例,所述测试用例中的控件类型和操作命令、自动化测试脚本中控件类型和操作命令、被测试系统中控件类型和操作命令三者一致,测试用例中的控件ID与被测系统的控件ID一致。例如,可以首先连接存储有用户编写的测试用例的测试用例管理工具,然后从测试用例管理工具中读取测试用例。

其中,Step4是自动化测试一个控件过程,在自动化测试脚本代码中,分别实现模拟手动执行每个控件类型的动作,并且使每一个控件类型的动作成为一个独立的模块,根据控件类型可以查找到对应的测试脚本代码。脚本代码可以重复利用,只要被测产品中没有产生新的控件类型,就不需要修改自动化测试脚本。测试用例中可以任意制定被测产品的流程,不会局限某个系统、某个产品。

其实优选具体实施方式和之前介绍的没什么区别,这里要说的是不管哪种方案要强调的是测试用例中的控件类型和操作命令、自动化测试脚本中的控件类型和操作命令、被测试系统中控件类型和操作命令三者一致,这个是本文的重点,也是提出本方法的关键。

成本控制的具体步骤篇(4)

中图分类号:TG6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47-0317-01

引言

目前,整体叶轮广泛应用在航空发动机、火箭发动机、鼓风机和汽车增压器当中,叶片一般为直纹面或自由曲面两种,零件结构复杂。零件材料去除率均大于90%,因此加工难度大,制造成本非常高昂。现阶段制造方法基本上采用五坐标数控铣加工,数控程序刀轨路线复杂,因此必须采用技术手段保证数控程序的正确性。

Vericut软件是一款专为制造业设计的CNC数控机床加工仿真和优化软件,是在数控加工领域广泛使用的第三方虚拟加工验证软件,可以取代传统的部件试验切削方式, Vericut软件通过模拟整个机床加工过程来校验加工程序的准确性 ,来帮助清除编程错误、改进切削参数和优化切削方案,提高大型复杂零件研制效率,降低研制风险。

本文将以仿真加工五坐标加工中心加工离心式整体叶轮数控程序为例,介绍Vericut软件在整体叶轮研制中的应用情况。

一、创建Vericut软件整体叶轮铣加工仿真项目

创建Vericut软件数控程序仿真项目,要求先将机床仿真环境构建完成,然后需要将要仿真的数控程序、零件毛坯模型和设计模型创建完成,条件具备后按照图1机床结构树开始添加创建仿真项目,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步骤1:开启Vericut软件并打开五坐标机床仿真加工环境。

步骤2:按图1所示将夹具模型、毛坯模型、零件模型导入结构树中Fixture、Stock和Design节点中模型栏下,此时需要对模型进行移动和旋转,保证模型在仿真环境中位置适合。

步骤3:设置机床加工坐标系,要求与编程时加工坐标系一致,原则是编程原点与工件原点重合。

步骤4:创建仿真刀具库文件,铣加工刀具一般由刀具和刀柄两部分构成,程序运行到调刀指令后软件会调用相应刀具,刀具命名可以定义为刀号和刀具名称两种,注意要添加刀具装夹点和驱动点。

步骤5:调入要仿真的数控程序,在项目树菜单中选择“数控程序”选项双击,在弹出的菜单中添加要仿真的数控程序即可。需要注意数控程序中刀号或刀具名称要与刀具库中命名的刀具一致。

步骤6:开始程序仿真。选择右下角的按钮即可开始仿真。

二、Vericut软件仿真结果分析

数控程序仿真完成后就可以进行仿真结果分析。在菜单栏中选择分析自动-比较菜单,在弹出的界面中进行参数设定即可,软件界面如图2所示。通过毛坯模型与设计模型的比较,能够分析出仿真后工件的过切与欠切情况,而且会给出详细的报告,指明程序中哪条语句过切或欠切,量值多少,编程人员可以根据仿真结果修改完善数控程序。

三、刀具长度自动计算功能在整体叶论加工中的应用

整体叶轮加工中,由于叶片间距狭窄且叶片较长,铣加工时刀具长径比经常大于5倍以上,造成加工时刀具强度不足在叶片表面产生颤纹,影响加工质量和效率。Vericut仿真软件可以自动计算程序中需要伸出的最大刀具长度,要求仿真刀具库中刀柄的实际形状尺寸要与现场机床真实刀柄尺寸完全一致。首先,在机床结构树中用鼠标点击“加工刀具”节点,在结构树下方会出现如图3所示的操作界面,在菜单选项 “计算最小的切刀引伸”选项前打“√”,同时根据加工经验设置刀柄端面距离零件端面最小“刀柄间隙”,推荐使用间隙值为5~8mm,完成设置后重新仿真一遍数控程序,软件就可以自动计算出数控程序需要的最小刀具悬伸,在实际加工中采用这一悬伸值就可以保证机床安全运行。

四、结束语

成本控制的具体步骤篇(5)

Abstract: this paper elaborates on the inspection and test plan of the definition and basic content, lists the steps of guidance, 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network construction projects of guangdong province, and points out that the inspection and test plan of quality management control duties characteristics, provide a natural gas pipeline engineering line construction inspection and test plan example, that the inspection and test plan in the applica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units concerned and using effect, of the natural gas pipeline construc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construction process quality control process has a guiding significance.

Keywords: inspection and test plan; The engineering quality management; Quality control points; Application and practice

中图分类号:C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本文介绍了检验和试验计划的定义、内容、编制步骤和要求,并以广东省管网建设项目为例,提供了管道工程线路施工检验和试验计划的示例,指出了检验和试验计划在参建各方应用情况及使用效果,对目前国内管道工程施工过程质量控制具有较好的借鉴作用。

1 概述

1.1 检验和试验计划的定义

检验和试验计划,英文为Inspection and Test Plan,简称“ITP”,是施工承包商或产品制造商为保证工程建设或产品制造全过程的质量处于受控状态,使每一道施工工序或制造工序的质量达到施工或制造规范标准及合同要求,针对作业步骤的具体质量控制内容,而设定的检验和试验项目,形成计划和安排。

1.2 检验和试验计划的作用

检验和试验计划在工程建设质量管理中的主要作用有[1]:

(1)统一了质量控制标准与模式。这点在参建承包商众多的长输管道建设项目中的作用更为明显。

(2)明确了施工和作业过程中的各阶段、各工序和各步骤质量控制点。

(3)明确和落实了各方质量控制要求与职责,有助于发挥各级质量责任主体责任。

(4)便于业主方检查和监督。

1.3 检验和试验计划的基本内容

不同施工承包商对质量管理精细程度、标准高低、管理主体不同,将制定不同的组织框架和内容的检验和试验计划。一个完整的检验和试验计划应包括以下内容 [2] [3][4]:

(1)作业描述。制造或施工过程中的工艺过程、工序控制和检验活动项的简单描述,必要时,绘制施工作业流程图。

(2)依据的控制文件。作业活动依据的文件,如规范、标准、图纸、程序等。

(3)接收依据(Acceptance Criteria)。检验和试验应符合的政府法规、规范、标准、规格书或设计文件。

(4)检验和试验方法、程序描述。由流程图、状态表或活动步骤的简述或所进行的作业和需测试的特性等组成。

(5)工作或施工步骤分解。从施工组织与准备到完工验收各阶段中的工作或施工步骤分解。

(6)质量(检验和试验)控制点。各工作或施工步骤中的质量(检验和试验)控制点。在这些质量控制点上确认作业/工作与相关要求的相符性,并充分考虑到参建各方的要求。

(7)质量(检验和试验)控制要求。包括参建各方对工作或作业工序的质量控制要求。根据可质量控制点的重要程度的不同,相应控制要求可分为五类:停止点(H),见证点(W),验证点(V),随机检验点(RI)和文件审查点(RD),分别定义如下:

•停止点(H):是指已完成相对完整的阶段工作,并经检验员检验合格,承包商以书面形式提前通知业主代表,在未经检验合格之前,后续工作不能进行;

•见证点(W):是指在相应的检验通知发出后(一般情况应为书面通知),若无业主代表见证检验或业主代表提供免除见证检验的书面批准,后续工作不能进行;

•验证点(V):是指在相应的检验通知发出后,承包商的工作可以继续进行而不必等待业主代表的检验;

•随机检验(RI):是指工艺、程序等的符合性随机检验,属于一般性日常检验工作,随机检验应形成检验记录或报告;

•文件审查(RD):所有归整到质量保证档案中的工艺程序、试验方法、试验记录和检验报告等,必须提交业主审查或批准。

(8)文件/记录要求。检验和试验活动应作的检验和试验记录、报告要求,所采用的方法和程序等。

2.应用与实践

2.1 质量风险与质量控制点的分析

质量风险辨识与分析即对将施工准备、材料采办与验收、施工过程、质量评定与验收等各阶段的质量管理工作按步骤或工序进行了分解,日后分析和识别了各步骤或工序的质量风险和控制措施,并最终形成了涵盖了管道建设项目的线路工程各阶段、各工序、各步骤的质量控制点的质量风险,为检验和试验计划中各工作或步骤的质量控制点的设置提供了依据。

2.2 质量控制职责的划分

广东管网将各质量控制点的质量控制职责进行了划分,分别分为:自检、核检、质量监查、质量抽查、质量监督,具体职责如下:

(1)自检:指承包商的作业人员对各施工工序与步骤的质量控制点是否符合图纸、规格书、施工规范及有关详细技术资料的自我检查和确认;

(2)核检:指参建承包商的专业检验人员对各施工工序与步骤的质量控制点是否符合图纸、规格书、施工规范及有关详细技术资料在报验前的进一步核实和确认;

成本控制的具体步骤篇(6)

1 引言

质量是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主要控制目标之一。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需要系统有效地应用质量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建立和运行工程项目质量管理体系,落实项目各参与方的质量责任,通过项目实施过程各个环节质量控制的职能活动,有效预防和正确处理可能发生的工程质量事故,在政府的监督下实现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目标。

2 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内涵

2.1 质量和工程项目质量

我国标准《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关于质量的定义是: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该定义可理解为:质量不仅是指产品的质量,也包括产品生产活动或过程的工作质量,还包括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质量;质量由一组固有的特性来表征(所谓“固有的”特性是指本来就有的、永久的特性),这些固有特性是指满足顾客和其他相关方要求的特性,以其满足要求的程度来衡量;而质量要求是指明示的、隐含的或必须履行的需要和期望, 这些要求又是动态的、发展的和相对的。也就是说,质量“好”或者“差”,以其固有特性满足质量要求的程度来衡量。

建筑工程项目质量是指通过项目实施形成的工程实体的质量,是反映建筑工程满足相关标准规定或合同约定的要求,包括其在安全、使用功能及其在耐久性能、环境保护等方面所有明显和隐含能力的特性总和。其质量特性主要体现在适用性、安全性、耐久性、可靠性、经济性及与环境的协调性等六个方面。

2.2质量管理和工程项目质量管理

我国标准《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关于质量管理的定义是: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调的活动。与质量有关的活动,通常包括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建立、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等。所以,质量管理就是建立和确定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及职责,并在质量管理体系中通过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等手段来实施和实现全部质量管理职能的所有活动。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是指在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指挥和控制项目参与各方关于质量的相互协调的活动,是围绕着使工程项目满足质量要求,而开展的策划、组织、计划、实施、检查、监督和审核等所有管理活动的总和。它是工程项目的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的共同职责,项目参与各方的项目经理必须调动与项百质量有关的所有人员的积极性,共同做好本职工作,才能完成项目质量管理的任务。

2.3质量控制与工程项目质量控制

我国标准《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关于质量控制的定义是:质量控制是质量管理的一部分,是致力于满足质量要求的一系列相关活动。这些活动主要包括:

(1)设定目标:即设定要求,确定需要控制的标准、区间、范围、区域;

(2)测量结果:测量满足所设定目标的程度;

(3)评价:即评价控制的能力和效果;

(4)纠偏:对不满足设定目标的偏差,及时纠偏,保持控制能力的稳定性。

也就是说,质量控制是在明确的质量目标和具体的条件下,通过行动方案和资源配置的计划、实施、检查和监督,进行质量目标的事前预控、事中控制和事后纠偏控制,实现预期质量目标的系统过程。

工程项目的质量要求是由业主方提出的,即项目的质量目标,是业主的建设意图通过项目策划,包括项目的定义及建设规模、系统构成、使用功能和价值、规格、档次、标准等的定位策划和目标决策来确定的。工程项目质量控制,就是在项目实施整个过程中,包括项目的勘察设计、招标采购、施工安装、竣工验收等各个阶段,项目参与各方致力于实现业主要求的项目质量总百标的一系列活动。工程项目质量控制包括项目的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各方的质量控制活动。

3 建筑工程项目的全面质量管理

3.1 全面质量管理(TQC)的思想

建筑工程项目的全面质量管理的“三全”管理思想和方法。

(1)全面质量管理

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勘察单位、设计单位、施工总承包单位、施工分包单位、材料设备供应商等,任何一方、任何环节的怠慢疏忽或质量责任不落实都会造成对建筑工程质量的不利影响。

(2)全过程质量管理

全过程质量管理,是指根据工程质量的形成规律,从源头抓起,全过程推进。

(3)全员参与质量管理

按照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组织内部的每个部门和工作岗位都承担着相应的质量职能,组织的最高管理者确定了质量方针和目标,就应组织和动员全体员工参与到实施质量方针的系统活动中去,发挥自己的角色作用。

3.2 全面质量管理的特点

全面管理的主要特点是以顾客满意为宗旨;领导参与质量方针和目标的制定;提倡预防为主、科学管理、用数据说话等。

3.3 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和步骤概括起来叫做“一个过程,四个阶段。八个步骤,七种工具”,简称“一、四、八、七”。

(1)一个过程

所谓的一个过程,就是指企业生产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包括提出目标、组织实现、组织用人、落实组织形式、指挥协调和检查控制等。

(2)四个阶段

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为PDCA循环法。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博士把全面质量管理活动的全过程划分为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处理(Action)四个阶段。

(3)八个步骤

PDCA循环的四个阶段,可以进一步具体化为八个步骤:分析现状找出问题;分析各项影响因素;找出影响质量的主要因素;针对主要影响因素制定对策及措施;执行对策或措施;检查工作效果;总结经验修正巩固;将尚未解决的问题转入下次循环。

(4)七种工具

全面质量管理中常用的七种数理统计工具是控制图法、调查表法、排列图法、分组分析法、因果图法、直方图法和相关图法。

实践证明,PDCA循环法是解决质量问题的一个科学有效的方法。掌握应用它,能使管理工作更切合客观实际,且层次分明,有条不紊。

3 结束语

我国基本建筑总的形势良好,但就建筑工程质量而言,仍存在不少问题和隐患,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我国经济建设的步伐。因此,加强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提高建筑界专业人员的质量意识和专业技术水平,探索和研究建筑工程质量的管理和控制问题,建立企业的质量管理意识,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本文探讨了质量管理的内涵、建筑工程项目的全面质量管理思想、特点,对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过程实施全面质量管理(TQC)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研究,具体讨论了“一个过程,四个阶段。八个步骤,七种工具”的全面质量管理基本方法和步骤。

参考文献

[1]王泓领.中国工程项目管理体系探讨[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0,06:8-11+73.

[2]韩锟.工程项目管理:发展趋势与应对策略[J].建筑经济,2005,02:67-70.

成本控制的具体步骤篇(7)

一、问题的提出

2008年,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等五部委联合印发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2010年4月,五部委进一步下发三项内部控制指引,即《内部控制应用指引》《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内部控制审计指引》。根据五部委要求,这些指引自2011年1月1日起对在境内外同时上市的公司施行,自2012年1月1日起对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公司施行,并鼓励非上市大中型企业提前执行。2012年5月4日, 围绕中央企业管理提升活动,国资委启动了中央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工作,要求用两年的时间,在全部中央企业建立起规范的内部控制体系。

在此背景下,我国上市公司、非上市大型企业和中央企业纷纷依据上述规范及指引,建立适合自身业务特点和财务状况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在内控体系建设过程中,每个企业都会经历目标设定、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和监督改进等内控建设工作环节,而针对识别出的内控风险,也会设置相应的控制点进行风险管控。

一个风险控制点是否是关键控制点,不仅直接影响到该内控风险是否能够被科学、合理和有效地予以控制,而且会影响到后期内部控制评价和内部控制审计阶段的测试工作量,因此控制点的判别标准在设计内控手段、制定控制措施时至关重要。

二、风险控制点与风险关键控制点

1.风险控制点定义。风险控制点(Risk Control Point,RCP)是指:“在某一特定的内部控制管理过程中,任何一个失去控制并且不一定产生不可接受的内控风险的环节或步骤。”也就是说,风险控制点是指那些能控制风险因素的任何流程操作环节、步骤或过程。通常而言,这种控制是根据公司良好的业务规章制度、流程管理规范和岗位操作标准等而设置的。风险关键控制点是(Risk Key Control Point,RKCP)指:“一个能够预防和消除一个内控风险的影响或将其减少到可接受风险水平的控制措施。”

从定义可以看出,关键风险控制点包括两类:一类是指能够确保内控风险的影响得到有效控制的关键控制点,另一类是只能减少或者降低内控风险影响,但不能确保风险影响得到控制的关键控制点。

2. 风险关键控制点与风险控制点的区别。在企业完成内控风险的识别和分析之后,就可以确定风险关键控制点。风险关键控制点将控制因素或控制变量称为可实施的控制措施,而控制措施是指能够用于防止或消除一个内控风险影响,或将其降低到可接受水平的行动或活动。作为管理过程中的“一个环节、步骤或过程”,关键风险控制点原则上不关注企业的基础性管理,如企业文化、管理环境、流程维护、信息化建设等,这些基础性管理都应该通过必要的基础性流程进行控制,关键风险控制点更关注管理流程中的步骤。

一般的风险控制点(RCP)可以包括所有的风险问题,而风险关键控制点(RKCP)只是控制与影响目标实现有关的重大风险的影响。但必须注意的是,不应设置太多的风险关键控制点,否则对重大风险的控制就失去了重点。一般的风险控制点与完成一项工作的流程时间、成本或者质量有关,而通常与影响目标实现的风险无关(除非该控制点支持一个关键控制点)。例如,一个资金计划管理流程的执行需要在某个时点按时、准确地完成,其中对于流程执行及时性的控制可被认为是一个一般的风险控制点,而对于影响资金计划准确性目标实现所采取的风险控制措施可能就是一个风险关键控制点。

三、风险关键控制点判断树模型

在应用内控风险关键控制点(RKCP)判断树之前,应先回答两个问题:(1)如果此步骤失去控制,是否有后续步骤(如果一个数据测算步骤,一个审核步骤,一个复核步骤和一个审批步骤)是否有效控制该风险因素?如果答案是“是”,那么该步骤很可能是一个一般风险控制点(RCP)。如果答案是“否”,则问下一个问题。(2)如果此步骤失去控制,该风险因素可能会导致风险事件发生吗?如果答案是“是”,则此步骤很可能是一个风险关键控制点(RKCP)。

基于以上前提条件,根据判断树模型,我们采用以下顺序对某个步骤是否为风险关键控制点进行判断:

一是该步骤是否有风险控制措施?如果“没有”,则该步骤对于风险控制是否有必要?如果没有必要,则该步骤不涉及风险关键控制点。如果有必要,则需要对该流程步骤进行修改和调整。二是如果经第一步判断后,该步骤有风险控制措施,那么该步骤是否专门用于消除风险因素或者能够将风险因素降低至可接受风险水平?如果“是”,则可确定该步骤为风险关键控制点。如果不能消除或者降低风险因素,则需要进入第三步进行判断。三是判断风险因素的影响后果是否超过可接受水平,或者风险是否增加到不可接受的水平?如果不会超过可接受水平,则该步骤不是风险关键控制点。如果超过,则还要进入第四步进行判断。四是判断后续步骤是否可以消除或者降低风险发生的影响?如果后面步骤不能实现,则该步骤为风险关键控制点,否则该步骤即不是风险关键控制点。

通过上述四个步骤,我们对一个内控风险控制点是否为关键控制点已经可以进行科学判断,为进一步增强该判断树模型的适用性,我们可以在应用上述判断树模型进行内控风险关键控制点判别时,结合以下传统风险关键控制点判别方法一起使用,即:(1)该控制点规避高风险,与控制点相关风险如果发生,对公司的生产经营、财务信息质量和合规责任影响重大。(2)该控制点涉及关键单据及文档的审批。(3)该控制点对应的风险无其他控制点能够起到规避、防范作用。(4)该控制点涉及非常规交易的操作与审批等。

需要注意的是,在运用判断树模型时,许多因素可能导致内控风险关键控制点的错认,具体包括:(1)没有对风险后果和对该风险后果是否有必要措施加以控制进行评估。(2)在描绘业务流程图中和进行风险评估时漏掉了一个流程步骤。(3)未确认所有可能的风险因素。(4)对风险的等级进行错误划分。(5)必要控制措施没有得到充分发展或实施。(6)判断树模型的错误使用。(7)缺乏支持风险等级确认的科学依据。

综上所述,通过建立一个判断控制点属性的模型,能够让企业逻辑化思考、结构化判定内控风险控制点的类型,从而避免混淆一般控制点和关键控制点,帮助企业更有效地分配管理资源,增强风险管控能力。

(作者为国家注册管理咨询师、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国际注册内控自我评估师)

参考文献

成本控制的具体步骤篇(8)

中图分类号:F426.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7)06-0093-02

信息化的发展已非常明@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学习的方式,更改变了人们的工作方式。企业管理随着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深化,相互合作,协同办公、应用软件的应用已深入人心,信息的交流和互换更加透明、开放、快捷,且对现代办公提出了更全新的需求,随时随地的移动办公更是演变成为一种社会化的刚性需求。而路桥施工企业大都是在野外施工,施工地点较偏僻,工作场所流动性大,不固定,施工面广线长。企业所管理的各公司、各项目、各部门文件、资料等信息的上传下达速度相对较慢,企业管理难度大。而办公OA工作流系统正是路桥施工企业协同办公应用软件的核心,他的使用可以推动企业更加高效、稳健、规范的运营,能大力提高工作企业的执行力和准确度。

1 OA系统运行操作管理

Office Anywhere 工作流系统简称为OA工作流系统,OA系统中的公文称为电子公文,电子公文与纸质文件在企业范围内具有同等效力。各部门、各项目可以将电子公文作为企业内部事务办理的依据。

企业员工应熟练掌握OA系统的操作方法,OA系统在实际业务使用时,应遵守下面规定:

(1)通过OA系统的信息,发起的协同,OA使用人员视同知晓,应及时登录系统获取办公信息,处理相关业务。

(2)应保证通过OA系统、流转的信息和文件内容完整准确,并对所的内容负责。

(3)应保证OA系统处理办公业务的响应时间,但凡在网上公文处理流程所涉及到的工作人员,在处理文件的时间原则上不超过2个工作日,如有请假、培训、出差等特殊原因离开时,须通过OA流程系统中委托工作中指定相关人员代为办理。

(4)OA系统用户登陆密码应经常更换修改,并严守秘密,以防止他人存心或不小心对流程系统数据库获取相关重要信息,滥发电子邮件、短信、恶意增删资料或干扰公司公文、资料信息的正常运转。

2 工作流的原理

Office Anywhere工作流系统简称为OA工作流系统,何为工作流,简单地说就是把一项工作有计划地分解为多个分步骤,由多人各付其责协同来完成这项工作,犹如我们比较熟悉的工厂流水作业生产服装的。上一个环节完成,再进行下一个环节……所以各个环节的协作性、时效性显得尤为重要。OA工作流系统由表单和流程两个重要元素构成。(1)表单:是与公司工作有关的数据的载体,类似于我们传统工作中的纸质版工作单,纸质工作单上的手写数据通过表单上的各类实际控件使其正常运转执行;在表单以外相关位置,通常可以通过上传附件,传送一些相关数据和信息资料,以便于更好地完成工作流程。(2)流程是工作过程和环节的描述,流程中由工作的多个步骤组成,每一步骤由系统管理员按事先指定的经办人填写指定的表单控件内容,参与的各指定人员都不能跨越这个权限,体现了一种制度和规范。工作流就是多人有计划地按指定步骤协同完成一项工作,各参与经办的人员按顺序依次填写同一张表单,或者在同一表单上填写相关会签意见,传送一些附件内容,在企业日常工作流设置中,不同步骤的主办人对有无上传附件的权限,都可以单独进行设置。

2.1 表单设计

(1)表单分类:进入系统管理工作流工作流设置分类设置,新建表单分类。表单分类更方便表单的管理,也方便了表单的查找,同时,根据表单分类的所归属的部门,实现设计表单分类依照部门独立管理的目的。

(2)表单设计:表单基本样式设计可以使用office的word工具,同时也可以使用网页工具制作提前把设计好的表单基本样式做好,制作完成后的表单样式按步骤导入系统中,可以也用Office自带的Word设计样式做好后直接复制,粘贴到表单智能设计器中,最后按需在相应位置添加表单控件即可。

2.2 流程设计

(1)流程分类:进入系统管理工作流设置分类设置,设立流程分类。流程的分类更便于流程的实际管理。不同性质的各种流程依据类别放在不同分类下,实际工作中方便了流程的精确查找。同时依据流程所属部门分类的不同,实现了流程分类按所属部门进行独立管理的目的。

(2)设计流程:用于设计流程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3)流程管理Office Anywhere 2013工作流采用全新的设计流程向导模式,可以使工作流设计过程简化,同时将流程定义的相关操作统一在同一页面,用户可以一目了然。进入OA系统系统管理工作流设置设计流程,就可以对各流程进行定义和管理。

2.3 流程设计器

(1)流程设计器用来设计流程的步骤走向,是流程最重要的操作。流程设计器提供了两种显示方式分别为图形视图和列表视图。

(2)流程的类型。流程分为两种类型:固定流程和自由流程:

固定流程:顾名思义为固定步骤组成,通常由流程设计人员(管理员或其它指定人员)事先定义好,用户在使用中必须按照事先定义好的步骤进行转交,每个步骤由具体哪些人办理都是原来事先做好的。参与办理流程管理环节的人员决不能超越自己的权限办理。

自由流程没有必要事先定义流程步骤,只需按指定流程发起权限,有流程发起的用户就可以建立相关流程的工作,用户自己主观的判断进行流程的转交,包括下一个步骤由谁来办理,可以具体填写哪些基本内容,都是在流程转交时设置的,而并不是事先定义好的。

固定流程中每一步骤经办权限、可写字段都需要事先指定,还要指定下一步骤以及转入转出条件等信息。固定流程的第一个步骤(序号必须为1),前面设定的具有经办权限的用户,才有权限新建该流程的实际工作,通常在工作流新建工作页面才能看到相关流程;自由流程不需步骤设置,流程发起权限需要设定好。应该特别注意的是:如果找不到新建工作,固定流程的类型,就是第一步骤的经办权限设置的不合适或没有设置,或第一位步骤的序号不是1;类型的另一种自由流程,就是由于流程发起权限没设置好。

通过工作流下工作查询都可以进行查询执行中的工作和已完成工作,但首先是对流程查询有权限的用户和有需要工作查询的菜单权限的用户,系统默认的所用户都可以在过工作流下工作查询页面查询自己办理过的工作。

任何流程可以由流程管理人员指定管理人员、监控人员、查询人员。工作流下管理人员有工作查询和工作监控页面的用户,可以对管理的工作进行结束和删除操作,在工作流下的工作监控那一页面可以对监控的工作进行转交、委托操作、查询人员和监控人员都可以查询该流程全部工作。特别就应注意:管理人员和监控人员在工作监控页面只可以监控执行的工作,对于管理流程权限(权限类型包括:管理、监控、查询、编辑、点评),OA系统管理人员必须设计流程下的管理权限中去设置。

3 OA系统设计原则

3.1 实用性原则

系统以用户(如系统管理员、各公司、各部门、各项目等)所需为目标,用户使用方便,工作准确度、专业性、工作效率提高为原则。

3.2 易用性原则

结构使用户不必安装客户端就可以使用系统,受客户端以及不受地域限制,免除了非专业人员尤其是普通员工安装系统与高效、实时工作的困难。

3.3 先进性原则

本流程系统设计能满足企业内部办公的广泛需求。在充分应用现有成熟的软件开发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为企业用户提供高性能的系统。

3.4 安全性原则

系统设计过程中对安全机制充分考虑,加强了操作权限的设置与管理。采取对权限多级限制,确保系统稳定、安全可靠。

3.5 实时性原则

在系统中的所有数据都一律采用实时处理方式,例如消息的传递、投票管理、日程的安排,、考勤的统计等,确保了数据的有效性和及时性。

3.6 经济实用性原则

整个系统的建立充分考虑到实际业务操作的实用性和响应速度。前台操作直接应对用户,快速处理,及时响应。后台管理系统能对大量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时,充分分析考虑系统的响应速度。在设计系统时,尽量利用已有的设备,僻免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浪费。

4 OA流程O计中应注意问题

(1)word设计表单复制粘贴到智能设计器表格变宽的解决办法:在word中将表格固定列宽,再粘贴到智能设计器。

(2)在表格的单元格中,可以用键盘移动光标,用Backspace键删除控件前的多余空格。

(3)可以选中控件,点(居中)键,可以使控件位于表格中央。

(4)如果设计人员想要改变表单样式,则可以把新的表单先拷贝到原表单上方,把原来的控件拖动到新表单合适的位置(但必须保持原控件顺序,由上到下,由左到右排序原则)。

(5)应特别注意特殊的控件,文字格式设置中,当打印表单时,控件所处的位置,显示的是实际输入的文字,对文字格式如果不够满意的话,重新设计表格通常费时费力。解决此问题有一个小技巧。具体操作:可以在word中随便输入几个字.如:“正确”,字体的格式设置好。复制粘贴到表单设计器的控件哪边;然后把控件拖放到“正 确”这几个字的中间,再删除这几个字,这样最后打印时,控件所输入的文字就会和所设定好的格式相同了。

(6)请勿将设置好控件的表单拷贝回Word或网页设计工具再编辑,这样,控件的属性信息可能会丢失。

(7)修改已经在使用的表单时,控件顺序应该保持原顺序,按从上到下,从左至右排序,否则表单将无法与历史数据对应。

(8)控件名称不能含有空格,也最好不要使用标点符号。

(9)同类控件不建议使用复制粘贴的方法快速添加,最好一个一个添加。表单设计时控件名称绝对不能重复。

(10)在各种流程设计开发时,每个步骤的经办权限都要设置好,尤其是该流程的发起权限是由第一步骤的经办权限控制的,没有该步骤经办权限的用户在新建工作中根本无法看到这个流程的。流程设计人员可按部门、人员、角色进行选择,可以只设定其中的一项或多项,流程系统在流转时经办人的选择时,会按这三项的并集选择。

参考文献

[1]薛海棠.2013版OA6.0通达OA工作流程使用详解 通达信科Office Anywhere,2013.

[2]梁育燕.关于应用OA系统来提升企业管理效率的思考[J].商场现代化,2012(22):55-56.

[3]万亦明.0A系统在政府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探究[J].建筑界,2013(14):62-63.

[4]韩友君.关于OA系统的应用方案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25):79.

成本控制的具体步骤篇(9)

我院自1999年起,开始在辽宁省内招生数控专业的学生,积极进行数控加工技术教学模式的改革及数控加工仿真系统在数控教学与鉴定中的应用研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和鉴定效果,我院已经荣获辽宁省先进的数控实习基地。每年有40%优秀的毕业被分配到中航军品企业为航空企业当前紧缺的数控操作工人的培养作出有目共睹的贡献。

1 宇龙数控仿真软件介绍

1.1 自动检测、具体指出错误原因的功能功能

宇龙软件《数控加工仿真系统》是一个应用虚拟现实技术于数控加工操作技能培训和考核的仿真软件。由于仿真软件不存在安全问题,学员可以大胆地、独立地进行学习和练习。本软件中不仅具有对学员编制的数控程序进行,还具有在真实设备上无法实现的三维测量功能。这些功能使得学生可以进行自我学习,自我检测加工零件几何形状的精度,大大降低了教师的工作强度。

1.2 互动教学功能

使得教师既可以以广播的方式在每个学生的屏幕上演示其教学内容。教师也可以在自己屏幕上看到每个学生的操作情况,实时了解教学情况。许多教师在数控理论课程中也使用本仿真软件,使得课堂的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更加具体,教学效果明显得到提高。数控加工技能操作考试不仅重视最后的结果,更重视操作的过程。考试功能不仅记录了考试的最后结果,还把整个操作过程完整记录下来。通过回放功能可以察看考试的操作全过程。

1.3 工件的自动测量功能

该功能能够对仿真软件上加工完成后的工件进行完全自动的、智能化的测量。如果事先设定了评分规则,就可以进行全自动的评分。在每次的技能鉴定中心进行的数控操作工考试中,数控机床操作的仿真考试中已经实现了完全自动评分。这项全自动评分功能,使得数控仿真操作考试完全不需要数控专业人员的介入。

1.4 加工运行全环境仿真

仿真数控程序的自动运行和MDI运行模式;三维工件的实时切削,刀具轨迹的三维显示;提供刀具补偿、坐标系设置等系统参数的设定。

1.5 全面的碰撞检测

手动、自动加工等模式下的实时碰撞检测,包括刀柄刀具与夹具、压板、机床等碰撞,也包括机床行程越界及主轴不转时刀柄刀具与工件等的碰撞。

1.6 数控程序处理

能够导入手工编制的文本格式数控程序,还能够直接通过面板手工编辑、输入、输出数控程序。

1.7 考试记录回放

宇龙仿真系统还具有记录考试操作全过程和考试结果的功能以及多种回放方式。

2 宇龙数控仿真软件的典型零件加工

下面通过一个铣床中级工的典型零件加工来反映数控仿真加工在教学与鉴定中的应用

(如图1所示)。

图1

仿真加工步骤如下:

步骤1:机床、数控系统的选择。

步骤2:设置毛坯。

步骤3:开起数控系统,回零定义机床坐标原点。

步骤4:毛坯装夹面板选择适当的夹具与装夹方案。

步骤5:切削刀具的选择。

步骤6: 进行对刀操作。

步骤7:加载NC代码。

步骤8:进行自动加工完成零件的仿真过程。

步骤9:互动教学交卷。

步骤10:考试结果查询如图2。

图2

3 结语

宇龙仿真软件具备对数控机床操作全过程和加(下转第188页)(上接第178页)工运行全环境仿真的功能。可以进行数控编程的教学与技能鉴定,能够完成整个加工操作过程的教学。这不仅提高了考试评分工作的效率,更重要的是保证了数控操作工社会化考试评分的一致性和正确性,也大大降低了鉴定成本。从而可以加快当前紧缺数控加工操作工的培训速度。

【参考文献】

成本控制的具体步骤篇(10)

引言

数控设备使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机电一体化产品,其技术先进、结构复杂、价格昂贵,在各行各业的生产上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数控机床参数用于调整机床功能,是机床厂家根据机床特点设定的,决定数控机床的功能和控制精度,是保证数控机床正常工作的关键,一旦参数丢失或误改动,容易使机床的某些功能不能实现或系统混乱甚至瘫痪,如轴补偿数据,是根据每台机床的实际情况确定的,即便是同厂家、同型号的两台机床,也是不一样的,一旦丢失,就需要用激光干涉仪重新进行检测、补偿,需要大量时间和精力,给工作带来很大的不便。所以在数控机床安装调试完毕或进行重大调整后,进行正确、完整、有效的参数备份是非常必要的。

1、参数恢复的方法

一般情况下,当参数发生改变和丢失时可以采用以下两种方式进行参数的恢复。

1.1根据故障现象进行正确的参数设置

这种方法适合处理许多常见的机床故障,例如主轴准停位置的调整,机床原点位置的调整,补偿反向间隙,螺距补偿参数设置等等。但是由于数控系统的参数数量非常相当庞大,当参数大范围丢失和改变时,最好借助于参数的备份与回装完成参数的恢复任务,这样既简单又可以保证准确性。

1.2利用机床的备份数据进行参数的下载和恢复

利用机床的备份数据进行恢复方法简单易行,效率高,可靠性高,是进行参数恢复的主要手段。下面着重介绍针对不同数控系统数据备份的方法和步骤。

2、常见数控系统参数备份和参数恢复的方法与步骤

2.1SINUMERIK 802D SL的参数备份与回装

SINUMERIK 802D SL的参数可以在系统内部备份,也可在CF卡上备份,或在计算机硬盘上备份。在机床调试完毕后,应备份以下数据:

机床数据(文本格式)/螺距误差补偿(文本格式)/刀具数据(文本格式)

开机调试存档(NC/PLC)包括NC、PLC、驱动器的所用数据

开机调试存档(HMI)包括语言、在线帮助、用户开机画面

PLC-项目包括PLC备份及用户报警文本

2.1.1数据内部备份

802Dsl配备了闪存和静态存储器(由高能电容维持信息)。数据的内部备份可以通过“数据存储”软菜单键实现。但是内部备份的数据不包括PLC应用程序和用户报警文本,PLC应用程序和报警文本均直接存储在闪存内。“内部数据备份”是将静态存储器中所有生效数据存储到闪存中。

802Dsl在上电自检时,对静态存储器的进行检测,如果存储器掉电,则系统会自动将闪存内存储的数据复制到静态存储器中,并且会有提示报警:04062-存储数据已经加载.

2.1.2存储到CF卡上

在CF卡上备份数据只需在802D SL 操作:选中需要备份的数据,用软菜单键[复制]后,进入[客户CF卡]菜单,用[粘贴]键即可将备份文件复制到CF卡上。

2.1.3存储到外部计算机硬盘上

首先利用准备好的“802Dsl调试电缆”将计算机和802Dsl的COM1 连接起来:从WINDOWS的“开始”中找到通讯工具软件RCS,并启动:在Control 802D中找到需要备份的文件后,用鼠标将其拖到计算机的目录下即可。

2.2SINUMERIK 840D系统的参数备份与恢复

SINUMERIK 840D系统本身的硬件配置也不近相同,对于MMC103、PCU50和PCU70来说,可以选择硬盘备份、软盘备份、NC卡备份和数据外部备份等多种数据备份形式,而对于PCU20及以下配置则由于本身没有硬盘不能选择硬盘备份。下面主要介绍常用的硬盘备份,硬盘备份还可以分为系列备份和分区备份两种类型。

2.2.1系列备份与数据查看

在840D主界面中有6个分区,数据管理功能的各种操作主要位于Service区。通过用户扩展键,可以打开系列备份的对话框,其具体步骤如下:

数据备份后,需要进行数据查看,以确定数据备份的内容是否正确。具体步骤如下:

2.2.2分区备份与数据查看

分区备份只能针对NC数据进行备份,备份后的文件可以进行编辑。备份的步骤如下:

备份成功后,查看步骤如系列备份查看方法相似,不再累述。

2.2.3系列备份与分区备份的区别

系列备份可以针对NC/PLC以及MMC/PCU中的文件,且所备份的文件类型为*.ARC.该备份文件不能进行编辑,而且当数据回装时,只能针对相同版本的数据进行回装。

分区备份只能针对NC中的文件进行备份,所备份的文件类型为:*.INI。该备份文件可以进行编辑、修改、保存,且不同版本的系统也可以进行回装,如对丝杠螺距误差补偿单个文件的传输,则能够节省时间,提高效率。

2.2.4数据的回装

在数据回装时,需要先装NC数据,再装PLC数据,否则可能会引起出错报警。

(1)系列备份数据回装步骤:

(2)分区备份数据回装

进行分区备份数据回装时,需要进行两步工作,首先选择备份数据所在的文件夹,然后选择需要回装的文件。具体步骤如下:

2.3Fanuc i系统的参数备份与回装

对于Fanuc i系统可以使用CF卡进行数据传输,也可以使用RS232接口进行数据传输。

2.3.1数据备份方法与步骤

(1)将PC机或CF卡与数控机床连接好,如果使用CF卡,在Setting画面I/O通道一项中设定I/O=4。如果使用RS232接口则根据硬件连接情况设定I/O=0或I/O=1。

(2)计算机侧装好相应的通讯软件,例如DNC软件或PC IN软件,并起动该软件。

(3)在系统侧选择EDIT模式,并通过参数设定输出代码(ISO或EIA)

(4)按下功能键SYSTEM,按软键PARAM,按操作软件,按操作扩展键,再按软件输出,按下软件ALL,然后按执行。备份数据将按照已设置好的格式输出。

2.3.2数据回装方法与步骤

(1)系统侧选择编辑模式,并在SETTING画面中,将PWE值改为1,这时机床会出现P/S100报警,这并不影响数据传输。

(2)为了确保安全,需要按下系统急停按钮。

(3)按下功能键SYSTEM,按软键PARAM,按软键操作,按操作扩展键,再按软件INPUT,然后按执行。当画面右下脚的INPUT字样消失时,说明参数输入完成。

(4)在回到SETTING界面中,将PWE改为0,重新启动系统。报警消失,参数传输过程结束。

从以上的阐述可以看出,对于不同的数控系统其参数备份方式是不同的,即使都为SIEMENS的数控系统,SINUMERIKE 802D SL系统和SINUMERIKE 840D系统的参数备份方式也相差很大,FANUNC 0系统还要手动输入900号以后的特殊参数。所以针对不同的数控系统,在进行参数备份前,最好先查阅其调试手册或维修说明书,保证所备份参数完整、正确、效性。

3、结论

本文根据数控维修过程中的实践经验,系统分析了在数控机床中常见的参数丢失的原因和恢复方法并归纳总结了几种常见数控系统的参数备份与回装的步骤。虽然这些方法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但是在具体到某个机床的某个故障时,还是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掌握运用,希望本文介绍的方法可以为数控设备维修工作的初学者提供一点参考。

参考文献

[1]SINUMERIK 802D SL简明安装调试指南.西门子自动化,2008,5.

上一篇: 社会治理的对象 下一篇: 欧姆定律特征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