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价专业技术总结汇总十篇

时间:2022-09-20 09:59:19

造价专业技术总结

造价专业技术总结篇(1)

    我叫xxx,2009年参加工作至今,一直从事工程造价工作,下面就我任职以来的工作做一次全面总结:  

一、政治思想学习方面 

  在政治上,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参加各项政治活动,认真学习贯彻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党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时刻保持大局意识和组织观念,工作上以事业为重,不计个人得失,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志。在工作中吃苦耐劳,积极主动,作风踏实,勤于思考,讲求效率,始终保持较强的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积极为房地产、建筑事业的发展奉献自己应有的力量。 

   在学习上,自参加工作以来我一直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对待自己的工作,尽管工作条件很艰苦,但对我们年轻人来说,也不失为一次锻炼自我,挑战自我的机遇。理论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更应该还原到生活。在这样的一个环境,还有许多值得我们来发现的好东西,值得我们来深究学习的地方。我时刻牢记要在工作中不断地学习,将理论与实际的工作很好的结合在一起。在工作中不断地改变自我,适时地对自己提出不同的要求,在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提升自身工作能力的同时,在工作中不断地学习,也在工作中逐渐的成长。 

二、专业技术业务工作方面

  本人参加工作以来,积极适应本职工作的需要,努力学习工程造价相关专业知识和岗位技能,不断创新总结,通过自己的努力以及单位领导和同事们的帮助,能够扎实有效地胜任日常业务管理工作,做到兢兢业业,圆满完成领导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从不为自己的私事影响正常工作,积极参加公司组织的各项活动。现就参加工作的情况总结如下:   

造价专业技术总结篇(2)

关键词:高职;工程造价;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3-0251-02

在我国,高职教育是本科教育的有效补充和完善,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旨在培养实用型技能人才。工程造价专业突出了实践性和技能性。工程造价专业核心课程与其他专业课程相比有其自身的教学特点,也决定了它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有其自身的规律。作为工程造价的核心课程,建筑工程计量计价、钢筋平法识图、计算机软件电算等课程,其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直接决定了能否培养出合格的应用型技能人才。为此,本文结合教学实践,探索和总结了工程造价专业课程的新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一、高职教育工程造价专业核心专业课程教学现状

(一)工程造价专业核心课程教学特点

工程造价是工程管理学科的一门分支专业,与其他工程学科相同,造价专业由工程实践总结和发展而来。因此,工程造价的教与学都离不开实践,具有实践性。其次是时效性。随着市场经济日趋成熟,市场环境瞬息万变,影响工程造价的因素很多,价格因素、政策因素、经济环境因素等,这些都会影响工程造价专业的时效规则和标准。因此,与数理科学、自然科学相对不变的理论方法相比,工程造价专业更强调其时效性,这就要求教师与学生要与时俱进,不断学习和更新业务知识。再次是综合性。工程造价结合了工程技术、管理以及财务等相关学科专业。工程实践也证明,优秀的造价人员应扎实地掌握工程技术、项目管理以及财务审计等相关知识技能。最后是系统性。工程造价有其自身系统、完整的知识理论体系。据了解,我国工程造价管理自1949年至今,已经历了60多年的发展和变革,造价理论日趋完善和成熟,随着我国WTO入市和清单计价法的发展,造价理论和计价方法已逐步c世界接轨,更突出其系统性。

(二)工程造价专业核心课程教学现状

国务院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职业教育加快了发展的步伐,取得了丰硕的教学成果和良好的社会效益。工程造价专业教育在蓬勃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和弊端。工程科学的日益复杂化、抽象化,传统的教学方法已越来越不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目前教学实践中仍普遍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老师台上讲,学生台下听。教学过程中理论脱离实际、实践环节不足、教学硬件设施配套滞后等也严重影响着教育教学效果。因此,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必要探索一套可操作、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二、工程造价核心专业教学模式探索

(一)理论联系实际,突出实际工程

工程造价专业的实践性就决定了其教学环节不能脱离实际、纸上谈兵。案例一:在介绍有梁板工程量计算中,按理论算法应区分不同板厚、梁高、端板、中间板等情况对梁板进行逐个划分、计算及汇总。对于肋梁数量较多的有梁板,精确手算会造成庞大的工作量,稍有失误其误差即接近甚至大于粗算误差。如果照本宣科、不求务实地向学生灌输机械式的算法,不但脱离实际,也会使学生缺乏对知识灵活运用和变通的能力。因此,不妨让学生自己去探索简化粗算的方法,这与精确量对比,不仅能够优化计算方法,还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案例二:在预算造价中,钢筋计算既是重点更是难点。传统课堂上讲解钢筋,老师讲解时费时费力,学生理解更是盲人摸象、雾里看花。单从平法图集中的抽象化构造图中学习,学生很难把握钢筋工程的要点。传统的教学效果在钢筋教学课程中显得捉襟见肘。但如果让学生携带图集、画笔去施工现场或者钢筋模型处去实地观察描绘,则会大大提高他们对钢筋的认识和理解,真正达到“百闻不如一见”的教学效果。为此,我们提出模拟实际招投标情形,以项目为依据,以规范为准绳,让学生以小组方式分为招投标单位,根据实际的施工图纸和施工组织设计通过互动交流、网上查阅资料、分析讨论工程项目特点的方式,自行编制投招标清单及投标报价,教师在整个环节中仅起启发和引导的作用。通过分析标书、竞争报价,使得学生对算量组价、报价技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同时提高了他们主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探索激励机制和提高竞争意识

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应用型技能人才,各种职业技能竞赛是对学生技能水平和教师教学水平的良好测验。因此,在校内可以积极组织各类班级、系部级技能比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形成你争我赶、齐头并进的良好氛围。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备赛过程中巩固技能知识,锻炼团队协作能力;在比赛中能够体现出自己的价值,展示出自己的风采;在比赛后还能够认真总结参赛经验。通过这种竞争的方式,让学生真正认识到技能的重要性,以加强他们提高自我的动力和欲望。

(三)重视信息化教学和计算机电算化应用

随着信息技术和软件技术的快速发展,目前计算机辅助技术在工程项目的建筑结构设计、施工进度控制、造价文件编制和管理中都得到普遍采用。因此,掌握软件操作技术就成为造价专业学生必备的技能之一。软件操作技术系统、抽象、实操性强,在保证上机操作时间的同时还应组织各种教学活动,来帮助学生提高实践能力。近几年,建筑BIM技术即建筑信息模型迅速发展,它是以建筑工程项目的各项相关信息数据作为模型的基础,进行建筑模型的建立,通过数字信息仿真模拟建筑物所具有的真实信息。因此,应让学生在校期间就积极地接触和学习BIM技术,如将BIM建模技术与毕业设计相结合,能够使毕业设计的内容更加新颖、形式更具创造力。

三、结语

高职教育倾向于实用性和技能性,而工程造价专业正是由工程实践发展总结而来的一门学科。根据不同的课程采用不同的教育教学方法,见表1,随着高职院校造价管理专业教学方法和内容的不断充实丰富,更应灵活应用教学技巧,尝试新型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对职业技能的综合应用能力以及对事物问题的独立思考能力,以使我们的教学过程与工程理论发展相一致,培养出合格的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王小爱.浅谈高职工程造价教学现状及治理对策[J].科技创新导报,2014,(12)143.

造价专业技术总结篇(3)

中图分类号: TU723.3 文献标识码: A

目前,在我国高校工程造价人才的培养中,存在诸如缺乏系统的教材体系、能力培养与课程配置不合理等问题。本文在广东地区工程造价专业人才的市场需求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我院2012级工程造价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总结出应用型工程造价本科人才的培养要点,以期为工程造价专业的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1市场需求

1.1企业岗位设置

工程造价行业是建筑业的子行业之一,同时又与房地产业、市政公用业和勘察设计业紧密相关。无论是建筑施工企业,还是房地产企业、市政公用设施类企业、勘察设计单位等,都设有工程造价岗位。

1.2从业人员结构

目前,工程造价岗位主要有注册造价工程师(高级技术岗)和造价员(辅助技术岗)两类岗位。在对施工类企业的招聘及应聘状况进行调查发现,需求最多的是造价工程师,其次是造价员、项目经理、造价技术负责人等职位。

2 能力要求

2.1 综合能力

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应是具备工程知识、经济和管理知识与实践经验的高素质的复合型专业人才, 能熟练地运用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 从事投资工程项目的全过程工程管理与造价管理。如项目的决策、工程造价的确定与控制、项目管理与合同管理、项目的可行性研究, 并且能对各种造价进行技术和经济方面的有关分析, 提出有关合理化和理论化建议。

2.2 实际应用能力

工程造价是运用科学、技术原理和经济及法律等管理手段, 解决工程建设活动中的工程造价的确定与控制、技术与经济、经营与管理等实际问题, 从而提高投资效益和经济效益。

3 人才培养方案分析

表1为我院提出的工程造价专业2012级本科人才培养的初步方案。

表1 2012级工程造价专业本科教学进程计划表

课程平台 课程名称 课时比重

工程技术平台 土木工程材料74、土木工程制图80+、建筑力学30、房屋建筑学64+、土木工程测量42+、建筑结构构造52、建筑设备识图与安装技术74、土木工程施工74+、施工组织与计划64 40.74%

工程经济平台 工程经济学64、会计学60、工程财务管理56、工程风险与保险44 16.47%

工程管理平台 管理学56、建设工程项目管理60+、工程造价控制与管理60、工程咨询概论30 15.15%

工程法律平台 土木工程法规30、招投标与合同管理60+ 6.62%

专业方向平台 工程估价68、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64+、安装工程计量与计价56+、房地产估价42、工程造价软件与信息管理56 21.02%

选修课平台 建设工程项目投融资、工程造价国际惯例、建设工程项目审计、产学结合项目训练、土木工程鉴赏、建筑CAD、房地产经营与管理、绿色建筑、物业管理、专业技术规范、建筑工程质量事故分析与处理、工程造价专业英语、道路工程 —

技能考证 CAD中级考证、造价员考证、施工员考证、资料员考证、材料员考证、监理员考证 —

注:标有+ 号的课程另有安排与其教学内容对应的课程设计或实习实践。

从表1可以看出,技术平台课程课时占培养计划专业课程课时总数的40.74%,专业平台课程课时占培养计划专业课程课时总数的21.02%,经济平台、管理平台与法律平台的百分比则相对较低。我院这种课程设置与其工程造价专业强调工科背景、专业技能方面突出上手快的应用性人才培养的定位密切相关。此外,我院培养计划中还设置了《建设工程项目投融资》、《建设工程项目审计》和《工程造价国际惯例》等专业选修课, 力图通过此类课程的学习开阔学生视野, 培养学生全面造价管理理念和从国际视角看问题的能力。

4 培养方案的优化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定位于培养面向生产和管理第一线的人才。就工程造价专业来说,一方面要着眼于工程造价专业基本能力的要求,以确保毕业生能在就业市场中保持优势;另一方面也要考虑培养执业能力的要求,兼顾个人专业发展能力的知识积淀。

结合实际对照造价工程师能力结构标准, 造价工程师在工程实务中主要涉及清单编制、制定招标文件、工程计价与分析、合同签订和管理、定额管理、项目索赔和合同纠纷仲裁等综合性和技术性很强的业务,需要有较为全面的专业视野,在工程造价业务相关领域的很多问题都需要用到经济平台、管理平台与法律平台课程的知识加以解决,比较强调中观或宏观上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目前大多数院校着重强调微观层次实务技能的培养与操作,即建筑和安装工程计量与计价,但这仅仅是施工阶段前后的工程造价确定与控制。自从造价师执业资格制度实施以来,一直强调全过程造价的确定与控制,因此,应用型工程造价人才的专业培养方案中,可以通过增设课程设计环节引导学生丰富毕业设计选题内容,强化学生全过程造价控制的意识,拓展学生实践经验。

此外,要善于依托行业办专业,了解企业实际需求,建立校企合作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其核心是企业参与学校的人才培养过程,学生的学习场所从学校课堂延伸至企业现场,使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从而有效地实现学生的学习目标和职业目标。

参考文献

造价专业技术总结篇(4)

罗福凯教授2001年提出了要素资本理论,他认为只有资本才能为企业创造价值,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等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也只有通过技术资本才能够实现。在目前知识经济和信息技术普及的时代,企业不仅要依靠机器设备、货币资本、人力资源等实现收益,更要依靠信息、技术、知识等资本创造价值。前三项与传统的人、财、物三大生产要素相类似,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在质与量上有了较为明显的变化。“技术”,指生产中的技能、技巧,与机器设备和相关的理论知识不同,是企业内部的技术员工生产劳动的产物,在企业内部主要包括专利、专有技术、软件和新开发的产品等,技术逐渐取代成本成为企业的核心要素。

一、文献述评

1.高新技术企业技术资本

我国2008年了《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对高新技术企业进行了界定。由于获得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可以享受税收优惠、经费支持、财政拨款等政策扶持,因此国家也对高新技术企业在研发水平、研发人员数量、高新技术产品收入等方面做出了具体的规定。

对于技术及相关问题的研究,国内外学者多集中于技术创新、技术进步等领域。尽管技术作为经济增长和企业发展的主要推动因素已经得到了全世界的认可,但Ellen和Edward于2009年和2010年才真正提出了技术资本的概念,从宏观角度探讨了技术资本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性。罗福凯(2004)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要素资本理论,认为企业要素资本除了传统的人、财、物外,还有技术、知识和信息。对技术资本的研究也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他认为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生产要素,与机器设备和相关的理论知识不同,是生产中的技能、技巧以及企业内部的技术员工生产劳动的产物,主要包括专利、专有(专用)技术、软件和新的生产工艺等。技术的载体可以是科技含量高的人工制品、人工文件,以及人的特别行为,他们被公司购买后,或者企业自主研发测试成功后就形成了企业的技术资本,同时,只有技术资本与企业其他的生产要素合理配置、共同作用才能发挥最大的效用。

2.技术资本与企业价值关系

国内外很多学者以研发支出(R&D)为重点,研究其与企业价值之间的关系,认为R&D与企业价值(企业绩效或股价)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Gamer,Namand0ttot(2002)研究认为R&D支出是影响企业价值的重要因素,且技术更新频率越快,影响效果越显著。Lev和Chung(2001)运用实证研究方法,以韩国企业为研究对象,研究了R&D投入与企业价值的关系,研发发现,每增加一单位的R&D投资可以为企业带来约2.5倍的成长价值,并且对企业绩效会有持续2年-4年的积极影响。还有很多学者Ballester(2003)、Darrough和Ye(2007)等以美国资本市场数据从不同角度实证研究了R&D投入与企业股价、股票收益率等之间的相关性。与国外学者直接从研发支出资本化研究不同,我国于2006年新颁布的会计准则首次允许企业研发支出“有条件资本化”,并且对研发支出的信息披露提出了规范化的要求。程小可等(2007)研究了研发支出资本化后与企业价值的相关性,发现R&D投入对企业价值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李远勤(2011)在研究R&D与企业价值相关性时将大股东控制作为调节变量,研究发现股权制衡度具有显著正向调节作用,而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具有显著负向调节作用。

此外,也有学者研究发现研发支出对当期企业价值无显著相关性,R&D的投入与产出存在时效性。马嘉应对中国台湾地区研发支出的价值创造进行了研发,发现企业R&D在投入的第一年与股东报酬率显著正相关,但在投入之后的第二年和第三年与股东报酬率之间的相关性不显著。也有学者认为研发支出具有滞后性,其投入的影响效果在以后期间才开始体现。罗婷,朱青和李丹(2009)选取2002-2006年上市公司,研究表明企业研发支出与当期股价变动不存在相关关系,与滞后一期股价变动呈显著正向关系。

技术资本与企业价值的关系及作用机理得到较多学者的关注,周江(2005)探究了技术资本促使高新技术企业价值增值的作用机理,他认为主要有常规增长、超常规增长和持续增长三种模式。对于高新技术企业而言,只有其技术的研发达到一定的规模、具有技术资本化组织保障和完善的技术中介市场,企业才能通过市场机制将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为资本从而为企业创造价值。徐秀梅(2015)在进行技术资本影响企业价值的机理分析中指出,在企业总资本保持不变时,企业价值取决于技术资本的生成和运营状况,主要是因为技术资本能够提高企业获取行业及内部超额收益的能力,此外,技术的转化时间、转化投入、转化风险等与企业价值也存在一定的动态函数关系。

二、研究设计

1.研究假设

技术是高新技术企业的核心资本,是保持企业竞争力的根本要素,面对日趋激烈的竞争环境,企业只有不断发挥技术的独特性、不以模仿性等特点,才能创造强大的产能实现企业价值的创造。高新技术企业技术资本提升企业价值主要有以下四种路径:第一,技术资本通过垄断为企业带来超额收益。高新技术企业研发出新技术或新产品,在一定时期内享有该产品的垄断权,使企业短时间内获得超额收益,同时如果存在转移成本,企业可以延长获取超额收益的时间。除了企业获得超额收益外,技术资本还可以促使行业超额收益的实现,从而促使企业价值的提升。McFarlan(1984)认为,技术资本通过构建行业进入壁垒,提高转换成本等为企业创造价值。核心技术不仅可以提高本企业产品的产能,还可以通过扩散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技术发展,使行业的整体技术水平得到提高。第二,技术资本可以通过降低生产成本促使企业实现价值增值。徐秀梅(2015)认为,对于高新技术企业而言,技术资本的积累及运营效率的差异是不同企业价值差异的原因之一。极少数的高新技术企业不重视技术资本,但是有的更注重技术的研发及引进,有的更注重技术积累升级。通过积累技术资本实现技术及产品的改造,可以降低成本,从而为企业创造价值。第三,技术资本通过资本市场实现企业价值增值。高新技术企业的技术资本拥有量相对较高,其可以通过技术资本投资入股等形式实现收购、兼并,使企业资源得到优化配置;也可借助风险投资进入资本市场,借助技术资本的高杠杆使企业价值迅速提升。第四,通过形成核心竞争力为企业创造稳定价值。高新技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是技术资本,如果企业只单纯依靠一种产品获得短暂的价值,当产品被市场所淘汰时必会带来企业的灭亡。技术资本不仅通过产品或服务实现价值,更依附于其他要素资本,并促使知识资本、人力资本等的替换或升级,构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

人均企业价值衡量企业的经营效率,是衡量企业生产力高低的重要指标,企业价值大,不一定效率就高,因此对于企业价值的衡量不仅应包括总量指标,还应当包括相对指标。基于此,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1:技术资本与企业价值正相关

假设2:技术资本与人均企业价值正相关

2.变量定义

(1)企业价值。本文选取托宾Q值作为企业价值的评价指标,通过市场价值和账面价值的相对比率,更准确的企业的市场数据和财务数据结合起来,更好的评价企业的长期价值。人均企业价值由企业价值总额和员工人数决定,技术资本通过影响企业价值和员工人数进而影响人均企业价值。

(2)技术资本。本文根据罗福凯教授对技术资本的界定,包括企业的专利、专有(专用)技术、非专有(专用)技术、软件和自主开发品牌。技术资本不仅包括企业当期的投入,也包括以前期间的累计投入,因此在汇总相关数据时选取年末的账面价值。为了避免技术资本总额对回归结果的影响,本文采用技术资本与资产总额的比值作为技术资本的替代变量。

(3)控制变量。根据前述分析及参考现有文献,本文选择企业规模、资本结构、企业成长性、盈利能力和资本支出率作为控制变量,以研究技术资本对企业价值的影响。

3.模型设计与样本选取

根据上述假设,构建多元回归模型。模型1主要研究技术资本与企业价值的关系,模型2研究技术资本与人均企业价值的关系。

本文以我国高新技术企业为研究对象,选取沪深两市2010年-2014年的A股上市企业为样本,对企业技术资本与企业价值的关系进行研究。

三、实证检验

1.描述性统计

表2 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表2为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从托宾Q值可以看出,其平均值为2.27,说明高新技术企业的平均企业价值水平较高。人均企业价值最大值为90513686.20,最小值为165927.38,标准差为4706135.07,说明不同高新技术企业的人均企业价值水平差异较大。人均企业价值是衡量企业经营效率的重要指标,很多企业人员冗杂,生产效率低下,严重的制约了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技术资本占资产总额的比重,最小值趋近于0,平均值为0.0152,标准差0.0276,说明目前我国即使是高新技术企业,在技术资本方面的投入也整体偏低,不能达到将技术资本作为核心生产要素的标准。

2.回归分析

技术资本和企业价值的回归结果如表3所示。从表3中可以看出,技术资本与企业价值显著正相关,验证了假设1。技术资本与人均企业价值显著正相关,验证了假设2。说明高新技术企业技术资本所占比重越大,企业的价值越大,人均企业价值越高。在模型1中,控制变量企业规模、资本结构、盈利能力与企业价值具有显著相关性。其中,企业规模与企业价值显著负相关,说明在高新技术企业中,企业价值更多的依赖于企业技术资本投入;资本结构与企业价值显著负相关,合理的资产负债率可以提高企业的价值,而资产负债率过高则会使企业价值降低。盈利能力与企业价值显著正相关,这一结论符合学术界主流观点。

在模型2中,控制变量除企业规模、资本结构、盈利能力外,资本支出和成长能力也与人均企业价值具有显著的相关关系。其中,资本支出与人均企业价值在5%显著水平上负相关,我们认为机器设备对人力有一定的替代作用,同时技术资本对人力的替代更明显,当企业固定资产投入增加时,其对人力的替代作用使员工人数减少,人均企业价值增大。成长能力与人均企业价值正相关。

3.稳健性检验

为确保结论可靠,在上述分析基础上,还进行如下稳健性检验:(1)对于托宾Q的衡量,进一步使用QB、QD 替代QC后重新进行了回归分析,主要结论保持不变。(2)考虑到控制变量对模型的影响,将资本支出及企业成长性变量进行替换,选用固定资产增长率及利润增长率重新进行回归分析,主要结论保持不变。

四、结论与建议

根据实证结果,本文得出以下结论。企业技术资本不仅促进企业价值的提升,也对企业人均价值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尽管机器设备与技术资本对人力的替代效应一直都是学术界关注的热点,但技术资本仍是高新技术企业保持核心竞争力的根本要素。目前,我国的高新技术企业技术资本在总资产中的比重很低,有些企业甚至没有技术资本,一方面与企业的会计核算不完善有关,另一方面说明我国高新技术企业仍然没有注重技术资本的投入与研发。本文将员工人数引入到企业价值的研究中,探讨技术资本与人均企业价值的关系,反映企业的经营效率。

根据本文的研究结果提出以下建议:第一,加大研发投入,高新技术企业应立足技术创造价值的发展根本,不断加大研发投入,促进技术资本的积累进一步提高技术资本的产出能力。第二,提高员工的素质,重视技术人才的引进及内部培养。对于高新技术企业而言,技术与人力的合理配置能保证企业长期稳定的发展,我国不能长期依靠扩大劳动获取短期收益的发展模式,应不断加大对员工的在职培训,提高其专业技能,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

参考文献:

[1]Ellen R. McGrattan,Edward C. Prescott Technology Capital and the US Current Account [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2010, 4: 100.

[2]Ellen R. McGrattan, Edward C. Prescott. Openness, Technology Capital, and Development [R]. Federal Reserve Bank of Minneapolis Research Department Working Paper,2007.

[3]罗福凯.要素资本平衡表:一种新的内部资产负债表[J].中国工业经济,2010(2).

[4]罗福凯,于江,陈肖丹.高端装备制造业必技术资本测度及收益分析[J].经济管理,2013,35(11):59~63.

[5]袁龙龙.技术资本配置与净资产收益率的相关性分析[D].2013.

[6]程宏伟,张永海,常勇.公司R&D投入与业绩相关性的实证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06,06:110~113.

[7]张学勇,周礼,赵玉林.技术水平与盈利能力:来自浙江民营企业的证据[J].科研管理,2009,30(6):136-140.

造价专业技术总结篇(5)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是项目管理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是以建设工程项目为对象的系统管理方法,通过一个临时性的专门性的柔性组织,对项目进行高效率的计划、组织、指导和控制,以实现项目全过程的动态管理和项目目标的综合协调与优化。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内涵可概括为:自建筑工程项目开始至项目完成,通过项目策划和项目控制,使建筑工程项目的费用目标,进度目标和质量目标得以实现的系统管理。经过几年在不同项目工作中的体会,仅从人员、队伍、技术、造价、文化建设几方面进行了一些思考和总结,并就此浅谈项目管理在工程项目中发挥的积极的作用。

1 项目部人员管理

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要素。项目部的管理人员是一个项目的龙头,项目经理就是指挥中心的大脑。项目部的人员管理,要靠制度、靠教育及人员自身的品德修养。具体的岗位职责,明确的任务分工,让每个岗位人员清楚哪些是自己必须完成的。在分工的同时,我认为要更加强调协作,一个项目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不同专业的技术和服务。要教育管理人员坚持五个学习:一是自身的政治理论学习,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挫折观,提高政治素质,先做人,再做事;二是向经验丰富的老同志学习,他们在工程上经历的多,看到的多,处理的问题多,干工程,经验是巨大的财富,必须虚心向他们学习;三要向身边的同事学习,每个人身上都有很多闪光点,生活习惯上的、工作态度上的、待人接物上的、专业技术上的、言谈举止上的、吃苦耐劳作风上的等等,都需要大家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一名复合型人才;四要向一线工人学习,因为工人是对工程具体操作技术最具有发言权的亲历者,像钢筋的焊接工艺、绑扎技术、模板及脚手架架设技术、混凝土捣固技术、机械设备操作技术等,都需要从他们那里得到一手资料,才能制定可行的施工方案,有效指导施工;五是继续向书本学习,学无止境,把从实践中得到的知识,再回馈到书本上,使实践得以升华,经过书本理论学习,再指导以后的现场工作。经过一个对项目人员的有效管理的过程,真正达到干一项工程,创一方信誉,赢得一片市场,培养一批人才。

2 施工队伍管理

随着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利用劳务分包的形式进行项目施工已形成一种格局,民工队伍大量参与工程建设,成为了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在坚持分包队伍“准入”制度的前提下,合理选择队伍,适时签订劳务分包合同,坚持以人为本管理原则,建设民工小区,改善民工生产生活条件,配发劳保用品,保证民工工资足额及时发放。由于民工来自全国各地,文化素质和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组织相对松散,为让他们适应项目的技术、质量要求,进场前必须经过安全教育、专业技能培训,使他们逐步走上正规化、规范化的轨道,形成民工与技术人员一起奋战在生产一线的良好局面。民工队伍做了大量的基础工作,他们工作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工程的安全、质量、进度,加强劳务分包队伍管理,严格执行劳务合同,兑现奖罚承诺,关心民工生活,其实就是成就自己的项目,成就自己的企业。

3 技术管理

技术管理是项目管理的重中之重,技术管理不到位,工程质量将无法得到保证。因此,选择一名有经验、有责任心、能力强的总工程师尤为重要,再根据项目需要选配合适的工程部长、工程师、技术员、试验员等岗位人员。技术管理工作要做到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满足可追溯的原则。项目部领到图纸后,要立即组织有关人员认真进行自审,熟悉图纸,弄清设计意图、工程特点和施工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作好记录,参加业主(监理)主持召开的图纸会审,提出问题,弄清情况;对设计变更应及时办理手续,建立好台帐;工程各子项目开工前,总工程师要组织施工技术人员就施工项目的内容、技术标准、工程特点、设计意图、施工方案与要求、施工顺序、工期、进度安排、工艺质量标准、设备物资供应的安排、安全质量措施等进行技术交底,对施工队的技术交底要分批、分段进行,派专门的技术人员贯彻控制在整个施工过程中;技术资料要及时、完整、真实,指定专人负责收集竣工所需的技术资料并进行整理、编目、分类、装订成册,为工程交工验收提供依据;技术人员要积极学习和推进新技术的应用,聘请专家对工程出现的技术难题进行会诊解决,开展全员参与技术创新的活动,为工程献计献策。

4 造价控制

工程项目在建设程序的不同阶段,造价控制各有特点:

4.1 前期阶段的造价控制

这里所讲的前期阶段是指工程项目从可行性研究到总体设计完成止的工程建设阶段。一个工程项目的决策是否正确,方案是否经济可行将直接影响到整个工程造价。数据表明,投资决策阶段对工程造价的影响度达到80%。因此,要控制工程造价,必须做好前期工程造价管理。

在可行性研究阶段,采用不同的专业概算定额或估算指标,重点结合已建类似项目的造价指标进行分析,细致做好各专业的投资估算,形成投资最高限额,以便为建设前期阶段提供一个合理的造价确定与控制保障。

4.2 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

把设计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作为一个重点来进行控制,是因为在总体设计投资限额完成后,有效地控制造价就从设计阶段开始。只有在设计工作尚未完成,在设计图纸未交付实施之前就把好工程造价管理第一关,才能为总体工程造价控制打好基础,因为后续的造价控制都是在施工图的基础上进行调整的。如果设计人员在设计阶段未能肩负起优化设计与有效控制造价两付重担,则势必增加工程不必要的投入,造成浪费。

4.3 实施阶段的造价控制

建设项目实施阶段,是建设项目价值和使用价值实现的主要阶段。据统计,建设项目在实施阶段工程施工费用约占整个工程造价的60%左右。因此,工程实施阶段对工程造价的直接影响很大。实施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主要包括招标管理、现场签证、变更审查和结算管理4个环节。

5 结论

总之,工程项目的组织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尤其是近几年,随着社会经济与科技的迅速发展,工程企业都在不遗余力地提高自己的组织管理水平,以求在竞争中获得领先地位,同时,工程项目的成功管理不仅对项目、对企业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对国家也会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因此,结合理论和实践中经验的积累,探寻适合工程建设项目的组织管理是十分必要的。

造价专业技术总结篇(6)

一、样本选择及研究方法

为了解高职工程造价专业课程设置现状,改进教学质量,笔者于2014年8~12月期间,对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工程造价专业2012~2014级在校学生,总计420人开展问卷调查。本文选用SPSS19.0作为统计工具对样本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采用问卷调查法、统计分析法等多种方法,对参与对象实施问卷调查,回收问卷并统计、分析数据。本次问卷就课程与专业联系是否紧密、理论实践教学的比重是否合理、课程能否与企业需求接轨、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是否有效等四个方面多个维度进行测量,采用矩阵式回答形式,其中381位在校生提交了有效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1%。

二、高职课程设置现状分析

(一)调查对象

在调查时,我们本着以大一大二学生为主,兼顾大三即将毕业离校的学生,以便全面了解高职课程工程造价专业课程设置现状,为改进专业课程教学,提供了可信的调查数据。

(二)调查问题

数据表明:对学校课程设置基本满意的学生人数有353人,占到总人数的92.6%。这充分反映出学校在课程设置上,紧贴市场,将课堂教学和工作实践相融合。对专业课课时安排基本认可的学生人数有242人,占到总人数的63.5%。这说明大部分学生认为目前学校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都较为合理。

(三)调查指向

该数据显示:对学校课程教学实施设计过程中,认可度较低的学生人数有144人,占到总人数的37.8%,从侧面能反映出学生对于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课堂教学方法与组织,教学内容以及实践教学等方面,满意度并不高;认为课程设置符合人才培养需求的学生人数有321人,占到总人数的78.5%。大多数学生认为所开设的专业课与市场紧密接轨,能够满足就业的需求;对学院实行的人才培养模式感到满意的学生人数有170人,占到总人数的41.6%,快达到一半人数,说明学生对于学院实行的人才培养模式较为认可;对学校课程教学能够满足工作岗位综合需求的学生人数有168人,占到总人数的40.6%,说明学生一方面意识到在校内学习理论、知识的重要,另一方面也深感校内所学内容的不够,需要提高自身理论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认为通过实习能有效提高自己理论、知识和技能的学生人数有364人,占到总人数的89%。大部分学生认为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动手能力较强,实习能够提高自己对理论、知识的学习。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通过本次调查,对目前高职工程造价专业课程设置现状有了基本认识。工程造价专业是教育部规划的从建筑工程管理专业上发展起来的以经济学、管理学为理论基础的一门学科,在建筑行业,从投标到竣工验收整个施工过程都需要全程预算,包括投标预算、工程进度拨款、工程竣工结算等等,所以市场上工程造价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很大,就业前景广阔!从调查问卷的总体情况来看,目前大多数在校生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模式表示认同,认为学校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都较为合理。学生认可通过顶岗实习可以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强化自己对理论、知识的学习。本次问卷较全面准确地反映出了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工程造价专业课程设置现状,所获取的数据分析提供的建议,对高职工程造价专业课程教学实施具有一定的指导性意义,为提高高职课程教学效果提供有力的依据。

(二)建议

通过调查数据发现,学生对课程教学过程中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组织、实践教学等环节,满意度并不高。建议高职院校课程设置应改进教学方法手段,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增强教学基地建设,注重学生职业能力与职业素质的综合培养。只有将高职课程建设纳入高职教学改革的核心地位,围绕学生职业能力发展以及就业需求,对课程建设的目标进行准确定位,提高高职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在专业课程的设置和建设方面实现可持续发展。1.改进教学方法手段,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工程造价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工程造价的基本理论和方法,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课程设置应改进教学方法手段,运用创造性教学法、讨论式互动教学法、激励教学法和体验式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围绕学生所应该具备的从事建设工程招投标、编写各类工程概预算经济文件、进行建设项目投资分析、造价确定与控制等工作基本技能训练,结合视屏播放、多媒体教学、网络资源共享等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提高课堂教学氛围,提升学生工程建设项目投资决策和全过程各阶段工程造价管理能力。2.围绕学生职业能力,创设有效教学内容工程造价专业学生所应具备的职业能力有:具有较高的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编制工程定额的能力、编制建设工程设备和材料采购清单的能力、编制建设工程物资供应计划的能力;具有建设工程成本核算、分析和管理的能力。围绕学生职业能力,创设有效教学内容,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高级工程造价管理人才,更好的解决就业压力。3.增强教学互助建设,让校企共同建设、共同受益工程造价专业职业教育目标就是为建筑施工企业、建筑工程预算编制单位培养具备工程造价管理知识,能熟练编制工程造价文件等专业职业能力的高素质型技术应用人才。高职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实习是其实践教学的一项重要环节,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对工程造价专业人才需求,强调学生专业职业能力的培养,积极推动本土工程造价行业、企业成员单位与本地高校的合作,增强教学互助建设。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增强企业与学校在人才培养、专业建设、课程建设、顶岗实习、实训基地建设、订单式培养等方面的合作,让学校和企业的设备、技术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以切实提高育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让校企共同建设、共同受益,提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王伟之,张锦瑞,杨春光.工科专业实习基地建设模式探讨[J].当代教育论坛,2010(02).

造价专业技术总结篇(7)

我国工业发展面临着五大形势,具体来说,第一,自主创新能力弱:缺乏核心技术和自主品牌,产品附加值低、竞争力不强。第二,产业结构不合理:恶性同质化竞争严重,市场对外依存度高,产业集中度低,大量企业处于价值链低端。第三,资源环境压力大:资源不足,对外依赖大;能源消耗大,利用率低;资源结构不合理,环境保护压力大。第四,中小企业发展形势严峻:产品研发创新能力不强;管理水平落后;产业链、集群协作能力低;市场开拓能力差。第五,物流社会化、专业化程度较低:物流业社会化、专业化、集成化、协同化、标准化水平低,物流技术基础差,服务能力弱,制约制造业发展。

我国工业发展过程中仍然面临着自主创新能力弱、产业结构不合理、资源环境压力大、生产物流成本高。中小企业发展形势严峻等诸多挑战,总体上仍处于世界产业价值链的中低端。在相对较长的时期内,“转型升级”仍将是我国工业发展的主旋律。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全球制造业正在迈向依靠科技进步、高技术与制造业的融合、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小及产品附加值高的高端制造形态发展。结合世界制造业的发展趋势,智能制造,绿色制造和服务型制造等高端制造是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点方向。

智能制造:嵌入式,网络技术、传感技术等与工业产品的融合,使得产品、装备向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极大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例如,汽车电子:围绕嵌入式的改造是未来汽车电子发展的趋势,占整车价值的30-40%;高端汽车中,汽车电子的收益率可达70%。

绿色制造世界各国制造企业积极应用绿色材料、绿色能源,研发绿色产品,加强能源调度和控制,强调可持续发展,注重节能环保,节能减排。例如,三菱电机整合了三菱“可视化”技术,从掌握能耗的现状入手,结合设备改善和管理改善,不断的核查节能效果,从而达到可持续的节能。

服务型制造制造业正加快从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型;同时将非核心业务专业化外包,实现成本的最小化,制造服务化已成为制造企业走向价值链高端的重要途径。例如,通用电气传统制造仅占其产值总量的30%左右,70%的业务是由与其主业密切关联的“技术+管理+服务”构成;陕鼓从单一产品向产品系统、整体解决方案、运行维护转型。2007年,陕鼓自制加工完成的产值仅占32%,其余68%来自服务。

工业转型升级的主要途径

我国工业要实现从技术含量低、创新不足、资源环境压力大的产业价值链低端迈向依靠科技进步、自主创新能力强、资源消耗少和环境友好的产业价值链高端。需要综合应用集成协同技术、制造服务技术、工业物联技术于产品设计,生产、管理以及全生命周期,形成工业转型升级的新技术,新途径和新模式,具体包括:产品高端化。研发设计知识化,生产制造智能化、全生命周期绿色化、制造服务化、企业数字化等途径。

途径1:信息技术融入加速推动产品高端化

应用嵌入式系统、传感器、RFID、移动互联网、多媒体等技术到产品(装备)中,提高产品的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程度,增强产品加工制造、物流运输、运行维护等过程中的信息动态感知、智能处理与优化控制能力,促进产品和品牌创新,增加产品附加值。

例如,徐工集团利用嵌入式系统、RFTD、移动互联网、实时监控和远程故障诊断等M2M技术,实现工程机械群自动组网、信息采集、协同作业以及远程故障诊断与预测。

途径2:知识研发创新促进企业从跟踪仿制向正向创新设计转变

在CAD、CAE、PDM等工业软件基础上,融合产品专业知识、业务流程、标准规范,专业软构件,建立产品正向创新设计的集成平台,支持分布式协同设计、多学科仿真优化、虚拟仿真与物理验证,提高产品自主创新能力。

例如,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CZ-5,通过建立集成化研发平台:完成了全箭各系统模装协调、确定了总体布局方案;完成了静态与动态干涉检查、动静态间距检查、维修性检查和人机工程检查,提前暴露并消除了十多处总体布局不协调问题;基本替代了实物模装,使模装周期由2年缩短到2个月,节省成本数千万元。

途径3:生产过程智能化促进从粗放型生产向精益生产转变

生产制造智能化通过提高生产设备的数字化、智能化和网络化程度以及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柔性化和集成化水平,实现生产制造涉及的人员、物料、设备的优化配置和集成化管控。促进生产效率的显著提高。

例如,丰田汽车实现基于RFID的供应链上汽车零部件的跟踪,及时准确地获取关键零部件的详细信息。

途径4:全生命周期绿色制造促进节能环保转变

采用全生命周期评价、制造执行系统、物联网等新型信息技术,强化研发设计、生产制造、销售、供应、运行,报废回收等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环境影响评价与优化,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协调优化。

例如,日立公司利用Guide for Assessing Design for Environment软件,分析电视机制造、使用等全生命周期中的能耗和材料使用等数据,改进W42系列等离子电视机型,提高产品在全生命周期中的节能环保特性。

途径5:信息化与制造业融合促进从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

以云计算、数据融合处理与分析、远程监控与诊断等技术为支撑,拓展产品研发设计、工程总包、大修维修MRO、系统集成、物流、电子商务、租赁等服务,促进企业从产品生产销售向专业服务商、总包商、系统集成服务商,专业化公共服务商转型。

例如,罗一罗公司采用数据采集与融合分析,远程监测与控制等技术,建立网络远程状态监控和诊断系统和后勤保障系统。支撑运营模式变革,扩展发动机维护、租赁和数据分析管理等服务,拓展了新业务,增加了服务型收入。2007年服务收入达到公司总收入的53.7%。

途径6:综合集成促进传统企业向数字企业转变

应用新一代集成协同技术,实现全业务过程数字化综合集成,拓展和优化企业价值链,形成应对动态不确定的市场竞争的企业战略选择执行能力和资源优化配置能力。

例如,波音公司利用集成与协同技术。构建了支持合作伙伴、供应商、客户之间协同研制、供应和服务的集成平台,对波音787飞机实现全球化协同研制起到了关键作用。

工业软件在转型升级中的作用

首先,工业软件是工业转型升级的“转换器”

我国工业需要通过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从价值链低端迈向价值链高端,实现工业转型升级。总理说过,软件“在制造业当中,起到的作用很大”,“由制造到创造,软件是个桥梁”。工业软件是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剂,没有工业软件,工业化就只能停留在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的水平。大力发展工业软件,是两化融合向纵深和高水平发展,向核心领域前进的重要举措。通过工业软件的发展,促进新型工业技术的研究,构建新型工业装备,打造新型工业产品,从而形成工业软能力。

第二,工业软件是提升工业能力的“倍增器”

工业软件支撑信息技术与研发设计的深度融合,使产品设计呈现网络化、协同化、虚拟化、个性化等特点,极大提高了产品设计创新能力。工业软件支撑信息技术与生产制造的深度融合,使生产制造呈现敏捷化,柔性化、绿色化、智能化,加强了企业信息化的集成度,提高了产品质量和生产制造的快速响应能力。工业软件支撑信息技术与企业经营管理的深度融合,使管理业务的精细化、组织结构的扁平化、决策科学化,提高了企业经营管理能力。

第三,工业软件是打造新型工业装备的助推器

工业软件嵌入到传统意义的工业装备中,使得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的工业装备具备了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特征,形成了新型工业硬装备。工业软件通过与业务流程、知识、经验、标准以及规范的集成,形成了工业软装备。

第四,嵌入式技术支撑产品智能化

研发基于底层嵌入式架构的高可靠实时控制、远程监测、智能诊断技术和系统,开展面向产品创新的嵌入式技术集成应用,形成智能化产品,提升产品核心技术水平和附加值。通过嵌入式技术与制造业产品、装备和生产过程的融合,提高产品核心技术水平和附加值,提升装备运行指标,促进节能减排。嵌入式技术与工业产品技术相融合,促进产品、装备向智能化方向发展。

第五,专业化构件支撑产品研发知识化

将知识与软件工具集成形成专业化构件,如将设计知识(经验)与仿真软件集成形成专业化仿真构件。知识含量高的专业性集成构件的开发是深度集成和智能协同的基础,专业化构件将提高分布式自主、智能协同能力。

第六,行业解决方案支撑企业综合集成

全生命周期管理支撑产品协同研制: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软件(PLM)作为两化深度融合的集成框架平台,在企业内综合集成阶段,实现面向产品的综合集成,对企业内部资源和流程共享、重组和优化;在企业间综合集成阶段,实现企业间协同研制以及资源共享。

企业综合管控支撑过程综合集成:企业综合管控软件(ERP、PM、BI)作为两化深度融合的集成框架平台,在企业内综合集成阶段,实现面向过程的综合集成,对企业内部资源和流程共享、重组和优化在企业间综合集成阶段,面向产业链,实现多企业协同供应链综合集成。

数字化能力平台支撑全球业务协作面向全球化业务分工与协作需求,以企业数字化平台为基础,建立面向产业链的业务协同与资源配置集成服务平台,开展集团企业协同研制、协同供应和协同服务的应用示范。

第七,业务服务平台支撑新产业形态

装备制造企业工程成套服务平台:结合装备制造企业从单一产品提供商向整体方案解决商和系统集成商转变的趋势,研发工程整体方案快速设计、快速报价,分包商协同等服务业务支持平台,开展示范应用,提高企业工程总包服务能力。

造价专业技术总结篇(8)

另一方面,尽管我国专利法规定的专利权授予条件要求发明和实用新型必须具备新颖性和创造性,但具有创造性的专利本身却不一定会促进知识和技术的创新。正如经济和发展组织的一份报告所指出的,经济学家和政策制订者在创新的问题上面临着一个共同的难题:如何在知识产权保护和允许人们最大限度地使用具有创新性的知识和技术之间寻求契合点,也就是说,如何既通过限制对专利的任意使用和保护因专利使用而产生的利益,又能靠降低专利使用的价格而保证技术不断得到传播,模仿和提升。因此,这种公、私利益,社会和个人利益之间的适当平衡要求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必须不仅能使新技术不断产生,而且得保证竞争者有能力使用和提高这些新技术。有关技术革新的经济学理论告诉我们,知识和技术的创新与传播本身是一体的两面; 创新会导致知识和技术的传播,而这种传播最终又会提高知识和技术创新的水平。[3]

八十年代曾有人就专利在不同工业领域对创新的贡献作过一个调查。调查预设的问题是,如果没有专利保护,那么在不同的行业会有多大比例的发明无法被创造出来。结果有点出人意料。尽管调查只是针对十二个行业部门进行的,但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发明与创新之间的若即若离。除了在医药领域,由于专利技术能够得到细致划分、精确描述和因其特殊性而受到的格外保护与监管,发明对创新的作用明显而重要之外(60%),其他的工业部门,如仪器、金属、电器、机械、石油、化工等部门都不太倚仗专利制度来进行技术创新。在许多行业部门,如纺织、橡胶、摩托车和办公设备制造,专利保护对于创新的贡献甚至为零。[4]

既然发明在多数情况下并不是创新的源泉,那么生产者,特别是小企业(大公司往往是专利的集中拥有者和使用者,雄厚的资金和技术实力使专利对于小企业的作用问题显得更为突出)又从哪里获得进行创新的资料和技术呢?1996年英国对此作了两项邮件调查。第一项调查包括了615家小企业,这些企业在1990从英国或欧洲至少获得了一项专利,而另一项调查则针对2000家小型的生产企业。[5]调查结果与调查组织者的预期完全一致:知识产权保护对于小企业的技术创新并不重要,它们主要从消费者、设备供应商和同行们那里获得关于行业和市场最新发展和未来方向的信息,尽管政府主管部门提供的资料和公开的专利信息也并非毫无用处。在接受调查的2000家小企业中,只有8%的企业认为专利信息有点用处,而在获得专利的小企业中,也只有12%的企业认为专利信息是技术创新的重要来源。虽然在1990年获得专利的小企业在这之后大多又都创造其他的专利技术,但这些技术的数量并不多。只有13%的企业拥有10项以上的专利,而差不多半数的企业并未就那些自己认为可以获得专利的发明提出专利申请。在1990年获得专利之后,2/3的企业都对自己的发明进行了改造,但这些改造几乎全都是在企业内部独立完成的。

尽管接近半数的小企业都承认它们经常进行专利信息的检索,而且几乎所有企业都雇了专利人替自己搜索专利信息, 但它们这样做最主要是为了跟踪竞争者的动作,要不就是想查查是否有潜在的专利侵权行为或者为以后的专利申请做准备。需要指出的是,就算这些小企业查询专利信息的主要目的跟踪同行的动作,它们关注也只是申请专利的行为,而不是技术。正如许多人所说,专利制度的某些最重要的用途只是专利制度本身所要求的。[6]

专利与创新的脱节使社会承受了双重的损失。一方面专利人在公布专利资料后享受对自己专利的独占、排他的权利以及因此产生的任何利益,不管公布的资料是否能为他人所用;另一方面,专利并不一定能促进知识和技术的创新,社会对于专利人的授权并不必然导致社会进步的结果。令问题更加严重的是,专利人凭借对专利的垄断权利可能使专利产品维持高昂的价格,而在专利不足,或者说专利竞争不足的情况下,这种高价会进一步减缓知识和技术的创新速度、降低知识和技术创新的水平。“如果专利政策既排除竞争又欠缺对滥用权力的限制,那就会导致过度垄断的市场格局,拥有新技术的人可以维持高价,限制对技术的继续创新并且使人无法使用具有创新性的产品,特别是那些相对比较贫穷的人。相反,适度的竞争威胁会使企业继续创新和调低价格。创新政策必须鼓励新技术的产生和传播,尤其是应当减少垄断的因素,只有这样,新技术的传播才能创造让他人使用技术的机会,满足社会对技术的基本需求。”[7]

因此,在特定的市场条件下,如果专利匮乏、相关技术缺乏竞争,专利与创新的脱节就会使专利因其垄断性而跃升为决定商品价格的主要因素,而这时,创新与价格就会呈现出一种反相关的关系。也就是说,创新越多,价格越低;创新越少,价格越高;相反,低价也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知识和技术更新,因为这种创新又会重新创造新技术的高价格,而高价会使更多的人加入相关行业的经营和竞争,在排除政府对价格和企业创新过程进行干预的可能性的情况下,价值规律使价格走低的趋势同样会自然促进知识和技术的进一步更新。从这个意义上说,专利从高价到低价的循环过程事实上反映了知识和技术不断创新的过程。

我国在药品、电信等“暴利行业”的专利申请和拥有情况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创新与价格之间的这种辩证关系。药品价格偏高在长期以来一直是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关注的问题之一。从1997年到2001年,国家计委先后十次降低多达200多个品种的中央管理药品的价格,降价总额累计逾100亿元人民币。[8]而高价格刺激下蓬勃发展的药品行业在专利拥有量上却十分令人尴尬。据统计,从1996年到1998年,在中国申请的药品发明专利分别为2991件、3332件、3610件,申请量呈逐年上升趋势。价格竞争(包括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减价措施的因素)的作用在专利申请量上可以说得到了一定的体现。而在两个技术含量高、创新性强、影响力大的领域,国外机构具有明显的领先优势:在化学制药方面,国外机构的申请量为3572件,国内仅有990件。在生物制品、生化药品及生物技术产品方面,国外的申请量为886件,国内仅为332件。尽管国内机构在传统药物及天然药物领域占有得天独厚的绝对优势,国内在这个领域的申请量为4081件,国外仅有63件。但这种现象并不喜人,原因是该领域的专利申请量虽大,其中涉及剂型种类的很多,且工艺难度不大,所采用的工艺为一般性常用技术,有的只是把片剂改为口服液,或者把丸剂改为散剂,并未带来突出的意外疗效,因此没有被授予专利的不在少数。[9]

我国在信息技术领域的专利拥有情况与药品领域如出一辙。1998年至2000年,在光通信、显示器件、数据存储、集成电路、数字电视、移动通信等重点领域中,虽然国内申请量的逐年增幅比国外大得多,但国内外在申请总量上仍存在较大差距。例如,光通信技术领域专利申请总量为904件,国内外的比例为1:11.9;而在信息技术的另外一些领域,国内发明专利申请甚至仅占这些领域申请总量的1/10.[10]

显而易见,通过行政手段调控产品的市场价格间接促进技术创新的做法是缺乏效率的,尽管强制平抑的价格对技术革新的作用在短期内可能相当明显。然而知识和技术的创新毕竟不能一蹴而就,对价格强制干预也只能在有一定技术储备的基础上才能产生效果。在市场封闭和专利稀少的情况下,对专利权的严格保护和政府对价格的强制干预只会滋生技术和价格垄断。只有在价值规律作用下,专利竞争形成的价格回归才能促成稳定而持续的知识和技术创新。当然,在特定条件下,政府对价格的干预也是必要的。“…从社会和道德的意义上讲,通过政策措施保证创新的成果为急需的人所用至关重要。这方面一个明显的例子是药品、诊断工具和其他健康用品。”[11]

    注释:

[1] K. Labich, “The Innovators”, Fortune, 6 June 1988, pp.30。

[2] 《新药:行政保护让位于专利保护》,gzii.gov.cn,2002年12月6日。

[3] OECD, Technology and the Economy: the Relationship (Paris, 1992)。

[4] E. Mansfield, “Patents and Innovation: An Empirical Study”, 32 Management Science 1988, no.2, pp. 173-181。

[5] Stuart Macdonald, “Exploring the Hidden Costs of Patents”, in Peter Drahos and Ruth Mayne (ed.), Global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pp.16-22。

[6] 同上,第20页。

[7] Carlos M. Correa, “Pro-competitive Measures Under TRIPS to Promote Technology Diffusion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in Peter Drahos and Ruth Mayne (ed.), Global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p.40-41。

[8]这10次降价的具体情况是:1997年10月,国家计委公布了15种抗生素类药品和32种生物制品的价格,平均降幅约为15%,年降价总额约20亿元;1998年4月,国家计委公布了中央管理的解热镇痛类等药品38种,平均降幅约10%,年降价总额约15亿元;1999年4月,国家计委发出《关于重新审定头孢类等部分中央管理的药品价格的通知》,降低头孢类等21种中央管理药品的价格,平均降幅约20%,年降价总额约20亿元;1999年6月,国家计委降低了西力欣等150种进口药品的价格,平均降幅约5%,年降价总额约8亿元;1999年8月,国家计委降低了降纤酶等两种生化药品的价格,平均降幅约15%,年降价总额约1.2亿元;2000年1月,国家计委降低了人血白蛋白等12种中央管理生物制品的价格,平均降幅约10%,年降价总额约3.4亿元;2000年6月,国家计委降低了头孢拉定等9种药品的零售价,平均降幅约为15%,年降价总额约12亿元;2000年10月,国家计委降低了氨苄青霉素等21种药品的零售价,平均降幅约20%,年降价总额约18亿元;2001年4月,国家计委制定公布了列入国家基本保险药品目录中69种抗感染类药品的零售价格,零售价格平均降低20%,年降价总额约20亿元;2001年7月,国家计委制定公布了列入国家基本保险药品目录中49种中成药的零售价格,零售价格平均降低15%,年降价总额约4亿元。

造价专业技术总结篇(9)

1.商务性岗位

学生首先在工程项目部的经营、合同等部门工作,做项目前期的投标、施工过程的成本核算、施工预算,经过一个阶段的工作经验积累,再承担工程项目副经理,主要负责商务方面的工作;再经过一个阶段的锻炼,到企业商务性部门承担部门副经理、企业商务性部门的经理等工作。学生还可以直接在造价咨询机构工作,做投资估算、施工图预算和竣工结算,经过长期的锻炼,成为造价咨询机构的负责人。

2.技术性岗位

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首先到现场承担项目的技术性工作,主要管理工程质量和技术,然后做项目部的总工程师或负责技术的副经理,再承担项目经理,然后再发展成为企业负责技术的部门经理或企业副经理,最终承担企业经理。由以上分析可知,无论是在商务性岗位还是技术性岗位,都需要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要以扎实的工程技术及识读土建施工图做基础,施工图是描述工程建造的语言工具,而施工规范是房屋建造的施工标准;其次才需要平衡好工程技术、管理、经济、法律知识结构,处理好博和精的关系。

二、工程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分析

工程管理专业是以管理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两大学科为依托,培养方案采用“通识教育基础课程+平台课程+方向课程”三方面课程结构体系。

1.通识教育基础课程

基础课程包括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思想、邓小平理论、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大学英语、专业英语、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大学物理、计算机及其应用课程等。

2.工程管理的专业平台课程

工程管理专业平台课程包括技术平台、经济平台、管理平台、法律平台四方面。(1)技术平台课。技术是根据生产实践经验和自然科学原理而发展成的各种生产工艺、作业方法、操作技能、设备装置的总和。当今社会,科学技术对社会经济发展有着巨大的、深刻的、全面的影响。随着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和科技成果的广泛应用,不仅社会生产力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而且科学技术已渗透到包括建筑工程领域在内的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土木工程技术”在工程管理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区别工程管理与其他管理类学科的突出标志。以土木工程技术为基础的工程管理的技术平台课程包括工程制图、工程测量、房屋建筑学、土木工程概论、工程力学、工程结构、土力学与地基基础、城市规划、建筑材料、工程施工技术等。就一般院校而言,工程力学、工程结构通常被列为考试课。(2)管理平台。工程管理专业的管理类主要课程包括六门,分别是管理学原理、运筹学、工程项目管理、会计学原理、管理信息系统、财务管理等。本平台以工程项目管理为主体,多门管理课程均被列为考试课,有些院校还开设系统工程、建筑企业管理、组织行为学等。(3)经济学平台课程。工程管理专业经济类课程包括经济学、统计学、工程经济学、金融与保险、工程估价等。本平台以工程经济学和工程估价为核心,通常被列为考试课。(4)工程管理专业工程法律和合同平台课程包括经济法、建设工程法规、工程合同法律制度和工程合同管理等。由于工程项目投资规模大、资金回收期长,加之工程结构复杂、专业性要求较高、施工露天作业时间较长,较之其他生产行业,工程建设所具有的社会风险、技术风险、政策风险和信用风险等都相对较大。这也决定了管理者在工程的实现过程中需具有较强的法律意识和法律法规实际运用能力,用法律手段维护工程实施的正常秩序和工程参与方的合法权益。

3.专业方向课程

方向课程是工程管理专业培养具有某一方向能力的学生需要开设的课程。(1)工程项目管理方向课程有工程项目管理(二)、工程合同管理(二)、建设项目评估等。(2)房地产经营与管理方向课程有房地产经济学、房地产估价、房地产开发、房地产市场营销。(3)投资与造价管理方向课程有工程造价管理、工程估价(二)、项目投资与融资。

三、工程管理专业面对就业市场需求的竞争力分析

从上述工程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分析,现有工程管理专业的核心课是工程项目管理、工程估价、工程经济学和工程合同管理、财务管理等,从事工程管理专业教学的老师来自土木工程、工程管理、会计、工商管理、法律专业。从工程管理学科人才培养目标而言,其课程体系设置是非常完善的。学生围绕几门核心课程(即经济与管理)及其它课程的学习,经济与管理方面功底非常扎实,而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后,建筑市场需求的岗位往往是先有专业技术,然后发展为具有经济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从工程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分析,工程管理专业的起源虽然是以土木工程为依托,却在技术方面学的广而不深,没有突出特色的技术课程做支撑,考查课科目较多,在技术岗位竞争中常常弱于土木工程;而在造价与施工现场管理的课程体系方面也没有显示出本专业的特色,与土木工程相比依然没有显示出较强的竞争力,而基本功较为扎实的管理、经济与法律知识对刚刚就业的学生又难于有用武之地,只能是在工作经验有了一定积累或考取建造师、造价师的过程中显示出工程管理的优势。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持续发展,就业趋势日趋紧张,建筑企业需要的是有专业技能的人员。由此而来,对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因此,课程体系应面对就业市场需求而加以改革和完善。在课程体系与培养目标上充分展示出工程管理的优势,展示出现场施工技术、组织、管理与造价等方面的特色。

四、改革与思考

从就业岗位分析,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就业往往是从施工技术与组织管理或工程估价起步,工作内容与技术平台课程紧密相关,而这些又恰恰是学生薄弱而不太感兴趣的地方,也是教学中的薄弱环节。因此,从学生就业岗位发展对专业知识的需求与课程体系设置比较进行思考,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强化技术平台的核心课程建设(1)加强涉及核心课的工程技术知识,在强化工程结构、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施工技术与组织管理知识等土木工程知识的同时,还应突出工程管理专业技术平台的支撑体系;(2)注重培养学生工程力学理论在施工现场安全设施中的计算与应用,培养学生学会利用力学知识建立施工现场的安全意识,减少或避免今后建筑安全事故的发生。安全技术是施工现场管理非常重要的内容,在专业课学习中,很有必要增设《施工现场安全设施计算》课程;(3)注重培养学生识读砖混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体系施工图纸,鉴于工程管理学生识图能力较为欠缺,有必要单独开设本课程,为学生进入造价或现场施工岗位奠定基础;(4)在学会识读各种结构施工图的基础上,通过课程设计教学实践环节,计算不同结构体系的工程量;(5)普及推广计算机软件的应用随着人才市场竞争的激烈,用人单位越来越要求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上手快”,在招聘时要求学生有专业实践经验,如果学生会应用计算机软件,就业渠道又会加宽。总之,本科阶段更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以适应建筑市场的需求。

2.工程管理教材的选用与更新工程管理专业需要的土木工程知识与土木工程专业是有区别的,土木工程更注重于设计阶段的地基基础及结构理论知识,而工程管理应注重于施工阶段的结构与基础知识的运用,因此,在教材选用上不是简单的用土木工程教材,减少学时,而是应站在工程管理的角度侧重于理论知识的应用。应该让学生了解建筑结构、地基基础与造价的关系、与施工的关系,培养学生首先有工程技术思维能力,而管理意识贯穿于工程建设之中。强调人才综合素质的培养和基本技能的训练。

3.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工程管理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利用计算机网络、虚拟施工现场进行部分主要专业课的课程实习;利用校外实习基地进行现场实习,掌握建筑工程施工的全过程,加强产学研合作,构建学生实践创新的平台;开展形式多样的业余实践活动,组织各种兴趣小组,参加假期社会实践活动,进行社会调查;经常举办研讨会,培养学生的演讲能力;聘请工程界、实业界有关专家进行专题讲座或与学生进行专题研讨,以增强学生对相关专业实际发展状况的了解。

4.合理设置专业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计课程设计是将课堂所学理论知识消化、理解、吸收及应用的重要环节。对工程估价、施工组织与管理等课程应根据各种结构体系(如砌体结构、框架结构等)设置课程设计。工程结构的课程设计不应沿用土木工程专业,不应仅做楼盖设计,而应从一个简单的结构体系着手,让学生掌握的是一个建筑整体,而不是局部,由此来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进而学会做工程造价,对组织现场施工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学生毕业设计选题应符合本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能综合应用学生所学习的专业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并与今后工作方向紧密结合,选题应有一定难度、深度和广度。工程管理专业本科阶段不适宜做论文。

造价专业技术总结篇(10)

目前,我国工程管理类专业主要分为工程管理专业、工程造价(管理)和自主设立的专业。1998年国家教育部颁布新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将原有的管理工程专业(部分),涉外建筑工程营造与管理、国际工程管理和房地产经营管理(部分)调整为工程管理专业。2003年4月,工程造价本科专业的设立得到教育部的批准,从而提升了该专业的学科地位,为工程造价专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另外,为了突出自己的办学特色,部分高校结合其办学过程中形成的优势领域,在《专业目录》外自主设立专业。在回复问卷的102所院校中,截至2004年,设立工程管理专业的本科院校已有91所,设立工程造价(管理)专业的本科院校已有24所,自主设立相关专业的院校有32所。

2.学校类型

为了了解设置工程管理类专业院校类型分布情况,我们对此进行了调查统计。调查显示,目前设置工程管理类专业的院校,在院校类型上(根据本课题实际我们进行了院校类型划分)主要分布在理工类院校、职业技术院校和综合类院校。设置工程管理类专业的各类院校的具体数量和百分比分布。

二、我国工程管理类专业本科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方案

我们将1998年7月教育部组织有关专家编制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介绍》及相关资料对工程管理专业业务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作了进一步完善,进一步扩大工程管理专业内涵,使其不再仅仅局限于土木建筑工程。工程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具有管理学、经济学和工程技术的基本知识,掌握现代管理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手段,能在国内外工程建设领域从事项目决策和全过程管理的复合型高级管理人才。也可描述为: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工程技术及与工程管理相关的管理、经济和法律等基本知识,获得工程师训练,具有一定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高级工程管理人才。业务培养要求是: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工程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工程技术知识;受到工程项目管理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从事工程项目管理的基本能力。工程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方案:本专业培养方案采用基础课程+平台课程+方向课程的结构体系。平台课程包括:技术平台课程、经济平台课程、管理平台课程、法律平台课程。方向课程包括:工程项目管理方向课程、房地产经营与管理方向课程、投资与造价管理课程、国际工程管理方向课程和物业管理方向课程以及其它相关方向课程。

三、调查情况

1.工程管理专业方向结构

工程管理专业的服务面较宽、涵盖内容广,许多学校在工程管理专业下设置专业方向。一方面是由于学生在校时间有限,在学完专业基础课程后专攻某一方向才可能学深学透;另一方面,专业方向的设置增强了专业的适应性,可满足社会对工程管理某一专业方向特殊人才的需要。为了解目前的工程管理专业重点方向和其反映的社会需求情况,我们对工程管理专业的设置方向进行了调查。工程管理专业是该工程管理类专业中的主体专业,在我们调查的102所学校中,有83所院校在工程管理专业下设立有专业方向。我国工程管理专业涉及方向较广,但主要方向有房地产方向、工程项目管理方向、工程造价管理方向、工程管理方向等,这些方向与工程建设领域密切相关,这是由于目前我国社会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对工程建设领域的需求无论是绝对量,还是与其它需求相比的相对量,都将呈现逐步增长的趋势。所以,对工程建设人才数量和质量都提出更高的要求,促进了相关方向的建设与发展。[3]

2.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可以体现专业培养目标、学生的知识结构,是工程管理专业培养兼具“工程”和“管理”特色的保证。(1)各方向课程设置我们根据收回的48份教学计划对工程管理专业主要方向的课程设置进行统计,结果如下:房地产经营与管理方向的课程体系在回复48份教学计划的学校中,开设房地产经营与管理方向的共16所,平均总学分要求115。房地产方向的课程体系中学科基础必修课平均学分要求为41,占该方向总学分平均要求的36%;专业必修平均学分要求为27,占该方向总学分平均要求的23%;专业选修课平均学分要求为17,占该方向总学分平均要求的15%;实践课平均学分要求为30,占该方向总学分平均要求的26%,主要开设课程及开设学校比例如表3-1所示(表中的百分比指此方向中开设某课程的学校占设置该方向学校的百分比)。在回复48份教学计划的学校中,设置工程项目管理方向的共15所,平均总学分要求108。工程项目管理方向的课程体系中,学科基础必修课平均学分要求为37,占该方向总学分平均要求的34%;专业必修课平均学分要求为24,占该方向总学分平均要求的22%;专业选修课平均学分要求为17,占该方向总学分平均要求的16%;实践课平均学分要求为30,占该方向总学分平均要求的28%,主要开设课程及开设学校。在回复48份教学计划的学校中,设置投资与造价管理方向的共8所,平均总学分要求115。投资与造价管理方向的课程体系中,学科基础必修课平均学分要求为42,占该方向总学分平均要求的36.5%;专业必修课平均学分要求为19,占该方向总学分平均要求的16.5%;专业选修课平均学分要求为23,占该方向总学分平均要求的20%;实践课平均学分要求为31,占该方向总学分平均要求的27%,主要开设课程及开设学校比例如表3-3所示。工程造价方向的课程体系在回复48份教学计划的学校中,设置工程造价方向的共6所,平均总学分要求114。工程造价方向的课程体系中,学科基础必修课平均学分要求为28,占该方向总学分平均要求的25%:专业必修课平均学分要求为28,占该方向总学分平均要求的25%;专业选修课平均学分要求为18,占该方向总学分平均要求的16%;实践课平均学分要求为40,占该方向总学分平均要求的35%,主要开设课程及开设学校比例如表3-5所示。工程管理方向课程体系在回复48份教学计划的学校中,设置工程管理方向的共6所,平均总学分要求109。工程管理方向的课程体系中,学科基础必修课平均学分要求为37,占该方向总学分平均要求的34%:专业必修课平均学分要求为27,占该方向总学分平均要求的25%;专业选修课平均学分要求为18,占该方向总学分平均要求的16%;实践课平均学分要求为27,占该方向总学分平均要求的25%,主要开设课程及开设学校。(2)各方向学分设置另将各方向平均学分要求及各类课程平均学分占总平均学分的比例整理。

四、课程设置的结构分析

在基础必修课中,开设管理学原理课程的学校最多,有28所,占样本的58.33%,其他依次为:开设经济学原理的学校26所,占样本的54.17%,开设会计学的学校24所,占样本的50%,开设运筹学的学校22所,占样本的45.83%。学科基础必修课主要涉及经济、技术、管理基础知识,这部分的学分比重几乎最大,平均学分要求在40左右,所占比重基本在35%左右,说明各学校对该方向学科基础较重视。在专业选修课中,开设房地产开发与经营和物业管理的学校最多,有18所,占样本的37.5%;开设工程造价管理信息系统的学校15所,占样本的33.33%;开设专业英语的学校14所,占样本的29.17%。各方向对专业选修课程的学分要求基本保持在15-20,占各方向总学分平均要求的15%左右。开设主要方向相关课程,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这部分由于学校及方向不同往往差异较大,一些学校选修课程比例小,学生对课程选择余地不大,不利于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在专业必修课中,开设工程项目管理课程的学校最多,有21所,占样本的43.75%,其他依次为:开设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的学校16所,占样本的33.33%;开设工程估价的学校15所,占样本的31.25%;开设工程经济学的学校11所,占样本的22.92%。各方向对专业必修课程的学分要求基本在20-30,占各方向平均总学分的20%左右,该部分基本上反映了各方向的特色。投资与造价管理方向专业必修课程平均学分仅占该方向平均总学分的16.5%,必修课程设置特点不明显,建议增开部分专业必修课程。在实践课中,设有毕业论文(设计)实践课的学校最多,有37所,占样本的77.08%,其他依次为:开设军训的学校31所,占样本的64.58%,开设毕业实习的学校25所,占样本的52.08%,开设认识实习的学校24所,占样本的50%。实践部分的学分要求基本在30左右,占各方向总学分平均要求的25%左右,但在工程造价方向的课程体系中,实践课平均学分要求为40,占该方向总学分平均要求的35%,表明该方向比较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课程建构时,应把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放在重要位置,要使实践贯穿于学生整个学习过程,有效地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五、结论

(1)专业课程体系设计既受学校类型和办学定位的影响,又受办学单位实力制约。方向名称根据各学校实际情况和特点各有不同,比如,工程项目管理方向、工程管理方向虽然名称不同,但开设课程及学分结构基本一致。

上一篇: 精神文明申报材料 下一篇: 户外活动协会工作计划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