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安全风险评估与管理汇总十篇

时间:2024-01-10 14:59:35

患者安全风险评估与管理

患者安全风险评估与管理篇(1)

doi:10.14033/ki.cfmr.2016.35.04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35-0080-03

护理风险是指临床护理工作中可能发生的危害患者人身安全、影响治疗的不良事件[1]。精神科患者因不能自行有效控制自身思维及行为活动,造成多种不安全因素出现,如:暴力攻击行为、自杀/自伤、出走(擅自离院)、噎食、跌倒/坠床、压疮等不良事件发生,危及患者与护理人员的安全。如何防范护理风险事件的出现成为了医院精神科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医院护理管理工作中的难点及重点。为了减少精神科不良事件的发生,笔者所在医院自2015年5月开展风险评估表对患者护理风险进行评估,给予针对性护理管理,取得了理想成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8月-2015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1200例精神疾病住院患者进行研究,所有研究病例均根据住院时间先后实施分组,将2014年8月-2015年4月的589例设为对照组,2015年5-12月的611例设为观察组。对照组男389例(66.04%),女200例(33.96%),年龄13~75岁,平均(33.3±5.4)岁。疾病分布:精神分裂症170例(28.86%),持久的妄想(偏执性精神病)98例(16.64%),双相(情感)障碍128例(21.73%),癫痫所致的精神障碍89例(15.11%),分裂情感88例(14.94%),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16例(2.72%)。观察组男411例(67.27%),女200例(32.73%),年龄11~78岁,平均(32.3±3.4)岁。疾病分布:精神分裂症168例(27.50%),持久的妄想(偏执性精神病)105例(17.18%),双相(情感)障碍135例(22.09%),癫痫所致的精神障碍93例(15.22%),分裂情感96例(15.71%)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14例(2.29%)。两组病例资料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精神科常规的护理常规,主要包括:患者的日常饮食、生活、服药及预防不良事件发生等。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护理风险评估及预防安全管理模式,具体如下。

1.2.1 成立风险管理小组及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 成立以护理部的3名质控组长指导,各病区护士长为组长的风险管理小组。护理部对护理风险管理制度、管理预案、评分标准等进行修订,确定明确的风险级别。护理部对护理人员进行风险评估相关知识的培训,增强护理人员风险评估意识及提高评估水平。

1.2.2 风险评估方法 病房采取三级风险评估,一级评估:由责任护士或当班护士按风险评估表的内容对新入院患者,在2 h内采取询问患者或家属及送治人员,以及观察患者的言行举止完成暴力攻击行为、自杀/自伤、出走(擅自离院)、噎食、跌倒/坠床、压疮等风险评估,患者住院期间病情有变化当班护士要完成风险评估。确立风险程度,对于高危风险履行风险告知,并让患者或家属签名,做好标识,采取相应的防范策略;二级评估:按照一级评估结果对存在高危风险因素的病例实施全天动态评估,护士长及相关责任人还要保证各项防范措施的落实;三级评估:护士长72 h内对高风险的患者再评估,审核后将结果上报护理部,督查风险防范管理制度的落实,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偏差。护理部对重点高危患者进行现场查看评分及措施的落实情况,并给予指导。

1.2.3 风险警示标识 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将高危风险患者(存在暴力攻击行为、自杀/自伤、擅自离院、噎食、跌倒/坠床、压疮的患者)作为重点护理管理对象,写在白板上提醒,在其床头卡上设置安全警示标识,跌倒高危患者还在其腕带上贴上警示标识。餐厅设“防噎食专座”,有噎食风险患者进食时集中管理,专人看护。

1.2.4 护理风险的防范 具有高危风险因素的患者需要作为临床重点监护对象,安置于重点病房,加强环境安全管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加强巡视,严格交接班制度,加强宣教,认真执行工作制度,并严格按照工作流程进行,针对性地实施安全护理措施,正确使用各种安全警示标识。若发现其存在新的危险因素,则应给予二次风险评估,并采取适当的应对方式,防范风险。科室护士长定期检查安全风险防范措施的落实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并限期整改。对评出的高风险患者由各病区护士长审核并上报护理部备案。见表1、表2。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在住院期间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护士风险评估率、风险告知率、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两组研究病例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风险评估开展前后相关因素的比较,见表3、表4。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少于对照组(P

3 讨论

护理风险具有突发性和难以预测性[2]。护理风险不仅影响患者的治疗,严重者还可导致患者死亡。精神科患者受疾病因素影响,或受其他刺激性因素影响,可导致其出现自杀自伤、暴力攻击、外走等危急事件。并且,精神科患者长时间接受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噎食、跌倒的危险性也较高。因此提升医院护理人员识别风险水平,增强紧急事件处理能力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3]。

有研究显示,积极发现及识别潜在风险、现有风险,并对风险进行评级,给予对症处理,能够有效降低风险事件发生率[4]。所以强化风险管理,提高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及风险防范意识,这对减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有重大意义。要防止高风险事件的发生,就要把发生护理不良事件后的消极处理变为发生前的积极预防,即如何将处置行为变为控制行为,消除或减少护理安全隐患[5]。本研究表明,通过风险评估表,患者住院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精神科护理工作属于高危风险工作,不仅具备医院护理工作要求的专业性,还具有精神科的特殊性。这就要求精神科护理人员掌握基本护理技能外,还要熟知护理风险评估知识及常用的评估技能。患者入院后开展风险评估预见性评估,将高危风险病例进行重点监护,同时开展安全防范护理[6]。才能在工作中避免或减少精神科意外事件的发生。护理风险评估单是针对护理风险的预见性护理,它需要护理人员有较强的专业知识、敏锐的观察力、良好的沟通能力及对应急事件的处理能力,能预见性地对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评估,并及时采取适当的应对措施[7]。通过对护士进行风险评估能力的培训,并定期开展精神科护理风险应急预案演练培训,提高精神科护理人员对风险因素的识别能力和处置能力。本研究表明,通过风险评估表,护士执行风险评估率及对风险因素的识别和处置能力优于对照组。

护士应用风险评估表在精神病患者入院当天评估其现存的及其潜在危险因素,从而制定出相应的预防及护理措施,对存在高危风险的患者迅速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并向患者及家属告知风险及有针对做好安全指导。同时,护士通过对患者的各种风险进行评估,患者存在及潜在的健康问题有了总体的了解,从而有条理、针对性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患者及家属提高了防范意识,保证患者安全。本研究表明,通过风险评估表,护士的风险告知率及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优于对照组。

实施护理风险评估,使护理人员在临床护理工作中便于抓住工作的侧重点,主次分明,掌握病情做到心中有数,护理安全及护理质量明显提高;护理风险管理的实施,能够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从传统的被动服务转为主动服务[8]。护士主动与患者交流,建立有效的沟通方式,掌握其心理动态,适时给予心理疏导,并积极为患者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拉近了患者与护士的距离,增进了相互之间的信任度,有助于提高患者对医疗护理的依从性及满意度。本研究表明,通过风险评估表,护理质量与患者满意度优于对照组。

参考文献

[1]韦丙茹.护理风险评估及预防在心血管内科中的应用价值[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6,1(11):131-132.

[2]谭宝玲.心血管病急诊患者心机标志物升高的临床意义[J].中国医学创新,2012,9(3):36-37.

[3]李凤香,陈晓燕,曾伟娴,等.风险管理理念在精神科护理流程再造中的应用[J].现代临床护理,2009,8(7):52-54.

[4]梁严霞,龙小艳,杨春霞.护理风险管理在外科中的应用研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34(10):1508-1509.

[5]杨丽.精神科风险管理中强化细节管理方法与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2010,10(9):665-666.

[6]覃金荣,杨带兰.预见性风险评估在精神科安全护理的干预效果研究[J].当代护士,2016,24(5):75-76.

患者安全风险评估与管理篇(2)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们的法治观念及自我保护意识在日益增强,医院面临的风险亦越来越大,尤其是精神疾病患者在精神症状的支配下随时可能导致自杀自伤、伤人毁物、出走等意外事件的发生。因此更要求精神科护士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风险意识,做好精神科护理安全管理。我科认真组织学习了护理风险评估技术,并较好地在临床工作中应用,切实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安全预见性,保障了各项安全防范措施的有效落实,降低了精神科护理风险,现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2年11月至2013年10月期间在河南省精神病医院早期干预一科、早期干预二科住院的首发精神障碍患者共520例,诊断均符合CCMD-3精神病诊断标准[1]。根据住院时间先后将2012年11月2013年4月的住院患者设为对照组,2013年5月至2013年10月的住院患者设为观察组。对照组共260例,其中男性133例,女性127例,年龄25-53岁,平均(35.98±11.34)岁。诊断分别为:精神分裂症187例,躁狂症35例,抑郁症29例,其它诊断9例。观察组共260例,其中男性128例,女性132例,年龄23-50岁,平均(34.72±12.16)岁。诊断分别为:精神分裂症189例,躁狂症30例,抑郁症31例,其它诊断10例。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种等方面进行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模式,按精神科护理常规进行护理 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应用护理风险评估技术,对患者进行细致的精神检查及病情观察后,再与主管医生进行充分的沟通,之后按照精神科风险程度评分表的内容进行评估,确定风险等级,再根据风险等级制定个体护理计划,实施针对性的防范措施,见表1。

1.2.2 评估标准 自杀风险评估共10项,1-7项每项分值为1分,8、9、10项分值分别为8、9、10分,风险程度:1-4分为轻度,5-7分为中度,8分及以上为重度。攻击行为风险评估共9项,1-5项每项分值为1分,6、7、8、9项分值分别为6、7、8、9分,风险程度:1-4分为轻度,5-7分为中度,8分及以上为重度。出走风险评估共4项,1项分值为2分,2项分值为4分,3项分值为6分,4项分值为8分,风险程度:2分及以下为轻度,4-6分为中度,6分及以上为重度。

1.2.3 实行三级护理评估 一级评估:患者入院后由责任护士或当班护士建立风险程度评估表进行评估,以后由责任护士每周评估1次;二级评估:在一级评估中存在有中、高风险的患者由责任护士进行动态的每日评估;三级评估:护士长24小时内对新入院患者及重点患者进行再次评估,每周带领责任护士进行总评估1次,并指导护理计划及防范措施的制定,检查措施的落实情况。

1.3 观察指标 比较2组患者住院期间自杀自伤、伤人毁物、出走等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比较应用风险评估技术前后护理人员受伤害事件的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 果

2组患者在住院期间的风险事件发生率比较见表2;应用风险评估技术前后护理人员受伤害率比较,见表3。

3 讨 论

3.1 应用护理风险评估技术有利于降低精神科风险事件发生率 精神障碍患者大脑活动异常,思维行为异常,自理能力下降,特别是在受幻觉、妄想的支配下,往往会出现危害自身和伤及他人的行为[2],故精神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具有偶然性和突发性,护理安全存在着极大的挑战。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风险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见表2),提示应用护理风险评估技术,从患者入院到出院实施连续的三级评估方法,横向全面地评估了风险程度,纵向评估了住院期间各个阶段的风险,在危险未发生前采取积极有效的防范措施,将危险控制在萌芽状态,从而降低风险的发生率[3]。

3.2 应用护理风险评估技术有利于降低精神科护士受伤害率 在精神科病房与患者接触最直接、最紧密的是护理人员,要24小时不间断的照顾患者,被患者攻击的危险性最高。虽然精神疾病患者的风险行为具有突发和难以预料的特点,但发生前大多有先兆表现,其中有严重幻觉、妄想和不服从管理的患者发生风险行为的可能性最大,因此,开展预见性护理极为关键。预见性护理是在全面了解并评估患者的病情基础上,制定有效的、防患于未然的护理,其根本在于积极认识预防以及处理并发症的发生,采取预防为主的原则,有计划有秩序有目的地给患者提供护理服务[4]。我们通过应用护理风险评估技术对新入院患者实行预见性护理,提前启动防范措施,使护士受伤害率明显下降(见表3)。同时,还有利于将护理工作由被动转为主动,调动了护士的积极性,提升了护理人员的自身价值[5]。

3.3 应用护理风险评估技术有利于保障精神科护理安全 风险评估技术对精神科护理有着重要的临床指导作用,通过对精神障碍患者实施风险评估,可以先预测出风险,指引临床护理的方向,使护理人员在临床护理中便于抓住护理的重点,这样既能使护理工作不再盲目又能提高护理安全质量[6]。同时,掌握护理风险评估技术能强化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提高专业内涵,使其在临床工作中能有效控制风险,提高护理安全管理质量。

综上所述,安全管理是精神科临床护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实施护理风险评估降低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和护士受伤害率,有效地保障了护理安全。因此精神科风险评估是是切实可行的精神科护理安全管理方法,具有在临床推广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M].第3版.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87-89.

[2] 郝伟.精神病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6.

[3] 邓秋雁,梁艳,谢仲英,等.住院精神病人暴力危险分级及干预的研究[J].现代医院,2008.1,8(1):8-10.

患者安全风险评估与管理篇(3)

中图分类号:R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6-223-01

医疗护理风险是一种职业风险,就是从事医疗护理服务的职业,具有一定的发生频率并由该职业者承担的危险[1]。我院是一所精神病专科医院,护理的对象是患有各种精神疾病的患者,精神病患者受幻觉、妄想等精神症状的影响,随时都有可能发生冲动伤人、毁物、外逃、自杀等不安全事件发生,为了有效的预防和减少不安全事件的发生,我院自2011年7月起,自行设计并使用了精神病住院患者护理风险评估及防范记录单,有效的防范了不安全事件的发生,现报告如下:

1表格的设计:见表样

注:1.评估项目内容用文字描述,按严重程度标明低、中、高度,并注明症状及相关因素,没有写无。每周评估一次。2.护理措施:①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做好心理护理。②严格执行安全管理制度,严格交接班。③加强护患沟通,满足患者合理需求。④加强巡视,使其24小时在工作人员的视线范围内活动。⑤指导患者发泄愤怒的方式,无法自控时,给予保护性约束。⑥服药时做到发药到手、看服到肚、不服不走。⑦做好饮食护理,对吞咽困难、拒食、暴食的患者,专人守护进食。⑧对意识不清、体质虚弱、年老等患者,做好防跌倒护理。⑨对保护性约束患者、生活不能自理等患者做好防压疮护理。(如无包涵,请文字说明)

2表格的应用:

2.1组织学习,提高认识:先由护理部组织护士长讨论学习,认可后,科护士长组织护理人员学习护理风险评估及防范记录单的设计、应用及填写方法。通过学习,全体护理人员统一了思想,认识到使用精神病住院患者护理风险及防范记录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2使用对象:所有住院治疗、护理级别为一、二、三级的精神病患者。

2.3眉栏部分填写:常规填写病区、姓名、性别、年龄、诊断、入院时间、住院号,填写完整,不空项。

2.4表格部分填写:①风险栏:新入院的患者由主班进行评估,按评估情况在相应的评估项目内容栏中标明低、中、高度,没有填写无,同时将风险评估程度标识在护理级别牌上,以便指导各班护士对病人进行重点护理。②护理措施栏:在表格下方列举了发生风险采取的护理措施,用数字记录执行了的护理措施,如数字序号未列举的护理措施用简单语言描述。③书写频率:一、二级护理患者由责任护士每周评估一次,三级护理患者由责任护士两周评估一次。④评价栏:由责任护士在对患者进行一次评估时,同时对上次的评估情况进行效果评价。

2.5表格管理。风险评估单护士评估完毕后夹入病历中,方便查阅。病人出院后将此表取出由科内保管。

3效果

3.1精神病住院患者护理风险评估及防范记录单的设计与应用,让护士对新入院的患者有可能存在的不安全问题做到心中有数,重点交接班,尤其是中班、夜班,值班人少的情况下,有利于对其进行重点护理。

3.2精神病住院患者风险评估及防范记录单的使用降低了护理不安全事件的发生。医疗安全是护理工作的重中之重,新入院的患者,由主班护士评估后,对存在风险的患者标识在护理级别牌上,便于护士重点对其进行观察,及时发现问题,立即采取措施,有效的制止不安全事件的发生。

3.3责任护士每周进行风险评估一次,对患者存在的不安全状态有一个全面动态地观察,正确采取护理措施,减少不安全事件的发生。

3.4有效指导护士工作的重点,节约时间,提高了工作效力,减小护理工作强度。

3.5精神病住院患者护理风险评估及防范记录单的设计,是按2010年卫生部启动的“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的要求,取消不必要的护理文件书写,简化护理文书,鼓励医院结合实际,采用表格化护理的情况下设计与应用的,书写简单,减少了护士的书写量,将更多的时间还给患者。

综上所述,精神病住院患者护理风险评估及防范记录单的设计科学,经临床应用,切实可行,能直观反映患者可能存在的风险,指出护理工作的重点,减少不安全事件的发生,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患者安全风险评估与管理篇(4)

随着住院患者老龄化比例逐渐增长,患者坠床风险也在增加,若发生坠床不仅增加患者的痛苦,加重病情,甚至危及生命,可能发生医疗纠纷,增加医院赔付。从2012年8月起我院实行了坠床风险管理,自行设制了《坠床危险患者判断标准》及《坠床风险因素评估单》并应用于护理工作中,从2013年2月将坠床评估率纳入病区护理质量考核指标之一,有效降低了坠床的发生率,减少了医疗纠纷的发生,收到良好效果,现对其使用方法介绍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2年8月~2013年2月我科共收治89例患者,填写坠床风险评估表47例,男31例,女16例;年龄57~95岁。坠床危险因素评估分值为17~31分的有19例;为8~16分的有15例,为6~12分的有13例。无1例坠床发生。

1.2方法

1.2.1评估

1.2.1.1坠床高危患者评估 责任护士对住院患者在24 h依据护理部制定的《坠床高危患者判断标准》进行评估:年龄>70岁,

1.2.1.2坠床风险因素评估分析 根据《坠床风险因素评估单》进行评估:年龄、既往坠床史、身体机能障碍、精神机能障碍、自理情况、意识状态、用药情况、环境因素实施动态评估,危险因素有变化时随时再评估,无变化时1 w后再评估。评分0~7分标示有坠床发生的可能,8~16分表示容易发生坠床,>17分表示经常会发生坠床。针对存在危险因素在评估单中选择相应护理措施:悬挂标示、重点看护,加强陪护,支起床档,日常用物放到患者可及处,必要时使用约束。责任护士签名,护士长检查评估准确性及护理措施是否得当并签名。将评估单悬挂于患者床尾。

1.2.2宣教与标示 经坠床危险因素评估,存在坠床危险因素护士按照《坠床风险因素评估单》的内容逐条认真细致地告知家属患者病情,并在床尾悬挂坠床警示牌,在护士站患者一览表护理级别右下角粘贴坠床高危警示星,以引起全科护理人员重视。

1.2.3上报 对评估存在坠床高风险患者,责任护士在24 h内通过内网上报护理部,形成责任护士、护士长、护理部的3级人员层层监控的管理体系。

1.2.4护理措施 对有坠床危险的患者制订科学有效的个性化护理措施严格实施,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及时调整:①支起床档;②专人陪护;③必要时约束:对躁动不安患者适当约束;④增加与患者交流时间,关注患者需求,稳定患者情绪:对于需要大小便患者及时递送便器,生活给予协助;⑤定时翻身,协助取舒适卧位。

1.2.5考核 坠床管理纳入病区护士长及责任护士日常考核中。多项一级质控表格内容涉及坠床风险管理质量:重点环节及安全护理质量、患者护理质量、专项护理质量、责任护士工作质量、护理文书质量:危重患者24 h病情总结要求对坠床风险进行动态评估;坠床评估率作为考核病区护理质量之一。

患者安全风险评估与管理篇(5)

Abstract: in the substation operation team safety risk assessment and management application analysis, not only to improve the substation running team safety risk assessment and management levels and to guarantee the safety of the substation operation team, stable operation also has a positive role in the substation running team's important management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mainly from the safety risk assessment for the substation running management team of the important role, and the substation running team management of safety risk assessment methods, application, etc., this paper,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safe operation of substation operation team management level, ensure the substation system safe and stable operation of the realization.

Keywords: substation running team; Management; Safety risk; Evaluation, Applications. Analysis

中图分类号:TM6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在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电力系统运行安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对于电力事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而且对于国家社会经济以及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等,都有很大的影响。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管理,也是电力企业的重要内容部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对于电力需求的不断增长,电力企业对于变、供电安全的管理作用也越来越重要,不仅对于电力企业的电力系统运行安全管理水平以及企业经济利益有很大的影响和作用,更是电力企业对于电力用户的安全、稳定供电需求的满足体现,影响着电力事业的发展与进步。变电运行班组的安全风险评估管理,就是针对变电运行班组运行过程中的安全风险问题,进行及时的评估和控制实现,以避免变电运行管理中的安全风险问题发生,保证变电运行的安全与稳定。下文主要结合变电运行班组的安全风险评估管理作用和方法,进行变电运行班组管理中安全风险评估应用分析。

1、变电运行班组管理中的安全风险评估与问题

1.1 变电运行班组管理中的安全风险评估

在进行变电运行班组的管理过程中,对于变电运行班组的安全风险评估管理,主要是指根据变电运行系统中存在的安全风险问题,在通过对于这些变电运行班组的安全风险问题进行检测与评价实现的基础上,进行控制与管理,以避免变电运行班组中的不安全问题发生,保证变电运行系统的安全和稳定运行实现。

1.2 变电运行班组安全风险评估管理问题

在变电运行系统管理中,尤其是对于变电运行的一线班组管理中,存在的安全风险问题以及隐患相对比较突出,对于变电系统运行的影响作用也比较大。目前,在对于变电运行班组的实际管理中,就存在着比价突出的安全隐患和风险问题,比如,对于变电运行管理中的安全风险意识相对比较薄弱,或者是进行变电运行的安全评估过程中出现问题比较多、不够细致等,这些都是比较突出的变电运行班组安全风险评估管理问题,对于变电运行班组风险评估管理水平的提升,以及变电运行的安全稳定情况,都有着一定的不利影响和作用。

首先,就变电运行班组风险评估管理中的安全风险意识淡薄问题来讲,目前,在对于变电运行的安全风险评估管理中,由于安全风险评估的模式以及管理相对比较宽松,就出现了在进行变电运行的风险评估管理中,风险评估管理工作人员安全意识淡薄,工作态度不认真等情况,在对于变电运行的安全风险排查与维护过程中,以走过场形式,不认真进行安全风险与隐患故障问题的排查,或者对于安全风险问题排查的记录有问题等,都是风险评估管理人员安全意识淡薄的表现,不仅对于保证变电运行安全和稳定有很大的消极影响,还容易造成变电运行安全事故或者问题的发生,不利于变电运行管理的提升。其次,在进行变电运行安全风险评估管理过程中,风险评估工作人员对于变电运行班组的安全风险评估不够细致,导致变电运行中一些安全隐患或者风险问题被遗漏,也是安全风险评估管理中的重要问题。总之,变电运行班组风险评估管理中存在的这些问题,不仅影响着安全风险评估管理水平的提高,还对于变电运行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实现都有极为不利的影响作用,迫切需要在实际的运行管理中进行改善和提高。

2、变电运行班组安全风险评估管理的作用

变电运行班组的安全风险评估管理工作,主要是针对变电运行系统运行过程中的安全隐患以及风险问题进行检测评估,并对于这些安全风险与隐患问题进行控制管理,从而实现对于变电运行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保障。

在变电运行班组中,尤其是变电运行的一线班组,它的运行情况,对于生产运行以及变电设备安全、变电运行操作等,都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进行变电运行班组的安全风险评估管理,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保证安全生产实现,并对于变电设备运行应用的安全隐患消除、违章行为杜绝、安全生产管理水平提升等,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其次,进行变电运行班组安全风险评估的管理,不仅对于保障电力系统运行稳定与电力供应的安全可靠有着积极的作用,还有利于推动国民经济运行发展,对于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大局都有着一定的影响和作用。因此,在进行变电运行管理中,一定要加强对于变电运行安全风险的评估以及管理应用,提高变电运行系统的安全生产与管理水平,保证电力供应的安全可靠性实现,促进国家电力事业与社会经济的发展进步。

3、变电运行班组的安全风险评估与管理应用分析

在对于变电运行班组的管理中,进行安全风险评估的管理应用,就是指利用变电运行班组的安全风险评估方法,通过对于变电运行班组中的安全隐患与风险问题进行检测、评估,最终找出解决安全风险与隐患问题的方法,对于变电运行班组中的安全风险和隐患问题进行控制管理的过程。所以,在进行变电运行班组安全风险评估管理应用分析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对于变电运行班组安全风险评估管理方法与措施,进行分析。

在进行变电运行班组的安全风险评估管理中,首先,可以通过对于变电运行班组的安全风险评估管理观念以及认识的更新、提高,来强化变电运行班组安全风险评估管理工作人员的安全风险意识,从而提高安全风险评估工作人员的安全风险评估与管理自觉性,以提升对于变电运行班组的安全风险评估管理。其次,在进行变电运行班组安全风险评估管理过程中,还可以通过对于变电运行的安全风险评估方法以及程序的改进、创新,来提高对于变电运行的安全风险评估准确性,从而实现对于变电运行中的安全隐患以及风险问题的控制、管理,保证供电运行的安全可靠。如下图1所示,为变电运行班组管理中的安全风险评估示意图。

图1 变电运行班组管理中的安全风险评估示意图

最后,在对于变电运行班组的安全风险评估管理中,还应注意从加强对于变电运行安全风险评估的细节管理上,通过对于变电运行风险隐患与问题的责任落实、细节管理等,实现对于变电运行安全隐患与风险问题的控制管理,保证供电运行的安全与可靠性。

4、结束语

总之,进行变电运行班组安全风险评估管理的应用分析,有利于提高变电运行班组的安全风险评估管理水平,保证电力供应的安全与可靠,对于促进电力事业发展进步与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都有着积极的作用和意义,具有一定的分析研究价值。

参考文献:

[1]俞乾,李卫国,罗日成.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大型电力变压器风险评估方法研究[J].湖南大学学报.2012(5).

[2]赵明欣,鲁宗相,吴林林,余绍峰.基于风险评估的输变电设备维修技术[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9(19).

[3]王壬,尚金成,冯旸,周晓阳,张勇传,游义刚.基于CVaR风险计量指标的发电商投标组合策略及模型[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5(14).

患者安全风险评估与管理篇(6)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3-0389-01

患者在医院住院期间,在护理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所有意外事件、不安全事件都可以被称为护理风险[1]。患者住院期间尚未发生不安全事件之前或者是发生后尚未结束之前,量化评估此不安全事件可能给患者治疗、安全、生命等各方面造成的损伤和影响的程度,就是指风险评估。科学、合理的风险评估可最大限度的降低不安全事件造成的损失和影响[2]。神经内外科患者大多数属于危急症,很多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急剧下降,行动上也有诸多不便之处,在意识上、肢体活动过程中会存在一定程度障碍,极易出现压疮、冻伤、烫伤、坠床、跌倒、药物损害、导管滑脱、窒息以及走失等不良事件。为了尽可能减少神经内外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风险,本文对我院在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的420例神经内外科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风险评估表前后不良护理事件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具体进行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神经科在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未实施预见性护理风险评估表的2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120例,女性80例;患者年龄介于25-75岁,平均(26.4±2.6)岁。其中170例患者既往存在糖尿病、心脏病、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等病史。临床症状:20例昏迷,22例失语,30例感觉功能障碍,35例吞咽困难,40例谵妄、昏睡、嗜睡,53例失语、偏瘫。同时选择2013年10月-2014年10月实施预见性护理风险评估表的220例患者,其中男性130例,女性90例;患者年龄介于26-76岁,平均(26.3±2.8)岁。其中180例患者既往存在糖尿病、心脏病、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等病史。临床症状:23例昏迷,25例失语,31例感觉功能障碍,39例吞咽困难,45例谵妄、昏睡、嗜睡,57例失语、偏瘫。实施预见性护理风险评估表前后患者的性别、年龄、临床表现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对比经过统计学处理并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价值。

1.2 预见性护理风险评估表的设计方法以及应用

在患者入院就诊后,立即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建立预见性风险评估表,同时应该在4h内评估,或者也可以在患者术后或者出现病情变化时立即评估。评估的内容主要应该包括:窒息、走失、冻伤、坠床、烫伤、压疮、管道滑脱、跌倒、药物损害等不良事件。如果有一项评估结果显示具有一定风险,则应该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每个星期应该重复2次评估上述内容,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相应的防范措施,保证患者的安全,一直到患者评估结果显示每项都无风险或者痊愈出院后,再从病案中取出预见性风险表,进行集中保管。对于已经发生的不良护理事件,影响将发生过程、处理办法、改进方案等全过程详细记录下来,上交给护理部门。神经内外科预见性护理风险评估表设计见下表1所示。

如果没有风险,则应该采用黑笔填写,若存在风险则应该采用红笔填写,在防范措施栏中填写的过程中应该签全名。

1.3预见性风险评估表的内容

1.3.1坠床、跌倒。总评分在4分以上,属于坠床、跌伤的高危风险。1分:视力障碍、意识障碍、近12个月由于不明原因而跌倒、无人陪伴、服用对活动或意识有所影响的药物。2分:眩晕性低血压、头晕。3分:肢体瘫痪、活动障碍、体能虚弱。

1.3.2冻伤、烫伤。总评分在6分以上,属于冻伤、烫伤的高危风险。1分:使用过冰袋或者热水袋、没有肢体活动障碍或者肢体瘫痪、无感觉障碍、体温在38.5℃以上、并无肢端血液循环障碍。2分:未使用过冰袋或者热水袋、存在肢体活动障碍或者肢体瘫痪、存在感觉障碍、肢端血液循环障碍、存在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等既往病史。

1.3.3压疮。总评分在12分以下,属于压疮的高危风险。评估内容主要包括营养、活动方式、潮湿、感觉、剪切力、摩擦力等方面评估。

1.3.4管道滑脱风险。总评分在5分以上,属于管道滑脱高危风险。1分:意识清楚、低危导管。2分:中危导管、轻度烦躁、意识昏迷。3分:高危导管、中度烦躁。

1.3.5走失风险。总评分在2分以上,属于走失高危风险。1分:焦虑、抑郁情绪、妄想、幻觉、精神病史、记忆力衰退、既往存在走失现象、镇痛类药物。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统计、处理所有实验数据,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利用χ2进行检验,P

2.结 果

实施预见性护理风险评估表后,出现窒息、走失、冻伤、坠床、烫伤、压疮、管道滑脱、跌倒、药物损害等不良事件发生率(3.2%)明显低于实施前(9.5%),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X2=27.939,P

3.讨 论

通过本组研究显示,实施预见性护理风险评估表后,窒息、走失、冻伤、坠床、烫伤、压疮、管道滑脱、跌倒、药物损害等不良事件发生率降低了6.3%。这一研究结果和钱芳等[3]研究报道基本一致。预见性护理风险评估相对于传统护理风险评估而言具有预见性,可以及时发现患者可能会出现的安全隐患,及时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避免护理不良事件发生。

预见性防护措施应注意几点:①跌伤及坠床。加强相关的安全知识教育,鼓励患者采用轮椅、拐杖等辅助工具,在走廊内或者病室内少放障碍物,家属应陪伴左右,采用约束带,加设床栏。②冻伤、烫伤。禁止使用或者慎用冰袋或者热水袋,注意保护好运动障碍以及感觉障碍肢体。③压疮。每隔2h协助患者翻一次身,采用气垫床,及时更换创面敷料,加强患者营养。④管道滑脱。对患者四肢运动进行适当约束,每班应该交接高中危管道,适当采用镇静剂[4]。⑤走失风险。家属应流陪,给患者佩戴身份识别卡片或者腕带,悬挂防走失标识。⑥药物损害。采用留置针,深静脉置管,重点药物在服用时需要交接班。

综上所述,神经内外科实施预见性护理风险评估表可有效确保患者的护理安全,尽可能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减少临床护患纠纷。

患者安全风险评估与管理篇(7)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07(a)-0142-02

跌倒是患者突然或非故意的停顿,倒于地面或倒于比初始位置更低的地方[1]。患者跌倒是医院常见十大医疗事故之一[2]。跌倒在我国全人群的意外伤害死因顺位中排在第四位,而在65岁以上的老年人中则位居首位,并且随年龄的增加跌倒的死亡率急剧上升,在85岁以上的老年人中达到最高[3]。本院为预防住院患者跌倒,率先在本科开展老年患者跌倒风险评估,根据跌倒评估情况对患者进行了跌倒风险告知、跌倒预防措施及跌倒健康教育,现将该开展项目的具体方法及其成效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0年1~12月共对本科156例≥65岁的患者进行住院跌倒风险评估,其中65~75岁66例,76~85岁74例,86~95岁16例,男性80例,女性76例。

1.2评估方法

自行设计住院患者跌倒评估表(图1),对≥65岁住院患者进行评估,首次评估在患者入院时进行,评估结果直接在首次护理记录单上体现,由管床护士执行。评估为低危者(≤25分)不续评,中危者(26~45分)1次/7 d,高危者(>45分)1次/3 d(或每周2次)。患者病情变化或口服易致跌倒风险的药物(、镇静催眠药、抗焦虑忧郁药、降压药、利尿药、扩血管药物、抗过敏药物),随时评估,跌倒后需评估,病情有变化随时续评。

1.3护理方法

1.3.1低危组

1.3.1.1 提供安全的医疗环境:保持地面清洁干燥,洗手间铺有防滑垫及防跌倒标识,保持通道的通畅。

1.3.1.2 指导患者及家属预防跌倒的相关知识:告知患者穿防滑鞋,患者服不可过大过长,病情要求卧床的情况下要在病床上大小便,助行器要放于患者可触及的地方。

1.3.1.3 告知患者药物的作用及副作用。特别是镇静催眠药、、抗精神病药,被公认为是跌倒的显著危险因素[4-5]。

1.3.1.4 放置物品于患者所及之处:如水杯、电视遥控器、纸巾及助行器等。

1.3.1.5 指导患者正确的使用呼叫铃:告知患者有需求时使用呼叫铃,等待护士到来后,由护士关呼叫铃。

1.3.1.6 需要时提供合适的助行器:根据科室特点,设有拐杖、助行器、沐浴凳等,供患者免费使用。老年人心理不服老,有行动能力者对辅助工具多有排斥心理,护士要做好解释工作,加强护患沟通,积极开展健康教育[6-7]。加强宣教、指导患者合理使用辅助工具,使其认识到合理使用辅助工具是一种安全措施。

1.3.2中危组

除执行低危组1~6项措施外,加以下两项:

1.3.2.1 按要求上好床栏,每一次查房、治疗,护士主动为患者上床栏,告知上床栏的必要性。

1.3.2.2 协助患者行走及上下床:在病情容许的情况下,由护士进行评估,选择合适的助行器,并指导患者使用。

1.3.3高危组

除执行低、中危组共8项措施外,加以下措施:

1.3.3.1 悬挂跌倒风险的高危标识:高危跌倒风险患者(>45分),管床护士除了在患者床头悬挂“谨防跌倒”警示牌、还要在患者一览表插上粉红色标识,进行交班,引起值班护士的重视(加强巡视)。

1.3.3.2 必要时予肢体约束:根据患者情况上约束带,但定时观察肢体的血运及受压情况。

1.3.3.3 根据情况留陪护:要向陪护告知防跌倒知识及助行器的使用。

1.3.3.4 安置患者于容易观察或近护士站的病房。

1.3.3.5 告知主管医生:有跌倒风险的患者要向主管医生报告,并及时记录在病历上。

2结果

根据跌倒评估情况对患者进行了跌倒风险告知、跌倒预防措施及跌倒健康教育,该开展项目的成效见表1、图2。

根据统计数据表明,老年人中、高危跌倒风险占90%以上,故在老年病区开展老年患者的跌倒风险评估是确保患者安全的首要措施。我科通过跌倒风险评估,保障患者安全,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跌倒发生率由2009年4~6例,下降到2010年的0例。

3讨论

住院患者发生跌倒不仅给患者增加痛苦和经济负担,而且给医院造成不良影响,跌倒的重点在于预防,准确根据跌倒风险评估表进行评估,识别高危人群,能全面而有效地减少患者跌倒的发生,提高医护人员的主动服务意识,实施保护性预防措施[8]。2010年从最初≥65岁以上的患者进行评估到2011年开始所有科室的住院患者都进行跌倒评估,跌倒风险评估量表进入护理电子病历系统,评估者从管床护士逐渐过渡到当值护士。通过跌倒风险评估,全体护理人员均掌握评估方法、预防措施及相关的宣教知识,根据数字化评估,确定目标人群,使护士能主动关注患者的安全问题,自觉落实安全护理防范对策。通过住院患者跌倒处理指引,完善跌倒上报制度的指引,当患者跌倒发生后,由当班护士填写《基础护理质量24小时直报表》,并上报护士长,护士长根据情况24 h内通过内网上传护理部。1周内科室提交跌倒不良事件分析报告。为患者提供专科化的基础护理服务,保证患者安全,提高护理安全质量。

[参考文献]

[1] Oliver D,Brillon M,Martin F,et al. 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 of evidence-bascd risk assessment tool(stratify)to predicl which elderly inpatient swill fall.case-control and cohort studics[J]. Br Med J,1997,315(7115):1049-1053.

[2] 张秀芳. 医院风险与病人安全管理[J]. 广东省医院护理管理,2005,2(5):29.

[3] 覃朝晖,于普林,乌正赉. 老年人跌倒研究的现状及进展[J]. 中华老年医院杂志,2005,24(9):711-714.

[4] 姜旭雯,陈影影.住院患者跌倒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措施[J]. 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2,21(8):348.

[5] 解宇英. 健康教育在内科老年住院患者中的应用[J]. 齐鲁护理杂志, 2011,17(16):122-123.

[6] 王兆琴. 老年病人跌倒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 护理学报,2006,13(8):47.

患者安全风险评估与管理篇(8)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血液透析治疗患者资料50例,50例患者中男38例,女12例,年龄22~40岁,平均(25.4±2.3)岁,其中属于本科学历护理人员26例,属于大专学历护理人员13例,属于中专学历护理人员11例。

1.2方法

患者接受血液透析治疗之前,护理人员需要通过书面形式告知其治疗期间各项注意事项,当患者确认无误之后进行签字;患者接受血液透析治疗之前,首诊护理人员评估血液透析期间会产生的事项,由护理组长施行评估,按时检测有关指标,最后由护士长根据有关规定对血液透析每个环节中的风险进行控制;护理人员在全面掌握患者基本情况之后,依照血液透析治疗期间各类注意事项,如实进行编制并且填写风险评估表,评估表主要包含患者一般资料、病情、透析治疗方案、护理问题以及护理操作等[2-3]。

1.3观察指标

记录血液透析患者应用风险评估表前后出现并发症情况及护理人员对于药物使用、饮食知识、水分摄入量、并发症、日常注意点知识掌握率。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50例接受血液透析治疗患者在应用风险评估表之后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与开展风险评估表之前对比差异明显(P<0.05)。应用风险评估表之前护理人员对于药物使用知识掌握率为80.00%,对于饮食知识掌握率为82.00%,对于水分摄入量知识掌握率为86.00%,对并发症知识掌握率为82.00%,对日常注意点知识掌握率为80.00%;应用风险评估表之后护理人员对于药物使用知识掌握率为94.00%,对于饮食知识掌握率为94.00%,对于水分摄入量知识掌握率为96.00%,对并发症知识掌握率为96.00%,对日常注意点知识掌握率为92.00%,应用风险评估表前后护理人员对于专业知识掌握情况对比差异明显(P<0.05)。

3讨论

血液透析护理工作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同时风险性非常高,患者接受血液透析治疗期间会产生部分急性以及慢性并发症,对于患者生命安全产生影响,所以在开展血液透析管理工作中需要有效识别并且评估此类风险,制定风险评估表,开展风险管理措施[4]。风险评估法的开展,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给予患者充分的尊重,为其开展有针对性护理风险管理措施,护理人员利用制定并且执行风险评估表,可以掌握血液透析治疗期间会产生的各类风险,利用有效识别风险做到防患于未然,完善风险控制措,利用风险评估表可以保证血液透析护理工作更具专业化以及标准化,为患者提供优质并且安全的护理服务[5-6]。根据本文的研究可见,选取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血液透析护理人员10名开展分析,对其应用风险评估表,记录风险评估表应用前后患者产生并发症情况,结果表明,选取50例接受血液透析治疗患者在应用风险评估表之后出现并发症概率与开展风险评估表之前对比差异明显(P<0.05)。综上所述,对血液透析护理风险管理工作中开展风险评估表,可以减少血液透析治疗导致的低血压以及失衡综合征等并发症的出现风险,显著提升血液透析护理人员综合素养,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患者安全风险评估与管理篇(9)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073-01

妇产科护理学是一门专业性质、实践性质强的科学,在临床实践中护理人员必须具备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才能在这个风险极高的特殊科室工作下去。科学地从防范角度处理在护理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安全风险,可以更好的提高护理质量,有效地保证患者的安全。本文通过回顾性调查随机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患者在护理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做出系统性的评价,建立风险评估体系,以便有效的针对相应问题做出正确的处理方式,从而减少事故的发生。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间收治的100例孕产妇,对于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患者年龄20到35周岁,心理健康且精神无异常。

1.2 研究方法 通过与患者座谈形式沟通,让患者对于此次就医期间护理工作做出评价,然后提出在护理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同时对于相应的护理人员也进行沟通,对于提出做遇到问题,最后加以归纳总结,从造成后果的严重程度与发生的频次做出风险评估。

2 结 果

2.1 调查结果 通过与在我院治疗的100例孕产妇以及相应护理人员的座谈调查,对于妇产科护理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加以总结归纳,其中最多的是①护患缺乏沟通,占总数的36%,护理人员与患者接触最多。在与患者交往中,如果不注意自己的言行,态度冷漠,出现问题不主动与患者交流就易于出现护理质量缺陷而产生纠纷。如术前未嘱其禁食而造成麻醉后误吸;为了执行“发药到口”制度,命令病人立即服药;各项费用未能及时耐心解释等等。②病人因素占发生次数的比例为28%,对于孕妇及家属来说,妊娠分娩是安全的,一些孕妇在待产期间,对医院规章制度不遵守,不配合,私自离院外出或者请假不能按时返回。如一待产妇擅自回家吃饭,回家后由于情绪激动,引发新生儿窒息,虽然产妇及新生儿抢救成功,但增加了产妇的痛苦及经济负担。③护理技术不过关也是造成安全风险的重要因素,占总数的17%,由于护理水平低下、经验不足、协作技能不高,给病人的安全造成危害;例如在高度妊娠高血压综合症的监护过程中,若重症监护失误,值班护士对血压的监护不到位,对病人的病情判断不正确,可使产妇发生子痫。④配套设备的不完善也是造成安全风险的因素之一,占总数的11%,因医疗设备种类不全、性能不良、规格不配套造成的安全风险。例如抢救新生儿窒息用的喉镜,在紧急情况下,很容易发生灯不亮,延误抢救时间。⑤药物性因素占总数的5%,用药不当、药物配伍不当,都可能给病人造成不安全的因素。例如缩宫素有其严格的适应症,错误使用就会引发严重的不安全因素。⑥管理因素造成安全风险占总数的3%,由于职业道德安全教育薄弱,致使规章制度不能顺利落实,造成安全风险。

2.2 风险评估结果 通过对回顾数据的系统分析,得出妇产科护理中安全风险的等级评估,具体如下,①护患缺乏沟通为一级风险管理。②病人因素与护理技术因素列为二级风险管理。③配套设备和药物性因素列为三级风险管理。④管理因素列为四级风险管理。

3 讨 论

妇产科护理质量直接关系到病人的生命与健康,关系到医院在社会公众中的形象,这就要求妇产科护理人员和护理管理者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真正达到“内强素质,外塑形象”的要求。

通过评估结果显示,导致安全隐患的发生因素最主要的是护患的沟通(风险等级为一级),次之为病人自身的因素、护理方式不当和护士的护理技术不过硬(风险等级为二级),再次之为配套设备的不完善和药物性因素导致安全风险的发生(风险等级为三级),最后导致安全风险发生的因素是管理因素(风险等级为四级)。因此护士工作者再以后的工作中应按以上顺序完善自己、完善工作。

作为妇产护理工作者,在实际平作中,为了减少护理安全隐患的发生,保护患者的生命安全,须加强与患者之间的沟通,提高自身的沟通能力,消除由于语言不当造成的误解,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同时加强基本技能的训练,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全体医务人员应落实风险防范措施,建立风险管理制度,将妇产科高风险的环节归类,人人掌握防范;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疏导,防患于未然,营造和谐的护理工作环境。

患者安全风险评估与管理篇(10)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7.340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7-0302-01

精神病患者的风险评估主要是指通过分析患者既往发生冲动、自伤、外走等行为和结果以判断患者再次发生类似想象的可能性。

1 对象

2012年1月至2012年5月宁波市康宁医院3病区女病房共收治新入院女性精神病患者148例,年龄15岁-60岁,平均37.5岁。

2 方法

2.1 工具:住院精神病患者风险评估表,共计6大项,三种风险类型,分别为冲动、自伤自杀及外走等负和结果。各风险类型分别从受检者风险行为发生时间、严重程度、频度、后果等方面进行评估。每项根据具体情况在后面打勾并逐一评分,分别为1-5分,最后进行总分统计,划定风险等级。评定当前发生风险的可能类型和可能性程度,主要分为:①不可能;②很少可能;③可能;④很可能;⑤极可能五种情况,为3分相应的护理干预每周再评估一次,≥4分的不但应每周再评估一次,并要落实风险防范措施。

2.2 步骤:责任护士在安排患者住院时向病员及其监护人了解病员病情及病史,予以逐项评估,评出发生风险的可能类型和可能性程度。若当前风险可能性评估为可能及以上时应注意风险管理,至无风险可能为止。

3 护理干预

强调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在关注患者疾病的同时,也应该更注重患者的心理需要,使患者在心理、生理上同时得以康复才是护理工作的最终目的。在住院精神病患者护理过程中要防范、处理风险护理事故预案,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加强病房的环境和安全管理,严密观察,采取适宜的风险防范措施,满足患者的需要,不断地总结导致患者冲动、自伤自杀及外走等负和结果的原因,可有效预防及终止上述负和结果的发生。[1]

3.1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要讲究语言上的艺术性、技巧性,进行换位思考,对患者的合理要求尽可能满足。[2]多夸奖患者,让其感觉到自身的价值,减少自伤自杀的念头。

3.2 心理护理。女性精神病患者由于经前期的到来,经常会出现烦闷、焦虑、过敏、易怒、忧郁、消极等异常心理反应,通常出现在月经前一周左右到月经来潮止,及早做好心理护理干预,减轻经前期病人的不良心理反应。

3.3 提高服药依从性。在精神科病房,患者拒服药、藏药现象时有发生。患者拒服药解释劝喂,遵医嘱胃管灌入,针对长期住院的慢性精神病患者,由于受疾病认识缺乏、信心不足、药物不良反应明显、经济条件限制、家属支持不良等因素的复杂影响,更应加强护理干预工作,提高患者对药物的依从性,减缓患者各种风险行为的发生,为患者的疾病治疗提供更大的帮助。[3]

3.4 冲动型风险精神病患者,遵医嘱保护性约束。针对具有冲动型风险特征的精神病患者,情绪激动,劝说不听,出现冲动伤人行为遵医嘱采取保护性约束,在使用约束用具时,工作人员需加强责任心,定时巡视,提供生活护理,确保安全。

3.5 有严重自杀倾向的患者应加强监护。护理人员在患者入院时及时了解其病史,并认真进行风险评估,对有严重自杀倾向的患者,护理人员应加强巡视,尤其对出现幻觉、妄想以及有严重抑郁倾向的患者,更应加强巡视,护理人员密切观察患者的语言、情绪及行为表现,出现异常应及时通知医生,给予适当的处理方法,防止自杀的发生。

3.6 有外走倾向的患者。了解患者的行踪,在工作人员的视线范围内活动,解释住院的必要性,给予心里疏导

3.7 建立防范、处理风险护理事故预案。精神病患者冲动、自伤自杀、外走的应急预案;根据患者特点完善入院评估单,如:自杀史、伤人史、外跑史等,使护士做到有针对性防范,确保患者的安全。

3.8 提高护士的风险防范意识,人人参与。定期召开安全讨论会,对科室存在或潜在的安全风险及时进行评估,提高护士对风险的评估及防范能力。加强与医生的沟通,了解患者的病情,对重点患者做出特殊的标识。

3.9 加强环境管理与安全管理。由于精神科患者一般都具有严重的被害妄想,且情绪比较容易激动,不愿意在医院接受治疗,此时病区的设置应该更加人性化,让患者住院时期有亲切的归属感,消除以往住院紧张、压抑及度日如年的感觉。[4]护理人员应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对危险物品应及时收缴,对外出回房间的患者应进行检查,避免将危险品带入病房,预防自伤、自杀或者其他暴力事件的发生。入院时,严格按照医院规定安全检查,尤其是随身携带物品,在患者住院期间,应不定期严格检查病房内的物品、患者物品等。

3.10 加强健康知识的宣讲。通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知识宣传栏,病友联谊会、讲座、宣传册等形式满足患者对疾病的认识,以帮助患者恢复自知力。[5]定期运用黑板报,图片及教育片等生动、形象的方法向患者讲解精神病的发病诱因、表现、治疗方法等,有针对性地做好冲动、自伤、自杀、外走等行为和结果的预防工作。

4 小结

女性精神患者发生冲动、自伤、自杀、外走等负的机率较大,风险高,相关影响因素复杂,我们根据病员自身情况结合精神病人的特殊情况进行评估并且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来降低各种类型的风险发生,这样能有效的提高女性精神病患者的生活质量,也减少了护理纠纷的发生。本风险评估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新入院患者的病史大多数是家属提供,而且在我院的临床应用时间短,需要进一步的观察与探讨,还需要更多的临床的客观资料补充,如精神病人护理观察量表。

参考文献

[1] 洪华珍,傅廷东,黎赛英,李建秀.住院精神病患者功击行为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J].福建医药杂志,2011,33(4):166-167

[2] 常海霞,张霞.风险管理在精神科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民康医学.2009,21(22):2943-2944

上一篇: 建设项目建筑设计 下一篇: 投资管理公司行业分析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